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列车牵引期末复习总结
名义能耗:列车牵引运行时,牵引力所做的功。(不考虑机车的热效率、制动及惰行时的能量消耗)。
实际能耗:列车运行时,机车的实际能量消耗。
列车匀速运行及变速运行比较:1(1)在列车牵引运行时,当其它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以匀速运行克服的基本阻力功为最小。(2)在列车起动及加速过程中,应以最大加速度加速列车。这样,可以减小加速过程中的基本阻力功。(3)在列车停车制动时,用列车最大的制动能力制动,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动停车过程所用的时间,为列车的途中运行提供更多的时间,从而降低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对节能最有利。如何减小列车的动能损失:保持列车动能:①尽可能利用下坡道的势能,提高列车运行速度。②减少因不必要的列车制动,而产生的动能损失。主要措施:①合理的进坡速度。下坡道进坡特征速度(惰行、动力制动)②较高的缓解速度。提高列车在下坡道运行的平均速度,保证列车以接近坡道限速的速度离开下坡道的终点。③制动前惰行。制动前惰行,有利于能量的节约,过度的惰行,会导致惰行前牵引时间的增加∴存在最佳惰行比。
节能的操纵原则:①避免不必要的制动,以减少列车动能的损失;充分利用下坡道的势能,来保持或增加列车的动能。②在列车运行中,避免人为引起(不正确的操纵)的列车速度波动,以减少列车运行时,基本阻力所做的功。下坡道两个特征速度:(1)惰行进坡速度:列车以某一速度进入下坡道,在下坡道运行时,机车完全保持惰行运行,其出坡时的速度恰好等于该坡道的线路限速,则该速度为该下坡道的惰行进坡速度。(2)动力制动进坡速度:列车以某一速度进入下坡道,在下坡道运行时,机车完全保持最大动力制动运行,其出坡时的速度恰好等于该坡道的线路限速,则该速度为该下坡道的动力制动进坡速度。
平直道优化操纵序列:牵引,匀速运行,惰行,制动。起伏坡道(准子区间),由构成上坡趋势和下坡趋势的坡道组成一个起伏坡道。(以平道或上坡道开始,连续的上坡道(中间可夹有平道),接着连续的下坡道(其间也可夹有平道),至下一个上坡道前的下坡道出坡点为结束。)
相应的优化操纵序列:上坡趋势:牵引、惰行下坡趋势:惰行、必要时动力制动及卸载、必要时空气制动及缓解。([牵引,惰行][牵引,惰行,动力制动,惰行][牵引,惰行,动力制动,调速制动]而选择何种方式,由区间给定运行时间确定!)准子区间:由一个起伏坡道所组成。子区间:由一个或多个准子区间所组成
能耗降低率:各子区间能耗时间函数中,能耗对时间的导数。
寻优策略:决定迭代计算的寻优方向,以使迭代的结果尽快逼近最优解或满意解。寻优策略表现为:将总的运行时间T,优化地分配在各子区间上,从而使整个区间总的能耗为最少。寻优策略的实质是:优化地确定各子区间下坡道的进坡速度!操纵序列:机车的操纵工况随列车运行里程而变化的一种集合。引起列车纵向冲动的原因(操纵及线路):激扰力的变化(机车操纵与线路纵断面)。车辆间:力差→速度差→相对位移→纵向冲动。减少列车纵向冲动的措施(三个原则):①减少激扰力差。②减弱车钩的间隙效应。③利用机车操纵对冲动进行反向抑制。
减压量、再充风时间、缓解初速之间的关系:同样编组,减压量越大,列车管再充风时间越长!在同样的调速次数下,由于小减压量用风少,故缓解后充风所需时间减少,列车的缓解速度可以提高;从而提高列车在下坡道运行的技术速度。减压量、制动和缓解波速对纵向冲动的影响
