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雪水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
黑龙江雪水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
刘福强 张悦 曹文雯 通讯作者:赵莉(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基金项目】 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项目编号:201410240042
摘要:黑龙江省雪水资源丰富。然而巨大的雪水资源却并没有被有效的开发利用,这样不仅造成了雪水资源的浪费,也间接的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本文论证的就是对于黑龙江境内雪水资源的开发可行性分析研究。关键词:雪水;资源开发;可行性分析
1黑龙江雪水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1.1保护自然资源的必要性
地球的储水量十分丰富,但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5%,同时又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这一部分的淡水资源由于技术的限制难以的到有效利用。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现象较为严重的国家。中国的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污染的现象也日趋严重,严重的影响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黑龙江省作为冰雪产业大省,含有丰富的雪水资源,雪水资源作为淡水资源的一部分,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对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有利于节约黑龙江省淡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稀缺的现状。1.2 市场需求
作为中国冬季最长、山脉众多的省份,黑龙江的冰雪产业具有很好地发展前景,雪水资源十分丰富。黑龙江的冰雪旅游产业十分发达,但是在雪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其他方面还处于空白阶段。黑龙江省对雪水资源的开发不仅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同时也有利于黑龙江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目前的雪水资源开发并没有形成产业化,对雪水的利用仅仅停留在个体储存一定量的雪水用于简单的灌溉以及药用这一层面,雪水资源的开发市场潜力巨大,能够创造出较高的经济价值。
1.3 技术发展需要 日本对雪水进行了较为有效的利用例如用雪水储藏农产品,设置公共雪冷藏室,利用积雪作为空调,以及欧洲国家对雪水资源的开发缓解了水资源稀缺的现状,同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作为水资源贫乏的国家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同时要加大科研力度,有利于实现高科技产业化,提高我国雪水资源开发的技术水平。1.4社会关注
为了成功的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日益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水资源匮乏以及严重污染的现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雪水资源作为稀缺淡水资源的一部分,有效的雪水资源开发利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1.5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
雪水产品的开发推广将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医疗保健产生有益作用。对农业、畜牧业发展将产生促进作用。将黑龙江特色冰雪产业做大做强,并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将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雪水资源开发条件
2.1地理位置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边陲,北部和东部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比临,南部与吉林省接壤。其中漠河县位于我国最北端,被称之雪乡。雪期长,降雪频繁。2.2自然条件
气候冬长夏短从而造就了黑龙江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冬季雪量大、学期长、雪质好,生态环境好。其中漠河县位于我国最北端,被称之雪乡,夏季多雨,冬季多雪,雪期长,降雪频繁,积雪期长达七个月,从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积雪连连,白雪皑皑,年平均积雪厚度可达两米,雪量堪称中国之最。为雪水资源的开发创造了基础条件。2.3经济开发条件
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黑龙江省沿边开发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黑龙江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历史机遇,加之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有力的促进了全省沿边开发开放向纵深发展。2.4交通运输条件
黑龙江省拥有得大独厚的地缘优势,在东北亚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拥有对俄的水路和公路口岸。另外,黑龙江铁路网途经内蒙古满洲里与欧亚大陆桥北线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贯通,经俄罗斯的欧洲腹地,与欧洲大陆铁路网连接,}卜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港。黑龙江省在充分利用现有西伯利亚大铁路陆桥通道的同时,可以实现与新欧亚陆桥的中线与南线对接,与新长绸之路经济带相连,在黑龙江省建设连接北、中、南线陆桥的物流网络。此外,黑龙江省还可以通过水陆联运形式与东北亚和亚太地区的主要港口实现货物运输。同时,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哈尔滨临空经济带的建设,其网络覆盖俄罗斯、东南亚地区直至北美。黑龙江省水、陆、空全覆盖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格局的形成指日可待。
3雪水的特性
对于雪水功效的研究国内外研究表明,雪水中含有的重水比普通水少1/4。重水对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雪水中的重水少了,自然有益生命。另外,雪水的结构状态与普通水也不同,大多是由水汽直接凝华而成,在这种剧烈的冷凝过程中,很少混入其他气体,据研究,这种排除了其他气体的水,结构紧密,表面张力大,分子内部压力和相互作用的能量也显著增加,与生物细胞液非常接近,故而易为生物体所吸收。当雪水进入生物体后,可激发酶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表现出极高的生物活性。此外,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要多,因此雪水对生物的新陈代谢有促进作用,在护肤、保健、机体生长和农业畜牧业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的积极功效。
4雪水资源的开发方向
4.1农业方向
雪水中的重水含量比普通水少25%,而雪水中的酶化合物比普通水要多。重水对生物的生命活动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是一种致命水。相关实验表明,农作物种子在重水中无法发芽,鱼类在含有30%~50%重水的水中会很快死亡。雪水中的重水含量少,有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以及农作物的生长。含酶化合物同样也促进了农作物级生物体的生长,有效提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将雪水资源用于农业灌溉和牲畜饲养。4.2化妆品行业
