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女性在求职就业中遭受的性别歧视分析与对策

时间:2019-05-14 19:3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场女性在求职就业中遭受的性别歧视分析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场女性在求职就业中遭受的性别歧视分析与对策》。

第一篇:职场女性在求职就业中遭受的性别歧视分析与对策

职场女性在求职就业中遭受的性别歧视分析与对策

摘要:女性在求职就业中经常遭遇性别歧视,导致她们职业生涯的间断性。文章通过分析剧中女主角在求职和就业中遇到的性别歧视问题,并探究其原因,进而提出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维护女性在求职就业中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性别歧视;求职就业;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男女平等,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然而,女性求职就业中的遭遇的性别歧视常常成为导致很多女性面试失败的结果,即便是在公开招考的录用过程中,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也是本着“保男舍女”的原则,把女性求职者排除在外。许多单位在招聘中对女性也存在刻板印象和歧视现象,凸现了两性之间在求职就业中的权力不平等和女性的弱势地位。

一、职场女性遭受性别歧视的原因分析

(一)用人单位现实的理性追求

企业的本质是以最低的成本追求最大利润。而女性的身体因素和职业观念,成为用人单位不得不考虑因素。首先,从女性本身的特点而言,女性体质比男性差,生理上又有一些的特殊性,容易造成他们比较敏感和情绪化,尤其在月经期和更年期,容易影响工作,也从而决定了她们是次劳动力群体,在就业后的职场,很容易处于次社会劳动领域。其次,当适婚适育年龄的女性进入工作岗位后面临着结婚生育问题,必然导致了职业生涯的中断,不仅岗位延续性受影响,用人单位还要依法提供薪水和医社保等,造成企业巨大的沉没成本。出于用人单位现实的理性考虑,他们在招聘中会趋利避害地出现歧视女性的行为和现象。也正是上述客观因素,女性求职者会把自己排除在某些男性职业的选择上,在求职就业中往往把自己定位于自己熟悉的职业,比如像会计出纳、小学教师和护士等职业,对于她们不熟悉的工作岗位,很少人会去尝试。这也纵然了用人单位对重男轻女的不法行为,长期积累,便形成现实的职业进入的性别隔离。

(二)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传统观念上女性一直被定义为软弱、依赖、自卑、顺从等形象,我国社会历史进程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男尊女卑的观点根深蒂固,这造成了两性求职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也严重影响了女性在求职就业中的竞争。虽然女性的智力并不比男性低,现在女性社会地位也有了长足的提高,但是在两性的性别定位中,一般都认为:男人以事业为重,女人以家庭为重,相夫教子是妇女最重要的工作。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定式在相当长的一定时间内很难改变,它所造成的刻板的家庭分工对女性的影响很大。

(三)法律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关于男女性别平等和男女就业平等的相关法律法规很多,但是这些条款都没有被更好的执行。女性在求职中合法权益被侵犯了,她们也很难用法律武器来解决问题,尤其申述渠道不足够畅通,申述时间成本过高,申请取证难等现实原因,使得女性更多的处于被动和无奈的境地,只能是顺从的接受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或者选择一些无奈的一工作。这不仅影响了女性的合法利益,也造成了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提升?场女性求职就业水平路径

(一)女性要了解社会需求,接受社会现实,合理进行职业规划

女性要加强身心锻炼和职业历练,改变思想观念,摆脱“弱女子”的形象,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明确顺利就业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及早确立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通过自己的优势减少用个人单位的现实理性顾忌。社会现实如此,完善需要一定的时间,女性通过加倍努力,完善自己,完全可以平等的参与到男性的工作中来(除了某些特定岗位是有特殊的工作性质外)与男性同台竞争。

(二)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树立男女平等观念

在文化建设上,加强宣传,营造男女平等、能者居上的氛围,把握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改变传统落伍的职业观念和家庭观念,减少其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善于借助大众媒介特别是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力量,引导社会舆论,增强用人单位各级管理者的男女平等意识和法律意识,努力形成良好的决策环境。在全社会倡导男女平等、尊重妇女的观念,引导人们树立文明进步的男女平等观。广泛宣传各行业的优秀女性,通过榜样的力量,树立新时代女性形象,鼓励女性积极参与各行业的求职就业,转变女性自身的消极求职就业观念。同时批评、抵制落后的观念和腐朽文化,逐步消除对妇女的偏见、歧视和贬抑妇女的社会观念,使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从思想观念上提高女性求职就业的自信,消除用人单位招聘中重男轻女的思想藩篱。

(三)加强法律支持力度

拓宽和畅通申述渠道。一方面充分发挥妇联等官方女性维权机构的作用,及时了解妇女的需求和困难,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培养合法的女性社会组织、行业行会及其相关法律规范。拓宽女性维权渠道,积极利用新媒体,让广大女容易知道并方便利用这些方式维权,完善有效的行政监督机制,加强执法力度,增加对用人单位违法成本。

(四)建立完善的制度设计体系

完善的制度体系设计为女性求职者在就业中提供坚强的后盾保障力量,消除女性在求职就业中的性别隔离和职业隔离现象,让女性平等的参与到更多地被认为是“男性的行业”中去,实现男女两性在工作中携手进步和共同发挥。积极开发女性人力资源、实施新时代女性人才战略,让用人单位乐于,至少不排斥录用女性求职者,以此平衡就业女性、雇主和社会利益之间。

