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林镇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汇报
开化县杨林镇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工 作 汇 报
二0一一年九月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汇报
开化县杨林镇人民政府
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我镇于2006年被授予“浙江省教育强镇”荣誉称号。这既是对我镇教育工作的肯定与鼓励,更是对我镇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的鞭策与期望。创建教育强镇的成功,标志着我镇的教育工作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同时也意味着新征程的开始。跨入教育强镇行列以来,镇党委、政府一直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突出教育全面提升、城乡统筹、素质教育为重点,认真对照省“教育强镇”评估组反馈的意见和整改要求,及时制订创强后教育发展五年规划,切实做到“创强”机构不散,思想不松,步子不停,投入不减,新举措不断,持之以恒抓教育宣传,抓教育投入,提高师资力量、改进教学环境、改善教学设备,巩固和发展“创强”成果,使全镇教育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更上一个新台阶,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现依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我镇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自查工作,现将本镇的自查工作报告如下:
一、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杨林镇是开化县西南部省际边陲重镇,东接桐村镇,西邻江西省畈大,新建两乡,北连张湾乡、池淮镇,南以境内怀玉山脉和白云际山脉为屏,与江西省玉山县隔山相邻。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东坑口,距离县城49公里。该镇交通便捷,17省道“华白线”从中贯穿全境。该镇气候为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地属高山丘陵地带,多为黄壤土质,土质肥沃,气候适宜。地势自西略向东倾斜,最高主峰南华山,海拔1166.6米。全镇镇域面积139.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693.9亩,水田9995.6亩,林地164000亩,11个行政村,1.5398 万人口,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2.6亿元,比2005年增长100%,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03 元,比2005年增加
了3363元,年均增长12%,是增收幅度最大的时期;财政收入完成116.42万元,比2005年增加43%,年均增长7%。
全镇学校规划有序,布局合理,目标明确。现有初中 1 所,小学 3 所(完小2所,教学点1 所);幼儿园 8 所,其中镇中心幼儿园(公办)1 所,村级幼儿园7所(民办幼儿园);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1 所,下设成校教学点 11 个。中小学在校生 1006 人,其中初中在校生 326 人,小学在校生 680 人;在校园幼儿 375 人。中小学专任教师 59 人,其中初中 25 人,小学34人。
二、近年来教育发展主要工作和成绩
自步入省级教育强镇行列以来,我镇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以及教育要适应新时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在我镇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利条件下,制定了我镇教育阶段发展规划,细化项目、明确目标、责任到人,通过改善教学环境、提升师资力量、加强教育宣传等方式,全面提高我镇教育质量,使我镇的教育水平取得新突破,上了新台阶。
(一)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
人才的教育培养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因此我镇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力支持教育,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崇文重教氛围。镇党委、政府每年都把教育工作列入政府年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将学校发展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中。建立了教育工作会议制度和人大列会教育汇报制度,每年由分管教育的党委委员主持召开两次以上全镇教育专题会议,专门研究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研,了解办学情况,及时解决实际问题,谋求教育新发展。坚持每年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和新春教师座谈会,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对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每逢教师节,镇领导都为教职工送上礼品,让教师感受人文关怀。近几年来,我镇尊师重教的氛围深厚,全镇未发生一起侵害师生人生权利的事件,为全镇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营造了一个
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
(二)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
我镇全力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优化教育资源配臵,按就近入学和相对集中的原则,制订出台了《杨林镇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努力让每一位孩子享受公平、优质教育资源。
1、加强政策宣传,向群众讲明布局调整的意义;
2、落实“二对一”责任制,即一名驻村干部和一名村委干部负责做好一名需撤并学校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
3、加强完小学校的生活设施建设,优先解决因布局调整需寄宿学生的需求。为便利学生上学,筹集资金完成康庄公路建设,对上学道路进行扩宽并水泥硬底化,全面解决撤并学校后学生学习、生活、交通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落实布局调整措施,优化教育资源,撤并下庄小学、新源小学等。至目前,在全镇形成了1所初中、2所完小、1个教学点的学校布局,达到了教育资源优化配臵的目的。
(三)办学条件明显得到改善
自从省教育强镇验收检查后,全镇中小学充分利用环境教育的优势,发挥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环境教育做细、做精、做美。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全力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先后投入100余万元新建初中综合楼、改建教学楼、教师宿舍楼和学生餐厅;投入40余万元改建中心小学、杨林小学教师宿舍楼,投入30万元新建了杨林小学综合楼;投入35万余元改造了中心幼儿园等。同时还先后为中心小学新配备了3套多媒体、一台数码相机;杨林小学新配备了1套多媒体、一台数码相机、并安装一个计算机教室;初中新装了4套多媒体,购臵激光打印机2台、办公电脑4台、摄像机数码相机各一台和高档音响设备1套,提高了各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中心小学添臵课桌椅400套,杨林小学100套,更新了初中教师办公桌21套,为中心幼儿园添臵了大型玩具等,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目前,我镇初中、中心小学、杨林小学达到省标准化学校要求,镇初中被评为浙江省示范学校、省绿色学校,中心幼儿园被评为省三级幼儿园。
(四)教师素质整体不断提高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师德建设,强化了广大教职员工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提高了大家的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能力。
