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学中的哲学问题——关于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驳——读后感
我觉得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的桥梁就是人的需要,无论是表述者自己还是他人,都是因为有着某种需要而在实践活动中接触到了某个事实存在——无论这种需要是基于利己还是利他,是自愿还是被迫,是被主体意识到了的还是主体永远都无法认识到的潜意识,抑或是主体永远无法发现的来自遥远的其他人的需要,都必然是构成人的实践的出发点——在这个过程中,事实存在是在实践活动中被人意识到了存在,于是产生事实判断,而当感受到了事实存在的主体基于人类的种种需要而做出的判断就是价值判断,也就是该事实对人类来说的价值有无,价值大小,什么价值以及这种价值应该如何满足人类需要而做出的结论。但是同时,人的实践,甚至是最彻底的观察家(例如那些经济学家),也都在意识到某种事实的时候参与到了改变事实的行动中,比如在报纸发表评论,写博客,与他人面对面探讨,都可能改变事态的进程,而不要说经常需要取样来解剖的自然科学了,只是影响大小的区别而已,并且有很多影响是人暂时意识不到的。
也就是说,事实是被行动中的人意识到了的事实,这种行动的目的始终都是以人为中心的,所以事实判断的产生,价值判断的产生,二者的派生关系都依赖于人的需要。无论经济学还是伦理学,还是宗教,基督,佛祖,包括自称完全客观的自然科学,都是与人类的需要有着或远或近的逻辑关系的。
另外,所谓自然科学的精确性与真理的唯一性,已经被许多科学发现打破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相对论的出现,测不准原理,都说明即便是普遍真理如物理学,同一个命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和时空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文章所做的辩驳,是割裂人类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使之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
第二篇:《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读后感
关于《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的读后感
书名:《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 作者:刘刚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3年1月 本书提纲:
第一章:新闻“度量衡”
第二章:新闻价值的发现:从事实到新闻
第三章:采访方法论
第四章:采访领域中的新闻价值判断
第五章:特殊形态的新闻价值判断
第六章:编辑策划中的新闻价值判断
第七章:新闻价值的表现
本书读后感:
新闻反映的是“真实”和“新鲜”的事实,但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并不一定是新闻,只有当新近发生的真实事件具有新闻价值时,它才上升为“新闻”。吸引受众、影响舆论是新闻力量的体现,而构成这种力量的核心就是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新闻的核心力量。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价值仿佛是点石成金的催化剂,一些司空见惯了的现象因此具备了新闻报道的基础,产生出吸引受众和影响受众的力量。作为一个新闻爱好者,初入新闻的大门,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捕捉新闻价值的能力,思考怎样才能吸引受众的目光,只有在吸引受众之后,记者才能传达观点,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舆论。如果你所采写的稿件不具备新闻价值,就不能称得上是新闻作品,即便这些文章在行文结构上如何精巧,但由于缺乏受众的第一需要,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有经验的记者总能从社会各个方面发现层出不穷的有价值的新闻,而经验不足的记者却哀叹无新闻可写。记者自身的素质不同,决定了他的眼界和新闻发现力的差异。我们作为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如何把握新闻价值,培养新闻发现力和表现力?
首先,新闻是靠两条腿跑出来的,在香港,记者被称为“跑街的”,许多新闻事实就是在跑动中发现的。“跑出去是记者采访的第一要务,也是寻找新闻的最好突破口。呆在办公室里,接触到的永远是二手资料,新闻记者不是经院式学者,新闻记者一定要接地气,要走出书斋,走向受众,到新闻现场去,才能不带偏见地发现事实真相。
其次,事实真相是新闻的生命力,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最重要的是要要注重事实。物质决定意识,没有什么比事实真相更重要的了。受众最关心的是事实,新闻中如果有太多的完形填空,这样会使简单的事情变得扑朔迷离,不少事件总是有意无意留下空白,给民众留下广泛的想象空间,比如说刚开始曝光的微笑局长的手表门,可以是五块、十块,一直往上猜,读《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有感
员工打空姐的罗生门,也有多个说法。新闻工作者要挖掘事实,发现真相,给读者一个最佳答案。
新闻是记者选择的结果,记者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事实,但并不是每一件事实都是新闻,只有经过记者提炼、发现出新闻价值的事实才构成新闻。记者是读者与事实之间的桥梁,对读者来说,记者就是他们的眼睛,这双眼睛的职责就是把事实分出主次,突出新闻价值的所在。新闻工作者要学会选择,善于挖掘,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要不仅仅要提高理论素养,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能将知识融会贯通。
最后,新闻业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共事业,公众对媒体有着特殊的信任感,有人把它成为社会良心,把记者当成“无冕之王”,新闻工作者的新闻价值观必须体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这也是确保新闻事实、导向正确的基础。最近放映的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搜索》中,叶蓝秋拒绝给车上的一位老大爷让座,陈若兮凭着新闻主编的敏锐嗅觉,将此新闻恶心放大,引发了社会的一场大搜索,使叶蓝秋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光中饱受指责。所以记者一定要下笔谨慎。
对新闻价值很好地把握是新闻工作者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在平常生活中,我们要逐步培养新闻发现力和新闻表现力。
第三篇:关于《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的读后感
