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多项目同步实施的经审计大格局
审计园地2012
构建多项目同步实施的经责审计大格局
经责责任审计是国家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国家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体现,是促进民主法治建设重要的制度安排。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有力地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促进领导干部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干部监督管理制度的完善。但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党中央国务院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深度和广度不够、审计组织管理方式不够科学等问题。笔者以为,为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需要不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从整合审计资源、创新审计项目组织管理模式出发,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和专项审计工作相结合,构建起以经济责任审计为龙头,其他专项审计同步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
一、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集中体现
国家审计在本质上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其产生基于受托责任,是通过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秩序,对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起到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这种本质的要求决定了国家审计应当切实履行受托责任,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我国独有的审计制度,其
审计园地2012 基本功能是关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预防、揭示和抵御危害领导干部正确使用经济权力的病害,促进领导干部经济权力的正确使用。因此,经济责任审计既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集中体现。同时,国家审计的本质也要求经济审计不断深化和发展,切实起到促进干部监督和管理制度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促进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和制约、促进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构建经责审计大格局是深化经责审计的内在要求
(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2010年,中办国办出台《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既是对过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肯定,也对今后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审计领域更宽。不仅要求检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更重要的是关注重大政策落实和重大决策制定情况。不仅仅要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更重要的是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和完善国家治理的措施。二是审计对象的范围更大,层次更高。1999年中办和国办出台的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暂行规定明确将县级以下干部纳入审计范围,而此次的《规定》将所有的省部级及以下的领导干部纳入审计范围。三是审计工作的规范性要求更高。《规定》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
—
审计园地2012 象、审计计划、组织协调、审计内容、审计实施、审计评价、责任界定和结果运用等方面,都作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四是责任更为重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影响到对领导干部的正确合理使用,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对象的延展,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
(二)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存在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审计工作必须有深度,有广度,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要涵盖经济运行的各个重要方面,不仅包括财政财务收支,还要涵盖经济决策、落实宏观政策等重要方面;不仅要检查遵纪守法情况,也要客观公正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业绩。不仅要查处问题,更要从机制体制制度层面提出完善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和国家治理的建议。但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影响其深化和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人力资源不足。随着审计工作内容的不断扩大,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二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有的经济责任审计揭示了一些问题,但对领导干部的业绩评价基本照搬被审计对象提供的资料,有的经济责任审计仅仅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方面。三是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他专项审计存在交叉重复。经济责任审计涵盖了财政、重大投资、国有企业、社保等各个领域,而这些内容也是近年来专项审计的重点,不可避免会造成审计内容的交叉重复。
审计园地2012
