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情况综述

时间:2019-05-14 02:2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各地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情况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各地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情况综述》。

第一篇:各地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情况综述

各地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

交易平台情况综述

2015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要求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加快构筑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

国办发63号印发以来,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25个省份已印发实施方案,其余省份也即将印发或已提请审议。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有力有序,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第一,既有的分散平台得到逐步整合。一方面,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4大板块有序整合。截至去年年底,50%以上设区的市已实现了4类公共资源在统一平台交易,海南、云南、青海、宁夏等地率先实现了省级层面的统一平台交易。另一方面,平台业务覆盖范围向其他公共资源拓展。不少省份将平台交易范围拓展到药品集中采购、海域使用权转让、特许经营权交易、罚没物品拍卖和林地林木转让等领域。广东省惠州市的交易种类达到54类。去年底,民航局还推动了航空时刻拍卖。

第二,“一站式”信息共享和监督平台正在形成。一是制度保障进一步强化。国务院发改委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建立了公共资源交易数据统计分析制度,湖北等地出台了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

办法。二是信息孤岛得到有效破解。贵州等省初步建立了全省统一、覆盖市县的电子交易系统,信息化建设力度大、效果好,初步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跨行业跨领域的项目交易公告、资格审查、成交信息、履约信息以及信用信息的公开共享。三是数据聚集分析成效初显。甘肃等地通过汇集的信息数据,定期研判经济发展走势,动态反映平台交易运行状况,监督评标专家履职行为,为宏观调控、企业决策、监督监管提供支撑。

第三,专家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一方面,专家资源实现对接共享。评标专家分类标准正在修订,将为专家资源在全国共享提供基础保障。北京等26个省市整合建立了综合评标专家库,有效解决了部分地区专家稀缺问题。一些地方还与国家综合评标专家库进行对接,实现了国家级专家远程随机共享。另一方面,评标评审行为逐步得到规范。山西、湖北等省建立了专家黑名单制度,对存在不良行为的评标专家给予惩戒,并记入信用档案,为评标评审行为的有序规范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四,平台服务更加高效便捷。一是交易效率大幅提高。比如,广州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环节由22个精简至10个,政府采购环节由43个精简至11个。二是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不少地方开发网上办事系统,通过互联网递交材料,预定开评标场地、抽取评标专家,远程开展异地评标。三是违规行为逐步减少。重庆等15个省市开展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红头文件清理工作,着力纠正违法违规设置许可审批、登记验证等行为。

在机构建设与整合方面,各地具体做法不一

山东省在省发展改革委设立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机构,

并建立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1.设立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加挂山东省政府采购中心牌子),为省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2.撤销省土地和矿业权交易中心、省药品集中采购服务中心、省级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的事业单位建制,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和资产一并划入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省级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原参公人员身份不变)。房屋和市政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管职能仍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工程建设处承担,在工程建设处加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办公室牌子。

3.山东产权交易中心加挂山东省公共资源(国有产权)交易中心牌子,仍作为省国资委管理的国有企业,维持现有管理体制不变。国有产权交易业务整体纳入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统一运行。

4.省机械设备成套局、省机电设备招标中心于2015年12月份完成改革任务后,撤销省机械设备成套局机关、省机电设备招标中心事业单位建制,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和资产一并划入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湖南省人民政府将按照“一委、一办、一中心”的管理模式建立省本级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服务体制,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管理与监督职能相互分离,防止权力滥用。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统筹指导和协调推进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研究制定公共资源交易相关政策措施,指导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管理和监督工作;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承担管委会日常工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提供省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负责建设、运行、维护省本级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公共服务系统,负责与国家、市州电子公共服务系统的互连互通。

河南省

组织架构方面

(一)成立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由,省发展改革委、编办、监察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厅、商务厅、卫生计生委、省政府国资委、省旅游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研究、决策和协调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二)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承担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

(三)组建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省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由省发展改革委管理,其职能、编制、人员通过对现有隶属于省直有关部门的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机构进行整合后确定。

平台建设方面

(一)整合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适应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整合目前有关省直部门分散设立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医药集中采购等交易平台,实现公共资源在统一规范的平台上交易。

(二)落实交易平台建设场所。

(三)建设公共资源交易信息服务网络系统。

(四)筹备成立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筹备工作,整合省机械设备成套局、省产权交易中心、省矿业权交易中心、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省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和省中原产权交易有限公司组建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五)落实建设资金和运行费用。

(六)加快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工作。鉴于时间紧迫,为确保按期投入运行,由省投资集团协助建设。

内蒙古组建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心,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研究制定配套的制度、措施;管理和维护全区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平台、评标评审专家库;受理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机构的投诉举报,依法处理违法违规行为,配合相关行政监督部门做好行业监管;对各级各类平台提供公共服务情况组织考核评价,对全区公共资源交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整合期间,自治区本级各类涉及公共资源交易的平台及机构不改变现有的法人地位,按照法定职责,在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心的统一监督指导下开展工作。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不改变独立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自治区行业主管部门所属的自治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服务中心、国土资源储备交易不动产登记中心、药品器械集中采购服务中心、排污权交易管理中心等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机构,与原主管部门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实现管办分离。

国务院发改委对推进平台整合提出的新要求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认识还不尽统一。在机构和场所整合、统一制度规则和信息公开共享等方面,还有不同的认识,也涉及到一些切身的利益。二是管理还不够规范。一些地方主管部门违规设置审批、备案和歧视性规定,一些交易服务机构违规干预交易主体自主权。三是进展还不太平衡。个别省市整合工作进展较慢,与场所建设相比,电子化进程还比较滞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同志们应对这3个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处理好4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找准定位,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公共资源交易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政府和国有资金,要处理好“两只手”的职责界限,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首先,行政监督部门应定位于制定规则、构筑平台、做好裁判,同时,鼓励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平台服务供给。其次,公共资源交易机构的定位应当是公共服务,当好“服务员”,而不是“二政府”。有的公共资源交易机构有演化成“二政府”的苗头,立足于管,制约公共资源交易的市场主体。这就容易出问题。最后,要下大力气取消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同时,将选择代理机构、收取保证金、组织评标评审的权力