关于《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的读后感
书名:《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 作者:刘刚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3年1月 本书提纲:
第一章:新闻“度量衡”
第二章:新闻价值的发现:从事实到新闻
第三章:采访方法论
第四章:采访领域中的新闻价值判断
第五章:特殊形态的新闻价值判断
第六章:编辑策划中的新闻价值判断
第七章:新闻价值的表现
本书读后感:
新闻反映的是“真实”和“新鲜”的事实,但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并不一定是新闻,只有当新近发生的真实事件具有新闻价值时,它才上升为“新闻”。吸引受众、影响舆论是新闻力量的体现,而构成这种力量的核心就是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新闻的核心力量。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价值仿佛是点石成金的催化剂,一些司空见惯了的现象因此具备了新闻报道的基础,产生出吸引受众和影响受众的力量。作为一个新闻爱好者,初入新闻的大门,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捕捉新闻价值的能力,思考怎样才能吸引受众的目光,只有在吸引受众之后,记者才能传达观点,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舆论。如果你所采写的稿件不具备新闻价值,就不能称得上是新闻作品,即便这些文章在行文结构上如何精巧,但由于缺乏受众的第一需要,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有经验的记者总能从社会各个方面发现层出不穷的有价值的新闻,而经验不足的记者却哀叹无新闻可写。记者自身的素质不同,决定了他的眼界和新闻发现力的差异。我们作为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如何把握新闻价值,培养新闻发现力和表现力?
首先,新闻是靠两条腿跑出来的,在香港,记者被称为“跑街的”,许多新闻事实就是在跑动中发现的。“跑出去是记者采访的第一要务,也是寻找新闻的最好突破口。呆在办公室里,接触到的永远是二手资料,新闻记者不是经院式学者,新闻记者一定要接地气,要走出书斋,走向受众,到新闻现场去,才能不带偏见地发现事实真相。
其次,事实真相是新闻的生命力,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最重要的是要要注重事实。物质决定意识,没有什么比事实真相更重要的了。受众最关心的是事实,新闻中如果有太多的完形填空,这样会使简单的事情变得扑朔迷离,不少事件总是有意无意留下空白,给民众留下广泛的想象空间,比如说刚开始曝光的微笑局长的手表门,可以是五块、十块,一直往上猜,读《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有感
员工打空姐的罗生门,也有多个说法。新闻工作者要挖掘事实,发现真相,给读者一个最佳答案。
新闻是记者选择的结果,记者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事实,但并不是每一件事实都是新闻,只有经过记者提炼、发现出新闻价值的事实才构成新闻。记者是读者与事实之间的桥梁,对读者来说,记者就是他们的眼睛,这双眼睛的职责就是把事实分出主次,突出新闻价值的所在。新闻工作者要学会选择,善于挖掘,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要不仅仅要提高理论素养,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能将知识融会贯通。
最后,新闻业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共事业,公众对媒体有着特殊的信任感,有人把它成为社会良心,把记者当成“无冕之王”,新闻工作者的新闻价值观必须体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这也是确保新闻事实、导向正确的基础。最近放映的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搜索》中,叶蓝秋拒绝给车上的一位老大爷让座,陈若兮凭着新闻主编的敏锐嗅觉,将此新闻恶心放大,引发了社会的一场大搜索,使叶蓝秋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光中饱受指责。所以记者一定要下笔谨慎。
对新闻价值很好地把握是新闻工作者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在平常生活中,我们要逐步培养新闻发现力和新闻表现力。
第二本书
书名《新闻评论》 作者:薛中军
新闻评论在发挥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闻评论要为人民说话,拉近与人民的距离,要说实话,与时俱进,解决问题,还要“民主”,不仅评论发言要民主,还要通过评论宣传“民主”。新闻评论是“易碎品”,不求不朽,但求及时有效。我觉得新闻评论的难度比新闻报道的难度要大,它不像新闻报道那样就事论事,强调真实性,它需要我们有宽广的视野和与时俱进的思想,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思考和认识问题。第三本书
书名:《文化苦旅》作者:余秋雨
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静静体味的书。跟随作者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他在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里苦苦思索,莫高窟、天一阁、西湖等等,每读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息亚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的感动、喟叹。我无法用语言表达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深刻解读,我只能用心去细细体味。
第四篇: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案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案》
【课标解读】
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什么叫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理解:价值判断的独特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价值冲突和价值标准。能力目标:
联系实际,分析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通过事例总结概括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从而正确地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需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学生思考讨论吴斌司机的精神体现了什么的价值观,学生思考讨论。
