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产业服务创新中心管理规定

时间:2019-05-14 02:3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佛山市顺德区产业服务创新中心管理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佛山市顺德区产业服务创新中心管理规定》。

第一篇:佛山市顺德区产业服务创新中心管理规定

佛山市顺德区产业服务创新中心管理规定

(2012 年6 月26 日佛山市顺德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深入推进顺德区社会体制综合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运行机制,成立佛山市顺德区产业服务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并根据《佛山市顺德区法定机构管理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是创新中心的主要政策部门。第三条创新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一)创新运作财政扶持资金由创新中心设立政策性投融资公司,实行稳健经营,创新运作财政扶持资金,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的方式有:1.委托借款:选择在顺德区内经营的各类商业银行总行或分支机构作为合作银行,委托合作银行贷款给企业有偿使用。

2.融资担保:选择在顺德区内经营的各类商业银行总行或分支机构作为合作银行,对从合作银行获得贷款的企业进行贷款担保。

3.股权投资:选择优质的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其发展。

(二)承接政府服务企业任务组织开展院士咨询,院士及其所在研究机构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与交流合作;负责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申请初审;负责自主创新型企业及自主创新产品的申请初审;组织科技成果的鉴定和推广应用;负责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和进口设备免关税的初审;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高交会、境外展览及经贸洽谈,协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负责顺德展览中心的维护运营工作;协助组织开拓国内市场,培育城乡市场;配合开展财政扶持资金项目验收等。

(三)开展公共服务主要服务对象为中小微型企业,整合华南家电研究院的服务功能,重点为企业提供产品检测服务,并开展创业辅导、产学研合作、咨询服务、项目孵化、人才培训、综合支持等公共服务。

第四条理事会是创新中心的决策和监督机构,围绕区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有关政策规定、行业规划、标准规范、目标任务等开展工作,接受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的指导和监督,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第五条理事会主要承担下列职责:

(一)审议创新中心的发展规划、重大业务开展计划、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报告,并报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区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备案;

(二)审议创新中心的财务预决算方案,并报区财税局;

(三)根据理事长的提名,讨论通过总裁建议人选;

(四)审议、决定创新中心的内设机构设置、岗位设置、用人计划、薪酬分配等方案和管理层副职以及监察审计部门正、副职;

(五)审议、批准绩效考核激励、激励约束、内部管理等基本管理制度和其他重大事项;

(六)根据需要,提出机构变更、职能调整的建议;

(七)监督管理层执行理事会决议;

(八)审议、决定其他需要由理事会决策的事项。

第六条理事会下设财务管理、监察审计、人事薪酬和业务发展委员会,为理事会决策提供专业建议。

第七条理事会设理事长1 人、副理事长2 人。理事长主要承担下列职责: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

(二)根据理事表决结果,宣布理事会决议;

(三)代表理事会签署有关文件;

(四)检查理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

(五)提出总裁建议人选。

第八条理事长、副理事长、其他理事由区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根据需要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征集提名人选,讨论通过后由区人民政府聘任,再向社会公告。第九条理事资格的终止,由理事会或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提出,经区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由区人民政府解聘;也可由区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直接研究决定,由区人民政府解聘。理事出现空缺的,按照本规定第八条执行。

第十条创新中心实行总裁负责制,管理层由1 名总裁、1 名常务副总裁及2 名副总裁组成,负责创新中心的日常管理。

第十一条管理层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履行下列职责:

(一)拟定业务发展规划和开展计划;

(二)草拟创新中心的基本管理制度;

(三)讨论通过监察审计部门正、副职建议人选,决定创新中心其他内设机构正、副职的人选;

(四)组织开展业务活动;

(五)管理创新中心人事、财务和资产等日常事务;

(六)执行理事会决议;

(七)定期向理事会报告工作。

第十二条创新中心总裁由理事长提出建议人选,经理事会讨论通过后,报区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决定,再由区人民政府聘任,并向社会公告。创新中心常务副总裁和副总裁由总裁提出建议人选,经理事会审议决定后由创新中心聘任。创新中心总裁、常务副总裁、副总裁的建议人选,通过公开招聘、委托中介机构寻聘或内部竞聘上岗等方式产生。

第十三条管理层人员的聘期一般为3 年,聘期届满可续聘,但聘期不得超过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总裁在任期届满或离任时应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未经审计的不得解除其经济责任关系。第十四条创新中心实行企业化、市场化的用人制度,在内设机构、岗位设置以及人员聘用上拥有自主权。管理层根据中心的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制定岗位设置方案,经理事会审议通过后执行,并报区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备案。

第十五条创新中心以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开招聘普通员工,招聘工作按照发布招聘信息、报名、考试、体检、考核、公示等程序进行。

第十六条创新中心与员工严格按照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年金。

第十七条创新中心围绕工作目标,根据合同约定和岗位职责,以工作绩效为重点,建立人员绩效管理、考核机制,完善激励和约束办法。

第十八条创新中心在区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确定的薪酬总额内,建立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经理事会审议通过后执行,并报区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备案。第十九条创新中心应当着眼长远发展,不断适应社会建设和创新的需求,通过加强培训管理,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素质。

第二十条创新中心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财务规章制度。

第二十一条创新中心必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合理编制年度预算,并严格执行;完整、准确编制中心决算,真实反映中心财务状况;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第二十二条创新中心应当按照政府年度预算要求,参照以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年度预算的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以及以往年度结转和结余情况,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中心发展需要与财力可能,测算编制支出预算。

第二十三条创新中心将单位年度预算方案报区财税局,区财税局初审后提交区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审核,由区人民政府报区人民代表大会审批。

第二十四条根据已批准的年度预算,区财政补助的经费由创新中心按财政资金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申请划拨。

第二十五条创新中心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第二十六条创新中心在政策规定许可范围内开展有偿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可留在创新中心。第二十七条创新中心将各项收支全部纳入单位年度预算,建立健全收支管理制度。

第二十八条创新中心的支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以及该机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第二十九条创新中心将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和基建工程管理等有关规定。加强支出的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第三十条创新中心应当于每个季度结束后15 天之内向区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报送财务报告,于每一年度结束后30 天之内向区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报送年度财务报告。

第三十一条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主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第三十二条创新中心理事会下设监察审计委员会,由3 名理事组成,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的代表理事任召集人。创新中心设立监察审计部门,直接执行监察审计委员会的决定,结合该机构加强各项管理和进行风险控制的需要,独立开展具体工作,对理事会负责。

第三十三条创新中心监察审计委员会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服务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设立意见箱、电子邮箱、在网站开设专栏等形式,广泛征求和收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梳理查找出来的问题,形成自查自评情况汇报。

第三十四条创新中心在每一工作年度结束后的30 天内,对上一工作年度的重要决策、营运管理、计划目标完成情况、主要财务状况以及存在问题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分析,编制年度工作报告,并报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区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

第三十五条创新中心在每年4 月前,将上一年度重要信息形成年报,以印刷资料形式向社会公布,同时在区人民政府网和本机构官方网站进行全年公示。

第三十六条创新中心建立信息公开工作制度,适时通过媒体、网站、宣传册、公示牌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其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政策依据、运作状况、发展规划等内容。

