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律中的事实问题

时间:2019-05-14 03:4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法律中的事实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法律中的事实问题》。

第一篇:浅析法律中的事实问题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其目的旨在要求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客观公正。但是随着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事实”的理解产生怀疑:我们用以审判的“事实”究竟是绝对的事实(客观真实),还是相对的事实(法律真实)?本文中对“主观真实”、“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观点产生的原因,据以成立的理由及民事诉讼证明活动进行分析,阐述了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法官通过审判活动所得到的案件事实,到底能够达到或者说应该得到的是一种怎样的真实。

【关键词】 主观真实 客观真实 法律真实 民事诉讼证明活动 高度概然性

公正是法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法律又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前提和条件,人们只有通过正当的法律程序,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来调和社会矛盾,平衡社会利益,维护秩会秩序,才能够实现社会公正,但在现实中,由于法律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只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公正作为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目标,它的社会价值永远在法律之上。因此,公正一词及其所蕴含的崇高价值理念不仅在哲学或法理学上推崇备至,尤其表现在程序领域和司法实践中,对于某一案件的裁判,人们首先不是想到法官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获知案件的真相,而是这一裁判结果是否公正,是否反映了该案件全部的客观真相。但每一个案件都是发生在法官审理之前,事实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不可能完全再现,法官要客观公正地再现过去的“事实”就如同历史学家探知过去的历史一样,那么法官在选择过去的“事实”组合成案件真相的时候,应该将其放在一个怎样的既定框架之内才算是还原了案件的客观真相呢?这就不得不使我们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对法官裁判案件所依据的“事实”应该怎样定位。

一、法律中的“事实”之争 自我国民事诉讼法出台以来,“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就成为法官判案法定的基本原则。虽然这项基本原则为人们所认可,但是随着近年来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人们对这项基本原则中的“事实”的理解产生了较大分歧,形成针锋相对的两派:一派主张该“事实”应该为“客观真实”;另一派则主张该“事实”只能为“法律真实”,“客观真实”只是一种理想罢了。

(一)主观真实论

主观真实论者认为“客观真实”只是一种理想,诉讼中裁判所依据的只能为“法律真实”,即只能达到法律所认可的真实程度。它所要求的案件事实是证据所证明的事实,或者说从证据角度分析是真实的事实。其理由众多,主要有:(1)对过去事实的认定只有通过证据,而证据的收集、提供、审查、判断,都是法律规定的,因此,作为裁判依据的事实不可能是客观真实。(2)在民事案件事实证明过程中,裁判人员的主观判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受这种主观性的影响,裁判的事实也只能是一种法律真实。(3)“依照程序公正要求,诉讼中所再现的冲突事实必须符合法律的形式规定,并且受制于法律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所认定的法律上'真实'的事实,才是程序公正所仰赖的冲突事实。”①(4)当事人的证明责任的履行程度和证明能力的强弱,直接关涉到所再现的案件事实与诉前的事实原貌是否相符合的程度,显然这是因人而异的。

(二)客观真实论

主张客观真实者认为,所谓“客观真实”,就是“司法机关所确定的这些事实,必须与客观上实际发生的事实完全符合,确实无疑。” ②他们认为,把民事证明要求确定为客观真实,既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第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意识;人类具有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能够通过调查研究认识案件的客观真实。查明案件客观真实具有科学的理论根据。第二,客观上已经发生的案件事实,必然在外界留下这样或那样的物品、痕迹,或者为某些人所感知。这为查明案件客观真实提供了事实根据。第三,我国司法机关有党的坚强、统一的领导,有广大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群众的支持,有一支忠于人民利益、忠实于法律、忠实于事实真相,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的司法干部队伍,这是查明案件客观真实的有力组织保证。”③第四,诉讼法的制定、颁布和不断完善为查明案件的客观真实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主观真实和客观真实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民事诉讼中对事实的认定,属于程序功能的基本要求,是一项诉讼证明活动。诉讼证明活动与其它证明活动一样,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然后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之一。它经历了从神示裁判的神示真实到法定证据制度下的形式真实,从法定证据制度到自由心证制度下的实质真实再到“实事求是”的客观真实等不同阶段。

(一)主观真实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在古代奴隶制国家和中世纪初期的封建国家,由于人们对神的信仰和崇拜,所以一旦发生诉讼争斗就会选择举行神明裁决的仪式来解决,在神示证据制度下证明对象的真实与否,不是依靠人类理性的认知和探求,而是通过对诉讼当事人肉体和精神的考验,以考验结果昭示的神意作为案件事实真实与否的判断标准。败诉一方也就是未能通过考验的一方,是司法决斗的失败者。这种司法决斗下的案件事实不是以证据来显示,也不靠人的理性来认识和决定,而是由神明(神兽)来证明,故称为神示裁判制度。

随着人类理性的觉醒,君主专制制度下的纠问式诉讼程序得以确立,神示证据制度逐渐被法定证据制度取代。法定证据制度,又称形式证据制度,是指法律根据各种证据的不同形式,对其证明力的大小以及如何运用,事先明文规定,法官审理案件必须据此做出判决,而不得自由评判和取舍的一种证据制度。其进步意义在于人类不再将案件事实真实性的判断标准交给神意的主宰,而是诉诸人类的智慧和经验。它表明人类在诉讼实践中已逐步认识到了证据的客观性,并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通过法定证据制度将这种客观性予以客观化。但其也存在弊端,主要表现为忽视了法官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思维的形而上学。

