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弓镇三穗鸭产业化扶贫项目111
八弓镇三穗鸭产业化扶贫项目
实 施 方 案
项 目 名 称:八弓镇三穗鸭产业化扶贫项目
申报单位(盖章): 八弓镇人民政府
实施单位(盖章): 八弓镇人民政府
主管部门(盖章): 三穗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一七 年五月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要
项目名称:八弓镇三穗鸭产业化扶贫项目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发放鸭苗77917羽
项目建设地点: 八弓镇39个村
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项目实施期限: 12个月
项目总投资: 396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00万元,农户自筹资金2.5万元
项目实施单位: 八弓镇人民政府
项目实施单位法人代表:邓文斌 联系电话:*** 项目主管单位: 三穗县扶贫办
项目主管单位法人代表: 衮民警
联系电话: 0855-4522130 技术依托单位: 三穗县农业局
技术依托单位负责人: 洪乃银 联系电话:***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
1、项目镇和项目区基本情况
八弓镇位于三穗县中部,地处东经108°32′-109°04′、北纬26°47′-27°04′之间,平均海拔在550-780米之间,属北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38.4℃,极端最低气温-7.6℃,全年无霜期290-300天,平均降水量1147mm,降雨集中在4—9月,占全年降水量72%;全年日照时数1254小时,占可照时数27%,全年蒸发量1116.9 mm。其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冬夏长、春秋短,热量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土地属黄壤和黄红壤,土壤养分状况为富钾偏酸缺磷,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排灌溉条件较好。全镇国土总面积157.4平方公里。
项目实施地点为八弓镇39个村。交通十分便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冬夏长、春秋短,热量资源丰富,雨热同季,水资源丰富,较为适合发展三穗鸭产业。
2、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八弓镇是三穗县政治文化中心,又是一个多数民族聚集区,全乡辖39个行政村、4个社区,392个村(居)民小组,2014年底总人口2.423户,6.606万人;其中贫困户4515户,贫困人口1.5783万人,其中国标4266户14930人。我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坪茶、泥山、长坡片,农村贫困面较大。由于受环境条件限制,产业发展后劲有待加强,农业产业规模化、规范化程度低,生产技术与市场信息匮乏。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合作 社和种养殖的发展,项目扶贫政策力度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动种养殖业的发展,积极扶持培育能稳定促进贫困农民增收的农业产业化项目。
3、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及物流条件
八弓镇是三穗县政治文化中心,作为县城所在地,八弓镇的区位、交通优势较明显,其地为三穗东出天柱、北出湖南的新晃县,310省道、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沪昆高铁在此交汇,全镇已有39个行政村通水泥公路,通村公路率达100%。从三穗到上海只需4个多小时的车程,交通十分便利。
八弓镇因经商意识较强,商业、运输、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开发较早,同时也是三穗县商贸物流中心。
二、项目实施内容及目标
1、实施内容
项目总投资396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用于采购鸭苗,整合项部门资金3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5万元用于鸭舍建设。
2、完成目标:
该项目实施可覆盖八弓镇贫困农户1328户,户均增收915.4元,贫困户覆盖率为100%。
三、项目投资概算
购麻(肉)鸭苗77917羽,资金用途:总投资396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5万元。
1、财政扶贫资金
采购鸭苗:77917羽×12元/羽=935000元。
2、整合项部门资金
全镇39个村通村公路硬化75公里×40万元/公里=300万元
3、群众自筹资金
鸭舍建设1000平方米×25元/平方米=25000元
四、实施技术操作规程
(一)技术执行标准及技术服务
1、我镇按照三穗鸭技术标准及操作规程地方标准执行,按照《三穗鸭繁殖技术规程》、《三穗鸭养殖场(小区)建设技术规程》、《饲料与营养技术规程》、《三穗鸭规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三穗鸭生态养殖技术规程(蛋鸭)》、《三穗鸭生态养殖技术规程(杂交肉鸭)》、《三穗鸭防疫与保健规程》、《三穗鸭养殖场环境与卫生管理技术规程》执行。
2、整合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村级防疫员、养殖能手等技术力量,加强技术服务及宣传,强化项目建设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控鸭类传染病及常见病:
(1)加强饲养管理:一是保证饲料、水源清洁卫生;二是不喂发霉、变质、腐败饲料;三是确保上流水源无污染,保持稻田水流畅通。
(2)定期免疫:1-3日龄免疫鸭肝疫苗,10-15日龄免疫禽流感疫苗,20-25日龄免疫鸭瘟疫苗。
(3)确保稻田水位适中,鸭能在稻田内自由游动。
(4)按时投饲料,根据鸭苗各个生长时期,及时进行鸭病防 5 治。
(5)注意选择使用兽药种类,严禁使用农业部禁止使用的兽药。
(二)品种选择、质量标准及饲养方式
1、主要品种选择三穗鸭、肉鸭等鸭品种。
2、采购的鸭苗必须经过鸭肝、禽流感的免疫,经免疫合格,鸭苗育雏时间至少15天以上。
3、实行散户饲养和全进全出饲养方式。
五、实施进度安排
2017年1月—3月:项目建设宣传。
2017年4月:组织采购鸭苗做好鸭苗发放计划,组织参与项目实施农户培训。
2017年5-6月:按计划发放鸭苗。2017年7-8月:跟踪管理,进行疫病防治。
2017 年 9 月:组织自查验收、同时申请上级验收。2017 年 10 月:完善报帐资料,核报项目资金。2017年 11 月:收集项目实施资料归。
六、实施组织机构
成立镇产业化扶贫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项目实施工作小组、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加强对三穗鸭养殖项目的领导和实施。
