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学年演讲稿(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20:3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际化学年演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际化学年演讲稿》。

第一篇:国际化学年演讲稿

“国际化学年”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下午好!

作为化学系的学生,今天我很荣幸代表理学院全体学生参加“2011国际化学年”的演讲。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能和转化过程的科学,更是创造新物质、探索新应用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医药等学科构成了自然科学的基础。

回眸百年,它在创造奇妙的新物质方面起到了核心作用,是开启物不尽的资源宝库的钥匙;同时,化学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行,为人类的生命解开密码,对于科学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与提高,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如1811 年“分子”概念的引入成为整个化学的基础和发展源泉;1869 年门捷列夫在批判和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元素周期率,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对于化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重大指导作用。因此,化学的理论与实验相互促进推动了化学的发展。同时,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化学家对组成分子的化学键本质、催化机理、分子间相互作用等的认识逐步系统和深入,以此为基础使得化学在发现与创造新物质的征程上更加如鱼得水,并逐步渗透到国民经济发展、人类生活改善以及国家安全保护的各个方面。

现在,化学已为新能源、新材料研究的动力,乃至信息、医药、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作为化学专业的当代大学生,我们正身处化学蓬勃发展的好时机,我们应肩负历史使命,承担起化学未来的研究任务,为化学的将来提供源源不断的成果。

展望未来,化学将继续在发现与创造的征程上不断前进。化学在解决粮食问题、战胜疾病、解决能源问题、改善环境问题、发展国家防御与安全所用的新材料和新技术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化学将面对能源、环境以及资源的挑战,不断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美好生活提供有力的支撑。

我坚信,化学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9

第二篇:人民币国际化演讲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是第12组的陈琳虹。下面由我来介绍一下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

1(首先我们要知道,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而美元三权指的是美元的对价权、储备权和美元债权的实现权,即中国通过输出商品和劳务获得美元平等对价的权利,我国获得的美元以电子形式储备于美国银行的权利和中国用美元债权购买权益资产和实物等资产实现的权利。)

2(鉴于11组同学已经说明了人民币国际化和美元三权理论,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下面我们来看看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和中国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

受经济危机影响,世界经济一片低迷。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美国、日本、西欧三大经济体增长动力依然不足,市场需求继续萎缩,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与通胀压力同步下行。

美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大量发行美元,向市场注入超额资金,以降低市场利率,刺激经济增长。

对于中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得中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外汇储备损失风险加大,形成资产泡沫,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为7.2478,而2013年1月4日则为6.2897。如图

人民币持续升值不利于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加大失业压力、金融风险、通货膨胀压力,同时也意味着美国将自身的危机转嫁到中国,让中国为美国的奢侈与消费买单。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与外国贸易摩擦增多。由于国际大宗物品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热钱大量涌入,国际炒家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货币贬值,以及成本推动,需求拉动和结构性的因素,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金融危机使得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种种弊端充分地暴露出来,美元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逐步削弱,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多元化货币体系的形成已在全球达成了共识,这为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人民币国际化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尽管人民币国际化会加大中国经济的风险,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等。

下面我们来看看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视频)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启动,人民币在港、澳、台地区流通显著提高,人民币越来越多地成为周边国家边贸结算中的主要货币,货币互换协议规模不断扩大。

虽然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依然任重道远。人民币国际化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第三篇:国际化幼儿园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加强促成了各国教育状况的巨大变化。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掀起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以适应全球化要求,提升本国在世界舞台中的竞争力,而中国也不甘落后,秉持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信念,学前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也越来越重视“国际化”的品牌,这就导致即使是坐落在偏僻角落的幼儿园也冠上了“XX国际幼儿园”的称号,家长在选择的过程中判断是否是国际幼儿园,也只是关注是否是双语教学、是否有外教,或者单纯只从华丽的外观环境判断是否符合国际化的标准,反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国际化”教育理念。