第三十七条创新中心及其工作人员未履行职责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按照有关规定或合同约定追究责任,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三十八条创新中心的理事、工作人员与决议或处理的事项存在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申报,自行回避,放弃行使相关职权。利益相关人申请理事、工作人员回避的,创新中心应当及时受理,作出决定。

第三十九条创新中心必须制定运作管理、员工守则、员工福利和保险、劳动工资、工作绩效评价、财务管理、追究问责、信息公开、回避以及其他必要的规章制度。第四十条本规定的修订、解释权属于顺德区人大常委会。

第四十一条本规定未尽事宜按照《佛山市顺德区法定机构管理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本规定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以法律、法规、规章的内容为准。第四十三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__

第二篇:佛山市顺德区供用水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佛山市顺德区供用水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2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供水水源„„„„„„„„„„„„„„„设施建设与维护„„„„„„„„„„„„供水用水管理„„„„„„„„„„„„„节水与应急„„„„„„„„„„„„„„附则„„„„„„„„„„„„„„„„„3 9 13 1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供用水管理,保障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维护供水、用水双方合法权益,促进节约用水,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和《广东省城市供水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区城乡供水用水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第三条 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区供水用水和节水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区规划、建设、环保、国土、水利、卫生、技术监督、公安、消防、物价管理、安全监管等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实施本规定。

第四条 供水、用水应当以统一规划、发展供水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为原则,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优质服务,并保障城市发展的用水需求。

第五条 区、镇(街)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公共供水设施的投入,使公共供水设施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保障优质供水。

第六条 区、镇(街)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鼓励研发和采用供水和节约用水的先进技术,降低水的消耗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广泛开展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约用水的意识。对在供水、节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 供水水源

第七条 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供水规划大力推进多水源供水,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不同区域之间的供水管网规划建设应注重安全连接,提高供水安全互补性。

第八条 供水部门水源取水点周围半径200米陆域和上、下游2000米水域范围内严禁有危害取水安全的行为,范围外的保护措施应根据水源所在地的保护级别按照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供水部门必须在规定的水源地按照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划定的水源保护区域设立水源保护区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动和毁坏该标志;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污染水源的活动。

第十条 供水水源保护区范围调整或水源取水点的迁移,以及由此实施的水资源整合(包括水厂的迁建、扩建,供水主干管网的建设、改造等),按照“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由包括区、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供水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共同出资(补偿),或由建设单位出资(补偿),由供水部门负责组织相关供水项目的实施,有关供水设施建设出资方案由区属国资部门牵头制定。

第十一条 对污染城乡供水水源的单位和个人,应限期治理或迁出。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经济赔偿和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 城市供水水源的水质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对水源区不符合水质标准的取水口,供水部门需按照供水专项规划组织实施取水口的迁移或关停工作。

第三章 设施建设与维护管理

第十三条 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共同组织编制城市供水规划,报区人民政府批准,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城市供水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供水专项规划及建设计划进行。

第十四条 供水设施建设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承担,并遵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供水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验收技术标准和规范。从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应当对供水设施的质量和安全承担相应的责任。

供水设施建设工程使用的管道、配件、设备、仪器和器具应当符合和优于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应的质量技术、卫生标准和节水要求。不得选用国家已明令淘汰的供用水设备、器具和材料。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必须已取得卫生许可证批准文件,确保无毒无害。

第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供水工程,应按照国家、省市及我区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批后,方能进行建设。

城市新建、改建、扩建的供水工程竣工时,水厂厂区工程由建设单位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专项验收,完成专项验收后向供水主管部门申请总体验收,管网工程由供水部门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供水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六条 供水设施包括公共供水设施建设和用户供水设施。公共供水设施包括:供水部门的水厂及其取水设施;建筑物(含用户居住小区,厂区,工业开发区、商业开发区、农村住宅安置留用地、拆迁安置区等特定开发项目或综合开发项目等,下同)红线范围外的公共供水主干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公共供水设施由政府和供水部门投资建设。

用户供水设施包括:建筑物红线范围内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含所属区域管道、表后给水系统、二次供水系统、水表计量系

统、消防设施及其他供水设施等)。用户供水设施由建设方投资建设。

现有公共供水主干管道与用户供水设施相连接的新建用水接引管道工程由建设方投资建设,或由利益相关建设方合资建设。

第十七条 为确保终端用水水质,凡新建建筑物红线范围内的用户供水设施建设以及原有建筑物红线范围内的用户供水设施改造,必须向供水部门提出申请并将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等有关资料送供水企业审核同意后,由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竣工后,经供水部门验收合格,并将施工图纸等资料移交供水部门后,方可正式供水。供水部门进行图纸审核、竣工验收,可收取一定的劳务费(住宅用户不收取劳务费),收费标准按照有关物价管理办法实施。用户供水设施建设及改造可委托供水部门实施,有关费用由建设方支付。

第十八条 工程建设涉及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和施工单位应在动工前向供水部门查明地下供水管网情况,供水部门应予配合。施工可能影响供水设施安全的,建设和施工单位应在动工前与供水部门商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由施工单位负责实施。施工过程中破坏供水管网所造成的损失应由施工单位承担,建设单位负连带责任。

第十九条 因工程建设(含地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项目)确需改装、拆除或者迁移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单位应提前征得供水部门同意,并由建设方将方案报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和区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建设单位应当按经批准的改装、拆除或者迁移的方案及相应的补救方案进行工程建设,并由供水部门负责主导竣工验收。相关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或按建设单位与供水部门达成的协议执行。

第二十条 地下供水管网发生故障需紧急抢修的,供水部门可先行破路抢修,并同时报各镇(街)城市管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道路产权单位,依法补办批准手续;如涉及其它地下管线的,供水部门并同时知会地下管线权属单位指导做好保护措施。

供水部门抢修公共供水设施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支持配合,不得阻挠或者干扰。

第二十一条 供水设施维护保养责任划分

对设施维护保养责任划分以建筑物红线范围内为界,红线范围外属公共供水设施,由供水部门负责维护管理和更新改造,属人为事故的,维修和更换费用由事故责任者负责。建筑物红线范围内属用户户内供水设施,由产权人负责维护管理(移交供水部门的二次供水设施除外),维修、更换等费用由产权人负责,可委托供水部门施工。

第二十二条 水表管理

(一)水表应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定,对擅自安装水表的用户,供水部门不予办理用水手续。

(二)供水部门应按国家规定实行水表限期更换制度,保证水表的正常运作。

水表到期更换由供水部门负责拆换,有关费用由供水部门负责。水表因损坏和失窃由供水部门负责更换,有关费用由产权人负责。

(三)用户认为水表不准确,可到供水部门办理验表手续,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检定。检定给果为合格的,检定费用由用户承担;检定结果不合格的,检定费用由供水部门负责,并按照水表

快慢比例,追收或退还水费,最长可追溯期限为3个月。

用户对水表检定结果有异议的,可在收到检定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上一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检定。

(四)供水部门应逐步在住宅小区(楼)、公共聚集场所、大型用水户推广使用远传水表;新建住宅小区(楼)可配套建设远传水表,有关费用纳入开发成本。

第二十三条 二次供水设施管理

二次供水设施是指为二次供水设置的水箱、贮水池、水泵或无负压加压设备、供水泵房、电机、气压罐、电控装置、水处理设备、消毒设备、供水管道、阀门等设施。

(一)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二次供水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二次供水设施的卫生监督工作。