交还企业自主决策,更好地释放市场活力。

第二,上下联动,把握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平台整合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是省级人民政府,中央部门要负责统筹指导协调。中央层面,国务院相关部委要立足顶层设计,对地方整合工作进行梳理总结推广,加强督促指导,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地方层面,要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只要不违背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办发63号文件精神,允许地方因地制宜选择整合路径、整合方式,探索新型管理模式。

第三,统分结合,把握好整体性和个性化的关系。原则就是“规定动作”落实到位,“自选动作”做出成效。一方面,对于国办发63号文件明确的“4+X”整合范围,以及制度规则、信息共享、专家资源、服务平台“4个统一”,这些规定动作要确保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由于各行业、各领域交易专业性强,法规制度自成体系,在整合过程中要兼顾行业特点,体现专业化和个性化需求,允许有所差异、有所不同。

第四,与时俱进,把握好有形场所和电子化平台的关系。“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的电子化是大趋势。要抓住信息化“龙头”,把评价政策落实的重点放在是否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了交易公开透明,方便了企业办事,推动了资源共享。同时,积极推进交易场所整合,满足交易评标、评审、验证等现场业务办理需要。

2016年平台整合工作重点

按照国务院要求,今年6月底前,地方政府要基本完成平台整合工作,2017年6月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基本实现交易全过程信息化。这是国务院确定的硬任务,必须紧紧咬住时间节点,倒排工作进度,全力抓好落实。重点有5个方面。

第一,全力推进地方平台整合。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强化督促指导,确保6月底前完成地方4大板块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另一方面,按照李克强总理“平台之外无交易”的要求,积极推进其他公共资源交易纳入平台,统一交易。

第二,不断健全“1+4+N”的统一制度体系。以6月30日为节点,推动各项制度规范按期出台。“1”是指部际联席会议要制定全国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办法。“4”是指各主管部门分别制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4类全国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N”是指各省级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平台服务管理细则,完善服务流程和标准。

第三,高起点、高标准实施电子化平台建设。顺应信息化发展大趋势,打造“一个平台”、制定“一套标准”。“一个平台”,就是国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今年10月要上线试运行,年底前与各地方各部门的系统尽可能实现对接。“一套标准”,就是分类统一的数据编码和接口标准,为信息集中交换和共享提供制度以及技术保障。

第四,更加注重地方经验推广。按照李克强总理提出搞好“试验田”的要求,近期我们会同各部门,对各地典型经验进行了梳理,形成了试点方案,确定了试点地区,明确了试点任务和要求。在适当试点示范的同时,更应在实践当中去发现和树立最接地气、具有普遍意义,规

则制定、技术方案最具生命力的典型,注重总结完善经验,在面上加以推广,使面上能够普遍地开花结果。

第五,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构建沟通顺畅、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不断增进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增强和拓展联席会议平台功能,使联席会议制度更好地发挥桥梁枢纽作用,指导协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国家发改委将更好地为成员单位和各方面做好服务,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便利,与大家一同做好各项工作。



第二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年终工作总结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这一中心,主动服务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制度,规范交易市场各方主体行为,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净化市场环境,努力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xxxx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而努力。

一、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我委切实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努力提升服务功能,有效提高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质量和效率。据统计,全年共完成各类交易项目共2197个,共完成交易场次733场,场内交易成交总额87.97亿元(包括工程建设备案项目47.24亿元),共增收节支16.79亿元。其中工程建设类386场次,成交项目384个,成交金额53.61亿元,比预算价节约投资7.59亿元,节支率13.85%;政府采购开评标(公开招标、谈判、询价)273场次,成交项目1312个,采购成交金额1.36亿元(包括定点、协议采购),比预算价节约资金2965.56万元,节支率17.89%;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共32场次,成交83幅地块,成交金额32.58亿元, 比起始价增加8.76亿元,增幅36.8%;国有集体产权进场交易共25场次,成效项目83个,成交额3073.94万元,比评估价增收1048.27万元,增幅51.75%;其他公共资源交易17场次,成交项目35个,成交金额1104.36万元,比预算价节约资金270.75万元,节支率19.69%。现将2013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住重心,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提速增效

主动服务于县委县府中心工作,融入重大建设项目会战攻坚行动、推广使用招标采购示范文本、减少流标现象发生、推行货物批量集中采购等,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效率和效能。

1、主动融入和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县委县府中心工作,配合水利、交通、住建、镇(街道)等重要部门,推进我县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参与全县污水管网建设推进工程、县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示范工程、开发区基础设施大会战工程、嘉兴出口加工区B区标准厂房(二期)D2建设工程、“退二进三”项目开发建设、增投客运出租汽车营运权等项目,加强与项目建设单位(招标人)沟通联系,为招标人提供政策咨询、程序引导、业务指导等服务,及时协调处理项目招投标及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按照项目建设特点和进度要求,找准各标段时间节点,及时衔接招标服务时间、增设开评标场次等,整体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功能。

2、积极推广使用招标采购示范文本。以电子化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广使用政府采购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及建设工程相关服务采购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在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活动中强制使用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等,推动招标采购工作标准化水平提升,减少人为因素导致招标采购工作失误,提高招标采购效率和质量。

3、努力减少流标现象发生。针对因招标人编制招标文件质量问题、投标人报价超过上限价使有效投标人少于3家等导致的废标情况和货物类特殊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容易出现流标等现象,通过提高招标文件资质审核质量,制定《投标人在投标交易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增加货物招标文件论证、招标预备会、告知环节等措施,减少流标现象发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4、有效防止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情况发生。组织对我县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情况进行调研,选择我县超概算的建设工程典型项目xxxx县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剖析,分析造成该项目概算超支等因素导致项目超概算的原因;结合个案的调研情况,召开中介机构专题座谈会,听取对概算控制措施意见建议,并向县政府提出了加强对设计单位管理,建立设计单位标后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设计概算委托专业机构审核制度;严格招投标条件审查;加强责任追究等若干建议;同时平台在设计招标项目中,严格实行“限额设计招标”制度,将设计概算超过投资批复概算的投标文件一律做废标处理,今年以来未发现设计概算超过投资批复概算的情况。

5、大力推行通用货物批量集中采购。针对部分商品政府采购协议价高于市场价,采购人在协议采购中任意选择高配置机型、对供货商选择有明显倾向性以及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等问题,选择部门采购量大,物品稳定性高、较为成熟常用的台式计算机、显示器、便携式计算机和打印机等通用类货物,实行批量集中采购,有效提高了政府采购的效率,降低了政府采购成本。今年以来共有110家行政事业单位,分五个标项参加了本次集中采购,总预算金额1023.595万元,共成交金额839.153万元,节约资金184.442万元,节支率达到18.02%。