追求国际化,其实是在追求更好的发展,追求根本上的变革,引进国际化的幼儿教育理念。在发达国家,尤其是幼儿教育发展最好的欧洲国家,混龄教育、户外活动、森林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了主流,被证明更适合幼儿发展的真实需求。

德国: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德国坚持不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孩子在上小学前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德国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德国还提倡残酷教育,不同于中国的塑胶跑道,德国的户外的活动场地是草地、沙地、石头地,孩子们尽情玩耍奔跑,老师们“袖手旁观”,因为德国人认为,孩子长大了早晚要退出父母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面对挫折惶恐无助,不如从小摔摔打打,“撞”出面对人生的勇气和本事。

日本:好习惯,从小养起

日本幼儿教育是在日本教育部的统一指导下,幼儿园老师不允许在课堂里教授文字、算数和英语。幼儿园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小朋友变得独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集体生活学会融入社会。日本幼儿园教室找不到现代化的设备和琳琅满目的高档玩具,这与日本先进发达的科技社会似乎形成强烈的反差。殊不知,这正是日本教育者的英明:体现以人为本、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日本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集体性方面表现的十分成功。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培养孩子养成做事有条不紊的习惯,在日本幼儿园,孩子要自己动手穿衣吃饭,自己动手整理日常用品和进行垃圾分类,放学自己背书包不让家长帮忙,即使是皇室的小公主也不例外。在日本幼儿园,运动会是很重的环节,比赛中,只有团体赛,没有个人单项比赛,旨在鼓励参与,不提倡相互攀比;在教学中采取混龄教育,全园的孩子一起玩、一起跑,孩子们能够真正体会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觉,成长感、集体感特别明显;日本幼儿园,孩子们都要穿短裤上学,无论多么冷的天,也要坚持户外锻炼,目的是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

美国:孩子玩的开心最重要

美国的学前教育者十分注重儿童的天性,玩的比重比较大。幼儿园中虽然也有语言、常识、美术等教学活动,但没有通用的教学大纲,而且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在教育家杜威的“学生中心论”和蒙台梭利的“儿童乐园”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美国幼儿园还注重游戏和手工活动的结合。

美国科学教育的的目标是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例如,教孩子认识植物的生长,中国习惯于通过孩子的日常观察和经验,告诉他们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肥料。而美国则习惯于让孩子亲自参加较严格的实验过程,即给孩子提供同种和同样大小的两盆植物,让他们每天给一盆浇水,一盆不浇,并贴好标签,注意观察和记录其过程与结果。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一直是美国教育的核心任务。从婴儿1岁半起就开始培养其自我服务技能,包括:系鞋带、穿衣服、扣纽扣、拉开或拉上拉链、洗脸、刷牙、梳头、吃饭、上厕所等等。他们认为,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强婴幼儿的独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婴幼儿和家长双方受益。但是中国幼儿园的教育,一直注重于学,走到大街上,看到孩子们沉甸甸的书包,都不免感叹:在最该玩耍的年纪,交给了厚厚的书本。

真正的国际化幼儿园,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而不是满足某一方功利化的要求。汇爱国际幼儿园主张,体验式教育和混龄教育尊重了孩子探索、发现世界的欲望,满足了孩子亲身经历、自由探索的需求,让孩子在“爱与自由”的滋养下快乐成长,是现阶段最适合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幼儿教育模式。

第四篇:联想国际化战略

联想国际化的过程与启示

联想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一个样本,其国际化过程有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国际化是一个长期战略

