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保状”与取保候审探析(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2:5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代“保状”与取保候审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代“保状”与取保候审探析》。

第一篇:清代“保状”与取保候审探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清代“保状”与取保候审探析

清代“保状”与取保候审探析

摘 要 清代是我国古代司法制度较为完备的时期,一些司法制度已与当代国家法内容极近相似。取保候审制度作为刑事司法中所普遍采用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已初现端倪。本文试以《清代新疆档案选辑》“刑科”所记载的“保状”为考察依据,对清代取保候审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 清代司法 取保候审 保状 《清代新疆档案选辑》

作者简介:范文博,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2011级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005-02

一、问题的产生

从当今世界范围来看,取保候审制度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诉讼保障制度,在西方国家称之为“保释”。在我国,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笔者在以《清代新疆档案选辑》(以下简称《选辑》)为考察中心研究清代调解制度的时,在对资料进行研读和搜集的过程中,大量“保状”的记载引发了笔者的兴趣。通过对“刑科”(51-75卷)424条保状的整理与判读,发现清代存在这样一种与当代取保候审制度极近相似的司法制度,然又有《世宗宪皇帝圣训》记载:“其余干连人犯,即令取保候审。”对其进行了佐证。遂希望能够通过对清代取保候审的研究,为中国法制史研究尽微薄之力。

二、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

保状,又称“保结”,旧称由保证人填写的有一定格式的保证书。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清黄六洪《福惠全书·钱谷·催征》:“公举则责之本甲,印官验果堪充,取其粮房总书记保状,实保结得某里甲某堪应户头,总催某年分本甲花户钱粮。“在清代,被告人押入牢中听候惩办期间,乡约、商民、乡邻等人可出具“保状”将被告人保出听候讯断。笔者通过对《选辑》中案件的梳理与分析,将清代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取保候审的对象可以是涉及民事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及案件的相关人、牵连人,也可以是严重刑事案件中受案件或犯罪人所牵连的人。

例如:具保状乡约高文魁,林元今保到大老爷案下保得回民马玉魁呈控伊夫妇不睦等情一案,经蒙堂讯,断令将传氏解回肃州交伊娘族安置等。因约等现有疾病,安居伊女婿赵思光家中请医调治,是禀痊之日,由赵思光护送自行回籍。倘传氏如有别情,惟小的等是问,所具保结是实。

准保调治病痊即由赵思光护送回肃不准逗留此批。

光绪七年十月。

再如:具保状,回民沙商义、杨荣等,今具到,大老爷案下保得杨得成因奸杀伤吴世全二命身死案,内管押正凶之胞兄弟三人杨得福、杨得有、杨得万等,今蒙讯明,饬令讨保在外听候传讯,倘伊等如有逃避不法,为小的是问,所保状是实。

准保毋误传讯。

光绪六年六月。

笔者依据《选辑》中“保状”所记载的内容,将所涉案件类型归类如下:

案件类型(87凶抢劫盗)卖(骗)人口奸滋事人(牵连人)假币不还姻家庭计如图表所示,清代取保候审的涉案范围包括了民事案件和轻微的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如抗债不还、婚姻家庭,只要分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囚禁者一般都可以被保出。例如,我们可以来看这样一则案例:

死者运棺车费生未遵结有卷,可查窃思与讼,问生要名下本利分伙,本利领足之朱子祯无相干涉。即令伙买未分被人吞骗,追出银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理应照搬股均分,岂能一人独得。即是伊独贸被人撇骗,代伊构讼所用讼费,皆伊出效劳者焉能垫费?况年分伙时,为伊父尸骨帮助银两被伊输净,停棺未搬咎将谁归并未追究。只祈苍天开眼,稍获盘费,情愿自备资斧,将伊父尸骸带归故土。伊不但不感激,反而稀词控生陷害。生年六十有三,坐厅受辱,抑郁成疾,死不甘心,只得缕晰呈明伏乞。太公租台前施恩復讯以申屈仰上呈。

具保状,商氏陈正兴今具到,大老爷案下实保得朱子祯呈控刘云龙欺孤滅寡等情一案,今蒙恩讯,刘云龙实该朱子祯银五十三两五钱,今刘云龙管押数日无人在外办银,商氏情愿保刘云龙出外赶办银项。恳祈恩准宽限一月,如数交案,若有逃避情事,为商氏是问所保是实。

特准将刘云龙交该商民保领限十五日内呈缴欠银即连保人一并比追此饬需。

光绪六年九月。

该案是因当事人合伙经营分利不均引发的纠纷,被告人呈控原告陷害其吞骗银货,原告遂翻出旧账呈控原告不知恩图报反诬陷害。被告人被管押后,保证人出具“保状”示明被告人保外筹措欠银。县官准其保外,但如不按期还银连同保人一同追究责任。

而诸如盗窃、斗殴等轻微的刑事案件,保证人出具“保状”作出赔偿原告人的承诺后,囚禁者通常都可以取保候审,例如:

具保状,小的魏贵孝今具到,大老爷案下保得天申恒呈控胡宝丰店脚串谋盗失客货等情一案,现蒙堂讯管押,小的情愿将车户胡宝丰保外,着伊遵断补赔客货银两,倘有逃避情事,惟小的是问,所具保状是实。

再如:具保状小的杨福成今保到大人案下实保得马永成,二不都因殴伤徐之妻一案,蒙恩管押,今经小的保外,与徐补陪养伤银五两均已悦,愿出具保状,倘若马永成等有不法情事,惟小的是问,所具保状是实。

准。

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廿九日。

第二,禁囚患有疾病,需保外调治。具保状小的张华迁,车全相今具到,大老爷案下保得集生永呈控刘瑞连抗债不还等情一案,今管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押有病,小的情愿保外调治,听候讯断,倘有逃避情事,惟小的是问,所具保状是实。

准保外调治听候讯断。

光绪五年二月。

此案说明,若犯罪人在囚禁期间,突发疾病,保证人出具“保状”后,犯罪人即可取保候审。待犯罪人病愈后,再由保证人将犯罪人返送归案。《选辑》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实例,笔者不再一一列举。

第三,事实不清,案件不明。具保状乡约高文魁,何元今具到大老爷案下,实保得卢万仓呈控段如良之雇工苒成玉死事不明一案,今蒙堂讯断,令约等保段如良在外候案,暂将苒成玉之尸掩埋再行查办。倘有逃避等情,为约民是问所具保状是实。

附状存案。

光绪十九年十二月。

可见在清代,在无查明准确的案件事实真相之时,嫌疑人可暂行保出候审。待衙门对案件再行查办后,再做进一步的审理。

第四,可依调解结案的案件。具保状小的巨有,杨浩德今具到大老爷案下,实保得舍杨呈控吴富贵等案内之杨尚春一名,蒙恩管押在案,小的情愿具结将伊保外以便调处舍杨之案。如其说和来案,具结了案,该伊若有逃匿等情,惟小的是问,自甘领咎,并无反悔,所具保状是实。

准其暂行保释。

光绪二十五年三月。

在清代,调解是解决民间纠纷的重要方式,许多民间“细故”由于案件事实清楚,不需要动用过多的司法资源就可以将纠纷解决。本案中,保证人将案件的相关人员保出,目的是为了对该案进行进一步的调解工作。据此原因,相关人员可取保候审。

三、取保候审的作用

(一)有利于缓解狱所压力

在清代的司法活动中,羁押对象的范围广泛,不仅可以对犯罪人进行不押,对未犯罪的连坐家属、犯罪现场的见证人或者是了解案情的知情人均可以进行收监。所以监狱往往会人满为患。“然外省监狱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多湫溢,故例有轻罪人犯及干连证佐,准取保候审。”每有一案,人犯证佐为未齐,或拘唤不至,或关解不前,有司又不上紧催提,以致经时累月囚系不释者有之;又有事涉牵连,因人诖误,有司不分轻重,概与正犯同系囹圄,则无辜受累被拘禁者有之。清代,由于监狱仄小,人复众多,浊气熏蒸,疾病传染,因此致毙者,不一而足。重犯囚禁,几人管押一室,“秽气熏蒸,最易染病”。

因此,取保候审措施的采用,无疑会减少监狱的羁押人数,防止疾病的传播,最终达到缓解狱所压力的目的。

(二)有助于案件的顺利查证

清代统治者为了满足查证案件的需要,在案件尚未查清之际,往往会对案件的相关人等采取羁押措施。按照清代法律的规定,对与案情较轻的案件牵连人等不宜久禁,事状明了应及时释放。而对于案情较重的刑事案件,往往需要经历相对比较复杂的审判程序,在清代,常常会遇到牵连者在囚,而正犯在外的现象。乍一听来,似乎是牵连者蒙冤入狱,但实际看来,通过对牵连人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通过保人随时了解其所在行踪,及时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取证。

