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的调研报告
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的调研报告
为支持学前教育发展,国家实施了2011-2013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央财政出台了系列政策,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发展学前教育。近期,我们以河南省为例,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完善政策的建议。
一、现行政策成效显著
(一)计划目标基本实现。
截止2013年底,河南省共有幼儿园14,485所,在园幼儿347万人,幼儿园教职工21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43%。与2010年相比,新增幼儿园6,787所,在园幼儿增加150多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22.6个百分点。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入园难”问题在全省范围初步得到缓解。
(二)体制机制逐渐完善。
一是制定《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项目实施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成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理顺了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三是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签署目标管理责任书,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四是建立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定期对各地行动计划进展情况、重大项目实施和资金落实等进行督导检查。
(三)资源布局趋向合理。
一是把学前教育布局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相结合,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某市以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完成改建幼儿园25个;二是通过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增设附属幼儿园等多项举措加快扩充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如某市三年来已建设公办幼儿园近300所,较快缓解了幼儿园的供需矛盾;三是采取保证合理用地、适当补助等措施,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园,三年来,全省新增民办幼儿园5,000多所,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初步形成。
(四)中央资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三年行动计划期间,中央累计拨付河南省专项资金33亿元,带动各级地方政府投入资金50亿元,带动社会力量投入55亿元。某市对新建、改扩建公办园,每增加一个班按照县10万元、市区2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家庭困难儿童入园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的资助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方面。
1.类别项目多,地方自主权小。学前教育中央奖补项目包括校舍改建、办园扶持、师资、困难资助四大类七大项,涉及硬件软件两个补助方向,公办民办两种办园类型,项目人头两类补助因素,每一类资金都有具体的管理办法,地方具体执行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变化有效调剂。
2.客观环境变化快,缺乏动态调整机制。一是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学前教育的硬件条件已大为改善,闲置资源利用建设方面已基本饱和,后续跟进不够;二是学前教育资源的扩大,对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现行政策对幼儿园教师的奖励投入不多;三是政策细化不够,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同时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园的话,可同时享受扶持城市和扶持民办两项奖补资金,容易造成重复奖补。
3.项目调整所需的审批程序不够明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型社区建设范围的扩大,地方申报的项目建设计划时有调整,但项目调整所需的报备或报审程序不够明确。如某县114个项目中,将46个项目的938万元中央专项资金合并到11个新建项目进行使用,只是报某市教体局进行了备案。
(二)执行方面。
1.资金使用存在偏离政策初衷的情况。一是有的地方等米下锅,有违“地方为主、中央奖补”初衷,如某市的12个校舍改建类项目、某县的14个校舍改建项目,均是按照收到的中央资金数进行改建施工,地方未投入资金;二是购置高档用具,有违“满足基本办园需要”初衷,如某县某社区幼儿园用中央财政资金购买了投影仪等;三是个别县将资金整合用于新建项目,有违“闲置资源改建”初衷,如某县将项目资金整合,集中用于了11个新建幼儿园项目。
2.民办园受到影响。一是新建公办幼儿园挤压民办园生存空间,如某县幼儿园2012年建成后,附近的民办幼儿园不久即亏损关闭;二是享受中央资金扶持的民办园数量不多,比例很小,如某区民办幼儿园共102所,仅有11家民办幼儿园享受了中央奖励资金,某县100家民办园,享受中央奖励资金的也只有9家。
3.个别政策执行效果不尽理想。一是被调查县区普遍存在享受资助的幼儿数量少、占比不高的情况,如某区2013年底拥有幼儿园136所、入园幼儿37,021人,而享受困难资助的幼儿园为24所,资助幼儿64名;二是民办园扶持力度较小,如扶持民办园奖补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促使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但实际上给予民办园的奖补资金很少,从资金投入效果看,难以达到政策目标。
(三)管理方面。
1.一些部门协调不力。调查发现,部分县区改建项目不能及时完工,原因在于当地规划、国土部门审批程序进展缓慢,协调不力。如某县县直幼儿园,因为项目微调更改规划,在相关审批单位前后报送材料数次,时间长达数月方予开工建设。
2.项目资格审核把关不严。如某市教体局将准备按照当地小学布局规划调整的拟搬迁的某三所小学列入了改建项目,目前该三所小学均正常上课,因地方财力困难,搬迁时间不确定,造成中央资金沉淀。
3.施工方垫资建设形成债务隐患。一些幼儿园建设项目采用施工方先行垫资、财政部门后续结算的垫资建设模式,形成了新的地方政府债务。如某市已完成的24个闲置校舍改建项目中,均或多或少由施工方垫资完成了改扩建。从调查情况看,财政还款资金来源均未列入地方预算,开发商垫资形成的学前教育负债也未纳入地方政府债务平台统计范围,形成潜在财政风险。
三、原因剖析
(一)地方政府投入不足,责任意识有待加强。
三年行动计划期间,河南省的学前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量的4%至5.5%之间,投入规模偏小。从抽查情况看,部分县只是按照收到的中央资金进行项目实施,未予配套。另外,个别基层主管部门责任意识不强,如某市教体局对已完成的项目未积极组织验收,未及时完成的也没有加以督促检查。
(二)社会办园激励不够。
一是地方政府对于民办园的管理,更多的是规范和文件引导,缺乏实质性奖励和支持;二是目前房屋租金、教师薪金等办园成本较高,造成了普惠制的民办园生存难度大,如某区幼儿园,2011至2013年托费收入共453万元,而实际发生人员支出264万元、房租等公用费用支出245万元,入不敷出。
(三)政策执行过程监管不到位。
目前的财政支出监督仍然以事后专项检查为主,致使财政资金使用过程的同步监督缺位,对专项资金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调研发现,学前教育的政策执行过程中,对项目资金立项的分析、论证,以及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力度不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不多,有待于通过创新监管模式加以解决。
四、政策建议
(一)对现行支持政策进行适当调整。
1.归并改建项目。不再区分农村闲置校舍和农村小学富余校舍资源,统一按照拟改建校舍面积进行补助。已改建完毕的以补充运转费用为主,未改建完毕的继续施行,考虑到目前人工成本和建筑成本的提高,每平方米补助标准提高可到600元。对于巡回支教试点补助项目,从调查情况看河南设点不多,投入资金不大,可不再由中央补助,转由地方承担。
2.取消综合奖补类项目,新设运转补助项目,对公办园、普惠制民办园的运转费用予以奖补。对公办园、普惠制民办园按照一定时点上的在园幼儿人数给予运转费用补偿,如以每个幼儿20元或30元的标准来配备玩教具;对于办园时间超过三年的民办幼儿园,考虑到园舍大都租赁而来,可按照租金的一定比例给予一次性补助;目前尚未完全达标但社会需要的幼儿园,在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财政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
3.理顺幼师培训政策和幼儿资助渠道。从调研情况看,学前教育普遍存在师资流动性大,合格师资缺乏等问题。因此,应将幼教的培训列入国培计划,增加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加大幼师教育和培训力度。同时,将资助政策列入国家教育资助系统,通过资助信息系统进行人头管理。
(二)建立边远地区幼师支教补助机制。
随着公办园建设速度加快和民办园迅速发展,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充与师资匮乏、队伍薄弱的矛盾更加突出,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尤其是边远地区。因此,应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对于到偏远困难地区施教的教师发放津补贴,补助标准可定为200-400元每人每月,增强幼师支教的吸引力。
(三)实行省定规划、市定计划、重心在县的管理模式。