柳传志在创办联想的那天起,就立志把联想办成一家伟大的国际化公司。柳传志说道:“在我和杨元庆共同的心目中,联想一定要办成一家伟大的国际公司。”早在1998年柳传志就着手“联想三部曲”: “第一步先在海外建立一个贸易型的公司,用以积累资金、了解市场,并寻求开发的突破口;第二步建立一个集研究、生产和销售的技、工、贸一体的跨国公司;第三步是把它规模化。”1988年,由中科院计算所公司(联想集团前身),香港导远公司和中国技术转让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香港联想公司。柳传志在1989年12月联想集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创办走向世界的计算机产业》中说道:“所谓瞎子背瘸子,即取其优势互补之意。香港联想公司是三家合资公司,它之所以成功,就因为是三家优势组合而成。其中香港导远公司熟悉当地和欧美市场,有长期海外贸易的经验;另一家中国技术转让公司能提供可靠的法律保证和坚实的贷款来源。我们就算所公司的优势就在于技术和人才实力,在香港来说是无与伦比的。”其实,国际化就是一个向国外先进企业学习的过程,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联想在1988年做HP在中国的代理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国际化了,联想在代理的过程中学习到了怎么去做财务控制,怎么样去管理销售渠道。这种决心一直至今,2009年柳传志临危复出,坚定地指出:“联想走国际化这条路绝对不会动摇。”他承认,“可能不仅仅是联想,凡是现在走国际化道路的走得都非常艰难。”但是他同时也认为“中国幅员辽阔,最基本的是国内市场,这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如果有可能形成自由品牌的企业,我觉得能作为国际企业,对中国的经济会有更大的贡献。因为在中国的国有企业之中,很多仅仅是以贴牌出口的方式,这是一种比较脆弱的方式。但是当中国自己的内需占了更大比例之后,哪怕是贴牌的方式,最后成为品牌出口的方式也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道路。”

实际上,国际化也是联想得以生存的重要原因。联想当初要到香港就是因为当时国内的外部条件不成熟。面对计划经济的限制,柳传志坦言“我们无法越过这个障碍(指生产许可证)。我们决定到海外试试,海外没有计划管着你。就这样,我们把外向型和产业化并作一步跨了。”香港作为当年中对外的唯一窗口,是所有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跳板。如果没有这一步,联想可能像很多当年的企业在中关村永无出头之日。

国际化的基础:国内为主

联想虽然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领头羊,但是不得不说,联想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冷静。1996年联想战略提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比,国内为主”。2001年4月,杨元庆接班,柳传志说“国际化可以提,但要往后压。”在2002年丹佛国际管理科学会上,柳传志谈到了联想实现国际化战略首先要立足本土市场“联想既然有中国这么一个广阔的本土市场,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积蓄力量,等到条件成熟了以后再进入国际市场。„„联想的战略重点是中国市场,优势在于中国人最熟悉中国市场。”2003年5月柳传志接受央视《对话》节目的采访中说“其实内地市场已经国际化了,就是国际上的大企业纷纷在争内地市场,我们在内地市场的份额当时占百分之十几吧,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集中兵力把在内地的品牌做好,把中国的土地耕耘得更透彻。于是我们就收缩了力量,集中做这块。”

不但在收购IBM之前联想有这般冷静的头脑,在联想的国际化已经初步成功之后,联想仍然强调国内以及新兴市场的重要性。柳传志认为:“今天的联想在国际经济困难时期把根据地底盘站得更稳,就是中国等新兴市场站得更稳,天气一转暖立刻就能大规模地向发达国家市场进攻,向新的领域进攻。”为此联想专门组建了 “新兴市场集团”。与欧美等成熟市场相比,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中国台湾地区、韩国、东盟、印度、土耳其、东欧、中东、巴基斯坦、埃及、非洲、俄罗斯及中亚)PC 的普及率低,市场空间大;经济发展快,需求旺盛;品牌认可的建立比较容易。更重要的是,联想本身就是从中国这样一个最典型的新兴经济体成长起来的公司,可以有效地将国内成功经验移植到国外新兴市场中去。通过有效运用在国内证明已经非常成功的 “大联想”模式:发展核心渠道,通过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覆盖全国的分销网络,最后形成 “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 “大联想”渠道体系,联想实现了国内成功经验在国际新兴市场的成功运用。2009/2010 第三财季,联想在新兴市场的综合销售额为 8.57 亿美元,同比增长 53%,总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 52%,其中俄罗斯、亚太区、中东及土耳其的增长尤为强劲。2009/2010 第四财季,联想新兴市场个人电脑销售额同时增长高达 95%。事实上,以国内为主正是联想国际化的最大的资本。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开始时都是亏损的,国际化能走下去,主要还是因为能得到国内市场的利润的补贴。华为、海尔如此,联想也不例外。联想在1994年香港联想上市后连续两年亏损,亏损额高达2.45亿港元,如果不是北京联想资产的注入,可能香港联想就此夭折。在收购IBM之后,又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联想在2008年亏损2.26亿美元。在这样的亏损面前联想能坚持下去,着实是因为国内市场的高贡献度。