(三)有利于防止犯罪人继续危害他人及社会

清代的取保候审的对象主要是针对涉案较轻的被告人、犯罪人或者是与案情有关联的牵连人。保证人出具“保状”后,便与这些人形成了责任连带,若他们再有危害他人或社会的行为,特别是涉及人命等较重的刑事案件时,不仅犯罪人会从中治罪,保证人也会遭到重惩。例如《大清律例》中有记载:“凡监后待质人犯,除强盗案件不应宽释外,如人命等案有正犯未获,将牵连余犯监候待质已过三年者,取具的保,释放在外,俟缉获正犯之日,再行质审。倘释放后私自逃匿,保人重惩,本犯获日,从重治罪。”因此,对这些人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取保候审,同时保证人承担后续的可能发生的不法情事,有利于防止犯罪人继续危害他人及社会。

四、清代取保候审的当代传承

中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至七十一条规定了取保候审制度的相关内容。与清代的取保候审相比,虽然存在的诸多的差异,但仍存在些许的相同之处。笔者认为,若在这里谈古代的某种司法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度与当代司法制度的不同之处,并无太大的实际意义。但通过比较其相同之处,确能体现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后,通过不断的更替、接续,直至今日,中国的法律制度正在逐步走向完善。

首先,清代的取保候审与当代取保候审制度的构建目的相同,即都是借助“第三方”保证人的信誉,对取保候审对象的行动自由加以限制,以保证其随传随到,及时作证的一种诉讼保障措施。

其次,二者的适用条件大体一致,现行刑诉法规定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为:一是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是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是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是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不难发现,除对于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清代没有规定和在语言表述上存在的差异外,适用条件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

最后,对于保证人的规定,现行刑诉法规定了被保证人有违反本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的行为,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样,清代的取保候审对保证人也有严格的规定,当保证人没有尽到保证义务时,同样会受到惩罚。例如“李其信出具保状,保证内容是将逃犯李富贵保出后,其立即出境”,县官准保后批示“即驱逐出境倘再逗留连保人一并究办”。

清代的取保候审并无史料证明其作为一种法律制度规定下来,笔者只是通过对《选辑》“刑科”中所记载的保状内容进行研究后发现清代确确实实存在这样一种制度,并在清代司法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缓解狱所的压力;有助于案件的顺利查证;有利于防止犯罪人继续危害他人及社会。清代的取保候审有效的帮助了清代司法活动的正常进行,从而达到稳定社会,维护封建统治的最终目的。同时,笔者在研究过程中认为,虽然清代的取保候审与当代取保候审制度不一定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从二者的内容上看,清代的取保候审得到了发展与传承是无疑的。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参考文献:

[1]黄道诚.宋代与中国古代取保候审制度的形成.河北学刊.2009(3).[2]新疆档案局编.清代新疆档案选辑.桂林.广西大学出版社.2011.[3]《清史稿》(卷一百四十四).《刑法二》.[4]张晋藩.中国司法制度史.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5]《大清律例通考校注》(卷三十六).《刑律·断狱上·淹禁》.------------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清代名人轶事

篇一:2011年----《清代名人轶事_将略篇》 罗 提 督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还没有到,众人认为要等待禧恩来了再进攻。罗提督说:“包围时间长了我方军队会懈怠,叛军必定会逃跑。”于是违背众人的意见马上进攻,叛军几乎全部被消灭。

译:东乡人罗提督的战功在《圣武记》中记载得很详细了。他的智慧也足可以谋划大事,不是只凭借武力称雄一时。罗提督曾经率领军队进入南山,搜捕残余的贼寇,村民深受猴群偷吃田里的粮食之苦,早晨必须用火器才能惊跑猴群。罗提督问明原因,让人捕来一只猴子,剃除猴子身上的毛,在这只猴子的脸上画上大眼睛等又丑又怪的形状。第二早晨等群猴来时,把那只猴子放回去,猴群都惊吓跑了,以后再也不来了。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稍)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译:罗提督常向别人讲述自己年轻时做贼时的事,一点都不忌讳,并且请读书人详细地记 载他做贼的事,真的是不一般的男子汉啊!(罗提督)改变品行后,才娶了妻子,他忽然患上了怪病,各种方法都治不好。一个道人路过门前说:“我有办法可以救你,只是要拿三万钱才能给你配药。”罗提督自忖家里贫穷,哪里拿得出三万钱,就对他的妻子说:“我病得就要死了,你也会饿死。如果卖掉你,得到钱去买药,那么我们俩都可以活了。”妻子哭泣着听从他,后来他的病果然好了。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译:(罗提督)官至夔州游击时,夔州关靠近夔州峡,山水迅猛湍急,瞬间千里。贩卖私 盐的船到了(往往)就敲锣呐喊,越过夔州关走了,他们的船都配备大炮器械,船两旁绑着大毛竹,像弓一样弯着。有别的船要追上时,就吹断绳子将毛竹发射出去,追的船一定翻倒,没人敢触犯(他们)。罗提督招募擅长游泳的人,拿着锋利的锯子事先藏匿在上游的水中,等盐船经过时,靠近船用锯子锯盐船的舵。盐船抵达夔州关时舵正好断掉,盐船不能前行,触碰礁石被撞破,贩卖私盐的人就全部被抓获。

罗 既 官 游 击,乃 遣 人 访 其 妻,以 重 金 赎 还。为 夫 妇 如 初,报 其 鬻 身 救 夫 之 义 也。此 事 不 足 训,然 以(之)视(那些)少 共 艰 苦,既 贵而 厌 弃 其 糟 糠 者,其 厚 薄 之 区,殆 不 可 以 道 里 计。天 生 豪 杰,磊 磊 落 落,安 得 以 道 学 家 之 律 绳 之?

译:罗提督做游击官后,就派人寻访他的妻子,用重金将妻子赎回,还像当初那样做夫 妻,报答妻子当年卖身救自己的恩情。这事不值得效法,然而拿这与年轻时共同经历艰苦、富贵后厌恶嫌弃糟糠之妻的人比较,这当中的重情与薄情的差别,几乎不能用里来计算。罗提督天生豪杰,光明磊落,怎么能用道学家的法则来衡量呢?(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púfú)至一老妪(yù)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chái等辈、婚配)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译:罗提督年轻时是无赖之徒,多次行窃,县令抓捕到他,用棍杖将他打晕,将他抛弃在 荒野。(罗提督)半夜苏醒过来,艰难地爬到一老婆婆家,老婆婆救了他。于是他改变品行,投身行伍,在同辈中是最骁勇善战的。当赵金龙发动叛乱时,罗提督接受任命,和总督卢坤前往平叛。叛军已经疲困,就要被擒获了。当时宣宗皇帝命令尚书宗室禧恩前来监督军队,(禧恩)注释 韬:(韜)tāo

1、弓或剑的套子。

2、隐藏,隐蔽:~光养晦(隐藏才能,收敛锋芒,不 使外露。亦作“韬晦”)。

3、用兵的谋略:~钤。~略。

夔:kuí

1、〔~~〕敬谨恐惧的样子。

2、〔~立〕肃立。

3、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撄:(攖)yīng

1、接触,触犯:~怒。~其锋。

2、扰乱,纠缠:“不以人物利害相~”。~ 宁(道家所追求的一种修养境界,指心神宁静,不被外界事物所扰)。

洵:xún

1、诚实,实在:~美。《诗·邶风·静女》:“洵美且异。”

2、疏远。

3、流泪:~涕(默默流泪)。窭:(窶)jù

1、〔~数〕用茅草结成的圆圈。放在头上做顶东西的垫子。

2、贫穷,贫寒:~家子(贫穷人家的子弟)。瘳: chōu

1、病愈。

2、损害,减损。

鬻: 本义为“粥”,引申为“卖”。鬻文(为人撰写文章而接受酬劳,即“卖文”),鬻技(出卖技

艺以谋生),鬻歌(卖歌,以歌唱谋生),鬻爵(出卖官爵)。成语“卖官鬻爵”,形容政治 腐败,统治阶级靠出卖官职来搜刮财富。训: 典式,法则。成语“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糟糠:酒糟糠皮,是穷人赖以生活的食物。后常用“糟糠”形容穷困共患难。“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知心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道里:指道学家主张的法则、规律。

磊磊落落:分明的样子,也形容胸怀坦荡。

绳: 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绳墨,准绳,绳正,绳之以法。

【答案】c(a.为„„所苦,苦于„„,使困苦,困于。例:《列子·汤问》:“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史记·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 b.释放;放走。例:纵火,纵虎归山,七擒七纵。d.到达,抵达。例:抵京,抵临,平安抵达。)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其智能亦自可韬语其妻曰„„ ..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 ..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 【答案】b(凭,介词/相当于“而”,表顺承。a.他的,代词。c.他,代罗提督。d.将,将近,副词。)

7、下列各组词语,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①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 ②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③俟船过,附而锯其舵④乃改行,投身军营 ⑤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 ⑥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答案】b(①叙述他曾经率兵到南山。④叙述他投身行伍。⑥叙述他跟妻子商量卖身以求钱治病事,这点勉强可算是。)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齐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

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答案】d(“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无依据。)考 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痛苦 .