减压量小,一次调速工况,列车运行的总距离增加。在同样的调速总距离下,采用小的减压量进行调速,既可减小一次调速工况列车的纵向冲动,又可减少列车总的调速次数,从而降低重载列车总的冲动水平。随着列车管减压量的增加,列车的最大冲动有所增大; 在调速制动时,采用尽可能小的减压量!制动波速对列车纵向冲动的影响:(1)随着制动波速的提高,列车中的最大冲动力明显下降(2)制动波速的提高,可缩短列车的制动距离(3)提高制动系统的制动波速,对减小冲动和缩短制动距离均有利。
列车的制动或缓解作用是由机车开始,制动力从机车所在的位置,沿列车长度方向依次发生,这种制动作用在车辆上的逐次传播,习惯上称为“制动波”或“缓解波”,其传播速度称为制动波速或缓解波速。
制动缸充气时间对列车纵向冲动的影响:(1)制动缸充气时间越长,列车中的冲动越小(2)制动缸充气时间越长,列车的制动距离越长。由于两者的矛盾性,故只能在保证列车的紧急制动距离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延长制动缸充气时间。随着列车管减压量的增加,列车的最大冲动有所增大;
动力制动(动力制动或再生制动,仅机车作用)空气制动(大、小闸)常用制动:全列车作用或机车、车辆单独作用常用制动缓解:常用制动的反过程,用于释放列车的制动力紧急制动:全列车作用,列车的最大制动能力,非紧急情况不用
牵引计算学与列车纵向动力学的区别:研究的对象不同:整列车作为一个质点,每辆车作为一个质点;模型的自由度不同:1,N(机车数+车辆数);计算难度不同:易,难;用途不同:从宏观上粗略地反映整列车的运动情况,精确反映每辆车的运动情况。列车纵向动力学比牵引计算更为准确地求出整列车的运动规律,并可以进一步分析列车运行中,各节车辆间的纵向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矛盾:列车节能运行的一些原则与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有矛盾,如最大牵引力起动,最大制动力制动;有的原则实现起来非常困难,如列车的匀速运行。
第二篇:列车在线故障诊断复习
列车在线故障诊断
一、转向架故障:转向架是车辆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的技术状态好坏,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转向架发生故障的主要部位是构架、车轴、车轮和齿轮箱悬挂装置。
1、构架上的裂纹大部分出现在焊接缝处,由于焊接中激热会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因此制造时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消除应力;构架裂纹出现几率较大的另一个地方就是在弯角处,因为在长期的交变载荷作用下容易形成疲劳裂纹。除此之外,构架在设计时,由于设计者对某些动态载荷部位估计不足,选择参数太低,也会导致强度不够产生疲劳裂纹。
上述裂纹有时肉眼能发现,有时必须用着色探伤办法才能确定。
2、车轴
车轴的典型故障是疲劳裂纹。车轴裂纹分为纵向裂纹与横向裂纹两种,若裂纹与中心线夹角大于45 度时,称为横裂纹,对车轴强度影响最大。
车轴裂纹必须通过退轮后对车轴的电磁探伤才能发现,其中湿式磁粉或荧光粉探伤最有效。如果不退轮,则可使用超声波探伤仪进行探伤,但工艺复杂,准确率也不高。
3、车轮故障集中在踏面和轮缘上,较典型的有:踏面裂纹、踏面剥离、踏面擦伤、踏面和轮缘非正常磨损等。