三、结语

女性是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从女性自身的建设层面、从文化宣传层面、从法律法规的保障以及完善制度设计能更好的维护女性在职场中的权益,真正实现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参考文献:

[1]胡佳.台湾地区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2]王洋.纠结在“生育”和“工作”之间[N].中国人口报,2016.作者简介:陈怀珍(1986-),女,福建漳州人,硕士,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公共事务管理专业教师,主要从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和性别差异研究。

第二篇:浅谈女性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浅谈女性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2134122463 环境科学 徐琳桢

摘要:女性就业中的不平等性尽管不是一个新问题,但近几年越来越引起妇女界的关注。就业的不平等问题实质上是性别歧视问题,它不仅会大大影响妇女群体的整体素质及其可持续发展,而且必将制约社会文明的发展。本文首先陈述了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分析了我国女性就业不平等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主要表现,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如从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并推进就业立法,明确政府职责,提高女性整体受教育程度,完善自我等方面提出了我国了女性平等就业的对策。关键词:就业歧视;女性就业;反就业性别歧视;对策

随着中国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女性解放运动的推进 , 女大学生、女研究生日益增多。但这些通过无数平等的无歧视的考场选拔出来的女性佼佼者们 , 却不得不面对就业市场上的种种歧视。在学习上 , 女生的成绩不比男生差 , 不少院系经常是女生的成绩排在前列;在活动上 , 女生的组织能力和参与积极性也都很高。但在择业时 , 男生的机会却总是多于女性。本文正是带着这一疑念 , 拟从性别、市场、政府诸因素的分析中 , 揭示职业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 , 并努力寻找解决对策。

一、绪论: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世界女性就业人数的增长是近来尤其是20世纪8O年代以来的趋势,之前从来没有如此多的妇女积极参与经济中来,女性劳动力(加上就业和失业女性)在2003年是12亿,而在l993年是10亿,2003年,全世界只有63:100的女性与男性劳动力比率,目前全球男性的平均就业率超过80%,而女性则为60%,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2O07全球妇女就业趋势报告》指出:全球妇女就业率正处于历史上的最高点,去年全球女性就业人数创历史最高水平,但女性失业人数也处于历史上的最高点,达到8180万人;她们大多从事的是农业和服务业中的低生产力的工作,所领取的报酬也少于同一工种的男性;(2007)劳工组织在《妇女就业趋势报告》中所引述的证据还显示,女性与男性的工资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大多数地区和许多行业从事同一工种的女性赚取的收入要低于男性,通常说来,女性收入至少要比男性低10%,即使是在一些女性传统行业,如担任护士和教师,两性收入平等也未做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女性就业问题,为了保障女性在就业方面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从法律上确立了女性与男性平等的就业权利。因此,女性的就业平等权的研究在当今社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的现状

(一)女性就业歧视的定义

简单地讲,女性就业歧视实际就是指用人单位采取各种或明或暗的歧视手段,使女性在就业中丧失与男性平等的择业机会及待遇。另外,联合国在1979年通过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也对“女性就业歧视”作出了一个权威的定义,即“基于性别所作的任何区分、排斥或限制,其结果和目的是损害或否认妇女在男女平等基础上认识、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或任何其它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以上关于女性就业歧视的两个概括式定义各有其侧重点,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强调了两性在就业机会和待遇的不平等,而联合国的定义强调的是权力和基本自由的不平等。

(二)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的相关数据

05年全国妇联牵头进行了“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职场中的女性权益仍在遭受侵害。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再就业较男性困难,49.7%的女员工认为再就业时受到年龄和性别歧视,比下岗男员工高出18.9%;18至64岁人士的就业率,女性比男性低6.6%。城镇就业女性的年均收入大约是男性收入的70.1%;从收入分布看,城镇就业女性年收入低于5000元的占47.4%,低收入的女性比男性高19.3%,而年收入高于1.5万元的女性为6.1%,中等以上收入的女性比男性低6.6%。城镇男女收入的差距与就业状况和职业层次直接相关。女性较多地集中在收入偏低的职业;在相同职业中,女性的职务级别又比男性偏低。女性在各类负责人中的比例占6.1%;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占22.8%,但这两类职业中,女性收入占同类男性收入的比例仅为57.9%和68.3%,低于平均水平。

(三)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的几种情形 1.偏见对待

多数用人单位直接表明不招女性,偏见在未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就已经产生。例如,2004年鞍钢集团提供的近10个专业,20多个招聘名额,竟没有一个招女生的。对此,招聘单位认为,从体力、适应性上来说,一些工种显然更适合男性,况且,女生就业后立即面临结婚、生育等问题,也会延误最佳工作时间。

2.不平等对待

企业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标准,虽然招聘女性,但是要求“形象好,气质佳”或签订“禁孕条款”。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用人单位要求女职员在一定期间内不得怀孕已成为不成文的规矩。这说明当前大部分用人单位的企业目标还只是停留在以商业利润为中心的目标群,而其中不包含有社会目标。也就是说企业在追逐利润的同时,没有兼顾社会道义和社会责任,所以才会有“禁孕协议”的出现。

