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协商民主视角下价格听证制度研究
协商民主视角下价格听证制度研究 王丽芳 摘要
价格听证制度在我国的兴起是基于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程度的提高和我国民
主法制历程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的。这一制度的广泛应用和实行就是为了要扩大公 民参与政府决策的范围和程度,完善公民参与政府价格决策的程序和方式方法,使得更多的价格决策能够真正地体现民意,体现人民群众的呼声。而这一宗旨和 理念与协商民主的宗旨和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价格听证制度作为影响政府价格决策的主要形式,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只有短 短十几年。这十几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使得我国价格听证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上不 断的发展、完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实行却不尽人 意。由于其制度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我国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价格 听证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成为“涨价会”的代名词。
协商民主理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民主政治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引入到
中国的政治实践领域的。此项民主制度的核心是强调公民对公共管理的有效参 与。而这正是我国目前价格听证制度不能对政府决策起实质作用的症结所在。把 协商民主理论引入价格听证制度,对我国的价格听证制度进行机理设计在我国还 是新鲜事务,同时也是解决价格听证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的一剂良药。本文主要 从协商民主理论的视角出发,运用协商民主理论中公民有效参与决策的理念和程 序,对我国的价格听证各具体环节进行制度设计。并从我国实际出发依据协商民 主理论对我国的价格听证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提出可借鉴的实际操作程序。主要包 括以下四个环节:价格听证代表的遴选,价格听证的信息公开,价格听证会的召 开和价格听证会的结果公布。并运用我国价格听证制度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具有代 表性的案例分析我国价格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以期运用协商民主理论来为价格 听证制度构建方面提供可借鉴和可引用的方式方法与程序。关键词:协商民主,价格听证,投票民主,听证程序
目录
1导论二““”..”.”..““““””””.”..”.”“..”.””””.“”“.“:.““„”.”.„“..”.””.”“.”.“二””.”.““.“„”二“..„”..„1 1.1选题背景和惫义..............„„,................................................................................................„„l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2 1.2.1国护研穷娜材分沂..........................................................................................................„„2 1.2.2国冲叔兑毋材分沂..........................................................................................................„„了 1.3研究思路和方法..............„„,................................................................................................„„6 1.4本文的分析框架及难点.....................................................................................„„,..............„„6 2协商民主的基本理论与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二“.”””””“”二““.””””””.”.”„7 2.1代议制背景下从投票民主到协商民主.........................................................„„,.................„„7 21.1窍理脚冷资下册典诧主功要戈匆实厉................................„„,.................................„„7 2.1.2扮尉泥生无屠牌决功矛厉..............................................................................................„„8 2.了.J灰扮屏民主到协蔺泥主.................„„,..............„„,.....................................................„„夕 22协商民主理论的要义.............................................................„„,..........................................„„9 2.2.1赞磨踌生战宕颐箱发属..................................................................................................„„夕
2.2.2协肪拐主功要戈.......................................................................................................„„,.„I口
2.2.J赞库踌生不遭对发屏泥主衬否启.................................................................................„„U 13协商民主理论与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12 3协商民主视角下对价格听证制度运行的机理分析”.”二”””““”””.””””..“““””””“二”.“.““.”.”„13 3.1价格听证制度运行的主要环节及其相互作用...................................................................„„14 3.1.1汾书祈论羚浦功遴珍..„„,..........................................................................„„,........„„14 3.1.2毋书沂证聋附落故分万..............................................................................................„„万 3.1.3汾潜厉证聋时肇厅....................................................................................................„„16 汉1.4沂证甘绪梁功分布和发生居躇理力..........................................................................„„17 3.2基于协商民主理论对价格听证的制度设计.......................................................................„„17 3.21祈证聋杏方付清功结匆物所首结洲..........................................................................„„18 3.2.2渭除毋潜沂证稼农不对欲,充分分万杏禅你应..............„„,..................................„„2口
3.2.3汾拼祈证冷时召万......................................................................................................„„22 3.之4析证冷绪梁劣分右.......................................„„,........................................................„„24 4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我国价格听证制度改进和完挤的基本方向—基于我国首次铁路价格听
证会为例的分析二”””””“”:.“““””””””..“.””””””.„.“”””:.“二“”””.”:.“““.”””„””””二””„“„.25 4.1以铁路价格听证会为例分析我国价格听证会中存在的问题...........................................„„25 4.1.1捞国汾拼祈证会汁清功遴进存由物筋曹...„„,........................................................„„26 4.1.2对国汾潜祈证玲肘稼度公万序在时问搏.................................................................„„27 4.1.3澎国汾拼沂证会功召万存左功尹研葱..........................................................................„„28 4.1.4捞国毋挤祈证会战绪梁分布存左功闯题..................................................................„„29 4.2基于协商民主理论对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改进和完善..................................................„„30 4.2.1箫廖祈证汁涛制澄,进一步解动寄方付清衬在利箱戈多.......................................„„刃 4.2.2穿睿厉证惊享公万剖度..........................„„,.............................................................„„刀 4.2.3进一步完参祈证覆序„,.............................................................................................„„刀 4.2.4汾拼厉证功绪男要难为硬府汾挤决斑村汾道尉提...........................„„,.„„,.„„,.„„刃 结束语.”””““..””””.”,.”“.“””二”..““”“”””””“”二””.„„”””„,”.”.””.„“”“”“.””.””“二“二””””“二„.34 参考文献.””””..““””.””..“二”“””””””“.“”““”.””””„„““”..”””“”.”””“““””.”..““.““„„”二”.„„35 致谢二””.”””“““““”.”..“”“”””””“.“.“““”””””„.„“„“”.”““”“””.”..““””.””..””.”””””二””“.“”.“.39 导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作为行政决策听证的一种,价格听证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 理价格的新形式。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引入听证制度。1997年《价 格法》中关于听证程序的规定,标志着听证制度进入我国公共决策领域。公民参 与价格听证,可以使得价格主管部门、申请方和利益相关者三者之间建立一种共 同参与、互相监督的新型关系,通过公开透明的价格听证会的形式,可以加强公 民和全社会在对政府价格决策行为的强有力的监督。为政府决策程序和决策结果 的民主、科学和公正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公民和全社会对价格听证决策的参与在 限制政府权力、实现公共决策科学化,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等诸多方面都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听证是监督公共权力,防止行政权腐败 的有效措施。
价格听证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其雏形是1993年深圳率先实行的
价格审查制度。1996年3月17日全国人大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行政处罚法》把价格听证引入了行政领域中。199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 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 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由政府及各主管部门主持,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 性、合理性。这一条款的规定使得价格听证制度真正法律化,《价格法》首次将 价格听证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而2001年8月1日实施的《听证办法》 明确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外,听证会一律公开进行,这样就把听证制度必须广泛 征求群众的意见从法律程序上确定了下来,使得公民参与价格听证成为合法的和 有效的。2001年10月25日,国家计委公布了《国家计委价格听证目录》,进一 步明确了国家计委和地方各主管价格部门各自应该负责组织价格听证的范围。2002年11月22日国家计委颁发了《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以部门规章的形 式确立了价格决策听证制度。为保证价格决策的透明度,增加了“政府价格主管 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定价的最终结果”的条款;为使听证代表产生的方式更加公 开和民主,增加了“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聘请的听证代表可以自愿报名、单位推荐、委托有关社会团体选拔等方式产生”的条款;为了兼顾行政听证制度的效率,在 正式的听证程序之外,又规定了简易程序。在国家把价格听证逐步引入法律的同 时,全国各省市的价格听证会也在不断的召开,近几年举行的较有影响的听证会 就有200多次。最有影响的一次当属2002年1月12日举行的第一次国家级铁路 价格听证会。
国内目前关于价格听证制度的研究颇多,许多学者对价格听证制度都有自己 独到的见解和研究成果。从法学角度、经济学角度、政治学角度、行政学等方面 都对价格听证制度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由于价格听证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所 以这方面的专著不是很多,而且研究也不是很深入。基于这些问题,本文试图以 协商民主理论为价格听证制度的理论基础,基于协商民主理论的视角对价格听证 制度的机理进行设计。并从我国现实出发,根据这些制度设计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我国的价格听证制度。以期对我国的价格听证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有一定的理论价 值和实践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西方国家关于听证制度研究的历史由来已久。听证制度最初产生于英国的普 通法,即自然正义原则,是英国皇家法院对下级法院和行政机关行使监督权时,要求其公正行使权力的原则。他最初适用于司法程序,要求法官在做出判决前,必须公开审判,就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后来法官通过判例 把这种制度在英国确定了下来。在美国,听证制度的法律渊源是“正当程序”原 则。但是听证制度在美国法律体系上不仅仅是普通法的一个重要原则,他还包括 在美国宪法的正当法律程序中。美国法律规定,要求行政机关在对当事人作出不 利的判定时,必须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听证是正当法律程序的核心内容,它不仅 仅适用于司法程序,而且也适用于行政程序和立法程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听 证制度传到了德国、日本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西方的听证制度一般最先在司 法领域运用,后来刁‘逐渐被运用到行政程序和立法程序中。目前,立法听证制度 比较完善的是美、德两国,行政听证制度比较完善的是美、德、日等国。川在西 方国家,把听证制度作为一种政治制度、立法制度、行政制度等进行理论研究的 111刘勉义.我国听证程序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1月,第38页 阵