(1)踏面裂纹——踏面裂纹分为热裂纹(制动型裂纹)和疲劳裂纹两种。热裂纹是因为踏面的最表层由于制动、滑行或空转的摩擦热使之急速加热,接着又急速冷却产生的裂纹。而疲劳裂纹则是由于车轮转动时,踏面上有很高的接触压力,就在踏面内部受剪切应力振幅(变化的)作用最大的位置上(稍深入踏面内部)产生的裂纹。疲劳裂纹开始很细微,由于在运行中受到各种负荷条件的影响,发展成为内部呈月牙状或剥离状的疲劳裂纹。
(2)踏面剥离——踏面的剥离是表面金属成片状剥落,形成小凹坑。根据踏面剥离原因,可分为疲劳型剥离和热剥离。疲劳剥离是疲劳裂纹随着车轮的转动而向踏面内部扩展的结果。而热剥离则是热裂纹引起的,因此热剥离也称制动型剥离。(3)踏面擦伤——踏面擦伤是最常见的车轮故障,是由于车轮在钢轨上滑行,而把圆周形踏面磨成一块或数块平面的现象。它多数是由于制动力过大或缓解不良等原因造成的。踏面发生了擦伤的车轮由于不能圆滑地旋转,所以还会进一步引起滑行。擦伤和剥离都会使踏面局部凹陷,于是车轮在运行中会出现周期性的上下跳动,特别在低速时振动和冲击就更大,其结果不但加速了线路的破坏,而且使列车运行平稳性差,车辆零件也容易损坏,并且容易发生热轴事故。(4)踏面沟状磨损——车轮踏面除了正常磨耗外,还会出现一些非正常的磨耗,如沟状磨耗等。沟状磨耗主要是由于在制动频繁的区段使用合成闸瓦引起的。合成闸瓦在制动时,会使车轮踏面呈现局部过热,这是由于合成摩擦材料线膨胀系数较大,产生局部摩擦热膨胀引起的。这种踏面横向温度分布的不均匀,会导致踏面产生沟状磨耗。
(5)轮缘的非正常磨耗——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轮缘的磨损并不严重,但如果踏面磨
损严重或转向架组装不正,使轮对与钢轨的相对位置不正常,则轮对容易偏于线路一侧,使轮缘产生偏磨。轮缘的非正常磨耗主要有三种:轮缘厚度快速减小、轮缘顶部形成锋芒、轮缘垂直磨损。对于轮缘的非正常磨损,应找出其原因,及 时采取措施:如检查和修理轮对、构架等。另外在线路的曲线段,对轮缘与外轨内侧经常进行涂油润滑,是减少非正常磨损的有效方法
齿轮箱悬挂装置
齿轮箱悬挂装置是用于齿轮箱非抱轴一端(活动端)的悬挂固定装置。为了使悬挂高度
位置有一定的调整量,悬挂装置一般都采用可调节双头螺纹锁紧装置,这种装置的最大缺点是在运行中受振动后螺纹与螺纹间会产生微动磨损。如果螺纹没锁紧,螺纹与螺纹间间隙较大,螺纹的磨损速度很快,最后导致螺纹连接失效。转向架经常发生的故障还有橡胶联轴节的撕裂、轴承发热等。电传动系统故障
1、变流元件损坏
2、控制线路板故障
3、主接触器故障
4、直流电机故障
5、其他有触点电器 制动系统故障
制动系统关系到乘客的生命安全,必须高度重视。司机每天出车前的检查,制动系统功能是主要内容之一。如果发现有故障或故障苗子,必须马上进行检修,否则不能投入运营。
制动系统在检查中经常发现的故障有:单元制动机扭簧断裂、防滑閥失效、速度传感器失效以及空气干燥塔排污閥失效等。
扭簧有裂纹、折损,都必须立即更换,不然将造成单元制动机不缓解,使列车滑行或出轨引起重大事故。
防滑阀故障的原因是电磁线圈烧损断路或短路,使电磁阀控制失效。防滑閥的失效会引起车轮被制动闸瓦“抱死”,从而使车轮滑行造成踏面擦伤。速度传感器的失效原因主要是轴箱内的磁轮被润滑脂粘堵或减速,使速度值有很大误差。
另外,连接线的断线或接触不良也会导致速度参数传输失败。空气干燥塔排污閥是个较复杂的机械控制机构,一旦失效,不是使其处于关闭状态就是使其处于常开状态。关闭状态使空气干燥塔失去干燥功能;常开状态会引起压缩空气大量泄漏,造成列车空气制动总管压力下降,从而无法继续运营。辅助电气系统故障
辅助电气系统的主要故障有蓄电池低电位、应急电池失效、空气开关失效等
