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弹性作业时效的探索与研究中期报告
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
中 期 报 告
课题名称:初中历史课堂幽默教学初探 课题编号: 12350171 主持人: 周丽敏
单 位:
秦皇岛市抚宁县大新寨学区初级中学
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
中 期 报 告
秦皇岛市抚宁县大新寨学区初级中学 董昭雪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弹性作业时效的探索与研究 课题编号:12350172
《初中数学弹性作业时效的探索与研究》课题自立项开题以来,学校对这项课题的研究十分重视,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做得扎实,全体成员查阅资料、校本培训、有效实践、总结反思等,通过一系列地实验和研究,教师的学生观渐渐地发生了转变。使我们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通过前一个阶段地实验和研究,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良好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数学活动的有效性明显提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回顾如下:
一、课题研究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1、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力度。
全体数学教研组的教师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并通过对修订前后的课标、教材及教学用书进行对比,促使每个教师对教材编排有整体的认识,以促使教师更好地对教材进行驾驭、重组,落实大教材观,促使每个教师都能成为教材的创编者。只有对教材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使组织的数学活动更具实效。在课题研究中,老师们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还一起进行交流,组织。
3、基于对理论研究和认识,课题组的成员都能够把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对教材、补充习题和练习册的作业进行整合,从作业的类型、功能、形式、数量、有效性和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设计开发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作业。并根据教材要求和各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题实验。这一阶段公开探讨课共12节:谢秀娟的《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等腰三角形复习》;董昭雪的《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利润问题》、《一元一次不等式》;高媛的《同底数幂乘法》等。通过这些研讨课,我们共同探讨课中作业、课后作业设计的策略和最佳方案,顺利推进课题的研究。
4、课题组成员还积极撰写论文和案例,与课题指导小组成员交流实验信息。
三、实验成果:
课题组成员通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研究,并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把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从教学效果看取得一定的成效。
1、明确作业设计的5个原则,并加以遵循和应用。
(1)科学性原则。作业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而作业的设计必须符合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要求,要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
(2)层次性原则。作业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
等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告诉别人,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功感,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四、存在的不足
1、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
2、教师在研究课、公开课时不能很好的处理作业的多样性和精炼性之间的矛盾,往往量有了,质却忽视了。
3.教师自我评价和反思不到位,理论修养必须再加强。4.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要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课题论文获奖篇幅较少,还需深入反思与总结,勤练笔,勤思考。
五、课题研究展望
1.明确任务,加强考核。确保各项研究制度的落实,形成共同参与、主动研讨的氛围,使研究真正深入而有效。
2.进一步明晰研究目标,拓展研究内容,将研究点扩展到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案例研究和个案研究。
3.要求实验教师课前集体备课,课后个体反思,加强对自身教学行为和课堂提问质量的自我反思和自主评价。
4.强化成果意识。如课题研究课、教学案例,课堂实录,评价体系,认真做好过程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总而言之,课题研究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后期活动中,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活动的效果,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落实活动的计划。把课题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反思,大胆创新、勇于开拓,进一步将研究推向深入。
第二篇:小学数学“弹性作业”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数学“弹性作业”的实践与研究
一、关于本课题的有关情况
(一)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1.问题的提出
课改背景下出台的《陕西省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学生群体中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发展。”如何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课题组认为积极探索并实践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是一个重要切入口。在新一轮课改的推动下,很多教师在进行作业改革的实践。但具体到弹性作业的研究,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教师在尝试,研究还不成熟,没有一本专著对此问题提出系统的阐述。
作业作为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转化为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在实际数学教学中,作业布置的现状却并不容人乐观。首先,作业内容不符合学生实际。数学作业通常是从课本上或相配套的练习册中布置相关的习题作为数学课的作业。这样简单的布置作业,没有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体现出教学的层次性,更不能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其次,完成作业时间和预期的目标不切实际。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相同的目标。这一点也不现实,一个教学班几十人,每个学生的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一致,同一练习怎么可能适应每个学生?
