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远景设计院探讨乡村旅游扶贫如何着力
远景设计院探讨乡村旅游扶贫如何
着力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坚拔寨阶段,发展特色产业扶贫被列为“五个一批”脱贫途径之首。新近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将实施乡村旅游扶贫等重点工程,实现300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那么,乡村旅游扶贫如何着力呢?近日,带着疑问记者深入县乡村一探究竟。
时近清明,大别山里百花绽放。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湖北蕲春县蕲州镇龙泉庵村游人如织。这个曾经因贫困而知名的小山村,近年来发展花木4500亩,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春季休闲旅游胜地。
卖点如何发掘
龙泉庵村发展乡村旅游,靠的是龙泉花海。这里种植樱花、紫薇、桂花、红枫、红梅。每逢春季,花团锦簇,漫山遍野,香气馥郁,让人流连忘返,如梦如醉。23岁的村民潘杰,以前远赴杭州做缝纫工,月收入4000元,扣除生活费用,所剩无几。如今他在家门口卖矿泉水,一天能净挣100多元。
龙泉庵村有花海,多数贫困乡村则没有。对贫困乡村而言,能不能发掘到卖点,事关乡村旅游的成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认为,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卖点在原生态。
湖北浠水县兰溪镇三泉村村民陈实,就见识过原生态的惊人魅力。他几年前返乡流转了邻近4个行政村2300亩农田,原本计划连片种植绿色有机油菜,不想当年在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却引来了无数远近游客。陈实受到很大启发,他决定大力发展油菜花观光旅游,如今他已建起能住下200多人的酒店,带动了上千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同属大别山区的河南新县周河乡西河村没有花,但有老房子。由于地处大别山深处,西河村交通不便,世代受穷,全村有115户贫困户,贫困发生率高达32.97%。幸运的是,由于山高路难、信息闭塞,西河村仍基本保持着数百年前的传统古村落的原貌。73岁的李成秀老婆婆和老伴在土砖老祖屋里住了一辈子。如今,这些带着天井、阁楼、飞檐的老屋,被整修一新,改造成家庭休闲旅馆,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一座农家小院,可住十三四个人,单
人每天收费90元,整包每天收费1000元。李成秀老两口负责村里两处公厕日常卫生,每年能领工资2.4万元。
“乡村旅游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途径主要有五种:一是贫困户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如开办农家乐和经营乡村旅馆;二是在乡村旅游经营户中参与接待服务;三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出售自家的农副土特产品,不仅提高了销售量,还可提高销售价格;四是通过参加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转获取租金;五是通过资金、人力、土地参与乡村旅游经营获取入股分红。”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说。2010年至2014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全国有10%以上的贫困人口脱贫,旅游脱贫人数达1000万以上。
游客怎么留住
“我国70%的优质旅游资源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边境地区和革命老区等贫困地区。在全国832个贫困县中,有300多个县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限制开发县或禁止开发县,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良好;在全国12.8万个贫困村中,至少有50%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贫困乡村发展旅游潜力很大,不利因素是基础薄弱,人气需要精心培育。”刘永富说。
油菜花盛开之际,浠水县兰溪第二届油菜花节也开幕了。当地事先通过网络媒体广为宣传,组织油菜花海山地自行车观光赛、徒步寻宝和有奖征文比赛活动,以聚集人气。活动当天吸引了上千名远在武汉、鄂州、黄石、黄冈等周边县市的游客及摄影爱好者前来踏青采风。人们在油菜花海中拍照、聚餐,好不惬意。
花季游是乡村旅游的拳头产品,可惜花期太短暂。国家级贫困县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镇徐凤冲村村民周赛珍在家里开办农家乐,旺季时一天能有二三十桌客人吃饭,其余绝大多数日子里几乎没有客人。实际上,淡季过长、过淡,是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普遍头疼的问题。如何争取常客、回头客,值得好好探讨。
蕲春县的办法是打好人文、保健牌。蕲春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蕲艾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当地知名的旅游商品。近年来,蕲春县把发展蕲艾生产、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全县种艾面积达7万亩,艾叶产量可达12万吨。随着蕲艾产业的开发和健康旅游的深入发展,艾灸保健养生旅游已成为蕲春一大消费热点,全县发展艾灸养生馆所67家。据蕲春县扶贫办主任谢先春介绍,通过发展蕲艾养生游产业,蕲春县已有1000多户贫困户脱贫。
相对于一些乡村旅游开展较好的地方而言,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湖北英山县孔家坊乡郑冲村并没有古迹、人文、花卉等优势。自从2013年一个名叫闻彬军的人返乡创业,开办湖北先秾坛生态农业神峰山庄后,这里很快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闻彬军将目标客户定位为老年人,推出各种特色服务,想方设法让老年游客留下来、住几天。老人们在山庄里采摘瓜果蔬菜,参与炒茶、榨油、做面、打豆腐、打糍粑等传统民俗活动,睡前享受中草药泡脚服务。自2013年5月7日以来,神峰山庄的“千里挺进大别山生态循环农业四天三夜体验游”夕阳红团,已成功组织515批次数十万老人来此体验。来这里的游客四季不断,人均购物5000元以上,极大地带动了英山乃至大别山周边县市的种养业。
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乡村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占整个旅游市场的三分之一。预计未来5年,我国乡村旅游将接待国内外游客有望突破60亿人次。据统计,“十二五”以来,全国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10%以上的贫困人口脱贫,旅游脱贫1000万人以上。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渠道。乡村旅游潜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资金谁来投入
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前景看好,但大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前期投入耗资巨大。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乡村旅游在广大贫困地区将得到加速发展。然而,巨额启动资金从何而来?
