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评估的体会
对评估的体会
我校于2006年5月4日至19日,接受了教育部专家的评估。专家们考察了教学科研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以及图书馆、教学楼、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食堂等,分别走访了院系、部等教学单位,对党政职能部门进行了座谈访问,调阅了学生试卷、毕业论文、实习报告、教案讲稿,听课34门次,进行不同类型6场技能测试,召开了学科带头人、引进人才、中青年教师、管理干部、学生等13场座谈会。专家对我校的评估总体感觉不错,评价较高,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我想,作为著名的武汉大学,这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总体目标不是优不优的问题,而是什么水平的优的问题。我认为应是优中优,有回头专家的优。但是,如果我们不重视,本来作为中国的品牌大学,武汉大学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地位,不评也是优,但不能让专家们来考察评估得出这样的结论:武汉大学不过如此,那将是最大的遗憾。因此,专家进校不仅仅按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来考察是否优秀,而是会从总体上考察武汉大学是否具有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办学思维、办学能力和办学机制;从整体看武汉大学是否建立了自主的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从全局看作为研究型大学的武汉大学是否很好地处理好了教学与科研、社会服务及其他工作的关系。另一方面,专家们会考察武汉大学是否认真重视评建工作,通过评建工作,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是否进一步提高;通过评建工作是否推动了学校的改革与创新,是否推动了学校的各项建设和发展;是否更新了管理的理念、管理的观念、提高了管理水平,是否采取了新的举措促进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为此,我认为武汉大学更应注重从整体上总结过去,分析现在,规划未来,通过总体分析明确新的目标,提出新的举措来引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潮流,或在诸多方面引领全国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带领湖北高校走在全国高校改革发展的前列。
现在我结合我校的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或者说从领导到院系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一、校领导在评建过程中抓的工作
第二篇:综述你对资产评估的认识和体会
综述你对资产评估的认识和体会
这个学期有幸参加由韦教授讲授的《资产评估》选修课的学习,韦教授深入浅出的讲授令我对资产评估理论以及实践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受益匪浅。虽然课程学习业已结束,但是给我们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一定会对我们知识面的拓展以及今天的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资产评估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资产评估主体、资产评估客体、资产评估目的、资产评估假设、资产评估价值类型、资产评估途径与方法、资产评估程序、资产评估执业标准、资产评估基准日和资产评估结论。
资产评估的程序:机器设备评估,流动资产评估,房地产价格评估,无形资产评估
资产评估途径与方法:市场途径,收益途径,成本途径
市场途径是指利用市场上同样或类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直接比较或类比分析来估测资产价值的评估技术思路和实现该评估技术思路的各种评估技术方法的总称。在资产评估实践中市场途径亦被称为市场法。
通过市场途径及其方法进行资产评估需要满足两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其一是要有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其二是公开市场上要有足够多的可比的资产及其交易活动。
市场途径的基本程序1)选择参照物2)在评估对象与参照物之间选择比较因素3)指标对比、量化差异4)在各参照物成交价格的基础上调整已经量化的对比指标差异5)综合分析确定评估结果
收益途径是指通过估测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断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的总称。在资产评估实践中收益途径亦被称为收益法。
收益途径的基本前提:1)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衡(2)资产拥有者获得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也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衡量;(3)被评估资产预期获利年限可以预测。
运用收益途径进行评估涉及许多经济技术参数,其中最主要的参数有收益额、折现率(资本化率)和收益期限三个。
在资产评估实践中成本途径亦被称为成本法。成本途径也是资产评估的基本途径之一。成本途径具体是指首先估测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然后估测被评估资产业已存在的各种贬损因素,并从其重置成本中予以扣除而得到被评估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的总称。在资产评估实践中成本途径亦被称为成本法。
针对此门课程的学习并结合自己对资产评估理论以及实践的认识,现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1、理论源于实践且应该也必须可以指导实践
