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经费审计检查中的实际操作
教育经费审计检查中的实际操作
一、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国发〔2011〕22号)、《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财综〔2011〕62号)、《贵州省人民政府第125号令》、《贵州省教育督导规定》、《省教育厅 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规范和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的意见〗的通知》(黔教计发〔2008〕221号)、《省财政厅 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的意见》(黔财教〔2009〕150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08〕102号)等以及当年下达的有关教育经费审计的文件。
基本情况介绍:1997年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省审计厅、省教育厅联合下文黔教审通(1997)223号文件,对全省申报“两基”验收和复查的县进行教育经费审计。2002年又联合下达黔教督(2002)04号文件,强化了这项工作。其中2001年-2011年全省共审计235个县次,通过教育经费审计和审计后的整改,追回被挪用、拖欠、挤占的教育经费共计198773.31万元。十多年来的教育经费审计,其意义不只是增加了教育
经费投入,更重要的是通过审计,增强了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依法投入的理念和责任感,规范了教育经费管理,确保了教育经费依法到位和依法使用,推动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附:《贵州省教育督导规定》 第七条 教育督导机构的主要任务:
(二)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履行教育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三)对下级人民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及教师工资发放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说明:从事审计工作的主体,应当是国家审计机关。教育督导室牵头会同财政局、审计局对各县教育经费审计的形式是比较有效的。如果只是督导室单独查教育经费,则称教育经费检查为妥。
二、审计检查内容:
1、教育财政拨款(预算内教育拨款)的“三个增长”;
2、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城维税5%部分、出让土地净收益10%、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拨付教育的情况;
3、各项专项经费到位情况:包括上级所拨的各项事业、基建经费,如“危改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寄宿制工程”、“三项突破工程”等等,上级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与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免杂费补助专项资金、贫困生生活补助、营养餐补助等等;
4、县级财政对农村公用经费与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杂费、以及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分担资金的落实情况;
5、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与占本地GDP的比例。
6、教师工资发放与管理情况;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兑现情况;
7、建立健全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的情况,是否实现“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校财局管” ;审计、财政部门是否加强了审计监督,保证学校资金安全;
8、依法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报告教育经费预算、执行决算情况;
9、学校是否规范了收费制度,公用经费等支出是否公示;
10、有无向学校非法收取和摊派费用的情况;
11、其他。
三、审计检查证据:
1、近四年的县级财政年度财政总决算报表;
2、三年的12月31日三级(中央、省、县)金库表;
3、教育学年综合报表、财务综合报表及相关的资料;
4、专项经费的有关文件、拨款凭证;
5、部分学校的财务与固定资产管理资料;
6、政府及职能部门文件等综合资料;
7、涉及当年或者三年前的数据,要延伸核对有关资料;
8、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学校基建工程的投入与效益等相关资料;
9、其他。
四、实际操作:
(一)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二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1、财政经常性收入(地方财政可支配财力):根据财政部(财预〔2004〕20号)文件界定:财政经常性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剔除城市维护建设税、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入)+消费税增值税返还补助+所得税基数返还+出口退税基数返还+中央通过所得税分享改革增加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根据贵州情况,绿字项可不计算,还应剔除非税收入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前三个数据查年度财政总决算报表中01表《一般预算收支决算总表》后表的左栏;后五项查01表《一般预算收支决算总表》前表左栏的有关决算数据。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含税收收入(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维税、房产税、印花税等近20个税种)、非税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国有资本经营及国有资源有偿
使用收入等);
财政经常性收入数据表(万元):
财政经常性收入=前三项相加—后五项;较上年增长率=(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上年财政经常性收入)÷上年财政经常性收入×100%;或(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上年财政经常性收入-1)×100%。三年平均增长率为三年增长率之和除以 3。
2、教育财政拨款与义务教育财政拨款情况表(万元)
教育财政拨款(即预算内教育拨款)=教育财政支出—03表 “专项补助”(2010年后为“专项转移支付);义务教育阶段拨款为了计算简便可不减掉其中所含专款。
教育财政拨款是本级政府的教育财政拨款,实际上包括了部分上级转移支付。教育拨款情况查05表《一般预算支出决算功能分类明细表》“教育”栏目中有关决算数据;也可以查03表《一般预算支出、预算变动及结余结转、情况表》“教育”栏目中的有关决算数; 03表中可以查到教育栏目中的“专项转移支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中的教育转移支付”,在01表中也有这个数据。《教育法》中教育财政拨款指各级政府总体教育拨款(含高中阶段教育与学前教育及教育管理事务等);《义务教育法》中义务教育财政拨款指各级政府用于义务教育的拨款,即从“普通教育”中减去高中教育与学前教育。查“三个增长”的第一个增长,以县级财政总体拨款计算。
教育财政拨款较上年增长率=(当年教育财政拨款—上年教育财政拨款)÷上年教育财政拨款×100%;或者(当年教育财政拨款÷上年教育财政拨款-1)×100%;三年平均增长率为三年增长率之和除以 3。
教育财政拨款三年平均增长率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应计算出缺口数,例如:某县教育拨款平均增长率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平均增长率3个百分点,则其中一年必须在原增长率基础上再增长9%以上,如果以第二年(2010年)数据计算增长,则第三年(2011年)也要相应增长;以第三年(2011年)数据计算,则只算出第三年再增加9%以上应当拨付的资金就行了。设2011年原增长率为5.6%,现必须增长
5.6%+9%=14.6%以上才能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最低缺口数=2010年拨款数×1.1461%—2011年拨款数。
3、生均教育费用数据表(拨款万元、生均元)
注:小学拨款与初中拨款查05表《一般预算支出决算功能分类明细表》“教育”预算科目中的决算数。其中小学初中拨款中均含列支“小学教育”、“初中教育”的上级拨付的专款。多数县因民办学校学生所占比例 低,计算生均经费时可包括民办学校学生。部分县民办学校学生所占比例高,可以分开计算。公办学校列表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生均教育费用数据表》;民办学校的费用主要来源于自收自支,财政补助的只是一部分,统计时应加上学校收取的费用。
高中阶段教育与学前教育拨款,仅指财政拨款(含列支的上级专款),不含学校收取的学杂费(应纳入预算外管理的资金),是不完全统计数。上表主要是比较在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与学前教育中县级财政拨款的增长情况。
4、义务教育农村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数据表(万元、生均元)
贵州省农村学校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2008年分别为225元、375元,2009年分别为300元、500元,2010年分别为400元、600元。2011年分别为500元、700元。中央拨付公用经费的80%,余20%部分,除贵阳市按市、县(市、区)5:5的比例承担外,其余市(州、地)均实行省、市、县共同承担。计算时以中央指标数为基础计算总数,再分别计算市级、县级应分担数。总数=中央指标数÷80%;贵阳市级、县级应承担数=总数×20%×50%;遵义、六盘水为3∶4∶3,市级分担=总数×20%×40%,县级分担数=总数×20%×30% ; 毕节、黔南、安顺为6∶2∶2,市(州)级分担数=总数×20%×20%,县数级分担数=总数×20%×20% ;铜仁、黔西南、黔东南为8∶1∶1,市(州)级分担数=总数×20%×10%,县级分担数=总数×20%×10%。
5、义务教育城市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数据表(万元、生均元)
中央免杂费补助资金÷50%=总数。省、市、县分担比例如下:国务院规定,从2008秋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按5∶5的比例负担。我省地方各级负担的50%部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08〕102号)规定了分担办法:省属学校由省级财政负担,市(州)所属学校由市(州)本级财政自行负担,县(市、区)所属学校根据当地财力分别确定省、市(州)、县(市、区)各级财政负担比例:贵阳市所属县(市、区)由省、市、县(市、区)按3∶3∶4比例承担;遵义市、六盘水市、安顺市所属县(市、区)学校由省、市、县(市、区)按4∶3∶3比例承担;(3)毕节地区、铜仁地区、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所属县(市、区)的学校由省、市(州)、县(市、区)按6∶2∶2比例承担。分担数计算方法:中央免杂费补助资金÷50%=总数; 各级财政应分担数=总数×50%×应分担比例,例如:贵阳市财政应分担资金=总数×50%×30%;云岩区财政应分担资金=总数 ×50%×40%。除县级分担资金外,此前各级已经安排的城市中小学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要继续保留。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08>102号)要求,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应与农村学校一样为:不低于300元、500元,在中央、省、市分担资金全部到位后仍不足部分,由本级财政预算内资金补足。城市学校经批准收取的服务费不计入公用经费。对接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县级财政除将上级下达的民办学校免杂费和公用经费补助专款拨付到位外,还应拨付与公办学校生均标准差距的缺口数。民办学校占比例大的应单独列表,计算时要加上学校收取学生的杂费等费用。
(二)各类教育专项资金及教育专款投入情况
1、教育费附加征收与拨付情况(万元)
教育费附加=“三税”入库数×3% ;“三税”入库数及教育费附加入库数的数据来源于财政12月31日金库表。计算征收比例时要加上省级入库数,计算应拨付教育数时只用县级如库数。所含上级专款的数据来源于03表教育费附加支出中“专项补助”。
2、地方教育附加征收与拨付教育情况(万元)
应征收数2011年以前按“三税”的1%征收,2011年起按“三税的2%征收。实际征收数查12月31日县级金库表,支出情况查12表《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变动情况表》,地方教育附加收入=上年结余+本年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支出=本年支出+上解上级支出;结余数为年终结余。