1采取各种途径培训,拓宽教师的视界。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展示课活动、培训活动,促进自我反思,加快了教师教学艺术的提高步伐。学校邀请衢二中潘志强校长、衢州学院诸葛教授、县教研室领导、杭州结对学校等专家来校作讲座、对教学把脉、同时分批组织中小学教师到杭州保俶学校、古荡一小学习,给教师充电。
2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加大培养力度。我们开展了“岗位培训”、“师徒结对”、“写教学反思笔记”、“寒暑期读书活动”等一系列培训活动。我们还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评比,开展课题研究、外出学习等活动,有效地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
3制定“教师职业发展规划”。通过职业发展规划,引领教师不断自我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明细自我发展的目标。目前全校已有近90%的老师,编写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通过以上举措,我校教师的素质整体不断提高。2009年杨林小学徐乌龙老师被评为省首届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2011年中心小学徐永航老师被评为市首届红烛奖。2010学年,中小学教师参加县优质课评比,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丁冬文老师获县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姚蕾、葛红夏、吴克金老师获县三等奖;江晨珍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素养展示评比中获县二等奖等。教育科研成绩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全校教师获奖论文38篇,其中省一等奖
1、县一等奖
2、县二等奖9篇;课题研究结题6个,并全部获奖;申报各类课题共6个,立项5个,其中王燕春老师主持的《提高农村学生社政书面表达能力的探究》市里立项、何建波主持的《多媒体应用于农村科学教学实践问题的探究》省里立项等,教科研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五)素质教育有效推进
学校坚持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健康成长”的办学目标,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狠抓常规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重视加强教学研究,努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探索“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方法,尤其重视运用现代化教育理念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课堂有效教学及分层教学的探索实践活动,以学定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对课堂常规教学进行评估,并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绩效的重要依据,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另一方面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挖掘学生潜力,使学生才华得以施展,特长得到发挥。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2010学年,县第一届中小学安全教育手抄报比赛:蒋宝娟、陈雅洁、江琳、鄢慧玉等10位同学获奖,镇校获优秀组织奖;母亲节征文:初中组:柴路仙获县一等奖;方慧二等奖;毛甜华、陈佳毫、江琳三等奖,5人获鼓励奖;小学组:叶佳三等奖,9人获鼓励奖、镇校获优秀组织奖;献血杯中小学生征文:初中组三等奖1人,优秀奖2人,小学组优秀奖4人次;县第三届小学五年级铅笔字比赛:程燕燕、叶佳获县三等奖;县第六届二年级铅笔字比赛:曾艳、汪静、江鑫获县三等奖;县2011年初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林佑航一等奖、童欢、周林枝二等奖,吴德婧、程明三等奖,余艳琴老师评为优秀指导老师;初中科学竞赛杨勇三等奖等。
(六)德育工作有新成效
育人砺志,德育为本。德育是建立优良校风、班风的保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学校坚持以“做好小事、养成习惯、成就品格”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遵循“高处要求,低处着手”原则,从学生的行为习惯、为人处事抓起,扎实做好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1开展星级班级评比,每天由纪检部的学生配合值周教师检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到“日日公布、周周抽查、月月评比”。2
开展“规范达标寝室”争创活动。每日对寝室检查,做到由值周教师的常规检查与德育处的随机抽查相结合,并每月评选,从而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推动良好生活习惯养成。一个个温馨舒适的寝室,它凝结着每个寝室团队的一种精神向往和对集体的理解,使寝室成为了学生最喜爱的生活空间,成为了学生们的家。3开展星级学生及十佳学生的评选、走进雷锋争做文明学生等活动,树立身边的榜样,激发上进的动力,去做一个好学生。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告别校园陋习、校园歌手大赛、学科竞赛、文艺汇演等,为学生搭建张扬个性、完善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明白“成长是自己的事”,自觉实践“不需别人提醒的自觉”。通过以上教育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为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平安校园创建进一步深化
安全工作涉及面广,它体现在各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学校从不放松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始终把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一系列措施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努力打造“平安校园”。
1、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预案,从制度上规范安全保障。
2、加强隐患排查。坚持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各校,对学校周边环境、教室、食堂、宿舍、用电线路等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3、加强学生饮食安全教育,要求不吃生冷食品,注意食品日期防止发霉变质。
4、加强安全日常教育。坚持实行“小黄帽路队制”和“放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利用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形式定期更换安全教育内容,同时要求班主任、值周教师加强学生上学、放学路队管理,并且放假印发告家长书,让家长做好学生假期管理,从各个环节加强学生安全工作。
5、加大安保技防设施投入。为中小学安装了校园监控系统,并聘请了专职保安。通过以上举措,师生安全意识显著提高,确保了学校无一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学校营造出了安全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为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幼儿教育发展有了新突破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镇实现创建省教育强镇目标后,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幼儿教育相对滞后,大力发展幼儿教育成为我镇整个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研究制订政策性文件,先后制定了《杨林镇学前教育事业三年发展规划》及《杨林镇中心幼儿园项目建设规划》等政策意见,为健全我镇幼儿教育管理体制、投资体制、空间布局和落实各级各部门职责作出明确要求,并按照发展规划认真加以落实。投资35万元,对中心幼儿园进行了全面改造,极大地完善了中心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同时,严格建立和健全幼儿园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重视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保教水平;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生活化、活动化,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2011年,全镇学前三年和学前一年适龄幼儿入园率分别达到96.8 %、100%。