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腾跃 .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做官 .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 碰到 .篇二:古代名人轶事 古代名人轶事

古代名人轶事<茶墨之争> 宋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苏东坡既爱饮茶又擅长书法,一日司马光问他:“茶以白为贵,墨却以黑为贵;茶以身重为好,墨却以身轻为好;茶讲究在新,墨却讲究在陈。人们对茶与墨的追求正好相反,而您恰好喜好这两样东西,这是为何?”苏东坡巧妙答说:“上好之茶与妙品之墨都有陶然清香,这是他们共有的品德;茶与墨坚结实在,这是他们同具有的节操.贤哲和君子都有共同的品德和节操,一个长的皮肤黝黑,一个却长得白皙,这其实是同一个道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茶墨之争的故事。

纪晓岚对对联

清朝大学士纪晓岚一次奉旨巡查,乘船过一个河道。走到一处很窄的地方,正好与一大船相遇,互不相让。纪晓岚就呵斥对方让路。没想到对方是当朝的一员战功赫赫的老武将。对方也不示弱,正在僵持着。那个老武将听说是纪晓岚大学士,就提出了对对联的要求。武将出上联,纪晓岚对下联,如果对上了,老武将自己让路,对不上,他纪晓岚让路。纪晓岚一听连说行,没问题。武将的上联是: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橹速,暗含三国的文臣鲁肃。帆快,暗指刘邦手下的武将樊哙。整句话是说”文臣不如武将。)纪晓岚也看出来了这副对联的巧妙,就是一时对不上。急得一头汗也没对上,只好认输,给武将让路。纪晓岚闷闷不乐乘船到达了目的地。刚一下船,欢迎他的场面特别热闹。有锣鼓,有唢呐,有吹笛的,有吹箫的。他突然来了灵感,想到了下联:八音齐鸣,笛清哪如箫和。(笛清,暗指,西汉武将狄青。箫和,暗指刘邦手下的文官,有名的宰相萧何。整句话说武将不如文臣。)正好对上句,可惜纪大学士当时没对上,输了一回,总算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晚唐诗人杜荀鹤,酷爱学习,他写有一首优美的《闲居书事》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对读书情有独钟,他写过多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有千古流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诫儿子,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著有《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写有劝人们读书要专一,切忌糊思乱想的《怜思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代诗人袁枚,博学多才,他的一首读书诗提醒了人们,读书要求理解,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清代诗人萧抡谓写有《读书有所见作》诗:“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忠告人们要热爱读书,读书要持之以恒,并将其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篇三:名人轶事录 出版说明

本丛书从二十世纪中华浩瀚文海中精选中华名家巨擘的佳构杰作妙 笔精华汇为一秩其内容上至宇宙之大下至蚊蝇之微举凡名人的涉笔成 趣之作诸如写山水名胜宠物雅品读书之乐名人趣事烟酒茶食鬼 鬼神神幽默调侃之精品尽收其中其可谓篇篇绝妙好辞字字玑珠华美 ●人有我有人无我有本丛书对二十世纪中华名人名作妙笔精华 收罗最广编选最精如当年林语堂几大弟子之作一些文名不让林语堂 梁实秋等人而至今鲜为人知的名人名作皆可在本丛书中一睹风采 ●体例得当规模宏大首推八卷编排新奇且每卷皆在二十万字左 右既精致又雅重改变了近年很多散文小品薄薄一册的旧貌 可忱畔夜读闲暇翻看可馈赠亲朋高雅庄重可藏之名山传之后 代可养性怡情增添品位

可为有志于散文小品创作者提供最佳范本亦可满足世纪末的中国人回

首往事的怀旧情绪是二十世纪中华文学宝库是二十世纪中华文化名人智慧的流露是精 品更是经典

《名人笔》丛书八卷共收有100多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名篇散文其 中主要的名作家有

鲁 迅 林语堂 张爱玲李健吾

贾平凹 李大钊 端木蕻良

陈独秀 徐懋庸 海 戈叶圣陶

杨 朔 胡 适 秦 牧陈西滢

储安平柯 灵 周犁庵丰子恺

茅 盾 俞平伯 郁达夫臧克家

刘白羽 梁实秋 沈从文文载道

朱自清 老 舍 徐蔚南周楞伽 徐志摩钱歌川许地山梁启超 方令孺 周作人 许钦文 廖沫沙 郑振铎 陈子展谢冰莹 碧野 庐 隐 曹聚仁 吴伯萧郭沫若

夏丐尊 施蛰存李广田 沙 汀 钱钟书刘海栗

文洁若 朱 湘 章克标 吴组缃 张秀亚 王了一 台静农

冰 心 聂绀弩 梁遇春 陈从周 周瘦鹃 罗念生 钟敬文 孙犁 文载道 林 庚 苏雪林 靳 以 赵景深 吴秋山唐 弢 王任叔 夏 衍徐 訏 谢六逸 王鲁彦 祝秀侠

马国亮 陆侃如 王礼锡沈启无 陈衡哲林徽音马子华 吴 晗陈西滢 潘序祖 秋 翁 柳无忌 缪崇群 邵洵美阿 英苏 青 叶灵凤 老 向 1《且说中国人》

本辑收五四以来鲁迅胡适林语堂等三十余位文学文化大师的杂感 随笔和杂文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抨击中国人的弱点揭示中国人性格描 画中国人形象是对二十世纪中国人的传神写照文笔或庄重或辛辣或 委婉或幽默或庄谐杂出或沉痛评说干姿百态中却皆显现出一颗拳 拳赤子之心 2幽默人生语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是春日里会心的微笑中国现代散文史曾出现一 批智商极高的幽默大师他们多以生花妙笔笑说人间百态从种种人生情 状中发现可笑可乐之事妙语连珠词采风趣读之令人忘忧令人喷饭 令人会心一笑或乐不可支如参禅悟道一样进入妙可不言的境界 3《雪夜话读书》

雪夜闭门读禁书向被视为读书人最大乐趣本书精选文化名人大师

近百篇美文看他们各以生花妙笔谈读书札记读书的习惯方法与乐趣爱书买书卖书乃至晒书焚书的苦乐书林书话及中外著名书店的种种

轶闻趣事从书里到书外娓娓述说中包含有人间百态人生甘苦 4《山水名胜游》

俗话说看风景不如听风景听风景不如读风景本书中的几十位名人大 家足迹遍布海内外一生好入名山游乘兴游尽山水名月生之后复以生 花生色之笔将人间美景移在纸上令读者在品味其游记美文的同时亦足 下出户而能遍游天下一举两得美不胜收且名人之笔往往为山水增色 读这类游记比亲游

山水名胜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 5《烟酒茶食趣》

烟酒茶食为人生四乐不论伟人平民皆难以在割舍本书作者皆为文人 名人更与烟酒茶食为友为兄且比常人更能体味品尝出其中之味之趣看 他们谈烟之趣酒之味茶之品食之美 人生之乐尽在其中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6《宠物雅品迷》

第三篇:清代美术(模版)

清代美术 一、四王与吴恽:致力于摹古或在摹古中求变化(1)王时敏:《云山图》创“娄东派”

(2)王鉴:《夏山图》《梦境图》

(3)王原祁:“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山中早春图》

(4)王翚hui:《西山红树图》创“虞山派”

(5)吴力:《湖天春色图》

(6)恽yun寿平:《锦石秋花图》创“没骨”画法二、四僧:(1)朱耷:号“八大山人”,构思奇特,喜爱画白眼瞪天的怪鸟怪鱼,愤世嫉俗 《荷石水禽图》《孔雀牡丹图》

(2)石涛:号“苦瓜和尚” 《淮扬洁秋图》《山水清音图》《苦瓜和尚语录》“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搜尽起风打草稿”

(3)弘仁:号渐江,创“新安画派”画山水重笔墨

(4)髡kun残:“吾之天游”《层岩叠壑图》

三、(1)弘仁、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海阳四大家

(2)髡残与程正揆kui并称“金陵二谿xi”

(3)“金陵八家”:龚贤(成就最高,八家之首)《木叶丹黄图》《夏山过雨图》、樊析xi、吴宏、皱喆zhe、谢荪、叶欣、高岑、胡慥zao

四、扬州八怪:直抒胸臆,打破成规(1)郑燮xie:号板桥,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化《竹石图》《墨竹图》 创“六分半书”

(2)金农:创“漆书”

(3)罗聘:《鬼趣图》

五、宫廷绘画:郎世宁:《百骏图》《崇献英芝图》

六、人物画:(1)改琦:《红楼梦图咏》

(2)费丹旭:《东轩吟社图卷》

七、版画:(1)殿版版画:焦秉贞:《耕织图》

(2)民间版画:《芥子园画传》系统地介绍了传统绘画的基本画法和流派,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绘画教科书

八、建筑:中国四大名园:留园、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九、工艺美术:(1)清代康熙时期盛行“古彩”,即五彩瓷,到雍正时期,五彩逐渐被线条柔婉、色彩淡雅的“粉彩”所取代(2)明清时期瓷器的装饰手法,彩绘已成为主流,标志着中国陶瓷已由“青瓷时代”进入“彩瓷时代”

十、简述“扬州八怪”?

