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尔曼报告的发现与缺失
论文名称(中文):《科尔曼报告》的发现与缺失
论文名称(外文):The Discovery and Deletion of Coleman Report 学生姓名:赵玉翠
《科尔曼报告》的发现与缺失
The Discovery and Deletion of Coleman Report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教育平等和教育民主化概念深入人心。1946年国际教育局举行的战后第一次会议将“中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列入大会议程。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明确了“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从而成为教育平等和教育民主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第14届联合国大会于1959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宣言》,更进一步确认了儿童的平等受教育权。美国国内也在二战后把教育问题提到了一个十分重视和关注的位置,期望通过加大对于教育环节的投入和平衡不同人种享受到的教育资源来解决教育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科尔曼报告》实际是一个验证各种补偿教育政策和行动计划的效果如何的调查报告,但同时报告得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与新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又成为美国在教育方面后续政策出台和实施的依据。这些政策之中就包括了美国著名的“平权法案”。通过它美国政府加大了对于原先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地区的投入,公立教育的资源分配大幅度向弱势人群倾斜,实行所谓的“为了平等的反向歧视”,美国本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也得到了比较平衡和有效的配置。
在我国当下,有关教育公平和教育政策的科学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21世纪初《义务教育法》的修改就有利于改变教育的不平等。要从根本上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教育政策法案要对弱势群体实行政策倾斜和法律上的支持,对弱势群体子女定向安排在升学和享受优质资源等方面的份额。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加强对弱势人群子女受教育机会的实施补偿政策,以弥补起点的不公平;学校效能也是目前在热议的问题,怎么判别一所学校的效能?公立与私立学校的学校质量有什么差别?政府和学校自身应该采取如何的举措来提升教学质量?应该就目前加强对教育公平、学校效能以及教育政策制定的一系列迫在眉睫的现状来讲,《科尔曼报告》不论在提出时的国际国内背景,还是在研究过程和调查方法,以及最后得出的预期之内的结论和创新性的结论,对我国都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和研究价值。而此前国内研究也较少,在对既成教育报告上的研究是有所缺失的。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964年,美国《民权法案》的通过奠定了全面废除南方种族隔离制度、实现种族平等的法律基础。这时,在美国全国范围内,黑人儿童的教育条件和水平究竟如何,有没有值得政府和社会注意的问题、是什么样的问题,人们并不是很清楚。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社会学教授科尔曼接受了对补偿教育和教育公平作调查提结论的任务,收集了全国4000个学校60万个学生的数据,然后对调研材料进行了三个月的分析,完成了美国教育领域所做的规模最大的调研。在1966年,科尔曼教授向国会递交了《关于教育机会平等性的报告》,即众所周知的《科尔曼报告》,它被公认为20世纪社会问题研究的最重要的报告。
这份报告探索了社会经济文化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更是在教育公平及教育公平政策研究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意义,都带给当代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学校教育、教师职责以深刻的启示;同时,后来的研究也通过不同的视角重新探讨之之,并提出异议与改进意见。而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正处于“教育均衡化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社会需求”当中,探索如何进行更科学的教育调查以改进教育政策,提高当代学校教育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讨论总结《科尔曼报告》真正带给我们的教育启示、其中研究方法或研究结论等存在着的不可避免的缺失都有利于当代学校教育及教育研究的进步,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也有利于初学者从对《科尔曼报告》的研究评述中领会教育的真谛,学会锻造自己的教育构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将眼光放远,研究科尔曼对美国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确实可以为我国教育者提供借鉴和启示。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还在不断的探索与前进当中,能够体会到《科尔曼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构想的意义再将之概括、总结、抽象为适应我国教育现状的参考,是可以为教育改革起到更长远的指导作用的。不仅对涉及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的国家教育政策策略的制订实施,从《科尔曼报告》所提出的结论中我们还可以得到其他有关学校教育、民族教育等不同方面的启迪。
二、《科尔曼报告》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2.1 报告使用的研究方法
