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党代会报告(王书记提纲稿)大字

时间:2019-05-14 02:2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新党代会报告(王书记提纲稿)大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党代会报告(王书记提纲稿)大字》。

第一篇:最新党代会报告(王书记提纲稿)大字

为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县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芮城县第十一次代表

大会上的报告 中共芮城县委书记 王正风(2011年5月2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芮城县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本次党代会的任务主要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九届十一次全委会、市委二届七次全委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发展历程,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大计,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为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县而努力奋斗。

一、总结经验,正视差距,坚定“十二五”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共产党芮城县第十次代表大会是2006年6月召开的。五年来,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县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修路、抓大、绿化、开放、公平”五大工作重点,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谱写了芮城经济社会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崭新篇章。

——“十一五”是芮城有史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五年。2010年,全县县内生产总值完成49.17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财政收入完成3.9亿元,是“十五”末的3.1倍;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亿元,是“十五” 末的3.5倍;一般预算支出“十一五”末为9.43亿元,是“十五”末的3.7倍;“十一五”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是“十五”期间的6.8倍。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42家,比“十五”末新增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大工业大企业强势带动,亚宝、大唐上交税收占整个财政总收入的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7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8亿元,粮食总产达到2.88亿公斤,创历史最高。

——“十一五”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每年县委都要确定十件为民实事,做到了件件落实。十一五”末,全县干部职工津贴补贴由“十五”末的600多万元增加了8000多万元,由全市13个县(市、区)倒数第二上升到全市第五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52元,比“十五”末翻了近一番;农民享受粮食补贴等各种惠农资金达2亿多元,人均增收700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22元,高于全省(4736

元)、全市(4685元)平均水平,比“十五”末增长80%;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应入学学生40636人,除8名智障以外,全部入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占到农村总人数的98%;城乡低保达到2万多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县在21个村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参保人数达2万多人,参保费743万元。从2007年起我们在全县开展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政府出钱、百姓看戏”的送戏下乡活动,累计开展送戏下乡527场次。科技、文化、卫生、体育、计生等工作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十一五”是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力度最大的五年。“十一五”期间,全县围绕通道、景区、村镇和“三荒”四大绿化战场,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使林木覆盖率由“十五”末的27%提高到现在的38.8%。与此同时,先后取缔关停了15家能耗高、污染重的小造纸、小水泥等“五小”企业,婉言谢绝了投资在亿元以上的磷矿粉加工项目和金属镁加工项目,使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63天,其中一级天数238天,各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指标全面达到省级生态文明县标准。

——“十一五”是交通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的五年。五年来,县委按照“四横二十纵”道路交通网络体系规划,始终把打破交通瓶颈作为头等大事抓住不放,现已完成四横十纵和通村道路1430多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里程达121.2公里,分别高于全

省、全市平均水平,比“十五”末提高20.9个百分点。尤其是运宝高速中条山隧道的开工建设,圆了芮城人民的百年梦想,制约芮城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将彻底打破。

——“十一五”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按照打造历史名城、文化名城、宜居县城的总体目标,从2007年开始,先后完成了府前广场、城隍庙、西矿路、体育场、永乐广场北扩拆迁工作,拆迁户数363户、面积13.6万平方米,全部实现了依法拆迁、和谐拆迁、安全拆迁。先后高标准建设了人民体育场、会展中心、府前广场、东花园和污水处理厂等,集中供热实现逐步覆盖,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分布由2005年的8平方公里7万人增加到9平方公里8.3万人,历史名城、文化名城、宜居县城的品位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我们还狠抓新农村建设工作,”十一五”末,全县共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8个,省级生态文明村8个,完成“四化四改”和“五个一”新农村93个。

——“十一五”是旅游文化产业快速推进的五年。县委立足芮城历史悠久、区位独特、依山傍水的优势,研究制定了加快“洞宾故里、黄河风情、生态芮城”和“万里黄河第一游”的旅游建设总体规划,先后建成了通往大禹渡、圣天湖、九峰山、百梯山的高标准二级旅游公路,通过招商引资,对各个景区正在进行一流设计和改造提高,与此同时,还充分利用永乐宫壁画这一世界

瑰宝,与中国书协、中国美协联合举办了中国(芮城)永乐宫国际书画艺术节,三年来,参加人员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日本、法国、印尼等7个国家,现存名家作品和各种获奖参赛作品2万多幅,进一步扩大了芮城的对外开放度和知名度。

——“十一五”是党风政风民风逐步好转的五年。五年来,通过理论武装、提高干部选任公信度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起了县委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通过依法行政,不断加大服务型政府建设,使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通过平安芮城、和谐芮城建设,刑事犯罪、信访案件不断下降,维护了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极不平凡,五年来的奋力拼搏难以忘怀,五年来的发展成就令人鼓舞。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历届县委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本届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和县政协精诚团结、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辛勤工作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社会各界大力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芮城县第十届委员会,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离退休老同志和全县人民,向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土,向驻芮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芮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十一五”所取得的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有以

下四点:一是思路明确,符合县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芮城四大优势(产业结构合理、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教育发达)、两大劣势的基本县情,经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专家充分论证,县委确定了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县为抓手,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的发展战略,率先在全省制定了生态文明县建设2006——2020年发展规划,内容涵盖经济发展、民主政治、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和社会进步6个方面67项指标,总体目标是:“十一五”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县,“十二五”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县,再用五年时间完善巩固提高,直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过“十一五”的努力奋斗,省级目标已基本实现。五年的实践充分证明,这一发展战略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充分发挥了芮城县独特的优势,是芮城化的科学发展观。二是重点突破,效果明显。为了把建设生态文明县这一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我们选择了五条路径,也是五大工作重点,即:修路、抓大(大企业、大产业、大城镇)、绿化、开放、公平(教育、医疗、社保、司法、用人)。修路就是要彻底解决制约芮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抓大就是抓好新型工业化的大企业、农业现代化的大产业和特色城镇化的大城镇,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富民强县;绿化就是要围绕四大绿化战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开放就是要借芮城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优

势,进一步扩大芮城的对外开放度和知名度;公平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稳定,不断改进党风政风和民风。围绕五大工作重点,每年县委都要确定十大经济建设工程和十件为民实事,并把“双十工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一抓到底,件件兑现,既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建设生态文明县的希望,也更加坚定了全县干部群众创建生态文明县的信心和决心。三是严格考核,狠抓落实。从2006年开始,县委就对四大班子领导实行“五包”责任制,并在年终接受群众的评议,对乡镇和县直各局按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分类建立了年度目标承诺责任制,采取了上评下、民评官、基层评机关的办法。尤其对十大重点工程,坚持一季一督查,半年一小结,年底交总账,对确保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年度工作任务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四是班子团结,齐心协力。以右玉精神为动力,以创先争优为载体,以争做“五个表率”为抓手,全力维护班子团结,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特别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县委始终坚持“三个倾斜”,即:向基层一线倾斜,向考核实绩突出的干部倾斜,向不跑不要埋头苦干的老实人倾斜,进一步端正了用人导向,提高了干部使用的公信度。同时,通过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县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充分调动了全县各界参与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全县上下基本形成了想干事的人有机会、干成事的人得实惠、消极应付的受鞭策的浓厚氛围。全县普遍认为本届县委和人大、政府、政协班子以及乡(镇)、县直各局级班子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是芮城有史以来最好时期之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全面完成省委提出的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以及市委提出的建设大通道桥头堡和“四基地一中心”的要求,实现十二五翻番目标,还存在以下四方面困难:一是由于交通瓶颈还未彻底打破,各种矿产资源十分匮乏,要通过招商引进生产经营性的工业大项目、好项目相对较难,给财政增收造成一定的压力;二是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农民增收难;三是旅游文化资源优势要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还需要一个宣传发育的过程;四是干部的思想解放程度、依法行政能力和工作作风与省委、市委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待进一步整顿提高。

第二篇:党代会报告大字稿A5

以迎接建州60周年为契机 全面开创甘南“十二五”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一次

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魏建荣

(2011年10月25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甘南州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迎接建州60周年为契机,全面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面开创甘南未来五年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局面。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甘南州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科学把握新形势新要求,研究制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甘南州第十一届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甘南州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甘南州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甘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州各级党组织团结带

领各族人民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有效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圆满完成了州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州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预计到2011年底,全州实现生产总值80.76亿元,年均增长12.8%,是2006年的1.8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4亿元,年均增长33.8%,是2006年的4.3倍;大口径财政收入7.74亿元,年均增长22.3%,是2006年的2.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年均增长15.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年均增长14.1%。发展势头强劲,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大力实施“项目拉动”战略,重点建成了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生态及城乡公用设施骨干项目。完成了州内重要公路干线的改造升级,夏河飞机场开工建设,天然气入合工程进展顺利,临合高速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和电力送出骨干网络基本建成,信息通讯基本覆盖全州,城镇改造取得重大进展。五年间解决了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有13000余户游牧民实现了定居。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草场“三化”治理等生态保护项目深入实施。

——特色产业势头强劲,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大力培育优势

特色产业,形成了以水电、旅游、矿产、畜产品加工等为重点的支柱产业。预计到2011年底,全州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6万千瓦,旅游人数2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水电、旅游两大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30:22:48调整为2011年的22:24.6:53.4。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实现增加值43亿元。大力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甘南特点的现代农牧业发展之路。

——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开放开发取得突破。加快农牧村税费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改善。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千方百计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参与我州开发建设,五年累计签约项目219个、资金总额达137.5亿元,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放手发展非公经济,非公经济已占到全州GDP的35%。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工作取得实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完成新一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城乡医疗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科技、文化、人口、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城乡低保制度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分别达到97.8%和97%。每年有25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实现就业。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重大成就,五年内全州减少贫困人口9.33万人,贫困面由41%下降到24.7%。九甸峡库区移民安臵工作顺利完成。全面实施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和农牧村危房改造工程,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政治和谐稳定。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大、政协工作不断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依法行政的水平不断提高。普法教育深入开展,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促进了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妥善处臵各类矛盾纠纷,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坚决开展反分裂斗争,保持了全州社会政治稳定。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预期成效,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各级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全力推进“党员先锋工程、支部堡垒工程和组织创新工程”,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引领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进干部作风,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及时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过去的五年,是我们经受各种重大风险和挑战最多的五年。面对“3〃14”不稳定事件、“5〃12”特大地震、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等一系列风险挑战,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州委迅速果断地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紧紧依靠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沉着应对,果断处臵,全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锻炼了干部,凝聚了人心,为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是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促进发展的五年;是同心同德、奋力拼搏、战胜灾害、攻坚克难的五年;是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康的五年。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党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州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全州各族人民凝心聚力、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各人民团体、工商联、宗教界爱国人士、驻州部队和武警官兵、省驻甘南各单位、离退休老干部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甘南州第十届委员会对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通过五年的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第一法宝,把中央和省上的精神同甘南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着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依靠发展战胜前进中的困难,依靠发展壮大经济实力,依靠发展实现强州富民;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创新社会管理,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第一动力,在开放中增活力,在创新中谋发展,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必须坚持把求真务实作为第一要求,大力弘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工作争创一流”的甘南精神,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第一保证,牢牢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