第三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年终工作总结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这一中心,主动服务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制度,规范交易市场各方主体行为,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净化市场环境,努力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xxxx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而努力。

一、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我委切实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努力提升服务功能,有效提高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质量和效率。据统计,全年共完成各类交易项目共2197个,共完成交易场次733场,场内交易成交总额87.97亿元(包括工程建设备案项目47.24亿元),共增收节支16.79亿元。其中工程建设类386场次,成交项目384个,成交金额53.61亿元,比预算价节约投资7.59亿元,节支率13.85%;政府采购开评标(公开招标、谈判、询价)273场次,成交项目1312个,采购成交金额1.36亿元(包括定点、协议采购),比预算价节约资金2965.56万元,节支率17.89%;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共32场次,成交83幅地块,成交金额32.58亿元, 比起始价增加8.76亿元,增幅36.8%;国有集体产权进场交易共25场次,成效项目83个,成交额3073.94万元,比评估价增收1048.27万元,增幅51.75%;其他公共资源交易17场次,成交项目35个,成交金额1104.36万元,比预算价节约资金270.75万元,节支率19.69%。现将2013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住重心,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提速增效

主动服务于县委县府中心工作,融入重大建设项目会战攻坚行动、推广使用招标采购示范文本、减少流标现象发生、推行货物批量集中采购等,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效率和效能。

1、主动融入和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县委县府中心工作,配合水利、交通、住建、镇(街道)等重要部门,推进我县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参与全县污水管网建设推进工程、县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示范工程、开发区基础设施大会战工程、嘉兴出口加工区B区标准厂房(二期)D2建设工程、“退二进三”项目开发建设、增投客运出租汽车营运权等项目,加强与项目建设单位(招标人)沟通联系,为招标人提供政策咨询、程序引导、业务指导等服务,及时协调处理项目招投标及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按照项目建设特点和进度要求,找准各标段时间节点,及时衔接招标服务时间、增设开评标场次等,整体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功能。

2、积极推广使用招标采购示范文本。以电子化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广使用政府采购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及建设工程相关服务采购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在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活动中强制使用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等,推动招标采购工作标准化水平提升,减少人为因素导致招标采购工作失误,提高招标采购效率和质量。

3、努力减少流标现象发生。针对因招标人编制招标文件质量问题、投标人报价超过上限价使有效投标人少于3家等导致的废标情况和货物类特殊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容易出现流标等现象,通过提高招标文件资质审核质量,制定《投标人在投标交易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增加货物招标文件论证、招标预备会、告知环节等措施,减少流标现象发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4、有效防止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情况发生。组织对我县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情况进行调研,选择我县超概算的建设工程典型项目xxxx县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剖析,分析造成该项目概算超支等因素导致项目超概算的原因;结合个案的调研情况,召开中介机构专题座谈会,听取对概算控制措施意见建议,并向县政府提出了加强对设计单位管理,建立设计单位标后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设计概算委托专业机构审核制度;严格招投标条件审查;加强责任追究等若干建议;同时平台在设计招标项目中,严格实行“限额设计招标”制度,将设计概算超过投资批复概算的投标文件一律做废标处理,今年以来未发现设计概算超过投资批复概算的情况。

5、大力推行通用货物批量集中采购。针对部分商品政府采购协议价高于市场价,采购人在协议采购中任意选择高配置机型、对供货商选择有明显倾向性以及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等问题,选择部门采购量大,物品稳定性高、较为成熟常用的台式计算机、显示器、便携式计算机和打印机等通用类货物,实行批量集中采购,有效提高了政府采购的效率,降低了政府采购成本。今年以来共有110家行政事业单位,分五个标项参加了本次集中采购,总预算金额1023.595万元,共成交金额839.153万元,节约资金184.442万元,节支率达到18.02%。超过了去年平均节

约率4.27个百分点。

(二)适应形势,健全机制,扎实完善招投标制度体系。

以实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为契机,建立完善公共资源进场交易规则和政府采购操作相关制度,逐步形成适合新形势发展要求、具有我县特色的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体系。

1、修订我县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分

类制定《xxxx县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xxxx县小型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试行)》等各类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通过全面梳理我县自2004年平台建立以来有关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度,分类分析近三年我县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基本情况,确定拟修订的重点内容和基本原则,并通过征求各部门意见,多次召开征求意见会,形成征求意见稿,由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讨论、修改并由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对合同估算价10万元以上(含),30万元以下(不含)的小型工程建设项目,采用简易交易方式确定承包人,并制定《xxxx县小型施工项目简易发包管理办法》规范性文件。

2、形成加强邀请招标、直接定标监管机制。配合县发改局等相关部门加强对邀请招标的监管,积极参与由相关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组成的政府投资项目变更联审小组,加强对邀请招标项目的审核;商讨规范政府投资项目二次招标失败后直接定标活动的意见,并形成了《关于规范政府投资项目招标失败后直接定标活动的意见》,以领导小组文件形式下发并实施。

3、制定《〈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标后信用评价办法〉实施方案》。启动《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标后信用评价办法》,制定相应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标后信用评价办法〉实施方案》,明确信用评价对象、确定评价标准和信用评价方式,成立考核组,对有关建设项目的施工(装饰)、招标代理、监理、跟踪审计、结算审计单位进行随机抽查,并采用建设单位评价和检查考核相结合的“双向评价”机制,对中标单位的标后状况分类确定信用评价等级,根据最新评价结果和行业主管部门考核数据对评价结果数据库进行追加、修改、更新和应用,有效改善中标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存在投标承诺不到位、工程质量不达标等标后信用问题。目前,已对41家建筑施工单位确定了信用等级,对3家违规施工企业清退出xxxx市场。

4、完善投诉质疑处理机制。严格规范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质疑、开标现场质疑和评标结果质疑的受理、登记、核实、答复、备案等程序,完善平台投诉质疑处理制度和代理机构质疑处理制度,针对投诉人以条例中第二十二条、第四十四条和第五十四规定事项进行投诉的,按照《实施条例》要求,应当提供质疑处理相关资料,否则不予受理。今年以来受理并处理了xxxx县合作银行综合楼空调、晋阳路小区(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电梯项目、世纪大道(平黎公路-城西大道)路侧绿化设计项目的投诉案件3起。