一是以省为单位确立规划,以市为单位制定计划,能够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均衡发展;二是明确县为学前教育管理部门,同时明确县为中央支持项目实施责任主体,解决省市鞭长莫及和乡镇管理重心过低、难以统筹的问题;三是严格执行项目责任制,任务细化,真正做到责任到人。
(四)明确奖惩措施,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水平。
对于项目实施快、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地区,在确定次年的奖补金额时应相应提高奖补额度;对于地方配套资金未到位的,视程度于次年扣减相应的中央补助资金;对于中央资金已到位满一年而尚未开工建设的,将资金收归省级财政部门,由省里统筹用于其它地市学前教育项目建设;对于虚报冒领、挪用中央专项资金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通报并列入行动计划黑名单,在行动计划期间取消该地区的奖补资格。
(五)创新财政监督机制。
中央学前教育奖补资金的使用涉及省、市、县、乡、村,涉及面广,资金链条长,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监管难度大。为此,要以内控制度建设为主,创新监督机制。一是项目申报环节,强化规划审核,由财政部授权驻地专员办先行审核,对地方上报的项目基本资料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把关,审核意见报财政部;二是资金分配使用环节,中央资金切块到省里以后,对地方承诺的自筹资金到位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专员办要进行跟踪监督并不定期抽查,抽查率应达到20%以上;三是为缓解监管难度大和专员办监督力量相对薄弱的矛盾,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专员办聘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参与事前、事中工作,设定购买服务的标准化流程,涉及的相关事项都在流程内加以解决,相关支出由专项检查经费予以负担。
第二篇: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以下简称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学前教育发展资金,是由中央财政设立、通过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奖补支持各地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开展幼儿资助的资金。
第三条 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由财政部和教育部共同管理。财政部负责组织学前教育发展资金中期财政规划和预算编制,会同教育部分配及下达资金,对学前教育发展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教育部负责制定学前教育专项计划,为预算编制和资金分配提供基础数据,会同财政部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共同做好项目管理。
第四条 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分配使用管理遵循“总量控制,突出重点,省级统筹,规范透明”的原则。
第二章 资金使用范围
第五条 学前教育发展资金支持的范围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各省份),重点支持中西部和东部困难省份,并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
第六条 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分为两类,即“扩大资源”类项目资金和“幼儿资助”类项目资金。前者用于奖补支持地方多种渠道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后者用于奖补支持地方健全幼儿资助制度。
第七条 “扩大资源”类项目资金由地方财政和教育部门统筹用于以下几方面支出:
(一)支持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等;
(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奖励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
(三)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城市街道、农村集体举办的的幼儿园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
(四)支持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学前教育;
(五)支持在偏远农村地区实施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
第八条 “幼儿资助”类项目资金用于资助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第九条 学前教育发展资金严禁用于偿还债务;严禁用于平衡预算。
第三章 资金分配与拨付
第十条 财政部和教育部根据资金总量和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工作需要,分别确定“扩大资源”和“幼儿资助”两类项目资金的规模。
第十一条 “扩大资源”类项目资金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根据学前教育基本情况和财力状况分别确定中西部和东部地区资金规模后,按因素法分配到各省份,由各省级财政和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扩大资源”类项目资金分配因素包括基础与绩效因素、投入与努力因素和改革与管理因素三类。其中:
基础与绩效因素,指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及其实现情况。主要包括在园幼儿数、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人均可用财力等子因素。各子因素数据根据相关事业发展统计资料获得。
投入与努力因素,指学前教育投入情况。主要包括上地方学前教育生均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社会力量投入(主要是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社会捐赠等)总量等子因素。各子因素数据通过相关教育经费统计数据获得。
改革与管理因素,指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加强资金管理等情况。主要根据推进学前教育综合改革、中央财政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和使用、制度建设、工作总结材料上报等情况综合核定,由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组织考核获得计量数据。
第十二条 “幼儿资助”类项目资金按因素法进行分配。具体分配时,先按中西部省份和东部省份分别确定分配资金规模,再分别按在园幼儿规模、资助制度建立健全、地方财政幼儿资助投入及实施效果等因素进行分配。
第十三条 财政部和教育部每年9月底前提前下达各省份下一部分学前教育发展资金预算指标;每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90日内,正式核定全年学前教育发展资金预算,并下达剩余部分,同时抄送财政部驻各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第十四条 省级财政和教育部门接到中央财政学前教育发展资金预算(含提前通知预算指标)后,应当在30日内按预算级次分解下达,提出明确的资金管理和使用要求,并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第十五条 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当在收到上级预算文件后的30日内,将资金分配落实到具体项目或者幼儿园,资金分配结果应当同时录入学前教育相关管理信息系统。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拨付学前教育发展资金,要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确保专款专用。
第十七条 项目实施完成后,若有结余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统筹安排。另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资金申报
第十八条 省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当在每年3月15日前,向财政部和教育部报送当年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申报材料,并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第十九条 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申报材料主要内容包括:
(一)上学前教育“扩大资源”类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工作总结及当年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内容包括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工作基础,综合改革及相关制度建立情况,为扩大资源所采取的措施、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工作成效及存在问题,省级及省级以下财政学前教育投入及增长情况(不含幼儿资助资金投入)等;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主要措施和资金安排计划等。
(二)上“幼儿资助”类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工作总结及当年工作计划,包括幼儿资助制度建立健全和落实、中央财政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地方财政幼儿资助投入、工作成效等情况,以及当年完善制度、工作措施和资金安排等方面的计划。
(三)上省级财政对学前教育各项投入的预算文件。
