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密集出台36条稳增长具体措施 涉及4大方面
四川密集出台36条稳增长具体措施 涉及4大方面
一季度,全省经济实现平稳开局,主要经济指标符合发展预期,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部分指标增速回落明显,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数据公布后仅仅几天,一揽子稳增长的举措已经出台。
此次出台的稳增长措施,是一次谋定而后动的集中发力。3月初,省委、省政府派出11个经济工作督查调研组分赴全省19个市州、深入108个县市区和633户企业,开展督查调研,不仅现场督查协调解决问题,更将基层和企业反映的相关问题带回研究。
此次出台的稳增长措施,是一次瞄准靶向的精准出击。针对督查调研中反映的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等突出问题,我省积极研究部署,有针对性地出台一揽子稳增长措施。
这些措施,既遵循中央稳增长相关部署,更结合四川省情、经济发展实际突出实效;既是着眼当前经济稳增长出台的“真金白银”,更是政府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简政放权,优化工作作风的信号。
本报讯一季度,全省经济同比增长7.4%,经济下行压力犹存,稳增长关键时刻,四川再出重拳。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同时出台四个重要文件,全力阻击经济下行压力。
四个重要文件包括《关于加强资源要素价格管理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的通知》、《关于加强和改进投资促进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通知》、《关于大力开拓市场扩大四川产品销售的通知》,分别指向工业、投资、融资和消费等四大领域,共计36条具体措施。密度高,力度大,速度快。
加强资源要素价格管理
举措点击
降低省级电网大工业电量电价水平(中小化肥用电除外),每千瓦时下调2.01分
完善直购电和富余电量消纳政策,扩大政策实施范围,今年再增加直购电规模80亿千瓦时 《关于加强资源要素价格管理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的通知》提出,降低省级电网大工业用电价格水平(中小化肥用电除外),每千瓦时下调2.01分;进一步降低趸售电价;落实留存电量价格政策;完善直购电和富余电量消纳政策,扩大政策实施范围,今年再增加直购电规模80亿千瓦时;落实钢铁企业要素价格帮扶政策。
天然气价格方面,落实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并轨政策,4月1日起,实施非居民用增量气存量气价格并轨,并轨后全省最高门站价每立方米降低0.09元;进一步扩大天然气直供范围,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用气价格。
从严核定转供非居民用气销售价格,对城镇燃气公司输配气价格(购销差价)和收益偏高的,适当降低其输配气价格,各地在全省非居民用天然气最高门站价下调的基础上,同步下调销售价格,下调幅度不得低于每立方米0.09元。
此外,全省还将开展资源要素价格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大工业电价、环保电价、化肥生产用气价格政策执行情况,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和改进投资促进工作
举措点击
在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后,对新引进符合产业规划和环保要求的项目,鼓励各地在本级财力自求平衡的前提下,以合法合规的方式予以支持
对列入重点引进项目且符合条件的,实行直购电、天然气直供政策
各级政府要实行投资促进“一把手”负责制
《关于加强和改进投资促进工作的通知》共8条措施,从要素保障、拓展投资领域等方面入手,按照地方“财力平衡”原则,合法合规对引进项目予以支持,充分发挥投资促进工作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统一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各地已出台的优惠政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要切实予以纠正;没有法律法规障碍的可继续执行;有明确执行时限的可执行到期,未明确执行时限的要设定政策实施时限。对新引进符合产业规划和环保要求的项目,鼓励各地在本级财力自求平衡的前提下,以合法合规的方式予以支持。突出招大引优。对新引进的重点产业项目和重点创新型项目,经审核同意,其所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按照省上匹配70%、地方匹配30%政策执行。
全面清理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土地,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腾出的土地指标,优先用于安排新引进的重点产业项目和重点创新型项目。
降低重点引进项目用电用气等成本,对列入重点引进项目且符合条件的,实行直购电、天然气直供政策。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重点产业园区实施直购电试点。支持和鼓励产业合作园区和“飞地”园区扩大留存电量实施范围等。
在环境营造方面,各级政府要实行投资促进“一把手”负责制,切实解决项目引进和落地中的困难问题;杜绝承诺不兑现、承诺缩水等现象。
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举措点击
各市(州)和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设立企业应急转贷资金
加快组建省级再担保机构,完善全省融资担保体系风险分担机制
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制定金融帮扶方案,防止银行“一刀切”式的抽贷、压贷、停贷等
对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发放的信用贷款损失,由省财政按政策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助
《关于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通知》要求银政企共同努力,“企业加强管理、银行做好服务、政府引导协调”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通知》强调“政府引导协调”中的主动作为。要求各市(州)和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设立企业应急转贷资金,进一步降低企业转贷、续贷成本和风险。
加快组建省级再担保机构,完善全省融资担保体系风险分担机制。对在转型升级中出现资金链紧张等暂时性困难的重点企业,我省将协调金融机构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制定金融帮扶方案,防止银行“一刀切”式的抽贷、压贷、停贷等。同时,各市县政府要建立健全银政企对接协调机制,按季开展融资对接工作。
用好用活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措施,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发放的信用贷款损失,由省财政按政策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助。另外,我省将研究出台金融服务创新奖励办法,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提升服务水平。
