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涪洋镇双河村集体经济发展方案
涪洋镇双河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
——白酒生产及循环生态养猪方案(草案)
一、项目基本信息
白酒生产及循环生态养猪
1.资金类别:扶贫资金及产业发展贷款 2.总投资:13.3万元 3.实施单位:双河村委会 4.运作模式:支部+合作社+农户
二、项目的可行性 1.项目单位概况
双河村位于涪洋镇东南面,距镇政府驻地7.5公里,全村有1332户,人口;6217人,其中:空巢老人443人;留守儿童282人,辖13个村民组。通往村内的公路是蜿蜒曲折仅4米宽的沥青路,村内仅有公立学校一所,由于受各种不利因素制约,其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加之人口基数大,人均受教育水平低下,贫困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村有贫困户288户,1171人;2016年计划脱贫人口为124户561人。如何利用我村的自然优势和现有资源。脱贫的载体、措施、办法是什么?怎样盘活村集体经济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我村属于贫困村,按照国家贫困村退出标准“集体经济累计不低于10万元”,属于真正的“空壳村”。村集体经济的严重滞后,各项工作特别是为民服务,为民办事总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所以发展村集体经济势在必行,在项目的选择上怎样充分利用我们的区位和自身优势,经村委会反复研究,一致认为:发展白酒生产是我们的首选项目。其主要优势有:风险低、投资少、见效快。
2.从白酒生产的技术而言,我们有着现有的资源,早年,简凤雏书记曾从事白酒生产和经营多年,对整个生产流程有着精湛的技艺,从而大大地增加了投资风险的保险系数。
3.酒文化在我国有千百年的文化底蕴,无论是礼尚往来;社交场合;逢年过节;无酒不成席以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特别是我们这样边远的乡村,我们生产的产品完全可以地产地销。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廉价的白酒,操作简便,出酒率高,成本低,同时,大量的酒糟属高蛋白饲料,可饲养猪、牛等畜禽,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对我村的经济,畜牧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市场分析
1.我们作过市场调查,就本乡镇而言,一个普通的零售摊点一年可销售白酒4000-5000斤,建筑工地;矿区;工程路段;人们的婚丧嫁娶;礼尚往来酒无处不在。所以白酒在我们的周边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近几年来,不少的商家和企业,见利忘义,他们完全不顾及消费者生命安全,大量的劣质酒,勾兑酒,充斥市场,想要喝一 口原汁原味的高粱酒和包谷酒已成为一种奢望,所以我们的白酒投产后,只要严格管理,诚实守信,还白酒一片净土,还消费者十个放心,我们的产品就一定会占稳市场,并且我们的企业是“支部+合作社+扶贫户”的模式运行,只要我们的企业能产生效益,群众得到实惠我们的品牌名声就会不胫而走,有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2.按传统的生产工艺;每年的生产周期为8个月,每月可生产50度白酒6000斤,按10.00元/斤计算,月营业收入可达3.6万元,除去材料费、工人工资、电费、煤等合计约:0.8万元,月纯收入为:3.6万元—0.8万元=2.8万元。则年纯收入为:22.4万元。
四、投资方案
1.项目实施地点:
双河村烟叶站库房
年租金: 2万元 2:设备投资
发酵缸:8个,3000.00元/个 须资金:2.4万元 储酒缸:30个,1500.00元/个 须资金:4.5万元 苞谷子:12000斤(月储量)须资金:1.32万元 其他生产设备:炉灶及水电安装等 须资金:3万元 合计前期投入为:13.3万元 前期投入中:各驻村扶贫帮扶单位出资10.0万元、村自筹资金3.3万元
五、效益分析 根据我村的实际情况,绝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在家都是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如果我们的选择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首先是后期劳动力投入和生产投入会无形加大,所以生产白酒是我们的明智选择。核心问题是拓宽销路,加强管理,特别是质量监管。通过半年或一年的运行村集体经济积累就会不断雄厚。可以通过扩大再生产,使白酒生产上规模、上档次。坚持纯粮纯酿,主打包谷酒、高粱酒、糯米酒等品牌,按前面的保守分析年利润22.4万元计算,再加上循环养猪业,我们就一定能把以“酒”命题的这篇文章做透做好。
六、收益分配
我村的“白酒生产及循环生态养猪”是由各驻村帮扶单位和村集体经济共同出资13.3万元完成,是一种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其收益和风险应该由贫困户和村集体两方共同分配和承担。
为有效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保证集体经济良性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以股份制为主要实现形式的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切实服务和改善民生,加大服务群众力度,解决服务群众“没钱办事”和“无力服务”的资金问题,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政治功能。
双河村村支两委决定:每年的纯收入村集体占7成;贫困户占3成。村集体所获得的7成纯收入用于服务全村群众和项目的扩大再生产;贫困户获得3成纯收入直接以现金的形式发放给所有的贫困户。在白酒生产和生态养猪的项目中,所需的劳动力(除技术工人外)全部用本村的贫困人员,能够解决部分贫困户的就业,使得就业人员能够有效地脱贫。
双河村村委会 二〇一六年五月二十日
第二篇: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规划
