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建立统一的信用系统
每位公民都将拥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南都讯今后,每一位公民、每一个机构都将有各自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它将集纳公民个人的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公民只要查一个码,就能获知自己各类信用记录信息。
近日,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完善相关制度标准,推动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广泛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建立,有望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信用信息整合,进行共享,形成一个覆盖中国社会的诚信体系平台。
网上个人行为纳入信用档案
有关这一信用代码制度具体的实施操作方案目前还未公布。南都记者了解到,中国当前信用体系建设还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但从《纲要》的内容看,信用体系建设将包括更多与公民和企业诚信相关的信息。如交通违法违章就将被记录在诚信系统中。上述规划纲要中提出,“将公民交通安全违法情况纳入诚信档案,促进全社会成员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此前,不少地方已经试点将公民的交通违法行为纳入信用系统。如2010年,江苏睢宁县开始推行大众信用信息分值系统,该县公民可以在这一系统中查到自己“闯红灯”的记录,而且会因此被扣信用分。
另外,《纲要》还提出,要对互联网企业的服务经营行为、上网人员的网上行为进行信用评估,记录信用等级,建立涵盖互联网企业、上网个人的网络信用档案。
对于实施网络欺诈、造谣传谣、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等严重网络失信行为的企业、个人,《纲要》提出要建立网络信用的黑名单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或个人,将采取网上行为限制、行业禁入等措施,并通报相关部门进行曝光。
第二篇:单元复习(三) 统一国家的建立
单元复习(三)统一国家的建立(2课时)
【复习目标】
1.掌握秦统一的时间,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2.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评价秦始皇功过。
3.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在秦亡前后的变化。4.掌握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张骞 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影响;丝绸之路的路线及作用。
5.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6.了解佛教的传入时间、道教的兴起及创始人;司马迁《史记》的体例及内容。
要求学生了解“复习目标”,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复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知识梳理注重构建框架,落实重难点。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重要联系。
方法指导二:
老师巡查课堂,及时指导薄弱小组,适当给出色完成任务的小组加分。
方法指导三:
错题讲解注重讲易错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指导学生归纳同类题的解题技巧;要分析总结做错题目的原因,吸取教训。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建立——文景之治两汉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作用统一国家的建立 衰亡——光武中兴民族关系西域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中西文明交流
西域都护——维护国家统一、完整科技成就——造纸术,医学两汉文化文化成就——《史记》、佛教和道教
建立——时间、人物、都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灭亡——原因、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第9课、第10课知识梳理+导学案错题讲解 2.第11课、第12课知识梳理+导学案错题讲解 3.第13课、第14课知识梳理+导学案错题讲解 4.第15课知识梳理+导学案错题讲解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秦朝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B)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2.秦统一后,某商人要到沿海收购产品,他应该带哪种货币(A),A.圆形方孔钱),B.蚁鼻钱),C.铲形币),D.刀形币)3.秦朝时期,对于王家四兄弟的情况,下列说法有误的是(D)A.老大被征去修长城 B.老二被征去与匈奴作战 C.老三在家练小篆 D.老四整日忙于发明编钟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C)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5.“贤良对策治春秋,抑黜诸家孔孟求。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这首诗歌中的场景开始于(B)A.秦始皇统治时期 B.汉武帝统治时期 C.汉高祖统治时期 D.秦秋战国时期
6.下列关于造纸术的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西汉前期就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C.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 D.在秦始皇在位时期,纸的使用在我国已经相当普遍
7.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等一批杰出的帝王都曾经在各自的朝代做出巨大的贡献。对此,某校七年级(3)班的同学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探究,请你也参加进来吧。
【探帝王评述】
评述一 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他统一了中国的„„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评述二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请回答: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述一中的“„„”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 文字、货币、度量衡。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理由“大一统”?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反击战;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和盐铁官营。
【比帝王不同】
(3)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最常见的一种方法,试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秦始皇:焚书坑儒(打击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儒学)。【赞帝王功绩】 ,秦始皇)
(4)请用一句话对秦始皇和汉武帝作一个评价。,汉武帝)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皇帝(伟大的政治家)。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交往)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传人道(引导)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送给)王财物不可胜言。”
材料二 中国的冶铁、凿井、养蚕等手工技术传到西方,西域的汗血马、葡萄、胡瓜等也传入中原。西汉王朝的影响直达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
(1)材料一中的“骞”是谁?他生活在哪一时期? 张骞;西汉(或汉武帝时期)。
(2)材料一中骞“为汉使而月氏”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我们应学习“骞”的什么精神?