清纯的雪水具有促进血液循环,保湿及提高皮肤的抵抗力的功效,是天然的美颜材料。对融化的雪水进行相应的提纯及工艺加工,开发为护肤化妆品,必将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含有雪水的化妆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4.3医药行业
研究表面,融化的雪水具有结构紧密,表面张力大的特点,与生物体细胞液组成非常接近,当雪水进入生物体后,在酶的作用下,促进新陈代谢。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收集一定量的雪水用于饮用和简单的药用。因此,可以将雪水作为原料开发出一系列的理疗用品。4.4 饮用水行业
俄罗斯一医学研究机构宣称,中老年人经常喝点雪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萎缩了的机体细胞组织恢复,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雪水含酶的化合物多于普通水,长期饮用,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可将雪水进行提纯加工,开发出瓶装雪水矿泉水。
5雪水资源开发现状
5.1国内外雪水资源开发的现状
雪资源有着巨大潜力却常常被人忽视。早期的雪资源利用仅局限于雪水资源、旅游观光资源和运动资源三个方面。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于雪资源认识的不断深入,雪资源正在被大力的开发,为人类造福。5.1.1国外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雪资源利用已进入了产业化阶段,对于雪的利用也突破了早期的单一形式。
日本近年来在雪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在农业上,使用雪及其融水的低温性,在春夏季对喜冷性作物和菌类进行栽培;在水产养殖业上,利用雪水的低温特性进行鱼苗繁殖。同时,将冬季降下的雪大面积堆成“雪山”,在雪上铺上保雪膜进行存储,利用存储的雪资源设立公共雪冷藏室,在机场候机楼使用“雪空调”,即将雪经过专门的制冷系统后,将其用于夏季航站楼内的制冷。因为雪冷却系统产生的冷气中含有水分,所以制冷时比起普通空调更湿润、舒适。
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市每年冬季时间很长,降雪量大。人们将雪送入雪水净化装置中,装置中的16至18摄氏度的流动水可使积雪迅速融化,此后雪水将依次通过各个净化室,最终达到再利用标准。
法国夏季干燥,冬季多雨雪。于是法国政府将道路、停车场和山地上的雪堆积起来,并用碎木屑加厚覆盖,保持固体状态的水源,不会很快流失在河流里。当干旱来临的时候,主管部门有计划地解冻引流,给需要的农田和牧场送去灌溉用水。
在加拿大,许多大城市的自来水供应都尽可能利用融雪。不少瓶装水其实也用的是经过净化的雪水。5.1.2国内目前行业发展状况
目前,国内收集、利用雪资源的发展程度不高,大多是作为小型试验和家庭简单收集养生之用。国内收集利用雪水的技术条件存在缺口,仅有的新疆个别储水地区修建了大型设备储存雨季的雨雪以应对平日干旱。雪资源未被有效的利用与开发,与气候、技术等限制因素密切相关。5.2黑龙江省雪水资源开发现状
因为大量的积雪会造成交通障碍,所以到冬季都会有融雪队进行除雪作业 除雪的时候除了除雪车,吹雪车一类东西以外,还要使用融雪剂,一般是工业盐类
在黑龙江,以哈尔滨为例。近年来,哈尔滨的私家车越来越多,人们对快捷交通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这也间接导致了为让道路更加通畅,融雪剂的过量使用。,不科学的除雪方法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沉重的环境负担。而且因为使用融雪剂,混合了融雪剂的雪水是受到了污染,很难再进行利用开发。这使得哈尔滨虽拥有巨大的雪水资源,可是却无法加以利用,只能浪费。但是,若是雪资源利用得当,雪不仅是一笔可观的水资源财富,甚至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6黑龙江省雪水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
6.1技术因素
存储技术限制。黑龙江的存储技术相比日本而言,还有一段距离。虽然黑龙江冬季寒冷,但是夏季炎热。这不仅需要巨大的雪水存储空间,而且对于一些需要保持雪固态的行业来说,不仅需要的是技术上的突破,更需要很大的能源支持。日本的雪冷却稻谷工厂是首个利用雪制冷储藏稻谷的设施,它采用雪——空气直接热交换型冷却系统。在稻谷储藏库中变暖的空气被送入储雪库,并被冷却到0摄氏度左右,冷气和经由迂回管道进入的空气混合,被调节到温度为4摄氏度、湿度为75%的状态,然后重新被送入稻谷储藏库。
收集技术限制。在黑龙江,收集雪暂时大多依靠人力收集。而在日本,已开发出了替代人力收集雪的除雪机器人。这种除雪机器人采用GPS导航系统控制方向和运转行动,身上的摄像镜头可以像人眼一样避开障碍物。在雪面工作时,机器人把积雪吸入机器内部,然后把松雪压成冰砖,放入身后的小筐中,最后将冰砖自动整齐地放在路边,干净利落。机器人的灵活轻便,与黑龙江省除雪时采用人力与大型机相结合的方法相比,更加环保,对于雪的利用更加系统。
中国的水过滤技术还处于落后水平。又因为人们对于雪水的认识不足,对过滤的雪水并不接受。在俄罗斯,雪水要经过层层净化才能引用。相对而言,6.2 市场因素
黑龙江虽然雪资源丰富。但是,相关的雪资源产品却少之又少。一是因为黑龙江水资源丰富,淡化了对雪资源的重视程度;二是因为人们的雪资源市场化意识薄弱,对雪资源转变为经济利益的认识不深刻。6.3自然环境因素
近年来,黑龙江环境污染严重。江河污染问题日益暴露。相应地,雪资源也受到了一定的污染。这为雪资源的利用与净化增加了难度。6.4 国家政策因素
在中国,新疆的雪资源利用是比较到位的。但是,新疆对于雪资源的利用也仅限于对于雪的存储以缓解干旱,别没有进行深入的开发。对于黑龙江来说,不论是在战略上,还是当下黑龙江的现实情况来说,都应该对雪资源进行开发。这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支持,更需要政府在各个方面的支持。
7风险规避
7.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雪水资源的开发跟农业生产一样,都是靠“天”吃饭,也就是靠自然环境吃饭,当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天气和气候的变化会对雪水资源的开发产生很大的影响,如雪期长短、降雪量的变化,空气污染的程度。不过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规避风险的发生,比如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增加植被、预测天气并作出相应的分析与生产规划,基于天气指数的雪水期货产品的开发与销售。7.2技术风险
雪水资源的开发需要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将雪融化后需要对雪水进行沉淀、过滤、消毒、净化等流程。而且雪水的储存运输与加工生产也需要复杂的技术支持。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够出问题。所以,我们要引进先进的国外技术和设备,招聘高精尖的人员来控制整个流程,此外,还应该制定相应的紧急情况处理方案,确保险情发生后能够及时补救。7.3市场风险
单从雪水矿泉水产品市场分析来讲,瓶装饮用水市场很成熟,矿泉水、纯净水竞争对手很多。和竞品的竞争中,消费者能否认可我们的产品,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对此,我们应该体现出雪水矿泉水的特色,加大宣传力度,运用创新的营销战略来销售雪水产品,并且努力提升产品质量,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规避市场风险。7.4资金管理风险
雪水资源的开发需要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和高素质的人员管理,因此需要较大的项目资金投入,类似于房地产开发,资金需要源源不断的投入项目中,并且项目建设过程中短期内难以创造出较大的经济价值,从而影响了资金回流的速度,资金链一旦断裂,项目就会停止运营,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于资金的筹集和资金投入的运算需要特别细致,保证每一笔资金的有效利用,从而规避资金管理的风险。