3.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即间接性的不公平。女性想要获得更高的待遇和职位,就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在一些三资企业、跨国公司,女性在中高层以下发展空间很大,升职加薪的机会很多,然而,平等竞争呈金字塔形,往往做到部门主管已是事业的“顶峰”,在考虑诸如总经理职务人选时,尽管女性的业绩远高于男性竞争对手,结果却是男性胜出。

三、我国女性就业的不平等的原因 1.女性的自身因素

首先是生理方面的原因。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生理差异,大多数女性在体力和精力上往往不及男性。这就使得女性在一些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中根本无法与男性竞争。此外,女性还承担着生儿育女的任务,怀孕、生产、哺乳都会造成她们正常工作的中断,从而使得她们在一些要求持续工作的行业中无法与男性竞争。

再者是女性的心理弱点。大众网心理学家认为,女性在事业上容易失败,其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最常见的四种是: 过分的优越感;爱情取代事业;同性的嫉妒心理;不善于创造。社会认为女性不如男性,她们就心甘情愿接受这个事实,女性的这种自卑心理也导致她们在工作中谨小慎微,不敢迈开大步独挡一面,或是在竞争中干脆退缩。在事业与家庭的天平上,女性的砝码往往向家庭倾斜。特别是结婚以后,女性会更多地沉溺于家庭生活,从而淡泊对事业、理想的追求。这也是阻碍女性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2.受教育方面的原因

虽然现在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受“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女性受教育机会和程度仍明显低于男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含量低的传统产业在逐渐萎缩,科技含量高的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后者对就业者的基本要求是受过高等教育。在受教育水平上落后于男性,导致就业困难。3.用人方面原因

虽然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为用人单位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条件,但更实质的原因在于:首先,女性特殊的生命周期(生育后代)和家庭中所承担的责任,使企业预见到这些因素将潜在的影响到女性的数量、减少所雇女性的工资等。其次经济改变力企业的命运机制,企业的兴衰和经济效益紧密相关,女性职工生育费用和生育带薪产假必然增加所在企业的经济负担,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最后,企业受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影响,用人单位预期女性的实践能力不如男性。

四、我国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女性综合素质

1.家庭方面:要提高女性综合素质,家庭必须增加教育费用的支出。在城市,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城市家庭普遍只有一个孩子,在家庭只有一个教育投入对象的情况下,城市女童自然得到与男童相同的教育机会。但在农村,情况却不容乐观。一些封建残余思想仍然影响着农村的家庭,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很根深蒂固,加之监管力度不够,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实施,导致近年来农村女童的义务教育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要使农村女性得到平等的教育,在农村地区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

2.社会组织方面:要提高女性综合素质,社会组织必须提供一切有利措施。一是要确保男女享有同等的终身教育机会,保障女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利用网络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女性接受终身教育提供条件;鼓励和支持女性参加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各层次的学历教育;增加女性出国出境学习考察和培训进修的机会。二是完善和实施对外来劳务女工的“再社会化”培训,将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城市生活基本知识、安全生产、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知识列入各级各类企业新招人员的岗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将外来劳务女工的再社会化培训作为基本素质教育的内容,并对企业进行督促、检查。三是充分发挥基层妇女学校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以多种形式每年定期组织女性参加文化、科技、法律等知识的学习,防止和杜绝文盲现象的发生。

(二)成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执行机构,加强执法和监督的力度

在我国,各级劳动监察部门和各级妇女组织这两个专业化的执行机构在保护妇女劳动权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问题依旧层出不穷。通过借鉴国外的的先进经验我们可以效法美国建立“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这样专门的执行机构,切实协助劳动者开展反对就业歧视的诉讼或者维权活动,提供畅通的法律援助渠道,通过实施事前预防措施和事后补救措施双重策略,将保证女性的平等就业权落实在实处。

(三)用人单位要废除男女不平等的选拔标准

用人单位必须严格遵照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一视同仁地为男女提供同等的就业、升迁机会,并实现同工同酬,平等地保障女性就业权利,使劳动力场的竞争建立在才能和知识的基础上,杜绝为的、性别的因素对女性就业的影响。用人单位要摆脱先人为主的性别选拔标准,要在应聘者享有平等竞争机会的前提下考察应聘者与工作相关的能力和特征来进行优胜劣汰。如果特殊行业有特殊需要,对应聘者的年龄、身高确有要求,应履行公示的原则,把限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予以充分说明。

(四)健全女性就业的社会化补偿体系

生育保险制度是我国对女性就业进行社会化补偿的一个制度选择嘲。但1994年颁布实施的生育保险制度,仅在有限的范围内和程度上发挥着作用。要充分发挥生育保险在促进两性平等就业方面的作用,就需要不断完善生育保险制度。一方面要建立社会统一的生育保险制度,把所有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都纳入其保障体系内,既有利于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还有利于降低用人单位因生育原因在接纳劳动力时而排斥女性的可能。另一方面要运用政策和法律手段切实保证生育保险基金的拨付、管理和增值,逐步统一并适当提高生育保险金的拨付标准,使生育保险金制度成为能被所有单位接受,能为妇女带来保障的有效制度。在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妇女平等就业的基金。女性在生育和家务劳动方面的付出是社会总劳动组成部分,仅仅因为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造成女性所承担的比例大大超出男性,进而导致了女性在就业市场遭遇到不平等的对待所以,从公正的角度考虑,需要建立一个面向整个社会的“人口再生产基金”,基金主要用于对生育期问的女性进行经济补助,基金来源可由国家的财政投入、各类经济组织交纳、按一定比例从个人收入中收取等三个方面组成。