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学习张骞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精神。
(3)根据材料二西汉与西域经济交流的情况,你能看出有什么特点或问题?这说明了什么?
从西域输入的是农产品、畜牧产品,而西汉输出的则有手工业生产技术。说明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先进地位。(意思相近即可)(4)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要商路?它的开通有何伟大历史意义?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5)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关系? 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三篇:2013时政热点: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有助防腐
——来源:安徽教师招考网(http://ah.zgjsks.com//)
2013时政热点: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有助防腐
中国聚焦: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有助防腐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徐扬、许晓青、王晓洁)10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制度建设。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制度。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在对方案进行说明中指出,上述改革内容“从制度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并为预防和惩治腐败夯实基础”。
分析人士指出,这是一项旨在营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顶层设计”,有望形成一个覆盖中国社会的诚信体系平台。这预示着中国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将实现统一共享,以加强政务诚信,力促社会诚信。
方案中还提出完善信息网络、金融账户等实名登记制度和现金管理制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与此同时,代表委员认为,改革方案中的相关内容,对于中国防腐反腐制度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备受关注的一人多户籍、多房产的“房姐”现象,或将受到遏制。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今年1月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方案中提出的几项制度建设,具有含金量。”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物权法专家申卫星说,“运动反腐”“权力反腐”“网络反腐”成果固然可观,但从建立长效机制上,更需要制度反腐。
目前中国不动产仍处于分散登记状态,例如房屋在房产部门,土地在国土部门。“统一登记”意味着下一步将带来机构或职能的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和联网。
申卫星说,方案中提出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意味着每位公民和每家机构,今后都将有自己的信用代码;包括财产在内有关信用的信息都将得到整合,某个人在不同城市拥有多套住房的现象将很难“潜水”。
业内人士认为,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将是信用信息主体唯一的、不变的代码,是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所依托的桥梁。
“这对官员将起到‘不敢腐’的威慑。”申卫星进一步解释说,制度针对的是失信行为和官员腐败。
分析人士认为,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将可推动落实金融账户实名制,有效阻止腐败分子利用假名、匿名账户隐瞒、转移腐败所得,增加腐败的成本和风险,对于预防和打击腐败犯罪,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的腐败问题仍很严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10日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5年来,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13.8万件,判处罪犯14.3万人。
——来源:安徽教师招考网(http://ah.zgjsks.com//)
申卫星同时指出,通过不动产的统一登记和对物权法的落实,将会更好地保护中国公民合法财产权益。
方案公布后,也有人士担忧这些制度建设,是否会侵犯公民的隐私权。专家认为,方案通过后,具体操作还需细化。
第四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情况
记者17日从中国政府网获悉,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中央编办、民政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制定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现予以转发。
当前我国机构代码不统一,缺乏有效协调管理和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大多数代码仅应用于各部门内部管理,一些部门信息数据相互割裂封闭,存在信息孤岛问题。各类机构代码长度、含义、作用不同,有的部门如工商、民政、机构编制部门等,在法人和其他组织成立时赋码;有的部门如人民银行、税务部门等,在行使管理职能过程中再次赋码。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设立和办理相关业务时,需到多个部门申请代码,有的还收取费用。多个代码共存现象较为普遍,影响了同一主体信息比对,增加了社会负担,降低了行政效率。
从唯