三、对照“省定教育现代化要求”的自查自评情况
对照办学现代化的要求,围绕“201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我镇要实现办学现代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和困难:
(一)学校文化底蕴相对不足。创建教育强镇以来,虽然尽力挖掘地方及校本资源,丰富校园文化氛围,虽然外在的文化气象可以在短期内营造,但是要想达成内在的人文共识,尚有待于时日。学校尚未形成有特色的文化精神。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办学目标等,没有深入师生内心,难以内化师生的行为。由于认识偏差,加上教师的能力水平有限,故尚未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文化,尤其是校本课程开发和使用显得较单薄无力。
(二)素质教育推进力度不大。在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真正让全体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可持续发展。要通过对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机制的改革,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教育教学设备相对滞后。要根据实际制订规划,不断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继续加大教育教学现代化设
备设施的投入力度,规范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充分发挥设施设备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四)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由于历史及制度的原因,教师年龄结构,尤其是小学教师不够合理,45周岁以上的占比例大;部分教师仍存在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传统等现象,教师学科结构、素质结构还不尽合理,全镇师资整体水平、专业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均衡配臵各中小学学校师资力量
(五)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没有形成。由于外出务工的家长越来越多,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学校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给教育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六)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将进一步规范中心村幼儿园建设,健全学前教育发展保障机制,加强督导评估,提高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
四、下一步发展思路和措施
近年来,我镇的教育整体水平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是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需求,以及要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作为经济欠发达镇,我们倍感任务重、压力大。我们将以教育强县复查、教育现代化试评估为契机,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不改变;坚持加强教育经费投入的决策不改变;坚持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不改变;坚持推进教学方法创新的思想不改变;坚持加强教育宣传力度的主张不改变;坚持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与吸收引进先进的教学资源相结合的思路不改变;坚持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原则不改变,为普及15年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盖章)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汇报
借“创建”东风,提升学校品位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校,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的制约,学校的校舍陈旧,实施缺乏,学校的发展始终处于全市中下游,老百姓对学校的满意度不高。
近几年,学校以“办对人民负责的教育,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突出“质量意识”,坚持规范办学,狠抓教学常规;坚持科研兴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素质教育成效显著。特别是创建教育现代化的东风吹来,我们更是借“创建”东风,提升学校品位,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一、加大教育投入,彻底摒弃落后面貌
我镇是一个经济簿弱乡镇,全年预算收入仅有300多万元,但在创建过程中,却通过上争下筹、想方没法投入了1352万元,彻底摒弃了校园落后的面貌。
学前教育从无到有,由有到优。2009年上半年,我镇15个幼儿教学点都散落在各村民房或撤并后遗留的校舍中,教师全是“个体户”,教学处在带看小孩状况„„为了让全镇每一个幼儿有园进、进好园,镇政府筹资360万元,于去年暑假前新建了一座省级标准幼儿园,并向社会公开招聘了23名保教保育员,同时清理整顿了私办个体园,办起了薛鹏公办办园点,实现了全镇“一园一点”的办园格局。去年9月成功举办了全市幼儿教学工作会议,12月顺利接受了泰州市优质园验收。
社区教育因地制宜,率先达标。为创建社区教育中心,我们对现有教育设施重新布局,将原有小学部并入初中部,投资23万元将小学部改建成社区教育中心。改建后的社区教育中心,各种功能用房齐全,软件资料完善,社区活动丰富,现已成为泰州市首批合格社区教育中心。
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焕然一新。去年6月底,我们建成了东校区300米的橡胶跑道、草坪、两片篮球场,浇制了200米的硬质路面,维修道路400平方米,新建了58个窨井,360米的下水道,维修了120米的下水道及22个窨井,出新了教学楼、宿舍楼、食堂、传达室、围墙、厕所等教学设施,新增绿化面积2800平米,添置了部分老师的办公桌椅,改善了办公条件,维修、出新了西校区社区教育中心,12月12日,安塘村民学校接受了省级验收;投资十多万元,对薛鹏小学进行环境整治,浇制了一片标准篮球场,建了200米的煤渣跑道,维修出新了功能教室、围墙等,绿化美化了校区。重点基建工程——薛朋村小的教学楼、中心校综合楼及报告厅已于去年底全部投入使用。学校建成了4个网络教室、1个校园网,班班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各个实验室及功能室设备齐全。目前,广大师生已经享受到创建教育现代化带来的恩惠。
二、抓住“创建”契机,大力提升办学品味
实现教育现代化,关键是要实现办学思想的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近年来,我校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遵循教育规律,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1.以人为本,凝心聚力,不断彰显办学特色
我校紧紧围绕“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努力办好对人民负责的教育”这一总体要求,坚持民主治校,注意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积极性,大力倡导“健康、快乐、民主、和谐”的校风,“严谨 求实 善导 爱生”的教风,“勤奋 进取 合作 创新”的学风,积极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为打造学校国学教育特色,学校把中国传统蒙学教材《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和自编的《礼仪文化》等作为校本特色教材,依托楼宇、教室、橱窗积极营造国学教育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教育活动,着力为孩子的发展润足底色。“知书达礼、文明向上”已逐步成为学校的品牌特征。