3、城维税与土地出让收益拨付教育情况(万元)
城维税5%拨付教育为最低标准数。按照黔财综(2011)73号文件要求:土地出让收益计提的教育资金=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补缴的土地价款-划拨土地收入-其他土地出让收入-征地和拆迁补偿收入-土地开发支出-土地出让业务支出-支付破产或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支出×10% 新增教育资金的说明:
(1)国发〔2011〕22号文件规定,从2011年1月1日起,各地统一按照当年实际缴入地方国库的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土地出让收入,在扣除当年从地方国库中实际支付的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计提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补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保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补贴支出、支付破产或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支出、支付土地出让业务费、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相关支出项目后,作为计提教育资金的土地出让收益口径,严格按照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教育资金按季计提,年终进行统一清算。教育资金纳入部门预决算管理,建立教育资金预决算
管理制度。
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教育资金,实行专款专用,重点用于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学校的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教学设备购置等项目支出,教育资金不得用于学校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经常性开支。各地区在保障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前提下,计提的教育资金仍有富余的,可以将教育资金用于城市基础教育的上述相关开支。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教育资金,作为各地区计算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之一,各地区不得由此减少应当由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
(2)地方教育附加为政府基金,征收标准统一为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税额的2%。征收标准低于2%的省份,应将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标准调整为2%。
4、上级下达各类教育专款(万元)
全部专款要查专款文件。拨付情况查财政局的拨付文件与相关资料以及教育部门的报表及相关资料。工程专款应进入专户、公用经费落实到校、生活补助落实到人。
5、基建工程投入与建设情况(万元、平方米)
此表主要是检查工程资金投入的效益。
6、农村税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情况(万元)
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总数以2006年为基数,其用途主要是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不能作为人员经费,不能因此减少预算内教育财政拨款。
(三)教育经费总体情况(万元、人均元)
教育总支出=决算表中教育拨款数+政府性教育基金+预算外教育专户资金(查阅财政决算报表中《政府性收支决算总表》);但因预算外教育资金、教育捐赠款、民办教育支出等等没有由财政统一管理,因而此数据只是不完全统计数。
温家宝总理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汇总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安排用于教育的支出,以及其他财政性教育经费,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1984.6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4%以上(生产总值约55万亿元)。2010年贵州省全省生产总值4600亿元,4%为224亿元,教育实际支出290.82亿元,达到6.3%。
“财政经常性收入”与“公共财政支出”、“教育财政拨款”与 “财政教育支出” 在统计上有一定的区别。
《财政部关于加强对各地2011-2012年国家财政教育投入状况分析评价的通知》(财办〖2011〗37号)文件计算公式为:公共财政支出=财政总支出—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即一般性转移支付中教育转移支付+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中的农村教师工资补助);财政教育支出=通过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205教育”支出—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地方教育附加、地方教育基金、其他基金以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的教育支出。
财政教育支出比例=财政教育支出/公共财政支出;
财政教育支出增幅=当年财政教育支出/上年财政教育支出— 1 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转移支付收入、预算稳定性调节基金、债券转贷、上年结余等等)。
贵州省大部分县的财政总收入中,上级转移支付收入占的比例高于地方收入。以威宁县2009年为例,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2911万元,上级转移支付收入165363万元,在总收入217634万元中,上级补助占76.26%;教育拨款为66723万元,即地方财政收入只能解决教育拨款的49.32%。财政状况好白云区,2010年,财政总计收入74384万元,其
中本级财政收入46162万元,占总收入的62.06%,教育支出21517万元。
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国发〔2011〕22号文件有关内容:
(一)充分认识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落实法定增长要求,切实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
1、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
2、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
3、提高预算内基建投资用于教育的比重。
(三)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多方筹集财政性教育经费
1、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制度。
2、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
3、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
(四)合理安排财政教育经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合理安排使用财政教育经费。一是积极支持实施重大项目。二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是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2、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一是要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管理的规章制度。二是要强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提高预算执行效率,推进预算公开。三是要明确管理责任。四是要加强财务监督和绩效评价,建立健全教育
经费绩效评价制度。五是要加强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着力做好教育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信息化管理工作,完善教育经费支出标准,健全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制度,规范学校经济行为,防范学校财务风险。……
六、规范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管理
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实施以来,我省按照“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步入预算管理的轨道,农村中小学预算工作开始起步。但由于长期以来我省农村中小学管理基础较为薄弱等原因,预算编制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预算编制不规范、不完整、不透明的问题还普遍存在。有的县不按照预算编制规程进行,仅实行“一上一下”;有的县仅编公用经费支出预算,不编项目支出预算;有的县学校不编预算,由县代编;有的预算未按编制要求细化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预算编制工作正常进行,从而影响新机制的实施。为此,根据国家规定和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预算管理体制的意义
预算管理体制,是确定各级政府之间及其组成部门预算管理体制的一项根本制度,是国家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必须建立在县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财政、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组织、以独立设置的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为基本预算单位,在不改变学校经费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的前提下,将各项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体制,实行“校财局管”。
(二)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应遵循六项原则:
1、真实性原则
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必须真实,要做到实事求是、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预算收支的预测必须以学校发展规模为依据,对每一项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应认真测算,力求真实准确,各项支出要有依据、有标准,不得虚增和虚列支出。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等必要开支要打足,不能预留“硬缺口”。机构、编制、人员、资产等及基础数据资料要如实填报。
2、完整性原则
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要体现完整性,一是要将学校预算内、外财政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综合编制预算。二要把学校维持基本运转的日常经费和保证事业发展的建设经费全部纳入预算,即“吃饭”与“建设”的钱都要有。
3、重点性原则
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要突出重点,做到合理安排各项资金,本着“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既要兼顾一般,又要突出重点,先保证基本支出,后安排项目支出。项目支出应根据财力情况,按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安排。
4、科学性原则
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要有科学性,对每一项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一句充分确实的资料和收支规律进行计算。
5、透明性原则
(1)学校最初编制预算时,要有教师、总务、财务、教学等方面代表参与编制,编制的原则和预算分配过程要公开、透明。
(2)预算审议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
(3)学校年度预算、决算以及每季度财务报表信息,要在学校显著位置公示,接受全校师生和当地群众监督。
(4)审计、教育、财政行政部门,定期对学校预、决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与检查,并实施审计结果公开制度。
6、绩效性原则
