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戏剧讲稿

时间:2019-05-14 20:1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传统戏剧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传统戏剧讲稿》。

第一篇:中国传统戏剧讲稿

中国传统戏剧文化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戏剧的产生已有800年了,它现在已经发展到300多个剧种,剧目更是难以数计。世界上把它和印度梵剧、希腊悲喜剧并称为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说是空间艺术,是因为戏剧要在一定的空间来表现,要有造型,而它在表现上又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因而它又是时间艺术。

中国戏剧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如戏剧中的服装和化妆,除用以刻画人物外,还成了帮助和加强表演的有力手段。水袖、翎子、髯口等,不仅是人物的装饰,而且是戏剧演员美化动作,表现人物微妙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工具。

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我挑了十个来说,如果有会员感兴趣的话,课后可以仔细查一下。

京剧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有个京剧小视频 昆曲(Kunqu Opera),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这有个昆曲小视频

越剧“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后又有称为“女子科班”、“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等。第一次称“越剧”,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的笃班”,首次在《申报》广告上称为“越剧”。1938年起,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但各戏报上的称谓依旧不统一,记者与投稿者经常各用各的。1939年,《大公报》记者樊迪民,兼为姚水娟之“越吟舞台”的编导,受李白《越女词》之启发,兼考虑绍兴是越王勾践生聚教训击败吴国的复兴基地,而越剧发源地嵊县是绍属之一,又受越剧名伶姚水娟“我就是要越唱越响,越唱越高,越唱越远”之豪言触动,遂给茹伯勋编的《戏剧报》写稿,刊出正名为“越剧”的动机和意义的文章,告诸观众。自此以后,各报“女子文戏”的广告陆续改称为“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统一称为“越剧”。

这有个越剧小视频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2006年,国家文化部门统计的国有专业豫剧团体数量为167个,是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成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之榜眼。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

这有个豫剧小视频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汉族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于岭南等粤人聚居地。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有个粤剧小视频

川剧的名称,始见于清末民初,当时叫川戏,后来统称川剧。这虽然只有八十多年的事情,可她所包容的各种声腔,早在明代即有戏班在省内各地演出。川剧史家、艺术家们谈到川剧的源流沿革,还有追溯到晚唐“杂剧”、南宋“川杂剧”的,甚至有川剧高腔尚早于江西“弋阳腔”、清代蜀伶魏长生所唱秦腔系四川之“琴腔”种种不同的说法。足见川剧的历史,还是一个没有完全定论而尚待继续研究探讨的学术问题。但就一个戏曲剧种而言,不论她是否源于本土,是否为地方文化与民情风俗所孕育,从她的全部传统剧目、艺术程式均可清楚看到,基本上都是由整个中国戏曲及其高、昆、胡、弹等几大声腔艺术中继承、发展和创造来的

这有个川剧小视频

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明代万历间(公元1573-1620年)《钵中莲》传奇抄本中,有一段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词,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体,说明秦腔在当时或在那以前不但形成、而且已外传到其他地方了

晋剧

汉族地方戏曲,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山西梆子,中国传统戏曲。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也称为“中戏”,主要流行于山西省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有上路调和下路调之分,上路调为北路梆子,下路调为中路梆子。民国以后中路梆子兴盛,遂以山西梆子专指中路梆子,建国后则称晋剧。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间是晋剧的发展高峰时期,当时班社众多,人才辈出,尤其是以丁果仙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员出现之后,晋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汉剧属皮簧腔系,早期称“楚腔”、“楚调”,以后又称“汉调”、“汉戏”,俗称“二簧”。在鄂北有“一清二黄三越调”的谚语,在鄂东又有“一清二弹”之说,称汉剧为“乱弹”或“弹戏”。文献记载中曾有“湖广调”、“黄腔”、“皮簧”等称谓。辛亥革命前仍称“汉调”,从民国初年起开始改称“汉剧”。其主要声腔为西皮、二簧,在地方剧种中开创皮、簧合奏之先河,从而形成皮簧声腔系统。汉剧流行于湖北省境内的长江和汉水流域及其邻近的、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的部分地区

这有个汉剧小视频

湘剧是湖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主要流行于“长沙府十二属”,即长沙、善化、湘阴,醴陵、湘潭、湘乡、宁乡、益阳、攸县、安化、茶陵)湘南东部17个县市[1],江西与湖南毗邻的北起修水、南至吉安的各县,广东的坪石、岐门、乐昌、桂头、犁市、韶关等地。当时民间习称为“大戏班子”、“长沙班子”或“湘潭班子”,[2]。一度被称为“长沙湘剧”。湘剧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与民间艺术和地方语言巧妙结合,富有湖南民间地方特色,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有个湘剧小视频

时代的变迁,不断地为剧作家提供着新的题材。寻找题材并非难事,驾驭题材才是真正的难事。只有从纷杂的事件中提炼出鲜明的时代精神的旋律,让它随情节的展开而展开,随人物性格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创造出杰出的戏剧作品。明代以《鸣凤记》、《清忠谱》为标志的时事戏,清代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梦的《桃花扇》、《长生殿》诸作,以及新时代出现的《白毛女》、《洪湖赤卫队》、《于无深处》等等,都是“一念正气”使之然,也使之具备“一念正气”。而后产生的《决战淮海》等,亦以“深沉”的格调生色。戏剧固然需要这种题材、写法,但更需要的是这种题材这种写法所创造的“这种精神”

第二篇:对中国传统戏剧的感受

我对传统戏剧的一丝感情

虚假的繁华掩盖着真实的衰落 表面的热闹粉饰着实质的贫瘠

——题记

上学期我无奈中选了一门很有意思的选修课——中国传统戏剧鉴赏。无奈是因为想选的课,选了两遍也没选上。奇怪了,选她竟然只需一点,她就把我带到了戏一般的唯美境地。

被视为冷门的“中国传统戏剧鉴赏”是由徐州一传统戏剧团的团长给我们上的,其君李先锋是一个开放幽默的人,会一腔专业奔放的戏,在上课时会时不时的露两腔,并带上那抽象逼真传神的姿态,不禁让人沉迷生笑。他还鼓励同学模仿经典曲目中的台词唱腔和动作表情。此等老师给我的印象很好,因为他默化的方式和执着的努力吸引了我,让我在戏剧中品味了美爱善德行,让我的心找到了安息的境地,让求学的旅途不那么荒寂迷茫,让我在戏剧中找到了幻想中的自己。我得感谢他和她。