(三)深化经济责任审计需要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要解决上述问题和矛盾,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应从整合资源的思路出发,构建以经责审计为龙头,其他专项审计同步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通过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将与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相关的审计项目纳入统一的项目计划,按照统一组织、同步开展、相互衔接、成果共享、分别报告的原则予以实施。通过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整合审计人力资源,打破单位内部专业限制,根据在同一地域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和专业审计项目的人力需求和实际人力状况,科学合理配置各项目人员,并可根据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动态调配审计人员。通过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整合审计成果资源,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充分利用各专业审计的成果,从而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各专业审计项目也可以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有利于推动各项目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的审计,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重视程度较高,在配合审计工作上阻力较小,有利各专业审计的顺利实施,而各专业审计覆盖面较广,可以有效减少经济责任审计的盲点。
三、构建经责审计大格局的几点建议
(一)按照“1+N”的模式统一安排项目计划。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需要与相关部门协调后方能确定,因此可以按照“1+N”的模式安排项目。所谓“1”指的是经济责任审—
—
审计园地2012 计,即先与组织、人事等部门密切沟通协调,确定经责审计的具体项目。所谓“N”指的是各专业审计,即待经济责任审计确定后,再考虑将与之相关的其他专项审计项目纳入统一的计划安排。如在某地实施的主要党政领导干部审计计划确定后,可将在同一地域实施的财政审计、投资审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投资项目审计等纳入统一的计划安排,下达一个通知书,统一进点,统一时间范围内同步实施。
(二)整合审计资源,统一组织实施。
一是整合审计内容,减少不必要的交叉重复。根据各项目审计内容既有交叉重复,又有各自工作要求的实际情况,将经济责任审计中涉及各专业领域的工作内容合理地编入各专项审计的工作方案,同时各专业审计在兼顾总体要求的情况下编制具体的工作方案。
二是整合人力资源,形成合力。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需要打破各审计机关内容的处(科)室界限,按照大格局各项目的需要,结合审计人员的特点和专业情况,统一调配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人力资源。
三是建立统一的协调领导机构,加强组织保障。一般而言,应当建立以审计机关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各项目负责人为成员的协调领导机构,构建统一的项目组织管理平台,确保各项目的统一实施、密切配合。
(三)创新组织方式,建立扁平化的审计项目管理模式。
审计园地2012 在整合审计资源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的同时,也打破原有的审计机关内部管理构架,按照原有的审计组——业务处(科)室——审计机关负责人的管理构架,既不利于对审计人员的管理,也由于管理层级较多降低工作效率。因此,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需要创新组织方式,建立审计组——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领导小组的两级管理模式,减少了管理层级,实现了审计项目的扁平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创新信息管理,建立信息数据共享平台。
适应被审计单位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和计算机审计的日益推广,构建电子数据资源整合分析平台,集中管理、协调各项目的电子数据资源,保证电子数据在各审计组之间的共享。通过对集成电子数据进行多角度的整体关联分析,为开展各审计项目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不仅提高电子数据资源利用率和审计效率,而且有效服务于确定审计重点、发现审计线索和实现审计目标。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适应经责审计的复合型人才。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需要熟悉财政、投资、社保、企业、投资等各项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既懂具体审计业务,又有宏观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实践经验丰富,又具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实战和理论水平较高,审计业务和管理水平较高,微观查处和宏观分析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
审计园地2012
作者:重庆特派办
余林
杨静
审计园地2012
主题词:构建
多项目同步实施
经责审计
大格局
报:署领导。
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审计厅(局)及科研
所,南京审计学院,署机关各单位,各特派员办事处,各
派出审计局。
发:本所所领导、各处,存档。
共印210份
编辑:罗伟芳
签发:崔振龙 —
—
第二篇:浅析深化财政审计、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范文
浅析深化财政审计、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
摘 要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基本职责和永恒主题,而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着力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发挥财政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工作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财政审计和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内涵、财政审计大格局与财政审计的关系,并对如何构建科学财政审计大格局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措施。关键词 财政审计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 措施
一、财政审计、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内涵
财政审计是审计机关依照《宪法》和《审计法》对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审计监督,是政府审计的一种形式。根据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和审计机关的组织体系,财政收支审计包括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以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