1、成立三穗鸭产业化扶贫项目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杨用华(镇党委书记)副组长:邓文斌(镇人民政府镇长)
杨秀桥(镇人大主席)
蒋 华(镇党委副书记)李天会(镇纪委书记)单洪波(镇政法委书记)何祖斌(组织员)
杨秀美(副镇长、镇武装部长)张鸿宇(副镇长)吴麟坤(副镇长)
杨章良(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成 员:杨卫兰(镇党政办负责人)
石 涵(镇财政所所长)
杨秀军(镇农业服务中心农艺师)
王 进(镇林业站副站长)
吴荣杰(扶贫工作站长)
伍名志(安监站站长)
陈 坤(扶贫站工作员)
及驻村工作队相关人员。
项目领导小组还包括驻村工作队人员,负责领导和督促项目实施,姚伦钢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收集项目实施各阶段信息,向领导小组反馈项目实施情况。
2、成立三穗鸭产业化扶贫项目实施小组,成员有如下:
组 长:蒋 华(镇党委副书记)副组长:杨秀美(副镇长)
成 员:吴荣杰、杨秀军、王进、龙梅、秦贤培、陈坤、唐文珏、罗隆焕等及农业工作组全体成员和合作社负责人,项目实施小组具体 7 负责项目全程实施管理。姚伦钢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七、产业经营状况
1、项目实施主体 全镇涉及39个村1328户贫困农户。
2、项目实施方式 直接发放鸭苗给贫困农户养殖。
3、项目利益联结 项目收益由贫困户或农户自行支配,自负赢亏,风险自担。
八、主要措施
(一)管护措施
1、加强鸭养殖各个时期的疫病防治工作,以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为骨干开展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同时邀请县相关专家培养养殖户养鸭的市场销售观念。
2、随时做好现场指导工作,并对养殖户适时跟踪服务,做好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严格按照科学的饲养技术饲养。
(二)、组织措施
为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成立了镇产业化扶贫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项目实施工作小组、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抓好项目监督,积极调度;项目实施工作小组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及时抓好项目落实,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项目技术指导积极认真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做好技术指导;各工作组明确责任、齐抓共管,确保项目落实。
九、项目管理
1、资金管理
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政专项扶贫资 8 金报账制管理办法》、《贵州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暂行办法》、《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改革意见》的要求,实行乡级财政报帐制,建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专账专人管理责任制、严格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制、资金使用审计制,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和使用的有效性。
2、物资管理
按照项目进度和计划,实行政府统一采购,严把价格和质量关,确保鸭苗供应。鸭苗保管实行专人管理发放,并做好鸭苗发放记录。鸭苗发放必须在核准数量按照原计划数量发放,不准提前预领。
3、建设管理
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认真作好项目的招投标管理;督促中标单位认真作好项目设计、预算及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招标合同,组织有关专家认真进行评估、检查和验收。
4、档案管理
明确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全程收集项目相关资料,包括项目规划、申报材料、实施方案、批复文件、技术方案、培训情况、检测材料、鸭苗发放清册、简报、进度报表、阶段总结、竣工总结,验收材料以及项目实施过程图片及影像材料等,并单独装订成册,确保项目档案材料真实、完整符合规范要求。
十、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鸭子养殖2-3个月上市,成活率90%,按每只 9 鸭2公斤出售,均价17元/公斤计算,年总产值达238.43万元(77917羽×0.9×2公斤/羽×17元/公斤=238.43万元);每羽养殖成本按照14元计算,总成本为116.86万元(77917羽×15元/羽=116.86万元),则纯利润可达121.57万元(238.43万元-116.86万元=121.57万元);通过实施三穗鸭为主的产业化扶持,可以调整和优化项目区内的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可以为项目区群众增产增收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该项目当年实施、当年见效。通过该扶贫项目的实施,可以使群众的养殖生产方式逐步向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标准化发展,提提高了三穗鸭养殖的经济效益和比较效益。
2、扶贫效益
项目实施后,预计可促进项目涉及的贫困农户1328户实现脱贫,户均增收915.4元。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步伐,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三穗鸭养殖产业的技术水平,通过项目的有效带动,可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引领八弓镇及周边乡镇的三穗鸭养殖,有效地拓宽市场,能使我镇的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增强了贫困群众对种养殖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提高八弓镇经济综合实力。
3、社会效益
八弓镇三穗鸭养殖产业化扶贫项目建成后能促进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可以带动其他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
