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管理文化[定稿]
探究真理,发现幸福,举止优雅,心灵高贵——让每个孩子都能于自己的成功
一、反思一下我们学校的管理模式:权力、制度,还是文化。
1、权力:校长的权威,也可以是魅力。民主与平等的社会行不通,不可长久。(珑达的例子)
2、制度:有效和无效制度。比如考勤制度,依然被钻空子。
3、文化管理:有共同核心价值和愿景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了文化氛围。员工由被动的做事要我做,变成主动的工作我要做,克服教育倦怠。员工中没有落后份子,只有进步快慢的区别。
二、推动学校文化氛围的形成,构建学校文化体系
1、优化软件环境:在教育方针和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确定学校核心价值观、发展目标、育人目标,依靠三风一训实施。
1)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目标,法律责任,国家希望,学校与教师的责任,假话作文的例子)教育方针的变迁: 1995年教育法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3个字5个标点)
2015年修订的教育法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公民意识),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社会需要)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尊重任性)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1个字7个标点)
2)学校核心价值观(价值取向,工作指导方针):三层含义。平等教育(人生而平等)、尊重差异(同学孩子)、多元评价。进步就是成功。
3)学校发展目标(愿景,让所有人有方向,有奔头)。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搬家前。是树立轻松、愉快、活泼、热情的形象,夯实硬件环境:有自己的校舍,孩子家长抢着来,同行买票参观,(隐形愿景:建家属楼。)
第二阶段搬家后。是提升学校品味,办精品教育:办以双语教育为基础,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特色的,民主开放的精品教育。(建家属楼)
4)学校的育人目标(三个方向:情商。四个导向:探究真理,发现幸福,举止优雅,心灵高贵)
5)实现方略(三风一训)——具体化措施:双语成功教育密码1346202850系列理念。(辉煌距成功31米,三风一训)校风、校训:学习是快乐的!
2、改善硬件环境:办学理念指导下的硬件资源,设备设施建设和购置。教师愉悦身心,学生发展需要。破窗理论。(洗车、洗衣、汗蒸、健身房、高尔夫、射箭馆,三八和二十四等)
3、处理好几个关键词——制度管理:让教师体验到被尊重和认可。领导(导愿景,领上课);管理(制度和人文。评优靠选举,评职靠积累,因为肯定会取消,所以不妨大锅饭一次);威信(言而有
信。不罚只奖,考勤);敬畏(提高个人素质,出书,说说。女老师暗恋,男老师佩服,孩子们崇拜,家长们认同)
4、改变教师传统形象(50条):春蚕(到死、吐丝)和红烛(自己评荣誉称号的例子,年级主任评师德楷模的例子)外表洁净,内心纯洁,传递爱和快乐。自信、阳光、健康、快乐。幽默、化淡妆,责任,走在孩子们前头。
5、协调好五种人关系:人渣、人员、人手、人才、人物,垃圾人定律。包容是真正的强大,比如对待人渣。永远不说别人的坏话,做为管理者更改如此。
6、构建家长义工文化: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学,参与建设
7、建设学习共同体,营造团队文化氛围:
1)同化、内化、物化和外化,共同的价值判断,共同的愿景是基础。2)构建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扁平化管理,淡化校长的权力形象(包容是真正在强大,不说别人坏话)。团队中每个位置都重要(门卫例子),每个位置都会整个团队在发展,每个人都是双语,让教师体验到被需要和认可,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1、帮助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学习观、课程观。新课改理论是支撑。1)教育是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文化人的过程。自然人的生存(满足安全和生理需求)、社会人的生活(满足社交及被尊重的需求)、文化人的快乐生活(自我实现)。对教师在指导意义:培养能力,尊重,内心高贵、温暖。
双语四句半:养成教育——礼仪、法治、道德、实践,愿景。教师要想完成文化人的塑造,自己先做文化人。
2)学习的实质:爱的创造传递感知(人文素养),和良好习惯(科学素养)的养成。一切可以帮助孩子们知识技能获取,方法过程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形式,都是学习,不是只局限在课堂上。比如每天要求孩子在楼梯间靠右走,每次上操都是疏散演习惯。3)课程:学校为实现育人目的,选择的教育内容和进度安排。包括课程纲要(学习目标)和实施计划。国家级课程和学校课程,法律意义与特色发展。
