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改革实验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03:0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新课程改革实验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新课程改革实验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对新课程改革实验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新课程改革实验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马云鹏 唐丽芳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吉林省 长春市 130024)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实验;调查

[摘要]调查结果显示:在对新课程与教材的适应、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新课程改革实验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城乡实验效果差异显著、小学与初中实验效果差异显著、课程资源建设亟待加强等问题。为了保证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应当关注实验区的整体效果,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指导;从多种渠道开发课程资源,培养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及时总结经验;努力建设适应新课程的学校文化。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384-2004(01)—11-05

2001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实验稿)》,并于同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了新课程改革实验。2002年9月,又有500多个省级实验区进行这一实验。2001年末和2003年初,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新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题组的成员,我们前后两次参与了对部分(共计22个)国家级实验区的评估,共回收了教师问卷1437份,小学生问卷2083份,中学生问卷1005份。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式,我们了解了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状况,并进行了评估。这里,我们仅在学校层面上,对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初步效果、遇到的问题作一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对策。

新课程改革实验取得的成效

1.绝大多数教师表示适应新课程和教材的变化

在对“就您所了解到的情况,您认为本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是否能实现”一题的回答中,有14.2%的教师认为完全可以实现,有72.2%的教师认为“创造条件,可以实现”。

在对新课程与教材的适应方面,问卷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教师表示能适应新的课程和教材。在“您认为自己的业务能力是否能适应新课程改革”一题中,选择“完全适应”的占33.3%,选择“基本适应”的占62.3%。对新教材的适应情况,选择“很适应”或“基本适应”的占98%。可见,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能够适应新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转变,适应新课程和教材中发生的变化。

2.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课堂教学行为发生变化

在回答“新课程提倡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你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是否能做到”一题时,有32.8%的教师选择“能做到”,有59.0%的教师选择“创造条件,可以做到”,仅有不到5%的教师选择“太理想化,不能实现”。

调查显示,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和教学实践已经开始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在教师的心目中,一堂好课的标准依次为:(1)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2)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3)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4)课堂气氛和谐、民主。(5)组织合理,方法灵活多样。(6)教师讲授系统、准确。(7)基础知识扎实。(8)课堂秩序井然。(9)其他。从教师对“一节好课的标准”的认识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已经摆脱了传统课堂教学强调“书本知识传授”、强调“教师主导”、强调“秩序和纪律”、强调“基础知识扎实”的倾向。对教材的使用,教师已经突破了原有的视教材为圣经、原封不动地按照教材来教的做法。有78%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不同程度的调适,完全按照教材教的人仅占3.7%。

在回收的学生问卷中也反映出了教师在教学方式和对待学生态度上所发生的变化。例如:在回收的中学生问卷中,有57%的学生答的是教师经常要求他们准备操作和实验材料,59%的学生答的是教师经常使用投影、幻灯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84.5%的学生认为教师经常鼓励学生提出问题,37%的学生答的是教师在决定教什么和怎样教的时候经常问学生的想法,64%的学生答的是课堂上教师能够理解学生的观点。在回收的小学生问卷中,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对他们采取的是鼓励的方式,而不是训斥的方式;教师能够了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可见,新课程改革不仅带来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而且推动了教师构建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以及新的师生关系。

3.尝试使用新的评价方法

教师不仅在观念和价值取向上认可新课程评价方式,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尝试使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对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和方式,有14.5%的教师认为“完全可以做到”,有 70%的教师认为“创设条件,可以实现”。有64.9%的教师采取“平时表现为主,参考考试成绩”的方式评价学生。从评价方式变化的程度看,有47.7%的学校和班级“发生了很大变化”,有48.3%的学校和班级“有所改变”。对于教师评价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中学生认为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日常观察”、“测验与考试”、“成长记录袋”;70%以上的小学生认为教师“常常给我写评语”,并且绝大部分小学生不知道自己在班级的名次。

4.学生学习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调查发现,中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依次为:听教师讲课,与同学讨论交流,自己预习复习,自习和作业,社会调查,其他。小学生在学习方式上,除了听教师讲课外,动手操作和讨论交流的机会也逐渐增多。可见,虽然学生学习还是以听教师讲课为主,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和社会调查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从作业形式上看,中学生比较喜欢阅读图书和查阅资料的形式。小学生认为“思考性作业比以前有明显增多”,“我觉得教师留的作业不多,而且很有意思”。中学生认为,新课程改革给他们带来的收获很多: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学会了交流合作,学会了学习方法,学会搜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解题能力更强了,更喜欢学习了。

新课程改革实验存在的问题

1.城乡实验效果差异显著

被调查的学校分布在省会城市、地市县城区、镇和乡村等4类地区。交叉分析的结果显示:受学校以及教师自身素质、教师培训的机会和形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教师在对课程理念与目标的实现度、对课程内容难度的认识、教材对新课程理念的体现、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乡村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趋向于消极,对课程和教材的适应性差,改革所带来的变化不大。

调查结果发现,按照从省会、地市县、镇到乡村的顺序排列,对新课程改革“完全适应”的教师的百分比呈逐渐下降趋势(38.6%、28.6%、22.8%、11.1%),而认为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新课程所要求的“还存在一定差距”的教师的比例则呈上升趋势(3.6%、4.2%、5.0%,22.2%)。在对新课程评价方式的探索方面,农村教师的评价方式还比较单一,没有摆脱传统评价注重考试、注重结果的弊端,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规范。尚有11.1%的乡村学校对教师“很少评价”,而“通过教师自评、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渠道”进行教师评价的比例(38.9%),也明显低于省会(75.6%)、地市县(85.3%)和镇(73.5%)。另外,乡村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信心低于省会、地市和镇的教师。认为新课程理念“完全可以实现”的仅为5.6%;认为“受条件限制而暂时不可以实现”的为44.4%,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教师;认为“创造条件,可以实现”的教师也仅为50%,低于其他地区的教师。另外,农村家长对改革的态度,也反映了新课程改革在农村推行的难度。调查发现,乡村学生的家长对新课程改革比较担心:对新课程改革持“有些担心”和“非常担心”态度的家长比例达到 33.3%和5.6%。相比之下,省会、地市县和镇选“有些担心”选项的比例为9.6%、16.4%、19.2%;“非常担心”的比例为 1.5%、3.3%、4%。农村家长对新课程改革“非常支持”的仅占11.1%,也明显低于其他地区。