个根本,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组织保证。

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积累的经验是宝贵的。但是,必须看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脆弱,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资源利用率低,优势效应不明显,缺乏龙头支柱产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城镇化水平低,中心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社会发育程度低,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农牧业基础薄弱,农牧村贫困面大、程度深,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文化资源开发不足,表现形式单一,缺乏新理念、新元素,支撑发展的活力不强;宣传工作薄弱,对外形象有待进一步提升;高原有效建设期短,重大项目建设进展缓慢;社会管理规范化程度较低,社会稳定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反分裂、反渗透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艰巨;党建工作还有诸多不适应的方面。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

未来五年,是实现甘南跨越式发展新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面临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我州发挥资源优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国家进一步统筹区域发展,实施扩大内需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专门制定了支持甘肃加快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甘南的发展将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特别是中央和省委藏区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藏区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更是给甘南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步伐加快,为我们借助外

力发展自己提供了难得机遇。全省和周边地区的发展步入快车道,为我州提供了接受辐射带动的更大空间。经过“十一五”时期的不懈努力,我州生存发展的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全州各级干部在加快发展和维护稳定的实践中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领导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在省委的直接关心下,加强了州县两级的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我们下一步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所有这些,都为我州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和省委对甘南的发展寄予厚望,全州各族人民群众对甘南的未来充满期待,新的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必须把握形势、抢抓机遇、科学谋划,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推进甘南经济社会率先跨越发展。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城乡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跨越式发展和实现长治久安为主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坚持“保护、发展、稳定”并重的原则,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旅游兴州、文化撑州、产业富州、稳定安州”五大战略,加快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快旅游资源大开发进程,加快高原多元支柱产业培育壮大,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科学化水平,努力实现

我州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生活宽裕、社会和谐。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全州生产总值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到2016年达到15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年均增长35%,五年累计达到15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增幅高于生产总值增长,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重点产业和特色经济初具规模,社会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维护稳定的基础更加牢固。

建设生态甘南。甘南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是国家重要的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是制约我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瓶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建设生态甘南,就是要树立“保护优先”的理念,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采取更加符合要求的有效措施,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努力把甘南建成青藏高原东部生态文明示范区。今后五年,要从根本上遏制重点区域生态恶化趋势,逐步恢复草原湿地森林的水源涵养和补给功能,提高森林覆盖率,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系统更加优化,人与自然相处更加和谐。

建设旅游甘南。甘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距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属藏汉两大文化板块的结合部。在4.5万平方公里内,地势错落,有广袤无垠的天然草原,郁郁葱葱的浩瀚森林,雄奇壮观的高山石林,纵横奔腾的一江三河,翠绿碧蓝的高原湖泊,红墙金瓦的宗教寺院。鲜明的地域特色、原始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俗风情、传奇的红色历史、厚重的宗教文化和初具规模的十多处景区景点,让古老神奇的甘南变得更加美丽,独具魅力的甘南旅游已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被誉为人间仙境。甘南先后被多家国际国内权威旅游评级机构评定为“让生命感受自由的世界50个户外天堂”、“梦幻之旅〃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的生态低碳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甘南,就是要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确立旅游产业在甘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地位。以大力开发旅游业为抓手,以多元产业为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整合全州资源,强化旅游产业竞争优势,加快推进与旅游开发配套的机场、道路、饭店、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建成全州旅游线路畅通网络,推进全州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要通过旅游产业的带动,不断聚集人气、吸引投资,不断增添新的生产和生活元素,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造城市面貌和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水平,不断提高城乡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断为其他产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切实把甘南建设成为高原特色生态旅游示范区和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到2016年,全州旅游人数达到500万人次,旅游产业总收入占全州GDP的比重大幅提升。

建设文化甘南。甘南自古以来是安多藏区的文化核心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建设文化甘南,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挖掘弘扬特色文化,引进融汇文化新元素,开发利用甘南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使甘南成为

充满人文关怀、人文风采和文化魅力的一方乐土。今后五年,甘南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资源要得到有效开发与保护,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科技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艺术产品进一步丰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州GDP的比重进一步提升,科技教育水平和全社会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不断增强。

建设多元甘南。充分利用甘南资源优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甘南唯有发挥自身的长处,积极主动地打好优势仗,才能在区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缩小差距,实现率先跨越。建设多元甘南,就是要围绕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做大做强以清洁能源、农畜产品加工、藏中医药和优势矿产等为重点的支柱产业,形成多元特色产业支撑,把甘南建成甘肃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高原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高原特色种植业基地和清洁能源工业基地,实现资源优势向特色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为甘南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建设幸福甘南。甘南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提升民生幸福水平,是全州各族人民的殷切期盼。建设幸福甘南,一要平安,二要和谐,三要富足。平安是前提,和谐是基础,富足是保障。建设幸福甘南,就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社会安定有序,让各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让各族人民群众有稳定感、安全感;建设幸福甘南,就是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各族人民群众有公平感、成就

感、归属感和和谐感;建设幸福甘南,就是要立足我州实际,通过增强经济实力,不断满足各族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各族人民群众的发展愿望,提升各族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各族人民群众衣食无忧,让各族人民群众活得更有尊严。今后五年,全州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加健全,公共服务能力要进一步提升,就业压力要得到有效缓解,教育、医疗、住房、出行、购物、文化娱乐等条件进一步改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改革发展成果人人共享,让全州各族人民的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信心一天更比一天足。

三、全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未来五年,是推进甘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形势,认真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科学谋划未来发展,始终坚持“保护、发展、稳定”并重的指导思想和“冬谋春干”的工作方式,做好思路上、项目上、资金上的充分准备,以责无旁贷、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义不容辞、背水一战的使命感,凝全民之智、举全州之力,全面推进甘南经济社会率先跨越发展。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着力构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节约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有关政策意见,制定和实施全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加快重点领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大森林、草原、湿地保护建设力度,整体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三化”草场治理、鼠虫害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抓好迭部“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打造提升“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知名品牌。全面实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尽快启动实施白龙江流域甘南段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和川西北甘南沙化草地综合治理、玛曲黄河首曲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项目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甘南州高原特色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建设,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动全州国民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支持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完善开发与建设的准入机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落实“以奖促治”政策,加大矿山开发、水电站建设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力度,提高农牧业防灾减灾和地质灾害监测防治能力。积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水资源利用和草原、森林、湿地生态补偿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提高生态补偿标准。积极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试点工作。加快实施生态移民工程,逐步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农牧民转化为生态管护人员,加快缓冲区农牧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效解决退耕(退牧)农牧民、生态移民的后续生活和转产问题。以积极争取合理确定当地留存电量、支持水电资源就地转化、开征水电站水资源费、开展地方依法参股试点和实施“以电代薪”等多种方式,探索建立水电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和补偿机制。

(二)以开发旅游产业为抓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大力实施“旅游兴州”战略。针对我州经济结构单

一、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大、生态地位特殊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旅游业,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最佳路径。“一业兴”带动“百业旺”。未来五年,我们在工作安排和部署上都必须围绕旅游开发来谋划和推动。注重科学布局,整合资源优势,围绕全省“321”精品线路和全州旅游发展基本布局,以开发草原风光、绿色峡谷、民俗风情、红色旅游、宗教文化、生态旅游为重点,积极打造具有甘南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尽快形成城乡一体、多方联动的旅游大格局。着力打造拉卜楞、冶力关两个年接待百万人次的核心景区,创建2个国家5A级、5个以上国家4A级、10个以上国家3A级景区,创建1至2个中国旅游强县、4至5个旅游示范县。注重产品开发,全力培育以冶力关、大峪沟为代表的山水生态游,以腊子口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游,以拉卜楞寺、郎木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游,以“天下黄河第一湾”为代表的草原湿地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大力开发生态旅游、民俗风情、商务会展、自驾游等休闲度假产品,积极开发具有甘南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努力形成多元化、系列化、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注重内涵挖掘,突出文化这个旅游的灵魂,充分挖掘甘南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内涵,把文化元素、文化创意贯穿旅游全过程,使旅游商品更加体现文化内涵、旅游产品更加突出文化特色、旅游服务更显人文关怀。抓好重点景区演艺中心建设,充实壮大演艺队伍,编排一批高质量的、具有现代文化艺术元素的演艺节目。加快冶力关、大峪沟等影视基地建设,支持发展“农

家乐”、“藏家乐”等乡村旅游。注重区域合作,主动加强与周边区域旅游景区、重点客源城市有效对接,不断拓展长三角、珠三角、华北及国外市场,做大做强大香格里拉北线起点——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线国家级精品线路,不断扩大客源市场份额。注重宣传推介,以“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冶力关杯”中国拔河公开赛暨洮州拔河节、“中国〃玛曲格萨尔赛马大会”、“腊子口红色旅游艺术节”等节庆活动为载体,通过媒体、网络、会展、节庆、广告影视及参与各种推介评选活动,加大旅游策划包装、品牌塑造、旅游促销和对外宣传力度。大力开展主要客源地推介活动,采取走出去参展促销、请进来考察采风踩线等方式,全方位展示甘南多彩的民族文化、地域风情和丰富独特的旅游产品,不断提升“九色甘南香巴拉”品牌知名度。注重软件建设,加大行业规范管理和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和高层次旅游人才的引进,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产业素质和信息化水平。创新旅游经营管理机制,大力推进旅游资源资本化运作和旅游项目市场化开发,出台旅游开发优惠政策,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旅游开发,积极组建甘南香巴拉文化旅游集团,以“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努力将其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旅游产业集团。加强与省内外、国内外旅游合作与竞争,努力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引领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产业。

围绕旅游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制约我州旅游业发展最大的因素是交通建设滞后。我们要以建州60周年为契机,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工作和首要任务。从现在起,全州上下要

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突出抓好州庆重大标志性工程,使之成为提升甘南形象、推进甘南率先跨越发展的强大“助推器”。下气力畅通我州与外界、各地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联系通道,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成夏河飞机场和岷合、尕玛、合冶、宕迭及夏河县城至机场等五条二级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兰州至合作铁路、西宁至合作铁路、临合郎高速公路、迭九路二期、卓碌公路以及主要景区达标公路、黄河玛曲段和九甸峡库区水运等重点交通运输项目建设,实现州内主要旅游环线高等级化、对外运输主要通道高速化,尽快形成快捷畅通的旅游出入通道。以提升旅游整体服务功能和接待水平为重点,加快县城及重点景区景点供热、给排水、天然气、垃圾污水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引洮济合”、“引洮入潭”等城市供水工程,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景区景点和沿线服务区、游客中心、加油站、星级宾馆、星级厕所、餐饮娱乐、购物商场、旅游标识标牌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形成高端文明和设施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