数不胜数,若想对此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是不太可能的。作者也无意于这样做。基于文章写作考虑,作者主要从政治民主的角度来对听证制度进行综述。基于政治民主角度对听证制度进行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第一,主要强调公众参与政治的理性和必要性。例如政治学教授科莱顿在他 的著作《公众参与手册:经由公民参与做出更好的决策》指出,在美国的政治体 系下,很多机构都愿意向公众公开它们的决策过程,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 也强调要有所保留,也会提出“在民主制下体现责任心是必要的吗”这样的疑问。科莱顿检讨了公众参与的理性问题,他认为不审视专家与技术在决策中的作用,公众参与毫无疑问也是完整的,因为民众同样具备这样的技术条件。
第二,强调听证制度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米勒和巴纳斯在((决策、立法:部门间的审视》中认为,利益集团在公共听证中的作为,在于显示其在美 国政府系统中多元立法的优势,因此利益集团强调它们相比较于决策和执行而具 有的独特性。实际上,利益集团在公共决策和听证上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政治学 教授巴巴拉·安·斯多尔茨提出,利益集团填补了正式决策体系的空隙,为决策 提供了奖赏和意见。它们是非正式决策过程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利益集 团可以:(l)在立法听证中作证;(2)向政治官员提供信息或立法议案;(3)经由代言人 与公共官员沟通;(4)会见并向公共官员或其机构提出建议等。
同时这种制度也引入到了其他研究领域被其他的领域所运用。随着司法听证 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把这一制度运用于决策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决策 听证制度应运而生了。在设计公共利益的公共事业管理方面,各国都展开了相应 的听证制度,同样,涉及价格决策的价格听证制度自然也蓬勃发展起来了。西方 发达国家关于公众利益的公用事业、公益事业、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定价无不是 通过价格听证形式达成的。价格听证会召开的目的就是要增加政府调价的公开 度和透明度。许多发达国家在制定或调整重要物价时,要经过政府或者国会审议,大众参与举行价格听证会,再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到目 前为止,西方国家在价格听证方面的立法和实践方面都已经较为完善。1.2.2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由于价格听证制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较短,且立法主要是针对价格听证的宏 观方面立法(上述已有表述),而针对于价格听证的具体操作和实施方面的法律 3 制度却不是很完善。导致我国国内价格听证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存在着很多现实问 题。主要有价格听证会主持人的界定不清、听证会代表的选举不具有代表性、价 格听证会的信息不公开、价格听证会最终结果的法律效力不强等等问题,这些问 题导致价格听证会的召开并没有增加政府调价的公开度和透明度,没有真正体现 消费者的利益和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从而也就不能体现价格听证制度实行的宗旨 —实现政府的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
目前国内学者对价格听证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第一,认为我国现今价格听证会存在的现实问题是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导致的,欲从法律制度设计上来找出解决的办法。章志远在《价格听证困境的解 决之道》中指出从分析价格听证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要从根本上摆脱价格听 证的困境,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①健全听证代表遴选机制是摆脱价格听证 困境的前提,可以通过弱化政府的主导权和坚持类型化的方式产生听证代表,确 保代表的民意基础和专业技能;②消除价格信息的不对称是摆脱价格听证困境的 关键,可以通过规定听证申请人、听证会代表和听证组织者的权利义务,努力消 除价格听证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③提升听证案卷法律效力是摆脱价格听证困境 的核心,可以通过引入行政案卷排他规则,明确价格听证笔录对价格决策机关的 法律约束力。川从法律法规的构建方面分析价格听证制度可以对价格听证制度层 面的构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不是短时间 内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这种分析的可操作性较弱。而且这种类型的研究仅仅从 主导价格听证的政府一方寻求解决途径,而忽视了价格听证制度的利益直接相关 者—价格听证相对人的利益。这样也就忽视了从民主决策这一基本视角来分析 价格听证。
第二,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用相关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来解释价格听证中存在 的问题,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和框架。陈潭在《当前中国价格听证:基于结构和制 度层面的公共政策分析》中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价格听证制度。他指出,我国 的价格听证是应对市场经济、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的需要而提出来的,但是目前 仍然存在着不足:听证的透明度不高,听证的内容和程序都不是完全公开、公正
川章志远.价格听证困境的解决之道IEB/oL].httP:刀协,价队喇aw.喇,2005年3月12日 性不足,听证的结果和程序的公正性不足,平等缺位,听证代表双方发言机会不 均等、听证双方提出的听证要求不均等。提出了完善价格听证制度的路径依赖: 经营者“自知”,消费者“自觉”,监管者“自律”等。川毛飞在《没有中立的裁 判就只有“听证秀”》一文中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价格听证就是一场三方力 量的参加的博弈:作为公用事业生产厂商的企业组织为一方,作为消费者的公众 为一方,它们之间是讨价还价的直接博弈关系;作为第三方力量的政府,则充当 前两者之间的裁判。但是政府的身份是多重的:对企业而言,它是管治者;对公 众而言,它是服务者。但是无论他的双重身份如何冲突,在听证会上,政府的角 色只有一个,那就是中立的裁判。如果政府不能做到中立,那么价格听证会就不 可能公正。t2l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研究,用到了一定的理论模型来分析价格听证制 度,理论性和可信服性较强。但是他的缺陷是仅仅考虑政府的利益,仅仅从政府 的角度来设计模型,而忽视了价格听证制度的当事人消费者的利益。也就是没有 真正从民主决策的角度来分析价格听证制度。
第三,通过对一个或几个典型的案例进行描述和分析,指出价格听证制度存
在的问题的表现,对这些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进行路径选择。叶必丰在《价格听证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解决思路》中主要分析了价格听证中的 信息不对称及其解决办法,在价格听证中,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公用事业厂商都 掌握着很重要的信息,而价格听证代表也就是第三人则不具有掌握信息的条件,从而价格听证很难真正达到政府、公用事业部门和第三人三者之间真正的公平和 公正。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政府制定决策进行入手,应该把行政公开化 扩大到垄断服务行业等等。这一方面的文章比较多,大多是对策研究方面的文章,内容大同小异。而且解决对策比较繁琐,最重要的是从民众切实有效参与公共政 策方面来谈解决价格听证存在问题的文章较少。
综上所述,国内目前关于价格听证制度存在问题和解决之道的研究颇多,但 是这些研究基本上是从法律角度(如何健全法律法规)、行政角度(政府如何有 效举办听证会)等角度来论述价格听证会的,这些研究为解决价格听证会目前存
l”陈潭.当前中国价格听证:基于结构‘J制度层面的公共政策分析【J].经济学家,2004年第5期,第33页 l,毛飞.没有中’l’.的裁判就只有听证秀[EB/oL].httP:/lwww.脚幻ple.eom.en/,2005年3月1611 在的问题提供了许多可以操作的程序和方法,但是这些研究较少考虑从人民群众 参与公共决策的这一视角来解决价格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而本文正是从协商民 主理论这一视角出发来阐述价格听证制度。而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1.3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研究思路:本文主要从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视角入手,首先分析协商
民主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价值,从而构成价格听证制度的理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基于协商民主理论的视角对价格听证制度进行机理性分析和设计,分析在协商民 主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价格听证制度的实施需要什么条件,有哪些要求。最后通过 这些设计来改进和完善我国的价格听证制度。
第二,研究方法:本文拟采用要素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来进行研究。1.4本文的分析框架及难点
首先,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全文的导论部分,主要从选题的目 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等对全文做概括性的综述。
第二部分主要为理论基础部分,通过比较投票民主和协商民主理论的不同着 重论述协商民主理论的要义以及协商民主理论的作用和意义,为进一步引入第三 部分做了理论上的铺垫。
第三部分是本文最重要的部分,着重论述在协商民主理论的视角下通过公民 有效参与的方式对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四个方面(价格听证代表的遴选,价格听 证的信息公开,价格听证会的召开和价格听证会的结果)的设计和理论架构。第四部分通过我国价格听证实行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分析,从我国实践出发提 出我国价格听证制度改进和完善的方向。从完善听证代表制度、完善听证信息公 开制度、进一步完善听证程序、听证结果的法律效力方面给予相关的对策建议。其次,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都是本文的第三部分:基于协商民主理论对价格听
证制度的制度设计。主要是从协商民主理论中提炼出与价格听证制度相结合的部 分,并对影响价格听证制度的最主要要素的选取和这些要素的测量指标的选取,以及这些测量指标影响力度和强度的分析。2协商民主的基本理论与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协商民主理论是通过对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代议制民主的弊端不断反省并
试图解决投票民主无法解决的根本问题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而来的。这一民主理 论承认并接受存在的多元社会现实以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差异和分歧。其核心 是强调不同利益群体基于理性的公共协商,即通过讨论、审议、对话和交流等方 式,从而确定立法和决策的共识。在这个协商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地位平等的,且都有平等的发言权,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对于某一利益的诉求,通过这一民 主的程序和过程来保证和体现民众对于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2.1代议制背景下从投票民主到协商民主 2.1.1代议制背景下投票民主的要义和实质
根据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中的解释,代议制“乃是这样一种政体,在这种 政体下,全体人民或一大部分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 权”。【’】可见,投票民主是公民通过行使自由、平等、普遍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的方法、方式,推举自己的代表来表达公民的要求,维护公民的利益,行使对国 家公共事务的管理权,将公民主权合法地、程序地转换为政府治权,并对政府治 权的行使进行监督的行为与过程。随着普选权的逐步实施,这种民主方式在西方 国家逐渐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形式,尤其是在今天的西方世界,投票民 主的普遍实施己成为政治现代化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投票民主的实质是通过投票来聚合民众的偏好,它强调的是民众投票之后的 结果,而很少或者根本不考虑民众投票的过程是否公正或者公平。而投票过程的 公平与否对投票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种民主模式下,全体人民不可能 全部地、亲自地参与国家具体事务,而是将这种管理和统治的权力交给一个特殊 的机构,这样就实现了国家主权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这就使得利益集团通 过各种方式来破坏投票程序的公平和公正,在不公平和不公正的程序下,产生的 结果就不是真正代表民意的。同时,政府自身权利可能异化为私利,这种私立导 致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方式来影响政府给政府施压,政府官员这些由公民选举出来 表达公民利益的代表就不能代表公民的利益。
川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M].北京:商务印书馆,1帕4年,第245页 2.1.2投票民主无法解决的矛盾
投票民主从产生到现在的几百年之所以能够一直发挥作用,可见这种民主方 式是有其优势的。投票民主的普遍实施和政治实践,充分发挥和显示了这一民主 制度的固有优势。但是由于公民和利益团体要求直接参与公共决策的需求的不断 增长和投票民主只能由投票选举出来的代表参与公共决策之间的矛盾,尤其是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投票民主也随着这 股时代的潮流不断向前发展。随着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投票民主与现时代 的时代背景不适应的特性逐渐显露,并变成了无法解决的矛盾。“通过合计的民 主形式模式所产生的投票结果就只具有最弱意义上的合法性。它提供了确定输赢 的机制,但却没有提供旨在发展共识、塑造公共舆论甚或形成值得尊重的妥协机 制”。川这表明:以工具理性为基础,以投票为中心的代议民主制,容易产生以 下问题:公民的政治冷漠感的加强,多数人的暴政,政府官员容易被私利和非理 性主导,难以聚合公共利益等等。这些弊端使得代议制民主不能真正体现民众参 与的思想,难以真正体现公民的精神。