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要保证及小型,财政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农村中小学预算项目支出的绩效考评制度,对预算执行过程和完成结果进行全面跟踪问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绩效考评结果应作为以后年度审批立项的参考依据,以此强化对预算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和效益分析,促使预算资金安排有“重分配”向“分配与管理”并重转变。
(三)按照“两上两下”编制规程编好预算
根据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贵州省关于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实施办法》(黔财教【2006】7号)的要求,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实行“两上两下”的流程。各县财政、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执行预算编制规程,通过农村中小学编报预算建议数、县级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学校上报预算草案、县级财政部门批复预算,上下信息流动,使财政、教育两家相互理解、支持,使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逐步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
(四)严格执行预算,按规定开支
1、农村中小学既是预算编制基本单位,又是预算执行单位,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体制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除了依法编制预算外,还要依法执行预算。学校预算一经批准就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学校办理每一笔支出,都必须以预算为依据,不得违反预算支出。
2、学校预算批准后,县级财政部门对学校的拨款应确保及时、足额、准确,不得截留、滞留和挪用学校经费。
3、学校预算执行中项目资金有节余的,经财政部门同意后可留归学校统筹使用,未完项目的结余资金,可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
七、实施“校财局管”,加强教育经费管理
(一)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校财局管”工作
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以来,农村中小学办学经费持续快速增长,从改革前几乎无财政拨款的现状发展到每年数十亿的财政资金安排。2006年我省获中央新机制资金8.6亿元、省级财政分担资金3.7亿元,2010年获中央新机制资金37.8亿元、省级财政分担资金10.3亿元。为管好用好新机制资金,财政部、教育部在《关于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通知》(财教【2006】3号)中提出 “按照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对农村中小学实行‘校财局管’。”
实行“校财局管”,对加强我省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省财务管理体制不顺,农村中小学经费处于分散管理状态,有的是乡财政管理,有的是教辅站代管,有的是学校自行管理。
分散管理造成事权与财权分离、教育经费被挤占挪用、资金拨付不及时、学校财务混乱、家底不清、私存私放等等弊端。财政部、教育部提出“校财局管”的管理模式,正是从源头上、制度上规范学校会计工作,优化收支结构,预防和制止学校财务收支中可能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保证资金合理使用的有效措施。
为在我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校财局管”模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连续下发了黔教计发(2008)221号、黔财教(2009)150号、黔教计发(2010)278号、黔教计发(2011)338号文件,力推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从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与此同时,举办了农村中小学财务人员、校长、县教育局长培训班,努力提高基层人员素质。
(二)理顺财务管理体制,明确责任
1、县教育局主要职责
负责全县教育经费的管理;组织开展教育会计核算中心的核算工作;对学校会计基础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对学校资金管理使用进行再审核、再监督;组织编制年度教育部门预算,审核汇总报送县财政局,根据县财政局下达的预算控制数和预算批复,向学校下达预算控制数和年度预算,审核汇总各学校用款计划,及时向县财政局提出拨款申请;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对学校经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内部审计;按月向县财政局报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使用情况。
2、县财政局的主要职责。
按有关政策和要求,按规定程序和时间下达预算控制数和批复教育经费预算;按批准的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及时拨付资金;按照国库直
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办法,保证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资金及时到位,按时足额安排配套资金,严禁“挤出效应“;对中小学预算执行情况及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教育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定期向县人民政府报告中小学预算执行情况,向上级财政局报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情况。
3、学校的职责
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政策,以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编制完整的年度部门预算,按国家和省、市的政策规定,将学校的收入统一纳入部门预算;学校的预算外资金一律纳入县级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按批准的年度预算向县教育局申报用款计划;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实行财务公开,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和效益。校长对学校的财务管理负责,乡(镇)中心学校校长对本辖区所属学校的财务管理负总责。
4、教育会计核算中心职责:
(1)依据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制度,依法监督各有关学校财务收支活动;(2)具体承办纳入中心管理的学校的资金审核、支付和会计核算工作,指导编制财务预算,并对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管;(3)执行国家工资政策,配合财政部门及各学校做好工资发放与管理工作;(4)对纳入中心管理的学校进行固定资产账目检查,配合学校搞好资产管理工作;(5)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向财政、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有关重大财务事项,向有关部门和学校提供预算执行情况等财务会计信息;(6)完成政府交办的工作,配合主管部门完成其他相关工作。
(三)“校财局管”工作流程(西秀区教育会计核算中心操作模式)
(四)财务档案管理
次年“中心”核算人员负责打印出上年度单位的总账、明细账并装订成册,连同单位凭证、会计报表(含年终决算报表)与单位办理财务档案移交。
八、希望:
为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规范教育经费管理、提高教育经费效益,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育督导与财务审计人员要爱岗敬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
谢谢!
第二篇:建立义务教育经费审计
建立义务教育经费审计
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
我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领导所做的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新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我市各级政府思想重视,工作认真,措施有力,在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入学、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抓好学生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新义务教育法实施时间较短,对照法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和问题。市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明确各方面的职责和义务,提高法律的贯彻实施水平。组成人员提出六个方面的意见:
——严格规划管理,加快教育设施建设步伐。要科学制订教育规划,将实施义务教育各类学校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列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同时细化教育规划的实施计划,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推进义务教育稳步有序的发展。要建立教育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在城市建设中坚持教育优先的原则,留足教育建设用地指标,合理安排并组织实施教育设施建设计划。充分发挥教育部门的管理职能,让教育部门全程参与有关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确保教育配套设施与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移交和使用。要按照教育规划要求,科学统筹布局,落实好中心区和新城区配套小学及市二十四中、二十七中、二十八中等配套初中的建设,加快巨一小学、松台小学、东屿小学等部分中小学的迁建、扩建步伐。
——完善保障机制,加大教育经费的财政性投入。要严格按照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的要求,逐年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确保在2010年前后达到国家规定的“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的4%”。调整教育支出结构,确保新增教育经费优先用于农村义务教育。要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并单独列项,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要及时划拨义务教育经费,规范转移支付行为,加快建立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规范使用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将当年收入和使用情况进行公布,做到及时、足额、透明支出。
——优化资源配置和运行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对现行的义务教育相关政策及运行机制进行全面的清理、调整和完善,使政策导向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快校网布局调整,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机制,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全面总结、完善和推广鹿城区的集团化办学经验,通过组建紧密型和松散型城乡教育集团,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确保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要保障教师的福利待遇,依法达到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国家公务员的要求。按规定落实好山区、海岛教师的生活补助、待遇、职称评审等政策措施,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
