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铁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其安全性分析
地铁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其安全性分析
摘要:在地铁运行中,城市轨道交通需要提供电源中断的电力供应系统,不仅会造成城市轨道交通瘫痪,也危及乘客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供电系统是重要的基本保证,和供电安全有严格的要求,正常运行需要稳定、可靠的保证供电系统的线路,本文做了阐述关键词:地铁轨道; 供电系统; 安全性;中图分类号:U223
文献标识码: A引言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中国城市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大量人口进入城市,生活节奏也在加快,所以传统的运输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地铁交通应运而生。地铁运输具有许多优点,不仅可以节省资源,同时,方便快捷。
一、地铁供电系统的结构分析 供电系统是地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可靠,无电源系统供电,不能正常运行的地铁。地铁供电系统由高压供电系统,牵引供电系统,动力照明供电系统和电力控制系统。1.其中以牵引供电系统为主。1.1地铁牵引供电系统组成 在地铁牵引供电系统,从电力10kV(或35kV)交流母线通过牵引降压变压器,馈线,接触网输送轨道运输车辆,产生的电流从轨道运输车辆的轨道和返回线回到变电站。供电网络由馈线,接触网,铁路线和返回线被称为牵引网。1.2地铁牵引供电系统由牵引降压变电所和牵引网组成,其中牵引降压变电所和接触网是牵引供电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地铁牵引供电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地铁牵引供电系统示意图 1.3牵引变电所是指供给城市轨道交通一定区域内牵引电能的变电所。而相对之下,接触网则是指经过电动列车的受电器向电动列车供给电能的导电网。两者具有本质上的差别。地铁供电系统一般都直接从城市电网取得电能,无需单独建设电厂。2.城市电网对地铁供电方式有三种:集中式供电、分散式供电和混合式供电。可以说,三种供电方式各有其自身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地铁运行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2.1分散供电方式容易受外部电网影响,可靠性相对差一些。它是指沿地铁线路的城市电网(通常是10KV电压等级)分别向各沿线的地铁牵引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供电。其前提条件是城市电网在地铁沿线有足够的变电站和备用容量,并能满足地铁牵引供电的可靠性要求。如早期的北京地铁采取的就是这种供电方式。2.2集中式供电方式虽然具有可靠性高、便于统一调度管理、施工方便、维护简单、计费便捷等优点,但一般投资比较大。它是指城市电网(通常是110KV或66KV电压等级)向地铁的专用主变电所供电,主变电所再向地铁的牵引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供电,地铁自身组成完整的供电网络系统。近几年新建的地铁系统多采用集中供电方式,如上海、广州、深圳地铁等。2.3混合供电方式集中了前两者共同的优点,但增大了复杂性。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供电方式是上述两种供电方式的结合,可充分利用城市电网的资源,节约投资,但供电可靠性不如集中供电方式,管理亦不够方便。
二、.影响地铁供电系统可靠性的因素系统设备运行在相应的设备环境中,许多因素会对设备运行造成干扰,要保证系统运行,还需要有相应的措施来消除可能对设备运行造成影响的不良因素。1.该电源装置的功能执行电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设备本身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一方面,设备本身的性能必须能够满足地铁运营的需要,这种能力需要与安全审计设备,自我保护和故障恢复。另一方面,一旦设备被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然后在地铁供电系统的故障发生率会增加,带来的安全隐患的地铁正常运行。此外,电源系统的所有设备的有机结合,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不仅需要设备稳定可靠,还需要结合设备有机正常工作。从而大大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减少停机时间。2.应急预警方案的不完善 地铁作为城市的交通枢纽,直接为公众服务,安全是工作永恒的主题。整个城市的地铁有最线,但车站地下,更加封闭,人群聚集,一旦发生事故就很难疏散民众,不利于控制和救援,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目前,在中国地铁应急计划只集中在一个相对肤浅的层面上,许多事故能力没有预见和解决。为了确保地铁的安全稳定运行,应急预案需要完善的地方3.不合理的维修计划及人为误操作 对地铁运营安全第一的宗旨,基于可靠性的前提下,地铁的技术设备。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设备。铁路线路设备维修分为定期维修,改善维修,临时修复三。修理周期的质量现状,根据变化规律的轨道电路和轨道设备及特点。但现有的周期估计是不准确的。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往往会缩短估计时间。频繁的维修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大大增加地铁运营成本。再加上一些地铁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经常操作错误,使地铁运营安全面临严峻挑战。4.提高地铁供电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4.1提高地铁供电设备的性能 地铁供电系统本身是由供电设备,使供电系统能正常运行,这些设备密切相关。首先,从设备在铁路不能便宜一些的进口设备采购存在隐患的采购部门的采购条款,并有一个很好的了解设备的采购,保证采购的设备性能。其次,对地铁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护周期长,各种设施和设备,要求及时维修,以减少随机故障的影响。当故障发生时我们需要表分析故障模式影响做好设备的供电系统,包括处理方法和设备故障后果,定性地对故障,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4.2完善地铁应急预案 以城市地铁事故灾难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地铁应急计划必须作出合理的。虽然有许多中国的大型和小型的地铁应急预案,但各地区是不同的,还不是一个标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现有的计划,并为计划实际元素。