第一篇:教师二次成长讲稿[范文模版]
上海洋泾中学校长、教授李海林对108名教师调查的研究结论,提出“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至少需要两次成长构成。一个教师要走向成功,仅有第一次成长是不够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次成长”。
成为骨干教师不难,继续成为卓越型教师就难了。大多数学校是碗式结构
这里的图指的是中国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这样的教师队伍也是最没有活力与生气的。
碗式结构是最没有活力的 学校如此,企业也是如此
理想的是椭圆型
这是理想型的教师队伍。所以如何打造学校的这15%左右的卓越型教师,是当下所有学校的校长的执政纲领中的目标。
中国基础教育最迫切需要的是卓越型教师
2000年前是培养合格教师,2000-2010培养骨干教师,2010年开始是如何培养卓越型教师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至少需要两次成长构成
一个教师要走向成功,仅有第一次成长是不够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次成长。
当前教师成长遇到的瓶颈,不是第一次专业成长,而是第二次专业成长。当下教师成长的瓶颈是第二次专业成长。而很多教师进入“高原期”后却毫无知觉,这是对中学教师最大的伤害。
某一些方式和途径对教师的第一次专业成长是有效的,但对第二次专业成长效果不大,甚至是无效的。
98%以上的教师会自动完成第一次发展;十三四年后会进入其高原期。(在我们学校大约五年左右,也就是两个循环)
医生、工程师、行政长官等都有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会告诉你,处在高原期。
教师则没有。成绩的取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一个班的成绩不好,无法判断教师水平。所以进入高原期之后不知道。
大约15%以下的可以进入第二次发展 108位教师只有18人进入第二期 进入高原期的标志:
很难感觉到像前面一个时期那样快速成长,相反,他发现自己很多事情都是在重复。(参加工作五六年积极性最高,简直能听到自己成长的脚步声)
能保持中等状态的教学效果,但即使努力,也没有明显提高,不过一般情况下也坏不到哪里去。(第一次发展期稍微努力点就有明显进步,而到了后面,不管怎样努力都没有效果。一般人都会选择退回来,人生就是在关键点把你卡死,扛住了,前面就会一片阳光;反之,就完成了。有时候只需要一次扛住了)
工作的内容和范围长期没有变化,自己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偶尔有一些新的尝试,也看不见什么效果。(几乎出于本能,会退回来。以本人为圆点,然后是学校、所在县、所在省,所在国家,世界,以圆点为圆心,逐个画圈,卓越型教师至少要超过市级的工作范围)
教师发现,自己从同伴那时不能再学到更多的东西,觉得同伴懂的自己也基本上都懂。(主要不是不谦虚,而是进入高原期。公开课大多是由年轻教师上,上公开课的目的是为了大家提意见,提高自己。)
工作热情明显下降,但能维持着基本的工作状态;一部分教师感到工作疲惫。(工作量很大。职业倦怠。卓越型教师虽然除本职工作外,还有许多社会兼职,但精神饱满。因为他们事半功倍,而且享受成功的快乐)
开始关心教学理论,但没有哪一种理论完全说服自己,觉得这些理论都与自己切身的感受不一致。(人家的理论至少能够自圆其说,经过千锤百炼的)
高原期对教师具有自蔽性。身处高原期的教师不能自觉到自己的处境。据观察,大约有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教师,终身没有走出时期。(大学对自己的专业的钻研,有一种致死的追求,尽管效果很难说)
伴随着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的,往往还有教师人生的一些际遇。(人生不幸有时别人很难帮到)
进入第二次发展期的标志:
原先不太关注或不感兴趣的事物,开始成为重要的生活内容和工作内容。不仅对教学问题感兴趣,而且对教材、对课程资源、对教学评价、对教师队伍建设、对一定区域的教学管理问题开始感兴趣。(对教材的改造和补充,建立和调动资源,队伍建设就是被一大批教师将你托举起来的卓越型教师且一起进步,„„而不是停留在粉笔和黑板甚至多媒体。因此将所有的教室里用上互动性网络)
生活圈和工作圈开始突破原来的格局,向外扩展。(圈也是舒适圈,人生地不熟,没有地位,需要开发更大的舒适圈,人就是这样前进的,最忌一条道走到黑。但走出原来的圈子,一切可能归零)
这个图指的是,最里面的圆指的是你的现状,你的活动范围与影响力所能达到的范围——学校,第二个圆环指的是第一次成长的状态——骨干教师的活动范围与影响力所能达到的范围——地市级,第三个圆环指的是第二次成长的状态——卓越型教师的活动范围与影响力所能达到的范围——省级乃至国家级。
扩大自己的工作圈与交际圈,去成就自己的发展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当你处于最内的舒适圈时,你会很舒适。当你到外围的工作圈与交际圈的时候,你会发觉自己的所有知识会清零,你就要调整自己的状态。
关于教育教学和人生事业方式的理解开始与同伴区别开来,甚至有明显的不同。
开始对某一种理论有热情,甚至对某一种理论的追随者。(当你真正恋爱的时候,只看得中一个人。如同用电脑需要用得顺手就行,是否最先进无关紧要)
非常注意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资料的收集,并且非常珍惜自己的这些资料。
