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巩固提高 探索推进 进一步推进江西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江西省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来源:
社会工作网 时间:
2010-10-11 14:14
2010年3月江西召开全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这次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城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和“全国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精神,总结了2009年全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以下三点共识。
一、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
2009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民政部门认真履职、积极探索,在总结推广“万载模式”的同时,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教育培训成效明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省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
2009年,中组部、民政部在南昌举办了两期全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专题研究班,期间,民政部李立国副部长两次来赣视察,对我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亲自指导,对万载、青云谱的试点工作给予了“可看、可学、可用”的充分肯定,称“万载模式”“有力地证明了社会工作不仅可以在发达地区开展,也可以在欠发达地区开展”。研究班上徐毅厅长亲自授课,介绍我省开展社会工作做法和经验。熊盛文副省长在听取我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情况汇报时,对此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做出了重要批示:“社会工作人才建设,我省这几年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培育了一批典型,得到了中组部、民政部的肯定。明年要继续推进这项工作,推广典型经验,积累更多的经验。做好这件工作,需要财政给予支持,也可以借鉴中组部、民政部的办法,对县级分管领导进行培训。”弘强部长和胡幼桃副主席也予以批示和肯定。
省直有关部门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予以大力支持。省委组织部刘三秋副部长在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充分肯定民政部门开展社会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并批示拨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费5000元,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干教处对社会工作试点、社会工作培训也都给予具体指导和协调。省财政厅已拨付相应资金用于社会工作培训,今年将继续给予支持。省编办给予机构设置的支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社会工作资格水平考试、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都予以极大支持。在今年政府购买的5万个公益性岗位中,安排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2.67万个,其中就有社会工作岗位。为今年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加大宣传培训,认识普遍提高
开展社会工作培训是促进民政干部职工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社会工作知识的重要途径。去年我们继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加深了民政干部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扩大社会工作影响面,社会认识普遍提高。
一是教育培训 卓有成效。为提高民政系统自身对社会工作的认识,2009年由省厅统一组织民政系统研读《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一书,统一购买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系列教材,并统一进行全省民政系统读书测试活动,通过普及型自学和以考促学的方式,使全省民政干部对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专业要求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并自觉运用到民政工作中。青云谱区民政局将社会工作理论学习与民政工作实践相结合,把“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运用到救助工作中,通过帮助低保对象提高劳动技能、恢复社会功能,使服务对象主动脱离低保。各设区市民政局积极主动与高校合作,聘请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对基层民政干部进行社会工作知识培训,九江、宜春、吉安、赣州等设区市去年已组织了1000多人次的基层干部社会工作专题培训。在学习的基础上,各设区市广泛动员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参加职业水平考试。新余市民政局为鼓励市民政系统人员参加考试,对取得社会工作中级和初级证书的人员分别给每人5000元和2000元的奖励。在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的带动下,据统计,2009年全省1686人报名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有263人通过。两年来,全省已有5600余人报名参加考试,有878人成为我省首批正式获得职业资格的社会工作者。
二是广泛宣传 效果明显。为使我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推进,让更多的人们对社会工作有更多的了解,省厅和各试点地区建立了联系宣传网络,适时通过相关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将试点地区的鲜活经验、有效做法及时推广,同时向社会宣传社会工作有关资讯。各试点地区也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社会工作。万载县通过开展“社工节”、“雷锋日”、编唱“社会工作者之歌”等活动,向社会广泛宣传社会工作理念,扩大了社会工作影响面。青云谱区开展了优秀高校专业义工表彰活动,树立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形象,激发了一线从业人员做好社会工作的积极性。渝水区通过电视栏目对社会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使普通群众开始了解社会工作。铅山县、吉州区、石城县通过设计制作 “社会工作剪影”画册、展板以及多媒体演示,展示试点工作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有困难找社工”在试点地区已小有气候。
(三)强化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
具体、管用、有效的政策措施是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条件,是社会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认真贯彻民政部有关政策规定基础上,根据我省社会工作发展情况,出台适合省情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制度措施,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一是社会工作人才管理机制逐步形成。按照民政部文件精神,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江西省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实施细则(试行)》和《江西省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目前,全省第一批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人员的登记率达到了82.1%,第二批登记也已开始进行。同时,我们正与有培训资质的各大高校配合加以实施继续教育工作。社会工作者登记工作、继续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将有利于社会工作者不断更新、补充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有利于维护社会工作者权益,发挥他们的作用。