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审计机关以全部财政资金审计为内容,以财政管理审计为核心,以政府预算为纽带,统筹审计资源,有效整合审计计划,有机结合不同类型审计项目,从宏观性、建设性、整体性层次整合审计信息的财政审计工作体系。
二、构建大格局的财政审计体系是深化财政审计的必然要求
目前,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财政体制
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的逐步形成,财政审计在审计目标、内容、重点、组织方式、计划管理、资源协调配置、技术与方法、信息利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财政收支审计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无法发挥财政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预防功能和保障国家财政安全的作用。构建科学财政审计大格局是财政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与传统的财政收支审计相比,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目标定位更切合实际,内容更加全面,范围更加广泛,组织方式更加缜密,项目实施更加科学,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主要表现在:审计范围上涉及财政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审计内容上包含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时间上按财政同步实施,项目实施上融合各专业审计力量,资源配置上实现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组织方式上坚持财政收支审计与一般的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审计、财政绩效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调查、政府投资审计以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审计成果利用上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三、构建科学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思路和措施
1.树立审计跟进理念,不断拓展财政审计职能
在新形势下,财政审计大格局要坚持立足促进
公共财政建设,以提高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和相关经济活动的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为目标,不仅要关注预算盘子里的资金,而且还要加大对尚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其他财政性资金的审计力度。在具体审计实施中,要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到使用绩效实行“全程式预算跟踪”审计,把全部财政性资金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整体“免疫”,规避财政风险,加强财政管理和政府预算,保证财政政策全面有效的实施;审计思路上要进行全面转变,将财政审计和其他审计类型相结合,积极推进联网审计、绩效审计,力争实现“一审多果,一果多用”,提高财政审计的整体性、宏观性;及时揭示财政运行中的不安全因素和潜在风险,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财政资金配置发挥最大效益。2.科学整合审计资源,创新财政审计方式方法
财政审计大格局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核心是资源整合,包括审计计划、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审计成果等方面的协调配置。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应当从长远考虑,根据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总体目标,明确项目计划的制订原则、重要项目的审计周期和一定时期内通过审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使项目计划具有可预见性。同时还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安排好当年的项目计划,做到统筹兼顾,有机统一。[职称论文,核心期刊发表,专业撰写各科类论文1~1~3.7.8.4*5.0,5、8]审计实施上应当根据项目的性质和工作量,分别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一是高度集中的“大兵团作战”方式,统一方案,统一组织、打破部门科室界限,统一调配审计力量,有利于完成时间紧、任务重、综合性强的项目;二是明确审计目标基础上“分兵作战”方式,即统一目标,按审计专业分工分别实施,审计成果共享,适合经常性、涉及多个审计领域的项目;三是专业审计“独立作战”方式,适合为政府阶段性中心工作服务、任务相对单一的审计项目。
3.深度开发利用成果,着力提升财政审计效能
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对实施财政审计大格局显得尤其重要。温家宝总理指出,审计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从制度和体制上解决问题,推动改革,推动制度建设。因此必须深度开发提炼审计成果,加快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努力提升财政审计效能,要积极增加成果附加值,多角度开发财政审计成果。在每一项财政审计中,从项目立项、实施到审计报告、审计整改等各个环节统一下达信息任务,集中组织开发,及时反馈财政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情况,注重揭示和反映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不断提高审计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让更多信息直接进入领导决策层。积极开展审计情况分类汇总分析,注意从全局的角度反映经济运行管理状况及规律,力求审计建议着眼前瞻性、体现宏观性、富于建设性,大力提升财政审计成果质量和层次,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4.立足加强审计整改,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
财政审计大格局要始终坚持把促进整改、完善体制、规范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谁审计谁督促整改、边审计边整改”的原则,加大审计整改情况跟踪检查力度,重点检查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情况、采纳审计报告意见及建议情况、处理审计移送事项结果。依靠人大和政府力量,建立审计整改政府主导机制和通报制度。健全审计整改问责机制,对审计整改不力的,视情况依法移送相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追究领导责任。并定期分类汇总和通报财政审计整改情况,形成高压态势以促进整改,切实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
参考文献