4.3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减少认为的误操作 对地铁运营状况,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减少维修成本是当务之急。每年地铁建设公司花大量的钱在地铁供电系统设备的维修,这不仅浪费了维修资源,也增加了地铁运营成本大大。但如果维修频率太低,即使降低维修成本,但相应的地铁供电系统的故障发生率会有很大的改善,从而对地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一旦地铁供电系统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经常维修费之前,是不能相比的。在维修次数的增加可以有效地降低地铁供电系统故障的发生,保证地铁正常运行。因此,必须通过安全和可靠性分析,得到安全的系统运行时间,从而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这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而且保护的安全和正常运营的地铁。也是这个原因员工素质建设也必须提高,并加强员工培训建设,定期的员工应急演练的地铁事故,加强事故处理能力。并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出国深造,以提高地铁的稳定性。
三、观念认识 阻碍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供电模式更新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观念认识。比如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和城市电网的深度融合问题。笔者认为,双方的合作是有基础的,是双赢的合作,原因如下。
1、有合作的必要和能力 由电力公司在交通建设集中供电方式系统设备的一部分,有很多的好处。如由电力公司中压环网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支付。原因是电力公司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而市轨道公司由于其特殊性,没有考虑到案件的社会效益,狭窄的经济效益是非常有限的,目前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作为一个有效率的电力企业,是服务的进步,为了减少城市轨道公司负担。
2、有合作的基础和可能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业和电力系统的下属企业国家首都委员会,就是说有一个共同的头,因此基于合作。只要市政府要支持和促进,两将优势互补,促进科学和理性发展的两事业。此外,城市轨道运输业和电力公司都是公共企业,两者共同为公众提供良好的服务,是双方的责任。总结根据世界建地铁的情况分析,基本是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第一个城市铁路在世界上建成时,或蒸汽机车使用,由于电力尚未普及,在北京市中国完成第一轨道并投入运行,在随后的几年里,中国各城市都在积极建设城市轨道,为了有效地改善城市的运输能力,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城市轨道运输操作,电源系统是保证城市轨道运行的前提的基础上,对城市轨道稳定运行的重要意义。因此,应在安全的持续研究可靠性的供电系统,确保正常稳定运行的城市轨道。参考文献:
[1]丁雪成,胡海涛,何正友,于敏.计及维修因素的牵引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可靠性分析[J].电网技术,2011.[2]李忠播.电网高次谐波的危害、规律及抑制[L].电气开关,2009(2).[3]吴竞昌.供电系统谐波[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1).[4]许克明.电力系统高次谐波[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7).[5]叶大华,冯雅薇.推进轨道交通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综合交通系统[J],北京规划建设.2012,3.[6]宋键.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十一五”节能实施目标与策略[J].都市快轨交通2009,22(2)
第二篇:轨道交通地铁通信系统设计技术要求规范---(通信系统)
通信
通信
通信系统是轨道交通运营指挥、运营管理、公共安全治理、服务乘客的网络平台,它是轨道交通正常运转的神经系统,为列车运行的快捷、安全、准点提供了基本通信保障。通信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应保证列车安全高效运营、为乘客出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证;在异常情况下能迅速转变为供防灾救援和事故处理的指挥通信系统。
主要设计规范及标准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99)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98-94)《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37-2005)《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YD5007-2003)《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暂行规范》(YD/T5089-2000)哈尔滨市有关地方法规、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相关标准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相关标准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有关协议
国际电信联盟ITU-T、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的有关建议 欧洲邮政及电信联盟CEPC最新文件及其附件 电子工业协会(EIA)的有关标准
一般要求
1.通信系统是指挥列车运行,进行运营管理、公务联络、提高乘
13—1 通信
客服务水平和传递各种信息的重要手段,应能传递语音、文字、数据、图像等,并具有网络监控、管理功能。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可靠、易扩充、组网灵活、各种信息的综合数字通信网。
2.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本系统应能迅速及时地为防灾救援和事故的指挥提供通信联络。
3.通信设备的选型,应在满足系统功能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国产设备,对于国内尚不能满足功能的设备,应进行充分比选后选择引进。
4.设计范围
哈尔滨轨道交通1号线四期工程线路全长2.3km,全部为地下线,全线设2座车站,控制中心利用清滨公园控制中心(已建成)。
通信系统设计范围为上述工点及线路所有通信线缆、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系统由专用通信系统、公用通信系统、公安通信系统三部分组成。