资产评估理论研究源于资产评估实践的兴起,而从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得以蓬勃发展的资产评估业来说,尤其渴望有完整的、成体系的资产评估理论来对其不断丰富的实践进行指导。可以说,中国资产评估理论的研究是缘起于资产评估实践的不断发展。资产评估中使用的一些评估方法等都是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总结与修正才得以完善的,而现实中也要求有更加好的资产评估方法来适应现实的需要。在对实践的认识和总结中,才不断形成各种丰富的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体系。这也对我们今后从事理论研究或是实践工作有很好的启示,那便是,理论不能脱离实践,同时实践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从事各项实践活动,必须建立在有很好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同时在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与思考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不断更新和掌握好理论知识,以更好的指导实践。
2、对《资产评估》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上的一点认识 资产评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老师在讲授的时候,很好的考虑到了由于我们都是从不同专业的,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以及理论知识。所以,讲授过程中老师主要以与资产评估实践联系密切的评估业务作评估方法上的介绍,如机械设备评估、汽车评估,流动资产评估等,通过上课时候老师的指点以及指教,课后再加以自学,应该也能有比较好的掌握。所以,我认为老师您在课堂上可以对一些具体一点的评估业务以及评估方法进行指点,而重点介绍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方面的,比如说资产评估目标理论、资产评估假设、资产评估本质理论等等,以及资产评估准则的构建、最新发展等等,或是资产评估理论的最新发展、理论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等等。
第三篇:对起草材料的几点体会
对起草材料的几点体会
1、起草总结材料
(1)先自己构思总框架,从哪几个大方面去写。然后参阅历年的、和外地的相关总结,完善修改框架。打框架,既要考虑工作的全面性,但也无需面面俱到,当年的重点工作,特色工作、亮点工作可突出来写,甚至单独列入一个大标题来写。要利用好专题性、阶段性的总结材料,善于改造加工。对这些材料的利用,要理清条理,摘其有特色的地方,对其他内容、常规性工作可以大胆舍弃。
(2)打好总框架之后,对每大点下面的内容分几个方面展开,也要有一个构思。
(3)打好框架之后,可以列出大体的标题,标题的完善可以和正文内容同步完善,也可以在成文之后再回头推敲。(4)可以利用WORD的大纳视图功能,先把可以用的内容拉过来,再进行逐段调整和疏理。
(5)在篇首和段首,要概括提示本段的主要内容,成效、意义,对一些很不好整合的但比较重要的内容,也可以用“此外”写在段后或篇后。
(6)对某个方面的具体工作,可以按工作内容、特色、成效等几个维度展开。
(7)为了把文章凑整齐,有时,某些方面没什么工作、没什么成绩,要添一点,写点虚话、笼统话,某些常规性的工作也可以不写进总结。
2、起草领导述职材料
(1)领导述职材料,与工作总结相比,要更突出亮点和实在的成绩,要把工作举措、思想、成效等结合起来写,要写领导对这些工作的认识,工作取得的成效写好,对重点工作、亮点工作,可以展开写具体的努力过程。
(2)结尾要有向有关方面的致谢,要有对工作不足的反醒,要有对今后工作的表态和思路。
(3)起草领导讲话材料
讲意义,讲措施、口语化、有感情、有理性思辨,有事实,有指导意义,有故事,有趣味,贴近生活。
第四篇:对个人所得税的体会
对个人所得税的体会
个人所得税(Individual Income tax)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均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在有些国家,个人所得税是主体税种,在财政收入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亦有较大影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征收和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应纳税所得包括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
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制度在客观上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我国现代化发展其中收入分配问题为主要矛盾之一,而设计与实施科学、合理的个人所得税,恰能发挥其在这方面的应有作用,因此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减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有助于减小贫富之间的差距,也可以适当的减小民众的压力。通过减税可以提高民众实际工薪收入,提高消费水平,以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个人所得税可以增加
我国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差距,调动民众劳动积极性,帮助低收入的人群,共建和谐社会家园。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要尽力缩小贫富间的差距,缩小两级分化。而个人所得税的开征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富的人越富。穷的人越穷,就会违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同时个人所得税虽然取于民众,但最后我相信这税收的资金也会用到民众的身上。
由于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分类所得税制度,工薪所得的费用扣除并没有考虑纳税人家庭负担等情况,对收入来源单一的工薪阶层来说,显然不够合理。而个人所得税最重要的职能就是收入的调节职能,家庭式个人所得税制能够从根本上体现并加强这一职能,所以,我个人觉得实行个人所得税制是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必要阶段。