<二>讲授新课
老师总结,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的真正价值,这节课我们在深入探讨一下价值观问题。其实,每个人都想得到社会对自己的承认,实现自己的价值。人受意识的支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我们才能理性的做出价值判断,更好的做出人生的选择,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
多媒体课件展示:食堂食物的浪费现象,引入同学们的实际生活,是否有过这样的行为,是基于什么的原因。
同学们思考、讨论、回答
老师总结:之所以会浪费食物,在此之前,要做一番思想斗争,觉得粮食珍贵,就会吃掉;觉得食物不好吃,那就倒掉;其中的粮食珍贵、食物不好吃这是
做出的价值判断,而吃掉和倒掉,则是做出的价值选择。所以:
价值判断含义: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 价值选择含义: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价值取向。
同学总结回答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之间的关系。即: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表现。
吴斌事例填空,学以致用,检测这部分知识的运用。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
1、学生看书思考问题:人们的同样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否一直是正确的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比如武松打虎,在宋代就是打虎英雄,而在当今则是捕杀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是一种犯罪
老师播放林业劳动模范马永顺的视频,提出思考问题,马永顺从砍树劳模到栽树英雄的转变说明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什么特征?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总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即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并把握其意义。
2、以《观祈雨》这首诗作为引导。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总结,这是由于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不同。
以医生、艺术家、老学究对于《断臂的维纳斯》这个雕塑的不同见解的漫画为例,引出问题,老师总结,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对于关闭非法小煤窑,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的看法,以小煤窑主、矿工、乡镇领导、矿工家属、国家安全管理局等对于煤矿安全事故的不同看法,得出结论: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这三点总结为一点就是主体差异性。
进行一下小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或者是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因素。
三、(1)人们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最高价值标准和最高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让学生看课本P101,找学生回答问题,人们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价值标准和最高价值追求分别是什么
提出思考问题,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找学生回答问题
(2)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让学生看课本P102,回答这个问题,老师总结
四、本课小结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3、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4、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五、课后精练
练习几个选择题和大题,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做完学案上的题。
第五篇: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有时候人生会遇见很多难以抉择的事情,人们会在道德与社会现实之间徘徊不定,下面咱们来看一下郝建同学遇到的烦心事。
(播放视频《扶不扶》)
同学们,如果你是的话,做好事被人误解,现在又碰到老人摔倒,你觉得应该不应该扶?(同学们回答)
同学们的回答各不相同,希望通过今天咱们学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同学们自己找到相应的答案: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四个: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
今天咱们针对“扶不扶”这个问题来做个专访,请来了四位来自不同阶层的嘉宾。(桌子上设置应有名牌设置)他们分别是:纯真小朋友、蒋真言男士、还有老年代表王大妈、刘医生。同学们热烈欢迎。今天咱们的问题是遇到有人在街上摔倒,你要不要扶,请各位嘉宾将自己的观点写在纸板上。
咱们首先看一下我们祖国的未来。纯真小朋友。(纯真)(写:应该扶)我觉得应该扶,老师教育我们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我们在生活中要热心帮助他人,别人摔倒了,需要我们帮助,我们应该伸出援助的双手。
纯真小朋友非常可爱,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角度上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应该扶。咱们看一下蒋真言男士的观点,他的选择是“不扶,但是会提供帮助”:为什么?
(蒋真言):如果是我的话,我不敢扶,万一讹上我怎么办?社会上已经发生了很多起这样的事情,我一个月两三千块钱的工资,上有老,下有小,赔不起。但是我也不会见死不救,会帮忙打报警电话和急救电话。
蒋真言男士出于现实的考虑,觉得不应该扶,下面我们请王大妈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大妈)我觉得还是要扶的,谁都有老的时候,谁家都有老人,你今天不扶别人,将来你老了,摔倒了,谁扶你啊?