春寒料峭中,罗田县九资河镇官基坪村新屋湾一座座四角高挑的老房子,在金黄色油菜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新屋湾深藏在大山里,大部分明清时代的老屋仍屹立着,住着罗姓35户人家。2015年11月,政府斥资600多万元,帮村民修缮老屋。九资河镇党委副书记彭胜华说,整修工作将在今年8月完成,届时,新屋湾将作为古村落景点开放旅游。九资河镇圣人堂村紧邻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是元末起义军首领徐寿辉的故乡,也是通往国家森林公园天堂寨风景区的必经之路,非常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当地政府已投资300多万元,为圣人堂村建起徐寿辉纪念碑,硬化了村级主干道,建成近5000平方米的绿化广场和停车场,开发出大别山天堂峡谷漂流等项目。旅游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人气渐旺,现在每天可接待游客1000人次。村民肖春花在路边开办农家乐,去年纯收入10多万元。
据了解,目前政府部门投入到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上的资金,都是从多个项目整合而来的。“现在,中央扶贫资金和省里扶贫资金,原则上都下放到县,由县里来决定具体用途,县、乡、村三级商量着干。村里报项目,乡里审核,县一级整合。”刘永富说。
“不过,完全靠政府投入也不行。扶贫需要政府拿钱,财政资金必须发挥主体主导作用,但是财政资金毕竟有限。尽管今年大幅度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但同时必须多渠道筹集扶贫资金。”刘永富表示,目前,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已经出台。凡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如果缺少启动资金,可以向村委会提出申请。5万元额度,3年时间。办理相关手续后,银行按国家基准利率放贷,由政府扶贫资金贴息,免担保、免抵押。
另一种办法就是社会筹资。龙泉花海由返乡企业家高卫全斥资数千万元打造。闻彬军为建设神峰山庄,第一期就投入了3000万元。湖北英山籍企业家叶柏森手笔更大,他回到金家铺镇乐冲村创办了丽景生态农业风景区。景区包括仿古商业街、水上舞台、水上乐园、水上餐厅、梦幻溪漂流、有机蔬菜种植园、拉索桥、极限索道等项目,目前已经试营业。各地发展乡村旅游时,贫困户入股分红等模式也在积极探索。西河村就是一种入股合作的模式。2014年1月,返乡企业家张思恩成立西河农耕园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被村民推选为理事长。合作社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对西河古村进行环境整治和全面修复,发展民俗农家乐,并通过互联网把本地有机蔬菜、黄牛肉、山羊肉、土猪肉送到城市人的餐桌上。去年“十一”期间,西河村共接待游客5.2万人次,实现总体旅游收入约50万元。
“按照‘旅游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旅游发展’的思路,黄冈市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与全域旅游、现代农业园区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做好贫困户参与旅游经营、接待服务、特产销售、土地流转、入股分红5个方面的旅游扶贫工作,3年内确保实现旅游产业脱贫15万人。”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说。
第二篇: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总结
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总结
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总结
为使我局今年的扶贫工作有目的、有步骤进行,加快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进程,推动全县扶贫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根据县委、县政府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县情实际,特制定旅游局XX扶贫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
XX年,我局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全县总体扶贫开发思路为指导,以解决贫困群众温饱、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目标,以“三万”、“五联”活动为契机,努力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产业化扶贫,切实提高群众素质,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为全县达到小康水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通过扶贫攻坚,使我县贫困山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有明显改善,特色产业基本形成。农民健康水平综合素质和自我创业能力要明显提升,人均收入要达到全县平均水平,为实现20XX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扶贫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扶贫组织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扶贫工作,成立旅游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确定专门分管扶贫工作,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操作扶贫工作。
(二)加强扶贫资金的争取和管理力度,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紧紧抓住省市对欠发达地区扶持力度加大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有利时机,积极主动“跑部、进县、上市、赴省”,多渠道争取扶贫资金支持,借力推进扶贫工作。抓住本地外出创业能人回报家乡的热情,积极组织筹措民间资金,结合本乡一些比较优势,发展自我脱贫致富能力。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做好“钱生钱”文章,充分发挥有限扶贫资金的滚动效益和乘数效应。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民自我脱贫的积极性。建立扶贫专项基金,实行“政府担保、农民信贷、滚动发展、循环使用”的扶持政策,变农民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加大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及营销大户的培育扶持,促进专业合作社及营销大户在做大做强自己的同时,把的精力投入到为“三农”服务上来,提高扶贫成效。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扶贫挂钩单位及相关部门给予的有关扶持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政策规定,确保政策兑现到位,让农民得到政策实惠。
(四)走产业化扶贫之路,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转移剩余劳动力的最佳途径。首先我们将依托企业发展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的联系,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规模种植优质、高产玉米,提高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增收,另外,我们要积极加快招商力度,引进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岗位,转移剩余劳动力,以产业化扶贫的方式,使农民早日脱贫致富。
(五)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贫困群众素质,激发贫困群众科技致富的主动性。提高贫困群众素质,激发贫困群众科技致富主动性方面。首先要对积极性高而由于条件所限难以致富的贫困户,尽全力给予全方位的帮助,通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影响和带动其他贫困户;其次对于脱贫较差的贫困户,要多做思想工作,通过典型事例引导其转变观念,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对于“等、靠、要”思想严重,经开导、帮扶仍好吃懒做的贫困户,适当给予救济,在科技培训方面,继续通过课堂讲解、观看录像片、实地参观学习等办法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的科技文化综合素质教育和指导农民进行学科学种植、养殖、增加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总结