在工作甚至生活中表现出对一些固定的看法和作法的不满意。
开始在内心怀疑自己过去的一些信念,开始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批评甚至否定。(面对别人的批评怀疑会进入思考而不是对抗)
跟第一次成长相比,其成长目标更加抽象,虚化。如果说,第一次成长的目标是以“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鲍伯·班福德的“人生下半场”:上半场追求成功,这是看得见的;下半场是追求意义,比较虚化;中场就是高原期)
二次成长的比较:
第一次成长方式主要是模仿;第二次成长中,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效果这一环节不可或缺。
第一次成长主要靠经验的积累;第二次成长主要靠“用理论”来反思自己的经验。
第一次成长主要表现在行为方式的变化,第二次成长更重要看问题的立场方法的重大变化。
第一次成长很多是自然开始的,第二次成长则有很多是受到较大挫折后开始的,或者是在受到外力的强力推动后开始的。
第一次成长所依靠的外部支持主要是同伴的示范;第二次成长所依靠的外部支持主要是专家的指导(已经成为卓越型教师的人)
教师专业成长方法:
“。”表示肯定。但是收效不大,可有可无。
“?”表示否定,表示不一定有明显成效。
“!”表示对于第二次专业成长,就必须要这样子去操作才行。
读书、读书是二次成长的必经之路 教学反思是第二次成长的关键 课例研讨是二次成长的最有效途径 参加研讨会是二次成长的重要契机
论著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突破口(关键一跃)为什么说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要有从生活的最底层崛起的勇气和力量 勤奋刻苦是每一位成功教师的必由之路
读书、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最经济、最有效)三种读书:
读书以消磨时间:休闲式读书 读书以认识事物:研究式读书 读书以解决问题:问题式读书 教师问题式读书五步法:(1)在身边找问题(每人每年一张表格,语文组每人10个问题;问题归类,要求不超过五大类;物理组对大家上过的50堂课录相,由专家提出问题)
(2)带着问题来读书(读书神圣化,校长亲自带一部分教师读书。到西湖瘦西湖船上读书,让大家觉得读书是很雅致的事情)
(3)在读书中获取某种观点、立场和方法(书中观点背后是方法,办法就是让作者请过来,如肖川,与教师对话,每人五个问题;五个问题要有两个问题问倒专家。主要是看背后是怎么想的。通过“为难”作者发现作者的思维方式)
(4)用这种观点、立场与方法来反思(将专著中的观点一一列出,然后将自己的问题与之联系,再开研讨会。充分利用面子观念,请浦东新区的四所中的三所市重点一起来交流,大家一起研究发言提纲。请华师大和上师大的博士生来)
(5)在反思中改善行动(观念和技术二者最重要。如外创性手术改成微创性手术,观念好办,技术难;而教师技术很简单,但要改变观念就难)
职业生涯中只需要读10本,每三年读一本。但要按这五步法来读。教学反思是第二次成长的关键 反思:自己看自己
条件:首先把自己分离为“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前提:建构一个“理想的自我”
操作:用“理想的自我”观察、判断和评价“现实的自我”。教学反思的五个层次(五级流程): 普通的:教学日志、博客
更有效的:备课,上课,自我评价,修改
更专业的:备课,上课,反馈,修改,再上课,对比,总结(每学期2堂,“双磨”:磨课,磨人)
较高级的:教学诊断。记录、观察、切片、描述症状、同类相并、病理分析、同类病案检索、治疗(教学诊断技术的系统开发:记录——原生态;课堂观察——技术指标;切片——切片的标准;症状描述——描述模式;同类相并——病理类别;病理分析——专家的引入;治疗——跟踪研究)
最高级的:课案库建设。
常见的听课评课:表演性上课,沉默的听课,抽象的反思,笼统的评课 如果是表演的课,就没有反思的价值
听课时将感受记下来,但已经不是当时的感觉(记下来再过滤,失去了当时最真实的感觉)。凭记忆反思只能是大而空的概念,评起来就是笼统的。
做一个教学实验室,红外线跟踪摄像,学生也有感应网,单向透明玻璃后面是培训师,听课室,有背投。事先通知,也可在自己的电脑上看。
课堂教学实录,研究时按照教师上课的时间刻度,评课的是其中一段,先打开来看了再评课。一边听课一边议论的教师的画中画,上课与评课者声音任选。晚上教师可以在家上网,每个切片写200字反思才可往下播放。其他教师登陆只能正常播放而不可快播,要写300字反思和对执教者的反思的评价。
许多教师评价后,会自动生成文档,将自己的反思、所有教师的评价形成一个评价包。
临床教学论——临床诊断学、临床治疗学„„
课例研习最有效
企业管理者最有效的培训是撰写企业个案 工程师最有效的培训是项目实习医生最有效的培训是病人会诊 律师最有效的培训是案件调查 教师最有效的培训是课例研习
析课评理流程:
教学目标评价——学生与教材 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学目标分析 你实际上教着什么——教学内容分析 我看到了什么——课堂描述
现在要做的是倒过来,先是我看到了什么,最后是教学目标评价 1)让我们回到课堂现场,在刚刚过去的45钟,我看见了—— 2)根据我所看的,你实际上在教什么 3)你这样教,实际上让学生学了什么
4)这堂课是否合适(上课与评课在原点汇合了
应该做这件事:你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吗(如果实现了,你是怎样实现的?如果你没有实现,你在什么地方走错了方向?)