误区:A课堂教学改革替代课程改革。B国家课程混淆校本。综合实践课。C说起教育教学质量就提考试,要提学生的发展,这说法不仅落伍,而且违法。综合考查学生发展状况,学业发展水平,品德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教育部2013年颁布的<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考试不能完全替代质量。
2、要求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1)教育理想(欲望):名师、职称、荣誉称号等。
2)业务发展水平:五个层次的教师:新手、高级新手、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教师。(补课费在标准都不一样)
3、坚持好双语教风学风: 1)教风:尊重差异(多元智能),多元评价(不唯成绩论,无差生,特长不同),教学相长(取水,情感分享。不能用教师的价值观取代
学生的价值取向)
2)学风:自主合作探究,反思质疑创新(假如我是一粒种子)
4、贯彻双语好课标准:以问题为纽带,以创新为导向,化结果为过程,研究性学习
课堂六有:头尾(奇数和偶数)、双边、分组(团队意识)、拓展(用教材教)、兴奋点、重难点。
5、落实开发好各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和校本课程(分别是完成国家层面的育人目标和学校特色育人目标的课程)
1)国家任务,法律责任;提高学生情商,为引起兴趣,确定兴趣和发展兴趣做准备——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2)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好指定领域部分,研发非指定领域部分,集中在周三下午:
A 43个兴趣小组和8大学生社团(爱心、心路、绿树林、pia剧、动漫和英语情景剧、志愿者协会、学校文化研究),介绍(pia剧,先锋班,巧固球,交通安全小组);
B其它主题活动:分年级的主题活动一至四寻找系列,五至八(工厂、军营、博物馆、踏青节),以及三至九老年公寓、三年级以上的跳蚤市场、爱心商店和典当行——爱心社。
C献爱心得材料:校长理念随笔等文集共五卷,学校校刊《春风化雨》及2013年十年校庆特辑,双语成功教育精装理念集,双语特色工作安排台历及挂历,双语之花挂历样本,双语爱心币样版,双语书签样版,双语吉祥物倪倪毛绒玩具版,双语校报《双语风景》样报,双语班刊样刊,精装学校简介,双语爱心典当行学生逾期未赎回物品,双语游览导游及教学景点分布图和新生入学手册等18种校本资料…… 3)校本课程:
A体现学校特色,四门课:生命教育、美文诵读、国际象棋、智能机器人(3——5年级)
B完成学校特色育人目标:三方向——体心智和四导向——探究真理,发现幸福,举止优雅,心灵高贵。
三、形成学校特色文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特色文化构成要素=学校硬件环境(内外)+学校软件(人文)环境(管理与制度)+校本课程(学校特色)=师生家长内在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核心价值观)+外化行为
四、张会超教育观:
如果你是个有良心的教育者,我想对你说:
教育是对思想的温暖和滋润,应该让孩子内心变得更加温情和高贵,而不是用分数打碎童真,扼杀幻想,击跨一颗颗原本自信、透明和富有创造力的心灵。
教育的目的是为消除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告诉孩子们“人生而平等”,而不是用成绩把他们分成优生和差生,用考试剥夺他们快乐的权力和人生中本该拥有最美好回忆的校园时光。
教育要拓展孩子们自由成长的空间,长成有他们独特个性的模样,而不是束缚孩子们的发展,让他们按照师长的意愿去成长。
教育要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歧视,正视孩子间的差异,帮助孩子们体验尊重、感恩和满足,而不是用一张考卷、一次考试确定他们的未来,剥夺他们的成就和归属感。
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共同走在通往幸福的路上,彼此唤醒潜能和发现特长,共同进步和分享,分享知识、方法、情感,也分享成功、挫折和失败。
教育是爱的创造、传递、感知,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们学会生存、生活,品味快乐生活的阶梯,是人世间美好和希望的源泉,而不是让孩子们成为冷漠的机器,只会考试,别无它能。
教育是成就人的事业,散发出人性的光辉,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
第二篇:学校管理文化总结
用文化管理学校
用思想引领教师 创新校园管理文化
——我校文化管理的认识和做法
文化管理是现代学校发展中的一个崭新的命题。它有着经验管理、制度管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以人为本”和“文化育人”的现代学校的两大特征的外显。文化管理要通过建立完善有序的学校运行机制,形成厚重的学校文化精神,建构协作高效的优秀团队和建设学习型学校,提升教师文化素质来付诸实施。