第二十条 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申报材料是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逾期不提交申报材料的省份,在分配当年资金时,“扩大资源”类项目资金中的“改革与管理”因素作零分处理。
第五章 资金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和教育部对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分类实施目标管理,根据各省工作进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绩效评价。
“扩大资源”类项目资金,地方财政和教育部门要根据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和各地实际,统筹确定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方式和资金比例,采取适宜的资金管理方式,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项目库建设和管理。属于基本建设的项目,要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项目完成后要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和资产移交等手续。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应该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
“幼儿资助”类项目资金,地方财政和教育部门要向贫困地区倾斜,合理确定资助范围和资助标准,建立幼儿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和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减免保育教育费、补助伙食费等方式,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第二十二条 地方财政和教育部门要明确职责,分级管理,加强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地方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制定适合当地实际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相关支出补助标准、多渠道扩大资源和幼儿资助等管理制度,安排专项资金预算并按时拨付、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规定实施政府采购,监督检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对本地资金管理中的重大事项组织调研、核查和处理。
地方教育部门主要负责指导本地和幼儿园编制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提出专项资金预算建议,参与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相关支出补助标准、多渠道扩大资源和幼儿资助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相关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学前教育基础数据,负责指导项目实施和管理工作,指导督促幼儿园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检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第二十三条 地方教育和财政部门应定期沟通交流项目实施成效,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质量。
第二十四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预算公开的总体要求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地方特别是县级教育部门应当通过当地媒体、部门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示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体规划、资金安排等情况。
获得学前教育发展资金支持的幼儿园,应当将支持项目名称、立项时间、实施进展、经费使用和验收等信息通过园内公告栏予以全程公开,有条件的还可通过幼儿园门户网站公开。
第二十五条 对于滞留、截留、挤占、挪用、虚列、套取学前教育发展资金以及疏于管理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省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当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具体使用管理办法。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5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八条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支持中西部地区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实施方案的通知》(财教〔2011〕406号)、《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支持中西部地区利用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实施方案的通知》(财教〔2011〕407号)、《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支持中央财政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1〕408号)、《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支持中央财政扶持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1〕409号)等4个文件同时废止。
第三篇:全市学前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我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当前,学前教育仍是我市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是赣南苏区教育振兴发展急需突破的重点。为了解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最近,调研组对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就加快发展我市学前教育作了一些思考,以供委局领导决策参考。
一、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目前,我市有各级各类幼儿园2853所(县城729所,乡(镇)2124所)。其中,公办幼儿园96所(含教育部门办84所,其他部门办1所,集体办11所),占3.36%;民办幼儿园2757所,占96.64%,已登记注册
所,未审批
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4所,市级示范幼儿园43所。全市幼儿园中90人以上规模的所,占
%。另有学前班2151个(附设在公办学校学前班1702个,附设在民办学校学前班449个)。
(二)学前教育普及情况:全市现有3—5周岁幼儿43.73万人,入园人数为34.14万人。其中,公办幼儿园67527人,占入园总人数的19.8%,民办幼儿园273905人,占入园总人数的80.2%。全市学前一年入园率
%,学前二年入园率
%,学前三年入园率
%。
(三)队伍建设情况:全市现有幼儿教职工18617名,其中园长2677人,专任教师11953人(公办990人,民办10963人),保健医生334人,保育员1737人,其他1916人。幼儿园教师中高中中专以上
人,占比
%(其中本科及以上
人),高中以下
人,占比
%。
(四)园舍面积情况:全市幼儿园占地面积
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平方米。其中公办幼儿园占地面积
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平方米;民办幼儿园占地面积
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平方米。民办园占地总面积在1000㎡以下的有
所,占园所总数的%,1000㎡以上的有
所。
(五)经费投入情况:2012年,财政投入学前教育经费
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
万元。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占教育总投入
%。
(六)幼儿园使用校车情况。据统计,目前全市幼儿园有学生用车1173辆,其中有9座以下的小型车辆945辆,占
80.5%;有10座至19座的中型车辆185辆,占15.8%;有20座以上的大型车辆38辆,占0.32 %。行驶10万公里以下的车辆有710辆,占 %;行驶10—15万公里的车辆有141辆,占
%;行驶15万公里以上的有29辆,占
%。有978名司机的驾照类型符合驾驶要求,占
%;有449名司机的驾照类型不符合驾驶要求,占
%。
“十一五”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市学前教育加速发展,保教水平大幅提高,均衡发展逐步推进。“学前教育”已成