五、结论

解决女性就业歧视问题需要多方面配合,多角度进行,本文主要叙述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即完善我国反女性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通过对我国在反女性就业歧视的法律建设存在的不足,我们看到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还是处于讲原则、喊口号的空白状态,我们应该加快我国反女性就业歧视的立法进程,并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督,让法律在促进男女平等就业的实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女性获得平等就业的机会,以发挥她们的个人价值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克俭,贾玲.当代女大学生择业与女性平等就业的调查与研究.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3,(2):3-4 [2]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国妇女出版社,2005 [3]崔田田.论我国女性就业平等权的立法完善.学位论文 , 2011 [4]徐林清.女性就业的行业一工资倾向与性别歧视.期刊论文,2004,(04). [5]庞惠.当代中国女性就业平等权的研究.学位论文 , 2009

[6]田瑞兰、安涛.女人学生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与正视.保定学院学报,2008(2)

第三篇:对女性就业中受到性别歧视问题的分析

对女性就业中受到性别歧视问题的分析

摘要

恩格斯曾说:“在每一个社会中,女性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总的社会解放的天然尺度。”女性的发展水平与速度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尺度和标志。虽说,当今社会提倡男女平等,男性和女性都是这个社会发展的主体,但性别歧视却是一亘古的世界性问题。例如女性就业难、女性就业质量差、女性失业人数比重较大、女性再就业困难、女性劳动权益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本文尝试以社会的弱势群体——女性的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关键词:就业问题 性别歧视 劳动力市场

一、绪论

“歧视”是指基于一系列与人们的潜能或能力无关的因素而存在的不公平对待。以就业方式划分,可将歧视分为直接歧视和间接歧视。以表现形式划分,可将歧视分为民族歧视、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宗教信仰歧视。

性别歧视也属于歧视的一种,是仅由于性别差异而存在的不公平对待的现象,使两性之间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现实生活中,很多国家都有男女不平等的现象,致使女性在接受教育、职业选择等方面受到限制,也直接致使女性平均收入低于男性,而失业率却大大高于男性。

二、女性就业中受到性别歧视的表现 根《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的规定,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是指,由于性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导致取消或损害就业方面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但由于工作本身的特殊要求致使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不应视为歧视。也就是说,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实际就是招聘企业采取一定的歧视手段,在就业过程中使女性丧失与男性平等的择业机会以及待遇。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主要体现在工资歧视和职业歧视两个方面。

贝克尔定义工资歧视,“女性与男性工作一样,学历一样,经验一样的情况下,因为习俗或者公司政策而获得的收入却比男性的少”。在劳动力市场中,企业对员工所支付的工资常因性别不同而不同,但不能因此而直接说明这是性别歧视。女性一般选择职业是由职业偏好和理性共同决策的。一方面,女性喜欢从事脱离劳动市场一段时间也不会迅速贬值的职业。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赋予女性更多的家庭责任,女性会将重心偏向于家庭,而选择出差少,工作时间短,离家比较近的工作。这些因素都会使女性的工资报酬降低,但又难以衡量,因为这些因素只表现在对可观察生产率特征所应得报酬的削减上。除可观察生产率特征相同的情况下仍然会存在男性与女性的工资差别,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工资歧视。

从宏观来看,男性和女性在不同的职业中的分布非常不均匀,工资报酬较高的职业中女性分布比例较低,在工资报酬较低的职业中女性分布比例却过高。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职业歧视。

在劳动力市场中,由于企业想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会分 析成本与收益,会优先选择高素质低价格的劳动力。而在体力、出差、工作时间、职业寿命等方面,男性比女性更有优势也更具有主动性的选择。因此企业在招聘、分配、晋升等方面会优先考虑男性,甚至出现性别歧视的情况。在佟新所著的《社会性别研究导论》中将性别歧视的表现概括为职业性别隔离;女性从事大量非正规和兼职工作;两性工资差距较大三个方面。

职业性别隔离是将男性和女性分配在不同的职业领域而导致不同职业性别集中的情况。而女性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普遍从事的是辅助性、服务性、职业地位较低的职业,智力型职业所占比例较少,而体力型职业所占比例较大。男性则更多从事等级较高、技术要求较高的职业,拥有更多权利和影响力。50%以上女性从事简单操作为主的工作;智力型职业中女性的比例仅为男性的50%;尤其在领导岗位男女比例接近9:1;科研岗位中女性仅占30%。有调查表明,我国女性择业时,有88.8%的女性择业者选择工作环境好的工作,88.1%选择挣钱多的,43.8%选择风险大、竞争力强的工作,仅有22.9%的女性选择自主创业。在家庭美满与事业成功中,更是有65%以上女性选择前者。如果说从前女性就业受到所受教育程度的限制,那么近年来高素质高学历的女性为何也遭遇就业难的问题呢?江苏省南京市对三所高校的几千名女大学生进行一项调查,调查显示,80%以上的女大学生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77.3%的男生及91.8%的女生认为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就业难。有一项针对都市女性职业的调查显示:男性占公司经理层的57.9%,女性占42.1%;而在总经理及以上的职 位中,男性所占比例约为83.4%,女性仅为16.6%。这些数据都表明了劳动力市场没有给女性提供与男性同等的就业机会。

