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5期修改王安顺在我区调研棚户区改造工作时要求
第 23 期
2015年 9 月 11日
【西城信息】
王安顺在西城区调研棚户区改造工作
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核心区建设改造
日前,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到西城区调研棚户区改造进展,并现场办公,部署下一步工作。他要求西城区做实做细群众工作,充分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核心区建设改造,以棚改工作的实际成效推动群众生活的改善。
在菜园街及枣林南里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五分指),王安顺察看工作进展,他对棚改指挥部现场设立信访接待站、人民调解工作站、公证服务站、法 律服务站和居民代表委员会的便民做法予以肯定。
据了解,今年西城区先后启动宣西北棚改项目、白纸坊地区重点棚改项目等多个棚户区改造项目。作为近年来西城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棚改工程,白纸坊地区重点棚改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9.2万平方米,涉及居民近5600户。其中菜园街及枣林南里项目和光源里项目改造过程中,西城区始终坚持做到‚步调统一、程序统一、标准统一和奖励统一‛,同时不断加大公开公示力度,在法定程序的基础上,做到‚三个公开到户‛:即入户调查结果、预分方案和补偿结果全部公开到户,让所有居民心知肚明;在形式上,西城区采取上墙公示和电子信息系统查询两种方式,特别是电子查询系统,居民可依据查询条件对涉及征收的全部事项进行查询,实现了征收补偿工作信息化、精细化、透明化管理。
此外,西城区还在征收工作中明确了‚一委一会四站‛的工作理念,即临时党委和党支部、居民代表委员会、居民接待站、法律服务站、公证服务站、人民调解工作站。目前,白纸坊地区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临时党委下设办公室和总指挥部办公室、菜园街及枣林南里指挥部、光源里指挥部三个党支部,临时党委书记由区委书记王宁兼任。随着临时党委的 建立,西城区加强了对棚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棚户区改造。特别是居民代表委员会成立后,由征收区域的居民代表、街道社区代表、区域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成的委员会,在对征收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的同时,配合做好了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群众工作,为圆满完成白纸坊地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白纸坊地区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总指挥部,王安顺主持召开现场会,听取西城区及相关部门推进棚改工作的汇报。据统计,截至8月底,西城区棚户区改造工作已累计完成5923户,占年度计划的59%,位于全市前列。
王安顺在听取汇报后指出,棚改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城市核心区人口调控、非首都功能疏解、做好‚四个服务‛的重要手段。当前,棚改进入攻坚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西城区必须加快进度,倒排工期,确保高水平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让群众尽早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王安顺说,西城区要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做好后期的配套服务和精细化管理,把群众的需求解决到位。全区及相关部门还要加强统筹协调,不断创新体 制机制,制定科学的棚改方案,把人口输入输出区利益平衡好,努力形成各方面共同推动棚改的合力。
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刚,市政府秘书长李伟,区领导王宁、孙硕、李岩参加调研。
西城区构建学区制“1+1+N+X”的组织架构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义务教育综合改革的有关要求,2014年西城区出台《关于推进义务教育重点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初步试行学区制,推进教育机会均等,经过两年探索,积累了大量经验,全面实施学区制管理的基础和时机已经成熟。昨天,区教委‚十三五‛规划课题组发布消息,今年新学年起,将全面实施学区制,采取‚1+1+N+X‛的组织架构,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1+1+N+X‛的组织架构中,第一个‚1‛为学区理事会,第二个‚1‛为学区办公室,‚N‛为学区内各类教育机构,‚X‛为学区内各类社会机构。
学区理事会为跨界组织,是学区内教育工作的议事、协调、统筹机构,担负咨询、协商、审议、监督等职能。学区理事会由五方面代表组成,分别为:本 学区内所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和校外教育单位等教育机构负责人;本学区地方党政机构负责人代表;教育行政部门代表;能够为教育提供资源的社会机构负责人代表;家长代表,人数20至30人。理事会将定期研究学区教育发展的重大事项,组织对相关政策和重大(要)事项在学区落实情况的督查,参与组织学区内教育机构的文化建设、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学生校内外活动等工作。
学区办公室作为教育行政机构,由区教委和学区所在街道派出人员共同组成,人数3至5人。办公室接受双重领导与管理,负责落实学区理事会工作精神,为学区内教育机构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学区内各类教育机构包括学区内幼儿园、小学、中学、校外教育单位、社区教育机构、民办教育机构等,接受学区理事会的指导,服从学区办公室的协调与组织,承担和落实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职责,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
学区内各类社会机构包括学区内可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资源和支持的各类社会组织与机构。这些机构按照各自承担的职责和义务,提供对教育单位的资源开放、工作支持等便利条件。
据介绍,‚1+1+N+X‛组织架构的构建,旨在使学 区制管理成为教育资源统筹的平台,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交流的平台,教育与社会互通互联、共建共享的平台,教育服务社会、社会支持关注教育的平台,最终实现对学生的贯通式培养,实现校内外资源整合与共享,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统一。西城义务教育全面均衡、整体优质、特色引领,‚校校精彩 人人成功‛将成为现实。
两万余企业可申领“稳岗补贴”
给予缴纳失业保险费保险费总额的40%进行补贴
‚如果企业没有享受过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的话,您得先来我们这儿给企业申请一个用户名和密码……‛从9月7日开始,西城区劳动服务管理中心开始接待辖区内企业咨询、申报、办理‚稳岗补贴‛工作。
据了解,所谓‚稳岗补贴‛,是指具有合法营业执照,在西城区缴纳社会保险,在2014年度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就业岗位人员保持相对稳定的企业,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稳定岗位补贴(简称‚稳岗补贴‛)。
