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成附件:课题成果简介

时间:2019-05-14 02:5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赵俊成附件:课题成果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赵俊成附件:课题成果简介》。

第一篇:赵俊成附件:课题成果简介

国家社科基金2010年资助课题《西部民族地区农地林地流转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以云南省为例》(编号10XMZ045),于2010年8月开题,2011年9月完成,提交的研究成果包含3份总报告、10个区域调研报告、5个理论研究报告、8个热点报告、8个专题报告、2个典型案例报告,总字数34万多字。

中国农村土地林地流转包括国家征用、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和承包经营权流转等,本课题仅就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研究,而不涉及国家征用、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流转。

本报告所研究的民族地区,按通常理解是指云南全省16个市州中的8个民族自治州、129县中的29个民族自治县,到2008年底的150个民族乡和18个享受民族乡待遇的镇。

一、民族地区农户反映的土地林地流转的若干特点

我们选取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20个县内的56个村、530户农户,就农户眼中的土地林地流转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530份,收回问卷53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79份,占问卷总数的90.38%。问卷调查的新发现有以下几点:

(一)出租是土地林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样本农户以出租方式流转土地林地的占流转总面积的53.07%;转包占35.63%;转让占5.32%;股份合作3.09%;反租倒包等其他方式1.76%;互换1.12%。

(二)私下自行流转占大头。在进行土地林地流转手续办理时,在村里自己私下里自行流转占总样本农户的45.72%;到村委会所在地由村干部帮助制定书面协议,双方同意之后并签字占到了36.74%;到乡镇及县里去办理土地林地流转手续的情况也还是有,只是占很少的比例(5.85%)。

(三)有一部分农户是非自愿流转。

样本村调研户在进行土地林地流转时,有70.35%的农户是自己主动去联系土地林地流转转入方的;有20.67%的农户是在乡村干部动员下进行流转的;跟着别人家决策来流转占到了17.12%;还有的是因为要建设种植基地或养殖场等而需要农户进行土地林地的流转,这部分数量不多,479户农户中只有43户,占8.98%。

(四)仍有少数农户签订的是口头协议。在所调查的479户有效农户中,土地林地流转过程中签订口头协议的有126户,占有效样本数的26.30%;签订了书面协议的有362户,占总样本数的75.57%,其中由农户自己拟定的书面协议有172户,占到了签订书面协议户数的47.51%。

(五)有少部分流转后改变土地用途。

关于土地流转后的用途,有22.96%农户认为是与过去一样的,用于种植经济作物的占41.75%;种植粮食作物占20.05%;有9.19%的土地林地流转后是用于非农业的。

(六)有相当比例认为流转后收益减少。

农户自我感觉土地林地流转后收益,有20.25%的农户认为流转金与自身的收入是持平的;有10.23%的农户认为土地林地流转金相比自身收入来说,增加得较多;另外30.48%的农户认为有略微的增加;有40.29%的农户认为土地林地流转金与自身收入来讲有所减少,其中20.25%的农户认为减少的较多。

(七)少数农户表示流转金还没有到手或者到手的是一张欠条。

土地林地流转后农户收到流转金的情况,有66.18%的农户表示流转金已经到手;有31.94%的农户只收到了一部分的流转金,这种情况有的是因为村集体扣留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村里的公共资金,有的是因为流转年限的问题,受让方先交付部分流转金,待几年后再交剩下的部分。还有极少数农户(1.88%)表示流转金还没有到手或者到手的是一张欠条。

(八)农户土地流转后到受让企业打工的较少。

农户土地林地流转后,有58.25%的人到家乡以外的地方打工,其中到城里打工占30.69%;有20.25%的农户去了别处打工;到受让企业打工的比较少,只占到7.31%。少数部分农户在土地林地流转后就不再从事任何工作,主要是年纪偏大,无力耕种。

(九)流转年限以5—10年为多。已有的流转年限,5年以下的占22.77%;5-10年的占31.73%;10-30年的占12.73%;30-50年的占10.86%;50年以上的占11.06%;按第二轮承包期的占7.31%。

(十)中介服务十分薄弱。

样本村土地林地流转的中介服务到位率不高。其中获得信息发布、交易办理以及法律服务的都在10%以下,这说明样本村所在点的中介服务组织提供的服务很少;评估和公正这两种服务所占的比例是10.86%和14.61%,也都在15%以下。样本村中介服务做的比较好的是介绍,占了样本村中介服务的39.87%。

二、研究中发现的带有共性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社会对农村土地林地流转的研究越来越多,广泛涉及流转的现状、成因、后果、农民意愿、问题、对策等,有许多发现,例如流转不规范、违背农户意愿、政府服务不到位、市场体系有待建立、纠纷有待调解、耕地流转后非农化等。而专题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农户土地林地流转的情况、特点的相对较少。

我们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户土地林地流转的情况,就与全省的共性比较,有以下新的发现。

(一)就实现规模经营的目的来看,有的产业不流转土地林地也可实现。

国内在讨论土地林地流转的初衷时,一致把规模经营作为第一目的。但是,我们的研究发现,云南省有的产业并没有进行土地林地流转,仍然坚持农户一家一户的经营,也实现了规模经营。我们举出的案例有二:一是是云南省蔗糖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国第二大产糖省,云南省常年甘蔗种植面积450万亩,平均亩单产4.3吨,蔗糖产量200万吨以上,工农业产值突破120亿元。其中带动种植甘蔗的农户600万,全部是家庭经营,总体看实现了规模经营;二是云南省核桃种植主要采取农户家庭经营模式,而且达到了超大规模经营。2009年,云南省核桃种植面积达2400万亩,其中挂果面积近600万亩,年产量达30多万吨,产值超73.9亿元,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1/3,居全国第一。这两个案例至少可以说明,理论界普遍认可的农地零碎说、小规模不经济说、小农户难以采用先进技术说、小农户难以规避风险说,在这两个案例中是不适用的,需要进行新的理论概括。

(二)总体上看全省流转规模较小、层次较低,尚不具备大规模流转的条件。从总体上看,云南省特别是民族地区土地林地流转在规模和层次上,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尚不具备大规模流转的条件。2009年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已达1.5亿亩,超过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2%。另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08年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比例为:上海60%,浙江28.7%,江苏19.2%,黑龙江18.1%,重庆17.8%。而云南省2009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300万亩,仅占承包耕地面积的7.8%。其中民族地区由于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我们估算土地流转占农户总承包面积的5%左右。云南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农业生产条件好、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流转的多,相反的地区少;农户间转包的多,租赁、转让、拍卖等形式少;流转给一般农户的多,流转给专业大户和企业的少;流转短期行为多,长期

流转少。

云南省民族地区之所以尚不具备大规模流转的条件,主要是信息建设、市场体系建设、法治体系建设“三滞后”,难以保障农户流转过程以及流转后的利益。

(三)基层政府直接介入农地林地流转而导致屡屡侵犯农民利益。本来,基层政府在农村土地林地流转中的职责,是搞好服务与监督,但是实践中不少基层官员热衷于直接介入农地林地流转,其结果是导致屡屡侵犯农民利益。基层政府直接介入农地林地流转,最常见的是强行“越位”代庖流转,侵犯了农民自主决策权。所谓强行流转,是指违背“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所谓统一规划、规模化经营的幌子下,不征求农民同意,不顾农民意愿,利用行政权利和手段,流转自己辖区的农户土地。

(四)流转土地用途及模式多样化,经济作物成为首选。

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流转从农户相互间的自发流转向组织化、有序化流转发展;土地流转的对象由本村、本乡、本县内流转逐步向村外、乡外、县外流转;经营内容也由种粮为主逐步转向蔬菜、花卉、水果、核桃、茶叶、甘蔗、烤烟和养殖等高效益农业为主发展。流转带动模式主要是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能人大户三类。调查显示,流转土地流入公司面积占13%,流入合作社及农户的面积占85%。红河州蒙自县土地流转后的产业:石榴产业1798.3亩,占流转耕面积的12%;蔬菜产业2929亩,占19%;葡萄产业833亩,占6%;烤烟产业1871亩,占12%;甘蔗产业365亩,占2%;其它产业1749.8亩,占12%;而粮食产业5518.7亩,占37%。

(五)流转价格上涨较快,并逐步形成出社会平均价格

近几年来,云南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一般都以每5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农地林地的增值得到体现。总体来看,毗邻城市、经济发达、区位较好的地区流转价格高。据调查,昆明市郊区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经营流转价格一般为每亩每年1000-1500元,每5年递增10%。烟草公司在楚雄州禄丰县西河村委会建立的烤烟育苗基地,农户以入股的方式流转土地147亩,以每平方米1.6元的租金价格,创出了该州土地流转的最高价格。而地点偏僻、区位较差的地区流转价格较低,只有区位较好地区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楚雄州武定县农民通过流转土地,一般每亩每年可以得到200-1200元不等的租金收入。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最低的是德宏州盈江县平原镇的隆中村,转包的土地林地平均为23元/亩。

(六)工商资本下乡租地开发优势农产品逐年增多,情况复杂。

云南省有一批城市工商企业下乡的目的主要是获得加工原材料,并不瞄准农户土地林地,不转包、不租赁、不吸收农户土地入股,一般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即公司给农户签订收购订单,并帮助当地连片规划、供应良种、培训技术、提供信息、统一病虫害防治、特别是担保贷款,在一个小区域内实现了规模经营。例如,香蕉作为西双版纳的新兴产业,经过近几年发展,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0.8万多亩,产量13万多吨,产值2.5亿元。在10.8万亩总面积中,农民种植面积1万多亩,其余均为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化种植。

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工商企业下乡,眼里瞄准的是农户土地林地,以低于市场价租赁农户承包土地林地,开发优质农产品。相对于农户自己耕种来看,这些城市工商企业一般都实力雄厚,有较多的资本和技术投入,因而普遍实现了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总产量增加,农产品特别是优质农产品的社会供给增加,并且获得了期望的利润。