(二)二次供水设施的选址、设计和建设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并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供水部门审查合格后方可施工。

(三)新建住宅小区(楼)配套的二次供水设施由供水部门负责按抄表到户的要求组织建设,实行一表一户,抄表到户,开发商负责支付相关建设费用。二次供水设施竣工后,需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投入使用,验收合格的二次供水设施同时移交供水部门统一维护管理。

已建成的住宅小区(楼)二次供水设施由产权人在政府限定时间内,按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技术规范和按抄表到户的要求完成改造,经供水部门联合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取得卫生许可证

后移交供水部门管理。已建成的住宅小区(楼)二次供水设施未移交供水部门前,由产权人或物业管理单位负责组织维护,报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四)公共聚集场所建设的二次供水设施,由二次供水设施产权人或管理单位负责管理维护,并向卫生行政部门申领卫生许可证。

(五)二次供水设施产权人或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制度,并建立档案备查,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接受供水及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采取防污染措施,确保二次供水设施安全运行以及水质、水压合格。设施发生故障时,应当立即进行抢修。

(六)二次供水设施维护管理单位应至少每半年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一次清理消毒和维护,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水质并将结果向用户公布。二次供水设施检修或清洗消毒需停水的,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应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用户。

(七)二次供水设施移交供水部门统一管理维护的住宅小区(楼),其物业管理单位应做好二次供水设施的安全保卫及周边环境卫生工作,在日常管理中发现二次供水设施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供水部门。在二次供水设施日常维护及应急抢修中,物业管理单位或产权人要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

(八)移交供水部门管理的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电费由享受二次供水设施的用户承担,二次供水设施维修费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房屋维修基金管理相关规定列支。

第二十四条 消防设施管理

消防供水设施包括市政公共消防供水设施、单位专用消防供水设施和住宅小区(楼)公用消防供水设施。

(一)市政公共消防设施由辖区内镇(街)政府负责建设和维护,可委托供水部门负责维护和管理,公安、消防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公共消防设施维护和管理、火警用水、消防演习用水等相关费用,在各镇(街)有关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中列支。

(二)消防栓仅供消防使用,严禁其他单位和个人私自启用。火灾时,消防单位启用消防栓前后,均应通知供水部门调整供水压力,以利消防和事后避免爆管。消防单位应在火警用水后3天内,将失火地点报送供水部门,以便检查和重封。供水部门向消防部门查询火灾事故的地点、时间以及消防用水量等情况,消防部门应予配合。

(三)公共聚集场所专用消防供水设施由开发商出资建设,产权人或管理单位负责运行维护并支付相关费用(含水费)。

(四)居民住宅小区(楼)公用消防供水设施由开发商出资建设,产权人负责运行维护并支付相关费用(含水费)。

第四章 供水用水管理

第二十五条 供水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或地方有关水质、水压的标准和规范向用户供水。注册水表组前的供水压力应不低于0.14兆帕。

第二十六条 供水部门有下列情况的,可以暂停供水:

(一)工程施工;

(二)设施维修;

(三)水厂停电;

(四)其它确需暂停供水的情形;

第二十七条 供水部门有计划暂停供水的,应将原因、时间及恢复供水的时间通过公共传播媒体或其它方式在停水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用户;因发生自然灾害或紧急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在抢修的同时向用户发出通知;如遇重大停水事故,应及时向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和区应急部门报告。

第二十八条 供水部门应建立健全供水水质检测制度,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出厂水、管网水等进行水质检测,定期向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检测结果,并向社会公布。

供水部门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应委托有资质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第二十九条 禁止擅自将自建供水管网系统与公共供水管网系统连接,或擅自在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安装加压设备加压抽水,因特殊情况确需连接或安装的,必须经供水部门同意,并在管道连接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第三十条 用户有保护水表的义务,禁止下列行为:

(一)私自拆动、移改水表;

(二)在水表附近堆放障碍物及搭建构筑物,影响抄表及水表维护管理工作;

(三)拒绝、阻碍供水部门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拆换水表。第三十一条 禁止下列损坏和盗取公共设施的行为:

(一)损毁或擅自启闭公共供水设施、消火栓;

(二)占压、掩埋、覆盖公共供水设施;

(三)将避雷装置和电器地线连接在公共供水设施上;

(四)将输送不同水质的管网或蒸汽、热水、高位水池、水塔落水管等管网与公共供水设施连接;

(五)在公共供水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从事挖土、堆放物品或修建建(构)筑物等活动;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它损坏公共供水设施的行为。第三十二条 禁止下列盗用公共供水的行为:

(一)擅自在公共供水设施上直接取水;

(二)非因消防需要,擅自开启消火栓直接取水;

(三)不经过水表取水或擅自转供公共供水;

(四)拆除、伪造、开启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封装在水表设施上的封印;

(五)私装、改装、毁坏水表或干扰水表正常计量取水;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它违法取水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供水部门应向用户提供安全优质供水服务,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供水部门应将办理供水服务手续的有关程序、时限、申请资料及水费标准等事项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四条 水价调整依法实行政府定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物价管理部门确定的供水价格。

第三十五条 供水部门根据核定的用水性质与用户签定供用水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用户多类别用水应分别装表计量收费,未事先分别装表计量的,从高收取用户水费。因建筑结构、供水设施等限制不能分别装表计量的,由供水部门与用户协商确定各类别用水比例后计价收费。

第三十六条 供水部门应定期抄录水表,并按抄录的水表读数计算用户的实际水量。

第三十七条 用户应按供用水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方式缴纳水费。用户可在水费扣收成功后的90日内向供水部门索取水费发票。

第三十八条 用水户未按规定时间足额交纳水费的,供水部门应予催告;经催告用水户仍不按合同约定交纳相关费用的,供水部门可采取停止供水措施,并应提前10 日通知用水户。被停止供水的用户在6 个月内交齐合同约定费用的,供水部门应当在24 小时内恢复供水;用户欠费6 个月以上,经催告无效的,供水部门应书面报告供水主管部门,经批准后,可注销用户档案,并保留向欠费用户追讨欠费的法律权利”。对拖欠水费后而采取其它途径申报用水逃避欠费责任的,供水部门可不受理用户的用水申请。

在用消防水表用水欠费经催交无效且超过30日的,供水部门向所在地公安、消防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备案后可采取停止供水服务措施。停止供水期间,用水点如发生火灾事故,一切经济和法律责任由产权人承担。产权人可依据合同追究物业管理单位或使用人承担。

第三十九条 由于水表发生故障、停坏或被围蔽、阻隔等原因无法准确抄表的,供水部门可按水表上月或前3个月用水量平均值计收水费;对无上月行度水量参照的新用户,则预收当月水费并更换

水表,按实际用水量推算计收水费。

第四十条 用户对水费有异议的,应在接到水费通知之日的5个工作日内向供水部门提出,供水部门应在接到异议之日的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并答复用户。

用户对供水部门的答复仍有异议的,可自接到答复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申请复议,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应自接到复议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供水部门和用户。期间,供水部门不得因用户提出异议而暂停用户用水。