为全市教育改革发展中一个闪亮的词语,学前教育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打下了一定基础。一是制度体系逐步明晰,为“办好学前教育”打下了一定基础。近两年来,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赣州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赣州市学前教育管理办法》和《赣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建立健全了由各级政府负总责,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学前教育工作管理机制。市教育局也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的若干规定》、《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实施办法》、《关于开展幼儿园评估定级工作意见》、《关于对幼儿园进行集中整治的通知》、《幼儿园办园水平督导评估标准》、《幼儿园办园业绩考评细则》、《关于加强农村小学附设学前班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管理及安全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件。县(市、区)党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文件精神,先后制定了本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措施,明确了具体要求,全市学前教育发展氛围日益浓厚。这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办好学前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园舍建设逐步加快,为解决“入园难”打下了一定基础。为扩大学前教育办学规模,自2011年起,市政府将“公办幼儿园建设”列入教育“民生工程”目标任务之一。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闲置校舍新改扩建幼儿园,或在农村小学、教学点增设附属幼儿与。2011年至今,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已落实资金26433.14万元,启动实
施了52个乡镇新建中心幼儿园建设,建筑面积10.15万平方米;增设附属幼儿园项目331个,完成幼儿园校舍改建闲置校舍类项目122个。截至目前,全市幼儿园比2005年增加
所,在园幼儿比2005年增加
人,增幅
%。三是办学行为逐步规范,为提升保教水平打下了一定基础。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幼儿园安全的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安全台账建设。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车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全市612辆学生接送车全部强制安装GPS安全服务系统,进一步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狠抓民办幼儿园的清理整顿工作。下发了《关于集中开展全市民办幼儿园清理整顿工作的紧急通知》,市教育、公安、民政、卫生、消防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清理整顿工作,对不符合办园标准无证办园或整改不到位的幼儿园进行取缔,初步规范了幼儿园收费管理制度。据统计,目前已颁发办学许可证民办幼儿园1626所,限期整改1183所,已取缔关闭79所。建立学前教育专项督查制度,确保了学前教育规范有序运行。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学前教育有了较快发展,普及程度逐年提高。但总体上看,我市学前教育仍然存在投入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保障机制不健全、优质资源不充裕、公办幼儿园数量极少、管理不规范、安全隐患多、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入园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突
出问题:
(一)学前教育资源短缺,供需缺口较大。目前我市每万人口中在园(班)幼儿数、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等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学前教育资源十分短缺。一是公办示范性幼儿园少。目前,全市公办幼儿园所占比例仅为2.1%(江西省为5%,全国为40%),全市县城区省级示范幼儿园14所,仍有4个县没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公办优质教育资源紧缺。二是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政策未落实到位。多数小区并没有按要求配套建设幼儿园,有些虽然配套建设了幼儿园,但由开发商承包给个人经营,其高额的房屋租赁费和运转经费增加了幼儿园办园成本,进而带来高收费,导致低收入家庭孩子入园难上加难。三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学前三年教育发展滞后,一年学前班仍是全市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无园可上的现象比较普遍。全市学前一年入园率为78%,学前两年入园率为67%,学前三年入园率为62%;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全市学前一年入园率低2个百分点;对照我市提出的2015年学前一年、学前两年、学前三年入园率分别达到82%、69%和64%的目标,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新增52.77万个学位,新建2513所幼儿园(以目前全市平均办园规模180名幼儿/园计算),未来三年全市幼儿园建设任务将非常繁重。
(二)学前教育投入机制不健全,经费保障水平较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以后,市县各级政府优先安
排义务教育经费,而忽视了学前教育;加上很多地方对学前教育缺乏应有的认识,认为“普九是重中之重,学前教育有钱就办”,导致长期以来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极其有限,学前教育经费匮乏,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据统计,2012年,我市学前教育财政性预算内经费支出
亿元,仅占全市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
亿元的 %。
(三)学前教育管理不规范,保教质量低下。民办幼儿教育已成为幼儿教育事业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在民办园所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却相对滞后,导致民办幼儿园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一是幼儿教师准入制度把关不严。大部分幼儿园师资配备均未达到规定要求,很多幼儿教师甚至还未取得幼儿教育资格,大量低素质人员进入幼儿教师队伍,严重影响学前教育质量。二是审批与管理不到位。一方面审批登记工作不扎实,存在无证办园的现象;另一方面,对民办园存在批、管分离的问题,造成民办园的准入标准过低,其“先天不足”给规范管理带来极大难度。对民办园公布的信息缺乏监督,存在信息虚假等严重问题。据调研统计,全市未注册园 所,占总数的%。三是安全管理压力大。由于部门间协调不够,履职不到位,没有形成合力,基本上是教育部门担当了幼儿园安全、卫生、消防等大多数管理工作。但根据执法权限,教育部门不能及时纠正幼儿园违规行为,造成管理效力差。部分无证的幼儿园不参加教育部门的会议,无视教育部门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安全教育和
责任落实无法到位,造成很多幼儿园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如幼儿园违规收费、校车超载、无证办园等不能及时查处。同时,许多幼儿园不是从改善办园条件,提高保教质量上做文章下功夫,而是竞相降低收费标准,大打“价格战”,使办园条件较好的合法幼儿园受到严重冲击。
(四)幼儿师资队伍薄弱,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幼儿教师数量不足。据调研,目前全市幼教师资缺口很大。全市现有登记在园幼儿
万人,按国家规定的生师比7:1测算,需要师资
万人,而目前在册幼师仅
万人。农村幼儿园一个班级只有一名老师,实行包班上班的现象普遍存在,村级幼儿园甚至还有一园一人的现象;城区只有几所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各类工作人员配备齐全。根据规划,2015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65%,幼儿入园数将达到
万人,幼师总规模需达到
万人,培养任务十分繁重。
二是幼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全市幼儿教师在学历、职称、年龄及教龄、性别等多方面结构不合理,高学历层次教师很少。调研显示,全市一半左右的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为中专、大专学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
%左右,还有将约1/3的是初、高中毕业生;高达
%的幼儿教师未评定职称,高职称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幼儿教职工年龄呈老龄化趋势,如
幼儿园
名在编在岗教职工40岁以上的占
%,平均年龄接近
岁。由于年龄老化,学前教育质量难以保障。
三是幼儿教师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据调研,目前全市幼儿教师平均月工资约
元,农村幼儿教师月工资大多为
元左右。全市在编幼儿教师只占总数的30%左右,大部分幼儿教师身份不明,特别是乡镇和农村办幼儿园,多数幼儿教师为聘任的临时代课教师,更换比较频繁;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社会保障与中小学教师差距较大,在继续教育、职称评定等方面,也没有配套政策和相应机构认定,使幼师群体缺乏职业归属感,不利于吸引人才和幼师队伍的稳定。
导致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县级党委政府不重视,思想观念仍未转变;同时,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义务教育已经有了支撑其发展的健全完善的管理机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课程设置,学科标准、教材编审、出版发行、免费入学、均衡发展、困难救助、经费保障、教师编制、职称评定、师资培养提高、各级政府责任、督导评估、奖惩问责、科研机构设置、研究成果评定等,几乎应有尽有了。相比之下,支撑学前教育发展的体系显得零散脆弱,与其重要地位、任务和作用很不相称。