区劳服中心负责人介绍,为了提高给企业现场办理的效率,负责办理的企业管理科进行了‚大搬家‛,把所有办公电脑和电话全部下移到一楼公共服务大厅窗口,形成了既能给企业提供电话咨询又能进行现场办理的‚一条龙‛快速服务通道。与此同时,劳服中心还专门建立了‚稳岗补贴‛企业公共邮箱,共享‚稳岗补贴‛相关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方便企业查询下载。
9月初,北京市发布了《关于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凡在北京地区注册的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的,可申请稳定岗位补贴(以下简称稳岗补贴),主要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补贴额度是按照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依据北京市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中记载的数据确定)的40%给予。
‚我觉得这个政策真是挺好的,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不裁员少裁员的好处。而且办事效率特别高,非常迅速在网上发布了企业能享受这个补贴的消息,不仅有文件、操作流程,还很细心地附了第一次需要带哪些材料,第二次需要带哪些材料,还建立了专门的邮箱,公布了咨询电话。‛一位企业代表说。
据劳服中心工作人员介绍,2015年9月7日—21日,为‚稳岗补贴‛申报时间,工作人员将会对辖内 20000多家参保单位进行‘稳岗补贴’申领工作。
届时,凡符合条件申请稳岗补贴的企业,需携带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原件及法人身份证复印件,于到西城区劳动服务管理中心办理。如正在享受《用人单位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管理办法》(京人社就发“2012”308号)的企业,可在企业版系统稳岗模块中直接操作。相关政策文件及操作流程请企业在xclfglzx@163.c时,凡符合条件申请稳岗补贴的企业,需携带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原件及法人身份证复印件,于到西城区劳动服务管理中心办理。如正在享受《用人单位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管理办法》(京人社就发“2012”308号)的企业,可在企业版系统稳岗模块中直接操作。相关政策文件及操作流程请企业在xclfglzx@163.com公用邮箱上及时下载。
(摘自《北京西城报》)
(责编:邵静 印制:杨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在听取大棚户区改造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在听取大棚户区改造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同志们:
从刚才汇报的情况来看,三区和市直有关部门都能够深入研究和分析大棚户区改造工作,熟悉和了解中央、省大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改造方式以及工作方法,并且已经开始启动,发展态势较好。当前,我市大棚户区改造工作已经走向了抓落实、抓项目、触及主要矛盾的工作层面。下面,我就大棚户区改造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抢抓机遇。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倡导大棚户区改造,尤其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各中心城市要在3~5年内完成城市建成区内棚户区改造任务,并将城中村、城市老棚户区、工矿棚户区、铁路棚户区和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全部列入大棚户区改造范围。各金融单位对大棚户区改造工作积极支持,国家政策性银行尤其是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带动邮储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和支持大棚户区改造工作。过去,像我们这样一个省辖市能够争取到100亿元甚至200亿元、25年期的长期贷款资金推进棚户区改造,是不可能的事情。做好大棚户区改造、用好大棚户区改造平台,完善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是一举求多效的重大举措。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跟上时代步伐,跟上全省发展步伐,跟上全国新一轮城市规划建设步伐,充分研究当前的国家政策,抓住大棚户区改造机遇,通过大棚户区改造破解资金短缺、房地产开发停滞不前、土地资产无法经营等多重难题和困局。实际上这也是发展城市经济的问题,没有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环境的改善和综合承载力的提高,就没有现代服务业、商贸市场、科研研发等城市经济的发展。目前,我们的大棚户区改造工作已处在实践阶段,要抢抓机遇,搭上中班车,借鉴成功经验,用足用好国家金融政策,重点突破,强力推动。二、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当前,我们把握的重点有三类。第一类是明确大棚户区改造项目。去年和今年已经列入省定计划和国开行贷款规模的项目,是当前我们推进的重点工作,要坚定信心,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破解难题,突破瓶颈,加快落实。第二类重点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今年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如道路、绿地、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即将落地的招商引资项目,来推动大棚户区改造。要结合全市总体工作部署和三区承担的道路建设任务,进行整村拆迁改造,不要留有半拉子工程,整理成净地后,随着道路建设变成熟地、熟地变成项目、项目变成资金,进而拉动远期的投资和发展。建道路就是为了方便群众,拉动道路两边的土地开发,整村改造把两侧的地变成熟地,安置好群众,换来了发展空间,用于实施房地产项目、城市功能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这就是未来的城市经济、楼宇经济、现代服务业经济。要统筹谋划,把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绿地建设、城市功能建设、未来城区经济等项目统筹规划,做到心中有数,有目的地推动大棚户区改造。第三类重点是古城、高铁和示范区的建设。要把6.8平方公里的古城保护与开发当成一个项目来抓,不能当成一个包袱。高铁站周边的大棚户区改造要和招商同步推进,要涵盖周边,包括民主路都可以纳入高铁商圈。示范区要注重基础设施完善,围绕物流园区、商务中心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土地整理、完善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等推进大棚户区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发展城市经济。三、解决问题,抓好落实。