随着劳动力市场愈加具有弹性和灵活性,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从事非正规就业,即包括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的工作。根据2007年城镇各类就业形式从业人员性别情况显示,城镇就业人员中非正规就业的比重已经超过正规就业的比重,女性非正规就业的比例更是远远高于城镇单位就业比例。此外,城镇女性从业者中有62.9%为非正规就业,比男性同比高出8.4个百分点。这些显示,在非正规就业中,职业性别分布不均匀更加明显。非正规就业女性年收入中位数比正规就业女性年收入中位数要低1800元;而男性仅低800元。即便是正规就业的女性年收入中位数也就是正规就业男性年收入中位数的85%,在非正规就业中女性年收入中位数更低至男性的69.4%,同时这些因素也大大加剧了男女收入差距。另外,社会保障是劳动者的基本权益,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障远远低于正规就业的社会保障,而非正规就业的女性社会保障水平甚至比非正规就业男性更低,单就养老保险来看,男性仅有20%,女性则低至16.1%。这类不稳定、收入低、社会保障低的工作,导致非正规就业的经济脆弱,且非正规就业者在劳动市场分化严重。

联合国调查表明,男女收入差距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地位低、薪酬低导致女性劳动者的平均收入大约是男的四分之三。根据我国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14个大中城市调查后发布的“中国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中显示,男性的工资均高于女性,即便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均相似,也是男性工资高于女性,如果将男性占主导地位的行业进行比较,男女工资差别会更加明显。

三、女性就业中受到性别歧视的原因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女性在就业中遭遇性别其实呢?我们可以从社会学和人力资本的角度进行分析。

由于长期的社会习俗和社会文化的培养和塑造,使人们自然的形成了社会性别的角色的意识。一般,对于男性,会被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对于女性,则更多的强调她们应该承担家庭责任。这些因素就会直接影响女性就业时的职业选择和招聘方对招聘者的选择。根据中国女性社会地位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女性平均每天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长达4.01个小时,而男性仅为1.31个小时,且这个数据与10年前差距不大。但在这10年中我国女性就业比例却大幅增长,我国大部分女性是有工作的,相比男性,女性不但负担工作压力也承担家庭责任,并且女性在家庭责任与家务劳动中付出的远远比男性多。因此,在面临事业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下,和长期社会习俗的观念中,大部分女性会选择倾向家庭从而选择稳定、挑战性小、便于兼顾家庭的职业。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存在于人体中的知识和技能等的总和,是由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即对劳动者进行普通教育、职业培训、医疗保健投资、迁移投资和其在接受教育时放弃的工作收入(机会成本)等价值在劳动力身上的凝结。也就是说个体人力资本投资越 高,他的劳动生产率将越高,体现在劳动市场上,则会取得更好的工作及待遇。但男女两性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生理差异,这些生理差别因素是产生职业性别歧视现象的基础。在体力女性上不如男性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这直接导致女性在就业中遭到歧视;心理上女性在一生中会经历孕期、哺乳期、更年期等不同时期,使女性情绪出现波动造成工作影响,这些转型期会使女性承受工作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对工作及就业造成影响;女性不可逃脱的生育责任造成了男女之间的生育差异,一旦进入生育、哺乳期女性将不得不在盛业的关键时刻,身体的黄金阶段形成一个事业中断,消耗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对孩子进行生育和哺育,给女性带来一系列工作问题;任何企业的基本目的都是盈利,因此企业会考虑男女之间的劳动成本差异。在女性的各个身体时期中,即便女性的劳动产值减少了,但对女性的照顾反而会使企业的支出增加。例如女性产假期间,不但要照发工资,还需请临时工,无形间增加了培训的支出,因此,大多数用人单位选择拒绝女性;在工作年限上,女性一般低于男性5年,这使得人力资本浪费增大,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减少。

四、缓解女性就业中受到性别歧视的几点建议

性别歧视在就业中对女性的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制约和影响。如何能缓解女性在就业过程中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以提高促进女性就业总量和就业质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积极制定法律法规,设立监管部门,为女性构建一个宽松的 就业环境,消除传统存在的就业领域性别歧视。我国早已在80年代初期签约了第3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并且我国也制订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女性就业的权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虽然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过女性的就业权益,但却存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仍需运用法律规范劳动力市场,对于女性在就业性别歧问进行改善和消除,加强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运用法律手强制禁止招聘、用工过程中的性别歧视行为,切实保护女性平等就业的权益,也维护促进劳动力市场良性、稳定的发展。

二、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女性生育社会保险制度,对女性给予更多的社会保护和社会关爱。由于女性在就业过程中遭受性别歧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女性生育及由生育带来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因此,政府应改善生育保障制度,增加对女性生育健康环境的投资、完善女生育的社会补偿保险制度,以扩大对女性生育保障的覆盖面,由社会分担部分由女性生理因素给企业带来经济负担的负担。同时,增强社会监管体制,将机关企事业单位列入社会保险的主体范围内。一方面,可以减轻企业在女性生育期的经济和管理负担,以避免企业招聘由于女性“五期”而将女性拒之门外,另一方面,也可消除一些企业克扣、挪用女性员工生育津贴的现象。