三、几点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办好学前教育”。这是继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重视学前教育”之后,党中央对学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办好学前教育的内涵标志是“广覆盖、保基本和有质量”。为此,我市要办好学前教育,必须首先破解好优质资源不足、师资队伍薄弱、保教质量不高这三个突出问题。为此
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领导,依法将学前教育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工作议事日程;要建立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健全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要研究制定加快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重视和关心幼教事业,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二)科学制定规划,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各地要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通过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逐步形成公办优质园、村办惠普园、民办特色园、企办配套园并举的学前教育发展新格局,确保学前教育覆盖城乡所有村居。
一是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制定优惠政策,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
二是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各地要把发展学前教
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加快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从今年开始,国家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地方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门资金,重点建设农村幼儿园。乡镇和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人口分散地区举办流动幼儿园、季节班等,配备专职巡回指导教师,逐步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改善农村幼儿园保教条件,配备基本的保教设施、玩教具、幼儿读物等。创造更多条件,着力保障留守儿童入园。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要充分考虑农村人口分布和流动趋势,合理布局,有效使用资源。
三是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
四是城镇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
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城镇幼儿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三)多渠道筹措经费,建立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要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一是建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制度。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调整支出结构,确保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设立学前教育财政专项经费,并做到逐年增长。要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提高幼儿园的经费保障水平。要坚持公平原则,对所有的公办园均衡地进行支持,不搞锦上添花,而要雪中送炭,不搞以点“代”面,而要均衡发展。对普惠性民办园要采取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补助。二是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学前教育。要制定优惠政策,动员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营利组织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和出资办学。社会举办者依法筹措经费,保障必备的办园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三是要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合理确定普惠性幼儿园生均成本中家庭分担比例,规范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和孤残儿童平等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四)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学前教育办学行为。要建立健全幼儿园准入和年检制度,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严格依法监管。市县人民政府要建立幼教工作联席
会议制度,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整体联动,强化监督检查,规范办园行为,全面改善办园条件;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者根本达不到办园基本要求的,要专项整治,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者整改成效不明显的,要坚决取缔。从长远来看,教育主管部门要牵头建立督导评估等长效机制,定期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经费投入、师资水平、保教质量、管理水平和依法办园等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着力提高办园质量。要积极推进幼儿园的特色教育,引导幼儿园认真开展特色幼儿园的创建活动,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在教育思想、办园目标、园务管理、保教质量、师资培训等方面形成独树一帜的办园特色,全力推进学前教育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五)加强师资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幼师队伍 一是健全幼师准入制度。要全面实施幼儿教师、园长、保育员持证上岗制度,在学历、专业、年龄等方面切实提高准入门槛,从入口上保证幼师队伍质量。建议国家明确幼儿教师准入标准,并要求各级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都要通过入职标准考试方可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明确规定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必须参加规定学时、内容以及指定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方可申报幼儿教师资格,参加入职标准考试;规范幼儿教师资格证的认定和管理。二是进一步完善幼师的培养培训体系。充分发挥高等师范院校在幼儿园教师培养方面的主渠道作用,鼓励初高中毕业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实
施农村幼儿园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扩大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把幼儿园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继续教育规划,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三是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保持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落实公办幼儿教师编制,逐步形成根据在园幼儿人数调整教职工人数的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推动公办幼儿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完善学前教育学校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篇:《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8月1日起施行(模版)
《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8月1日起施行
据财政部和教育部7月15日发布消息,两部门联合制定的《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将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并明确该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和东部困难省份,并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
根据管理办法,学前教育发展资金,是由中央财政设立、通过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奖补支持各地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开展幼儿资助的资金。两部门为此专门发文旨在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提高幼儿资助水平。