8结论与展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可用水资源的不断枯竭和污染,促使着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对雪水资源各方面的分析,对雪水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及雪水资源开发的方向的讨论,本文研究的出一下结论:
(1)对水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开发利用雪水资源,可以成为可用淡水资源的又一补给,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匮乏的现状。
(2)通过引进国外先进雪水资源开发技术,同时加大科研力度,研制新型的雪水资源开发机器,可有效促进雪水资源开发的进程同时提高我国在雪水资源开发方面的科研实力。
(3)通过对雪水功效的进一步研究,把雪水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成一系列的雪水产品,形成雪水产业链,使其成为黑龙江省新兴产业,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姜逢清.日本雪资源利用与研究近况.[J].干旱区地理,1994.01:92-94 [2]施雅风,白重瑗.冰雪资源的利用.[J].冰川冻土,1988.01 [3]许文婷,胡海辉,李爽,石茂林,万亿.哈尔滨城市雪资源利用与收集.[J]现代城市研究,2014.08
第二篇: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第三节 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土地整理开发项目:是指以土地为对象,通过工程、生物等综合措施,把尚未利用或者已被
破坏的土地资源或者利用不充分的土地资源变为可充分有效利用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是一项达到扩大再生产,形成新的固定资产和新的生产能力的投资建设活动。
一、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1、项目决策的依据
2、筹集资金的依据
3、开展规划设计的依据
4、签订有关合同、协议的依据
5、建立项目组织的依据
6、申请施工许可的依据
二、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立项要求
1、明确整理开发对象
2、明确土地开发审批
3、明确国家投资取向
三、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
项目概况:介绍土地整理项目类型和来源、性质、范围、规模、工期、任务、目标等。报告编制依据:法律法规、土地开发整理政策、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地方的相关
规定、有关行业技术规范与标准。
项目区概况: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
项目分析:
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
土地权属调整:
组织实施管理:
效益分析:
结论与建议:
四、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1、新增耕地潜力分析的主要任务:分析项目区土地整理开发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对比整理开发前后各类用地面积,从而计算出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
第三篇:浅谈徐州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分析(模版)
徐州工程学院管路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绪论
徐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旅游资源怎样开发以及开发的可行性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意在分析徐州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和引导徐州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开发旅游资源对徐州发展的前景。徐州作为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旅游潜在市场巨大,内部需求旺盛。徐州作为苏北的中心圈,当然也拥有着很好的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同时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旅游发展的潜质。同样徐州旅游资源也是相当的广泛。具有旅游需求、旅游设施、服务以及旅游资源,所以呢,徐州具备发展旅游的先天条件。旅游资源的可行性研究旨在分析徐州旅游资源的概括、徐州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以及徐州旅游的投资和收益。
1、徐州旅游资源的概括
1.1、徐州的地理位置及交通
(批注1)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 34°58′之间。北邻山东省,西接安徽省、河南省,东连连云港市,南邻宿迁市。南北宽约140公里,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1%。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批注1)徐州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是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铁路枢纽,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
徐州是苏北最大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现为 徐州工程学院管路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1.2、旅游资源的简介
徐派作家王茂飞这样评价自己的家乡:一州,两汉,三楚之西,乾隆四巡,五省通衢,六千年文明,主席七访,八百寿彭祖,九朝帝王徐州籍,十里长街淮海路。徐州是彭祖文化,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徐文化的集大成者。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徐州建城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帝尧时建立的大彭氏国,以彭城之名的见诸文字是春秋时即公元前573年,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当时“徐州”只是作为一个自然经济区域的名称,彭城邑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
四千多年的文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宛如斜挂于历史苍穹中的璀璨星河。其中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作为汉文化发源地,每年10月初,徐州将举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自古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有九里山古战场,今有淮海战役新遗迹。而以云龙山水、泉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风景区兼有北雄南秀之美,美若西子,秀比江南,使徐州成为一个独具特色优秀的风景旅游胜地。1.2.1、两汉文化重镇
代表性景点/区:徐州汉文化景区(包括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骆驼山竹林寺),汉皇祖陵,龟山汉墓,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茅村汉画像石墓,徐州博物馆,徐州汉城,沛县汉城等。