专用通信系统由传输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专用电话系统、无线通信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广播系统、乘客信息系统、时钟系统、办公数据网络及综合布线系统、集中告警系统、电源系统组成。
公安通信系统由公安无线系统、消防无线系统、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公安专网系统组成。
公用通信系统由传输系统、公用无线引入系统、电源系统及集中监测告警系统组成。
基本技术要求
1.本系统及设备应是技术先进、价格合理、安全可靠、组网灵活,并代表当前通信发展要求的成熟技术。
2.通信系统主要设备和模块应具有自检功能,并采取必要的冗余,避免单点故障引起全网故障。
3.本系统中各子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具有降级使用功能和对重要通道的备用手段,以保证系统基本功能。
4.通信系统主要设备应采用模块化结构,易于扩展和平滑升级。
13—2 通信
5.通信系统应采用支持符合国际标准和工业界标准的相关接口,能与其它相关系统或业务部门实现可靠的互联,并应选择广泛应用的标准协议。
6.本系统应选用体积小、重量轻、耗能少、防尘、防锈、防震、防潮、防晒的设备和材料。
7.本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电下铁道的特性,应采用抗电气干扰强的设备和电缆,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8.光缆、电缆应采用阻燃、低烟、低毒、防蚀的产品,并应考虑防鼠害和防迷流腐蚀。
9.本线作为1号线一、二、三期工程的延伸段,因此,在整体上应与既有的1号线通信系统组成统一的通信网,充分考虑对控制中心级设备系统的改造、衔接。该网络与既有1号线一、二、三期工程的通信网络应组成功能完整统一、便于维护管理的网络,以实现控制中心对全线的协调统一管理。
10.本系统应满足下列工作环境条件:
(1)环境温度:0℃~50℃(室内);-40℃~65℃(室外)
(2)相对湿度:25℃时30%~75%(室内);35℃时10%~95%(室外)。(3)防护等级:IP50(室内);IP65(室外及区间)。(4)设备限高:室内≤2200mm,区间内不超过设备限界。(5)冷却方法:自然风冷或强迫风冷。
(6)负载承荷:≤600kg/m2。(通信设备);≤1000kg/m2。(通信电源)耐机械冲击:10g 耐机械振动:5~20Hz时,5mm(振幅);
13..1 专用通信系统 传输系统
传输系统应满足1号线四期工程对于传递语音、数据、文字、图像等业务信息的需要,具有多功能、大容量、高可靠并能进行集中维护管
13—3 20~100Hz时,1.4g(室内),4.2g(区间隧道)通信
理的数字传输网,与既有1号线一、二、三期工程传输子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传输网络。
1.系统功能
(1)传输系统应具备在沿线各车站自由上下话路、使用灵活及易于扩展的功能。
(2)传输系统应具备设于不同光缆路径的主备光通道,同时系统应具备通道保护或复用段保护功能。在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倒换,且倒换时间小于50ms。
(3)系统应有功能完善的网络管理功能及硬件设施,所有站的配置及其它调整均应能在控制中心的操作终端上遥控完成。
(4)传输系统的设计容量除应满足本线路的各专业需求外,还应充分考虑满足远期发展的需求,并宜预留30%的余量。
2.传输的信息内容
(1)各车站各种调度电话及自动电话用户的语音信息。(2)无线基站和主交换机的话音及控制信息。
(3)控制中心至各车站的电视监视、广播、乘客信息、时钟等系统的语音、数据、图像、视频信息及其控制信号。
(4)各种自动化系统,包括信号系统(ATS)、电力监控系统(SCADA)、防灾报警(FAS)系统、自动售检票(AFC)及的办公自动化(OA)等系统等所需的各种数据信息。
3.系统结构
本工程应结合既有1号线一、二、三期工程系统组网情况,从通信系统的各种业务功能出发,推荐最为适用的传输方案,线路传输速率不宜低于2.5Gb/s。
传输系统须采用环状网络结构,各节点宜隔站连接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传输系统的自愈功能设置主备光通道,并分设与区间两侧的光缆中,具备手/自动切换,切换时,不影响传输质量。
在各车站分别设置传输节点设备,控制中心设备及网管宜采用扩容方案,网管设备具备对所有节点进行远程在线管理。
13—4 通信
4.系统统接口配置类型
传输系统配置的接口种类根据相关各系统的使用要求,经过协调后确定。为了降低系统的运行代价,简化维护过程,减少维修困难,提高系统的适应能理,应尽量使用较少的接口种类。
系统配置的各类用户接口应具有足够的容量来满足近远期对系统的扩展要求,以及与其它轨道交通线路接入和可能的扩充。系统配置的主要的接口种类如下:
(1)光纤传输线路接口
(2)标准的G.703 2M(基群)接口
(3)以太网接口,接口速率为10M/100M/1000M
(4)低速数据接口RS-232,RS-422,RS-485,2.4~19.2kbps(5)网络管理接口(6)时钟输入/输出接口
(7)其它经系统设计后确认所需的接口 5.传输线路
从控制中心至各车站之间,分别在区间两侧弱电桥架上各敷设1条48芯单模光缆及一条20P市话电缆。光缆宜采用符合ITU-T建议的G.652b双窗口单模光纤。无特殊分歧需求时,除长大区间外,光缆在区间内不得接续。干线电缆为光传输系统故障等情况下提供必要的备用调度通信。干线通信光电缆必须采用无卤、阻燃、低烟、低毒、防蚀、耐老化、防鼠害和抗电气干扰的铠装缆。在区间内全线设置通信电缆托架放置通信光电缆。
所有光、电缆在接入设备前,应经过光纤、音频配线架,电缆接入时应设置适当的保安和接地措施,并考虑足够的容量。13..2 公务电话系统
公务电话系统采用在原有控制中心交换机扩容方式。在控制中心利用既有程控电话交换机扩容,在各车站设置小交换机,各车站小交换机通过光传输设备与控制中心交换机组网,控制中心交换机与车站小交换机之间采用2M通道组网。
13—5 通信
1.采用单局制构成,对控制中心数字程控交换机扩容,用于控制中心、各车站间的内部通话及与市话网的连接。
2.主要部件应采用双机热备份工作模式,话务处理能力满足远期容量需求。
3.中继方式
交机与市话局采用2Mb/s数字中继,全自动呼出,呼入采用部分全自动直拨DID,部分采用半自动接续BID的混合进网中继方式。
(1)各种业务忙时话务量按下列要求设计: 电话用户0.16Erl/线; 传真0.17 Erl/线;
每条数字中继话路0.7 Erl/线;
低速数据、2B+D、30B+D及其它符合ISDN用户网络基本条件的各类用户1 Erl/线。
(2)传输衰耗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 四线链路 地区呼叫:3.5dB 长途呼叫:7dB ② 用户线衰耗
用户至市话端局间的衰耗不大于7dB。(3)编号方案
本线的公务电话用户应按照哈尔滨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号码分配原则进行统一编号。13..3 专用电话系统
专用通信系统由它调度电话、站内电话、站间行车电话、区间电话、直通录音电话等组成。
1.调度电话
调度电话设列车调度电话、电力调度电话、环控、防灾及维修调度电话,各调度区段划分应与行车指挥或控制管界划分一致。
总机和分机间话路经数字传输通道按辐射方式连接。
13—6 通信
2.站内电话供车站值班员与本站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通话联络。3.站间电话能及时、迅速沟通相邻两车站的通话,且不允许其它电话插入。