管理办法指出,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分为“扩大资源”类项目资金和“幼儿资助”类项目资金两类。前者用于奖补支持地方多种渠道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后者用于奖补支持地方健全幼儿资助制度。
其中,“扩大资源”类项目资金由地方财政和教育部门统筹用于五方面支出,包括支持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奖励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城市街道、农村集体举办的幼儿园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支持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学前教育;支持在偏远农村地区实施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
“幼儿资助”类项目资金用于资助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两部门明确,学前教育发展资金支持的范围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支持中西部和东部困难省份,并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该资金严禁地方用于偿还债务和用于平衡预算。对于滞留、截留、挤占、挪用、虚列、套取学前教育发展资金以及疏于管理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以下简称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学前教育发展资金,是由中央财政设立、通过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奖补支持各地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开展幼儿资助的资金。
第三条 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由财政部和教育部共同管理。财政部负责组织学前教育发展资金中期财政规划和预算编制,会同教育部分配及下达资金,对学前教育发展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教育部负责制定学前教育专项计划,为预算编制和资金分配提供基础数据,会同财政部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共同做好项目管理。
第四条 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分配使用管理遵循“总量控制,突出重点,省级统筹,规范透明”的原则。
第二章 资金使用范围
第五条 学前教育发展资金支持的范围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各省份),重点支持中西部和东部困难省份,并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
第六条 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分为两类,即“扩大资源”类项目资金和“幼儿资助”类项目资金。前者用于奖补支持地方多种渠道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后者用于奖补支持地方健全幼儿资助制度。
第七条 “扩大资源”类项目资金由地方财政和教育部门统筹用于以下几方面支出:
(一)支持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等;
(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奖励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
(三)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城市街道、农村集体举办的的幼儿园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
(四)支持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学前教育;
(五)支持在偏远农村地区实施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
第八条 “幼儿资助”类项目资金用于资助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第九条 学前教育发展资金严禁用于偿还债务;严禁用于平衡预算。
第三章 资金分配与拨付
第十条 财政部和教育部根据资金总量和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工作需要,分别确定“扩大资源”和“幼儿资助”两类项目资金的规模。
第十一条 “扩大资源”类项目资金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根据学前教育基本情况和财力状况分别确定中西部和东部地区资金规模后,按因素法分配到各省份,由各省级财政和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扩大资源”类项目资金分配因素包括基础与绩效因素、投入与努力因素和改革与管理因素三类。其中:
基础与绩效因素,指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及其实现情况。主要包括在园幼儿数、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人均可用财力等子因素。各子因素数据根据相关事业发展统计资料获得。
投入与努力因素,指学前教育投入情况。主要包括上地方学前教育生均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社会力量投入(主要是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社会捐赠等)总量等子因素。各子因素数据通过相关教育经费统计数据获得。
改革与管理因素,指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加强资金管理等情况。主要根据推进学前教育综合改革、中央财政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和使用、制度建设、工作总结材料上报等情况综合核定,由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组织考核获得计量数据。
第十二条 “幼儿资助”类项目资金按因素法进行分配。具体分配时,先按中西部省份和东部省份分别确定分配资金规模,再分别按在园幼儿规模、资助制度建立健全、地方财政幼儿资助投入及实施效果等因素进行分配。
第十三条 财政部和教育部每年9月底前提前下达各省份下一部分学前教育发展资金预算指标;每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90日内,正式核定全年学前教育发展资金预算,并下达剩余部分,同时抄送财政部驻各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第十四条 省级财政和教育部门接到中央财政学前教育发展资金预算(含提前通知预算指标)后,应当在30日内按预算级次分解下达,提出明确的资金管理和使用要求,并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第十五条 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当在收到上级预算文件后的30日内,将资金分配落实到具体项目或者幼儿园,资金分配结果应当同时录入学前教育相关管理信息系统。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拨付学前教育发展资金,要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确保专款专用。
第十七条 项目实施完成后,若有结余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统筹安排。另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资金申报
第十八条 省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当在每年3月15日前,向财政部和教育部报送当年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申报材料,并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第十九条 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申报材料主要内容包括:
(一)上学前教育“扩大资源”类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工作总结及当年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内容包括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工作基础,综合改革及相关制度建立情况,为扩大资源所采取的措施、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工作成效及存在问题,省级及省级以下财政学前教育投入及增长情况(不含幼儿资助资金投入)等;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主要措施和资金安排计划等。
(二)上“幼儿资助”类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工作总结及当年工作计划,包括幼儿资助制度建立健全和落实、中央财政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地方财政幼儿资助投入、工作成效等情况,以及当年完善制度、工作措施和资金安排等方面的计划。
(三)上省级财政对学前教育各项投入的预算文件。
第二十条 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申报材料是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逾期不提交申报材料的省份,在分配当年资金时,“扩大资源”类项目资金中的“改革与管理”因素作零分处理。
第五章 资金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和教育部对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分类实施目标管理,根据各省工作进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绩效评价。