为了克服这种将法官作摆设的弊端,资产阶级在欧洲胜利后所建立的国家出现了一种“自由心证”制度的证明模式,即法律不预先规范证据的效力和取舍标准,全靠法官根据自己的良知、理性及其法律意识来自由判断。所谓“心证”即法官通过对证据判断形成的内心信念达到深信不疑的程度,或者说是真诚确信的程度。其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认为法定证据制度下人们对案件事实的认识,只是一种“形式下的真实”,而只有符合法官内心确信的案件事实才是案件的“实质真实”。正是由于这种只规定证据的形式和判断方式,而不规定证据效力和取舍标准的所谓“自由心证”模式的出现,使得法官在裁判案件的时候享有了广泛的自由裁量权,法官只需要满足于在程序上做到绝对公正,那么他所作出的裁判结果就不违反法律规定,他所认定的事实就是案件的“实质真实”。其实,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只站在程序公正基点上通过对各种材料和客观表象的认识,再以主观上的评判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念所得到的“实质真实”仍然只是一种“主观真实”或者说“形式真实”。而不可能是也不能达到案件的“客观真实”。

(二)客观真实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客观真实正是针对主观真实观点提出来的。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士坚持“客观真实”模式是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的。新中国成立后成为第二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建国前兵祸连连,外患内乱,国家不独立,社会无安定,虽然有一些法律,然而却无生存环境。建国初期,由于经济不兴,法治不举,特别是“文革”十年,本来就脆弱的法律机关也几乎荡然不存。根本就谈不上法学理论的研究和法律的制定,于是我国早期的一批根本无司法实践经验的法律工作者只得向“大哥”前苏联学习了,所以前苏联的许多司法理念也被简单机械地照搬照抄了,并因此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前苏联民事诉讼中就确立了客观真实原则,即法院应当准确地查明法律事实、并适用开庭调查的证据来证明这些事实是有根据的。它要求不管是在案件事实情节上,还是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上,都应当是客观真实的。它所依据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意识,人类具有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的原理,认为既然案件事实发生了,人们就能够通过调查认识案件的“客观真实”。而我国民事诉讼法亦规定了“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同时还规定了“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许多学者因此认为,这些规定对照总则中“民事诉讼法的任务,就是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就是要求法官实事求是地认定案件事实,在主观判断证据的过程中绝对地保持客观,以再现案件的“客观真实”而不应有其他。

三、对主观真实和客观真实的评析

(一)对主观真实的评析

对于神示裁判制度和法定证据制度下所获得的案件事实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真实,笔者在前文已作阐述,在此不多赘言。但由于“自由心证”制度下法官所获得的对案件事实的“真实”能否定位于我们所称的法律中的“事实”,在我国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笔者觉得有必要进行一下评析。

“自由心证”制度比起前两种证据证明模式有了更为明显的合理性和进步,给了法官在审理裁判案件、最大限度追求案件事实真相以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为许多英美法系国家所采用,但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自由心证”制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加之西方国家很少对某些概念作具体的阐述,因此“自由心证”一词在这些国家的成文法律中也很少采用这一术语了,但这一制度所表明的原则仍然存在。在我国,对这一证据制度有肯定和否定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肯定说认为;审判人员所持的观点、方法和立场决定了审判人员在实践中的内心确信,这种内心确信就是对于证据事实和案件事实所下结论时持有的正确性与可靠性的信念。如果审判人员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以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的方法去判断证据,就能看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正确结论。否则,即使是同一事实和证据,若以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判断,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④否定说认为,“自由心证”制度是以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为基础,否定了马克思主义主观能够认识客观的辩证唯物史观,如果法官仅靠“良心”、“理性”来判断证据,片面强调法官自由评判和取舍证据,势必助长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不利于利用整个人民法院集体智慧来认识客观事物,从而给审判活动带来极大不利。另外,如果要求审判人员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评判、取舍证据进而达到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又何必一定要称之为“自由心证”制度呢?⑤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借鉴这一证明模式。

笔者认为,如果赋予法官独立裁判的自由,那么任何待证事实的证明都可由“自由心证”来解决,因为案件证据对待证事实所起的作用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现有证据已充分证明了待证事实;二是现有证据不能证明待证事实;三是现有证据不能充分证明待证事实;四是某一证据不能充分证明待证事实的某一部分。在第一、二种情况下,法官可以根据事实的存在与否,作出支持或否决当事人请求的裁决;但在第三、四种情况下,却会出现两种结果:即虽然证据证明待证事实的存在与否不充分,但法官内心确信该事实存在的可能性比不存在的可能性大;或者不存在的可能性比存在的可能性大,从而分别作出不同的裁决。但无论哪种结果,法官的裁决都符合法律程序。并且由于法官的自由裁量空间非常宽广,在法律规范含义不明或无法可依的情况下,只要不违返程序公正的要求,法官就是法律也即法官造法说。英美法系中的判例制就是很好的证明,从而导致不是由法律而是由法官不断随意地确立证据规则的现象。由于“自由心证”制度是对法定证据制度直接否定的产物,因此难免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1791年9月29日法国宪法会议发布训令正式宣布“法官必须以自己的自由心证作为裁判的唯一根据”就是一例。另外,从具体案例来分析,美国1995年10月2日对辛普森案的“世纪审判”裁决辛普森谋杀罪名不成立而宣告无罪,使全世界为之震惊。其主要原因就是一双带有辛普森血迹的袜子两面血迹一模一样,证明袜子沾血时并不是穿在辛普森脚上可能是警察或他人栽赃陷害。但在随后进行的民事诉讼中,陪审团却裁定辛普森对被害人负赔偿责任,因为民事案件不需要达到“排除合理怀疑”,只要达到一种“概然性”即可。⑥可见,这种“自由心证”制度是在对形而上学的形式主义加以完全肯定(即只需符合程序要求)后,又吸收了康德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即只要一个证据被排除,案件事实就有不存在的可能)。因此,“自由心证”制度下片面强调法官仅仅为了满足遵循法律的程序要求,只需达到内心确信的案件事实的“主观真实”不是我们所要求的法律中的“事实”。