第四十一条 用户更改资料、停止或恢复供水应到供水部门办理手续,供水部门能当场办理的应当场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用户暂停用水6个月以内的,按停水留表办理,在此期间内恢复用水者,要办理恢复用水手续。超过6个月后恢复用水者,需重新办理新表用水手续。对存在纠纷的水表,供水部门可暂不受理其申请。

用户终止用水而未到供水部门办理相关手续造成损失的,由用户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二条 用户因违反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而被政府执法部门作出暂停供水服务处罚的,由做出行政处罚部门书面通知供水部门,同时报送供水行业主管部门,供水部门应根据通知内容协助处理。

第五章 节水与应急

第四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广泛开展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提

高全民节约用水意识。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节水管理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方针、政策和规定,切实履行相关行政管理职责。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各用水单位应配备必要的用水计量器具,加强内部用水的计量管理,应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等措施,提高供水的重复利用率。

第四十四条 供水部门应降低水厂生产的自用水量,定期对供水管网进行探漏巡检和更新改造,确保供水管网漏损率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规定。

第四十五条 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供水应急管理制度,依法制定并适时修订供水应急预案,供水、卫生、环保、海事、公安、供电、城建、水利、安监等行政管理部门应与供水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共同应对供水突发事件。

供水部门应根据政府的相关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各类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报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备案,落实应急保障措施。

第四十六条 供水部门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保障供水安全。

第四十七条 当发生涉及城市供水重大突发事件时,经区政府批准,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应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供水部门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保证供水水质符合标准。造成无法正常供水的,经区政府批准,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相应的供水管制措施,供水部门和用户应予以配合。

采取供水管制措施期间,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基本用水。第四十八条 当发生供水重大突发事件时,供水部门不依法采取应急措施,不配合政府采取供水管制措施,危及或严重危及公共安全的,经区政府批准,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可以对供水部门实行临时接管。事件处理完毕,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应报请区政府解除临时接管。

第四十九条 二次供水水质受到污染时,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应及时报告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供水部门,并立即停止供水,待查明原因和对受污染的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公共供水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违反本规定行为的,有权向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或供水部门举报;相关处罚由供水主管部门依照国家《城市供水条例》、原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广东省城市供水管理规定》等执行。

第五十一条 本规定自2013年

日起施行,1999年3月18日颁发的《顺德市供水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第三篇:佛山市顺德区土地房产测绘管理规定

佛山市顺德区土地房产测绘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房产权属登记和建设工程规划验收的土地、房产宗地测量管理,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广东省测绘管理条例》、《房产测绘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在顺德辖区内从事土地房产测绘活动和实施土地房产测绘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测绘生产单位是指取得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载明地籍测量、房产测绘专业范围的《测绘资质证书》,通过顺德区测绘市场准入联审小组(下称“区联审小组”)审核,在顺德区内从事土地房产测绘活动的测绘生产企(事)业单位。

土地房产测绘活动(业务)是指土地房产登记发证宗地、房产测量和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宗地、房产测量。

测绘成果(产品)是指宗地图、房产分层平面图、房产单元平面图、房产测量资料簿等图件资料和电子数据资料。

第三条

区联审小组负责全区测绘生产单位市场准入评审工作。

—1— 佛山市国土资源局顺德分局(下称“区国土分局”)是顺德区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区的测绘行业管理。顺德区建设局、佛山市规划局顺德分局(下称“区规划分局”)依法定职能负责管理本部门业务范围的测绘工作。

顺德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所(下称“区测管所”)组织开展测绘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对测绘成果进行验收、入库、维护和统一向社会提供测绘产品,协助区各相关测绘业务管理部门处理测绘业务投诉。

第四条

测绘生产单位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测绘技术水平,接受区国土分局、建设局、规划分局的业务监督和区测管所的技术指导。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依本规定在顺德区范围内进行的土地房产测绘活动应当提供便利并给予必要的协助。

第二章 测绘市场准入

第六条

申请顺德区土地房产测绘市场准入的测绘生产企(事)业单位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在广东省外注册的,必须具备甲级测绘资质和经广东—2 — 省建设厅备案确认的房产测绘资质材料;在广东省内注册的,必须具备乙级或以上测绘资质。

(二)符合国家测绘局《测绘资质分级标准》的测绘资质通用标准和地籍、房产测绘专业标准的规定。

(三)具备必要数量的测量员和检查员,且人员相对稳定。检查员须具备测绘专业助理工程师或以上技术职称。

(四)具备固定的办公场所并按规定设置服务窗口。

(五)熟悉顺德区测绘管理规定和测绘技术要求,有能力达到顺德区测绘数据标准,接受顺德区测绘行政管理。

(六)业绩和服务质量良好,无违法违规作业纪录。第七条

申请顺德区测绘市场准入,需提交以下资料:

(一)《顺德区土地房产测绘市场准入申请表》。

(二)《测绘资质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三)企(事)业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和复印件。

(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五)申请单位基本情况说明,包括:办公场所及设置服务窗口情况、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名单以及学历和职称证书、测绘设备列表及检测资料等。

(六)其他相关资料。

—3— 第八条

区联审小组办公室负责将申请单位提交的申请资料分送联审小组成员单位,经各成员单位提出意见后报区联审小组评分审定。

第九条

顺德区测绘市场准入实行每两年一次审核制度,逢偶数年份的11月1日至12月25日接收测绘市场的准入申请,其余时间不予受理。

第十条

经区联审小组评审合格的申请单位须将评审资料分别提交联审小组成员单位办理测绘单位和工作人员的备案,并与区建设局签订为期1—2年的业务委托合同(视企业诚信记录而定)。

未经区建设局委托或委托期届满未能续签委托合同的测绘生产单位,不得在顺德区承接房产测量业务。

第十一条

经区联审小组评审合格并经区建设局委托的测绘生产单位的名称、办公地点、资质等级和联系方式等信息通过公共媒体及办文窗口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 测绘单位和测绘人员管理

第十二条

区测管所负责对测绘生产单位的外业和内业测绘活动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或过程检查,并对测绘生产单位的违法—4 — 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区建设局应将已办理委托备案的测绘生产单位和工作人员名单抄送区测管所,未办理委托备案的测绘生产单位或测绘人员完成的房产测绘成果不予办理验收、入库。

第十三条

由区测管所建立测绘生产单位信用档案,记录测绘生产单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情况、投诉处理情况等,并定期提交区联审小组。

第十四条

测绘生产单位变更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发生工作人员调动等,应及时将有关变更资料报区联审小组成员单位备案。

第十五条

测绘人员进行测绘活动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职业道德,不得利用工作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其他好处。

(二)执行国家现行测绘规范和房产测量规范及顺德区有关技术标准。

(三)使用顺德区统一规定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

(四)使用永久性测量标志时,必须保证测量标志完好无损。

(五)进行测绘作业时必须佩戴区国土分局核发的本人《测绘工作证》。

—5— 第十六条

测绘生产单位从事测绘活动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接受和配合委托人、区测管所的不定期抽查和过程检查。

(二)切实监督本单位测绘人员的测绘活动,对本单位测绘人员在测绘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负直接责任。