“扩大资源”类项目资金,地方财政和教育部门要根据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和各地实际,统筹确定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方式和资金比例,采取适宜的资金管理方式,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项目库建设和管理。属于基本建设的项目,要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项目完成后要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和资产移交等手续。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应该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
“幼儿资助”类项目资金,地方财政和教育部门要向贫困地区倾斜,合理确定资助范围和资助标准,建立幼儿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和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减免保育教育费、补助伙食费等方式,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第二十二条 地方财政和教育部门要明确职责,分级管理,加强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地方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制定适合当地实际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相关支出补助标准、多渠道扩大资源和幼儿资助等管理制度,安排专项资金预算并按时拨付、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规定实施政府采购,监督检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对本地资金管理中的重大事项组织调研、核查和处理。
地方教育部门主要负责指导本地和幼儿园编制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提出专项资金预算建议,参与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相关支出补助标准、多渠道扩大资源和幼儿资助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相关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学前教育基础数据,负责指导项目实施和管理工作,指导督促幼儿园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检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第二十三条 地方教育和财政部门应定期沟通交流项目实施成效,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质量。
第二十四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预算公开的总体要求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地方特别是县级教育部门应当通过当地媒体、部门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示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体规划、资金安排等情况。
获得学前教育发展资金支持的幼儿园,应当将支持项目名称、立项时间、实施进展、经费使用和验收等信息通过园内公告栏予以全程公开,有条件的还可通过幼儿园门户网站公开。
第二十五条 对于滞留、截留、挤占、挪用、虚列、套取学前教育发展资金以及疏于管理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省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当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具体使用管理办法。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5年 8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八条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支持中西部地区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实施方案的通知》(财教〔2011〕406号)、《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支持中西部地区利用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实施方案的通知》(财教〔2011〕407号)、《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支持中央财政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1〕408号)、《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支持中央财政扶持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1〕409号)等4个文件同时废止。
第五篇:苍山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苍山县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苍山县发改局
(二〇一二年四月八日)
3月27日—29日,苍山县发改局组织调研组就全县学前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行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对全县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苍山县位于山东省最南部,与江苏省邳州市接壤,总面积17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万亩,辖16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024个行政村,总人口120万。2011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18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02亿元。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06所,其中公办小学241所、初级中学31所、高级中学3所;有县直职业教育中心、教师进修学校、临沂电大苍山分校、高考补习学校各1所;有民办中小学22所。全县共有教职工9092人、各级各类在校生17.6万人,其中小学生12.5万人、初中生3.6万人、高中生1.5万人。(注:划线部分文字统一用局办公室材料中的数据)
二、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一)学前教育基本情况
现有各类幼儿园372所,其中注册登记的幼儿园80所;全县在园幼儿3.76万人;共有幼儿园教职工2099人,其中公办教师127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52.86%,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为74.9%。省级示范园2处,市级乡镇示范园8处,市级一、二类园所18处。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及省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大力推进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逐步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的规范管理,进一步推动全县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领导高度重视学前教育
县委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一是从实际出发认真规划学前教育事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10]41号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山东省学前教育普及计划(2011-2015)》等文件,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县政府研究出台了《苍山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中明确提出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学前三年幼儿入率达到75%以上,积极实施行动计划。确定了发展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主要措施和对策。各乡镇人民政府专门制订了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在教育规划中都有明确的幼儿教育计划。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以后,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切实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机构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突出以政府和集体投入办园为主,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快形成以城区实验幼儿园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以社区和村办及个人办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