另有一些城市资本下乡的目的,并不是开发农产品,而是资本运作,即寄希望今后土地林地增值后赚上一把。调查中发现曾有一家企业已在农村租地上万亩,目的是准备今后提高

价格后再转手租给其他企业或大户。这种情况就是通常所说的资本运作。

(七)股份合作是学者们推崇的形式,但实践中发展不快。所谓股份合作,是指土地承包者或拥有农地永久性支配权的合作经济组织,将其拥有的土地使用权以折股形式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的经济行为。这种形式可使土地的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分离,并通过农户对土地价值形态的占有(主要通过以股权方式参与土地的收益分配来实现),逐渐淡化农户对土地实物形态的占有,使得土地便于集中,以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但是实践中并不受欢迎,发展不快。云南省2007年承包土地流转面积中,股份合作占2.09%;大理州2010年第二季度股份合作面积占总流转面积的0.1%。

(八)乡村组织“反租倒包”侵犯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同全国一样,云南民族地区乃至全省不少地方兴起了一股“反租倒包”的热潮,有的甚至把它当作经验来推广。其实,“反租倒包”是一种侵犯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最大问题是违反农户意愿,带有强制性,往往使农户承包土地流转收益受损。而且,“反租倒包”为村干部中饱私囊提供了机会。这种流转方式涉及两份合同,即发包方与农户之间反租合同,发包方与第三人的承包合同。由于两份合同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利益差额,发包方有可能借此中饱私囊、侵犯农民的承包经营权,其弊端是十分明显的。

鉴于云南省内特别是民族地区“反租倒包”的面比较大,参与企业比较多,涉及各方利益比较复杂,处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充分地调查研究,采取稳妥的措施。

(九)村集体分享农户土地林地流转收益,是一种违规行为。我国的政策与法律明确禁止村集体分享农户土地林地流转收益的。但在实际中,绝大多数村集体组织的干部并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而是以集体享有承包地的所有权为名,凭借土地所有者代表的身份和行政权力,侵犯农户土地林地流转的利益。如果同意了村集体分享农户土地林地流转的收益,将引起农户不满,弄不好导致社会不稳。因此,这一现象应该予以纠正。

(十)现行法律条文存在不健全不完善

现行法律条文尚不健全不完善,实践中往往造成无法可依。即使是《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办法》中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定,内容比较原则,缺乏可操作性,特别是对于各种流转主体应当履行的程序性要求,缺乏详细的规定。

三、相关的理论与政策论证

土地林地产权特别是农户承包权流转,涉及到许多绕不开的理论问题。我们的这项研究虽说是应用研究,但在研究中也碰到一些理论问题,现摘其要把我们的观点介绍如下。

(一)尊重100%的农户认为承包土地就是自家的意愿

对于农村土地林地“农民集体”所有的弊端,我国学者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是:依据法律实践,“农民集体”不是法律上的“组织”,而是一个抽象的、没有法律人格意义的集合,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行为主体。这种没有具体组织形态和法律人格化的“农民集体”,根本无法享受和维护土地所有者的权利。为解决这一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农地归农即私有化、归国

即国有化、继续集体化和农户“共有股份化”等主张,至今争论不已,但是却很少有农民们意见的表达。为此,我们通过访谈和问卷,发现100%的农户认为承包土地就是自家的。

实践中,农户承包使用权越来越多、越来越实在,也能流转,而集体所有权则越来越少、越来越淡化。对此,理论解释有张五常说的“只要有使用权、转让权和收入权,所有权属于谁并不重要。”李昌金则明确提出“淡化所有权,强化使用权”。党国英依据法律上的所有权和经济意义上的所有权可以不一致的世界先例,主张做虚集体“共同共有”,做实农户承包权。看来,这与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土地承包长久不变的改革思路在大的方向上是一致的。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据陈锡文解读,就是要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我们认为,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这在实际上也就包含了所有权。这反映了我们在多次农村调查时均发现的农户都把自家承包土地林地的产权视作自家的要求。

(二)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是土地林地流转的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之初,理论界以“两权分离”理论,战胜了集体所有土地只能集体经营、不能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极左观点,为农村家庭经营提供了理论支持。我们在所有权、承包权“两权分离”的基础上,论证了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三权分离”,可以成为土地林地流转的理论基础。“三权分离”后的状况如下:所有权者依法监督承包权者和经营权者使用土地林地,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服务;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含宅基地)用益物权是农民的财产权利,由承包农户永久持有,法律给予保障,不允许所有权者、农村基层组织、企业、大户、基层政府侵占;经营权是由承包权派生出来的权利,而不是所有权派生出来的,承包农户按承包权向流转受让者收取转让金,任何组织不得分享、占有或剥夺;拥有经营权的承租者享有土地的使用、收益、转让、抵押权。

(三)集体土地国有化有多弊而无一利 我们在调查时发现,农民以及农村干部都反对将土地收归国有。那么,有的学者拿国有化说事会产生哪些后果呢?一是从政治上看,农民土地国有化将使中央政府“长期稳定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承诺变成一纸空文,从而失去民心,政治风险太大。二是从经济学的观点分析,农民土地国有化的操作成本费用太高,国家、政府和农民都将负担不起。三是从实证分析上看,有的学者之所以提出农民土地国有化的主张,内心深处的理论依据,据说是“分散小农户家庭经营不利于规模经营”,“分散小农户家庭经营不利于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这些论据,只存在于指责者的虚幻头脑里,现实中却是分散小农户家庭经营和规模经营实现着成功对接。

(四)中国农村土地决不能再来一次平均分配 有的学者在农村发现一些“无地农户”,认为土地在农户中占有已经极不均衡,不利于农村和农业发展,也会使“无地农民”陷入非常贫困之中,还会使社区共同体功能丧失,将来一定会导致社会冲突。我们的研究表明,农村土地纠纷主要表现在基层政府与资本圈地,而农户之间的土地林地矛盾问题并不具有普遍性。因此,中央关于“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是从宏观考虑的,是正确的。而如果重新均分土地,不但经济成本太高,而且政治代价太大,将使一部分基层官员借调整土地谋私,从而更加恶化干群关系,搞不好会危及执政的合法性。

(五)集体土地林地的物权性质

我国长期来将集体土地林地的权属性质在立法、司法实践中视作债权,不承认其物权性质,由此引发出法律保障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深入发展,土地物权被逐步承认,但是林地却以特殊而不被承认物权。我们回顾历史发现,1950年代初期以前都是处于物权,1950年代中期高级合作社化后变成了虚权,改革开放后演变成债券。在这一过程中,极左理论观点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其对农民积极性的负激励、破坏生产力的严重后果则是大家都看到并承认的。摈弃在集体土地林地权属上的极左观点,恢复其物权的本来面目,是广大农民和司法实践的客观要求。

本来,物权和债权都属于财产权,学者们为了拨乱返正,就不能不普及法律常识,特别强调物权与债权的区别,强调物权是指权利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物的直接管理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权能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债权是权利主体按照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请求相对人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权利,权能仅有请求权和受领权。学者们的目的达到了,农户土地林地承包权被作为用益物权写进了物权法,为保护农户土地林地承包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六)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我国农民贷款难这是大家都承认的,问题是如何破解。我国担保法规定,农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使用权是不能抵押的。为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发生不良贷款后,如何将抵押物变现,偿还银行贷款的问题,成都市的试点有突破:规定一旦出现违约,土地承包经营权可由成都市设立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基金按基准价格收购。这被称为“政府兜底”。我们为成都试点而欢呼,但对政府兜底有保留意见:一在于政府没有那么多的金钱,而且即使政府有了可观的、一定量的钱,但是政府用钱的科目还很多,真正能够用于土地承包权抵押贷款“兜底”的钱也一定不会很多。二在于政府以有限的金钱来“兜底”,就必然出现有的土地抵押贷款农户还不起款时获得了“兜底”,而另一些农户却不能获得了“兜底”,从而产生新的不公平。三在于政府以有限的金钱来“兜底”,实施中有可能变成稀缺资源,而稀缺资源主要又由政府机关的官员来分配,其中的猫腻、腐败也就不可避免了,也就成为一个新的政府机关官员们腐败温床了。

其实,在我们看来,有效的“兜底”应该交给社会,由企业和实力雄厚的个人来做,而地方政府只是制定并执行鼓励政策,例如允许收取担保费、税收优惠等。

(七)流转后的农民出路

支持土地林地流转者认为,农民把土地林地流转出去,使受让者获得规模经营,自己既可以获得土地租金收益,同时可以为这些经营大户或者工商企业打工,再获得一份工资,因此是比较美好的事情。但是有的社会学家、决策层则考虑,相当部分农业劳动力改变了自身的业主地位成为雇工,或是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承包土地外出打工等。这将引发的社会矛盾可能远远大于效率提高带来的粮食产量和经济作物产量增长。我们认为,农民土地林地流转出去后的出路,要相信农民自己可以做出理性选择,如果农民有更好的就业机会,有更高的收入,有更可靠的保障,他会自愿离开土地,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政府的职责在于农民进城后帮助其顺利变成市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卡、压、赶、罚”。

(八)警惕与防范土地林地流转风险

土地林地流转的风险,说到底是农业林业生产经营的风险。就目前的情况看,最大的风险是受让的大户、公司的经营风险,如果出现将不但使业主受损,而且使打工农民无工可打,“转让金收入和打工收入”的美好愿望落空。在此的对策,一应明确规定需要对规模化流转给业主、企业主(企业)的资信状况、农业经营能力进行审查;二应引入担保公司开展农地

流转风险担保;三也可要求业主(企业)交纳一定的履约保证金。

四、主要的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差不多是所有学科调查都使用的方法。所谓问卷调查,是在对研究对象——区域社会、经济、生活或所要研究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的前提下,用表格式问卷的形式提出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让随机抽样的人填答,以大量获取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资料。由于被调查者是在保密情况下填写问卷调查表,个人的真实意愿及社区的真实情况往往不受影响地反映了出来。我们曾做过全省少数民族地区的20个县内的56个村、530户农户问卷调查,也做过典型调研点农户问卷。当然,需要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二)参与式农村快速评估(PRA)技术