现在她已经完结有月半时日了,我竟还会时不时的在紧张忙碌中想起她。我得承认,她是一种寄托。在结课论文时我本打算写点东西的,可是因为种种由头没写,正好,今日酒后兴起,就不禁起笔了。

若是为了卖弄几笔,我不屑。可偏偏是她——戏,让我想起一个人,我的爷,一个我后悔去敬重的老人,一个乡村戏剧艺人外加爱好者,一个晚年时喜欢在没事时哼上两句的老家伙,一个经常在周末时和我争频道听秦腔的老头。我敬他,可这并不妨碍我记恨他。原因复杂,还是略去吧!因为我此时已经知错了,错过了一位至亲,错过了和他相处的日子,也错过了向他解戏养性的机缘。要知道:一份情缘,千世轮回,悔莫当初。

由于小时候对秦腔没感觉,就没有留意过其他戏剧,偶尔会对戏剧中的杂耍产生片刻惊喜。所以,过去一直都认为,戏只有秦腔一种,就知道吼,一点都不高雅和成体统。想来,我认知竟是如此之小,让人羞愧。

在上这课之前,我还以为要么是那个学院的戏迷老师想找个舞台、找点无知的观众来卖弄一下,以示其学识渊博;要么就是来给我们讲什么国粹,吹什么五千年历史,放什么官方剧目,如京剧种种。若是那样,我们就要纠结而死了。幸好,来了个徐州梆子戏的团长。当老师说他是梆子戏团的,我竟来了兴趣,因为我将“梆子”听成了“棒子”。“棒子”的戏,我是要好好听听的。一来,听听“棒子”是不是又说中国现在的传统戏剧是他们的,要是,就骂上两句了事,就当爱国了;二来,看看有没有整容美女,拉的脸蛋漂亮与否,要是漂亮就好好瞅上两眼,就当养眼了。

还好,是我想多了!老师讲的是他们江苏当地的戏,有徐州的梆子和昆山的昆曲。昆曲听起来婉转动情,温文尔雅,人物的性情温柔执着。其中昆曲版《牡丹亭》是老师给我们完整看了的,我很喜欢听。它的曲调优美,故事情节更是唯美感人。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真让人羡慕:杜丽娘不仅有美丽的容颜,还有一颗向往自由爱情的心,敢于执着追求,以致 “一梦而亡”,甚是让人敬爱;柳梦梅,一介书生,矫情之极,竟对着一副美人画像生了情,更甚者,竟不怕阴阳人鬼之险和他口口相称的“姐姐”结为了连理。书生佳人,惊世梦缘,执着真爱。正如戏中丽娘所书:

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说实话,它很适合年轻人去看看。虽说是传统曲目,可经年轻演员的这一真情演绎,到让人对戏剧产生了几分好感。想起剧中人抽象而入神的动作,就让人似笑似叹:思想感情竟可以用这般随然的肢体动作来演绎。真是,笑其妙中生辉,叹其情入三分。

言已至此,我又想起一事。记得一次老师给我们介绍戏剧中的动作,讲到了“指法”:剑指,威严且凶悍;莲花指,优柔又细腻。讲到菊花指时,全场傻笑,老师也笑了,可不知是否笑点相同:好生奇怪的指法,竟指菊花?

上课听戏,有说有笑,轻松自在。可课已结了,没了氛围和懂戏的人作陪,自己也就没了听戏的兴致。我沉寂了许多,想必戏也冷清了几分。记得清明节那天的课,去的人很少,老师无奈地叹道:中国传统戏剧也该过清明节了,可看来祭奠的人不多呀!

无奈之余,心便存了一丝感情,来祭奠她的美,愿她也能像杜丽娘一样怀美还生!

第三篇:中国传统意象10分钟讲稿

文学的学习与鉴赏活动是我们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同学们已经鉴赏学习了不少的中国的古诗词,有些同学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我读了一些古诗之后,发现一些诗歌里总爱用共同的一些事物来抒发情感”,比如“杨柳、大雁”等等。这个问题提的好,要想更好的鉴赏古代诗词,需要学习一些中国传统意象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几个“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意象”。什么是传统意象呢?

这些意象在最初使用的时候,是非常鲜明生动,给人很深的印象,从而引起了诗人们纷纷效仿,当代的后代的诗人也不断效仿,重复使用这个意象,那么这个意象就慢慢的稳定的带上一种情感,成为表达一种情感的符号,也就是说,这些意象带有了一种现成的意义,人们一看到这个意象就能够知道这些意象表达的是什么情感,这样的意象我们把它叫做传统意象。我们要欣赏中国传统诗歌,了解一些传统意象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传统意象。杨柳。

 最早运用这个意象的是《诗经》,《诗经》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首诗是写出去征战的战士,终于得以归来的所思所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写战士回忆当时离开家乡出去征战的时候的情形,他当时离开家乡的时候,是“杨柳依依”,“依依”是轻柔的样子,杨柳很轻柔的飘拂着,是很美好,春暖花开的季节,“杨柳依依”在诗经里这么使用,后来“依依”就演变成了一种惜别的情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依依惜别”。由于诗经里这么用,那么“杨柳”也就稳定的带上了依依惜别的意味了。后来诗人们也就喜欢用杨柳来表达惜别之前。比如,李白《忆秦娥》:“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灞陵”是汉文帝的陵墓,在灞陵有一座桥,叫灞桥,汉朝人和唐朝人,离开长安向东走,灞桥是必经之地,灞桥就成为送别的一个场所,送别友人一般送到灞桥折柳赠与远行的人,这样,折柳就带有了送别的意味,“年年柳色”,看到柳枝就想到送别,想到了离愁别绪。那换成别的树可以吗?不行。比如说,年年松色,那不行,味道不对。没人能理解。

 再来看柳永的《雨霖铃》里的诗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为什么一定要杨柳岸呢?就因为杨柳稳定的带上了离愁别绪的意味。人们一看到杨柳就想到了送别,离愁别绪,换成别的不可以,不能是桃树李树什么的。

杨柳除了能代表离愁别绪的意味,还有一个固定的意思表达,它还能代表什么呢,我先卖个关子,大家看下面的诗句,猜一猜它的意思。敦煌曲子词《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望江南》这首曲子词是一个娼妓的口吻演唱出来的,由于《望江南》最早富于杨柳娼妓的意味,后人也有很多诗人使用这个固定的意象,用杨柳来代之娼妓。比如,韩翃《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时,也应攀折他人手。”