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对总部和主营业务均在我省的企业,在境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境外主板、创业板首发上市的,在“新三板”挂牌的,以及列入“创业板行动计划”且在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交易板挂牌的企业,省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
引导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各类投资基金,支持我省创新创业型企业发展。加大“险资入川”工作力度,引导更多保险资金投资我省企业发展。
大力开拓市场扩大四川产品销售
举措点击
对大型骨干流通企业开展的打折促销活动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对有本地化需求,且在保障物有所值、质量和服务同等前提下,支持采购本地产品和服务
对2015年采购使用省内产品比上年净增1000万元以上的省内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对注册在省内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行业垂直平台,销售省内工业品达到一定额度的给予资金补助
《关于大力开拓市场扩大四川产品销售的通知》明确,将从大力开拓省内消费市场、支持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推动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鼓励使用四川产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新模式等九方面,支持“四川造”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
锁定“大块头”进行重点支持,带动千军万马闯市场。今年在全省范围内举办500场“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并首次明确提出,对大型骨干流通企业开展的打折促销活动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全年开展14场“川货全国行”活动,特别是对市(州)自行组织的、效果明显的省外区域性城市促销活动给予资金支持;150余场“万企出国门”活动也将陆续开展,对中标企业带动省内工业品销售金额1000万元以上的,按带动工业品销售额给予一定奖励。
鼓励使用四川产品。对有本地化需求,且在保障物有所值、质量和服务同等前提下,支持采购本地产品和服务。我省明确,对2015年采购使用省内产品比上年净增1000万元以上的省内企业,根据其实际采购金额的比例给予奖励;鼓励我省在境外投资和开展工程承包的企业,使用本土产品;鼓励我省工业企业研制、使用、采购省内首台(套)产品等。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新模式,打造“互联网+”川货品牌。积极发展“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兴配送模式,对注册在省内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行业垂直平台,销售省内工业品达到一定额度的给予资金补助等。
第二篇:海关总署出台措施支持外贸稳增长
海关总署出台措施支持外贸稳增长
海关总署23日公布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措施》,通过“抓改革、减负担、促升级、优环境”的20条具体举措,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海关总署此次出台的《若干措施》共分4部分20条措施。抓改革,将通过在上海自贸区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设计、加快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全面推行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提高海关查验效能、全面推进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等6项举措,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减负担通过积极支持扩大进口稳定出口、优化税收征管并推进自贸区战略、进一步规范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服务和收费、配合完善出口退税政策等4项措施,切实降低外贸企业经营成本。
促升级,包括建立和完善与服务贸易特点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模式、创新保税监管模式、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整合优化等3项举措,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环境,包括今年将继续取消和下放5项行政审批事项、支持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平台发展、完善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规范进出口秩序、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引导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统计分析和统计服务、深化海关国际合作支持企业“走出去”等7项措施,为外贸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进出口环境,提升企业竞争力。
与以往的政策相比,此次出台的《若干措施》,突出改革导向,通过改革释放贸易便利的红利,有助于激发外贸企业的内生动力;注重减负增效,重点解决当前地方、行业和外贸企业反映的困难和诉求;重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且体现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促进”,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与服务贸易特点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模式”,这将对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篇:稳增长专题
中国经济面临的环境复杂严峻,下行压力加大。因此,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那何为“稳增长”呢?中央政府为何在此时把“稳增长”放在重要位置?提出把“稳增长”放在重要位置,当然与近来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有关。这不仅因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希腊脱离欧元区的可能性大增,而且还因为国内4月的宏观数据清楚地显示了经济下行的风险。面对国内外现实的经济环境变化,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基调开始有所变化,除了直接提出把“保增长”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还及时地推出了确保国内经济“稳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比如,通过扩大内需来保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加快审批基建项目、促进节能家电消费、加大企业减税力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等。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些现象都还只是量上的调整,中国经济形势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因此,政府“稳增长”,并非要让中国经济重新回到两位数增长水平上,而是要确保经济增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规划的GDP增长7.5%的区间。换而言之,“增长”依然是中国经济必要的目标。同时,宏观经济调控更加趋于理性。在这个转型期,与经济上升期比较,稳定期存在着四个突出问题。