4类地区的教师在各个方面存在的差异,基本反映了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所面临的经济、文化现状决定了它在改革中必然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采用区域推进策略,应当是恰当的选择。

2.小学与初中实验效果差异显著

与小学教师相比,初中教师对课程与教材的适应,对新课程教学、评价理念与方式的认可程度相对较低,评价变化的程度相对较小。例如:对新课程评价方式的认可程度,初中教师认为新课程提倡的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方式,“受条件限制,暂时不能做到”(20.8%)和“操作困难,很难做到”(9.6%)的比例明显高于小学(7.8%和1.9%),而“完全可以做到”(7.1%)和“创造条件,可以做到”(62.4%)的选择比例低于小学。从学生评价的方式看,小学采用“平时表现为主,参考考试成绩”的评价方法的比例高达76.2%,而初中仅为30.9%;小学采用“考试成绩为主,参考平时表现”的评价方法的比例为8%,而初中为 60.8%。也就是说,小学更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初中更注重对学生的结果性评价。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初中“主要看考试成绩”的比例(19.6%)明显高于小学(5.1%),而“通过教师自评、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渠道”进行评价的选择比例(66.7%)低于小学(79.3%)。从评价方式改变的程度看,小学变化的程度较大,选择“发生很大变化”的比例超过一半,而初中仅为29.7%;小学选择“基本未变”的比例仅为0.9%,而初中为12.4%。

家长、教师、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升学率的追求使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不敢轻装上阵实施新课程,生怕学生在将来的升学考试中失败。在这里,有必要提到家长对改革的态度。调查数据表明,对于新课程改革,初中学生家长持“非常支持”和“基本支持”态度的比例分别为10.6%、43.7%,明显低于小学家长的29.7%、55.8%,而持“有些担心”和“很担心”态度的比例分别为29.6%、8%,明显高于小学生家长的8%、0.3%。这让我们看到,在初中以致将来的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难度。

3.课程资源建设亟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缺少课程资源是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对于“实验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这个问题,2001年调查时,排在前 3位的分别为“缺少课程资源”、“缺乏指导”和“缺少政策和经费保障”;2003年调查时,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缺少课程资源”,“时间紧、负担重”,“缺乏指导”。在座谈中,教师也集中反映了这个问题:“由于经费不足,教学设施等必备的物质条件尚不能满足需要,缺少课程资源,使探究性学习不能进行,甚至不能完成有些单元的教学任务。”

4.其他问题

(1)教材的难度和容量有待调整

教师反映,新教材的问题主要有难度偏大,学科与学科间联系太少,知识点脱节;个别教材较城市化,与农村生活脱节等。反映问题最集中的是新教材内容偏难。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有40%的教师认为新课程过难或稍难,同时内容过多,“新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过多,师生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入挖掘。”这应当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2)班额过大问题不可忽视

从班额看,主要有40人~49人、50人~59人、60人以上这 3类,达到91.9%。在小学,班额在60人以上的班级占24.9%。班额过大是目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的困难。在访谈和问卷调查中,许多教师都反映了班额过大的问题。“班额过大,教师负担过重,难以落实‘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的要求。”“现在班额过大,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应缩小班额。”“要想让新课程改革实验见成效,就要先解决大班额的问题,否则最终会造成学生两极分化。”

(3)教师培训需要加强

教师培训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教师说:“新课程改革辅导不能太过术语化,不能大而空,不能太笼统,应专题明确。”“希望能有机会走出校门,到发展较快的、较先进的地区走走、看看、学学。”“资源与经验共享与交流应更广泛、快捷,我们想及时了解其他新课程改革实验区搞得好的学校是怎样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新课程改革实验中,部分学科的指导理念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课程专家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性操作的指导较少。”“我希望有实用的新课程教师培训的活动,使我们更快、更好地理解新教材。”从教师的反映中可以看出,专家们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的指导,针对性不强;从事教师培训的网络不畅通,教师难以获得专家的指导,难以与校外和其他实验区的同行进行交流;培训的内容忽视了教师的个人需要以及学科特点,缺乏实用性。

调查结果表明,在如何对待新课程改革的问题上,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通常比较倾向于保守。另外,在对课程和教材的适应上,小学的艺术、品德、生活、科学,初中的生物、物理、艺术、科学等学科教师明显不如其他学科的教师。因此,今后的教师培训工作应考虑到教师的教龄、学科等因素,更紧密地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对策

1.关注实验区的整体效果,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指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实验的规模越来越大,实验校之间实验效果的差异日益显现,并有扩大的趋势。因此,在关注实验整体效果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改革中的弱势群体,对薄弱环节加强指导和支持。例如:对农村实验学校给以资金支持和专业指导,加强对初中教师尤其是初中综合课教师的指导,加大初中考试制度的改革等。

2.多种渠道开发课程资源,培养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的水平决定了课程实施的程度。当前,我们应当多种渠道开发课程资源,特别是加速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另外,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与运用能力,是决定对课程资源利用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教师的角度说,应该摒弃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利用资源的能力。

3.加强组织领导,及时总结经验

对实验区的评估结果表明,实验区地方领导的组织是否得力,是影响实验成果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当加强实验区和实验校的组织领导,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的经验,大力进行宣传、研讨和交流。

4.努力建设适应新课程的学校文化

新课程改革应当是建立在技术取向、政治取向和文化取向三者统一基础之上的改革。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导致改革的失衡甚至失败。这其中,往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文化取向。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想什么和做什么,而决定教师观念和行为的是其赖以成长的文化。任何改革,如果不对现有的学校文化进行反思和重建,就都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新课程改革的过程是一个文化重建的过程,也是一个要求教师形成新的价值和观念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校文化的重建问题。

本文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新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题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主持人是马云鹏,参加本课题问卷设计与整理分析的还有吕立杰、马延伟、闫建敏、丁锐、杨琳等。

参考文献

[1]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学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科恩、罗登布什、保尔:《资源、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2)。

[3]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Hall,G.E.and Hord,S. M.(2001).Implementing Change,Massachusetts:Allyn and Bacon.