依托旅游开发形成多元产业支撑。目前,我州产业发展的现状是,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资源利用率低、优势效应尚不明显。我们必须及早改变这种局面,紧紧依靠固有的优势资源,以旅游产业为重点,加快多元产业发展步伐,着力培育壮大以清洁能源、农畜产品加工业、藏中医药和环保级别高的矿业等为重点的支撑产业。清洁能源方面,以水电开发为基础,大力推进太阳能、风力等可再生资源开发,加快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把甘南建成全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工业基地。农畜产品加工方面,以肉类、皮毛、乳制品、山野珍品、特色食品和小杂粮加工等为重点,力争培育一批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产值上千万上亿元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企业,把甘南建成全省重要的高原绿色食品加工基地。藏中药方面,依托我州丰富的藏中药材资源和藏药研发优势,重点抓好一批生物制剂、特色成药、藏中药成份提纯制剂等新兴产业,实现藏中药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矿产开发方面,坚持环保从严、监管从严,维持现有规模,无特殊情况原则上不再审核、审报和审批新的矿业建设项目,可吸引国有大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对现有矿产企业升级改造,降低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旅游业龙头带动,加速发展商贸流通、餐饮娱乐、交通运输、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提高第三产业在我州国民经济和就业结构中的比重,形成多元支撑、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产业体系。

(三)着力解决“三农(牧)”问题,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快农牧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改变传统落后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就必须从调整经济结构入手,提升农牧业综合效益。坚持“一产上水平”,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加快推进“一特四化”。加快牦牛藏羊繁育带、育肥带以及乳制品产业和草产业建设,重点扶持一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草食畜牧业规模和层次。转变种植业生产方式,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要因地制宜发展以青稞、油菜、藏中药材、高原夏菜为重点的特色高效种植业和现代设施农业,把甘南建成高原特色种植业基地。加快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经纪人队伍建设,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

大力推进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薄弱始终是制约农牧业

发展的瓶颈。要抓住国家支持藏区发展的有利时机,结合新农牧村建设,突出抓好以水、电、路、气、通信、牧民定居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牧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以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为重点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成新一轮城网、农网改造。改善农牧村用能结构,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流通网点,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牧村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繁荣城乡市场。

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和难点在于增强城镇对农牧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在空间布局上,要突出抓好合作市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七个县城为县域中心城镇的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向中心城市和城镇聚集,形成以州府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支撑,各具特色的县城和集镇相配套的城镇经济发展新格局。引导农牧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进入二、三产业,加快农牧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在功能服务上,要重视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加快推进城乡民族特色化建设,大力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大城乡结合部和村容整治,完善城镇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高城镇的综合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和对外形象。

(四)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优先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教育是民生之基,也是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发展的智力支撑。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不断巩固扩大“两基”成果。要继续优化教育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力争五年内把我州中小学校全部建成标准化学校。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将

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范围。建立健全与全州的教材、师资、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双语”教育体系,支持农牧区学前“双语”幼儿园建设,逐步普及学前一年“双语”教育。注重从娃娃抓起,逐步创造条件,在农牧村幼儿园和学前班,灵活安排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汉语言启蒙益智的教学内容,努力提高学前儿童的“双语”水平;中小学教育教学要注意提高学生使用汉语言和文字的能力,为他们走向社会、创业就业打好基础。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州内四所中等职业学校整合,建成甘南州职业技术学院。支持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增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服务藏区的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积极培养和引进紧缺专业教师的同时,从兰州等地高薪聘请各学科优秀教师到我州中小学任教,逐步提高我州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中、高考升学率,并通过他们的教学实践带动我州中小学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把教育办成全州各族人民满意的事业。

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医改补助政策,进一步加快县、乡镇医疗机构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服务能力。重视和加强队伍建设,在抓好现有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同时,从省城大医院高薪聘请医疗专家到我州工作,让群众不用多跑路、乱找人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通过专家的传、帮、带,逐步提高我州医疗卫生队伍水平。适时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政府补偿比例,努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疫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能力。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和覆盖所有困难群体的医疗救助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

标。大力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完善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切实提高科技支撑服务能力。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必须以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为重点,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强与国内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技术合作和联合攻关,研发推广一批适合甘南经济发展的先进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稳妥地引进和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实用技术,支持企业技术研发,提升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农牧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农牧业科技实用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转化。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提升人民幸福水平大力改善城乡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民生大于天,我们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针对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创造条件,集中财力物力,每年为群众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建立符合我州特点的种植业、畜牧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使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要把加强城镇建设、改变城镇面貌、提高城镇综合功能、让各族人民群众共享文明的城市生活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加快落实生态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解决好转产转业农牧民长远生计问题。重视解决物价房价调控、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舟曲灾后重建既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州县两级党委政府要把抓好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作为今明两年关注民生问题的头等大事,精心组织,精心谋划,全力推进,确保按期高质量完

成重建任务,努力建成一个“居住安全、设施完善、生活提高、生态改善、社会和谐”的新舟曲,真正“让灾区人民满意,让全国人民放心。”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环境,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增加社会就业容量。大力开发草场保护、森林湿地保护、乡村道路协管等适合我州经济发展特点的公益性岗位,重点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就业问题。继续深入实施“金桥工程”、“三支一扶”等,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加强农牧民技能和就业岗前培训,积极引导转移就业,不断提升劳务输出质量和效益。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建设投资多元化、制度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程度和水平,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努力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基本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特困群众生活、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好被征地农牧民、退牧牧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继续加大争取力度,加快落实国家提高藏区干部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的各项优惠政策。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扶贫工作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今年国家和省上相继出台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甘肃省“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为我们抓好扶贫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甘南作为国家实施特殊政策的连片贫困地区扶贫攻坚主战

场,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持之以恒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要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移民扶贫等多种方式,加快实施我州集中连片扶贫开发。要围绕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抓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项重点工作,尽快实现我州贫困人口持续减少、收入稳定增长、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的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州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六)加强文化建设,为甘南发展进步创造活力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贯穿于文化创作、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壮大、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大力实施“文化撑州”战略,使甘南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不断满足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贯穿于文化建设全过程,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素质,打牢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突出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继承发扬甘南人民忠厚正直、豁达纯朴、勇敢坚韧、勤劳智慧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甘南精神,在全社会形

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加快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以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为重点,突出抓好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民俗馆、文化站(室)、演艺中心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牧)民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加强农牧村、社区、企业和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利用率。保护好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重点文物的抢救性保护、修缮和加固,积极申报将拉卜楞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重视文艺创作者、农牧村文化带头人、民间艺人、文化经纪人等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文化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深入开展“千台大戏送农村”和文化下乡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全州各县市民族歌舞和文化技艺大赛活动,不断提高传统文化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大力发展民族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文化事业,不断活跃和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快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尽快形成有利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体制机制。

大力发展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创新是文化的生命。要把文化创新最终体现到文化产品的创新上,依托我州民族歌舞、戏剧、民俗、服饰、美术、技艺、饮食等原生态文化资源,积极发展适应大众文化需求、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文化产品,重点打造香巴拉旅游艺术节、临潭万人拔河、格萨尔赛马大会和唐卡、“南木特”藏戏、洮州花儿等文化精品。以提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创

意、树立文化品牌为重点,着力把现代艺术理念、艺术元素和艺术表现形式融入到本土文化之中,创作和挖掘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具有甘南特色的代表作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壮大一批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园区,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品,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机制,支持非公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推动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文化企业开展银企合作、融资担保,实现金融资本与文化资源有效对接。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推进“三网”融合业务发展。规范以人才、信息、技术为重点的文化要素市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演出娱乐、动漫游戏、广播电视制作等新兴文化业态。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鼓励民间文化交往,发展文化贸易,提升甘南的对外形象。

(七)加强宣传工作,打造甘南新形象

抓宣传就是抓发展,就是打造软实力。要把宣传工作作为推动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实效。准确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党的主张、弘扬主旋律、促进社会正气、指导推动工作、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把全社会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上来,形成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大力宣传在党的民族政策照耀下甘南日新月异的新变化,宣传甘南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局面,宣传甘南美丽神奇、特色独具、魅力十足的新风貌,宣传甘南开放包容、投资福地、兴业乐土的新环境。创新宣传方式,依托中央、省级

媒体,加强与中外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的联络,建立有效的对外传播渠道,努力提高我州在主要媒体的报道数量和质量;加大对甘南重点媒体的扶持力度,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宣传干部队伍,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形成网上正面宣传甘南的舆论强势;做好重大节庆活动的对外宣传,借助西交会、兰洽会、香巴拉旅游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活动的聚焦效应,扩大甘南影响;充分发挥典型宣传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能体现甘南形象的重大典型。通过多渠道宣传,力争做到“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全方位展示甘南文明、发展、稳定、开放的新形象和甘南各族人民勤劳、质朴、诚信、包容的新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来甘南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八)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推进创新发展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改革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破解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依法治州、依法行政,坚决破除一切阻力,努力形成一整套有利于推动跨越式发展的体制机制。及时调整和理顺重点工作领导小组的体制机制,规范其职责与任务。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农牧区水利水电管理体制和资源税费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着力建设诚信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信贷、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想方设法吸引社会资本、银行资金投入到甘南的开发建设,增强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

力。

着力提高开放开发水平。坚持大开放促大发展,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主动融入全国经济发展大循环,努力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加快构建我州开放合作的新格局。提高招商引资的层次和质量,加强“招商引资”、“招商选资”工作,以优势资源的开发和未来发展的优势产业,吸引大公司、大企业来甘南投资兴业,促进我州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放手发展非公经济,培育壮大一批民营实力企业,使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逐年大幅提升。未来五年,投资拉动仍然是全州加快发展的主要方式。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做好争取工作,最大限度地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和省上支持藏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尽最大努力为甘南的长远发展争取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有效解决制约甘南发展的瓶颈问题,以项目建设带动大投入、培育大产业、推动大发展。

四、努力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

实现甘南藏区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党中央、省委和甘南各族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基本要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职责。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地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强基固本,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法治保障和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一)坚决开展反分裂斗争,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保持藏区政治社会稳定,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前提。目前,甘南藏区的局势总体稳定,形势是比较好的,但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的操纵下,**集团图谋分裂祖国的顽固立场不但没有改变,而且采取的手段更是诡异多端。近期藏区发生的一系列破坏稳定的事件再次告诫我们,同**集团的斗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尖锐复杂,维护甘南藏区稳定进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因此,我们始终要高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旗臶,坚持旗臶鲜明、针锋相对、掌握主动、争取人心、强基固本的方针,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两手对两手,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采取扎实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甘南实现长治久安。要坚持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及时稳妥地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严格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防止社会问题演变为民族问题,民间纠纷演变为民族群众之间的纠纷。要密切关注周边省区不稳定事件,深入研判给甘南藏区可能带来的影响,及早制定应对措施,维护甘南和谐稳定局面。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以反分裂斗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继续深化在全州农牧村、机关、学校、寺院开展的以“爱祖国、反分裂、促和谐”为主题的形势政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打牢反分裂斗争的思想基础。要立足长期斗争,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基层基础性工作,强化隐蔽战线工作,着力构建反分裂、反渗透、反颠覆防控体系,充分运用专群结合的方法,坚决严厉打击各种分裂破坏活动。当前我州的维稳工作缺的不是政策法规,也不是制度措施和具体办法,而是维护稳定的责任意识。我们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不动摇,牢固树立强烈的“守土有责”和“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意识,把维护稳定这根弦始终绷得紧而又紧,把各项维稳措施落得实而又实,尽快实现甘南由基本稳定迈向长治久

安,真正做到让中央放心、让省委放心、让甘南各族人民群众满意。

(二)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增进民族团结,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汇聚力量、凝聚人心的优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联系群众、反映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引导人民群众创造自己幸福美好生活。加快依法治州进程,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文明执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好局面