通过项目实施,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对三穗鸭养殖产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转变群众的传统养殖模式,改善和提高项目区 10 内的农业产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技科普知识、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催生了产业的后续自主发展动力。鸭养殖技术在群众中得到了进一步普及推广并熟练掌握运用于生产中,为进一步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群众的经济意识进一步增强,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的发展过程也进一步密切干群互信互连关系,为农村保持长期稳定、生产发展打下基础;对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4、生态效益:
按照环保测评的要求,高标准实施项目;坚持环境优先,预防为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切实保障资源的开发科学性和合理性,坚持合理的项目布局与污染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污染物从“源头控制”的原则,严格控制抗生素类兽药和参有激素的的饲料使用,尽可能使用有玉米饲养,鸭粪便不排入河流,保周边水土资源不受影响。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环境的和谐双赢的发展目标。
第二篇:忠诚镇蔬菜产业化扶贫项目自查报告
忠诚镇蔬菜产业化扶贫项目自查报告
在省、州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与关心下,我县申报的2011年蔬菜产业化扶贫项目,得到了省州扶贫办的批准实施。通过项目实施单位的努力及县属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该项目于2012年5月实施结束。现将项目实施工作自查报告如下:
一、省州批准下达的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省州批准的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建设常年无公害商品蔬菜产业化生产基地5000亩,扶持农户1705户,其中:核心区1000亩,规模规范种植区4000亩;
2、建育苗中心一个,面积3200平方米(含相关配套施);
3、建钢架结构蔬菜生产性大棚400个,面积72000平方米;
4、安装太阳能杀虫灯50盏,购置定性农残速测仪5套,建项目标识牌7块;
5、项目实施地点在忠诚镇的忠诚村、安乐村、王岭村、乐乡村、宰章村5个村。
6、项目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500万元。其中:育苗中心建设98.5万元,钢架生产性大棚280万元,太阳能杀虫灯32.5万元,项目标识牌10万元,定性农残速测仪1万元,蔬菜生产滚动发展资金78万元。
7、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
二、项目实施单位报告完成的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资金使情况
(一)项目完成的建设内容及规模
1、项目共扶持1967户农户,种植蔬菜5000亩,核心区1000亩。其中:忠诚村570户,种植蔬菜1515亩,核心区400亩;安乐村571户,种植蔬菜1204亩;乐乡村285户,种植蔬菜800亩,核心区200
23456
第三篇:产业化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XXXXXXXX茶叶基地项目
建设工作总结
一、公司概况
XXXXXXXX成立于XXXX年XX月XX日,注册资本XXX万元,是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县级专业合作组织,地点位于XXXX,公司法人XXX;公司现有入股社员XX户(其中:在册贫困户社员XX户);通过与贫困户联建帮扶,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公司账务规范、制度健全,无任何不良信用记录和涉税违法行为。
XXXXXXXX从XXXX年开始种植茶叶,目前已拥有茶叶基地一处,建设茶叶加工厂房XX间及茶叶加工设备一套,取得“XXXX”牌商标,公司凭借自身积累的技术经验和资金优势,经多次实地考察论证,决定依托当地资源和天然生态优势,建设XXXXXX茶叶基地建设项目,采取“公司+基地+产业户+贫困户”的模式,引领和带动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各种途径参与茶叶种植,以进一步增加农村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收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之目的。
二、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位于XXX西南的XX村,距XXX城XX公里、距XXX县XX7公里,总面积约XX平方公里,有耕地近XXXX亩,人均耕地0.5亩;有林地8907亩。全村辖XX个村民小组,XX户XXXX人,人均占有粮食XX多公斤,201X人均纯收入XXXX元,其中2017年在册贫困户XX户XX人。占总人口XXXX人的XXX%。
项目区所在的XXX紧紧围绕产业扶贫、贫困户增收、科学发展,在发展经济、扶贫开发、促进低收入人群脱贫、改善村容村貌工作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各种产业齐头并进,一是以种植玉米、马铃薯、花生等粮食作物为主,同时发展茶叶、香菇等经济种植业。新建优质茶园XXX亩,建设种植香菇基地X处XX万袋,新建猕猴桃基地X处,种植面积达XXX亩。在加快农业种植、保障粮食产量的同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得到快速发展,成立有XXXXXXXX。二是成立了以猕猴桃种植为主的XXXXX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三是依托XXXX度假旅游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保障了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三、项目运行管理情况
XXXXXX茶叶基地建设项目期限自XXXX年XX月至XX月,建设规模为实施茶园科管XXX亩,项目建成后可年产鲜茶叶XXXX公斤。自项目申报,经XXX扶贫开发局、财政局批复以来,严格按制定的项目实施方案和《XXX扶贫开发局、财政局关于下达201X年中央提前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X政扶发[201X]X号)文件要求进行建设,本项目总投资XX万元,其中茶叶基地投资X万元,项目资金来源为公司自筹资金XX万元,申请扶持资金XX万元用于贫困户入股补贴。项目建设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体现了较好的扶贫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原则;二是坚持了高标准化、良种化、无性化、有机化、市场的原则;三是坚持了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集中连片、突出重点、择优发展的原则;四是坚持了专款专账专用和报账制原则。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是开定植沟施基肥。种植前进行了土壤的深翻、平整,并施路基肥,肥料以含有机质的堆厩肥、饼肥和一定数量的磷肥为主。二是为了提高茶叶树群体对不良环境的低抗能力,以密植密翻和培养低矮型的,采用单行条栽的种植方式和造林密度。