元代汤式的一首曲《夜行船 送景贤回武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醉舞筵,殢(音替,纠缠,滞留)歌扇,偎柳坐,枕花眠,生来长费杖头钱。,” 这里的“花柳”就是代之娼妓。

还有很多传统意象,比如“大雁”就有羁旅之思,兄弟姐妹,书信,这样三种固定的表达意味,希望大家在欣赏诗歌时多思考。(谢谢大家,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四篇: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讲稿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讲稿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这就说明礼仪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如今,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提高全民族礼仪文化修养,越发的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儒家把能够遵循礼仪,拥有道德修养的人称为“君子”。君子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这样的人是优良社会风气的引领者,也是中华文明礼仪的化身。那么,如何成为生活中人人敬爱的“君子”呢,这就需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面我就用《弟子规》中的原文和大家谈谈传统礼仪吧。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孔夫子教导我们,学习文明礼仪首先要做的孝道。父母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人,孝敬父母,的确是天经地义的事。那么,孝从何做起呢?我想,应该从听父母的话开始。首先我们应当理解到,父母对我们的教导,无论对错与否,其出发点都是为我们着想。天下没有父母希望子女不学好,都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待子女实现自己未能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所以我们身为子女,应当负起这个责任,应该有担当。其次,即使父母的教导错了,出现了原则上的错误,那我们就应该和颜悦色地与他们协商,达成统一的意见,千万不要当面顶撞父母,让他们伤心。试想,朋友之间相处尚且需要相互体谅,互相关切,没有人会对自己的朋友恶语相向,何况是供养我们十多年的父母呢? 除了孝敬父母,我们在礼仪修养方面还应注意哪些内容?那就是诚信,仁爱和学习文化知识。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学生们从大学毕业,踏入社会以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求职,也即找工作。在这样的一个商业社会中,最重要的就是诚信二字!人无信不立,丧失诚信的人,是会被全社会所厌弃的。在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本次演讲的主题是礼仪,为什么要谈到道德修养呢?因为诚信是一切礼仪之本,一个人只有在为人处世中充满诚意,才能表里如一,没有诚意的礼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就比喻至诚的力量连金石都可以感化,何况是人呢?如何培养诚信,这就需要自我反省,人,不可能不说谎,这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明知自己犯了错误,说了谎话,还不知道改正,一而再,再而三的圆谎,最终自欺欺人,惶惶不得终日,害人害己。科学研究表明,经常说谎的人往往心理压力过大,容易导致神经衰弱等精神疾病,因此,我们应当常常反省,做到问心无愧,这就是修身之道。

在传统礼仪中,最重要的是言行两个方面。易经上有句话:“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就是告诉我们言行的重要性,人生在世之所以光荣或者是遭受耻辱,都是有本身的言行所引发的。

祸从口出,就是说明言语的重要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粗话脏话,有些同学可能会一时好奇,学了起来,渐渐就染上了说脏话的坏习惯,这个一定要改,因为恶语伤人是很可怕的,一时的出言不慎可能会激起别人的仇恨心理,说着无意,听者有心,这会给你招致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还有一种就是挑拨离见,揭发别人的隐私的毛病,这样的人很容易失去朋友,因为别人一旦知道了你这个毛病,就一定会提防着你,不愿意与你谈论自己的事了,那么你就很容易被孤立,当然这种恶果也是自招的,怨不得人。所以我们说话,尽量说一些有意义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如果言谈终日,言不及义,与他人聊一些闲言碎语,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耽误学习。

行为,更是礼仪的重中之重,打架,偷窃等恶习向来是为人所不齿的。如果严重的话,当事人还要负担刑事责任,接受国家机器的制裁。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应当检点自己的行为,比如坐姿要端正,不要弯腰驼背,也不要跷二郎腿。走路不要莽撞,同时要抬头挺胸,使人感觉有朝气。写字要工整,不要潦草。写字不规范也反映了心态的不端正。《弟子规》里说的:“字不敬,心先病”就是这个道理。

论语上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要求我们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比如当你想乱扔垃圾的时候,就应当想到清洁工工作的辛苦,如果自己是清洁工,看到同学们乱扔垃圾时心里会怎么想?再比如上课时有的同学在下面聊天,做小动作,自己作为老师,学生们在课堂上讲课时心里又会怎么想呢?学会换位思考也是我们成功人生的秘诀之一。

然后我们要谈的就是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仪。我们常常听父母对我们说到察言观色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察言观色呢?比如亲朋好友聚会时,看到长辈应当问好,如果不知道怎么称呼可以事先问父母,在吃饭时,不要只顾自己,长辈没有开动之前最好不要先开动,坐座位是也要听从长辈的安排。在路上遇到师长要主动问好。在和朋友谈话时,如果对方沉默不语,就不要追我下去了。这些礼仪都很细,平时生活中应留心观察,不懂的地方可以向父母,老师请教。谈了这么多,同学们是不是对中华传统礼仪有更深的理解了呢?今天的演讲在这里就要和大家说拜拜了,同学们要认真体会,并付诸行动哦,中华民族的明天等待你们创造!

第五篇:《戏剧影视文学》讲稿散文

叙事散文写作

叙事散文写作是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山东艺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院校广播电视编导、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的必考科目。叙事散文写作的考查方式以笔试形式出现,一般是命题创作,即给一个一定的题目,如《往事》、《路遇》、《偶像》等诸如此类的题目,要求考生在60~150分钟内写出800~2000字左右的文章。

一、散文和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是散文范畴的一部分。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包括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章。

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叙事散文与一般散文比较,形式上仍然具备灵活自由,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在内容上,叙事散文强调通过对具体事件的记叙与描写来刻画人物,抒发作者情感,表达作者思想。这是叙事散文与纯粹的抒情散文、写景散文、议论文等文体的主要区别。

叙事性散文不像通讯特写,写的是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真人真事。作者可以在文章中摆出自己的观点,但是不能代替或削弱以事实说话为主的原则。

叙事散文与记叙文相比,其实文学理论中没有记叙文这个概念。凡是独立于小说,戏剧,诗歌等几大体裁之外的,都归入散文范畴。记叙文是在教学中为了区别不同的表达方式而约定俗成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写作要做到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记叙文要求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记叙文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则就容易造成混乱。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它是一种形式