**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贫困县,发展一直是63万人**人民关注的头等大事。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业的成长壮大,来**旅游人数持续增多,越来越多的群众收获到了旅游带来的“红利”,**旅游扶贫效应初显。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同时也是民生经济,我县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全力推进了旅游扶贫工作,在农民增收、带动就业及社会稳定等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增加了农民收入。**拥有丰富的农特资源,是全国著名的“板栗之乡”、“茯苓之乡”、“蚕桑之乡”、“甜柿之乡”和“野生兰花之乡”。但长期以来,农民丰产总难以带来“丰收”,主要原因是产品附加值低。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的发达,初级农副产品被研发为特色旅游商品,附加值增加,一大批旅游商品深受游客欢迎。以板栗为例,**板栗市场价为元/斤,通过游客采摘的板栗出售价一般为10-15元/斤,如果做成板栗罐头、板栗仁等旅游商品,市场价一般为几十元一斤。有市场、有销路,作为提供初级农产品的栗农也得到了相应增收。
二是缓解了就业压力。在**农村主要收入来源一般为外出打工,**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少、收入低,旅游产业具有“离土不离乡”、就业方便的优势。目前我县有12个乡镇和326个村开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直接就业3万人,间接就业农民45300人。九资河圣人堂村90%的农户从事旅游经营,旅游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80%。以开办农家乐为例,一个普通农家乐能够解决5人就业,规模稍大的还需要增加厨师、服务员等,能够提供8-10人就业。
三是维护了社会稳定。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农产品加工业、饮食业的发展,直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增长增收,城乡收入差距得到缓解。同时有助于村容村貌的转变,为新农村建设添加助力。在乡镇,分别建设了1-3个示范社区,按照一个社区就是一个旅游景点和接待点的标准进行建设,出台“三年禁伐、五个禁止”等禁令,开展环境保护,建设宜居湾落、宜居村庄。
(一)明确旅游扶贫目标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三个10亿”扶贫攻坚目标,旅游扶贫工作重点达到发展乡村旅游增收10亿元。其中农家乐发展到20XX家,特许专营店1000家,特许网店1000家,娱乐场所1000家,每年年收入平均20万元,增收10亿元。
(二)明晰旅游扶贫思路
一是打造旅游扶贫典范。围绕旅游扶贫目标,我县在**川百里生态画廊、**胜百里文化长廊、318百里休闲长廊三条画廊科学布局、认真布点,选取景观质量最高、开发价值最大的乡村旅游点作为旅游扶贫示范点。通过对区位合理性、产品差异性、游乐参与性、空间开放性和效益辐射性的综合分析,我县目前确定了**试验区、**、**、**、**等五个乡村旅游点作为旅游扶贫示范点。
二是创新旅游扶贫模式。开展多样化的旅游扶贫模式,结合各地不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创新扶贫载体,争取旅游扶贫效果最大化。通过旅游扶贫实践,目前我县主要应用“生态+文化”、“景区+农家”、“”农庄+游购“等模式。”生态+文化“模式,是以美丽乡村为载体,把农村生态资源和农村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做好多元经营文章,促进乡村旅游拓展内涵、彰显特色、提升品质,以**为主要代表。“景区+农家”模式,是以景区景点为依托,鼓励周边农民包装农家庭院建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形成景区与农家互促共荣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以圣人堂为主要代表。)“农庄+游购”模式,是以城乡互动为抓手,着力整合城乡资源优势,积极培育乡村休闲大农庄,在休闲观光旅游的同时积极发展旅游购物平台,开发旅游特色商品,打造集休闲、观光、购物等于一体的游购式乡村旅游产品,促进城乡旅游互动,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效益,以三里畈瑞源生态农庄为代表。
三是高点编制扶贫规划。按照生态至上、优势互补、合理布局、科学开发的原则,**聘请高级别策划专家进行高端策划,高级别规划设计院团和知名大中专院校的专家、学者进行规划设计。先后投入20XX余万元,完成了**连片特困地区**县产业扶贫规划、**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旅游县城、旅游名镇、旅游名村创建规划编制,修订了6个景区专项规划,制定了“农家乐”发展专项规划。四是积极引入市场主体。开展精准旅游扶贫,发展乡村旅游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原则,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农户+产业+旅游“的新样板,以产业发展旅游,以旅游带动产业。近几年来,先后引进了**集团综合开发薄刀峰、**温泉项目,****客商**投资天堂寨索道和**宾馆项目,**客商投资**亲水旅游开发项目,**长源集团、**藏龙集团投资旅游星级宾馆,本县回乡创业人员投资瑞源有机休闲农业开发、**生态农庄等项目。
(三)强化旅游扶贫举措
一是大力保护生态环境。统筹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借助**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建设核心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按照重点突破、全域推进的步骤,借助天堂寨、薄刀峰等核心景区优势,带动了“一廊两区”乡村旅游观光景点。同时,全面推进宜居村庄和生态文明塆落建设,充分发挥**特色农业优势,建成了一批板栗公园、甜柿采摘园、农业体验园、红叶观光区。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建设需求,整合资源,加大对重点景区和重点乡村的开发建设力度。交通方面,县外交通先后建成了武英高速、麻阳高速、与安徽白马寨连接公路,随麻安铁路正在加紧建设,正在谋划环绕**核心景区的快速通道。县内交通条件也全面改造完善,完全能够满足大旅游的需求。接待设施方面,全县发展4星级宾馆4家、两家五星级宾馆今年建成投入使用,发展农家乐近600家,休闲娱乐场所40家,旅行社16家,能提供接待床位10000个,大型旅游商品购物中心三个。旅游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门楼、停车场、、栈道、循环游步道、旅游厕所、交通指示牌、防护栏等配套设施建设已全面改造升级。
三是争取上级项目支持。20**年,我县积极申报了全国旅游扶贫试验区项目,争取到了全国旅游富民重点村项目9个,**镇**村、**镇**村、**镇**村、**村、**村、**村、**村、**村、**村等村庄入选。20XX年,**村被纳入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结合上级政策支持,我县有针对性对上述几个村庄编制村庄旅游发展规划和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加大农村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对乡村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去年以来,组织农家乐业主、饭店服务员开展专项培训三批,参训人数600人次。每年开展十大美食评比活动和宾馆、饭店、农家乐吊锅技能大赛,提高旅游经营者和从业者参与旅游的积极性。
五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丰实旅游载体,在**试验区、罗九沿线栽种可观赏性农作物,将农特产品进行深加工,转变为旅游商品,引导粗放型农业种植向能够提供餐饮、住宿、娱乐、体验的农庄转变。六是开展精准宣传营销。发挥精品景区辐射带动作用,当前**旅游扶贫工作还是主要依靠现有相对成熟的旅游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如**镇、**村主要依托天堂寨、薄刀峰景区,**鼓楼冲主要依托进士河漂流景区,燕窝湾等村主要依托**生态农庄。结合这一特点,我县在旅游扶贫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强调精品景区周边村庄的配套功能地位,在宣传营销时重点推介,逐渐提高辐射村庄的影响力,待辐射范围内的村庄具备一定影响力后,辐射范围变广,可以带动更多的村庄脱贫致富。以**村和**村为例,**村旅游扶贫发展较快得益于天堂寨景区开发和自身红叶旅游资源,目前**红叶旅游区已创建为3A级景区,通过辐射带动,同样拥有红叶观光资源的**村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旅游扶贫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面临着一些困难,主要有: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备。很多拥有珍贵资源的村庄,因为基础配套不到位,迟迟难以得到快速发展。如**镇**村以甜柿著称,但因为交通问题,游客难以进入,空有好资源难以发挥最大效应,如果建设完善,就可以迅速实现产品能下山、游客能上山的良性循环。**镇樱桃园,每年举办樱桃节,已经取得一定影响力,但因为交通状况不好,难以形成扩大效应,限制游客大规模进入。**川百里生态画廊已经成为了一条观光画廊,但画廊沿线旅游厕所、旅游观景点建设还比较滞后。
二是扶贫政策支持力度有待提升。旅游业在产业扶贫中应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相关项目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扶持政策缺乏足够有力的支撑,近两年国家旅游扶贫政策出台后,有针对性的、可落实的政策较少,项目配套跟进不及时。横向比较来看,旅游项目支持相对较少,如在农家乐、导游培训方面,没有专门培训资金项目,而人社部门拥有较多的培训项目,在使用上难以调剂。