所谓“参与式农村快速评估(PRA)”技术,是在外来者(学者、志愿者或官员)的协助下,使当地人应用他们的知识,分析与他们自己生产生活有关的环境和条件,制定今后的计划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最终使当地人从中受益的一种理论、方法与实践活动。PRA常用工具主要有:关键信息人访谈、半结构访谈、社区村民会议、参与式制图、村社历史图系(大事记)、季节历、问题矩阵排序、性别分析等。我们在农村调研时,成功地把PRA方法与问卷调查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出一种既发挥PRA与问卷调查各自的优势,又达到简便、快速、准确获得大量信息的方法。这一方法的要点是:调研组进村后,在召开的村民大会上讲解调研的宗旨与要求,在分几个小组进行问题诊断、主要问题矩阵分析、资源利用图绘制等基础上,由调研组成员分别邀请了3—4户农户在一起共同填写问卷表,让农户在填表中对重要内容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纠正,从而使每份问卷表的填写在时间上比单个农户填写节省了一半以上,而且填写的准确性大大增加。

(三)典型案例解剖分析

调研中,我们先后发现、解剖过多个典型案例,从而使研究结论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例如,我们针对资本下乡会不会侵犯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选择雀巢公司的案例。1989年,雀巢进入云南,选择在思茅地区建立咖啡种植基地,与当地政府、农民共同创造出“基地+农户”的成功发展模式。按照国际惯例,雀巢与当地政府签订的协议承诺:按照美国现货市场的价格收购咖啡,作为农民利益的保障,上不封顶,而下设最低收购价格;同时雀巢提供技术人员、种苗甚至免息农具贷款,并特别承诺不拥有土地,甚至不拥有固定资产。这也就是说,被选择为雀巢咖啡种植基地的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并没有任何变化:一没有被出卖即集中为公司所有,二没有被租赁给公司,三没有被村集体收回再分配。这也就是说,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没有出现人们忧虑、惊恐的被无偿或低价“圈地”。

(四)二手资料分析

所谓二手资料分析,是指特定的调查者按照原来的目的收集、整理乃至创作的各种现成的资料与文稿,又称次级资料,如年鉴、报告、文件、期刊、文集、数据库、报表等。它与实地调查法、观察法等收集原始资料的方法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二手资料的来源途径有很多,比如进行统计数据查询、同行交换、网上下载、图书馆借阅等。

调查研究可能得到的二手数据是收集原始数据的先决条件。一般应从二手数据开始分析。二手数据当然不可能提供特定调研问题所需的全部答案,但二手数据在许多方面都是很

有用的。例如,二手数据可以帮助明确问题,更好地定义问题,寻找处理问题的途径,构造适当的设计方案(例如帮助确定关键变量,提供有关总体的一些信息),回答一些调查问答题,检验某些假设,等。调研者在使用二手数据时应当谨慎,因为二手数据有一定局限性和缺点,资料的相关性和准确性都不够,或者有些过时了。

我们使用二手数据之前,先对二手数据进行评价。一是分析改革开放一来,民族地区政府已经出台的有关农地林地等流转的政策性文件,探询与其它地区的异同,并评估这些政策的效果;二是分析以云南省为主的西部地区农地林地等流转的成功经验和出现的重大问题,以供借鉴。

(五)提出新的政策建议

在充分研究中央和国务院的政策规定、西部民族地区已出台的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政策完善的建议。

五、本项研究的社会影响

作为一项应用研究,课题组坚持边研究边将成果报送党委、政府决策参考,并予以发表,以让更多人分享课题组的发现与建议。

(一)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

课题总报告定稿后报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省委书记秦光荣于2011年8月3日批示:“纪恒、垂柱同志阅研。”

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纪恒2011年8月10日批示:“请林业厅陈玉侯厅长组织专门小组研究,并商省委农办领导。我省的林地流转需规范化,请林业厅作为集体林权改革的后续工作,列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抓起来。此件有参考价值。可考虑林业厅与省委政研室、政府研究室一起,搞出有关规定,适时开会做出部署。请垂柱同志作批示。”

副省长孔垂柱9月1日批示:“玉侯同志;请依纪恒同志要求抓好此项工作。” 早在2011年2月9日,副省长孔垂柱在课题组呈送的几篇有关农户土地林地流转的调研报告上批示:“请农业厅、政研室、研究室领导参阅。望结合中央精神和文中的相关内容及我省实际,有针对性地做些研究。”

(二)纸质媒体发表

本课题立项后发表5篇,具体如下:

求是杂志主办《红旗文稿》2011年第4期发表赵俊臣的《土地流转:工商资本下乡需规范》。

财政部财政科研所《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11年第6期发表赵俊臣、李晖的《农户承包土地林地流转的收益情况及相关研究观点评析》。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主办《国土资源导刊》2011年第3期发表赵俊臣的《政府不宜为土地承包权抵押贷款“兜底”》;2011年第5期发表赵俊臣的《村集体不应分享农地流转收益》。

本课题立项前发表:

成都《经济学消息报》2010年4月30日(总第903期)发表赵俊臣的《云南咖啡发展“资本+农户”模式何以成功》。

农业部主办《农村工作通讯》2009年第3期发表赵俊臣的《资本下乡不能巧取豪夺农民土地》。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办《农业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发表赵俊臣的《中国不能再来一次平均分配土地》。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2月版、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强农。惠农——新阶段的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发表赵俊臣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国有化有多弊而无一利》。

(三)网络发布

1.赵俊臣:《农户承包土地林地可以流转的理论依据》:学说连线2010-10-23;辽宁经济信息网2010-10-26;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10-10-28;中国乡村发现2010-10-29;爱思想2010-12-26;中国农经信息网2011-1-10;界首市农业委员会2011-1-10;

2.赵海兰:《完善农民承包土地流转的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学说连线2010-12-23;中国智库2010年12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10-12-23;中国改革网2010-12-25;爱思想2010-12-26;人民论坛网2010-12-26;中国改革论坛2010-12-26;新青年网2010-12-27;中国乡村发现2010-12-29;中国农地法律网2011-1-5;辽宁经济信息网2011-1-7;甘肃农经信息网2011-1-11;

3.张建平:《完善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制问题研究》,中国智库2010年11月25日;学说连线2010-11-26;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10-10-30;中国乡村发现2010-12-1;中国农经信息网2010-12-2;宜兴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2010-12-3;三农搜索网2010-12-3;

4.范丽:《云南农户家庭种植甘蔗是怎样实现规模经营的?》,中国智库 2010年9月30日;学说连线2010年10月10日;中国乡村发现2010-11-19;三农中国2010-11-20; 5.赵海兰:《小农户家庭经营是怎样实现规模经营的?》,中国智库2010年10月11日;学说连线2010年10月13日;

6.赵俊臣:《云南咖啡发展“资本+农户”模式何以成功》,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2010-4-8;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10-4-9;学说连线网2010-4-16;中国社会学网2010-4-27;大风网2010-4-28;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2010-6-3;中国社会学网2010-11-27;爱思想2010-12--26;

7.李晖: 《农户承包土地林地流转能够产生出什么样的收益?》,新青年文化网2011/1/5;学说联机2011-1-5;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11-1-6;中国改革论坛2011-1-6;辽宁经济信息网2011-1-7;爱思想2011-1-8;当代文化研究网2011-1-10;大龙网2011-1-10;中国乡村发现2011-2-28;

8.赵俊臣:《如何正确认识并规范工商资本下乡?》,中国选举与治理2011-1-20;学说联机2011-1-20; 中国乡村发现网2011-1-21;中国智库2011-1-21;三农搜索网2011-1-21;国公网2011-1-21;中国农村研究网2011-1-22;新青年文化网2011-1-22;帮看网2011-1-22;烟草客2011-1-22;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网2011-1-22;爱思想2011-1-24;中国改革论坛2011-1-24;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11-1-25;中国社会学网 2011年02月22日;三农直通车2011年02月22日;国研网2011年02月23;农村土地流转网2011-2-25;联村村2011-2-25;中国土地流转网2011-2-26;新华网2011年02月28日;光明网2011年02月28日;中国日报2011年03月1日;中国经济网2011年03月1日; 9.赵俊臣:《土地承包权抵押贷款的破冰之旅——成都试点土地承包权抵押贷款有感》,中国选举与治理2011-2-14;中国智库2011-2-14;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11-2-15;学说联机2011-2-15;中国改革论坛2011-2-15;中国农村研究网2011-2-25;爱思想2011-2-26;辽宁经济信息网2011-2-22;

10.赵俊臣:《政府不宜为土地承包权抵押贷款“兜底”——成都试点土地承包权抵押

贷款有感之二》,中国选举与治理2011-2-18;中国智库2011-2-18;中国改革论坛2011-2-19;学说连线2011-2-2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11-2-22;中国农村研究网2011-2-25;爱思想2011-2-26;爱思想2011-2-26;中国三农研究中心2011-3-5;

11.赵俊臣:《县乡政府在农地林地流转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中国选举与治理2011-3-14;辽宁经济信息网2011-3-14;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11-3-15;学说连线2011-3-15;中国智库2011-3-15;中国乡村发现2011-3-15;农民中国2011-1-15;中国社会科学网2011-3-16;大龙网2011-3-16;中国改革网2011-3-16;中国疑难问题研究中心2011-1-17;爱思想2011-3-25;中国政府创新网2011-3-25;

12.赵俊臣:《村集体为何不能分享农户土地林地流转的收益?》,中国智库2011-3-31;学说连线2011-4-2;爱思想2011-4-2;中国选举与治理2011-4-3;三农中国2011-4-3;村民自治2011-4-4;辽宁经济信息网2011-4-6;共识网2011-4-7;中国农村研究网2011-4-7;中国乡村发现2011-4-8;人大经济论坛2011-4-8;三农中国2011-4-9;三农搜索网2011-4-9;三农搜索网2011-4-11;中国三农研究中心2011-4-12; 13.赵俊臣、赵海兰:《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户是怎样看待土地林地流转的?》,中国智库2011-5-10;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11-5-11;学说连线2011-5-13; 14.李晖:晋宁县双河彝族乡土地林地流转收益情况调研报告,中国智库2011-6-1; 15.赵俊臣、赵海兰:《农村“反租倒包”现象研究》(正确认识、依法制止“反租倒包”侵犯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中国选举与治理2011-6-26;爱思想2011-6-26;学说连线2011-6-27;中国改革论坛2011-6-27;共识网2011-6-27;九爱传承网2011-6-27;中国乡村发现2011-6-27;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11-6-28;三农中国/村治研究2011-6-28;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2011-7-1;三农中国/幸村建设2011-7-2;中国三农研究中心2011-7-3;

16.赵俊臣《云南省民族地区土地林地流转研究报告》,中国选举与治理2011-8-2;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11-8-3;共识网2011-8-3;中国改革论坛2011-8-3;中国智库2011-8-3;三农直通车2011-8-4;中国社会学网2011-8-9;新青年文化网2011-8-9;爱思想2011-8-9;久爱传承网2011-8-10;学说连线2011-8-31.