国际化的大提速:收购

2001年 4 月,联想宣布实施多元化战略,从原来的单一 PC业务逐步扩展到消费类信息技术设备、商用类信息技术设备、手持设备、信息运营、IT 服务、部件合同制造等六大领域,但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联想最终在 2004 年 7 月采取收缩战略,联想多元化的六大领域,除了 PC 与手机,全面放弃。多元化的失败,从另一种意义上促使联想更快国际化。2005年5月联想与IBM共同宣布联想完成了对IBM全球PC业务的收购后,标志着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企业的诞生2005年8月份,联想集团对外公布了截至05年6月30日止的第一季度业绩。联想并购首季度获得赢利,在主要新兴市场表现强劲,同时新收购的个人电脑业务亦获得增长。

联想收购IBM实际上并不是心血来潮,也并非外界所评论的“豪赌”。柳传志曾经对收购案做过这么一个评估,他发现并购双方的工作语言是共同的,管理模式基本是一个层次。“第一,他们做的事情我们全懂,我们做的事他们也全懂这就给我们奠定了业务整合的基础。第二,双方的业务是互补的,这减少了碰撞的机会。这点非常重要,大家知道HP和康柏整合,非常大的困难是双方有冲突的业务如何协调。两家原本都在欧洲市场做,合并之后欧洲原有市场人员马上要裁一半,如何进行,是个很大的麻烦。但这个问题在联想和IBM就不存在。IBMPC部门的发展受到总部的战略限制,总部的战略是发展软件和服务业,要PC为这个战略服务,因此它的PC只卖给大客户。这跟联想的发展战略正好是互补的,联想在中国消费类市场绝对占第一位。IBM的主要客户在欧美,联想的主要客户在中国,从这个角度讲是互补的。另外IBM最擅长的高档笔记本,联想最擅长的是台式机。这样总的看来,双方从业务关系上也是互补居多。”

这次收购,IBM甩掉了自己的亏损部门,联想也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柳传志谈到:“联想并购IBM买到了什么?我们买到了三件东西,第一个就是买到了牌子。第二点就是买的技术,主要的技术是笔记本电脑的开发技术。第三样的东西就是买了一个国家公司的管理框架。”联想集团以12.5亿美金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新的联想集团在五年内有权根据有关协议使用IBM品牌,并完全获得了“Think”商标和相关技术。柳传志认为“我们曾经估算,IBM著名的笔记本ThinkPAD品牌,如果要联想集团自己培养,砸进去10亿美元可能都不够。”联想花钱买到了三件东西,但是更重要的是联想没有丢掉自己的本色。2005年柳传志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道“那么,为什么在IBM亏损的PC业务到我们这儿能赚钱?最重要的原因是,IBM的战略中,以高举高打的服务业为主,奉行高投入、高产出的文化,导致PC业务的成本太高;而制造业本身不是一个高举高打的行业。制造业说难听点儿,是一个毛巾拧水的行业,成本要一滴一滴地拧出来,而这些都是我们所擅长的。”柳传志认为,IBM做PC,相当于穿着西装炸油条,本来炸油条的利润就低,还要花高价去干洗西服,成本太高,所以不赚钱。而联想集团是穿着工作服炸油条,成本低。利润一样,谁能控制成本,谁就能赢利。

