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队研修报告
二年级语文组团队研修汇报材料 执教:《识字6》 团队研修: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学校给了我们共同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可以说“参与式教学”的改革理念已经 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导,我们追求的课堂也越来越注重实效性,也形成了初步的教学模式。但是 前进的道路上总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其实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都想扎扎实实地使问题得 以及时地解决。下面,我们就结合苏教版下册《识字6》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寻找在这节课中 存在的困惑和解决策略。
一.教材分析:
(一)、与教材对话
课文采用看图读“词串”的方法识字。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孩子们引进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本课介绍的12种动物中,大多数是孩子们较熟悉的。教师按照自主学习的策略,充分调动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去识字,使认识事物与识字同步发展。“棕熊”与“麋鹿”因是珍稀动物,孩子们了解少,教学中,从这一未知的领域突破,把学生的触角引向广阔的天地,让他们在课本以外去学语言。
(二)、与文本对话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首先要做到有情有趣,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既有利于弥补他们生活经验的不足,更能诱发他们学习新字的饱满热情。其次要关注到词语与具体事物间的联系,特别要关注到词串与词串之间的关联,达到对四组词串的整体感受。另外,在朗读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良好习惯。提醒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在头脑里浮现出有关动物的形象,并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来,突出不同动物的特点和喜爱动物的感情。最后在诵读词串时,教师有意识地渗透喜爱、保护动物的人文教育。
识字教学还要注重识字方法的培养和传授。并注重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的培养。如:本节课要教授的“狮”、“猴”、“猩”这三个形声字,可以根据“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使学生形象化,简便化地学习汉字;教师还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低年级的写字教学首先要随时关注和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书写姿势并加以纠正,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再次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字的结构,笔画的变化等细节,把字写正确,美观。
几个生字要力求笔画笔顺正确,写得规范美观。最后教师及时地展示学生的作品,以起到示范的作用,并做好了写字的反馈工作。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二年级的学生,对本课中的12种动物,真正认识和了解的很少,有的也往往只是一知半解,缺乏整体而全面的感性认识。
参与式教学操作基础:本班学生从二年级上学期才初步涉及到“参与式教学”中来,所以在操作流程不够流畅,评价也不全面和生动。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做到有情有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既有利于弥补他们生活经验的不足,更能诱发他们学习新字的饱满热情。识字、写字教学还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努力提高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以以上原则做为基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由生字组成的动物名称,写好“狮、猴、猩”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
3.观察图画,了解十二种动物的样子,同时进行保护珍稀动物的教育。
四、设计思路:
首先播放视频,以声音和情境来导入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图文的结合,让学生感性地认识这12种动物,并激发起进一步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的兴趣;然后,提出要求,以闯关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识字6;接着,以小组形式展开学习汇报,满足学生交流的欲望,并对动物们作简单的介绍,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他们;最后,范写生字,生描红,真正落实了识字教学的重点。
五、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的想法,我们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谈话导入。
2、初读韵文,认识生字词语。
3、看图读词读韵文。
4、以闯关的形式来学文学字
5、课堂小结。
六、教与学的课堂诊断和分析:(王赟)
以上便是我们对这节课粗浅的认识,如果有什么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提出来,我们共同交流。谢谢各位领导、老师的聆听。
第二篇:团队研修
关于《端午节》的思考与实践
柳城县柳侨学校语文学科研修团队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是柳侨学校语文学科研修团队的代表人。我们的团队成员有罗美燕老师和我两个人。在参加这一次的赛教课活动中,通过对参赛课《端午日》教学目标的学习、研修及备课、研课、反思、改进和参赛等活动,我们学校的教师从活动中得到历练与提高,受益匪浅。现在我把研修的过程说一说。主题研修:
通过对这文章的研读,我们最终把课题的主题定为:
1、通过了解湘西茶峒人民过端午的习俗,达到让学生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理解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去描写一个场面。教材分析:
《端午日》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民俗风情”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要求学生读课文,结合调查,了解家乡的风俗进而了解祖国和世界各国的风情。《端午日》是本单元中内容与学生生活最贴近的一篇,起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并反映生活的重任。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山西茶峒人端午日的习俗,着重描写了赛龙舟和追鸭子的场景, 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对于这样的文本,除了让学生掌握精彩的场面描写方法之外,更应该使学生从对文本的学习,了解祖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去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感受船手赛场上的风采,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学情分析:
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从年龄特点来看,他们好动,好奇,好表现。当然,也要考虑到乡镇中学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各乡镇小学,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层次,语言的表达能力欠缺,课外知识积累较少。再加上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理解能力较薄弱,很难一下子就能理解文章内容,解答时缺少条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尽量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多加表扬,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上来。同时,在设计导学案和课堂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要多提供一些智力帮助。例如,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不要太多,一节课解决一个问题足矣。在导学案的知识准备和交流讨论这部分里,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需要理解或掌握的相关知识和答题技巧(答题格式、答题思路),降低答题的难度。给学生在课前或课上思考答题时垫上一块垫脚石,使得每个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研磨历程:
当知道了赛教课题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对课题的研读。
在一番对课文和相关资料的细致研读后,大致的教学思路逐渐形成。确定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并设计导学案。然后拿学校七年级的学生上课,四十分钟的课根本没有办法完成教学任务。课后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由于七年级学生整体学习能力较差,每个学习小组里只有一个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加上学生也没得到高效课堂模式的培训,基本还是按照小学的老模式学习。所以,在交流讨论时发言的学生很少,形成书面表达后的展示环节就更加没有学生展示了,结果就又走回老路,老师讲。
2、学案在上课的时候发,教师为了完成一节课任务,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对文本的不熟悉,很难在三至五分钟里,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针对这一节课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不断地想办法改进,决定第二天用八年级来是上课。八年级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要比七年级强,而且他们初一时学过《端午日》,虽然过去有一年了,但完成这节课的任务应该没问题。再加上他们是我带的学生,而且分小组学习也有了一年。有了这样的保证,我信心满满地去第二次试教。结果,上的比第一次还糟糕。这一次的失败令我们很沮丧,我甚至怀疑自己之前的教学。沮丧之余是我更多地反思,因为教学流程没有多大变化,学案提前一节课发,学生有十分钟预习、思考。为什么在这样的班级里上这堂课还会失败呢?经过自己的思考和跟学生的交流,得出了问题的病症所在。
1、老师学生都知道是在炒旧饭,情绪激发不起。老师没激情,学生被动地学。
2、没有教材全解(参考书),这是学生告诉我的。
3、在学生预习学案的那十分钟里,我对学生不看文本,不看学习目标和知识准备就下笔做题,答题乱七八糟的情况进行狠狠的批评,学生本来就不高的热情被我浇了一盆冷水。从这三个问题来看,第一个和第三个问题是老师个人的问题。我不应该因为他们是我带的学生而缺乏激情,更不能对学生在学习中做错的行为而生气发火,这无形就把学生拒于千里之外了,造成学生害怕老师,特别是做错后更不敢再向老师请教了的心理。第二个问题令我触动很大,因为学生刚上七年级时,我就建议他们不要买教材参考书,一定要买也要正确使用(我教过学生如何使用参考书)。可在这一堂课上,没有参考书在手的学生真的就像瞎子摸路,答题思路乱七八糟。因为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答题时更不知怎样回答才完整,这一句那一句。学生依赖参考书的坏习惯不改变,学习语文的能力如何提高呢?这引起了我极大的重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打算把“怎样让学生没有参考书也能学好语文”当作一个小课题来研究。
分析问题的原因之后,我和罗老师在失败两次后重新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备课,修改学案。针对前两次学生出现问题的地方多次研读,在学生有疑难的地方在进行修改补充,提供了一个个解决问题的平台,设计了现有的学案和教学流程。第三次试教拿六年级的学生来上课,文本和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提醒学生要认真阅读文本和学案里的学习目标、知识准备,最少要读三遍。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完成。要求学生走进文本,真正去感受赛场的氛围。通过课前的这些准备,第三次试教,六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七八年级的学生还棒。研修收获:
一周时间,一篇课文,三次试教。这样的经历也只有参加本次赛教课才有的。在一个星期的研磨历程中,我感触颇多:
1、这已不是一次赛教,是对自己一次大的历练与提升。我教学的思想、态度,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水平的认知均有了很大的提高。
2、只有教师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的地位上,他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
3、力量来自于团队。感谢教研员吴婉燕老师的热情相邀,以及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支持和帮助。
第三篇:团队研修汇报稿
带 着 希 望 前 行
——融水县大年乡小学数学组研修汇报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我们是来自融水县西北部,处于黔桂两省三县,距县城138公里的大年乡中心小学的数学组团队。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为了追逐共同的梦想走到了一起。