“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两汉看徐州”。两汉400年间,徐州共有13位楚王、5位彭城王。城周围汉墓林立,已经出土发掘的汉墓有200多座,均是两汉的王侯、国戚的墓葬,丰富而宝贵的汉代文化遗产为中国国内所罕见。构造各异的汉墓、栩栩如生的汉画像石、惟妙惟肖的汉兵马俑,并称为“汉代三绝”。1995年“狮子山楚王陵”的发掘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墓内出土的玉棺、金缕玉衣,为世上稀有珍品,令人叹为观止。汉文化遗址在这里也是处处皆是。西汉一代楚王刘交墓,龟山楚襄王刘注墓,卧牛山楚王刘纡墓,东洞山楚王刘延寿墓等,都是以山为陵,坡凿通道,建筑地下宫,形成了巨大的地下宫殿群。除丰县汉皇祖陵外,徐州还有张良圮桥受书处和子房山,项羽的戏马台、范增墓、刘邦的拔剑泉、泗水亭等,汉文化遗迹多不胜举。
徐州工程学院管路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1.2.2、山灵水秀
代表性景点/区:云龙山风景区(包括从北魏至民国期间,留有北魏时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张山人旧居;明代的兴化禅寺、清代的大士岩、山西会馆、船厅、御碑亭、碑廊等历史文物古迹),云龙湖风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碧水青山,烟波浩渺,是徐州市璀璨的明珠。1994年12月11日与杭州西湖结为“姊妹湖”。云龙湖十八景: 桃霞烟柳、杏花春雨、荷风渔歌、苏公塔影、石壁留踪、临湖尝鲜、儿童稚趣、寒波飞鸿、长堤雪月、别有洞天、果树盆艺、水上世界、万人游波、湖滨垂钓、沙岛渡闲、云湖泛舟、湖光灯影、索道滑道),新沂马陵山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马陵山景区以蜒绵南北的五峰为主体,山中分布着大小七个自然湖泊,这里集中了花厅古文化遗址、项梁墓、乾隆行宫遗址等60多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县汉皇祖陵景区,丰县宋楼道教文化景区等
1.2.3、战争风云
1.2.3.1、项羽戏马台
前区为两组宏伟的仿古皇家建筑群,以丰富的资料展示西楚霸王悲壮的一生,包括雄风殿、巨鹿大战、霸王别姬、鸿门宴、定都彭城等展室;后区,依山就势,设计为百米长廊,长廊以古来咏台诗词。景区内遍植名木异卉,更有霸业雄风鼎、重九台、乌雅槽、系马桩、项王武库、人杰鬼雄石等诸景点缀其间,使戏马台景区疏密有致,尉为大观。其他景点/区:九里山古战场等。
1.2.3.2、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
国家AAAA级景区,纪念淮海战役,淮塔园林占地1200亩,经过近40年的建设,如今的淮塔园林拥有纪念塔、纪念馆、淮海战役碑林、总前委群雕、国防园等五大建筑,粟裕骨灰撒放处、胡耀邦植树处、青年湖等十大景点。
1.2.3.3、民俗胜迹
代表性景点/区:徐州民俗博物馆,白云洞、白云寺,黄楼等。俗称为“五楼”的霸王楼、彭祖楼、黄楼、奎楼、燕子楼,代表了徐州传统文化特色。户部山,云龙山兴化寺及其石佛,九里山的白云洞,户部山的戏马台,以及古建筑、现代文物和革命文物如乾隆行宫、兴化寺、文庙、权瑾牌坊、彭祖祠、道台衙门、吴亚鲁旧居、郭乐山旧居都受到政府的重视并得到保护。
1.2.3.4、文化节
徐州有许多的节日,比较重大重大的有每年的10月在徐州举行汉文化国际旅
徐州工程学院管路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游节、徐州彭祖伏羊节、刘邦文化节、樱花艺术节、李可染艺术节、马可艺术节、梨花节、丰县苹果节、云龙山庙会等
1.3、徐州旅游资源与周边旅游资源的区别和互补性。
1.3.1、徐州旅游资源特色
徐州旅游资源的特色在于两汉文化,因为徐州市是两汉的文化的发源地,同时徐州也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和红色旅游(主要有我国的烹饪鼻祖—“彭祖”、大汉皇帝刘邦的故乡、淮海战役的主战场)以及云龙山水、民俗文化等。而徐州也是在以此来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
为此徐州推出八大旅游品牌:一是两汉文化精品探访游品牌;二是云龙山水胜迹游品牌;三是东进序曲、决战淮海红色旅游品牌;四是彭祖文化故国游品牌;五是徐州民俗文化娱乐游品牌;六是生态农业观光游品牌;七是“一山一水两汉三孔”区域旅游品牌;八是亚欧大陆桥长线跨国游品牌。1.3.2、周边城市旅游资源特色
连云港,盐城主要是自然景观的旅游资源
连云港是中国的优秀旅游城市,地处南北过渡、海陆交汇地带,是我国东部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海岸带旅游资源中沙岸、泥岸、岩岸类型齐全,岛、岬、港、滩等海岸地貌景观丰富。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云台山风景区为主体的山岳森林资源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类型之一,自然资源优势在整个苏北地区乃至全国都独树一帜,可利用独特的山海风光,大力开发滨海旅游。目前已建成连岛旅游度假区、黄窝风景区、高公岛风景区,以及被称为“江苏北戴河”的海州旅游度假区。
盐城位于长江与黄河的入海口之间,与连云港一样同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类型,具有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光热水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海水温度和盐度适中,拥有独特的海岸滩涂风光,有利于海盐生产和海水养殖,陆上动植物与海洋生物品种繁多,蕴藏着巨大的生物种群,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拥有麋鹿、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发展旅游特别是生态旅游及海滨度假、休闲、观光旅游的广阔前景。
徐州工程学院管路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宿迁是全国著名的酒乡和国家生态示范区,可充分利用骆马湖、洪泽湖、古黄河等资源,树立“生态乐园”的品牌形象。
淮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周恩来文化、美食文化(盱眙龙虾节)、漕运文化享誉盛名,明祖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红色旅游景点——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也坐落境内。
附近的安徽省,河南省,主要是地质景观和人文景观,安徽省拥有2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1处世界地质公园,5处国家地质公园,4座历史名城25座国家森林等。河南省主要有龙门石窟,三门峡,云台山等。
从此处看,徐州的旅游资源还是很有自我特色的。主要打造自己的两汉文化特色,以及当地的民俗和红色旅游特色,可以形成自己独具特点的旅游风格。
徐州通过看到与周边城市旅游资源的互补性,为此徐州应努力整合七大旅游板块:做大两汉文化,做足军事文化,做美云龙山水,做实彭祖遗韵,做活民俗文化,做亮工农业旅游,做全城市旅游功能以及建设十大旅游景区:楚王陵两汉文化景区,淮海战役红色旅游景区,云龙湖风景区,珠山佛教文化景区,龟山汉墓二期扩建工程,新沂马陵山景区,丰县百里生态旅游观光带,军事文化大观园,古运河文化旅游观光带,故黄河风光带。同时徐州和周边城市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可以推新、开发旅游产品,打造旅游精品线路。1.3.2.1、楚汉文化游
依托徐州的两汉文化、戏马台、宿迁的项王故里、淮安的韩侯祠、跨下桥、漂母祠等遗迹组合成为楚汉文化游,并改变静态旅游方式,在楚汉风俗、服饰、歌舞、饮食等全方位开发上做足文章,使楚风汉韵渗透到旅游诸要素中,形成系列旅游文化产业。1.3.2.2、战争文化游
依托徐州的九里山古战场、淮海战役纪念地,淮安的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等资源,推出战争文化游,设计开发军事演习场馆,让游客参与其中,真正实现参与式旅游。
1.3.2.3、农业观光游
依托徐州、盐城、淮安设计突出农业文化,围绕农业文化的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其中包含农业观光果园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消费、品尝等,也包
徐州工程学院管路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含展示农业的特有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内容,同时在园区的环境和风格上,要突出乡土气息要展现农业观光型的特点。1.3.2.4、山海景观游
依托连云港和盐城、徐州、淮安、焦作等城市,设计山海湖韵游;依托连云港和盐城两市,推出海滨垂钓度假游、生态观光游、浪漫海岸游等。也可以通过徐州云龙山水和焦作的云台山,打造两云山水游等。1.3.2.5、运河风情游