一所好的学校,能成为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校舍、质量等表面的因素吸引人,更主要是由于她的传统、氛围等内在因素所散发出的魅力令人钦佩。学生家长是否愿意将孩子送到学校求学,首先是冲着学校优良的“育人环境”而来。“育人环境”即为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而学校文化得以传承,必然需要相适应的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机制就是文化管理。它反映着校长高瞻远瞩的文化视野,昭示着校长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文化功力,是学校发展的新境界,是学校管理继经验管理(人治)、制度管理(法治)、精细化管理之后出现的又一新的生长点。将诸多办学行为上升到文化层面去解读,是学校实现高层次发展的要求,必须靠师生认同的文化去引领,靠文化管理去推动。我校在学校管理文化方面突出了四个序列文化,下面就我校管理文化过程中形成的思路作介绍如下。
一、何为文化管理
管理之神松下幸之助曾经这样说:“当你领导10个人的时候,你要走在最前面,领着大家去干;当你领导100个人的时
候,你应该在中间,协调周围的各种关系;当你领导1000个人的时候,你必须在后面,掌握全局,把握方向!当你领导10000个人的时候,那么你惟一能做的事就是祈求上天保佑。”其实,所谓祈求上天保佑,就是顺道无为,使自己的思想符合自然,符合天人合一的准则。一个领导一万人的人,绝对不可能事必躬亲,除了制度发展的惯性之外,实际上你是靠着一种“思想”在统领这个团队,而这种“思想”很大意义上就是一种文化特征在管理上的表现与应用,这是企业中的文化管理。针对学校而言,文化管理是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以师生共同价值观念和信念的确立为核心,通过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组织文化,激励和规范师生的行为,增强群体凝聚力、亲和力和战斗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整体提升。这里的“文化”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地讲,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底蕴、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
二、为何倡导文化管理
现代学校有两大基本特征,就是“人文化”和“文化化”,即“以人为本”和“文化育人”。这两大特征,就决定了现代学校的基本管理模式——文化管理。
首先,“文化人”需要文化管理。现代学校管理对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他们都是具有不同文化层次的“文化人”,是学校这一“文化场”中的文化人。对他们的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所以要“以人为本”,坚持“人本思想”。其次,教师通
过传播文化,实现育人价值;学生通过学习文化,实现人生价值;所以,对师生而言需要文化管理。再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靠把不断接受的教育文化知识内化为教育教学实践来实现的;学生的素质提高,是靠把学科文化知识迁移成自身能力和品质来实现的。可以说,两者的发展都依赖于文化品位的提高,因此,实施文化管理是学校对师生进行“入格”管理和“升格”管理的必然要求。
其次,“文化课”需要文化管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目前来讲,学校教育仍然要以学科课程为载体;教师育人依然要通过文化知识来实现。这就要求学校要开设好学科课程。而这些课程首先是“文化课”,对“文化”进行管理的机制离开“文化”也是不现实的。还有,在课程开设与实施中,要做到“教育塑造”“师生互动”“诲人不倦”“教育育人”。其核心就是要对实现课程进行“文化管理”。另外,“文化课”的载体是课本,呈现的是严密的和简洁的知识,有人谓之“冰冷的美丽”。教师的责任就是让学生用“火热的思考”得到“冰冷的美丽”,这就离不开我们的课堂,更离不开课堂教学管理。“文化人”“教”与“学”“文化知识”,同样需要“文化管理”。
最后,“文化场”需要文化管理。学校是文化育人的场所,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场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不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体现着文化的特质。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有许多东西,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不到的,要靠环境来熏陶”。学校的规划布局、环境美化等体现着文化美感,宣传栏、橱窗、广播、警示标牌等都凸显文化育人功能;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都是精神文化的体现;开展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以及文明班级、先进班集体、优秀学生干部、星级学生等评先树优活动,都是激励文化的表现形式。每一个班级的班牌、班训、班级标语、手抄报、黑板报、教室布臵等都渗透着文化育人。自然文化的布臵、人文文化的形成、精神文化的激励以及各种育人文化形式的和谐渗透与融合,自然需要靠有效地管理来实现。