——加大对民办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和管理。要专题研究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的经费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等问题,严格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确保这些学校依法享受与公办学校的“同等待遇”。加强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规范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入学条件,保证外来民工子女能依法入学、安全上学,学习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妥善解决执法检查报告中提到的几个具体问题。要对我市中小学欠债、能维持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的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教学设备维修更新的长效机制建立、校产确权工作等方面情况进行专题调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第三篇:义务教育经费专项检查自查报告
义务教育经费专项检查自查报告
根据《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义务教育经费专项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12]38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切实提高义务教育经费安排、使用、监督和管理水平,确保义务教育经费落实到位、使用规范、监督有力、提高社会效益。我校对近年来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题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用经费管理使用的具体做法:
(1)我校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会计法》和上级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学校的一切资金,由学校财务人员按有关规定统领统支,没有出现以任何理由单独收费现象。
(2)认真履行报账制度,力求资金的规范使用,无挪用、挤占、截留等现象的发生。严格财经审批手续。所有报销发票,做到手续完备,每张发票注明用途,有经手人签字,一律经过校长签字。
(3)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财务法规,没有发生在政策法规范围之外,自作主张处理财务的不良问题。
(4)财务专管教师具体负责财务管理,学校任何财务活动必须经财务教师和行政领导审批后,方可实施。重大开支项目,都经学校办公会议集体决定。
(5)差旅费报销,严格执行县文件规定。
(6)需要购置各种设备、仪器、教具、办公用品及其它物品,都先通过教师代会决定后,才添置。
(7)财会教师严格执法,自觉执行财经纪律,做好财务核算。
(8)在保证办公费的前提下,努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我乡的小学半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费和营养改善计划学生生活费发放均由各村完小事务员根据学生亲自签字的花名册按月在乡中心学校领取后,统一用于学校食堂的菜经补助,买米、买菜、买油、买肉等,发票必须经村完小负责人、事务员、采购员、收款人签字方可报销。学期结束召开教师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公布使用情况。
三、内部管理制度方面
我校在会计基础工作中,服从上级各职能部门的领导,严格执行会计管理制度。实行校长“一支笔签字制度”,印签由专人分管,形成了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按照上级部门的管理要求,建立了有效的内控管理职责和考核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加强内部管理。
四、今后改进的措施和办法
使用预算做到统筹兼顾、保证重点,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将学校的长远规划与短期安排相结合,勤俭节约,努力提高日常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及生活费的使用效益。同时也恳请上级领导指导我校经费使用管理方法,让我校在使用上更加规范。
小学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 自查报告
为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我校高度重视,保障日常公用经费的投入,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现对我校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用情况进行自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教育经费的落实和保障情况
近年来,上级教育部门对我校义务教育经费按要求按时、足额到位,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兑现,统一发放。财政对基础教育转移支付经费由教育主管机构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全部用于教育。
二、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我校属事业单位,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教育的方针,如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学校对教育经费的使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
1、经费使用无存在挪用、移用、挤占和截留的情况,日常公用经费开支也无存在发放教职工津补贴和奖金福利。
2、公用经费使用规范,无挤占开支招待费、旅游疗(休)养和发放教职工福利等。
3、学校实行经费公示制度,对需要公布的项目逐一公布。
4、学校学籍登记规范,学校学籍信息真实、正确、完整,真正实现了一生一学籍,无多学籍,漏报学籍现象。
5、学校各项开支严格按年初学校经费预算计划执行。
三、教育收费情况
学校教育收费,一切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规定执行,无存在乱收费行为,教育教学中从无强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培训机构举办的兴趣班等学习,学校也无存在从中获利用于日常开支和教职工发放福利的行为。
四、检查情况
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严格按照“校财局管”的财务管理体制,严格要求我校报帐员按时报帐,所有票据都是正规票据,没有白发票。公用经费管理使用的具体做法是:
(1)我校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会计法》和上级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学校的一切资金,由学校财务人员按有关规定统领统支,没有出现以任何理由单独收费现象。
(2)认真履行报账制度,力求资金的规范使用,无挪用、挤占、截留等现象的发生。严格财经审批手续。所有报销发票,做到手续完备,每张发票有经手人签字、证明人签字、校长签字。
(3)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财务法规,没有发生在政策法规范围之外,自作主张处理财务的不良问题。
(4)财务专管教师具体负责财务管理,学校任何财务活动必须经财务教师和校长审批后,方可实施。重大开支项目,都经校务会议集体决定。向上级申请报告,方可实施。
(5)差旅费报销,严格执行文件规定。
(6)需要购置各种设备、仪器、教具、办公用品及其它物品,都先通过学校班子决定后,才添置。
(7)财会教师严格执法,自觉执行财经纪律,做好财务审核。(8)在保证办公费的前提下,努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五、今后的打算
使用预算做到统筹兼顾、保证重点,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将学校的长远规划与短期安排相结合,勤俭节约,努力提高日常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
南坡湾学校2010义教经费管理
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为保证我校教育、教学与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有计划、合理地使用义教经费,认真做到勤俭办学,根据各级关于《规范和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的意见》的要求,我校本着从学校发展出发,义教经费主要用于日常教学常规,服务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努力改善校容校貌,添置简单的新设施设备,维护破旧受损的设施设备。对有限的义教经费实行公开、合理、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坚持不乱花一分钱,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办实事,保证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的正常开支,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转,从而有效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义教经费的管理使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根据有关文件的精神,从大局出发,从小处着手,对学校的公用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2010,我校有教职工10人,教学班6个,在校学生100人。每个学生每年304元的标准对我校划拨义教公用经费,2010年我校义教公用经费预算收入30400.00元,总支出 29575.00元。学校从来没有向学生收取任何一分费用。
二、“两免一补”落实情况:
我校100名学生全部免除杂费和教科书费。
三、预算编制工作开展及管理情况:
学校的财务人员严格按学校的要求和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规定,认真对学校的经费进行预算编制,各项开支严格按照有关财务规章制进行,实行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对口开支,并报大湾中心学校会计处审核。
四、2010义教公用费预算支出情况:
1、日常公用支出25400.00元:其中办公费5000.00元、印刷费2000.00元、水电费2500.00元、取暖费8000.00元、交通费1000.00元、会议费1000.00元、培训费1520.00元、劳务费2000.00元、维修费1480.00元、其他900.00元.2、专项公用支出5000.00元:其中专用设备购置费5000.00元。
五、义教经费管理使用采取的主要措施
1、学校成立了公用经费使用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1)领导小组: 组 长:黄寿山 副组长:陆会英
成 员:汉武元 岳玉梅(2)监督小组: 组 长:黄寿山 副组长:陆会英
成员:各班主任及学校其他教师
在义教经费的管理使用过程中,学校严格按照规定做到收有凭付有据,所有义教经费的管理使用实行校内公开,凡属上千元的开支均在教师会议上通过,每学期结束后将本期的收支情况向教师公布,接受教师的监督和学校的核查。
六、义教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所取得的成效
2010,在学校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支持下,我校的义教经费管理基本达到上级的的要求。做到规范管理,合理有效的使用有限的义务教育经费,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校容校貌明显改变,学校的教学设备有所增加,从而稳定教师队伍,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今后,我校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加强学习和宣传,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认真加以巩固,加强对学校广大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加强领导,认真检查,严格落实责任制,树立教育新形象,为学生、家长、社会做实事。一如既往,继续规范管理使用好义教公用经费,使学校的义教公用经费用出成效。
七、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义教经费有效的促进了学校的发展,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但是由于学校的办学条件太差,需要投入的地方太多,而下拨的经费较少。同时,义经费划拨的时间总是很慢,有的时候学校一分经费也没有,常常出现欠着账干工作的现象,这有碍于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义教经费的划拨最好以月划拨,同时希望对村级学校应多一些关注,多一些投入,使教育得以均衡发展。
草场街小学关于2011年落实教育经费情况自查报告