三是旅游扶贫投入严重不足。**县级财政极为困难,在确保市政建设、民生工程的前提下,投入旅游建设的资金极其有限,加之旅游扶贫项目偏少,导致一些旅游建设项目难以进“笼子”,有的进了“笼子”但扶持却很少。如当前,**旅游正处于历史上最佳发展机遇期,特别是**试验区和**连片扶贫开发带来的强劲机遇,**旅游扶贫既有优势、又有前景。在此,特向省委调研组提出如下建议和请求:
一是请求批准我县为全国旅游扶贫试验区。结合我县实际,我们认为**作为一个贫困县,同时旅游业已基本成长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而且在旅游扶贫工作方面扎扎实实的做出了一定成绩,应该符合旅游扶贫试验区的条件和要求。特此请求省委调研组予以重视,如能获批,在相关政策项目带动下,**旅游扶贫工作必将更近一个台阶。
二是请求大力支持我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和项目。近两年,我县重点打造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半小时路径乡村旅游圈和罗
九、罗胜、318三条画廊。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半小时路径乡村旅游圈包括**镇进士河漂流、板栗、樱桃采摘,**镇大雾山桐花,**镇**农庄、**,**镇葡萄采摘、温泉等,目前部分景点已发展比较成熟,尤其是**川百里生态画廊在省内都具有一定影响力。但我县缺少资金和项目,而**财力极其有限,要想获得长足发展,真正把“画廊”变为“经济长廊”,仍然需要上级领导的重视和项目拼盘。
第三篇:乡村旅游扶贫年终总结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州、县精准扶贫政策,切实帮助全县旅游贫困村和弱势群体解决生产经营及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促进我县旅游扶贫工作深入发展。按照相关要求,结合我县旅游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旅游扶贫。现将2018年旅游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旅游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1、明确扶贫重点和扶贫思路。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今年以来,我县结合旅游发展总体部署和全域旅游整体推进,确立了以加快旅游发展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和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通过旅游企业帮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示范村、民宿达标户建设引导等旅游扶贫措施,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努力实现贫困村集体收入明显增长、贫困村出列和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并编制完成《县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县村村寨规划》。
2、突出乡村旅游扶贫优势和特色。旅游产业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行业准入门槛低、持续投入大、带动力见效快等行业特征,在扶贫攻坚中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在旅游扶贫重点贫困村新建旅游公厕、停车场、标识牌、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接待条件,改善旅游基础设施。
3、完成申报创建3个省级旅游示范村,已按照州旅游发展委员会要求上报相关材料。
4、按照年初州旅游发展委员会下达给我县的创建民宿达标户的任务,我局已完成15户民宿达标户的申报工作,并将根据建设情况兑现补助资金20万元。
5、人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局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先后在各村开展14期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累计完成培训1067人次。
6、完成一户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经营户的申报。
7、完成5旅游公益类岗位的开发,并在7月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已正式上岗工作。
8、积极引进企业,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进1户企业并在3月份完成组建县秘境乡村旅游开发公司,现正在实施相关旅游项目。
9、按照旅游开发规划先行的原则,我局在9月份完成《县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县村村寨规划》之际,迅速启动两村的标识标牌设计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标识标牌的设计等工作,将在11月底前完成标识标牌的安装等工作。
10、今年在我局的积极引导下,我县首个村集体经营的帐篷村在朗达村顺利开张营业,这也标志着我县乡村旅游集体经济的又一个模式的开启。
11、为了加强各旅游发展贫困村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我局今年结合旅游厕所建设任务,完成3个旅游厕所的建设,截止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11月将全面完工。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扶贫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产业投资周期长,持续投入大,旅游产品形成、旅游市场开拓,有一个过程,现有的资金安排只能解决旅游设施的基本投入,后续的营销投入等尚未解决。
2、扶贫村缺少大的旅游龙头企业带动。由于旅游尚在发展之中,旅游企业不多,对整个乡村旅游的带动能力、整合能力均较弱,扶贫的预期效果尚难很快显现。
3、贫困村及贫困户自身的发展能力有限。由于贫困村民缺少旅游从业、旅游服务技能,如何组织他们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还要进一步培训,同时要提高贫困村旅游发展组织化程度。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尽快改善乡村旅游发展条件,同时,加大旅游从业技能培训,为旅游扶贫打下坚实基础。
2、督促旅游企业加快进度,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为贫困村带来客源市场、为村民带来旅游就业机会。
3、引导和扶持旅游示范村、民宿达标户发展旅游配套服务。大力发展、旅游合作社等产业发展组织,盘活贫困村集体资产、贫困户土地房地,采取土地经营权、闲置房产入股等方式加入旅游发展组织或参股旅游企业,使村集体、贫困户从资产转让中持续收益。
第四篇: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方案
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方案
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方案怎么写?小编为大家带来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方案,欢迎阅读!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方案(一)为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新途径、新方式,支持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开展乡村旅游创业就业,分享旅游发展红利,实现稳定脱贫。到2020年,全市建设98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每个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通过乡村旅游带动10%贫困人口脱贫。
二、重点工作
(一)实施旅游扶贫规划公益行动。将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全市“十三五”旅游业规划重要内容。支持宜游贫困村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对贫困村发展旅游产业和开展旅游扶贫给予规划指导和项目策划,针对贫困户推出一批适合参与经营的旅游小项目。
(二)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加大重点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条件。优化重点村乡村公路、慢行道、停车场、标识标牌等交通服务体系,支持有条件的重点村建设综合性游客服务中心。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加强重点村村容村貌整治,改善供电、供水、通信、消防、环境卫生等基础条件,每个重点村至少建成一座旅游厕所。
(三)实施旅游产品开发行动。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对有乡村旅游资源的重点村进行招商开发。指导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村创建A级景区、生态旅游示范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特色景观名镇(村)、旅游示范村。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生态农庄、森林旅游人家、特色民宿、汽车营地、帐篷营地等休闲度假产品,开发乡村摄影、踏青赏花、避暑、晒秋、“候鸟村”、养生养老、研学旅行等新业态,推动农副土特产品的旅游化和品牌化包装。