为得出当时美国补偿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以科尔曼带头的调查组收集了美国4000所公立学校的64万个学生的数据,并将有关学校的调查主要分为种族隔离情况,设施、师资情况,学生的学习成就,与成就相关的学校特征因素等四大部分;调查对象为问卷和标准化测试:标准化测试的对象为一、三、六、九及十二年级的学生;依照种族类型,将学生划分为黑人、美洲印第安人、亚裔、波多黎各人、墨西哥人、白人六类。在以上主导因素的带领下,分析统计各类学生在上述调查内容方面的现状及差异,进而形成《科尔曼报告》。所以可以说这份报告采用的是调查研究,因其规模的宏大、涉及范围之广,是一场大规模的样本调查研究。
2.2 报告的研究过程
接受美国补偿政策实施现状及效果调查任务之后,在1965年,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科尔曼开始组织研究团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全美约4000所公立学校中的教师、校长和地方教育行政人员以及一、三、六、九、十二年级等五个年级约64.5万名学生进行了大样本的问卷发放。其中,问卷内容有:父母教育、家庭子女人数、家庭教育支持,以及语文、数学、常识、阅读理解和非语言能力等。他希望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来为美国教育资源均等化来找寻证据。
具体来说,科尔曼的大样本调查采取了二阶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第一阶段是:建立抽样框、分配样本;第二阶段是:选取输送学校进行输送。他在调查中对美国学校、学生和教师特征进行整体评估、同时对白人学生和黑人或其他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比较。在科尔曼的调查设计中,行政决策在抽样的选择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行政决定测试约90万名公立学校多年级的学生,白人与非白人学生各占一半,同时出于管理上的方便也要求不对学校进行二次抽样,所以初级抽样的单位数量最大化。另外,科尔曼在准备抽样设计的过程之中参考了以下重要资料:(1)人口普查数据,即全美当时非白人百分比、入学率等等人口特征数据;(2)学校名录,从该名录中可以获得学校数量、年级数和总入学人数等核心数据。
科尔曼所采取的抽样第一阶段:建立抽样框和分配样本中,初级单位为学校,故而采取了美国的县和县级区为初级抽样框,这样的抽样会使调查对象更加具有异质性——其次,是根据地理位置和初级抽样框种非白人的百分比来进行分层,包括了全美七个地区以及每个地区所包括的州,按照:70%以上、30%-70%、10%-30%以及低于10%来分层——按照发现的比例来分配抽调的样本(62%的非白人学生在城市地区入学;38%在非城市地区),也按同样的方法在7个大地区之间分配样本,采用最优分配原则,21个最大城市地区包括在样本中——随机抽样之后,按照一定的样本比率,以系统的方式选择每一类的抽样框,从而确定一般抽样框的数量和样本抽样框的数量。
科尔曼采取的抽样第二阶段:选取输送学校中,所有有十二年级的公立中学的名单从第一阶段中被抽中的县区和城市的学校名录中获得,查出非白人学生在每所学校的百分比:75.1%-100%;50.1%-75%;25.1%-50%;10.1%-25%;0-10%——根据这些不同的比例将每个抽样框中的中学分为五组进行调查。
科尔曼研究进行的第三个阶段:从州教育厅获得与当地学校系统沟通许可以后,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在样本学校所在的县任命了顾问,收到测试和问卷后,开始了数据处理工作,处理已完成的调查资料。在此期间注意样本变异性、回收率、问卷回答效度等影响因素,同时进行结果定位,量的分析的定位。
三、报告的研究结果及其影响
经过调查,科尔曼教授领导的团队在《科尔曼报告》中提出了几点结论:第一,美国公立学校中存在着严重的种族隔离问题。第二,校际间差距对不同种族的学生有不同的影响。第三,造成黑人儿童学习水平低的原因主要不是学校物质条件,而是学校内的社会因素。第四,同学间的社会经济背景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将低收入阶层的孩子送到中等收入阶层子女占大部分的学校,对低收入阶层子女有好处,而对中等收入阶层子女不构成伤害”。这也是“科尔曼报告”中极具重要意义的研究结果,有人称之为“科尔曼法则”。就其结论带来的影响与启示来说,《科尔曼报告》可以说对教育工作、教育政策与教育研究都可以产生指导与借鉴的功效。首先是“教育机会均等”观念的进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庞雪玲教授说:“教育社会学领域最常引用的教育机会均等概念,是詹姆斯·科尔曼的界定。”报告对“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有了全新的提炼,教育机会不能仅仅用均等的投入,如均等的教育支出、教师和设备等来衡量,而应将关注的重心转到学生的学业成就,学校不仅仅应该提供均等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免于遭受出身和社会环境而带来的不平等是更加重要的。科尔曼在《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中曾经提出这一观念在美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教育不均等”的五个类型,他认为“学校的责任已从公平地增加与分配它的‘均等’,变为增加学生学业成就的‘均等’”。在报告发布之后,政府就通过进一步的教育补偿政策来推进教育机会均等,呼应科尔曼的调查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建立融合学校、校车项目、规定高等学校招收少数族裔的比例和制定优惠政策等。而英国后来也追随此观念,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创建了称为“教育优先地区”的方案。除此之外,《科尔曼报告》对世界各国教育公平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其次是讨论到了学校效能和家庭背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从其最终成形的结论也可以看出来,它认为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和学习成绩有很强的相关性,与人们以往的惯性认知相悖,“造成黑人学生学习水平低的原因,主要不是学校的条件,还是学生的家庭背景”。