不应该做这件事:应该做什么事?应该怎样做?
参加学术研讨会是重要契机 专业成长的五要素:
学:学问(这是一个人的底子)识:见识(决定一个人的态度)
才:才华(决定他人是否认识到你的价值)胆:胆略(能否把握住机遇)德:品德(能把事业做得多大)参加学术研讨会能提高见识 见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气度:
陌生化情境为教师提供逼近自我的外在条件 在现场体验中获得巨大灵感
在一个平台上迫使自己承认己不如人 有利于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帮助教师体验成功
扩大自己的工作圈与交际圈,成就自己的发展舞台
必须在会上发言,以照片为证。必须向全校教师讲15分钟PPT。论著是教师成长的“关键性一跃”
《教师月刊》2009年第3期报道了5位特级教师的成长历程: 朱国红(山东):《没有孩子是差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李迪(河南):《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华师大出版社2005 叶建云(福建):拜吴下宪老师为师 马志国(天津):科研 „„
老师写作的“三个面向”: 面向自我(不是面向专家):写给谁看,写出来作什么用(写文章、写论著就是最有效的反思过程)
面向问题(不是面向命题):出发点,思考程序(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面向事实(不是面向想象):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实际上做了什么(怎样做的,然后将怎样做的描述并加以命题和解释)
最容易犯的错误: 某某理论是怎么说的(复述理论)你们看,我就是这样做的(举例)哈哈,我做得多么好(列出成绩数据)教学就应该这样教(结论,号召式的)
提倡面向问题的教师写作六步法:
我在实践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观察)
这是个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在哪里?(用理论来思考,而不是引用理论)
从我对这个问题的这一个实质的这一种理解出发,我从这一个方面入手开始对实践的改善(行动)
改善的过程与结果(观察)
对这一过程的反思及分析(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一定有这样的结果,为什么不这么做一定没有这样的结果;是充分还是必要条件)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前瞻)
高端教师的科研策略:
整体性研究:系列性、计划性、主题性
历史观与格局意识(不只是当下的,从何来,现在状况,将来会怎样;自己的坐标)
学术流派与学术个性的追求
方法决定一切(创造新的研究方法)文体创新和语体创新的意义
第二篇:教师专业成长讲稿
教师专业成长讲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我深知许多人是不太喜欢听报告、讲座之类的东西的,君不见出去学习,听课时人满为患,报告时走了一半,会场上稀稀拉拉,效果是事倍功半。即使是全国知名教育专家讲座有时也会遭受如此境遇,何况我是一个无名小卒。所以,大家不要对今天上午两个小时的学习抱有多少期望值,如果我讲的一个策略能得到你的认可,就不错了;如果有一句话,能拨动你的心弦,就很好了,如果有一种理念能植根于你的心中,那就不得了了。好,言归正传,进入今天的话题——走向专业化。(尽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口号喊了好几年了,但是我觉得许多一线的老师对此并不了解,缺乏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行为,而这对我们老师来说又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一板块
关于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这个词是一个泊来品,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提出教师专业化的口号,指出教学要从行业转换为专业,培养教师达到专业化的标准,进而提高教师教育质量。而今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 也是我国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它包含双层意义: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进步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过程,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要判断一种职业是不是专业,就要看其是否符合专业的标准,以及“专业化”的程度如何。当前学者们对于教师的专业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在众多的观点中却包含了教师专业的几个核心标准:
(1)专业服务。服务是一个职业的根本要求,尤其在西方更是把服务放到了专业标准的首要位置。(我们教师专业服务的对象是谁?学生。服务的内容是什么?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教育教学活动。我认为服务学生的意识是专业化教师的首要标准。一个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服务意识不强,哪怕他就是被评为所谓的名师、学科带头人,也不是专业化的教师。我认为一个普通老师的价值在于他培养的学生怎么样,而不是看他发表了几篇不值钱的文章,上了几节花拳绣腿般的课。如果让我来选老师,当然最好是服务意识强、科研能力强的老师,但如果不能兼顾,我宁愿选择那些责任心强教学质量高、实实在在的老师,而不是那些服务意识差,教学质量一般的名不副实的所谓的名师。)
(2)专业技能。这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训练,是任何一个职业想成为专业的基本条件。
(3)专业自主。这是专业的关键因素,其核心是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我们现在的老师有没有专业自主,有,但还远远不够。你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教学吗?你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吗?