一、统一、共享、便民和低成本转换等角度综合考虑,统一代码设计为18位,由登记管理部门代码、机构类别代码、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校验码五个部分组成。为便于行业管理和社会识别,统一代码的第一、二、三部分体现了登记管理部门、机构类别和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兼容了当前各登记管理部门行之有效的有含义代码功能。为保证唯一性和稳定性,第四部分设计为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充分体现了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建立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的要求。为防止出现错误,第五部分设计为校验码。
方案全文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现有主要机构代码构成。
我国现有机构代码分为两类。一是“原始码”,即由登记管理部门在法人和其他组织注册登记时发放的代码,主要包括工商部门的工商注册号、机构编制部门的机关及事业单位证书号、民政部门的社会组织登记证号等。二是“衍生码”,即在法人和其他组织注册后,相关部门发放的管理码,如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的组织机构代码、人民银行的机构信用代码、税务总局的纳税人识别号等。
1.组织机构代码。
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编制的组织机构代码共9位,包含本体代码(8位)和校验码(1位)两个部分。
2.工商注册号。
工商部门编制的工商注册号共15位,包含首次登记管理机关代码(6位)、顺序码(8位)和校验码(1位)三个部分。
3.事业单位证书号。
机构编制部门编制的事业单位证书号共12位,包含举办单位类别(1位)、核准登记的机关(6位)、同一机关辖内不同事业单位(5位)三个部分。4.社会组织登记证号。
民政部门编制的社会组织登记证号是汉字和阿拉伯数字的组合。
5.机构信用代码。
人民银行编制的机构信用代码共18位,包含准入登记管理机构类别(1位)、机构类别(2位)、行政区划(6位)、结算账户开户许可证核准号标识位(8位)、校验码(1位)五个部分。
6.纳税人识别号。
税务部门对已申领组织机构代码的纳税人编制的纳税人识别号共15位,包含行政区划码(6位)和组织机构代码(9位)两个部分。
(二)现有机构代码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机构代码不统一,缺乏有效协调管理和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大多数代码仅应用于各部门内部管理,一些部门信息数据相互割裂封闭,存在信息孤岛问题。各类机构代码长度、含义、作用不同,有的部门如工商、民政、机构编制部门等,在法人和其他组织成立时赋码;有的部门如人民银行、税务部门等,在行使管理职能过程中再次赋码。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设立和办理相关业务时,需到多个部门申请代码,有的还收取费用。多个代码共存现象较为普遍,影响了同一主体信息比对,增加了社会负担,降低了行政效率。
二、统一代码设计方案
(一)基本原则。
1.兼容并蓄,降低成本。以当前基础较好、应用广泛的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最大限度满足各部门管理需求,降低另建及改造成本,减轻社会负担。
2.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制定统一代码制度建设相关标准,确定代码位数和构成。设立过渡期,实现现有各类机构代码逐步向统一代码过渡。
3.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满足需求、便利管理为导向,制定适合当前各部门兼容使用的编码规则,为将来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打好基础。
(二)统一代码构成。
从唯
一、统一、共享、便民和低成本转换等角度综合考虑,统一代码设计为18位,由登记管理部门代码、机构类别代码、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校验码五个部分组成(见附件)。为便于行业管理和社会识别,统一代码的第一、二、三部分体现了登记管理部门、机构类别和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兼容了当前各登记管理部门行之有效的有含义代码功能。为保证唯一性和稳定性,第四部分设计为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充分体现了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建立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的要求。为防止出现错误,第五部分设计为校验码。第一部分(第1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例如,机构编制、民政、工商三个登记管理部门分别使用1、2、3表示,其他登记管理部门可使用相应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
第二部分(第2位):机构类别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登记管理部门根据管理职能,确定在本部门登记的机构类别编码。例如,机构编制部门可用1表示机关单位,2表示事业单位,3表示由中央编办直接管理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民政部门可用1表示社会团体,2表示民办非企业单位,3表示基金会;工商部门可用1表示企业,2表示个体工商户,3表示农民专业合作社。
第三部分(第3—8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例如,国家用100000,北京用110000,注册登记时由系统自动生成,体现法人和其他组织注册登记及其登记管理机关所在地,既满足登记管理部门按地区管理需求,也便于社会对注册登记主体所在区域进行识别。(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
第四部分(第9—17位):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参照《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 11714—1997‟)
第五部分(第18位):校验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