2.多着并举,丰富载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德育活动丰富多彩。我校除开展国学、礼仪特色教育活动,正常组织开展国旗下讲话,邀请公安部门领导到校做法制讲座,每年“六·一”节都举办全镇大型文艺汇演,积极组织师生各种爱心捐献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学生们在敬老院帮老人叠被、拖地、擦玻璃,把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每年清明节前后,学校组织少先队员到沈伦镇南王村祭扫李默烈士,少先队员们向烈士敬献花篮和自制的小白花。
德育基地初建成效。我校有“李默烈士陵园”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有“沈伦敬老院”尊老、敬老、爱老教育基地,有以“泰州市十佳新闻人物”、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樊才林命名的“才林书屋”校外辅导站,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姜朱村”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每年都定期到基地开展活动,富有本土特色的活动得到了镇领导、市关工委领导的交口称赞。
日常管理扎实有效。我校以团总支少先队牵头,组建了日常行为规范检查组,每天检查各班的清洁卫生、自行车排放、广播操、眼保健操等,打出分数,每天
公布,每周一比。
3、服务育人,安全至上,切实提高保障水平
始终坚持“学生安全大于天”的观点。安全工作,我校做到四个落实。落实安全责任。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立校长是安全责任第一人,有健全的安全管理网络。落实安全教育措施。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广播站、板报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每学期组织一次防震防火疏散演练,每月有安全教育重点。落实安全防控体系。门卫认真把好校门关,值日领导查找、排除安全隐患,上学、放学安排专人护送学生上、下车,确保学生高高兴兴上车,平平安安回家。
牢固树立“食品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我校积极支持“超市进校园”和“菜谱进食堂“工程,定期召开校长及相关人员会议,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经常组织人员抽查食堂安全卫生,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确保学生的饮食卫生可口。
处处彰显服务育人的意识。我校学生宿舍文化氛围浓郁,宿舍墙壁上精心布置了宣传标语,内容紧扣日常生活要求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标语样式清新活泼,与宣传标语相映衬的是学生整洁的床铺和摆放整齐的生活用品。宿舍实行日常检查评比细致入微,评比项目涉及“入宿率”、“熄灯后纪律”、“遵守日常规范”、“服从管理”、“床铺整洁”、“鞋包毛巾”、“脸盆水瓶漱杯”、“地面门窗”、“走廊墙壁”、“整体环境”等10项内容。
由于我校后勤工作制度健全,措施到位,一年来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4.弘扬师德,立足课堂,大力提升教育质量
抓好师德建设。我校师德建设常抓不懈,领导班子能率先垂范,以自己的言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影响每一个教师,营造了求进取、谋发展、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人文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全校教师能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德修身,以德立教,以德育人,涌现出一批令人感动的师德标兵。
抓好校本培训。为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我校把“用足用好现代教学媒体”作为新一轮培训内容,去年重点对所有教师重点进行了规范使用好电脑及正确用好电子白板的培训,并通过检查考核,促时教师形成相应技能,确保电脑和电子白板能为教学发挥积极的作用。
抓好常规执行。我校围绕“五认真”,根据教学工作规范考评细则,每月对全校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按等级评分计入老师档案。平
时注意加强巡课检查记载,督促教师按课表上课;注重加强质量监控,以课堂教学为重点,采取多种方式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作为奖优罚劣的依据。
抓好教育科研。我校除坚持每周的互听互评外,积极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有组织、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目前,泰州市立项课题《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和智慧》已通过了专家评审,顺利结题;两项泰州市级课题已顺序开题。
由于坚持不懈抓质量,我校已逐渐成为师生向往的乐园,一年来,有58名师生在市级以上获奖,200多篇教学文章在省级教育报刊上发表。
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校将以创建区域教育现代化学校为契机,团结拼搏,锐意进取,以优美的教育环境、更优秀的教育资源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不断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向精品学校不断迈进。
第三篇: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
XX镇XX小学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
2015年3月13日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年)》、《中共XX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定》精神和《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定》要求,全面加快我校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实现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为目标,围绕“推进跨越发展、建设幸福XX”的核心,对照《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督导验收方案》有关要求,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确保我市2015年底前顺利通过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督导验收。
二、具体目标
(一)教育理念现代化
学校要深刻认识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定位,制定科学系统的教育发展战略规划,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优先谋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真正把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建设幸福的民心工程。
(二)教育体系现代化
九年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确保学校达到省规范化学校标准,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两
个为主”原则,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纳入财政保障体系,依法保障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确保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权利。
(三)教育内容现代化