大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着力点在于抓好落实。对已经拿到的土地规模,已经确定的贷款规模,要破解难题,加快落实,加快在建项目推进,因方式、方法问题或是投资商、建设商问题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要本着解决问题、尽快安置的原则,下功夫破解难题。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采取措施,直接与建设主体约谈,招标工程必须如期建好,如果因为转包、技术资料不到位、验收不到位等问题造成施工滞后、工程进度缓慢或者是造成资金无法拨付、资金闲置浪费的,将面向全省通报,列入商丘市施工黑名单,不允许在商丘承揽工程。对于工程转包的,要以市住建局的名义正式通知公司法人处理相关问题,督促建设单位按照时间进度,保质保量把工程建好,公检法部门做好协调配合,要敢于触及矛盾、化解矛盾,敢于依法依规解决问题。要将前期大棚户区改造项目逐个分类,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地解决问题。要吃透情况,善于做工作,掌握关键,依靠群众,善于利用媒体,强化宣传,推动工作。该项工作由王仲田副市长牵头,抓紧研究,拿出方案,尽快推进。四、建立机制,加快推进。
市政府将从6月份开始,每个月对三区进行一次现场观摩,观摩内容就是大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安置房建设、招商引资项目等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各区要认真做好准备。说是观摩,实际上也是督查,需要准备的就是将所有的棚户区分类,今年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都要标到图上。比如安置房建设,要明确布了几个点、没有进展的原因,标出是规划选址、项目审批还是供地问题。拆迁、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都要拉出单子,做到有台账、有工作进度、有时间节点、有推进计划。每个区都要成立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工作组,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建立“一把手”工作推进机制,尤其是示范区,要统筹物流园区、经济开发区、商务中心区,相应成立三个机构。五、科学安排,注重方法。
根据商丘实际,明确规划区和建成区范围,同时要注重商丘历史文化名城定位,注重历史文化遗迹保护,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保护方案。大棚户区改造的项目要坚持“政府主导拆迁,社会化市场化开发建设”的原则,在拆迁过程中,严格依法依规,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动员群众,让老百姓通过大棚户区改造,真正感受到教育、就医、卫生、安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支持拆迁,通过拆迁推动良性循环。要善用媒体,做好宣传工作,宣传国家大棚户区改造的支持政策,宣传大棚户改造后城市和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的变化,营造推动、支持大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浓厚氛围。在城市管理上要建立新闻媒体监督机制,并逐步完善城市建设及大棚户改造的目标、完成进度、占比等一系列考评机制,工作进度每月都要见报,对街道清扫、出店经营、占道经营等每星期都要在报纸上曝光,让全市老百姓评价城市建设和大棚户改造工作。要加强安置房建设,安置房建设要超前设计,安置方案、安置比例、安置户型等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安置区设计要符合城市化发展要求,同步推进学校、医院、便民服务中心等建设。今后,大型的高层居住社区,要由甲级以上资质的设计院来设计。六、上下衔接,加快融资。
一是要进行项目上下沟通。由副秘书长张兵同志带队,去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进一步衔接,向相关领导汇报,把各区第一批呈报的大棚户区改造项目及时报送给他们,听取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的意见,争取今年要呈报的大棚户区改造任务一次性或分批纳入省计划内。二是要细化方案加快融资。要按照精准的原则,资金到位后,落实到项目上,上下对接,加快融资。三是破解财政困局。商丘财政的困局,需要我们加倍努力,只要土地运作、房地产市场能够发展起来,只要城市环境能够发生变化,随着综合交通功能逐步完善,城市经济一定能够发展起来,就能破解财政困局。现阶段,不借助大棚户区改造争取国家资金,很难突破财政困局。在工作中,推进大棚户区改造要与国有大公司合作,降低项目风险。例如我们目前与中国建设集团等公司的合作,是代他们包装项目,代他们争取开行贷款,但不是政府回购,政府是回购不起的。四是拆迁过程中注意降尘。目前我市的空气质量已经没有空间,要注意拆迁时间,学习郑州不下雨时拆门窗、下雨时拆除墙体的成功经验,从而降低扬尘污染。第三篇:XX区进一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
XX区进一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棚户区改造工作,切实改善居民的居住生活条件,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改造范围
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棚户区、城市危房、城中村、城边村、采煤塌陷区。城市棚户区是指城市规划区内使用年限长、房屋质量差、安全隐患多、功能不完善、设施不健全的区域。城市危(旧)房的使用年限原则上以30年以上的房屋为主,城中村、城边村房屋以20年以上的为主。
二、基本原则
(一)整体策划,统筹推进。
棚户区改造项目严格按照“整体策划,统筹推进,成熟一片,改造一片”的原则,强化政府对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组织引导作用。提倡连片改造,可以打破镇、街道界限整体策划,统筹推进,合理划分项目区块,分期实施。(二)先急后缓,分期实施。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对安全隐患多、居住条件差、周边环境恶劣、仅有一套自住房并在规定时间签约率和交房率均达到100%的棚户区优先进行改造,同时根据群众呼声和项目实际,合理调整改造时序和改造计划。(三)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属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是棚改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棚户区改造工作,全面落实工作任务和征迁措施。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分类运作,公平竞争,吸引有实力、信誉好的房地产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城中村,可采取自主改造模式。区政府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将统筹调配上级奖补资金和棚改专项债券资金,力求辖区内棚户区改造项目盈亏保持基本平衡。(四)注重质量,完善配套。
棚户区改造项目要注重工程建设质量,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社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X政办字〔2020〕X号)、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区加强社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字〔2020〕X号)文件落实各项要求,对社区服务用房(党群服务中心)、便民超市或便民市场、公共停车场、配套幼儿园、公园、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考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对道路、供水、供电、供热、燃气、通信、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合理配置,以满足居民基本的生活和居住条件。三、目标任务
力争用3年时间,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24个、13161户,改造建筑面积128.34万平方米。其中:
——2020年,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8个、3926户,改造建筑面积38.57万平方米。
——2021年,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6个、4332户,改造建筑面积48.89万平方米。
——2022年,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0个、4903户,改造建筑面积40.88万平方米。
四、组织实施
(一)编制完善改造规划和计划。
区棚户区、老旧小区、旧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区“三改”办公室)按照市部署要求,结合我区具体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有可操作性的2020年至2022年全区棚户区改造规划及工作计划。在项目确定上要严格程序,确保标准。一是提出申请。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摸底调查,掌握辖区棚户区改造的底数、面积、土地与建筑物信息、住房产权、房屋质量、周边公共配套设施、居民改造意愿等综合情况,建立项目库,将改造计划报区“三改”办公室。二是核准申报。区“三改”办公室根据申报情况,逐一进行核准,报区政府研究确定后,经区住建、财政、发改、自然资源部门联合行文上报市“三改”办公室,列为棚户区改造计划。(二)科学规划项目选址,改进配套设施布局。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结合棚户区改造规划、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和群众生活需求,科学合理确定安置住房位置。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实行原地和异地建设相结合,以原地安置为主,优先考虑就近安置;异地安置的,要充分考虑居民就业、就医、就读、出行等需要,合理规划选址,尽可能安排在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的地段。应当按照“同步规划、同步报批、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的原则,编制棚户区改造配套设施建设计划,做好与改造项目规划的衔接,同步规划改造项目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污水及垃圾处理、充电桩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三)全力做好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集中开展征收拆迁攻坚行动,前期已建成安置房但尚未拆迁到位的棚改项目加大征收力度,为土地出让、安置房建设腾出土地空间;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充分调动居民的还迁积极性,支持棚户区居民组织自改委采取适当方式参与项目的方案制定、户型设计、工程招标、施工管理等全过程。棚户区改造涉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房屋征收政策,细化具体工作流程,阳光操作、和谐征收。棚户区改造涉及集体土地征收的,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等前期工作。列入棚户区改造计划项目的安置补偿方案须报并经区政府批复后方可组织实施。(四)加快项目审批。
棚户区改造项目所涉及的区级行政审批或服务事项,项目报批手续材料齐全后,相关部门按照“三最”城市要求加快解决项目手续办理、资金落实和部门间协调等具体事宜,确保工作扎实推进。根据市文件精神,对改造项目涉及国土、规划手续由市级办理的,项目报批材料齐全后,由市“三改”办公室协调办理。用地手续需报省级审批的,由自然资源部门建立绿色通道,特事特办。(五)加强项目监管,确保工程安全质量。
各单位要切实加强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重点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加强棚户区改造项目建后管理。对新建安置小区全面实行物业管理,探索与居民支付能力相适应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后续物业管理模式。(六)不断加大宣传力度。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设施场所,大力宣传棚户区改造的重大意义、指导原则、优惠政策和实施办法,特别是要突出宣传好棚户区改造中有关惠民的各项政策。要加大法制宣传的力度,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社区成为做群众工作的主力,切实把棚户区改造的意义、政策向群众解释清楚,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棚户区改造顺利进行。五、政策支持
(一)资金支持政策。
采取增加财政补助、加大银行信贷支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企业和群众自筹等办法筹集资金。区政府加大棚户区改造财政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补助资金及中央预算内配套基础设施资金的同时,加大拟发行棚改专项债券项目的策划力度,最大限度争取债券发行额度,用足用好专项债券政策。加强市场化运作,鼓励引导国有企业和民间资本通过直接投资、委托代建等多种方式参与棚户区改造。支持承担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任务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用于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棚户区改造项目要做好总体收益平衡工作,项目自身不能实现收益平衡的,可扩大平衡区域;当期不能平衡的,适当延长平衡期限。(二)土地保障政策。
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用地要纳入土地供应计划并优先安排。对棚户区改造项目原则上不突破区域范围,实现资金平衡,可适当配置项目周边用地,对其范围用地实施整体规划、统筹布局、有序开发。要充分利用存量土地,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和具备“净地”条件供应的储备土地优先用于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三)税费减免政策。
要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对于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优惠政策,其减免缓严格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执行。电力、供水、通讯、广电、市政公用事业等企业要适当减收或免收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费。落实好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的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棚户区改造实现的土地出让收入扣除按国家、省有关规定计提的相关基金后,实现的土地出让收益,以及所产生税收,统筹用于棚户区改造项目。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城镇棚户区改造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棚户区、老旧小区和旧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住建局,具体负责研究制定改造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及时协调和处理改造中的重大问题。各镇、街道办事处也要根据区里的要求成立相应机构,抽调专门人员,成立专门队伍,做到有人抓有人管,确保工作落实到实处。每个改造项目都要成立协调推进小组,由专人负责,一抓到底。(二)明确工作责任。