而自科尔曼报告发表之后,人们开始从两个方面改变看法:“一是重视学校教育质量评估,二是重视学校教育背后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也成为学生成长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报告中显示,家庭背景对学生的影响占到了最大比重,而与此同时,人们所关注的学校的物质条件对学生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因而报告得出的结论也包括,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克服因为出身不平等而带来的学业进步障碍,把学生进步的幅度提升为评价学校的一个重要指标。除了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影响,人们还应该把眼光投向“学校教育质量评估”之上。科尔曼的研究在问世之后,在美、英等国家产生极大反响,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其并没有受报告中的悲观研究成果影响而停止学校建设,反而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学校,试图使来自不同背景的儿童获得有效的教育以兑现其对“教育公平”的承诺。这也是在报告对学校质量评价的警醒中产生的现象。此外,“学校增值评价”这一概念也是起源于《科尔曼报告》,要全面了解学校增值评价的历史发展,就必须深入分析科尔曼报告的研究过程和内容。再次,是科尔曼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经济或文化因素的讨论结合到了一起,眼界开阔,为教育公平的相关政策计划提供更加科学的论证:黑人儿童之所以学习水平低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一种改变和控制自己前途的自信,而影响这种自信的缘由——“在于社会”,“科尔曼报告是教育平等问题被提高到改造社会的整体目标上,为后来美国普遍实行‘平权法案’铺平了道路”,科尔曼的研究结果上升到了社会的高度,影响了政策法规的颁布。相关研究表明,报告的创新之处在于发现了教育的发展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关性,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也将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重要影响,在报告发表之后也有很多对其的强有力的论证和补充,如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和赛罗的文凭社会就是对这一领域的具体研究。这份报告也许会提醒我们,重要的不仅仅是考虑到学生的家庭经济文化背景、学校内的社会因素,还包括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价值取向。除以上几点科尔曼通过研究得到的结论带给我们的启示,从研究方法的视角来讲,《科尔曼报告》还对大样本调查研究的进行有着珍贵的指导作用,虽然说科尔曼在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的研究上尚存不足,但是瑕不掩瑜,他所做的问卷调查被视为大样本问卷调查的典范。
四、报告的缺失与缺憾
《科尔曼报告》是在美国推进教育机会均等的政策和实践需求推动下的产物,对大部分国家的教育政策制定、教育公平推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指导效力,但是从其后接踵而至的讨论中,也不难发现对其的质疑和改进。后期有很多研究不支持“科尔曼报告”,比如海吉斯、莱恩和格林伍德在研究之后,发现了教育经费与教育产出之间存在积极的关系,而且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性。后来的研究中主要有三点对其的质疑:第一,它与大多数后续的研究所使用的基本模型过于简单,科尔曼对“投入”和“产出”的解读过于简单;第二,在研究中用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的分数测量,没有太多考虑学生的态度、学校的出勤率以及“其他可能更有价值的教育产出或教育质量指标”;第三,认为此研究仅仅是个时间截面的检验,其可靠性有待更多的研究来证明;第四,虽说是对教育公平的监测,调查目的明确,但是对学校教育的研究还是存在着偏见和缺失,有教育学家为了证明科尔曼的研究成果是带有偏见的,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重新分析了科尔曼报告的数据,二是展开大规模的调查,用大量数据和资料证实科尔曼报告的片面性,证明学校可以产生决定性作用,当然关键在于学校办得有效。
报告中对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界定问题也曾受到怀疑。哥伦比亚大学的亨瑞·勒文教授就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从比较教育的视角出发推进了科尔曼的观点,认为教育机会均等还包括“学生毕业后所获得的社会回报是否一样”,科尔曼认为结果就是看学校的结果,但是勒文认为结果不止是学校的、短期的,还应该看社会的、长期的,这实为一项重要的推进。然而盛行于70年代的对于《科尔曼报告》的研究方法所得到的“学校并未对学生成绩的差别产生太大作用,起更大作用的是家庭和社会”这一结论的质疑认为,学校确实能在学生成绩上有所作为(这种结论使决策者引用,作为不向学校投入更多资金的理由),而这种思考与80年代开始州政府加大教育政策力度的举措形成呼应,“人们认为,无论学生的背景如何,只要学校采取一定的措施,就能提高学生成绩”,此后也迎来了“教育革新时代”。也有研究者在研究过程的细节中对其提出质疑,“在学生学业成就方面的调查方式和调查内容也存在一点问题”,比如没有太多考虑出勤率等教育质量指标,完全忽略学生入学前的能力差异,等等。
五、第二份《科尔曼报告》
科尔曼报告的结论引发了两类研究,一类是呼应科尔曼报告的研究,另一类是怀疑科尔曼报告的研究。如70年代兴起的“有效学校”研究,认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学校因素是存在的,这些因素包括构建领导、营造学校氛围、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学习的监控和反馈。