由于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征收面小,收入比重也不高,与我国现阶段经济高速发展有点不一致,影响了个人所得税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所以,必须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当前,我觉得个人所得税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民众的纳税意识较差,基层的征收机构认识不高。由于我国传统上一般不纳税,而且开始实行征税时间较短,宣传也不够,是的民众纳税意识不高,没有形成主动纳税的习惯,不能主动承担纳税责任,偷税和纳税现象较为普遍,更有甚者抗税。就基层征收机构而言,对个人所得税的地位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减少,税源分散、隐蔽征管难度较大,往往对征管工作重视不够,因此在实际征管工作中存在着查管偏松,执法不严,处罚不利的现象。另外社会各界对基层征收机构支持、配合不利,有的甚至联合起来对付税务部门,这些都使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举步艰难。我个人觉得应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宣传工作,加强对偷税漏税的调查。
第二,个人所得税制的分类税制易导致处于同一收入水平的纳税人的纳税负担不一样的现象。随着民众收入来源的多渠道化,传统分类税制的逐一单项计税不仅操作上繁琐,还易出现重复计税,有的收入没有计税的现象。所以为真正达到调节贫富差距的目的,我个人觉得应采取综合税制,综合考虑纳税人各种收入在内的总收入水平,然后以此作为参考,能更好的体现公平原则。
第三,征收管理水平不高,税源流失严重。个人觉得应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税务机关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有利于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外部环境的形成。
第四,对个人的各项所得缺乏有效的控制。由于我国还未真正建立个人财产登记和个人收入申报登记制度。目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不够透明,公民隐性收入来源广泛,情况复杂,税务部门根本查不到,难以掌握实情。同时银行结算制度不够先进,各种转账、结账的制度手续繁琐,而且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礼金支付。这些都给税务部门的监控带来了困难。个人觉得应建立完整的调节个人收入的税制体系,加强对每个人的监控。
第五,现在的征税模式对扣除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有点不合理。对个人征税只有建立在“净所得”概念上才有意义,因此,为得出应税所
得,必须在调整后的毛利所得中扣除纳税人应该扣除的费用。由于在实际生活中,每个纳税人为取得相同数额的所得支付的成本费用所占比例各不相同,甚至相差很远;因而规定所有纳税人都从所得中扣除相同数额或相同比例的费用显然是不合理的
由以上可以看出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还不够完整,还有待完善。个人所得税为我国财政收入之一,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税收的调整可以减小贫富间的差距,减小两极分化,减小民众的压力。所以个人所得税有助于营建和谐社会和美好家园.
第五篇:浅谈对创新的体会
浅谈对“创新”的感受,认识与体会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上个世纪的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一词。在他看来,“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把“创新”一词引入了科技界,形成了“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等各种提法,进而发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可以说,创新无所不在。
创新一词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呢?现在科技界或其他领域不少有识之士存在着持不同的观点或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士认为“创新”一词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例如“原始创新、自主创新(或集成创新、综合创新)”等等。那么何为“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
词义解释:所谓原始创新就是指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原始性创新活动。也有的观点认为,原始创新是指“元创新”,即是一种观念上的根本性创新,由元创新将会带出其它科技创新;也有人形象的打比方,认为原始创新就像是一只“老母鸡”,由它下出许多蛋,孵出大量的小鸡来。这只“老母鸡”便是原始创新,它所生出的小鸡都是“衍生创新”。原始创新成果通常具备三大特征。一是首创性,前所未有、与众不同。二是突破性,在原理、技术、方法等某个或多个方面实现重大变革。三是带动性,在对科技自身发展产生重大牵引作用的同时,对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带来重大的变革,在微观层面上将引发企业竞争态势的变化,在宏观层面上有可能导致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竞争格局的重新形成。
自主创新就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即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例如,我国的“两弹一星”以及“神
五、神六”就是自主创新的典范。它是在一无设计图纸,二无外国专家支持帮助的条件下,完全依靠我国的科技力量自主研制设计而成的,是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即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