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

叙事散文是用如诗如画的语言,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塑造人物和表达情感为目的的散文。讲述的是美丽动人的故事。

叙事散文与小说比较:叙事散文应是作者亲自经历或亲眼目睹之事,或间接了解到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是非虚构性的;而小说则不然,小说的特点就在于情节的虚构,考生可以根据创作需要虚构内容,编织故事。

其二,叙事散文不要求事件必须完整,可以逻辑清晰叙述一个事件,也可以只采取事件的局部场面,或者某个细节,线索单纯,可以展现人物比较完整的性格局部和侧面加以描绘,情节比较简单;而小说则要求事件相对完整,塑造鲜明完整的人物形象,逻辑严谨,因果线索清晰,情节要复杂丰富。

其三,从叙述角度和方法看,叙事散文的根本目的是表达作者所写人物和事件的看法、思考、感受、感悟,事件在散文中是作者用以表情达意的载体,作者往往是边讲故事边表达感受和见解;而小说则以具体生动的描绘事件、刻画人物为主,虽也必须有体现作者创作意图的主题、立意,也蕴含情感,却必须隐藏在事件和人物背后,作者一般不进行直接抒情和议论,即使文中出现“我”,也不是作者本人,而是作者设计的人物。如《狂人日记》中的“我”就不是作者鲁迅,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则是作者自己。

叙事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

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

二、怎样进行叙事散文的写作

1、选材

叙事散文选材范围很广,凡在生活中能使人感动,给人以启迪或感悟的人和事都可以写。

叙事散文的选材要真实。散文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是作者诚恳真挚地抒发情怀、感叹人生的艺术。真实是散文的生命,散文一旦

有矫饰虚假的感觉,就毫无价值了。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说:“在一切文学的类别中最难作假、最逃不过读者明眼的,该是散文。”巴金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总之可以说是表现自我。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考生在不得已进行虚构时,也要让人看上去具有真实感,且能用真情打动人。

尽量选取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事件。最好选取亲身经历、感悟、感受最深的,而且是最能给人以感动和启发的事情,特别是那些曾经深深打动过考生本人的事情。考官想通过叙事散文看到考生的真性情。考生要尽量地做到所选素材的典型性,要做到小中见大,小而精彩。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叙事散文只有自己先被感动了,才会把感动传达给他人。

叙事散文的选材要新颖独特。文学作品是以给予读者美感享受和审美教育为目的,上乘之作除了给人以艺术娱乐外,还以其对新鲜生活的精确而深刻的表现而具有永恒价值,所以优秀的散文应尽可能选取那些对社会、对人生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新鲜事件为素材。

叙事性散文应选择作者熟悉的人和事来写。古今中外以真挚的情怀和真知灼见打动读者的优秀散文,无不是以作者熟悉甚至亲身经历的生活为素材的。

2、立意

叙事散文的立意要准确鲜明、突出重点,不偏题,要独特新颖、力求深刻,不能人云亦云。

立意即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时叫中心思想、主题或主旨。立意是作品的灵魂,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所在。在文学作品中,立意要通过文学形象来实现。散文的立意是通过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描绘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形象表现出来的。

(1)准确鲜明。同样的材料给人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感悟。一篇散文,想通过自己描绘的事件传达一种什么感受,必须准确鲜明。作者应对自己作品的立意十分清楚。在作品中,材料的安排、人物及情节的描绘都应紧扣立意,不能含含糊糊,忽东忽西。

(2)立意要新鲜独到,不能人云亦云。文章切忌随人后,与别人同样的素材,又是同样的立意,就没有价值了。优秀的散文即使面对同一素材,也会有别出心裁的立意。

(3)力求深刻。散文立意要力求深刻,要

有深刻的感悟,对任何事件与人物不要仅停留在浅层的感受,而应感悟别人感悟不到的东西,极力挖掘深层本质的意蕴,才能有较高的作品品位、价值和深度。

3、细节

美术作品的直观,源于通过线条、色彩、光影对观众视觉的直接刺激。文学作品虽然没有这些构成元素,仍可以通过细节的刻画,展现创作的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叙事散文的细节描写要具体生动、令人难忘,描绘的人物和事件要形象深刻、栩栩如生。

散文是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要以形象动人。叙事散文细节的描绘,不是客观地对某一场景或特征的叙述,而是作者心底情感潜流的外在体现。它在文中已经不仅仅充当叙事的角色,而是

传达某种情感的张力。在叙事散文中,至少需要一个闪亮的细节支撑文章,要把最令人难忘的细节充分地挖掘好,不要直抒胸臆,要说的话要包含在人物、事件的细节描绘中,通过文章的细节传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切忌无休止地直抒胸臆和叙述议论。考生应学会让人物和事件自己说话,考生的感受应对人物及事件精确而又生动的描绘中表达,描绘人物和事件要具体生动。优秀的散文都是以生动的形象和真挚的感情动人的,形象与情感是不可分离的。所以,叙事散文要重视对人物及事件的具体形象的描绘,其中,特别是细节描绘尤为重要。

叙事散文的细节主要指人物的神态动作的刻画、周围环境的刻画、人物心理状态的描摹等。这些细节主要指人物神态的刻画、个性化语言的

处理、当时环境的描述、人物内在心理的描摹等,即“立象以尽意”,也就是说,要通过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人物的神态动作的刻画:远远地看见前面一个蹒跚的身影摇摇晃晃地趱行着,走进了,方看清原来是母亲。母亲佝偻着身子,本来就瘦小的身躯缩成一团。身上脸上缀满了泥巴,也不知在路上摔了几跤。刚才被汗水打湿的头发现在让雨水冲洗得有些凌乱,一缕缕地搅和在一起,发梢上滴落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珠。

她将白色的手帕在头上扬了扬,素白的帕子几次碰到头发。迎着橙红色的夕阳,我猛地发现,那里竟多了我从未察觉的白发。„„白白的帕子、白白的头发,这是我离开母亲时全部的印象。

„„父亲弓着腰,两手按着木板缓缓地向前推着。飞散的锯末在风中抛撒着,不时地落到父亲的旧棉袄上,沾在父亲凌乱的胡须上。电锯这一边的木板在不断地减少,那一边的木条在不断地增多。父亲一次次匆匆地俯身,又一次次缓缓地直身。每一次起身,父亲都要捶捶后背。看到这里,我的鼻子一酸,泪水无声地滑落下来。