草场街小学为了确保学校教育教学与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本着从学校的发展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合理使用义务教育经费,认真做到勤俭办学,努力改善校容校貌,不断更新、添置设施设备,维护破旧受损的设施设备。对经费实行公开、合理、有效的管理和使用。
1、学校基本情况
草场街小学2011年有教师117人,在校生年平均3098人,公用经费生均51元,局拨公用经费157998元;免杂费资金没生每年350元,局拨免杂费资金1084300元,共收局拨资金1242298元。
2、资金及时到位
每学期开学初,教育局就把经费按标准、人数如数拨给学校,免杂费资金是每季度的第一个月初如数拨到学校,为学校开学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3、经费管理使用
我校在校长的领导下,严格按照财务管理体制,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会计法》和上级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学校的一切资金,由学校财务人员按有关规定统领统支;认真履行报账制度,力求资金的规范使用,无挪用、挤占、截留等现象的发生。所有资金全部用于正常的水电暖开支和日常维修,用于改善办学。严格财经审批手续,所有报销发票,做到手续完备,每张发票注明用途,有经手人签字,必经过校长签字。认真落实了财务公开制度。通过校务公开栏、校代会等形式,将学校收支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师生和学生家长的监督。
今后,我校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加强学习和宣传,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认真加以巩固,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思想教育,加强领导,认真检查,严格落实责任制,树立教育新形象,为学生、家长、社会做实事,使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用出成效。
为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我校高度重视,保障日常公用经费的投入,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现对201 年—201 年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用情况进行自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教育经费的落实和保障情况
近几年来,上级教育部门对我校义务教育经费按要求按时、足额到位,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兑现,统一发放。财政对基础教育转移支付经费由教育主管机构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全部用于教育。
二、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我校属事业单位,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教育的方针,如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学校对教育经费的使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
1、经费使用无存在挪用、移用、挤占和截留的情况,日常公用经费开支也无存在发放教职工津补贴和奖金福利。
2、公用经费使用规范,无挤占开支招待费、旅游疗(休)养和发放教职工福利等。
3、学校实行经费公示制度,对需要公布的项目逐一公布。
4、学校学籍登记规范,学校学籍信息真实、正确、完整,真正实现了一生一学籍,无多学籍,漏报学籍现象。
5、学校按“二上二下”的要求来编制衣物教育阶段学校预算。
三、教育收费情况
学校教育收费,一切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规定执行,无存在乱收费行为:
1、本没有为学生办理代办服务费,只收取作业本费,一切收费规范。
2、教育教学中从无强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培训机构举办的兴趣班等学习,学校也无存在从中获利用于日常开支和教职工发放福利的行为。
四、检查情况
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严格按照“校财局管”的财务管理体制,严格要求我校报帐员按时报帐,所有票据都是正规票据,没有白发票。公用经费管理使用的具体做法是:
(1)我校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会计法》和上级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学校的一切资金,由学校财务人员按有关规定统领统支,没有出现以任何理由单独收费现象。
(2)认真履行报账制度,力求资金的规范使用,无挪用、挤占、截留等现象的发生。严格财经审批手续。所有报销发票,做到手续完备,每张发票有经手人签字、证明人签字、校长签字。
(3)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财务法规,没有发生在政策法规范围之外,自作主张处理财务的不良问题。
(4)财务专管教师具体负责财务管理,学校任何财务活动必须经财务教师和校长审批后,方可实施。重大开支项目,都经校务会议集体决定。向上级申请报告,方可实施。
(5)差旅费报销,严格执行文件规定。
(6)需要购置各种设备、仪器、教具、办公用品及其它物品,都先通过学校班子决定后,才添置。
(7)财会教师严格执法,自觉执行财经纪律,做好财务审核。
(8)在保证办公费的前提下,努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五、今后的打算 使用预算做到统筹兼顾、保证重点,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将学校的长远规划与短期安排相结合,勤俭节约,努力提高日常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及生活费的使用效益。
第四篇:基础教育经费审计调查
案例10:收费忧思录 ——基础教育经费审计调查
中央七部委曾下文对教育乱收费的情况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各省、市、县相关部门同时对所辖范围内稍有名望的中小学展开了强大的检查攻势,下决心要彻底根除教育乱收费。但是这么多年来,教育乱收费的抨击声依然此起彼伏,教育乱收费的恶劣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甚至连乱收费的根源也没有搞清楚。
本案讲述的是,2006年T县审计局对T县教育系统开展的基础教育经费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
◆ 案情提要
2006年5-8月,T县审计局按照市审计局的统一部署,对T县教育系统的基础教育经费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人员采取常规审计方法,发现该县教育系统乱收费的现象仍然严重。乱收费金额较前有所加大,乱收费的名目更加复杂多样,乱收费的行为甚至漫延到教育主管部门。审计查出:
◢ 县教育局违规收费86.27万元,县城与农村中学超标准收费110.75万无;乡镇巧立名目收取学生普九基金、危改基金等129万元等。
◢ 通过设立园丁公司,超标准和巧立名目收取教师培训费、新生建档费、照相费等17万元;违规经营车辆出租、打字复印、照相等业务,在项目资金中虚报项目运作租车费、打字复印费等,三年套取项目资金121.5万元,除成本费用列支外,其余部分全部用于发放职工福利或变相发放福利。
义教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寄宿制工程违规收取管理费用158万元;与建设局设计室、质监站一起打包收取设计费、监理费等费用89.21万元。
◢部分工程项目由教育局指定施工单位,不通过设计和监理。在这些项目中,教育局部分领导收取施工方“回扣”16万余元;只是进行简单的内外墙涂料装饰的学生宿舍,教育局按新建宿舍报账,从中套取项目资金47万元,用于教育局职工集资入股创办的教育服装厂的设备购臵投入。
县委、县政府领导听取审计情况汇报后,立即作出暂停教育局长人大副主任的提名,案件移送县纪委作进一步查处。一个星期后,县纪委建议县委组织部暂时免去该局长的行政职务,并以该局设立“小金库”应负领导责任和收受商业贿赂等多项违反财经法纪事实,将此案移送至县检察院立案查处。
◆ 背景介绍
根据某市审计局转发《XX省审计厅关于印发<全省基础教育经费审计和审计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T县审计局对该县2005基础教育经费和2003-2005的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正式进点审计前,审计组对县教育局、财政局开展了审前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
(一)全县教育情况:教育主管部门共有 84个,(含教研室、招生办、电教站)各类中学38所,小学328所,在职各类教职工6963人,离退休1171人。在校学生169200人,其中:小学生75915人,初中学生45285人,高中学生48000人。
(二)教育经费投入、管理、使用情况
2005财政安排教育经费14250.89万元,其中:上级财政安排2799.7万元,包括“二免一补”450.40万元,义教工程464.40万元,转移支付1627.3万元,其他257.6万元;本级安排11451.19万元,主要是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2005教育经费支出基本与上级与本级安排一致,年终仅留存其他资金81.20万元。
(三)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1.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2005年计划投资1892.5万元,其中:国债资金1204.50万元,上级财政安排662.5万元,地方配套25.5万元。安排建设项目29个,建筑面积37333平方米。截止2005年底已支付项目投资1313万元。其中,国债资金856.0万元,财政资金457.0万元。结余留存财政579.5万元,等待工程验收结算。29个项目按计划面积基本完工。
2.第二期农村义务教育工程资金:2001年至2005年上级计划投资3300万元(土建投资2261.7万元,资助贫困生149.5万元,信息技术297.8万元,课桌、图书、仪器308.2万元,师资培训282.8万元)。资金来源:中央专款1650万元,省留用专款1650万元。截止2005年底,实际到位2411.2万元,其中:县财政实际下拨2026.8万元,留存县财政384.4万元。
3.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2003-2005年共计安排资金1054.8万元,其中:市级专项资金50.7 万元,县级财政300万元,转移支付资金704.1万元。改造项目203个,已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的152个在建项目51个。2005年底暂存县财政未拨资金155.2万元。
内部控制测试表明,该局各项资料齐全,建立并有效运行了内部控制制度,内控评估结果几乎没有控制风险。
根据上述审前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审计组编制了《审计调查实施方案》,并决定将县新华书店、电教站、教研室,三所高中,二所初中和二所小学作为重点审计调查对象。
◆ 发现过程
2006年5月下旬,审计组正式进点。通过近半个月的审计调查,发现教育系统乱收费的现象依然严重,如:
1.县教育局违规收取小学生学籍表格费12.37万元,收取教师调资摊派费用22.39万元,收取35所学校两基复检摊派费用11.05万元,加收教师职称评审费3.69万元,收取部分学校代垫旅差费36.77元,收取电影公司手续费4.25元。合计90.52万元。
2.县城与农村三所中学比照省级重点中学的收费标准多收高中生春秋两期学生学杂费(每学生每学期应收180元,实收350元)90.34元;超标准收取高
二、高三学生择校费20.38万元。
3.该县属老革命根据地,国家级贫困县,审计调查发现,有3个乡镇政府分别以普九基金、危改基金、排危和锅炉集资款名义,向学生收费129万元。
4.县教育局按危房改造、寄宿制工程、义教工程等专项资金总额向项目学校收取一定比例的项目管理费,其中包括向上级资金计划拨付部门申请资金的业务费,项目申请、运行旅差费、招待费、资料印刷费、项目实施监督、检查、验收等管理费等。比例高达20%以上,仅2005年一年就收取这类管理费158万元,用于弥补教育主管部门机关经费的不足。这些管理性质的费用应由地方财政负担。
教育乱收费的问题一直困绕着审计机关,这次查出的问题,审计也只能象往年一样,在“教育与审计二家关系一直都很好”的思想指导下,打算象征性地收缴3万元罚款结束审计。
恰好赶上高考,教育局的领导提出等考试结束后再谈审计处理的事,接着又是中考,这事又拖了下来。审计组没办法只好把这件事暂时放着,先进点对审计计划安排的某初级中学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
这个中学的财务收支简单,每月就一本凭证,仅用一天时间就可以结束外勤审计。审计人员在翻阅原始凭证时,发现一张行政事业性单位内部收费收据,收费内容是教师培训费,金额760元,加盖了T县园丁公司的财务专用章。金额虽然不大,性质却要关注,审计人员清楚记得,县教育局的财务账上并没有这种性质的收入,而该校负责人非常肯定地说,园丁公司是县教育局办的,公司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教育局的在职人员。