第一,难以聚合公共利益,主权在民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公众的话语 权得不到真正体现。代议制的初衷是选举一定数量的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代理人通 过投票选举来影响政府的决策,来保障普通公民在公共事务中有平等的话语权。但是发展到后来,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公共物品组合的不完全性和选民权利的 不平等性等原因,选民选举出来的议会议员或者代理人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利 益,而代表的是集团的利益或政府的利益。而由此选举出来的议会和政府也不能 真正聚合公共利益,而成为聚合私利的工具和机器。这样的政府和议会也就不能 得到人民的信任,人民的政治冷漠感加强,政治参与度降低。选举对于选民来说 只是一种或有或无的事务,或者只是选民的例行公事。从实际上说,每次的选举 仅仅是有钱的人或者有野心的人在操纵。例如,美国近20年以来的大选,几乎 每次都有将近一半的人不参加投票。[zl这就表明投票民主并不能聚合公共利益,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I,11994一2007ChinaAeademi。Joui·nalEleetronie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l·ved转引自张
方华.协商民主语境下的公民[J].政治学研究,2007年第7期,第2页
lzl黄济福.从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反观我国政治协商的意义及其完善[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l 期,第2页
第二,容易导致多数暴政。投票制采用的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虽然与大 部分人意见相左的少部分人有发表和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力,但是少数人的意见却 不能形成决策。这样获取绝对或相对多数选票的力量掌控政治,而获得少数或绝 对少数选票的群体则被排除在公共权威之外。所以,由多数投票的力量掌控政治,制定决策,可能导致对弱势力量或少数群体利益的忽视或政策性的排斥,出现多 数暴政,容易导致社会冲突。
由以_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选举民主制度下,由于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政府
官员由于受自身权力、财富等的支配,把选举制度当成获取自身权力的途径,而 导致由于其为了自身利益而忽视了公共利益的存在,而不顾决策的做出是否真正 符合民众的利益,这样就导致了公共利益没能真正体现,也就损害了民众的公共 利益,破坏了民主制的初衷。2.1.3从投票民主到协商民主
正是在对传统的代议制民主的弊端和局限进行反思的基础上,20世纪80年
代开始,西方政治理论界掀起了一股协商民主理论的浪潮。这一理论正是为了解 决投票民主这种聚合式民主程序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而出现的,并且一出现就对代 议制民主形成了一种威慑力。但是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并不是民主范式的创 新,而是对古希腊城邦民主的一种复兴。诚如埃尔斯特所言:“协商民主或者说 通过自由而平等的公民之间的协商来进行集体决策的观念绝非是一种创新,而是 一种复兴,这种理念与实践几乎和民主的概念本身一样久远,都来自公元前五世 纪的雅典。川 2.2协商民主理论的要义 2.2.1协商民主的起源和发展
对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是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1980年,约瑟夫.毕塞特在《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资源》一文中首次使用 西方学者 “协商民
主”这一概念,他反对实行精英政治,而主张公民参与政治。随后,协商民主引 起了广大学者的深入研究和积极讨论。1996年,圣露易大学的詹姆斯.博曼出版 了论述协商民主条件的著作《公共协商:多元主义、复杂性与民主》。而哥伦比 l’IJonElsterEd.饭ntroduetion[A].Inn一eberative。印IOCracyle].eambridgeuniwersitypressl998转引自马
奔、周明昆.协商民主:概念、缘起及其在中国的运用【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4期,第69页
亚大学的教授乔.埃尔斯特提出,作为一种政治决策机制,讨论与协商是对投票 的替代。加拿大学者威尔.金里卡也认为,当代的政治是从以投票为中心的民主理 论向以对话为中心的。关于协商民主理论研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哈贝马斯,他 出版了关于协商民主理论的一系列著作,是协商民主理论最重要的领军人物之 一。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的学者也开始研究协商民主理论并把它与中国的 实践相结合,陈家刚在其所写的《协商民主》一书中对协商民主理论进行了阐发,陈剩勇则从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具体途径进行论述。
从实践方面来看,西方国家对协商民主理论的政治实践体现到了各个方面。在国家机关,立法机关和法院都强调通过协商展开活动,同样协商在行政机关中 也得到了广泛利用。同时一些民间自发组织的特设组织协商和公共组织协商等也 成为了西方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政府还是在民众,西方的协商民 主意识都在不断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迅速,在这基础上,对话、协商的机制 也被引入了中国的政治实践领域。比如,地方人大立法过程中的协商、省政协常 委会会议和近年召开的听证会和“民主恳谈会”都是中国协商民主的新形式。2.2.2协商民主的要义
协商民主是在综合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协商民主是对 传统聚合式民主模式的挑战和超越以及对代议制民主制度下简单多数决定原则 的批判和超越。首先,协商民主不是将个人的偏好看作是固定不变的,公共决策 不是仅仅由个人偏好简单汇集成集体偏好。这种简单的形成方式不但不能提升民 主的品质,还容易产生武断的集体决策。更不可能对公共利益的需要做出合理的 解释和说明。所以协商民主是摒弃这种简单聚合的。协商民主强调个体的偏好不 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和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和改变的。所以公共协商—公 开、自由、平等的讨论是协商民主的基本程序,只有通过讨论来修正自己的偏好,这一程序才能使得利益不同转化为利益共识。其次,协商民主是对简单多数决定 原则的挑战。多数决定原则是代议制民主的典型特征,也是造成多数暴政的直接 原因。这一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公共决策的效率。但是却容易因为忽视少 数正确的观点而酿成悲剧。苏格拉底之死和德国的法西斯上台都是通过多数原则 而赋予的“合法性”。而协商民主强调多数决定原则必须配合协商而存在,希望 在量化的比较中加入质的成分,不仅仅在乎民主的量,更重要的是在乎民主的质 的提高。所以,公民在投票决定公共政策的制定之前,要经过充分的协商和讨论,不但要陈述自己的偏好,还要公开陈述自己偏好的论据。使得每个受政策影响的 人都能公开陈述自己的利益诉求,听取对方的利益表达,在经过充分辩论之后达 成共识,这样才能提升民主决策的量和质。
综上所述,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所谓协商民主指称的是聚合的具体过程,强 调公民在作出做出选择过程中的深思熟虑的一种民主政治形态。即多元利益群体 中受政策影响的公民都有参与协商过程的权利,公民通过广泛的公共讨论的过 程,各方的意见在公共论坛中互相交流,使得各方都能了解彼此的观点和意见,在尊重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做出一个各方都能够接受的决策。所以协商民主要有三 个方面:首先,所有受到决策影响的公民都有参与协商的权利;其次,公共政策 的制定要以协商民主为基础;再次,协商过程以形成共识为基础。只有做到这三 点,代议制民主中的精英民主的弊端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才能真正实现公民 参与的公共决策的制定。这就是协商民主的要义所在。2.2.3协商民主不是对投票民主的否定
协商民主和投票民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民主形式。投票民主是通过投票来聚 合民众的偏好,它强调的是民众投票之后的结果,而很少或者根本不考虑民众投 票的过程是否公正或者公平。投票民主注重的是结果,而忽视了投票的过程或程 序。而协商民主则是把民众的聚合过程放在首位,强调民众在做出选择的过程中 认真思考并尊重对方意见的基础上积极讨论的结果,与投票民主相比,协商民主 注重的是程序是过程,由此可见,投票民主注重的是结果中的民主,而协商民主 注重的是过程中的民主。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两者是相互对立的。
政治合法性不仅仅要依赖于投票民主的机制,依赖于按照传统民主原则建立 起来的议会制度、选举制度、监督制度等,而且要依赖于非制度化的协商民主,依赖于交往活动中的对话、讨论和沟通。如果国家权力,即制度化民主的权力摆 脱了交往权力的影响和制约的话,就会丧失其合理化基础,那就不是真正的完整 的民主,从而可能蜕化为只是依赖于权力机构的官僚体系。相反,如果非制度化 的民主权力没有制度化的民主权力作为其支撑,那非制度化的民主也就没有存在 的法律基础了。所以,协商民主不是对投票民主的否定,而是为了进一步补充投 ll 票民主不能发挥作用或者作用发挥不好的地方,只有两者相互结合并各自发挥各 自的专长,协商民主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功能。所以,要重建政治的合法性,并不 能用协商民主来代替投票民主,而要投票民主和协商民主同时并举并相互补充刁‘ 能真正发挥作用。
2.3协商民主理论与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投票民主下的公民参与只是表面上的公民参与,由于政府占有信息资源的垄 断性、政府和公民权利义务不对等等因素的影响,投票制度中的公民不能切实有 效地参与到公共决策中,同时由于政府的打压,使得本来有参与积极性的公民对 政治也开始冷漠。从而造成政府和各利益集团把持“话语霸权”,而普通民众没 有话语表达场所的局面。
协商民主重新开始强调公民对于公共利益的责任问题,强调对民意的质的提 升,而不单单注重间接的民主和表面的民主。通过对公共领域的涉及公共利益的 事务的不断地对话与协商,使得各方面的利益团体都能了解彼此的立场和态度,以合理的途径化解各方的冲突,从而达成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共识,为普通公民参 与公共决策提供了新的工具。
第一,通过协商民主,可以缓解各利益团体的利益冲突 人类只要存在活动,就会存在利益冲突。同样政治活动也是如此。各利益集 团在政治活动过程中都是自利的,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影响公共决策。在 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由于各利益团体所代表的利益不同,所以就会存在各利益 团体之间的不和谐的声音。协商民主并不是否认或者抹杀各利益团体的冲突,相 反,它正视这些冲突和矛盾的存在,并通过不同利益团体之间的协商和讨论来疏 导和转化利益冲突。协商民主的个体或者利益集团是理性的,他们在自利的基础 上也会考虑到别人的意见。所以在协商过程中通过听取各方的意见,权衡比较后,对自己的利益实行偏好转换,从而减少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第二,通过协商民主,可以形成科学民主的公共决策
政治决策只有在获得广大政策实施对象认同的基础上,刁’能获得其实施的 合法性基础。所以只有通过向各社会团体开放决策程序、各利益团体广泛参与理 性协商过程才‘能保证公共决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而协商民主就是赋予立法和决 策合法性的过程。通过协商做出的决策不仅反映了利益各方在协商之前做出的决 蛇
策,而且也是各个利益团体在思考了各方观点之后的理性判断。所以,亨德利克 斯认为:“协商民主的吸引力源于其能够形成高度民主合法性决策的承诺。”川 由此可见通过公共协商形成的公共决策可以得到广大参与者的支持。第三,通过协商民主,可以促进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形成
参与性政治文化是以平等、参与、效率等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民主政治文化。这种文化的形成意味着公民开始把自己当成政治生活的主体,并通过各种途径积 极参加政治活动,通过彼此间的对话、讨论、协商,增强民主意识和民主政治能 力,提高对政治体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政治责任感。协商民主则激发了公民政 治参与和公民自治的积极性和热情,公民在协商过程中能够逐渐形成对公共事务 的责任意识,能使得公民看到自己在决策制定中的地位和作用。公民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的形成,也就促进了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形成。而参与型政 治文化的形成反过来又对协商民主的进一步推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缓解利益团体的利益冲突、形成科学民主的 决策,还是促进参与型政治文化形成,其最终宗旨都是为了通过公开平等的辩论 形成共识,并使得这一共识为公民民主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现实有效 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公民的公共利益,协商民主理论也就真正发挥 了实际作用。
3协商民主视角下对价格听证制度运行的机理分析
价格听证制度是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以及 特殊经营的商品价格的提升时征求利益相关者的意见的一种制度形式,是对这些 部门价格提升的这一制约。通过听证会的召开来影响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合理 的符合民意的公共价格政策。价格听证制度的运用和实行可以扩大公民参与政府 决策的范围和程度,完善公民参与政府价格决策的程序和方式方法,使得更多的 价格决策能够真正地体现民意,体现人民群众的呼声。而协商民主理论也是通过 公开公正的协商来达成共识,使得这一共识来影响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两者在 很多地方存在相似点。所以在价格听证制度中引入协商民主的理念,运用协商民 l‘!陈家冈IJ.《协商民主》〔Ml.}几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第298页 主的程序和方式来规范价格听证制度,运用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点来设计价格听证 制度的各要素,可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可以说是对价格听证制度的一种完 善和发展。价格听证制度作为上世纪90年代被引进的新事物,虽然发展的时间不长,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价格听证制度与我国实际情况的 不断结合,价格听证制度己经在我国生根发芽并且茁壮成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 部门运用。《价格法》和《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等是价格听证制度的法 律基础。听证制度出台以后影响最大的当属2002年初举行的全国铁路价格听证 会,之后各地的价格听证会如雨后春笋相继举行。价格听证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好 的,但是现实的执行和操作往往不尽人意,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完全以及我国市场 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价格听证会成为了老百姓和专家口中的“涨价会”。一些部 「1想涨价了就会向物价部门提出举行听证会,而价格主管部门也很为这些涨价部 门考虑,很为他们的利益着想。诚然有的价格听证会能真正发挥作用,但是大部 分的价格听证会却成了形式主义的代名词、特殊部门涨价的途径。所以要使价格 听证制度真正发挥作用,真正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体现公民对公共政 策制定的影响,依据协商民主理论对其进行机理设计是一种尝试和一种创新。3.,价格听证制度运行的主要环节及其相互作用 3.1.1价格听证代表的遴选