(4)专业制度。这是专业的外在保障制度。如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5)专业伦理。这是专业的内在约束机制。如我国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的学校关于师德方面的“十要十不准”“八要八不准”等乱七八糟的东西。
以上都是理论上的概念、理念,回到现实中来,看看我们的老师有没有给人一种专业化的形象。答案是否定的。
三、教师形像
教师给人以专业形象了吗。社会上有很多大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期做家教,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并非师范专业,但是有的照样受家长欢迎。以前(包括现在)许多学校都有临代教师,高中毕业甚至初中毕业就可以从事教育工作,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不能像医生那样给人以专业形象?为什么人们都以为只要有知识就能当教师?一个职业的专业形象到底是靠什么树立起来的?
职业的专业形象不是由职业本身赋予的,它是由一群具有专业水准的工作着的人赋予的。
尽管学生、家长和社会都称我们为“老师”,但如果我们不能以行动赋予教师专业形象,教师专业形象不会有实现的一天。教师的专业形象是由教师的素养、教师的文化、教师的气节、教师的胸怀、教师的智慧等诸方面综合形成的。
爱默生曾总结这么一条人生法则:“你要做到让世界需要你,这样,人们才会给你面包。”这话非常深刻。我们不妨这样问一问:“世界需要我吗?”“我的‘面包’在哪里?”检验的标准倒也不难,就是看看你当前从事的工作是否可以被人替代。假如你行,他也行,那么,你的“面包”时刻存在被人拿走的危险。反过来,如果你非常优秀!非常专业!当你专业到无人能替代的时候,你便可以说:“世界离了我,地球就不能转动。”那么这块面包就永远属于你。
没有专业素养,就没有专业地位;没有专业能力,就没有专业报酬。
教师要不跪着教书,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要潇洒地活着,就必须树立专业形象,展现“专业精神”。教师要靠自己拯救自己。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每个教师要努力地走向专业化。在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飞得更高,更远。
四、专业化的老师形象
在我看来,一个具备教师专业水准的人应当有以下几个特征: 1.具有心灵的力量。在他心灵深处,把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人生价值锁定于教育,不管刮的是什么风,他都能始终坚守着教育的理想。一个人只要理想之光不灭,就一定能朝着教育的理想境地前进。这种心灵的力量在今天显得尤为迫切和珍贵。
2.具有情意的关怀。教师应当是一一个内心细腻、情感丰富的人。孩子是稚嫩而敏感的,不经意间就可能被伤害。一旦伤害了学生的情感,那么学习对学生来说,便是一件了无生趣的事。教师的情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每接一个班,每带一批学生,就和学生建立起初恋般的美好感情。有了这种美好的情意,教育就会产生神奇的力量,师生之间就会涌动着爱的溪流,彼此信任和依恋。
3.具有人格的熏染。教育是一种影响、一种熏染。一个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应当是人格高尚的人。他对人世的看法,对困难的豁达,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理解,对事件的宽容,对美好的追求,对丑陋的鞭笞,他坚强的意志,恒久的毅力,敬业的品质,纯净的心灵,都将清晰鲜明地印刻在学生脑中。教育不全在课堂上,也无法用考试来衡量。一个失去人格的教师,一个只在知识考试里挣扎的教师,其人格是不完整地,是有缺陷的,这种缺陷对学生是一种致命的伤害。构建健全的教育人格,是教师专业涵养的重要内容。
4.具有文化的气质。教师应当是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是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每一个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必定是个读书人,也只有不断读书,把读书化为生命的一部分,这样的教师才是永远的人师,才能永远走在文化的前沿,才能展现一身的文化气质以及教育的儒雅。教一辈子书,读一辈子书,踏上讲台,即便随口说几句,随手涂几笔,讲台也将因此而染上文化的光泽。
5.具有实践的智慧。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一个教师是否具备专业水准正在于他是否具有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以完成。学生喜欢你吗,喜欢你的教学吗,你的教学具备这样的特点吗:用时少,负担轻,质量高,学生素质全,发展后劲足。可以肯定的说,一个爱敲教鞭的教师、一个爱发脾气的教师不具备专业水准。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是个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他们能从多元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能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找到教育的契机和力量。他们还具备创生教育资源的能力,他们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自己的教学个性的方法来。严格意义上讲,教师不是知识的象征,而是智慧的象征。
五、教师的五项专业能力
1.教材解读能力。画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美术老师,数学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数学老师,作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语文老师(我校作家教师的例子),原因就在于他们不具备教材的解读能力。一个老师,其专业能力的根本点是,他阅读材料的时候能自觉地从学生的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的价值角度,熏陶的人文角度,难度的把握角度,坡度的设置角度去审视材料,从而筛选出最具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要素来,这种能力必须成为教师的基本功,它是区别于其他工作者的重要的能力标志。(许多好课有创意的课大多来自解读教材的独特)
2.与学生的交往能力。师生间的交往由于年龄差距、价值取向的差别,会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目前师生间的情感隔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师生无法享受教育幸福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着师生的生活质量。因此,把教师与学生交往能力纳入教师的基本功是十分必要与迫切的。每一个教师都要多和学生交往,在交往中掌握交往的技术,获得交往的能力。因为从某意义上说,教学就是一种交往。