**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规划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才能为农民群众提供比较丰富的物质、精神和文化服务,才能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利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保持农村稳定。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我村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特制订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政府西南部,紧邻**路、环乡公路,下辖5个村民小组,目前共有农村贫困人口6户30人。全村以种植业为主,耕地2260亩,流转近1300亩。村内主导产业以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量偏少。群众经济来源主要有:一是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的经营收入,部分农户通过流转土地种植晚秋黄梨。二是外出务工收入。近年来,村内凭借位置优势,先后发展了蔬菜大棚、草莓采摘旅游基地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化项目,但由于基础薄弱、创收增收渠道不多,村级债务负担较重等多种原因,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根据镇党委政府有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目标要求,我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加快实现小康村居,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和管理模式,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活力和后劲、激励机制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和新机制,创新壮大村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力争在三年之内使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能有所突破,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抓班子建设。搞好村委会的班子建设,加强村两委成员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和健全村两委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健全严格的考核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各项工作在全镇争先进位,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带领村民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二)抓经济发展。一是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加强对全村土地资源的规划,对村中流转土地和水产养殖基地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采取反租倒包、租赁承包进行招商,既降低客户租地风险,又增加农户和村集体租地收入。二是资源入股增收。依托项目优、发展快、前景好的一禾农业园、休闲采摘园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以土地使用权、服务和扶贫基地分配收入等资源形式参股,增加村集体股份合作收入。三是盘活资源。积极争取省、市、县项目资金支持,广泛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主动争取在外人员捐资援建,动员受益群众合理出资出工等形式,对村中闲置坑塘、荒地、废弃宅基地等进行集中改造治理,对坑塘进行合理规划,建成仓库出租或填补成宅基地出售。对荒片、废弃宅基地等结合实际,采取复垦后出租耕种,划为宅基地拍卖、创建村级工业园区等形式增加村级经济收入。
(三)抓文明法治建设。通过整治我村的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村干部带头教育村民讲文明、讲卫生、讲道德、讲礼貌,提升村民的文明意识。争取各方支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村内的道路硬底化处理,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结合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紧紧抓住影响我村稳定的实际问题和矛盾纠纷,把普法、依法治理和民间调解、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捆在一起,加强村民的法治教育,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发展集体经济,必须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同时,除了引导一禾农业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提供资金帮扶和务工帮扶外,还要发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优势,每年拿出不少于30%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在生产、生活、就医、就学等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对4户贫困户予以精准帮扶,确保6户30名贫困户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第三篇:双河镇双河村三创工作汇报
创业、创新,创优工作汇报
——以“三创”为抓手,创出党建工作新水平
今年,是我市“十二五”规划的快速推进之年,是三年产业项目建设的决战之年,是市委十二个重大决策全面实施的转折攻坚之年。面对实现跨越发展的历史重任,我们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并自觉担负起艰巨的现实责任,自“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充分理解了创业,就是要引导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全民创业、自主创业,鼓励、引导和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全村上下创新业、创大业、创伟业,形成家业殷实、企业兴旺、事业发达的生动局面。创新,就是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干敢变,鼓励、引导和支持思路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措施创新,形成用新思维研究新情况、用新制度解决新问题、用新技术推动新发展、用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的生动景象。创优,就是要积极发扬“三老四严”作风,勇于攀登、敢于超越、争创一流,鼓励、引导和支持岗位创优、行业创优、区域创优,形成各个劳动者创先争优的生动格局。我们双河村党支部我们结合农村创先争优活动,以党组织和党员创业、工作机制创新、先进典型创优“三创”活动为载体,双河村两委干部引领基层党员在推进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创建“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