4.在区间每隔150~200m设一台区间电话机,用于列车司机或维修人员与有关单位进行紧急联系和一般通话。1~3台电话机并联使用一个用户号码。
5.直通录音电话供电力部门使用,与市供电局直通通话,并能实时录音,直通录音电话设于控制中心。13..4 无线通信系统
1.采用与1号线一、二、三期一致的800MHz频段TETRA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系统。
2.采用全基站方式实现无线信号覆盖。
3.区间(包括地下站台)应采用漏泄电缆完成无线信号的覆盖,车站站厅(含公共区域、重要用房等)宜采用天线完成信号覆盖。在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运营和运营部门的需求,明确无线信号的具体覆盖范围。
4.为减少不同小区的频率干扰,采用800MHz频段的三组频率(6对频点)轮流在本线上使用。具体频点待向哈尔滨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请并得到批准后确定。
5.在满足信纳比20dB的条件下,本系统可靠通信的时间、场强覆盖地点的概率在线路运营区间范围内应大于95%,其它地点不小于90%。
6.系统设置
专用无线系统包含列车调度、事故及防灾、设备维修及停车场管理四个子系统,系统在既有1号线工程800MHz频段TETRA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系统基础上进行扩容。
(1)列车调度子系统供列车调度员、司机、车站值班员、车辆基地和停车场信号楼值班员之间以及车站值班员与站台值班员之间通信联络,满足列车运行需要。
(2)事故及防灾子系统供防灾调度员、车站防灾员、现场指挥人员
13—7 通信
及有关人员之间通信联络,满足事故抢险及防灾救灾需要。
(3)设备维修子系统供维修值班员与现场维修人员之间通信联络,满足线路、设备的日常维护及抢修的需要。
(4)停车场管理子系统供车辆基地和停车场运转值班员、调车员、列车司机、场内作业人员之间通信联络,满足列车调车及车辆维修的需要。本期工程不新设停车场。
7.系统功能
(1)虚拟专网:系统为各调度群用户提供专用调度台,组成虚拟专用网;
(2)调度通话:单呼、组呼、全呼、紧急呼叫、强拆、组呼的动态重组、调度监听、优先级设置及呼叫;
(3)能完成调度区域选择、越基站无隙切换;电话互联呼叫等功能;(4)车载台自动转组:列车在进出车辆基地时,系统可通过信号系统ATS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行车调度通话组与车辆段通话组的自动转换;
(5)所有调度通话的自动录音:具有列车司机与行车调度的语言录音及回放,时间不少于60min;
(6)主要提示信号:接通音、呼叫失败音(或显示)、忙音、弱场区提示音;
(7)应提供分组数据传输能力,支持多用户共享、语音调度优先和自动断点续传,并能根据语音调度通信的繁忙程度,自动调整分组数据业务带宽(7.2~28.8Kbps)。
(8)网管设备应具有系统配置、用户管理、故障监测报警及管理、统计报告功能。13..5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1.监视功能
车站值班员可监视本站站台、站厅及自动扶梯、出入口情况; 中心调度员可利用监视器和显示大屏监视全线各车站情况。2.图像选择功能
车站行车值班员可选择本站与行车相关的任一摄像机的图像在任一
13—8 通信
监视器上显示,既可用各种时序自动循环切换,也可由操作人员手动切换。控制中心各调度员可利用一、二、三期设置的调用终端同时选择全线任一摄像机或相同摄像机的16幅图像,在既有任一监视器和显示大屏上显示,既用各种时序可自动循环切换,也可由操作人员手动切换。
3.录像功能
本系统在各车站设置长时间录像机,对运营用摄像机图像进行长时4.列车司机监视功能
列车司机可通过站台前端设置监视器方式,监视站台和旅客上下车间不间断录像。
情况,即在上、下行站台列车驾驶室停车位置的一端,各设置1台大屏幕彩色监视器,接收本侧站台摄像机的图像供司机观看。13..6 广播系统
1.本系统纳入既有1号线一、二、三期工程的广播网络,实现控制中心调度员通过同一控制设备对既有1号线一、二、三期及本期车站的统一控制,保证系统功能与一、二、三期工程的一致性。
2.由车站广播子系统、控制中心子系统组成。
3.车站广播是控制中心、车站两级控制的广播网,控制中心的调度员(总调、列调、防灾调度)可对全线车站进行选站、选路或全线统一广播,车站值班员可对本管区的站台、站厅、办公管理区及有关设备房进行同时广播或分路、分区广播。
4.车站广播的优先顺序为: 控制中心防灾调度; 车站值班员; 控制中心总调、列调;
5.各车站分为上、下行站台、站厅、办公及设备房、出入口五个广播区。
6.扩音设备应采用n+1备份方式工作。
7.车站采用低功率扬声器密布的方式,使车站内各点均获得均匀
13—9 通信
而足够的声场强度,其有用声场强度高于背景噪音10dB,切换到防灾广播时,声场强度高于背景噪音15dB。
8.为保证声场强度在上、下行站台设置噪声传感器。13..7 乘客信息系统
乘客信息系统(PIS)是依靠成熟可靠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输、显示技术,以车站和车载显示终端为媒介,向乘客提供以运营信息为主的多媒体综合信息显示系统。
1.本系统分为车站乘客信息系统和车载乘客信息系统。按照系统组成,整个系统又可以分为中心、车站、车载和网络四个部分。
(1)
中心子系统
乘客信息中心子系统对各车站子系统的操作通过专用通信传输通道实现,对车载子系统的操作通过本系统设置的WLAN传输通道实现。1号线四期工程在一、二、三期中心子系统的基础上扩容,车站子系统接入中心子系统。
(2)
车站子系统
车站子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车站信息服务器、车站交换机、车站播放控制器分配器、显示屏集成化软件等。
(3)
车载子系统
车载子系统主要设备包括:车载无线天线、车载无线单元、车载播放控制器等。
(4)
网络子系统
网络子系统是指提供系统数据信息和控制信号传输的通道,根据传输路径可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个部分。有线网络采用专用传输系统提供的以太网通道,无线网络应支持以80km每小时速度行驶列车的双向数据通信。考虑到PIS和预留车载CCTV车地双向数据通信的需求,无线传输部分宜采用WLAN传输技术。
2.系统终端设备布置(1)
车站LCD显示屏
LCD显示屏设置在各车站站厅售票机上方和上下行站台乘客候车
13—10 通信
区。
(2)
LED显示屏
LED屏设置在各车站出入口处。(3)
车载LCD显示屏
车载LCD显示屏设置在各列列车每节客室车厢的车门旁。13..8 时钟系统 1.系统功能
(1)为控制中心、车站各部门工作人员提供统一的时间显示;(2)为乘客提供统一的标准时间信息; 2.系统构成
本系统利用既有1号线一、二、三期工程控制中心既有母钟作为标准时钟源、在各车站设置子钟驱动器、子钟(各类时间显示单元)等设备。
在各车站设置的子钟驱动器,接收母钟发送的时间编码信息,以消除累计误差。子钟驱动器应具备多路输出接口,当母钟或传输通道发生故障时,仍可驱动子钟并告警。在子钟驱动器故障时,子钟可进入降级模式并告警。13..9 办公数据网络及综合布线系统 1.系统组成
OA系统的硬件包括网络设备、综合布线、计算机设备及相应办公设备。四期工程OA系统接入一、二、三期工程设置的信息网,构成1号线完整的OA信息网络。
2.传输方式
利用专用传输系统提供的以太网通道组网。3.软件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自动备份软件,网管软件以及各种OA应用软件等。13..10 集中告警系统