听证代表的遴选是价格听证会召开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条件。听证代表的遴选 关系到价格听证会能否公正有效地举行。因为听证代表涉及不同的利益群体和不 同的利益层面,而把不同的利益群体集合到一起,把他们的偏好也聚合到一起,通过协商来实行偏好的转换就是价格听证会召开的目的。如果与价格调整利益相 关的利益群体和代表不能参加价格听证会,如果连最初代表的选取都不能包括利 益相关的各个层面,那么他们的利益就不可能得到保护,价格听证会召开的初衷 就被破坏了,对于广大的利益层面来说就没有必要召开一个名存实亡的价格听证 会了。但是由于价格听证会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较多,不可能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 都请来参加价格听证会,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选举参加价格听证会的不同利 益群体的听证代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所选举的代表必须能够反应自己所代表 的利益群体的真正诉求。所以选举真正能够代表利益相关者的听证代表,会对听 声鼓4 证会形成意见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选好听证会代表是开好听证会的关键。对于听证代表的组成和来源,《听证办法》第9条规定,“听证会代表应该具有一 定的广泛性、代表性,一般由经营者代表、消费者代表、政府有关部门代表以及 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该根据听证内 容、合理安排及确定听证会代表的构成及人数。”从以上法律法规看,听证代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营者代表、消费者代表、政府部门代表、专家代表等 等。在听证代表的遴选上,最重要的是要注意遴选标准和各个方面代表的选取比 例。这就体现了价格听证制度是一个中和多元利益群体利益的有效方式,通过对 多元利益群体代表的选举可以体现出这些利益群体对价格听证制度的影响程度。3.1.2价格听证会的信息公开
要保证价格听证会的公开公正举行,对社会和利益代表者公开价格听证会 的相关信息是关键一环。这也是为了确保民众能够真正参与政府决策的保证。因 为,只有信息对政府代表、经营者代表和消费者代表公开的程度是一样的,才能 确保他们是在公平的基础上来进行民主协商的,来召开价格听证会的。如果政府 做不到价格听证会的信息对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平等地公开,从这一程序上来看,各利益群体的权利和义务就是不对等的,因为他们没有平等的权利去掌握信息。而依据协商民主理论,协商各方必须有相等的权利和义务才能保证协商的公平公 正的进行。如果信息不对称,就不可能保证协商过程的公平公正的举行,也就不 可能协商出符合民意的调价方案。例如,根据《听证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政 府价格主管部门至少在举行证会10日前将聘请书和听证材料送达听证会代表。” 这一规定对消费者代表显然是不合理的。经营者代表是调价报告的起草者,自然 对定价方案的相关数据和内容要比消费者代表熟悉得多;专家代表由于是这一领 域的专家和学者,对相关材料和数据的了解和理解程度肯定是普通人所不能比拟 的。而10天的时间对于那些消费者代表来说则显得非常短。在对听证材料不具 有专业知识的背景下,区区10天的时间内将所有听证材料全部弄懂、吃透对他 们来说并非易事。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对于消费者代表维护自身权利是 非常不利的。
由于关于价格听证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信息公开没有具体和详细的规定和说
明,所以目前对价格听证会信息公开的内容非常少,宣传面也不够广。致使价格 l5 听证会的信息向社会公开没有法律保障,这样就使得很多人不知道一些价格听证 会的具体情况,起不到监督价格听证会的作用。所以只有公开价格听证会的过程,刁能使得那些没有参加价格听证会的利益相关者来检阅他们的代表是否真正地 代表了他们的利益,是否真正地实现了他们的利益诉求,从而也就可以看出价格 听证会是否真正地体现了民意。《听证办法》第五条规定“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应 当遵循公正、公开、客观和效率的原则。政府价格决策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外,听证会应当公开举行。”这一法律规定对什么样 的价格听证会需要公开举行进行明确说明,只要不是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机密的 价格听证会都可以公开举行。这一规定显然比较宽泛。对国家机密和商业机密的 具体标准也没有详细的说明。同时,“应当公开”可以理解为可公开可不公开,这样就使得有些部门钻法律的空子,该公开的价格听证会也可以不公开,使得涨 价在一些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消费者代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名正言顺的发生。3.1.3价格听证会的举行
这是价格听证会的最主要的环节,这一环节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关系到价格听 证会的成功与否。因为协商过程最主要的环节就是讨论并达成共识的环节。而这 一阶段就是价格听证会召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有具有相同权利和义务的 利益相关者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中陈述自己的观点,听取对方的意见,转换自 己的偏好。这一过程是否公平关系到价格听证会的结果是否民主、是否公正,是 否体现协商的精神。如果不能保证这一过程的程序公正,价格听证会结果的公正 和民主就无从保证。价格听证会的正式举行是指价格主管部门在听证代表的参加 下,对制定和调整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的过程。这一论证 的过程就是以各利益相关方充分的辩论和陈述理由为基础展开的,在完全公平的 条件下和完全公开的环境中陈述同意涨价或者降价并陈述自己的理由,使得利益 相对方能够明了各方的利益诉求,从而对自己所做出的价值判断进行再思考和再 判断,最后通过协商和妥协达成一定的共识。价格听证会的主要程序有:①听证 主持人宣布听证事项和听证纪律,介绍听证会代表;②申请人说明定价方案、依 据和理由;③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介绍有关价格政策、法律、法规、初审意见及其 他需要说明的情况;④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求评审机构对申请方的财务情况进行 评审的,由评审机构一说明评审依据及意见;⑤听证会代表对申请人提出的定价方 16 案进行质证和辩论;⑥申请人陈述意见;⑦听证主持人总结;⑧听证会代表对听 证会笔录进行审阅并签名。这一过程是价格听证会的各利益相关者展开充分论辩 并达成共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利益牧关者充分表达自己利益和诉求的过程,只有在充分论辩的基础上才尽可能最大化地达成共识。所以也是在这一环节协商 民主理念才体现的最充分。
3.1.4听证会结果的公布和发生法律效力
《听证办法》对听证会结果的法律认定是这样规定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
当向社会公布定价的最终结果。听证会结果的公布和发生法律效力是指价格听证 制度得出的结果需要公之于众并作为政府制定价格决策和调整价格方案的依据。这是价格听证会的最终成果也是价格听证会的最终目的—政府制定价格政策 的依据。政府要是参照价格听证会的结果来制定决策,价格听证会的召开和举行 才有意义;要是政府不能参照价格听证会的结果来制定决策,价格听证会就变成 了形式主义,就成了“听而不取”。所以不能仅仅注重价格听证会的召开前的准 备、召开的过程,也要考虑价格听证会的结果和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有没有按照价 格听证会的结果也就是各利益代表的共识做出决策,否则价格听证会也就成了 “涨价秀”。
这四个程序是价格听证会召开的必须的基本环节,也是价格听证会召开的一 个逻辑顺序。前面的程序是后面的基础和准备,后面的程序是前面程序的目的和 结果。同时这四个环节也是价格听证会召开的四个关键的点和层面,所以从这四 个方面运用协商民主的理念来设计价格听证制度也是关键和重要的。3.2基于协商民主理论对价格听证的制度设计
协商民主理论是在政治学家针对选举制民主政治体制在当代发展过程中的
局限,对民主本质进行深入反思的基础上,是在克服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对立的 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民主模式。协商民主理论在西方国家的议会、政府等领域 已经广泛应用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属于民主后发展国家的中国由于现在处于政 治体制改革的时期,民主发展还不是很健全,所以当今中国的民主,大部分还是 竟争和选举制基础上的“聚合性民主”,这种民主制度的实现必然会出现西方选 举民主制度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所以,现阶段的中国,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将会避免公民被动式政治参与 的种种弊端。基于这一理念,协商民主被引入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中,成 为我国民主治理的重要内容。价格听证制度就是在民主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一种价格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消费者直接参与定价的重要形式。从理论上讲,价格听证制度和协商民主理论是有共同的基础的,所以尝试在价格听证制度以协 商民主为其理论基础,在听证过程中主张协商,主张各利益团体在平等的基础上 进行偏好的整合和转换,最后达成共识,并使得这一共识成为政府价格决策的价 格前提和唯一依据。这一方式可能为解决中国目前价格听证制度中存在的诸多问 题提供解决途径。所以笔者试图依据协商民主这一理论对价格听证制度进行机理 设计,为价格听证制度建立一个规范化的程序设计,使得价格听证制度能真正发 挥作用并成为民众参与公共部门决策的重要途径。
那么,依据协商民主理论对价格听证制度的机理设计和制度构建主要从以下 四个方面展开: 3.2.1听证会各方代表的结构和所占比例
按照协商民主理论的观点,协商民主必须具有包容性,即政治社群中可能受 影响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平等的参与决策的机会,所以听证代表的大部分应该是与 该价格听证会利益相关的人员,他们与价格听证会利益切身相关,且能主动真实 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这些利益相关者就有可能是价格听证会召开进行利益表达 的各方代表。目前价格听证代表的产生程序和过程不公开不透明、听证代表结构 不合理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同时听证代表的遴选过程不公开不透明也导 致了价格听证过程后续很多问题的产生。这也不符合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的价格 听证代表的遴选程序。按照协商民主理论的观点,听证代表的遴选应该实行直接 选举,即每个利益相关的人员都有权利去参加价格听证会。但是我们前面的论述 中讲过协商民主并不是对投票民主的否定,而是对投票民主这种民主形式的一种 有效补充。而且在中国这么多人数的情况下,实行直接选举也不具有实际操作性。所以对参加听证会的听证代表的选择,我们还是采取间接选举的方式。但是什么 样的人可以参加听证会,其实质就是什么样的利益需要什么样程度的保护。因此,所有群体只要他们的利益可能受到价格决策的影响他们都有权利选举自己的代 表来参加价格听证会。这就为价格听证的遴选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求听证代表要 覆盖与价格决策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利益集团,尤其是那些与价格决策具有最密 格
切、最直接联系的利益集团更应当享有优先参加权。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听证代 表的类别是基本符合现实情况的。
同时,要保证协商能够真正举行并发挥作用,协商各方必须是在权利义务对 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保证听证代表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考虑 到价格听证代表的结构的“均衡”。这主要表现为各方代表权利义务的对等以及 人员比例的协调。如果各方代表比例失调以及权利义务不对等,其结果必然会引 起占多数比例方的“话语霸权”,而少数比例的利益团体则不能充分维护自己的 权利。从而影响利益团体之间话语权的平等行使。
据此,基于协商民主理念的价格听证代表的遴选过程就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环 节:首先,所有与价格调整利益相关的人员都可以申请来参加价格听证会;其次,价格主管部门整理申请人员的相关资料,公布相关资料,由选举出来的公民代表 来选择可以参加价格听证会的代表,这些代表只能由公民间接选举,而不能由价 格主管部门指定。而这一过程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介来进行。再次,价格听 证代表各方所占的比例应该由各利益相关方协商来确定。这些代表主要包括经营 者代表、消费者代表、政府部门代表、专家代表。笔者认为,为了保证价格听证 代表平等的发言权利,应该加大消费者代表的比例。这也是为了保证价格听证会 能够公平的举行。经营者代表、消费者代表、政府部门代表、专家代表的比例应 该是1:2:l:1,因为消费者代表相对于经营者代表和政府代表来说,首先地位上和 其他利益团体不对等,其次在话语权上他们处在劣势地位,所以为了保证他们的 利益的真正实现,必须在人数上占大部分。同时上中下层代表的比例也必须一一 细化。例如在出席全国铁路票价听证会的代表中,社会上层和中上层的代表有 24名,占所有代表的72.7%,中层代表仅有2名,占6.1%,下层代表7名,占 21.2%。这种比例严重失衡的代表结构怎么能够保证下层代表真实和有效的利益 表达呢?所以,上层代表、中层代表和下层代表的比例也应该是1:1:2,因为往 往听证会的下层代表是与价格决策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那一部分群体,相反他“笋-利益却常常不能得到保护。只有保证他们人数上的大多数,刁‘有可能改变政府部 门和经营者联合起来占据话语权的局面。才能保证各种意见尤其是来自社会底层 以及与价格决策关系最为直接的群体的真实声音在听证会上得到表达。这只是笔 者的大概构想,具体的比例应该由听证代表各方协商来决定,并以法律的形式加 1女.以确定。
3.2.2消除价格听证信息不对称,充分公开各种信息
价格听证会的信息公开是协商民主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价格听证会能够公
平举行的一个重要的保证。只有公开信息,才能做到客观和公正,也刁‘能维护行 政相对人的利益和合法权益。