然而1981年美国一项名为《公立与私立学校》的报告值得一提。为解决有关私立学校政策方面的争议问题,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委托密西根大学的全国民意研究中心开展了一项研究,此研究对58000所中学的高中生和1015所公私立学校的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最终以《公立与私立学校》的研究报告作为研究成果提交——这个报告的主笔人也是科尔曼,所以史上称其为第二份《科尔曼报告》。有趣的是,它所得出的结论为:在控制学生社会经济背景这一因素的前提条件下,私立学校的学生表现出比公立学校学生更好的学业成就水平,经分析,报告认为私立学校较高的学业要求和更有序的环境是造成学生具有更高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似乎在这项研究的结论下,科尔曼也颠覆了自己的先前结论——他发现无论家庭背景如何,学校肯定造就了差异,所以可以看出,这份报告得出了与之前的《科尔曼报告》中有关学校设备因素与学生学业成就的高低不相关的结论相悖,甚至有人认为,这项报告的提出标志着1966年《科尔曼报告》的“悲观结论已被颠覆”。
从简单的结果分析上,两个科尔曼报告似乎是互相矛盾的,因而人们普遍认为,科尔曼否定了他自己在第一个《科尔曼报告》中所得出的结论。但仔细对照一下两个报告所得出的结论,我们会发现,第一份报告在控制了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这一因素时主要分析了学校有形的因素与学生学业成就的关系,如学校的设施、课程这类因素;而第二个科尔曼报告则在控制了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这一因素时主要分析了学校无形的因素与学生学业成就的关系,比如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期待、学校秩序等。这就启示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学校因素是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的有形因素,即显性因素,另一类是学校的无形因素,即隐性因素。两份报告共同告诉读者,学校的隐性因素相较而言更能影响学校的效能,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理论和实践都能够证明,对学生学习影响最大的是学校的教学氛围这一方向。师生共同营造的良好教学氛围必须具有明显的可控制程度,具体地说,在教学上要体现一种宽松的、自由的、自主的和合作的氛围;在课程上必须体现一种基础性、选择性和多样性的形态。这种弹性的学校氛围,也就是学校的隐性因素,能够帮助学生发挥最大的学习潜力,能被师生们感受并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科尔曼的两个报告中所提到的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学生群体的构成、学生的态度、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期待、学校秩序等对学生学业成就呈高度相关的因素,其实就是这种无形的隐性因素。
所以,1966年发布的科尔曼报告与1981年发布的科尔曼报告并不矛盾。结合第二份科尔尼曼报告,把它们的结论综合起来,我们可以这样说,学校中的无形因素,即隐性因素比有形因素,即显性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更加明显的。
参考文献
[1][英]艾伦·C·奥恩斯坦著.当代美国课堂教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1:411-415.[2][英]彼得·沃森著.20世纪思想史.朱进东,陆月宏,胡发贵,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01:617-621.[3]冯大鸣著.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07:211-212.[4]冯晓艳.美国基础教育领域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探析——基于科尔曼报告的研究视角.考试周刊.2012(65).[5]顾明远主编.世界教育大事典.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09:1198.[6]Henry S.Dryer,“School Factors and Equal Educational Oppotunity.”Haward Educational Review(Winter 1968).P33-56.[7]蒋逸民, 张海娜.大样本问卷调查的设计和管理:以《科尔曼报告》为例.统计与决策.2009(24).[8]李金芳.从文化的视角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国冶金教育.2006(06).[9]李永生.呼唤适应我国时代发展需要的学校效能研究.基础教育参考.2007(06).[10]刘良华.新父母学校——刘良华家庭教育讲演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3: 3-6.[11]马晓强.“科尔曼报告”述评——兼论对我国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6(06).[12]马晓强.增值评价:学校评价的新视角.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9 :33-40.[13]Sarah E.Turner,“A comment on 'Poor School Funding,Child Poverty, and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Educational Researcher(June-July 2000), P15-20.[14]童大焕.从“北师大报告”说到“科尔曼报告“.世界教育信息.2005(07).[15]王艳玲.教育公平与教师责任:《科尔曼报告》的启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庞雪玲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13(04).[16]易进,郑丹.“科尔曼报告”对我国教育公平监测的启示.教育科学研究.2009(07).[17][美]詹姆斯·科尔曼: 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张人杰主编.国家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150-153.[18]张菀洺.教育公平:政府责任与财政制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08.