(三)以本单位的设备、技术和人员完成所承揽的测绘任务,不得将测绘项目转包。

(四)每次使用永久性测量标志时,须派专人查验测量标志的完好状况,若有损毁应及时报告区国土分局采取补救措施。

(五)开展土地房产宗地测量应当与委托人签订规定格式的土地房产项目测绘合同书或委托书,且委派的测量人员与委托人不得有利害关系。

(六)土地房产测量一般业务,测绘单位必需在1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提供测绘成果;大型厂房、商住综合楼应在合同约定时限内提供测绘成果。

第四章 测绘成果和费用结算管理

第十七条

实行国土、房管、规划职能部门测绘成果资源共—6 — 享制度。区国土分局结合全区已验收入库的宗地图、房产平面图,负责全区地籍图的更新,并建立全区地籍图和宗地测量图资源共享信息库,与区房管、规划职能部门实行网络共享。

各职能部门应严格遵守测绘成果保密规定,未经区国土分局同意不得对外公开地籍图有关资料。

第十八条

凡使用财政资金的测绘项目,实施前应报区国土分局审核登记,以实现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成果,避免重复测绘。

第十九条 测绘生产单位实施测绘前可到区测管所申领必要的基础测绘成果,区测管所应根据宗地测量的范围提供一份A3幅面的纸质地籍图和1:500全要素地形图块资料,并预编宗地号。

第二十条

测绘成果必须先由测绘生产单位的检查人员和审核人员进行过程检查和最后检查,两级检查通过后再送区测管所办理验收、入库。

第二十一条

通过验收入库的测绘成果,由区测管所在测量图上加盖验收和入库专用章后方可提供委托人使用,委托人不得使用未经验收、入库或验收不合格的测绘成果。对验收不合格的测绘成果,区测管所应提出明确的整改意见。

第二十二条

测绘生产单位对区测管所提出的测绘成果质量整改意见,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组织人员及时进行

—7— 重测、修测、补测,直至测绘成果验收合格。

测绘生产单位对测绘成果验收不合格有异议的,可向区联审小组申请复检。区联审小组收到复检申请后,应及时组织经国家认定的测绘成果鉴定机构对测绘成果进行鉴定。测绘成果经鉴定确认为不合格的,鉴定费用由测绘生产单位承担。

第二十三条

区测管所应实现对测绘生产单位完成的测绘成果内业检查达100%,外业抽查不少于5%。测绘成果验收、入库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二十四条

对测绘生产单位的测绘成果质量、服务质量、依法依规测绘情况实行扣分制度,具体的扣分细则由区联审小组另行制订公布实施。

第二十五条

区测管所负责测绘成果质量审查、服务质量监督、违规违法测绘的查处及扣分工作。

第二十六条

土地房产宗地测量收费标准按照《关于申请收取房地产测量费的复函》(顺工商物价字„1998‟276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如有新的收费标准出台,按本地物价主管部门批复的有关规定执行。向测绘生产单位收取的基础测绘成果有偿使用费和验收入库费由区测管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我区的实际情况拟定收费标准,报经物价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8 —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因测绘产品质量不合格对用户造成损失的,由提供测绘产品的测绘生产单位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并负责补测或重测。测绘成果粗制滥造、伪造成果、以假充真的,由区国土分局向上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吊销责任单位的《测绘资格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区测管所对经其验收、入库后提供使用的测绘成果质量向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发现测绘成果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更正错误,并追究有关质检人员和测绘生产单位测量员、检查员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测绘生产单位有以下行为的,由区测管所予以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

(一)测绘人员进行外业测绘活动时没有佩戴区国土分局核发的《测绘工作证》。

(二)测绘人员将《测绘工作证》转借他人使用或擅自进行涂改。

(三)开展测绘活动前没有与委托人签订规定格式的土地房产项目测绘合同书(委托书)。

(四)单位或测绘人员因服务质量差被投诉且经调查属实。

—9—

(五)提高收费价格或延长提交测绘成果时间来达到变相拒测。

第三十条

测绘生产单位有以下行为的,由区国土分局责令其停业整顿,区建设局取消其责任人员的备案,一年内不得重新办理备案:

(一)不配合区测管所进行不定期抽查或过程检查。

(二)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从事测绘活动。

(三)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从事测绘活动。

(四)转包或者承接转包测绘项目。

(五)未经区建设局委托擅自从事房产测绘活动。

(六)无正当理由拒测。

(七)一年累计受到三次警告或被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第三十一条

测绘生产单位有以下行为的,由区联审小组取消其准入资格并向社会公告,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准入;情节严重的由区国土分局向上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吊销其测绘资质:

(一)在房产面积测算中弄虚作假或者不执行国家标准、规范和规定。

(二)房产面积测算失误,造成重大损失。

— —10

(三)以欺骗手段取得《测绘资质证书》。

(四)一年内累计无正当理由拒测三次(含)以上。

(五)被责令停业整顿但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六)一年内因土地房产测绘问题被扣满100分。第三十二条

测绘生产单位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部门的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三条

测绘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其他好处,玩忽职守、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不及时报告的,由相关职能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由区联审小组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佛山市顺德区土地房产测绘管理暂行规定》(顺测管„2006‟1号)同时废止。

—11—

第四篇:佛山市城市绿化管理规定

关于印发佛山市城市绿化管理规定的通知

信息来源: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发布时间:2011-09-09 14:54:00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佛山市城市绿化管理规定》业经市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四月十一日

佛山市城市绿化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发展城市绿化事业,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城市绿化条例》、《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绿化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 佛山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的城市绿化工作,并组织实施本规定。

各区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建制镇人民政府依照本规定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绿化建设、保护和管理。

城市规划、建设、市政公用、国土、计划、公安、交通、环保、工商、行政执法、电力、通信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同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本规定。

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由林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等管理的绿化工作,依照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绿化的建设和维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城市建设中安排一定投资比例用于城市绿化,提高公众绿化和环境意识,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强城市绿化科学研究,提高城市绿化的科学技术和艺术水平。

第五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单位和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应当依法履行植树或其他绿化义务以及爱护绿化设施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进行检举。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城市绿化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六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坚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与丰富城市景观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保护城市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合理设置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和环城绿带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内容应当包括:概况及现状分析、规划总则、规划目标、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城市绿地分类规划、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古树名木保护、环城绿带规划、分期建设规划和实施措施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报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各区和建制镇依据批准后的《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制定本辖区的城市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规划,由区人民政府审批,报市人民政府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土地用途管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各项建设指标包括配套绿化用地应纳入城镇建设规划实行统一规划管理。

第七条 “2+5”组团城市的各组团以及上层次规划或上级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指定须设置环城绿带的城镇和城镇密集地区,均应依照《广东省环城绿带规划指引》设置环城绿带。

第八条 全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按照近期、中长期分步实现。近期目标,应当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中长期目标,应当达到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所确定的各项城市绿化指标。

各区人民政府和建制镇(中心镇)可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制定高于上述规定的绿化规划建设指标。

第九条 建设工程项目必须安排配套绿化用地,绿化用地面积占建设工程项目用地面积的比例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医院、休(疗)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低于40%;

(二)高等院校不得低于40%,其他学校、机关团体不得低于35%;