5、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积极主动地征求行业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招标代理机构等对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招投标交易意见和建议的信息库,及时掌握公共资源交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将梳理的30多条基本信息,作为议题,在近期召开部门专题联席会议讨论后形成会议纪要,并在今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应用。

6、建立“三制二告知一评价”工作机制。建立“三制二告知一评价”工作机制,“三制”:采购项目标前做到采购需求预告制、标前答疑制、重大项目及质疑专家论证制;“二告知”:采购项目出现废标的,当场告知投标供应商、书面告知采购单位;“一评价”:建立政府采购标后回访制度并将回访得到的履约信息作为供应商信用评价的依据,且评价结果运用于今后的采购项目评标中形成奖优罚劣的良性竞争机制。通过“三制二告知一评价”工作机制,确保采购信息全面公开、采购技术要求无倾向、采购竞争充分有效,避免采购人重复出现类似的错误导致废标,同时主动接受供应商和采购人的监督,进一步推动政府采购工作提质提效。

7、要探索建立政府采购激励机制。积极与县财政部门协调,探索建立我县政府采购激励机制,由县财政部门根据政府采购节支情况列出专款,用于弥补政府采购工作经费不足;并根据采购单位项目预算价与实际采购合同价差额,在全县采购平均节支率以内的,节支部分可结转留存采购合理使用,超过全县采购平均节支率则节支部分收归国库,且下一申请预算经费从严审核,鼓励采购单位做好市场调研,增强工作责任心。

(三)依托科技,开拓创新,扎实开展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建设

通过技术手段创新,开展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交易全流程电子化运行,并利用市场对有限资源的配置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保障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高效、安全、廉洁运行。

1、推进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开发使用建设工程招投标网络业务系统,采取网上报名和资格后审的办法,在网上完成注册、网上项目申报和文件编制、网上审批、网上报名、网上上传及下载招标文件、网上缴费、网上提疑答疑等手续,进行全程网络化操作、数字化实时监管,用科技手段防止投标报名名单泄漏,提高评标准确性和公正性,变“纪律约束”为“科技约束”,有效遏制围标串标等现象进一步提高评标工作效率;目前已完成了对投标单位、中介代理机构的业务系统培训工作,启动了网上注册审核,并已进入项目测试阶段,为全面启用业务管理系统做好准备。

2、运用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通过运用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实现评标及现场监督电子化,对电子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制作,电子标书的导入和传输,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报价自动分析,评标流程设置、评分规则设置、评标结果汇总等进行电子化辅助评标操作;增加了对招标文件的电子比对功能,有效杜绝招标人采用不平衡报价或由于评委疏漏造成工程量清单漏项、计算错误的现象,尤其能够极大减少商务标的评审错误,有效提高评标效率和质量。

3、实施IC卡报名系统。实施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IC卡管理体统,建立企业及企业从业人员信息档案,对建筑业企业进行动态管理,该系统与全市建设系统实行联网,投标企业报名时须持IC卡并携带相关有效证件到县交易中心大厅使用终端进行自助报名,通过该系统实现项目经理(总监)报名的锁定及解锁,加强对项目经理(总监)日常承接业务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准入清出制度,优化有形建筑市场的服务功能,有效地遏止了挂靠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4、完善评标专家管理系统。完善评标专家语音通知及评标专家考核管理系统相关流程,实现远程异地抽取省、市专家库专家,扩大专家库容量,防止部分“评委”变“常委”,利用该系统对专家信息录入、随机自动抽取评标专家、自动语音通知被抽取专家、抽取结果密封打印等,保证专家抽取的随机性、保密性;加强对评标专家科学、规范管理,改进对专家评标的动态考核,利用该系统对评标相关数据的处理功能与评标软件的即时监督功能相结合,及时掌握评标工作动态,科学分析专家评标质量,提高对专家评标的动态考核的科学性、准确性。

5、加强评标实时监督系统管理。利用电子监控系统,对开、评标现场实行录音、录像电子监控,实时监督评标工作进展情况,对评标过程重要事项作出预警和处置,给质疑和投诉处理提供直观、真实的依据,避免暗箱操作等违规行为,既能有效隔离监督部门和评标专家,又便于监管部门实时监控评标过程,实现招投标交易过程的全方位监控。

(四)加强监管,严格把关,扎实提高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成效

以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发布、报名、保证金收退、招标文件备案审查和开评标现场等为重点,严格把关,监督各项交易活动工作流程,规范各方交易行为,有效提高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水平。

1、严格把好交易信息发布关。完善开评标信息预告制度,严格规范交易信息公开要素、发布时限,按照有关规定把好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土地拍卖、产权交易信息发布监管关,尤其是对投标人的资格条件进行严格的审查,防止招标人以资格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参加投标活动;推行交易信息公开,拓展信息服务内容,延伸信息发布范围,完善信息发布媒介,利用场内公告栏、互联网、电视台、报纸等各类媒介,全方位、全过程公开发布交易活动的相关信息、交易结果、企业信誉业绩、不良行为记录信息、招标代理机构信用评价结果等,接受社会监督。今年以来已经为各类交易主体发布766个项目的相关交易信息。

2、严格把好交易报名审核关。对所有进场交易的项目,严格按照规定对进场交易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交易活动的投标申请人按照招标相应要求进行报名条件审查,把好报名审核关,并报送相关行政部门备案,为监督部门监管提供条件和依据。今年以来已为投标人提供报名审查服务2808人次。

3、严格把好保证金收退关。严格执行投标保证金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投标保证金缴交和退还工作,做到信息绝对保密,无一泄露;实行投标企业登记备案制度,要求投标企业以企业所在地的企业法人基本存款帐户进行登记备案,并从该帐户缴退投标保证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标人围标串标的成本,净化了招投标市场环境。今年以来共收退保证金收退4850余笔,涉及总金额达31.68亿元。

4、严格把好招标文件会审关。严格按照规定审查招标文件,执行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0万以上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由县发改局、县公管委及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会签制度;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由招标人牵头,组织县发改局、县公管委和相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等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对招标文件进行联合会审制度;对货物招标项目招标文件涉及有关品牌的章节严格把关,杜绝招标人变相以品牌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行为,做到高质量、高产出。今年以来招标文件备案506份,备案过程中提出纠正修改意见3589条。