三、我校管理文化四个序列实施思路
1、以研究为主题的教师管理文化。
有位企业家曾总结说,企业的快速运行:80%靠体系推动,20%靠领导力来拉动。那么,一所好的学校既要有好的领导,更要有好的机制。
学校高效管理的前提就是依法办学,按律治教,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章制体系,配之以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使师生自觉地围绕学校的管理目标运作,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转一样,它的运行轨道谁也看不见,但却永远沿着那无形的轨道运转而不偏离。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说得好:“哈佛的成功主要是形成了一种明确的办学理念,一套系统的制度和机制,所以现在即使没有校长,哈佛一样可以正常运转”。足见,严谨的制度、高效的机制在学校管理运行中的重要性。
经过2个学期的探索和实施,我校基本形成了,以教科室为龙头的学校管理课题化研究思路。实现了每位教干、教师都有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范围涵盖了教学方法、师生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网引导教育等各个方面内容。并形成了制
度化、课题化、研究化、实用化等模式特点。
2、以精细为主题的学校管理文化。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首先应该是优秀的团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教师队伍是木桶的“帮”,校长是木桶的“箍”,班子是木桶的“底”,“帮”要齐,不能有长边;“底”要实,要结实、厚重;“箍”要紧,这个紧不是束缚、捆绑住教师,而是要聚人气、拢人心。“木桶理论”揭示出了学校管理的本质——团结协作。木桶盛水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同样,学校也需要这样一支高绩效的团队,集体奋斗,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也只有这样,学校的总体目标才能够实现,不管是集体的,还是个人的。有几句话说得好: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能融入集体才最有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我校在总结了近三年的教干教师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现已形成了一整套便于操作的教干、教师管理、大课间、教室宿舍文化等具体实施方案。特别是在教干管理上具有独到的特色:遵循了一个制度、二个理念、三个相互、四个落实。
一个制度是严格遵守《 中学教干考核管理办法》,由学校办公室一位副校长专门负责考核汇总;二个理念是教干中提倡两个理念,为师生服务和工作锻炼自我发展的理念,解决过去的教干就是高高在上的作风,改变工作落实不实的工作方法;三个相互:对学校工作分工不分家要相互提醒,每日都有值日校长不断地对全校各方面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对违反校纪
校规的各口现象都要向相应处室进行书面反馈,要求整改。为避免“当局者迷”现象,对他口出现的失误实行相互指正,并及时用反馈单的形式或直接对相应处室问题,开诚布公的指出,做到共同勉励提高。为达到创新点子共享共用,工作创新经验上实行处室间、班子间相互学习,哪一个处室、哪一个班子在工作思路、方法等方面出现创新,就马上召开教干会进行论证、推广,起到了全面促进工作、全体共同发展的效应。四个落实是:落实一日教干4次轮流签到值班,主要负责,大门口督查执勤、教室考勤等;落实教干每周写一篇管理心得体会,每位教干要于每周五中午放学前对本周管理的体会用书面,电子稿发到办公室,由办公室整理汇总作为交流学习材料和对班子的考核依据;落实教干管理课题化研究制度,教干带头针对本口管理确定研究课题,申报研究课题项目、列实施方案、强化实施过程、确保有研究成果。落实教干上课制度,每一位教干都各自有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和班主任担当工作。
3、以自主为主题的学生管理文化。
学校是师生“实现生命意义的地方,展示才华的场所,追求幸福的家园”。学校文化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立足于“人本”,着眼于文化化人。所以,一个理想的学校,应是一个关注师生共同成长的绿色空间,关注师生和谐发展的民主舞台,关注师生生命质量的精神港湾。用文化的精神去熏染人,用文化的制度去约束人,用文化的氛围去感召人,用文化的魅力去浸润人,用文化的品位去提升人,进而丰厚人的精神底蕴,滋
养人的文化素养,让学校成为传播科学的殿堂、弘扬文化的圣地、张扬个性的乐土、净化心灵的家园、凝聚人心的王国。
本学期,通过演讲竞选的形式,选拔出了首届校长助理和学生会干部,并成立了学生会各部组织。现在的大到参与学校管理决策,小到大课间管理、自行车摆放等都能见到学生管理者的身影,身着“校园之星”袖章的执勤岗更是一道亮丽风景。