第二篇:科尔曼报告
科尔曼报告
1964年美国詹姆斯·科尔曼教授带领一个研究小组收集了美国各地4000所学校60万学生的数据,进行了美国教育领域所做的最大规模的调研。然后他们对这些调研材料大量地进行了分析,到了1966年,科尔曼向国会递交了《关于教育机会平等》的报告,这就是美国社会学史和教育史上著名的《科尔曼报告》。
人们知道,在此之前,黑人学生的文化教育水平较低,而且相对于白人差距越来越大。科尔曼和大多数人一样,都以为这种差距主要是学校的物质水平和条件造成的。而调查结果发现:黑人和其他弱势少数民族后裔(拉丁裔和印地安人)相对比白人中产阶级缺乏一种改变和控制自己前途的自信。科尔曼把这种现象称为self esteem(自我评估)。受种族肤色等因素造成社会地位的影响,这些处于弱势的学生,自我评估比较低,他们觉得环境过于强大,不可能通过教育改变他们的人生。他们对自己的前途缺乏自我期望,觉得没有盼头,学习士气比较低。从而造成学习成绩低,与白人相比差距越来越大。这就是美国当时的教育状况。而《科尔曼报告》出台后对美国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三篇:洋大曼乡自查与整改报告
洋大曼乡富民安居工程总结报告
洋大曼乡位于疏勒县城东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5公里,全乡辖16个行政村,2个农场,79个村民小组,4552户,总人口17181人,其中农业人口16536人,总面积9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
2011年洋大曼乡党委、政府积极响应自治区、地区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广泛开展乡村农民贫困群众富民安居工程改造建设工作政策的号召,在实践中落实“得民心”工程,真正使群众受益,同时也是为了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经济持续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关于富民安居工程改造建设工作文件精神,我乡广泛动员后,及时制定富民安居工作改造建设工作计划和措施,以确保近几年的富民安居工程改造建设工作顺利完工。
一、总体目标
积极认真的组织乡村群众开展富民安居工程改造建设工作,以确保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建设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使农民群众住上富民安居房,逐步、逐年实现全乡所有居民用房都能够防震抗震,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二、总体计划
今年我乡富民安居计划任务为675户。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乡已开工675户,主体完工20户,竣工628户。其中集中连片633户,主体完工12户,竣工594户。零散户42户,主体完工8户,竣工34户。
三、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确保2011年富民安居工程任务圆满完成
年初,洋大曼乡政府乡长与各个村的“一把手”签订了2011年富民安居工程实施责任书,将2011年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村、组,层层建立责任制,在保证富民安居房质量的同时,还要保证富民安居房工程的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全年计划任务。
2011年,我乡富民安居工程任务是675户补助资金,每户补助资金2万元,三万五千块砖,八吨水泥,600公斤钢筋,8.64平方米塑钢窗。目前,已到位富民安居工程总款519.75万元,已使用资金320万元,余199.75万元。
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我乡成立了由3人组成的洋大曼乡富民安居工程办公室,并由一名副书记担任主任,总体负责,另外由一名副主任三名成员负责开展具体工作。为确保富民安居工程的顺利完成,我乡于每年年初召开富民安居工程动员大会,并成立和调整富民安居工程领导小组成员,要求各村也成立领导小组,对没有完成的富民安居房进行造册登记,并责令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与此同时,富民办工作人员明确分工,组织政策宣传组、资金筹备组、工程监理组,对建设资金的发放和使用及工程质量、进度实行责任制,并加强督促与指导,还联系点领导、村负责人、联系村的机关干部签订富民安居工程建设工作责任书,对建房户的补助标准进行张榜公示并发放、张贴明白卡。
四、确保资金发放到位、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人员的协调工作
我乡按照《疏勒县富民安居工程资料发放监督管理条例》,富民安居工程材料和资金按照建设进度发放,乡村干部不能挪用富民安居工程材料。与此同时我们对各待建户给予优惠政策,待建户自筹解决工程建设所需旧房拆墙、新建部分地基和工程资金。当年建房户由乡村免去两级义务工2人,给予贫困户“自建为主、政府协建”帮助措施,用下拨建设资金统一购置部分工程物资,村委会通过“一事一议”,制定出村规民约,开展相互帮助活动,广泛宣传,个别调整,组织本村的泥瓦匠、木工做好并完成工程初期结构。
五、存在问题
洋大曼乡富民安居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
1.富民安居办公室办公设备缺乏。2.砖厂红砖供应紧张。3.水泥供应紧张。
洋大曼乡人民政府富民办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四日
第四篇:感恩缺失与社会道德教育
感恩缺失与社会道德教育
内容摘要感恩是社会个体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感恩意识的培养,对个体的成长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感恩教育的滞后,有些人感恩意识的缺失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感恩意识背后隐藏的是社会道德教育的弱化问题,培养青少年感恩意识必须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作用。
关键词感恩缺失道德教育
感恩一词在牛津字典中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给他人。”
一个生命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便开始接受爱,从父母亲人的疼爱到同学朋友的关爱,从老师的教育到国家的培养,我们所取得的没一点进步都倾注了无数人的关心和爱护。周围的人给予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给予我们种种关怀和照顾,正是他们提供的服务和帮助,我们才能生存和发展,我们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我们对所有人的感恩,我们要从内心对他们有真诚的感激之情,并把这种感激之情化为为他人服务的自觉行为。
但当今社会感恩缺失问题日益突出严重,感恩这个概念正在慢慢淡出一些人的视野。感恩缺失更大的威胁在于使人、群体、甚至社会对善举变得冷淡,对善良变得麻木,失去对善心的敬佩之心。据报道,湖南襄樊5名贫困学生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他们的冷漠逐渐让受助者寒心。已经去世的“感动中国人物”——深圳歌手丛飞耗资300万元,资助178个贫困学生,而当他重病住院时,受过资助的个别大学生就在深圳工作,也没去看他。说月工资三千多,无法报答这位病魔缠身,债务累累的善良歌手。
一个个例子使我们触目惊心,经济困难有多方面因素,但是不知感恩却是精神的贫困,缺乏基本文明素养的表现。感恩图报是美德,而“忘恩负义”却是违背道德的可耻行为,是对人最重的一种谴责。社会意识的缺失,虽然局限于少数人和个别现象,但其影响不可低估,其危害会导致人的自私、人情的冷漠、社会道德的滑坡。不知感恩最直接的结果,也使一个人融入社会的过程变得曲折。然而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感恩缺失现象,感恩缺失的原因是什么也值得我们深思。