2006年10月份,联想在ThinkPAD笔记本屏幕右下方增加了Lenovo标志。2008年奥运会前就提前去掉了ThinkPAD前的IBM标志。以此为标志,柳传志认为联想的国际化比预期要好。“在我们并购IBMPC业务以前,联想集团大概是29亿美元的收入,电脑销量是400多万台。并购以后呢?全年销售额应该差不多达到170亿美元,电脑销量大概有2000多万台。所以,中国的制造企业应该看到,虽然中国市场是非常丰厚的,但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更大。”

赞助奥运:国际化就是打响品牌

Think被收购以后,品牌由中国人拥有,客户对于品牌的信任度这个问题急需解决。当时联想研究采取了很多措施:首先,建立了两个总部(分别位于中国和美国),同时保证CEO是国际人士,并请IBM的销售人员重新拜访了所有的大客户,说明了联想的情况。这都保证了当时Think的销售量并没有受到更大的冲击。事实上联想在2005年5月到2006年初实施双轨制,联想品牌和IBM各自为政,联想没有急于推广自己的品牌。真正让联想成为国际知名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是赞助奥运会这个决策。

2004年3月26日,联想作为第一家中国企业与国际奥委会签署合作协议,成为国际奥委会的全球合作伙伴,为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独家提供台式电脑、笔记本、服务器、打印机等计算技术设备以及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柳传志是这样评价这次合作的:“收购后的18个月,在国外市场使用IBM的品牌,然后是双品牌,并逐步过渡到自己的品牌,而在这个过程中2008年奥运会将举办,这给了联想一次品牌国际化的很好的时机。”2005年6月,联想打印机在多家国际知名品牌的参与下,又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和优秀的产品性能,一举中标国际奥委会指定电视转播公司NBC采购大单,为NBC转播2006年都灵冬奥会服务,承担现场和后台打印任务。2006年2月都灵冬奥会开幕,联想以零故障的优异表现,成功支持都灵冬奥会,得到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评价。2007年4月北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联合宣布联想集团成为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接力全球合作伙伴。同时,由联想设计的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方案,历经北京奥组委三轮遴选,在全球388个竞标方案中脱颖而出。联想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第一家源自中国的奥运会火炬接力合作伙伴。联想是否能够成为下一个三星,我们难以预测,因为实际上两家企业并不具有很大的可比性。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联想在经历几次承担奥运会的现场和后台打印任务后,不仅使消费者对联想品牌更熟悉、质量更肯定,也使联想更具有国际影响力,这也使联想进一步实施国际化战略更有信心。

企业的国际化最重要的人才的国际化

在对IBM的收购中,柳传志有自己的顾虑:“联想以前的CEO杨元庆,在合并之后,将要当主席,由IBM原有人员选拨一名做CEO。习惯了做CEO的杨元庆是否习惯做主席使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杨元庆有很多优点,做事情的感觉非常好,但人比较固执,他能否和新CEO进行很好的配合?”联想在收购了IBM后的确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面对IBM的企业文化和人员。后来在处理这个顾虑时,联想在收购后的第一时间确定由IBM个人系统集团的资深副总裁斯蒂芬沃德出任联想新的CEO,最大程度的稳定了队伍。而在沃德卸任之后,联想聘请原戴尔高级副总裁阿梅里奥为联想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后来,柳传志谈到了当初的考虑,“2005年阿里梅奥任CEO,是因为联想刚刚收购了IBM的全球个人电脑业务,成为一个世界性企业,中国人一来就担任CEO可能会不适应,所以由阿里梅奥来担任,当那些业务技巧学到手以后,最终还是要由中国人自己来担任这个职务的,阿里梅奥只是一个过渡。”柳传志在接受《中国周刊》采访时说道:“让杨元庆先当董事长,接受国际化的锻炼,几年以后再回到他熟悉的CEO岗位上,是在并购之时就布置好的一个很大的弯。并购之前我们就提出,并购后,一是要把业务做上去,二是中国人最后要担任CEO。这个想法当时没有对外讲,但最高层心里都是明白的。”在其他的职位的任命中,联想也希望更多IBM的更多的人进入。因此柳传志谈到“在并购IBM PC的时候,我们确定要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管理人才的国际化,所以没有直接用杨元庆做CEO。”