答:

1、“扬州八怪”是泛指清中期活动在扬州地区的一批画家,有郑燮、金农、黄慎等人

2、他们在商品社会的生产竞争中,恪守文人的文化情操和文人画传统,以梅、兰、竹、菊、松、石等为主要描绘对象,除了表现诸如清高、孤傲、绝俗等思想外,还通过题诗写文,赋予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内容

3、在艺术上,扬州八怪发挥水墨特长,以简括的手法塑造物象,笔墨纵横,锋芒尽显,直抒胸臆,打破了成法约束,冲击了当时流行的恽寿平一派正统花鸟画风,被称之为“怪”,这些画家形成了反映时代变化的新风貌,发展了了文人写意画

十一、简述“四僧”?

答:与四王同时的僧人画家朱耷、石涛、髡残、弘仁,力主继古开今,革新创造,史称“四僧”,他们都是由明入清的移民,移绘画寄托亡国之痛,抒发内心强烈的情感,四僧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抒发性情,创作时不限于临摹,不囿于挪用古法,以个性鲜明的艺术,突破了四王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的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密切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艺术风貌虽各有不同,但在当时来说都是十分新颖大胆的创造。四僧以朱耷的艺术个性最鲜明,石涛的绘画思想影响最大,石涛有《苦瓜和尚画语录》传世。

朱耷,号八大山人,他的绘画极具个性,具有奇简冷逸的风格,强烈的抒发了遗民之情,达到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空前水平,常画傲然屹立的荷花,白眼瞪天的怪鸟怪鱼,孤寂高傲,构思奇特,充分表达了他愤世嫉俗的个性特征,代表作有《荷石水禽图》等。

石涛,号苦瓜和尚,其山水画多写对自然观察体验之所得,极富创造性,作品构图新颖自然,笔墨纵横潇洒,意境生气勃勃,他在他的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提出了“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搜尽起风打草稿”等主张,对当时被摹古风气笼罩着的沉闷的画坛,起到振聋发聩的启示作用。

十二、简述故宫? 答:

1、故宫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

2、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3、建筑物个部分轮廓更加鲜明,色彩别具一格,从而使建筑物更加富丽堂皇,体现了极大的对称性,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4、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第四篇:第一节 清代文化与文学概况

第三章 清代文学

第一节 清代文化与文学概况

一、清代文化概况

1、独尊程朱理学

清朝廷的设立悉依明制,利用汉族的儒家思想控制社会思想文化,规定学习《四书》、《五经》、《性理》诸书,科举考试用八股文,取《四书》、《五经》命题。康熙皇帝特别崇尚朱熹,曾说朱熹“文章言谈之中,全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朕读其书,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与之奥,非此不能治万邦于衽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非此不能内外为一家”(《御纂朱子全书·序言》)。康熙皇帝还升朱熹为孔庙大成殿配享十哲之次,成为第十一哲。宋代理学遂成为清代的官方哲学。

2、严厉控制社会文化思想

(1)疏:办法是编书。《明史》、《康熙字典》、《渊鉴类函》、《佩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全唐文》、《四库全书》,均为其具体表现。

(2)堵:办法是大兴文字狱。文字狱案件之繁,株连之广,惩治之残酷,均从来所未有。戴名世《南山集》案,是其典型。

3、乾嘉汉学的兴起

从学术源流看,导源于清初的顾炎武,但从社会文化根源看,则是清王朝文化专制的必然结果。“疏”与“堵”,使人们不关心当世之 务,只埋头于故纸堆,进行文字训诂、名物的考证、古籍的校勘、辨伪、辑佚等工作。当然,客观地说,乾嘉汉学家在文字、音韵、训诂、金石、地理等学术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二、清代文学概况

郭绍虞在其《中国文学批评史·绪论》中说清代:“就拿文学来讲,周秦以子称,楚人以骚称,汉人以赋称,魏晋六朝以骈文称,唐人以诗称,宋人以词称,元人以曲称,明人以小说、戏曲或制艺称,至于清代的文学则于上述各种中间,或于上述各种之外,没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足以称为清代的文学,却也没有一种不成为清代的文学。盖由清代文学而言,也是包罗万象而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的。”正因为此,清代文学繁富驳杂,其发展演变较难把握。

当然,相比之下,小说、戏曲的成就最为巨大。小说方面,《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戏曲方面,《长生殿》《桃花扇》都是一流的作品。诗、文、词成就未能超越以前的顶峰时代(如诗之于唐,词之于宋),但是名家迭出,流派众多,自然也不可轻视。

第二节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一、《聊斋志异》的作者

蒲松龄(164O——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出生于家道衰落家庭。兄弟4人,只有他勤于攻读,文思敏捷,19岁初应童子试,便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进学(亦即考取了“秀才”),受到当时做山东学政的文学家施闰章的奖誉。但此后却屡应乡试(相当于全省会考)不中。他在科举道路上挣扎了大半生,直到年逾古稀,方才援例取得了个岁贡生(岁贡生又叫岁贡,科举时代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明清两代,每年或两三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肄业,故称)的科名,不数年也就与世长辞了。

蒲松龄一生位卑家贫。31岁时,应聘南游江苏宝应,做幕僚,在同乡宝应县令孙蕙衙门里帮办文牍,但仅一年便辞幕返家。此后数年间,他辗转于本县缙绅之家,做童蒙师,或代拟、誊抄文稿,以养家餬口。康熙十八年(1679)39岁时进入本县毕际有家坐馆竟至30个年头,到70岁方才撤帐归家,终其馀年。

蒲松龄著述甚富,有诗、词、文、俚曲、杂著等集,近人辑为《蒲松龄集》。

二、《聊斋志异》的成书与流传

蒲松龄自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他从青年时期便热衷记述奇闻异事、写作狐鬼故事。他在康熙十八年(1679)春,即入毕 际有家坐馆前将已陆续写成的篇章结集成册,定名为《聊斋志异》。此后,他在毕家坐馆的日子里仍然执著地写作,直到年逾花甲,方才逐渐搁笔。所以,《聊斋志异》实际上是蒲松龄用了大半生时间陆续写作出来的。

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只有抄本流传,逝世之后抄本流传愈来愈广。半个世纪后,即乾隆三十一年(1766),赵起杲(gǎo)、鲍廷博终于据抄本将《聊斋志异》编成16卷本刊刻行世,世称青柯亭本(赵起杲乃蒲松龄的老乡。清乾隆三十年任严州知府时,在府衙内的青柯亭里校订、刻板、印行蒲松龄的遗作《聊斋志异》,故世称此本为“青柯亭本”)。嗣后近二百年间的各种刊本,都由此本而出。但青柯亭本并非全本,不但删掉了数十篇小说,还改动了一些有碍的字句。60年代初,张友鹤汇集近世发现的作者半部原稿(上世纪40年代末由蒲松龄九世孙蒲文珊献出)以及铸雪斋抄本(乾隆十六年历城张希杰据济南朱氏殿春亭抄本过录)、《聊斋志异拾遗》等本子,整理出一部会校会注会评本,简称“三会本”。“三会本”不但将《聊斋志异》的原有篇章囊括无遗,而且还校正了青柯亭本删改的文字,基本上恢复了《聊斋志异》的原貌。

三、《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表面是谈鬼说狐的,但却不过是借花妖狐魅反映社会人生。所以,书中无论是直接写狐鬼花妖,或是写与之相关的人、事,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折射,都寄托着作者对现实社会的理解与态度。首先,《聊斋志异》中,有较多写书生科举失意、嘲讽科场考官的篇章。这显然与作者本人的经历有关系——蒲松龄19岁进学,文名日起,却屡应乡试不第,断绝了功名之路。他饱受落第之苦,沮丧、悲哀、愤懑之情便假谈鬼说狐的形式发泄出来。这样的作品有《叶生》、《司文郎》、《贾奉雉》、《神女》、《考弊司》等。其中《叶生》中之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但久困场屋,完全可以看成是作者自己的小传,因此小说满纸抑郁、悲愤、沉痛之情。而《司文郎》写一位盲僧人凭嗅觉判别文章优劣,对考官的讽刺可谓淋漓尽致:“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今帘中人并鼻亦盲矣!”