四、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项目总投资为XX万元,其中茶叶基地投资XX万元;包括公司自筹资金XX万元,申请扶持资金XX万元。资金使用方向和用途为:一是扶持贫困户(XX%)X万元用于贫困户参股补贴,户均XX万元,计XX万元(包括支付贫困户的土地租金、支付贫困户的劳务用工等),公司给贫困户年户均固定分红XXX元(XXX元*8%)。二是公司引进优质茶苗费补贴XXX万元和技术引进及其他服务费XXX万元。
五、项目扶持受益情况
本项目自建设成后,已产鲜茶叶XXX公斤,实现销售收入XXX万元,利润总额XX万元,扶贫XX户贫困户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已通过土地租金、支付贫困户劳务用工费等方式,带动了XX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XX元,人均增收XX元,达到了预期效果,扶贫效果明显,并有效建立了“企业、公司+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形成了产业扶贫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贫困群众满意度较高。
六、项目存在的问题、建议及今后打算
该项目虽然已建成,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有不足之处:一是贫困户劳动技能普遍不高,有待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劳动效率不高,机械化程度不强,因缺乏一定的资金,有些劳动项目可转化为机械作业方式。二是因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属季节性产业,与贫困户种植的粮食作物作业有冲突。三是资金缺乏,滴水灌溉设施未能实施,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建议上级部门给予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以使“企业、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得以更广泛的推广和普及。今后我们将在生产中不断发掘新的经验和好的做法,争取以更优的产品回报社会。
XXXX年XX月
第四篇:乡镇产业化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乡镇产业化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乡镇产业化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产业化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农业发展的相关精神,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发展有一定潜力的特色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下达省级财政2亿元产业化扶贫资金计划的通知》、《关于下达省级财政产业化扶贫资金计划的通知》文件要求,在我乡革约村、马铃村和谷增村的沿河两岸实施了产业化扶贫项目。该项目在市农办、市蔬菜办、区委、区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产业化扶贫项目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工作步署,认真抓好项目实施的各
项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区基本情况 马铃村、革约村、谷增村三个村作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总户数1124户,总人口4463人,其中低收入贫困户149户,626人。耕地总面积5986亩,其中田1800亩,土4186亩。气候宜人,属喀斯特中低山峡谷地貌,海拨999米—1150米,年均气温16℃,无霜期298天,年降雨量120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为小时,年积温为5200度。土壤以黄壤为主。水资源丰富,项目区有河流总长6公里,常见地表断头河与地下河贯通,水源丰富、水量充沛、水质清澈,有马铃河、盐井龙滩和革约龙耳朵等。乡党委、政府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利用本区域内自然资源条件,积极发展农业生产,通过几年来的努力,三个村西瓜种植规模已达3000亩,蔬菜种植500亩,香菇种植达3000平方米,特色水产养殖
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群众通过种、养殖项目的示范带动,生产积极性高涨。
2、项目实施及完成情况
按照筑财农[]119号文件精神,下达我乡省级财政产业化扶贫资金100万元。项目建设内容为在我乡革约村、谷增村、马铃村种植露地冬豌豆1000亩、黄瓜500亩,建设反季节蔬菜大棚50个9000平方米、香菇大棚50个3000平方米。在市农办、市蔬菜办、区委、区政府及上级有关工作部门的领导下,乡人民政府作为产业化扶贫项目的实施主体,严格按照省、市、区相关精神及项目实施方案要求进行项目实施,共完成冬豌豆种植亩,豌豆种植于10月启动,于4月中旬采收结束;完成反季节蔬菜钢架大棚建设50个9000m2,香菇大棚50个3000m2黄瓜种植500亩。
3、资金使用情况
市财政下达财政扶贫资金计划100万元,资金拨付到我乡95万元。具体使用情况如下:豌豆种子12万元;50个蔬菜
钢架大棚建设30万元;香菇大棚补助1万元;黄瓜架材47万元;培训费5万元。
二、采取的工作措施 建立了三个体系
1、建立组织保障体系
蔬菜种植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从宣传发动到项目种子的入土实施,时间紧,任务重,一环扣一环,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都不可拖延。为此,区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区政府副区长班德勋同志任组长,区农办、区政府办、区农业局、马铃乡政府相关主要领导任副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同时,在区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乡人民政府相应成立了以乡长任组长、包村干部和村支两委为成员的工作实施组,及时调整党政领导班子分工,分别明确一名任时职副科级以上领导联系革约、马铃、谷增三村的工作,落实一村一名包村干部和技术指导员。以联系村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从项目的宣传发动、到种子的发放、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组织实施,均按照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的要求,切实加强对项目的领导,形成了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狠抓责任落实的专门工作队伍,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和组织保障。