(四)实施旅游扶贫增收致富行动。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群众依托景区发展种植养殖、餐饮住宿、农家乐、特色旅游商品。采取“公司+农户”、“农家乐协会+农户”等形式带动创收扶贫。引导和扶持贫困户开展旅游创业就业,通过直接参与旅游经营、提供接待服务、出售土特产品、收取土地租金、入股分红等途径实现脱贫。为发展乡村旅游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内、免担保免抵押、财政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组织50家旅游企业就近吸纳1000名贫困人口就业。
(五)实施旅游重点村宣传推广行动。支持重点村通过网络、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提高在线营销能力。将重点村纳入全市旅游精品线路,组织媒体和旅行商赴贫困地区开展踩线采风活动。支持和培育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以周边城市游客为重点,推广乡村旅游线路,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六)实施旅游扶贫人才培训行动。把加大人才培训作为落实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分级分类加强对旅游扶贫村村官、致富带头人、旅游经营户、从业人员的培训。每年培训乡村旅游个体经营户(贫困户)100人次,乡村旅游服务人员300人次。开展教育扶贫助学活动,落实中职免学费政策,支持特困家庭子女进入省旅游学校学习,对大别山特困地区实施送教上门。到2018年,实现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旅游部门牵头、扶贫等相关部门配合的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统筹解决旅游扶贫工作中的规划对接、用地保障、行政审批和资金整合使用等问题,形成上下联动、横向联合、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
(二)强化政策保障。加大资金投入,整合涉农资金,切实解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卫生等问题。完善用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方式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对新评定的乡村旅游景区(点)、农家乐和旅游新业态项目,按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政策规定给予奖补。各商业银行每年安排1-2个信贷产品支持乡村旅游产业示范扶贫项目。
(三)开展评估考核。建立旅游扶贫观测点,开展旅游扶贫动态跟踪监测。建立旅游扶贫开发督导考核机制,将乡村旅游扶贫作为考核各级党委、政府扶贫开发情况的重要内容,引入第三方评估,加强检查考核。
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方案(二)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围绕《赣州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规划》,结合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旅游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出发点,以“十百千”工程为抓手,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要形式,以90个“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为重点,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和相关产业要素,不断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改善生态人文环境,提升旅游产品,拓宽品牌营销渠道,做到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为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增收提供平台,使旅游产业成为我市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
二、工作目标
(一)近期目标(XX-XX年)
到XX年,旅游扶贫涉及农村人口年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年均增收幅度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个百分点以上。平均每年提供6000个以上直接就业机会。到XX年,围绕十大产品体系,建设10个旅游扶贫示范引领项目,40个重点旅游扶贫镇,300个旅游扶贫示范点。通过培育一批美誉度高的旅游产品及项目带动的综合产业区,初步形成旅游扶贫产业格局。
(二)远期目标(XX-2020年)
到2020年,旅游扶贫涉及农村人口年纯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收幅度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个百分点以上,平均每年提供8000个以上直接就业机会。到2020年,建成30个旅游扶贫示范引领项目,100个重点旅游扶贫镇,1000个旅游扶贫示范点(项目)。构建成以核心项目引领、重点项目支撑、示范点全面发展为坚实基础的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
(三)行动计划
根据以上目标,每制订当年旅游扶贫行动计划,推进旅游扶贫落到实处。
三、主要措施
(一)建设旅游大项目带动就业扶贫。着力推进3A级以上景区、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三星级以上酒店及大型观光农林业等旅游项目建设,扩大贫困人口直接从业和间接从业人数,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实现旅游扶贫目标。
(二)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创业扶贫。按照我市乡村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分布情况,充分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民族风情和地形地貌特点,深入开发农村古村古镇旅游资源,按规划、有计划地引导乡村旅游发展传统农家乐、休闲农庄、景区依托、民俗风情、品牌餐饮、乡村酒店、古村聚落等不同模式,使农民不仅可以从事种植业或养殖业,而且用好用足生产资源和相关资源,提高资源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成为企业经营主体,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通过旅游资源入股、投工投劳等运作模式带动创收扶贫。采取公司+农户(贫困户)、能人带农户(贫困户),能人吸纳或租赁贫困户山林、果园、土地、房产等生产资料、资源合作参股,共同建设等形式。由政府规划,企业或能人牵头,市场化运作。引导、鼓励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能人进行开发建设,根据需要吸纳或租赁贫困户的部分果园、鱼塘、山林、土地等生产资源作价参股,经营业主返聘贫困户家中劳动力在经济实体中从事管理和生产。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渠道。
(四)大力开发和发展旅游商品带动造血扶贫。充分挖掘我市特有的客家饮食文化和手工技艺,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和竹木、地矿等资源,采用公司带农户的模式,发展旅游食品和旅游手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培育旅游商品企业和品牌,促进农副产品增产扩销,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如,充分整合赣南脐橙、南安板鸭、大余芋荷、信丰萝卜干、石城莲子、崇义酸枣糕、宁都肉丸、兴国鱼丝、会昌豆腐干等特色旅游食品,包装提升三僚罗盘、石城砚、黄梅(石壶)、藤编等特色手工艺品档次,形成相对统一的品牌形象对外宣传推广和销售。积极开辟旅游商品电子商务,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旅游商品销售,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做到网店与实体店销售齐头并进,不断扩大网上购买的比例,提升我市旅游商品流通市场竞争力。
四、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XX年4月底前)
对各县(市、区)特别是11个贫困县的90个“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进行调查摸底,按照旅游资源、农业特色、民俗文化、手工艺品、基础条件等不同情况,列出相应的建设计划,并选择一批具有特色的镇村进行旅游扶贫试点。4月底前将调查摸底表和建设计划报至市旅发委。
(二)试点建设阶段(XX年5月XX年12月)
根据调查摸底的情况,结合《赣州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规划》布局,在选出的试点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完善示范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制定扶贫村发展旅游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组织旅游专家入村进行诊断式指导培训;协助培育1-2个特色观光农业项目;扶持1-3家乡村旅游经营户(家庭旅馆、A级乡村旅游点、农家餐菜馆、民俗体验馆等);引进一个乡村旅游龙头企业;成立旅游合作社或帮助村里建立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和队伍;成立农民表演队并培育一台民俗演出;开展村民旅游业务培训和文明礼貌教育;制定乡村旅游宣传推广计划,制作发布宣传品或网页,帮助开拓市场;策划一个乡村节庆活动。针对扶贫村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开展扶贫项目,精准施力,因地制宜,确保旅游扶贫取得实效。