4、以高雅为主题的环境管理文化。
学校要通过营造被尊重的价值环境、对话的精神平台,构建融洽关爱的心灵空间,创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不是先在的东西,而是教师自己建构的结果。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使自己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应努力使自己走出简单的物质欲求层面,进入精神的欲求层面;努力使自己由一个工具人、社会人变成一个文化人。假如学校中的教师一直追逐于个人工资待遇的最大化,一直喋喋不休于琐碎平凡的小事中,一直圈囿于个人的小天地里,这个教师即使教学技能是一流的,但他只能成为一名教书匠,徒有美丽的躯壳,没有实在的灵魂,因为狭隘的人是没有一颗博爱的、无私的、奉献的心。
所以建设学习型学校就成为我们的努力方向,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提升教师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专业素质,使教师在高度的专业化中逐步形成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并在这样的核心价值中学会自我反思,实现自我管理。
学习无止境,管理无止境。实施文化管理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强大助推器,是学校管理理念变革的要求;实施文化管
理,是学校师生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力保障,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国家大力提倡教育家办学的今天,作为教育的主体承办单位——学校,就应勇于担当,内外兼修,用心经营,不断用智慧唤醒师生生命的潜能,悉心构建师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让学校管理永远闪耀文化管理思想的光辉。
第三篇:建设和完善学校的管理文化
建设和完善学校的管理文化
学校管理文化是建立在学校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学校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和管理行为的总和。管理文化是一个学校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的升华,是学校管理者管理理念的写照,校长理当在学校管理文化的塑造和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实践证明,管理文化的优劣直接关乎一个学校形象的好坏和事业的成败,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会有一种优秀的管理文化,同理,通过一所学校现有管理文化的优化和建设,也有助于我们去改进学校或打造一所新的优质学校。
学校的管理文化涉及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应该从何处入手加以建设和完善?我认为,管理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还是形成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结构合理的组织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实行民主治理。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学校管理文化的灵魂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学校办学和管理的指导思想,它回答学校如何存在、如何发展的问题。一个优秀学校的管理理念往往是通过富于思想内涵和教化力量的校训、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学校标识等物化的形式,以及优良校风、学风及教风等无形的文化氛围表现出来的。
学校的管理理念如何做到先进?首先,要符合国家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学校实际,为广大师生员工所接受;其次,应当有深刻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反映学校的品味和特点;再次,要与时俱进,反映时代和创新的要求。
如北京三中就将管理理念确定为规范、落实、人本、激励,这可谓抓住了管理的根本。学校管理第一要有规矩、有规范,古人说的“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第二是工作目标、规章制度等要抓落实,只有人人各尽本份,学校才能办好;第三是在管理中要体现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对师生的尊重、激励,实现制度约束与人文管理、民主管理的统一;第四是激励,即强调要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如实行科研奖励制度,引导教师做研究型人才。