(三)统一代码的主要特性。1.唯一性。统一代码及其9位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在全国范围内是唯一的。一个主体只能拥有一个统一代码,一个统一代码只能赋予一个主体。主体注销后,该代码将被留存,保留回溯查询功能。例如,一个主体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按照法定程序,需依法注销该事业单位,再设立新企业。新设立企业是一个新主体,需赋予新的统一代码。
2.兼容性。统一代码最大程度地兼容现有各类机构代码,既能体现无含义代码的稳定可靠,又能发挥有含义代码便于分类管理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减少改造成本。统一代码在第二、三部分设计了机构类别代码和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与工商注册号、事业单位证书号、机构信用代码相应部分含义一致。第四部分主体标识码采用组织机构代码,保证了统一代码与组织机构代码有效衔接。
3.稳定性。统一代码一经赋予,在其主体存续期间,主体信息即使发生任何变化,统一代码均保持不变。例如,法人和其他组织迁徙或变更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等,均不改变其统一代码。
4.全覆盖。统一代码制度实施后,对新设立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注册登记时发放统一代码;对已设立的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适当方式换发统一代码,实现对法人和其他组织全覆盖。
三、统一代码制度改革方案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机构代码制度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覆盖全面、稳定且唯一的统一代码制度,实现管理从多头到统一转变、资源从分散到统筹转变、流程从脱节到衔接转变,为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效能、减轻法人和其他组织负担奠定基础。
(一)明晰权责,加强协同。
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会同登记管理部门、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统一代码国家标准。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统一代码资源,建设和运行维护统一代码数据库,为各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加强统一代码赋码后的校核。登记管理部门负责在法人和其他组织注册登记时发放统一代码,并将基本登记信息及其变更情况及时提供给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会同登记管理部门建立统一代码重错码核查和信息共享机制,定期通报赋码和信息回传情况。
(二)源头赋码,全面覆盖。
对新设立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注册登记时发放统一代码,标注在注册登记证(照)上。法人和其他组织由现行的注册登记代码、组织机构代码分别申领办理,改为一次申领办理,取得唯一统一代码;由现行自愿申领组织机构代码,改为源头赋统一代码,形成准入登记与赋码同步完成机制,确保统一代码覆盖所有法人和其他组织。
(三)预赋码段,回传信息。统一代码中的9位主体标识码由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先按5年需求(含存量),一次性向国家登记管理部门预赋足量、连续的组织机构代码码段,各级登记管理机关按规则在办理注册登记时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时赋统一代码,赋码后将统一代码及相关信息按规定期限回传统一代码数据库,及时向社会公开并与其他部门共享。信息回传周期采取分类管理方式,具备网络条件的登记管理机关回传周期为1个工作日,不具备网络条件的登记管理机关回传周期为7个或10个工作日,具体由登记管理部门与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商定。各省(区、市)登记管理部门应向同级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提供具备网络条件的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名录并及时更新。统一代码制度实施后,每年对实施情况开展监测;5年后组织专家对赋码方式开展终期评估,根据实施情况和专家意见,建立赋码工作长效机制。
(四)平稳过渡,有序推进。
本方案实施后,各有关部门应尽快完成现有机构代码向统一代码过渡。短期内难以完成的部门可设立过渡期,在2017年底前完成。有特殊困难的个别领域,最迟不得晚于2020年底。在过渡期内,统一代码与现有各类机构代码并存,各登记管理部门尽快建立统一代码与旧注册登记码的映射关系,保证信息在全国统一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等实现互联共享,同时对本方案实施前已设立的法人和其他组织换发统一代码,逐步完成存量代码和登记证(照)转换。未转换的旧登记证(照)在过渡期内可继续使用。过渡期结束后,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登记管理部门的旧登记证(照)停止使用,全部改为使用登记管理部门发放、以统一代码为编码的新登记证(照)。
四、组织实施
建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协调机制,解决本方案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本方案由登记管理部门会同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按照不同领域分期分批实施。工商部门自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他登记管理部门在2015年底前实施。本方案实施前,有关部门要做好制定统一代码标准、改造注册登记系统、预赋和分配码段等工作。推动制定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条例,形成实施统一代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统一代码制度建设所需经费纳入同级政府预算。对新设立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发放统一代码,以及对已设立的法人和其他组织换发统一代码,均不收取费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方案的宣传解读和舆论引导。