(三)经环保部门的鉴定属于有毒有害的重污染单位和危险品仓库,不得低于40%,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置宽度不得小于50米的防护林带;

(四)宾馆、商业、商住、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设施,应当进行环境设计,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不得低于35%;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下的,不得低于30%;

(五)居住区、居住小区和住宅组团不得低于30%,在旧城改造区的不得低于25%,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住区不得低于2.5平方米,居住小区不得低于1.5平方米,住宅组团不得低于1.0平方米;

(六)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站场和一般性仓库不得低于20%;

(七)其他建设工程项目不得低于25%;

(八)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在符合公共安全的要求下,应建造天台花园;

(九)鼓励投资者在新建的各类平顶建筑物进行天面绿化,发展立体绿化。

第十条 新建、改建的城市道路、铁路沿线两侧、江河两岸等绿化的规划建设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城市干道规划红线外两侧建筑的退缩地带和公路规划红线外两侧的不准建筑区,除按城市规划设置人流集散地外,均应设置景观绿化带。新建城市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得低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公路规划红线外两侧不准建筑区的隔离绿化带宽度,国道各20米,省道各15米,县(市)道各10米,乡(镇)道各5米。

(二)通过城市规划区的高速公路、城市交通快速干道两侧应当配置绿化,并满足防护和景观要求。

(三)城市江河两岸、铁路沿线两侧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30米,饮用水源地水体防护林带宽度各不少于100米;

(四)高压输电线走廊下安全隔离绿化带的宽度,按照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建设。

第十一条 城市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的建设,应当以植物造景为主,同时要展示植物的多样性,适当配置园林建筑和园林小品。

各类公园建设用地指标,应当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符合公园设计规范的要求。

居住区配套绿化用地和单位附属绿地的绿化种植面积,不得低于其绿地总面积的75%。

第十二条 环城绿带内应严格控制一般性开发性项目进入,允许保留和进入与绿带功能不相冲突的用地类型和项目:

(一)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果园、湿地。

(二)公共开放性绿地:公园、游乐园、野营基地、野生动物园、名胜古迹等。

(三)体育运动设施:高尔夫球场、滑草场、赛车场、赛马场、马术表演场等。

(四)绿化比率高、绿色景观佳或旷地型用地: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大型公共设施、具有传统文化价值的村落等。

(五)生产性绿地:花圃、苗圃、植物园等。

(六)其它:纪念性林地、防护林等。

第十三条 环城绿带用地要确保其开敞性,保证一定的空地率及绿化面积:

(一)空地率应为90%以上;

(二)绿地率应达75%;

(三)除允许保留的建筑外,环城绿带内任何新增开发建设项目的建筑密度不得超过15%。

第十四条 城市生产绿地应当适应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需要,其用地面积不得低于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

第十五条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十六条 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以及环城绿带等城市绿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设计条件要求。

城市各类绿地的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设计条件。规划确定为全市性公园的设计方案,应进行公示,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并充分征求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和经过专家评议。按上述合理意见修改完善至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后,经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他城市绿化建设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经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经批准的城市绿地规划和各类绿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绿化工程设计方案,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经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古典名园,其恢复保护规划和工程设计,由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属于文物保护的古典名园,其恢复、保护规划和工程设计按国家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规定审批。第十八条 建设工程项目未包括绿化内容或绿化规划不符合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不得批准该项目。

第十九条 城市绿化建设按下列规定分工负责:

(一)由政府投资的公园绿地由各级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由政府投资的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由相对应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二)铁路、公路、管线防护绿化和经营性园林生产绿地由其经营单位实施建设和管养。

(三)旧城改建区、新开发区、居住区或住宅组团的配套绿地,厂区、庭院、宅旁绿化,由开发(产权)单位或个人负责建设。

第二十条 城市绿化建设应当兼顾管线安全使用和树木的正常生长,与地上地下各种管线及其他设施保持国家规范标准规定的安全间距。

第二十一条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承建。绿化工程竣工后,经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规划部门联合规划验收后方可进行其它竣工验收程序。

第二十二条 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配套绿化用地,确因条件限制达不到本规定第九条第(一)项至第(七)项要求的,经辖区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由建设单位承担补偿责任,可按所缺的绿化用地面积交纳异地绿化用地费和工程费(统称绿化补偿费),绿化补偿费收费标准由各区物价部门审批,由辖区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收取,交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并按规划专项用于易地绿化建设,其中包括用于兴建大中型绿地、环城绿带或进行城市环境整治中的绿化工程等项目。

第二十三条 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备案、同时交付使用。

第三章 保护和管理

第二十四条 城市绿地的保护和管理,按下列规定划分管理责任:

(一)政府投资的城市绿化项目,由所在地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管理,并按属地管理原则分级管理。

(二)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绿地,由物业所有权人出资,委托物业管理公司管理。没有实施物业管理的,仍由开发企业或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组织管理。

(三)单位自建的绿地由产权人或土地使用单位自行管理。

(四)生产绿地、经营性园林由其经营单位或个人管理。

(五)沿街的单位和个人有维护门前绿化的责任。

(六)铁路、公路沿线两侧,河涌两岸,山塘水库周围等的城市绿地,由法律、法规规定的主管部门或产权(经营)单位管理。

市、区和建制镇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对各管理责任单位和个人的绿化保护和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五条 城市树木所有权及其收益,按照下列规定确认:

(一)由政府投资或公民义务劳动在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范围内种植和管理的树木,属国家所有。

(二)经鉴定并由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古树名木属国家所有,收益归其生存地的单位或个人所有。

(三)单位自建绿地内的树木,属该单位所有。

(四)由集体或个人投资经营生产的绿地内的树木,属其集体或个人所有。

(五)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绿地内的树木,属土地使用权人所有。

(六)由个人投资在自住、自建庭院内种植的树木,属土地使用权人所有。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蚕食城市园林绿地和改变城市绿地性质、不得破坏绿化用地的地形、地貌、水体、植被以及其它生物。已占用的必须限期归还,并恢复原有绿地的功能和形态。

因建设确需占用城市少量绿地或改变城市绿地使用性质的,通过专家论证后,还应征求社会民众意见,并经所在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土管理部门同意后,报所在地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区政府指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按权限办理相关批准手续,同时补划或补偿同等面积同等质量的绿化用地,并根据实际需要分步实施。

同一建设工程项目占用城市绿地7000平方米以上(含7000平方米)的,由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再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占用城市绿地1500平方米以上(含1500平方米)7000平方米以下的,报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再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占用城市绿地100平方米以上(含100平方米)1500平方米以下的,由所在地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区政府指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再报所在区人民政府批准;占用城市绿地100平方米以下的,由所在地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区政府指定的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原因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地的,必须经所在地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按有关规定办理临时占用绿地手续。经批准临时占用城市绿地的,应按恢复绿地实际费用向区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区政府指定的行政主管部门交纳恢复绿化补偿费。对已占用的城市绿化用地,必须限期归还,恢复城市绿地使用功能。临时占用城市绿地造成相关设施破坏的,占用者必须承担赔偿责任。临时占用绿地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城市绿地内设置与绿地无关的设施。