在此次北京市学校文化示范校评选过程中,许多学校展现了其优秀的管理文化理念。如中古友谊小学的“和美”管理,强调关注教师的幸福指数;石景山爱乐实验小学则以“人文、和谐”的理念有效促进了学校的自我约束和自主发展。由此可见,学校确定一个积极的管理理念对形成积极的管理文化至关重要。
科学高效的组织体系是管理文化的组织基础
学校组织机构的设置和组织体系的完善需要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实现日常管理的基本职能来确定。那么,学校机构应该如何设置?除上级明确规定的要遵照执行以外,其他应以方便高效指挥、信息传递,为师生提供便捷服务和发挥应有的管理功能为标准。为此,许多学校对传统的“一室二处”(即校长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或学生处)及年级组的管理格局进行了变革,甚至彻底打破原有的组织体系,实行扁平化或“扁平化―矩阵式”的组织管理体系。此种组织结构设计有利于减少管理层级,让校级干部直接兼学部(年级)主任或中层部门负责人,学部(年级)作为学校的事业部门,集教育、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管理于一身,中层部门作为职能部门,按照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与学部(年级)协商、合作开展工作。在改革中,不少学校增设了专门为师生提供服务的部门,如学生服务中心和课程研发机构等。基层学校的这些大胆改良与变革已初见效果,促进了学生发展和课程改革。
北京市育英学校近年来对学校的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实行“扁平化-矩阵式”管理,适应了学校各学部资源整合和实行12年一贯制课程建设的需要。
以人为本的规章制度是管理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个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一个学校师生员工共同的行动准则。一个有良好管理文化的学校需要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制定出比较健全、完备的规章制度,并能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和上级政策法规的调整不断完善。
建设完备的规章制度需注意几点:一是要科学全面,覆盖学校的党政、教学、学生、教师和后勤管理等主要工作;二是有效规范,好的制度是能够得到大家认同并自觉执行的制度,要能有效规范师生行为,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三是教化怡情,制度的执行要发挥弘扬道德、形成人格、培养习惯的作用,制度的内容和实施要体现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四是促进创新,能够以“良法”促“善治”,推动学校创新发展。近年来,北京市中小学在制度建设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如北科大附中就制定了136项规章制度,包括干部竞聘、年级管理、全员考核、绩效工资、评优奖励、校务公开六个方面。
学校制度建设的根本要求是以人为本,要尊重教职工和学生的基本权利和发展需求,要通过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使学校成为教职工和学生快乐工作和学习的地方。为此,有不少学校在常规制度之外还制定了体现以人为本精神的专项规章制度,如《创建和谐校园方案》《完善校级领导联系年级制度的意见》《教职工奖励办法》《教师学术素养积分》《教师职称晋升推荐试行办法》等人性化的制度。
北京三中制定了综合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等系列制度以及各种预案,对学校重要工作的运转和干部的管理行为、工作流程、工作规则等做出了科学的规范。他们实施干部深入年级和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在每学年结束前,召开学校工作座谈会、青年教师座谈会及各年级学生座谈会,听取工作意见和建议,形成学校民主治理的良性机制。
关注学校的章程建设和完善是近年学校制度建设的一个新热点。学校的章程是学校最根本的规章制度。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原则上应实行一校一章程”。学校章程需要规定学校名称、性质、办学目标、体制和财务管理等主要方面的工作,明确学校法律责任等基本内容;章程应当依法并经规定程序订立,起到规范学校办学、发挥学校特色和引领学校发展的作用。在基础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许多学校都根据深化改革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需要修订了原有的学校章程。
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是管理文化的追求