(发展研究院

供稿)

第二篇:中山市专项规划及调研课题成果简介

中山市专项规划及调研课题成果简介

成果名称:关于建设“两个适宜”城市,构建和谐中山的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委政策研究室

成果简介:

一、关于建设“两个适宜”城市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二、关于对我市创业和居住环境的现状评价

三、关于我市建设“两个适宜”城市的战略思路

四、关于我市建设“两个适宜”城市的对策措施

㈠统一思想认识,营造建设“两个适宜”城市的良好氛围 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夯实建设“两个适宜”城市的经济基础 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注入建设“两个适宜”城市的新动力 ㈣切实推进组团发展,打造建设“两个适宜”城市的新平台 ㈤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拓展“两个适宜”城市的发展空间 ㈥兼顾社会公平,构筑“两个适宜”城市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 ㈦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建设“两个适宜”城市的动力机制 ㈧建设生态城市,促进“两个适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㈨提升城市文明,营造建设“两个适宜”城市的人文环境 ㈩加强党的建设,提供建设“两个适宜”城市的组织保障

成果名称:关于中山市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途径及对策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政府研究室

成果简介:

一、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提升产业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三、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化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条件

四、关于推进城市化的对策建议

1.加深对城市化的认识,树立全局、统筹的城市化理念 2.继续推进工业化,为推进城市化建设创造条件 3.加快完成全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

4.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加大城市化受惠面 5.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织全社会保障安全网 6.加强城乡规划,推进城乡一体化 7.加强社区建设与管理,促进农民变市民 8.最大限度让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获益

成果名称:关于中山市司法体制改革的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市委政法委 成果简介:

一、我市法院基本情况

二、我市法院改革与成效

三、面临挑战与改革方向 ㈠有利因素 ㈡面临挑战 ㈢改革方向

1.深化法院体制与内设机构改革 2.保障法院经费与法官待遇 3.深化诉讼制度与审判方式改革 4.改善外部环境,保障司法公正

成果名称:关于中山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项目承担单位:市委宣传部

成果简介:

一、发展文化产业对中山长远发展具有特殊战略意义

二、我市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前景看好,具备作为独立产业形态发展的良好基础

三、我市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具备良好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四、做大核心层,做强外围层,做优相关层,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市主导产业

五、深化改革,优化环境,完善政策,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动力 1.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2.构筑产业发展平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3.拓展文化市场,规范管理,确保产业良性发展

成果名称:关于创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制问题的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市财政局

成果简介:

一、政府非税收入管理问题的理论分析

二、我市非税收入的基本现状

三、创新非税收入管理体制,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再上新台阶 1.创新非税收入管理理念

2.深化财政体制的改革,构建非税收入新机制 3.规范和完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制 4.创新非税收入管理模式,挖掘收入潜力

6项目承担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成果简介:

一、我市社会保险现状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三、完善我市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

四、政策建议

1.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2.加快完善社会保险配套政策,做好城乡社会保险接轨工作 3.建立健全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4.建立公共财政投入机制,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营 5.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健全多方监管制度

成果名称:关于提高中山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市农业局

成果简介:

一、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状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三、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㈠提高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

1.严格保护耕地,加强耕地建设,提高土地产出率 2.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3.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资源综合效益 ㈡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

1.加大对农业科研支持力度,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2.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3.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

㈢提高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和农业服务能力 ㈣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成果名称:关于发展新型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市经贸局

成果简介:

一、中山市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二、当前我市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中山市发展新型产业集群的对策措施 1.加强发展新型产业集群的调研和发展规划工作

2.加快推进组团发展,进一步培育和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基地3.打造技术创新平台,提高产业集群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4.引导和扶持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

5.推进产业升级示范区建设,实现产业集群优化提升 6.实施名牌战略,创建区域品牌 7.转变政府职能,优化产业集群外部环境

成果名称:关于干部监督和激励机制的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市委组织部

成果简介:

一、当前中山市干部队伍概况

二、中山市干部监督激励工作实践的现状分析

三、建立健全干部监督激励机制的理论分析

四、建立健全干部监督激励机制的对策措施

10算总投资832亿元。最后制定明确规划法定地位、强化规划实施、建立规划评估和考核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成果名称:中山市“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成果简介:“十一五”时期是中山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进行发展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时期,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带动、支撑和协调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重大建设项目规划是对“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深化、补充和完善。该课题根据中山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以及问题与目标双重导向,制定重大项目规划的战略构架。综述重大项目的遴选原则、标准和规划路线,比较国内外发达国家地区的重大项目投融资体制、管理经验、相关理论和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对中山重大项目建设的时序安排、空间配臵、投融资方案给出指引。最后针对中山市重大项目的实施从决策制度、组织保障、资金保障、环境保障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的建议和对策,具体内容包括:建立项目库、实施代建制、完善招标机制、落实项目责任制、规范建设项目用地管理、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加强工程监理制度、完善后评价制度等。

成果名称:中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成果简介:通过深入剖析中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发展基础、主要特点、存在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挑战,明晰了“十一五”期间中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推进原则、发展目标,细化了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商贸业、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社区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等重点行业以及服务业信息化、标准化、人才培养等关键领域发展的具体任务,并提出了加强服务业规划研究、实施服务业品牌战略、注重服务业集聚区、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建设、完善服务业统计体系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成果名称:中山市工业用地准入“门槛”及相关政策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成果简介:本课题立足中山产业发展特色和集聚特征,研究各镇区工业行业引入“门槛”。通过研究工业土地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利用熵值理论和科学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山市镇级及其以上的工业园进行土地等级划分。综合分析宏观背景,利用中山市及各镇区的工业行业区位商比较各镇区工业行业差异和优势所在,为制定工业行业引入“门槛”提供重要参考。在此基础上根据各镇(区)工业园土地等级分类和产业发展导向,设立中山市各工业门类(包括30个大类,158个中类)的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建筑系数和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例4个指标“门槛”,制定中山市工业发展用地审核的原则与标准,为政府确定工业用地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为招商引资和审核项目用地提供基本参数,也作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参考指标。最后借鉴国内其它省市工业用地集约化利用经验,提出相应的实施政策保障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完善机构管理职能的措施,为该研究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

314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集聚激活、优化整合科技资源,全面提升我市科技综合实力和区域创新能力,为建设“两个适宜”的和谐中山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

同时系统地阐述了我市今后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路,并在全市的层面提出了发展科技的实施布局和主要措施。

成果名称:中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成果简介:本课题经过深入镇区调查研究,结合我市各镇区及周边城市高新技术发展情况,制定了《中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本规划阐述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背景和基本思路,指明了我市“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中心环节,大力引进高素质、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加强官、产、学、研合作;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并使这些技术产业化;在内外源协调发展基础上大力发展内源型高新技术产业,为中山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作出贡献。

同时系统地阐述了我市今后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结合我市组团发展战略,阐明了我市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布局和主要措施。

成果名称:中山市特色产业专利发展战略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知识产权局

成果简介:本课题以我市特色产业的专利战略为研究对象,运用专利战略基本理论,包括区域、产业专利战略的目标、指导思想、内容和措施选择结合部分国家、国内部分省市的专利战略实践,提出中山市特色产业专利战略的启示和思考、研究方向与方法,路线和措施的选择等。通过对320多人进行访谈,回收800多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对我市特色产业专利的现状、环境、优势和机会进行了研究,对我市锁具、家具和灯饰三个产业的专利进行检索,采取归纳和演绎、分析(统计、定性、定量、比较)和综合后,提出中山市特色产业专利战略。主要内容见《中山市特色经济产业专利发展战略研究》一书。

成果名称:中山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地震办

成果简介:

一、回顾防震减灾工作的基本情况:

1、防震减灾工作发展现状:建立了防震减灾工作机构;防震减灾工作已纳入了我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地震监测能力有明显提高;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得到有效推进。

2、防震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综合防震减灾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淡薄,农村自建房的抗震设防要求未完全实现规范管理,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是防震减灾的难点。

二、防震减灾需求分析:

1、地震地质环境的需求:我市地震基本烈度位于国家确定的烈度区划图Ⅶ度范围内,我市行政区域内发育多条活动性断裂带,如西江断裂带、五桂山断裂带等。

2、城市建设地震安全的需求:我

718知(中人发[2007]119号);

8、《非国家干部身份人才入户办事指南》(2006.4);

9、《中山市人才交流管理中心集体户口入户办事指南》(2006.5);

10、《留学人员入户办事指南》(2007.10);

11、《中山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考核管理办法》(中人发[2007]99号);

12、《中山市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考核办法》(中人发[2007]100号)。

成果名称:中山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项目承担单位:市教育局

成果简介: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对于促进我市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我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研究我市教育的现状以及教育相关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分析我市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做好我市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及基本原则,有重点的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市教育工作十个的任务,并为确保任务的完成,从领导体制改革、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实施、多元化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相关体制创新及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主要保障措施。