3.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全国著名班主任孙蒲远讲过一个故事,说的是她批评一个刚从美国回来的小男孩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小男孩的爸爸有意见了,说孩子在美国读书就是这样的,老师从来没有批评过。孙老师回答他,这是中国,请你注意中国的国情。美国课堂就那么十几个学生,我们的课堂有那么多的孩子,孩子又好动,如果没有较好的课堂纪律,肯定无法保证良好的学习环境。课堂的组织管理当然不是一味简单的批评,它需要管理能力和艺术。艺术的本质是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4.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教师要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就像军队首长要有处理突发战事的能力一样。战斗,事关人的生命;教育,事关人的灵魂。不同的是,教育教学中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太多。现实中,经常看到教师简单乃至粗暴地处理各种课堂上和课堂外的突发事件。一些研讨课上,我们还能看到青年教师面对突发事件,手足无措,不了了之,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生活质量,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生命成长。(注意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5.试卷编制能力。毋需忌讳,现在的许多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开展的严重的应试教育,就像陈至立所说:“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无法回避升学,回避考试。考试已成为学校和各地教育部门当务之急的要事。(暑期中学招生明文禁止考试,但各校还在变相考试,美其名曰“面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试卷教辅资料满天飞,网络成了试卷的大本营,“印刷机”成了生产试卷的专用机,很多老师不看试题质量,拿来就用。如此下去,很多教师将不会出一张有针对性的试卷。而这,既是教师的悲哀,更是学生的悲哀,最终是教育的悲哀。让教师具备编制试卷的能力,不是要让教师从此没日没夜地出试卷考学生。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做到,坚决不让学生做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试卷,从而让学生省出余力去做更有益的事。(教辅资料)
不知各位是否了解以上这些对老师的要求。现实提醒我们,现在知识和能力的更新周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是越来越短。因此,不要以为拿下大专、本科,拿下中高,教书就只是小菜一碟;不要以为在校那段时间已经完成了人生所需的全部知识储备,不要以为这些储备已经足够应付教育人生的风风雨雨了。
第三篇: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讲稿
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讲稿
枫芸学区办公室
罗先成
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摇篮,也应该成为培养教师的土壤,是发展教师的动力,是提升教师的平台,成就教师的保证。“教师是立教,立校之本”,学校存在的价值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从途径和方法上看主要是通过促进教师发展达成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和教师发展了,学校才能获得发展,只有教师获得发展,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发展。发展学校首先发展教师,为此,我们提出:以理念为导向,以学习为根本,以赏识为角度,以激励为手段,以制度为保障,立足农村实际。“多一分投入,多一种学习,多一些反思,多一点执着。”充分发掘各种资源,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理念指导,促进发展。
学校发展教师的条件就在于学校可以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氛围,能过满足教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让教师想发展,让教师能发展。想发展是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能发展是解决所需物质、智力和信息的支持问题,两方面相融汇。我们认为“关注学生必须同时关注教师!”。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但同时也指出一个关键环节,教师是这场改革的具体实施者。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关键是教师的素质能否跟上。坦率地说,如果忽视了教师,而一味追求关注学生,难免会有筑造空中楼阁的现象。因此,我们坚持以三个理念来指导工作。
1.“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化水平要不断提高,学习是途径,反思是关键,创新是活力;均衡发展则意味着人人参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用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校长要想自己是帅,教师就要个个是将!”这正是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理想目标。
2.“调动内需,促进发展。”教师的内需是其学习、工作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创设条件,营造氛围来激发教师内需,提高工作积极性;再辅以任务驱动,明确目标导向,形成自我实现目标的高层次需要,最终走向自觉进取,促进成长,这是学校的另一个工作策略。
3。“赏识教师,激励成长”。这是一个根本的评价观,虽然我们有较健全的评价、激励机制,但是,学校对教师个体的期待、赏识就是最为朴实,也最为有效的激励。学生需要赏识,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任何一个人,工作被认可、被赏识,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特别是我们普通的教育者,一线教师更是如此。如何尽力让教师感受到这一点快乐?那就是管理者应怀着赏识的心态去看待每个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教师点点滴滴的教育行为,给教师提供发展平台、空间和机会。
二、搭建平台,促进交流。
