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支行协助执行工作调研
XX支行协助执行工作调研
一、本行协助执行工作总体状况:坚持“四原则”,依法做好协助执行工作。在开展协助执行工作时,我行员工坚持依法合规、不介入纠纷、维护银行自身合法权益、不损害客户合法权益的原则,既积极履行法定义务,又充分维护我行合法权益。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是规范处理各项业务的前提。为此,我行着力抓好有关业务人员协助办理查询、冻结、扣划等特殊业务的学习培训,使其熟知有关法律法规和业务操作程序,正确填写《协助冻结存款通知书(回执)》,不要因为工作上的一时疏忽,使银行陷入纠纷之中,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强化事中控制,我行营业经理在履行业务审核、风险事中控制职责过程中,对加盖业务公章的重点业务,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认真审核《协助冻结存款通知书(回执)》填写的相关内容,确保准确无误,严把业务风险控制关,维护银行的合法权益。
二、2010年至2012年11月协助执行工作情况
xx支行受理协助执行事项的总件数为51件和总金额为180.33万元人民币,其中人民法院要求协助执行的件数为41件和金额为143.85万元人民币,人民检察院要求协助执行的件数为1件和金额为0万元人民币,公安机关要求协助执行的件数为8件和金额为27.48万元人民币,其他有权机关要求协助执行的件数为1件和金额为9万元人民币。
三、协助执行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
1.关于保密义务的问题:商业银行办理业务,应当遵循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六条也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当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侵犯。这样,银行在协助执行的同时,有义务保障客户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任何非法侵害。《中国xx银行协助执行工作管理办法》对此也有详细规定。总之,银行在协助执行时,必须注意为客户保密。目前执行部门的有关人员对银行的业务了解得不是太多,往往有银行人员参与其中。因此必须保证非执法人员不接触银行账户资料,同时严禁执法人员接触非被执行人账户资料,注意为客户保密,以避免不必要的诉讼纠纷。银行在协助执行时,不得向被执行人通风报信,帮助被执行人隐匿、转移财产。这也是一种保密义务。只是这种义务是对要求协助执行机关负责保密义务。且这一义务的履行会直接产生刑事责任。例如,诉讼法上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即人民法院发出的协助执行通知书,银行必须办理。
2.关于帐号、户名的填写问题: 《中国xx银行协助执行工作管理办法》第七条第(四)项规定,帐号、户名应填写正确,两者均填写时应一致。但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协助执行单位存款还是协助执行个人存款,均存在帐号与户名一项缺失的情况。对仅提供帐号或户名的情况,要分别对待。我行认为,如果有权机关仅提供户名而没有提供帐号的,且其它法律手续健全,有明显证据证明可协助执行,应当予以协助;若有权机关仅提供帐号而没有提供户名的,不应协助执行,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要求协助执行的机关不可能不知道被执
行人的户名,要求协助执行的机关需强制执行时,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该财产为被执行人所有,这样,户名作为一个关键性证据必须为要求协助执行的机关所掌握,这一观点曾有人民银行在工作答复中予以体现。建议有关部门对此问题予以明确规定,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争议。
中国xx银行xx支行 2012年12月14日
第二篇:建议优化对法院的协助执行工作流程
建议优化对法院的协助执行工作流程
编辑部:
近期,多地省法院到各一级分行进行工作调研,拟在建行设立点对点人民币结算账户网络查询系统终端。根据总行有关规定,各级营运管理部门原则上不直接接待有权机关的来访。有权机关到开户网点办理查询事项确有困难时,可由同级“相应业务管理部门”接待并办理资格审查和登记手续,再通过邮件、部门联系单等方式将申请查询内容或相应法律文书转交营运管理部门。营运管理部门查询后将结果书面反馈相应业务管理部门或填写相关法律文书回执。
笔者建议,支持法院点对点查询系统的上线和推广,对现行相关规定进行优化,由营运管理部门直接办理涉及法院的协助执行,以确保我行协助执行的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并与地方同业在点对点查询系统设置上保持一致,促进银行与法院之间的工作联系,进而保障银行金融债权的回收和安全。
■ 辽宁省分行 张国旭
第三篇:法院执行工作饱和度调研
总结我院在执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执行方案机制需要进一步科学完善。目前我院的执行类案件实行分案不封底制度,虽在案件分配上有一定的系统科学性,但客观上形成了办案量多,结案规范的人员无合理的缓冲期,造成其长期处于持续高负荷的工作状态。
(二)执行局运行机制存有问题。如财产查控组履职不及时、不到位,部分可恢复终结案件尽管通过做申请执行人工作同意终结执行,但是在卷宗材料里没有查财产经过。各环节监管脱位,院长、局长对各节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监督提醒。
(三)案件本身存在问题。
1、虚假结案时有发生。部分可恢复性终结案件、和解案件中存在未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结案,没有和解协议,结案通知书未送达的现象;在和解协议分期履行案件中,协议签订后降低了意外风险,但此类案件是否要全部履行完成后才能结案,存在争议。
2、对当事人财产申报制度执行力不到位,督促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不到位。在部分案件中,承办人过度依赖强制手段,没有寻找被执行人向其进行法律释明和进行说服教育,没有向被执行人发财产申报令,在一些小额标的的执行案件中,简单粗暴的采用冻结划拨工资或存款的方式,易激化矛盾。
3、执行案件中存在先执后立、不执不立的现象频发,一些案件在收案后,时隔一月、甚至数月后才予立案,易引发执行信访问题。