成果名称:中山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农业局

成果简介:“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发展基本思路、目标、措施,总产值完成数,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张速度。水稻优质品种率,农业科技贡献率。全市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情况,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情况。

成果名称:中山市翠亨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成果简介:提出了翠亨村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性详细规划,包括保护区区位分析、空间形态分析,用地现状和规划,道路交通系统现状和规划,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环境保护整治规划和核心区给排水、电力工程规划,核心区建筑结构功能价值分析,翠亨古村保护措施等。规划是翠亨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要规划,作为翠亨村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规划资料上报,翠亨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规划也是今后翠亨村规划建设活动的依据。

成果名称:中山市翠亨村旅游发展规划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成果简介:提出了南朗镇为范围的旅游区纪念性功能和休闲度假功能的功能分区,提出了旅游产品规划、主要景点建设、旅游设施规划、旅游区内外交通规划、道路系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环境保护整治规划等。

成果名称:中山市孙文路博物馆群可行性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成果简介:该项目共包括:总论、孙文路博物馆群建设的相关背景与必要性、博物馆建设发展概况、博物馆群建设规模与构想、场址概况分析、博

122划实施评价及“四查清、四对照”专题报告》。

成果名称:中山市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环境保护局

成果简介:成果形式:

1、《中山市环境保护规划编制说明》

2、《中山市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文本》

3、《中山市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图集》

该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环境质量现状研究,分析当前、今后中山市在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养殖业污染防治、产业结构及布局、饮用水保护、总量控制、基础设施建设、机动车污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隐患,提出对策措施;建立合理的规划目标;进行合理的环境功能区划;定性、定量结合,进行必要的污染源预测和污染因子浓度场变化预测及相应的图景分析;确定可操作的、和空间结合的总量控制目标;提出规划期内污染控制规划,入河排污口设臵、污染源削减目标,污染控制目标、生态环境影响因素控制目标;提出重点领域的工程措施、工程投资额及来源、时间安排、负责部门等;进行了必要的经济技术可达性分析。该规划为项目审批、污染控制、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工作提供了依据;从环保角度提出了产业空间分类指导,在总量控制、项目管理、污染控制之间建立可操作的链条,切实起到管理方便,应用方便,达到规划实用、有效的目的。该规划与《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市建设规划》、《中山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东部发展规划》进行了良好衔接。

该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并于2006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粤环函„2006‟797号),于2006年8月通过市政府批复实施(中府复【2006】15号)。规划成果已投入使用。

该规划提出的规划方案已经应用于环境保护建设领域。主要包括饮用水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控制在内的7大工程领域和26项具体工程措施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陆续予以实施。其中规划提出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和环境质量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已被汇编入《中山市社会经济十一五规划》,并作为重点项目。其中总投资2300万元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计划2008年2-4月投入运行,将成为我市环保工作的亮点之一。

成果名称:中山市农业产业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民革中山市委会 成果简介:

一、中山农业产业化的现状。

1、基地带动式。

2、企业带动式。

3、协会带动式。

4、专业户带动式。

二、中山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三、中山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1、发挥政府组织协调导向的调控作用。

2、坚持市场机制,多种形式共存。

3、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发展农产品区域化生产和优势农业生产。①按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使农业产业更合理。②发挥比较优势,调整农业区域布局,建设优势农业产业带。③大力发展农产品特别是水产品的深加工。

4、增加科技投入,提升产业水平。

5、由过于注重经济效益转变为生态、社会、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

526成果简介:

一、调研结论

(一)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1、我市义务教育实现了高水平、高质量的普及,各镇区随全市一起,教育整体实力大幅度提升。

2、镇区之间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存在问题

但是,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我市义务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不够均衡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欠发达镇区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跟我市一些城区、发达镇区以及全市平均水平仍有相当距离。特别是至今尚未建成省教育强镇的五个镇,差距还比较大。

主要问题有:

1、一些镇区因经济欠发达,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教育资源不够丰富,教育条件不够优越。

2、教育教学质量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二、调研建议

总建议是:加强区域统筹,促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加大市级财政对薄弱镇的支持力度。

(二)尽量缩小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差距,努力实现区域内教师同工同酬。

(三)科学制定全市生均经费统一标准(或者最低标准),力保足额划拨,为全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作好准备。

(四)加强教育督导评估,优化教研指导,促进区域内质量协调发展。在现有15所优质化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此类学校,特别是初中数量;并及时启动小学优质化工程,保障全市小学、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镇的小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成果名称:关于倡导公交文明构建和谐中山的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农工党市委会

成果简介:农工党市委会经过充分的调研,就优先发展我市公共交通,建设发展安全、方便、经济、舒适、文明的公交体系,减少环境污染,减低能源消耗,解决交通拥堵、遏制交通事故,保持我市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中山提出如下建议:

(一)公共交通规划应充分体现科学性及合理性。

1、科学编制公共交通规划。

2、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

3、构建中山生态交通网。

(二)公共交通应充分体现公益性与福利性。

1、制定合理票价。

2、规范补贴制度。

(三)市场竞争要体现公平性。

1、推行特许经营制度。

2、加强市场监管。

成果名称: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幼儿教育管理力度保障幼儿身心健康的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致公党市委会

成果简介:通过走访市内和镇区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市教育局、镇区教办,基本掌握了我市幼儿园、托儿所的总体清况后,对我市幼儿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市幼教存在总体发展欠均衡、管理体制欠合理、师资队伍不稳定、行政管理力度不足等问题。建议根据我市社会的发展需要理顺体制,930(3)景观构思、结构分析图(若干)(4)景观设计总平面图(5)建筑高度控制规划图

(6)重要景观节点总平面图、重要景观建筑的平面、立面及表现图(7)重要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式(8)道路两侧景观小品的布局及形式

(10)其他说明设计构思的效果图和分析图若干,比例、数量、表现手法不限。

③规划控制图则

通过管理图则的方式分段对博爱路沿线建筑、街道绿化、道路铺装、街道家具等景观要素提出可供操作的控制性导则。

成果名称:中山市长堤-凤鸣路片区旧城改造规划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规划局 成果简介: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规划研究,主要是在整个旧城区现状及现有各类规划的基础上,详细调查旧城区的商业发展情况,了解各个商业片区的购物环境、经营运作等问题。结合各个商业片区自身情况,重点对长堤路-凤鸣路片区提出改造建议,考虑相应的配套设施,制定相关的实施与保障机制。

第二部分是规划设计,根据城市设计有关要求、负责现状分析研究、功能定位,空间组织,用地功能布局等;对新开发区的建筑群布局、节点设计提出整体城市设计导则和设计意象;设计绿化系统与考虑的其它规划设计内容。

第三部分是交通影响分析,分析周边道路交通产生的影响,主要对长堤路商业圈建成以后,对周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改善建议。

成果名称:中山市中心城区近期出租车停靠站点规划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规划局

成果简介:对近期需求迫切的出租车停靠站点进行规划设计,并已按规划实施一期建设

成果名称:中山市中心城区地名规划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规划局

成果简介:确定中心城区(五镇五区)地名层次结构和系列划分;确定各系列区块的范围,并对各系列区块内的层次特征进行设计;对原有不合理的某些地名,提出改造和优化原则,拟定优化的大体步骤和方法;制定中山市中心城区地名规划的实施策略与机制研究。

成果名称:中山市旧城区整治与开发分析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规划局

成果简介:

(一)中山市旧城区发展历程分析

(二)中山市旧城整治与开发的迫切性;

(三)中山市旧城整治与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

(四)国内外旧城整治与开发的经验教训和成功的案例;

(五)中山市旧城整治与开发的空间模式分析;

(六)中山市旧城整治与开发项目运作模式分析;

334段,使系统目标达到较为优化为目的。

规划范围:覆盖五桂山、东区、南区、南朗、三乡、板芙6个镇区,规划总面积为197.44平方公里(见边界图)。

规划目标:通过五桂山生态保护规划的实施,将五桂山打造为中山市创建“两宜城市”的生态基石、中山市绿肺、珠江口西岸重要生态屏障、珠江三角洲重要生态节点;将五桂山建设成为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水资源利用合理、水质洁净、居民生活富裕的生态保护区。

(1)近期(2007-2010)——生态修复期:重点修复受污染水体、受破坏山体和受损生态系统。

(2)远期(2011-2020)——辐射提升期:通过生态修复,以及各生态功能区生态辐射作用的提升,实现五桂山各生态功能区之间以及五桂山生态保护区与中山市生态和谐发展。

生态分区: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共划分为3个生态功能区和11个生态功能控制区(单元)。3个生态功能区分别是水源水库生态功能区(㈪)、森林生态屏障区(㈫)、引导开发与生态调控区(㈬)。11个生态控制区(单元)分别是长江水库水源生态控制区(㈪1)、逸仙水库水源生态控制区(㈪2)、横径水库水源生态控制区(㈪3)、五桂山主峰森林生态控制区(㈫1)、乌石顶森林生态控制区(㈫2)、南台山森林生态控制区(㈫3)、桂南生态开发与调控区(㈫4)、大尖山生态旅游生态控制区(㈬1)、龙石生态工业生态控制区(㈬2)、长命水生态开发与调控区(㈬3)、五桂山行政与居民生活生态区(㈬4)。

生态功能控制等级:生态功能控制等级的划分主要是根据生态功能控制区的生态敏感性大小,以及各生态功能控制单元在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态系统健康所起作用的大小。根据五桂山区域生态保护要求,将五桂山生态控制等级分为三级,一级为严格保护(面积31.85Km2),二级为控制性保护(面积129.06Km2),三级为协调性保护(面积36.53Km2)。

生态体系控制。

一体化生态体系建设:土地利用方式的集中;农村居住点向镇区的集中;分散工业向园区的集中。

景观生态体系建设:“三区、四线、四节点”。生物多样性保护:

分级保护:划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生产生活区共3个保护圈层。

分类保护:分为重要水库集雨区、地形地貌及山体保护区、森林植被保护区、生态脆弱恢复区和发展控制区5个保护类别。

水资源保护规划:

近期(2007-2010):巩固和维持现有水库水资源总量,提高水库集水区的水源涵养能力,水库水质达到㈫类水平,河涌水质达到㈬类水平。

远期(2011-2020):加强库区生态安全建设和水源涵养林建设,确保区域水资源安全,为中山市提供可靠的后备淡水资源保障。水库水质达到㈫类以上水平,河涌水质达到㈬类以上水平。

生态产业发展规划:产业结构由“二三一”逐步向“三一”转变。农业:发展林果种植业、立体水产养殖和观光农业等具有山区优势的特色农业。

工业:严格限制工业发展,调整工业结构,污染企业关闭或搬迁;近期可保留长命水和龙石工业园,远期工业逐步迁出保护区。

738求,对各镇的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做出指引。

成果名称:中山市温泉旅游区更新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规划局

成果简介:中山市温泉旅游区更新规划针对温泉宾馆近年遇到的市场变化、硬件老化、体制调整等多方面问题,通过对旅游区历史底蕴的发掘,进行市场、目标群等研究,借鉴相关范例的实践经验,把握温泉旅游的发展趋势,对温泉旅游区各方面潜力的评价与发掘,明确了复兴的前景、发展的战略以及相应的规划空间管制措施、改造实施措施。

目前该项目已经经过专家评审查,完成了相应的修改,近期准备进行公示,待公示收集意见后上报政府审批。

项目成果主要由控规文本和旅游更新专题报告组成。

成果名称:中山市中心组团综合交通专项规划设计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规划局

成果简介:对中心组团交通发展战略、道路系统、公共交通、停车系统、慢行系统等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

成果名称:中心城区交通改善近期实施规划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规划局

成果简介:对中心城区近期交通问题严重的地区交通改善进行研究。已按研究成果对歧关西路、中垦广场、市一中等地段实施交通改善。

成果名称: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委政策研究室

成果简介:

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规律与我市市情研究

二、当前我市社会矛盾总体形势判断

三、防范化解我市当前社会矛盾的战略思路

四、防范化解我市当前社会矛盾的对策措施 1.提高认识,牢固树立社会稳定发展理念 2.坚持科学发展,奠定坚定的社会和谐物质基础 3.加强社会建设,促进公平正义 4.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5.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6.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居民权益 7.完善矛盾调处机制,化解社会冲突 8.建设和谐文化,重塑社会信任

成果名称:关于以加快发展作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动力的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政府研究室

成果简介:

一、深刻认识社会矛盾凸显的根源

二、完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推动经济稳健发展 1.以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化解粗放型增长矛盾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解决资源配臵矛盾

142㈡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措施

1.巩固成果,在广度和深度上全面推进国库改革 2.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和模式,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系统 3.加快信息系统的建设,为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4.以管理为手段,建立全方位国库资金监督控制体系 5.统筹兼顾,同步推进其他方面的各项配套改革 6.增强国库功能,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经营运作机制

成果名称:关于建立有效公共安全防控体系构建安全中山的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委政法委

成果简介:

一、构建安全城市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安全城市评价体系

三、中山市城市安全状况评估和分析

四、完善公共安全防控体系,构建安全中山的几点建议 1.提高构建安全城市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2.成立强有力的城市安全建设领导机构 3.加强构建安全城市的统筹规划 4.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信息系统 5.建立健全城市安全预警系统 6.建立完备的安全应急体系 7.建立居民安全教育体系 8.建立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成果名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党建工作的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委组织部

成果简介:

一、农村转型期的基本变化及党建工作新要求 1.经济社会转型期农村的基本变化

2.经济社会转型和建设新农村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二、农村党建工作的基本做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三、对策研究

1.明确职责,更新观念,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 2.改革体制,理顺关系,积极推进党建工作改革创新 3.完善机制,健全制度,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4.改进方式,创新方法,加强党对经济社会转型的领导 5.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 6.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

成果名称:关于深化我市经济动员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应急动员能力的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军分区

成果简介:

一、我市经济动员基础在经济发展中得到加强 1.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动员潜力同步提高 2.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通信条件改善 3.可供军需品种较多,经济动员实力不断增长 4.经济动员起步良好,应急保障准备扎实

二、我市经济动员准备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546

成果名称:关于构建中山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成果简介:

一、当前我市劳动关系的现状和特点

二、我市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三、构建我市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思路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政策建议 1.提高认识

2.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3.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和集体合同制度 4.进一步健全多渠道、多层次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5.进一步健全劳动纠纷预防和处理机制 6.采取积极措施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成果名称:关于提高中山市自主创新能力的调研报告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科技局

成果简介:

一、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

二、我市自主创新能力现状

三、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思路和措施 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 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路 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1.加强产学研结合,建立完善的公共技术创新体系

2.加大对创新型企业、创新型科研机构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支持,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

3.完善人才服务平台,构建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 4.建设知识产权创新平台,完善尊权维权机制,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 5.建设融资服务体系,完善创新资金链条

6.建设创新型科技管理体系,优化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7.建设文化创新平台,营造学习型、创新型社会氛围

成果名称:关于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快社会组织发展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中山市发改局

成果简介:

一、加快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社会组织发展情况

三、我市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

四、加快我市社会组织发展的思路和原则

五、积极推动我市社会组织发展的建议 1.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加快发展,逐步形成有序竞争 3.大力扶持,强化造血功能 4.加强服务,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5.打造平台,完善公共服务运作和监管机制 6.政社合作,构建社会治理新机制

950-

第三篇:最终成果简介

最终成果简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它包含双层意义: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职业进步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很多国家都加快了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步伐,提出了不同的建设标准和目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种研究蓬勃开展,取得了不少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但作为施甸县区域内特定的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调查研究,目前还是空白。

研究的价值:通过对施甸县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指出全县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施甸县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带动施甸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研究的意义:当前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面对新课程,教师将一切从新开始:重新理解教育,重新理解课程,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设计教学。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作为施甸县区域内特定的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调查研究,能了解教师专业化现状,为区域教师的培训、教师专业成长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三项:①调查报告;②研究总报告;③系列研究论文。施甸县全县共有三所完中,分别为施甸一中、施甸二中、施甸三中,施甸一中为城区中学,施甸二中、施甸三中分别在由旺镇和姚关镇。全县三所完中共有87个高中教学班,共有在岗高中数学教师45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全部为大学本科学历,职前都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教育教学理论,职前教师专业化水平都达到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一)影响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在岗的45名高中数学教师进行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的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职后施甸县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六个方面问题:

1、教师外出交流的机会少。由于受教育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很难走出校门,走出本地区去学习,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有的教师从教二十余年还从没有参加过县里组织的教学研讨会,更不用说到外地学习取经了。教师长年囿于学校的小天地中,难以撼动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模式,对实施教学改革缺乏外围信息的支撑,难免会出现夜郎自大的现象,更有闭门造车之嫌。

2、教学任务重,教学压力大,学习时间受限。教师们感到教学压力很大,总担心学生成绩上不去,担心被平行班比下去。所以,教师的主要精力用于千方百计抓考试成绩,越抓越死,学生学习成绩反而进步不大,越是进步不大,教师抓得越紧,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学改革从而促进教学效益提高的途径便被弃置,影响了教师自我专业化发展的动力。

3、组织有限的培训活动,难以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每年都有地市级培训、县区级培训若干次,但是仍然无法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层次越高的培训,受训的面也就越窄;另一方面培训的内容并不连贯,培训效果受到影响。这样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是暂时的而不能持久,是零星的而不能系统化。教师专业发展除专业引领外,更需要系统的培训来支持。当前活跃在教师培训领域中的许多专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很深入,但由于职业的缘故多远离基础教育教学一线,因此理论造诣往往高于对实践的理解。

4、校本教研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展,教师缺乏专业化发展的校内契机。校本教研是学校教研组与年级备课组针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教学交流、研究和磨题、磨课活动,包括教研组的专家报告、教育理论学习、课例研究、同课异构、示范课等,也包括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磨题等,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有效途径。从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三所完中的各种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得很少,偶尔有一两次活动也基本上是流于形式。没有深层次的思考和实效。探其原因多数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对教学作用不大,相对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堆积如山的学生作业,只会浪费教师时间。

5、区域教研不被重视,教师缺乏专业化发展的县内平台。从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由县教育局教研室牵头组织的全县区域教研的次数很少,几乎就只是一年一次的中考、高考复习备考研讨会,教师专业化管理部门太多的行政化。而许多教育发达地区的区域教研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如北京市的海淀区、上海市的洋浦区每周都要定时举行一次区域教研活动,有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同课异构、统一教学进度、研究高考试题等,这些区域教研平台都成为了年轻教师专业化发展快速成长的必要途径。

6、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不够,忽视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的现象尤为普遍。目前大部分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三个途径:①通过系统的自学;②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③在教室里检验己有的理论。许多教师认为专业发展提高的是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已经次之,对专业学习与发展显得热情不足。譬如要求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教师们就觉得很累,并且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成效慢。许多教师长期工作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一线,忙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成绩的提高,教师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容易被自己忽视,缺乏必要的专业化再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如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实践等等。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观能动性的忽视,既严重地阻碍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又容易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从以上六种因素的分析来看,前五条基本上属于外部因素,而第六条恰恰是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教师自身的需要是其实现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使教师认识到位,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大提高。