(出示图片)作为一所偏远山区的小学,师资及硬件设施相对比较落后,因此接到这次赛课任务,我们的小组成员是既高兴又紧张,同时也十分珍惜这个能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结合我们农村学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决定将“把握学生认知度 彰显课堂实效性”作为此次研修的主题。
我们的研修分三步:
一:研读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教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学习才会更有
效”。《最小公倍数》这个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倍数概念和分解质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求最小公倍数主要是为通分做准备的,是学生学好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这部分内容学得不好将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把握这些要点,我们找到了教学设计的落脚点。接着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我们发现学生对一个数的倍数特点和分解质因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只是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还是比较抽象,于是把握学生的认知度,追求课堂的实效性成了研修过程中的坚定目标。
经过这样的研读,我们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做了如下的设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完善教学设计,实现高效课堂。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之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达成教学目标,凸显重难点?我们从以下方面做了尝试:
1、活用教材,追求教学实效。
由于我们这里地处边远山区,学生对“铺瓷砖”的例子比较陌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课伊始,我们选用学生较熟悉的 报数活动来引入新课,通过解决活动中的问题,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学生“报数”进一步体会和认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理解最小公倍数知识形成的内部知识结构特征,这样学生面对生动有趣的游戏情景时,会自觉地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识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并主动的借助外部的物质材料解决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强化数学体验,感受数学价值。
怎样准确无误地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通过观察2和3的最小公倍数,3和4 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什么?是不是所有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都是它们的乘积呢?接着出示5和7,6和12,7和9,5和10,6和10,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测-验证-交流,自主探究得出具有互质关系、倍数关系、一般关系的三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规律。总结出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列举法、图示法、分解质因数法、还有从较大数的倍数中找较小数的倍数的方法。课中给足学生主动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发现规律,理解算理和算法,使学生在实践与思考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学习不再枯燥和乏味,彰显课堂的实效性。
3、渗透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用韦恩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公约数,目的就是向学生初步渗透集合思想。首先让学生分别填写“2的倍数”和“3的倍数”两个集合圈,再分别凸显它们共有的倍数,使共有的倍数都落在相交的区域内,最后让学生说说每个区域内的数分别表示什么,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对集合图的理解,也使集合思想渗透落到实处。
三、在研修中历练和提升自己
研修是个艰辛而快乐的过程,当出现困惑和彷徨,彼此交流、探讨,直至出现“柳暗花明“时的那份欣喜,又让我们更多的体会这是一种幸福。经过磨课,大家解读教材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自己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得到彰显,更磨练了大家的团队合作能力。
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的研修历程(出示幻灯:团队研修照片),“渐行渐远渐无穷”学习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工作等着我们去改进,很多成绩要我们去超越,在实践中要我们去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但只要我们带着希望前行,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研修是个痛并快乐的过程,是个追求完美的过程,每个人身处其中,感受和收获却不同,请听来自团队每一位成员的心声:
()一样的研修,不一样的收获,不一样的精彩!()在磨课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长!
()人只有在互相学习中才能有收获,有提升,才能碰撞出激情的火花,才能触动我们真实的内心。
()研修就是一个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最后我们想说的是:一个人的能力再强,成就最高也只是一颗灿烂的珍珠,只有用团队精神这根线把众多的珍珠连缀起来,才会组成一串美丽的项链!
第四篇:团队研修总结
语文团队“古诗教学”主题研修总结
西新区第十二小学
满园绿树春烂漫,桃展红蕊品芬芳。在学校领导的帮助与鼓励下,在所有语文教师的支持与努力下,经过了近一个学期的团队研修活动在此告一段落,忙碌中感受充实,辛苦中留下回味,勤劳中播下收获。
回望这近一学期的团队研修活动,让我们感受颇丰。在研讨方案之初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确定了方案开始实施时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到最后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千百次地寻求知识与方法之后,回过头来一看,忽然发现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就在眼前了,成功正向我们微笑!