三、为女性提供更多教育机会,加强对女性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力量,为贫困地区,尤其是女性提供更多的教育补贴,普及、推广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打破传统重男轻女观念,鼓 励、支持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同时,在社会上推广职业教育,为不同类型的女性失业、待业女性提供不同需要的再教育,以提高女性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四、多渠道扩大女性就业机会。着重发展第三产业,为女性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降低女性的就业门槛。同时,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鼓励女性自主创业。

五、加大社会中男女平等的宣传,消除人们传统重男轻女的观念。以社会舆论监管就业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也要培养男女气质多样化,增强女性就业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任洁:《对当前女性在就业中遭遇性别歧视问题的研究——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思考》[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百度文库,2007年

[2]张抗私:《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问题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页,第106页

[3]谭林:《1995-2005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J],北京:杜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第46页

[4]许姗姗:《妇女就业性别歧视与公共政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中国知网,2005年

[5]杜德勇、邓建军:《试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中国知网 [6]王红芳:《城市化进程中女性人力资源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载《价格月刊》,2006(3)

第四篇:女大学生就业隐性性别歧视原因及对策分析

女大学生就业隐性性别歧视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越来越受重视,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遭遇隐性性别歧视。隐性就业歧视给广大女大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只有从当今女大学生遭遇隐性性别歧视的现状出发,从政府政策、企业目标、女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探究造成歧视的原因,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一歧视现象。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隐性性别歧视

引言

就业性别歧视是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对女性求职者设置就业门槛,拒绝聘用具备完成工作条件的女性求职者,或优先聘用男性求职者,或给予同等条件下的女性求职者与男性求职者不同待遇的行为。就业隐性歧视是指在话语、文字上毫无歧视的表现,却在结果中明显显现出歧视、并且试图用其他手段进行掩饰的歧视行为。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虽然在法律明文禁止的前提下,与相关法律相抵触的显性性别歧视已在企业招聘中逐渐消失,但隐性性别歧视却愈渐增长。隐性性别歧视正因以其难以觉察性、难以量化性成为阻碍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1女大学生就业中隐性性别歧视问题的现状

1.1女大学生就业率普遍比男大学生低

据麦可思研究院调查显示,2015年女大学生签约率约为21%,明显低于男性毕业生的29.5%,可见在就业方面,女大学生就业率普遍低于男大学生。2014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727万人,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不少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宁用武大郎,不选穆桂英”的性别歧视,而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也“意外”让性别门槛再次悄然抬高。屡禁不止的性别歧视让女大学生就业率明显低于男生。

1.2男女大学生“职业性别隔离”严重

我国劳动力市场上职业性别隔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横向隔离,即男女在某一职业中的构成比例与其在全部劳动力人口中比例不一致;二是纵向隔离,即在具有较高技术、责任、地位和收入上存在着女性所占比例相对于男性不断下降的趋势。我国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遭遇职业性别隔离尤为严重。据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本科女毕业生中就业比例排名前十的专业是:学前教育,英语,护理学,对外汉语,日语,法语,朝鲜语,应用心理学,社会学和小学教育。比例前十的专业基本上全属于服务类等我们劳动力市场上普遍认为女生擅长的领域,而没有理工类岗位,可见,现阶段对女性职业隔离仍十分严重。

1.3女大学生拥有的就业机会少

在我国以及国际法律条文禁止的前提下,同时由于我国劳动监察部门等相关部门对企业查处日渐严格,企业在招聘中存在的显性就业性别歧视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隐性性别歧视,即采用隐蔽的手段或方式故意刁难女性,使女大学生拥有的就业机会减少。企业在其发布的招聘信息中谨慎措辞,在招聘现场也不区分性别的收集简历,造成一种不歧视的假象,但是当其进行筛选简历时,会把女性大学生简历舍弃,不再通知女性求职者进行面试;即使女大学生被用人单位接受,在其与用人单位签订合约时往往也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限制,例如要求其签订写有“禁孕条款”、“禁婚条款”等类似的明显带有歧视的条款。用人单位招聘中实施的各种隐性性别歧视,使得许多德才兼备的女大学生失去与男大学生平等竞争的机会。

1.4女大学生就业收入低于男生,晋升机会低于男性

劳动力市场上,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更愿意聘用那些能力稍差的男性而不愿意聘用更优秀的女性,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女性大学生只能就低上岗。女大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获得的工资待遇普遍比同等岗位上的其他男性员工低200~300元。对于找到工作的男女大学生而言,在地域、单位、工作性质相似的情况下,男生薪金普遍比女生高。女性在工作晋升过程中更容易遭遇“职业天花板”,当女性晋升到一定阶段以后,很难再向男性一样继续晋升,因此许多企业高层都是男性比女性居多。