协商民主的公开性主要表现为:首先,协商的过程是公开的,整个程序是公 众知悉的;其次是协商参与者在讨论和对话过程中公开自己支持某项政策的理由 和偏好;再次就是立法或政策建议是公开的,公众知道政策的形成过程。川公开 性具有强化每个人都有权知道和评判具有集体约束力政策的平等权利;公开性具 有深化公共协商的普遍教育功能,即通过观察协商参与者的分歧、协商和合作的 过程,公民成员就能够在公共利益超越狭隘自我利益的程序中受到教育;公开性 具有能够阻止秘密的、幕后的政策制定的功能,因为参与者知道,他们需要公开 其理由和动机以寻求公众的支持。具体到信息公开这一环节,为了保证整个价格 听证过程是公开并且具有正当性,应该要求在价格听证会举行之前的时间提前公 布有关价格听证会的相关信息。包括听证会举办的时间、地点、听证内容、代表 遴选的标准和产生的方法。这些都应该在当地媒体或网站上予以公示。同时,公 示的时间必须在听证会召开前比较长的时间内,显然现行《价格办法》上规定的 10天是不够听证代表消化并学习相关材料和内容的,笔者建议应该在听证会召 开前一到三个月之间公布听证会的基本情况。只有给听证代表尤其是普通消费者 代表和下层代表足够长的时间学习有关价格听证会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刁‘有 可能在价格听证会上不至于因为不懂得专业知识而失去表达自己意见和建议的 机会。
其次,要保证价格听证的公正性就必须把所有与听证会相关的信息毫无保留 地向全社会公开。包括参加听证会代表的社会背景、专业水平、年龄、学历、收 入等情况都要通过各种媒体向公众进行公布。竞选各利益集团代表的候选人可以 像国外的总统选举一样在公众媒体上公开向社会作演讲,阐述自己支持和反对涨 价的理由和意见。并接受记者采访,向民众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公民民 主选举的理性。公众只有在对价格听证的基本信息和动态及时掌握和了解的前提
I’l李思然.《当代西方政治理论中的协商民主》闭.行政论坛,2007年第!期,第55页 姗
下,刁‘能够选出他们心仪的也就是能代表他们利益的价格听证的代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民众对价格听证的监督作用,保护普通民众的权利不受到强势群体 的侵害。
再次,通过公众自愿报名,政府按照遴选标准选择出参加价格听证的人选以 后,政府部门有义务把听证代表召集起来举办培训班来对这些价格听证的代表进 行培训。众所周知,这些价格听证的代表中消费者代表或者中下层代表所占比例 较多,然而他们对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价格听证会上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则是知之 甚少,或者根本都不了解(相对于经营者代表和专家代表来说)。那么协商民主 的进行是在一个相对平等的环境中,如果消费者代表对这些相关信息不了解的 话,很有可能导致由于对相关信息的无知被经营者代表和专家代表所陈述的专业 知识和专业数据所蒙蔽,导致不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利益偏好。所以帮助普通 的消费者代表学习和获悉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和义务。做到这一点,我们离真正能代表民主的价格听证制度又近了一步,公民 切实有效地参与公共政策也就近了一步。最后,就是确定价格听证会举办的形式。价格听证会举办的形式,一般分为 两种:公开听证形式和不公开听证形式。根据协商民主理论,价格听证会应该至 少大部分(涉及国家机密和商业机密的除外)公开举行,公开举行意味着一般老 百姓都可以参加旁听,新闻记者也可以采访,可以进行宣传报道。然而,在实际 操作中,可能因听证场所的限制而无法满足所有的旁听要求,真正能去参加旁听 的人数是少之又少。而且有的价格听证会也不允许公众去旁听,不允许记者采访 和公开报道,如果是公正公平地举办价格听证会的话,自然不会怕公众去旁听和 记者去报道。一项政策制定结果的公平和公正必须以其程序的公正为前提,所以 要保证价格听证结果的公正性,必须保证价格听证会(涉及国家机密和商业机密 的除外)是公开举行的,只有公开举行,那些见不得光的暗箱操作刁‘不会也不敢 显现出来,只有公开举行,才能保证公众对价格听证会的真正意义上的监督。所以要保证价格听证会的公开举行,首先,法律法规必须对涉及国家机密和 商业机密的价格听证会做详细的规定,不能只在法规上做笼统的说明。否则,在 实际运行过程中,有些利益团体就会借这一法律规范来作为其不公开其价格听证 会的法律依据。其次,每次价格听证会必须确定一定的公众旁听席位和一记者采访 2l 席位,这个旁听的席位要根据价格听证会举办规模的大小来决定,一般要能保证 旁听人数和价格听证会的参加人数相等,旁听的人员选举的方式可以采取自愿报 名的形式,由政府机关进行资格审查以后,在网上公布旁听人员的基本情况,由 公民投票来选举可以参加旁听的人数,这一程序不是政府可以代为执行的,只有 通过选举程序才能保证旁听的人员的代表性,才能真正实现他们对价格听证会的 监督作用。再次,价格听证会的过程必须全程在媒体上播放(涉及国家机密和商 业机密的除外),包括听证代表之间协商和辩论的过程以及最后达成结果的过程。只有全面公开过程,才能避免政府机关和企业代表联合起来操纵价格听证会,也 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全体利益相关者的监督,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协商民主。3.2.3价格听证会的召开
价格听证会的召开是价格听证制度的中心环节和最重要部分。按照协商民主 理论的观点,协商的过程是所有具有平等地位和平等发言权的主体在一个平等自 由的环境中提出自己支持或者反对某项政策的理由,说服他人或者转换自己的偏 好,最终达成对某一政策的共识。要保证协商民主制度的正常运行,真正体现协 商民主,首先协商过程的环境必须是公平的,没有人会因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来 约束别人,压制别人表述自己的看法;同时,各个发言人必须是在理性的情况下 来表明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的,必须公开陈述支持某项政策的理由和动机以寻求支 持;再次,所有的利益群体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而在这里协商、讨论,而不是为 了自己的利益或者自己群体的利益;最后必须达成一个共识,而这一共识是在协 商和多数决定原则的基础上达成的。这样协商过程才能真正意义上是有效的。第一,保证听证主持人的独立性和中立
听证主持人在听证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对于听证的公正、有效进行起着关 键和重要的作用,因为如果听证主持人是某一方或几方利益的代表者,或者受了 利益集团的贿赂,那么他就会有偏袒某一方或几方代表利益的可能。他就可能会 引导价格听证会向他希望的方向发展。而这对于价格听证会的公平举行和别的利 益团体的利益维护是很不利的。因此保证听证主持人的独立性和中立就显得至关 重要。根据协商民主的理论,为了保证价格听证制度环境的公平,就必须首先确 保价格听证主持人的中立。那么如何确保价格听证主持人的中立性呢?首先就要 实行职能分离,建立专门的听证主持人队伍,听证主持人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艘 的素质要求,同时应该向西方国家的法官一样,他们在任免、工资、奖惩、考核 等方面不受行政机关的控制,具有独立性。这样刁‘能保证价格听证主持人独立地 主持价格听证会,并且在听证过程中坚持公正立场,全面客观地听取双方意见,保证了听证主持人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受到非法律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再次就是确 立价格听证人的回避制度,要求与价格听证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听证主持人不得主 持听证会。这是因为,如果听证主持人与听证案件有利害关系,那么在听证过程 中由于考虑自己的私利而不能够公正地主持听证会,这也不能保证价格听证会的 公正举行。
第二,听证代表在听证会上的表达有法律保障,实现听证代表平等表达的权利 协商民主理论认为,在协商过程中,各方利益表达群体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他们都有平等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然而由于协商民主的参与主体多元化,力量 不等并且派系林立,强势群体可能对协商民主的有效开展构成威胁。强势群体作 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利益或价值群体倾向于多数裁决方式来制定非协商结果 的非共识型决策,或基于自己对公共权威的强势影响主张冲突的权威裁决,从而 达到利益的独占或非正义分配,最终抛弃乃至破坏协商民主。
为了避免强势群体在价格听证过程中对弱势群体利益的独占和非正义分配,首先,在立法上应该明确规定听证代表的平等表达权,即对每一位与会听证代表 的发言都要给予同等的尊重,对所有的价格听证代表都一视同仁。不能是企业代 表就更给较长的发言时间,而消费者代表陈述时间就很短。所以法律应该明确规 定所有价格听证代表的陈述时间都是相等的。其次,就是在具体时间规定上,价 格听证的时间应该延长,一般来说,八小时应该是比较科学和合适的。上午四个 小时,下午四个小时。这样才能保证每位代表的完整发言和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和陈述自己的理由。
第三,价格听证的结果必须是经过共识才能达成的
协商民主的结果要在各方充分辩论的基础上,经过各方达成理性共识刁’能形 成的。协商一致是协商民主的基本原则,通过商讨和吸纳不同意见或相互之间的 妥协最终达成理性共识。在意见分歧较大的情况下,以商讨的方式来取得全体一 致,在实现多数人的民主权利的同时,尊重少数人的意见。这是协商民主和投票 民主最大的不同点。这就克服了单一的多数决策的弊端。所以在价格听证过程中,瀚
价格听证的结果也不能通过单一的举手来表决是否执行涨价。而是要在经过各方 的充分辩论的基础上,尽量达成全体一致。通过协商和多数决定原则共同形成价 格听证的结果。首先:在保证了价格听证会主持人的独立性和价格听证会各方代 表的有了平等的表达权利以后,那么为了保证协商是真正理性的,真正体现民意 的,代表必须公开陈述自己支持涨价或者是降价的利益偏好,并且还要陈述自己 的充分的理由,也就是说有充分的论据;同时这一论据必须是从公共利益出发来 进行阐述的,任何有关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论据都应该排除到程序之外。其次 代表们必须认真听取其他代表的陈述和论据,听完之后有疑问的可以发问,在提 问和思考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的利益偏好是否真正能够体现民意,真正符合理 性.这样才能真正表现代表表达过程中的真诚性。听证会的各方代表充分陈述和 讨论完以后,通过投票表决来决定。而这一投票结果如何刁能生效呢?笔者认为,应该在所有代表的4/5举手表决同意的情况下,投票结果才是切实有效的。因为 4/5包括了利益各方的绝对大多数,并且是在充分协商和辩论的基础上获得的,相对于投票机制中的“极少多数决定”原则,这个4/5是比较合理和符合实际的。如果意见分歧较大,也就是说投否决票的人达到占听证代表的1/5以上的时候,要继续充分讨论和协商,直到参与价格听证的代表都能接受为止。必要的时候可 以举办第二次价格听证会、第三次价格听证会等等。3.2.4听证会结果的公布
价格听证会结束以后,政府根据价格听证结果制定决策的过程应该是公开 的,同时这也需要法律的保障。为什么现在举行的很多价格听证会都是“涨价 秀”?都是形式主义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价格听证的结果不能应用在政府 的决策过程中,对政府决策的结果构不成任何影响。导致政府和企业部门这样的 强势群体想涨价了,就开始举办价格听证会,表面上推行民主,重视民意,实际 上确是强势群体涨价的理由和借口。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价格听证的结果对政策制 定过程构成一定的影响力呢?首先,就是要公开价格听证的结果。根据协商民主 的原则,既然价格听证制度是协商各方在自由平等协商的过程中经过各方的利益 妥协所达成的一种共识,那么协商的结果自然是协商各方能共同接受的。自然这 个结果应该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和代表性。这个结果也应该能够被广大的公众所认 可。所以必须公开这个听证会的结果,使得公众获悉这一经过民主的过程所达成 映 的共识。公众可以通过网络查阅价格听证会的最终决议。
其次就是价格听证的笔录结果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也就是明确听证笔 录的法律效力,确定价格听证的结果在价格决策中的法律地位。既然价格听证是 在协商民主的基础上进行的,那么这一听证结果应该是符合民意的,真正能够体 现民主的。那么听证笔录和听证结果应该是行政机关做出决策的价值前提。这也 借鉴了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中规定的案卷排他性原则。
案卷排他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的决策必须依据案卷做出,不能在案卷之外,以当事人不知道或没有论证的事实为根据,否则,行政裁决无效。“在依法举行 的听证中,行政法庭做出裁决时,不得考虑审讯记录以外的任何材料„„若不遵 守这一原则,受审讯的权利就毫无价值了。”川由此可见案卷排他性原则是价格 听证制度的核心,如果没有这一原则,价格听证就变得毫无意义。所以我们国家 要加快价格听证的立法步伐,我国应在将来出台的《行政程序法》引入案卷排他 性原则,明确规定“行政决定必须基于听证笔录做出”[2l的法律效力。只有这样,听证中的各方利益代表才会认真对待听证会,充分尊重听证笔录并积极地行使陈 述、质证和辩论的权利,才会对行政机关的裁决权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价格听 证才不至于沦为“涨价会”的代名词。
4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我国价格听证制度改进和完善的基本方向一 一基于我国首次铁路价格听证会为例的分析
2002年1月12日召开的价格听证会是国家计委主持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公
开听证会,同时也是中国铁路客运定价历史上的第一次听证会。这次铁路价格听 证会是我国价格听证会的一个个案,但是由于其是我国《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 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次价格听证会,同时这次价格听证会的问题也是我国目前 价格听证制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研究这一案例具有普遍性的意义。4.1以铁路价格听证会为例分析我国价格听证会中存在的问题
2002年1月12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开召开的全国性价格听证会—铁
路价格听证会在北京举行,这次价格听证会的申请人是铁道部,是由国家计委主 川章剑生.行政程序法比较研究[M].杭州人学出版社,1997年8月第l版,第!90页 121章剑生.行政程序法比较研究[M工杭州人学出版社,1997年8月第!版,第!98页 25 持召开的价格听证会,对铁道部铁路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方案进行了公开听 证。这次价格听证会的议程共9项:(1)宣布听证会注意事项;(2)介绍听证会代 表、有关出席人员构成及产生办法;(3)申请人代表介绍方案并说明申请理由;(4)国家计委有关人员介绍价格政策、法律、法规,宣读初审意见;(5)社会中介机 构—利安达信隆会计师事务所说明对方案及有关材料的评审依据及意见;(6)听证代表就方案及有关材料中涉及的具体问题提问、质询,由申请人代表、中介 机构代表解答,对具体技术性、理论性问题,也可以请经营者代表或专家学者代 表解答;(7)听证代表自由发言、辩论;(8)听证代表作最后陈述;(9)会议总结并 通报后续工作安排。川这一铁道部申请的价格听证会以涨价而告终。全国首次铁路价格听证会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暴露出了我国目前的价格听证 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4.1.1我国价格听证会代表的遴选存在的问题
首先,这次铁路价格听证会共有正式代表33人。从代表类别上可以看出,经营者代表有7人,占价格听证代表总人数的21.2%;消费者代表有12人,占 价格听证代表总人数的36.4%;全国人大、政协代表有4人,占价格听证代表总 人数的12.1%;专家学者代表有5人,占价格听证代表总人数的巧2%;相关部
门代表有7人,占价格听证代表总人数的15.2%。[2]从代表类别来看,表面上,消费者代表有12人,占有听证代表人数的比例比其他类别的代表所占比例都要 高。但是实际上,由于铁路部门属于国家的垄断组织,政府部门代表、相关部门 代表和铁路部门代表的利益取向基本一致。而专家代表则处于中立位置。由此可 见,消费者代表相对于其他代表的总数来说,是处于劣势的地位。由于政府代表 和经营者代表掌握“话语霸权”,消费者代表本身在话语权上优势不大,再加上 人数又不多,这样的价格听证会怎么能够代表跟铁路旅客列车涨价密切相关的普 通民众的权益呢? 从代表阶层结构上可以看出,社会上层代表有7人,占价格听证代表总人数 的21.2%;中上层代表有17人,占价格听证代表总人数的51.5%;中层代表代 表有2人,占价格听证代表总人数的6.1%;中下层代表有7人,占价格听证代 l’I铁道票价听证会纪要IJ].工商行政管理.(北京),20()2年第2期 121铁道票价听证会纪要[J].工商行政管理.(北京),2002年第2期