[5]Fullan,M.(2001).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 Change(Third Editio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摘自《中小学管理》2004年第1期)

第二篇: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自2004年9月始,我们海南与宁夏、山东、广东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进入新课改后,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师理论学习、听课研讨、案例分析等活动比以前大大增多,我校还与两所重点中学结成一个课改联合体,三校的高一教师几次在一起研讨交流。从平日听课、案例分析、三校研讨活动中,我感到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更新,教学方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但是,普遍存在一些困惑。下面便是老师们存在的几点困惑,和我对这些困惑的思考。

一、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是否与传统的截然不同?

在开学前的以高中新课改为主题的校本研训中,我们组织语文教师观摩省教育研训院提供的教学录像,看完后,有的老师说:“这就是新课改的课吗?似乎没有多少新的东西,我们以前也是这样做的嘛。”我校有一位高一老师上人教版高一第三单元时,先讲写人记事散文的特点和如何鉴赏这类散文,给学生以学习方法上的指导,然后让学生自读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并且质疑和指出自主鉴赏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再归纳学生的问题,然后用两节课进行比较赏析和讨论交流,学生不仅充分理解了课文,而且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在评课时,这位老师同样说:“我的这堂课是课改课吗?我以前也常这样上课呀。”在几次听课活动中,不断听到类似的说法。看来,有部分教师用“全新”目光看待新课改的语文教学,认为新课改的语文课应该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的。

第三篇:对*乡党员队伍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乡党员队伍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乡共21个村,耕地31125亩,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多元,乡村两级总债务2638.08万元,在城郊7个乡中属经济欠发达的乡。人口总数28027人,其中党员1086人,占总人口的3.87%。按照我们设置的先进性评价指标测试,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的党员 667名,占党员总数的6l%,这说明**乡党员的主流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是,对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仍存在七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党员意识淡薄。部分农村党员缺乏“我是一名党员”的荣誉感和自我认同感,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甚至于做群众的“尾巴”。少数党员在党不爱党,稍不如意就在群众中发泄对党组织的不满,村里“打横脑”的往往是这部分人,如伍家坪村党员彭某,认为自己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组织上没有相应地安排照顾,一直对党不满,怂恿资助并多次参加越战军人游行上访。二是理想信仰动摇。共产党人应当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但少数党员却热衷于封建迷信那一套。有的长期从事迷信职业,利用迷信活动骗取群众钱财。如大观庙村主任汪某、李白溪村原治保主任苏某,在**乡和东江乡等地做道士,年收入近万元。有的党员干部带头搞迷信活动,利用迷信活动聚敛钱财。大观庙村支部书记,在今年年初为其.已死十多年的母亲做80岁“阴寿”大摆酒筵,请柬还发到了乡党委政府领导手中,有些不知情的乡级领导居然捎上了“人情”。还有相当数量的党员,由于对先富起来的人和目前出现的贫富差距缺乏正确理解,对党内腐败现象以偏概全,对共产主义前途产生了怀疑,认为几十年革命白干了。台家铺村有名党员对收税人员公然提出:“党票要不要,你吓我不倒,共产党也只那么大个搞头。”三是创新精神欠缺。目前乡村在经济发展、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如水患问题、农业结构调整问题、村级民间债务问题、乡村道路建设问题等。面对这些问题,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看困难多,看潜力少;两眼向上的多,自己动脑的少,致使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如小井港村一条村道坑坑洼洼,菜农凌晨三、四点钟去卖菜,经常翻车泼菜,菜农常常摔得鼻青脸肿。我们在走访时,很多群众表示只要有人牵头修路,大家都愿意出钱出力,可就是没有一个村干部、党员出来牵头。如民间债务结零的问题,一些村不能很好地开动脑筋,盘活湖荒甩亩等集体资源,债务结零工作缺乏力度,全乡21个村,村村欠债,最多的达284.02万元,民间债务结零进程受阻。四是致富能力不强。我们在调查走访和问卷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党员仍停留于种稻吃饭、养猪过年的小农经济模式。在问卷调查中,认为党员致富能力和群众差不多或不如群众的答卷占56%。我们先后对毛坪里、台家铺、玉带桥村的大户进行了分析,这三个村分别有大户9户、13户、8户,而其中党员大户却只有2户、1户和0户,农民党员致富能力不强由此可见一斑。另据该乡党委掌握的情况,党员家庭人均纯收人为 1700多元,比全乡水平低近30个百分点。五是个人利益至上。少数农村党员只讲个人利益,不讲党员义务,甚至参加党的会议、过组织生活都伸手要钱。就连这次全乡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动员大会,也有少部分党员以家庭农业生产离不开等各种原因不参加大会。即使参加了会的党员,不少人吃了中饭就走人,下午开会只剩下村干部和少数党员。近几年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降低并最终取消了卸职村干部的补贴,个别卸任党员干部竟以此为由,拒交税款。如李白溪村原治保主任李某,卸职后要求村里按乡里文件每年给他720元补贴(当时其他卸职村干部都只有300元),因要求得不到满足,4年来没交过一分钱的税费,累计欠税费近5000元。还有个别党员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给农业结构调整出难题。如大观庙村引进了一个老板在外洲集中连片栽种欧美杨,既符合“五个百万亩31程要求,又可偿还村级民间债务。该村召开党员会、群众代表会多次研究,决定给原来在外洲栽了树的农户每棵补偿2元,不少群众已自觉按要求砍了树,而该村一名党员却提出要按每棵50元的标准补偿,并多次煽动群众上访,致使该项目至今无法实施;并且,在村级债务结零过程中,民间借款的高息都已停止,而这名党员仍强行要村里支付5分的高息,并以此为由拒交税费。据统计,全乡党员农户累计欠税费合计44万元,户平近500元。2002年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大为减轻,党员农户仍欠税费7.6万元,占全乡欠税费总额的10.13%;涉及党员126名,占党员总数的14.05%。六是宗族势力抬头。少数农村党员特别是卸职党员,热衷于立祠堂、修族谱,甚至充当牵头人、组织者,该乡孙姓、徐姓、戴姓、罗姓家族均由党员任族长。宗族势力的强大干扰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无论发展党员,还是组建班子,都必须讲姓氏平衡,否则,就会有扯不完的皮。每逢换届选举之日,常常是宗族势力活动之时。毛坪里村原任支书郭玉明工作一直不错,是乡党委推荐续任的支书人选。个别戴姓党员对郭不满,私下邀戴姓党员都不投郭的票。由于39名党员中戴姓党员占22名,致使郭玉明落选。岩桅子村党员魏某因不合理要求被村会计拒绝后,当即扬言:“你神得很,下次你选上了,我算你狠。”由于魏姓在党员中是大姓,结果换届时,这名会计果真没有被选进支委。该乡大观庙、蓼子坪村支两委,基本上是家族班子。七是法纪观念较差。少数党员无视党纪国法,有的侵占集体资产,有的贪污公款、偷税漏税、偷盗财物,有的打牌赌博、煽动群众上访,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如岩桅子村一名党员任村治保主任、民兵营长期间,偷盗本村群众耕牛一头,被判刑。芦山村一名党员多次偷菜,多次被菜农捉住,这名党员还模仿村主任的笔迹签条子,在村里冲减自己的债务。伍家坪村一名党员任村主任、出纳期间,贪污1.6万元。玉带桥村原任支书成某十年没有交过一分钱的农业税和村提留,在6年时间内,侵占集体资金1.7万元。此外,**乡还开有大小茶馆300