2女大学生隐性就业歧视存在的原因探究

2.1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传统文化观念中的性别偏见与歧视,对男女角色区别对待和双重标准是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难以消除的历史原因。传统观念对女大学生的影响主要存在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性别分工影响女大学生的就业。在中国传统观念下,“相夫教子”是中国女性最主要任务,女性社会责任被弱化,女性家庭角色更受重视。现当代我国社会虽然开始重视女性的社会责任,但由于文化传统的根深蒂固,女性在劳动力市场是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女性多被认为更适合一些辅助性和服务性行业,而不适合管理性、技术性和开发性职位。因此,社会性别分工容易导致企业在选择用人是针对女性实行显性的或隐性的“性别歧视”。

二是传统性别偏见认为男性比女性在工作中表现更优秀。“男强女弱”是社会文化构建社会性别印象,传统性别偏见认为男性比女性更有价值,而这种偏见在我国不断的施加到女性身上,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人们对女性的判断。即使在社会女性地位不断提高的当代,人们判断仍然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对女性的偏见。在这种思想引导下,企业会有意或无意的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弱,在同等环境下男性会比女性更为优秀,因此也就造成了企业在用工时对女性的性别歧视,而由于企业不能用更好的理由拒绝女性,就会把这种性别歧视转化为“隐性性别歧视”。

2.2有关法律法规无法保障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

我国的反歧视政策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反就业歧视法》,与就业性别歧视相关法律法规仅仅是零零散散的出现在诸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以及《妇女发展纲要》等法律法规的部分条款之中,且多为一些原则性规定,缺乏关于就业性别歧视概念内涵和范围的明显界定、认定标准、负责监督实施该法的专门机构、就业性别歧视举证规则以及违法单位应承担法律后果等具体内容。

此外,国家检查部门对于企业性别歧视现象监管不严。由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实施,国家对妇女权益更加重视,相关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管。但事实上虽然在就业促进法实施之后,就业中的显性性别歧视现象有所减少,用人单位不再直接以女性为由拒绝录用,但隐性性别歧视现象变得日益严重,部分用人单位仍然偏好聘用男性,或者内部掌握“不要女性”,造成女性求职难度大于男性。

2.3劳动力市场现状对女大学生就业不利

我国逐年增长的毕业生数量使劳动力供过于求是女大学生隐性就业歧视产生的客观原因。由于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扩招,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幅远超过劳动力市场上新增岗位的数量,导致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现状。整个社会巨大就业压力无形中给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隐性性别歧视留有很大的余地,企业在招聘时可选择余地大,其对女大学生隐眭性别歧视更为严重。

职业性别隔离使女大学生就业范围狭窄,这也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隐性性别歧视的原因之一。在我国,由于传统的刻板印象以及性别偏见的影响,女性从业者常常难以获得与男性从业者相当的职务。女性常常被认为只适合其中偏服务性的岗位,例如护士、老师等,因此,女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常常被迫选择“适合女性的工作”等,从而加剧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职业性别隔离。一方面,由于整个行业乃至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隔离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更有理由拒绝招聘女性大学生。另一方面,男女劳动者在同样的行业和企业中,职位分布也存在一定差异,即使女大学生被企业接受,企业仍热衷于将女性放在较低的位置上,更重视男性的职业生涯发展。调查显示,同一企业内,职位越低,女性比例越高,男性比例越少;到了高层管理人员层次,女性所占比例不及男性的1/4。

2.4企业对女大学生的投资回报率低

女大学生的人力资本较高是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遭受隐性性别歧视的内在原因。由于女大学生面临结婚、生育等,这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女大学生年龄与国家法定试婚年龄相匹配,在工作不久就会面临结婚、生育和哺乳等系列问题。女大学生结婚、生育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其一,女性结婚生育占用时间长,享有福利高。一般女性员工拥有一个星期婚假和至少四个月的产假,女性相对于男性享受国家政策给予的更高的福利,但这种福利的成本需要由企业来承担。第二,企业工资成本的增加亦可能存在的业务损失风险。在女员工休假期间,企业必须找到合适人选替代该女职工的工作,这又可能会增加企业工资成本,企业需要给接替工作员工发奖金或补助。女员工休假带来企业工资成本和业务风险的提高,使更多的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选择男性。

女大学生职业生涯比男性短暂是企业对女大学生隐性性别歧视的另一原因。我国法定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性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即就同一时间参加工作的男女大学生而言,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少工作5年以上。因此,女性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比男性更为短暂,企业需要付出的招聘成本也就更多。考虑到这些,企业在招聘时就可能只录用男大学生,以追求其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可见,由于企业认为女大学生投资回报率低于男性,从经济理性的角度来看,企业会更倾向于对男大学生进行投资,从而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上企业对女大学生的隐性就业歧视。

3应对女大学生就业中隐性性别歧视的相关建议

3.1加强立法和监督以保证女大学生就业平等

目前我国仅有《宪法》、《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粗略涉及女性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的法律,但这些法律规定比较笼统,且并未涉及关于歧视的相关处罚措施,不易操作和执行,对就业歧视的种类列举规定也使得法律规制的就业歧视范围狭窄。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与就业歧视相关的法律法规,细化我国相关就业法规,将避免歧视作为一个必要项目加入法律之中,建立和完善《反就业歧视法》,从法律层面避免隐性性别歧视的产生。