其次,《聊斋志异》还有众多写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篇章。这也是蒲松龄在落寞的生活处境中编织出的用作补偿心灵寂寞空虚与失意的幻想故事(作者《家居》诗:“久以鹤梅当妻子,且将家舍作邮亭”)。如《绿衣女》、《连琐》、《香玉》、《爱奴》、《白秋练》、《小谢》等。这些故事的狐鬼花妖,或者为书生解除寂寞,带来快乐;或者帮助书生事业上进;甚而还为书生带来现实婚姻之外的男女情爱。

第三,《聊斋志异》还有一些暴露讽刺官吏乡绅贪婪暴虐的作品。典型的是《席方平》。《续黄粱》、《公孙夏》、《促织》等也是这样的作品。这也和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作者的人生观有直接的关系。在蒲松龄生活的时代,官贪吏虐,乡绅为富不仁,压榨、欺凌百姓,极其普遍,而位贱家贫的蒲松龄,却有一副关心世道、关怀民苦的热心肠,加之他又秉性刚直,勇于仗义执言,所以官吏乡绅的贪婪残暴、虐害无辜常常被作者用“幻想”的形式写进作品中予以鞭挞。第四,《聊斋志异》还有一些关涉家庭伦理、社会风气的作品。它们或者讥刺丑陋现象,或者颂扬美好德行,而立意均不过借这样的故事,为人们树立一种在作者看来较为理想化的道德伦理标准而已。这样的作品,有《张诚》、《曾友于》、《珊瑚》、《田七郎》等。这些作品,无疑寄托着作者道德理想。

当然,《聊斋志异》还有一些纯粹是“志异”而无“寓意”的作品。如《瓜异》、《赤字》(原文均见下)。

四、《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一)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聊斋志异》共近五百篇作品,其中长者如唐人传奇小说,而短者又像六朝志怪小说,所以清代纪昀批评其“一书而兼二体”,鲁迅称之为“拟晋唐小说”。但正因为如此,使《聊斋志异》具有了鲁迅先生所说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特色。具体而言,《聊斋志异》中绝大部分作品写神仙狐鬼精魅故事,或者人入幻境,或者神鬼精魅化入人间,或者两者互相交织,具有超现实的虚幻性、奇异性。不仅如此,《聊斋志异》的不少篇章,篇幅极短,许多作品不足千字,不到百字的有40多篇,最短的仅二三十字,仅仅“粗陈梗概”而已:

《瓜异》:“康熙二十六年六月,邑西村民圃中,黄瓜上复生蔓,结西瓜一枚,大如碗。”

《赤字》:“顺治乙未冬夜,天上赤字如火。其文云:“白苕代靖否复议朝冶驰。”

虚幻性、奇异性与篇幅短小以及“粗陈梗概”的特点,都与六朝 志怪小说相类似。但是,《聊斋志异》中的许多篇章,尤其是篇幅较长者,像《婴宁》、《香玉》、《小谢》、《席方平》等等,描写委曲详尽,又完全不同于“粗陈梗概”之六朝志怪小说而与“有意为小说”的唐人所作传奇相类似。

(二)浪漫主义的人物塑造方法

《聊斋志异》运用了与《西游记》相似的人物塑造方法,即用人、妖、兽三结合的手法,使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既有人的社会性,又有腾挪变化的花妖鬼狐的传奇性,还有原先动植物的生物性。“三性”当中,以人的社会性为主,所以鲁迅先生说《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但由于《聊斋志异》所写花妖鬼狐又有传奇性与生物性,所以这些形象虽然“悉如常人”,但却又“偶见鹘突(乖迕——抵触,违逆的意思),知复非人”。比如《香玉》:

香玉款笑如前;但偎傍之间,仿佛以身就影。生悒悒不乐。香玉亦俯仰自恨,乃曰:“君以白蔹屑,少杂硫黄,日酹妾一杯水,明年此日报君恩。”别去。明日往观故处,则牡丹萌生矣。生乃日加培植,又作雕栏以护之。香玉来,感激倍至。生谋移植其家,女不可,曰:“妾弱质,不堪复戕。且物生各有定处,妾来原不拟生君家,违之反促年寿。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生恨绛雪不至。香玉曰:“必欲强之使来,妾能致之。”乃与生挑灯至树下,取草一茎,布掌作度,以度树本,自下而上至四尺六寸,按其处,使生以两爪齐搔之。俄见绛雪从背后出,笑骂曰: “婢子来,助桀为虐耶!”牵挽并入。香玉曰:“姊勿怪!暂烦陪侍郎君,一年后不相扰矣。”从此遂以为常。

小说中香玉“款笑如前„„香玉亦俯仰自恨„„香玉来,感激倍至„„按其处,使生以两爪齐搔之„„牵挽并入”的社会性、“但偎傍之间,仿佛以身就影” 的传奇性以及“以白蔹屑,少杂硫黄,日酹妾一杯水„„生谋移植其家„„乃与生挑灯至树下,取草一茎,布掌作度,以度树本”的生物性,也十分鲜明。

再如《阿纤》,其家乃鼠精所化,其父邀请奚山入家过夜,拿出食物款待奚山,阿纤与奚山弟弟结婚,阿纤父亲被墙压死后,母女两人“冠服尽素”以尽孝,阿纤婚后“寡言少怒,或与言,但有微笑,昼夜绩织无停晷”,阿纤发觉夫家对自己的身世有怀疑时,对丈夫请求“赐离婚书,听君自择良偶”等等,与常人完全相同。但是,小说写阿纤昼伏夜出、喜爱并善于积储,畏人畏猫等,又具老鼠的特性。比如:

……既至家,媪挑灯供客已,谓山曰:“意君将至,储粟都已粜去,尚存二十余石,远莫致之。北去四五里,村中第一门有谈二泉者,是吾售主。君勿惮劳,先以尊乘运一囊去,叩门而告之,但道南村中古姥有数石粟,粜作路用,烦驱蹄躈一致之也。”即以囊粟付山。山策蹇去,叩门,一硕腹男子出,告以故,倾囊先归。俄有两夫以五骡至。媪引山至粟所,乃在窖中。山下为操量执概,母放女收,顷刻盈装,付之以去。凡四返而粟始尽。既而以金授媪。媪留其一人二畜,治任遂东。行二十里,天始曙。至一市,市头赁骑,谈仆乃返……

而阿纤嫁与奚山之弟,昼夜绩织无停晷,“居三四年,奚家益富”,“阿纤出私金,日建仓廪,而家中尚无儋石,共奇之。年余验视,则仓中满矣。又不数年,家中大富”等,又颇具传奇性。

五、《聊斋志异》的馀响

《聊斋志异》是用文言写成的短篇小说,代表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聊斋志异》风行略100年,称颂者很多。直到乾隆末年,才有直隶献县人纪晓岚提出批评。在他看来,《聊斋志异》有两大缺点:一是“体例太杂”,即一人的作品,不能有两个朝代的体例,此是针对其短者像六朝志怪小说长者像唐代传奇小说而言。二是“描写太详”:“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以闻见之。”(《姑妄听之》盛时彦跋引纪昀语)为了克服这两大缺点,他便开始《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包括《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最后由其门人盛时彦合刊,一题《阅微草堂笔记五种》)。他在《滦阳续录》写成后进一步认为作叙事之文,应“不失忠厚之意,稍存劝惩之旨”,“不颠倒是非”,“不摹写才子佳人”,“不绘画横陈”。(《滦阳续录跋》)

在这样的看法主张支配下,他在具体写作时,尽量模仿志怪小说,“尚质黜华”,叙述简古。题材内容上,尽力描写忠厚劝世之事而摒除男女爱情的内容。《阅微草堂笔记》的这一特点,固然使其在文学 精神和艺术境界方面不如《聊斋志异》,但是作者记叙见闻,结撰故事,命笔自如,行文洒脱,虽然思想保守,而且记神鬼物怪之事往往寓有宣扬纲常名教偏向,但生发点染,也不乏针砭社会、展示人情物理、给人以有益的启示的作品。《阅微草堂笔记》是《聊斋志异》后特别值得注意的、影响最大的文言短篇小说。

《阅微草堂笔记》之外,尚有沈起凤的《谐铎》、和邦额的《夜谭随录》、长白浩歌子的《萤窗异草》、袁枚的《子不语》、屠绅的《六合内外琐言》、俞樾的《右台仙馆笔记》等,呈现出文言小说猬兴的局面。

第五篇:清代城乡生活与建筑类型

清代城乡生活与建筑类型

清代城市

清代城乡生活离我们远去了,但是我们还能在一些文献里找到城乡生活的点滴。

清代的建筑业包括民宅、道路、堤坝、桥梁、运河、商业建筑、宗教设施等的修建和修缮。我们比较难找到这个行业产值的情况,但是我们有大量文献记载,说明为了修运河、堤坝、道路每年清代要花费几千万两白银,而管理这个工程的申实的报酬、材料、劳工费加在一起超过一亿两,大致估算清代建筑业的产值能够占到制造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

清代的城乡由哪些人组成呢?古人曰: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做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所以士、农、工、商这四个大类的人群是城乡的主要组成部分。管子说,三其国而五其鄙。指的是在城市的居民三份,五份应该在乡村。清代有个包世臣的,他长期充任封疆大吏的幕僚,他提出过一个观点。他说,以二十口里而六夫计之,二十口中间有六个夫丁计之,使三民居一,而五归农,三民指的是士、工、商,也就是这六个里面三民居六分之一,其他的这五份都应该是农业生产者,估算出来的城乡比例是六分之一和六分之五的关系。194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城市化率是在10.64%,城市人口比例相对比较低,比包世臣说的还低。

清代到底是什么情况,曹树基先生研究了北方、南方的城市人口比例,他提出了一个表格。他以乾隆后期山东地区为例,通过提取历史文献中记载的数据,城市人口平均占总人口的6%到7%,北方城市差不多也是这样的,南方城市比例稍微高一些。总之历史上城市人口的增长缓慢,到了1949年建国初期才到11%还要弱一些。

城市建成的环境是一些非常直观的物质环境,如城墙、城市里的基础设施、城市里标志性的建筑、一些楼阁、钟鼓楼、谯楼,诸如此类的内容。这些内容就有些形象资料留存到今天,现在北京和其他各个地方城市变化很大,所幸有些老照片、绘画作品能反映这个情况。