区“三改”办公室要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调度,拟定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和改造实施计划,做好组织指导工作。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作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组织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按照区政府统一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主要负责完成项目招商、环境整治、拆迁排障、宣传发动与调查摸底、群众解释说服、矛盾纠纷处理和综合协调等工作,负责组织编制项目改造规划方案、安置还迁补偿方案的制定及拆迁安置协议签订工作等。区财政局负责会同相关部门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棚户区改造补助资金,加大区级补助资金力度,监督资金规范使用,搞好与市财政部门的衔接协调,协助项目做好融资及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等工作。市自然资源局XX分局负责及时办理土地收回、用地手续、规划手续等工作。区发改局负责工程的立项审批等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相关扶持资金。区住建局参与项目前期论证,协助相关镇办做好项目投资测算与项目策划,负责办理项目征收审批和管理手续,协助各镇、街道完成拆迁排障、筹建物业工作,负责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手续办理及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做好项目招投标等工作。区纪委监委机关负责严肃查处在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出现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及其他违纪违规问题。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审计局、XX公安分局、XX交警大队、区市政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按照相关职能做好有关工作。(三)加强全程监管。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制定好本辖区棚户区改造实施办法,切实保证建设项目实施,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建立使用透明、审核严密的资金拨付制度,加强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对相关资金实行专帐专户、专款专用。棚户区改造项目,严格按照法定建设程序实施,办理规划许可、建设用地审批、施工图设计审查、招标投标、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手续,确保新建住房质量、安全不出问题。(四)实行阳光操作。
建立完善的公示和意见征集制度,对项目的改造实施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实行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相结合。在加大政策宣传、教育引导、重点突破的基础上,由居民通过适当方式推选一定比例威望高、办事公道、原则性强的居民代表组建自治改造委员会,对项目还迁、政策解读、难点突破、规划设计及材料规格标准等进行全程参与监督、协商帮办。(五)严格考核奖惩。
区“三改”办公室在搞好各项工作指导、协调和调度的同时,要切实搞好检查、考核验收工作。加大考核力度,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确保任务的完成。凡列入计划的项目,相关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按时间、按标准完成签约、征迁、安置房建设等工作,对工作不力、进展迟缓的实行专项考核、定向督办,逾期完不成任务的实行约谈并从严追责。对进展快、开工率高的项目,保障性住房国家奖补资金给予倾斜扶持。棚户区改造是城乡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各有关部门要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定期调度、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5年月日。
第四篇: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支持云岩区建设棚户区改造创新区,根据xx工作方案,政研室组成联合调研组,实地调研云岩区棚户区改造现状,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提出对策建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云岩区棚户区现状
云岩区是贵阳市的中心城区和老城区,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在城市一环路周边10平方公里内居住约50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5万人。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城中村”“城边村”“城郊结合部”问题逐步突出,低标准低水平规划、建设、管理形成的棚户区问题逐步凸显。经调查测算,目前云岩区范围内各类需要改造的棚户区、城中村现状建筑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约9万户。其中,城市棚户区约5万户,现状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城中村现状建筑面积约450万平方米,约2.5万户;工矿棚户区总面积约250万平方米,约1.5万户。
云岩区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工作,按照省、市“疏老城、建新城”要求,加强项目统筹,引进社会资金,积极争取贷款支持,创新方式加快征收进程,强力推进集中成片和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着力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化解房地产库存、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云岩区棚户区改造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3年以前,主要以社会资金为主,推动20宗土地完成挂牌。其中,大营坡、万科城、老百货大楼及周边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已开工建设;第二个阶段是2014年以后,因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拆迁费用比较高,土地政策调整等原因,主要以政府投资的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为主。国家开发银行一期贷款项目包括公园路2、3号地块和新建厂项目,共获得贷款67.48亿元;二期贷款项目包括非集中成片改造项目和雅关、偏坡、杨惠三个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项目,共获得贷款43.01亿元;专项贷款项目三马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获得贷款86亿元。