集中监测告警系统由以太网交换机、工作站、打印机、网络设备等
13—11 通信
组成,通过控制中心以太网交换机将各子系统的监控终端连接成网。控制中心设备已在一、二、三期工程中实施,本次四期工程对其进行扩容接入。13..11 电源及接地系统
1.通信电源是保证通信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因此,通信电2.控制中心及各车站、车辆段、停车场的通信设备均要求按一级源必须安全可靠。
负荷供电,需供电系统提供三相五线制交流电源。各通信机房设置专门的交流配电柜。
由变电所引接两路独立的三相五线制交流电源进线。如使用中一路在全线设置UPS电源并提供交流“集中供电,分散配电”的功能。3.交流UPS供电电源输出电压波动范围不应大于±5%。4.通信设备在外部电源失电时应能通过蓄电池提供不间断供电,5 蓄电池应无腐蚀气体析出,适合设在通信机房内。电源故障时应能进行自切并在本地及远端自动告警。
其蓄电池组的容量应保证向通信设备连续供电不少于2h。
6.为确保人身和通信设备安全以及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需设置为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和人身设备的安全,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通信专业应对接地体部分应提出设置要求,由供电专业负责设置,接地系统。
通信专业和其它专业的接地引出端子应保证足够的间距。在通信电源设备室内设置地线盘,综合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接地装置用来接引下列各类设备: — 直流电源需要接地的一极 — 通信设备的保安避雷器
— 通信设备、通信电源设备的机架,机壳 — 引入电缆、室内电缆和配线的金属护套或屏蔽层 — 交、直流电源设备采用供电系统的PE线保护。
13—12 通信
13..1 公安通信系统 公安无线系统 1.系统功能
(1)满足公安350MHz警用自动级建设项目的要求,系统通过链路应能实现350MHz公安电台从地面到地下,从一个地铁站到另一个地铁站的全自动漫游。
(2)系统满足MPT1327集群标准信令规范,符合公安部要求。(3)满足 MPT1343,警用CPSX用户编号协议。
(4)系统必须覆盖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隧道区间,实现地下线路,地下车站之间、车站与地面之间通信;
(5)系统支持从指挥中心或现场任意一台手持机到各个分部门的全呼、一对多组呼、一对一单呼、广播呼叫、优先呼叫、紧急呼叫、PABX/PSTN呼叫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强拆、强插等集群调度功能。
(6)分站本身发生的本地呼叫不占用主站信道,跨站呼叫时间不超过0.5秒;
(7)集群信道和常规信道共享功能:可通过系统管理终端,远程遥控设置某集群信道变为常规中转信道。
(8)主站信道满负荷或出现故障时,分站可独立工作,而且分站可独立实现MPT1327信令标准所规定的所有集群呼叫功能。
2.系统组网方案
利用哈尔滨公安市局调度中心设置地铁公安无线设备,可进行单独的网络管理。
应采用与市局公安350MHz集群通信系统兼容的设备和相同的系统制式。
采用分基站组网方式,地铁内部通信话音信息可以不用通过市区主基站,不占用主基站资源。
在各车站设置分基站分别接入哈尔滨市的模拟集群通信系统主基站,各地下移动电台及固定电台通过分基站融入市公安集群指挥调度通信网。
13—13 通信
在每个地下车站各配置一套多信道无线集群分基站,分基站与市公安局的中心主基站采用无线链路连接。在每个车站出入口地面设置室外天线,经射频电缆连接到站内分基站,通过空中接口与市局指定的地面主基站连通。
3.系统构成
本工程采用无线链路分基站引入方式构建公安无线通信网,在四期工程5个地下车站设置分基站。
隧道内无线场强覆盖可采用漏缆覆盖方式,上下行合用一条缆。站厅、设备层、办公区域、人流通道和换乘厅使用比较经济的小天线覆盖,收发合用同一副天线。站台由于形状较规则,宽度较窄,结合隧道的覆盖方式,站台和隧道一并采用漏泄同轴电缆方式覆盖。
在每个站站外需要架设与市局主基站通信的链路天线和GPS接收天线。
在四期工程5个地下车站公安机房分别设置5套公安350M模拟集群无线分基站,分基站配置4个信道机,用于公安话音通信。
扩容市局、地铁分局配置公安指挥调度台和市局网管设备。在派出所、车站警务室设置手持终端和固定台。13..2 消防无线系统 1.系统功能
(1)地铁消防无线系统是哈尔滨市消防无线系统的一部分,必须和市消防无线通信系统联网,以保证地下消防人员与消防指挥中心之间、消防地铁中队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无线通信。
(2)系统必须覆盖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隧道区间,实现地下全线、地下车站之间、车站与地面之间通信。
2.系统组网方案
(1)系统采用800MHz的数字集群系统。
(2)集群交换机由市消防局统一设置在市消防中心,不在本工程范围,本工程主要考虑地下基站设置。全线采用基站+光纤直放站的方式组网。
13—14 通信
(3)扩容消防指挥中心地铁消防调度台和集群、直放站网管。13..3 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 1.系统功能(1)图像监视功能
车站公安值班员使用本地监控,共享原有专用闭路电视系统和公安专用摄像机资源,可通过终端切换实现现场实时图像的调看。
派出所值班员可通过控制终端远程调看所管辖区域车站的摄像机图像。
地铁分局值班员可通过控制终端远程调看全线车站的摄像机图像。(2)图像选择功能
车站公安值班员、派出所值班员、地铁分局值班员可通过键盘进行自动循环或手动切换选择。
(3)录像功能
对站内所有图像进行录像,录像保存时间不小于15天。(4)图像分析功能
根据市公安局需求,在各车站设置至少4路图像视频分析系统,报警时自动弹出相关画面。
2.系统构成
系统由摄像机终端、图像显示与控制、图像录制、控制信号处理、信号传输及网管设备组成。
公安通信设备室设置视频分配器、视频切换矩阵、编码器、高清解码器、视频分析设备、云台控制设备、视频控制设备及录像设备,在公安值班室设置视频监控终端及监视器。
系统通过公安专网提供的数字通道接入派出所及地铁公安分局。13..4 公安专网系统 1.系统功能
公安专网系统是为公安轨道分局与派出所及车站警务室提供数据及视频信息传送的网络平台,同时与市公安计算机网络互联进行数据信息交流。
13—15 通信
由于公安部门的特殊性,必须保证该系统的独立性、保密性、安全性。本系统应能传输公安系统的管理、监控信息等数据信息。
2.系统构成
采用IP数据网络,在公安轨道分局、派出所和车站设置以太网交换机,组成骨干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IP网络。
汇聚层和接入层设备接入由1号线一、二、三期在轨道分局设置的核心交换机。
汇聚层设备设于派出所,每个派出所设1台以太网交换机,向上联至市公安轨道分局交换机。
接入层设备设于车站公安通信机房,每个车站设一台以太网交换机,以太网交换机分别与派出所交换机互联。
本工程上下行各敷设一条60芯光缆。
公用通信系统
1.民用通信引入系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应满足轨道交通开展公用通信运营的需求。
2.民用通信引入系统应满足乘客在地下空间进行无线通信联络、拨打公用通信网电话及其它多媒体通信的需求。
3.民用通信引入系统应满足公众移动通信运营商和多种移动通信制式接入的需求,同时应考虑将来业务技术发展的需求,预留相应接口和条件。
4.传输系统(1)传输的信息 ① 无线中继信息 ② 电源网管信息 ③ 无线覆盖设备网管信息 ④ 系统本身所需的相关信息 ⑤ 其他信息(2)传输系统制式