此外,政府还应该通过正确引导以及适当监督改善女大学生遭受隐性性别歧视的局面。政府应该建立监督机构,审查和监督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3.2高校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学校应该加强服务意识和市场观念,对女大学生提供全程的就业服务指导学校应当组织毕业生了解就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增强大学毕业生维权意识。开设女大学生就业技能辅导以及为女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她们的求职能力。同时,高校也应该在大一入学期间向新生普及就业知识,并注意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教育,减少学生的盲目性。高校也应该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将学生的真实能力与信息最大限度的反映给企业,减少企业逆向选择的风险,增加大学生的就业率。

3.3女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

避免企业就业隐性性别不仅需要通过政府的监督和企业的自觉。女大学生应该正确认知自己的能力和优势,了解自己的气质与性格,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只有女性自己也把自己放在与男性平等的地位上,才能更自信的面对企业,努力工作,以改变企业对其的隐性性别歧视。高校中许多女大学生都过于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对课外实践的参与,因此,许多女大学生往往拥有很高的成绩,却缺少社交能力。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知识广度不够,而企业往往更重视大学生的知识范围,“见识广”的男大学生在企业招聘中会更加受欢迎。多数女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难以独当一面,这种女大学生群体特征信息往往是雇主在招聘过程中实施统计性歧视的依据。

4结语

女大学生在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劳动市场上女大学生遭受的隐性性别歧视仍然很严重,而造成这一隐性歧视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我国现行法律不健全,传统性别观点,企业经济过度理性等分不开。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隐性歧视,加强对企业实行隐眭性别歧视等不合理行为的监管,通过各方面有效措施的实施促进劳动力市场女大学生就业平等。

第五篇: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分析

创伤情绪危机干预

社102班19号李智丹

一、问题概况:

我的一个朋友,性别女,年龄22,,她是有他爷爷带大的,从小跟爷爷一起生活,常年与父母分开,跟爷爷的感情非常深厚。

在她大一的时候,爷爷突然去世了,她在四天后才接到消息,刚开始不相信,很着急,给父母打电话确认了这个噩耗,她当场痛哭,她很难受,很自责,她觉得自己对不起爷爷,爷爷对她那么好,说好了她毕业了就带爷爷过好生活,可是也要早走了,她连爷爷最后一面都没见到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她情绪一直处于悲伤地状态,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很长时间都没恢复过来,课上听到老人的事例她会哭,在街上看到老人她会哭,只要能让她想起爷爷的东西都能让她痛哭。

二、危机干预:

1、明确问题:

情绪问题:长期处于悲伤地情绪之中,悲痛

认知问题:对爷爷一直有自责,觉得没完成答应爷爷的事很后悔,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

2、确保受害者的安全:保证受害者不会因为亲人离世的悲痛和愧疚,而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

3、与受害者沟通、交流,积极、无条件的接纳受害者。

认真倾听,鼓励受害者感情宣泄。让受害者把悲痛的情绪都发泄出来。

4、启发引导,找到变通的方式。找个方式转变受害者认知,如:让受害者回忆爷爷生前对他的期望,最希望自己做什么,让她知道爷爷最希望的是她开开心心的幸福生活下去。

也可以让她给爷爷写一封信,写上自己最想说的话,然后到爷爷的墓前读给爷爷听等

找到可以让她发泄自己的情绪,找到方向,尽快放下爷爷离世产生的负面东西。

5、制定计划

让她制定一个适合她自己的生活,学习计划,让自己忙碌起来,减少对爷爷的挂念

6、获得承诺

让她答应我不做伤害自己的事;尽量做到计划里的事;每次想哭的时候就给爷爷写一封信,并读出来。

使用以上的方式,让她尽早从爷爷去世的阴影里走出来,找到生活、学习的兴趣,不要影响以后的生活。

下载职场女性在求职就业中遭受的性别歧视分析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场女性在求职就业中遭受的性别歧视分析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分析文献综述

    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分析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各个高校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的增加。这也就导致了毕业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竞争压力也慢慢增大。与此......

    中国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3至2014学年度实训周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报告 《中国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状与对策》 学院:政法学院 专业:13级公共事业管理 指导老师:符文品老师黄开腾老师 学生:李炯辉(组长......

    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分析文献综述

    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分析文献综述本文收藏自:神虎网 社会工作专题 ——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分析文献综述 作者:李智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朝产业化方向发......

    当前我国女性就业困境及其对策研究分析(xiexiebang推荐)

    当前我国女性就业困境及其对策研究分析近年来, 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就业,为女性就业带来了机遇,女性的就业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失地农民就业相关问题分析与对策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公共政策学论文 西华师范大学 公共政策学论文失地农民就业相关问题分析与对策 ----以南充市华凤镇为例 学号: 姓名: 赵蔺,201107140136 1 失地农民就业相......

    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分析文献综述5篇范文

    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分析文献综述 本文收藏自:神虎网 社会工作专题 ——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分析文献综述 作者:李智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朝产业化方......

    某市女性创业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21世纪是创业的世纪,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越来越多的妇女闯入了昔日男子的传统就业领域,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女性创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社会财富,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

    青年就业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推荐五篇)

    青年就业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内容提要:本文从青年自身和青年就业环境两个大的方面阐述了青年就业难的原因,这些原因很多是由来已久的,还有一些是新就业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