在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设置商业服务设施或进行工商经营活动,必须经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区政府指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方可在指定地点从事经营活动,并应遵守城市绿地和工商行政管理规定。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城市绿化的,其建设单位必须在设计和施工前制定保护措施,经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施工。

单位或个人在城市道路绿化带开设机动车出入口的,经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区政府指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向市规划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并委托绿化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城市树木花草和绿化设施。

砍伐或迁移城市树木,不论其所有权权属,均必须经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区政府指定的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有关规定补植树木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同一建设工程项目因公益性市政建设需要,砍伐或迁移城市树木200株以上(含200株),由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再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砍伐或迁移城市树木20株以上(含20株)200株以下或单株胸径80厘米及以上的,报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再报市人民政府批准;20株以下的,由所在地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区政府指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九条 电力、市政、交通和电信等部门,因安全需要修剪、迁移、砍伐城市树木的,应报所在地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区政府指定的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由城市绿化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所需费用由申请单位支付。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因紧急抢险救灾确需修剪、迁移或砍伐树木的,有关单位经本单位负责人同意,可先行实施,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区政府指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在险情排除后24小时内按照第三十条规定补办审批手续。

第三十条 百年以上树木和稀有名贵树种,具有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由市城市绿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档案和设置标志,划定保护范围,确定养护管理技术规范,重点管理。位于公园绿地和道路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所在地城市绿化部门负责管理;古树名木生存地的所属单位或个人,是该古树名木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所在地城市绿化行政部门负责监督和技术指导。古树名木自然或意外死亡,分别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报所在地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处理。严禁砍伐、迁移或买卖古树名木,因公益性市政建设确需迁移古树名木的,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一条 各级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树权单位要加强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和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城市各类绿地必须保持树木、花草繁茂,园容整洁、优美,设施安全完好。对影响交通、管线、路灯、房屋和个人安全的树木应及时修剪扶正,确需迁移或砍伐的,按照第二十八条规定办理手续。

第三十二条 在城市绿地内和在路树下,禁止下列行为:

(一)倾倒、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堆放、焚烧物料;

(二)损坏绿化的娱乐活动;

(三)攀、折、钉、栓树木、采摘花草、践踏地被,丢弃废弃物;

(四)在树木和公共设施上涂、写、刻画和悬挂重物;

(五)以树承重,就树搭建;

(六)在已种植的绿化地内停车;

(七)采石取土、建坟;

(八)其他破坏城市绿化及其设施行为。

第三十三条 各级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受其委托单位按照本规定收取的绿化补偿费、恢复绿化补偿费,缴入财政专户,列入城市绿化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由财政和审计部门监督使用。绿化补偿费、恢复绿化补偿费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批准。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的行为,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行政或法律责任。

第五篇:顺德区供用水管理规定

顺德区供用水管理规定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供用水管理,保障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维护供水、用水双方合法权益,促进节约用水,根据____《城市供水条例》和《广东省城市供水管理规

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区城乡供水用水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

区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区供用水管理工作,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负责供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负责城市供水水源污染防治的管理工作;区规划、建设、国土、水利、质

量技术监督、公安、消防、物价管理、安全监管等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实施本规定。

第四条

供水、用水应当以统一规划、发展供水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为原则,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优质服务,并保障城市发展的用水需求。

第五条

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城乡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公共供水设施的投入。

区人民政府负责全区供水专项规划的制定及实施,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供水专项规划,对辖区内供用水事业进行统筹管理,完善供水设施建设,使公共供水设施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保障优质供水。

第六条

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鼓励研发和采用提高供水水质和节约用水的先进技术,降低水的消耗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广泛开展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约用水的意识;对在供水、节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

供水水源

第七条

区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供水规划大力推进多水源供水,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不同区域之间的供水管网规划建设应注重安全连接,提高供水安全互补性。

第八条

饮用水取水点周边的活动需符合国家有关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卫生防护范围外的保护措施应根据水源所在地的保护级别按照有关水源保护法律法规执行。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立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动和毁坏该标志。

第九条

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调整或水源取水点的迁移,以及由此实施的水

资源整合(包括水厂的迁建、扩建,供水主干管网的建设、改造等),按照“责任共

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由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供水企业和其他相关方共

同出资,由有关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条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污染水质的活动,对污染城乡饮用水源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法限期整改或迁出;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

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供水企业需加强对城市饮用水源的水质检测工作。

对规划迁移或关闭的取水口,供水企业需按照供水专项规划组织实施取水口的迁移或关闭工作。

第三章

设施建设与维护管理

第十二条

区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共同组织编制城市供水规划,报区人民政府批准,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城市供水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供水专项规划及建设计划进行。

第十三条

供水设施建设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承担,并遵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供水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验收技术标准和规范。

从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应当对供水设施的质量和安全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四条

供水设施建设工程使用的管道、配件、设备、仪器和器具应当符合或优于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应的质量技术、卫生标准和节水要求。不得选用国家已明令淘汰的供用水设备、器具和材料。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必须已取得卫生许可批准文件,确保无毒无害。

第十五条

供水设施包括公共供水设施和用户供水设施。公共供水设施包括:供水企业的水厂及其取水设施;建设用地项目(含用户居住小区、厂区、工业开发区、商业开发区、农村住宅安置留用地、拆迁安置区等特定

开发项目或综合开发项目等,下同)红线范围外的公共供水主干管道及其附属设

施。公共供水设施由政府或供水企业投资建设。

用户供水设施包括:建设用地项目红线范围内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含所属区域管道、表后给水系统、二次供水系统、水表计量系统、消防设施及其他供水设施等)和建设用地项目红线范围外的水表计量系统。用户供水设施由建设用地项目开发方投资建设。

与用户供水设施相连接的新建用水接引管道工程由建设

用地项目开发方投资建设,或由相关建设方合资建设,建成后移交供水企业管理。

第十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供水工程,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建设程序报批后,方能建设。

新建、改建、扩建的供水工程竣工时,由建设单位依法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供水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七条

为确保终端用水水质,用户供水设施的新建和改造必须向供水企业提出申请并将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等有关资料送供水企业加具意见后,依法进行报批和施工;竣工后,经供水企业验收合格,方可正式供水。

第十八条

工程建设涉及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和施工单位应在动工前向供水企业查明地下供水管网情况,供水企业应予配合。施工可能影响供水设施安全的,建设和施工单位应在动工前与供水企业商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由施工单位负

责实施。施工过程中破坏供水管网所造成的损失,根据责任划分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相应责任方承担。

第十九条

因工程建设(含地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项目)确需改装、拆除或者迁移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征得供水企业同意,并由建设方报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建设单位应当按经批准的改装、拆除或者迁移方案及相应的补救方案进

行工程建设,并由相关部门依法进行验收。

第二十条

地下供水管网发生故障需紧急抢修的,供水企业可先行破路抢修,并同时报各镇(街)城市管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道路产权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补办相关手续;如涉及其他地下管线的,供水企业应及时知会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并指导做好保护措施。供水企业破路抢修完毕后,需按照有关规定做好路面及附属设施的修复工作。