13—16 通信
传输系统应采用光纤及数字复用设备。应根据本工程的具体特点,对各种传输制式进行充分论证,明确推荐所采用的传输系统制式。
(3)传输网络组网应安全、可靠,易扩容、升级和维护。(4)系统带宽
根据用户使用的性质及要求提供主、备用信道并预留一定租用的带宽,并具有自动倒换功能。
(5)系统节点通道型式和接口要求
系统各节点应能提供点对点式E1通道、以太网(10/100M Ethernet)等符合相关标准和建议的接口。
(6)系统的容量应考虑扩展的需要,宜预留30%的余量。(7)系统应具有完善的网管功能,可进行故障管理、性能监视、系统管理、配置管理。
(8)系统宜独立敷设光缆,应采用充油、低烟、无卤、阻燃、束管式的铠装光缆,并采用1310nm和1550nm双窗口的单模光纤。光纤的几何尺寸、光学、传输特性应满足ITU-T有关建议。
5.移动电话引入系统
(1)应是诸多射频信号的合成——分配网络。系统应完成的功能为:将各地下车站目前及将来(预留)各运营商的各种移动电话制式的射频信号合路后,再由天馈系统均匀地将能量辐射于需要覆盖的场所,在无线覆盖区域内95%的位置,99%的时间内移动台可接入网络。
(2)民用通信引入系统支持GSM、CDMA、GPRS、3G等制式的信号引入。
(3)无线网络覆盖及服务质量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 区域边缘GSM、CDMA下行信号电平≥-85dBm;
② 根据国家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办公区域一级标准(10w/cm2),站台、站厅、商场及隧道内达到二级标准(40w/cm2);
③ 覆盖区内无线可通率≥95%;
④ 同频干扰保护比:C/I(载波/干扰)≥12dB;
⑤ 在基站接收端位置接收到的GSM上行噪声电平应小于
13—17 通信
-110dBm/200kHz;
⑥ 在基站接收端位置接收到的CDMA上行噪声电平应小于-105dBm/1.25MHz;
⑦ 越区切换成功率、掉话率、误码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
7.电源设备及接地系统
(1)为保证民用通信引入系统安全可靠地正常工作,系统设备按一级负荷供电,需供电系统提供两路独立、可靠的三相五线制交流电源。交流输入电源电压的波动范围为:380V±10%。
(2)民用通信引入系统采用UPS不间断电源供电,其配电容量按远期确定。
(3)本系统应根据各子系统对直流电源需求,优化系统配电方案,考虑设置直流供电系统的合理性。
(4)本系统接地的技术指标应与运营通信系统的电源及接地一致。接地宜合用运营通信系统的接地箱,连接至直流电源接地、屏蔽接地、保安避雷接地、测试接地、设备金属外壳、室内金属电缆桥架及金属电源保护管等接入本接地装置。综合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1Ω。
通信用房技术要求及机构设置和定员
1.本线通信用房设在各车站,其用途分为通信设备用房、生产辅助用房及办公用房等。
2.通信用房的设置原则
通信设备机房的位置安排应做到经济合理、尽量远离电力变电所,在技术上应考虑引入方便、控制配线长度和便于维修。
在通信系统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通信设备的布置以及电缆的敷设,综合考虑布置并预留通信专业所需的沟槽管洞。
机房地面均布荷载计算标准:设备室600kg/m2,通信电源设备处1000kg/m2。
各种通信用房的面积,均应按远期容量确定。
13—18 通信
通信设备用房内设活动地板,应有防静电措施,机房地板下净空不小于300mm。室内净高不得小于2.8m,门宽度不小于1.2m(双扇向外对开),门高度不小于2.0m。
通信机房防火及其它工艺要求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3.业务技术管理机构定员和行政机构定员应分别单列,以适应将来不同运营管理方式的变动。
13..1 通信系统维修措施 主要功能
1.应能24小时不间断地对所有通信设备进行故障告警监视、集中控制和抢修。
2.针对各设备的特性制定维修、巡检、测试方案。13..2 维修工区和车间房屋设置与检修设备配置
以管理体制和定员为设计基础,合理配置通信工区、材料备品室、仪器仪表室、休息室、设备检修室。
13—19
第三篇:中国网上银行系统安全性分析
中国网上银行系统安全性分析
前言:本文是对于一般性质的网上银行系统安全性的技术分析文章,对于目前中国国内具体银行的安全性不具有评测功能,也不对任何第三方评测数据负责。以下是正文。
网络银行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中国的网络银行大多是对现有银行专用网的延伸和对银行传统业务方式的补充,银行增加一些软、硬件设备,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家用电脑连接银行系统,进行各种普通的银行业务,以弥补传统银行业务中营业网点少和营业时间短的不足。中国的网上银行起步比较早的是深圳招商银行,他们开发过第一个面向最终用户的网银系统。招行的网络银行有大众版和专业版之分。随着网络的大规模普及,中国各个银行也都逐步开启自己的网银系统,有些银行的系统仅局限在账户信息查询方面,有些则包含转账付款等功能,还有的已经涉及贷款、投资等方面的内容。随着网银的普及,网银的安全性成为整个系统中最为至关重要的部分了。
今年以来,大量的关于网上银行发生骗盗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不法分子通过窃取用户的卡号和密码,大量盗窃资金和冒用消费,因此虽然网银对于银行和用户都有不少好处,但是发生这些情况使得银行在推广网银面临非常巨大的风险,提高网银的安全性也是刻不容缓。
根据一般的报道分析,不法分子窃取用户信息主要通过木马程序来进行,比如,黑客首先在用户电脑系统注入木马程序后,驻留在中招电脑系统里的监控系统就可以截取、监控系统及用户上网时打开的网银密码窗口。也就是说当用户在网银程序里输入卡号或密码时计算机就会自动将相关信息的编码发送给黑客,他们再据此进行反读取以破译,钱便被黑走了。目前的网银系统的主要问题是,用户安全性过于依赖用户本身的素质,对于安全观念较差的用户,其密码很容易被盗取,因此这种“信任用户”的安全模式设计是很不合理的。用户的电脑可能安装木马程序,用户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监听和窃取,安全的网银系统应该设计成为这样的:假设网银的管理员是黑客,并在最终用户电脑安装木马并且可以监听用户的一切键盘鼠标操作,网银的管理员还可以进行系统管理和操作,但是网银的管理员依旧无法通过网银系统来窃取最终用户的资金。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个网银系统就算是比较安全了。
明天,我将继续介绍,这样的网银系统安全性是如何实现,从那些方面可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以及这样的系统存在什么样的漏洞。
第四篇:轨道交通地铁车站设计要点介绍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设计要点介绍
岩土隧道分院 宛超群
摘 要:结合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的不足以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玉兰大道站总体设计方案为例,结合站址环境及车站的功能定位,对车站布置方案进行多方面综合分析,并进行经济技术方面的比较,确定最优方案并谈谈自己对轨道交通设计的理解。关键词:轨道交通;土地利用;车站设计;综合利用 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城市环境不融合