多家,每天参与打牌的人员少则近千人次,多则大几千人。不仅党员参与其中,而且有些茶馆就是党员干部开的。部分农村党员的所作所为,严重影响了党在农民中的形象。这些年,该乡要求入党的人数呈下降趋势,新发展的党员不少是经过组织“暗示”或承诺,才写入党申请书。特别是个别劣迹党员长期留在党内,不仅为群众所不齿,就连一些正直的党员也因此而抬不起头。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调查所到之处,不少共产党员急切的呼吁:“我们党早该整整了!”病因:

一、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导致整体素质下滑。一是年龄老化。**乡897名农村党员中,46岁至59岁的党员437名,60岁以上的党员239名,46岁以上的老党员占了党员总数的四分之三。二是文化偏低。农民党员中,小学文化党员364名,文盲、半文盲党员27名,这部分党员占了党员总数的 43.8%。三是技能偏低。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和二门以上实用技术的党员分别为289名和89名,两者合计仅占党员总数的42%。四是新时期入党的党员比例偏低。1992年l0月后入党的229名,仅占党员总数的25.53%。就农村党员的现有结构而言,要担当领导现代化农业、带领农民建设全面小康的历史重任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60不当家,70不理事,生活靠儿女”的老党员比重过大,带领群众致富是有心无力,这也妨碍了先进模范作用的发挥。

二、党不管党现象突出,导致党的组织涣散。集中表现在:一是基层组织不健全。该乡的村支部,多则五、六十名党员,少则二、三十名党员,但大部分村党支部没有设党小组。过组织生活常常是“大锅煮”,不少党员多年轮不到发言的机会。去年乡镇机构改革后,水电站等乡直站所至今未建立支部。二是活动开展不经常。“三会一课”制度基本荒废,具有党员特色的活动很少组织。由于长期不活动,党员意识明显淡化,党员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批评帮助。三是党员管理不严格。对那些长年不参加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履行义务,不完成组织交办的工作任务的党员,党组织批评教育少,给予组织和纪律处分的更是少之又少。对外出务工党员,管理手段滞后,大部分党员外出后便杳无音讯,该乡99名外出务工党员,能和流出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仅5名。组织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在预备党员转正、组织关系转移、犯错误党员的处置上问题不少。大观庙村支书对支部有几名预备党员到现在还未弄清楚,该村还有1994年入党的预备党员。乡中学一名教师,因工作调动未及时接转组织关系,糊里糊涂脱离了党的组织。岩桅子村那位因偷牛被判刑的民兵营长,早已刑满释放,至今还没有开除出党,以致在老百姓中留下了“偷牛党员”的话柄,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

三、学习教育抓得不实,导致党员思想混乱。调查发现,不少党支部除组织党员参加乡党委组织的党员冬春训外,自己基本上不组织党员学习。即使遇到“三讲”、“四个观念”、“三个代表”教育等大的学教活动,有些支部也仅仅找些理论文章、上级文件学一学就算了事,很少结合思想、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再加上农民党员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学虽学了,但常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解决具体问题。由于学习缺乏深度,有的农村党员对党在农村现阶段的方针、政策,对WTO对农业的挑战,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对“三个代表”的实际内涵等一问三不知;有的甚至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辨不清方向,为人民服务被看成“唱高调”,党员联户带创被看作“搞形式”,带头搞结构调整被看作是“充豪佬”,以至有些党员在某些场合不敢亮出党员的身份。当前,农村中部分部队退伍的党员(特别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党员)和卸职村干部中的党员怪话连篇、与党离心,也与放松学习不无关系。