(二)促进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1、实施区域教研,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一个县区平台。所谓区域教研,就是根据地区区域、学校现状、管理水平、教研能力、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情况,划分教研区域,以学科教研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各校优势,加强校际交流研讨,多层面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以点带面,区域互动。有效发挥区域教研优势,借助共同发展的平台,互动研讨,平等交流,努力实现教研制度和教研水平提升的双赢。当前区域教研多数是指由县区一级统一组织的教研活动,区域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施甸县三所完中高中数学教学学科由县统一组织的教研活动很少,几乎为零,县教研室的工作太多的行政化,教研员多数被政府派去下乡蹲点,专门去知道教师教学、组织教研的时间很少,这与教育发达地区开展的有声有色的区域教研活动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多数高中数学教师都希望能有一个专业化发展的区域教研平台,而且三所完中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区域教研已具备条件:①活动时间上可以有保障:三所完中分别相距不到20公里,交通便利,不到半小时的路程,可以错开教学时间,组织每周一个下午的时间教研。②教研内容可以有保障:可以邀请保山学院、保山市教研所、县教研室专家做专题培训;可以利用六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业引领,进行示范课、专题研讨等;还可以组织考纲考点的交流学习;可以统一进度、研究考题、命制试卷等。③发挥各校的强势,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只要精心组织和准备,就会使区域教研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和实践,成为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平台。所以应该及时出台施甸县区域教研实施方案,使区域教研常态化、制度化,尽量缩短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区域教研行动差距。

2、强化教研组与备课组在校本教研中的功能,让教师专业发展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校本教研是以校情、学情为出发点,针对教师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展示交流,研讨活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强效之本。从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多数教师认为学校高中数学教研组、各年级数学备课组开展的活动十分有限,形式单一,基本流于形式、无实际效果。课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战场,学校教研组应该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开展,可以开展骨干教师、学科带动人的示范课,利用专业引领、名师效应的带动、辐射和激励功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可以组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探究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途径。可以组织高考备考研讨,为高三集团对力量。年级数学备课组是校本教研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本活动形式,包括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小环节的探讨,集体备课是年级备课组的重要活动内容,至少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从这一周的教学内容开始到学生练习编制,集团队的力量到打磨每一节课,使教学更合理,更有效。总之,光靠一个人摸着石头过河已是一件不现实的事实,必须借助于集体的力量,因此教研组与备课组的建设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加强教研组与备课组建设是新形势下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是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

3、把教学反思与教学随笔培养成习惯,突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地位。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就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持续不断的实验和批判性反思。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和方法很多:①自我反思:这是教学反思的主要途径,教师对教学工作要敢于质疑,多打问号,再去解决问号,通过自我反思,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及教学媒体的应用等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②合作反思:寻求同行协助虚心的请教前辈老师听课指导,请他们指出课堂的缺点和改进意见。多上汇报课、公开课,课后请同行集体诊断,求得更完整的反思。另外,教师可以写写教学随笔,教学随笔是教师课堂教学现象的反思、研究和小结。教师每上完一堂课后,或多或少有点得失、感想和体会,如果把这些及时地写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不断地改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水平。

三、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作为施甸县区域内特定的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目前还是空白。此课题的研究,为施甸县高中其他学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作为施甸县区域内特定的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调查研究,能了解教师专业化现状,为区域教师的培训、教师专业成长计划提供科学依据。首先,为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区域教研提供了理论分析和实施方案;其次,为学校教研组建设和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借鉴方法;再次,指明了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强调教师必须树自身终身学习的意识才是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如果能得到重视和应用,本课题提出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将对带动施甸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施甸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与策略,提高高中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中教育的发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对社会有一定的效益和影响,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也将会推动整个社会发展。

第四篇:最终成果简介

最终成果简介

理清党的执政方式与党的领导方式之间的关系是搞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而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性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联结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此高度重视,领导全党紧紧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在历史性课题,着重从思想和作风、体制和机制、方式和方法、素质和本领等方面的加强和改进,有力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在新世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次突出了“关键在党”的主旨,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重点是把握好党的历史方位,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切实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围绕着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命题。作为对十六大这一命题的解答,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全面总结了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敏锐地审视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完整地提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这表明,执政能力建设成为了当前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成为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整体推进所围绕的中心。党的建设的全部工作最终都要落脚在执政能力的提高上。

党在理论上的提高,是党的领导的正确性、科学性的根本保证。

鉴于世界和中国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鉴于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担负的重大责任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有必要把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和探讨当代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理论的问题,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提到全党面前。

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也是实践的先导和指南,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这些理论成果的指导下,我们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和成就。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我们党有着丰富的实践,从民主革命时期在局部地区执政到建国后在全国范围的执政,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执政问题上,虽然在实际上长期执政,但对执政的研究却不是很集中,也不是很深入,我们对于执政问题的理论认识,特别是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曾经长期处于比较模糊的状况;对于执政问题的理论梳理、阐述、分析,还不是很系统。因此,很难说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成熟的执政理论,或者说,我们党在某种程度上没有自己的执政理论。

随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课题的提出,深化对执政理论的研究,加强执政理论建设,建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体系,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总书记提出:要紧密围绕“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么执政”这个重大问题,紧密联系执政实践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借鉴外国政党治国理政的有益做法,开展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不断进行理论概括和提炼,不断完善党的执政理论体系,努力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牢固。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执政方式是党的执政理论建设中的主要内容,优化党的执政方式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执政方式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成效,关系到党的执政目标的实现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加强对党的执政方式的研究,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时代赋予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

因此,研究党的执政方式创新,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首先,执政方式创新的研究价值富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影响和决定执政能力的至少有三大要素:一是执政主体的建设,即党员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的素质和能力的建设,这是执政能力的直接体现;二是执政的制度和体制建设,这是执政能力的基础;三是执政的方式建设,这是执政能力的发挥途径。这就是说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该遵循着两条线进行。一条是执政党内部的建设,即自身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按照党的建设总体目标的要求来开展,把党的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另一条是执政党与其他政治系统关系的处理以及对所在环境的处置,探求一条执政党有效发挥作用的科学、合理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正确处理党同国家的建设,把优势转化为胜势。这就是执政方式问题。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创新研究具有中国式的独特意义。中国共产党作为政党执政,要遵循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但中国有着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共产党有其特殊的背景和特点。如何建构党与国家之间关系处理方式的科学体制和机制,关系到执政党的命运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不断提高我们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物的能力。

党的执政方式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党运用国家政权,改造国家和社会的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提出的实施,在党的执政活动中倾注了科学、民主、法治的精神,并以这种精神来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形成科学、民主、法制的理念与精神,推进国家和社会科学化、民主化与制度化水平。

其次,执政方式创新研究价值还在于认识、掌握和运用执政规律。规律是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和发展趋势。执政党执政作为人类的政治活动,也是有其自身内在的客观规律的。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就是研究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基本制度和基本方式等。执政方式是执政规律的重要内容。研究执政方式,有助于我们探究和掌握执政规律。所以加强对党的执政方式及其创新问题的研究与理性思考,厘清党的执政方式的演变轨迹,总结党在执政历程中的经验教训,找出党的执政方式的“实然”与“应然”状况以及其之间的差距,以利于我们更为准确地把握党的执政方式改革与创新方向,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政党政治规律的认识,从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引导党有效执政。

再次,执政方式创新研究也有其理论价值。党的执政方式创新是党的执政理论建设的组成部分,对执政方式及其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以为执政理论化体系建设乃至整个执政党建设理论作出贡献。

在理论上,党的执政方式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以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党的执政方式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对无产阶级政党执政所做出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贡献,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重大成果。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没有领导过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实践,只是从理论上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一般原则,未能就无产阶级执政作出系统的改进。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开始了布尔什维克党如何执政的探索,在实践的基础上阐明了布尔什维克党执政的一些基本原理,提出了许

多处理党政关系的光辉思想,但没有形成体系。斯大林在实践中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并对列宁的思想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然而在斯大林时期,苏共形成了独特的执政模式。这种模式强调高度集权,把党的领导变成无所不包的控制与管理;夸大个人作用,导致个人判断以及否定法治。这种党政不分,党政合一,以党代政的执政方式成为各国共产党的效仿模式,给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带来了损害,为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共产党的下台埋下了体制性伏笔。毛泽东关于革命党建设理论是相当成功的,关于党的执政方式,他在革命胜利前就开始探索,建国后也提出过一些正确的思想,但他也没能从根本上建立适应执政要求的执政党行为方式。所以从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历史实践来看,很长时期并没有解决好何执政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经过长期艰苦探索,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是无产阶级执政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是对无产阶级政党执政方式的科学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党建设学说作出了重大成就。

12231231

第五篇:成果简介

学生自主管理教育探索与实践成果展示

——延安市第一中学学生自主管理记实

提要:校园内实施自主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意识与能力,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宗旨,也是我校德育工作追求的特色。学校德育坚持以生为本,着眼学生全面发展,经过坚持不懈的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一种以健全学生人格为目标,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实践体验为途径,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载体,着眼于学生心灵改造和品格塑造,从而丰完和善富了学校的德育教育模式。关键词:学生自主管理,探索与实践

全文:延安市第一中学作为一所全寄宿制学校,从2008年开始进行《寄宿制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的省级课题研究。四年来,学校德育工作者坚持科学、民主的育人理念,从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善学生的主体性人格,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入手,不断挖掘学生潜能,调整学生管理方式,通过一切活动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参与、自我磨砺、自主管理,让学生在参与中充分展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秀的素质,释放无穷的能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实现了学生管理从被动约束式的管理向主动自主式管理的转变。

四年多的课题研究,使学校、老师以及学生都受益匪浅,我们自己也获得了大量珍贵的德育教育信息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分析,结合我校实际总结出我校自己的德育教育模式并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理论成果

1、提升与创新了一种德育理念,提高了学校的德育水平。

自主德育理念在德育目标指向上,充分体现出对学生自主实践、自我评价、深切反思、不断内化的真实受教育过程的追求;在操作方法上,体现出为学生广泛参与、自觉参与而作出的专业化策划与自主德育策略的最优化选择;在评价体系上,着力于学生个性特色充分发展。在许多教师的德育工作实践中,萌生了这样一种认识:自主德育,就是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自己的实践,不断建构高尚、文雅的生活,从而让学生自主、自觉地进入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生命状态。通过4年多的研究实践,学校的德育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

2、培育了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德育机制,健全了学生的人格素养,完善了学校的人格教育模式。学校德育坚持以生为本,着眼学生全面发展,经过坚持不懈的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一种以健全学生人格为目标,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实践体验为途径,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载体,着眼于学生心灵改造和品格塑造,从而丰完和善富了学校的德育教育模式。