周围环境的刻画:那天清晨,我还在睡梦中的时候,院子里就响起了清脆的电锯声。我起了床,推开屋门,一股寒风扑面而来。我哆嗦了一下,抬头望天,阴沉沉的。两只乌鸦在光秃秃的杨树枝上张望着,寒风一吹,它们就嘎嘎地叫着,飞走了。

人物心理状态的描摹:我家的电灯坏了,„„父亲横竖要自己去换个灯管。我真怕他

将近二百斤的庞大躯体砸在地板上,执意不从。„„父亲面带愠色,我也不再说话„„。父亲站在沙发扶手上,却怎么也够不到那个灯管。我说:“我给你拿一个小凳子吧!”父亲却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够了半天,父亲的汗流了下来,还是没有完成。„„我只好从着父亲去给他买包烟。

我走到门口,假意地重重地关上门,却偷藏在门后顺着门缝望去。哈哈!父亲轻轻地抱着肚子滑下沙发,把小凳从沙发底下抽了出来。„„看着已经换好的灯管,父亲摸着肚子,自言自语道:“还跟我斗?!破灯管!”

细节描写不是客观地对某一场景或特征的叙述,而是作者心底情感潜流的外在体现。这种情感潜流使作者有意地忽略了其他并不重要的

信息,而将最能展现作者心意的这些直观、具体的细节充分渲染,就像电影的特写一样,使观众感同身受,在心中充分回味。比如对父亲换灯管的描写,比如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中描写父亲穿越铁道站台的情节,都是比较好的细节描写。

4、结构

叙事散文的结构要层次分明、祥略得当、轻重分明、内涵突出。

叙事散文与一般散文一样,在结构上是比较自由的,但必须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里的“形”指文章中写到的人、事件、情节、细节等,这些因素可以不必连贯紧密,但却都要围绕一个中心——“神”,“神”即指文章的中心意思——立意。与立意无关的人和事一定要少写或不写,要重点描绘与立意关系最直接的事件。这就

是平常我们所说的“突出中心”。

作为散文的骨架,结构要与内容相称。有的散文写一件比较完整的事件,就要采取纵向结构,即以事件的主要发展过程为描述顺序;若仅以一个场面,则采取横向多角度结构;若写一个细节,则采取点式结构,集中笔墨反复细致的描绘。

一篇结构完美的散文作品,要具备两个鲜明的特征:(1)层次清楚,做到凤头、猪肚、豹尾;(2)轻重分明,其内涵、中心突出,祥略得当,描绘适度。

5、语言

文学创作的主要手段是语言,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对于散文来说,语言十分重要。叙事散文是以口语为基础,文语为点缀。

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1)叙述语言与描写并重。散文是在情感中叙事。散文是一边表达作者情感,一边描绘形象的,要想使作品形象生动,语言就不仅仅是空洞的叙述,而应尽可能描绘情景,营造诗意的画面;尽可能地用运用形容、比喻等文学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使作品中的形象给读者以历历在目、声声在耳的真实感、鲜活感。

(2)朴素而优美。高尔基说,真正的美,正如真正的智慧一样,是非常朴素的,并且是人人理解的。散文语言应力求朴素平实,应真切自然地传达感情,展示形象,反对矫饰,反对华而不

实。质朴是不要堆砌华丽的辞藻或者刻意玩弄文字游戏。形象是要将看到的事物变成可视的形象;而形象中更要有情感,是内在心象的表达。如有考生在写下雪时,这样写到:“大雪纷纷扬扬地铺天盖地,让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冰雕玉砌的国度,大地也披上了一层盛装。”这种语言啰嗦、苍白,是概念化、一般化的。我们换一种说法:“雪飘着,空气变白了„„”这样的语言简单、直观,同时还有作者的个人化情感在其中,更富感染力。

(3)准确而简炼。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必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对作品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应反复推敲。

真正的艺术语言是简练的。叙事散文的语言要尽量做到朴素,不卖弄、不堆砌,要生动、形象、具体,即如鲁迅学生谈“白描”时所说,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就要求我们遣词用句的凝练,删除一切多余的东西、一切可以不说的东西,只保留非说不可的东西。散文的文字运用要直接、简单,但要使文字能够传达巨大的情感空间和人生感叹。要谨记朴素而又流露着真情实感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

散文曾被誉为“美文”,主要原因在于语言的优美。除了上述用字炼语技巧外,散文语言还应特别注意其抒情性,既要包含感情,又要充满诗意。有位名家说过,“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象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这“果汁一样的诗意”要通过饱含感情的语言来显示,所以,语言要注意抒情性。

叙事散文要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

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

三、叙事散文写作的注意问题

在以往的叙事散文写作中,考生经常会发现一些问题,现归纳如下。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文章冷静地与此进行对照,看看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上的幼稚

主要反映在思维的幼稚和人世知识的幼稚,这与考生的生活阅历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其主要表现在:

(1)“娇情、矫情、骄情”

现在的考生基本上是应届高中毕业生,绝大部分又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多的呵护造成了这些考生和心理不成熟、心理承受力弱。在人际交

往中往往以自我为轴心,考虑问题狭隘。反映在作品中,便显示出“娇情、矫情、骄情”的情况。如,以为自己一切正确,自己做的事情不被家庭、社会、家长理解,只能自怜地“诉说自己的不幸”;对社会和家庭充满了反抗意识,除了述说不幸,希望通过文章求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寻找类似暴力的宣泄,却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出问题,也毫不顾及别人对自己投入的情感。沉迷于某种情绪,选取的素材一般体验和感觉没有到位,却“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大惊小怪”。

叙事散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长时间的观察和洞悉。考生要写好一篇叙事散文就离不开对生活原生态的细致观察。来源于生活的东西是最能打动人的,感情要真挚,带感情写事件,叙述性文字是情感性的东西。

(2)高高在上总结生活,总想为读者讲述道理。

在写作中,考生本应该将自己投入到作品中,细致描述或者回忆自己的生活,形成“平视”关系。但有的考生,或者因为以上的情况,或者希望通过对生活的总结来增加文章的沉重感,像“上帝”一样“俯视”自己笔下的人,进行道德批判或者激励志向。这是传统的“文以载道”的观念的遗骸,文章变得单薄,缺少了属于文学性的生气。