如何才能使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实现真正的有效性?在课堂中实行弹性作业制,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不同的作业,运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可以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教学的要求,给学生一个协调发展的空间。
2.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
“弹性作业”,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完成少量的、必要的、硬性的训练任务 1
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条件来设计作业内容、完成形式、评价标准,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角色,让学生处于作业的“主人地位”,让“作业回归学生自我”。
理论依据:弹性作业符合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孔子的因材施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素质教育。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就必须相应地使用不同的教育。《新课标》也指出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弹性作业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设计与实施,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同时有的放矢进行练习,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思想能力的培养。
(二)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在这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完成作业的目的应该是让“学困生”打好基础,让“中等生”有所提高,让“优等生”优化知识结构。因此,与数学学习其他环节相比较,更要创设灵活多样的作业环节,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作业有了弹性,学生就有了选择,教学也就有了针对性,减负也就落在实处。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与方法
【研究目标】
1、改革作业的设计方法,探索有效的教学研究之路。
2、变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研究内容】
结合二期课改的特点,探索小学数学课内外实施弹性作业的操作方法,提高练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加强指导,及时反馈,认真分析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不断总结、调整。具体设想如下:
1、作业设计
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原则
要将课堂作业的设计与课外作业的设计结合起来,在两个维度进行弹性作业的改革探索。
②全员参与的原则
弹性作业的改革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作业的改革中得到有效的提高。
③层次性原则。
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④教育性与趣昧性相结合作业的设计要有趣味,从而寓教于乐,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与作业。⑤创造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作业应避免机械化与程序化,要力求创造性,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习与生活联系,培养实践能力。
2、自主选择
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把作业选择权归还给学生。消除学生对作业的厌恶感与恐惧感,让他们真正喜欢上数学作业,“做我所想”。
① 提供不同的作业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
② 提出不同的作业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
③ 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
3、灵活评价
灵活评价,重在激励。根据学生的差异,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各自目标的情况,灵活评价以“成功体验”为依据,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标准,确定不同的评分标准,要求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坚持以“重过程,重思维”的评价原则,提高学生完成并积极完成作业的兴趣。
① 批改方式不同。
② 评价标准不同。
③ 个体评价与团体评价相结合。
【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创新程度】
探索弹性作业,让作业不再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互动的综合体;它能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轻松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丰富的经历,将学生认知学习上升到情感学习的高度,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协调发展。
二、本课题目前研究状态
(一)所做工作
1、组成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保证课题有条不紊、顺利开展。
组内成员分工明确,房倩老师负责作业的设计,王娇龙老师负责有效性分析,丛聪老师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编写报告,大家共同合作保证课题顺利展开。
2、搜集资料,开拓思路,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如何让小学数学作业焕发生命的活力》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优化》
《小学数学新型作业观之点滴谈》
《小学数学作业人性化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把数学作业变成思维体操》
3、有计划地组织课题交流活动,定期组织有效教学策略研讨与展示活动。
(二)遇到的困惑
如何操作弹性作业的评价机制,是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困惑。毕竟,学生
到底有多大的潜力空间无法用数字来衡量,所以相对应作业评价的“度”不是很容易把握。我们觉得作业布置不仅是弹性的,评价也应该是弹性客观激励的。
(三)阶段性总结
1、分层是手段,递进是目的。
递进也就是根据学生的竞争心理和可变性原理,尽可能地鼓励不同层次
学生在完成自身作业的同时,向高一层完成发展性作业和创造性作业。只要你进入高一层次作业完成程度就可得优,并及时给予表扬,肯定成绩,使学生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获得成功,永不满足。假如你不能很好地完成本层次的作业,便要降到下层,这样使优等生也有个震动,为保持自己的位置更加的努力,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创造性的发挥。
2、统一讲解,共同促进。