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争做“五带头”(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不断提升农村党建工作科学水平。
一、创业帮扶助推,增强党员干部致富带富能力。一是开展农村党组织创业行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创新党组织设置,推行“党支部+协会+农民”、“党支部+合作社+农民”的模式,村级组织积极牵头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组建了由苗永增为带头人的苗氏水稻良种繁育协会,以刘全为中心的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以许正发为首的节约化养猪协会等一批特色经济组织。
二是开展村干部兴业行动,彰显党支部领导干部的先进性。2011年由双河村委会主任时永胜同志成立的双河村永胜制砖厂自成立以来,制作销售建筑装饰用砖500多万块,解决我们剩余劳动力50多人,为村民创收100多万元。
三是实施“牵手”工程,组织党员干部与工作业绩突出的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取经学习,以便能进一步,带活党员队伍,找准主导产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创新工作机制,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一是创新村干部选拔机制。采取从本地致富能手中选拔、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拔,从转业退伍军人中选培等方式,进一步拓宽村干部来源。二是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把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引入党建工作,拓宽教育培训渠道,构建了“远程教育网”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学习农村实用技术,推动教育培训经常化。三是
创新干部规范化管理机制。推行农村干部目标承诺化、村干部职业化、职责公开化和村“两委”主要干部坐班制,建立村干部工作绩效与政治、福利待遇相挂钩的村干部管理机制,着力调动村干部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
三、创优先进典型,提升榜样领带水平。一是与时俱进挖掘老典型。按照“培树典型、推广典型、学习典型、超越典型”的工作思路,通过教育培训、外出换脑等措施,使其更新观念,扩大他们的社会公信度和影响力;二是突出主题培树新典型。围绕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集体经济、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开展十佳带头致富村干部、十佳党员致富能手培养。三是打造品牌创优硬典型。计划投入50多万,全力打造一组精品屯,重点突出以大蒜种植和大白菜种植为特色的品牌产业,以此辐射全村并推动全村庭院经济和特色经济产业的迅猛发展。
第四篇:头塘村集体经济发展方案
榕江县古州镇头塘村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
项目实施单位:榕江县古州镇头塘村村民委员会项目申报单位:榕江县古州镇人民政府项目申报文号:项目申报日期: 实 施 方 案
2015年7月22日 头塘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案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头塘村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确保农村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党的形象和威信,根据前期调研参考,结合头塘村实际情况,现将头塘村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和未来总体规划方案汇报如下:
一、现状分析(1)优势
1.地理优势
头塘村位于夏蓉高速榕江站出口处,是榕江县城的入口门户节点。距离县城仅2公里,距三都、丹寨、从江、黎平等周边县均在90公里左右,驾车1小时左右可到达,距都匀、凯里约150公里左右,自驾车2小时左右可到达。
该村土质肥沃,植被保护良好,水资源充沛。河流清澈见底,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随着夏蓉高速和贵广高铁的建成通车,大大有利于头塘村利用地理优势推动观光农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具有民族文化欣赏、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的新农村示范点。
2.政策优势
头塘村沿河地块属政府已征用地块,2015年政府已完成全部征收工作,流转方式便捷,便于统一规划、开发和管理。(2)劣势
2015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头塘村完成了道路硬化、污水处理设施、活动广场、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由于缺乏产业支撑,与之匹配的经济收入水平却迟迟没有达到,仍然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思想落后,缺乏主动性。
长期以来,“生活靠救济、发展靠外商、建设靠政府”的思想根深蒂固,村民丧失主动参与发展经济的意愿和能力。由于缺乏收入,大部分建设项目只能依靠上级拨款,形成“缺资金—缺想法”的恶性循环,集体经济成为一个空架子,降低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2.资源分散,难成规模化。
群众间由于缺乏沟通和信任,大多以独自经营的形式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市场单打独斗,只能走小规模低端路线,难以迎合市场需求,长期处在被市场淘汰的边缘,只能勉强维持经营。
3.渠道单一,发展受局限。
群众主要收入以为蔬菜种植销售和外出务工为主,来源较为单一,2015年,因总体发展需要,农田被政府征收后,大部分群众成为失地农民,由于缺乏组织领导,难以形成发展思路,由于后期生活得不到保障,在投资方面不敢投入、不想投入,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3)机遇
1.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开始重视生活质量,强调享受生活,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旅游市场需求扩大; 2.地理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环境优越,且本县城境内生态旅游市场暂时处于未开发阶段,发展项目能够很好的弥补市场空白,抢占先机。
(4)风险及对策