审计组征得局领导的同意,返回T县教育局,要求该局提供园丁公司的财务账。但该局及园丁公司的人否认另外设账,园丁公司是局属的一个股室,收支都在局机关财务 账统一核算。审计组查对教育局在财政局领取的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登记簿,但没有找到在某初级中学取证的号码对应的那本收据。审计组前往县财政局预算外股调取收费收据发放情况,证实该收据是以园丁公司的名义领取的,审计组请预算外股在审计取证记录上签字盖章,立即又赶到园丁公司,并找到教育局领导,要求解释这件事。经过二家领导的多次交涉,园丁公司终于交出了这本收取各学校教师培训费、学生建档费、照相费等账外收支的账本和凭证。仅2005年收费总金额17万余元,除5万元的成本费用开支外,其余全部用于发放教育局职工福利。
该局领导主动提出来接受前面的审计处理,并多拿4万元,立即缴款,条件是不要将这一账外收支的情况写入审计报告,原来承诺的3万元找个名义下达审计决定,而这4万元以赞助审计业务经费不足的名义缴入预算外,不下审计决定。这件事本身很简单,而且教育局也很配合,把账外收入的来源和支出方向一五一十的说了清楚,本来是可以了结的,何况这次审计教育局总共可收缴7万元,已经是该局收缴历史最高水平的二倍有多。但审计组没有当即开具《审计缴款书》,而是提出调账到审计局,对县教育局的专项资金重新进行审计。审计组分析认为,乱收费和账外账的情况绝不会孤立存在。审计组经过讨论,重新修改了《审计调查实施方案》。审计组增加了力量,分成二组,一组延伸到相关中小学,重点审计调查工程项目结算情况,一组对专项资金除工程项目支出外的费用支出进行详细审计。
延伸审计调查的一组花了一个多星期,抽查了三个农村中小学的寄宿制和危房改造工程项目,都因资料不全,施工企业又不肯提供施工资料等原因,审计调查取证工作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另一组在归集三年的专项资金项目运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租车费时却发现了疑点:三年来该局每次下乡检查项目实施情况租用的是同一辆普通桑塔纳轿车,以同一个人的名字在县地税局办税大厅代开运输服务业发票报账;同一天在本县范围内该局办公室开了三至六张派车单,每次用车的金额基本相同,而且每次租车结算的价格与市场租车价是一样的;租车费25全部在项目经费中列支,而教育局机关的五部车的费用已在机关经费中据实支出。
审计组询问财务人员,财务人员解释说,租车的事是办公室负责的,财务不是很清楚,估计租的不是同一辆车,是租了几辆车,以同一个人的名义开的票。询问办公室负责人,解释也是一样。
审计组经过分析判断,认为这里面存在问题,但从哪里打开突破口呢?一位熟悉税收业务的审计人员提议,调查取证出租车主的有关资料,既然是出租车,一定有运管所 的营运证,工商局的营业执照和地税局的税务登记证,不可能这么大额的运输服务收入连续几年都可以逃避职能部门的监管。即使租了多人的车,也可以通过统一开票纳税的车主调查其他出租车主的。
但当审计组要求该局办公室负责开派车单的人提供出租车主的联系电话,营业地址或住址时,却一问三不知,什么也拿不出来。交谈时一直强调二家多年以来的关系,比如审计局某干部子女免去择校费安排在重点班,某领导的家属原来是农村民办老师,现在是国编且调到县城中学,等等。这些都是事实,年轻的审计干部今后子女的入学问题还需要教育局的帮助。
审计组兵分二路,一路到地税、工商、运管部门调查取证,一路继续与该局有关人员“泡磨菇”。从上午十一点一直到下午五点,审计组的人没有休息,该局办公室的人纷纷借口有事离开了办公室,只剩下审计组的组长和主审二个人坐在办公室,等电话催了几次迟迟未到的分管项目资金的副局长的到来。
无事可干,只能干等,项目主审好奇地查看办公室主任办公桌玻璃板下面的教育局职工通讯录,竟在通讯录的末尾发现凭代开税务发票结算车费的车主的名字,上面有手机和住宅电话号码。主审当即用教育局办公室的座机拨叫对方的手机,但关机,再打他家的电话,是个女人接的,以为是局里打来的电话,问有什么事,主审灵机一动,说局里发放中考补助,叫她男人过来领,这边联系不上。女人于是告诉了审计组她男人的小灵通号码。半个小时后,那名“出租车主”和去几个职能部门调查的审计人员都到了教育局会议室。
外调的情况是,所有职能部门都没有为此车办理过任何证照,但这不是“黑车”,在稽征所登记的该“出租车”是非营运的私家车。在审计组突如其来的攻势面前,那名“出租车主”承认,该车也不是他个人的,而是教育局全体职工每人集资1000元,合计6.6万元购买的一辆二手车,他本人是教育局聘用的。但至于如何结算运输费就不清楚了,结账时都是办公室通知他具体结算金额去地税局办税大厅开票,结算款并不经过他的手,何人收取结算款他也不清楚。
但这已经够了,审计组长打电话给教育局长,简单说了一下情况,要求他立即赶到办公室。该局长已有内部消息传出,即将升为县人大副主任,审计组严正告诫他,不希望因为这件事而影响他的政治前途。该局长领会到了审计组的决心,打电话通知园丁公司的经理和财务人员立即赶到办公室,毫无保留地提交全部账证给审计组,希望审计组网开一面。
3 突破口被撕开了,接下来的审计势如破竹,经审计证实,该局通过设立园丁公司,违规经营车辆出租、打字复印、照相等业务,在项目资金中虚报项目运作租车费、打字复印费等,三年套取项目资金121.5万元,除成本费用列支外,其余部分全部用于发放职工福利或变相发放福利。
账外账和小金库的问题已经搞清,但这件案子并没有结束,在T县建设局审计的审计组在听取县教育局审计情况交流汇报后,配合教育局审计组,重点关注建设局与教育局有关的业务往来,他们又提供了一个新的情况。在义教工程、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工程建设过程中,教育局与建设局签订一份协议,所有工程项目实施指定由建设局下属的质监站和设计室负责设计和监理,而设计费和监理费由建设局统一收取,收取总额的40%由设计和质监入收入账,建设局与教育局各得30%。建设局分得的30%挂在“其他应付款”账上,而教育局财务账上没有这项收入的反映。由于质监与设计二家没有得到应得的收入,对此很有怨言,他们向审计组提供了更为重要的线索,部分项目未通过工程设计和监理;还有某学校的宿舍是原来的老宿舍,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内外墙涂料装饰。教育局提供的项目档案资料是在与建设局结算时要求他们加盖的业务章,承诺一切责任由教育局自己承担。
审计组在反醒审计实施方案的同时,认真修改了方案,加派人手,聘请二名注册造价工程师,分三组再一次核实工程项目实施的真实性,最后证实:未通过设计和监理的项目由教育局指定施工单位,教育局部分领导收取施工方“回扣”16万余元。未实质性实施只是进行简单的内外墙涂料装饰的学生宿舍,教育局按新建宿舍报账,从中套取项目资金47万元,用于教育局职工集资入股创办的教育服装厂的设备购臵投入。
审计组整理审计资料后,由审计局长带领,就审计结果向县委、县政府领导作了专门汇报。
◆ 案例分析
一、本案适用的法律法规
乱收费,教育工程项目捆绑收费,以及虚开发票套取教育专项资金用于账外收支。上述做法,不符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44号)“
一、要坚决防止随意变更项目学校、变更建设内容和大幅度增减建设规模的现象发生”、“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尽量减免各项建设收费”、“
六、省、市、县各级教育、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要保证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资金落实,严格防止挪用挤占,不得拖欠工程款”等的规定。以及《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意见》(2003年9月29日)“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对工程项目建设涉及的土地使用费、图纸设计费、地勘费、监理费等收费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严禁以各种名义对工程项目高收费、乱收费”的规定。
■ 焦点讨论:无法遏止的乱收费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二、相关知识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取得历史性进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迅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有了提高;教育法规体系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所有这些为21世纪教育事业的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在贯彻落实《教育法》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基础上提出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施工蓝图。要求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重在落实。
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加大教育投入,到2010年,在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国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入学率接近15%,若干所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进 入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现代化建设提 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2006年1月19日教育部颁布实施了《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的实施管理办法》(财教[2006]4号),根据该《办法》,享受免除学杂费政策的对象包括:在农村地区(含镇)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在农垦、林场等所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学生;在县城所在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学生。中央免学杂费补助资金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教育事业统计公报学生数为准计算。免学杂费补助标准由财政部、教育部根据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一费制”文件中农村中小学学杂费(含信息技术费、取暖费)标准,按中档就高原则逐省份核定。
免学杂费补助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分别为:西部地区8:2,中部地区6:4,东部地区除直辖市外,按照地方财力状况,分省确定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东部地区未享受中央补助的省份,其免学杂费资金全部由地方财政承担。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政策按区域分步推进。自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2007年春季学期开始,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
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免学杂费补助资金,是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财政必须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并全部用于学校公用经费开支,严禁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截留、滞留、挤占和挪用,或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县级财政要根据农村中小学校在校学生数和学杂费标准,将免学杂费补助资金足额纳入本级预算,按规定及时拨付,不得先免后补,并确保按照规定用途和标准使用。免学杂费政策实施情况和各学校公用经费安排情况,要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免学杂费补助资金由县级财政直接核拨同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农村中小学校,不得下拨到乡镇。
免收学杂费政策实施后,各级财政原来安排的中小学预算内公用经费要继续保留,严禁将免学杂费补助资金冲减、抵顶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
免收学杂费政策实施后,学校只能按“一费制”规定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两项代收费项目和寄宿学生住宿费。自2009年春季学期开学起,取消寄宿制学生住宿费。学校和教职工不得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学校代学生购买课本、作业本,应据实结算,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回扣”,严禁收取如手续费等任何形式的服务费。违反者按乱收费严肃处理,追究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学校校长的行政责任。
三、审计体会
(一)走出经验的误区
本案给我们一个提示:并不是年年都存在的问题,就是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唯一问题,更不是经验认为除通常存在的问题外,就没有了其他问题。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审计年年都列入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延伸审计单位,而且每次审计都会涉及专项资金,但因为实施审计的主审和成员大多数是以前的人马,每次来审计首先想到的就是乱收费、挤占挪用、代收费不入账等问题,审计没有创新意识。