轨道交通车站在地区环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还未被充分重视,由于缺乏对在车站地区交通接驳、公共空间环境、地下空间利用等方面整体化、人性化、细节化的规划设计,从而导致很多车站与周边环境品质地下。主要表现为换乘不便,缺乏接驳停车设施和集散广场,车站与周边建筑地上地下衔接不紧密,导向指示标志不清晰,出入口、风亭、冷却塔等构筑物缺少整体景观设计等。
导致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不协调的因素是较为复杂的,涉及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层面。就规划设计层面来说,受我国传统规划设计技术体系和规划编制方法的影响,不少规划虽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理念,但缺乏从宏观到微观系统性的规划互动研究。一方面,在轨道交通网络布局、站位布点、车站出入口设置等规划设计中,时常过于注重工程技术的可行性和工程建设成本的控制,忽视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的密切结合,尤其是与规划的城市功能相结合;目前我们地铁车站设计都是把周边规划作为设计的边界条件,而没有真正做到把轨道交通站点作为规划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规划城市功能布局、确定建设用地规划指标、进行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等工作中,对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也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启示
2.1 合理选择轨道交通站位是实现轨道交通引导发展的前提条件,车站设置应能够极大的改善交通服务质量和可达性,要与城市需要发展的地区相结合。
2.2 建设以车站为核心的结构紧凑、混合的土地利用模式。在轨道交通车站周围适于步行的范围内布置商业、居住、就业岗位、公共设施和开敞空间,并形成以车站为核心,向外递减的开发强度分布。根据现状条件和区位,不同轨道交通车站地区的功能定位将有所区别。重要的城市轨道交通节点地区一般亦是城市或地区的公共活动中心。
2.3 综合利用轨道交通地下、地上空间。充分挖掘土地资源。在车站地下建设中,结合换乘以及周边建筑衔接等需求,进行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利用部分车俩段、停车场上盖进行物业综合开发,节约使用土地。
2.4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车站地区的环境设计和建设,将轨道交通车站融入城市生活。在车站地区提供人性化的轨道交通服务、便捷的换成条件、友好的步行系统、宜人的景观环境,将轨道交通车站地区塑造为充满活力的高品质地区。
合肥2号线玉兰大道站整体规划设计思路和对策
3.1 站位及站址环境
合肥市轨道交通2号线是东西走向的主干线,全线共设24座车站,平均站间距1.3公里,玉兰大道站是中间站,位于长江西路高架南侧,玉兰大道路口西侧处,沿长江西路东西向布置,路口东南角为盛臣大富豪酒店,西南角为绿地公园和安徽名人馆,西北角为永辉商城,东北角为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区。地面交通流量较大,市政管线密集,长江西路现状道路宽为60米,为双向六车道; 玉兰大道道路红线50米,交通流量较大。
本站位于长江西路与玉兰大道交叉口处,改地段地下管线纵多,但大多管线埋深较浅,有一埋深2.9米直径400mm的横跨车站主体的污水管,和沿着车站主体纵向上方埋深2.24米直径400mm的雨水管,考虑施工期间永久改迁至车站主体外。拟定车站有效站台中心处覆土3.3米。3.2 设计思路
玉兰大道设计的思路分为2个层面:
○1车站地区规划范围内的整体城市设计。车站周边规划为教育用地,城市公共绿地和居住用地,东边为商业金融及医疗配套建筑。在此区域,重点研究车站站位与周边土地利用优化地区各类交通系统及其组织以及地区整体空间形态等问题。
○2车站核心区的一体化设计。重点研究车站主体与周边建筑、道路地上、地下空间的衔接,交通组织和接驳换乘,以及人性化公共空间设计。3.3 设计对策
玉兰大道站设计的最终方案吸纳了土地利用、交通系统、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等方面的理念和作法,其主要设计对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1 优化调整周边土地利用
基于对玉兰大道站地区发展优势和劣势的分析,将玉兰大道站地区设计定位为:“和谐、宜居、繁荣、便捷的区域公共中心”。靠近车站为公建与居住相混合的用地、文化娱乐用地、居住用地等,以车站为中心5~10min最佳步行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模式,创造集换成、商业、零售、餐饮、办公为一体的全天候地区公共中心。3.3.2 创造为人行服务的交通环境
交通系统的设计是影响轨道交通车站能否发挥交通功能的重要因素。车站应十分重视与周边道路、公交接驳、自行车和步行环境的设计,其核心理念是创造为人行而非车行服务的交通环境,提供便捷、安全、高效、舒适的交通换成条件以提高轨道交通的吸引力,从而使其成为更多人选择的出行方式。
为此,将公交驻车功能与接驳功能分离设置,缩短公交与地铁的换成距离;在地铁出入口附近设置公交港湾、自行车停车位;地铁车站方案也进行了优化,增设了过街出入口,并将出入口与车站风亭建筑结合设置。3.3.3综合利用地下空间
利用地铁开挖的契机,将地下车站与周边用地以及道路的地下空间进行综合性开发是集 2 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由于玉兰大道复杂的地形及地下管线密集等因素的影响要求车站不宜开挖过大地下面积,因此在满足站内人流通行和人防要求的前提下让通道出入口最大程度的兼顾市政过街功能。3.4 总图设计方案介绍
玉兰大道西侧做单层设备外挂,这样可以尽量利用城市公共绿地广场地块,可以少占安徽名人馆地块,主体工程量小,节省投资。鉴于玉兰大道较宽,为了更好的吸引各象限客流在1、2号出入口预留了过街接口条件。由于受长江西路高架对主体围护结构施工的影响和高架对施工期间交通疏解的影响,结合充分利用城市公共绿地,尽量少占安徽名人馆地块的原则,经多方案比选,最终确定将设备用房外挂与主体之外的方案。如下图所示:
玉兰大道站总平面图
3.5 车站内部空间设计原则
3.5.1 车站建筑防灾设计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地铁设计规范》及国家现行的其他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执行。除考虑车站自身的消防设计,还应注意出入口、风亭、冷却塔等地面构(建)筑物和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并应满足《地铁设计规范》第23.2.10-23.2.12条噪声的要求。车站主体及风亭、出入口应远离加油站、加气站或其它危险品场地,其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的要求,否则应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3.5.2 车站设计规模应根据按控制期高峰小时预测客流集散量和车站行车管理、设备用房的需要来确定,要与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楼扶梯以及售检票等部位的通过能力相匹配,同时满足事故发生时乘客紧急疏散的需要。应注意车站分向客流、突发客流的影响。超高峰系数根据车站规模及周边用地情况所决定的客流性质不同分别取1.2~1.4;