[1]谢继明.关于深化财政审计的思考.中国审计.2010(11).[2]陶玲.新形势下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思路.科技致富向导.2011(3).[3]曹惠平.论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理财.2011(5).
第三篇:创新审计理念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
创新审计理念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自2001年全国财政审计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近十个年头,我局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为理念,以维护国家财政安全,保障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财政收支绩效为目标,财政审计工作始终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积极改革创新,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摸索
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一、跟进改革,努力拓宽财政审计思路。财政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神圣职责,是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年来,随着我市财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会计收付核算中心的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帐制的全面推行以及干职工津补贴的统一规范管理,使审计的对象和审计的内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为适应新形势下的财政审计工作,我局与时俱进,率先变革,在保留部门预算、国库支付、政府采购等传统财政审计项目的同时,不断整合和拓宽财政审计的领域和范围,及时把握热点、关注焦点、突出重点、抓住龙头实施审计监督。一是逐步开展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民本及“三农”资金审计。如农村沼气池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生猪大县奖励资金、民政抚忧救灾等方面的专项资金。近三年对31个专项资金项目进行了审计,移交案件三起,查处违纪违规金额资金2736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785万元。二是加强对税费征缴、管理环节的审计。通过独立审计或与其他监督部门联合执法方式,每年都有重点的选择1—2个项目,分别对房地产开发、陶瓷、食品加工、汽车运输等行业的进行一次税费清缴审计工作,成效明显。如2007年房地产税费清查审计,为市财政追缴各项税费共计2400余万元;三是延伸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以资金流向为主线索,及时跟踪追进,摸清上下级财政往来资金结算方式、方法以及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效果;四是加大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罚没收入审计的力度,规范
执法部门的收费行为,当好政府的经济卫士。近三年来共查处“小金库”55个,涉库金额1031.42万元。
二、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财政审计监督体系。财政审计,从广义上讲,是指对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性资金收支及资产真实、合法和效益的监督行为,其涉及单位多,涵盖范围广,工作难度大,为使财政审计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局党组每年均要向审计人员征集书面意见和建议,大家就如何搞好财政审计畅所欲言,献计献策,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和磨合,已初步形成了一整套财政审计监督体系,即以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以乡镇财政决算审计为基础,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及财政收支审计为重点,以财政专项资金审计调查为突破口,以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补充,尤其是近年来推出的以行业、系统为项目单位的财政收支“一条龙”审计,重点建设项目资金与工程造价决算、项目绩效、“捆绑”审计,均取得了预期的审计效果,如2008年对某单位行业“一条龙”审计过程中,揭露该单位违规出借国有资金2000余万元,帐外收支借款利息等一些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审计要情引起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对该单位主要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责令其尽快追回了出借的款项,规避了潜在的国有资金损失的巨大风险。2009年在对本市财政投资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东方星河”项目竣工决算和投资绩效审计过程中,追缴了施工单位偷漏税款230余万元,核减工程造价200余万元,并揭露了两房建设在分配、管理和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提出的审计建议全部采用,问题整改到位。
三、协同作战,牢固树立大财政审计理念。财政审计是一项统揽全局的系统工程,是审计机关的第一要务,在审计工作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也是审计机关最根本性、首要性的监督内容。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提升审计监督的层次和水平,树立“大财政”审计理念,举全局之力才能实现审计目标。为此,我局从强化计划项目管理、突出财政审计重要地位入手,彻底打破了各股室审计管辖的范围,做到审计项目统一组织管理,大型项目调配优势力量集中行动,在审计工作中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审计整体,上下联动,分管领导