国务院: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这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也是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基础和前提。《方案》指出,我国法人和其他组织长期存在“多头赋码”、“多码共存”现象,带来诸多问题。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相当于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放一个全国统一的“身份证号”。通过在源头统一赋码,多次办理改为一次办理,“多码”改为“一码”,将极大地方便法人和其他组织办理注册登记,进一步为创新创业松绑,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也将极大地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为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奠定基础。
《方案》明确,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共18位,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1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1位机构类别代码、6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9位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和1位校验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可最大限度与现有各类机构代码实现兼容,也有利于社会识别机构类别、注册地和登记管理部门等信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覆盖所有法人和其他组织,一经发放,终身不变。
《方案》提出,采取“预赋码段、实时赋码、及时回传”的赋码方式,由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预赋主体标识码码段,登记管理部门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时赋码,赋码后将相关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并回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库,与其他部门共享。
《方案》要求,工商部门自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其他登记管理部门在2015年底前实施。《方案》实施后,不再发放现有注册登记码和组织机构代码;对新设立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注册登记时一次性发放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登记证照;对已设立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原则上在2017年底前完成代码和证照转换,旧证照在过渡期内继续有效。发放、换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登记证照不得收取费用。
第五篇:国家信用教案
“国家信用”教案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教案使用说明:
(一)、本教案是《金融学》课程第二章《信用》中第二节“现代信用形式”的一个部分。
(二)、本教案授课对象是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工商管理专业大二学生。
(三)、本教案适用于一个课时。
(四)、本教案第一次使用是在2011年10月,此后在2012年、2013年的《金融学》课程中都曾使用。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要求学生掌握关于国家信用的基本概念,包括国家信用的含义、国债的基本类型等。
(二)、要求学生理解国家信用的作用、国家信用的限度和国家信用危机的内涵。
(三)、通过理论学习和课堂案例讨论,使学生对当时的欧美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有更清楚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对该经济热点现象进行深入关注,同时学以致用,能够用课堂知识对其进行分析。
(四)、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引发学生对涉及的本课程或者其他专业课程将要学习的相关知识,如货币政策、金融投资、外汇储备等产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国家信用的基本概念、国家信用的作用和国家信用危机的影响。
(二)、本次课的教学难点是国家信用的限度与国家信用危机的影响。
四、教学方式
以教师讲授为主,同时注意在各个环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增强教学互动。
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注重实例的代表性、丰富性和趣味性。并利用视频、图片等视觉冲击明显的工具来增强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讨论
观看2011年10月关于希腊债务危机的新闻报道视频,以本教案第一次使用时的经济热点作为课前导入事例,引导学生对国家债务危机进行简单讨论,引入关于国家信用的教学。
具体问题:
1、该新闻报道中的希腊债务危机是怎么回事?(请一位较了解情况的学生回答该问题,使没有关注或者不太清楚该热点事件的部分同学能够了解情况。)
2、除了希腊,还有哪些国家遇到过类似的债务危机?(通过学生回答,使同学们明白目前包括最发达国家的美国等国都遇到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认识到国家债务危机的严重性。)
3、这些国家的债务危机是怎么引起的呢?(这个问题可以请3个左右的同学回答,不追求学生回答得很全面或准确,只是通过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对关于国家信用的相关情况产生学习兴趣。)
(二)、国家信用的含义