2、建立技术服务体系
一是科学布局,合理规划。请市、区农业专家到乡考察,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后,综合地理环境、气候、水资源、交通等各方面条件,最终将项目实施地落户在地理条件优越、气候条件适宜、水源充沛、地势平坦,群众在种植蔬菜方面具有一定经验的马铃、革约、谷增三村实施。同时,技术专家通过对三村土壤特征进行化验、分析,又结合蔬菜市场需求,确定了以冬豌豆、黄瓜、香菇为主导品种,采取黄瓜—水稻—冬豌豆种植模式即“菜—稻—菜栽培模式”和黄瓜—香菇种植模式即“菜—菜栽培模式”,以革约村革楼村民组、马铃村水车坝组、谷增村七一桥组作为集中展示区,示范带动全乡蔬菜产业带的发展。二是建立专门的技术服务队伍。区蔬菜
办派出3名技术人员到马铃乡蹲点作技术指导。从蔬菜的下种、施肥到产品采收全过程,每村均有1名技术员作指导服务,农户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可及时得到帮助解决。同时,并区科技局专家到乡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开展技术指导培训,指导农户利用沼液进行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科学方法,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建立市场网络体系
建立了由农户自销和政府帮助统销相结合的营销模式。一方面,在项目启动前期,区农业局通过利用网络发布了豌豆销售的信息,与商家达成了意向性供销协议。另一方面,极力嫁接青岩市场,鼓励农户主动与蔬菜收购商联系,引进收购商上门收购蔬菜,搭建农户自销售与政府帮助统销相结合的销售市场,农户自愿选择销售渠道。同时,采取“公司+农户+协会”的模式,香菇产品的销售供不应求,确实建立了多渠道的市场销售网络体系,保护农户经济利益。
强化两个到位
1、强化宣传动员工作、政策措施宣传到位。
项目启动前期,为促使三村群众积极参与到蔬菜种植项目中,首先,乡产业化扶贫项目工作实施小组放弃了五一休假的机会,按照早安排、早部署的要求,及时召集项目规划区内的村支两委、村民小组长、部分村民代表到乡召开动员会,向农户讲解发展蔬菜生产对于提高经济收入的重要性,宣传《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补助政策措施,动员农户积极发展蔬菜生产。同时,项目实施工作小组还利用晚上的时间,分赴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逐家逐户进行动员,部分昼夜的开展种植农户、种植数量的统计工作。确实将项目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宣传落实到位,取得了农户的广泛参与,确保了种植任务落实到户。
2、强化技术培训工作、技术指导服务到位。
为确保项目的实施成功,保证农户按要
求规范化发展蔬菜生产,我乡从提高农户发展蔬菜生产方面的知识着手,积极邀请区蔬菜办、区科技局的专家到乡进行技术培训,全年共到各村开展蔬菜种植技术培训10余期,并组织了各村支两委、项目实施涉及村的小组长、部分村民代表200余人到罗甸县学习考察一次,培训蔬菜种植农户余人次,使蔬菜种植农户掌握了蔬菜的下种、蔬菜生产应注意的问题、病虫害防治等基本知识,确实将技术指导落实到位,提高了蔬菜种植农户科技种田的能力。建立落实四个制度
1、风险抵押金制度
为增强项目实施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意识,确保产业化扶贫项目的实施取得成功,建立了风险低压金制度,涉及该项目的区、乡工作人员按照各自责任大小,交纳1000—元不等的风险低压金,明确规定在项目实施成功后,风险低压金才能如数退还给责任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因责任人原因造成项目实施任务未
完成,或导致项目实施失败的,所扣风险低压金全部充公。
2、承包示范制度
为加强对各村种植农户的指导,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乡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了乡干部承包示范制度。即由各包村干部负责在所包村选择一农户的一田块,对其田块内的豌豆种植从下种到采收进行技术承包,规范化种植,以将所承包的豌豆种植田块打造为该村最好的豌豆为目标,提供示范田榜样,指导其他农户按要求进行蔬菜规范化种植。
3、金融扶持制度
为解决种植农户前期项目启动资金缺乏的问题,乡人民政府积极与花合行协调,通过种植农户申请,不管该农户是否有未还清的银行债务,花合行均向种植农户提供小额贷款服务。乡财政对种植农户的小额贷款进行贴息。
4、项目资金管理制度
项目资金的管理严格按照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进行。乡财政按照“财政扶贫
资金管理办法”的管理规定管理项目资金,并强化扶贫户信用管理,确保了扶贫项目资金的安全。创新补助发放模式
为充分调动农户发展蔬菜种植的积极性,改变“我帮你发展、你帮我完成的任务”的不良作风,确保蔬菜种植项目成功实施。我乡一改以往对农户补助的发放方式,将“先补后种”改为“先种后补”的方式。即由农户先垫资购买种子,每户购买种子所花的资金,乡农业服务中心做好登记。乡人民政府通过与花合行合作,由乡财政所为每户种植农户开设账户,然后在每户账户中存入农户购种同等金额的资金后冻结账户,乡农业服务中心将存折发放到每户种植农户的手中,在农户将所购种子按要求全部播种,种苗出土并见一定成效,通过乡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解冻账户发放补助。这不仅消除了种植农户担心政府补助兑现不到位的想法,调动了农户发展蔬菜种植的积极性,而且还有效的解决
了农户只领补助不落实项目的问题,形成了约束机制,保证了项目资金的安全。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实施好示范种植。
在500亩黄瓜种植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规划突出革约村革楼、马铃村水车坝、谷增村七一桥三个种植连片核心区,每个核心区至少达50亩,突出三个核心的主体地位,扩大辐射带动面。
为有效解决规划区马铃村水车坝组核心区插花的问题,乡人民政府要认真做村民农户的工作,由乡干部牵头,从不愿种、或没劳动力不能种的农户手中租取土地,然后再将土地承包给积极性高的该组农户进行黄瓜种植,确保了规划核心区的形成和示范效应的实现。同时,指导农户按要求规范种植黄瓜,从管理、技术指导服务、销售渠道环节上给予农户大力的支持,保护农户的经济利益。
三、取得的成效 经济效益
项目的实施共完成冬豌豆种植亩,豌豆
种植于10月启动,于4月中旬采收结束;同时,冬豌豆种植项目在遭受1月罕见的严重凝冻灾害的情况下,平均亩产达231公斤,总产量为公斤,收购商上门收购价为元/公斤,实现豌豆总产值高达万元,仅此一项,项目区种植农户户均增收716元,人均纯收入就增加202元,实现了农民减产不减收的目标;完成反季节蔬菜钢架大棚建设50个9000m2,香菇大棚50个3000m2黄瓜种植500亩,黄瓜平均亩产为2500公斤,总产量为1250000公斤,收购商上门收购价为元/公斤,实现黄瓜总产值高达120万元,仅此一项,种植农户人均纯收入就增加268元,实现了农民增收的目标,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初步显现,农民从产业化扶贫项目中真正得到了实惠。社会效益