(三)全面推广阶段(XX年1月2020年11月)
总结前期试点建设取得的成效,制定和实施二期建设计划,把行之有效的旅游扶贫方法模式向全市推广。
(四)总结验收阶段(2020年12月)
对旅游扶贫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旅游扶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验收。
五、政策保障
(一)用地保障政策。将旅游项目列为我市重点发展项目,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优先予以保障。积极盘活存量土地,用以支持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在承包农户自愿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可以依法有偿流转使用农用地,按规定办理相关证照。鼓励支持经营业主依法利用荒山、荒坡、荒滩进行乡村旅游开发。
(二)金融信贷政策。鼓励经营业主通过银行贷款建设农家旅馆。对评定后的三星级以上农家旅馆,项目建设银行贷款20万元以上且银行贷款利息已经发生的,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1万元的市县两级贷款贴息扶持(具体计算办法按实际贷款额及银行利率为准),贴息期从评定年起算,最长不超过三年(项目贷款合同期不足三年的,以贷款合同期限为准)。
(三)对口帮扶政策。凡XX年后新评为且要享受政府奖补的国家3A级以上景区、省级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旅游产品生产加工等企业,安排吸纳贫困人员的就业比例不得低于企业总员工的15%。
(四)奖励支持政策。对新评定的A级景区、A级乡村旅游点等旅游品牌,按市里有关政策兑现奖励。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协调推进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和性质,整合部门的资源、政策、资金,支持旅游项目建设,统筹一致推进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旅发委)负责做好旅游扶贫日常工作及调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强化要素保障。各相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赣州市委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赣市发6号)文件精神,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口部门的支持帮助,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扶贫工作尽可能争取多的政策、资金、项目扶持。
(三)形成推进合力。市县乡三级要积极整合和吸纳社会力量开展旅游扶贫。旅游企业开展“一帮一”对口帮扶,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开展旅游扶贫志愿者服务,真正把旅游扶贫工作引向深入,形成全行业全社会扶贫氛围,如期实现旅游扶贫工作目标。市旅发委要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发现先进典型,加大宣传表彰力度,在全市旅游系统形成扶贫济困的正能量。
(四)狠抓工作落实。市、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每年的旅游扶贫工作行动计划,对工作目标要建立倒排推进工作时间表,落实专人负责,建立严格目标考核机制,各项目建设单位和个人,要把项目扶贫作为第一要务,在资源利用,企业用工安排上,首先考虑贫困户利益,充分发挥旅游项目的扶贫带动作用。
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方案(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贯彻实施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共同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
“十三五”期间,力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XX-2018年减少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400万贫困人口脱贫;
2019-2020年减少1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347万贫困人口脱贫。
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使全国1万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年旅游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贫困人口年人均旅游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二)基本原则
中央统筹、地方负责。按照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县(市、区、旗)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中央各相关部门负责制定配套方案,明确工作部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筹负责本辖区内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整合省内资源予以支持。各县(市、区、旗)政府要组织实施好扶贫项目,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
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各相关部门根据行动方案要求,结合各自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倾斜,形成旅游扶贫开发合力。
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因地制宜确定各类乡村旅游建设发展类型,选择精准到户到人的脱贫模式。创新投融资方式和途径,为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更有力的资金支持。各项旅游建设尽可能利用原有建设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突出农村特色和田园风貌。
精准施策、提高实效。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精准锁定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切实提高乡村旅游扶贫脱贫工作成效。
二、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主要任务
(一)科学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各地要将乡村旅游扶贫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脱贫攻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交通建设等规划有效衔接。推动乡村旅游规划与村镇规划、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合并编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分布比较集中的省市,应当编制区域旅游扶贫规划,打造沿山、沿河、沿路、沿湖、沿海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带(区),整村整镇、成带成片、全景全域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乡村旅游扶贫应充分体现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帮扶途径、支持措施和收益安排。
(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要积极整合资源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挖掘当地生态旅游、民俗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景区,引导生活在周边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对象适度集中居住并依托乡村旅游就业脱贫。集中精力解决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加快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加强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设施建设和危桥改造,对不能安全通客车的窄路基路面公路合理进行加宽改造,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推进重点旅游景点景区到干线公路的连接线、旅游路建设,改善重点景点景区的交通条件。加快完善乡村宽带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向乡村延伸,开展“六小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有条件的贫困户开展乡村旅游服务,对从事乡村旅游经营的贫困户实施改厨、改厕、改房、整理院落为主要内容的“三改一整”工程,提升改善旅游接待条件。