二是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稳步推进。民政事业单位是民政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工作人才发挥作用的主要阵地,是机构社会工作的重要平台。去年,我们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文件,要求民政事业单位原则上以社会工作岗位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各设区市民政部门以此为契机,结合机构改革和试点工作的推进,在全省各级民政事业单位和街道社区共开发设置社工岗位661个。
三是社会工作组织网络逐步建立。社会工作机构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载体,是聚集人才的平台和推进工作的保证。省厅在机构改革中,已争取在人事处加挂了社会工作处的牌子,明确了工作职能。新余市渝水区成立社会工作办公室,挂靠区民政局,核定3个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在加强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机构的同时,加强了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培育发展。江西师大在青云谱区成立了首家民办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洪宇社会工作服务社,开始对政府购买服务进行尝试。去年全省80%的设区市成立了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工作行业管理机构正在逐步完善。
(四)发挥各方优势,提升服务水平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结构中,社会职能比较合理的分工是“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大量的社会服务工作需要非政府组织承担。特别是在我省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专业人才短缺的省份开展社会工作,发挥高校、协会作用是推进我省社会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是政校合作,发挥高校专业优势。政校合作是我省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在试点探索时期,我省就率先提出了“1+3”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模式,成功打造了“万载模式”。去年,政校合作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和丰富。江西师范大学已率先在青云谱区建立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江西财经大学与渝水区合作,企业社会工作成果得到民政部好评,省民政厅与南昌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将社会工作介入大余县的灾后重建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目前,这两所高校正在筹备开办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第二批试点县(市、区)在试点工作中,积极寻求与高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取得了双赢的工作效果。截至去年,全省各高校已在万载县、青云谱区、渝水区、吉州区、袁州区等10几个试点地区建立了近50个社会工作实习基地,有近500名师生参与了全省试点地区的社会工作。
二是政社合作,发挥社会化服务优势。社会化是社会工作发展的最终道路,社会工作协会建立是我省迈出社会工作社会化的第一步。省社会工作协会成立于2007年,现拥有270家会员单位和10多名专家学者组成的智囊团。三年来,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承担了社会工作课题调研、社会工作培训、社会工作项目承接等多项工作职责。得到了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的高度评价,任根水副会长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年会上作典型发言。协会工作同志都是花甲老人,但他们发挥智囊团的优势,广泛进行社会调研,多方征求意见,起草了《江西省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实施细则(试行)》,经厅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并实施。还参与了对《江西省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的起草和修改。在承担具体的登记管理工作中,他们多方探求、不断完善操作程序,克服经费不足、人手不够的困难,圆满完成首批登记任务。今年,省社会工作协会将为社会工作者的登记、继续教育、培训交流等行业管理工作,尝试用购买服务方式运作,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社会化建设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五)注重总结提炼,试点富有成效
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要推进、要发展需要艰苦探索与实践,更需要善于总结和提炼,形成管用有效的办法、模式。以优良成果有效推进试点工作全面开展是我省社会工作得以发展的做法之一。去年,我们继续推行使用这一做法,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规模上由点到面。我省试点地区正由第一批试点的万载县、青云谱区2个县(区)扩展到第二批遍布全省各地的54个县(市、区)和单位。各试点县(市、区)同志工作热情高涨,结合自身实际,挖掘区域特色,积极探索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以点带面、条块结合的发展态势。
二是区域上由农村到城市。2009年,在巩固和推广“万载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在青云谱区、渝水区以城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试点,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青云谱区在全国城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创造的以社区社会工作室为平台,以社区干部社工化为目标,以社会工作实务为抓手”的“三社”工作格局和以“社工、专业义工、社区志愿者”三者有机结合的联动机制等经验得到与会同志的肯定。新余市渝水区探索形成的“专业机关抓管理,专业社团建组织,专业人员办实务”和“1+1+2”的工作模式,受到民政部及有关领导的肯定。万载县和青云谱区被命名为全国、全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县(市、区)。全省其他城市如吉州区、庐山区、丰城市等也探索了各具特色的城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做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三是服务领域上由民政一家到多个职能部门。在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初期,我们主要立足民政、面向社区,以民政自身的成效为示范,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发展。2009年,我们将社会工作的触角推向教育、医疗、卫生、司法、军队、企业、工、青、妇等多个部门和单位,探索了社会工作在多个部门和行业的介入模式。随着试点的不断深入,我们将视野延伸到农村发展、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减灾救灾、社区发展、农民工就业、婚姻家庭等多个领域,从传统的特殊群体、弱势群体、优抚对象群体扩大到全体普通公民,强化了社会工作在社会中的服务功能。去年,赣州市大余县遭遇特大洪灾,省厅、赣州市民政局联合南昌航空航天大学师生,赴大余参与灾后重建工作,配合基层灾害救助部门,安排灾民基本生活,为灾民提供心理抚慰等专业化、人性化服务,有效缓解了灾民与当地乡镇干部的关系,维持了正常的社会持续。这是社会工作介入洪涝灾后重建的首例,被《中国社会报》报道。万载县在消防大队建立社会工作室,探索了社会工作介入优抚领域的途径,在服务部队官兵,促进军民和谐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去年,全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要清醒认识到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在认识上有待提高,区域发展还不平衡。二是专业特性有待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还需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关于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思路