弹性作业的反馈特别是评估题的反馈,实行统一讲解,有利促进全体学生充分发展,统一讲解即对全班学生针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讲解。讲解的当然不是全部题目,主要是弹性作业中存在需要共同了解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使各个层次学生对不是自己层次的作业虽然没有做,但也了解到应注意的问题,并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听懂较难的知识而兴奋,也更促进其提高做作业的层次。
3、阶段性效果。
小学数学布置弹性作业,由于作业内容、完成形式、评价标准是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进行设计,通过一个学期的时间与研究,逐渐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角色,让学生处于作业的“主人地位”,让“作业回归学生自我”。学生产生了从“要我做”为“我要做”的积极情感转变,从而爱上作业,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第三篇:探索初中数学作业多样性评价方法研究
《探索初中数学作业多样性评价方法研究》
开
题
报
告
新疆省新源县第六中学
2010—10—2
2《探索初中数学作业多样性评价方法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即发展性评价,这些都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最新发展的趋势与最先进的评价思想,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作业评价应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帮学生找回失落和自信。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敏感,他们既强调自我意识又在意同学、老师、家长对他们的评价,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作业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是以教师的教作为一堂好课的评价对象,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新的课程理念下,原有的作业评价弊端日益显露:评价功能过于注重其鉴定性和终结性,不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评价标准和方式过于片面,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等等。这样势必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也影响到家长和教师之间对学生正确沟通,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完善初中数学作业评价体系,同时也可以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并在教学中以理论为指导改变现有的数学作业评价,全面推进素质化教育进程。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1通过对作业评价方式多样性的尝试,让学生真正喜欢做作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
2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过程主动、活泼,作业、练习、考试成绩明显提高,既减轻了负担,又提高了学习质量,尤其是学生的创造思维获得较快的发展。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发挥自我评价的积极性,成为评价的主人。
3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三、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前,我校对学生作业和学习成绩的评价,都采用了等级制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与百分制评价方法相比更为合理,它淡化了分数竞争,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促进广大师生、家长观念上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对学校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四、理论依据:
本课题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实务》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标的理念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作业的评价功能将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评价方式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结论,也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通过这种评价使学生会更多的学习策略,提供展示学习效益的平台,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使评价成为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不断调整自我的评价,学生对他人的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充分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学生的评价他人同时对自己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有利于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学生作业现状调查分析
A调查教师作业情况
B调查学生对作业评价方式的反馈情况
2初中数学作业多样性评价
A评价主体的多样性:由教师独立的评价变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
B评价内容的多样性:要克服对学生实施“一刀裁”的评价方法,要多角度评价学生,张扬学生个性,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3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课堂上适时鼓励、赞扬,课下对学生面批作业学法交流,课外利用所学知识关注身边的物与事进行动手制作,关注学生能力发展过程,课后作业不再是简单“优”“良”而以恰当的评语加以呈现
六、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收集与课题相关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先进理念,提升理念调查走访: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与学生交流了解现状经验总结:通过资料整理分析,总结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作业评价方式
七、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0年5月——2010年6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完成课题申报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查阅和搜集准备相关资料文献对数学作业评价的现状调查分析
(二)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1年5月)探索不同类型的作业评价方式
2实践、操作、反思、完善作业评价成有效案例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三)结题阶段(2010年5月——2011年6月)资料整理分析
2撰写调查报告
3申请成果验收
八、预期成果:
案例分析、论文、实验报告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我们应用好这个窗口,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欣赏他们的进步,让他们在欣赏和被欣赏的氛围中获得成功体验,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愉悦。
谢谢大家
开题报告撰写人邓永梅2010年10月22日
第四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校本化数学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中 期 研 究 报 告
此课题的研究我们尝试了将近一年了,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全体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通过一个阶段地实验和研究,教师的学生观渐渐地发生了转变。现在我们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通过一个阶段地实验和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数学活动的有效性明显提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回顾如下:
一、课题研究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1、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力度。
全体数学教研组的教师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并通过对修订前后的教材及教学用书进行对比,促使每个教师对教材编排有整体的认识,以促使教师更好地对教材进行驾驭、重组,落实大教材观,促使每个教师都能成为教材的创编者。只有对教材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使组织的数学活动更具实效。在课题研究中,老师们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还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
学校领导还为教师提供充分的条件,搭建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多学习、多思考。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不懈的学习,让教师对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数学活动的效度。
2、互动教研促课题发展。
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教研组开展了校本参与式研讨,为教师提供经验交流与解决困惑的平台,并与五汛镇中心小学进行互动教研,把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困惑拿出来一起讨论,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想出来的点子和解决的方法也很多,促进了课题的发展。
二、阶段性的研究过程
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着:
1、在课题研究中,课题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练习设计教学的多篇文章。老师们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还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并进行班班对比的形式,用不同的练习来进行教学,并加以比较,并作好记录加以反馈。
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课堂上教师更注重数学练习的设计,注重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经松,学
得愉快。教师注重数学活动内涵的挖掘,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探索,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较大的拓展;教师讲究数学活动的组织。
3、基于对理论研究和认识,课题组的成员都能够把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并根据教材要求和各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题实验。这一阶段公开探讨课共12节:张海荣的《认识分数》、《用连除的方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顾伟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分数乘法》;叶亮亮的《确定位置》、《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董安凤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认识钟表》、郭加勃的《认识比》、《百分数的意义与读写法》;周德军的《认识倒数》、《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通过这些研讨课,我们共同探讨课内作业设计的策略和最佳方案,顺利推进课题的研究。
4、课题组成员还积极撰写论文和案例,所写的论文和案例多次在市级评比中获奖。
三、实验成果:
课题组成员通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研究,并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把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从教学效果看取得一定的成效。
1、明确练习设计的6个原则,并加以遵循和应用。
(1)科学性原则。练习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而练习的设计必须符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要求,要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
(2)层次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
(3)针对性原则。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去考虑,要克服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作法,做到有的放矢。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
(4)灵活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5)多样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到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机械重复性的练习,枯躁乏味,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总结出数学课内作业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让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学课作业起到应有的作用,除了形式要多样外,教师在设计时,还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设计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能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让他们通过探究、操作、交流、分析,获得成功的喜悦。(2)数学课作业要能促进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设计要难易合理,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4)课内书面作业的时间要控制在10分钟左右,保证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完成,尽量不要将课堂作业拖到课后去完成。(5)作业的评价要有激励作用,对学生的作业采取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弹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一些作业可以通过汇报会、展览、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告诉别人,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功感,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四、存在的不足