第二篇:事实婚姻问题

事实婚姻问题

2001年4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婚姻法》作出的修改,并不是颁布新的《婚姻法》,而是对1980年《婚姻法》进行补充和完善,而且这次修改并未涉及到主要问题。所以现行的《婚姻法》仍然是1980年《婚姻法》。

其次,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五条明确规定:“未按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

(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

(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以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根据以上规定不难看出,婚姻法修改后,男女双方于1994年2月1日以前符合结婚实质要件并且有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的,按事实婚姻处理;男女双方于1994年2月1日以后符合结婚实质要件并且有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受理案件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关于财产问题,如果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将该同居关系认定为事实婚姻,则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合法夫妻关系,故财产问题应当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具体意见》。如果人民法院将该同居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

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双方在同居生活期间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民法通则中的一般共有财产处理。婚姻法修改前,对于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我国采取有条件承认双方具有夫妻关系:

1.双方或者一方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办理离婚登记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办理;2.1986年3月15日以前双方以夫妻名义同居,群众也认为双方具有夫妻关系,双方或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的,如果起诉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果起诉时双方或者一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当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

3.1986年3月15日以后至1994年2月1日以前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果同居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要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如果同居时一方或者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要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

第三篇:(事实婚姻弊端法律对策)

目 录

摘 要...................................................3 引言.....................................................1

一、事实婚姻概述..........................................1

(一)事实婚姻的界定...................................1

(二)事实婚姻的特征...................................1

(三)事实婚姻相关的概念...............................2 1.可撤销婚姻与事实婚姻..............................2 2.无效婚姻与事实婚姻................................3 3.非法同居与事实婚姻................................4

二、我国事实婚姻现状及原因分析............................5

(一)我国事实婚姻的现状...............................5

(二)形成原因分析.....................................6

三、我国事实婚姻法律制度现状..............................7

(一)承认事实婚姻的必要性.............................7

(二)我国事实婚姻立法存在的问题.......................8 1.补办登记制度的问题................................8 2.认定条件的问题...................................10 3法律效力的问题....................................10

(三)我国事实婚姻司法实践存在的问题..................11

四、完善我国事实婚姻立法的建议...........................12

(一)建立事实婚姻自动转正制度........................12

(二)适度完善事实婚姻认定条件........................13

(三)加强事实婚姻法律效力体系建设....................13 总结....................................................15 参考文献.................................................16 2

我国事实婚姻制度的弊端与法律对策

摘 要

事实婚姻是婚姻法中一种较为特殊的婚姻形式,建立事实婚姻制度对于完善婚姻法具备较大意义,但同时,事实婚姻制度存在的不足也会对事实婚姻关系中的正当权益保护或弱势群体保护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以我国事实婚姻制度为研究对象,从法学角度,对事实婚姻的界定、特征及相关概念加以论述。对我国事实婚姻的现实情况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国事实婚姻现状基础上的事实婚姻制度的演变进行介绍,明确当前实施婚姻立法存在的缺陷以及完善事实婚姻制度的必要性。针对当前我国事实婚姻制度的缺陷构建针对性解决方案,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我国事实婚姻制度,更好的发挥法律效力维护事实婚姻中的正当权益和弱势群体权益等。

关键词:事实婚姻;法律规制;立法缺陷

引言

在我国古代以聘为婚,注重婚姻仪式的风俗影响下,我国社会存在大量的事实婚姻关系,这类婚姻关系符合婚姻法对法律婚的实质要件,但是缺少形式要件,没有经过正式结婚登记,其婚姻关系的维护与纠纷处理存在一定问题。这就需要从婚姻法的角度,结合立法现状寻找更好的规制事实婚姻关系,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并且维护婚姻法权威的相关对策。

一、事实婚姻概述

(一)事实婚姻的界定

合法婚姻的形成必须具备法定婚姻的实质要件与形式要件,缺少法定结构构成要件的婚姻关系都不是合法的正常婚姻关系。事实婚姻从广义上来说就是结婚具备实质要件或缺少结婚实质要件的双方未经结婚登记就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群众也将其看做夫妻关系的客观现实。狭义上的事实婚姻则是符合婚姻关系构成要件的男女双方未经登记长久的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和持久同居的一种婚姻形式。根据我国2001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事实婚姻就是男女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但是缺少形式要件的长久同居关系。根据目前我国婚姻法规定,我国的事实婚姻是狭义的事实婚姻制度,从法理角度而言,事实婚姻关系只要补办结婚登记手续则同样具备合法婚姻的法律效力。

(二)事实婚姻的特征

事实婚姻具备如下特征:

第一,事实婚姻符合婚姻法对合法婚姻的实质要件规定,包括结婚意愿自由、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符合一夫一妻制、无近亲结婚或禁止结婚的事由。事实婚姻的合法实质,与无效婚姻或可撤销婚姻存在很大的差异,其法律处理方式及结果也存在显著差异。

第二,事实婚姻欠缺法定形式要件,也就是缺少正规结婚登记手续。在我国婚姻法规定中,采取实质审查制度确立合法婚姻关系,其实质要件是婚姻关系构成的目的,而形式要件是婚姻关系合法的唯一手段。如果符合法定婚姻事由实质要件规定的双方缺少法定登记程序,则该婚姻关系不能够形成法律上的夫妻关系,游离于婚姻制度外,形成事实婚姻。

第三,事实婚姻具备婚姻关系的本质特征。事实婚姻被成为婚姻,是因为其具备与法定婚姻相似的婚姻关系本质特征,也就是男女双方以具备婚姻意愿和长久共同生活为目的和事实一同生活。如果男女双方是处于恋爱阶段或同居生活,不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则不构成事实婚姻。这种共同生活必须是精神、肉体、经济的结合,并且是一种长久性的结合。在外观上,事实婚姻双方以夫妻关系生活,这是夫妻长久共同生活目的的一种表现,也是事实婚姻的重要特征。