引起蓄电池低电位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充电线路故障。充电电流过大、整流器过热以及接触器烧损都会引起充电线路故障。蓄电池组连接板接触不良和个别蓄电池因污染漏电造成蓄电池低电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应急电池是用于辅助逆变器失电后紧急启动的电源。由于电池的寿命有限,往往会在紧急使用时发生电力不足而失效。因此必须经常检查应急电池,测量其电压,保证紧急使用时有效。
空气开关是有触点电器,触点烧熔是失效的主要原因。控制系统故障
控制系统的故障主要集中在电子线路板的接插件、元器件和连线。车门系统故障
客室车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现在上海地铁列车的客室车门就有内藏门、塞拉门和外挂
门三种。内藏门的驱动装置还可以分成气动和电动式两种。由于结构不同,故障也不同
气动式内藏门的故障主要集中在解锁气缸和 S 形锁钩、驱动气缸、限位开关、门槛条等部位。塞拉门的主要故障集中在门控单元、继电器、手动解锁开关、限位开关上。两扇门叶之间的护指橡胶条由于产品质量有问题,或者长期使用后老化,护指橡胶条的硬度和刚度会下降,以至经常从门上滑落。空调系统故障
空调系统故障主要表现在不制冷,或者压缩机持续工作,原因有压缩机故障、制冷剂泄
漏、控制閥或控制板故障等。
运行列车的故障处理和维修
第一、快速确定方法
大部分故障会通过司机室的显示屏或指示灯显示出来,有的故障显示能显示出故障的相关设备或部位,能很方便地找到故障点
2、部件切除方法
进行部件切除处理必须有两个先决条件。第一,该部件故障影响面是局部的,而不是整列车的。第二,该部件切除后,列车可以继续运行,没有连锁关系使列车停止运行.3、线路旁路方法
为了使故障列车尽快驶离现场,尽快恢复运营秩序,司机可以尝试采用对已经确定有故障的线路进行旁路处理。
线路旁路方法与部件切除方法一样,并不是已经将故障真正排除,而是暂时绕过或避开故障点,使列车能在缺少保护的条件下尽快驶离故障现场,因此这两种方法都是有风险的。
4、重新启动方法
现在城市轨道车辆的控制系统大多采用微机控制,由于信号出错或其他电磁信号干扰会造成信息显示紊乱,甚至造成控制系统“死机”现象。运行列车也会因为这种死机停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重新启动列车或重新启动控制系统设备的方法,激活故障设备,恢复列车控制功能。
5、临时处置方法
有时故障部件因为折损、断裂会掉下来,阻挡列车运行。采取临时处置方法的目的只是让故障列车尽快离开,而不需要其他列车进行救援。
6、紧急救援方法
当上述方法都不能使故障列车离开现场,最后只能采取救援方法。列车故障的排查和维修
1、查故障代码方法
2、逐级排除方法
3、更换部件或线路板方法
4、经验排查方法
第三篇:牵引变电所复习
牵引变电所复习
一、英文缩写总汇
Modem 调制解调器LAN局域网EMS电能计量系统BTS调度员模拟培训系统MIS企业管理信息系统UPS不间断电源MMT操作员机RTU远动终端装置ERTU电能量采集装置APD备用电源自投装置IED智能电子装置ALF模拟低通滤波S/H采样保持MPX多路转换开关TV电压互感器TA电流互感器OCC操作控制中心MS调度端RTU远方终端A/D模数UTP非屏蔽URT统一资源定位器DNS域名服务器TCP传输控制协议IP互联网协议WAN广域名LAN局域网peer-to-peer对等网ASYNC异步通信SYNC同步通信DTE数据终端设备DCE数据通信设备BSC同步控制规约CDT循环式远动规约Dolling问答式信息传输规约SCADA监视控制系统CAN现场总线C/S客户机/服务器SDH光端机 SCADH数控采集与监视控制Hub集成器switch交换机STP双绞线分为屏蔽简答题
一、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特点及优越性?