靠前指挥,积极参与一线审计,审计中十分注重四个结合和一个共享的原则:一是预算执行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财政收入的合理性、预算的合规性、收支 “两条线” 的执行到位性和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结转的合法性。二是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对《预算法》的执行力、乡镇(部门)财政决算的真实性、财政纪律执行的合规性(含主管的下属单位);三是财政收支审计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资金拨付的流程,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合法性,项目发挥作用的绩效性;四是主管单位财政资金流向与下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部门预算分配执行的原则性,下属单位财政决算的规范性和资金使用的合法性;五是资源共享。通过审计项目、审计信息、审计人才、审计方法、审计硬件设施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业务股室主动沟通,积极配合的主动性增强了,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打歼灭战、打硬仗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因势利导,强化财政审计质量意识。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审计机关树立审计形象、发挥审计威摄力的关键所在,也是财政审计工作的关键点。为此,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六项工作:一是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组织审计干部参与各种专业培训和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教育,使审计人员在AO软件应用、审计程序各环节把握、现场审计发现线索、捕捉问题、审计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明显的突破,同时,通过党性修养、廉政建设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增强了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行为操守;二是集思广义,积极探索审计方法。通过定期召开审计业务点评会、审计案例讲评会及成立科研课题攻关小组,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增强了业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进取心,并逐步形成了一谈二查三访四看五分析的综合审计方法;三是整合审计资源,合理安排审计计划。鉴于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少、任务重的特点,我局对现有审计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安排审计项目,力求做到既不面面俱到,又不留审计死角,既突出审计重点,审计资源又相对平衡 ;四是搞好审前调查,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前调查是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这就要求审计人员
要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掌握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经济动态和阶段性的信息,写好审计调查报告,并据此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明确审计责任,避免审前调查流于形式,审计方案虚以应付的尴尬局面;五是加强现场审计,提倡文明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项目审计在“精、深、透”上多下功夫,提高搜集审计证据、甄别审计信息真假的能力;六是完善审计复核制度,全局实行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所在部门、审计复核小组三级审计复核制度,保证每个审计项目从审前调查、制定审计实施方案、下发审计通知书、现场审计实施、编写审计工作底稿、拟写审计报告等环节都符合法定要求。近三来,我局有七个审计项目在审计署、省厅和宜春市局组织评比中获得优秀项目、AO应用实例三等以上的奖励。
五、问责监管,提升财政审计成果综合利用水平。我局始终坚持财政审计是按照规范财政预算制度,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维护财政经济安全,保障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一是敢于问责,通过审计要揭露在财政预算执行、乡镇财政决算、税费征收管理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管理中存在的不真实、不合法、不规范等带有普遍性、规律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查处违纪违规帐外设置“小金库”的问题,对个别违犯法律行为的人和事及时给予移送;二是在监督上加大力度,透过对具体审计事项的评价与查处,站在宏观的角度去综合分析,解剖本质,提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相关单位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进一步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形成回访制度,责成被审计单位对问题进行整改,对审计建议抓好落实;三是在成果运用上营造氛围,我局每年都要对财政审计结果形成综合材料上报市委、市政府,争取领导批转批示,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审计环境,既提升了审计的执行力,又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信息和可靠依据,当好政府参谋,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在宏观调控中的杠杆作用和“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第四篇:如何实施优秀审计项目
如何实施优秀审计项目
什么是优秀审计项目?通俗的说,优秀审计项目,即质量高、审计成果显著,能在上级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评比中获奖的审计项目。优秀审计项目是审计项目中的“精品”,能够起到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能够增强审计质量意识、审计风险意识、审计成果意识,提高审计成效,扩大审计影响。那么如何创建优秀审计项目呢?概括起来是四句话:一是精心选项,树立优秀审计项目理念。二是优化组合,搭建复合型审计组。三是把握三个重点,全面实施项目。四是结果公告,促进整改,提升成效。
一、精心选项,树立优秀审计项目理念。一是做好信息收集,精心立项。审计项目立项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项目实施优劣,因此,要出精品审计项目,首先要精心选项,审计人员不仅要做有心人,平时做好日常各种信息收集,建立动态项目库,对审计项目进行立项评估,科学论证,并且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对立项的审计项目进行试审;二是树立优秀审计项目理念。审计人中员应超前谋划好审计项目实施思路,在项目实施前,不仅做到审计思路清晰,内容重点突出,对被审计单位可能产生的问题基本清晰,撰写的信息及专报也基本有数;而且清楚项目审计方法,如审计项目是否可以开展数据式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是否可以合理借用外部人力资源等。
二、优化组合,搭建复合型审计实施小组。优秀审计项目,不仅项目实施有深度,而且要有广度,这些离不开人的实施,因此,搭建复合型审计实施小组,审计组中既有对某行业审计经验丰富的审计老手,也有善于发现疑点线索,追踪深入的审计能手,还有熟练掌握计算机运用方面的审计高手;针对特定审计对象,还聘请某些行业的专家加入,以弥补审计人员某些专业知识的不足,为审计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足够的专业知识保障。通过人员优化组合形成合力。审计组各成员充分开动脑子,在审前、审中及审后形成充分的合力,达到审计成效最大化。在审前分析会、方案定稿会等充分交流;审中相互沟通,互通有无,思想共鸣;审后及时拟定信息、专报等。如查核问题的能 手提出分析思路和模型,由计算机应用的高手开展数据式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分析研究高手综合各类问题,提出信息及专报思路,供审计组撰写有深度的信息及专报。
