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艾滋病实验室检测点现场检查内容1
艾滋病实验室检测点现场检查内容
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详细地址:
申请日期:
一、现场检查内容:
1、专用的实验室或实验区域
2、实验仪器设备:冷暖空调、普通冰箱、离心机、移液器、消毒与污物处理设备(蒸汽灭菌器、焚烧炉)、安全防护用品(长袖白大衣、一次性手套、防护眼镜/护目镜、消毒酒精、碘酒、利器盒和生物垃圾袋等)
3、检测人员数量,是否接受专业培训,培训证书
4、SOP、实验室规章制度、保密制度、废弃物处理制度
5、试剂入库记录
6、来样记录、检测原始记录、签名、结果发放记录
7、检测阳性反应样品上送记录
8、检测人员健康档案和技术档案
9、资料保存是否上琐
10、现场样品考核
11、现场提问
二、现场检查结果:
三、结论:
检查专家签字:
日期:
第二篇: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保密制度
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保密制度
1、需要保密的文件,要标明保密字样。
2、HIV抗体检测实验室检测资料要有专人负责,妥善保
存各种实验记录、感染者档案、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
监护档案、HIV职业暴露医学随访结果及结论等资料
3、原始记录、结果报告等资料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和时限
妥善保管,不得遗失。不得擅自修改和销毁;严格遵
守保密制度,未经所属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不得向无
关人员或单位提供任何情况。
4、艾滋病检测项目结果与个人信息关联资料的传递必
须确保安全,如果使用网络传送,文件必须加密。
5、各类保密资料必须经有关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查阅,一
般不得借阅。
违反保密制度造成后果的,承担相关责任。织金县中医院检验科
第三篇:艾滋病实验室常用检查项目比较
艾滋病实验室常用检查项目比较
1、ELISA :对gp41 HIV 1型抗体的检测是标准的筛选方法,敏感性可达99.5%,但特异性并不高。该法的阳性者中仅13%为真正的HIV者,因此,属筛选试验。
2、蛋白印迹(Western印迹)法:是最常用的证实实验。若检出所有3个HIV主要基因gag、po1、env产物的抗体时为阳性,可确诊为HIV感染。
3、HIV1型抗原检测
由于血中p24抗原浓度低且形成了免疫复合物,p24抗原检测阳性率不如抗体阳性率高。在HIVl型感染的无症状期及艾滋病期 p24阳性率分别为4%及7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24抗原的特异性很好
下列情况时可进行抗原检测:1)测定HIVI型细胞培养;2)评价抗病毒治疗的效果;3)估计血清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HIVl型感染状态。
4、病毒培养感染病人的HIV1型培养敏感性为65%-100%(目前尚停留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5、DNA-PCR扩增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前病毒DNA来确定HIV感染。可检测到每1万个细胞1个拷贝HIV前病毒。还可对病毒特定区段DNA进行序列分析,以研究病毒对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
6、RNA-PCR/b-DNA可对血清中HIV基因做定量检测,有利于诊断、估计预后,且可做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考核。
7、HIV感染的辅助检查
CD4+细胞计数是公认的HIV感染进程的指标。
slL-2R测定:在HIV l型感染期间,sIL-2R呈非特异性升高,水平与感染进展有关。sIL-2R水平与CD4+细胞计数意义相反。β2微球蛋白测定在以淋巴细胞活化和(或)淋巴细胞破坏为特征的各种疾病中可见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
新喋呤与β2微球蛋白升高的意义相同,因此,两者之一同CD4+细胞计数一起,是预测HIV感染进展的最佳指标。
8、其它机会性感染病原或抗体的检测
卡氏肺孢子虫:痰、支气管分泌物、支气管灌洗液,或肺活检制成涂片或切片,姬姆萨或苏木素-伊红染色找虫或滋养体 隐孢子虫:大便涂片
真菌:直接涂片找孢子和菌丝,隐球菌可取CSF涂片墨汁染色
弓形虫、病毒性肝炎、巨细胞病毒:可行抗体检测
细菌:结核杆菌涂片抗酸染色,其它细菌可行血培养
淋巴瘤或卡波济肉瘤:取活检送病理切片检查
第四篇: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查
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查
一、概述
艾滋病一词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英文名词缩写的音译,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该病毒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尤其是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TH或T4),使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失去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容易发生各种顽固感染和恶性肿瘤,艾滋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死亡率高,预后很差。艾滋病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烈性传染病。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生殖器皮肤粘膜有破损的受染机会大大增加;其次通过血液、血液制品、组织器官的移植而传播,输入含艾滋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静脉吸毒者共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针头上带有的微量血液足以使人染上艾滋病毒;再次为母婴传播,受艾滋病毒感染的孕妇可通过胎盘的脐带血将病毒传染至胎儿,也可在分娩时及产后传染给婴儿。国外研究报道,大约1/4的HIV感染儿童在生后一年发展为艾滋病,HIV感染儿童5年存活率为70%。