1、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
2、教师在研究课、公开课时不能很好的处理练习的多样性和精炼性之间的矛盾,往往量有了,质却忽视了。
3.教师自我评价和反思不到位,理论修养必须再加强。4.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要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课题论文获奖篇幅较少,还需深入反思与总结,勤练笔,勤思考。
五、课题研究展望
1.明确任务,加强考核。确保各项研究制度的落实,形成共同参与、主动研讨的氛围,使研究真正深入而有效。
2.进一步明晰研究目标,拓展研究内容,将研究点扩展到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案例研究和个案研究。
3.要求实验教师课前集体备课,课后个体反思,加强对自身教学行为和课堂提问质量的自我反思和自主评价。
4.强化成果意识。如课题研究课、教学案例,课堂实录,评价体系,认真做好过程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总而言之,课题研究工作经过将近一年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后期活动中,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此次活动的效果,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落实活动的计划。把课题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反思,大胆创新、勇于开拓,进一步将研究推向深入。
执笔人:顾伟伟
第五篇: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性研究与探索中期总结
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性研究与探索中期总结
第四小学中段数学科组
本学期初,我四小中段数学科组申报的《小学数学练习泊有效性研究与探索》课题自立项开题启动,数学组确定了以“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与探索”为研究的子课题。在这一个学期中,全体课题成员以课改为追求,以质量促科研,从练习的设计出发,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研究,现将研究的主要工作及经验总结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回顾
1、课题的提出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练习,是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性研究与探索”这一课题,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课堂练习的方法,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
2、研究目标
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活动的角色,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高效数学练习”为载体,以“提高课堂效益”为核心的目标,探寻一条有效的数学教学模式。
3、研究内容
课内练习的设计和课外作业的布置
①课内练习的设计:
A、课内练习设计的多样化;(丰富性、趣味性)
B、课内练习设计的兴趣化;(开放性、实践性)
C、课内练习设计的人性化。(层次性)
②课外作业的布置:
A、课后小测作业;(检查课堂知识掌握情况,以使查漏补缺)
B、操作性实践作业;(巩固理解课堂学到的知识)
C、探究性实践作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结方法,形成规律)
D、应用性实践作业。(学以致用,激发兴趣)
结合小学三四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知识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层次性练习实例,进一步丰富并完善练习层次性方面的研究,使数学课堂练习层次性更加具备现实操作意义,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己甚至同行的教学质效。
3、研究步骤
(1)分段研究,明确方向。第一阶段:准备
时间:2009年9月至2009年10月
理论学习,利用教研组活动,组织教师共同学习新课标新教材和有关课堂练习设计的论文及教学经验,发动教师积极收集网络资料,分享交流。每次活动确定中心发言人(即沙龙主),沙龙后让组员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共同探讨,要求老师结合教学实际,各抒己见,并做好学习记录。这样促使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借鉴成功经验,达到活用教材,优化教与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第二阶段:实施
时间:2009年10月至2009年11月
实践研究,以课堂为主要研究基地,着实研究课堂练习设计、课后小测练习设计和单元检测作业设计。课堂练习设计主要研究“课前练习设计、巩固练习设计、拓展练习设计”三个方面。通过实践研究转变教师、学生的教与学方式,形成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策略。通过实践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具丰富性和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爱学、会学。通过实践研究,已经慢慢地形成一支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数学教师队伍。
在“将教研提升到科研”层面的倡导下、在校教科研领导的指导下,我们三四年级课题组全体成员利用单周星期五下午教研时间掀起了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的高潮。学习了《小学数学练习泊有效性研究与探索》的文章、《小学探讨合作学习模式的措施》、《数学科合作学习课堂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设计的方法》、《浅谈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设计小学数学练习》、《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等科研文章。
2、实践操作,体会实效。