(三)事实婚姻相关的概念

1.可撤销婚姻与事实婚姻

可撤销婚姻实质已经形成法定婚姻关系,但是因为婚姻关系的形

成是建立在某些违反婚姻自愿和自由原则基础上形成的,对此情形已经形成的法定婚姻关系可以由当事人或利害第三方向法院提请撤销婚姻关系。在我国《婚姻法》第11条中,对婚姻的可撤销事由进行了规定,提出一方因受到胁迫形成的非自愿婚姻,违背了婚姻自由的原则,受胁迫的一方有权向婚姻登记部门或人民法院请求形式撤销权撤销该婚姻,其权利行使必须在登记日起一年内进行。对于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而结婚的情形,应该在被迫害者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事实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不同,事实婚姻只是在现实生活中被视为正式婚姻关系,但是并不具备法定婚姻的构成要件。事实婚姻只能够通过弥补登记程序等补偿性手段转变为法定婚姻,但是在转变之前并不具备法定婚姻的全部权利和义务,事实婚姻关系的结束并不需要经过法定离婚程序或者法律诉讼。而可撤销婚姻具备婚姻法对婚姻构成要件的规定,但是其构成要件的实现是建立在违反婚姻法规定基础上的,因此,该婚姻合法但是违反婚姻自由的原则,可以由当事人提请撤销。

2.无效婚姻与事实婚姻

无效婚姻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婚姻关系,其形成情形主要是存在法律规定的婚姻无效情形或者缺少婚姻成立要件等。无效婚姻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男女结合时并不符合婚姻法对法定结婚要件或程序的规定;第二,男女以夫妻名义生活甚至举行公开仪式,在现实生活中被看做夫妻关系。根据《婚姻法》第10条的规定,无效婚姻的法定

情形如下:第一,存在重婚情节,该婚姻违反我国一夫一妻的婚姻家庭制度,违反社会道德风尚并影响家庭和社会稳定,冲击计划生育过程等问题,是法定无效婚姻;第二,存在亲属(三代以内)关系禁止结婚的情节,不符合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违背传统伦理道德的婚姻关系,应该视为无效;第三,婚前一方或双方患有医学上认为不适宜结婚的疾病且婚后并未治愈的,包括严重遗传性疾病、特定传染病、精神病及其他医学中不宜结婚的疾病,可能引发家庭或社会矛盾等问题的婚姻无效;第四,没有达到法定最低结婚年林限制的,婚姻关系中双方无法正常履行家庭义务承担家庭责任,会给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压力的婚姻无效。第五,有胁迫非自愿结婚的情形视为无效婚姻。

从婚姻法规定中可以看出,无效婚姻制度缺少法定婚姻的实质要件,该婚姻关系违反婚姻法对合法婚姻构成要件中实质要件的要求,即便部分婚姻具备法定形式要件,也视为无效。无效婚姻制度中的一方或双方可能是在违反婚姻法规定的基础上组建婚姻关系,该婚姻制度的撤销中可能涉及到民事或刑事诉讼。而事实婚姻制度中,男女双方都符合婚姻法规定的合法婚姻实质要求,其婚姻关系在补办登记后转变为有效婚姻,同样受到法律保护,并且事实婚姻关系中双方均为善意,并不存在民事或刑事诉讼的问题。

3.非法同居与事实婚姻

非法同居是男女双方或一方有配偶,双方不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或者均无配偶但是不符事实婚姻条件的双方结合,都是缺少法定婚姻实质要件和形式要求的同居关系,这种同居关系不符合婚姻法对婚姻 的实质和形式规定,从哪个角度而言都是非法关系。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的实质区别就是双方是否具备法定婚姻的实质要件。在2001年的婚姻法规定中,非法同居关系的名词从婚姻法中解除,非法同居这一阶段性的概念已经不在沿用。从当前法学界的研究中,同居关系中未登记但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已经构成法律行为,应该在我国婚姻法的司法解释中增加同居行为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在当前非婚同居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在法律解释或条文中明确同居关系调整范畴,更能够提升法律对事实的尊重和当事人权益的维护。目前西方一些国家的法律将非婚同居关系看做事实婚姻,但是从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来看,未登记同居的关系,缺乏法律婚姻有效构成的必要条件,因此应该纳入无效婚姻或可撤销婚姻条例中,适度增加当事人请求权,并规定在撤销前予以补办结婚登记并不存在违反婚姻法条例的情形应该将其转变为合法婚姻。

二、我国事实婚姻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事实婚姻的现状

事实婚姻的形成与发展在我国具备较为普遍和广泛大量的特征。在我国的城乡或者南北方,不同区域不同范围内均存在事实婚姻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事实婚姻也逐步覆盖老年人到年轻人群体,尤其是随着婚姻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事实婚姻关系下共同生活,缺少正规的登记手续,虽然其婚姻关系符合法定实质要件,但是其受法律保护的程度还存在不足。在2002年我国妇联对全国各地区 的民众抽样调查中,已婚但是未办理登记的成年人达到4.2%,在已婚者中占4.6%的比重。这一数据在农村已经达到6.9%和7.5%。在高达15%的城乡居民中认为结婚没有登记的必要或者没有登记行为,这就使得事实婚姻关系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在1990年民政部的信息统计中,我国当时的婚姻关系30%是事实婚姻,在偏远地区该婚姻关系尤为突出。在此情况下,我国事实婚姻普遍存在,并且逐步产生事实婚姻和无效婚姻并存的局面,有效的区分事实婚姻和无效婚姻的法定事由和法律处理方式,对于维护法律公平公正原则形成对婚姻关系的有序管理非常重要。这在当前我国结婚登记率较低的现实情况下尤为重要。

(二)形成原因分析

在我国,事实婚姻制度的形成有着较为复杂的原因:

第一,事实婚姻在我国古已有之,中国古代以聘为婚,经过下聘礼和举行结婚仪式的婚姻关系就形成古代的合法婚姻。这一制度中,国家公权力并不设定登记部门对其进行登记管理,户籍的变更在结婚关系中发生并不构成结婚要件。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下,当今我国社会仍然保有相当一部分以聘为婚的理念,在一般百姓心中,下聘礼和办婚宴是比结婚登记更加重要的环节,虽然近年来关于结婚登记的意识有所改善,但是每年结婚登记的人群仍然没有显著提高,并且相当一部分结婚登记的实现是当事人或双方父母急于办酒席等而形成的。因此,在我国历史文化的影响下,办酒席等公开的婚姻仪式是大众眼中较为重要的婚姻构成形式,而相对忽视结婚登记的问题。

第二,在我国事实婚姻长期存在,其根源就在于社会上一些人缺少婚姻合法的理念,一些人并不希望通过登记形成完全合法的婚姻关系而是希望长久同居满足自己的家庭和其他欲望。在此情况下,一部分人由于传统观念和法律意识不足的影响,缺少主动进行结婚登记的行为。而随着同居关系的社会认可和宽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同居而不是登记来完成其实质婚姻。

第三,事实婚姻的存在与我国婚姻等级制度存在一定的关系。在婚姻法改革之前,我国一些地方的婚姻登记机关对登记者索取的费用和手续较多,这使得部分居民怕麻烦或者不想承担费用而逃避登记。在目前的婚姻登记体系下,婚姻法、行政法与刑法等存在不协调的法律问题,事实婚姻关系的法律处置不完善,促使已经存在事实婚姻关系的双方没有主动补办登记或者是完成合法婚姻形式要件的积极性,这就使得事实婚姻在我国逐步增多。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事实婚姻关系的存在古已有之,这一关系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现实原因,涉及到居民的观念、法律的宣传以及法律体系的构建等多个方面。有效的完善法律中事实婚姻的立法内容并完善对实施婚姻的法律处置情形,能够更好的在尊重我国历史现实的基础上,形成对婚姻法的完善,维护法律权威,并发挥司法效力维护正当利益。

三、我国事实婚姻法律制度现状

(一)承认事实婚姻的必要性

在我国事实婚姻大量广泛存在的现实条件下,承认事实婚姻具备较强的必要性。一方面,事实婚姻是我国传统文化风俗的传承产物,事实婚姻的大量存在要求法律必须对其进行完善有序的规定,做到公正和保护并重,不能绝对承认或者绝对否认,也必须清楚承认与否认的具体情节和处理方法,才能够在尊重历史现实的情况下,发挥立法权威。另一方面,在目前国外的很多国家,也都对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进行明确规定,并且注重以法律保护善意当事人权利。在此情况下,如果我国婚姻法对事实婚姻的保护与管理不到位,回避事实婚姻立法,则很难实现婚姻法与国际法的接轨,对于涉外婚姻关系的处理会存在诸多问题,这对于维护国内居民的婚姻权益不利。此外,婚姻法是私法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事实婚姻当事人的意愿表达应该在其财产分割等方面得到维护和体现,这就对我国事实婚姻处置中婚姻效力不完善的问题提出新要求,必须对现行婚姻法及司法解释中的事实婚姻进行有效立法规制,才能够更好的维护事实婚姻关系中的合法权益。

(二)我国事实婚姻立法存在的问题

1.补办登记制度的问题

补办登记是我国婚姻法规定的事实婚姻合法处置的最主要环节,根据2001年婚姻法第8条内容规定:男女双方必须亲到婚姻登记部门进行登记结婚才符合法定登记结婚要件,取得结婚证的构成法定夫妻关系。没有办理结婚登记的应该补办登记。但是,补办登记制度实际上体现立法中对事实婚姻处置的矛盾,没有实现立法技术的提升,也衍

生出一些问题:

第一,补办登记的法律效力存在问题,取得结婚证就确立夫妻合法关系,则办理登记与正常办理没有任何差异,在补办之前婚姻为无效婚姻,补办后极为合法婚姻,则实际上事实婚姻的处置被割裂为补办登记前后的不同婚姻制度,对于事实婚姻仍然没有准确独立的立法技术。

第二,补办登记的可行性不足。一般情况下,现实生活中的未登记而同居的关系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如果男女双方共同生活期间没有较大纠纷一般不会主动补办登记,往往是在发生纠纷并进行诉讼的时候才会根据法院告知补办登记。补办登记前后双方分别为同居关系和合法婚姻关系,则其关系的解除处置差异非常大,这就使得在纠纷中一方会主张补办登记,而另一方为逃避合法婚姻共同财产分割等问题而拒不补办,在此情况下,补办登记很难做到法定的自愿亲自登记的要求,其科学性存在问题。

第三,补办登记实际上将婚姻构成要件中实质要件置于形式要件之后,这对于保护弱势一方的权利不利。在婚姻关系中,事实婚姻关系是实质要件形成在前,但是婚姻法关于补办登记的规定存在漠视婚姻实体和忽视家庭及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问题,如果一方当事人不补办登记,则以同居关系处置,则对弱势一方,尤其是妇女及子女的权益维护非常不利。虽然以1994年2月1日为分割点,对事实婚姻进行区别处理,但是实际上如果一段事实婚姻发生于1994年2月1日之后,出现一方故意不补办或恶意不补办结婚登记的问题,在双方婚姻关系

解除时采取同居关系处理,则弱势一方所受到的损害更加严重,这是婚姻法公平保护原则不能实现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婚姻法对事实婚姻规制存在的重要缺陷。

2.认定条件的问题

我国现行婚姻法对于事实婚姻的规定实际上只是初步界定,婚姻法中并没有对事实婚姻进行统一明确的规定,因此,事实婚姻虽然完全按照狭义意义上的事实婚姻处置,但是却难以在立法基础上形成司法上对事实婚姻的统一确认,事实婚姻界定不明会给司法处置带来较大困难。同时,婚姻法中对事实婚姻的认定条件规定变化较多,在不同阶段的处置结果差异很大,在此情况下,司法执行中婚姻法的权威很难得到维护。此外,在目前我国婚姻法中,对事实婚姻与相似概念的区分和处置差异并没有完全得到体现,这就使得事实婚姻的处理存在偏重或者权益保护不到位的问题,不利于婚姻法权威的体现。