金融危机爆发后,联想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人才国际化的重要性:关键时候必须要有自己人。柳传志就认为“假如金融危机不来的话,我觉得联想也会遇到麻烦,因为背后还有比较大的管理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的短期行为。股份制企业完全市场化后,企业董事会中没有什么大的股东,完全由独立董事担任,他们尽忠尽职地看住企业的管理层是不是真的不损害股民利益,但不会去想企业的发展战略;而职业经理人也不一定会以主人的身份来治理企业,这就很有问题。”事实上,金融危机只是导火索,实质却是管理问题,联想并购 IBM PC 业务后,两任的总裁都是外籍职业经理人,这些职业经理人的优点是专业,而且敬业,但缺点在于他们更在乎企业当前的业绩,而忽视企业长远的发展。这种局限性在联想的发展上体现得非常明显,联想并购 IBM PC 业务后,面临着消费类客户快速增长的局面,急需尽快改善业务结构,由 IBM 的过去完全关注商业客户向更多关注消费类客户转变,这就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投资,一是针对消费类客户开发产品,二是建设支持消费类客户的 ERP 系统,投入的资金需要 5 亿到8 亿美元。但由于投入之后,利润会减少,职业经理人的成绩在当时就不容易显现出来,因而拒绝这方面的投资,从而为联想后来的亏损埋下了伏笔。在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如何在利用国际职业经理人的经营才能和防范其短视行为间寻求一个平衡,是我国企业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

一丝隐忧:后柳传志时代联想怎么办?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2011年11月2日下午,联想集团宣布,67岁的柳传志卸任公司董事会主席,他的接班人杨元庆将出任公司CEO兼董事长,调整自2011年11月3日起生效。外界对柳传志这次卸任抱有一定的怀疑,因为这个并不是他联想征程当中的第一次交棒。柳传志先是在2000年的时候离任联想CEO,而后又在2004年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离任董事长,把公司交到了杨元庆的手中。然而到了2008年年底,由于金融危机和公司内部问题,联想集团的全球个人电脑市场占有率下滑,11个季度以来首次亏损,亏损金额超过9000万美元。在包括日本、印度等国在内的亚太地区业务增长缓慢。业绩的下降引发了资本市场的担忧。里昂证券的研究报告预计,联想2008-2009财年将亏损2.35亿美元,将联想集团的评级保持为“售出”。2009年2月5日,柳传志回归联想集团,重新出任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是联想集团的精神领袖,纵观联想的发展和国际化历程,可以明显看出作为企业精神领袖的柳传志在其中的绝对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他复出之后,更是力挽狂澜,迅速稳定住了联想的颓势,联想才就此度过又一次难关。不必讳言,这次稳定局势实际上主要仍然是依靠国内市场的恢复,也就是说联想的国际化实际上是暂时停滞了。日后,联想离开了这位长袖善舞、睿智的长者,它的国际化也就更让人增添一丝忧虑了。

参考文献

[1]元轶著:《柳传志谈管理》,海天出版社2009年版。[2]姜美芝著:《向联想学战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3]林军著:《柳传志管理日记》,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

第五篇:海尔国际化战略研究

国际商务

海尔国际化战略成功的原因研究

专业:经济学

组长:祝云逸 1340405129 组员:陈琛 1340405101

韩盛光 1340405126 刘秉鑫 1340405128

国际商务

【摘要】当今时代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在国际化经营中必然会面临多重的阻碍与挑战。本文通过研究海尔集团国际化战略成功的多种因素,探索和寻求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正确思路和必要准备,从而为推动企业国际化进程提供有效方法。