5、严格把好开评标现场监管关。对所有进场公开交易的项目进行全过程的场内交易监管,抓住招投标交易主要过程和重要环节,加强对开评标现场监督,严格评标区封闭式管理制度和评标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制度,专人管理做好开标现场情况记录;及时处置现场问题,对未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和地点送达的或者装订密封及未按规定出示有效证件的招标文件一律拒收,对涉及废标的都要求评委写出废标的充足理由,涉及其他事项的,积极会同招标人、行业主管部门等有关人员进行现场处置。今年以来参加开标、评标现场监督411场次,出具监督报告384份。

6、严格把好评标专家抽取关。加强对评标委员会组建、专家评标行为的监督,严格执行我县招投标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评标专家信用记录档案及评标专家考核制度;严格执行专家回避制度和专家名单保密制度,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确定省、市、县或招标人按规定组建的评标专家类别和人数,做好评标专家抽取工作和评标设置工作,严格把好保密关。

7、严格把好定标、中标关。严格按照规定确定预中标人数、公示时间,在公示阶段凡是投标人向招标人质疑的,积极配合招标人进行答疑,投标人向监督部门投诉的,积极会同监督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对质疑、投诉、举报尚处于处理阶段的一律不发中标通知书,严格把握招标人确定投标人的期限,待处理完毕后再由招标人对投标人发放中标通知书。

(五)注重指导,规范程序,扎实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小型平台发展

充分发挥县平台业务指导作用,加强对全县镇(街道)小型平台的工作指导,提高小型招投标平台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小型招标采购平台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1、以制度规范小型平台建设。指导各镇(街道)全面梳理招标采购交易规章制度,查漏补缺,完善制度体系,规范运作,严格按照镇(街道)小型工程建设项目、国有、集体产权交易、政府采购三大类交易工作流程操作;交易每个环节运用统一表式,业务档案目录明细,保证交易过程各个环节的衔接和转换,从而保障了招标采购交易的质量和效率。

2、以宣教提升小型平台队伍素质。利用《xxxx招标采购》简报,增加案例分析专栏,宣传小型工程建设项目招标采购知识,增强镇(街道)机关、部门以及行政村的招标采购意识;通过各类培训、辅导、工作交流会等形式,加强对招标采购人员业务指导,有效提高全县各镇(街道)招标采购从业人员的素质,规范镇(街道)招标采购交易行为。

3、以检查考核促进小型平台发展。以《镇(街道)招投标统一平台工作考核办法》和《嘉兴市镇、街道先进招标采购交易中心考核标准》为依据,会同县纪委、监察局、住建局等部门,加强对全县各镇(街道)小型平台招标采购交易工作的考核,通过考核促进镇(街道)小型平台工作全面发展;配合县监察局对2011-2012进入各镇(街道)招投标平台进行交易的311个20(含)-50(不含)万元的小型工程建设项目的运作情况,开展集中专项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个别镇(街道)存在招标文件编制不科学、分解工程以规避招投标、邀请招标审核不够严谨等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发出《监察建议书》5份。

(六)转变作风,认真履职,扎实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能力

以中层干部轮岗交流、提拔业务骨干竞争上岗、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等为载体,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的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县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科学发展。

1、开展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和部分中层岗位竞争上岗工作。制定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和部分中层职位竞争上岗实施方案,通过群众推荐、资格审查、竞岗演讲、民主测评和党组考察,提拔任用2名同志为中层副职岗位,4名同志进行了岗位交流,通过中层干部轮岗交流、竞争上岗,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充满活动的用人机制,努力使全体干部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充分发挥招投标队伍的整体作用,为打造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招投标统一平台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人事保障。

2、提高自身队伍业务能力。以集中夜学、论坛讲学、网上助学、学习沙龙、下基层送学、“三学一考”竞赛、开展创新课题评比等学习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干部理论学习水平;在自学的基础上,今年有6名业务骨干分别参加了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和浙江省招标投标协会联合举办的《电子招标投标办法》与《技术规范》、浙江省发改委举办的全省招投标法律知识等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专业水平;鼓励平台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各类技能考试和职称考试,以职业水平考试为载体提升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为提升平台服务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开展激情干事争先行动。以开展“三比一争”竞赛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激情干事争先行动为契机,推动全体机关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建立“三方红色联盟”,发挥本部门优势,帮助村推进“强村计划”、强化社会管理,帮扶企业转型发展;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双考双评双亮”工作,每半年进行一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评;完善机关工作人员日常行为、工作绩效和清政廉政考核机制,以个人百分制为基层进行加减分及实绩奖惩;争创“五型机关”、群众满意服务窗口、深化“机关服务品牌”、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服务标兵评比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工作热情,推进我县招投标平台科学化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回顾一年来工作,在充分肯定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专家评委和代理机构从业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与市场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围标串标、资质挂靠等行为客观存在,但查处难度较大;部分工作人员还没有完全养成细心严谨的工作习惯,忙中出错的工作隐患仍未完全消除;一些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工作场所及相关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公共资源交易工作需要,影响交易效率和质量;交易中心人少任务重的矛盾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平台交易领域的拓宽;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快,业务系统中建设工程招标管理子系统刚投入使用,政府采购、土地交易、产权交易三大类交易管理子系统刚启动开发,网络风险有待进一步加强防范等。

三、2014年工作思路

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府工作大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着眼实现“构建公正、规范、和谐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这一目标,着力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为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为我县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一)突出“开拓创新”,不断打造优质服务平台

1、要创新平台监管机制。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围绕提高招标文件质量,实施“一推三审”制度,即:推行招标文件示范文本,招标文件标前相关部门会审、工程量清单第三方复审、重大项目招标文件联审;严格稽查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招标质量,会同县住建局加大对代理项目的检查力度,并将检查结果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书面通报,进一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监督工作。

2、要创新平台服务标准。以深化“阳光招标,六心服务”服务品牌为载体,通过开展争创群众满意服务窗口、巾帼文明示范岗、“五型机关”等活动,深化公共资源平台服务标准化建设,形成部门、科室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密切配合的标准工作规范和流程;按照国家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标准设置,汇总、统计相关数据,做到信息收集工作的标准化;对涉及交易中心内部工作制度、信息发布、办事程序、现场管理、保证金收退、质疑投诉等制度进行梳理整合,为进场交易主体提供标准的“一站式”服务,实现中心服务的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平台服务水平。