这在考试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有一位考生的文章在结尾这样写道:

于是,我回到学校,由于钢琴考试耽误了许多时间,两个多月的期末考试又给我一个沉重的打击。失败!失败!难道我会永远失败!那些日

子我每分每秒都在问自己。后悔?后悔?我从来不做后悔的事情。生活公平吗?生活给予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只看你怎样正确地看待自己,如何寻找应该属于自己的真正位置。今天,我要报考的虽然不是钢琴专业,但我再一次准备在这条艺术之路上走下去„„

这虽然是一种真实心情的写照,但又是一种刻意励志的文字,看起来是向上、美好的,但实际上这种总结性的文字往往替代了读者的思考,将前面文章的丰富性简单化了。

2、认识和选材上的雷同

这个问题主要反映在部分考生的思想、切入点以及叙述方式上的雷同。一方面表现为对周围鲜活的生活不重视,麻木,写作时编造,情节造作;另一方面表现为缺乏独立思考,人云亦云。

(1)“标准化”思维和“大路货”的语言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小学、中学阶段的教学中往往规矩考生的视野和思想,灌输不会丢分的“标准化”思想和“大路货”的语言。有人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20个高中生中,主动给《雷雨》中周朴园这一角色定位成“封建官僚买办阶级代表人物”的有17个人,占被调查总数的85%。为什么?老师告诉的!为什么?是标准答案要求的!用抽象的政治术语定位人物已经被很多研究者视为非文学标准了,但在课堂上仍在沿袭着这样的标准。

(2)“中心思想”先行,过分强调“社会意义”

要求在写作前首先确定“中心思想”,之后用这个中心思想牢牢地统帅整篇文章,建立“文

不载道,无以为文”的观念,建立一些政治化思维(如因为某种道德缺陷而深深自责),过分强调文章“社会意义”的重要。

调查“你写作文时首先想到是编一个故事还是回忆自己身边的故事”时,在前叙的20个人中有16个人选择了“编一个故事”——“因为身边没有什么有意义的事”。

为了写出“有意义”的事,考生在选材上可谓“煞费苦心”:写家长就是“高、大、全”式的人物,往往是自己在3岁时发烧,爸爸或者妈妈背着自己深夜3点上医院,天上还一定下着大雪,这是一种感恩心理;写老师就是勤勤恳恳的园丁,原谅自己的“皮肉之苦”,这也是一种感恩的心理;写朋友一定是以前特别要好的同学,因为一个误会造成两人的矛盾,结果朋友忍辱负

重,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我”发现并言归于好,这是一种忏悔、赎罪的心理等等。

(3)文章总体一般化

在文章的铺排中,严格要求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写清楚,重视叙述,忽视了文字的直接性,从而封闭了考生对细腻情感的感受。没有建立对生活特有的见解,也从没想过用有声有色的文字描述眼中、心中的事物。在叙述上出现了“叙述多,描写少”、“故事多,细节少”、“诉说不幸多,审视自身少”等问题。

文字平白,流于总结性,像流水账,从起床、上学、课间、放学、吃饭写到睡觉,就是看不见一个有血肉的人,或者一个独特的生活细节;不会进行氛围铺排,不会运用人物语言,不会通篇把握节奏,不会将“情”“景”交融,而

是一味地讲故事;有的干脆成为个人愤怒的宣泄。

下面的文字比较集中地代表了这些考生上述的问题:那时,每天都在妈妈的督促下练琴,刚刚学琴时的那种热度已不存在了。想得更多的是怎样快点结束这种难熬的日子,甚至有时想和妈妈说“我不学琴了”。由于是初学,前三个月每次练琴时,几乎都有眼泪的陪伴。但是最终我还是坚持下来了。有一年冬天,寒风刺骨,天空中飘着鹅毛般的雪花,上完钢琴课,妈妈带我回家时,天已是很黑,半个小时的路程,我和妈妈走了两个钟头。回到家里,她的双手已经冻肿,而且,得了重感冒。我似乎突然间明白必须好好学琴,来回报妈妈对我的这份爱。

叙事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

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构。有了它,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起草。这一点,不能不明朗和确定。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细节就可以写好散文。

叙事散文写作,细节情节性的东西尽量细致,要加强语言气势,文笔要生动(只有先把形式的东西搞好了,文章才能高处一个档次)。

命题叙事散文写作,题材要新颖,角度要独特,语言要精美,不要有大量的抒情和评论性的文字。

例文: 住校的日子 山东 袁小飞

母亲和父亲都是农民,为了我能生活的好些,他们在城里做了一点小生意。初中考高中的时候,我报了所离临时住地不远的一所高中,初时学习生活不那么紧张,母亲让我回家住,军训时感觉不错,劳累了一上午,中午可以回家吃顿午饭,洗个热水澡,看着别的同学累了也还没地方洗洗,饭菜在学校也不好吃,感觉自己还很幸福。

可是每天操劳的母亲还要为我做饭,自然很辛苦,有时就不自然的发起火来。那时我也不

甘示弱,你累朝我喊什么,再说我学习也很紧张,就和母亲顶几句。争吵中母亲很生气,甚至连饭都不吃了,我自然也没了心情,便满肚子委屈空着肚子回了学校。母亲总会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教室,我觉得挺不是滋味,心里就产生了住校的念头。

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母亲,却遭到母亲强烈的拒绝,我很生气,问我为什么不能住校,别的同学都可以住。有什么不好。我都这么大了,还不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母亲说在家都管不了你,要住校了还不把天都翻了过来。

尽管我之后多次提出住校,都被母亲拒绝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什么住校就会学坏,会给老师添麻烦。我还是像往常一样,中午回家

吃饭,晚上回家住,尽管不情愿。

住校这个想法的越发强烈,使我变得更加叛逆,有时甚至会无理取闹,回家坐下就等着吃饭,什么都不管,吃完了就走,很少搭理她,尽管母亲从那以后很少惹我,她把脾气压到了最低,哪怕我胡搅蛮缠她都会让我吃完饭再走。

日子一天天过着,不知不觉我的高中生活就在争吵中接近尾声。高三快开学了,作为人生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老师说,如果充分利用高三很可能把以前的课补回来。说实话我以前没像样学过,成绩一直在班里中下游徘徊。高一时犯了点小错误,旷课半个学期,功课落下不少。临近开学的前夜,我想再和母亲谈谈,母亲坐在我床边,当我告诉她,我想住校,她先是一楞,然后深深呼了一口气,说:高三了,你以前落下