3、在学生德育教育管理上,注入了文化式的管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谐

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把学校办成师生的幸福家园和精神乐园的目标追求。

4、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师资队伍。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和培养了一支德育工作队伍和教育科研骨干,带动了全校教改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实践效果

为了确保自主德育的研究实践获得理念上、制度上、组织上的保障,学校在实施课题研究的同时,也注重了相应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

1、规划机制的建设。加强了通式培训学习,力求在自主德育上达成共识。

2、策划机制的建设。这几年,学校根据自主德育的需要,对活动的内容、活动形式、活动的成效进行了系列策划,力求各项活动纳入系列化的框架;而后,又制定出各类主题活动,制定出详实可行的策划方案。为了让自主德育具有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路径,学校强化与优化策划。在整个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学校抓好了四个方面的策划;

(1)、明确内涵,端正认识:我们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了文化引领作用,以文化经营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大力培育学校精神,实施“一中精神”,践行”五种意识“,并把建设精神乐园和幸福家园作为学校发展的目标追求,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品位,突出学校特色,创建示范高中。我校学生管理适应时代要求,体现自己的特色,突出实效,大力推行了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管理。

(2)、找准方向,确立目标:“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我校育人理念。把学校建设成师生的精神乐园和幸福家园是我校的终极目标。而“把学生培育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文明人”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是我们的德育工作目标。在校园内实施自主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意识与能力,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宗旨,也是我校德育工作追求的特色。

(3)、立顶建队,健全机构:我校以学生会为依托,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组织”。使他们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定期与校长、主任进行沟通,充分发挥学生共同“参政”,当家作主的自主意识,从而实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4)、广辟蹊径,创新措施:学校不是文明的监狱,应该成为学生的乐园、学园、家园,让他们的心灵色彩和谐舒展,精神家园洒满明亮的阳光。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在学校管理中发挥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3、组织机制的建设。学校着力于三类组织的建设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1)、学校行政管理层面上的学生组织,如①学生会:我校以学生会为依托,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组织”。在每两年一届的学生会主席的选拔上,我们都坚持实行竞选制,通过民主评议层层推荐、面试答辩、召开学代会竞聘演讲等形式,最终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学生会主席。整个竞选过程都由上届学生会干部策划、组织,充分体现了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由学生自己组建,自己选拔干部。新当选的学生会主席,有权组织自己的“内阁”,可以从各年级提名副主席,由学代会通过后,由主席和副主席提名各部的部长、副部长(学习部、卫生部、纪律部、体育部、文艺部、生活部、宣传部),交学代会表决通过。学生会成立后,主席和副主席被聘为校长助理,各部部长、副部长被聘为处室主任助理,使他们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定期与校长、主任进行沟通,充分发挥学生共同“参政”,当家作主的自主意识,从而实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②、设立“三级助理”岗位。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学校决定由学生会主席、副主席担任校长助理,由学生会各部长、副部长担任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主任助理,由各班班干部轮流担任班主任助理,校长助理每月与校长进行一次沟通,主任助理每周一次,班主任助理每天一次,通过这种形式,使班级、处室、学校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动向,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而且使学生干部在与老师、领导交流过程中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成立“学生记者团”。由学生会宣传部具体负责,采取民主推荐的方式,从全校45个班级中每班推荐一名品学兼优、善于思考的同学组成“学生记者”。学校每学期召开两次“学生记者招待会”,采取答记者问的方式,由学校领导、处室主任现场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会议的议题多样,“从教师拖堂没有按时下课”,到“实施新课改作业量大,占用了学生社团的活动时间”;从“教室隔音不好”到“学生排队吃饭,餐饮公司应在窗口公示饭菜品种价格”;从“学生集合后地面无人清扫”到“个别老师管理中不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几乎襄括了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扬了民主,确保了学生能够有一个表达意见的畅通渠道,使他们懂得了如何参与公共管理,进一步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④、成立学生维权组织(学生权利保障委员会)。学生的权利来源于宪法,教育法等相关法规,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地位是平等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长期以来,由于学校教育中只谈学生的义务,很少谈他们的权利,以致于学生不知道自己有那些权利,更不知道如何维权。教师们可随意进出学生宿舍,上课期间,学校随意带人参观学生教室,教师随便对学生的压制、训斥、惩罚、歧视等等,这此现象的存在,使得教师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学生的低下与顺从地位变得根深蒂固。为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维权组织成员可以带着学生对教师、年级、处室的意见,走进校长室与校长进行对话,要求校长做出答复,以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比如,为了解决学生对食堂饭菜质量和价格的意见,学校后勤服务部门专门组织学生维权委员会的成员,到校外食堂及市场进行考察,并召开学生会、生活部和各班生活干事会议,充分讨论,合理解决,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既维护了自己的权益,又懂得了经营管理的艰难,达到了共赢的目的。

(2)、学校社团组织,如①、爱心救助社,现代社会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人际关系淡漠,学生中独生子女和以自我为中心者日益增多,他们缺乏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家庭环境,合作意识、爱心意识较差,为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我们利用寄宿制学校得天独厚的资源,坚持在学生中开展了互帮互助活动。由学生会组织成立了学生爱心救助社,学生会主席担任社长,每学期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一次献“爱心募捐款

活动,所筹款项作为贫困学生救助基金,贫困生向学生会递交申请,救助谁,救助多少全部由学生召开会议,根据平时了解和掌握的情况决定,学校、年级、处室只作审查、备案并为其代管所筹款项。几年来,通过学生爱心救助社和社会各界,已救助了200多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

、“校园之声”广播站和校园电视台由校团委牵头负责,由学生会干部担任站长,播音员、编辑都由学生担任,各负责班的通讯报道员采编组稿,每周各播出一次,如“校园新闻”、“热点透视”、“学生心声”等栏目,都深受学生的喜爱。播音员声音亲切柔和、字正腔圆,构思缜密,内容丰富,通讯员报道内容具体详实,生动精彩,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广播站、电视台的作用不可忽视,已成为我们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彰显我校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舞台。

(3)、班级管理层面上的学生组织:①、成立班级“智囊团”。由学生民主推荐,让善于思考、乐于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的同学组成“智囊团”,他们不同于班干部,但可以通过分析、观察班级的情况,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为班级管理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促使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成立学生矛盾化解委员会。学生整天生活在一起,他们中间的矛盾、纠纷老师往往不易发现,为了发挥学生自治的作用,我们在各班建立了学生矛盾调解记录本,由班干部组成矛盾调解委员会,要求班干部学会当“家长”,从各方面观察学生中间的动响,并通过与其谈话,做出详细记录,及时化解和处理学生中出现的小摩擦,使学生在自尊自爱的基础上,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谦让,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精诚团结,珍惜同学情谊,努力做谦谦君子,不做戚戚小人,共同维护班级声誉,凝聚人心,形成合力。

4、评价机制的建设。

学校对学生的自主评价涵盖两个层面:一是对学校管理的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畅通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献言献策的渠道,让学生的提案、建议推动学校的民主管理。二是对教育教学的评价:每学期都在学生中进行教育教学调研测评,其形式有问卷、座谈、个别访谈、召开记者招待会等。

5、形成了在德育过程中学生自主实践的教育模式,学校研究中着眼于“延安市第一中学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即“给学生以自尊,还学生以自主”,并致力于这一种教育模式的研究。

学校的德育是学生不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造就自己”的历程,是帮助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建构积极向上的主体人格的过程。在形成学生自主德育模式的过程中,学校突出“自主”两字,体现在五个方面。

(1)主流引领,目标指向明确

(2)自治管理,合理设置岗位

(3)自主开发,教育主题凸显

(4)积极参与,活动项目完整

(5)自我锻造,活动载体丰富

(6)自我反醒,嵌入心育轨道

6、营造了一种文化认同,培育学校精神的社团文化氛围。

学生自主德育是学生在一定社会要求下按照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学习、自我培养和自我实现的生命建构活动。学校站在人文高度,积极组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如由学生组建的“清秋塬文学社”,该社完全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自己聘请语文老师审稿,学生排版、编辑、设计版面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获得文化认同与文化滋养。

总之,我校通过学生自主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培养了一批充满创造力,学会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优秀学生群体,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师资队伍,带动了全校教改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使市一中在短短不寻常的四年里,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地位,增强了学校的影响力,从而使市一中走上了快速发展的素质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快车道。

下载赵俊成附件:课题成果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赵俊成附件:课题成果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赵俊霞工作总结

    2017年硕果累累 赵俊霞 临漳县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总结 临漳县教师进修学校 赵俊霞 2017年对我来说硕果累累,在这一年中,我的女儿考上了高中,我的儿子已上幼儿园,我得益于学校领......

    赵俊友课堂实录

    《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 ——赵俊友老师课堂实录 2017年3月27日于济南铁道大酒店 师:今天看你们的表现了,准备好了吗?yes or no? 生:yes 师:我们是初次见面吗?是不是?” 生:yes. 师:......

    《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简介doc

    《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简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本人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也锻炼了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本学年度撰写的论文《......

    董事长赵佳成个人诚信事迹简介范文合集

    董事长个人诚信事迹简介 赵佳成,男,曾用名赵留成,1974年9月出生于江苏淮阴,现任山东省江苏商会常务副会长,济南联众舜通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董事长,在驾培的产业整合和管理有着丰......

    课题成果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成果论述 邢台市桥西区第一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基本情况 《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S0715051)是......

    课题成果自我鉴定

    课题成果自我鉴定任丘市马村中学课题组 王香璞一.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列举如下:1. 对英语单词构词法做了深层次的研究,揭示了缩合词的构词原理,提出了......

    课题成果自我鉴定

    精选范文:课题成果自我鉴定(共2篇) 一.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列举如下:1.对英语单词构词法做了深层次的研究,揭示了缩合词的构词原理,提出了缩合词普......

    课题成果鉴定书

    课题成果鉴定书题名称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负责人 :章爱琴 宋时娣单位:句容市实验小学组织鉴定单位:镇江市教科所鉴定方式 :现场鉴定鉴定日期 :2012年1月14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