1、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成了溺爱和望子成龙的工具。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只要儿女过得好,只要儿女成绩好,他们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根本不求回报,使得本应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行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尤其是缺少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
育。有许多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养成了惟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父母的溺爱使他们成了不懂感谢、不懂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一代”。
2、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匮乏
学校教育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在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实践相脱节,内容空洞,缺乏吸引力和针对性,对最基本的孝敬观念、人伦关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材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通篇说教,方法单一,教材授课拘泥于书本的纯理论,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缺乏实践环节。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陈旧,缺乏创新,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千篇一律,这些对于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感恩情怀的培养都起不到实质性的工作。
3、社会情感,社会道德的冷漠
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在无形中助长了人们不感恩的心理。尔虞我诈;欠债不还;事不关己,绕行处理;法院判决后当“老赖”;见义勇为的事件中,被救助的人置恩人与不顾,甚至连作证都不敢„„当社会上许多人对不诚信、不感恩“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并从中获取到生存利益时,这些都在影响着人们道德的成长。社会变得经济了,也变得势力了,人文缺失正使社会变得冷漠。
然而,面对这被指出的种种问题应该怎样去解决呢?
从家庭教育来看,家长要让孩子从小自立,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去做,不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延续到成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父母应教育子女不能只会接受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从小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家庭教育的必备内容。它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
在学校教育方面,应该改革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重视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探索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青少年特点的道德教育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进行系统规范的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落到实处,更加符合青少年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
感恩教育是社会道德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所谓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人有了良好的道德,才会有求道之心,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如果我们忽视了道德教育的基础性,没有花大力气切实有效的抓好道德教育,违背道德规律,就造成德育教育工作的低效率。各方面道德的缺失造成青少年功利思想明显,缺乏社会公德,从而缺少感恩之心。如果把道德教育过分政治化,教育方式常常只停留在人的认识和行为的简单训练上,苍白的说教只能弱化道德教育。无力的道德教育必然带来社会伦理的偏失。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每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性的反映,是文明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追求一种人生成就的精神境界。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家庭、爱事业、爱社会、爱国家、爱人类?没有一刻感恩的心,就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关心他人。因此,不能小看培养感恩意识,“感恩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从社会道德抓起。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实习报告-赵曼曼
前言
根据学校对即将毕业的本科生的实习要求,我在2013年1月10日至2013年5月期间于安徽太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毕业实习。在很短暂时间里,我体验到了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角色转换。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基本业务,以及作为信贷会计的基本工作和职责。旨在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增强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学习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巩固所学理论,获取本专业的实际知识,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基本技能,深深认识到了如果将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与更多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用实践来检验真理,使一个本科生具备较强的处理基本实务的能力与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才是我学习与实习的真正目的。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增强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学习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巩固所学理论,获取本专业的实际知识,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具体要求如下:
1.培养从事信用社前台工作的业务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3.培养艰苦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热爱专业、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4.预演和准备就业。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