3、要创新平台交易领域。以“招投标管委会”更名为“公共资源管委会”为契机,构建公共资源大平台,加强宣传和引导,使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形成更广泛的共识;扩大公共资源交易范围,按照有序推进原则,不断拓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和内容,明确集中资源交易目录,探索中介机构等未进公共资源平台交易的项目,在条件成熟时分期分批逐步纳入平台交易;积极探索我县公共资源实际情况,创新适合我县特点的交易方式,切实规范交易行为,提高交易效率;对已进平台交易的工程招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交易、公房招租、要进一步规范交易程序,提高交易质量。

4、要创新平台信用评价体系。进一步贯彻实施《xxxx县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标后信用评价办法》,深化标后评价管理体系,形成纪检监察部门检查,招管委综合协调及对标后评价结果在交易过程中运用,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日常监管,建设单位参与的标中标后联动,行政监管部门和建设单位互动,日常监管和考核相结合的诚信体系,在招投标交易市场中形成了“失信惩戒”的交易准则。

(二)突出“强化监督”,不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行政职能

1、要强化部门联动。继续发挥招投标交易工作部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注重与纪委监察、财政、住建、交通等部门之间沟通协作,梳理一批在招投标交易活动中出现的但目前法律法规等没有明确规定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征求行政主管部门、招标代理机构、业主代表意见和建议,以联席会议形式,形成会议纪要,进一步规范今后的招投标交易工作,保障招投标活动规范有序进行。

2、要完善工作机制。贯彻实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完善《xxxx县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实施办法》、《xxxx县小型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实施办法》、《xxxx县小型施工项目简易发包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制度,根据新管理办法,适时对原有的工程施工、监理等招标、评标办法进行修改完善,分类制定勘察、设计等施工招标、评标办法;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交易项目的监管,规范政府投资项目招标失败后直接定标问题,进一步完善招投标监督制约机制。

3、要加强项目进场交易监督。严格执行《xxxx县招投标交易管理与监督办法》,不断加大招投标信息公开力度,把招标公告发布、投标报名、资格预审、开标、评标等各个环节置于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突出监督重点,以监督对象、监督类别、监督环节、监督方法为重点,严格把好招标方式选择、招标文件备案审查和开评标现场等项目进场交易监督关。

4、要推动政府采购工作提质提效。继续推行“三制二告知一评价”制度,加强对采购项目标前做到采购需求预告制、标前答疑制、重大项目及质疑专家论证;对采购项目出现废标的,当场告知投标供应商、书面告知采购单位,避免再次采购出现类似的错误;做好政府采购标后回访,并将回访信息做为供应商信用评价的依据,并将在今后采购项目中运用。

5、要推进货物招标标准化管理。完善我县货物采购招标文件示范文本以及设计、监理等服务类招标的招标文件示范文本体系,通过论证、答疑、告知等程序,出台货物招标示范文本,并在政府投资建设工程招标中强制使用,推进货物招标标准化管理。

6、要完善投诉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质疑、投诉、处理制度,优化投诉件的受理、调查、处理、责任追究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来电、来函、来人以及县长电话、上级部门转办件等投诉举报的处理工作;落实行风监督员工作制度,组织监督员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监督。

(三)突出“科技促建”,不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信息化建设

1、要推进招投标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工程建设网上招投标、远程电子评标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与工程建设电子辅助评标系统,做好招投标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与原有的辅助评标、财政局的政府采购管理等系统的接口协调工作;启动政府采购、土地交易、产权交易管理系统的开发,逐步探索远程投标、远程评标的可行性和实践性,对原来网上信息发布系统、计算机随机抽取专家语音自动通知系统、LED实时信息发布系统、触摸屏系统、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开标区及评标区视频动态监控系统等进行有效整合,并统一纳入到公共资源交易网上服务管理系统整体之中,逐步实现招标投标无纸化,解决评标专家的评标不公以及投标人的围标、串标等问题。

2、要优化平台网站。不断充实、调整、完善各个板块信息量,力求分类合理,逻辑清晰,便于阅读,利于查询,给受众以更强的视觉冲击和更新的视觉体验,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可读性、亲和力;将政务公开、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等栏目与候标区的触摸屏相链接,方便招投标当事人及有关各方的现场查询。

3、要加强业务管理系统指导服务。对建设工程工项目公开招标资格预审、公开招标资格后审、邀请招标的相应项目进行逐个跟踪,发现问题及时修整;并结合具体招标项目对招标代理机构进行逐个上线辅导,及时解决操作中的问题,促使招标代理机构全面撑握公共资源交易网上服务管理系统操作使用方法。

4、要加强业务管理系统安全管理。邀请县公安局网警大队、网络安全设备厂家技术人员召开业务系统安全功能协调会,分析、研究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制订网络安全管理方案,切实进一步完善业务系统网络安全。

(四)突出“业务指导”,不断推进公共资源小型平台建设

1、要加强对镇(街道)小型平台工作人员的培训。实施《xxxx县小型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实施办法》,加强对镇(街道)小型平台工作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镇(街道)小型平台的业务层次和水平;加强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制止镇(街道)小型平台不合规范的操作。

2、要加强对全县镇(街道)小型平台业务指导和考核。加强对全县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指导,组织好对镇(街道)小型平台的考核、评比,进一步提升小型招标采购平台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实现统一评标办法和标准文本、统一参与主体监管考核办法、统一交易规则和流程、统一信用信息资源共享,监管“四统一”。

3、要重点培育示范性平台建设。重点培育1-2家示范性小型平台,挖掘先进典型,总结提炼工作亮点、创新举措,通过召开小型平台交流会、“简报”等形式加强横向交流,总结推广,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促进平衡发展。

(五)突出“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能力

1、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平台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技能,加强业务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继续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AB岗制度,鼓励工作人员参加招标师等各类资格考试,提高业务素质,加强分类考核,强化管理,实施考核结果与晋升、奖励等挂钩。通过开展技能比武,论坛交流,业务知识竞赛、“星级服务标兵”评创等活动,提升工作人员业务素养。