3法律效力的问题

婚姻法对事实婚姻法律效力的规定不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婚姻法对事实婚姻的遗产处理存在问题,根据目前司法解释的规定,未按婚姻法规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一方死亡则另一方以配偶身份主张享有继承权。该继承权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第5条规定的事实婚姻形成时间是在1993年2月1日之前还是之后区别对待。也就是说,对于1994年2月1日之后事实婚姻关系中一方死亡的情形,另一方面没有继承权,但是法律也没有任何补救措施,在此

情况下,当事人生前遗产分配意愿得不到法律保护,另一方的合法权益也很难维护。第二,在财产权的分割处置上存在缺陷,目前事实婚姻处置中没有提及财产权的分割,只是根据共同所得区分财产分割原则,很难实现对共同所得和一般所得的公平划分,并且很难维护当事人财产权的正当维护。第三,在抚养请求权方面,婚姻法并没有对事实婚姻中一方无法独立生存而另一方并不愿意承担其抚养义务的情形进行规定,缺少事实婚姻中弱势一方抚养请求权的规定,这就很难保护事实婚姻中弱势一方权益。

(三)我国事实婚姻司法实践存在的问题

在2001年开始,我国在婚姻法的修正案中规定,根据婚姻法要求,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结婚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放构成合法婚姻。未登记结婚的应该补办登记。根据最高人民大院对婚姻法的司法解释,男女双方根据婚姻法第八条规定补办登记结婚的,其婚姻关系从婚姻法规定的该婚姻实质要件确立时算起。在婚姻法司法解释第五条中补充规定,未进行登记的男女双方,在符合事实婚姻构成要件的,其法律处理以事实婚姻为准。在1994年2月1日之前的事实婚姻采取事实婚姻处理,在1994年2月1日自后的婚姻关系中,男女双方符合实质婚姻要件但是并未根据法院规定补办登记手续,则以同居关系处理。

从这一法律规定的角度,在司法实践中,对于1994年2月1日之前男女双方是否存在实质婚姻构成要件的认定成为判定事实婚姻的核心因素。但是,由于在1994年之前的司法取证相比于当前技术条件下 的实地取证困难更大,加上在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下,各地居民的流动性加大。受到1994年之前社会技术、行政管理等技术不足的影响,即便是当前符合实质婚姻构成要件的事实婚姻的取证举证也非常困难,这就很难发挥法律权威维护对应权利人的利益,不利于事实婚姻的司法实践。

四、完善我国事实婚姻立法的建议

(一)建立事实婚姻自动转正制度

事实婚姻的合法化不应该完全以登记制度为准,正如上文所属,如果一方故意不登记或拖延登记,则事实婚姻中另一方善意当事人的权益很难得到维护。在此情况下,应该补充事实婚姻自动转正制度。应该在婚姻法对事实婚姻的处置中增加,事实婚姻关系下的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时间达到一定年限或于同居期间生育共同子女,则该事实婚姻自动转为有效婚姻,具备合法婚姻效力,发生纠纷时,无论一方是否恶意拖延登记,则另一方善意当事人权益和弱势一方权益都能够得到法律维护。对于具体的同居年限,应该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社会差异和文化差异进行确认,一般来说两年较为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当事人同居两年后,其双方当事人的关系一般已较为稳定且感情较融洽,转正也有利于双方之间婚姻关系的稳定。对于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期间生育共同子女的,应该不区分同居时间长短,在纠纷处置中都作为合法婚姻处置,加强对事实婚姻关系中妇女及儿童的合法权益保护。

(二)适度完善事实婚姻认定条件

完善我国事实婚姻立法,必须确定事实婚姻立法的合理形式,在目前登记为主的立法基础上,以法律婚姻为主导,采取立法与司法相配合的模式,以立法原则为主,司法解释为辅的方式,对事实婚姻进行更完善的立法规定。同时,补充单独登记制度的缺陷,更多的提升法律婚姻的主导地位,反应事实婚姻和法律婚姻的差异处置,更好的提升婚姻法对事实婚姻与其他婚姻关系的区别处置,提升法律婚姻地位的同时引导事实婚姻当事人积极补办登记,更好的降低社会上事实婚姻的比重。这样的立法形式能够更好的保护婚姻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并保证婚姻关系质量,维护法律权威和国家对婚姻的管理监督权利等。

婚姻法应该是标榜法律混,并合理配置婚姻关系中男女双方权利和义务,并且对双方正当权益进行保护的。在我国事实婚姻普遍存在的现实情况下,发生纠纷的处理必须考虑女方及子女作为弱势群体可能受到的物质和精神损害,以及同居老人纠纷中社会地位和权益等受到影响的问题。在事实婚姻关系解除时,应该注重增加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救济制度,例如增加对女方或弱势群体在关系解除后的抚养请求权制度,或增加对弱势一方精神损害赔偿等相关救济制度,降低其在事实婚姻中遭遇的精神和物质损害,更好的维护弱势一方权益。