二、实习时间
我于2013年1月10日到5月期间进行了为期将近三个月的实习。
三、实习地点
安徽太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刘畈支行
四、实习过程
(一)实习单位
注册资本:人民币10668万元;
法定代表人:钮国林;
地址:安徽省太湖县人民路61号。
组织形式:股份制的农村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统一核算、分级管理、授权经营的管理体制。该行开业的同时,太湖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自行终止,其债权债务转为该行债权债务。
安徽银监局关于安徽太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皖银监复〔2011〕426号),2011年12月26日。
核准钮国林、聂贤春、姜学东、胡志龙、周朝友、戴正中、朱林寿、唐医德、郑金国等9人的安徽太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任职资格;核准钮国林的安徽太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任职资格;核准周朝友的安徽太
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独立董事任职资格;核准曹中蔚的安徽太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监事会监事长任职资格;核准聂贤春的安徽太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任职资格;核准姜学东、朱良明、龙育青的安徽太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任职资格。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借记卡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二)实习过程
1月10日,我开始了我的农村信用社实习的过程。虽然实习的时间不长,我却在这宝贵的时间里学到了好多东西,丰富并实践了大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深感自己知识面的匮乏,定了我积极学习的信念。在工作中,工作态度的转变是我学到的重要的一笔人生财富。“技术水平只能让你达到一定的层次,而为人处事的态度及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才是提升你的真正法宝。”主任的一席话给我上了实习的第一课。在实习期间,我虚心学习,认真工作,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并与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得到了联社里员工的一致认可。在实习中,我学习了其中的很多东西,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弄懂了很多银行业内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获益匪浅。
1、在此期间,我是跟同学姐姐学习的较多,当然也跟主任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及各种文件。
在实习的前几天里,我主要跟同学姐姐学习,一方面要学习相关的实务操作,另一方面,还要学习人民银行下达的相关文件。结合工行金融报,金融研究等杂志刊物,了解银行改革的方向,动态。同时还让我们了解银行的业务及业务结构多元化,有公司业务,个人业务,资金业务,电子银行业务以及国际业务,环城信用社主要划分有4个板块,有对公业务,对私业务,其他业务。我实习的主要是对私业务,主要包括个人。结算、银行卡业务、个人理财类产品为主的个人中间业务体系。
2、跟业务员学习操作
学习了各种相关知识的同时,我还积极向业务员学习。因为现在银行是实行的柜员制,所以我并没有机会去进行操作,但是就是从旁边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工作之外的东西。当银行提出从以产品创新为中心到以顾客为中心转变的原则时,就是对业务员最大的挑战和考验。业务员所要求的不仅是熟练的业务操作,更应懂得如何同顾客交流,为顾客服务,服务优于管理,一个好的管理者更是一个好的服务者。起初对于那种一张报纸,一杯茶的管理者的生活在这彻底改变,报纸是了解客户,了解银行的手段。茶是服务于客户的。“创建学习性组织,争做学习性员工”每个员工勤奋学习的精神,带动着银行业务的广泛开展。通过与业务员的接触,我还了解了银行的操作流程及储蓄业务方面的知识。储蓄业务实行的是柜员负责制,就是每个柜员都可以办理所有的储蓄业务,即开户,存取现金,挂失,解挂,大小钞兑换,受理中间业务等.对于每一笔业务,我都学习了其ABIS系统的交易代码和操作流程,业务主要可分为单折子系统和信用卡字系统两类.此外我还学习了营业终了时需要进行的ABIS轧账和中间业务轧账,学习如何打印流水,平账报告表,重要空白凭证销号表,重要空白凭证明细核对表,审查传票号是否连续金额是否准确,凭证要素是否齐全等.。
3、跟大堂经理的学习
在实习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主要是跟大堂经理学习,维持大堂的排队秩序及解答客户的咨询。在大堂工作要特别注重礼仪,礼仪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成天与客户打交道的大堂经理,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名誉,所以一切都要小心谨慎。经理告诉我要做好大堂的礼仪工作,就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干练、稳重、自信、亲和。营业中的礼仪主要有四大内容:(1)解答客户问题。(2)营业中分流客户。(3)维护大堂秩序。其中解答客户问题就要求大堂经理必须了解银行的每一业务及其操作流程,所以要想做好一个大堂经理,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面。
4、个人工作内容
会计部门主要进行的票据业务核算工作,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记账、复核与出纳。票据业务主要是指支票,包括转帐支票与现金支票两种。对于办理现金支票业务,首先是要审核,看出票人的印鉴是否与银行预留印鉴相符,方式就是通过电脑验印,或者是手工核对;再看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无涂改,支票是否已经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支票是否透支,如果有背书,则背书人签章是否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大写金额到元为整,到分则不能再记整。对于现金支票,会计记账员审核无误后记账,然后传递给会计复核员,会计复核员确认为无误后,就传递给出纳,由出纳人员加盖现金付讫章,收款人就可出纳处领取现金(出纳与收款人口头对帐后)。转帐支票的审核内容同现金支票相同,在处理上是由会计记账员审核记账,会计复核员复核。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入账时间的问题。现金支票以及付款行为是本行的转帐支票(如与储蓄所的内部往来,收付双方都是本行开户单位的)都是要直接入账的。而对于收款人、出票人不在同一家行开户的情况下,如一些委托收款等的转帐支票,经过票据交换后才能入账。
在实践中我深刻体验到会计具有很强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其一,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其二,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其三,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