清代北京城

清代北京城基本沿用了明代的城市规模,也就是清代继承明代建城运动的成果。北京城的改造是比较剧烈的,这张照片反映的是北京的正阳门就是前门 瓮城拆除前后的情况。

北京一些城市设施如钟楼、鼓楼,都是清代继承明代进行改造的结果。北京钟楼鼓楼

其他城市也是这样,如城市轮廓相对自由的广州。

清代开放以后,一些商人、传教士、官员,他们做了一些记录,一些老画,老照片等。

广州城墙

福州景色

各地散布的都有,外国人的足迹遍布当时的中国各地。

我们得到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一手的原来图纸资料的辅证,这是喀什喀尔(喀什)建造军事卫城的图纸。

城市区片和城市发展过程的理论性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明清重要的专题是

它的运河,随着运河漕运的进行,运河沿岸的城市得到发展。扩大一些视野,还有些流域的城市也是很重要。一些地区城市发展有自己的特点,如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一篇硕士论文讨论的一个问题,他举出两个例子,一个是安徽的安庆,一个是安徽的芜湖。安徽和芜湖这两个距离不远的城市,安庆以士为主要的居住者,它的城市发展相对传统、有序、严谨,是一个有城墙,有基本城市格局。而芜湖以商业为主,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有市无城的状态。安庆是所谓的政治的中心、文化的中心,芜湖是它的经济发展的中心。像这样的对比的例子在清代俯拾皆是。湖南师范大学的一篇硕士论文讲的是改土归流的政策,描写的是中国边疆城市的发展。

中国古代城市防火、卫生设施,城市生活的特质和乡村特质在生活环境中有什么差别,城市生活的质量和乡村生活质量有什么差别,怎么上厕所,救火机制是如何,这些材料记载相当丰富。从中能够切身地感到当时的生存条件,尤其是城市的生存条件。

律制生活与衙署类建筑

衙署分中央衙署、地方衙署,中央衙署以北京为主,地方衙署有地方衙署的特点。中央衙署我们参照当时营造学社刘敦桢先生撰写过的考试文章,内容是康熙年间绘制的皇城宫殿衙署图,这张图纸介绍了皇城宫殿的衙署分布。傅熹年先生也有一些论述。北京的国家中央机关分类参照下表。

这张表表达出的信息有三大类。一类给皇帝当智囊的辅佐皇帝的中枢机构,一类是服务于皇家的宫廷机构。一类是最重要的,支持清代国家运转的行政机关,行政机关以六部为首,所谓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在这个直观体系中,落实到建筑首推的是皇家智囊机构--军机处,雍正设置了军机处,地位极高。有了军机处,清代内阁的地位几乎是没有了。军机处这样的地位,它在建筑上是什么样子呢?说到建筑有两个思路:一个是衙署建筑的纪念性或者是它的符号性特征,另一个是衙署建筑的实用性特征。军机处反映更多的是实用性特征,它位于故

宫紫禁城的里边,紫禁城前三殿与后宫之间的交汇的地方,隆宗门、景运门形成的长方形的广场。

军机处非常简朴,体现不出军机处在国家中扮演的重要地位。军机处

军机处室内更加简朴,非常简单的家具、简单的装修,没有任何炫耀地位的企图。

六部集中在天安门外千步廊两侧,国子

监在国子监那个街上。

六部在《乾隆京城图》里有描绘,而且康熙以后逐渐定制。六部在《乾隆京城图》里的院落描述:千步廊一个丁字形的空间,它的东侧先是宗仁府,接下来就是吏、户、礼,后面一排是兵、工,刑部不在千步廊两侧,原来在皇城的西北角,但是清代以后搬到了千步廊附近的位置。

傅熹年先生画的千步廊两侧衙署建筑的平面图表明,六部是统一的基本平面形制,确实代表了符号性,从前面的大门到后面的二门,经过一个戒石亭或戒石坊,通过甬路到达月台,月台前面是大堂,后面是二堂,建筑很多。大堂、二堂是用轴心式工字殿的形式设计的,是统一的标准,这充分体现符号性。只要具有这样的平面布置,就具有衙署的属性。

实用性的特点表现,如户部需要有银库,要支银子,户部后面有个大库。

刑部在这六部里面占的面积最大,因为它得有监狱,体现了衙署建筑的实用性特征。衙署建筑要具有它的纪念性、符号性,它的功能性它的实用性次之,可以调整。

在实用性、功能性和纪念性符号性之间,还有个纪念性。如乾隆四十八年开始建造的辟雍。

它建于国子监太学里面,辟雍的建设跟乾隆理想有关,乾隆临雍讲学,辟雍是乾隆要到的地方、讲学的地方,具有非常高的等级和纪念意义。

国子监的平面图

整个国子监院落里面除了碑亭,还有辟雍。其他旁边的房子包括彝伦堂,这些其他的房子都是灰色的瓦顶。

辟雍最突出,是重檐黄色琉璃瓦顶,这样的建筑从外观上就标志出它不同寻常的等级。设计辟雍的是刘墉,他按古制进行的设计。

辟雍当时是周天子为各州子弟所建立的一个教育机构,它的形式取周围依水,形如璧环的概念,所以叫璧雍,也叫辟雍。周围水是圆形的轮廓,中间镶嵌了一个方形的平台,四面有桥,当心立建筑,建筑重檐,黄色的琉璃瓦顶。采用了殿身主体是三间的结构,各面各显三间核心,周围一圈做了一个周围廊,形成下层的屋檐,殿身支撑上层屋檐,周围廊支撑下层屋檐。辟雍三面都是一样的,三面的大小为明间两丈一尺、主体的两个次间一个是一丈六尺,另外一个也是一丈六尺,对称的,加在一起整

个的面宽就是五丈三尺,和乾隆皇帝手书的《三老五更说》的三五相呼应。

开始之初,刘墉在中间设了四根柱子,有四根柱子结构更简明,但中间的空间不好用。这个方案辗转到和珅手里,他提出一个取消柱子方法,用其他的方式来支撑屋架,具体的方式就是做抹角梁,就是在这两个柱的中间搭上一个斜的叫抹角梁的东西支撑上面的梁架,最终完成对屋顶的支撑,从功能上是一个飞跃。但从形制上出现了瑕疵,为什么呢?辟雍明间面阔两丈一尺,两个次间都是一丈六尺,做抹角梁后,八角形斜边是√2乘以一丈六尺,实际是两丈二尺还多五寸六分的样子,比起明间的两丈一尺的开间要大。

乾隆没有关注这个数理上的瑕疵,他更强调的是空间的实用性。从辟雍的例子看到衙署建筑的两重性,纪念碑性符号性和实用性这二重性,辟雍是尊重纪念碑性或者符号性的地方。在细节方面实用性的思维依然存在在皇帝的脑子里,这一点也许就是建筑师的决策和业主决策之间的微妙差别吧。

我们引用前人关于地方行政级别的框架图,清代地方各省是督抚制,总督、巡抚,下面有学政、布政使、按察使、盐运使等,再分到府、州、厅、县,每

个等级下面都有对应的执掌。

地方衙署留到现在的并不多,曲指可数。河南南阳的府衙

河南内乡县衙

河南叶县县衙

河北直隶总督府

山西绛州的府衙

山西霍州府衙

原来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大量衙署建筑随着时代的演进消失殆尽。

府衙是如何使用,地方官平时都有哪些公共活动?接圣旨,最重要的公务活动。迎春。宣讲圣谕,宣讲圣谕指的就是每月朔望要宣讲《圣谕十六条》、《圣谕广训》、还有些《乡约民规》之类。送学,就是岁科两试之后要送学子。宾兴,宾兴指的是设宴招待应举之士。还有斋戒祭祀活动。相应就要引到与府衙对应的一些礼制性的建筑,要在忌辰里进行一些斋戒活动。放告,放告是每月定期受理诉讼。

地方官员的工作安排发生在衙署区域,关于衙署区域《钦定大清会典·工部》里的一条制度,写的是省级的:各省文武官均设衙署,其制治事之所为大堂、二堂,外为大门、仪门,大门之外为辕门。宴息之所为内室、为群室,吏撺办事之所为科房,大者规制具备,官小者以次而减。府衙建筑沿着轴线排列,府衙往往跟一个小城市钟鼓楼或者谯楼联系起来,大门外会有一些布告,榜棚张榜,有旌善亭表彰善事,申明亭申斥恶事,进去是治事之所。中轴线上大门、仪门、戒石亭和戒石坊、大堂或者有穿堂,到它的二堂,再往后可能是宴息之所。其他的空间也可能布置署官的自己的宅院,大堂里两边的廊房往往用作办事机构,东三房、西三房,对应中央衙署也是吏、户、礼、兵、刑、工。中央衙署从皇城之内是六科吏、户、礼、部、刑、工,是监察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地方机构再设吏、户、礼、兵、刑、工房来办事,还有勘令科、承发司这种机构,其他的附属的空间里还会安排书吏、牢房、仓库、候厅、祠堂等。