三、围绕三个阶段,精耕细作实施审计项目。任何一个审计项目,根据审计流程,都可以分为审前、审中及审后阶段,优秀审计项目实施,更是应围绕三个阶段,审前细致周密搞好审前调查,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中构建数据分析模型实施计算机审计和绩效审计;审后扩大成果,放大审计效应。
(一)审前阶段
1.细致周密搞好审前调查。细致周密的审前调查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有效选择审计重点的基础,只有结合了审前调查具体情况的实施方案才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才更能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益。在项目实施前,认真对待审前调查工作,摸清被审计对象的总体情况,初步把握被审计单位(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提高审计效率打好基础。
2.紧密结合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指导审计作业的重要措施,它在整个审计工作中起着龙头作用,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能有效地指导审计人员,有步骤、有秩序地实施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防范审计风险。因此,在编制方案过程中要细心研究、反复推敲,或召开审计组审计方案论证会,充分听取审计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订完善,使方案充分肯有实施性。优秀的审计实施方案一是审计目标明确;二是审计内容和重点是否准确、明晰,审什么?审哪些?重点在哪;三是审计方法步骤具有针对性、易操作;四是审计人员分工合理。
(二)审中阶段
实施阶段是整个审计工作的关键性阶段,因此精心组织实施是做成精品审计项目的关键。
1.解读文件,建立审计分析模型。数据式审计离不开审计分模型,审计组确定项目数据式审计及信息系统审计时,必须充分解读被审计项目(或单位)的各项政策法规,建立各种数据模型。如在养老保险 审计项目,可以根据内外部数据源,建立参保人员身份合规性等四种基金参保审计模型、养老金发放计算是否正确等五种养老金发放审计模型、个人账户划转是否正确等六种基金日常管理审计模型。
2.对照审计实施方案,按照审计事项实施。审计组的每位成员都要严格对照审计实施方案中规定的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和步骤、审计分工等,认真开展审查工作,做到应审尽审,不得遗漏。对实施过程中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要及时反映,需要调整审计方案的,适时作出调整。
3.参照优秀项目标准。省、市优秀审计项目都有一定的标准,它是衡量项目质量好坏的一把标尺。这把标尺除了在规范化方面作出标准规定外,还在审计揭露问题及审计成效方面作出标准规定。只要对照这把标尺逐条认真地去做,就能够做成精品审计项目。
4.内查外调,做深做透审计项目。
(1)内查。就是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各种会计资料及业务资料、会议记录等进行审查,对实物资产进行监盘清点,从中发现并揭露出存在的问题。如在公积金审计中,审计人员除了关注公资金归集、提取及贷款情况,还应关注保值增值情况,有无违规存放或私设小金库等。
(2)外调。就是对审计中发现的一些疑点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了解,取得审计证据的过程,包括查询、函证等方法,对严重违纪违规问题或涉及个人重大问题的线索时,一查到底。同样以公积金审计为例,我们可以延伸公积缴存单位缴存基数是否与实际工资相符,有无超实际工资缴公积金等情况,或者将公积金缴存数与地税个人所得税纳税表相关联,分析缴存单位是否通过公积金偷漏个人所得税情况;延伸公积金存款银行,分析公积金中心有无私设小金库等。
5.精益求精抓好审计质量。全面加强审计管理,规范执法行为,把审计质量控制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一是审计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注重对审计实施方案落实情况的控制,克服方案与实施“两张皮”现象的发生;二是严把审计报告质量关。从事实、法律、文字、审计评价等方面认真分析总结审计项目的实施情况,做到在审计组内集思广益,写出精益求精的审计报告;三是强化审计复核审理。实行主审、审计组长、业务科长、复核人员、分管局长分级负责制,对每一个审计项目从审计工作底稿到审计报告,都要严格复核程序、复核权限,进行全面复核和检查,确保审计质量。
(三)审后阶段
1.立足审计报告。确保审计报告的质量高、层次高。一是审计揭露问题要充分,事实要清楚,数据要确凿,定性处理处罚合法、适当;二是审计评价意见真实、恰当;三是建议可行,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建议的提出既要立足微观,又要注重宏观,从体制机制上提出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的办法。
2.加强综合分析,固化审计方法。数据式审计项目实施后,审计组通过整理审计思路,固化计算机审计方法,不仅为其他审计人员提供一个学习思路,同时也储备了方法和模型,便于审计署优秀审计方法评选。如公积金审计中和社保审计中,准备了等十条审计方法。3.积极撰写审计信息和专报。从审计视角提出审计专报共领导参考,如在物业维修基金审计后,提出了等审计专报,得到了市主要领导的批示;审计信息撰写,从不同角度,审计方法、审计整改、审计成效等撰写信息,通过积极拟定信息,既提高了信息敏感度,又加强了文字处理能力。
四、推进审计公告,促进整改提升成效。审计报告的提交,项目实施并未完成,优秀的审计项目不光是审,还要帮和促,提高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内部控制制度。
一是审后促进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了,才体现审计的成效,发挥了审计的免疫功能,如在医保基金审计中,审计发现了定点医疗机构串换药品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医保基金管理等建议,促进了市政府及市劳动和保障局出台了《转发市民政局等部门关于慈溪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细则的通知》、《慈溪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8项制度三项处罚性文件,对违规定点药店、医疗机构分别做出责令整顿、收缴罚金、终止服务协议等处罚措施。此外,对宁波美心大药房有限公司等18家药店作出了终止医保定点药店资格的处理决定,规范了管理。在机关养老保险中,促使出台《社保基金收支操作规范》、《机关养老业务操作规范》、《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完善信息化平台。
二是审后帮促互进。通过日常联系,为被审计单位出谋划策,如医保审计后,建议建立信息化稽查平台,成立医保义务监督员队伍;为机关社保办完善信息平台提供技术支持。
第五篇:试论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目标
试论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目标、任务与措施