1、广义的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者债权人,依照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2、狭义的国家信用,主要是指国家作为债务人,通过发行债券的形式举债。我们通常讲的国家信用是指狭义国家信用。
3、此处可以介绍一个相关小典故:我国国家信用的最早记载 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国出兵伐赵,并直逼周天子居住的洛阳。消息传来,周赧王又急又怕,最后听从大臣献计以天子的名义诏令六国共同出兵讨伐秦国。为筹措军费,赧王采纳大臣的意见,先向国内的商人、地主借了一笔钱,立了字据,说取胜回来连本带利一并归还。结果仗没打起来,周赧王借的钱却用完了。债主要债的时候,周赧王没钱还债,跑又没处跑,只好在城内筑起一座高台,躲到上边,眼不见为净。后人称此台为债台,并有了“债台高筑”的成语,形容欠债极多。
司马迁《史记》记载:“名负责(即债)于民,无以得归,乃上台避之,故周人名其台曰逃责台。” 这是目前发现有资料记载最早的公债。
(三)、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国家债券
1、国家债券的类型:(按期限)
(1)、国库券:期限通常在1年以内(此处需要向学生特别强调,我国对国债通称为国库券,而国际市场上,国库券特制期限在1年内的短期国债。)
(2)、国债:期限为1-10年(3)、公债:期限在10年以上
2、、国家债券的特点:
3(1)、安全性强(此处需要特别说明,国债的高安全性是传统认识,随着现在欧美发达国家也出现国家主权危机,对国债安全性的看法也产生的怀疑。对国债这种不需要担保抵押而发行的信用债券的安全性特征应该重新认识。)
(2)、收益稳定,在低风险工具中收益较高(这个特征获得诸多保守型投资者的青睐)
(3)、流动性较强(需要国债二级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
(四)、国家信用的作用
国家信用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弥补国家财政赤字和调控宏观经济运行。通过举例说明这两个作用的发挥。
1、弥补国家财政赤字
介绍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通过大量发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来说明该作用的发挥。同时使学生明白了美国债务危机形成的原因。以及美国债务危机的实质并不是真正的偿还危机,而是发债规模即将突破法律规定的上限。
据统计,2008财年美国财政赤字创下了4550亿美元的新纪录,较上一财年增长了180%;2009财年受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美国的财政赤字规模达到1.42万亿美元,较2008财年飙升了207%;2010财年美国财政赤字1.3万亿美元。
为弥补巨大财政赤字,美国大举借债,到2011年5月16日,美国债务已达法定的14.29万亿美元上限,美国财政进入“债务发行暂停期”,直到2011年8月2日,届时美国的借款权限将用完。
2011年8月1日晚间,美国众议院以269票赞成和161票反对最终通过了国会两党领袖达成的债务上限协议,该协议将上调政府借债上限额度2.1万亿美元,以消除美国债务违约风险。
2、调控宏观经济运行
通过2007年中国发行特别国债来说明该作用的发挥。同时该问题也涉及到本课程后面章节关于国家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公开市场业务”。提示学生关于该知识点将来还会遇到,加深学生的印象。
2007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表决通过了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人民币特别国债的议案。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就议案作了说明:有利于抑制货币流动性,有利于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五)、国家信用的限度
1、国家信用的限度,是指政府发行国债的最高规模和数量界限。这个界限应以该国的财政收入为基础。控制国家信用的限度必须注意两个问题:防止出现赤字货币化和防止超出财政偿还能力举债。
2、“赤字货币化”,是指政府向中央银行推销国债,而中央银行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承购,就有可能通过发行货币来承购国债,从而导致货币投放过度,引发通货膨胀。
为了防止出现赤字货币化,通常需要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我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做法,一是将中国人民银行从财政部的下属单位改制成为平级单位,通过隶属于国务院。二是通过立法来防范。1995年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第二十八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3、防止超出财政偿还能力举债,陷入循环发债的不利局面,甚至造成债务危机。大多数国家的债务危机都是因此引起的。此处重点举例1998年的俄罗斯债务危机来说明。因为之前都是小国或者穷国出现债务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债务危机是第一次大国出现主权债务危机并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同时后面关于国债危机的影响还会涉及到俄罗斯国 5 债危机,因此在此处介绍其基本情况。
俄罗斯自独立以来经济长期处于动荡和衰退的局面,导致财政入不敷出,为解决国家财政的困窘,俄政府不得不大量发行债券,并且不断发新债偿还旧债,导致债务负担滚雪球增长,最终形成严重的债务危机。
1998年由于对基里延科政府的的不信任,居民购买国债大量减少。1998年4月俄发行国债不到200亿卢布,而当月还本付息高达367亿卢布,借新债已抵不上还旧债,财政更加紧张。迫不得已,俄罗斯宣布延期90天偿还到期的外债,估计有150亿美元。同时转换国债偿还期,将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价值达200亿美元的国债转换成3、4、5年期限的中期国债。在转换结束前,国债市场暂停交易。
以希腊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目前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也是由于长期高福利制度使财政开支过大,入不敷出导致负债过度,债务如滚雪球般累积到无法承受。
(六)、国家信用危机的影响(此部分通过图文并茂的例子来说明各种主要影响。)
1、引发社会动荡,损害政府信誉