表总人数的21.2%。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社会上层代表和中上层代表占了代表 总数的72.7%,而中层代表仅占6.1%,下层代表仅占21.2%,如此悬殊的上中下 层代表的比例怎么能保证中下层代表在价格听证会上有平等的发言权呢? 其次,这次价格听证会代表遴选的方式是经营者、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代表 采取的是推荐方式,消费者代表则是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本地的消费者协会 进行选拔推荐。这中间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代表们的遴选标准没有向外公布,普通民众对代表们的学历、背景、工资水平、利益取向都不是很了解,怎么能够 保证这些代表是为公益的目的去诉求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去诉求的呢?另一方 面,不管是铁路部门代表还是政府代表和专家代表都是被推荐的,其公正性自然 让人质疑。而消费者代表虽然是自愿报名的,但是也是要通过消费者进行选拔和 推荐,这样一来,谁能保证消费者协会不受政府控制?又有谁能保证消费者协会 就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利益取向呢?说到底,民众对参加价格听证会的代表的基本 情况和立场根本无从知悉,何谈民主?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河北三和时代律 师事务所律师乔占祥,因为火车票调价没有召开听证会而状告铁道部,也正是因 为他的诉讼推动了关于铁路旅客列车调价的价格听证会的召开。按道理说,他是 最有资格参加这场价格听证会的,但是事实却是,乔占祥采用多种方式报名,并 亲自到北京落实。结果,乔占祥没有入选,甚至连消费者旁听代表资格也没有获 得.1,] 4.1.2我国价格听证会的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从这次价格听证会来看,关于信息公开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价格听证信息送达听证代表的时间过迟。自然这也是我国目前的《价 格办法》所规定的,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就是关于价格听证会的基本材料至少要 在听证会召开10天内送到代表手中。这一法律规定本身就不合理。众所周知,价格听证是由铁道部申请的,他们对申请材料已经研究了很久,自然比较熟悉材 料。专家代表常年在该领域从事研究,也对价格听证的材料比较了解。而消费者 代表则是普通的民众,他们对一些法律知识、专业知识并不很了解,听证材料在 价格听证会召开10天内刁‘送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让他们消化铁道部提供的 I”许海涛,乔占样.没有律师参加听证是个遗憾,中国青年报2002年l月9日 长达153页的调价方案,对他们来说是很不容易的。更何况有些问题甚至还需要 去实际调查才能了解清楚,在这么短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实现。有些专家都觉得在 这么短的时间内消化这么厚的调价方案并非易事,那么对于我们普通的消费者代 表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其次,听证代表名单不公开,听证代表产生的程序也不公开。2001年12月 27日消费者协会开始向全社会公开征集12名消费者正式代表,在短短的3天内 就收到全国各地的报名申请560个,也就是在12月30日,短短的三天时间,中 国消费者协会确定了12名消费者代表并上报国家计委。但是在此次价格听证会 消费者代表名单的产生上,程序是如何进行的却没有人能说的清。有些消费者竟 然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当上听证会代表的。同时,参加听证的消费者代表被“秘密 保护”,使得听证代表在听证会前不能与广大消费者进行交流。4.1.3我国价格听证会的召开存在的问题
首先,这次中央纪委举行的价格听证会是实行公开举行的方式,《价格办法》 颁布之前,我国的价格听证会是秘密举行的。2002年1月,出台了《政府价格 决策听证办法》,其中规定,除了涉及国家机密和商业机密的价格听证会都应该 向社会公开,这次价格听证会能公开举行,并在电视上进行直播,不得不说是中 国民主的一大进步。但是法律对于如何公开和公开的具体规定却没有做出明确说 明。即哪些应该公开、应该公开到什么程度都没有法律上的明确规定。例如此次 价格听证会并没有全程公开播放,只是对此次听证会的后半段进行了3个小时的 播放。
其次,价格听证会主持人不中立。国家计委作为听证会的主持人,这本身就 不能体现公正。其本身就有“自己为自己作法官”的嫌疑。由于铁道部门是国家 垄断部门,政府自然是和自己的亲生儿子比较亲。如果听证人是行政部门指派或 者本身就是行政部门负责人,那么听证主持人的协商本意就是按照行政机关的本 意来行事。在政府部门考虑自己的私利的前提下,听证会的主持人是不可能真正 意义上代表公益的。这对价格听证会的公正公开举行是毫不益处的。而这也不符 合协商民主的本意。
最后,听证代表发言机会不均等。这次铁路价格听证会的每位听证代表初次 发言时间都限定在5分钟。在所有代表发言结束后,代表可做补充发言。但是由 邓
于在我国现行价格听证制度中,消费者代表相对于企业代表和专家代表,中下层 代表相对于上层代表来说,权利和义务是不对等的,虽然法律规定各个代表的权 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首先政府和企业代表有着共同的利益,所以在听证过程中,会明显地偏向于企业代表各方,也就是偏向于涨价的利益代 表方;同时,由于企业代表有政府部门作为其支撑,所以他们会在气势上占压倒 性的地位;再次,在实践中,许多消费者代表的发言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歧视,要 么是没有机会发言,要么是听证会的时间太短没有时间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广东省的春运公路客运价格听证会上,为期三个小时的听证会给代表们的发言时 间仅为100分钟,有的代表根本没有机会发言,有的虽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是 却是中间多次被打断,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充分地陈述自己支持涨价或者降价的理 由。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能否真正体现价格听证会公正公平举行的制度问题。
4.1.4我国价格听证会的结果公布存在的问题
价格听证会的结果不能体现大多数人的意见,并且对政府定价没有一定的法 律效力是这次价格听证会存在的较大问题。这次价格听证会截止到4点15分,参加价格听证会的33名代表发言全部结束。在33位听证会代表中,有14人不 同意车票价格上涨,占代表总人数的42.4%;有16人同意票价上浮,占代表总 人数的48.5%;有3位代表同意票价上浮,但对票价涨幅和方式提出了质疑,占 代表总人数的9.1%。川在这次价格听证会结束之前,处于中立地位的价格听证主 持人,国家计委价格司司长李德昆做了这样的最后总结:33名代表对铁道部提 出的方案进行了审议,参与会议的大多数原则同意对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 价,也有一些代表对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存在不同看法。这些意见为最 终火车票价格方案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这就暴露出了两个问题: 一方面:铁道部最终公布的执行法案和听证会前的执行方案相比,的确是做
了一定的调整。原则同意实际上是19人同意票价上浮,按照选举原理应该是少 数服从多数。也就是执行方案代表了这19人即占听证代表57.6%的代表的意见,代表了他们的权益。他们仅以少量的优势获胜,这就犯了多数决定原则的错误。那么剩下的42.4%的代表的权益又由谁去体现呢?而且他代表的民众可能远远 川铁道票价听证会纪要[J].工商行政管理(北京),2的2年第2期 聆
比42.4%要多的多,这些公众的利益由谁去保证呢? 另一方面:听证结果只对政府价格决策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不具备法
律效力。在法律规定上,对价格听证结果的法律效力没有明确的规定。我国的《听 证办法》第二条规定: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的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前,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组织社会有关方面,对制定价格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 证。第二十五条规定:价格决策部门定价时应当充分考虑听证会提出的意见。听 证会代表多数不同意定价方案或者对定价方案有较大分歧时,价格决策部门应当 协调申请人调整方案,必要时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再次组织听证。这两条法律法 规对价格听证制度的作用做了一定的解释。只是价格听证对政府的价格决策有一 定的参考作用。而价格听证制度却不具有最终的决策和决定权。也就是说,价格 听证不能代表政府物价部门的最终政策决定,它对物价部门最终制定调价行为不 产生法律约束力,只是供政府物价部门制定价格决策时提供参考性的建议。那么 我们不禁要问:如果价格听证会对制定决策不起法律作用的话,那么召开价格听 证会的意义何在呢?所以为了保证价格听证会的召开不沦为政府物价部门涨价 的借口,我们需要确定价格听证结果的法律效力,即其对政府价格决策到底有没 有决定作用,有多大的决定作用。
4.2基于协商民主理论对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改进和完善
由于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历史不长,价格听证会的法律法规也不是很健全。所以我国的价格听证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上和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一全 国性的价格听证也折射出了我国价格听证制度尚且存在和没有完善的若干问题。那么在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下,在协商民主理论的基础上,我国价格听证制度改 进和完善的方向在哪里呢? 4.2.1完善听证代表制度,进一步明确各方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完善听证代表制度,首先要优化听证代表比例。这一比例应该由听证代表通
过协商民主的方式来确定。一般来说,经营者代表、消费者代表、政府部门代表、专家代表的比例应该适当优化。扩大消费者代表的比例,降低经营者代表和政府 部门代表的比例。经营者代表、消费者代表、专家代表和政府代表的比例应该是 l:2:l:1,必须保证消费者代表在人数上占大部分;只有这样刁‘能保证消费者代表 的话语权。同时上中下层代表的比例也应该增加。所以,仁层代表、中层代表和 30 下层代表的比例也应该是1:1:2,只有保证中下层代表人数上的大多数,刁‘能保 证各种意见尤其是来自社会底层以及与价格调整利益密切相关的中下层代表者 的利益。
完善听证代表制度,其次就要改变听证代表遴选的方式。改变以推荐为主的 选举方式,而应该是按照协商民主理论进行直接或间接选举价格听证会的代表: 包括消费者代表、政府部门代表、经营者代表和专家代表都由公众选举出来。但 是所有与价格调整利益相关的人员都可以自愿报名来参加价格听证会,申请人员 的相关资料都要予以公布,让普通的民众知悉这些代表的立场、观点和看法。选 举出来的公民代表来投票选举参加价格听证会的各方代表和旁听代表,只有给予 普通公民参与价格听证的资格,公民的政治参与意愿才能显现出来,公众有效参 与公共决策才能体现,价格听证会才能向民主方向更迈进一步。4.2.2完善听证信息公开制度
首先,要在新的法律法规上把听证材料送达听证代表的时间提前,提前到价 格听证召开的1个月到3个月之内,保证各听证代表尤其是消费者代表有足够的 时间去研究申请材料,去实地调查,去分析材料。有充足的时间去为自己支持的 决策取向寻找理由。必要的情况下,国家应该提供一定的经费让消费者自己去找 专家或者律师了解专业知识,为自己支招。或者国家可以指派某些专家或律师来 为听证代表解除疑惑。由国家财政或地方财政支出这些费用。这是应该要做的也 是必须要做的。只有从制度上确定下来,很多人才没有机会去钻法律的空子。其次,就是向社会公布听证代表名单和听证代表产生的程序。公布听证代表 的背景、学历、知识结构、工资水平、支持观点以及理由等,这些都是与价格听 证利益相关的民众应该了解的,甚至可以公布这些听证代表的电话,使得听证代 表在听证会前与广大消费者进行交流。同样听证代表产生的程序也要向社会公 布,这样才能杜绝暗箱操作和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当上代表的事情发生。4.2.3进一步完善听证程序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法律确定听证主持人的独立性和中立。我们可以 借鉴美国的独立法官制度,把听证主持人确立为一项专门的职业,把听证主持人 制度确立为一项专门的制度。首先要确保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其次要保 证听证主持人相对于行政部门的独立性,再次就是给予他们充足的权利。只有保 助、证了以上三方面,他们刁‘能是中立者的代表,他们刁‘能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其次,法律保障听证代表平等表达的权利。首先,法律确立各个代表相同长
度的发言时间,并且代表们的发言不能被打断。其次,自由辩论的时间应该较长。要不还没有辩论到高潮的时候由于时间限制价格听证会就应该结束了。要给予各 个利益代表群体充分的辩论时间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价格听证的结果不能以 极大的少数服从极小的多数来决定,这个多数必须超过所有正式代表总数的4/ 5,否则可以要求继续召开二次价格听证会。因为如果极大的少数的意见不被重 视的话,就容易导致多数暴政。所以价格听证会的结果不能仅仅通过投票来决定,而要是多数决定原则和协商相结合。这个多数决定原则必须是在各方充分协商的 基础上进行的,并且是我们上面所论述的至少占到超过所有正式代表总数的4/ 5。笔者认为这才是一个能够体现协商民主又体现我国实际国情的度。
最后,用程序保证价格听证协商过程的理性。协商的过程可以促进利益团体 更明智的判断。通过吸收他人的知识和经验,协商环境可使公民扩大他们有限的 视野和纠正易犯错的观点;协商可减少“有限的理性”。川所以为了保证协商过程 的理性和协商共识的公平性,首先,代表必须公开陈述自己支持涨价或者是降价 的利益偏好,并且还要陈述自己的充分的理由,同时这一论据必须是从公共利益 出发来进行阐述的。其次代表们必须认真听取别的代表的陈述和论据,提出疑问,重新审视自己的利益偏好。只有在一个公开的环境中充分表达意见,进行思想碰 撞,充分交换意见。价格听证会刁‘能最大限度减少“有限的理性”,刁能达成代表 民意的共识。
4.2.4价格听证的结果要作为政府价格决策的价值前提
首先,引入案卷排他性原则。我们国家要加快价格听证的立法步伐,把案卷 排他性原则引入我国听证制度,并作为核心制度来予以重视,也就是说价格听证 的结果只能是政府价格决策的价值前提。只有这样,听证中的各方利益代表才能 真正认识到听证会的重要性,公民也才能认识到价格听证会的重要性。那么他们 也才能积极准备、参与、诉辩和为自己的利益而战,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努力不是 到头来一场空,而是有法律保障的。
l’l(南非)毛望西奥·帕瑟林·登特毕维斯,!:英津等译.作为公共协商的民主一新的视角IM}中央编译出版
社,2《X场年第1版
其次,引入听证记录查阅制度、政策制定程序和结果查阅制度。只有加大政 府决策的阳光性和透明度,才能最大限度杜绝政府内部的暗箱操作,从而防治腐 败。同样,政府依据价格听证结果这一价值前提制定的价格政策的程序和结果也 要向社会向民众公开,因为如果不公开程序和结果,民众就不知道价格听证的结 果是否被采纳,价格听证会也就没有召开的必要了。所以只有从法律上引入听证 记录查阅制度和政策制定程序和结果查阅制度,民众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和了解听 证笔录和政策制定的程序和结果,通过这样的程序来监督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执行 过程。只有这样价格听证刁‘不至于沦为“涨价”的代名词,刁‘不至于沦为政府涨 价的工具。而如果我国价格听证会能依据协商民主的程序展开,真正地体现民意,我们离真正的民主也就指日可待了。结束语