再如,车河选矿厂的生产科技攻关和创造性地进行工资分配管理考核体系制度的创新也都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的特征。
首先是人的思想理念新,不因循守旧。特别是车河选矿厂党政领导班子一班人牢固地树立了创新是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稳定持续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的思想理念,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始终坚持以创新的思想理念应在生产经营工作实践中遇到千变万化的问题和困难,以开拓创新勇于挑战的精神面貌,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不断向新的更高的技术要求
挑战,不满足或停留在原有已经取得的工作成绩之上,坚持不断地创造新的更辉煌的工作业绩。从1997年开始就根据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先后提出了“再造一个车选、绿化一个车选、提升一个车选和美化一个车选”,即把车河选矿厂创建成为“花园式现代化的新型矿山”——全国文明单位的长远发展目标规划。通过一步一步精心的策划和具体实施目标计划,全厂生产经营长期保持实现了“高、翻、稳、低、好”的工作业绩目标。即:
“高”就是全员劳动生产效率,主要设备完好率和运转率大大地提高了。2007年与11前的1996年相比,在生产主厂房不变,设备装机容量相对减少,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劳动定员反而下降了15%左右(包括职工工资收入提高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工作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翻”就是生产规模扩大了,翻番了。1997年~2007年以来全厂年处理原矿量由1996年50多万吨,逐年上升到175万吨,与1996年相比整整翻了3.5倍。
“稳”就是原矿处理量,锡、锌、铅锑选矿金属回收率和产品质量长期保持均衡稳定。特别是锡、锌、铅锑选矿金属回收率在原矿处理品位逐年下降,矿石性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长期保持了均衡稳定,创造了原矿性质同等条件下,同一类型有色金属选矿厂最好的选矿生产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
“低”就是选矿生产成本降低了。1997年~2007年平均每处理一吨原矿的选矿生产成本不到100元,与1996年的126元相比,降低了近30%。
“好”就是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好,创造的社会效益好。为华锡集团做大做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在保护地方自然环境,支援地方的经济建设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全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建设,文化娱乐设施建设面貌是旧貌换新然,职工队伍的技术素质以及广大干部职工和家属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职工的住房条件大大改善了,并已经逐步实现了向城市化转移的目标。这些工作业绩的取得完完全全是得益于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的功劳。
然后是长期坚持科技创新,取得成果不断。经过长达10多年不断的开拓创新和不懈的努力,特别是通过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付出的劳动,洒下的艰辛汗水,不断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科技攻关,全厂先后获得了国家级和省部以上的科技成果大奖10多项,刷新了车河选矿厂科技创新的历史。
别的项目或现在正在进行的科技创新项目暂且不说,现仅仅就其中已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提高大厂难选锡石多金属硫化矿物选矿技术经济指标的研究》成果而言,专家评委和学者对其成果价值的取得是这样评价和认定的:
1、它的科技水准(科技含量高)。一是它简化、优化了原有的生产工艺流程,使其由原来处理能力低、生产成本高、能耗大、生产技术指标不稳定、经济效益差,在有色金属选矿行业中,一举达到了同行业国内外生产技术指标领先的水平。二是它提高了铟锌精矿产品质量和提高了锡、铅、锌、锑等有用金属的选矿金属回收率,使其技术指标达到了有色金属同行业国内外先进水平。三是它在有色金属选矿行业细泥锡石回收新技术研究领域里,推广应用这一新技术,不仅使其生产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还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可以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和增加就业人员)。
2、它解决了的技术难题。一是它解决了在有色金属选矿行业中锡石多金属硫化矿贫富难分选、生产工艺流程复杂、生产规模小、矿石贫化难选、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的生产技术难题。二是它每年可为企业创经济效益1200多万元,节能降耗20~30%,同时它还解决了企业在环保上原来存在的一系列技术难题。
3、它其具的创新点和靓丽点(发明点)。一是它研制成功了“三相复合螺旋溜槽”的生产新设备和新技术,在有色金属选矿同行业生产中实现了提高生产规模、高富集。二是它研制成功应用了BY5+BY9+P86组合新型选矿药剂,实现了电控提高锡金属选矿回收率的新技术,在难选锡石多金属硫化矿选矿领域中的应用。三是它在难选多金属硫化矿选矿生产领域中推广应用了《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理论与实践》新技术。四是它提出和采用了“中矿外循环”和“选洗”生产新工艺的新技术和新理论。五是它在前重的主要生产工艺中,采用了“跳汰+园锥+复合螺溜”组合式提前抛废的选矿新技术(将原来提前选别有用矿物的生产技术改为采用提前大量抛废的新技术),使其提前抛废率由5%,提高到了25~30%,为后重“吃饱、吃好、吃精”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生产条件。