京杭大运河流经徐州、宿迁、淮安3市,历史上造就了一批商铺重镇,至今运河仍发挥着重要的航运作用。大力挖掘运河文化,开发运河黄金专线游,能够触发游客两千余年的时空穿梭感。
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开发明清小说游、民俗风情游等旅游线路。在5市原有各旅游产品、旅游路线的基础上与周边省市的旅游一同整合,推新,将具有竞争优势、自然或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景点、旅游活动项目串联,优化组合,加入新鲜元素,改造创新,形成区域内的旅游精品线路,可以大大延长游客的停驻时间,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需求就会增加,各省市之间的旅游品牌更加的坚实。既提高了各个省市的旅游收入又打响了各自城市的旅游品牌。
2、徐州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经济影响:徐州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徐州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旅游业作为 徐州工程学院管路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活动,可以使科技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
环境影响:随着大规模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环境必将产生深刻的变化。具体说来,一是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将得到修缮和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将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又获得了新生。二是城市环境将得到改善。旅游活动的开展使得徐州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维持;为方便旅游活动的开展,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将不断增加,居民生活环境也将得以改善,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3、徐州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徐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主要包括徐州市旅游发展内部条件的优势、弱势分析和对徐州市旅游发展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分析。
3.1、优势分析
3.1.1、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较为突出.主要以两汉文化、战争文化和彭祖文化著称。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是两汉文化的起源地,又是两汉文化荟萃的地方,是各种汉文化资源最集中的代表.在国内外享有特殊地位。徐州素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是闻名天下的古战场,有史以来发生在徐州周围的大小战役就有数百起.给徐州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战争文化旅游资源。
3.1.2、区位交通优势。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带,是淮海经济区19个地市的中心,又是陇兰经济带的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是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条件十分优越,是联南接北、承东启两的重要十字路口。
3.1.3、弱势分析
3.1.3.1、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短缺。徐州地处苏北,经济较为落后,对旅游产品的开发普遍存在投资不足、粗制滥造的现象。
3.1.3.2、产品局限。徐州市旅游产品以观光型的传统旅游产品为主,结构相对单一。旅游产品内涵上以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为主要依托,非观光旅游资源开发不足,缺乏参与性和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开发。
3.1.4、机遇分析
3.1.4.1、产业结构优化。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徐州工程学院管路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将获得巨大的生存空间和更好的发展机遇。
3.1.4.2、政府政策扶持和重大事件促进。国家“十五”旅游计划明确提出“七个重点旅游圈”,将徐州列为淮海旅游圈的中心;江苏省在“十五”城市发展战略中确定了“三圈四市五轴线”的基本框架,徐州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江苏省‘委、省政府还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北地区发展的意见》,这将从多方面为推进徐州市大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与扶持;徐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旅游业作为徐州市的支柱产业加以培植,优先发展,这为徐州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1.4.3、宏观旅游趋势。国内旅游市场逐年增温.城市居民闲暇时间增多,收入增加,对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的需求逐年加大,是旅游业发展的良好背景。徐州市旅游将面临潜力巨大的旅游市场。
4、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与构想
4.1、开发思路
根据徐州市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今后一段时期,徐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应确定为:以两汉文化和战争文化旅游产品为主导,树立”寻两汉文化之源,探兵家必争之地”的品牌形象;逐步发展商务、会展、修学、体育、产业、购物、美食、祭祖、度假、军事等专题旅游产品;深入挖掘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积极培养特色旅游产品和拳头旅游产品。
4.2、旅游资源开发的选择与开发构想
目前徐州的旅游产品的结构较为单一,仍以传统的观光产品为主,包括两汉文化和自然山水风光,近年来观光农业有所发展,在徐州市区和郊县建立了多处观光农业基地,给传统的观光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度假旅游初步开发,规模小且档次低,大众参与性的项目极为缺乏。
5、旅游产品的开发战略和对策
5.1、实施大旅游战略和区域共同发展战略
依托淮海经济区,提升旅游产品的资源功能承载单元之间的空间联动性,加
徐州工程学院管路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强协作,优势互补.实施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实现基础设施、交通网络、旅游线路的共建共享。遵循核心主导原则、紧密辐射原则、网络联动原则,构建以淮海经济区区域内国际级、国家级景区为核心,区域级景区为增长极,淮海经济区周边快速干道和旅游线路为发展轴,地方级景区为节点的区域旅游网络体系。将徐州培养成为淮海旅游圈区域旅游网络体系的主要目的地和集散地。
5.2、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实施精品战略
区域旅游产品以观光、文化、度假、康体、会展为重点,调整观光与度假、观光与专项旅游产品的合理配置,并逐步加大替代性旅游产品比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构建具有徐州地域文化特色和适应新时代特征的旅游产品体系。
5.3、注重客源市场的多层次开