根据今年全国、全省审计座谈会和《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的意见》的主要精神,着力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我认为必须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创新财政审计工作思路、方法和手段,实现政府性资金审计的全覆盖。
一、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财政审计的总体目标
在财政收支真实、合法、效益审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维护财政安全、防范财政风险、规范财政管理、确保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提高财政资金的绩效,为推进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和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深化财政收支真实合法效益审计。严格监督预算执行过程,促进提高预算执行效果,逐步建立和健全审计结果公开制度。
二是推动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促进完善公共财政预算,规范和细化政府性基金预算,加快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
三是着力维护国家财政安全。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特别是融资平台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问题,促进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防范财政风险。
四是推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公共财政体制和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
(二)财政审计的主要任务
要进一步拓宽财政审计的视野,凡属政府的收支,都应纳入预算管理,都应纳入财政审计范围。扩大对各项预算内资金的审计覆盖面,增强对尚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资金的审计力度,推动纳入预算管理。财政专项资金和政府投资项目,属于政府预算支出,应重点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
一是对财政部门及其他主管部门具体组织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围绕建立包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在内的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扩大审计覆盖面。关注财政增收 财力的预算安排情况,关注政府预算与部门预算、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的差异,促进完善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关注财政追加支出的合理合规性,优化政府支出结构,促进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和预算执行的均衡性、严肃性。关注本级政府债务的规模和结构,揭示各类财政风险。关注财政体制运行情况和转移支付制度运行情况,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是对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分配、管理政府性投资情况和重大投资项目审计。紧紧围绕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这条主线,严格审查各类专项投资的分配有无依据、标准是否科学和公开、投向是不符合相关政策、计划下达是否及时并符合基本建设程序、投资资金的使用及项目建设是否按照进度执行、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尤其要加大对国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关系国计民生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力度,加强对工程建设管理以及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揭露和查处,促进政府投资项目提高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三是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地方审计机关对同级政府各部门五年至少轮审一遍。加强对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审计,促进做好部门预算公开的基础性工作。对普遍存在和反复出现的问题,加强制度性原因分析,提出可行建议。促进整改和问责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推进绩效审计,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扩大本级一级预算单位及二、三级单位的审计覆盖面,推进上下联动审计和联网审计。
四是对财政收入征管部门收入征管情况审计。促进严格依法征收,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税收政策。揭示税收制度漏洞和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分析税收政策的执行效果,促进完善税收政策制度和征管体制改革。拓展非税收入审计的范围,扫除审计盲区。积极探索有效整合各级审计机关的资源和力量,扩大对财政收入征管部门审计的覆盖面。
五是对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民生支出的审计。关注本级支出和转移支付支出中民生支出真实性和规模合理性,促进各级财政依法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并加强管理,保障资金安全。关注重点支出的政策目标实现情况,严肃查处管理使用中的挤占挪用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专项资金要及时开展跟踪审计。
六是对下级政府财政收支审计。将“上审下”与“同级审”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重点关注“同级审”的难点和盲点,关注执行统一财税政策情况、下级转移支付资金预算管理和分配使用情况、财政支出结构情况、财政体制运行情况和地方政府负债情况。完善下级政府财政收支审计与下级政府主要领导要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开展对地方政府负债实行动态化、常态化的审计监督,重点摸清政府融资平台的真实状况,揭示问题,防范风险。推动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增强透明度,广泛接受监督。
二、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主要措施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是新时期审计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审计机关在新形势下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从更高层次、更广视野揭示国家财政在体制、机制上的突出问题及其深层原因,促进建设廉洁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的财政审计新举措。