4、它在该企业所达到的目标和创造增加的经济效益。一是它使前重生产系统提前抛废率高了20~25%,使现有企业的生产规模在不扩建生产主厂房、不增加劳动力、不增加设备装机容量又不影响正常开机生产的前提条件下(其中劳动力和设备的装机容量下降了15%的前提条件下),反而使原有的生产规模(年外理原矿量的生产能力)由1996年的52万吨,上升到了现在的160~180万吨,提高了200%~300%。打造出了本企业生产的奇迹。二是它提高了锡金属选矿回收率高达5个百分点,其中:主选生产系统中提高3个百分点,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多产金属170吨/年,增加经济效益为1800万元/年,提高了细泥粒质生产系统中浮锡选矿回收率2个百分点,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多产锡金属175吨/年,增加经济效益为1200万元/年。三是锌精矿的产品质量由原来的46%提高为48%,彻底脱掉了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帽子。四是锌金属选矿回收率由原来的56%提高为71%,提高了15个百分点,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多产锌金属500吨/年,增加效益为2000多万元/年。五是平均每处理一吨原矿的选矿处理成本由原来最高的126元/吨,下降为71元/吨(2002年再次下降到61元/吨),下降了43.65~51.58%,下降了50%,选矿药剂单耗下降了38%,年降低生产成本高达1600万元。六是从该项科技成果在企业中推广应用到2001年为止,已经累计为企业创造和增加了经济效益高达2.64亿元。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坚持自主创新潜在的巨大价值,因此也进一步证明了坚持创新是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稳定持续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的思想理念。
其次是创造性地进行了工资分配管理考核体系制度的创新。在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和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车河选矿厂党政领导班子一班人为了进一步充分调动工程技术人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巩固或扩大创新成果,更好的调动技术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经营长期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增强或提高全员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先后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多次进行了工资分配管理考核体系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一)彻底打破了原有的“铁饭碗”或“铁工资”大锅饭式的工资分配制度,全面推行了“精确精效工资”、“项目职称工资”和“工人技术等级工资”分配管理考核体系制度,使工人每人每天的工资和工作量(产量),效益(含成本、质量)挂钩都实行了量化,可以精确地计算到每个人手里;对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只养项目不养闲人”。谁有创新精神,提出技术创新项目,只要经过厂部技术委员会评审,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大小,挂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公开公平公正,不论资排辈,全凭大家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大小参与管理考核和进行工资分配,从而大大激发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欲望,使企业的“三项制度”改革,让人们释放出了最大的能量。
(二)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进一步调动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经营长期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厂部再次对工资分配管理考核体系制度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革和完善,将原来的“精确精效工资”、“项目职称工资”和“工人技术等级工资”再次进行了细化。增加了以考核中层管理人员为主的“绩效工资”、以考核工程技术人员为主的“课题工资”和针对全厂环境建设考核评价的“环境效益评价工资”分配体系。使原有的工资分配管理考核体系逐步形成了“精确精效工资”、“项目职称工资”、“工人技术等级工资”、“绩效工资”、“课题工资”和“环境效益评价工资”等形成了纵横交错全方位立体型六大板块的工资分配管理考核体系。这样的工资分配管理考核体系制度的创新,不仅其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工资分配管理考核精细,而且是全集团公司或其他企业绝无仅有的,可以说是开创了企业工资分配管理考核体系制度的先河。
2007年12月21~22日,集团公司召开了中共柳州华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实际,会上关于《抓住历史机遇坚持科学发展夺取华锡集团做大做强新胜利》的报告,对全华锡人提出:
以热爱华锡为荣,以危害华锡为耻;
以优质高产为荣,以劣质欠产为耻;
以获取资源为荣,以保障不力为耻;
以降低成本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
以廉洁自律为荣,以损公肥私为耻;
以创建一流为荣,以满足现状为耻;
以顾全大局为荣,以损害整体为耻;
以勤奋敬业为荣,以消极懒惰为耻;
以岗位成才为荣,以不思进取为耻;
以技术创新为荣,以因循守旧为耻”的新要求,应该说它不仅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新理念,而且也应该是检验与衡量每一位华锡人在企业改革的洪流之中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或对待工作的态度的一项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