教师的素质提高在课改背景下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与紧迫性。而有效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读书做笔记这么一个层面上,更应该体现在具体的探讨交流和展示的活动中。1.开辟交流平台 新课程强调教师与课程、学生、学校共同发展,认为教师知识结构必须不断调整,专业技能不断提高。由此,构建学习化校园,倡导学习化教育生活,是新课程对学校、对教师的新要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经过一阶段的学习思考与策划准备,结合课改要求与学校实际,尝试开展“每周论坛”、“对话与交流”、“网络学习”等活动,确定了活动目标、内容、计划、形式与要求等。同时召开了校委、教研组长联合会议,认真选定了学期活动的大主题如:《立足原起点实现新目标》、《帮助的力量》等。教师根据学校大主题确定主讲话题。如:《让班级活起来》、《培养学生自主习惯的培养》、《有爱才有教育》……把每周一下午第三节作为交流探讨的时间。活动采用专题讲座、漫谈交流等形式,话题涉及教育热点、实践发现、学习反思、困惑对策等进行交流。在交流活动中,还设置了主持人、主讲人,这个设置意味着一种责任的下放。责任感驱使主持人主讲人认真思考问题、捕捉信息、加强学习、勤于动笔。教师在这个过程的锤炼中,获得较佳的状态并展示了自我,从而感受到一种快乐,一种成就。
为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让“交流平台”发挥作用,成为构建学习化校园的一个辐射源,我们强调了几个要求。积极参与 这也是一个目标,我们要求教师对这项活动不回避,或主持、或主讲、或记录、或漫谈、或争议思考……人人参与,那就意味着这项活动做有所值。
认真准备 “思考”是准备的关键之一,能否真实地去反思教育的现状、问题,不敷衍了事,决定着活动的实质性效果。这不仅影响工作成效,从中也从另一个层面展现教师个人内心深层的另一种工作品位。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要求主讲人要提前一周把讲稿送交主持人审阅并共同交流、完善,以确保发言稿的质量。
联系实际 言之有物,言之有效,关键还得联系实际。教育的现实性,要求我们谈论、思考的东西必须是现实而非空洞的,故其内容应来源于学习心得、实践发现、困惑反思,范围包括眼中的学校、班级、课堂、家长、学生等等。一句话,在我们的身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学以致用 即借鉴与应用。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行则殆。这不仅是一个学习要求,也是一个工作要求。理论必须以实践来验证,学是为了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切都是为了现实中的教育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们如何在交流中借鉴,在反思中改进,以有效地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教育。这一点是“交流平台”的归宿之一。
“交流平台”活动的开展,开辟了教师交流新平台,突出了参与、交流、探索、争鸣、促进、发展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学习氛围的形成,对构建学习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现实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交流平台”不但是教师学习的交流平台,更是教师参与的锤炼天地。
2.研训结合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门面。只有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学校发展内涵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能够得到验证。所以,我把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的相结合起来,构建“学习——交流——行动研究”的校本研训模式。校本研训立足于教师参与学习、交流和实践,开辟具体的载体或平台,以问题攻关为主方向,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来源于实践,服务于教育,以此引导尝试行动研究,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实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研训以 “学习”为基础,与《走进大师》、《教育智慧》、《教师成长》《福建教育》《江苏教育》《课堂密码》等教育阅读活动相结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与教研交流相结合,与“教育教学反思”相结合,促进内化学习。
教研方面,各教研组固定每周有半天的教研时间,全校确定一个学期总的教研主题,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大主题和本班实际确定自己的子课题开展研究,教师定期以公开课的形式就该课题研究情况向教研组做汇报,并为大家做本课题的专题讲座。教研组结合公开课的实施情况也向教师提出建议,以便更深入地做进一步的研究。学校从说课、集体备课、开课到评课,规范了教研活动流程,并围绕主题规范整理形成各环节文字材料。如围绕教研主题,结合课例,开课教师需要撰写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后反思,组织者则要整理教研记录、教研小结等各种材料;以“校长走进课堂”月活动为契机,在活动中,教师感受到教研是一个严肃而认真的工作,从而行之有效,言而有物。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合作交流,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为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理论水平,我校要求教师在平常的工作之余要加强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如摘抄好优秀的案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写教育随笔,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我校以“材料集成”为手段,促进教师系统整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先后整理汇编了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手记、论文心得体会以及学校教研材料。
3、手记反思 手记是成功经验的积累和失败实践的反思。教师在手记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发现不合理因素;在反思中,不断获得体验,积累经验,改变做法。为此,教师每周至少撰写1篇教学手记、教后反思并作为学校常规月自查的一项内容。同时,为鼓励与推动,我们汇编了教师教育手记集《耕耘》—教师手记选,鼓励教师踊跃在教育书刊投稿。