(一)以“四个整合”为切入点,确保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形成。
一是整合审计计划。财政审计大格局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年初审计计划安排时,要统筹考虑财政审计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做到既有所侧重又联系贯通,要统筹考虑和确定重点内容,以便有机联系起来并形成综合性观点,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提出加强财政管理的建设性建议。
二是整合审计资源。审计机关内部必须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协调运作,统一程序和要求,从而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能效。同时要积极利用外部单位和其他社会中介力量,以缓解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实现对审计资源科学配置,最大程度满足审计监督工作的需要。
三是整合审计项目。要将多个涉及财政资金的项目进行整合,从整体上把握财政资金的预算、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在审前全面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宏观经济的热点现象和突出问题,结合财政体制改革面临问题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真正做到全面审计,突出重点。
四是整合审计信息。要善于从财政资金审计中发现带有普遍性和苗头性的问题,按照宏观性、建设性、整体性的要求去整合和发掘信息,促进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和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水平。
(二)以“四个保障”为着力点,确保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运行。
一是组织保障。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需要地方审计机关全系统、全方位、立体化的配合。要成立由审计机关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分管局长参与的财政审计大格局领导协调小组,全面领导和协调财政审计工作,及时收集和解决财政审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人才保障。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龙头和永恒主题,财
政审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财政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审计、会计业务,更要具备较强的宏观政策上的把握和分析能力。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审计学会等学术组织的引领作用,结合财政审计工作实践,加强财政审计理论研究,用好的经验和做法指导财政审计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财政审计队伍建设的需要,下大力气培养和造就一批财政审计高端复合型领军和骨干人才,全面带动和提升财政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三是技术保障。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要有先进的技术手段作支撑。一方面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实现与发改、财政、税务部门网络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实施“金审工程”二期建设,推进计算机设备硬件和网络软件的优化升级,切实提高财政审计的早期预警、快速反应和及时查处问题的能力。
四是经费保障。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要以必要的经费保障为基础。审计法为此作了专门规定,审计署和财政部为此发了专门文件。要进一步加大沟通和协调工作力度,力争人头经费、项目经费足额列入财政预算。在此基础上,逐步实行和推广审计工作“八不准”制度,彻底切断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联系,为审计工作创造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执法环境,切实提高审计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三)以“四个突出”为落脚点,确保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实效。
一是突出预算编制审计。一直以来,财政预算存在编制粗放、不够细化,没有下达到具体项目和单位等问题,也是影响预算执行效果的根源。财政审计必须关注部门预算编制是否细化、定额是否合理、预算分配是否公平,对部门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合理性、科学性、公正性进行解剖,督促财政部门强化预算约束,以增强财政分配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二是突出民生资金审计。随着公共财政的逐步建立,民生领域的 投入将不断加大。要进一步树立民本审计理念,把领导重视、群众关注的资金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加强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民生资金,支农、扶贫、救灾救济、水利、耕地补偿等涉农资金的审计监督。要关注民生政策落实情况、资金到位情况,发挥审计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三是突出资金绩效审计。过去在确定财政资金的审计目标时,往往以监督支出是否真实、合法、合规为重点,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问题重视不够,难以适应新时期对现代财政审计的新要求。财政审计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树立财政审计的新理念,以规范预算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逐步探索适应科学发展观的绩效审计。
四是突出整改落实审计。发现和揭露问题只是手段,促进整改落实才是最终目的。财政审计的最终“产品”主要是“两个报告”。每年的审计工作报告,社会公众关注的还是审计整改落实情况。因此,要把审计整改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参照一些地方审计机关的做法,推动人大出台关于加强审计整改的地方性法规,实行审计和整改的有效分离,切实提升审计整改工作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在市人大的监督和市政府的领导下,会同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加强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广泛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促进审计整改工作的真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