四、约束监督机制不强,导致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很多村没有建立党员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等组织,导致了村支两委干部权力过于集中。无职党员和村民缺少相应的渠道和途径对其实施有效监督。这种制度上的缺陷,为某些人留下了可趁之机。对基层党员干部出现的问题,少数党组织总认为农村工作矛盾多、困难大,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或者单纯以完成上交提留论英雄,对所谓“枝节问题”不严肃批评教育,不认真调查处置,以致养痈遗患。再加上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缺乏积极的思想斗争,小毛病逐渐演化成了大问题。

五、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降低。一是权益得不到保障。基层工作难免要得罪人,个别村民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而是想方设法报复村干部。就在最近,毛坪里村支书谢纷利家里培育的可栽10多亩地的苦瓜秧,被别人蓄意用农药打死,间接损失近万元。岩桅子村支书魏建军养的一塘鱼苗,可卖几千元钱,也曾被别人放药毒死。对这类案件,公安部门不能及时查处,伤了村干部的心,毛坪里村年仅30出头的谢支书已经打起了退堂鼓。二是待遇得不到落实。按**区税费改革后转移支付的规定,村组干部工资村平为2.4万元。但该乡去年未完成税收任务,村组干部以及乡干部的工资全部被**区财政局抵扣了税款。去年春节前,乡里仅给各村发了2000元“意思”了一下,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士气和稳定。在职干部两手空空,卸职干部的补贴更是没有着落,他们总觉得组织上对他们不公,对此颇有怨言。全乡在职村组干部和卸职村组干部分别有党员165名和473名,共占农民党员总数的71%,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受挫,势必对农村工作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三是欠款得不到偿还。据统计,**乡21个村共向党员借款252.1万元,涉及党员370名,占党员总数的41.9%,借钱最多者高达83000元。由于现在各村都是“空壳村”,欠

第四篇:对*乡党员队伍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乡共21个村,耕地31125亩,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多元,乡村两级总债务2638.08万元,在城郊7个乡中属经济欠发达的乡。人口总数28027人,其中党员1086人,占总人口的3.87%。按照我们设置的先进性评价指标测试,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的党员667名,占党员总数的6l%,这说明**乡党员的主流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是,对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仍存在七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党员意识淡保部分农村党员缺乏“我是一名党员”的荣誉感和自我认同感,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甚至于做群众的“尾巴”。少数党员在党不爱党,稍不如意就在群众中发泄对党组织的不满,村里“打横脑”的往往是这部分人,如伍家坪村党员彭某,认为自己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组织上没有相应地安排照顾,一直对党不满,怂恿资助并多次参加越战军人~上访。二是理想信仰动遥共产党人应当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但少数党员却热衷于封建迷信那一套。有的长期从事迷信职业,利用迷信活动骗取群众钱财。如大观庙村主任汪某、李白溪村原治保主任苏某,在**乡和东江乡等地做道士,年收入近万元。有的党员干部带头搞迷信活动,利用迷信活动聚敛钱财。大观庙村支部书记,在今年年初为其.已死十多年的母亲做80岁“阴寿”大摆酒筵,请柬还发到了乡党委政府领导手中,有些不知情的乡级领导居然捎上了“人情”。还有相当数量的党员,由于对先富起来的人和目前出现的贫富差距缺乏正确理解,对党内~现象以偏概全,对共产主义前途产生了怀疑,认为几十年革命白干了。台家铺村有名党员对收税人员公然提出:“党票要不要,你吓我不倒,共产党也只那么大个搞头。”三是创新精神欠缺。目前乡村在经济发展、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如水患问题、农业结构调整问题、村级民间债务问题、乡村道路建设问题等。面对这些问题,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看困难多,看潜力少;两眼向上的多,自己动脑的少,致使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如小井港村一条村道坑坑洼洼,菜农凌晨三、四点钟去卖菜,经常翻车泼菜,菜农常常摔得鼻青脸肿。我们在走访时,很多群众表示只要有人牵头修路,大家都愿意出钱出力,可就是没有一个村干部、党员出来牵头。如民间债务结零的问题,一些村不能很好地开动脑筋,盘活湖荒甩亩等集体资源,债务结零工作缺乏力度,全乡21个村,村村欠债,最多的达284.02万元,民间债务结零进程受阻。四是致富能力不强。我们在调查走访和问卷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党员仍停留于种稻吃饭、养猪过年的小农经济模式。在问卷调查中,认为党员致富能力和群众差不多或不如群众的答卷占56%。我们先后对毛坪里、台家铺、玉带桥村的大户进行了分析,这三个村分别有大户9户、13户、8户,而其中党员大户却只有2户、1户和0户,农民党员致富能力不强由此可见一斑。另据该乡党委掌握的情况,党员家庭人均纯收人为1700多元,比全乡水平低近30个百分点。五是个人利益至上。少数农村党员只讲个人利益,不讲党员义务,甚至参加党的会议、过组织生活都伸手要钱。就连这次全乡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动员大会,也有少部分党员以家庭农业生产离不开等各种原因不参加大会。即使参加了会的党员,不少人吃了中饭就走人,下午开会只剩下村干部和少数党员。近几年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降低并最终取消了卸职村干部的补贴,个别卸任党员干部竟以此为由,拒交税款。如李白溪村原治保主任李某,卸职后要求村里按乡里文件每年给他720元补贴(当时其他卸职村干部都只有300元),因要求得不到满足,4年来没交过一分钱的税费,累计欠税费近5000元。还有个别党员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给农业结构调整出难题。如大观庙村引进了一个老板在外洲集中连片栽种欧美杨,既符合“五个百万亩”31程要求,又可偿还村级民间债务。该村召开党员会、群众代表会多次研究,决定给原来在外洲栽了树的农户每棵补偿2元,不少群众已自觉按要求砍了树,而该村一名党员却提出要按每棵50元的标准补偿,并多次煽动群众上访,致使该项目至今无法实施;并且,在村级债务结零过程中,民间借款的高息都已停止,而这名党员仍强行要村里支付5分的高息,并以此为由拒交税费。据统计,全乡党员农户累计欠税费合计44万元,户平近500元。2002年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大为减轻,党员农户仍欠税费7.6万元,占全乡欠税费总额的10.13%;涉及党员126名,占党员总数的14.05%。六是宗族势力抬头。少数农村党员特别是卸职党员,热衷于立祠堂、修族谱,甚至充当牵头人、组织者,该乡孙姓、徐姓、戴姓、罗姓家族均由党员任族长。宗族势力的强大干扰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无论发展党员,还是组建班子,都必须讲姓氏平衡,否则,就会有扯不完的皮。每逢换届选举之日,常常是宗族势力活动之时。毛坪里村原任支书郭玉明工作一直不错,是乡党委推荐续任的支书人眩个别戴姓党员对郭不满,私下邀戴姓党员都不投郭的票。由于39名党员中戴姓党员占22名,致使郭玉明落眩岩桅子村党员魏某因不合理要求被村会计拒绝后,当即扬言:“你神得很,下次你选上了,我算你狠。”由于魏姓在党员中是大姓,结果换届时,这名会计果真没有被选进支委。该乡大观庙、蓼子坪村支两委,基本上是家族班子。七是法纪观念较差。少数党员无视党纪国法,有的侵占集体资产,有的贪污公款、偷税漏税、偷盗财物,有的打牌赌博、煽动群众上访,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如岩桅子村一名党员任村治保主任、民兵营长期间,偷盗本村群众耕牛一头,被判刑。芦山村一名党员多次偷菜,多次被菜农捉住,这名党员还模仿村主任的笔迹签条子,在村里冲减自己的债务。伍家坪村一名党员任村主任、出纳期间,贪污1.6万元。玉带桥村原任支书成某十年没有交过一分钱的农业税和村提留,在6年时间内,侵占集体资金1.7万元。此外,**乡还开有大小茶馆300多家,每天参与打牌的人员少则近千人次,多则大几千人。不仅党员参与其中,而且有些茶馆就是党员干部开的。