价格听证实施十几年来,通过价格听证制度在社会领域的不断实践和社会各 界的共同努力,价格听证已经变成了体现民意和深入人心的民主制度,但是由于 我国的价格听证发展历史较短,价格听证制度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我国的 价格听证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价格听证制度对政府和公众的影 响还远远不够。所以要建立完善的价格听证制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在 协商民主视角下对价格听证的研究在我国尚属新鲜事务,在我国目前民主理念尚 不很发达的现状下,依据协商民主理论完善听证代表选举制度、完善听证信息公 开制度、进一步完善听证程序、保障听证结果的法律效力才能促使我国价格听证 制度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这虽然不是唯一的方式,但是可以作为政策和法律制定 的借鉴。、2008年10月
第5期(总第92期)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协商民主视角下我国听证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陆海发,张红莲
(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91)
在现代政治中,协商民主的提出是对既有民主 范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矫正、补充和超越,也是民 主实践反思的理论和实践产物。从一般意义看, “协商民主是一种治理形式,其中,平等、自由的公 民在公共协商过程中,提出各种相关理由,说服他 人,或者转换自身的偏好,在广泛考虑公共利益的基 础上利用公开审议过程的理性指导协商,从而赋予 立法和决策以政治合法性”[1]。而我国的听证制度 通过听证的方式为公共协商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 从而使之成为我国协商民主的一种重要制度形式。
一、听证制度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制度形式(一)听证制度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协商民主的 价值
听证的首要原则就是保证听证事项能够在公开 的状态下进行。它为公共协商提供了形式上的保
障———公民能够在透明的原则下通过听证的形式达 到民主协商的目的;同时,听证作为一种程序性制 度,其实质是程序公正。它渗透于民主程序的各个 领域和全部过程,是协商民主的重要价值尺度;再 者,听证制度以公平和理性的沟通途径来化解冲突, 尤其是赋予利害关系人表达意见之机会,使人民能 直接参与决策制定,并就利益冲突达成某种程度的 共识,有利于实现协商民主的理性。(二)听证制度彰显了协商民主的功能
协商民主之所以成为人们的价值追求,就在于 它唤起了人们的参与热情,提升了政府政策的合法 性基础,同时它通过利益的平衡,有利于社会的稳 定。听证制度作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也同样具 有这样的功能。首先,听证制度的确立,为公民直接 参与相关决策过程,表达利益需求提供了新的渠道;其次,听证使各方利益相关者参与到政策制定的过 程中,充分考虑各方意见,从而使决策更符合民意, 提升了决策的合法性基础;最后,它使利益各方通过 听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切实反映和维护自己 的利益,使相关部门能够对各方的利益需求和矛盾 焦点有更准确地把握,从而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实 现社会稳定。
二、我国听证制度的现实困境(一)听证的适用范围过于狭窄
在行政听证领域,我国行政听证制度主要局限
在行政处罚和政府价格制定行为两个领域实施(立 法法所规定的立法听证不属于行政听证的范围), 许多涉及到公民切身利益的行政行为尚未纳入听证 制度。即使在行政处罚领域,行政听证制度也局限 在有限的范围内,对许多行政处罚行为,公民目前还 无权要求举行行政听证会。在立法领域,《立法 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度程序条 例》只规定了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法听证,尚未有 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听证规定。听证的适用范围过于 狭窄,使得某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没有听证 依据,相关部门也过于原则化。(二)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国目前有关听证的法律制度太笼统,缺乏操 作性。《行政处罚法》第42条对行政处罚中的听证 的范围、形式、参加人等方面虽然作了比较明确的规 定,但与国外比较完善的听证制度相比,仍然比较宽 泛,可操作性不强。立法领域对听证的规定只是简 单规定了在起草法律法规时,可采取听证会的形式, 这就有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解读:也可以不采取听证 会的形式。而社区听证则根本没有法律意义上的规 定,只是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听证规则。(三)程序规则不完善
我国的听证程序基本由各地方政府、国务院的
职能部门自行制定———这一方面造成听证程序规则 的混乱,另一方面也易引起立法冲突。同时,听证制 度程序规则也不够规范、统一,甚至有些地方还没有 成文的听证制度规范。这种制度上的缺陷往往会导 致听证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不够,听证准备不够充分, 听证过程不严谨,随意性较大。例如: 2000年9月 18、19日两天,由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计委主持召开 的关于电信资费调整问题的价格听证会在北京举 行。这次价格听证会召开前未向社会公告,仅有极 少数新闻记者获准参加;听证会内容未向社会公布, 因此引来不少非议。这种没有一个具体程序规则的 做法引发了一些专家和消费者的非议,电信部门自 己申请调价、自己请代表听证、自己主持听证会、听 证过程严格保密等做法,使听证制度徒具虚名。(四)听证结果的有效影响欠缺
经常看到的一个现象是,一些地方的价格听证
会,即使绝大多数代表都反对涨价,原定涨价方案仍 可以顺利过关。在现行的有关听证的3个法律(《行政处罚法》、《价格法》和《立法法》)中都没有 明确规定听证结果对最后决策结果的约束力,这就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听证会的意义。无论哪一种听 证会,其听证结果都应该对相关部门作出政策决定 产生一定的约束力。最近几年举行的铁路公路运输 价格听证会、电信价格听证会、自来水价格听证会, 听证的结果对行政机关最后作出的决定几乎没有产 生太大影响,价格听证会成了“提价听证会”,严重 打击了人们对听证的信心。(五)信息不对称
在2003年7月召开的民航价格听证会上,与会 的消费者代表赵梅说:“民航方面准备这个听证会, 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写报告。而我作为代表,在会前 9天才拿到材料,光是粗看一遍就需要3天,还要消 化材料、找人咨询、收集消费者意见„„时间根本不 够用。对于消费者来说,信息明显不对称。”[2]此 外,参加听证的人不可能都是专家内行人士,涉及的 听证内容往往又很专业,他们根本不可能在很短的 听证时间内把所有的相关资料吃透,就更不用说提 出什么异议了。即使能提出异议,也显得苍白无力。
三、协商民主视野下我国听证制度的出路 针对我国听证制度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国内 外的相关经验和教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 力渐进地改进我国的听证制度:(一)明确实施听证的范围,多渠道开展听证活 动
一般而言,随着民主的发展,听证的范围会越来 越广泛,目前世界各国听证制度适用范围基本上是 在兼顾公正与效率的前提下不断扩大。而相比之 下,我国目前的听证程序主要还只限特定的行政处 罚行为,范围较小。所以,我国当前应尽快扩大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扩大它
在整个政策过程中的应用范围。目前实际中的听证 制度只是在政策决定前起了一个收集资料的作用, 听证也只是在政策的规划阶段举行,以后也应该在 政策执行、实施效应评估等诸环节引入听证制度;二 是“在现有的价格决策、行政决策和立法决策等领 域的听证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在其他领域的重大行 政决策乃至一些机构的政治性决策中也推行听证制 度。例如司法听证、重大的工程建设决策等”[3]。(二)完善听证的制度建设,制定统一的听证程 序
在听证制度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把握听 证的功能定位,把对听证的功能定位体现在具体的 制度建设之中。同时,也要从协商民主的理论高度 来衡量有关的制度程序设计,尽可能在设计制度和 程序时体现民主的价值。当前,完善我国现行听证 制度,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制定一部高位阶的《听 证法》,事实上也已经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此类 立法议案。这个亟待制定的《听证法》应该有统一 的听证程序以规范各地的听证制度建设,各地应该 根据这部法律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有关实践经 验,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则。此外,在听证程序的制定 过程中,需特别强调的是听证主持人的中立和公正。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只是对听证主持人作了简单的 规定,《行政处罚法》中限制两种人担任听证主持 人:本案调查人员、申请人认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 系的人,并没有排除本行政机关的人员在行政听证 中担任主持人的可能性。
(三)扩大听证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听证会作为人民表达不同利益的一种制度化形 式,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人们接受利益冲突的过程,只 有当人们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受到重视后,才能增加 他们对听证结果的认可程度。只有保证听证代表来 源的广泛性,才能使群众意见得以充分的表达和反 映。所以,听证举办方应该在进一步拓宽民众获得 听证信息的渠道的基础上,注意潜在的利益群体,特 别是弱势群体的要求,吸收他们的代表作为陈述人 参加听证会,使他们的意见表达能在听证会上得到 体现和被考虑。可以确立比例代表制、地区代表制、职业代表制与部门代表制相结合的代表产生方法, 从而使听证机构能够获取更公平、更客观的资料和 信息。另外,为保障听证陈述人的公平代表性,参加 听证会的代表的组成和人数比例也要反映利益结 构,既要达到表达意见的目的,又要防止平均主义。所以,可以推行正反比例制,以平衡不同意见持有者 的参与人数,这样可以防止强势利益集团操纵听证 会。换句话说,就是选择听证会参加人要尽可能按 照报名的顺序和正反意见基本对等的原则,如果人 为因素太多,或者听证人单方面邀请的参加人太多, 就会失去听证的意义。
(四)强化听证结论的约束性和时效性
笔者认为,要确保听证有意义,政府和司法机关 要尽量科学合理地采纳听证结论,并真正保持中立 地位,听证单位和利益相关者也要积极配合。政府 必须平等对待各种听证意见,对于那些无法采纳的 听证意见,必须以适当方式通知听证代表,告知其不 宜采纳或暂缓考虑的事实与理由,对于可以公开的 内容还应公之于众,以便给公众与听证代表一个说 法,从而最终实现听证的民主性价值。听证陈述人 也应该继续关注听证会的善后工作动向。(五)建立监督体系,提高听证透明度
听证制度的良好运行需要一套系统而有力的监
督机制。要把法律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 起来,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体系。在提高听证透 明度方面我们应把握如下几个原则:“第一,通过媒体 公告,将听证的时间、地点、内容等有关情况事先向社 会公开;第二,公开听证代表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 式;第三,公开申请听证方的听证方案;第四,听证过 程公开,通过媒体直播等形式让民众了解听证的全过 程;第五,信息反馈渠道公开;第六,听证决策的最终 结果公开”。[4]此外,还要加强新闻媒体和公众的监 督,允许新闻媒体报道听证会的全过程及听证会做出 的决策,真正做到听证结果是民意的体现。参考文献: [1]陈家刚选编.协商民主[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 版, 2004.3.[2]方俊.听证制度的困境与出路思考:以广州市为例 [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10): 37-42.[3]彭宗超、薛澜等.听证制度:透明决策与公共治理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200.[4]刘俊、张涛.价格听证会不能成为民主的“花瓶” [J].当代经济, 2005,(4): 37-38.(责任编辑:崔维)
第二篇:民主听证制度(范文)
胜山镇四灶村民主听证制度
(2011年4月22日村民代表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扩大基层民主,丰富民主形式,推进村务工作的民主化,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方便村民参与村务决策、管理、监督,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出台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处理村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实施重大村级建设工程项目,处置大额集体资产,村集体经济进行大额投资等村级重大事项,在作出决策前,应进行民主听证。
第三条民主听证一般以民主听证会形式进行。
民主听证会是在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合作社或村监会主持下,召集相关人员就有关村级重大事项通报情况,民情恳谈,提案质询,双向交流,释疑论证,统一思想,提出方案办法的沟通会议。
第四条民主听证会是听取、征求村民意见的形式,不同于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听证会不能代替村民代表会议行使权力,不能代替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决定决议。
第五条民主听证会包括以下内容:
(一)通报情况。村级组织建设情况,阶段性工作开展情况;
村务公开情况。
(二)民情恳谈。村民对村务工作和村班子干部的意见建议,村民对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想法,村民在生产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提案质询。就村民关注的村内热点、疑点、难点问题的提案和民情恳谈中提出的问题,接受质询并解答,提出处理意见。
(四)民主论证。就村级决策的制定,规划建设、工程项目、公共事务、公益事业、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征询意见建议,形成共识,为决策作出参考。
第六条民主听证会参加对象为部分村民代表、老党员老干部代表、提案人、涉及利益群体的当事人代表,也可邀请驻村联村干部、群团组织负责人,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参加。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召开民主听证会:
(一)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
(二)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提议;
(三)十分之一以上村民提议;
(四)三分之一以上涉及利益群体人员提议。
第八条召开民主听证会应遵循下列程序:
(一)做好会前准备,提出或确定会议议题;
(二)公布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参加对象和议题;
(三)准备好会场及会议材料;
(四)清点参会人员并签到;
(五)介绍会议议题及有关情况和方案;
(六)听取、记录并解答参会人员的发言内容和意见;
(七)梳理归纳会议意见;
(八)整理会议记录并归档备案。
第九条本制度由村民委员会负责解答,自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浅议价格听证基于结构和制度
来源: 硕士论文 http://www.xiexiebang.com