4、执行和解、分期履行、可恢复性终结案件,承办人没有及时向当事人告知执行工作进展情况,不主动督促案件执行工作,致使部分案件变成了“植物人”案件。
5、卷宗材料中常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明明是可恢复性终结案件或和解案件,但是在结案理由却变成了被执行人自行履行的案件。卷宗装订不严谨,材料缺失、顺序颠倒、将合议庭笔录装到正卷中等现象频繁发生,更出现结案没有放进卷宗中去的现象。
(四)立、审、执三方配合仍有缺失。在立案环节中,对已经掌握需进行公告或无财产执行的被执行人,立案庭应及时作出法律释明和执行风险告知,避免申请执行人花了钱却执行不到的现象出现,造成当事人不理解;审判人员在案件调解中对当事人的履行能力审查不细,没有在调解协议中订立惩罚性条款,疏于对履行协议的督促,造成自动履行率下降,被动执行率上升;院长、局长在对案件审核时存在把关不严,审查不细,常常一签了事;审管办对案件报结把关不到位,对没有款物交接、没有送达回证的案件,也予销案;卷宗评查组工作失职,对明显存在问题的卷宗一定要将问题纠正后,才可归档。
(五)拍卖、评估、公告的周期过长,新形势下就顺利开展执行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执行案件饱和数值,加强执行队伍建设。根据近三年来收案、执行案件饱和度的情况,细分承办法官的每月案件量,对超出饱和度的案件分配,要充分征求承办法官的意见,如法官表示案件数量已经超过自身承受力,要考虑对案件分流。从政策、后勤保障等方面对执行局法官予以支持,加强执行局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办案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干警休息疗养,统一办理商业保险,解除干警们的后顾之忧,增加一线办案法官数量,加大办案辅助人员和车辆的配备,实现一执一书、三执一车。
(二)分别从内、外部环境入手,健全完善执行工作机制。
立案、审判、执行三阶段要相互协调配合,立案环节要加强法律释明和执行风险告知,审判环节要加强调解案件的督促,必要时在调解协议中订立惩罚性条款;在执行阶段中,既要注重分工协作提高执行效率,又要监管有度保障案件质量,在执行案件的每一个节点都要有监督核准,院长、局长在行使审批权限尤其要注重把关;审管、卷宗评查组积极履行职能工作,确保执行工作成效,通过内、外部协作,争取做到及时把握案件动态、掌握重大案件进展情况、执行信访办理情况,确保大错不出执行局。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甚至协助单位对法律义务性质认识不清,轻视法律,甚至与法律对抗,其重要的原因在于公民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形成良好的守法意识和法制环境。因此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公民法律意识,同时加强伦理道德和法律文化建设,为法院执行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充分利用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优势,选择典型的强制执行案件进行公开报道,并对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书的被执行人予以曝光,以示教育、威慑,营造舆论环境。
(四)借助信息化科技手段,加快和普及执行网络平台建设。当前,执行网络平台主要是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系统,与相关行政机关信息管理系统的链接也尚未建立和向执行联动成员单位开放。因此,要借助现代信息化科技手段,加快和普及执行网络平台建设,一方面可以确立法院在执行过程中的绝对的主导地位,节约时间提高执行效率;另一方面也便于信息公开,便于社会公众对被执行人的行为的监督。
第四篇:法院执行工作难点调研报告
在新的形势下,法院“执行难”问题困扰着执行工作的良性发展,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为促进解决“执行难”问题,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就我区法院执行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先后走访了区法院和海门、洪家、前所等街道,与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座谈,查询了群众来信来访有关涉及执行方面的案件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和意
见。
一、执行工作取得的成绩
从这次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区法院根据“三项承诺”的要求,司法为民理念进一步树立,执行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连续4年保持了全省法院系统执行工作良性循环单位。
(一)执行工作机制日趋完善。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建立由政法委牵头,检察、公安、国土、工商等24家单位为成员的解决执行难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区检察、公安机关协助法院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执行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了执行工作十项管理措施,加强了对执行程序、执行行为及执行款物的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行执行裁决权和实施权分离制度,建立并落实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执行听证制度,保证了执行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建立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在执行程序、时限、措施等方面实行跟踪管理,促进了执行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