(三)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各地要突出乡村自然资源优势,挖掘文化内涵,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带动贫困户参与的乡村旅游产品。要发展一批以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休闲农庄、森林人家等为主题的乡村度假产品,建成一批依托自然风光、美丽乡村、传统民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策划一批采摘、垂钓、农事体验等参与型的旅游娱乐活动,大力开发徒步健身、乡村体育休闲运动,培育发展自驾车房车营地、帐篷营地、乡村民宿等新业态,打造丰富多彩的乡村特色文化演艺和节庆活动。
(四)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宣传推介,通过电商平台、节庆推广、主题活动等一系列载体,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公益宣传。大力推广乡村度假生活理念,开展乡村旅游进社区、高校、企业单位等宣传,把乡村旅游点变成“单位的疗养院”、“学校的实践基地”、“社区的活动中心”。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平台推介民宿客栈等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引导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挖掘当地乡土文化、民俗风情,举办农事节庆游、山水美景游、民俗风景、农家乐厨艺大赛等系列节庆活动,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五)加强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训。各地要创新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养方式,积极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带头人、能工巧匠传承人、乡村旅游创客四类人才和乡村旅游导游、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培训,依靠人才支持和智力投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高贫困人口旅游服务能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培训种子工程”,培养一批乡村旅游扶贫培训师,深入基层一线、面对贫困群众进行技能辅导。
三、乡村旅游扶贫八大行动
1、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大力改善乡村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启动“六小工程”,确保每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好停车场、旅游厕所、垃圾集中收集站、医疗急救站、农副土特产品商店和旅游标识标牌。到2020年全国万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实现“六小工程”和“厕所革命”全覆盖,5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三改一整”工程。
2、旅游规划扶贫公益专项行动。组织和支持300家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围绕旅游产品建设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每年促成不少于500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与规划设计单位结对,5年完成3000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规划编制。
3、乡村旅游后备箱和旅游电商推进专项行动。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副土特产品销售,支持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在邻近的重点景区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主要交通干道旅客集散点等设立农副土特产品销售专区。开展旅游电商万村千店行动,优先支持有条件的重点村利用已有资源建设旅游扶贫电商平台,组织实施贫困地区“一村一店”、“旅游淘宝村”、“旅游扶贫村+特色馆”立体扶贫,依托村民中心、超市等营业场所建设电商服务站点,支持各大电商平台开展旅游电商扶贫行动,为贫困地区开设扶贫频道,开展在线宣传推广、特产销售、旅游线路营销。到2020年,全国建设1000家“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销售产值8000亿元,带动不低于50万户贫困户脱贫;建设1000个乡村旅游扶贫电商示范村,每年实现旅游商品销售100亿元。
4、万企万村帮扶专项行动。组织动员全国1万家旅游企业、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旅游院校等单位,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进行帮扶脱贫。采取安置就业、项目开发、输送客源、定点采购、指导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旅游,通过5年时间解决100万左右贫困人口的脱贫。
5、百万乡村旅游创客专项行动。组织和引导百万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艺术人才、青年创业团队等各类“创客”投身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创意研发、产品开发、宣传推广,推动乡村旅游实现转型提升、创新发展。到2020年,全国培育100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形成一批高水准文化艺术旅游创业示范乡村。
6、金融支持旅游扶贫专项行动。加快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库建设,统筹资源支持国开行、农发行等银行创新金融服务,设计符合旅游扶贫项目特点、与旅游扶贫项目周期相匹配的支持产品。探索建立乡村旅游投融资主体、担保平台、风险准备金制度及信用评级体系,优先在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进行授信,为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相关部门给予贷款贴息。积极探索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扶贫信贷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增收的情况,为景区、能人、企业(合作社)提供成本低、期限长的信贷支持。每年金融支持旅游扶贫项目不少于1000个,资金不少于3000亿元。
7、扶贫模式创新推广专项行动。探索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类型的旅游扶贫新模式,按照景区扶贫加分政策,鼓励每个4A、5A级景区带动周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不少于3个,每个能人带动不少于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个合作社带动不少于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招工、订单采购农产品、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成立互助社等方式帮扶脱贫。加快扶贫创新模式推广,到2020年,全国建设旅游扶贫示范景区1000个、企业(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基地1万家,培育旅游扶贫带头人5万个,带动80万户贫困户脱贫。
8、旅游扶贫人才素质提升专项行动。设立乡村旅游扶贫东部、西部培训基地,组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专家库”,动员规划、管理、营销专业人才到扶贫开发重点县、易地扶贫搬迁小镇、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公益指导培训。到2020年前,各省要以市、县为基础,建立地方培训基地,实现对万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全覆盖,培养旅游扶贫带头人10万人。
四、实施保障