民族团结是我们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要紧紧围绕把甘南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一目标,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力维护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加强“三个离不开”教育,大张旗鼓地表彰促进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坚决惩戒破坏民族团结的人和事,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抵制各种狭隘民族意识,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 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

加强和改进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藏传佛教寺院管理长效机制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36号)精神,牢牢掌握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权、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权、宗教界爱国人士对宗教活动的主导权。要继续深化寺院法制宣传教育,使之由阶段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转变,由应急性教育向常态化教育转变,不断增强广大信教群众和僧尼的中华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公民意识。要紧紧抓住爱国进步和分裂倒退这一主要矛盾,深入揭批**集团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最大限度地肃清在部分僧尼中的政治影响。要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六〃五”普法规划,因寺因人建立健全长效教育机制,引导僧众爱国爱教,做学法、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合格公民。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开展和谐寺庙创建活动结合起来,深入创建爱国爱教、团结稳定、规范管理、服务社会的寺庙。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明确各级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职责,建立责、权统一的管理机制。要加强寺庙社会公共服务,将寺庙纳入县、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将寺庙通水、通电、通路、通讯等纳入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将僧尼的社保、社会救助等纳入城乡社会保障范围,强化地方政府、行业部门和统战、宗教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强寺管会班子建设,对重点寺院及问题突出的寺院,县(市)级行政分管领导以及统战、民族宗教、公安等有关部门干部要参加寺管会工作,确保政府对寺院实施有效管理。要充分发挥藏传佛教界代表人士的作用,鼓励和支持他们在维护社会稳定、参加法制宣传教育、守

法持戒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关键时候能够站得出来、说得上话、压得住阵。要积极主动地关心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争取帮助解决,努力实现好、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多做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实事好事。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统战、宗教工作部门干部要加强与宗教界代表人士的经常性联系,广交、深交朋友,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坚持政治培训和提高宗教学识相结合,重点培养有影响的**、高僧大德和年轻宗教教职人员,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实现既定目标凝聚强大力量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社会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应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力谋之、鼎立为之。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中发„2011‟11号)精神,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加强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要牢固树立固本强基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基层政法设施建设,完善投资保障机制,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强化基础工作,切实把社会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末梢,切实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能力。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牧

村社会管理新路子,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和群众性自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综治组织全覆盖。加强社区管理,把社区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使社区更好地承担起服务管理“社会人”的责任。外来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村,逐步推行社区化管理体制,防止出现管理真空、服务盲区。从建立便捷高效的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入手,加快州县社会管理工作机构、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村居综治工作站规范化建设,推进社会管理网络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优势,努力增加和谐因素,为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最广泛地形成合力、减少阻力、增加动力。积极探索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好工青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在社会管理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服务社会的作用,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要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个根本,既要服务好群众,又要教育引导好群众,使社会管理成为促进和谐的工作,成为得民心的工作。对多年来影响我州稳定的重点区域和重大问题,州县两级党政领导要及时疏理,认真分析成因,从维护发展和为民谋利的高度,从化解利益纷争着手,综合运用组织、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从根本上解决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彻底消除隐患。要以平安甘南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重视源头预防,把协调利益关系、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化解矛盾作为着力点,改进信访工作,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

处力度,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的社会矛盾。以提高社会管控能力为目标,着力构建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安联防、情报信息、矛盾调解和电子监控网络,实现社会管理精细化、数字化、网络化。继续保持“严打”整治的高压态势,提高快速反应、快速侦破、快速处臵能力。以破解社会管理难题为重点,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做好重点人员的稳控和帮教转化工作,逐步把流动人口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提高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管控水平。

狠抓社会管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臵,加强领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社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有效实施社会管理和应急处突维稳的能力。要抓紧制定和完善符合州县实际的具体方案,把各项工作责任分解到有关领导、部门和个人,完善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奖惩机制,确保各项任务都能落到实处。各县市党政一把手要做到硬道理与硬任务统筹抓、第一要务与第一责任一起担,把更多的精力、注意力放到社会管理上来,确保每年解决几个突出问题、办成几件惠民实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管理工作取得的新成效。

五、全面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办好甘南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创先争优为载体,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着力在提高理论武装水平上下功夫

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的思想,是甘南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我们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员的素质、更好地担当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就一定要重视和善于学习。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把创先争优贯穿思想建设的始终,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创新学习方法,善于运用学习的成效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和分析形势、应对复杂局面、处臵复杂问题的能力。全州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能力。要通过学习,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州委重大决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不断解放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事业的大发展。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在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上下功夫

实现我州生态环境保护、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坚持和维护党委的核心领导地位不动摇,全州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集中精力抓好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有效实施好党在各个领域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各级领导班子要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情、做决策,凡是涉及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全局性的问题和经济社会中的重大活动以及重要干部任免,都要依据有关规定,分别提交党委会、常委会或党

组集体讨论决定。对集体作出的决定,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无条件服从并积极执行。凡是涉及重大问题、重要工作和重大项目、大额资金分配等,都要按照规定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干部队伍是引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在选人用人上,要注重在重大事件和急难险重的工作中检验干部,对那些在条件艰苦、任务繁重、成绩突出的基层一线工作的干部要高看一些,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要更多关心,绝不能让那些有素质、能干事、肯干事的老实人吃亏。要按照“事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的要求,实施新一轮干部培训工程,加大干部挂职、轮岗、交流和外出考察学习的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基层干部外出考察学习,着力提高他们执行政策、服务群众、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的能力。要重视人才工作,突出抓好各类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着力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上下功夫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和抓队伍的工作。要大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固本强基。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州委中心工作,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以破解发展难题为重点,以转变作风、推动工作为着力点,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党组织的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激励和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实现甘南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以创先争优的实际成效推动党建工作上水平、推动事业大发展。要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重点,33

以实施“党员先锋工程、支部堡垒工程和组织创新工程”为抓手,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推进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作用。要以提高素质为重点,全面实施“千名农牧村党员致富工程”和农牧村党员“设岗定责”制,创新实践载体,使广大党员在提高素质、改进作风、为民服务中发挥作用。把建设一支永葆先进性的党员队伍作为根本任务,既要突出抓好农牧村、学校和“两新”组织中发展新党员工作,又要注重解决好党员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着力提高党员质量;要以提高能力为重点,在夯实“两委”班子的同时,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非公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要不断扩大组织覆盖面,积极探索支部设在产业链上的有效形式,使发展建设拓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要重视改进和理顺机关党建的工作体制,重视从制度机制上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发挥作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加强作风建设,着力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下功夫 完成我们既定的目标,关键在干部作风。要着眼于形成推进跨越式发展的良好作风,从思想教育、完善制度、治理整顿、严肃纪律入手,在全州大规模地开展作风教育整顿活动,着力解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懒、散、庸、浮等突出问题,重点解决执法部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存在的“吃拿卡要”以及粗暴执法、胡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努力营造风正劲足、干事创业的环境。要着眼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和改进干部联系点制度和调研工作,今后每个地级干部每年在所联系的乡村蹲点不少于一周,每个县级干部每年在所联系的乡村蹲点不少

于半个月,切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要着眼于增强改进作风的实效性,在继续深化“千名干部下基层”和“科技干部服务基层”活动,广泛推行“乡村干部代理服务制”的同时,深入开展“进百家门解百家忧”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中锤炼党性、转变作风、推动工作。要把抓工作落实作为改进作风的关键,对认准的事,就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对上级党组织决定的事,就要不讲条件、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就要全力以赴办成办好。要着眼于破解发展难题和解决群众最迫切的问题,集中半年左右的时间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着力提高各级领导机关和基层单位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效率。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上下功夫

对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要守住底线,防止出问题,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廉政建设和党性修养。要以打牢思想防线为切入点,坚持不懈地抓好以党性党风党纪、宗旨观念、廉洁从政为重点的思想警示教育和勤政廉政教育,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做廉洁从政的表率。未来五年,甘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将有大量的建设项目和资金投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对建设领域项目招投标、灾后重建资金和扶贫资金使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强农惠农政策、民生保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州县检察机关要重点加大对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惩处力度。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正确使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力,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无论是谁碰触到这些“高压线”,不论是哪一级单位或哪一级干部,都要坚决查处,决不手软。要

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同志们,宏伟蓝图已经绘就,美好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强大的执行力,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十八大和建州60周年,为全面开创甘南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党代会报告最后稿2011.11.25-王书记最后定稿

中国共产党大庆市大同区 第九次代表大会文件之八

站在新起点

开启新征程

为建设富裕文明平安宜居的幸福大同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大庆市大同区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11月29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大同区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工作,谋划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组织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为建设富裕、文明、平安、宜居的幸福大同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大同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优化环境、维护稳定,胜利完成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任务,取得了辉煌成就。

——过去五年,是大同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2011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8亿元,年均增长32.4%。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4.6亿元、51.2亿元、20亿元,年均增长23.9%、38.4%和31.6%。

财政总收入预计实现8.8亿元,年均增长2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52亿元,年均增长5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2500元、11000元,年均分别增长8.8%和25.7%,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过去五年,是大同农业经济全面提质增效,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五年。坚持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突出发展设施农业,棚室总量由1180栋发展到38046栋,成为全省最大的棚室生产基地,棚室发展经验在全省推广。玉米膜下滴灌面积达到20.5万亩,粮食产量由5.3亿斤提高到10亿斤,中药材、瓜菜等特色品业发展到30万亩,引进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10家,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牧业经济快速发展,建设规模养殖场区95个,畜禽养殖能力达到1085万头(只),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7%。水源建设、植树造林、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实现新突破,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历史最好水平。

——过去五年,是大同工业经济全面提档升级,项目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五年。坚持工业立区思想不动摇,着力完善新河、太阳升等园区载体功能,总开发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搭建了项目承载平台。五年来,共引建博润酒精、华能风力发电、太阳升化工等项目119个,完成投资54.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6家,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8家。完成安信同维破产重组,大庆博润成功在美国纽交所主板上市,开创了我区民营企业境外融资的先河,大同正由农业大区向工业强区阔步迈进。

——过去五年,是大同城市建设取得全面突破,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五年。坚持新区开发、老城改造和小城镇建设

同步推进,累计投资50亿元,实施新区路网、三十五中学迁建、第六医院住院楼、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85个,一批支撑城市发展的功能项目建设完成,主城区面积由3.7平方公里扩大到7.8平方公里。拆迁改造棚户区23处36.45万平方米,开发建设福民苑、尚城、紫玉花园等商住小区9个76.5万平方米,提前完成市委下达的棚户区改造任务。高台子省级示范镇建设顺利启动,小城镇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加强城市管理,扎实开展“三城联创”工作,城乡面貌有了巨大改观。

——过去五年,是大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更多的五年。整合城乡教育卫生资源,全区中小学由105所减少到75所,三十五中学成功晋升为省级示范高中;组建了第六医院集团,实现对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所的逐级托管,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9%以上。新增就业岗位3.2万个,“五险”扩面累计净增3万人(次),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扎实推进“十大民生工程”,群众期盼的饮水、燃气、出行等问题得到解决,居民的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过去五年,是大同改革开放全面加快,发展活力得到持续释放的五年。客运公司、种子公司和供销联社下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城市供暖供水市场化、职工供暖货币化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住房制度改革顺利启动,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及公务用车改革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凸显。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来,共引进各类项目156个,到位资金68亿元,年均增长34.4%。市场物流体系日臻完善,新兴业态逐步兴起,商贸经济取得新进展。