加强教育改革研究。树立教育改革意识,针对我校教育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重点围绕教育管理、教育教学、课程开发等方面问题,推进科研立项。加强教育科研机构建设。积极申请省市科研课题立项,促进我校教育科研上新水平。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全方位优化育人大环境。注重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注重德育队伍建设,使全体教师全程参与育人。优化素质教育质量检测和评价体系,有效服务素质教育实施。坚持能力为重,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全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体质健康。重视美育和劳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常态化。
(四)教育装备现代化
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支持学校建立门户网站和校本资源库,支持学校实现电子政务、电子校务。进一步提高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进班级的比例和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覆盖率。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城乡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
(五)教育管理现代化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学校、社会与学校以及学校内部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建立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学校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建立完善教育教学指导、管理和质量监控制度。
加快教育法治化进程。增强教育法治意识,健全教育法制机制,形成“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社会依法参与、学生依法受教”的教育法治局面。依法保障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教育投诉案件,杜绝师生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
(六)师资队伍现代化
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和教育行政队伍建设。完善中层领导的选拔和任用体制,加强教师培训。优化学校管理队伍结构,提高教育行政人员学历水平。着力通过校本培训转岗解决学校学科结构性缺编和教辅人员配备不足问题。
完善教师交流制度,均衡配置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完善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和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艰苦岗位津贴。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XX镇XX小学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小组”,由
XX校长为组长、XXX副校长校长为副组长的工作机构,具体部署、统筹、协调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落实创建责任。将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教育强镇复评)任务纳入学校重大工作事项,列入科学发展观考核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统一安排。
(二)统筹协调,通力合作
根据创建工作需要,按照《验收方案》的有关要求,学校配合做好本单位涉及教育的文件、照片、数据和总结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学校编制好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任务分解表”,制定建立创建工作责任目标的倒逼机制。学校认真对照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要求,落实责任,突出重点,攻缺补弱,务求实效。
(三)积极筹措,保障经费
大力弘扬XX市尊师重教优良传统,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和海内外热心人士捐资助学,筹措更多资金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加大我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舆论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大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积极支持配合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浓厚氛围。通过校讯通、校刊、网站、宣传栏等媒体媒介,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地及时展示近几年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及时报道学校大力创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动态,让更多群众了解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关心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支持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
第四篇: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8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
施意见》(苏政办发〔2013〕85号)精神,现就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注重教育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打造“学在**”教育品牌奠定坚实基础,为推进**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市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实施富有成效的社会服务,总体实现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要求。
(三)规划进度
第一阶段:到2015年,全市对照省定指标体系,综合得分达40分左右。**区作为省级示范区建设单位,要率先实现省定指标基本要求。**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浦区指标体系实现程度为80%左右,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区指标体系实现程度为60%左右,淮阴区、涟水县指标体系实现程度为40%左右。
第二阶段:到2018年,全市对照省定指标体系,综合得分达80分左右。**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浦区、洪泽县力争2017年实现省定指标基本要求,金湖县、盱眙县、**区力争2018年实现省定指标基本要求,涟水县、淮阴区指标体系实现程度为70%左右。全市确保有6个县(区)达到省定指标基本要求。
第三阶段:到2020年,全市对照省定指标体系,单项指标实现程度达80%,综合得分达90分。所有县(区)均达到省定指标要求。
(四)基本思路
1.科学规划、稳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时间跨度长,涉及内容多。要根据规划进度科学研制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要瞄准目标,突出重点,破解难题,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分类实施,稳步推进。
2.部门联动、各司其职。要突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现代化全局中超前谋划教育现代化建设。各有关部门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针对教育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努力形成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明确任务、扎实推进。根据全市规划进度和县(区)创建实施方案,将创建工作细化到每一,明确各县(区)目标任务,强化目标管理,当年任务当年完成,一着不让,确保创建工作坚持不懈地扎实推进。