部分农村党员的所作所为,严重影响了党在农民中的形象。这些年,该乡要求入党的人数呈下降趋势,新发展的党员不少是经过组织“暗示”或承诺,才写入党申请书。特

别是个别劣迹党员长期留在党内,不仅为群众所不齿,就连一些正直的党员也因此而抬不起头。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调查所到之处,不少共产党员急切的呼吁:“我们党早该整整了!”

病因:

一、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导致整体素质下滑。一是年龄老化。**乡897名农村党员中,46岁至59岁的党员437名,60岁以上的党员239名,46岁以上的老党员占了党员总数的四分之三。二是文化偏低。农民党员中,小学文化党员364名,文盲、半文盲党员27名,这部分党员占了党员总数的43.8%。三是技能偏低。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和二门以上实用技术的党员分别为289名和89名,两者合计仅占党员总数的42%。四是新时期入党的党员比例偏低。1992年l0月后入党的229名,仅占党员总数的25.53%。就农村党员的现有结构而言,要担当领导现代化农业、带领农民建设全面小康的历史重任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60不当家,70不理事,生活靠儿女”的老党员比重过大,带领群众致富是有心无力,这也妨碍了先进模范作用的发挥。

二、党不管党现象突出,导致党的组织涣散。集中表现在:一是基层组织不健全。该乡的村支部,多则五、六十名党员,少则二、三十名党员,但大部分村党支部没有设党小组。过组织生活常常是“大锅煮”,不少党员多年轮不到发言的机会。去年乡镇机构改革后,水电站等乡直站所至今未建立支部。二是活动开展不经常。“三会一课”制度基本荒废,具有党员特色的活动很少组织。由于长期不活动,党员意识明显淡化,党员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批评帮助。三是党员管理不严格。对那些长年不参加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履行义务,不完成组织交办的工作任务的党员,党组织批评教育少,给予组织和纪律处分的更是少之又少。对外出务工党员,管理手段滞后,大部分党员外出后便杳无音讯,该乡99名外出务工党员,能和流出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仅5名。组织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在预备党员转正、组织关系转移、犯错误党员的处置上问题不少。大观庙村支书对支部有几名预备党员到现在还未弄清楚,该村还有1994年入党的预备党员。乡中学一名教师,因工作调动未及时接转组织关系,糊里糊涂脱离了党的组织。岩桅子村那位因偷牛被判刑的民兵营长,早已刑满释放,至今还没有开除出党,以致在老百姓中留下了“偷牛党员”的话柄,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

三、学习教育抓得不实,导致党员思想混乱。调查发现,不少党支部除组织党员参加乡党委组织的党员冬春训外,自己基本上不组织党员学习。即使遇到“三讲”、“四个观念”、“三个代表”教育等大的学教活动,有些支部也仅仅找些理论文章、上级文件学一学就算了事,很少结合思想、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再加上农民党员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学虽学了,但常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解决具体问题。由于学习缺乏深度,有的农村党员对党在农村现阶段的方针、政策,对WTO对农业的挑战,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对“三个代表”的实际内涵等一问三不知;有的甚至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辨不清方向,为人民服务被看成“唱高调”,党员联户带创被看作“搞形式”,带头搞结构调整被看作是“充豪佬”,以至有些党员在某些场合不敢亮出党员的身份。当前,农村中部分部队退伍的党员(特别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党员)和卸职村干部中的党员怪话连篇、与党离心,也与放松学习不无关系。