2、要加强招标代理机构队伍建设。协同有关行政部门从本行业实际出发,积极培育和发展招标代理、政府采购等中介服务机构,为进场交易各方提供方便、高效、快捷的服务;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做好新成立机构备案工作,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加强新的招投标交易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招标代理质量;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的考核,细化考核指标,对评标过程中发现问题直接考核中扣分,实行考核结果动态公示制度,并运用标后评价结果,执行市场准入机制,根据评价结果,作出暂停,通报批评,清出市场等处罚。

3、要加强专家评委队伍建设。加强对招投标评标专家、评标专家库和开标评标活动的管理,加强对评标专家的培训,严把专家进库关,建立专家个人档案,执行评标专家库的动态管理,实行“一项目一考评”和考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完善评标专家“能进能出”的准入退出机制。

第四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运行、服务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指实施统一的规则标准、具备开放共享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和规范透明的运行机制,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行政监督管理部门等提供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服务的体系。

公共资源交易是指涉及公众利益、公共安全领域的具有公有性、公益性的资源交易活动。第四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坚持公共服务职能定位,遵循开放透明、资源共享、高效便民、守法诚信的原则。

第五条 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统筹指导和协调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相关工作。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或政府指定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相关工作。

各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财政、国土资源、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平台运行

第六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各领域统一的交易规则,以及省级人民政府颁布的平台服务管理细则。

第七条 依法必须招标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应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推进其他公共资源纳入平台交易。纳入平台交易的公共资源项目,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公开听取意见,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系统,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信息交换和技术共享服务。

第九条 地方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应当开放对接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建设运营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

与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对接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应当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检测、认证。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和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应当独立运行。

第十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依托省级以上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为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评标、评审专家。评标、评审专家库应当执行全国统一的专家专业分类标准。

第十一条 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必须在现场办理业务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按照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场所设施标准和服务标准,提供必要的交易场所和设施。

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利用社会力量建设并符合标准要求的场所。

第十二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制度,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保障平台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第三章平台服务

第十三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工作规范、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等应当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

第十四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应当根据交易活动的需要,依法及时提供信息服务、专家抽取服务、档案查询、场所服务等服务。第十五条 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公告、交易过程信息、成交信息、履约信息以及有关变更信息和监管信息等,都应当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向社会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除外。

第十六条 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依法需要评标、评审的,应当从省级或国家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标、评审专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明示、暗示等任何方式指定或者变相指定专家。

第十七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应当将交易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档、纸质资料以及音视频等,按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归档保存。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以下活动:

(一)行使任何审批、备案、监管、处罚等行政监督管理职能;

(二)违法从事或强制指定招标、拍卖、工程造价等中介服务;

(三)强制非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进入平台交易;

(四)干涉市场主体自主选择对接的电子交易系统进行交易;

(五)非法扣押企业和人员的相关证照资料;

(六)通过设置注册登记、设立分支机构、资质验证、投标(竞买)许可、强制担保等限制性条件阻碍或者排斥其他地区市场主体进入本地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

(七)违法要求企业法定代表人到场办理相关手续;

(八)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

第十九条 公共资源进入平台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确需收费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平台运行服务机构的性质确定具体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要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收支情况。第二十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发现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保留相关证据并及时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报告。

第四章 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十一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对接相关电子交易系统和监督系统,交换整合和动态发布市场主体信息、公共资源交易信息、行政监管信息和信用信息。

第二十二条 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应当按照统一的数据规范,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共享交易信息。

第二十三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及时公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当事人资质资格、信用奖惩、项目审批和违法违规处罚等政府信息,并通过电子监督系统交换至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

第二十四条 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推进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的集中交换和共享。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应当整合联通本地区分散的电子服务系统,建立全行政区域统一、终端覆盖市县的电子服务系统,与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对接,并按照规定要求交换整合信息。有关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应当按照《电子招标投标办法》规定,与国家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系统对接和交换信息。

第二十五条 市场主体已经登记注册,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的,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不得强制要求市场主体重复登记、备案和验证。

第二十六条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应当支持不同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数字证书的兼容互认。

第二十七条 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依托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和评标、评审专家信用信息库,并通过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实现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和动态更新。

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与全国统一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对接交换信息。第二十八条 省级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应当与国家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对接,实现专家资源互认共享。

鼓励有条件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跨区域选择使用评标、评审专家。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充分利用电子化手段,强化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事中事后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对利用职权违规干预和插手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纪依法予以处理。

各级审计部门应当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依法开展审计监督。

第三十条 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部门,应当依照职权依法履责。

第三十一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在项目审批、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行政监管事项中,将公共资源交易主体信用记录作为行政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并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对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具有不良行为记录的当事人依法实施联合惩戒。

公共资源交易主体在开展交易活动前应作出信用承诺。信用承诺纳入交易主体信用记录,接受社会监督,并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参考。

第三十二条 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专家进行入库审核,并建立退出机制。

第三十三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应当汇总分析有关监管数据、违法失信数据、投诉举报数据等,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实现对交易活动的预警监测和动态监管。

第三十四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建立联合抽查机制,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内容、抽查方式等,对经核查有效投诉举报多或有违法违规记录情况的市场主体,要加大随机抽查力度。对信用记录良好的市场主体,适当减少抽查力度。行政监督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过程中,有权查阅、复制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有关文件、资料和数据。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应当如实提供相关情况。

第三十五条 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由市场主体以及第三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所辖行政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提供公共服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强化社会监督。

第三十六条 市场主体或社会公众认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存在违法违规现象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投诉、举报。

第三十七条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行业协会应当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自律管理和服务。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公开服务流程、工作规范、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由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予以通报批评。第三十九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禁止性规定的,由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同级价格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依照《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给予处罚,并予以通报。

第四十一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在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公开、交换、共享信息的,由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予以通报。

第四十二条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部门及运行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未依法履行职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三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限制市场主体建设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对接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的,由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予以通报。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是指满足交易系统之间信息交换、资源共享需要,并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和行政监督部门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系统。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是指以数据电文形式完成交易活动的信息系统。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行政监督系统是指行政监督部门在线监督电子交易活动的信息系统。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实施。[1]

第五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发改委)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提升平台服务 能力和水平,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交易当事人的 合法权益,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 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3号),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运行、服务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指实施统一 的规则标准、具备开放共享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和 规范透明的运行机制,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行政监督管 理部门等提供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服务的体系。

公共资源交易是指涉及公众利益、公共安全领域的具有 公有性、公益性的资源交易活动。

第四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坚持公共服务职能定 位,遵循开放透明、资源共享、高效便民、守法诚信的原则。第五条 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统 筹指导和协调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相关工作。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或政府指 定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公共资源交 易平台相关工作。