2010年全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继续贯彻中央关于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大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巩固提高与探索推进相结合,继续深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社会工作人才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社会工作人才成长环境,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一)全力抓好中央政策制度的贯彻落实
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全省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发展的重要时机,根据民政部的任务要求,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意见》要求,分解落实方案,做好政策配套、衔接和贯彻工作,及时出台适合省情的实施意见,并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二是围绕《意见》,继续贯彻落实好《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民政部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通知》、《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办法》和《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等四个文件。紧紧抓住培养、评价、激励、使用四个环节,强化措施,落实行动,按照“资格与岗位挂钩,岗位与薪酬挂钩”的原则,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贯彻落实《全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做好全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的规划编制工作。
(二)扎实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第二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县(市、区)和单位的试点工作。作为全国、全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地区的万载县和青云谱区要进一步夯实基础,不断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为全省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当好排头兵,做好示范。第二批试点地区和单位要加大力度,因地制宜,求真务实,在学习示范县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创造性地开展试点工作。要建立一批管用有效的制度,要开发设置一批实用的岗位,培养一批社会工作人才,围绕民政工作作出一批有特色的实务。特别要在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先行先试,有所作为。在养老服务、社区矫正、青少年教育、残疾人社会工作等方面进一步突破,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服务社会建设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做好全国试点示范的申报工作和省试点示范创建的评选和指导工作,通过示范激励带动全省的试点工作深入推进。
(三)着力建立“三项工作机制”
一是探索建立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培育机制。机构社会工作是城乡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平台,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力量,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是机构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着力推进公办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大力培育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吸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广大城乡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是我们今年着力探索的一项新机制。要认真贯彻《民政部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通知》,利用民政部门优势,为民办社工机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保障。要鼓励已登记注册、有资质的社会工作者依托专业优势创办民办社工机构,引导吸纳专业社工和高校社工专业毕业生到民办社工机构就业。同时加强对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服务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服务质量和正确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民办社会工作组织和机构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协会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协会在社会工作人才管理、培养等方面进行行业管理的作用。
二是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政府购买服务已是社会管理的一项新机制,是社会工作推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内容。随着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不断加强,民政部门的任务越来越重,服务领域越来越宽,服务对象越来越广,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必须走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道路,形成行政力量与社会力量互动、政府工作与社会工作互补的格局。各地要积极主动向党政领导汇报,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争取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列入财政预算。制定出台专门政策措施,以项目招标、购买岗位、委托等多种方式,逐步探索建立政府向民办社工机构购买服务机制。同时,建立相应的评估考核体系,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机制。
三是探索建立社会工作督导机制。针对目前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专业性有待提升的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社会工作督导机制,提升社会工作服务质量和效果。各地可积极探索尝试,从已登记的社会工作师中,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中,选拔、培育、培养我省第一批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督导员,指导督导我省社会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一是开展普及培训。要根据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根据民政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培训计划,实施有效培训。要注重普及知识型的培训,提高社会的认知度,在全省民政系统继续开展学习社会工作经典教材活动。要注重对试点地区、单位干部职工的培训,在掌握社工理念和专业方法上下功夫,通过专家授课、现场观摩和案例教学等形式,不断提高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省厅今年将协同省委组织部,选调各试点地区党政领导干部参加全省地方党政领导社会工作专题研究班,各地也要借此机会,争取领导对这项工作予以更多的重视与支持。二是继续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对已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资格证书的人员实行登记管理,并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工作水平,促使其向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工作者转变。三是要进一步加大社会工作宣传力度。有效地发挥现有宣传阵地的作用,改进宣传方式,健全宣传机制,拓宽宣传渠道,扩大宣传范围,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注重宣传一批优秀的社会工作者,以此让人们更多地了解社会工作者秉承的职业道德、专业伦理、“助人自助”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追求,让人们更多地理解、支持、尊重社会工作人才,努力形成“有困难找社工”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江西《社会工作》杂志的宣传作用。