4.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将教育现代化建设纳入县(区)和相关部门的跨越发展实绩考核体系,明确和落实教育现代化建设各方责任。及时向社会发布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让全社会了解、参与和监督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根据省每年对市、县(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情况,严格兑现奖惩。
二、重点任务
1.实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实施学前教育5年行动计划,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幼小分离,逐步增加幼儿教师编制,落实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每年新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扶持并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取缔无办学资质的非法幼儿园,强化农村幼儿园和城区薄弱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到2015年,90%左右的幼儿在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所有幼儿园均建成为合格幼儿园,省优质幼儿园比例达70%;到2018年,学前3年教育毛入园率≥97%,省优质幼儿园比例达80%;到2020年,幼儿园服务区制度初步建立,学前1年免费教育基本实现,省优质幼儿园比例达90%。
2.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各县(区)根据省、市要求,制定本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明确创建目标、工作内容和序时进度。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开展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教育资源不断向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倾斜。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困难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不断健全校长和教师合理流动机制,逐步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严格控制公办学校择校生数量。到2015年,70%左右的县(区)达到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50%左右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到2018年,90%左右的县(区)达到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80%左右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到2020年,所有县(区)达到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所有义务教育
学校达到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
3.实施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推进工程。优化普通高中布局,推进适度规模办学,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加强内涵建设,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全市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努力把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打造成引领**素质教育的品牌工程。构建学校特色发展机制,明确学校特色发展路径,大胆探索实践,积极开展特色办学改革实验。培
育特色教育品牌,发展学校特色项目,培养一批体育、艺术与科技特长生。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的指导,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公告制度和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建设15-20个省级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到2015年,全市建成特色高中15所,普通高中全部达到省三星级以上标准;到2020年,全市所有高中基本实现一校一特,实现优质普通高中全覆盖。
4.实施职业教育创新改革发展深化工程。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优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形成一批辐射、示范、引领全市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成果。推进校企一体化办学,推动职业学校专业类型、层次和结构与地方产业发展高度对接,重点建设一批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推进中高职衔接试点,拓宽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毕业生继续升学渠道,着力构建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实施职教德育创新工程和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深化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培育一批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全面推进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创建。到2015年,基本建成6-8所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1所高水平现代化技工院校,建成2-3个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到2020年,所有学校建成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所有县(区)均建成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
5.实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抓住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创建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省扶持政策,进一步整合**高等教育资源,不断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全市大中专院校要改进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致力深化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高校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率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力推进校企联盟行动计划,支持企业与大中专院校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平台,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合作机制,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引领鼓励毕业生投身创业实践。到2020年,所有大中专院校均建有学生创业基地,打造出一批诚信敬业的高素质创业人才队伍。