(三)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尽管县财力不足,但是对学前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我县学前教育经费初步形成以政府拨款、举办者投入、学前教育收费、社会捐资和学前教育机构自筹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公办幼儿园经费和公办教师工资列入县级教育事业费预算。尽管县财力
紧张,但是对学前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全县2011年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3603.6万元,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为2667万元,占总支出比例 4.96%,比上年提高4.73%。
(四)学前教育办园条件投入情况
1、布局规划
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布局,根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分布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把城区和乡镇(街道、开发区)幼儿园布局、城区以社区为主的幼儿园建设和乡镇(街道、开发区)中心幼儿园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城区幼儿园布局已提上议事日程,特别是近几年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引起重视。
2、园所建设
2011年安排1760万元用于乡镇(街道、开发区)建设中心幼儿园。在2011年下达的35所公办幼儿园建设规划中,其中新建22处,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改扩建13处,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2012年,计划在全县乡镇(街道、开发区)农村学区小学,利用闲臵校舍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5所,其中列入中央专项资金支持项目40所(建设乡镇联小附设园35所、单独新建园5所)。规划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筑面积19150平方米,其中平房18700平方米,楼房450平方米;规划总投资1260.5万元,其中上级补助专项资金1214.1万元,乡镇(街道、开发区)自筹资金46.4万元。
要求全部建设项目于今年9月1日前完成建设任务。项目完成后,新建幼儿园将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洪水、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确保在园师生安全。
3、中心幼儿园建设
在2011年下达的35所公办幼儿园建设规划中,其中新建22处,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改扩建13处,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目前,22处新建项目已开工建设17处,开工率为77.3%,其中卞庄街道办事处、向城镇、神山镇、尚岩镇等11处幼儿园已经完成建设任务;13处改扩建幼儿园已开工建设11处,开工率为84.6%,其中县实验幼儿园、车网镇、卞庄二小幼儿园等11处已经完成改扩建任务。
4、设施建设
县域内所有幼儿园室外设施、室内设施和玩具、卫生保健器材三项指标还达不到相应类别的标准。新建幼儿园及其设施达到市级办园标准,并符合防灾避险安全要求,确保在园师生安全。
(五)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1、教师资格制度
我县各幼儿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一部分幼儿园长、教师均取得了岗位培训证书。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工资,不同园所不同水平的幼儿园,差别较大。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近几年引起了办园者的关注,但落实不够。
2、教师配备
按《办园条件标准》,县内多数幼儿园未配足、配齐园长、教师和保育员。公办幼儿教师短缺严重,目前全县在编公办幼儿教
师仅有135人,在民办幼儿园中具有幼教资格的教师不足15%。多数教师没有经过幼教知识系统学习和相关业务培训,专业化水平低。我县建立了幼儿教师补充机制,根据三年行动计划,根据县政府3年千名教师补充计划,2011至2013年每年补充30名专业幼儿教师进入幼教队伍,公办教师逐年增加。
3、教师培训
县政府建立完善了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和定期培训制度,制定了幼儿教师培训规划和培训计划,按时参加各级培训,效果显著。一是加强园长队伍建设,实行了园长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明确规定乡镇(街道、开发区)设立学前教育办公室,具体管理辖区内的幼教工作。二是加强教师和保育员培训,通过各种幼儿教育科研活动,提高了幼儿教师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三、我县学前教育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我县的学前教育事业尽管有了较快地发展,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一是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制约学前教育整体发展。目前我县有规模的公办幼儿园仅有25所,在公办园的儿童人数为3691人,公办在园率仅为9.82%。公办幼儿园过少,无力满足幼儿入园需求,这一现状严重制约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
二是学前教育投入不足,公办园的主导格局还未形成。县域财政紧张,公办幼儿教育投入不力。制定了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但由于地方财政目前仍是以提高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为重点,无力增加幼儿教育投入,致使全县公立幼儿教育主体骨架未能形成,公办学前教育的发展还处于起步状态。学前教育经费未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一直缺乏专项经费预算和其他投资渠道。
三是民办幼儿园管理亟待规范,办园水平不均衡。城乡都存在大量的“黑园”,这些幼儿园不但办园不规范,办园质量无法保证,而且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民办园教师成分复杂,教师队伍不稳定,绝大多数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很多教师没有幼儿教师资质;幼儿园办园水平差距大,幼儿园“低、小、散”的状况普遍存在,低价争夺生源的现象普遍存在。
四是学前教育师资严重缺乏,保教水平不高。公办幼儿教师短缺严重,目前全县在编公办幼儿教师仅有127人,在民办幼儿园中具有幼教资格的教师不足15%。幼儿园自聘人员经费全部是自收自支,自聘人员待遇相对较低,临时招聘的教师流动性大,师资队伍不稳定。多数教师没有经过幼教知识系统学习和相关业务培训,专业化水平低,导致保教水平低下,保姆式教学、小学化倾向严重。
四、下一步发展学前教育的思路与措施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奠基阶段,关乎着学龄前儿童的健康发展,关乎着国家长远发展。让孩子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公民应该享有的教育权利和社会福利。县委、县政府已把加快学前教育发展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县学前教育的跨越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我们建议: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苍山是农业大县,八成以上的人口在农村,我们将继续把加快发展农村学前三年教育作为惠及民生工作的重点,在加快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的基础上,用好中央专项资金,充分利用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后的闲臵资源建设农村规范化幼儿园;采取县级政府统筹、乡(镇)负
责协调、村委会(社区)负责落实的办法,进一步提高村民委员会或社区集体办园的积极性,加快集体公办标准化幼儿园建设进度。
二是加大投入,加快学前教育全面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投资体制,加大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形成公办、民办和等多种形式的办园格局。为了确保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明确规定园(所)总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园(所)建设、维修,以及设施设备的添臵。
三是强化措施,规范管理民办园的办园秩序。鉴于我县学前教育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进一步落实《苍山县民办幼儿园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切实规范学前教育机构分类审批和管理的办法,开展民办幼儿园办园达标定级活动,对达标园所进行分类管理。继续加强幼教法规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端正办园指导思想,规范办园行为。要进一步完善审批制度、年检制度、办园水平督导评估制度,不断提高办园水平。
四是创新机制,解决教师队伍严重短缺问题。师资问题是加快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结合省里刚刚制定的《山东省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调研,并制订出切实有效的措施,继续实施教师补充计划和中小学富于师资转岗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师的短缺问题。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