这次审计调查要求全面分析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绩效情况,审计组一改以往的经验思维模式,从外围攻破“坚守的城堡”。
审计离不开经验判断,但要谨慎使用经验,谨防经验误导,给审计工作带来麻烦,走不必要的弯路。本案一开始,审计组没有发现新的有价值的问题,也打算就此收兵,以后的深入调查能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主要得益于没有仅凭经验办事。
(二)越是完美的内部控制,越要注意防范审计风险
通常人们认为,内部控制风险在可以接受的较低水平下,检查风险相对较低,审计综合风险一般就可以得到控制。
该局在项目资金运作过程中建立并有效运行了内部控制制度,招投标管理、资金审批授权、不同岗位人员职责分离、以及相关的档案资料都很齐全,表面看起来,其内部控制无懈可击,出错的可能性应该很小。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其内部控制的完善和有效运行,只是给外界一个假象,而实质上隐藏了更严重的控制风险。
(三)审计方案是不断修改完善的
本案中的审计实施方案不断修改,是不是违背了《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关于“审计实施方案一经审核确定,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变”的规定呢?我们说,不是。由于审计过程的不确定性,审计项目实施之前即使是通过充分的审前调查而制定的审计实施方案,也未必就是一劳永逸、执行到底的。我们说严格按照审计方案实施审计,不得随意改变方案确定的审计程序,但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必须根据新的审计线索以及审计取证的需要,及时修改审计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审计质量。
还有大规模作战的审计方案切忌生搬硬套,尽管是同一专项资金审计,但因为审计对象不同,管理模式差异,所处的审计环境的区别等因素,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和修改审计实施方案。
(四)教育是一种事业,总是要作出牺牲和付出代价的,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更要体现一种精神,一种服务精神,这种服务精神,老师要有,学校要有,主管部门要有,执法单位要有,社会公众都要有,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 乱收费的审计
一、教育乱收费的审计内容
教育乱收费主要体现在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收费收入核算管理不规范、收费不开票据、使用不合规票据收费等方面。审计实务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审查教育乱收费。
(一)获取规定的收费标准、收费项目和收费内容
实地查看,审查收费公示制度执行情况,如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于2002年制定的《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审计时,到被审计单位实地查看,检查其是否按规定将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了公示,已公示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是否合法。如果学校报名时没有按规定对收费项目及标准进行公示,审计人员应关注是否存在乱收费的情况。
(二)查阅收费文件和收费许可证,审查收费收入的合法性
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经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许可证和经过批准的收费文件(一般春秋二季都有文件下发)。首先检查其所列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是否合法,然后将收费许 可证和收费文件所列项目与收费收入明细账核对,进而检查其是否存在通过建立“校中校”、“校中特色班”等方式,自立收费项目收费的情况,最后要区分新增收费与已废止收费的时效。
(三)抽查收费票据,审查票据使用的合法性和收入的真实性
收费票据盘点与账外收支审计计相结合。有的是入账的收费是按标准和有收费依据的;未入账的则是违规收费,且标准不一,有的多,有的少。
审查学校收费时是否按规定使用了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已使用过的票据是否完整无缺,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在对票据的领、用、销、存管理情况全面审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抽查核对一定时间段(重点是每年的九月和二月学生报名期间)的收费票据,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要核对收费票据所列项目、金额汇总与财政专户备查账上的相关内容是否一致,看其上报收入是否真实准确,缴存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有无存在瞒报收入、截留资金的现象;二要抽查核对票据上所列的收费项目与收费许可证上的项目是否一致,审查是否存在跨学期收费和超标准、超范围收费现象;三要根据在校学生花名册,选择几名学生,逐年核对其交费情况,检查学校是否存重复收费的问题,尤其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按“一费制”规定收费后,是否仍收取其他费用。
(四)审查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的执行及收费情况
2003年,教育部对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做出了严格执行“三限”(即限人数、限钱数、限分数)政策的要求。“三限”政策是:“择校生”招生比例和最低录取分数线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最高收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择校费”是一些学校增加教育经费收入、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方式。审计时,一方面要将经相关部门批准的招生计划与学校的实际招生人数核对,看其是否存在擅自扩大“择校生”招生比例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审查录取分数、收费标准和收费项目的合规性。
特别关注未注明标准和数量,而是拢统一个收费金额的收费票据。
(五)审查是否存在账外资金
向学生收取费用或代其他部门向学生收取费用不开收据,是一些学校隐瞒收入、形成账外资金的主要方法。审计要通过个别访谈和内查外调的方式了解核实事实真相,重点从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方面是召开相关人员座谈会或无记名调查学生及家长,了解核实学校是否存在收费时不开收据的做法;另一方面是延伸调查相关部门、单位,核对各项代收费用和资金的转付结算情况,发现和反映对返还款核算管理的规范性。
审查账外资金时还可以结合环境分析的方法进行审计。一是有收费权的单位或部门在外界的印象——俗称“蛮博士”,一个执收执罚力度不大的单位,存在乱收费的情况比较少见;二是单位干部职工参与赌博与玩乐的疯狂程度也与单位执收执罚力度有关。
二、教育乱收费的原因分析
随着民办学校的蓬勃发展,公立学校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步入市场化运作的发展轨道,但他们却在不同于民办学校的组织人事、收支来源和管理方式等环境下参与市场竞争,有他的优势,也有他的缺陷,正因其是公立学校,社会公众对其乱收费的批评声此起彼伏。
教育收费真的很乱吗?乱,确实很乱,但有他多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的:当今社会普遍追求升学率,学校作为经济实体,已步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加大教育的投入,扩建校舍,容纳更多的学生;做学生公寓,改善学生的生活条件,培养出名牌重点大学的学生,从而赢得知名度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即经济学上的学校商誉,这种“校誉”能为学校带来超额的经济利益。因此,小考或中考成绩优秀和高考上线而又不想走的学生成了学校重点取挖对象,不仅不收择校费,“我全部免费,来我们学校吧!”没有经济作后盾或不屑于用这种手段招揽生源的学校只能“望生兴叹”。那些想争名气又实行“优惠大酬宾”的学校,一方面要高薪聘请优秀教师,一方面又要给成绩好的“免费赠送”,自然而然就要增加其他学生的收费,不然怎么维持正常开支和接待学习、观摩、检查等的开支。
(二)历史的:尊师重教从孔夫子开始,尤其经过“文化革命”的折腾,教育更成为神圣的事业,教师也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受到尊重是应该的,他们多得报酬也是理所当然的,正是这种观点的存在,近十几年来教师的待遇一直成了关注的焦点。而钱从哪来呢?财政拨款人头费约1.2万元,实际远低于其他执法单位。只有提高收费标准,或另立项目收费来改善教师的待遇。中国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就一个孩子,只要能考上,多点钱没关系。请客呀、送礼呀,一朝考上了,又是谢师宴,又是电视点歌,为老师做义务广告宣传。老师的虚荣心也得到升华,是呀,我多得点好处,学校多收点费,应该、应该的,人家心甘情愿,就怕你不要呢?
(三)经济的:财政、物价、纪委、审计等执法执纪单位不象是经济、法律监督局,倒更象是收入征收局。大家都知道,政府财政给他们统统下了收缴款的征收任务,作为本级预算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视其收款的多少与财政分成,决定其正常的经费支出的来源。所有执法执纪单位谁敢说不希望学校乱收费,巴望得很呢!越乱越好,通过执法检查,一可以完成政府下达的预算收入任务,增加自已的政治资本;二可以增加本单位的分成收入,稳住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单位和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三可以免去自已和亲戚朋友子女的费用,塑造自已办事能力的形象。
(四)法律的:中国还没有这样的法律,我交了学费,就可以享受别人同样的教育机会,否则可依法起诉申请自已的权力。正如前面所说,学校受升学率的影响,最大的 不同是班级设臵,重点班的人数一般在50人,而普通班的最少是80人,多的达百余人。中考成绩好的可以免去部分学杂费,而普通生学杂费高于重点生的,享受的教育机会却大大低于重点生的。他们不象是在接受教育,更象是一种体罚,你可以想象一下,百余人一间的教室,上下课就象上下班挤公交一样,讲究先下后上的,秩序不得有半点乱。唯其学生太多,任课老师也头痛的厉害,反正又没有重点班老师每年过万的高考奖,费那么多神干嘛。因而每次周测验、月考、期中考的卷子改不出来并不是老师的责任,那么多的学生,做错的又多,不占用点教学时间,没有十天半月怎么改?唯其学生太多,只要坐中间或后排的一、二个学生上课时交头接耳或做小动作,那这堂课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白上啦!我交了费的,我想认真听课,我想知道我的学习成绩和考试结果,我要上进,中考没考好,分到了普通班,并不说明我就是弱智。但谁给你这个权力?你既然没这个权力,又何须管我乱收费。
(五)收费高又能怎样,学校已成了纳税、交费大户,飞三走四,学校所剩无几。财政调控每年要三、四十万,代扣个人所得税五、六万;物价“分成”、纪委查处每年也要个近十万;隔三差五的审计进来也要个几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出了面,每年还不也得先赞助个万把二万的办公费、考察费之类的。尤其是有点名气的学校,每年省、市、县各家的检查不下数十起,光是接待费就够呛,不要说吃着了还要兜着走的。
总之一句话,现而今的环境下,教育乱收费不可能根除。
◆ 案例思考
1.本案隐藏了一项审计成果:在延伸审计T县教育局电教站和教研室时,发现电教站采购电教设备和教材过程中有收取供应商回扣,教研室盗版印刷单检试题,以与母版相同的价格向各校推销,盗版获取的利润账外为教研职工每人发一台笔记本电脑。请结合你对教育系统的审计实践,谈谈如何对县电教站和教研室的审计思路,以及可能发现的问题。
2.除教育系统外,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乱收费的现象。请你列举这些部门或单位,以及审计已经发现的乱收费的名目。
3.有人说,教育乱收费的根本原因是财政困难,如果财政有足够的钱解决老师的待遇和学校经费,学校就不会提高标准或巧立名目乱收费;各职能部门的个人工资、福利如果及时足额到位,事业费充分保障,他们就不会把学校作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如果党委、政府有足够的工作、考察经费,就不会每年都向学校化缘。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
第五篇:50个县基础教育经费审计调查结果
50个县基础教育经费审计调查结果
(二○○四年六月十八日公告)
为促进建立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强基础教育经费管理,2003年10月至2004年1月,审计署组织17个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对17个省(区、市)的50个县(市、区)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及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级政府认真贯彻《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加大投入,逐步建立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2002年,50个县基础教育经费普遍增长,总计投入60.17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财政预算内安排40.42亿元,预算外收费17.11亿元,分别增长29.2%、14.1%;政府性基金、社会捐赠、集资等其他资金2.64亿元,比上年有所下降。