河南南阳内乡地方志里有康熙时期县衙的样子,也有清代晚期的县衙的样子,变化不大,序列得到保持,符号性特征得到了继承。

康熙时期的县衙,辕门、前面的大门、仪门、戒石亭、戒石坊、大堂、两边的吏、礼、刑、房、二堂在里面的住宅,基本是这样布置的。

清代晚期能反映出晚期的县衙的样子,辕门、前面有一个影壁照壁,大门、仪门、石坊、大堂、月台、甬路,隔着个小门进入二堂,再里面住宅区。这是县志上河南内乡县衙的样子。

如果规制成建筑平面图,可以看到大堂的基本的平面,包括原告、被告应该在的位置。

大堂的立面图

二堂的布置

《烟雨楼台》收录的晚清时期衙署建筑的照片

老照片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面貌。

新疆莎车的地方衙署建筑的面貌与内地的衙署别无二致,除了前面简单地用一些框架支起的门罩,显示出一些地方特色之外,其他的与内地衙署别无二致。

衙署不仅指署官的治所,还指相应的其他的设施。有好些研究,如河南地方城市的形态、城市中的主要建筑,例如,河南两个县邻居,郾城和临颍。

县志反映的衙署设施

县志中明代嘉靖时期郾县县衙图

明代嘉靖定型之后在清代基本得到了延续,所以清代的面貌与之相似。这里衙署指郾城县县令的治所,治所之外还有其他省级单位的分支机构,如布政、察院、马驿、草场之类的附属机构,此外还有治县的各种学,医学、儒学、阴阳学,这是县城必备的。预备仓,城外还会有演武厅,这些设施不仅占据了城内的位置,还占据了城外的位置,是城里比较大的主要建筑物的代表,决定了县城的面貌。

临颍

这是民国四年临颍县志里的县城图,比清代晚一点,但它依然是反映清代的面貌。临颍同样是除了治所之外还有其他的机构,也有预备仓,临颍还多了一个养济院。城外有演武厅,还有一个漏泽园,漏泽园指的是那些家贫无以葬者和暴鸩者死后埋葬的地方,政府关心他们鬼魂的归属,建了一个漏泽园来埋藏这些尸骨,它与养济院同成为当时的福利机构。

完整的清代的衙署和衙署的服务设施有衙门,有官员的办事之所,还有教育,儒学、阴阳学、医学,有关民生的养济院、漏泽园。

信仰生活与礼制宗教建筑

清代坛庙、宗教信仰、生活建筑分三方面:一是中央的礼制建筑,二是皇家的宗教建筑,三是地方礼制和宗教建筑。

清代中央礼制建筑基本沿袭了明代的祭祀制度、坛庙建筑、坛庙制度,在清入关前,清代的祭祀制度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入关后则主要吸收的是中原祭奠文化,从康熙开始就形成了以圆丘、方泽、祈谷、太庙、社稷为大祭;天神、地祇、太岁、朝日、夕月、历代帝王、先师、先农为中祭;先医等庙、贤良祠、昭忠祠为群祭的体系,核心是大祭和一些中祭部分。

紫禁城两侧左祖右社

左祖右社制度始于周礼,左边是祖庙,所谓太庙;右边是社稷坛。明代就有此制,祖庙是祭祀皇家祖先之庙。

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社稷坛

社稷坛中间是五色土。社指大地,稷指农业,核心是一个五色土的坛。这个明代就有,清代继承。清代其他的天地日月之祭分为不同的坛,分布在北京城不同的位置。如图所示,天坛在南郊,邻先农坛和太岁。先农坛、地坛在北郊。日坛在东郊。月坛在西郊。城市中心有先蚕坛。

天坛

这是天坛的祈谷坛,后来的祈年殿。现在祈年殿的形式基本是乾隆时候定的,乾隆之前祈年殿也是三重檐、大屋顶的圆形建筑,但是颜色不同,颜色是黄绿青三个颜色的屋顶。今天看到的青色的屋顶反映了乾隆对规制的认识和乾隆的审美,这类建筑形式极具纪念碑特征。

天坛并不是祭天的地方,真正祭天的地方在圜丘。

圜丘

圜丘,制圆,其数为九的倍数,用台三层。皇帝祭天是要在冬至子时之前,虽然祭天的地方是露天的坛,但整个天穹幽明的感觉,这是皇帝祭天的氛围,而这个氛围礼制的背后的支撑和空间气氛和皇帝仪典的程序具有极高的规制。

地坛

地坛的特征与天坛不同,地坛总图

现在地坛平面图

地坛特点首先是制方。北向。主要的祭祀通路从北边进入,偶数为基,偶数是阴数。以凤为主要装饰题材。色黄,中央戊己土,大地是黄色。

先农坛

先农坛也是清代重要的祭祀场所,先农坛并制的不仅有先农之坛,有一亩三分地,皇帝躬耕的地方。还有太岁殿一组重要的建筑。

太岁殿

先蚕坛样式雷的图纸 先蚕坛主要由女眷来使用。

先蚕坛女眷祭先蚕的场景

以上是中央的礼制建筑,分坛庙两类,坛有坛的特征,庙有庙的规制。清代的皇家宗教是喇嘛教,喇嘛教不仅流传于蒙藏地区,也是皇帝信仰的体现,乾隆把自己塑造成文殊菩萨的形象。

把紫禁城内、外有几个重要的宗教建筑简单介绍。

最重要的建筑雨花阁,雨花阁位于后宫西侧,雨花阁是乾隆皇帝让章嘉呼图克图进行设计,它室内空间分四层,室外看起来是三大层。

雨花阁

这四层是事部、行部、瑜珈部、无上瑜珈部。室外建筑特点给人的印象可以用藏风来形容,这个藏风并不是简单地把西藏的建筑搬到内廷来,乾隆所有的采纳别的建筑风格的做法都不是简单地搬过来,而是进行消化和重新咀嚼。这座建筑虽然是章嘉进行设计的,但基本的建筑语言都是官式语言,带来的风格感觉,带有一点点藏传佛教的感觉。

一个是最上面的屋顶和下层屋檐的对比,比常规的汉地建筑对比得强烈,上面要小一些,下面更像一个基本环境的衬托,比较舒展,铺陈得比较开。再一个特点,雨花阁顶层的屋面虽然是一个四角攒尖的顶子,但它不是个正方形,这种貌似离经叛道的设计,一个非正方形的平面上面安一个金字塔一样的屋顶,所谓四角攒尖的屋顶,这种矛盾恰恰反映了对地方风格的追求。

它的装饰方面,最上方的屋顶四角布置了四条金龙。

这种做法在汉地建筑是不见的,综合这些语言,综合这种微妙比例的把握,乾隆缔造了他宫廷之内的藏传佛教建筑雨花阁。

皇宫之外的雍正时期府邸改造的喇嘛宫,雍和宫。

雍和宫是另外一个典型的藏传佛教在皇家建筑体系里的代表作,雍和宫这一串建筑雍和门、雍和殿、永佑殿、法轮殿到后面的万福阁。最具藏传佛教特

色的是法轮殿和万福阁。

法轮殿

它在一个简单的大屋顶前后出抱厦的基础上出了五个小亭子,就是在屋顶上面出了五个小亭子。

剖面图

出小亭子构造不同于常见的汉族建筑,确实带有蒙藏特色。

万福阁老照片

这个藏族建筑特色在于万福阁的正立面与其他具有类似结构重檐歇山屋顶的上层正立面的差别,万福阁的上层歇山屋顶比常规设计短小,带来的立面感受是下层屋面更舒展,上层屋面收得更紧一些,这种对比与其说是形式上的差别,不如说是细节比例尺度给视觉差别,这就是集藏族特色的核心所在。

宗教建筑另外一个重要的代表作是承德的外八庙。

外八庙平面布置图

承德的外八庙实际有十二个庙,叫外八庙的原因是其中八个庙理藩院管,有喇嘛住息在里面。外八庙比较代表性的例子有小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

须弥福寿之庙

安远庙

普乐寺

普宁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普宁寺。这种多层屋檐的重叠烘托出来的向上的气氛,以及上层尤其是顶层的那些屋檐所塑造成的根据佛教仪礼所塑造成的五个小亭子和中间的攒尖顶,这种组织比较成熟地运用了蒙藏建筑语言,其建筑结构同

样有挑战性。

普宁寺的老照片

普宁寺里的主尊

普宁寺里的主尊千手千眼,两边有善财龙女两个辅尊,主尊相当高大。剖面图

整个建筑似乎就是为佛像所定制,两个方向的剖面表现出整个楼阁结构。这一结构是当时的一大挑战,不仅从材料上、从结构的稳定性上都是挑战。它不同于传统的汉地如应县木塔的做法,每层结构互相衔接的做法更强调竖直上的通柱的构造,这是承德外八庙的普宁庙展示的建筑和塑像之间的结合。

普乐寺被称为圆亭子,圆圆的平面用十二柱,它所表达的概念更具藏传佛教仪礼的本真。它铺陈的是一个曼陀罗,以中心为核心布置的一个曼陀罗阵。图为室内曼陀罗的形式和整个建筑组群的曼陀罗构造。