各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财政、国土资源、国有资产监 督管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监督 管理。

第二章平台运行

第六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 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各领域统一的交易规则,以及省 级人民政府颁布的平台服务管理细则。

第七条 依法必须招标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国有 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应纳入公共资源 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推进 其他公共资源纳入平台交易。纳入平台交易的公共资源项 目,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公开听取意见,并向社 会公布。

第八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技术 标准和数据规范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系统,为公 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信息交换和技术共享服务。第九条 地方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应当开放对 接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建设运营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 统。

与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对接的公共资源交易电 子交易系统应当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并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检测、认 证。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和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 系统应当独立运行。

第十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依托省级以上综合评 标、评审专家库,为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评标、评审 专家。

评标、评审专家库应当执行全国统一的专家专业分类标 准。

第十一条 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必须在现场办理业务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按照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场所设施 标准和服务标准,提供必要的交易场所和设施。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利用社会力量 建设并符合标准要求的场所。

第十二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建立健全网络信息 安全制度,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保障平台安全稳定可靠 运行。

第三章平台服务

第十三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工作规范、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等应当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 子服务系统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

第十四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应当根据 交易活动的需要,依法及时提供信息服务、专家抽取服务、档案查询、场所服务等服务。

第十五条 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公告、交易过程信息、成 交信息、履约信息以及有关变更信息和监管信息等,都应当 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向社会公开。涉及国家秘 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除外。

第十六条 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依法需要评标、评审的,应当从省级或国家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标、评审专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明示、暗示等任何方式指定或者 变相指定专家。

第十七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应当将交 易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档、纸质资料以及音视频等,按 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归档保存。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及其工作 人员不得从事以下活动:

(一)行使任何审批、备案、监管、处罚等行政监督管 理职能;

(二)违法从事或强制指定招标、拍卖、工程造价等中 介服务;

(三)强制非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进入平台交易;

(四)干涉市场主体自主选择对接的电子交易系统进行 交易;

(五)非法扣押企业和人员的相关证照资料;

(六)通过设置注册登记、设立分支机构、资质验证、投标(竞买)许可、强制担保等限制性条件阻碍或者排斥其 他地区市场主体进入本地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

(七)违法要求企业法定代表人到场办理相关手续;

(八)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

第十九条 公共资源进入平台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 确需收费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 据平台运行服务机构的性质确定具体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要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收 支情况。

第二十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发现公共 资源交易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保留相关证据并及 时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报告。第四章 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十一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通过公共资源交 易电子服务系统,对接相关电子交易系统和监督系统,交换 整合和动态发布市场主体信息、公共资源交易信息、行政监 管信息和信用信息。

第二十二条 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应当按 照统一的数据规范,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共享交 易信息。

第二十三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及时公布公共资 源交易活动当事人资质资格、信用奖惩、项目审批和违法违 规处罚等政府信息,并通过电子监督系统交换至公共资源交 易电子服务系统。

第二十四条 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 门建立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推进全国公共资源 交易信息的集中交换和共享。

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应当整合联通本地区 分散的电子服务系统,建立全行政区域统一、终端覆盖市县 的电子服务系统,与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对接,并按照规定要求交换整合信息。有关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应当 按照《电子招标投标办法》规定,与国家电子招标投标公共 服务系统对接和交换信息。

第二十五条 市场主体已经登记注册,并通过国家或省 级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的,有关行政监 督部门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不得强制要求市 场主体重复登记、备案和验证。

第二十六条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应当支持不 同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数字证书的兼容互认。第二十七条 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依托统一的 社会信用代码,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和评标、评审专 家信用信息库,并通过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实现 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和动态更新。

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与全国统一信用信息 共享交换平台对接交换信息。

第二十八条 省级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应当与国家综 合评标、评审专家库对接,实现专家资源互认共享。鼓励有条件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跨区域选择使用评标、评审专家。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充分利 用电子化手段,强化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事中事后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对利用职权违规干预和插手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政府 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纪依法予以处理。各级审计部门应当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依法开展 审计监督。

第三十条 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 理部门,应当依照职权依法履责。

第三十一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在项目审批、招标投 标、政府采购、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行政监管事项中,将 公共资源交易主体信用记录作为行政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并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对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具有不良行为记 录的当事人依法实施联合惩戒。

公共资源交易主体在开展交易活动前应作出信用承诺。信用承诺纳入交易主体信用记录,接受社会监督,并作为事 中事后监管的参考。

第三十二条 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 相关部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专家进行入库审核,并建立 退出机制。

第三十三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应当汇总分析有关监 管数据、违法失信数据、投诉举报数据等,发现违法违规问 题,实现对交易活动的预警监测和动态监管。第三十四条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建 立联合抽查机制,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内容、抽查方式等,对经核查有效投诉举报 多或有违法违规记录情况的市场主体,要加大随机抽查力 度。对信用记录良好的市场主体,适当减少抽查力度。行政监督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过程中,有权查阅、复 制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有关文件、资料和数据。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应当如实提供相关情况。第三十五条 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由市场主体以及第三 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所辖行政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运行服务机构提供公共服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强化社会监 督。

第三十六条 市场主体或社会公众认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存在违法违规现象的,可以 向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投诉、举报。

第三十七条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行业协会应当发挥 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自律管理和服务。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及其工 作人员未公开服务流程、工作规范、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由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予以通报批 评。

第三十九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及其工 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禁止性规定的,由政府指定的部 门责令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 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第四十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违反本办 法第十九条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同级价格主管部门责令限期 整改。拒不整改的,依照《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

罚规定》等给予处罚,并予以通报。

第四十一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未按照 本办法规定在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公开、交换、共享 信息的,由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对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 予以通报。

第四十二条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 理部门及运行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弄 虚作假、玩忽职守,未依法履行职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限制市 场主体建设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对接公共资源交 易电子服务系统的,由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拒不 整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 予处分,并予以通报。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是指满足交 易系统之间信息交换、资源共享需要,并为市场主体、社会 公众和行政监督部门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系统。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是指以数据电文形式完成 交易活动的信息系统。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行政监督系统是指行政监督部门在 线监督电子交易活动的信息系统。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有 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实施。__

下载各地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情况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各地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情况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