1、推进了马铃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因地制宜,辐射带动全乡8个行政村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全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全乡农业
从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发展的转变。
2、蔬菜基地的建成,可年均为贵阳及周边市场提供公斤无公害生鲜蔬菜,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生鲜蔬菜的消费需求,解决了贵阳及周边城市无公害蔬菜供应紧缺的问题。
3、为全乡农民提供余个就业岗位,农民无须外出务工就可实现就地就业,减轻城市就业压力,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4、解决了项目区内600余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保证了农村土地的充分合理利用,形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长期有效的增收途径,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生态效益
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符合生态示范区建设的要求,符合无污染生态经济乡的发展定位,产业化扶贫项目的实施。一是保护了全乡的青山绿水,实现了全乡经济社会在在维护群众利益中前进、在保护生态中发展。二是因地制宜,促进了生态能源的有效利用,沼液、农家肥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这不仅为农户在每
年的农业生产化肥上节约了开支,而且还减轻了施用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可持续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三是带动了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发展,加快了生态文明区的建设进程,进一步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实现了全乡农业产业的根本性变革 一是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无公害产业化扶贫项目实施成功,促使大部分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发展蔬菜种植经济效益,思想基本上从“要我发展”转变到了“我要发展”的观念上来。农民不再担心什么品种能不能种、销得出去销不出去等问题。在落实政府一系列政策、指导措施上,变积极主动,只要政府安排了,再不要政府担心,农户均能按要求完成。二是经营理念的转变。农户的收入方式基本跳出了主要依赖传统农业的发展框框,催生了农村经纪人的发展。项目的实施,全乡共产生了10余人专门从事蔬菜销售的经纪人,商品经济意识的成长为成功嫁接青岩蔬菜批发市场创造了条
件,实现了青岩蔬菜批发市场向马铃乡的延伸,农民因此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能将蔬菜销售出去,农业生产基本上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型向商品经济型的特色农业转变。
三是就业渠道的转变。通过发展蔬菜生产,余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就地转移就业,农民的就业方式开始从外出务工向就地转移就业转变。四是种植技术的转变。农民群众通过接受农业科技培训,增长了科学种田方面的知识,一些农业科学技术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人畜粪便、沼液等新型有机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
五是种植模式上的转变。蔬菜项目的实施打破了全乡几百年来“水稻、玉米”单一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经济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得到了发展,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
六是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项目的成
功实施,增进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提高了政府的信誉度。乡、村干部的工作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支持,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还未得到彻底转变。
个别群众还未从根本上认识到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思想僵化保守,固执于仅种植水稻、玉米的传统农业的老观念上,对政府各项优惠政策、措施无动于衷。
农民的知识水平低,科技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民群众只文化知识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对科学种田重要性的认识,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较低,存在部分种植农户在技术人员的指导面前不听侍从、技术人员说一套、自己做一套,不按技术人员的指导实施,导致项目实施的总体水平不是很高。
经营理念的商品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农产品的销售过分依赖于乡外小商贩的收购,农民群众商品经济意识不高,经营的自主性不强,“怕卖不出去”的思想还部分群众中存在。农村经纪人的发展还处于萌芽状态,经营理念的商品意识还有待进一步的增强。
产业化扶贫项目的基础还不牢固 农民自主发展的意识还不强,个别群众发展蔬菜种植的坚定性、长期性意识不强,还有依赖政府补助的思想,产业化扶贫项目的基础还未筑牢。
六、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争取资金支持,进一步巩固好发展好蔬菜产业化项目。
1、按照省、市关于产业化扶贫项目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工作步署,积极争取省市扶贫项目资金及其他项目资金的支撑,进一步巩固的扩大蔬菜产业项目的发展,完善项目区内的机耕道、农灌管道等配套设施,为项目的规模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建立长
效激励机制。科学选择项目实施的品种,有针对性的开展调查研究,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要发展蔬菜种植,搞好宏观调控,切勿政策措施的变动和蔬菜滞销而损害农户的利益,挫伤农户的发展的积极性。