了不少课,住校可能会弥补点,如果你实在想住,就住吧。我一下子愣在那儿,没想到母亲会如此痛快答应。

母亲走出了我的小屋,我鞋也没脱就蹦跳到床上,那一刻我感觉压在心头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感觉浑身轻松,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收拾被子、毛巾之类的。我准备好一切要带学校去的东西,心想这下好了,以后不用在家里住了。

我如愿以偿的住进了学生宿舍。我天天在教室、食堂、宿舍,这三点一线徘徊着,学校生活并不是我想象的完美,没有了母亲在我身边的啰嗦和唠叨,我觉得生活好像少了点什么,渐渐的开始有种想家的念头。开始几天还好,一周后我再也忍不住了,回到家,推开门进去,屋里静

悄悄的。我朝着自己的小屋走去,刚要开门,看见门市的门还开着的,我停住了脚步,从屋里传出父亲的声音:“别哭了,想孩子明天就去看看呗。”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浸湿了我的眼眶„„后来听邻居大娘说,没有我在身边的日子,母亲常常说自己很孤独,经常会想我想的掉眼泪,毕竟我十几年从来没离开母亲„„

我为自己以前的叛逆,不理解母亲而感到深深懊悔。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和母亲争吵过,即使母亲偶尔冲我嚷几句。

点评:这是一篇采取纵向结构创作的叙事散文。本文语言洋气,充满音乐感。围绕自己打算住校、母亲不许住校和准许住校到后悔住校来展开叙述,承载的是母亲对儿子深切的依恋,而

作者也因为自己对母亲的不理解而感到深深的内疚,情感真挚动人。

母亲 山东 姜庆丽

曾不止一次刻意地捧起相册端详着那个编着长长辫子的美丽姑娘,然后带着疑惑的目光望着厨房里忙碌着的瘦小母亲。岁月的无情早已把那个如水般的女孩变成了眼前这个粗糙的女人。泪不知不觉间爬上了我的眼眶,然后是无声的哭泣,母亲慌慌张张地跑来,她不明白是什么使她的宝贝女儿落泪,亦不明白女儿心中那抹心痛的

云霞为谁而开。

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这个大字不识的农民用她无私的爱包容着所有的不幸,承担着所有本不该由她来承受的苦难。

那时,社会动荡不安,外公常常到很远的地方采榆钱养家,母亲每天跟在外公身后。那天,母亲像出笼的鸟儿在外公身旁欢快的蹦跳,外公熟练地爬上一棵很高的榆树,孩子般地向母亲招着手。母亲仰望着兴奋的外公,目光中满是依赖和钦佩。随着漫天飘洒下的嫩绿榆钱,母亲蹦跳着,捡拾这些救命“钱”,欢快的脚步在榆钱雨中穿梭,银铃般的笑声响彻整个山谷,高高梳起的马尾辫有节奏地上下拍打,红红的脸蛋满是幸福的笑,一幅美丽的榆钱雨图定格在那个阴霾的年月,鲜明、美丽。

或许是老天妒忌外公有如此纯真的女儿,或许是母亲甜甜的笑迷醉了雷公公,使他忘情地敲起了锣鼓,一声闷雷在天边响过,一声惨叫划破美丽的画卷,母亲傻傻地望着血泊中的外公,那个刚才还弯下腰让她顺利爬上他脖颈的外公。

忘记哭的母亲就这样呆呆地站着。也不知过了多久,母亲被微弱的呻吟声惊醒,她一头扑向外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混着雨水融入整座大山。雨依旧下着,母亲的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落在外公断了的腿上。

从此,母亲用她娇弱的身躯背起了外公,村中从此多了一幅残美的画面。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外公走了,母亲身边的好多亲人走了。外婆也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离开了她。生活的无奈使母亲幼小的心灵从此承担起繁重的泪水。

母亲和父亲的结合应该是苦难生活的转折点,父亲本是个身无分文的外地人,但是母亲跟了父亲以后,他们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爱情的甜美轻轻抚淡了母亲曾经的痛。父亲是个勤快人,母亲在父亲的呵护下重新露出了笑脸。

2001年冬,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父亲征求我们的意见打算回山东老家,奶奶老了,父亲也想落叶归根。况且哥哥姐姐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如果此时不走以后可能真的走不成了。母亲呆呆地望着旺盛的炉火,燥热的火光映衬着母亲美丽的容颜,她不是不想和父亲在一起,而是舍不得离开这个留有她童年悲欢离合的土地。那时我也分明看到那晶莹的泪水浸湿了母亲长长地睫毛,浸湿了母亲洁白的衣襟。

母亲最终还是跟随父亲回到了山东。面对着

陌生的面孔和陌生的环境,坚强的母亲昏倒了,醒来后的母亲抱着我、哥哥、姐姐,嘴里不停地说:“妈带你们回家,妈带你们回家„„”

母亲最终没有带我们回到东北那个温暖的家,从此也少了许多笑容,每次放学回家,我最常见到是母亲捧着泛黄的相册发呆。那里有外公、外婆,有母亲美丽的童年往事,也有那些悲欢离合。每每此时,我都会想在母亲身后环住母亲的脖颈,然后把脸贴向母亲满是泪水的面容。这时的母亲会握住我的手,依偎着的母女静静地坐着。有时我也会祈求母亲给我讲外公外婆的故事,那些会勾起母亲回忆的往事,常常使母亲拥着我无声的哭泣。直到去年,母亲看到啼哭的小侄女时,那最美的笑容才再次爬上母亲的眼角。母亲的笑容常会伴着侄女的笑声在我耳边回荡。

今年,姐姐又为母亲带来了欢乐,那个哇哇啼哭的小生命在母亲怀里甜甜的笑,母亲也笑了,笑得那样天真。

时光荏苒,记忆的调色板上所有的色彩都被岁月冲淡,不再新鲜。然而,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无法忘却也难以忘却的。母亲的笑就是定格在我心中的画面,我希望自己也能给母亲那样的微笑。

点评:

对于“朴实无华”,不少同学有误解,认为这只是一种语言风格或写作技巧。其实不然,“朴实无华”最重要的实际上是作者在亲身经历和深刻感受后,对生活的一种认识和态度。有了这种认识和态度,在表现生活时即使用最直白的语