二、实验室检查
1. HIV病原学检查 从患者体液或组织中分离HIV是确定HIV感染最可靠的证据,分离HIV的技术要求高,仅在少数有特殊装备的实验中才能作。常用的有抗体检测法,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蛋白印迹法等。也可作抗原检测,如检测HIV P24抗原等。
2.免疫学检查 做末梢淋巴细胞计数显示淋巴细胞数量呈进行性下降,做亚形计数主要是CD4细胞(辅助性T细胞,TH)及CD8细胞(抑制性T细胞,Ts)。在急性期TH计数是正常的,早期TH计数在400/mm3以上,中期降至200~400/mm3以下,晚期降至200/mm3以下,且TH/Ts比值小于1。
3. 机会性感染的病原学检查 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及原虫等的检测。
早期HIV感染的诊断主要靠检出HIV抗体。对一些高危人群如发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表现应常规作HIV抗体检测。
(三)诊断标准 我国于1990年8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艾滋病属乙类传染病,并提出试验诊断标准。1996年又组织专家作了修订,其主要内容如下: 1. HIV感染 受检血清经初筛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酶标法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方法检查阳性,再经确证试验如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方法复核HIV抗体阳性可确诊为HIV感染。
2. 确诊病例
(1)HIV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一项者,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①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度℃一个月以上;②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5次)一个月以上;③卡氏肺囊虫肺炎。④卡波西(Kaposi)肉瘤,⑤明显的霉菌或其它条件致病菌感染。
(2)若HIV抗体阳性,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第一项标准且有以下任何一项时,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①CD4/CD8淋巴细胞计数比值<1,CD4细胞计数<200/mm3。②全身淋巴结肿大。③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三、预防
艾滋病病人及HIV感染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缺乏确切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因此切断其传播途径,即切断通过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三条途径的传播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播散。要遵守传统的道德标准,保持性生活的纯洁性及忠诚性。取缔贩黄制黄、卖淫嫖娼等社会不良现象。要保证血液供应的安全,避免有高危险行为的人供血;所有医疗用血,在使用前必须经过HIV抗体检查。杜绝吸毒,尤其是静脉吸毒者,对静脉吸毒者除强制性戒毒外,还应常规做HIV抗体检测。注射器、针头应严格消毒,对高危人群应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具。在医疗中对提供组织、器官及精液者应做HIV抗体检测。对于HIV感染的妇女,应避免怀孕,怀孕后以做人流为宜。
HIV对环境中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剂如50%~70%酒精、5%石炭酸、0.1%家用漂白粉、2%福尔马林,2%次氯酸钠等皆可灭活病毒。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废弃物可采用焚烧的方法,需重复使用的衣物可用煮沸及高压蒸气消毒,不宜煮沸的物品可用2%戊二醛、70%酒精等浸泡10分钟后再洗净。家用漂白粉、次氯酸钠以及酒精等常用于污染环境及物体表面的消毒。
要加强宣传教育,进行多种形式的预防HIV传播及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尤其要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
第五篇:艾滋病检测点标准操作规程(参考范本)
HIV抗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
1、目的:
为了规范本卫生院艾滋病检测点的正常运行,保证艾滋病抗体检测的准确,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卫生院艾滋病抗体检测从标本的采集、处理、检测到报告的全过程。
3、职责:
各检测工作人员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本院艾滋病检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检测活动全过程及各项生物安全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标准操作程序:
4.1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4.1.1样品的采集:
4.1.1.1血清样品采集:用真空采血管抽取5mL静脉血,室温下自然放置1-2小时,待血清凝固和血块收缩后在用4000rmp离心15min,吸出血清备用。
4.1.1.2抗凝血样品采集:用加有抗凝剂的真空管或用消毒注射器抽取静脉血,转移至加有抗凝剂的试管,反复轻摇,分离血浆和血细胞备用。
4.1.1.3采样注意事项:
4.1.1.3.1采集样品应按临床采血技术规范及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
4.1.1.3.2采集标本时应注意安全,直接接触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血液和体液的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4.1.2样品的保存:
用于抗体检测的血清或血浆样品应存放与-20℃以下,短期(1周)内进行检测的样品可存放于2-8℃。
4.1.3样品的运送:
4.1.3.1实验室间传递的样品应为血清或血浆,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运送全血。样品应置于带盖的试管内,试管上应有明显的标记,标明样品的编号或受检者姓名、种类、采样时间。
4.1.3.2将试管放入专用带盖的容器内,容器的材料要易于消毒。在试管的周围垫有缓冲吸水材料,以免碰碎。
4.1.4样品的接收:
4.1.4.1含有感染性样品的包裹必须在具有处理感染源设备的实验室内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打开,用后的包裹应进行消毒。
4.1.4.2核对标本与送检单,检查样品管有无破损及遗漏。如发现遗漏应立即将尚存留的样品移出、对样品管和盛器消毒,同时还要报告有关领导和专家。
4.2检验方法和步骤
4.2.2快速检测法(胶体金法)4.2.2.1原理
采用胶体金免疫技术和层析原理,定性测定血清样本中的HIV1+2抗体。4.2.2.2操作步骤
4.2.2.2.1将标本平衡至室温。
4.2.2.2.2将所需数量的测试卡从包装盒中拿出平衡至室温,打开铝箔包装袋,平置于台面上并编号(与样本编号相对应)。
4.2.2.2.3用微量加样器取试剂说明书规定的样本血清或血浆,加到测试卡的加样处。4.2.2.2.4在试剂说明书规定的时间内观察结果。4.2.2.3结果判定:
4.2.2.3.1阳性:在检测区和对照区位置出现两条紫红色条带。如果检测区的条带隐约可见,建议对该样本重复试验,并使用其他厂家的试剂确认。
4.2.2.3.2阴性:只在对照区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4.2.2.3.3无效:对照区未出现紫红色条带。
4.2.2.3.4注意: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论测试区内的色带颜色深浅与否均应判为阳性。4.3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4.3.1设立常用仪器的维护制度,以保证正常运转;根据使用情况更换必要的部件: 4.3.2冰箱
定期检查温度并作好记录,必须每天检查和记录冷冻和冷藏室的温度。
4.3.3定期检查其他仪器设备。
4.4 HIV抗体筛查结果的记录、解释与报告
4.4.1筛查试验呈阴性反应出具HIV抗体阴性报告。
4.4.2筛查试验呈阳性反应,可出具“HIV抗体待复检”报告,不能出阳性报告。同时应尽快进行以下处理:
4.4.2.1填写HIV抗体筛查报告,经检测者、复核者和签发者审核签字。4.4.2.2尽可能重新采集受检者的血样。
4.4.2.3将二份血样(或仅原血样,特指无法采集受检者血样时)连同HIV抗体筛查报告一并送当地艾滋病筛查实验室。
4.4.2.5做好检测后咨询。4.5保密程序
4.5.1要有专人负责妥善保存各种实验记录,不得擅自修改和销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未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不得向无关人员或单位提供任何情况。
4.5.2检测的阳性结果不是最终结果,应及时做进一步确认,HIV抗体检测点不能出具HIV抗体阳性的结果报告,更不能告知受检者本人。
4.6实验室的清理和消毒 4.6.1带入和带出实验室的物品
4.6.1.1对所有带入实验室的物品都应进行检查。含有测试样品的包裹应在实验室的专用实验台上打开。
4.6.1.2将HIV测试样品转送其他实验室时,应防止对人员和环境的污染。护送样品的人应明确接收地点和接收人,实验室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人员应及时确认样品已送达指定的实验室,被转入安全位置并得到妥善处理。
4.6.1.3污染或可能造成污染的材料在带出实验室前应进行消毒。4.6.2减少利器的使用
4.6.2.1尽量避免在实验室使用针头、刀片等利器,如果必须使用,在处理或清洗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刺伤或划伤,并应对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4.6.2.2最好不使用玻璃制品。
4.6.2.3尽量使用安全针具采血,如蝶形真空针,自毁性针具等,以降低直接接触血液和刺伤的危险性。应将用过的针头直接放入坚固的容器内,消毒后废弃。
4.6.3.实验室常用物品的消毒方法:
4.6.3.1废弃物缸:10%(v/v)次氯酸钠(含10000 ppm有效氯)。4.6.3.2工作台面和仪器表面:75%乙醇。4.6.3.3溢出物:10%次氯酸钠(w/v)。
4.6.3.4实验室:甲醛蒸气熏蒸。福尔马林和水加热沸腾,其体积根据实验室的大小而定。
4.6.3.5污染的台面和器具:40%甲醛水溶液,也可以用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4.7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安全防护 4.7.1.建立安全制度