三、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机遇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启的一年,是社会工作及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江西务必抓住开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的良好机遇。
第一,要紧紧抓住贯彻中央《意见》和《规划纲要》的重要机遇。今年将是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中央即将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已经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关于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第一份纲领性文件。《意见》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它将从政策层面上缓解试点工作以来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对推进今后的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待《意见》出台后,我们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我省情况,抓紧制定我省具体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制度,完善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大框架,确保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有序健康发展。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组织编制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已将社会工作人才提升到与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同等地位纳入我国人才发展大局,对未来五年和十一年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和硬性指标。省里正在征求省厅有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各地市也要抓住机遇,及时跟进,结合实际,列入规划,确保社会工作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第二,要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去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列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是我们发展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机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涉及区域宽广,涉及人口众多,涉及项目资金量大,将得到国家特殊的政策支持。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也将由于环境的变化、关系的改变、利益的调整而不断产生。这正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需要社会工作者发挥独特作用。我们将可以通过战略区域的优惠政策,敢于探索,敢于实践,先行先试,积极建构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体制机制,搭好架子,铺好路子,定好位子。同时,立足于民政工作的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区建设、优抚安置、慈善事业等工作开展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并及时扩展到需要服务的其他领域和人群中。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人性化管理、个性化服务的专业特长,宣传倡导、组织动员的专业优势,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力量的专业特色,一句话,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服务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有所作为。
第三,要紧紧抓住全省编制“十二五规划”和县乡机构改革的发展机遇。编制和落实“十二五”规划,是今年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各设区市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积极争取,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本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抓紧制定本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为今后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抓住正在进行的县乡机构改革、公益性岗位开发等工作为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提供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岗位、开发岗位、设置岗位,优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发展着的社会工作提供人才保证。同志们,今年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任务依然艰巨,但前景光明、大有希望,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本着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伦理,价值追求,忠实履行“助人自助”宗旨,解放思想,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我省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江西省民政厅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黄明霞)
第二篇: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专门职业。社会工作人才是相对社会工作提出的,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专业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的人,是现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民政工作中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低保制度、慈善事业、优抚安置、减灾防灾等领域的论述内容丰富,要求具体,观点鲜明,对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十一五”期间,按照党的十七大、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的有关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全市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坚持科学发展,践行“民政为民,全心全意”的服务理念,落实“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工作导向,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圆满完成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任务,取得初步成效。
一、抢抓机遇、服务发展,科学谋划社会工作人才试点工作