第一是防止经济增长源头性因素偏冷。汽车、住房消费是考量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今年采取了相应的调控措施以后,预计车、房购买活动将趋于成熟和稳定,并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较为持久的动力。但在调整过程中,车、房的购买活动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如果政策不当,有可能持续偏冷。由于买车、买房是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源头性因素,这些方面如果持续偏冷,则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率持续降低,过早进入萧条状态。这对于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是一个严重威胁,必须高度重视。
第二是外贸由高转稳,警惕拉动力度减弱。随着中国外贸规模的迅速扩大,与其它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进入今年以来,随着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欧美等国家纷纷以不同方式对我轻工产品出口设限。在此背景下,预计外贸出口将逐步由高速增长转入平稳增长,对相关产业的拉动力度也随之减弱。这些对劳动密集型的下游产品会形成一定影响,对新一轮经济增长保持在较高水平也有一定影响。
第三是重化工业出现需求约束。经过去年以来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投资过热的苗头得到有效控制。综合来看,对重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长趋稳。另一方面,重化工产品由供不应求转为供大于求。目前产能过剩问题开始显现,预示着重化工业将进入一个结构性调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重化工产品价格水平会走低,出现需求约束,部分企业要被淘汰出局。这一调整预计也将波及到能源电力方面。这些调整会抑制对这些领域的投资,压低投资增幅;而投资增幅降低又会进一步减少对重化工产品的需求。由此可能导致经济出现偏冷迹象。
第四是物价开始走低,防范通货紧缩。当前投资、出口等需求增长趋稳,居民买车、买房的活动也趋于稳定;另一方面,生产能力则增长很快。随着结构性供求缺口的缩小,物价水平必然开始走低。目前在居民消费价格方面已经有所表现,预计生产资料价格水平从下半年开始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我个人提出一些建议:
一.驾好“需求”与“消费”两架马车。积极培养、引导居民家庭的买车买房活动,稳定提高经济增长的源头性拉动因素;加快研究全面参与国际分工背景下稳步扩大中国产品国际市场的问题,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加快研究稳定粮食价格的有关措施;加快研究保持各项需求合理增长,特别是努力引导和扩大居民家庭买车、买房活动,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措施。
二.改善民生的机遇。所谓民生问题是重中之重,以民为本。因此,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据居民消费率,降低投资率,让广大老百姓的口袋里的钱多一点,特别是中低消费者消费的支付能力增强。通过增加国内消费的支出,提高老百姓的消费水平,来支撑经济的增长。
三.产业升级的机遇。借助我国出口增长不足的压力,形成一个倒逼机制,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增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自主品牌的产品,能够带动我国产业的升级,现在应当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另外,要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和第三产业。
四.国际并购的机遇。当前欧美一些企业,具有比较好的科技资源和国际营销网络。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它们经营面临困难。此时却是我们并购的好时机。
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措施落实到位,国民经济运行将进一步企稳,为扩大消费奠定坚实基础。伴随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社保体系进一步健全,“稳增长”一定能取得显著成效。我国经济定能逆流而上。
第四篇:稳定物价“国16条”具体措施出台
今年最让我们老百姓神经绷紧的一个词就是“物价”,年终盘点,十大热词里就有一个叫“涨时代”,今年大家还发明了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都是谐音,说的都是物价上涨,稳定物价“国16条”具体措施出台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11月22日08:45 我来说两句(0)
《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指出,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关系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强化监管,保证了市场供应和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加大
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
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各地区、各部门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切实加强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大棚建设,南方省区和有关蔬菜主产区要抓好冬季蔬菜的生产,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给予必要的支持;各地尤其是城市人民政府要扩大速生蔬菜生产规模,增加越冬蔬菜供应。
加强冬季粮油生产田间管理。完善糖料收购价格政策和利益共享机制,稳定榨糖企业生产。
稳定农副产品供应
各地区要保持地方储备粮油的投放力度,落实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制度。有关部门要继续把握好中央储备粮、油、糖投放和轮换的节奏、力度,保障市场供应。城市人民政府要提前做好小包装成品粮油和越冬蔬菜等农副产品储备工作,加快蔬菜批发市场、社区菜店和冷链物流建设,提前做好粮食、食用油、蔬菜等应急保障预案。铁路部门要做好新疆棉花调运工作。