“十二五”期间,云岩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大力引进社会资金实施棚户区改造,五年共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31个,完成棚户区改造450万平方米,惠及群众9万余人。2016年完成棚户区改造49万平方米,纳入保障性安居项目4个,完成开工任务541户。
二、影响云岩区棚户区改造的主要问题
云岩区棚户区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拆迁成本高,房屋征收难度大。调研发现,近年来云岩区范围内“钉子户”呈扩大蔓延趋势,征收难、拆不动已成为棚户区改造顺利推进的最大障碍和关键制约因素。中心城区棚改项目涉及的房屋征收量大,搬迁人口多,大部分被征收对象拆迁补偿期望值过高,攀比心理重,对回迁安置房区位条件要求十分苛刻,对货币补偿金额要求过高,造成安置成本高,开发、建设资金难以平衡。由于位于老城区,无证房、住改非、拆迁不合理等历史遗留问题突出。不少群众提出对历史遗留问题一并解决,导致征收工作阻力加大,完成时限无法掌控,使得改造项目难以按照计划推进。
(二)资金缺口大,融资渠道窄。资金缺口大、落实速度慢是棚户区改造的关键难题。云岩区地处贵阳市中心城区,对棚户区项目改造后开发用地的容积率有严格的控制,拆迁成本高,部分项目“倒挂”现象严重,开发商无法通过提高建筑容积率来获取商业利润,因而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棚户区改造项目中来,存在项目难以落地的情况。目前棚户区改造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补贴和国家开发银行的专项贷款,远远不能满足棚户区改造的推进需要,区级政府负担重,融资能力十分有限,资金缺口无法弥补。如何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建立新的棚改资金供给模式,是棚户区改造的又一难点。
(三)政策不完善,鼓励支持力度弱。棚户区改造涉及政府、居民、开发商三方利益,既要保证居民、开发商的利益,还要保障棚户区改造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现有的融资、税收优惠、土地供应、安置补偿等政策还不够完善。如现有土地出让分配机制(区县级分配65%)难以覆盖土地一级开发成本,存在成本“倒挂”问题。
(四)空间布局乱,基础设施欠账多。云岩区的棚户区主要位于城市核心区的周围,具有分布“散”、规模“小”、密度“高”、权属“杂”、环境“乱”、配套“差”等特征,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欠账多。道路交通问题严重,由于道路狭窄、停车设施不足,压力外溢到主城区道路,加剧城区交通拥堵。如纳入城市规划统筹,进行土地出让、拆迁安置等不确定因素多,改造难度大。
三、加快推进云岩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建议
棚户区的大量存在,严重影响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影响着云岩区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云岩区棚户区改造势在必行。必须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论述,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坚持把棚改工作放到经济新常态中来审视,坚持问题导向和发展导向,注重整体改造与局部改造、长远发展与近期突破相结合,找准“症结点”和“成长点”。将云岩区纳入“贵阳市棚户区改造创新试验区”,优化城市规划、创新资金投入、创新土地出让、完善配套政策,本着“公平共享”原则,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活内生动力,强力推动云岩区的棚户区改造,提高城市的宜居性、持续性和创新性。
(一)贯彻充分认识和自觉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这个“大思路”。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尊重城市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把棚户区改造纳入城市发展大局统筹安排。顺应城市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要求,培育发展具有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承接能力,特别是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营造良好就业和生活环境,才能增加就业岗位和吸纳城市人口。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增加居民收入,可以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反过来促进城市建设和改造步伐。顺应资源要素从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的趋势,深刻认识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自觉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在注重接收高素质人才进城定居的同时,发挥省会城市中心城区优势,主动承接进城务工农民就业、居住,逐步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增进城市人口结构的协调性。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区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要深着力在改造中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土地和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发挥人口高密度城区的优势,努力解决人口高密度带来的城市问题,推动“精明增长”,实现紧凑集约、绿色高效发展。
(二)优化顶层设计,统筹绘制规划这张“大蓝图”。针对云岩区棚户区功能性衰落的现实,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发展的系统性。规划要从城市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优化整合现有功能,在完善居住配套基础上,积极拓展新功能,为老城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细化棚户区改造规划。围绕彰显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理清发展思路,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做好新一轮城市规划,构建以总体规划和专业专项规划为主体、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街区立面规划为保障的城市改造规划体系。棚户区改造规划指标根据整个片区综合测算,整体平衡改造成本,针对重要城市节点、轨道交通沿线等重点区域,适当放宽容积率、绿地率等相关指标,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丰富和繁荣老城核心区商圈建设,积极打造中央商务区;在东线片区、西线片区、北线片区结合临空经济区、综合保税区建设,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大力推动片区开发建设。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将周边老旧小区纳入统一规划改造。对于年代久远、改造成本高、具有开发价值的区域,采取整体征收补偿安置后开发建设;对于建设年限不长、房屋征收成本高的区域,只进行屋顶、立面整治和配套设施升级改造。