对比原本的西藏的布达拉宫

和清代皇家所缔造的宗教建筑,其间韵味有相通,手法却有不同之处。

布达拉宫大量使用了实体墙面,墙面上开小窗,烘托出一个背景,在这个墙面屋顶之上再改造灵塔殿,有各种汉式屋顶的组合。这种平平的展开的背景

和上面点缀式的屋顶组合比例的感觉被清代宫廷捕捉到了,体现在他们的建筑上。但是不尽相同的是,清代的皇帝并没有使用这样实体的墙面作为基本背景,而用其他的语言,用汉族的建筑坡屋顶作为背景来夸大上层屋檐和下层屋檐的比例来实现立面上的比例关系的协调。

清代地方城市中坛庙和宗教建筑的分布记载实例很多,但现存的实例却不是那么多。从平面上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河南的郾城,一个是河南的临颍,衙署建筑如果是管阳间的事情,管人日常生活的事情,那么坛庙宗教建筑就是要管信仰上的事情和阴间的事情。

阳间有治所,阴间有城隍庙。除了城隍庙还有其他的坛,如风云雷雨坛、社稷坛建在城外。还有一个邑厉坛,这个县城的厉坛,来对付一些厉鬼们。还有其他的一些宗教建筑,郾城非常独特,有很兴盛的地方性的岳飞崇拜,所以有武穆祠。相应的还有一些佛寺,如彼岸寺、道观、崇祯宫、关王庙这些宗教建筑,城外还有观音寺、武安祠。

河南临颍

河南临颍宗教建筑也是存在的,坛庙必不可少,如社稷坛、邑厉坛等。回顾整个清代的坛庙和宗教建筑,大部分继承了前代的成果。也有一些敕建、兴建的行为,最具特色的有三点:一是对于坛庙清代皇家的理解和固定下来的规制。二是清代皇家寺庙中对于藏传佛教建筑形式和仪礼的表达。三是确定下来的在地方城市中坛、庙和佛寺、道观的布局情况。

工商行业与商业、会馆建筑

商业建筑有南北方之分、不同类型之分。本节分别论述南方和北方的商业店面和比较独特的商业结构类型-会馆建筑,北方的店面相对建筑语言比较复杂。梁思成先生归纳店面三大要件。

一类为拍子房

如照片所示的平顶房,平顶房上面可以加栏杆,还可以加楼。

一类为牌楼式

牌楼式比较隆重,装饰最为铺张者是在店面前面立一个大牌楼。如照片一角所示。

一类为幌子

各铺面有不同的自己特点的幌子,挂在外面。

所有这些要件在一张画里面有比较集中的反映,即《圆明园四十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画的是舍卫城外的一条买卖街,这条买卖街中间做买卖的人包括买东西的人都以内监充之。他们从城外的四市里买来东西到舍卫城里去卖,皇帝也逛舍卫城买卖街,当时逛的时候与最下级的臣民无异,也是像买东西的人而不是像视察的人,到那儿讨价还价,俄而喧哗口角,俄而甚至挥拳奋斗和别人打一打,这是一段有趣的小历史故事,反映的是当时北方的买卖场景。这幅画可以找到不同的幌子、拍子房、牌楼店面,不同规格的各式店面。

一些老照片可以反映前门的市肆及其他北方各省的城市的市肆。北京前门大街

前门大街是很热闹的场所,除了店面之外还搭了很多棚架做临时的买卖之所。这种景象除了前门以外,还有山东的单县、山东的临沂等地的市肆。

山东潍县城外街道集市

南方则略有不同 杭州商业街道

南方商业街巷成熟得比较早,固化密度大,建筑密度也大,幌子密度也很大,因为当时的建筑语言不同给人的空间气氛有所不同。

会馆是在一些城市里祖籍相同的人集资建造的交流场所,可以做饭馆用、可以做旅馆用。里面经常是名商巨贾云集,讨论买卖,是物流的重要环节。

会馆建筑里,全国重要的国家级保护单位是北京的安徽会馆,安徽会馆位置离琉璃厂不远,后孙公园胡同,它的平面图由三路建筑组成。

安徽会馆鸟瞰

后面附带花园,它是当时淮军将领和皖籍的官员来北京的聚会场所。有些淮籍官员、皖

籍官员到

北京述职就临时住在这儿当宾馆用,简称就是“宦游、宴聚、栖止之地,所以联洽乡谊也”。当时李鸿章和李鸿章的兄弟一起动议做的这个安徽会馆,它这本身是一组商业建筑,平面图里所反映的三路中路后半部有一

个戏园。它除了一些重要的门厅和接待的空间、一些祭祀之外,其他的常会用作饭馆,大家在里面吃饭、聚会,西路房子被用作旅馆。

在各地还有很多会馆,山陕会馆、福建会馆包括晋商在各地所建的会馆,而这些会馆除了商业功能以外也有自己的祠堂、神坛,当然商业功能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商业建筑存在。

宁波福建会馆

商业建筑的要点在于南北方商业建筑的基本建筑形式。

娱乐生活与演出建筑

娱乐生活与演出建筑有皇家的剧院建筑,有民间的。功能属性不同,皇家的实际服务的是皇帝个人及他的群体,包括他的嫔妃,或大臣,但以皇帝为主体。民间是以群体为主体,所以它们的剧场设计有所不同,但是都是基于中国古代戏剧表演的基本模式而展开的。

皇家剧场之一,紫禁城内的大戏院或者叫戏台--乾隆为他母亲建的漱芳斋戏台。

漱芳斋戏台是一个中小型规模的院落式的戏台,占一个院子,有一个戏台为表演用,隔着院子皇帝来看戏或者院子里面也可以其他人来看戏。

后来乾隆为他母亲盖的寿安宫戏台 现在已经没有了 那个戏台在嘉庆的时候就

拆除了。

乾隆皇帝为他自己做太上皇养老的时候建的畅音阁大戏台。

畅音阁戏台规模最大,分三层,三层都有表演空间。看戏的两层皇帝可以自由选择在楼上楼下看戏。三层都有空间,内部有升降台。反映一些神仙从天而降或地涌金莲等等特殊的场景,说明皇帝比较喜欢热闹。

三层戏台不同层的细部的照片

戏台内部的照片,从内部的后面有扮戏楼,扮好戏在里面准备登场、登场,升降机甚至从不同的戏台中间进行穿越。

除了这种室外较大规模的院落式的戏台之外,乾隆皇帝还有很多在室内欣赏表演的演出空间,这些演出空间往往特别小,特别地近人亲密,表演的往往不是特别大规模的戏曲,而是诸如岔曲之类的演出节目。岔曲据说是由宝小岔所创,两个人表演,一个人弹三弦,另外一个人打八角手鼓,唱一些非常吉利的风花雪月、太平歌词。皇帝在另一侧欣赏戏剧,这类的戏院可以追溯到很远甚至追溯到乾隆之前雍正的时候,雍正的时候在已经毁掉的圆明园的坦坦荡荡景区有一个小戏园叫做半亩园。

它的一端有方形的亭子,这个亭子就是演出空间。前面还有一个小台子,但这个小台子的功能很多专家不得其解,有人说可能表演魔术要近一点。我们不知道设计功能到底是什么。在另一端是宝座,皇帝坐在这儿看戏,它的背面有通上下层的楼梯,能到上层看戏。

圆明园在慎修思永有个叫濂溪乐处的景区,种满荷花。里面有慎修思永殿,修思永殿的背后也有一个小戏台。这个小戏台规模也很小,甚至没有亭子。如图,50

下载清代“保状”与取保候审探析(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代“保状”与取保候审探析(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清代科举世家与地方政务

    清代科举世家与地方政务 ——以婺源县程允中家族为例 张杰  2012-05-04 10:00:11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01期 内容提要:婺源程允中家族自康雍之际兴起,成为当地著......

    清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清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蒋寅 内容提要 本文是对清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史的回顾和展望,主要论述清代、近代以来及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学术研究概况,附带介绍了海外有关清代文学......

    南京历史与文化——11清代

    十一、清代的东南重镇 明朝末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日益激化。1628年,陕北爆发农民起义,不久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农民战争。其中著名的起义领袖有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

    清代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清代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 2011-10-24 14:46:44 王卫平黄鸿山 康丽跃 摘要:清代在灾荒救济、养老抚幼、救助鳏寡孤独等社会弱者诸多方面都颁布了制度法令,同时,其社会保障事业也......

    清代文言小说

    第九章 清代文言小说 教学目的:了解《聊斋志异》的作者和版本,掌握小说描写爱情和揭露科举制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熟悉《聊斋志异》对后代文言小......

    清代十二帝范文大全

    清代十二帝 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 属相:羊谥号:初谥武皇帝,改谥高皇帝。庙号:太祖陵寝:福陵(沈阳东陵) 努尔哈赤 父亲:塔克世。母亲:喜塔拉氏,后尊为宣皇后。初婚:19岁结婚,配偶佟佳氏。......

    清代岭南私家园林

    清代岭南私家园林——梁园我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形成了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三种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的传统园林,体现了因地域风俗习惯差异,而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造园艺术。......

    清代盟旗制度

    清代盟旗制度 明代后期,南迁到辽宁西北部的兀良哈三卫蒙古人,同迁入当地的喀喇沁部、土默特部、蒙郭勒津部和科尔沁部蒙古人,相互融合,到清初稳定之后,以喀喇沁部和土默特部(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