——过去五年,是大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和水

平不断提高的五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风建设年”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党员干部素质明显提高。乡镇和村“两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坚持“四看”标准选拔干部,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走在全省前列,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工作,加强信访案件调处,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区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五年拼搏,我们收获了骄人成果,大同每一年都有新变化、每一年都有新突破、每一年都有新气象。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任老领导、老干部热情关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驻区企事业单位鼎力相助、携手共建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建言献策、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委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大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是向上届领导班子、离任老领导为大同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

五年奋斗,我们创造了宝贵财富,也积累了成功经验。这就是:要牢牢抓住解放思想这一主线,不断完善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举措,用改革创新的精神谋求突破;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牵动,用加快发展的办法攻坚克难;始终坚持执政为民这一理念,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亲民惠民的举措凝聚人心;着力夯实团结协作这一基础,班子之间齐心协力,地企之间携手共建,乡镇部门密切配合,用团结共事的氛围增强合

力;切实把握维护稳定这一前提,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用平安和谐的环境保障发展。

五年探索,我们取得了飞速进步,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区域经济总量不大,财源结构不优;农业产业化层次不高,市场营销体系还不健全;工业缺少立区型、牵动力强的大项目,产业集聚效应还不明显;第三产业水平较低,尚未形成对经济的有力支撑;部分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工作方式方法与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还有差距,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决胜期,也是加快大同超常跨越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纵览全局,我们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发展任务更重,大庆要提前五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我区在有些方面还有差距,补齐短板与全市保持同步,需要加倍努力。发展压力更大,保持经济持续高位运行,加快发展有压力;保障民生、城市建设等刚性支出逐年增加,财政保障有压力;应对征地拆迁、深化改革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稳定有压力。发展机遇更多,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支持庆南新城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宏观环境对我们十分有利。发展势能更强劲,经济总量增速连续保持20%以上,特色产业优势凸显,项目建设规模扩张,为新一轮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全区上下必须认清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奋力开创大同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未来五年,全区工作总的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打牢产业基础,统筹城乡建设,改善民计民生,维护和谐稳定,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建设富裕、文明、平安、宜居的幸福大同而努力奋斗。

未来五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一是经济实力更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倍增,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7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由17:59.7:23.3调整为11:63: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6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

二是生活水平更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万元和2.2万元,年均增长12.4%和14.9%。教育卫生资源整合完成,农村初中全部进入城镇、小学全部建成寄宿制学校,基层卫生院所全部达到标准化,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6.5岁,基本实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劳有丰酬、老有颐养、住有宜居。

三是城乡环境更美。主城区面积扩大到11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8万人。新区开发形成规模,老城改造基本完成,小城镇建设初具形象。城乡道路实现改造升级,主城区居民全部用上天然气,农村泥草房改造基本完成、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污水实现无害化处理,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城更净、环境更加宜居。

四是生活品位更优。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更加讲道德、讲诚信、讲文明、讲奉献,积极向上、包容开放、自信自强的人文素质逐步养成。

五是社会秩序更好。市场经济秩序开放有序,治安秩序安定祥和,公共秩序井然和谐,社会更加公平正义、平安稳定,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上述思路和目标,既是指导大同今后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我们向全区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为完成这些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全力打造“富裕大同”。富裕是人民生活幸福的根基,产业是强区富民的重要支撑。要按照“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快上三产”的要求,加快构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主体、市场物流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共进,实现经济增长的多元支撑。

1、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坚持以产业为核心,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培育新兴产业、扶强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业,在做大总量、做优结构中提升工业主导地位。力争到2016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年均增长27.5%。一是建设产业载体。新河园区按照省级园区标准建设,重点发展玉米、果蔬、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五年内,完成开发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40家,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利税8亿元;立志园区重点抓好15公里铁路专用线建设,以此为牵动,发展粮贸加工、油气化工、建材物流等产业,五年内入驻企业超过30家,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4亿元,力争晋升为市级工业园区;庆葡园区、新华园区重点抓好资源整合和产业转型,加快提档升级。同时,进一步完善园区道路、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二是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最有优势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重点抓好6万吨大庆老窖白酒、80万吨复合肥、6000吨提子醋等项目建设,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五年内产业增加值突破45亿元;加快发展前景看好的新能源产业,重点推进华能4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促使三峡85万千瓦风电、6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大唐10万千瓦风电项目尽早落地,上马风能设备零部件配套项目,五年内风电开发能力达到144万千瓦,产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建成龙江西部百万千瓦风电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潜力较大的油气化工产业,重点抓好太阳升化工基地、4000万立方米LNG等项目建设,争取在石油、天然气深度开发上取得新突破,五年内产业增加值达到65亿元。三是扶强产业项目,更加注重选商,依托三大主导产业,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超十亿元的产业项目,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十亿元的龙头企业,推进一批企业上市融资,扶持一批中小企业做精做专。五年内力争引进工业项目100个,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40家,发展上市企业3家。

2、全面提升农业经济。坚持向土地要效益,以设施农业为统领,加快农业提质增效,打造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到2016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0亿元,年均增长15.6%。一是推进规模化。突出发展棚室经济,重点建好沿萨大路、安民路等5条果蔬产业带,提子、香瓜等10个优势品业基地和大同镇番茄、八井子鲜桃等100个精品园区,保证每年以2万栋数量推进,2016年全区棚室总量达到12万栋以上,果蔬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果蔬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到2016年,总面积达到40万

亩,粮食总产突破12亿斤;稳步发展中药材、瓜菜等高效作物,种植面积保持在30万亩以上;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完善市场风险和疾控体系,五年内新建专业场区100个,畜禽放养量突破3000万头(只),牧业增加值占农业经济比重达到50%。二是推进标准化。加强区校(院)合作,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快农业高科技园区、航天育种基地、物联网信息平台建设,搞好技术示范和新品种研发推广,优化品业结构,提升科技水平。三是推进集约化。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按照集约化模式组织生产,在专业生产区、规模养殖小区组建合作社,确保产得好、卖得出、效益高。四是推进产业化。扶强扶壮博润酒精、家良食品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中药材、肉乳制品以及大型果蔬清洗包装、储藏加工企业,五年内全区龙头企业突破20家。五是推进品牌化。整合“田园”香瓜、“瑞福”草莓、“原味”蔬菜等优势品牌,统一策划宣传“大同果蔬”品牌,力争叫响全国,打造“北方寿光”。

3、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坚持开放搞活战略,建设大市场、繁荣大商贸、发展大旅游,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力争到2016年,实现产业增加值70亿元,年均增长28.5%。一是扩张市场物流业。借鉴寿光蔬菜大市场模式,高起点建设集果蔬交易、仓储加工、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农产品综合物流园,年交易额达到30亿元,打造中国北方果蔬物流集散中心。做强太阳升粮食贸易区,抓好铁路货运站、粮食储备库等载体扩建,积极引进粮贸加工企业,五年内粮食储运能力达到200万吨,成为龙江西部最大的粮食贸易集散地。着力完善农资、建材、中药材等市场功能,打造市场集群,增强辐射力。力争到2016年,全区市场交易额达到80亿元。二是提升商贸服务业。围绕新区开发建设,引进战略投资经营者,规划建设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档商业中心,同时以阳光购物广场为龙头,带动繁荣老城街区经济,形成南、北两大功能区交相呼应的商贸新格局。大力发展家政服务、金融保险、商务中介等新兴业态,加速人气、商气集聚。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货物配送网络,改善城乡消费环境。三是做强生态旅游业。切实抓好西干线采摘园、红旗林场度假村、新华湖水上乐园等景区建设,完善餐饮、住宿等配套功能,提高接待水平。加快航天育种基地、卧龙湖水上乐园、林之源葡萄酒堡等景点开发,高水平举办旅游文化采摘节,打造全省乡村旅游名区。四是搞活外经外贸业。继续以俄罗斯及远东市场为主攻方向,开通黑河、绥芬河外贸通道,抓好酒精、提子、瓜菜等产品出口工作。支持大庆博润、久隆化工、家良食品等企业走出去,加强国际交流与项目合作,推进对外开放升级。争取到2016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万美元。

(二)坚持统筹城乡建设,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全力打造“宜居大同”。宜居是人民生活幸福的基本需求,也是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要抢抓庆南新城建设战略机遇,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努力打造大庆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卫星城”。

1、高起点完善城市规划。按照“宜居、宜业、宜商”发展方向,突出独具魅力的田园风格,聘请名家名院,引入先进理念,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做好中心镇和村屯建设规

划,做细控详规划和专项规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处理好动与静、高与矮、明与暗、现代与古朴等要素关系,形成特色,打造精品。加强规划监管,严肃执法监督,确保执行落实到位。

2、高标准推进新区开发。按照“基础先行、公建引领、商住跟进”的推进思路,配套完善路网、给排水、供热、燃气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水上活动中心、新闻中心、文化会馆等功能项目,适度开发学子书苑、城市庄园等高档居住区,五年内新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

3、高质量完成老城改造。两年内完成同阳路北棚户区改造任务,统筹安排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房建设,配套跟进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等功能设施。抓好大广高速连接线、城区外环路建设,推进同萨路、同源路等主要街路和城市给排水管网改造,实施居民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做到绿化、亮化和美化一步到位,提升城市形象。

4、高强度实施小城镇建设。坚持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和产业支撑同步推进,重点抓好高台子镇、八井子乡民强村小城镇建设,分期开发农民安居楼,配套跟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商业街区建设,打造全市小城镇建设样板。着力完善林源、太阳升等小城镇基础设施功能,吸纳周边村屯居民入住。同时,搞好村屯建设,五年内完成改建道路450公里、改造饮水工程150处,全面优化人居环境。

5、高水平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建设投入。一是抓教育均衡发展。强化学前教育,提升基础教育,做强职业教育,不断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五年内农村中小学由65所减少到9所。探索推行高中

领办初中、初中领办小学、小学领办学前教育模式,加快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全力抓好关心下一代成长工作。二是抓医疗服务升级。重点抓好第六医院建设,引名医创特色,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打造庆南地区最大的综合医疗中心。加快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加大卫生监督、疾病防控力度,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三是抓社会保障扩面。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行新农保政策,扩大城镇“五险”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提升城市“十位一体”和农村“六位一体”综合救助水平,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解决城乡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问题。四是抓劳动就业安置。落实支持创业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复转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6、全方位优化生态环境。加快实施以植树、复草、治水为重点的生态建设,五年内高标准造林8万亩、绿化村屯200个、治理“三化”草原15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6.5%,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全力抓好节能减排,加强水污染防治和工业污水处理,使城乡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率分别达到70%和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巩固“三城联创”成果,健全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动城市管理向农村延伸覆盖。整合公安、城管、物业等网络资源,配齐配强道路管护、清雪排水、环卫保洁等市政装备,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三)坚持依法治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力打造“平安大同”。平安是人民生活幸福的根本保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要继续实施依法治区战略,加强社会管理,规