(二)执行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在全区各街道、镇和农场聘请了18名执行联络员,加强了对涉及农村案件的执行;启动“曝光工程”,充分运用执行网、电视台、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对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老赖”进行公开曝光,同时采取申报财产、查封扣划、依法搜查等措施,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开展集中执行、突击执行、专项执行等活动,全面推进执行工作,使执行难的问题逐步得到缓解。2006年和2007年,共执结各类案件4334件,执结率为89.3%,其中有效执结率均达到60%以上。今年1至6月,共执结各类案件967件,执结率为63.8%。
(三)执行群体性案件处置稳妥。围绕维护稳定、服务大局的工作重点,坚持高效、公平、公正原则,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积极稳妥地执行群体性案件。自2006年以来,先后处理此类案件5 起。特别是对乐客多超市涉及288位债权人的系列执行案件和浙江水晶电子集团公司近600件的劳动仲裁争议案件的妥善处置,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为我区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四)执行队伍素质逐步提高。区法院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紧密联系实际,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集中警示教育和“作风建设年”等活动。注重并积极参加上级法院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扎实开展本级法院的自训工作,坚持每周一晚上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学习研讨会制度。同时,鼓励干警参加更高层次的在职学历教育,进一步提升了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执行干警中具有法律本科以上学历的占93.3%,先后有2名中层干部选调到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有10名执行干警受到各级表彰,连续七年未发现执行干警有明显的违法违纪行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区法院在执行方面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判与执行协作配合机制还不够完善。有的案件因审判阶段的法律文书质量不高,裁判表述存在问题,给执行带来不确定的因素,导致无法或难以执行;有的案件审判与执行脱节,造成执行困难。如在立案和审判阶段采取保全措施不力,没有及时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结果错失执行良机;有的案件虽然保全,但未严格依法定程序办理,导致被保全的财物被变卖,造成当事人损失;有的案件因执行人员对当事人持生效法律文书咨询相关问题时,态度不好或答复不够注意方式方法,引起当事人情绪过激,致使反复上访。
(二)执行内部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案件执行时间跨度较大,透明度不高。案件在执行过程中,申请人无法及时了解执行进度,特别是在同一被执行人的多个案件中,不同申请人无法了解被执行款物的分配状况,误认为法院执行要靠关系,以致当事人对法院公信度产生怀疑。二是执行工作的考核机制还不够科学。上级法院片面考核高执结率,导致下级法院将未执结的中止案件和不符合法律规定终结条件的案件以程序终结的方式全部统计到执行结案的总数中,尽管法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有效执结率仍然偏低。三是执行工作内部保密制度落实不够到位。泄露消息的情况还有存在,致使部分被执行人轻而易举地躲过追查、逃避执行,使赖债者更加嚣张,群众对此反响较大。
(三)有些被执行人和少数部门法制观念还不够强。一是许多被执行人不自觉履行、拒不履行的现象较为普遍。去年,审结的民事案件中,当事人自动履行率仅为18.6%。二是执行中部门或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时有存在。从调查的情况看,涉及
第五篇:支行调研汇报
支行调研汇报
根据安排,月日至0日,在的陪同下,由我和赴支行进行业务支帮促,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业务开展情况及做法
(一)主要业务开展情况
(二)值得表扬的做法
一、全行员工思想认识到位
1、年初支行根据市分行一季度“开门红”竞赛方案及时出台了支行的竞赛方案,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对各项任务分解到人,并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
2、坚持“三会制度”,每天早上利用“晨会”总结上日工作,对做得好及时表扬,对存在的问题立即指出并及时改进;“周会”要求员工逐个发言,即每人根据这周各项业务营销情况结合任务指标找差距,行领导针对各人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帮助员工找出路;“月会”针对整个支行的任务指标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短腿业务,明确下一步的主攻方向。另外,还要求员工每日营业终了,将各人的一天工作日志、营销成果及明日工作安排通过邮件向支行行长进行报告。
3、思路明确,方法得当
作为新设县支行特别个金业务的发展,支行把如何尽快拓展客户基础作为业务发展的首要任务。支行力足自身条件,本地人只有1人,客户资源十分有限,全行上下主动想办法,找出路。一是通过代发薪批量做大客户群,;二是由于员工几乎全是外地人,当地缺乏个人资源,鼓励员工走出去,通过认老乡等方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一批在县经商的邵阳、衡阳等地的中高端客户走进了该行的大门;三是发挥该行的地域特点,将周边的街道和商铺分配到人,定期走访,利用开业和“两节”的时机,通过三番五次的“扫街”营销,抓住了一大批商户和居民;四是利用春节狠抓外出务工人员存款,该行在火车站、汽车站门口悬挂了宣传条幅,并在返乡高峰期派专人在火车站、汽车站门口发放开业及产品宣传单,扩大知名度,吸收定期存款达200多万元;五是积极响应省行提出“三走进”活动,涌现了很多典型,如编外员工在挖掘县城资源的同时积极到老家农村通过村支书发动村民、外出员工将存款揽入我行,员工租车将邻县农村老乡十多人存款揽入我行。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