第一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古诗教学对于大多数语文教师来说都是难以把握的,讲深了学生理解不了,讲浅了没有意义,并且每个年段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也都有着差别。这在教学中给语文教师造成了很多困扰。我们15位语文教师经过研讨、沟通与交流,把古诗教学做为本次研修的主题。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研修方案,开始了我们的研修之旅。
第二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学不懂的,就怕不愿学的,没有做不好的,只怕不去做的。专家引领中我们听了王崧舟特级教师的教学录像与讲座,每一位教师都认真地做着笔记,有的地方没记下来,我们从头再看一遍,在看过之后,大家坐到一起讨论着课堂中的一些环节与方法,制定了符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精彩呈现中由低、中、产,年段的教师集体构课,我们团队的老教师毫无保留地向中、青年教师传授着经验,让中、青年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刘羽飞老师、张凌云老师、宫育新三位老师分别代表低、中、高学段的进行了展示课与汇报课。他们的课堂教学赢得了听课领导与教师的好评。课后大家进行了观点碰撞。对上课教师进行评课与议课,互相交换信息,达到经验共享。在研究过程中,大家大胆评点,各抒己见,充分发挥着集体之间的团结、互助、合作。在对上课教师的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其他听课教师也进行了片断异构,并且进行了激烈地交流。
第三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经过主题研讨、专家引领、构建模式、精彩呈现、观点碰撞、片断异构这几大环节,我们团队的所有教师,从思想到行动上有一次洗礼,研修的日子里我们思考着,成长着,收获着,快乐着!享受着研修的智慧大餐,教育可以如此精彩,梦想与智慧的相逢原来可以如此激情澎湃!
第五篇:团队研修汇报材料
《我们也有隐私权》团队研修
三江县梅林中学团队研修报告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们是梅林中学政史组课题研修团队,我们团队成员有侯大地,肖桃甜,罗晓春,石彦辉,潘清林五位老师。本次青赛课我们选定的内容是《我们也有隐私权》,由侯老师代表团队主讲。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师大广西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关注我们的人身权利》,是法律知识的学习,整个内容非常清晰地展示了法律有关人身权利的三个方面规定,即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隐私权。这三个方面并列存在,其中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人身权利的主要内容,人格尊严、隐私权为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内容。其中《我们也有隐私权》为第三节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主要阐述公民的人格尊严中的隐私权问题,教材分“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维护我们的隐私权”和“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三部分展开。新课标明确制定了本节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树立关注自身人身权利的意识,形成一定的维护自己人身权利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作为未成年人,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自身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往往意识不到,或者由于法律知识的匮乏,会产生错误的想法或做法,而在现实生活中侵犯我们隐私权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维权意识必须加强。希望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权,是道德和法制双重要求,将隐私意识内化于青少年价值观中。
三、教学流程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创设教学情境导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想象、展示交流——实例突破难点——课堂练习—— 课外拓展、课外作业”为思路和环节,其中加以教师的适宜引导、及时点拨和归纳小结,并将自主学习案、多媒体等多种的材料运用于教学,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突出学生的情感
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让学生获得正确知识取向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自主体验、探究质疑、互助解疑、共同提高”的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切实构建拥有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高效课堂。
四、研磨历程
由于临时改选本课题,时间比较紧,拿到课题,我们第一时间开会研讨分工。围绕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了交流教案与集体备课,各个成员提出自己教学思路,教学设计,经讨论,制定初步教学方案,由侯老师编辑教案,学生自主学习案和课件等。
4月26日,研修团队的全体成员聆听了侯老师的公开课。在这堂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课堂内容过多,时间比较赶,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不够。
2、课堂,导致给学生发言的时间不够充足。
3、由于在课堂设问环节用的时间较多,结果下课时间到了还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课堂小结效果不佳。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对教学环节进行了修改,(如何研修,写出来)再次磨课,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研课的过程漫长而痛苦,尤其在思索得不到正解的时候,让人揪心。可是因为有了团队的力量,研磨又变得轻松和快乐!尤其在碰撞之后找到了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让人宽心!走在痛并快乐的追梦之旅上,我们感受到了幸福。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加上困惑与收获)
汇报人:吴成树 2017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