学校形成良性互动的和谐人际关系和健康向上的组织文化是管理文化的追求。具有良好管理文化的学校要具备两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形成良性互动的人际关系。这其中包括良好的干群关系、教师关系、师生关系和家校社区关系。良好干群关系的建立需要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作风民主、清正廉洁,真正为学校发展与师生发展办实事、求实效;要敢于担当,又要有热心为群众服务的精神。良好的教师关系的建立有赖于大家形成的共同追求,通过营造崇尚先进、团结协作、公平公正、开拓进取的组织风气,把学校建成师生员工热爱的家园。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通过教师良好的师德和教风的树立,关爱和潜心呵护学生成长来实现。良好的家校和社区关系的建立则需要通过加强沟通,互为资源和合作共赢等途径来建立。
第二,形成健康向上的组织文化。学校上下有做好各方面工作的愿望和能力,真正能够“成事”“成人”,推动学校事业的创新发展。这样的学校是一个有共同愿景、能够进行系统思考和团队学习的组织,其领导班子特别是校长要能给全校师生做出表率,在进行管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人、提高人和成就人。如北京市东城区培新小学将管理文化主题确定为“管理若水”,强调管理者要保持一种态度:居善地、事善能,即谦恭做人、热情做事。他们对管理团队要求严格,提出“严、精、实、新”的要求;他们关注干部成长,做出“勤于笔耕,即增强成果意识;勤于眼耕,即增强学习意识;勤于脑耕,即增强问题意识;勤于口耕,即增强引领意识”的规定,给干部提供了施展才华和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空间,成就其水的品质。
在国家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和强调依法治国的宏观背景下,大力建设和完善学校的管理文化可谓正逢其时。而在此次北京市学校文化示范校的评选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北京市中小学学校管理文化的一些共性问题,如追求制度形式的完备与管理科学化的实质相脱节,有的学校制度很全,但还停留在各方面“有制度”的阶段;又如,有些学校以师生为本的理念还没有落到实处,虽然学校强调很重视民主管理、人性化管理,但在制度中没有体现出来,也没有载体、平台和措施;再如,一些学校的管理理念没有很好发挥统整的作用。有的学校在提出某一管理理念之后,对其如何落实到学校组织机构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和管理实践中缺乏统筹规划和设计。
综上所述,尽管一些学校在管理文化的建设上还存在不足,但经过北京市教委主导的三期文化示范校评选和建设活动的推动之后,相信学校都会对自己学校的管理文化进行更加全面的反思和更加深刻的审视。曾有研究者说:“学校管理文化的建设主要内容就是‘人’,不管是管理理念,还是管理行动,不管是管理制度还是管理运作,不管是管理者还是管理办法,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而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道德规范。”这一点对我们建设管理文化很重要。在此,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学校通过管理文化的革新来实现自己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提升。
第四篇:学校管理如何从制度走向文化
学校管理如何从经验走向制度再从制度走向文化
一般认为,学校管理有3个渐进的发展阶段:经验管理阶段、制度管理阶段和文化管理阶段。其实,3个管理阶段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尤其是到了“文化管理阶段”,它并不拒斥经验和制度而单纯地进行文化管理。况且,从归属性上讲,制度也属于文化,是一种次文化,在文化的同心圆中,制度文化是文化的中层圆。应该说,这“三分法”最直接的意义在于提醒学校管理者要在三者之间进行哲学行走。
先说说学校的制度,它是学校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按照学校教育工作的规律和各校的实际情况,采用条文的形式,对全校教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行为提出的具有约束力和一定强制性的准则和规范,即学校的“法”。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曾经有两个人分别在一条河边定居下来,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一棵苹果树。两个人都想抢先吃到苹果,于是在苹果还没有熟的时候,两个人就你摘一筐,我摘一筐,结果摘到的都是青苹果。三番五次之后,两人都发现这不是长久之计,这种状况必须有所改变。于是,两人坐下来,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达成一项协议,规定双方都必须在苹果成熟之后才能采摘,而且要各占50%的份额。这样两人终于吃到了熟苹果。
可见,制度的产生源自于限制、约束人类行为和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需要。它是建立在人性是恶的,是自私的,必须创设某些规则,即制度来加以约束和规范这个假设之上的。用制度管理学校,体现了依法治校的思想,这种管理重在凸显一种预设的规范,通过建章立制,实现学校工作的秩序化运转,有利于指挥畅通、落实目标、强化责任、提高效率、创造公平、量化考评,是现代学校普遍采用的有效的管理方式。