范社会秩序,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创造优良的法治环境。

1、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整合乡镇(街道)综治维稳、便民服务、司法调解、信访调处等职能,组建社会工作中心,在58个行政村设立社会工作站,承担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等职能,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积极探索镇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有计划地将大同镇、高平、林源街道从乡镇分离,单独成立街道办事处,增强社会管理能力。抓好主城区内村委会向居委会过渡试点,推行社区化管理模式,逐步向中心镇延伸,打牢社会管理的基层基础。

2、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公安机关“三基两化”建设,完善人防、物防、技防、联防网络,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持对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严重暴力、侵财、抢劫和盗抢油田物资、金融诈骗、黄赌毒、黑恶势力等违法犯罪活动,增强群众安全感。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推动政府依法行政、企业依法经营、干部依法办事、群众依法维权。

3、加强信访稳定工作。坚持“两保四大”工作格局,完善“六调联动”机制,继续实行领导包案、信访责任追究、社会风险评估等制度,妥善处理征地拆迁、劳资争议、土地纠纷等问题。坚持依法调访,充分发挥司法机关作用,依法处理各类信访案件。注重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着力构建覆盖城市社区、乡镇、村屯的信访调处网络,畅通民意诉求合理渠道,规范反映诉求理性行为,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4、加强公共安全监管。完善安全监管体系,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突出抓好食品、药品、建筑、生产、校园等重点领域

安全监管,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健全各类突发事件预知、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和救援能力。

(四)坚持文化兴区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文明大同”。文明是人民生活幸福的最高标尺,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要紧紧围绕文明大同建设,以文化为统领,以道德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弘扬正气、传播新风、激发活力,促进城乡文明互动共融。

1、以道德促文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新风尚,传承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重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公民素质;追求大气包容、胸襟坦荡,以更宽的胸怀、更大的度量,容人之言、容人之失、容人之才,提高个人修养;提倡诚实守信、恪守承诺,做诚信人,办诚信事,建设诚信之区。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村屯、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注重挖掘先进典型,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平台,强化舆论宣传引导,营造崇尚道德、诚信明礼、互助友爱、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

2、以文化促文明。依托松基三井、抗联革命老区、田园采摘等资源,加快发展创业文化、红色文化,推进以观光旅游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发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完善区文化会馆、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场所功能,组织开展好“激情之夏”、全民健身、电影放映、文化科技下乡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大网吧、音像社等场所监管力度,净化文化市场。

3、以创新促文明。紧跟时代脉搏,创新机制体制,激发发展活力,推动社会不断进步。深化农村户籍制度改革,总结

大同镇试点成功经验,由主城区逐步向中心镇拓展,加快农民变市民步伐;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效益;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逐步取消政府公务用车配置,做到成本节约,运转高效。探索推行廉政保证金制度,继续完善财政管理、项目招投标等机制,为加快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建设幸福大同提供坚强保障 加快建设幸福大同,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一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创造力和执行力。

一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树立勇争一流的赶超意识。坚持站在高处看大同,分析对比看大同,拉高学习标杆,瞄准先进典范,棚室产业的定位要更高、园区规划的眼光要更远、城市建设的思路要更超前,加速大同在竞争中赶超、在发展中崛起。树立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抓住大同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把握上情、吃透政策,立足区情、主动出击,政策研究要早动手、早谋划,项目对接要快申报、快运作,资金争取要想高招、动实招,真正把机遇变优势,优势变成果。树立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摒弃惯性思维和陈旧观念,打破条框,勇于突破,全面推进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党建工作创新,以创新思维、改革办法、市场取向大跨步推进各项工作。树立攻坚克难的开拓意识。面对建设幸福大同的繁重任务,要敢于担当,负重奋进;面对征地拆迁、信访化解、环境整治等复杂问题,要敢于碰硬、攻坚克难;面对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要敢于实践、破解难题,以超常举措赢得超常发展。

二要造就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发展之要,首在得人。围

绕“科学发展型”班子建设,以提升执政能力为核心,着力提高班子成员知识层次、专业素质和决策水平,打造奋发有为、锐意创新、干事创业的领导集体。坚持“四看”标准,以科学发展能力来衡量干部,以项目建设成果来优选干部,以重点工作实绩来考核干部,以群众满意程度来评价干部,真正把想事、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加大干部学习培训力度,采取机关与基层双向挂职、岗位交流锻炼等方式,培养历练干部,提高敢于负责、勇于执行、沟通协调和化解矛盾的能力。高度重视人才建设,认真做好各类专业性人才及“211”院校毕业生引进工作,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

三要构筑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根固而枝荣,本强则业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双提双带”活动,围绕“推进一体化、建设幸福新农村”这一主题,不断强化组织管理和教育引导,使其在发展致富品业、推进土地流转、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作用,提高综合能力和水平。切实关心爱护基层党员干部,逐步增加工资、养老、医疗等方面待遇,扩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比例,加强对大学生村干部培养锻炼,为基层组织注入生机和活力。着力优化农村党组织配置,在棚室生产小区、专业合作社组建党支部。抓好城镇社区、非公企业、机关学校等领域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

四要汇聚和衷共济的发展合力。班子讲团结。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支持政府依法行政,抓好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推进落实;支持政协以民主和团结为主题,充分参政议政;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决策

讲民主。对于重大投资决策、重大建设项目等问题,坚持集思广益,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确保决策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地企讲协作。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在油田保卫、产能建设等方面主动介入,为大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借助大企业资金、技术等方面优势,在小城镇建设、油气开发等方面寻求支持,促进地企合作再上新台阶。

五要营造“干净干事”的党风政风。加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建设,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行风。以“增强党性观念、落实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强党风建设,强化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党员干部自律意识,不断提高党风廉政建设水平;以“实施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为重点加强政风建设,强化审计监督、财政监督和群众监督,努力提高行政效能;以“端正行风、优化环境”为载体加强行风建设,强化执法监察和行风评议活动,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全力打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

同志们,回首过去,大同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我们倍感自豪;展望未来,建设幸福大同使命在肩,我们信心满怀。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励精图治,为建设富裕、文明、平安、宜居的幸福大同而不懈奋斗!

大会秘书处 二○一一年十一月

共印500份。

第四篇:大字提纲高卫东在运城市第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高卫东书记在运城市第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传达提纲

同志们:

8月8日—10日,运城市第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高卫东书记代表二届市委作题为《坚持科学发展,奋力转型跨越,为全面加快建设运城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认真总结过去,科学规划未来,对我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第三届市委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向新的目标迈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分两大部分:一是过去5年工作的回顾,二是今后5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过去5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5年运城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主要有六大变化:

变化之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

五年中,紧紧围绕市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两基地一中心”奋斗目标,通过深入开展解

程将达到654公里,翻了一番,全市公路密度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名列全省第一;实施了北赵引黄、夹马口北扩、禹门口东扩等一批大型水利工程项目,新增灌溉面积100万亩。

变化之四:以人为本、全力惠民,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高中教育普及率和教学质量明显提升,高考达线人数连年稳居全省第一,特别是今年同比增长25%以上,占全省增长的1/4。村村通油路,村村建起卫生室和组织活动场所,户户通广播电视,所有中小学危房全部加固改造,部分群众饮用不安全水状况彻底改变,农村“六个全覆盖”全面完成。

变化之五:干群团结、政通人和,和谐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信访稳定工作实现“四降一好转”,圆满完成党的十七大、建国60周年、北京奥运及圣火传递等重大活动期间的安保维稳任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

变化之六:强基固本、创先争优,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为主旋律,围绕建设山西向东向西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新型化、三产规模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努力把运城建设成为山西省乃至黄河中游地区的现代农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特色文化旅游基地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全面加快建设运城小康社会而奋斗。

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确保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到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跨过2000亿元大关,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主法制建设持续加强,全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努力走在山西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前列。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要顺应国家产业政策趋势,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对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引进和研发;用循环经济模式改造延伸传统产业,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经济效益;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要推动企业由小、少、弱向大、多、强转变。每个县(市、区)都要有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企业。把各县(市、区)的园区建设成要素集聚、企业集聚、商品集聚、信息交流的枢纽和平台,加快推进城乡生态化,重点实施“三河”(黄河、汾河、涑水河)、两湖(盐湖、伍姓湖)、一山(盐湖南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全面实施“山上治本”和“身边增绿”工程等。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发展连锁经济、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物联网、第三方物流等现代流通方式,积极争取建设海关、商检等内陆口岸机构和保税区,努力把我市建设成黄河金三角地区的“无水港”。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精细施工、精致建设,打造更多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城市精品,提升城市品位。

三要大上项目,做大支撑产业。市县四套班子领导都要亲自跑项目、引资金,每个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为官一方,在任一届,都要在项目建设中干几件有影响的标志性大事,建几个利长远的标志性项目。抓不好项目的县(市、区)委书记不是优秀书记,抓不好项目的县(市、区)长就是不称职。

四要扩大开放,推进区域合作。围绕建设大通道和桥头堡,加快构筑运城、临汾、三门峡、渭南互利共赢“核心圈”,构建西安、太原、郑州、洛阳经济协作“联动圈”,主动融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产业转移“开放圈”,争取把我市建设成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三)突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建设文明诚信之城。大力弘扬河东人民热情淳朴、忠义仁勇、崇教尚学、勤劳智慧的优良品德,大力弘扬“四宽”精神和改革创新、开放包容、诚实守信、敢为人先的新时期运城精神,把运城打造成诚信之都、礼仪之邦。

件发生。扎实开展“法律六进”主题活动,提高全体公民法律意识。

继续深化行政事业体制改革。完善市县两级政务大厅功能,切实提高“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五)突出加强社会建设,加快构建和谐运城。

高度重视就业问题。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加快发展教育卫生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特别要加快建立职业教育新体系,让没能进入大学、高中的学生,都能接受中等以上职业教育,培养更多实用技术人才。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的大社保体系,实现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本全覆盖。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坚持社会管理中心下移,促进人力、财力、物力向基层投放。要强化源头治理,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重点解决好征地拆迁、农村宅基地、农民工工资、1

较差的岗位倾斜,向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同志倾斜。要进一步加大干部考核力度,不断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评价奖惩制度,特别要加大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考核,以大招商检验干部能力,大评议识别干部优劣,大考核决定干部取舍,严格实行末位淘汰制,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在全市上下形成加快转型跨越的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形成崇尚实干、奋发有为的良好气氛。

抓基层,夯实转型跨越发展的组织基础。继续实施农村发展党员“382”工程(即利用3年时间,建立培养一支8万名左右高素质的入党积极分子,力争每年每村吸收2名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深入开展“帮建升级”和“三级联创”活动,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深入开展“四强”党组织(指推动发展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凝聚人心能力强、促进和谐能力强的党组织。)、“四优”党员(指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的共产党员。)创建活动,推动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取得新进展;继续开展“五型四好三满意”创建活动(就是创建以学习型、规范型、3

第五篇:市党代会书记报告

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 为加快后发赶超

建设绿色益阳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益阳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马 勇

(2011年9月2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益阳市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五年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党组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圆满完成了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