【关键词】国际化战略

海尔集团

企业经营 【正文】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互联网时代的热潮涌动下,大量的企业开始或正在着力于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国际化的生产与经营,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的有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文化环境、市场规模、航运成本、国内因素等。除此之外,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与国际战略、企业的价值创造、企业的全球整合和本土化战略等多个方面,也十分重要。因此,在这样的前提和要求下,能够成功实现企业转型并接轨全球市场从而实现国际化运营的企业屈指可数,而海尔集团通过其自身不断创新、改良的长期努力,最终成为了一家成功的国际化企业。

海尔集团成功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与其国际化战略的成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海尔正是因为其国际化战略的正确制定并有序高效的实施,才促成了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一次次令人瞩目的飞跃并成为了今天的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海尔所采取的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重要性便也更为凸显,通过分析研究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措施,并得出企业国际化的有效策略与思想,从而对我国企业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时代潮流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以促进我国企业国际化的顺利进行与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

因此,本文将以海尔成功的国际化战略为研究核心,围绕海尔的品牌信仰、集团战略、企业文化、创新能力、海尔的全球本土化经营以及我国国际政策这六个分析角度展开具体的讨论研究。

国际商务

一、海尔的品牌信仰

信仰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信仰往往会对其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产生关键的影响,就像船舶在海上航行时灯塔所起的作用一样,信仰同样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在一个人的精神意识层面占据着重要地位。

对一个企业品牌而言,品牌信仰的影响十分巨大,它对企业的发展与战略方向至关重要,同时能够给外界传递有关企业的价值观与企业追求。海尔集团的经营以及国际化战略的成功与其树立了正确的品牌信仰是密不可分的。海尔集团依据其自身的企业情况,树立了“创新、可持续发展、客户至上、缜密的解决方案”的品牌信仰。从海尔的品牌信仰中我们可以发现,海尔集团是一家追求活力的企业,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重视创新与改变,积极寻求业务领域的突破。并且,海尔相当重视客户的利益与诉求,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方法,努力满足并不断创造新的客户需求,在实现客户利益的基础上实施创新。除此以外,海尔的品牌信仰也体现了其对社会利益的重视,即“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

海尔的品牌信仰是海尔走向世界的一个有力的展示窗口,从而助力了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成功。

二、海尔的集团战略

海尔的集团战略一共经历了五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分别为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战略和当前所采取的网络化战略,每一个战略对应着每一个相应的不同时期的特色,海尔集团在时代的变化与进步下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着自身的企业战略,使其与时代接轨,充分体现着时代的元素和特色。如此贴近时代实际状况的集团战略,保障了海尔能够适时适度的发现和满足国内与国际两个重要市场的需求,是海尔国际化战略成功的有利推动因素。

三、海尔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与内在思想,是企业自身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企业文化有着较为丰富的内涵,具体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海尔主要的企业文化则是以核心价值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即其“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的是非观、“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发展观和“人单合一双赢”的利益观。海尔的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其努力

国际商务

进取与积极创新的行动意识和以客户为本的顾客理念,正是在这样的企业文化的指导下,海尔的经营、决策及其国际化战略才表现出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与更加高效的执行力。

四、海尔的创新能力

海尔在其国际化的经营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多重的阻碍和挑战,而克服这些挑战和阻碍的重要因素则是海尔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海尔的创新能力在其国际化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企业走向国际并在国际社会立足,国际竞争是无法逃避的一个问题,而应对竞争的主要途径便是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技术与创新能力。在很多企业国际战略失败的典型案例中,相应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是失败的重要原因。在当今时代,创新能力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企业综合实力的关键衡量标准,在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中更是如此。企业能否在国际市场立足并实现其国际化战略的成功,从对该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分析中便可大致推论。在这个高度重视创新的时代环境下,海尔集团结合自身实际与互联网时代背景,在其经营与客户理念、组织结构、驱动机制上努力创新,例如在其经营与客户理念上“人单合一”经营理念的提出,从而丰富了集团的创新能力,提升了集团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促成了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成功。