1.特点:结构、功能、通信、采样、监视、管理特点。
2优越性:a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改变了传统二次系统模式,实现了信息共享,简化了系统,减少了连接电缆和占地面积。B提高了变电所的自动水平。减少了值班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C先进的通信功能为各级调度提供了更多变电所信息,以便调度中心及时掌控复杂电网及变电所的运行情况,实现对电力电能的合理调配。D为无人值班管理模式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人为误操作的可能E全面提高了变电所运行的可靠性。
二、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1、监控子系统的功能
2、微机保护子系统的功能
3、电压、无功综合控制子系统的功能
4、备用电源、自投控制功能
三、监控子系统的功能
利用计算机最擅长的数据处理能力及其网络技术,完成数据采集、事件顺序记录、故障录波与测距、故障记录、操作控制、安全监视、人机联系、打印、数据处理与记录、谐波分析与监视9种功能。
四.接触网故障测距精度调整
实际上,故障测距是比较复杂的,为了提高故障测距的精确度,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要求设计院提供详细的原始资料
2、通过上述原始资料进行定值表整定,段数按照实际情况来划分。
3、通过短路实验来修正PT和CT的角差,区间的单位阻抗,重新修改故障测距定值表。
4、通过实际短路故障情况来修正故障测距定值表。
五、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的特点与要求。
1、快速的实时响应能力
2、很高的可靠性
3、优良的电磁兼容性能
4、分层式结构
六、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与传统变电所有哪些优越性?
1、提高供电质量,电压合格率
2、提高变电所安全可靠水平
3、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4.、缩小变电所的占地面积,降低造价,减少投资
5、减少人为误操作的行为。
七、SCADA系统是以微型计算机为主的构成的远方监视控制和数据收集系统,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
第四篇:dsp——期末复习总结
Dsp原理及应用
1.简述DSP芯片的主要特点。答:
(1)采用哈佛结构。Dsp芯片普遍采用数据总线和程序总线分离的哈佛结构或者改进的哈佛结构,比传统处理器的冯诺依曼结构有更快的指令执行速度。
(2)采用多总线结构。可同时进行取指令和多个数据存取操作,并由辅助寄存器自动增减地址进行寻址,使CPU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可多次对程序空间和数据空间进行访问,大大地提高了dsp的运行速度。
(3)采用流水线技术。每条指令可通过片内多功能单元完成取指、译码、取操作数和执行等多个步骤,实现多条指令的并行执行。
(4)配有专用的硬件乘法-累加器。在一个指令周期内可完成一次乘法和一次加法。(5)具有特殊的dsp指令。如:c54x中的FIRS和LMS指令,专门用于完成系数对称的FIR滤波器和LMS算法。
(6)硬件配置强。具有串行口、定时器、主机借口、DMA控制器、软件可编程等待状态发生器等片内外设,还配有中断处理器、PLL、片内存储器、测试接口等单元电路,可以方便地构成一个嵌入式自封闭控制的处理系统。(7)省电管理和低功耗。(8)运算精度高。
2.TI公司的DSP产品目前有哪三大主流系列?各自的应用领域是什么? 答:
(1)TMS320C2000系列,称为DSP控制器,集成了flash存储器、高速A/D转换器以及可靠的CAN模块及数字马达控制的外围模块,适用于三相电动机、变频器等高速实时工控产品等需要数字化的控制领域。
(2)TMS320C5000系列,这是16位定点DSP。主要用于通信领域,如IP电话机和IP电话网关、数字式助听器、便携式声音/数据/视频产品、调制解调器、手机和移动电话基站、语音服务器、数字无线电、小型办公室和家庭办公室的语音和数据系统。
(3)TMS320C6000系列,采用新的超长指令字结构设计芯片。其中2000年以后推出的C64x,在时钟频率为1.1GHz时,可达到8800MIPS以上,即每秒执行90亿条指令。其主要应用领域为:1.数字通信:完成FFT、信道和噪声估计、信道纠错、干扰估计和检测等;2.图像处理:完成图像压缩、图像传输、模式及光学特性识别、加密/解密、图像增强等。
3.简述TMS320C54x的DARAM与其它存储器有什么区别?