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
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自2010年12月1日起,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少量混装其他农产品以及超载幅度在合理计量误差范围内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比照整车合法装载车辆执行;将马铃薯、甘薯、鲜玉米、鲜花生列入绿色通道品种目录。各
地区要进一步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
保障化肥生产供应
继续实行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价格优惠政策,保障化肥企业正常生产用电、用气供应,不得对化肥企业拉闸限电。控制化肥出口,调整化肥出口关税政策和淡旺季划分时段。切实落实化肥
淡季储备政策和计划安排。
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
进一步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组织协调,搞好运力衔接,确保冬春季能源供应。煤炭主产区人民政府要组织好煤炭生产,尤其是安排好元旦、春节“两节”期间的生产,不得干预煤炭外运。煤电双方要衔接好2011电煤供需合同,煤炭行业要加强自律,保持价格稳定。石油企业要采取经济和技术手段提高生产负荷,增加柴油产量,保障市场需求。各地区要确保城乡居
民生活和企业正常生产的电力供应,不得随意拉闸限电。
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对财政有困难的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按照隶属关系,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和学生食堂补贴,各大中专院校要保持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基本稳定。
切实安排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
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各地区要根据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变动情况,尽快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
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
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
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对各级政府批准的收费项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收费标准。
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
有关部门和地方要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对已经确定的调价方案,要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完善配套措施,审慎出台。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
时干预措施。
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
整顿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落实经营者最高库存量的规定,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监管;取缔无证照收购加工棉花的行为。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全
面清理,关停违规建设的玉米深加工企业。
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
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规则,严厉打击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抑制过度投机。研究制定规
范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管理办法,清理整顿电子交易市场,取缔非法交易。
健全价格监管法规
尽快出台《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条例》,强化成本监管。抓紧修订《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将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的行为纳入价格监管范围,增强处罚的针对性,加大处罚力度。
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
强化价格监管力量,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
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事件,维护市场和价格秩序。
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
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建立健全价格新闻披露机制,及时公布市场价格情况,客观分析价格变动趋
势,准确阐释价格政策,澄清不实报道,稳定社会预期。
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应急预案,依法完善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增强价格调控监管能力。
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国务院确定的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各地区、各部门要在2010年11月底前将贯彻落实本通知的情况报告国务院。国务院将组织督察
组赴各地调查了解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市场物价情况。
广东迅速贯彻落实国务院稳定物价16条措施,肖志恒赴汕头、从化检查打击哄抬物价重点稳定
农副产品价格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精神,11月20日—21日,省委常委、副省长肖志恒率省府办公厅、省物价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先后赴汕头市澄海区和广州从化市
检查物价工作。
听取老百姓对稳定消费价格建议
肖志恒一行考察了“菜篮子”基地建设和生产供应情况,深入走访农贸市场的蔬菜、粮油等多个农产品摊位及猪肉、水产等副食品摊位,向经营者和老百姓详细询问了商品供应和价格、消费者需求变化等情况,并仔细听取他们对发展农业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稳定消费价格水平的意见和建议。肖志恒表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物价16条措施,积极采取措施,抑制价格上涨势头,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