风险点1:出现外来竞争,建设项目条件远优于本项目,垄断客源。
对策:合理规划、长远布局,着眼未来进行阶段性分期投入和增股;着力保护自然环境,打造独有“乡愁”品牌,为游客提供最独特淳朴的旅游体验,增强项目生命力和竞争力。
风险点2:发生洪水等自然灾害对项目内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影响经营。
对策:细致考察、科学选址,加大相关防护设施建设投入。
二、基本思路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首先要改变人们对集体经济所持的怀疑和排斥态度,对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作用作出科学客观全面的解释。针对头塘村目前集体经济的现状,不定期组织群众到周边示范点实地参观,学习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和管理办法,提高群众对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和理解。开展群众动员,提供群众主动参与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一个如何带领群众致富、提高生活水平的民生问题。同时,由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见效慢的长期性、基础性任务,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和短期行为,既要立足当前,又要谋划未来。
(2)整合现有资源,打造优质亮点。
发展集体经济,要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通过宣传动员,引导村集体捏指成拳、抱团取暖,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制订合作社管理制度,确保透明化操作,提升合作社在群众中的地位和信任度,在全村范围内募集股金,为保证规模、避免权利集中,合理设置股金上下限额度,根据发展情况制订利润分配模式,年终根据占股情况进行分红。同时将募集到的资金进行整合、统一规划,通过资金量的优势来带领群众告别过去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走出底层经济圈,拓展中高端市场,提高投资回报率。
(3)突破思维局限,引领多元发展。
农村经济合作社并非局限于发展农业,传统的单一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规律,经济建设要打破条条框框、突破思维局限,根据当地特色优势发展多元化经济,创建以农业生态有机种养殖为依托,引领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的经营模式,将经营领域延伸至农产品深加工、物流运输、生态旅游等第二、第三产业,多元化、多渠道发展经济。
三、总体规划
根据头塘村实际情况,结合近几次周边示范点实地调研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目前计划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集体经济,向政府租用沿河地块,进行土地流转,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观光项目,分四个片区阶段进行建设: 1.生态农业区,占地200亩,预计建设时间3个月,主要以原生态有机种植为主,提供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以农产品销售为主要盈利方式,为项目发展提供基础支持;
2.生活体验区,占地100亩,预计建设时间6个月,面向市场推出农业体验项目,吸引游客走出家门,亲自到田间地头体验种植、采摘、加工等农活,以土地转租、种植管理等为主要盈利方式,对项目进行宣传和推广,同时增加额外收益;
3.休闲娱乐区,占地150亩,预计建设时间18个月,进一步完善餐厅、咖啡厅、酒吧、农家乐等休闲娱乐场所建设,为游客提供相关配套服务,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为项目提供服务保障,拓展高利润渠道;
4.主体观光区,占地100亩,预计建设时间60个月,在前三区建设完成后逐步开展建设,成立项目旅游中心,利用现有整套资源推出一体化观光旅游项目(如多日游、婚纱摄影、会议接待等衍生项目),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同时加大投入建设宾馆、桑拿等服务设施,打造全天化消费网,让游客真正能够“玩得开心,留得下来”,进一步提升项目的市场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
(1)组织管理措施
镇政府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和协调工作,并明确丰乐社区主任杨秀权为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负责组织领导、调研规划、经营管理,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2)资金管理措施
镇政府成立主项资金监测小组,负责对项目资金使用进行监督,建立项目资金专户,严格执行项目资金报账制度,实行村财镇代管使用制度,按照民主理财,村务公开和项目公示等要求进行管理,按照各级财政审计监督。
(3)资金投入收益安排措施
项目投入运作后,生产的收益,按照财政特色优势产业资金和合作自筹资金投入的比例进行分配,财政特色优势产业资金投入所获得收益将再次用于产业开发滚动使用,确保财政特色优势产业资金取得良好效益。
五、预期收益
(1)项目收益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农产品120万公斤,销售额240万元,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带来旅游收入1000万元,除掉税收和运营成本,预计年利润达到300万元以上,同时提供就业岗位近200个。
(2)社会效益
该项目得到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带动地域的经济全面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按照“国家扶持、合作共赢的原则,带动全民”的理念,大幅度提升村级经济实体,保证村级事业正常运转,促进各项工作开展。
六、当前需求
目前,经过前期调研和宣传动员,头塘村已有60余户确认参与入股,预计最终入股群众达到150户以上,参与率80%以上,募集资金1000万元,建议政府考虑对头塘村给予政策扶持,允许集体对租用地块进行长期土地流转,消除群众顾虑,全力发展集体经济,打造村级集体经济示范新亮点。