2011年10月19日,希腊全国开始举行48小时大罢工,抗议政府拟通过进一步的财政紧缩措施。本次罢工使政府部门、商业及公共服务停止运转,甚至连商店和面包店等日用品供应商停业,粮食和燃油供应、公共交通、医疗服务都受到影响;学校、银行等停业两天,就连希腊法官也宣布无限期罢工,只审理主要案件。
希腊债务危机导致政局动荡。希腊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与主要反对党新民主党领导人安东尼斯·萨马拉斯2011年8月6日晚就组建联合政府事宜达成一致,帕潘德里欧不会继续担任总理。祖父和父亲均担任过希腊总理的帕潘德里欧经过三次竞选2009年终当选总理,却因债务 6 危机提前黯然退场。
2、阻碍经济增长,损害经济基础
引用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敦促国会尽快修改立法提高债务上限的信函中的一段话来说明即使没有偿还危机,国家信用危机对经济发展的损害。
“在这种情况之下美国经济也将陷入难以想象的恶性循环债务违约造成美国政府借贷成本增加,借贷成本增加推高美国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所决定的多种信贷产品,例如房屋抵押贷款、车贷、商业借贷以及市政债券的利率都将被推高,高利率又会造成美国经济增长停滞,失业人口增加,使尚处于复苏阶段的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3、引起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损害债权人利益
例子1: 1998年俄罗斯国债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在这次动荡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模型也失灵: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1nt,简称ltcm)是于1993年建立的“对冲”(hedge)基金。拥有因跨时代的期权定价模型而荣膺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默顿(Robert Merton)和斯科尔斯(Myron Schols)两位大师。经精密研究,该公司认为所持核心资产德国债券与意大利债券价格呈正相关性,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电脑数学自动投资模型。万万没有料到,1998年俄罗斯国债危机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动荡,结果它所沽空的德国债券价格上涨,它所做多的意大利债券等证券价格下跌,模型忽略的小概率事件使两种资产价格的正相关变为负相关,结果两头亏损。从1998年5月俄罗斯金融风暴到9月全面溃败,短短的150天资产净值下降90%,出现43亿美元巨额亏损,仅余5亿美元,已走到破产边缘。9月23日,美联储出面组织挽救避免了它倒闭的厄运。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关于上述模型由于时间局限及不是本课程重要内容,只需简单介绍核心内容,并提示学生关于投资工具和方法的知识 7 涉及到其他金融类相关课程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关注。
例子2:首家美国金融机构因欧债危机破产
美国知名期货经纪商MF全球公司由于投资欧债失败,2011年10月31日在纽约南区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这不仅是首家美国金融机构因受欧债危机影响而破产,而且按资产规模计算,这也是美国第五大金融机构破产案。
据披露,MF共拥有63亿美元的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葡萄牙以及爱尔兰债券。在刚刚结束的第二财季里,公司亏损额高达1.91亿美元,创出历史纪录。鉴于MF的巨大欧债风险敞口,包括穆迪、惠誉在内的多家评级机构上周相继将其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导致MF股价在不到一周时间内暴跌67%,市值缩水三分之二。根据美国联邦破产法院的资料,MF拥有资产净值约410亿美元,债务为397亿美元,该公司债权人超过500个,其中包括摩根大通和德意志银行,涉及金额分别为12亿美元和10亿美元。
MF破产的后果不会像雷曼兄弟那么严重,其规模也不足以在美国金融系统引发系统性风险,但是这足以敲响警钟:欧债危机已经蔓延到了华尔街。
例子3:美债危机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
截止2011年9月底,中国外汇储备总额达32017亿美元,其中美元资产占70%。
截止2011年8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共计1.137万亿美元,是美国境外第一大债权国。2011年4、5、6、7四个月连续增持美国国债286亿美元,8月减持365亿美元。
美元贬值使中国外汇储备及所持有的美元资产实际价值缩水,而如果美债出现真正的违约风险,中国将是受损最严重的债权国。
4、降低本国信用等级,损害融资能力
例子1:美国信用评级百年首次被降
2011年4月18日,标准普尔把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前景展望由“稳定”下调为“负面”,维持主权信用评级不变。8月6日,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评级展望负面。
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失去AAA信用评级。将使其今后融资的成本上升,同时可能会失去只投资最高信用级别的养老基金、社会基金等机构投资者。
例子2:冰岛国家信用破产
2008年初,冰岛GDP达194亿美元,人均收入排名全球第四,还长期跻身“世界最幸福国家”之列,多次被联合国评为“最宜居国家”。
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银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最终冰岛全国最大的三家银行全部宣布破产,被政府接管。这3家银行,所欠外债已达1380多亿美元,将近达到冰岛GDP的7倍,再加上其他负债,冰岛的总外债高达GDP的9倍!
2010年3月7日,冰岛通过全民公决,否认了原来政府所达成的向英国和荷兰偿还巨额赔款的协议——人民选择了让国家信用破产的道路!
(七)、课后思考
布置课后思考问题:国家信用危机应该如何防范?
通过该问题,使学生在课后能够去回顾、复习课堂上学习的相关知识点,巩固学习效果。同时思考在课堂上受启发的关于国家信用的相关问题,并且关注欧美债务危机这一经济热点现象的发展状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