过去五年,是后发赶超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在市第四次党代会上,市委发出后发赶超的动员令,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市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十一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高出全国2.4个百分点,比“十五”时期快3.9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由五年前全省第十二位上升到第十位;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2.5%,高于全国、全省水平,比“十五”时期快12.2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工业强市战略取得突出成效,“十一五”时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9.2、2.2个百分点,比“十五”时期快8.4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年产值过百亿,造船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分别位居全省第一位、第三位,实现了企业上市零的突破。现代农业迅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全面繁荣。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巨大的五年。“十一五”时期,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0多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倍,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茅草街大桥、银城大道建成通车,二广等5条高速公路和石长铁路增建二线正在加紧建设,新增二级以上公路453.7公里,新建成通乡公路1015.5公里、通村水泥(沥青)路7767公里。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电力产业发展迅速,益阳电厂二期竣工投产,东坪、株溪口、修山、白竹洲等水电站已经建成,桃花江核电前期工作扎实开展。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步伐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成效显著。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和农村清洁工程稳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过去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5398元和5617元,五年年均增长13.5%和13.6%,分别比全省水平高出1.8、1.1个百分点。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20.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万人。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行。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安化特困乡镇对口帮扶工作和湖区渔民上岸定居解困工作成效显著。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文化、科技、体育、人口与计划生育、老龄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过去五年,是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招商引资取得明显突破,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益阳高新区东部新区的建立和银城大道的建成,为益阳对接长沙奠定了坚实基础。益阳高新区成功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等工作顺利推进,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等创新探索初见成效,进一步激发了发展活力。

过去五年,是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的五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壮大。法治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继续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明显加强。人防、老干部、档案、残疾人等工作进步明显。

过去五年,是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的五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绩突出,安全生产全面加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倡导“崇文尚义、通达超越”的益阳城市精神,组织开展全市首届道德模范、“诚信十佳”评选活动,提升了公民道德素质。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的成功创建,标志着全市人民的文明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过去五年,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五年。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切实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党校和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为主渠道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稳步推进,青年干部境外培训工作得到好评。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党务、政务公开积极推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既重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又毫不留情地坚决查处了一批腐败官员,捍卫了党的尊严,震慑了腐败分子,也赢得了民心。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凝聚力工程”[1]在全市上下普遍展开,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明显增强。

同志们,五年来,我们应对了重大挑战,经受了重大考验,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在上级党委正确领导下,历届市委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打下良好基础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与全市人民团结奋斗、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驻益部队、武警官兵、老同志和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益阳市第四届委员会,向全市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益阳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发展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提升对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些年,我们坚持把益阳臵于全国、全省发展大背景中,不断解放思想,加深对发展规律性的认识,明晰了“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的总体思路,既旗臶鲜明地突出加快发展,又旗臶鲜明地突出发展的质量要求,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同。这几年益阳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局面的形成,与全市上下对科学发展的认识有了新飞跃、各级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有了新提升、广大干部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行动更加自觉有很直接的关系。实践表明,只有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不断研究新情况,推出新举措,解决新问题,才能实现新跨越。

——必须抢抓机遇,赢得发展先机。这些年,我们突出加快发展主题,抢抓发展机遇,敢于做“无中生有”的文章,争取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如桃花江核电、益阳高新区东部新区等付诸实施,抢占了发展先机。实践表明,只要我们时刻将益阳人民利益放在心上,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态度和毅力,超前谋划,抢抓机遇,我们的各项事业就会不断开创新局面。

——必须坚守底线,推动转型发展。这些年,我们在奋力赶超发展中,严守粮食安全、生态环境、节能减排、改善民生四条底线,特别是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关停了一批涉污企业。实践表明,经济发展中的“快”与“好”是辩证的统一体,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又好又快”,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路子,才是益阳发展的正确抉择。

——必须大胆创新,破解发展难题。这些年,我们坚持用开放的眼光、创新的思路、市场的办法破解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土地、资金等一系列生产要素瓶颈制约。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的手段,比较好地解决了耕地抛荒、资江河道砂石市场管理混乱等一系列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老大难问题。实践表明,只有坚持用发展的理念、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各项事业才能迈上新台阶。

这些经验和启示,是过去五年发展实践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回顾五年的实践,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是:总体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名靠后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城乡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制约发展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硬环境不强和政务服务等软环境不优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仍然繁重;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对这些不足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未来五年,我市工作面临的形势有六个特点:一是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加速期,必须坚持能快则快,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加速发展;二是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期,必须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区域发展的竞争力;三是处于社会管理转轨期,社会管理的任务更加繁重,必须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向法治和善治加速转变;四是处于基础保障能力快速提升期,正在推进的大规模的高速公路、铁路以及能源、水利、信息、市政、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切实增强赶超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推动形成新的发展格局;五是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攻坚期,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为益阳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六是处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受“四个考验”,防范“四个危险”[2]已成为全市各级党组织面临的重大课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又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法宝。

未来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四化两型”、“四个湖南”[3]的要求,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绿色发展、开放带动和城乡统筹“四大战略”,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态优美、人民幸福的新益阳而奋斗。

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

——后发赶超实现新突破。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11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省前八位。

——绿色益阳建设取得新成效。确保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大力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文明,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两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更加健全,群众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城乡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自尊心、自信心、幸福感普遍增强。

——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法治建设加快推进,基层民主不断发展,社会创新活力明显增强,社会管理进一步完善,市民道德素质稳步提高,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稳定根基不断夯实。

——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创先争优和“凝聚力工程”扎实推进,执政能力明显提高,党组织的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三、全力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凝心聚力抓发展,真抓实干促转型,努力实现绿色崛起。

(一)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未来五年,主要从五个方面着力:突出产业支撑。要利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先进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现代化、高端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和资源的比较优势,大力支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新能源等四大支柱产业。立足于市场前景、资源禀赋和益阳特色,大力培育发展新材料、生物技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突出园区兴工。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园区建设要重规划、重基础设施,更要重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要根据益阳高新区升格后的新形势,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其尽快做大做强,引领全市工业发展。各区县(市)开发区和工业小区都要重视扩规提档,理顺体制,完善政策,加强管理,更好地发挥产业承载、产业服务的功能。突出项目建设。要加强政策研判与项目策划,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强化项目调度、协调,切实优化项目建设环境,着力破解项目建设中的拆迁、施工环境等瓶颈制约,严肃查处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确保重点工业项目早日开工、建成、投产、见效。突出招商引资。招商引资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五年仍将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要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我们的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千方百计引进战略投资者,特别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在招商引资中,既要敢于让利、敢于付成本、敢于担责任,为投资者提供有竞争力的政策环境,又要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突出“产学研政金”结合[4]。要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的机制,用开放的方式和资源整合的办法,将国内外、省内外优秀的教育资源、科研成果引进益阳,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资源、智力资源、金融资本和政府行政资源的有效对接。

(二)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要把土地流转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牛鼻子”工程来抓,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以粮食、生猪、黑茶、竹木、水产、棉花、蔬菜、中药材等为重点,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基地,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工业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健全农村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农情信息平台建设,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要抓好农业标准体系、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和农产品评价认证体系建设,扩大生态农产品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农产品精品名牌创建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园、乡村旅游等新型农业产业园区。要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扎实开展新农村示范片、示范村建设。

(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要进一步完善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和重点镇为支撑,布局合理、功能互补、产业发达、特色鲜明的现代城镇体系,坚持走“两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引领、“两新”(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宜居宜业、集约精细的富有益阳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完善城镇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和控制性详规,建立健全全市城镇规划体系。按照“环省会中心城市、现代新型工业城市、宜居山水生态旅游城市”的定位,加快完善中心城区规划。学习、运用国内外城市规划先进理念,做好城市组团的布局、快捷的交通连接、城市特色的塑造、山水田园的衬托、建设亮点的点缀等文章,使规划更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严格执行规划,确保规划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加快城镇建设。中心城区要加快扩容提质步伐。县城要重视开辟城镇新区,拓展发展空间,提升集聚和带动功能。要根据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和人文特色,建设一批品质高雅、功能多样、特色鲜明的精品小城镇。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重完善城镇综合交通体系,推进城市绿地和广场建设,加强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全面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抓好城镇管理。加快建立健全运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管理数字化、考评规范化的城镇管理模式,为市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充分发挥街道和社区管理城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行网格化管理。探索建设“智慧绿色城市”[5]。

(四)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立足益阳实际,着眼长远发展,主动超前谋划,着力培育一批成长性好、产业关联度高、竞争力强的新经济增长点,加快构建新的经济增长带。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充分利用益阳的区位优势、劳动力优势、成本优势,以优惠政策、职场建设、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呼叫中心、客户服务为发展重点,努力加速我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服务业。要注重发展现代金融业,大力引进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强化银企合作,全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着力培育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软件服务、工业设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科技管理咨询等新兴业态。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充分挖掘人文山水资源,打造核心景区,积极推进旅游大项目和精品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将益阳打造成生态与人文相依、湖光与山色并重的休闲度假胜地。着力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壮大新兴媒体业、新闻出版业、工艺美术业、印刷包装业、文化娱乐休闲业、广告会展业、体育健身业,进一步塑造益阳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大力加强东部新区[6]建设。要紧紧抓住长株潭“3+5”城市群[7]建设对我市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尤其是要积极主动地对接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更加坚决地推进益阳东进发展,打造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益阳国家级高新区东部新区要加大开发力度,加快先进制造业等优势产业的集群发展,并适时将益阳高新区行政中心搬往东部新区。国家级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益阳东部新区要夯实省市共建的基础、发挥省市共建的优势,全力打造具有“两型”特色和国际水准的高端三产业聚集发展区。

(五)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城乡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提升市域经济整体实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牢固树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自觉地、主动地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以城乡联动、城乡共同发展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地位平等、开放互通、互补互促、共同进步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不断夯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基础。要切实把握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政策对接和资源整合的力度,以更扎实的工作迎接县域经济高速增长期的到来。未来五年,各区县(市)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都要进位争先,争取至少有一个区县(市)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十强。着力建设城乡共建共享的绿色文明。要推进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要鼓励发展低碳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产业体系。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强化环保措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要加强水源水体保护、矿山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深入开展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主题创建活动,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对“三农”的投入,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尤其是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林地、农地、宅基地流转。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办法,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农村宅基地流转与村镇建设的有机结合。继续抓好大通湖区、益阳高新区东部新区城乡统筹试点工作,抓好沅江草尾统筹城乡发展试验镇工作,支持各区县(市)开展试点示范。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全市城乡一体化工作在未来五年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六)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建设。进一步完善内外交通布局,构建便捷、通畅、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突出抓好二广、岳常、益溆、益娄、益南、南汩等高速公路建设和前期工作,尽快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加快国省干线改造升级,推进县到乡镇公路改造,继续抓好农村通畅工程实施;切实抓好铁路建设,积极发展水运交通。加强水利建设。要全力推动城市防洪、洞庭湖区综合治理、农田水利建设、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抗旱水源应急、流域控制性枢纽和农村水电、城乡饮水安全、资水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河湖生态修复等“十大工程”建设。加强能源建设。要依托优势资源和现有基础,大力发展电力工业。完善城乡电网,提升电力保障能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政府行政效能、企业发展、居民生活、农业农村发展四个方面需求积极推进信息化。加快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应用广泛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大力建设数字益阳。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必须坚持以民为本、民生优先,真正把人民群众的诉求解决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不断提高老百姓的尊严感和幸福感。