答:DARAM由一些分块组成。每个DARAM块在单周期内能被访问2次。4.请详细描述冯·诺依曼结构和哈佛结构,并比较它们的不同。答:
(1)冯诺依曼结构,采用单存储空间,即程序指令和数据共用一个存储空间,使用单一的地址和数据总线,取指令和取操作数都是通过一条总线分时进行。当进行高速运算时不但不能同时进行取指令和取操作数,而且还会造成数据传输通道的瓶颈现象,工作速度较慢。(2)哈佛结构采用双存储空间,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分开,有各自独立的程序总线和数据总线,可独立编址和独立访问,可对程序和数据进行独立传输,使取指令操作、指令执行操作、数据吞吐并行完成,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和指令的执行速度,非常适合于实时的数字信号处理。
5、TMS320C54x 系统,有哪几种寻址方式?每种寻址方式写一条指令。答:
(1)立即寻址:LD
#80H,A
;立即数指令;
(2)绝对寻址:
MVKD 2000H, *AR5
;数据存储器数据数据存储器
;2000H为数据存储器地址
(3)累加器寻址:READA 2000H
;程序存储器数据数据存储器
;累加器A中存放的是程序存储器地址
;2000H是数据存储器地址(4)直接寻址:ADD 20H, B
;
操作数地址=DP左移7位+20H , CPL=0 操作数地址=SP
+20H , CPL=1(5)间接寻址:LD *AR2+, A
;
(6)存储器映像寄存器寻址:LDM 39H, A
;数据存储器数据累加器A
;SPSD0累加器A(7)堆栈寻址:PSHM ST0 6.请描述FIRS指令的功能。答:
FIRS Xmem,Ymem,pmad
;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指令
;pmadPAR ;如果 RC>0 ;B+AH x(PAR)B ;((Xmem)+(Ymem))<<16 A ;PAR+1 PAR ;RC-1 RC FIRS指令实现一个对称的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首先Xmem和Ymem相加后的结果左移16位放入累加器A中。然后累加器A的高端(32~16位)和由pmad寻址得到的Pmem相乘,乘法结果与累加器B相加并存放在累加器B中。在下一个循环中,pmad加1.一旦循环流水线启动,指令成为单周期指令。
7.FFT蝶形运算对输入序列倒序采用何种寻址方式?AR0中应存放什么值? 答:
(1)间接寻址中的位倒序寻址方式。FFT运算主要实现采样数据从时域到频域的转换,要求采样点输入是倒序时,输出是顺序;若输入是顺序,则输出是倒序,采用位倒序寻址方式正好符合FFT算法的要求。
(2)AR0存放的整数值为FFT点数的一半。8.简述主机接口(HPI)的通讯过程。答:
TMS320C54X的主机接口(HPI)是一个8位并行接口,通过8根外部数据线HD(0~7)实现DSP与其他总线或CPU进行通信。当TMS320C54X与主机传送数据时,HPI能自动地将外部接口连续传来的8位数组成16位数,并传送至TMS320C54X。当主机使用HPI寄存器执行数据传输时,HPI控制逻辑自动执行对TMS320C54X内部的双寻址RAM的访问,以完成数据处理。9.进行块重复操作要用到哪几个寄存器?块重复可否嵌套? 答:
RPT:循环执行一条指令
RPTB:循环执行一段指令,即块循环指令(1)进行块重复操作的循环次数由块循环计数器(BRC)确定,需要利用两个寄存器:块重复起始地址寄存器(RSA)、块重复结束地址寄存器(REA)。(2)由于使用了不同的寄存器,因此可以实现循环嵌套。
10.TMS320C54x的CPU主要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答:
(1)40位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可完成宽范围的算术、逻辑运算;
(2)2个40位的累加器A和B:可以作为ALU或MAC的目标寄存器存放运算结果,也可以作为ALU或MAC的一个输入;
(3)支持—16~31位移位范围的桶形移位寄存器:用于累加器或数据区操作数的定标,将输入数据进行0~31位的左移和0~16位的右移;
(4)乘法-累加单元MAC:可在一个流水线周期内完成1次乘法运算和1次加法运算;(5)比较。选择和存储单元CSSU:用于完成Viterbi算法中的加法/比较/选择(ACS)操作;
(6)指数编码器EXP:用于支持指数运算指令的专用硬件,可以在单周期内执行EXP指令,求累加器中指数的指数值;
(7)CPU状态和控制寄存器:包括ST0、ST1和PMST,这些寄存器都是存储器映像寄存器,可以很方便对它们进行数据操作:1.将它们快速地存放到数据存储器;2.由数据存储器对它们进行加载;3.用子程序或中断服务程序保存和恢复处理器的状态。
11.已知中断向量TINT=13H,中断向量地址指针IPTR=111H,求中断向量地址是多少?