既促进棚户区改造大规模开展,又避免大拆大建的“浪费性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立足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和商贸要素聚集的优势,认真谋划市西河、贯城河、文昌阁、阳明祠“两河一阁一祠”项目,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底蕴丰富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再现老贵阳风貌;积极谋划老客车站地块、友谊路新印厂地块、上河坎街地块改造建设工作,提升中心城区商业聚集度。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保护好城市文脉,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加强规划的执行管理,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安全、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三)创新融资方式,抓住资金保障这个“牛鼻子”。更大规模推进云岩区棚改,必须抓住资金保障这个“牛鼻子”,把政策性项目资金和市场机制有效结合,尤其要发挥好开发性金融的“供血”作用,不断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鼓励省级平台公司参与云岩区的重大棚户区改造,如阳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贯城河沿线开发等,为云岩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市级平台公司进一步统筹“疏老城”和中心区棚户区改造的融资工作,切实推进土地一级开发,合理控制土地出让节奏,提高土地使用率,提升土地出让价值,逐步实现经济收益的综合平衡。着力打造财政资金引导、政策性金融支持、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模式,保证棚改任务的资金需要。适当降低棚改项目地方政府资本金的比例,减轻地方政府承担的债务,将土地出让金100%返还给云岩区。根据筑府发〔2014〕48号文件精神,对云岩区出让地块的成本返还为地块出让起始价扣除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基金和轨道基金后按照65%作为预估成本拨付云岩区。由于云岩区收储地块普遍成本较高,按当前政策返还成本多数地块仍存在成本“倒挂”,不能覆盖土地整理开发成本,建议省市加大对云岩区扶持力度,收储地块出让后,出让金扣除中央、省市计提部分后全额返还云岩区用于区域内地块成本平衡。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土储资金向云岩区倾斜,市级通过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土地出让收入和其他财政资金统筹安排用于土地储备的资金,优先考虑安排给云岩区。
(四)创新土地出让方式,牢牢把握经营城市这个“核心点”。学习借鉴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深圳模式”,率先在云岩区开展试点,重点在老城区土地二次开发和存量用地开发上狠下功夫。坚持市场化运作,激发城市更新活力。城中村改造项目可由权利人自行实施,也可由市场主体实施,对于“城中村”“城边村”“城郊结合部”改造项目,还可以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与市场主体合作实施。拆迁、补偿等问题由开发主体与原权利主体遵循市场原则平等协调解决。政府部门主要做好规划统筹、法规保障和监管服务等工作。创新土地政策,优化城市结构。改造用地可以协议方式出让给原权利人或参与改造的市场主体;未建设用地可通过城市更新的规划整合进行腾挪、置换,零星用地可以协议出让给开发企业;区分城中村、旧屋村、旧工业区和其他旧区等不同类型,运用差异化的地价标准;建立地价与容积率的联动机制。在非农建设用地和征地返还用地指标落地、历史用地处置方面,充分发挥城市更新消化历史欠账、激发政策创新的作用。多措并举,因地制宜推进改造。按照“节约集约是目标、利益共享是核心、市场化是方向”的原则,通过综合整治、功能改变和拆除重建“三驾马车”拉动城市更新驶入快车道。出台加建扩建、功能改变和土地延期等一系列激励政策,提倡以综合整治和功能改变为主的改造方式,鼓励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尽量避免大拆大建。对拆除重建类项目进行细分,划定一些现状保留和整治维护区域,重点有效保护一批历史建筑、传统世居和工业遗存。
(五)落实主体责任,提高土地房屋征收的“加速度”。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对云岩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强对棚改工作的领导,探索建立市抓总、区落实、省支持的管理体制,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加强干部培训,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能力,增强协作合力。进一步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建议建立省、市、区三级联动推动棚改工作的机制,各级各部门提前介入,强化监控,严防死守,坚决制止抢修强建。依法加强规划、建设、管理,规范司法介入程序和办法,在司法强制执行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营造依法征收的良好氛围,促进征收工作进入规范化和法治化轨道。强化因户因人施策,定期召开征收工作协调调度会,通报进度、分析问题、交流经验、提出要求,组织、指导、协调征收全过程。进一步强化调度考核。明确各征收片区单位的责任和时限要求,加大对项目的督促检查力度,采取跟踪督查、现场督办等形式,及时掌握情况,解决具体问题,层层传导压力,加快工作进度,推动任务落实。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手册、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和上门做工作、耐心讲政策、反复讲道理等方法,大力提升群众支持、参与棚改工作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六)推进改革创新,抓住政策保障这个“关键点”。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的政策支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找准工作突破点、政策落地点,千方百计用足用好政策。在土地政策支持方面,进一步创新完善土地收储出让制度,加快云岩区已投入资金地块出让步伐,加强三马片区“三纵一横”周边地块收储力度,编制地块出让计划,对已形成净地条件但未达到决算条件地块采取成本预算方式开展净地入库及出让工作,具体预算金额由一级开发实施单位编制,提交评审机构出具预算评审报告报区政府批准,地块出让后再开展成本决算,若决算金额大于预算金额,则按预算金额向一级开发实施单位拨付成本,若决算金额小于预算金额则按决算金额拨付成本,便于已投入资金快速回笼用于地块滚动开发。探索完善人口非农化与用地非农化挂勾机制,推动人口和用地匹配。在征收安置政策方面,对现行房屋征收的奖励、补贴及其他费用标准适当调整。根据云岩区实际,在不突破现行房屋安置最高补贴标准的前提下,按照分级、分层的方式制定补贴标准,不局限于一环路以内。现行的房屋征收中临时安置补助费及搬迁费仍沿用贵阳市2001年的标准,严重影响征收签约的顺利进行。市有关部门应研究制定上述费用新的计发标准。旧房拆除单位通过招投标方式选出,拆除费用标准为40-45元/平方米,远低于拆除工作实际产生的费用,建议在招标开始前,由相关部门单位对实际征收范围内需拆除的旧房进行实地查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标底价格,确保招投标后拆除工作顺利进行。在项目审批方面,建议省、市发改、规划、土地、建设、环保等职能部门精简棚改项目行政审批流程,建立审批事项绿色通道,提高成熟项目的开工率。在产权办理时,赋予云岩区对房屋征收红线范围内未登记及办理房屋权属的房屋进行合法性认定的权限。在综合配套改革方面,探索“政府主导+国企实施+住户参与”的模式,探索“城市三变”改革(土地资源变股权资产,住户群众变棚改股东,地方开发变城市经营),激发城市主体参与积极性;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研究,统筹推进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探索“农村三变”改革与“城市三变”改革嫁接,调动进城务工农民参与棚户区改造积极性,推动农民有序市民化,推进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和谐发展。