3.5.3 车站设计应合理组织各种客流,减少相互交叉干扰,保证乘客方便进站、迅速出站,车站的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楼梯、自动扶梯和售检票机等各部位的通过能力应相互 匹配;
3.5.4 车站的规模、人行楼梯及自动扶梯的设计除应满足上、下乘客的需要外,还应满足站台层的事故疏散时间不大于6min;
3.5.5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应以功能为主,并注重交通性建筑应具备的简洁明快、美观大方、易于识别等特点,建筑设施突出交通功能,体现现代交通建筑的时代气息,同时还应与周围的城市环境相协调;
3.5.6 地下车站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优化设备、管理用房布置,并进行标准化、模块化、集约化设计以压缩工程规模,节省投资;
3.5.7 地铁车站设计应积极配合城市地下和地上空间的综合开发并与周边地下过街道、地下商场、人行天桥及物业开发相结合。凡与车站合建或连通的物业开发区、过街通道等公共设施的防火措施,应满足地铁车站的要求;发生灾情时,应保证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和可靠性; 3.5.8 凡与规划路网相交的车站应根据换乘客流量及线路、站址等具体条件选择便捷的换乘方式,当不能同步实施时,应预留接口条件;
3.5.9 车站设计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满足客流、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设备的要求; 3.5.10 全线需统一考虑无障碍设计。车站应设无障碍电梯和残疾人专用厕所及盲道等无障碍设施。车站至少应有一处出入口设置无障碍电梯;
3.5.11 地下车站设计应按六级人防设防,车站出入口通道及风道应符合相应的人防要求,在站台层端部应预留按人防分区设置区间隔断门的条件;
3.5.12 车站设计应充分考虑与交通枢纽及公交站点的衔接,实现地铁公交一体化; 3.5.13 地铁车站顶板上覆土厚度,应按城市规划部门、市政园林部门和市政管线部门的要求进行具体协调,合理确定;
3.5.14 车站站厅层公共区应预留安检设施的设置空间。3.5 车站内部空间设计方案介绍 a)站厅层布置
站厅层均由中部公共区及两端的设备及管理用房组成。
公共区划分为非付费区和付费区,两区域之间设有进、出闸机和固定栅栏分隔,非付费区和付费区为完全独立的区域,在分隔带上靠近出闸机附近设有票务处(非付费区内设半自动售票机),以负责解决票务纠纷和办理补票业务。在非付费区内设有足够的乘客集散空间,布置有自动售票机,同时还设有银行等公共服务设施,在付费区内设有2台上行自动扶梯、1台下行自动扶梯,2部2.4m宽步行楼梯,楼扶梯八字布置。站厅层付费区内设有1台残疾人电梯。
车站两端布置有通风空调机房和隧道风机房及设备用房,车站主要的设备管理用房集中布置车站外挂部分,这样可以有效的缩小车站主体建筑规模,降低投资成本,主要设有车站控制室、站长室、综合监控室、公安值班室、公安通信设备室、AFC票务管理室、AFC设备室、会议室、通信设备室、信号设备室、照明配电室、男女更衣室、茶水间、清扫间、垃圾间、民用通信设备室、UPS电源室、气瓶间、通风空调电控室、通风空调机房等房间。在主 4 要管理用房集中区设置一直接出地面的消防专用通道。车站布局紧凑、功能分区合理,出入口布置满足消防疏散要求。
玉兰大道站站厅层平面图
b)站台层
车站采用11m岛式站台,有效站台长为120m。站台层东端布置有照明配电室、电缆井、清扫间、垃圾间、废水泵房等房间;西端布置有照明配电室、电缆井、再生设备间、牵引混合变电所、屏蔽门控制室、等房间。
玉兰大道站站台层平面图
c)车站剖面设计
地铁车站剖面设计原则是合理确定轨面埋深、车站顶板覆土深度,满足综合管线敷设和公共区人体工程学的空间感受合理确定站厅、站台层净高。玉兰大道受横穿车站主体埋深2.9米的污水管限制,车站有效中心覆土拟定为3.3m,轨面埋深14.95m。站厅层净高4700m,站台层净高4550m.玉兰大道站1-1剖面图
玉兰大道站2-2剖面图 结语
轨道交通车站设计对策为:
4.1 优化车站站位与周边土地利用,使二者相辅相成。
4.2 创造为人行而非车行服务的站区交通环境,提供安全、高效、快捷的交换条件。4.3 综合利用轨道交通空间,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参考文献: 【1】 《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9.6);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3】 《合肥市轨道交通2 号线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2); 【4】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5】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2009); 【6】 刘建国.《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作者简介:宛超群(1988-),男,助理工程师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88 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电话:***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香樟大道180号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5 楼 岩土与隧道分院
第五篇:第九章,系统安全性
第九章 系统安全性
1.信息资源的安全包括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系统可用性三个方面。
2.对称加密算法的优点是加密速度快,而飞对称加密算法的优点则是秘钥管理简单。
3.为了防止口令被攻击者猜出,用户设置的口令必须足够长,而系统则应严格限制用户输入不正确口令的次数。
4.为了实现发送者A 和接受者B之间的保密数字签名,发送者 A对要发送的信息可先用A的私用密钥,再用B的公开密钥进行加密之后再进行发送,而接受者在收到信息后,则先用B的私用密钥,再用A的公开密钥进行数据解密。
5.目前,利用公开密钥进行身份认证的工业标准是SSL协议。在利用该协议时,通信双方必须先申请数字证书,并在通信之前通过其握手协议完成身份认证,协商加密算法和密钥。
6.不少系统中,在文件的FCB中存放有该文件的存取控制信息,这种方法其实是用访问控制表来实现访问控制矩阵的。
7.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是寄生性,传染性,隐蔽性和破坏性。
8.对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有多种方法,其中基于病毒数据库的病毒检测法主要是通过对可执行文件与数据库中的病毒样本的比较来进行的;基于文件改变的病毒检测法则主要是通过检查文件的长度或者文件的修改日期和时间进行判断;而完整性检测法则是通过校验和的检查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