12.DSP的仿真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
(1)下载程序;
(2)样机资源可视化,应用程序调试;
(3)控制样机运行方式:单步执行、执行到断点或者全速执行。
第五篇:马克思期末复习总结
马克思主义
绪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割分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吸收几千年的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
3、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乔·威·弗·黑格尔和路·费尔巴哈。辩证法思想
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4、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 学说。
5、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7、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第一章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万物的两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活动的两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4、旧唯物主义哲学包括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5、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三个阶段: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 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6、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时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7、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
一维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8、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9、马克思在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
10、自然界是独立于人的活动或未被纳入人的活动范围内的客观世界,其运动变化是自发的。
11、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体现:
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12、事物内部之间的联系的特点:
一、客观性
二、普遍性
三、多样性。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14、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15、量变是物质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1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的扩张。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17、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8、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9、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必然联系、稳定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他的存在不依赖与人的意识。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里的“常” 就是指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就是说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唯心主义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如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提出过“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的观点。
20、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 第一,意识是能动地,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不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响,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第二章
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中的主体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所指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2、时间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着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事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4、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有着两个严重缺陷:
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5、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6、实践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是有条件的: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第四、要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7、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应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8、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9、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10、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
总而言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静态”上看,即从它们的相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动态”上看,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又都表现为一个过程。
11、真理与谬论的关系
真理与谬论既对立又统一。
首先,真理与谬论是对立的。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
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真理是与谬误相比较存在的,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
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真理的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谬误被批驳、被放弃、被真理所取代。
最后,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与谬误的区别和对立并不是绝对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失去了特定条件,它就会变成谬误。
1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3、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4、价值的特性: 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 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 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
15、任何真理都必然有价值,这是因为真理能为实践提供科学的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能为实践提供正确的目标。
16、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表现: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第三章
第一节
1,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机器规律的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
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统治地位。
2,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3,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4,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5,社会意识的独立性表现在;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6,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7,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可能是判断题理解下三要素的意义,p100)
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与生产力。9,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其中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政治上层建筑。10,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11,国家的两种职能是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1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13,社会历史可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其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节 14,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16,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③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17,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18,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9,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革命。作为历史唯物主意范畴的革命,亦称社会革命,它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20,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材料分析p123)
第三节 2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①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四章
第一节 1,所谓资本积累,就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人手中的历史过程。2,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3,资本的原始积累材料分析p141
4,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势,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商品经济得意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5,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6,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货价值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7,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8,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①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②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③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④
第二节
9,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的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10,劳动力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逼学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11,产业资本再循环中的三个阶段和执行的职能:①购买阶段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②生产阶段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③售卖阶段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12,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在时间上继起。13,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有许多,关键的因素是,一是资本周转的时间、二是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14,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第三节 15,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的几个基本原则:①私有制原则,②“主权在民”的原则,⑤
分权与制衡原则,④人权原则 第五、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通过“参与制”实现。
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四种主要形式: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第四种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三种基本形式:第一、借贷资本输出;第二、生产资本输出;第三、商品资本输出。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一、生产的全球化;
二、贸易的全球化;
三、金融的全球化;
四、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三个时期: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外国武装干涉和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又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的思考: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再次,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简答或多选)
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从经济方面来看,主要由经济反战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在发展战略方面,主要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一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倒工业国的转变。在经济体制方面,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的集中地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从政治方面看,表现在1.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2.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度,3.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
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之间有着根本区别,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不同、阶级本质不同、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等
马克思设想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有以下基本特征:生产资料贵社会所有;根据社会需要,有计划的调节生产;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没有阶级对立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但未完全消亡——(简答或多选)
列宁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狡猾,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第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困难: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呈现多样性的原因: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重要条件);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现实原因)。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三大差别”: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