第五篇:在政协调研时要求发言
在政协调研时要求发言
今天到市政协,主要是和大家见见面,初步了解情况。刚才,*同志介绍了有关情况,与会同志作了发言。听了之后,感到市政协在服务全局上是有力的,工作中有很多亮点,尤其是在探索政治协商方式上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服务全市大局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充分肯定。
关于政协工作,我有三点认识。首先,政协工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方式。社会主义民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选举民主,即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投票来实现的人民民主;另一种是协商民主,即在人民内部围绕共同性的话题、共同性的问题,在重大决策前用协商的方式来吸纳各方意见,进而形成共识。这两种民主相互结合,就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完整体系,充分体现了广泛性、包容性和务实性。
第二,政协工作是实现政治和谐的重要力量。不管是国家治理,还是地方改革发展稳定,都需要政治上的和谐,需要团结一切力量来实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是国家治理和地方发展的根本前提。在地方工作,如果不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很难把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好的。实现政治和谐,有很多方式,政治协商是一个重要方式。政协覆盖各个党派、各个团体、各个界别、各个阶层,具有广泛性,人才也比较集中。充分发挥政协作用,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政治氛围,促进和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第三,政协工作是市委全局性工作的重要支撑。按照我国的政治体制,全局性工作是在市委领导下谋划和推进的。市委和市政府班子事务性工作比较多,人大涉及到的法律程序比较多。相对来讲,政协班子和各位政协常委事务性的工作少一些,比较超脱,可以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做一些深度的调研。同时,政协各类人才比较集中,专业人才比较多,可以充分发挥其他三个班子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对市政协工作,我谈三点意见:
首先,要加强政协机关的政治建设。刚才,*同志特别强调市政协落实“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体现出政协机关政治建设是有成效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说建设一段时间就可以不再建设了。政协机关本质上也是政治机关,不提升政治能力,不加强政治建设,肯定是难以履行职能的。尤其是一些同志到了政协工作后,往往觉得不再承担过多具体工作责任,进而产生懈怠思想,对自己的要求不再那么严格;同时,政协各党派、各界别,结构比较多元,思想价值也容易多元。
针对政协机关和政协委员这种特点,更应该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加强。加强政协机关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就是用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的*大以来的经验充分证明,思想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引。不管是党员,还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都应该自觉地学思想,学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
第二,要切实提高参政议政的质量。当前,一些同志往往把政协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看作是柔性的,把人大的法律监督看作是刚性的,认为人大形成意见决定后不落实不行,但政协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形成的意见,包括参政议政的提案建议,可听可不听,回复一下就算了。这是一种典型的错误认识。要看到,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是两种不同的监督方式,是具有同样效力的。从政协自身来说,也有一些同志觉得意见可说可不说,担心说了没用,不愿意去提意见。这样,怎么能发挥好参政议政作用呢?
当然,要有效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要提升参政议政质量。实际上,党委政府对政协的意见和民主监督是重视的,但如果政协拿出的意见质量不高,就会影响政协参政议政作用。所以,政协自身要努力提升参政议政质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专题调研充分结合起来,发挥专业人才多、又相对超脱的优势,深入开展调研,拿出更有深度、更专业的意见和成果。现在,市里正在制定“十四五”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各方面专项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政协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围绕*提出的“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加强研究谋划,把政协委员中的专业人士召集起来,深入开展一些研究。市委将专题听取政协委员的意见。
第三,要积极探索政治协商的有效方式。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首要职能。政协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要看政治协商开展得怎么样,有没有取得实效。目前,我们对政治协商的理解还不到位,实际工作中也需要找到更有效的方式。过去,我们讲政治协商,往往是单向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把一些考虑、一些想法向政协常委、政协委员通报,或者是政协委员进行一些专题调研,再把意见反馈给党委政府。实际上,这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协商。协商必须是双向地交换意见,大家围绕一个主题,再面对面发表意见、深入讨论、相互交流,通过讨论最后达成一致的看法。政治协商是更高层面的协商,不是就一些具体问题作协商,而是要在政治层面协商,对重大问题在政治层面形成共识。
要把政治协商理解透、把握准,在这个基础上探索有效的方式。比如,在界别协商上,不同的界别可以开展协商,因为每一个界别都有它的关注点、熟悉领域。如果我们跟各个界别充分协商,各个界别都能形成共识,那就可以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同时,也可以开展各类的专题协商,围绕一些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积极开展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