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能做课题研究的实践者,从实际出发,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精心备课,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把生本课堂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鼓励教师上课精讲,学生多练,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课堂教学中我组练习的设计一般有以下环节:预习性练习、引入性练习、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课后小测。在备课中教师着重研究每个例题、每个练习设计的有效性预设及根据学情的合理性的估计。预习性练习作为学生预习的一部分要求设计尽量简单且题目数量控制,同时练习要有思考预设;引入性练习主要是复习和回顾旧知,帮助学生建立对已学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系,及引入本课内容相关的练习;巩固性练习主要针对新授内容的掌握,练习主要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要求出发,以各种形式的练习方式巩固新授内容;拓展性练习以知识的应用与运用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课后小测以检查学生课堂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教师及时调控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每节课由于练习设计的目的性不尽相同,教师上课的定位较以前有了更明确的准度,所以调控能力得以加强,学生用以练习、活动的机会比以前有了一定的提高。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为了实现班内学生的均衡发展,一般一个班分7~8个学习小组、每组4~6个成员,组内设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在平时合作学习及交流互助学习中发挥作用。由于学生的差异性较大,教师上课很难顾及班上每个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了以往一些学习困难学生有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进而影响后面的学习情况,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助活动也激发起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说、会讲,起到了以往教师起不到的作用。
4、师生互动,良性发展。
由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得以很好的体现,每个学生明确了各部分练习的要求,以往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利用小组合作的机会得以及时的指导,所以厌学的学生人数大为减少。
(二)阶段性的研究过程
学校领导为教师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搭建平台,通过互相听课的方式,互相评课,鼓励教师多学习、多思考。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互动教研,促进了教师尽快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时也促进了本课题研究的进程。
(1)我们三四年级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参加学校数学教研组开展的校本参与式研讨,把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困惑拿出来一起讨论,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想出来的点子和解决的方法也很多,促进了课题的发展。
(2)我们三四年级组全体成员多次观摩特级教师课堂教学实录。
(3)我们三四年级课题组多次开展课题研究课。
现在课堂上教师采用“生本”形式,以生为本,即精讲多练的形式推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体现,比以往现在的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讲的时间少了,学生说时间多了;教师提问少了,学生问的问题多了;教师指导少了,学生小组活动多了;教师板演少了,学生练习时间多了。可以说现在练习的优化设计让教师上课得实惠、尝到甜头,学生上课更能积极参与了。梁裕洁老师开设的生体互动的观摩课得到了听讲老师的一致好评,我组开设的研讨课受到了广泛好评。
三、存在问题与反思
1、虽然有材料积累,但还欠全面地、系统地去充实研究档案。
由于在实践过程中,全组研究成员都是一线教师,在时间、精力的投入较多,而对于一些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未及时归档。
2、撰写材料都有经验,但从广度深度还要有待加强,文字、图片材料欠丰富。
课题研究的每一步成果乃至最终成果的展示,我们应将这些材料浓缩成“阶段性小结或总结、阶段性研究论文、个案分析、中结性课题研究论文”等形式,这些材料的撰写,既要借鉴和继承别人的经验,又要结合自己的研究发展创新,提出自己独有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使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实用性和推广性。但就目前我们撰写的相关书面材料来看,还远远难以达到这一要求。有的论点欠创新,有的缺少实质性的典型素材;有的套用过多,难以找到你研究的真实感受和体会形成自己的东西。
3、我们正在探索评价体系,但评价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公平性还有待完善。
有的教师往往会不自觉的回到以前的教学方式,依靠大量的练习训练,以追求短期效益为目标。学生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不能只停留在以学习成绩上,而学习过程的评介逐渐得到重视。但由于评价体系还欠成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也有待更客观公正地去完善。
4、学生学习层次的差异性,老师对这个问题还在深入探究实践中。
虽然我们已经建立了小组学习的模式,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很难做到各方面都兼顾到,特别是小组活动时,有些学生把这当作抄作业的“良机”。在课堂教学中练习题的量和度教师的把握有难度,因此,每个教师带着部分学生不理解或有些练习依靠学生的自主探求、小组活动无法解决的问题,继续探索,希望有更好的模式呈现。
四、后阶段改进措施
1、紧密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增强科研实效。
课题研究本身就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在后期的研究中我们必须把课题研究渗透到课堂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包括:备课的详细要求、小组活动的配套方案、课后师生如何互动的情况,教学实效的评价等。
2、注重积累一手材料,充实过程研究档案。
课题研究的成果来源于大量的一手材料,材料的积累来源于实践地研究。在后期的研究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用心、细心、耐心、专心,视材料为命根子,做到分类明确、归类科学、整理规范、内容充实、观点鲜明。
3、加强科研理论学习,及时总结撰写教学心得。
在积极实践活动过程中只要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每堂课的各个环节,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成功的体会及时记录下来。同时通过网络、媒体、书刊、杂志加强科研理论水平的自修,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科研理论素养,竭力使自己达到教育科研专业水准。在后面的研究方面撰写更多、质量更优的论文、案例、设计等经验性文字材料。
我组的“小学数学练习泊有效性研究与探索”的子课题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五、下学期按排工作计划和课题研究后期工作部署。
1、课题研究论文的构思和撰写。
2、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材料的收集。
3、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材料汇编。
4、课题研究总结汇报。
5、课题研究结题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