也有人指出制度具有“热炉”法则。热炉火红,不用手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的———警告性原则。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也就是说只要触犯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 违规必究的原则。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即时性原则。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
一个秩序良好的校园,不是建立在人人都是圣人的假定之上。相反,它既要有严格设计的制度,规范每一位师生的言行,提防人性恶的一面,又必须有正面的表彰激励措施,宣传和弘扬人性善的一面。一个好的制度能使魔鬼变成天使,而一个坏的制度能使天使变成魔鬼。
但是,这种刚性的科学管理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情感和谐和内力驱动,有时可能会造成一些意料之外的矛盾,有着先天的硬伤。比如,有的规章制度本身缺乏代表性和民主性,甚至规章制度不够严密甚至落后。还有的在制度面前不能一视同仁,缺乏制度管理的平等性; 执行起来有令不行,执法不严,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制度执行起来前后不一致;再如,有些制度的规定不够明确和具体,缺乏操作性。
文化管理就是通过组织文化的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行为规范,来实现有效的组织管理。文化管理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试图实现物质与精神、理性与价值、个人与整体在管理中的融合与统一,契合了当代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所引发的劳动方式、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等时代特征,是一种更符合人性、更有效率的新的管理理论。
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讲过一个故事:一位母亲送自己的儿子上学,那孩子腿上打着石膏。保安拦下了他们的三轮车,说什么也不让进。那位母亲非常生气,便和保安争吵起来。卢志文对保安说:“三轮车不得进校园,这个规定没有错,你严格执行这个规定也是应该的。不过,我想提醒你的是,你别忘了学校《员工宣言》第一条是怎么说的。” 那小伙子立即领悟话中的意味,他让另一位同伴在门口继续值勤,自己背着那孩子往教室里走去。
制度,把三轮车拦在校门外;文化,把孩子送到温暖的教室。
成思危先生认为20世纪是由经验管理进化为科学管理的世纪,21世纪则是由科学管理进化为文化管理的世纪。经验管理重在人治;制度管理重在法治。而文化管理就是一种德治了。
校长编后语:我校已经从经验管理成功步入了制度管理,现在我校正处于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阶段,强化纪律、狠抓落实。今后,也要再上一层楼,注入文化管理,开创大厂一中经验、制度、文化三者和谐的管理特色。
第五篇:文化管理学校 幸福溢满校园
文化激扬学校幸福情注校园
——中坝小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茶话会
为了认真领会与落实罗局长“以更新的思维抓好三名工程,不断深化教育内涵”的讲话精神,为了大力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全体教师做校园文化打造的践行者,习惯教育的引领人。12月13日下午14点30分,在中坝小学校会议室里坐满了教师,大家表情认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边喝茶一边接受文化洗礼,聆听该校校长满小勇作《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讲座,与大家一起研究、分享该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首先,满校长从文化理论上、人们认识误区上入手对老师们进行讲解与梳理,接着又从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理念、外显文化、内涵素质、特色展现等几个方面着力,与大家分享学校在校园文化打造中的点点滴滴,然后就学校的好习惯储蓄银行相关工作给老师们做了解释与说明。其间,老师们也就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方面阐述了各自不同的观点与理解,会议一直在快乐、友好的气氛中进行。最后,满校长说道:当一种行为升华为一种文化后,这种文化指导下的行为那将是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师生们随手捡起的不只是一张废纸,捡起的是一种素养、一种精神、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