就旅游产品的层次而言,对远程游客,目前主要发展两汉文化和战争文化的观光,并适当增加参与性项目,逐步培养购物和特色美食旅游;对淮海经济区的游客,先以发展观光旅游为主,逐渐倾向于购物、娱乐、美食和度假旅游;对徐州市的居民而言.先以云龙湖和九里山的休闲娱乐为主,逐渐扩大他们在徐州的旅游空间范围,再扩大购物和娱乐的比重,引导他们到徐州所辖六县去观光旅游。
5.4、旅贸结合.产业联动战略
徐州旅游经济圈内矿产资源丰富.农、渔等产品丰富,同时徐州又是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近10%的准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整个旅游经济圈都包含于淮海经济区之中。
5.4.1、加强区域联合.提高区域内的互补和组合程度
徐州受周边诸多知名旅游地的屏蔽,区内就有泰安、曲阜、洛阳、开封等,且大多同属于文化旅游地,因此必须加强区域联合,提高区域内的互补和组合程度,扬长避短。
5.4.2、加强宣传促销,提升旅游形象
徐州市的旅游形象究竟如何,需要通过各种媒介大力宣传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在旅游发展的初期,采用一系列促销手段来吸引更丰富的客源,如利用区位优势举办大规模的节庆活动,展览会和其它大型会议等。
徐州工程学院管路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结论
徐州作为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旅游潜在市场巨大,内部需求旺盛。徐州作为苏北的中心圈,当然也拥有着很好的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同时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旅游发展的潜质。同样徐州旅游资源也是相当的广泛。具有旅游需求、旅游设施、服务以及旅游资源,所以呢,徐州具备发展旅游的先天条件。旅游资源的可行性研究旨在分析徐州旅游资源的概括、徐州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以及徐州旅游的投资和收益。
致谢
走的最快的总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已近尾声,三年多的努力与付出,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下完美的句号。
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老师要指导很多同学的论文,加上本来就有的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他还在百忙之中抽出大量的时间来指导我们。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她渊博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将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论文毕业论文。在此向刘浩老师表示深深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批注一: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8902656.html?si=4 批注二:http://qun.51.com/pz2z/topic.php?pid=8572
徐州工程学院管路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第四篇:如何开发历史文化资源
我国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这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得天独厚的重要条件。谁率先将其开发成文化产品,谁才真正把资源变成了财富。
当我们用创意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经营资源时,应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仿古必须融今才能实现推陈出新。原生态存在的历史资源其蕴含的文化,需要张扬与发展,要与时俱进,才更能为现代消费者广为接受。如果新天地没有融入现代元素,就难以吸引众多的消费者。因此,在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中,必须适当注入现代元素,并与现代科技结合,达到推陈出新的效果。
第二,应以故事力活化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背后往往有许多故事,以多种形式宣传、演绎这些故事可更好地张扬其文化内涵,吸引消费者。也可以编故事,或用创意将各种原生态存在的、等待开发与利用的、有市场增值潜能的资源整合到一起,赋以新的价值,活化这些资源。
第三,创造情感资源。情感是人类的灵魂,创意给产品赋予了灵魂,消费者对一个产品和品牌从认知到最后购买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不断变化的过程,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是每个企业实现资源转化的“最惊险的一跃”,这一跃中,创意推动情感常常起到关键的作用。
第四,创建知识产权,既可保护权益,也可用于运作。创意产业强调要通过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一方面,由于文化创意的成果更具表现性,因而也更容易被模仿,因此它更需要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另一方面,知识产权还是商业运作的工具。
第五,必须树立“整合观”、“品牌观”和“体验观”三大观念。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一项涉及范围较广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规划先行,从长计议,统筹开发,还要树立融合开发观,在市级层面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行多元文化和多种功能的融合,才能打造完善的产业链,创造并实现更大的市场价值。
因此,我们要大力挖掘和整合利用文化资源,从而解放文化生产力,以创意推动文化资源向经营资源的转化。
第五篇:大资源开发调研材料
大资源开发对脱贫致富的带动作用调研材料
威信县扶贫办
(2011年9月)
一、县情概况
威信县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是一个集革命老区、民族贫困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一体的山区农业县。全县辖8乡2镇87个村(居)民委员会1634个村(居)民小组,国土面积1400平方公里。境内居住有汉、苗、彝、白、壮、回等民族,2010年末总人口42.28万人。境内海拔480—1897米,多为海拔1200米以下的矮山地区,县城扎西海拔1175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阴雨多,湿度大,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3.3摄氏度。
威信历史文化厚重。1935年2月,红军长征途经威信,中央政治局相继在水田花房子、石坎庄子上和县城扎西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决定由洛甫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通过了《遵义会议决议》,确定了全国其它苏区和红军的组织形式和斗争方针,作出了回师黔北,重占遵义和组建川南特委、川南游击纵队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实现了全党全军全国
发展新产业、推广新技术,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等方面稳步推进,增收渠道不断拓宽,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进程进一步加快,共解决了1.8万人的温饱问题,使7.5万人稳定解决了温饱。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03586万元,比2005年增长151.3%,年均增长2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689万元,比2005年增长3.6倍,年均增长3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6318万元,比2005年增长17.4倍,五年累计完成80亿元,年均增长7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18元。