四、约束监督机制不强,导致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很多村没有建立党员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等组织,导致了村支两委干部权力过于集中。无职党员和村民缺少相应的渠道和途径对其实施有效监督。这种制度上的缺陷,为某些人留下了可趁之机。对基层党员干部出现的问题,少数党组织总认为农村工作矛盾多、困难大,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或者单纯以完成上交提留论英雄,对所谓“枝节问题”不严肃批评教育,不认真调查处置,以致养痈遗患。再加上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缺乏积极的思想斗争,小毛病逐渐演化成了大问题。

五、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降低。一是权益得不到保障。基层工作难免要得罪人,个别村民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而是想方设法报复村干部。就在最近,毛坪里村支书谢纷利家里培育的可栽10多亩地的苦瓜秧,被别人蓄意用农药打死,间接损失近万元。岩桅子村支书魏建军养的一塘鱼苗,可卖几千元钱,也曾被别人放药毒死。对这类案件,公安部门不能及时查处,伤了村干部的心,毛坪里村年仅30出头的谢支书已经打起了退堂鼓。二是待遇得不到落实。按**区税费改革后转移支付的规定,村组干部工资村平为2.4万元。但该乡去年未完成税收任务,村组干部以及乡干部的工资全部被**区财政局抵扣了税款。去年春节前,乡里仅给各村发了2000元“意思”了一下,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士气和稳定。在职干部两手空空,卸职干部的补贴更是没有着落,他们总觉得组织上对他们不公,对此颇有怨言。全乡在职村组干部和卸职村组干部分别有党员165名和473名,共占农民党员总数的71%,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受挫,势必对农村工作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三是欠款得不到偿还。据统计,**乡21个村共向党员借款252.1万元,涉及党员370名,占党员总数的41.9%,借钱最多者高达83000元。由于现在各村都是“空壳村”,欠款根本无法用现金偿还。这些党员既出力,又出钱,还要挨家人的抱怨,觉得得不偿失,常常牢骚满腹,工作消沉。

对策:

一、必须敞开党员队伍流出通道。这些年来,我们党“出”的口子一直收得很紧,有些徒有其名的党员长期滞留党内,影响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主张将“出”的口子完全敞开。究竟怎么敞,可以考虑以下办法:

1、进行农村党员的重新登记,让那些与党失去感情、不愿重新登记的党员自行离党;

2、加大对党内~分子和违纪分子的查处力度,将那些败坏党的声誉的党员清除出党;

3、严格执行《党章》中“自行脱党”条款,对那些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的党员作除名处理。在“吐故

”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党章》所规定的组织处理程序运作。尤其是党员重新登记,工作要做细做实,必须以思想教育为先导,必须充分尊重党员自己的选择权,必须同解决实际问题(包括补交税费等)结合起来。对已登记的党员还应重温入党誓词,重新“约法三章”,将登记的过程变成党员受教育的过程。我们相信,党员出口一旦完全敞开,在党的自然感到光荣,党外的肯定充满羡慕,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凝聚力必将大幅提升。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将减法做成加法。

二、必须优化党员队伍内部结构。在**乡,穷党员多,老党员多,半文盲党员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改变这“三多”,不能靠“一棍赶”,只能靠自我提高和新鲜血液的补充。一方面,要积极大胆地吸纳有致富能力的农民入党。在我党的发展历史上,党员发展标准一直是动态的,战争年代讲的是流血牺牲,土改时期讲的是苦大仇深,文化革命讲的是阶级成份,现在建设富裕型小康,当然要瞄向富裕型农民。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只注重在村组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做法,主动与先富起来并能帮助群众致富的农业生产“大户”交朋友,引导他们积极向组织靠拢。这些大户一般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当然,也要把住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关,不能让那些“为富不仁”或钱的来路不明者混入党内。另一方面,要积极大胆地吸纳有文化的青年农民入党。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现代农业呼唤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有文化的青年农民,一般思路开阔,较少保守思想,敢于并且有能力接受新生事物。只要他们安心农业、农村,乐意服务农民,就要积极吸纳他们入党。他们的加盟,不仅能有效改善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还能为农村党组织带来新的气息、新的活力。

三、必须抓好战斗堡垒的建设。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党员行不行,就看带头人。村党支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的状况,对当地发展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设坚强的战斗堡垒,首先,带头人要选准。现阶段支部书记人选,除了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服务意识等方面的要求,还要有经济状况的要求,应尽量选拔富裕型党员担任农村党组织负责人。通常情况下,富裕与否是衡量个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让先富起来,并且自身物质要求基本满足的人当干部,不仅带领大家致富的点子相对较多,而且可能因更多地看重“社会名声”,而更能自觉地为群众服务,这也符合行为科学的基本规律。假如让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党员担任农村党组织负责人,群众对其经济诚信度和工作能力反而不放心。其次,班子要配精。村支两委成员应尽量在群众口碑好的富裕型党员中挑眩组成人员力求少而精,大力提倡村支两委交叉任职、村干部兼任组长或分片包组。第三,村干部要管好。对村干部可以参照乡镇干部的管理办法,在工作上,实行目标管理,并定期督导、检查、考评;在任用上,推行竞争上岗的办法,激发队伍的活力,还可以考虑以乡或县(区、市)为单位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并实行交流任职锻炼。在待遇上,要设法落实村干部工资,鼓励村干部多方筹资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或购买商业保险,逐步实现村干部的“准职业化”。

四、必须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活动平台。活动出活力。没有活动,群众难以感觉到党员的存在,党员难以感觉到与非党群众的区别,党组织会显得死气沉沉。农村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开展以“我为党徽添光彩”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并不断地赋予这项老活动以新的内容。譬如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我们可以将那些未被群众认识的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先交党员农户探索示范,然后逐步推广;在为村民办实事方面,可以组织党员开展义务劳动,修筑村内各种公共设施;在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方面,可以由党员牵头组织流通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此外,还要继续开展“联户带创”等具有党员特色的活动。要通过这些活动载体,展示党员风采,扩大党的影响,重塑党的为民形象,吸引更多群众投身到建设全面小康的伟大事业中来。