3、进一步强化辐射作用,在现有基础上,做好项目实施成果的宣传,进一步将积极性高、自愿发展蔬菜种植的村寨农户纳入项目规划区,扩大项目的规模,引导农户进一步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
4、搞好蔬菜销售的信息发布,搭建蔬菜销售平台,积极培养和支持农村经纪人的发展。
打造蔬菜品牌入市经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1、搞好技术指导,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蔬菜种植。按照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生产的相关标准,认真引导农民利用农家肥、沼液等有机肥种植蔬菜,规范化种植,提高蔬菜生产的质量,打造蔬菜精品。
2、成立马铃乡蔬菜协会,注册蔬菜品牌,将产品打入大型超市、省外市场进行销售,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
第五篇:蔬菜产业化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蔬菜大棚建设项目
实 施 方 案
项目名称 ********蔬菜大棚建设项目
申报单位(盖章):********* 实施单位(盖章):********* 主管部门(盖章):***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一七年 三 月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要
项目名称: ******蔬菜大棚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单位:******* 实施单位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项目主管单位: ***县扶贫办
项目主管单位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技术依托单位: **县农业局
技术依托单位技术负责人:*** 联系电话:******** 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项目类别 : 蔬菜 项目建设地点:****** 申请财政扶贫资金: ***万元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新建标准大棚55个,肥料补助8.6吨。项目建设期限: ***个月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
****位于********北部,距县城50公里,境内盛产水稻、玉米、红薯、土豆等多种农产品。全村辖1个行政村,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75户2516人,其中贫困户325户1180人。长期以来,****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农民生活水平落后,2015年末人均纯收入6248元。****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的过渡地带,山地起伏,溪流纵横,海拔在500—800米之间,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5.9℃,无霜期300天左右,具有典型的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的特征,很适宜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全村村民以农业、畜牧业、务工和服务业收入等为主。2017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7245元。我村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分布,是全乡贫困人口较多的村之一,由于受山区自然条件限制,产业发展滞后,农业发展缺乏规模化经营,生产技术与市场信息匮乏,种植业发展技术不成熟。
项目区位于****,该地地势教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稻田成片,区域广阔,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适宜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
2、交通状况
****的公路交通便利,有***省道和“****”高速公路贯穿而过,全村已实现组组通公路工程。组组通移动电话。便利的交通,信息的通畅,为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得产品运输方便,信息灵通,减少成本,从而增加群众的收入。
二、项目实施内容及目标
1、实施内容
新建标准化大棚55个,补助西洋复合肥8.6吨。
2、完成目标
项目的实施涉及了25户贫困农户92人。在项目实施完成后以其本身的示范发展力度,用示范的作用带动种植业的发展,将推动和影响更多的群众加入到种植业。
三、项目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44万元,申请财政扶贫资金44万元。
(1)大棚建设
新建标准化大棚55个:55个×7500元/个=41.25万元。(大棚按照长30米、款6米、高2.5米每个计算,长度不足30米的,按照每平方米补助41.66元计算实际面积。)
(2)肥料补助:8.6吨×3200/吨=2.75万元(西洋复合肥,按照每个大棚500元的标准补助)
(二)财政扶贫资金补助环节及标准
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扶持项目补助标准(试行)执行,物质采购按照政府采购程序由乡政府统一采购。
四、实施技术操作规程(1)大棚建设要求
一是空气清洁无污染,应选择生态环境优良、外界隔离条件好,生产基地要远离工厂、矿区、医院、城镇,产地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二是排灌方便,灌溉用水清洁,水源条件好、无污染、排灌方便。三是土壤土质好,无污染;园区要选择土壤耕层深厚、肥沃、通透性能好,土壤中性偏酸、有机质含量高,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历年病虫害发生少、集中连片、便于规模化生产。
(二)大棚建设地选择
****气候温和,属于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类形。具有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量在1100―1200毫米之间,境内热量条件好,为4300℃,无霜期较长,每年为260-280天,常年降雨量1180毫米。项目区域内无工业污染,地理环境、水土适合发展蔬菜种植。
五、实施进度安排
实施进度包括宣传动员、基础工作准备、资金使用计划、物资采购发放、种苗栽种管护、检查完善验收等工作的时间安排。
2017年4月进行宣传动员,编制方案,落实项目土地。2017年5月完成招标工作。
2017年6—8月完成大棚配套设备安装。
2017年9 收集好项目的材料整理归档,收集好项目的材料整理归档,完成自查报告,项目总结,申请上级验收。
2017年10 交付合作社及村委监管。
六、实施组织机构