4、网络交流 整合各种教育资讯,构建校园信息库,给教师提供跨时空多领域的学习、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这是学校适应信息社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教师博客和团队博客,发挥电脑和网络的作用,致力使教师个人资料、学校工作资料规范合成。一方面使教师在信息集成中得以锻炼;一方面促进教师开放交流,资源共享,拓展教师交流空间,增加学习渠道。同时通过网上交流,又展示了自我。现在,我校每位教师都有简历媒体资源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显然,网络建设又开辟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块活动阵地。
三、课题探究,促进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是学习者、研究者。教师的工作转型,课题研究是一个有效的媒介。
1、课题引入 引进的优势就是指导相对到位,资料相对丰富。几年来,我们有参与了“作文生活化”(国家级课题)、“发展性评价”(县级课题)、“构建学习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县级课题)、“新课程课外阅读”、(县级课题)“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县级课题)的探究活动。
2、课题创生 《自查与反思》是我校在学习工作摸索中感受创生的市级研究课题。目前,我们还在围绕这一主题,指导教师尝试从“有效课堂”、“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欣赏课”课堂教学新模式、“小太阳”少先队管理新方式等主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各校老师为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凸显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创设民主、平等、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
四、自我反思,促进发展。
制度是保障。为了有序地开展活动,引导教师成长,学校建章立制是必要的。但是,没有教师的自觉反思,就不可能实现专业成长。为此,制度建设必须注重引导教师自我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调整做法,不断提高自律素质。
1、自查反思 我们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尝试建立了自查反思式的管理工作体系。评价主体注重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及学生、家长参与评价;评价内容不仅涉及教学常规,还向课堂教学、师德拓展;评价期限除平时评价以外,还对学期、学年进行评价。为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制定了《常规工作要求》、《常规自查工作要求》、《随堂听课制度》《师德内涵》等制度,配备相应的评价工具如:《教师职业道德自我评价表》、《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自我评价表》、《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表》、《课堂教学同事评价表》、《教师评价表(学生、家长)》、《常规自查表》,“自查 反思”式的管理体系的建立,强调了教师参与、主动反思;强调交流与沟通,以利共同发展;强调真实、客观。反映教师个人与学校的自我反思与工作调整,从而引导教师自律,促进教师成长,实现了教师的自身价值。
2、记录成长 我校教师在办公电脑每人建立一个成长档案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建立是一种基于“学习与反思、记录成长历程”的教师发展目标引导的档案袋管理。主要包括生涯规划、我的学习、交流与反思、教育与教学、教育科研、我的成果六大部分。收集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个性化有价值的过程性材料,以帮助教师更条理地看到自己的工作历程。
同时,我校还成立以校长及教学骨干为主的档案袋开发小组,负责档案袋的假设、验证、交流、实施。成立以校长及教学副校长、教研组长为主的档案袋管理小组,负责档案袋建设的指导、组织交流、实施建议工作。为确保档案袋能真正促进教师反思、总结、调整,我们还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工作原则》及《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工作要求》。确定了真实性、操作性、过程性、人文性、自主性和多元性相结合的工作原则。
档案袋的建立让教师在自查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在反思中不断地调节自我;引导教师在工作中加强学习,促进反思与交流,在交流中走向成长。总之,教师在不断的反思、总结、调整中,在自觉的学习、交流中,促进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
五、培养骨干,促进发展。
一位教育说:“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
1、引领和促进,发展教师。他们专业发展,但专业的发展力不开学校文化精神,人文精神和思想精神等的构建,失此,专业的发展只能是急功近利,不可能是持续深入的发展的。
2、发展群体,发展教师。致力于形成“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局面。但要以突出的一个个体带动优秀的群体。一个未能也没有形成核心人物的学校,它是教师发展不可能是百舸争流的。
3、骨干培养,发展教师。学校发展的真正支撑是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给学校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学校必须注重支持、培养骨干教师。在学校资金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支持了市级骨干教师、县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同时有意识地给教师压担子、促发展,培养校级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凸显了教师在学校的影响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树立了学校首席教师地位,不仅肯定了教师,促进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也营造了一种氛围,带动着其他教师的成长。目前,我校已有市级骨干教师2名,县级骨干教师5名,中心校级骨干教师4名。
2、活动推介—— 塑造校园名师。名师之“名”必须扬“名”,我们努力争取各种机会,鼓励教师参与各级赛课,让教师在各级优质课、公开课,校际交流课,带教示范课、中心校本培训等活动中展示、推介。同时创设机会,让教师在活动主持、评课发言、学习交流等活动中加以锤炼,凸显能力。近年来,我校已有7位教师在中心校校本培训中做专题讲座,多名教师也成为中心校的学科带头人。名师之名,让教师在普通的岗位上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正是形成自我发展需要的一个影响因素。