大部分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长高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中央和省级财政明显加大了支持力度,2002年通过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分别投入9.98亿元、6.06亿元,增长48.5%、43.9%;县乡财政安排资金也比上年增长18.7%,承担了超过一半的教育拨款。各级财政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但审计调查也发现,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及管理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挤占挪用教育资金问题依然存在
审计调查发现,43个县地方政府及财政、税务、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挤占、挪用、滞留各类教育资金4.45亿元。
一是33个县挤占挪用学校收费等预算外资金2.19亿元,用于平衡财政预算、部门经费、市政工程、建办公楼、发放教职工补贴等。如广东省化州市财政局挪用学校收费资金400万元用于平衡预算,市教育局及各镇教办挪用学杂费等2 561万元,主要用于建办公楼和办公、招待费开支;云南省马龙县政府挪用农村义务教育捐款200万元用于道路绿化亮化工程。
二是20个县挤占挪用教育费附加1.2亿元,用于办公经费、平衡预算、发放工资、垫缴农业税等;16个县的财税部门从教育费附加中提取手续费等964万元。如浙江省东阳市挪用农村教育费附加5 486万元,发放教师地方性补贴和奖金。河北省涞源县国税局从矿业企业上缴的城市教育费附加中,支取奖励经费比例高达50%。
三是19个县擅自变更上级专款投向,挪用基础教育补助资金2 805万元,用于发放工资、偿还债务、抵顶乡镇上缴税收缺口等;20个县滞留上级拨付的教育专款3 810万元。如四川省南部县财政对未完成农业税收任务的乡(镇),直接扣减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抵作上缴的农业税,据测算相应扣减教育经费226万元;截至2003年10月,江苏省灌南县财政局和北陈集财政所,尚未将省市2002年下达的危房改造专款、教师陈欠工资专款等1 548万元拨付到位。
四是14个县教育部门及所属单位将本应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的各种教育回扣、代办劳务费等3 671万元占为己有,用于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经费开支。广东省化州市教育局通过向发行单位收取图书资料回扣款等方式,将中小学生交纳的1 356万元图书资料款、体检费等以现金、私人存折等形式隐匿账外,大部分被集体和个人私分,目前涉案人员有10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2人被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二)乱收费现象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力度,中小学乱收费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部分县义务教育阶段生均负担有所下降。但总体看,50个县基础教育收费总规模仍呈增长趋势,2002年收费总额23.2亿元,较上年增长7.87%,生均负担469元,增长4.68%。
乱收费现象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基础教育收费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违规收费。调查发现,2001年至2003年10月,45个县违规收费4.13亿元,其中政府部门违规制定政策收费2.46亿元;中小学校自行违规收费1.67亿元。一些地区层层加码,违规收费名目繁多。如2002年春季至2003年春季,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县重庆市巫溪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自定政策向学生收取伤害赔偿金、公务业务费、环卫费、搭伙费117万元,同时3个镇政府分别以普九基金、危改基金、排危和锅炉集资款名义,向学生收费19万元,7所中小学校又自行向学生收取初中择校费、防疫费、学前班增容费、代办保险费等128万元。
(三)基础教育负债增长迅速
50个县2001年底基础教育负债为23.84亿元,2002年底达31亿元,增长30%;至2003年6月末,仅半年时间又增长了25.7%,达38.98亿元。负债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同期教育经费投入增长速度,负债总额相当于这些地方一年财政收入的80%,最高的四川省小金县负债高达地方财政收入的6倍多。同时基础教育负债面广,有些县80%以上的中小学校都有负债,宁夏中宁县中小学负债面达96%。
审计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和学校,过分追求超前发展和不适当的达标升级,目前的负债中有72.5%是因新建校舍和达标升级形成的。如山西平遥中学计划投资8 516万元新建校舍8.4万平米,实际建筑面积12万平米,总投资1.3亿元,学校总负债已达1.16亿元。负债形式主要是银行贷款、施工队垫款以及向教师和社会借款等,其中拖欠施工队垫款较为普遍。据对28个县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03年6月底,拖欠施工队垫款达12.1亿元,约占负债额的50%。
另外,审计调查发现,到2003年6月末,有19个县仍在欠发国家规定的教师工资2.02亿元,相当于2002年应发国家规定工资总额的17.7%,其中2001年以前陈欠1.04亿元,2002至2003年上半年新欠0.98亿元。
三、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公用经费投入不足。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虽有较快增长,但仍存在结构性不足。2002年,50个县教育系统用财政拨款安排的支出中,人员经费占到了87.3%,新增拨款有73%用在了人员经费开支上。而同期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支出9.51亿元中,约90%是靠收费等预算外资金解决。在已制定公用经费标准的34个县中,有23个县实际投入公用经费低于规定标准的32%,缺口资金1.15亿元。公用经费不足成为中小学违规收费的一个客观诱因。
(二)基础教育底子薄弱。近几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中小学基础设施投入和危房改造力度,但由于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底子薄,财政对基础教育的建设性投入,只能满足需要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余仍靠负债、收费等非财政资金解决。截至2003年6月末,45个县仅重新翻建学校危房一项,就需投入资金约7.5亿元,大部分资金未落实。
(三)相关改革措施未衔接、落实到位。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但调查发现,有14个县在取消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后,相关弥补机制还没有及时建立和完善,形成了约8 200万元的教育资金缺口;23个县尚未按要求撤销乡(镇)教办,8个县虽撤销了乡(镇)教办,成立了中心学校,但未转换职能,分流人员,一年花掉教育经费约1.18亿元。另外,教职工超编问题在一些县还未得到解决,占用了有限的教育经费。
(四)一些地方政府及部门法纪观念不强。有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缺乏严格自律和依法办教育的责任意识,将教育收费视为可支配财力,不顾中小学校经费困难,随意挤占挪用甚至挥霍浪费教育资金。如广东省吴川市教育局及17个镇教办一年半时间就吃、分教育经费600多万元。有的地方部门向中小学转嫁债务,抽调学校资金发工资、补经费、买轿车,加重学校负担。一些地区对治理中小学乱收费认识不足,相关检查工作不够深入、扎实、严格,对违法违规行为惩戒不严,缺乏标本兼治的措施。
四、审计建议
根据审计调查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经费管理,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审计署建议:
(一)严肃纪律,严禁挤占挪用教育资金。应抓紧推行和完善县以下教育系统“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等改革措施,强化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严肃查处挤占挪用教育资金等违规行为。同时,逐步实行教育经费收支公告制度,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
(二)采取措施,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进一步完善联检制度,将治理教育乱收费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并严格责任追究,严肃处理和曝光各种乱收费行为,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对乱收费的高压氛围,促进基础教育收费形势有一个根本性的好转。
(三)高度重视,妥善处理基础教育负债。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县乡基础教育负债的调查研究,摸清底数,从实际出发,制定有效的解决办法,防止形成重大隐患。今后应严格控制普通高中负债,严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搞负债建设。
(四)加快步伐,调整优化教师队伍。各地要严格按国务院及中央有关部门的决定和要求,核定教职工编制,抓紧撤销乡(镇)教办等乡镇教育主管专门机构,加快分流超编人员,使有限的教育资金能够切实有效地用在教育一线。
(五)增加投入,努力弥补基础教育资金缺口。各级财政要结合公共财政改革,逐步将教育支出的重点向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倾斜。上级财政要继续加大对县级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县乡政府应从促进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在保证教师工资发放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和建设性经费的投入,缓解中小学收费和负债压力。
五、审计调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审计调查结束后,审计署及时汇总调查情况,向国务院提交了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并将调查情况向有关地方政府作了通报。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审计调查结果给予高度重视。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批示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严肃查处审计调查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进一步加强教育资金的管理。财政部、教育部以审计调查反映的问题为切入点,结合教育系统的现状,联合下发了《关于严禁截留和挪用学校收费收入加强学校收费资金管理的通知》,教育部还以内部明电的形式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加强资金管理的紧急通知》。各省(区、市)采取具体措施予以落实。对这次审计调查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有关省、市、县认真整改,有关责任人受到了党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已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附件:基础教育经费审计调查50个县名单
基础教育经费审计调查50个县名单
河 北: 涞源县平泉县 黄骅市 山 西:平遥县 夏县 汾阳市 黑龙江: 巴彦县 宾县 通河县 江 苏: 溧水县 灌南县 金湖县 浙 江: 东阳市 桐庐县 安吉县 江 西: 永修县 吉水县 大余县 安 徽: 休宁县 长丰县 霍山县
湖 北: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阳新县 襄樊市襄阳区 湖 南: 汉寿县 邵东县平江县 广 东: 化州市 雷州市 吴川市 海 南: 陵水县 保亭县 儋州市 四 川: 小金县 中江县 南部县 重 庆: 巫溪县 武隆县
云 南: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江川县 马龙县 甘 肃: 定西市安定区 天水市北道区 会宁县 宁 夏: 中宁县 海原县 中卫县
新 疆: 伊宁县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昌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