成立乡产业化扶贫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项目实施工作小组、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发挥和扩大****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
1、成立大棚产业化扶贫项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
2、******大棚蔬菜种植项目技术服务小组 组长:***,成员:***、***、***
3、******大棚蔬菜种植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成员:***、***、***、***、***、***
七、产业化经营状况
(一)项目实施主体。***********。
(二)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由***********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向农户租赁土地,每年向土地所有者支付一定的土地租金,而贫困农户可以用土地入股,参加种植,形成利益共同体。
实行“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合作社每年要履行和贫困户分红责任,不管是否盈利都要执行,运用保底分红方式贫困户年分红比例不低于入股扶贫资金的8%并逐年递增。
八、主要措施
(一)技术措施
以****农业局为技术依托,同时整合乡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力量,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
(二)、组织措施
为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成立了乡产业化扶贫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项目实施工作小组、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抓好项目监督积及调度;项目实施工作小组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及时抓好项目落实,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项目技术指导小组要认真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做好技术指导;由乡民生资金督察组,加强对项目资金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项目实施及资金按时到位,并加强项目质量的监督检查,严格责任,对未履行对未履行职责的责任人要追究责任。
(三)、管护措施
成立项目管护领导小组,分管项目的乡领导任组长,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项目设施和设备权属属****人民政府。项目建设完成并验收后交付项目村管护和使用。
九、项目管理
(一)资金管理
1.严格按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农„****‟***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农„****‟***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财农„***‟***号)、《****财政扶贫项目“先建后补”管理暂行办法》(**扶办通„***‟**号)和《关于改革创新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管理使用方式的指导意见》(***扶通„***‟*号)等文件规定,加强资金监管,规范乡级财政报账制,落实专人、专户、专账管理,保障资金专款专用高效使用、安全运行。
(二)物资管理
按照项目进度和计划,实行政府统一采购,严把价格和质量关,确保物资供应。物资保管实行专人管理,集中存放,并做好物资出入库记录。物资发放必须在核准面积、品种、数量、金额后张榜公布才能发放,不准提前预领。在特殊情况下可采取现金补助的形式发放。
(三)档案管理
明确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全程收集项目相关资料,包括项目规划、申报材料、实施方案、批复文件、技术方案、培训情况、检测材料、物资发放清册、简报、进度报表、阶段总结、竣工总结,验收材料以及项目实施过程图片及影像材料等,并单独装订成册,确保项目档案材料真实、完整符合规范要求。
十、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一)扶贫效益
实行“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贫困农户以扶贫补助、劳动力、土地、生产原材料等形式量化入股进行合作社种植,形成利益共同体。采取股份分红的方式,合作社与农户自行签订入股合同由乡政府与项目村委共同监督,通过项目的实施,可解决项目区贫困户25户92人实现稳定增收。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步伐,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蔬菜种植产业的技术水平,通过项目的有效带动,可带动其它村的蔬菜产业的发展,引领***及周边乡镇的蔬菜种植,有效地拓宽市场,能使我乡的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增强了贫困群众对蔬菜种植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提高***经济综合实力。
(二)社会效益
一是该项目的实施,可大力推动我乡蔬菜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蔬菜种植的步伐,向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二是通过项缓解就业难的实际,减少留守儿童和孤巢老人的现象发生;三是通过推广适用技术,不仅增收效果明显,而且改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使广大群众开展科技种植,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科技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也得到大大提高。四是由于经济收入的增加提高了人口素质,生产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得到了更好的改善。
(三)生态效益
通过本项目实施,促进冬季高效农业生产,提高复种指数,对净化空气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农家肥的大量合理施用,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沼肥的利用,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减少病虫害,农业防治、物资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综合利用,使病虫减少,农药的施用减少,从而减少污染改善环境,增加有益昆虫种类和数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