校本教研,激发了教师的内驱力,营造了一中良好的学习氛围;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教师的日常教学更符合新课程理念,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教研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走符合学校的校本教研之路,开展适合教师实际的校本教研活动,让每位教师在研究自己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第四篇:二次函数微课讲稿(本站推荐)
二次函数微课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问题。”看图像判断结论”是二次函数的热点问题。此种类型的题目多出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是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综合考查。我们就通过今天这节课,通过案例来为大家介绍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一般的,这类题目考察的是二次函数一般形式y=ax2+bx+c中a、b、c之间的关系以及取值问题,我们知道a代表的是函数的二次项系数;b代表的是函数的一次项系数,c代表的是常数项。上节课我们通过归纳法,研究具体函数推导出了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像以及性质。大家还记得它有哪些性质吗?我们从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函数的增减性这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对于推导的过程我们采取的是先将y=ax2+bx+c进行转化成已学过的y=a(x+h)2+k形式的二次函数。根据后者的相关性质来推导出前者。具体的转化过程如下:
首先提取二次项系数,得到如下结果:y=a(x2+b/ax+c/a)
其次将括号的内容进行配方得到如下结果:y=a(x+b/2a)2+4ac-b2/4a 这样我们就将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转化成了y=a(x+b/2a)2+4ac-b2/4a,现在我们可以指出y=ax2+bx+c的性质了吧
当a>0时,函数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 对称轴为x=-b/2a 顶点坐标为(-b/2a,4ac-b2/4a)
如果a>0,x<-b/2a,y随x的增大而减小;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如果a<0,x<-b/2a,y随x的增大而增大;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通过对其性质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如下规律:
一般的二次函数y=ax2+bx+c(a≠0),其开口方向由二次项系数a的符号决定,可以简单记作“正上,负下”,这个结论发过来推也是成立的。
二次函数对称轴的位置由一次项系数和二次项系数的系数共同决定,可以记作“同号在左,异号在右”。左右指的是对称轴相对于y轴的位置。反推也成立
顶点坐标由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共同决定,我们特别要注意b2-4ac与a之间的关系。
函数的对称轴和开口方向则决定了函数的增减性。以上就是y=ax2+bx+c性质的回顾。从上面的规律中可以看出函数的图像和函数的二次项一次项以及常数项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符号和取值都影响着图像。那反过来,根据一个函数的图像我们能否推断出abc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由图像判断结论”题型的实质所在。下面我们通过2道例题来共同分析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
第五篇:教师讲稿
讲稿
我系2012年业余党校学习班今天正式开学。现在我们在这里举行开学典礼,为的是向每位学员提供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的最好课堂,让每位同学感受到业余党校的严肃性和正规性。报名参加业余党校学习的都是我系各个班级积极要求进步的同学。现在看到同学们渴求知识的目光和认真专注的神情,我十分欣慰。这反映了我系学生良好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反映了学生们学习党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党的热情和渴望,同时也说明我们党充满了活力,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党校是将学生的入党启蒙纳入正轨,使你们在没走入社会之前便端正人生航标的一种组织。我系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培养既有真才实学,又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人才为目的创建了业余党校。自党校成立以来,受到了大多数积极要求上进的同学的拥护,对我们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业余党校已经成为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成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摇篮,成为优秀青年学生了解党,认识党的生动课堂。党校领导机构将继续学习,借鉴过去几年创办的经验,结合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开展新的工作。党校是学校,又不同于其他的学校。这是学习党的知识的学校,要有更充实的内容和更加严格的要求。
纪律要求如下:
1.遵守党课纪律,课上认真记录,不允许迟到、早退,缺勤,不及格者不予以结业。
2.分校党校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与分校学风建设和日常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在党校学习期间,有违纪处分的不发给结业证书。
3.在党校学习期间,没有递交入党申请书要主动交入党申请书,党校结束后要结合党校学习内容主动交思想汇报。
党校总的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理论学习要钻研;文化学习要刻苦;日常管理要严格。相信通过党组织教育,经过大家的努力,会有许多优秀的同学早日站在党旗下。最后,祝大家在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祝本期业余党校学习班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