(一)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收入。鼓励和支持城乡居民创业,增加其经营性收入。鼓励民间投资,促进城乡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较大幅度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落实促进就业各项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加大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城乡居民社保和加强帮扶,增加其转移性收入。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加快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二)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公共服务。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更多的社会事业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健全群众文化活动运行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继续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认真做好气象、水文、统计、档案、科协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三)让老百姓拥有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加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衔接和协调,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各项保障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切实保障企业困难职工、贫困家庭、农村五保户、在校贫困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管理好保障性住房,着力改造棚户区、危旧房和城中村,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建立健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发展慈善事业,积极实施助医、助学、助困、助残等社会扶助活动。逐步建立多样化养老服务模式,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保护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

五、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进一步增强发展合力的重要基础。要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激发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为加快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营造良好的法治、政治和人文环境。

(一)加快建设法治益阳。以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人人守法为重点,推进法治益阳建设,全面提高各领域的法治化水平。推动依法执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提高各级党委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推进政府管理和政府服务法治化。推动公正司法。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加强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促进公正廉洁司法。依法维护投资者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全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可预期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推动人人守法。加强普法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维护法律权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崇尚法治文明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根据形势任务的新要求,切实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切实转变社会管理理念。树立服务为先理念,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树立齐抓共管理念,形成社会管理合力;树立源头治理理念,不断增强社会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树立统筹兼顾理念,在促进社会动态平衡中推进社会管理;树立依法管理理念,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系。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市县两级党委要成立由书记挂帅的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和由一名常委任部长的党委群众工作部,并完善乡镇、村的基层群众工作网络,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同时,要重视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强化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创新完善社会管理机制。要综合运用经济调节、行政管理、法律规范、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全方位推进社会管理。要完善诉求表达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利用好信访接待、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栏目、市长热线、党风廉政舆情在线等平台,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要完善矛盾预警和调处机制,严格执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全面推行“三调联动”[8]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三)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着力构建民主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尊重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重视发挥人大作用,支持人大认真履行对“一府两院”的依法监督;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党委常委会要定期听取人大工作汇报,讨论研究人大工作。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切实做好外事、侨务、对台工作。进一步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引导社会各界把智慧和力量更好地凝聚到赶超发展上来。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和民主自治。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四)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交融、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在全社会形成加快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充分发挥益阳日报、益阳广播电视台、政府门户网等主流媒体的作用,重视与其它媒体的沟通、互动与合作,切实做好宣传舆论工作。要坚持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要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红歌大家唱”活动,继续抓好革命传统教育,不断加强诚信教育。高度重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要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创建活动,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道德素养和全市的整体文明水平。

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加快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当前,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党的建设面临新的课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我们一定要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实施“凝聚力工程”,通过推进益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让党执政的优越性充分展示出来;通过最大限度地凝心聚力,让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充分体现出来,为加快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建设是最根本、管长远的建设,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前提和先导。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抓紧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精神追求,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咬定青山不放松,真正做到坚定不移、矢志不渝。

(二)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感情上紧贴人民群众、能够引领科学发展、应对复杂局面、担当改革发展稳定重任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政府各项事业中来。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选拔任用那些政治上坚定跟党走、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廉政记录好、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绝不让老实人吃亏,绝不让跑官要官者获利,绝不搞“带病提拔”。要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形成合理的班子结构。要真心爱护基层干部,加大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完善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带着责任和感情扎实做好老干部工作。要树立“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通过努力都可以成为高素质人才”的理念,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三)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只有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固本强基、长治久安。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根据党的“两个先锋队”[9]的历史定位,围绕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心聚力、促进和谐四大主题,创造性地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强化分类指导,切实加强农村基层、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区、“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领域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带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对市县乡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突出抓好反腐倡廉和解决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的问题,确保人民交给我们的权力真真实实地、廉洁高效地用于公众利益,坚决遏制公权私用现象。对村(社区)党组织的建设,重点要放在大力提升班子管理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两方面,真正做到取信于民,以确保党组织在基层群众中起到旗臶、标杆作用。对“两新”组织党的建设,要重视发挥党组织凝聚党员、凝聚群众的功能,为本单位的凝心聚力、和谐发展作出贡献。同时,要重视依法保护基层员工的合法权益,推动“两新”组织的依法管理和规范管理。各类基层党组织都要创新活动载体,交流工作经验,加大工作力度,增强工作活力。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把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旗臶在各行各业真正亮出来,把党永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形象真正树起来。

(四)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要对人民充满感情。我们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要将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一切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要对工作充满激情。要干字当头,心无旁骛,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把满腔热情倾注到为民造福上。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要不忘自己的责任。要坚决贯彻上级的方针政策,坚决落实上级的工作任务。定下来的事情,就要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一抓到底;工作完不成任务,就要自责;出了问题,就要承担责任。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要对组织忠诚老实。要自觉执行民主集中制,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讲实话、办实事、报实情、求实效。要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发文和开会要严格控制,评比表彰活动要尽量精减,领导下基层要轻车简从。对作风飘浮、敷衍塞责引发重大恶性事件、造成重大损失的,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欺上瞒下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要不忘本色。要牢记“两个务必”[10],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支出,坚持勤俭节约办一切事业。

(五)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针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一段时间内仍将呈现出成效明显与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不断加大与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反腐期望值不断上升与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的态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从源头抓起,从自己做起,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加快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党组织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承担起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责任。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要牢固树立“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切实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做到反腐倡廉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自觉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践行者、引领者、组织者、协调者和监督者。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在做好分管业务工作的同时,认真抓好职责内和分管单位的反腐倡廉工作,真正做到两副担子“一肩挑”。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要把反腐倡廉教育当成源头治腐的重要手段,以有力的正面教育、生动的警示教育、规范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教育为重点,创新教育形式,提高反腐教育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按照依法、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切实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机关内部权力运行,从制度上堵塞腐败现象滋生的漏洞。把各级“一把手”作为监督重点,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三重一大”[11]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党政正职“三不一末位”[12]制度。认真抓好党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健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重大事项报告、约谈纪委书记、对党员干部诫勉谈话等制度。根据不同部门、不同类型权力运行的特点和规律,以规范行政审批权、行政处罚权、人事任免权、资金分配权和重大事项决策权为重点,尽快建立行使有度、运行有序、监督有力的权力监控体系。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全方位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坚决惩治腐败。各级党委要旗臶鲜明地支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腐败案件。要明确反腐无禁区、无例外的原则,敢于碰硬,不论是谁,不论职务有多高、背景有多复杂,只要搞腐败,就要一查到底,依纪依法予以惩处,始终保持对腐败现象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特别是要坚决顶住说情风等各种压力,切实加强大案要案的查处。同时,要加大对损害群众利益案件的查处力度,把查处严重侵害群众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人身权利和生产生活安全的案件作为办案工作的重要内容,让反腐败工作更多地惠及民生。切实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得起执政的考验,认真遵守《廉政准则》,落实8个“禁止”和52个“不准”,不搞以权谋私,不搞腐化堕落,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廉洁自律的模范。

同志们!强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让全体益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是未来五年全市工作的主旋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让各级党组织永葆先进性,始终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戴,是全市党员和人民的共同期盼。未来五年,目标令人鼓舞,蓝图催人奋进,责任重如泰山。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以更加开阔的眼光,更加昂扬的斗志,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加快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而努力奋斗!

党代会报告名词注释

[1]“凝聚力工程”:是我市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载体,以增强党的凝聚力为根本出发点,通过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最大限度地凝心聚力,为加快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其主要内容是,加快推进益阳科学跨越发展,让党执政的优越性充分展示出来;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的基层基础强起来;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党的形象树起来;坚持办实事、惠民生,把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出来;创新活动载体,把党的旗臶亮出来。

[2] 经受“四个考验”,防范“四个危险”: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全党必须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防范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3]“四化两型”、“四个湖南”:湖南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要求,顺应当前国内外发展趋势,立足湖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了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要内容的“四化两型”发展战略,并以这一战略作为湖南科学发展的新引擎,在推动湖南加快发展和转型发展中,努力建设“创新湖南”、“数字湖南”、“绿色湖南”、“法治湖南”。

[4]“产学研政金”结合:是指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金融机构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实现各种要素最佳组合,培养创新人才,转化创新成果,促进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活动。

[5]“智慧绿色城市”: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城市化和信息化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两大基本任务。以智能科技实现城市的运营管理,以绿色技术支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智慧”、“ 绿色”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两大核心要素,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6]东部新区:益阳东部新区位于我市赫山区与长沙市宁乡县交界处,规划总面积285平方公里。2009年底,益阳东部新区改革建设实施方案率先获省政府批准,今年列入全省重点推进的13个重大项目之一。益阳东部新区以石长铁路为界分为两个区域,东北部为新型工业区,称之为益阳国家级高新区东部新区,规划面积165平方公里;西南部为高端三产业区,称之为国家级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益阳东部新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将以文化、体育、旅游、环保为核心产业,集中打造具有世界眼光、国际水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流产业集群。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一个常住人口30万人、新增就业10万人、年旅游客流量1000万人、年创产值1000亿元的新型生态宜居城市。

[7]长株潭“3+5”城市群:包括长株潭3市和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5市。

[8]“三调联动”:指推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的工作机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9]“两个先锋队”:十六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的论断是对中国共产党性质所作的新的科学概括,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10]“两个务必”: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坚持“两个务必”的要求,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1]“三重一大”:凡属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简称“三重一大”制度。

[12]“三不一末位”:党政正职不直接分管财务、人事和工程建设,在“三重一大”事项领导班子集体决策中,党政正职不得首先表态或个人定调,必须末位表态,简称“三不一末位”制度。

下载最新党代会报告(王书记提纲稿)大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新党代会报告(王书记提纲稿)大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代会书记报告(最终版)(精选)

    集中精力 全力以赴 为实现“和谐、发展、富裕”四公司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项昌华 2011年5月22日 各位代......

    党代会报告提纲(5篇模版)

    立足新起点 抢抓新机遇 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发展转型提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 过去的五年,是项目建设突破发......

    王书记述职报告

    强基固本 探索创新 激发党建工作活力 为构建和谐幸福新岚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岚头镇党委书记王仕康 2012年6月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委组织......

    王书记述职报告范文大全

    2004党支部书记年度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04年是我人生及工作里程中的又一个转折年。上半年,是我任东坝学区校长十年中的最后阶段。下半年,是我转换角色走向新岗位的起......

    张书记党代会报告五篇

    统筹“三化”建设 落实“三动”战略,为加快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市而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吉林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吉林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振......

    第六次 党代会报告提纲(最新)[5篇模版]

    围绕两大任务 推进四个升级 为打造自然生态现代宜居幸福新城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朔州市朔城区 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草案) (2011年5月25日) 郭连厚 各位代表,同志们:......

    县第九次党代会第六次会议报告(王书记印刷稿)5篇范文

    中共洪泽县第九次 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文件 率先全面达小康 迈向基本现代化 为建设令人向往倍加幸福的新洪泽而努力奋斗 ——— 在中国共产党洪泽县第九次代表大会 第六次......

    党代会书记讲话稿

    以发展凝聚人心 以人心促进改革 以改革推动武南跨越式发展 新当选书记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共XX第X次党员代表大会,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各位代表和全体与会同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