言,文章也能达到感人至深的效果。本文语言像饱经沧桑的老人。曾不止一次„„”貌似客观的介绍,其实带有极强的主观色彩,是将普通事物赋予心中不普通的判断和描述,使这个事物具有了情感。这更能直接影响读者。

东 李娇娇

在我还未上小学之前,曾经有那么一段岁月,是和奶奶紧紧连在一起的。

奶奶住的是传统的老宅子,冬日里很冷,夏

日里又显得闷热。窗外,不大的院子里长满了各式各样繁茂的花草,都不怎么漂亮,却带着一股无法摧毁的旺盛的生命力。奶奶的房间靠近门的地方,有一个很高的橱柜,深褐色的,有些地方掉了漆,磨损得厉害,还有些地方被刻上了泛白的印记,或许是孩子无心的恶作剧。每当午后的阳光照下来的时候,那橱柜沉默地伫立在一小片阴影中,更显得斑驳和伤痕累累。

我并不清楚那橱柜对于奶奶有着怎样的意义,但它却是所有家具中唯一上了锁的。我不止一次看见奶奶小心地捏着一把已经生了锈的钥匙,缓缓地转动锁孔,打开橱柜,从里面取出几张泛黄的老照片,几支毛笔,或是几串不知道从哪里传下来的古朴的珠链。

那橱柜里搁着的,都是奶奶最珍惜的东西。

也是一个夏天的清早,我嗅着植物的清香,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耳旁隐约传来些细碎的声音,我略微侧过身去,看见奶奶又在拾掇她的橱柜,朦胧的晨光映在她略带微笑的脸上,她眉宇间的拢起的皱纹似乎都浅了些。良久,她从橱柜里摸出一个浅褐色的玻璃瓶子,轻轻晃了晃,瓶中立刻传出了叮叮当当的清脆的碰撞声,很是悦耳。我的心一下子就被攥住了。

我跳下床,连鞋子也顾不得穿,就挤到了奶奶身边。

“喜欢么?”奶奶揉了揉我皱皱的小脸,我忙不迭地点头。

奶奶笑了,她轻柔地牵起我的小手,叠在她粗糙温暖的大手下面,我们一起缓缓地转动瓶盖,瓶子发出一连串吱吱扭扭的声音。我偷偷抬

眼看了看奶奶,她脸上的表情,又骄傲,又狡黠,还带着点隐约的神秘感,和她每次打开橱柜时一摸一样。

很快,瓶子应声开启。奶奶放下瓶盖,拉着我走到床边,找了一块光线比较充沛的地方坐下,将瓶子里的物事一股脑地倾倒在床上,那一瞬间,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我生活着的单调而狭窄的世界里,忽然就开启了一座丰富而阔大的神秘宝库,任凭什么力量也再不能将我从它那里拽走。

从那个浅褐色玻璃瓶中流淌出来,全部都是扣子,那些扣子,少说也要有一,二百个,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却都在晨光的抚弄下绽放出一种近似的斑斓璀璨的迷人光泽。

“这些扣子,都是我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有时也觉得没用,想扔掉,却又舍不得。”奶奶用手理了理垂到她眼前的一缕白发,随意地拾起一枚扣子,端详了一会,又放下了。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触了触它们,冰冰的,凉凉的,有些很圆润,有些带着棱角。我又凑近些嗅了嗅,就闻到一股混合了檀木,金属,纤维和灰尘的味道。

这大约就是记忆的味道了吧。

我趴在床上,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一枚扣子,端详一会,放下,再拿起另一枚,再端详,再放下,忽然,一枚橘红色的大玻璃扣子吸引了我,我慌忙拾起它,把它捧在手心里,迎着光亮看了又看,它那么漂亮,就像从我手心开出的一朵小花,我专心致志地盯着它看,再没有心思去理会其他的扣子了。

“喜欢这个么?”奶奶拍拍我的头,我用力地“嗯”了一声。

奶奶从口袋里摸出她的老花镜戴上,转身从桌子上拿来针线,就把那颗扣子缝在了我最常穿的T恤领口的地方,从那以后,每当我做错事受到批评的时候,每当我生病需要打吊瓶的时候,每当我难过的时候,寂寞的时候,只要稍微低一低头,就可以看到这颗橘红色的扣子,它陪伴着我度过了无数的日日夜夜。

后来,奶奶搬家了,搬到了一个离我很远的地方,我们甚至不在同一所城市里了。而我也上学了,不再有很多的时间去看她,我们渐渐地疏远了。长大的我不再喜欢娃娃,喜欢玻璃球,喜欢美梦成真的童话故事,我有了很多的朋友,我不再时不时地怀想童年,就连那件曾经被我奉

下载中国传统戏剧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传统戏剧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戏剧影视文学》讲稿散文

    叙事散文写作 叙事散文写作是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山东艺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院校广播电视编导、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导......

    原野与表现主义戏剧讲稿

    《原野》悲剧效果表现主义现实主义悲剧情节悲剧逻辑 表现主义在《原野》的定位 从《原野》看表现主义戏剧的心理真实 试论《原野》的表现主义特征 《原野》与表现主义戏剧......

    浅谈现代音乐欣赏中的中国传统戏剧元素(共五则)

    浅谈现代音乐欣赏中的中国传统戏曲 温江区镇子小学 罗婧琳 联系电话:*** 摘要:戏曲音乐是华夏文化的瑰宝,在近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一直伴随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戏剧课件

     戏剧的定义及特征  定义: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 特征:  综合性:文学、表演、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综合。  集中性:人物、矛盾、情节、场......

    戏剧欣赏

    《戏剧欣赏》 一、中国戏剧(含戏曲)史概览 戏曲是中国的特产,是一种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熔于一炉的高度综合艺术性的戏剧艺术,是一种载歌载舞、写意传神的艺术......

    戏剧有关资料(本站推荐)

    戏剧有关资料 1.戏剧和戏剧文学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是把文学、表演、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戏剧文学是剧本的泛称,用角色......

    戏剧复习

    (一)戏剧知多少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我们说的“戏剧”实指剧本(戏剧文学),在西方,戏剧即......

    质朴戏剧初探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电影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论文 简析贫困戏剧对当下戏剧的指导意义 科 目: 欧洲戏剧专题研究 学 生 姓 名: 董银雪 学 院:美视电影学院 专 业: 电影学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