(一)明确任务分工。建立由旅游、发改、国土资源、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扶贫、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参加的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机制。旅游部门建立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重点村的旅游规划引导、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市场监管以及跟踪统计工作。发展改革部门加强重点村和周边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交通运输部门指导协调重点村交通体系发展和重点村、重点景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指导重点村开展规划建设,合理安排乡村旅游扶贫各项用地的规模、布局和时序。环保部门指导重点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指导重点村人居环境改善、风景名胜区保护和规划建设。水利部门负责指导乡村河流、湖泊、水利风景区资源保护利用。农业部门负责重点村的特色农产品开发,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林业部门指导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打造精品景区。扶贫办负责协调利用扶贫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支持重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项目。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旅游扶贫的金融支持。
(二)加强组织协调。各地将旅游扶贫工作有机融入党委政府扶贫攻坚大局,构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多元主体的旅游扶贫体系,统筹解决旅游扶贫工作中的规划对接、用地保障、行政审批和资金整合使用等问题,打好组合拳,形成政策合力。
(三)强化督查考核。各地应建立旅游扶贫开发督导考核机制,把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纳入工作考核体系。及时开展旅游扶贫情况动态跟踪监测、督导检查,每年年底进行考核。各地要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微信等多种手段,大力宣传旅游扶贫成果,进一步强化典型示范引领,推动各方参与旅游扶贫,共同分享旅游扶贫成果。
各省区市旅游部门牵头,结合实际尽快制定推进落实行动方案的具体举措,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紧制定配套政策,营造良好环境。
第五篇:远景浅谈旅游总体规划
远景浅谈旅游总体规划
旅游总体规划又称旅游综合规划,是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综合分析旅游区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提出旅游区发展战略;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划定旅游区和风景区的范围及外围保护地带;划分景区和其他功能区;制定保护和开发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措施;确定旅游区的接待容量和游览活动的组织管理措施;对风景区的总体布局、绿化、交通、水电、旅游服务设施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进行总体投资预算和效益分析;进行环境经济及社会影响评价分析,而本文将由远景建筑设计研究院围绕旅游总体规划的性质、任务、功能这些要素来谈:
旅游总体规划也常包括某些专题规划的内容,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客源市场调查、分析和规划;旅游线路设计和规划;旅游商品设计规划;旅游环境保护;旅游管理和人才培训计划等。旅游总体规划是与旅游部门规划对应而言,它具有全局战略性,对景区内各景点及具体建筑项目不作详细规划。旅游总体规划性质
第一,综合性:旅游业是建立在第一二三产业基础上的服务性行业,旅游规划要综合考虑这些与旅游业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产业。
第二,依赖性:旅游业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规划必须协调这些行业与旅游业的关系。
第三,三维层次性:按规划范围,旅游规划分为国际旅游规划、国家旅游规划、区域旅游规划、市县级旅游规划、旅游地或旅游开发区规划五个层次,不同层次的旅游规划侧重点不同。按规划内容,旅游规划分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与市场营销规划每一层次的规划都要不同程度地考虑三方面内容。
第四,软硬性,旅游规划具有“软”、“硬”两个方面,硬规划是指旅游空间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软规划是指旅游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市场营销规划。
第五,动态性,旅游规划是动态规划,要适应旅游发展趋势;第六,市场性,旅游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用来满足、引导、刺激市场需求。
旅游总体规划原则旅游区在开发、建设之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总体规划。小型旅游区可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至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旅游区的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旅游区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亦应作出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3至5年。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任务
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分析旅游区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旅游区总体规划内容,对旅游区的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界定旅游区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确定规划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
规划旅游区的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规划旅游区内部的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规划旅游区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规划旅游区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附属设施的总体布局。规划旅游区的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研究并确定旅游区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规划旅游区的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提出旅游区近期建设规划,进行重点项目策划。提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措施和
方法,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中的管理意见。对旅游区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投资分析。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规划文本。图件,包括旅游区区位图、综合现状图、旅游市场分析图、旅游资源评价图、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功能分区图等其他专业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等。
旅游总体规划功能区分
功能分区是旅游规划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作用,它是根据规划区的资源禀赋、土地利用、项目策划等状况对区域内空间进行系统划分,以确定次一级旅游区域的名称、发展主题、形象定位、旅游功能和突破方向的过程。对于不同类型的规划,其功能分区的概念和要求并不完全一样。
在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中对区域的划分一般称为旅游区划。旅游区划主要是根据区域内各部分发展的共同体、结构相似性和分布统一性把区域分成若干个旅游区,旅游区划得直接目的就是要确定各个旅游区的范围和界限,根本目的则是为了客观的了解各个旅游区的不同性质和特征,揭示旅游区的内在规律,查明其区域的基本优势,为扬长避短在规划区内形成合理的旅游地域分工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旅游区规划往往是依据土地功能和发展密度进行分区,每个分区都赋予了一定功能,是较为典型的功能分区。
当前的旅游规划,大到一个国家或地域,小到一个景区,都需要按功能对空间进行系统划分,以便更好的协调各旅游区的功能。在规划区域内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不仅可以实现对区域内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还可使旅游开发战略、资源保护与开发以及容量控制等规划理念具体化为空间框架,从而保证了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旅游区内的功能分区不仅有利于下一步的规划,也有助于今后的管理,通过对旅游区合理的功能分区,可以方便管理者对
游客的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和分流,可以避免旅游活动对保护对象造成破坏,以保证核心保护区的资源与环境得到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