供水企业抢修公共供水设施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支持配合,不得阻挠或干扰。

第二十一条

公共供水设施由供水企业负责维护管理和更新改造,属人为事故的,维修和更换费用由事故责任者负责;用户供水设施由用户负责维护管理。

二次供水设施产权人或其委托的管理单位负责二次供水设施日常管理维护和安全保障,确保二次供水设施的完备,并配合做好水池的定期清洗消毒工作。

第二十二条

水表应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定,对擅自安装水表的用户,供水企业不予办理用水手续。

供水企业应按国家规定实行水表限期更换制度,保证水表的正常运作。水表到期更换由供水企业负责拆换,有关费用由供水企业负责。

供水企业应逐步在住宅小区(楼)、公共聚集场所、大型用水户推广使用远传

水表;新建住宅小区(楼)可配套建设远传水表,有关费用纳入开发成本。

第二十三条

消防供水设施包括市政公共消防供水设施、公共聚集场所专用

消防供水设施和住宅小区(楼)公用消防供水设施。

(一)市政公共消防供水设施由辖区内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建设和

维护,也可委托供水企业负责维护和管理,公安、消防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公共消

防设施维护和管理、火警用水、消防演习用水等相关费用,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

办事处)有关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中列支。

(二)公共聚集场所专用消防供水设施由开发商出资建设,产权人或管理单位负责运行维护并支付相关费用。

(三)住宅小区(楼)公用消防供水设施由开发商出资建设,产权人负责组织运行维护并支付相关费用。

消火栓仅供消防使用,严禁其他单位和个人擅自使用。火灾时,消防单位应通知供水企业保障供水。供水企业向消防部门查询火灾事故的地点、时间以及消防用水量等情况,消防部门应予配合。

第四章

供水用水管理

第二十四条

供水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或地方有关水质、水压的标准和规范向用户供水。市政管网引入点前的供水压力应不低于

0.14

兆帕。

第二十五条

供水企业有下列情况的,可以临时停止供水或者降低管网水

压:

(一)工程施工;

(二)设施维修;

(三)水厂停电;

(四)其他确需暂停供水的情形。

第二十六条

供水企业有暂停供水计划的,应将停水原因、停水计划通过公

共传播媒体或其他方式在停水前24

小时通知用户;因发生自然灾害或紧急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在抢修的同时向用户发出通知;如遇重大停水事故,应及时向区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应急部门报告。停水期间,供水企业应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尽快恢复供水。

第二十七条

供水企业应建立健全供水水质检测制度,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等进行水质检测,定期向区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检测结果,并向社会公布。

供水企业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应委托有资质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第二十八条

禁止擅自将自建供水管网系统与公共供水管网系统连接,或擅自在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安装加压设备抽水。因特殊情况确需连接或安装的,必须经供水企业审查同意后报区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在管道连接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使用或者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其内部供水管道严禁与公共供水管道直接连接。

第二十九条

用户有保护水表的义务,禁止下列行为:

(一)私自拆动、移改水表;

(二)在水表附近堆放障碍物及搭建构筑物,影响抄表及水表维护管理工作;

(三)拒绝、阻碍供水企业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拆换水表。

第三十条

禁止下列损坏和盗取公共供水设施的行为:

(一)损毁或擅自启闭公共供水设施、消火栓;

(二)占压、掩埋、覆盖公共供水设施;

(三)将避雷装置和电器地线连接在公共供水设施上;

(四)将输送不同水质的管网或蒸汽、热水、高位水池、水塔落水管等管网与公

共供水设施连接;

(五)在公共供水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从事挖土、堆放物品或修建建(构)筑物等活动;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损坏公共供水设施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禁止下列盗用公共供水的行为:

(一)擅自在公共供水设施上直接取水;

(二)非因消防需要,擅自开启消火栓直接取水;

(三)不经过水表取水或擅自转供公共供水;

(四)拆除、伪造、开启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封装在水表设施上的封印;

(五)私装、改装、毁坏水表或干扰水表正常计量取水;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违法取水行为。

第三十二条

供水企业应向用户提供安全优质的供水服务,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供水企业应将办理供水服务手续的有关程序、时限、申请资料及水费标准等事项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三条

水价调整依法实行政府定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物价管理部门确定的供水价格。

第三十四条

供水企业根据核定的用水性质与用户签定供用水合同,明确双

方权利义务。

第三十五条

供水企业应定期抄录水表,并按抄录的水表读数计算用户的实际水量;用户应按供用水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方式缴纳水费。

第三十六条

供水企业需做好政府委托的以水消费系数合并征收的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等收费项目的征收工作,保障委托收费项目的征收率。

第三十七条

用户对水费有异议的,可向供水企业提出复核,供水企业应进行核实并答复用户。复核期间,供水企业不得因用户提出异议而暂停用户用水。

第三十八条

用户更改资料、停止或恢复供水应到供水企业办理手续,供水企业能当场办理的应当场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___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第五章

节水与应急

第三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广泛开展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约用水意识。区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节水管理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方针、政策和规定,切实履行相关行政管理职责。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各用水单位应配备必要的用水计量器具,加强内部用水的计量管理,应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等措施,提高供水的重复利用率。

第四十条

供水企业应降低水厂生产的自用水量,定期对供水管网进行探漏

巡检和更新改造,确保供水管网漏损率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规定。

第四十一条

区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供水应急管理制度,依法制定并适时修订供水应急预案,供水、卫生、环

保、海事、公安、供电、城建、水利、安全监管

等行政主管部门与供水企业应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共同应对供水突发事件。

供水企业应根据政府的相关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各类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报区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落实应急保障措施。

第四十二条

供水企业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保障供

水安全。

第四十三条

发生城市供水重大突发事件,各有关部门应严格执行区供水应

急预案,启动相应的分级响应程序并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采取供水管制措施期

间,供水企业应优先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

第六章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自___年___月___日起施行,___年___月___日颁发的《顺德市供水管理规定》(顺府发〔___〕14

号)同时废止。

下载佛山市顺德区产业服务创新中心管理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佛山市顺德区产业服务创新中心管理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顺德区创新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顺德区创新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 2013-05-30 09:55:09 珠江商报 浏览: 797 我要评论 ( 0 ) 顺德人的血液里流淌着改革的基因。从今年5月开始,顺德再次应时而变,引领和......

    2019年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

    请点击广东教招网 2019年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 广东教师招聘的考试公告请详情查看广东教师招聘网,我们会及时更新动态! 2018年佛山市顺德区招聘编......

    佛山市食品展销会食品安全管理规定

    佛山市食品展销会食品安全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食品展销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保证展销会期间的食品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创新职业教育 服务产业转移

    创新职业教育 服务产业转移 ----关于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职业教育是地方经济的“晴雨表”,也是区域发展的助推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职业......

    网管中心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为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网管中心)的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酒店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正常运行,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一条 网管中心承担酒店计算机网络......

    中心机房管理规定

    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管理系统 中心机房管理制度 为规范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管理系统中心机房的管理,保持机房的良好工作秩序,凡进入中心机房的接警值班人员、系统维护人员、......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改说明

    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改说明  [小字体] [大字体] 日期:2010-01-04 来源:佛山市规划局 阅读:1550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06年5月8日......

    佛山市高明区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

    主动公开 明府字〔2011〕 号 关于印发《佛山市高明区行政机关规范性 文件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镇政府、街道办,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现将《佛山市高明区行政机关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