第五篇:和平镇开展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和平镇开展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并强调“要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当前,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是摆在基层各级领导面前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和平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全镇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长期以来,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镇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为此,镇党委组织调研组深入村、组、农户中,对乡村集体经济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和平镇地处县城与罗次坝子之间,与安宁、武定两县接壤,于2006年1月由原和平、路溪两乡合并建镇。全镇国土面积284.7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委员会,123个自然村,158个村民小组。2007年末,全镇通电的村小组151个,占95.5%,通自来水的村小组128个,占81.1%;共有6439户、23272人,其中:农业人口22261人,占95.7%,少数民族人口7472人,占32.1%,居住着汉、苗、彝、傈僳等13个民族;林业用地314546亩,实有耕地面积31756亩,人均1.42亩,其中:水田16889亩,旱地14867亩。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2.5公里,成昆铁路横贯和平16公里,设有3个站点,禄罗公路横穿和平达11公里,全镇弹石路通达11个村委会,占84.6%。平均海拔1808米,年降雨量为900—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5.5℃,适宜种植多种农
作物,属典型的山区半山区农业镇。
据调查,2009,全镇农业生产总值达16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31元。在全镇 13个村委会中,集体经济收益的甚少。目前,村集体支出一般包括以下几大项:人员费用(村民的误工费用等)、生产性开支、办公经费和基础设施维修支出。从调查数据可看出,大部分农村集体收入承受上述支出已是勉为其难。
二、发展壮大农村村级集体经济主要做法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选齐配强了村领导班子,加大了村干部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从而带动全镇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2、明确奖惩,加强激励,形成发展集体经济的工作合力。一是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责任制。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镇、村、对口帮扶单位和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责,层层签订责任状,强化责任约束和激励。二是实行村干部结构工资制度,改变干好干坏都拿相同报酬的旧模式,把村干部报酬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
3、采取措施,化解村债。在化解债务方面,一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村组织的正常运转;二要用好用活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相关政策,努力为村级债务化解提供条件;三是“多方支援”,呼吁社会各界来关心和支持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在“健全机制、防止新增债务”方面,一要改革现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兴办公益事业要量力而行,不能搞层层配套的“配合工程”;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村级各项事务,都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三要严格管理村级财务,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4、加强监管,科学经营。一是加大对村级集体资产的监管力度,镇里农村会计工作站每年对村级集体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工作,全面排查掌握各村资产数额、集体经济收入底数和各项财务开支情况;完善村账镇管制度,建立村集体资产专门台账,定期进行登记更新。二是完善村集体资产承包经营制度,向科学经营要效益。三是逐步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失职、重大失误导致集体资产流失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要求其追回流失资产或按一定比例进行赔偿,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严重时追究刑事责任。
5、加快林地流转,推进烤烟产业化发展。实行农村集体资产的经营方式的转变,是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村级集体资产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是维护广大农民切实利益的必然举措。针对我镇林地多的实际情况,为了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益,近年来我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多样化的林地使用权流转,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止目前全镇林地流转面积 亩。我镇在发展烤烟产业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条件,为此,我们统一了思想,将烤烟确立为我镇的农业主导产业,制定了“以烟富民”的烤烟产业发展战略。在我镇林地大面积流转的基础上,近年来,我镇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大力推进烤烟产业化发展,全面实施“以烟富农”战略,使我镇的烤烟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止目前,全镇烤烟总面积达 亩,烤烟产业化发展已成为和平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三、发展集体经济的对策措施
发展集体经济应和提高人员素质与国家投资政策、市场需求、产业结构调整、当地实际情况、健全治理机制结合起来。
(一)配强、配优、配好领导班子,提高领导素质,是发展集体经济的要害。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