6.实施社区教育实用性服务惠民工程。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社区教育体系,建成**开放型大学,各县(区)全部建成省级社区学院,基本实现乡镇(街道)省级社区教育中心全覆盖。推进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别举办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居民学校等学习服务平台。整合和开发社区教育网络资源,强化社区教育培训功能,形成一批有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课程,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城市社区教育着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成人学历教育和文化生活教育,农村社区教育着重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知识培训。积极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和社区居民文化活动,建立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语言文字服务体系,全面优化和提升社区教育的服务功能。到2015年,城市社区登记在册的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率分别达65%和50%,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率达35%,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率达45%;到2020年,城市社区登记在册的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率分别达到80%和60%,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率达40%,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率达55%。
7.实施教育装备和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工程。根据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实验室、图书馆(室)、运动场所的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学仪器设备、设施器材的配备,探索个性化的装备建设,不断提升教育装备水平。强化教育装备的常规管理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到2015年,全市所有学校教育装备水平全部达到二类标准;到2020年,全市所有学校教育装备水平全部达到一类标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建设。建立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动态更新机制,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大市级数据中心、资源中心和应用中心建设力度,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加强教育信息技术人员培训,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核心业务中的有效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到2015年,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达85%以上;到2020年,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达90%以上。
8.实施中小学校舍加固改造建设工程。校舍是最基本的公共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机制不变、队伍不散、力度不减”的要求,认真落实政府责任,各级校安办组织架构继续保留,成员单位继续履职,优惠政策继续执行,制度措施继续完善。要进一步提高综合防灾能力,扎实开展中小学校舍加固或新建工作。同时加强对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学校的规划和监管,使之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切实把校舍建成最牢固、最安全、最让人民群众放心的建筑。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到2015年,全市所有校舍必须全部符合国家重点类抗震设防标准。
9.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和名师名校长培育工程。按照教育现代化要求,着力提升教师学历水平,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所有县(区)建有一所县(区)级教师发展中心,落实每5年一周期的教师和校长全员培训,建立“双师型”、“一体化”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完善校长教师考核和绩效工资制度。加强名校长培养,建立名校长工作室,每年定期举办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形成**名校长群体。加强名师培养,深入实施“211名师培养工程”,着力培养200名特级教师、1000名学科带头人和10000名骨干教师后备队伍。到2015年,50%以上县(区)建成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50%左右的县(区)中小学主要学科力争有1名特级教师,中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分别达68%和78%;到2020年,所有县(区)中小学主要学科都能有1名特级教师,中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分别达75%和85%以上,全市有数名社会广泛认可、成绩卓著的教育教学名家。
10.实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工程。积极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广泛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做好省级教师境外培训工作,开展自组教师、教干境外培训活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境外友好学校,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学生开展短期境外修学旅行或出国留学,探索多种形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新途径,尝试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合作学校。到2015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有境外友好学校80所,其中,四星级高中都有1所以上境外友好学校。全市具有聘请外籍教师资格学校达50所,中小学教师、教干国(境)外培训达到1000人,学生境外修学旅行达到3000人次;到2020年,全市具有聘请外籍教师资格学校达100所,中小学教师、教干国(境)外培训达到1800人,学生境外修学旅行达到5000人次。建成1-2所优质国际学校,大力开拓国际教育服务市场,面向国内外推介**教育品牌。
三、职责分工
(一)市有关部门职责
1.市教育局。牵头负责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和落实目标任务,指导和督促各地、各校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配合开展教育现代化监测和考察评估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分析省教育现代化监测报告,研究制定相应对策。
2.市编办。按照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根据省编办制定的公办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等机构编制标准组织实施。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布局与结构的要求。
3.市发展改革委。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优先安排教育发展,保证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推动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完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布局与结构的要求。
4.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管理,在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统筹考虑教育发展需求。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信息化水平的要求。