在登帐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账凭证。然后,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不过慢慢觉得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又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有趣,越做越起劲。清朝改良派代表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总之,在这次会计实习中,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我遵守了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领
导交办的工作。我可谓受益非浅。
五、实习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一)发现的问题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虽然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却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1、人力资源丰富,人才资源匮乏。大多数农信社的网点都有5人以上,但在从业人员当中,第一毕业院校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比却很少。同时,各营业网点一线人员年龄结构相对偏大,对新鲜事物的适应能力明显滞后,真正精业务、懂技术、高素质、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才屈指可数。
2、网点资源丰富,网络资源不足。农信社作为地方金融的主力军,其网点布局往往以撒网式进行,一般每个乡镇都有一到两个网点,比较繁华的乡镇,网点数目则多达十多个。丰富的网点资源对网罗客户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由于农信社普遍存在服务手段落后、结算渠道不畅的弱点,且地区发展差异性大(如有的农信社已自主开发了卡业务,但也有的农信社仍停留在单机操作水平)等因素,规模性业务开发的网络资源极端缺乏。
3、传统业务操作系统完善,新业务发展平台尚未建立。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农信社在传统的综合业务系统网络上与商业银行的差距已大为缩小。但涣散的经营机制使大规模业务开发缺乏统一的平台,各自为政的做法,往往增大了开发成本、增加了统一的难度、增大了地区的差异。
4、人缘优势突出,优质客户资源不足。长期以来扎根农村,农信社与地方建立了深厚的人缘亲和力,培育起一支以广大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的客户群。但面对弱质产业的农业、弱势群体的农民,农信社现有客户群中,优质客户比重极低。
5、当地信息来源丰富,同业信息共享存在壁垒。深厚的人缘、地缘优势,给农信社广泛收集地方信息提供了条件。但与同业间网络的等级差别,影响了农信社与同业之间的信息沟通,进而对拓展新业务的资源共享、风险防范等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6、竞争压力较小,创新动力不足。由于当前农信社在农村中的“垄断”优势,使农信社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从而形成一种自得情绪,严重影响了竞争意识、竞争氛围的形成。
7、农村信用社的商业性职能与政策性职能之间存在着矛盾。信用社改革的目标,是信用社走出困境还是为“三农”服务?《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提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强调“农村信用社资金要大部分用于支持本地区农业和农民”,即使股份制金融机构,也要“确定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农”。然而,信用社同时又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组织,它必须以经济效益为导向。事实一再证明,信贷机构一旦承担政策性信贷任务,就会变成经营亏损和财政补贴的无底洞。这种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8、信用合作社资金非农化倾向。目前,我国以合作制形式存在的农信社大多有着大量不良资产,亏损严重,资不抵债。鉴于信用社经营资产不良状态,没有人愿意入股。而且,落后地区的农民相当贫困,很少有货币财产,靠他们入股集资,是达不到开办农信社的标准的。落后地区,有钱的人不需贷款,不愿意入股信用合作社;无钱的人想贷款但没有钱入股。这就决定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筹集只有走股金资本化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不
断补充资本金,维持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出现了合作金融的性质与股金资本化之间的矛盾。
(二)提出的一些建议
1、调整人才供求矛盾,优化员工队伍结构
2、立足于发挥自身势,实现业务创新和内部管理的突破
3.必须加大湖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宣传力度
4、建设团队精神,营造和谐环境
六、实习心得
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要就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
从知识上讲,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税法细则,法律知识及经济动态。这样才能精通自己的工作内容,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给企业的生产与流通制定出良好的财务计划,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从道德素质讲,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可接触到大量的共有财产,所以作为会计人员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办事的尺度。首先自己要做到安分守己,其次对于他人的威胁,诱惑,和指使要做到坚决不从。朱镕基同志曾经讲过“不做假账”。这四个字代表了他对整个会计界提出的要求和寄予的希望。如何挽救道德的缺失,将个人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来,是我们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努力思考的问题。只有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提高,才能够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只有会计人员全体道德素质提高,会计行业才能够得到更深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优势才能够发挥得更好。
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内要相互配合整理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与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记住一句话叫做事高三级,做人低三分。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我明白了很多事情,也改掉了很多毛病。我知道挣钱的不容易,工作的辛苦,与社会的复杂多变,毕竟学校太单纯了。为了适应社会,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我想感谢安徽太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给了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有机会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在社会真实的生存状态,进一步把握了现今社会的脉搏,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自己所学的知识,切身体会社会需求和我们所学知识之间的差距,相信这几个月的工作经历所得到的各方面知识,将使我终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