二、实施工业经济强县战略,做好“黑色”文章
(一)工作措施及取得成效。威信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是云南省重点采煤县之一,属滇黔聚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以来,威信县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实施“三基地一屏障”发展战略,打造镇威煤电工业经济区的机遇,积极推进火电项目建设。通过开发利用丰富的煤资源,发展煤电联营、煤化工两大产业,通过煤炭资源和其他资源科学有效的开发,推动威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为加快威信县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县委、县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按照国家和省市的部署,县政府下大力关闭了270多口小煤窑,对煤资源加以保护;其次是对保留煤矿加大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和产量,拓展市场;第三
动作用日益凸现,2010年产煤223万吨,比2005年的108.6万吨增产114.4万吨,实现产值89200万元,占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3.5%;重点项目4×60万千瓦火电机组和年产量500万吨配套采煤系统一期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投资48亿元,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
(二)制约我县煤炭产业发展的因素。(1)矿井规模小。按2007年核定生产能力,现有40对矿井核定总能力为146万吨/年。2010年,40对矿井的生产能力为225.4万吨/年,平均单井每年生产5.63万吨/年。据不完全统计,现有矿井中25对井的可采储量不足百万吨,平均单井可采储量不足50万吨。2010年单井最高产量为14.2万吨/年,最低单井产量为500吨/井。(2)地质构造复杂。全县煤炭资源构造多分布在新庄、马河、石坎三大向斜,煤层倾角10°—80°不等,在40°以上的煤矿占40%,且区内断层、裂隙发育倾向明显,开采难度大。(3)灾害程度严重。目前,全县40对保留矿井中,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38对,占矿井总数的95%;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6对,占全省突出矿井的一半以上。随着开采规模、开采深度的加大,高突矿井将会增多,安全风险日趋增大,安全管理难度大。(4)基础条件脆弱。目前,全县40对保留矿井大多是从小煤窑过渡而来,基础设施条件差,开采布局不合理,采煤工艺和管理方式落后,相当部分煤矿企业安全投入不足,技术装备陈旧,开采条件落后,“扎西会议会址”匾名;1988年,县城扎西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扎西红军烈士陵园被国家民政部公布为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威信被省政府批准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2001年,扎西会议会址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扎西会议会址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规划;2005年,扎西会议纪念馆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国防教育基地。“十一五”以来,全县紧紧依托资源优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围绕把威信打造成红色旅游精品县的目标,牢牢把握全省旅游二次创业的有利时机,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措施,突出特色,趁势而上,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威信红色旅游成为全省的一个亮点,把旅游业培植成为全县的骨干产业。
从2006年起,每年举办一届高规格、高品味的红色文化旅游节,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风采,打造红色生态旅游大县,做大做强特色旅游产业。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威观光旅游,5年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43.4万人次,年均增长率达21.6%;旅游综合收入达3.1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达18.9%;其中,2010年,接待各类游客39.8万人次,同比增长19.5%;旅游综合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29.2%。
(二)制约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威信县发展红色旅游虽然具备了很多有利条件,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无论是从观念更新到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从景区景点开发到各种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以及从宣传促销到政策措施的制订等,均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呈待开发状态,发展红色旅游存在“四大”不利因素。一是交通落后。威信县境内无铁路、港口、机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威信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时,县内景区公路等次低,甚至没有通公路,旅游环线没有形成。二是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威信县仅有宾馆4家,旅馆48家,客房600间,床位2000个,餐馆55家,无上规模、上档次的购物超市和星级宾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接待规模小,服务质量差,不能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三是旅游开发人才缺乏。全县直接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人员较少,且文化水平偏低、综合素质不高,初中文化的占33.7%,高中文化的占49.4%,大学文化的仅占16.9%。很多从事旅游工作的人员未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专业知识薄弱,不适应新形势下红色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四是宣传手段单一。近年来,威信县虽然采取一些方式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大力宣传,但由于财力有限,投入旅游发展的资金不多,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手段单一,没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攻势,影响红色旅游的发展。
万亩,2010年养蚕1.1万张,产茧360吨,产值936万元。坚持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的原则,大力推广双低油菜,不断扩大种植面积,2010年油菜种植面积达11.2万亩,油菜籽产量达1.48万吨。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搞好蔬菜产地和产品认证,以夏秋大白菜、萝卜、甘蓝、青花菜等冷凉蔬菜为主,建成1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并获得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和3个蔬菜产品认证,2010年蔬菜种植面积达72150亩,其中蔬菜大棚528个424.5亩。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大力实施“森林威信”建设,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步伐,“十一五”以来建成林产业基地1 3万亩,其中:竹子3.7万亩、速生丰产林7.3万亩、核桃1.4万亩、香桂2000亩。