5.市财政局。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依法保障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对城市薄弱学校和农村中小学投入倾斜力度。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投入水平的要求。
6.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支持学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职称评聘等方面扩大办学自主权,严格实施技工院校现代化建设标准。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师资水平的要求。
7.市国土资源局。把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各级各类学校用地指标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供给。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布局与结构的要求。
8.市规划局。指导各地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统筹考虑学校建设发展,在城乡规划中优化调整学校布局。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布局与结构的要求。
9.市科技局。支持引导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推动高校应用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成果转化。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产学研结合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要求。
10.市外侨办。支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协同做好外籍教师管理等教育涉外工作。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国际化水平的要求。
11.市统计局。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监测,共同做好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数据发布工作。
12.其他部门。其他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教育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
(二)县(区)政府职责
负责制定本地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方案和目标,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重点围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组织攻关,确保实现既定目标,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
四、组织保障
1.建立推进机制。市、县(区)政府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教育现代建设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指导督促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各地要把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建设进展情况纳入政府考核内容,创新思路举措,动员各方力量,确保如期总体实现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各地要制定教育现代化建设规划,明确目标,建立目标管理制度,细化责任分工,确保完成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任务。
2.加大教育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确保教育经费符合“三增长”法定要求。逐步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强化经费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估,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确保全市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在全省各市中均位居前列。
3.加强监测评估。市、县(区)教育和统计部门要密切配合,根据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报告,动态掌握各地、各校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强化监测分析,及时研究监测中发现的问题,以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抓好市级示范区建设以及现代化学校和乡镇(街道)的考评工作,依据监测考评结果兑现奖惩。
4.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理念意义和政策措施,积极推广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广泛动员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支持、参与教育现代化建设。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重视教育社会满意度调查,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5.注重依法治教。健全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教育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建立教育咨询委员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重大决策和项目实施中的作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加大各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和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力度,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法制和制度保障。
第五篇: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汇报
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汇报 2005 年,省委、省政府颁发了《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确保 2010 年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从顺应建设教育强省的发展大势需要出发,我们已启动了区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现将教育现代化 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概述 全区有中小学 30 所,其中公办完中 2 所,初级中学 8 所,职业学校 1 所,小学 17 所,民办中学 2 所。在校生 41467 人,其中小学 20080 人、初中 12447 人、普高 5469 人、职高在籍生 3531 人。全区教育在编人员 3117 人,其中中小学在编在岗教职工 2126 人;离退休教职工 945 人。
二、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回顾 1 .成立领导机构。根据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创建要求,结合苏南做法,区政府成立了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区长担任创建领导小组组长,区委和区政府负责教育的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办公室。主任教育局杨局长担任,教育局几位局长担任副主任,成员由各相关单位分管领导组成。2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为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教育局及各中小学均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2 .组织系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