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在具备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是不够的,因为以上的几个方面只是海尔国际化战略的基础和软实力组成,还需要有着具体的详细的国际化战略的支撑,而海尔集团则巧妙地实现了其多方位软实力与其具体国际化战略的整合与协调。

五、海尔的全球本土化经营

海尔集团在其具体的国际化战略中十分重视本土化经营的商业理念,因地制宜,力求在尊重地区差异和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满足国际不同经营地的消费者需求,以本土化顾客的利益为生产与创新的主导思想,充分调研,不但改进自己的相关产品,从而打造了不同的极具本土化特色的产品链与大量具有本土化色彩与创新元素的成功产品。

与此同时,海尔集团在其国际化经营中采取了与国内大量出口企业不同的思维战略,摒弃“短期创汇”等过于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经营模式,国际商务

而是将其重心置放于生产高质量、高创新水平的具有显著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并为之提供全套完备的售后服务,并逐渐获得的海外市场客户的青睐和高回报的经营业绩。

六、我国国际政策的运用

海尔集团在依靠和运用国家新国际政策并作用于其国际战略上的举措同样也是精彩的。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国家提出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政策,海尔集团迅速发现和把握住了这一重大的战略发展机遇,加速构建与推进其全球战略布局,提出了研发、生产和营销“三位一体”的海外创牌策略和创新创业的两创精神等富有活力的企业国际经营指引思想,在紧随时代步伐和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大力创新,逐渐形成了可持续、合作共赢的国际商务生态圈。经过一系列的不懈努力,海尔集团的海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企业国际影响力出于加速提升的状态。

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海尔集团正式通过其在品牌信仰、集团战略、企业文化、创新能力、海尔的全球化经营和与国家“一带一路”等新时期政策等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实现了其国际化战略的成功,而这正是现今很多企业所需要学习、改进并加以创新运用的关键方面。当今的国际市场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只有在立足于自身实际综合情况的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努力创新,从多角度优化企业的国际经营,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国际市场的机遇,实现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和企业综合实力的质的飞跃。

小组分工:祝云逸、陈琛 论文写作、修改

刘秉鑫 PPT制作

韩盛光 资料收集

下载国际化学年演讲稿(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化学年演讲稿(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际化课程心得

    课程学习心得 测控1203班李成强 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半英文半汉语的课程,上课是也有很多专业名词听不懂,不过我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 首先第一节课,老师就讲了一些自动......

    财务会计的国际化

    财务会计的国际化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全球化的发展,会计国际化势在必行,本对会计国际化的涵义和内容进行了说明,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发展趋势,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方向......

    双汇国际化历程

    走向国际化,首先要做好两件事情:一是加快推进国际化。双汇集团将继续坚持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肉类加工上项目,加大投资,加快发展,做好大低温、发展大生鲜、进入大城市、实现大......

    国际化交流项目

    国际化项目 一.宋庆龄基金会 我会“丰田助学基金”项目受助学生交流团赴日参访 2009-11-01 20:12 我会李宁秘书长(左二)与古桥专务董事、田中部长、三好课长合影 交流团同学......

    国际化研究论文

    国际化方面的研究是为了促进中国更好地向国际化发展。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国际化研究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国际化研究论文一摘要:我国媒体在全球化浪潮下,没有把握住机......

    金融市场国际化研究论文

    一、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过去十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突飞猛进,急速发展。可兑换货币间的外汇市场交易规模持续扩张,到1998年4月底,外汇市场日平均交易量持续上升到1.49万亿美元,比......

    国际化论文高校德育工作论文

    国际化论文高校德育工作论文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人才的国际化流动、竞争愈演愈烈,教育的国际化转型刻不容缓。在此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国际化课程的体会

    国际化课程教学体会----张括 时间飞逝,我在承翰学校工作的半个学期时间转眼间就要过去了!来到承翰,融入新的团队,有幸成为国际部大家庭的一员,让我接触了新的教学理念,使我收获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