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地区要把稳定价格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监测预警,及时研究制定价格
对困难家庭及大学生发放价格补贴
相关部门将着力抓好四个重点:一是抓好重点农副产品价格稳定。切实稳定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粮、油、菜、肉、禽、蛋价格。二是抓好重点环节监管。要治理好农产品流通环节,农产品价格的适度上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允许流通环节有一定差价,但差价不能过大;要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整顿流通秩序,打击哄抬价格,牟取暴利行为,推行明码标价。三是抓好重点储备设施建设。确保农产品“淡季不淡、旺季不烂”。四是抓好重点对象价格补贴。对低保户、五保户等生活困难家庭以
及大专院校大学生等重点群体要发放价格补贴。
第五篇: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管控的具体措施
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管控的具体措施
鉴于当前疫情防控严峻复杂形势,为切实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守住守牢疫情防控底线,结合我市实际,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管控、严防疫情输入传播扩散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人员流动管理
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带头在工作地过节,倡导非必要不离X、非紧急不出鲁,积极引导群众合理安排出行。优化和错峰安排学校寒假放假、春季开学时间,降低聚集性风险。减少走亲访友活动,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如确需出行,要在出行前向所在社区、村居登记并向所在单位报备,返回后第一时间主动报告并主动配合做好防控管理措施。
二、加强大型活动管理
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原则上不举办大型会议培训、集体团拜、慰问演出、联欢聚餐等人员聚集性活动。确需举办的,要在慎重评估的基础上,由县市区(开发区)指挥部从严审批,严格落实主办责任、行业主管责任和属地责任,同级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协助指导,制定详细规范的防控方案,严防活动期间发生疫情。提倡“红事”“白事”一切从简,并提前向社区、村居备案。
三、加强交通运输管理
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交通重点场所要严格落实通风、消毒、卫生清洁等防控措施,做好进出人员体温检测、“健康码”查验,加强客流班次调控,合理控制客座率,减少等待排队时间,切实降低人员密度。严格落实工作人员和司机每日健康监测制度,身体不适的及时就诊,上岗期间规范防护。提示旅客进出公共交通运输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码”。
四、加强购物消费管理
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农村大集等场所,应限制瞬时客流量,推荐顾客自助购物结算,有效缩短排队等候时间。鼓励采取线上营销、无接触式配送等模式,分流线下人员聚集压力。对场所内经常接触的公共用品和设施要做好清洁消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设置“一米线”,督促要求服务人员、顾客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落实体温检测、“健康码”查验等措施。
五、加强餐饮服务管理
餐饮企业要认真落实体温检测,提醒顾客非就餐时佩戴口罩、就餐时保持距离,每日按规定频次消毒、经常性通风,推荐使用自助点餐、一次性餐具、公筷公勺。工作人员每日必须进行体温检测,上岗期间必须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洗手消毒,时刻佩戴口罩。在清洗加工冷冻、冷藏食品时,严格处理内外包装,做到生熟分开、烧熟煮透。
六、加强宾馆服务管理
宾馆、酒店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对入住旅客逐一如实登记,对所有住宿人员和来访人员进行测温查码,重点地区来X返X人员要及时向镇街、社区、村居报告,并配合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加强公共区域设施管理,对布草存放点、清洗消毒间等做紫外线消毒处理,客房落实通风消杀等措施,公共用品用具严格执行“一客一换一消毒”制度。
七、加强文旅活动管理
严格审批各类大型文体活动,原则上不举办各类宗教活动、庙会等聚集性民俗活动、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展览展销等活动,能线上举办的尽量采取线上方式,严格控制现场观众人数。旅游景区、娱乐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要分类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做好清洁消毒,落实体温筛查等防控措施,配套使用“健康码”核验等手段,做好信息登记工作。在出入口、重要参观点、休息餐饮区等区域设置专人专岗,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避免拥挤。
八、加强进口货物管理
对进入我市的进口货物,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进口冷链食品,要查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合格证明和消毒证明,进行集中抽样核酸检测和外包装消毒后,方可进入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进口货物经营企业要严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做好卫生清扫、环境消杀、换气通风、工作人员体温检测和定期核酸检测等措施。
九、加强重点人群管理
严格执行入境人员“14+7+7”防控措施(口岸城市
天集中隔离、目的地
天集中隔离、7
天居家健康随访)和“2+1+1”(目的地
天集中隔离期间
次核酸检测和
次血清抗体检测,第28天
次核酸检测)检测措施,落实好“行前沟通报备”“点对点”闭环转运、目的地“闭环管理”等制度规定,确保实现入境人员全链条、全环节、全封闭管控。对中高风险及重点地区来X返X人员开展全域排查,严格落实随访留观和排查措施。加强社区来X返X人员网格化管理,全面做好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运输场站集中统一接站工作,在高速公路口、市际公路边界设置专门力量,引导重点地区人员主动到服务点登记检测。
十、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一级医院和药店的“哨点”作用,严格执行发热患者诊治规定,突出抓好各类小诊所、小药店、小医院等机构管控,加强预检分诊制和首诊负责制,推广分时段预约诊疗,对就医购药人员全面落实实名登记、追踪随访等制度,确保发现异常第一时间报告处置。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落实陪护和探视管理制度,做好医务人员健康监测和定期核酸检测,严格落实院感防控相关规章、指南、规范,坚决消除院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