4.7.1.1实验室的设备、建筑和设施的安全性应通过专家的评审。
4.7.1.2建立安全标准操作程序,该程序应适用于现有的实验条件,并与实验室其他规章制度一致。
4.7.1.3无论是否发生意外事故,每年都要对安全标准操作程序及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4.7.1.4制定意外事故处理预案,建立意外事故的登记和报告制度。
4.7.1.5实验室主任要按照规定,对突发事件和职业暴露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和报告。4.7.2人员管理
4.7.2.1实验室主任应了解所有工作人员。在安排工作区域时,要根据人员的工作种类和所涉及的生物材料,对实验室环境做安全检查。
4.7.2.2新调入人员、外来合作、进修和学习的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经过实验室主任的批准。非实验室人员和非实验室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
4.7.2.3严格执行实验室工作人员采血检测HIV抗体和备案制度,工作人员血清应长期保留。
4.7.3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经过HIV检测技术和实验室安全培训,包括上岗培训和复训,并接受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监督。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要对工作和环境的安全负责,所有工作人员都有责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4.7.3.2必须告知新上岗人员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进行安全教育,直至有能力后方可单独工作。
4.7.3.3 HIV检测技术人员必须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生物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4.7.4个人保健
4.7.4.1高标准的个人保健对于减少感染的危险性很重要。皮肤受损、患病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皮肤的伤口和擦伤都应以防水敷料覆盖。
4.7.4.2进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长的带刺的指甲,以免刺破手套。
4.7.4.3进入实验室应穿工作服,戴手套。如果接触物传染危险性大,则应戴双层手套和防护眼镜。
4.7.4.4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脱去工作服并洗手。4.7.4.5严禁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吸烟和化妆。
4.7.5实验室职业暴露及应急处理
4.7.5.1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70%乙醇或其他消毒剂消毒伤口。
4.7.5.2皮肤污染: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部位,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如75%乙醇或其他皮肤消毒剂。
4.7.5.3粘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4.7.5.4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4.7.5.5污染物泼溅:发生小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
4.7.6职业暴露事故登记:
4.7.6.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详细经过。
4.7.6.2暴露方式;受伤部位、伤口深浅、暴露程度;污染物种类(血液或其他体液)以及其中含有HIV的情况。
4.7.6.3处理方法和经过,包括专家或领导赴现场指导和处理的情况。
4.7.6.4是否采用暴露后药物预防,如果是,应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包括首次用药时间、服药方案和毒副作用。
4.7.6.5随访检测的日期、项目和结果。4.7.7报告和检测
4.7.7.1发生重大事故时,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立即向主管领导和专家报告。同时抽血检测HIV抗体,暴露一年内要定期检测。
4.7.7.2发生小型事故时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报告主管领导和专家,检测同前。
4.8 HIV职业暴露后的药物预防
参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
5、参考文件
5.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5.2鄂卫办发[2011]140号文件 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
检测实验室工作的通知
6、质量记录表格
6.1 HIV抗体筛查原始记录(快速法)6.2 HIV抗体筛查报告 6.3 试剂购置及使用登记表 6.4 艾滋病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6.5 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事故汇总表 6.6 废弃物处理登记表 6.7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