3、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对威信长征茧丝绸公司的扶持力度,目前已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蚕桑龙头企业逐步壮大。大力扶持富华种业责任有限公司,基本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运营模式。年销售收入达1200万元,年上缴税金25万元,带动种植户户均增收1116元。成立威信锦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香桂产业,在罗布乡建成年生产30吨香桂油提炼厂1个,计划引导和扶持农户种植香桂5万亩。引资成立威信兴源木业有限公司,建成集造林、0务体系不健全,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组织化程度低;农业龙头企业少,且基本属于初加工企业。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群众受益不足,整体带动作用不强;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系不紧密,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订单农业没有真正推开,没有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农业产业基地分散,连片种植和规模发展难以形成,不能为生产企业提供稳定、高质的原材料供给,生产一加工—销售链条脆弱;农民的市场信息滞后,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与市场需求变化快的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农民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时始终处于被动;投入农业发展的资金短缺,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带动农民增收的效果不明显。
五、加快威信老区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加快威信老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特别是中央明确将乌蒙山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的重大发展机遇,真抓实干,奋力开拓,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谱写威信大资源大开发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新篇章。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全力抓好交通建设。改造升级农村公路,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并实现与干线公路的连接贯通,提高农村公路通达能
2开发式扶贫和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方针,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坚持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的同时推进,突出抓好整乡推进、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工程,积极实施小额信贷、信贷扶贫、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开发等工作。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思路,以小康建设目标要求,提升“一廊一带”新农村试点建设层次。以建设新农村生态文明家园为突破口,高起点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依托优势资源,重点发展电力、煤炭、化工、建材、生物资源等行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通过扶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的发展,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加快推进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确保2011年配套煤矿投产和第一台机组发电,同时,积极推进煤电项目二期二厂建设,力争到2015年,火电装机达320万千瓦,发电量达160亿千瓦时,把威信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煤电能源基地;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实现规模化生产、集团化经营,到“十二五”末,原煤产量达到800万吨。充分利用煤电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后地方电力充足的优势,建设年产45万吨电石的煤化工园区。积极引进资金实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大企业,开展建设年采选120万吨硫铁矿、40万吨硫酸和10万吨铁精矿生产线工程。
(四)以旅游业发展为龙头,推进三次产业升级。突出发展旅游业。全力打造五大精品旅游品牌(即:以
4成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建设。开展文化、科技、电影“三下乡”活动,倡导科学、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将符合条件的城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并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继续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农村救济救灾“绿色通道”。发展城乡社会救济、优抚和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建立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的机制。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采取有效措施,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六)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开展以生态保护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为重点的生态文化创建活动。坚持发展“低碳”产业。严格控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大力推进企业清洁化生产。按照“七彩云南·威信保护行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深入持久地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积极推进煤矿生产废水治理,积极探索煤矿污染治理途径,全面推广煤矿废水治理新技术,使其稳定实现达标排放。加强城镇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制定实施严格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有效防范饮用水源水质安全风险。结合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以农村饮用水源地、农村生活、畜禽养殖、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和面源污染控制为重点的“四治一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