大妈这句话说的非常正确,谁都有老的时候,谁家都有老人,今天你不扶别人,将来谁扶你? 下面我们来采访一下医学的专业人士刘医生。
(刘医生)扶不扶从医学的角度上来说,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如老人意识清楚,救助者应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人到医院或打急救电话。
刘医生从专业的角度上分析了几种我们扶不扶的情况。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
感谢我们四位嘉宾,谢谢,请他们回到自己的位置。四位嘉宾把自己的观点都亮出来了,我们可以看一下答案是不同的?他们的不同的答案说明了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是不同的。下面同学们结合这四位嘉宾的的答案来考虑一下什么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这四位嘉宾的观点是如何体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同学们可以和同桌一起探究这个问题,有两分钟的时间。
(学生)价值判断是指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人们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就是价值选择。他们几个人对老人摔倒“扶不扶”从不同的角度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就是一种价值判断。而他们的最终决定扶不扶则是一种价值选择。
(补充)蒋真言说他不敢扶,怕被讹上,这就是一种价值判断,所以他会选择不扶,这是一种价值选择,纯真小同学觉得扶人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这也是一种价值判断。最终他选择去扶,这是一种价值选择。所以我觉得还可以体现出来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体现价值判断。
这两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扶”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扶了之后怕被讹诈这两种观点就是一种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指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判断。如果人们认为“扶”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终会选择扶,而害怕扶了之后被讹炸,那么他会选择不扶,他们的选择是一种价值选择,价值选择是指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的选择。我们可以非常明确的看出,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体现了价值判断
下面咱们看一组漫画,武松打虎的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咱们看一下武松的变化,武松打虎讲的是武松在喝完酒后到山上,凭着几分醉意打死了一只老虎。可是到现代,武松还敢打虎吗?目前全世界仅有3000只老虎,武松由打虎人士变为动物园园长,呼吁大家要爱虎老虎。下面同学们根据老人摔倒要不要扶和武松的转变两个事例,分小组合作探究两个问题:同学们有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探讨,五分钟之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代表本组阐述自己的观点。
1.面对老人摔倒,为什么有不同的选择?
2.武松由过去的打虎,变成现在的环保人士,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答案:1.每个人所处的地位不同,需要不同,立场不同、阶级不同,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是不相同的。老人从自己的需要以及社会的需要,小孩子从传统的民族美德,而蒋真言则是从社会现实来分析。医生从医学的角度上具体分析了几种情况,体现了辩证法当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人们正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条件下,做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相同,武松在过去当生命安全收到威胁的时候选择打虎,但是在当代野生动物需要保护的条件下则选择爱虎动物。体现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好,这几位同学的发言非常的棒,丝丝入扣,既有理论分析,也有社会现实的支持,咱们来总结一下,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有什么?时间、地点、条件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利益立足点),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那么下面我们考虑一个问题,他们面对老年人摔倒有不同的选择,究竟谁的选择是对的?咱们不着急回答,先看几个例子?这是我们的2015年1月2日,哈尔滨一个陶瓷市场仓库着火,这场大火持续20多个小时,过火面积万余平方米,11层建筑被烧酥坍塌,为了挽救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5位消防员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最年轻的只有18岁。
这是中国最美司机吴斌,在驾驶大客车行驶于沪宜高速时被迎面飞来的制动毂残片砸碎前窗玻璃后刺入腹部,导致肝脏破裂,但他仍强忍疼痛将车停稳,并提醒车内24名乘客安全疏散及报警,乘客安全了,但我们最美的司机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2015年1月16日,央视《新闻联播》“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栏目,用时2分38秒报道了开封市“八旬老人李鸣6年织300多件毛衣捐给孤儿”的故事,在接受采访时她说:我作为一个活着能动的人,应该给他人、给社会办点有意义的事,不累。李鸣被人亲切的称为毛衣奶奶奶。这些人的行为为什么感动着我们?因为他们首先考虑到的是他人的利益。
大家都被英雄们的事迹感动着。大家喜欢当英雄吗?男孩子心目中都有个英雄的情节,好,现在咱们找一个想做英雄的小男子汉。小英雄,会游泳吗?(会)有一天,你正在漯河的沙河边上走,忽然有个孩子落水了,你怎么办?(我会跳下去救人)咱们再加一个限制条件,即使你知道你救了人也不一定会得到表扬。(我还是会救,因为我救人不是为了获得荣誉),那么即使你将来被误解了,不会被社会承认,你也会救吗?(犹豫:救,我会救)可是你救了人之后,可能你的亲人都会误解你,甚至离开你,你自己因此也会落下残疾,你救不救?(救,如果不救,心理会受到惩罚)非常感谢你,请坐。英雄之路不好走,英雄之路是孤寂的。这个故事的原型是,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方俊明,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中间妻子女儿离开他,只有年迈的母亲照顾他,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方俊明获得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然而更让我们感动的是,面对镜头,方俊明没有一丝怨言,他说“当时就想着快一点,怕迟了小孩子会有危险,小孩子也不是故意害我的,没有责任。我应该多考虑一下,如果脚先下去,就不会出事。”这就是我们身边的英雄。
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谁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对,他们在危难的时候自觉的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首先考虑到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他们先人后己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有两个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咱们回归到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老人摔倒要不要扶?答案是要扶,因为我们做事情时,首先应该考虑到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能只为自己考虑,同学们,面对人生的三岔路口,只有我们坚持正确的标准,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我们才能找准方向、走对路。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
本节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