(三)加强事实婚姻法律效力体系建设

事实婚姻当事人实际上以夫妻名义和身份共同生活,彼此之间应该具备一定的夫妻权利和义务,在婚姻法中对其权利和义务进行规定,能够更好的完善事实婚姻法律效力,避免效力规定不足产生的后续问题。第一,应该对事实婚姻的同居关系进行规定,明确男女双方同居是事实婚姻的本质特征和基础构成要件。第二,对于男女双方的忠诚义务进行规定,基于社会善良风气的要求,应该维护男女感情上的相互忠诚。第三,加强相互抚养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注重在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础上,明确双方相互享有的抚养权利和义务,在一方出现经济生活困难或其他无法独立生活的困难时,应该有抚养请求权,要求另一方对其承担抚养义务或者承担子女抚养义务等。第四,应该明确相互继承权的规定,在那些善意的事实婚姻关系中,如果一方死亡,但是根据其生前意愿,遗产应该归属生前同居当事人或事实婚姻中的配偶的情形,应该明确未亡人的继承权利,维护事实婚姻关系中善意当事人的继承权并尊重私法自治的原则。第五,对共有财产权进行明确规定,对双方当事人于共同生活期间所取得财产依据当事人约定进行分配,对于没有约定的共有财产由双方公平分配,在尊重意思自治的基础上维护法律权威。第六,增加互有家事代理权利的规定,被代理方需要对代理方的日常家事行为产生一定债务并承担连带责任,也可以推定双方当事人应该发生的权利和义务。第七,应该将事实婚姻关系期间的共同子女作为婚生子女对待,维护子女的合法权利。

总结

综合全文分析,事实婚姻是我国社会发展中遗留下来的重要婚姻,在婚姻法中合理的界定和构建事实婚姻制度,对于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序良俗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经过我国婚姻法和司法解释的多次完善,事实婚姻制度在我国逐步确立,但是关于事实婚姻的立法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只有全面的完善事实婚姻的法律界定、明确事实婚姻的转正制度,并对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进行构建,更好的维护事实婚姻中善意当事人和弱势群体的利益,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法律权威维护社会善良风气。完善事实婚姻制度,也是我国法律规定尊重历史风俗和社会现实,发挥法律权威,维护私法自治和弱势群体保护的重要措施,是当前个婚姻法及私法发展中必须注重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宁欢.论事实婚姻的法律调整[D].中央民族大学,2011 [2]王阳明.论我国事实婚姻的法律问题[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2(6)

[3]胡楠.论我国事实婚姻的法律问题[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2(2)[4]韩磊.论事实婚姻[D].黑龙江大学,2009 [5]金眉.事实婚姻考察——兼论结婚仪式的现代法律价值[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1)

[6]杨硕帆.从一份民事判决书看瑶族农村事实婚姻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2(13)

[7]黄义灵.浅析事实婚姻的效力[J].法制与经济,2010(4)[8]刘燕飞.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婚姻法》中对事实婚姻的调整与表述[J].黑河学刊,2012(6)

[9]哈山.事实婚姻法律问题探析[J].管理学家,2011(7)[10]马培杰.论事实婚姻的法律认定[J].法制与社会,2011(28)[11]彭珊.我国事实婚姻问题的反思[J].华人时刊,2012(4)[12]于岱文.事实婚姻问题初探[J].法制与经济,2011(3)[13]郭丽红.论事实婚姻的刑法效力[J].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2010 [14]蒋权.对我国事实婚姻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4)

[15]冯乐坤.配偶权的时效取得——事实婚姻的民法应对之策[J].中国大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2010 17

第四篇:法律是如何认定事实婚姻的

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法律是如何认定事实婚姻的

裁判要旨

行为人于1994年2月1日前存在两个事实婚,且后一事实婚姻补办了结婚证,其行为是否构成重婚罪,关键要看是否同时存在两个以上的婚姻及如何认定事实婚姻解除的效力。

案情

1946年出生的常某与大一岁的王某于1966年4月举行了结婚仪式同居,后育有一女二子。因感情不和,常某便于1985年后独自离家做生意,1991年与适龄的高某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于次年育一子。常某、高某二人于2004年7月补办结婚登记手续。1997年王某亦与他人共同生活。自诉人王某认为常某在未与自己解除婚姻的情况下与他人先事实婚后补办结婚证,二被告人主观上具有明显故意,便将常某与高某自诉至法院,要求追究二人重婚罪的刑事责任。

裁判

黑龙江省大庆高新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自诉人与被告人常某1966年4月开始共同生活,且生育三名子女,二人之间成立了事实婚姻关系。被告人常某与高某于1991年以夫妻名义开始共同生活,并生育一子,2004年虽补办结婚证,但1991年事实婚姻关系已经成立。现自诉人无证据证实1991年后其还与常某共同生活,且村委会也证实自诉人于1997年后亦与他人另组家庭,因而可以认定,自诉人与常某均认为事实婚姻已经解除。故被告人常某没有重婚的故意,事实上亦未同时保持两个婚姻关系;同时,现有证据无法证实被告人高某明知常某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故二被告的行为均不符合重婚罪的主、客观构成要件。据此,法院对二被告人作出无罪判决。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一审判决已生效。

评析

本案存在两个事实婚姻,且均发生在1994年2月1日前,只不过后一事实婚于2004年补办了结婚证。对常某与高某是否构成重婚罪,则要看是否同时存在两个以上的婚姻及双方自认事实婚姻解除的效力问题。

1.构成重婚罪须有两个婚姻关系重合为前提

重婚罪侵犯的客体是我国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主观方面为故意或明知,客观方面为行为人具有重婚行为,即重婚必然有两个婚姻关系的重合。实践中,婚姻关系重合大致有四种情形:法定婚(即依法登记)+法定婚、法定婚+事实婚、事实婚+法定婚、事实婚+事实婚。前两种是重婚罪的典型常态,而对于第三种与第四种,即前一次是事实婚,后一次是法定婚或者前后两次都是事实婚的,实践操作上,原则上不构成重婚罪,但是若前一次的婚姻关系成立于1994年2月1日之前且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的,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该事实婚仍受法律保护,此后又有事实婚或法定婚的,应认定构成重婚罪。本案中,常某在1994年2月1日前存在两个事实婚,即1966年与自诉人事实婚、1991年与高某事实婚。后者虽于2004年补证,但双方事实婚姻却于1991年已成立。