班子。一是坚持把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年富力强、开拓创新、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懂经营、善治理、责任心、事业心强,不急功近利,又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优秀人才,选配到镇村领导班子中。二是镇村领导班子要充分熟悉发展集体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既善于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又要及时找准和发挥当地优势,制定切合实际的任期目标,并为之进行不懈努力。
(二)上级党委、政府要综合审定各部门的达标验收项目。要把各项任务、指标的制定与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实现效益结合起来,防止政出多门,图一时轰动效应而搞事半功倍,加重基层负担的活动,对于不切实际、有遗留后患、得不偿失的项目果断取消。对通过努力,又必须达标的项目要果断执行,并鼓励基层敢讲真话,实事求是。这样,既给基层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又能使基层班子有一定的工作压力,从而转变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
(三)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发展集体经济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选准、找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首先,要理清思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措施,并逐步实施。
(四)落实责任,建立激励机制。镇村两级领导班子要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不断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集中精力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一是建立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列入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指标量化,层层签订科学合理的责任书,将责任明确到人,并把完成任务情况与干部的考核、任用和待遇挂钩。实行动态治理,打破“干多干少都一样,不干照样拿工资”的格局,推行基本工资和奖励工资的结构工资制。村干部的奖励工资按当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的比例提成;二是镇每年开展一次发展集体
经济创先评优活动,对发展集体经济成绩显著的村和为发展集体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个人,按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比例,进行一次性奖励。通过这些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镇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创造发展集体经济“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集体财务管理。农村集体经济财务是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能否管好、用好,不仅关系到集体经济的发展,还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以及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其它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切实加强集体财务管理,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防止集体资金和资产的流失。一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成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领导小组,镇主要领导主管,村专人负责,组织定期检查和汇报;二是加强财务管理,镇农村会计工作站要对村级财务进行“双代管”,做到既代管帐,又管钱,严格控制开支,防止资金滥用;三是建立清欠工作责任制,加强乡村债权、债务清理,摸清家底,强化集体资产的所有权,根据发展情况制定还帐计划,对应收款项,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清收,做到帐目清楚,债务明确;四是坚持量入为出、勤俭办事的原则,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和不必要的支出,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办一切事情注重目的性和实效性,既考虑现实需要,更要考虑集体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五是积极推行政务、财务公开和民主治理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七是坚持对村财务实行审计和领导离任审计制度。
(六)提高农民素质,加大扶贫力度,增强自我能力。农民增收缓慢,生活困难,除个别非因灾因病外,更主要原因是文化科技素质低,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
(七)争取多方帮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镇村两级要利用各方面的力量,争取多
方面、多层次的帮扶,为发展集体经济谋思路、找路子、求发展,为发展集体经济开辟道路。
(八)积极争取项目,以项目促进集体经济的全面发展。要想集体经济有大发展,就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县的支持,积极争取项目,以项目争取资金,推进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项目班子,实行责任到人;二是建立项目库,根据国家投资方向,拟定大项目和小项目,长期项目和短期项目;三是按照要求,实施好每一个项目,确保项目作用的发挥,为发展集体经济拓宽渠道。
总之,对于发展集体经济主要靠土地经营的和平镇,任务艰巨。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县委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精神,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积累,争取一年一个台阶。
中共和平镇委员会
2010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