摘要:中国听证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 当前的价格听证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缺陷。随着市场化和民主化进程的推进, 通过经营者、消费者和监管者的多方努力, 中国的价格听证将不断地走向完善和成熟。
关键词:价格听证;主要缺陷;制度层面 引言 002 年1 月1 2 日,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价格听证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旅客列车票价实行政府指导价听证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听证会所要探讨的是铁路这样的垄断应该如何定价, 政府在指导垄断企业定价中应该起到作用, 以及如何使政府的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这次听证会是我国市场化改革中的一个重大进步, 也是听证制度从幕后走向前台的重大范例。价格听证制度产生的背景
中国的价格听证制度是经济民主化和政治文明化的必然产物, 它的产生有其深厚的背景:
2.1 市场经济的挑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价格形成一般有两种机制: 自由竞争形成的市场价格和非市场形成的政府定价与政府指导价。在竞争性行业, 企业完全拥有定价权, 价格完全放开, 政府不加干预, 它可以根据生产成本和供求关系决定并调整价格。在垄断性行业, 政府则要对企业的定价权进行某种限制。因此, 如何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垄断行业的部门利益与国家利益、垄断经营者与广大消费者、行政管理人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以利益调整为核心的价格听证正是解决中国经济市场化当中所存在的政企不分、利益垄断现状的根本出路。
2.2 公共管理的需要政府虽然还是专门的公共管理机构, 但并非唯一的机构。在政府之外, 应当有一些准自治、半自治和自治的机构去参与或承担公共管理的职能,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不能脱离政府外公共组织而开展。价格听证会便是政府与政府外组织、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公共决策行为, 是公共管理社会化的契约平台。价格听证意味着政府管理手段从直接的行政干预为主转变为以间接的宏观调控为主, 政府管理价格的方式从注重定价、调价等日常价格工作转变为注重市场规范管理、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建立价格法规体系等方面的工作上来。价格听证制度面临的问题
中国听证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由此, 以结构和制度的视角探讨当前价格听证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缺陷:
3.1 听证透明度不高价格听证的关键和核心就是公开透明的制度安排。价格听证的公开, 既要求听证的公开, 又要求听证程序的公开, 包括听证会之前的代表选拔与名单的公开、听证会代表发言与论辩的公开、听证结果的公布与质询等。但是, 相当多的价格听证会存在着秘密保护、信息隔离的现象, 存在着暗箱操作、民主作秀的嫌疑。
3.2 听证公正性不足听证是防止部门化倾向、保证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之一。听证会的公正性, 不仅是听证会本身所具有的特征, 也是听证会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所要达到的共同目标。所谓听证的公正性, 不仅要保证结果的公正性, 更重要的是保证程序的公正性。因此, 保证听证程序的公正性是听证的必然要求。听证的公正性也要求克服非正常的、不合法的场外交易。价格听证制度的完善
听证, 事实上就是相关利益主体的迭演博弈过程。利益相关人追求与其谈判能力相称的最优利益配置格局, 从而实现利益整合与博弈均衡。只有民主制度的规约才能保证公共决策的化、公共政策的合理化、公共管理的规范化。因此, 要完善价格听证制度, 克服价格听证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民主缺陷, 作为听证相关利害人的经营者、消费者、监管者等博弈主体必须做到:
4.1 经营者要自知垄断行业经营者首先要具有群众意识, 面对消费者、面对全的公众。经营者有义务把听证让消费者代表了解和熟悉, 有必要把本行业听证资料散发给消费者代表;其次, 垄断行业经营者要具有市场意识, 避免垄断经营者在制定营销策略时闭门造车, 与实际情况脱节。在不能存在竞争的情况下, 过长时间的过高价格势必会造成消费者的分流, 反而减少经营利润。因此, 垄断行业要深化自身内部改革, 引进竞争机制。
最后, 垄断行业经营者要具有诚信观念。面对消费者代表要坦诚相见,能够实事求是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不能夸大或隐瞒行业经营状况, 以避免更大、更多的信息不对称和话语霸权。同时, 也能坦诚地接受专家或消费者或中介机构的调查和质询, 以保证价格听证的客观公正性、可信度和质量。
4.2 监管者要自律作为监管者的政府及其主管部门首先要有独立性。政府官员自身要求廉洁, 要做出公正的决策, 不能偏袒任何利益集团。政府在指导定价时, 就必须要有独立性, 要同时考虑经营者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 引导双方实现某种妥协。其次, 要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实行政务公开、增强决策透明度是会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行政过程中实施监督的公开和透明, 它能够提高社会公众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也能够使公共政策执行成本大大降低, 同时还能有效防止因权力使用不当而出现决策的失误。要完善代表产生机制, 建立代表咨询、专家论证、民意调查的决策系统, 形成价格决策多方制约的格局, 从而有利于减少政府价格政策制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第四篇:价格决策听证制度
价格决策听证制度
一、责任单位
衡阳县物价局
二、责任人
价格决策听证由县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实行物价局局长负责下的岗位分工责任制,局长主持全面工作,并对工作负全面责任,各位副职及有关股室按照责任分工,分别承担各自的工作职责。价格决策听证责任人:局长、各位副职及有关股室负责人。
三、行使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2、《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
四、行使权限
价格决策听证,由所在地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五、听证程序和时限
(一)程序
1、由申请人向县物价局提出书面申请;申请资料如下: ①申请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申请单位名称、地址、制定或调整价格的项目、理由、近三年的生产经营成本、经济效益、政府投入、市场供求情况和本行业机关情况等事项。②具有法律效力的财务报表资料;
③申请制定或调整价格的计价原则、方法和价格水平以及社会承受能力分析,本地及省内外同类项目现行价格水平说明材料。
2、县物价局成本监审股接受申请人委托,对拟制定或调整价格项目的社会平均成本进行测定,对申请人申报的成本进行审核,并出成本监审报告。
3、县物价局收到申请人要求制定或调整价格的书面申请和成本监审股出具的成本监审报告后,对拟制定或调整的价格进行初审,并写出初审意见。
4、定价听证依据下列情况提起:
①定价机关是县物价局的,由县物价局提起;
②定价机关是其他部门的,由该部门向县物价局提起。
5、定价机关师其他部门的,应当向县物价局提交定价听证方案。
定价听证方案包括下列内容:
①拟制定价格的具体项目;
②现行价格和拟制定的价格,单位调价额和调价幅度; ③拟制定价格的依据和理由;
④拟制定价格对经济、社会影响的分析;
⑤其他与制定价格有关的资料。
6、听证会举行30日前,县物价局要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听证会参加人、旁听人员、新闻媒体、产生方式及具体报名办法。
7、听证会举行15日前,县物价局要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听证会举行的时间、地点,定价听证方案要点,听证会参加人和听证人名单。
8、听证会举行15日前,县物价局要向听证会参加人送达下列材料:
①听证会通知;
②定价听证方案;
③定价成本监审结论;
④听证会议程;
⑤听证会纪律。
9、听证会应当在有三分之二以上听证会参加人出席时举行。出席人数不足应当出席人总数三分之二的,听证会应当延期举行。
10、听证会可以一次举行,也可以分次举行。听证会按照下列议程进行:
①主持人宣布听证事项和听证会纪律,介绍听证会参加人、听证人;
②定价听证方案提出人陈述定价听证方案;
③县物价局成本监审股对行业平均成本、企业成本审核情况等进行介绍;
④听证会参加人对申请人的生产经营成本、制定或调整价格的计价原则、方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以及县物价局的初审意见等发表意见;
⑤主持人总结发言。
11、听证会参加人应当审阅涉及本人的听证笔录并签字。
12、听证会举行后,听证人应当根据听证笔录制作听证报告。听证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①听证会的基本情况;
②听证会参加人对定价听证方案的意见;
③听证人对听证会参加人意见的处理建议。处理建议应当包括对听证会参加人主要意见采纳与不采纳的建议和理由说明。
13、县物价局要在听证会举行后15日内将听证笔录、听证报告一并提交定价审批机关。
14、定价审批机关作出定价决定时应当充分考虑听证会的意见。
定价审批机关根据听证会的意见,对定价听证方案作出修改后,县物价局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再次举行听证会,或者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其他途径就听证事项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15、定价审批机关作出定价决定后,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定价决定和对听证会参加人主要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
16、定价审批机关需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定价机关批准后才能作出定价决定的,上报定价方案时应当同时提交听证报告。
17、制定在局部地区执行的价格或者降低价格的,听证会可以采取下列简易程序:
①只设主持人;
②听证会参加人由消费者、经营者构成;
③听证会按照本制度第三项10款1、4、5条规定的议程进行。
(二)时限
60个工作日
六、监督检查
(一)健全价格决策听证工作制度,用制度制约各个环节工作行为;
(二)局党组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自查自纠,严格按照程序办理;
(三)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局纪检组负责人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公开、公示办理程序,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五)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监察局监督检查。
七、责任追究
(一)过错责任内容
承办、审核人员在组织实施价格听证职权过程中,有下列过错情形之一的,必须追究责任:
1、符合条件不对申请项目进行受理批准的;
2、法定条件不符合予以受理批准的;
3、超越范围和职权行使职能的;
4、违反法定程序、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
5、待人态度生硬,故意刁难推诿、致使发生纠纷造成不良影响的;
6、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或者收受申请人财物的;
7、其他过错行为应予以追究过错的;
(二)责任过错认定
承办、审核人员在工作履职过程中,故意违规、违法审批或者因过失造成严重后果的,按下列条款确定责任:
1、承办人故意违规、违法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
2、二人以上共同行使职权造成过错的,主办人承担主要责任,协办人承担次要责任,共同主办的共同承担责任;
3、集体讨论决定出现过错的,主持人承担责任;
4、应提交而未提交给局价费审批集体审议领导小组审议而产生的过错,审核人承担主要责任;
5、价费审批行为经有关领导批准出现过错的,批准人承担领导责任。
(三)追究形式
1、承办人员、股室负责人违反制度规定,情节较轻的,由局纪检组负进行责人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较重的,依纪给予相应处分,并调离本岗位,一年内不得从事与该岗位性质相同的工作。
2、分管领导违反制度的,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3、上述责任人违反制度规定,构成犯罪,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附:价格决策听证流程图
第五篇:听证制度研究
浅析我国的听证制度
摘要:在行政立法大量涌现的今天,听证作为程序正义的体现,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性。西方国家在行政立法听证上已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而在我国,行政立法听证制度建设起步晚、发展还不完善。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听证制度存在的缺陷,并且对完善我国听证制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立法听证公民参与完善
著名的行政学家赫伯特﹒西蒙所言“决策是行政的心脏”①。因此, 政府行政管理就必须对公共领域的治道变革,近年来,人们在政府运作方式和公共决策体制领域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其中之一就是在公共政策领域引入听证制度。公共政策中的听证制度是现代民主社会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重要程序设计, 它有利于促进公共政策过程相关利益主体的平等参与, 从而保证政府正确行使公共权力, 实现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笔者就以听证制度的形成过程为切入点来浅析我国听证制度。国公共管理中日益受到广泛重视。然而在中国由于长期实行集权体制,并深受大陆法系传统法制的影响,使得我国行政听证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这需要我们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听证制度概况
听证(hearing)源于英国法古老的“自然公正”原则, 它包含两个最基本的程序规则: 一是任何人不能成为与自己有关案件的法官;二是任何人的辩护必须被公正地听取②, 亦即听取另一方意见原则。其第二个程序规则直接构成行政听证的法理基础。而从法律意义上说, 听证制度最早是英国1215 年的自由大宪章中有关公民法律保护权的观念和制度。后来, 这种制度从英国传到美国,美国又把它移植到立法和行政实践当中, 作为增加立法和行政民主化以及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听证制度又传到日本和拉丁美洲一些受美国影响较大的国家, 随着民主观念的逐步拓展, 听证制度成为司法、立法和行政领域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程序。在我国, 1993 年深圳市率先建立起价格审查制度, 这一般被视为我国听证制度的雏形。随后, 199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过, 标志着听证制度在我国的基本确立。1998 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明确要求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 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从而把听证程序引入行政决策领域。1999年9月9日,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