2.认定事实婚姻关系相应法律标准的民刑差异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五条规定,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由此可见,民法上仅承认1994年2月1日之前的事实婚姻。而刑法上,对于事实婚姻是否可成为重婚罪条件之一,1994年1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以批复的形式对此给予了肯定。本案中,常某明知自己之前与自诉人存在事实婚姻,还仍然与高某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组建家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主观上具有一定的故意,但是否是重婚罪上的主观故意,还需结合其他犯罪要件或情节予以综合认定。

3.事实婚姻关系的解除应分区间予以综合认定

从表面形式上看,本案似乎同时存在两个婚姻关系,但是从事实婚姻的解除要件来看,并非如此。常某在1994年之前,分别与王某、高某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且都生育子女,均符合事实婚姻的构成要件,但是从王某1997年又与他人另组家庭及庭审中双方均认可曾口头协议解除事实婚姻来看,当时常某有理由认为其与自诉人夫妻关系已经解除,因此其并无重婚恶意。

另外,现行法律只是承认1994年2月1日之前的事实婚姻,并未对此前解除事实婚姻的要件作出明确规定。当事人在1994年2月1日后对此之前的事实婚姻要求解除的,则按照离婚程序予以处理。本案自诉人与常某均认为事实婚姻已经解除,但为追究常某重婚罪责,而对自认效力提出异议,认为自认并不必然导致双方事实婚姻关系的解除。根据疑罪从无的原则,应从有利于被告人的角度认定,故应认定双方事实婚姻已经解除。

综上所述,被告人常某主观没有重婚故意,事实上亦未同时保持两个婚姻关系。同时,现有证据无法证实被告人高某明知常某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故二被告人的行为均不构成重婚罪。

文章来源:律伴网 http://www.lvban365.net/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第五篇:事实材料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面对获奖,我很激动。然而更多的是一份坦然,它不单是一种鼓励,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莫大的肯定、鞭策和希望。它使我更有信心去努力,向着自己的梦想一步步的走下去。每一个奖的背后都是每个学生干部用自己的时间精力付出换来的。我不说我们累,更不想说我们苦,在我们成为学生成员的那一刻,就注定我们肩上多了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正是这份责任一直催促着我们。

责任越大,收获越大;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我很荣幸被选为优秀学生干部,这是老师和同学对我的肯定和鼓励。我会不负众望,更好地工作、学习。因为我知道:我们迎面而来的虽然是风和雨,是风雨中的彻骨寒冷,但收获的是天地间的绚丽彩虹。

高分1041

许昂阳

在班里积极参加活动,在维护班级荣誉上做出突出贡献,多次在班级活动中表现突出,出谋划策,使班级积极向上发展。

在学习方面,努力学习,认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在课下积极复习并和老师交流,积极配合老师工作。

高分1041

候文博

在思想上,拥护党的政策、方针;坚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在学习上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课认真听讲,随着老师的思路走,独立完成作业,并积极参加课外知识。在2010至2011学年平均分在80分以上,无不及格现象。

在工作中,积极参加院、系、班的各种活动,获有部分证书。在大学艺术团不断提升自己身为班里学习委员,创几个学习兴趣小组,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班里同学共同进步。

在生活上,努力做生活的强者,平时锻炼身体,做些自己喜欢的事,丰富自己,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成为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

高分1041

赵丁

入学以来,在思想上、学习等方面积极上进,严格要求自己。在老师指引、教诲和同学的帮助下,以及自身的努力,在德、智、体等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表现突出。

在当今一个知识信息高度集中化的时代,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在学习上我积极主动,勤奋刻苦,学习态度端正,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再结合自己的观点加以补充及理解,有时经常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此做到以点带面,一线联网!多方面的拓展和加深知识面。通过农历,取得很好的成绩,在2010至2011学年班级排名第一。

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获院办大合唱比赛三等奖,乒乓球协乒乓球大赛亚军等。在活动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也锻炼了自己。

高分1042

刘晓静

由于进入大学之后,我积极主动的弥补自己在学、思想、生活上的不足,乐观向上,努力进取,加上党组织、团组织和老师、同学们的支持和帮助我被评上优秀团员。

思想上,我积极要求上进,不断提高政治修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顺利通过党课和团课的结业考查。

学习上,认真学习课本和课外知识,并努力理论与知识相结合,想要锻炼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工作上,我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积极配合系里活动,同时做好自己艺术团的工作,充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

在生活上,与寝室关系融洽,与同学关系良好。对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为班级争光!

高分1042

程忍军

在班里,积极热情主动帮助同学们解决生活学习及感情各方面的问题,务实勤奋。平时多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合理地做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合理的处理好上级与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在本学年里,同学们思想积极,无违纪现象。平时经常组织活动,增强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很荣幸在本学年荣获河南工程学院优秀干部荣誉称号,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会更加努力辛勤、踏实工作,更好地服务与同学们,带领我们班同学更好地走向辉煌明天。

印刷1031

崔振青

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向先进人物学习,树立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并为之奋斗的决心和行动,是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并积极进取的青年学生。

我在学习中,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品德高尚,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师爱校,团结同学。每年逢遇到困境中的同学总是想方设法给与帮助或给以安慰。我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在活动中积极肯干,积极参与,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并在活动中受到教育,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也得到培养,受到同学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染整1031

张苗苗

在班里积极参加活动,维护班级荣誉,在课余时间参加校内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协会里不断提升自己,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学习上,努力学习,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在大一期间平均分达到80分以上无不及格现象。

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争做生活的强者。

高分1041

罗永丽

我热爱学习,敢于大胆提出问题进行质疑,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学习中敢于探索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其他同学,不隐瞒自己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经常将自己的学习方法教给其他同学,深得同学们的敬佩。

总之,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良好!

印刷1031

丁刘羊

下载浅析法律中的事实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法律中的事实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