五、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要使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应当走“制度保先”的道路。在党内,要继续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严格、科学、高效的党内议事程序和议事规则,凡属乡村的重要基础设施建、农业结构调整、公益事业、社会治安、财务管理和党的建设等涉及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都应召开党员大会进行议决,充分听取全体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的意见,使每项决策最大限度地贴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继续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农村党小组。根据党员多少,每村设3—5个党小组,经常召开党小组生活会,党员村干部参加,确保生活会质量。通过党小组生活会开展交心通气、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清扫党员思想上政治上的灰尘,将各种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乡村党组织要加强党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在班子建设、党员发展、党员转正、党员异动、党员处理、党员培训等方面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针对当前农村流动党员急增的新情况,要建立好流动党员台帐,探索流动党员的管理模式,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流动党小组或党支部,对分散的流动党员要实行定期向所在支部汇报思想制度,不让任何党员脱离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在党外,要大力推行党务公开。凡属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其决策理由、决策依据、决策过程、决策结果都要如实告知群众;对于村组干部的家庭经济状况、犯错误党员的处理结果、村里的财务收支情况等敏感问题,要通过一定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建立并推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1—2次群众大会,对本组党员遵纪守法、发展经济、联户带创、上交税费、计划生育等方面情况进行评议,使群众评议党员的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实验计划

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贯彻落实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意见》精神,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管理、有效的策略贺扎实的措施,因地制宜开展课改活动,扎扎实实地搞好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

一、明确改革的意义,加强组织领导。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

育变革。它对于从根本上确立广大教师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改进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确保基础教育有重大突破,使用面广量大的有个性、有创造力的、身心和谐发展的、能肩负起现代化建设重任的一批批人才茁壮成长。

二、加强学习,提升教育理念。在社会变革、教学转型时期,最大的困难

是观念的转变,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和知识水平不断地面临挑战,只有加强学习,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

1.学理论文章。我们要充分学习《新课程改革纲要》,参与讨论,以此切实

转变观念,把握精髓,少走弯路。

2.学习他人的教育案例。多看一些他人的具有先进理念的教学案例,然后结

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给自己的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变革。课改工作组将编印一至二期课改案例集供老师学习。

3.多看、多听他人的课。俗话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积极参与学校举

办的校内公开课,示范课,教师课堂达标活动,“大奖赛”,教师岗位大练兵等活动,让老师们通过听课评议,看到自己的不足,切实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新课程理念真正化作广大教师的具体行动,从而确保课改落到

实处。

三、深入课堂研究,注重教学实践我们要课改组的每一位教师明确一个课

题。

1.通过平时的学习、实践、反思,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实效。

2.上好一节研讨课。既然是研讨课,就不要求面面俱到,试图解决所有的问

题,我们制希望教师能围绕所确立的课题,在某一个方面环节作一些探讨、做一些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就可以了。一个教师上研讨课,其他教师也要当做是自己的事,因为“只有经常帮助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可以在课前出谋划策,听完课后,给予真实的评价,这样的过程,无疑慧给课上教师及听课教师带来很大的提高。

3.本学期要求以教研组为单位,在组内组织开展新教师过关、组内示范课、组织选拔参加“大奖赛”人员。

4.养成反思的习惯。课改实验老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贺教

学进行理性思考,认真写好教学环节反思、反思小结。每学期至少交两篇论文、两篇教学心得、两篇说课稿。

四、尝试教学评价改革。

1.评价目标从智力因素贺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入手。因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

人取得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占80,因此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时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家长、同学、老师四者同

时参与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可以用自评、他人评、学生评、学校评四者相组合。

3.评价方法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重在真实、鼓励。可以用定性评价和定量

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基础知识、解题能力等方面可以给予量化,而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实际操作、说话、朗读等方面则可以给予定性评价,即可以用言语给予学生的一定的评价,并重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五、课改要求

1.积极参与课改计划的制订。

2.收集有关重要课改文章供教师学习。

3.积极参与课改组的活动,无非常特殊的情况,不得缺席。

4.教师每学期相互听课不得少于20节。

5.上好校本课,做好业务笔记。

6.每组织开展具体了解各位教师的课改情况,把握全体的课改实况贺进度,提出建议性意见,积极讨论向四十分钟课堂效益。

新课程改革实验计划

中学 部

下载对新课程改革实验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新课程改革实验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改革实验总结

    新课程改革实验总结 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在我校实施已经近一年了,一年来,我校按照《诸暨市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工作意见》精神,扎实有效地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实验。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

    新课程改革调查问卷

    新课程改革调查问卷(教师部分) 学历职称学科学校 1、 你知道什么是三维目标,三级课程吗?2、 你对课改能适应到什么程度?3、 你在备课中是如何利用课程资源的?4、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

    对县域现金服务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当前县域现金服务状况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现金服务,现金流通状况在县级发行库撤销后每况愈下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随着社会经......

    对县民营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县民营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县民营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富裕县,而如今由于工业发展滞后,“农民富,财政穷”成了对的形象......

    对巴中市困难群体就业状况调查与思考

    对巴中市困难群体就业状况调查与思考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1-04-28】 促进困难群体就业,是推动社会整体实现更加充分就业的重要任务,是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家......

    对街道劳务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精选五篇)

    对###街道劳务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2007年11月19日)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民生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而要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关键是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核心是大幅度增......

    对国税人员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国税人员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为深入了解基层国税人员思想动态,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同时为全市系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做好思想和组织准备,近日,张家界市局结合深入学习实......

    关于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1(5篇)

    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新一轮课程改革之风,吹开了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之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既有体验新课程的兴奋和喜悦,也有感到理论与实际不好统一的矛盾与困惑,通过深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