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发展目标。我市成立了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和《试点实施方案》,提出了“边学习、边培训、边调研、边总结、边建设队伍、边推进工作”的思路,确定了以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目标,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加强试点探索、人才培养、岗位设置、专业服务和激励保障为抓手的发展模式,明确了3~5年内逐步形成以城乡基层组织为依托、以广大基层干部为骨干,以社会志愿者服务为补充,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相结合的大连特点的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格局。
2.积极探索实践,深化试点工作。按照民政部工作要求,我们成功申报了西岗区、沙河口区、市福利院和市救助管理站等4个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2010年,市救助站又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试点示范创建单位。结合我市实际,各试点地区和单位先后完成了事业单位内设社工专门机构、社区社工岗位及考评制度等9个调研课题,文字量达6万多字,探索了社会工作“2+1和3+1”服务组合模式,开发了“特长培养、亲情假日、小手拉大手和微笑宝宝”等20余个服务项目,建立了“心苑、温馨驿站和儿童乐园”等多个社会工作室,制定了《社会工作目标》、《社会工作服务守则》和《社会工作管理基本程序》等制度。
3.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为准确传达上级社工人才信息和普及社工专业知识,我市民政系统将社会工作知识培训列为“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积极推进“一校两地”(大连社工学校,市救助站、市福利院社工实训基地)建设,组织完成了8600人次参加的考前培训、普及知识培训和实务督导能力提升培训等,全市有280人取得社会工作者职称,已注册社会工作志愿者40余万人,建立志愿者工作站600多个,累计奉献时间约450万小时,为40余万名困难群众提供了帮助。目前,我市试点地区和单位社会工作服务性质从义务服务向职业服务转变,服务水平从简单服务向专业服务转变,服务种类从单一服务向多元服务转变。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夯实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基础
为适应社会工作管理、行业组织建设、服务机构发展和专业实务推进的需要,在 “十二五”期间,我市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要达到1.8万人;到2020年,达到3.7万人。为达成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3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优化社工人才队伍结构。按照全域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社会工作人才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领域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需要全面优化。在层次结构上,要形成初、中、高级人才梯次配备;在区域结构上,要逐步改变城市社会人才过剩农村社会人才匮乏的状况,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在领域结构上,要形成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全面发展,实现全员覆盖;在年龄结构上,要大力培养年轻社会工作者,改变从业人员年龄总体偏大的现状。
二是提升社工人才队伍素质。要建立各级各类各领域社会工作人才能力评价体系,完善社会工作者登记管理和继续教育制度,鼓励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和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建立覆盖全市的社会工作培训网络,大规模开展社会工作知识普及教育。促进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伦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切实解决社会工作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不及时、实务分析不全面、职业服务不专业等综合素质不均衡的问题。
三是健全社工人才队伍制度。要根据国家《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试点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益做法,全面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职业水平和能力评价、岗位开发和资源配置、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薪酬保障和激励机制、行业组织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建设,形成完善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
三、立足长远、脚踏实地,全面推进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
当前,我市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上下正在满怀激情,全面贯彻国务院进一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全力推进全域城市化,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产业聚集区。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拓展社会工作服务,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国家战略,加快“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将以“十二五”人才规划为契机,重点抓好“三大工程”建设,努力把大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1.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一是加强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力度。选拔一批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到社会工作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先进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充分利用国外和我国香港社工专业教育优质资源,培养我市急需的高层次社工师资力量和实务督导人才。二是加大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的引进力度。将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纳入我市民政系统人才引进范畴,充分利用机关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重点选拔社会工作理论功底扎实、实务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各岗位工作,鼓励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专业社会工作在职学历学位教育。三是加强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建设力度。按照布局合理、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依托各级党校、高等院校、职业学院以及各类培训机构等培训资源,结合民政系统社会福利机构、社会救助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单位建设一批专业培训基地,实现全覆盖的社会工作培训网络,以适应大规模培训社会工作者的需要。
2.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工程。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各级党政干部。将社会工作知识列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的必读课程,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研讨班的培训内容,有计划地进行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培训,着力提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基层社会工作人员。着重对基层党组织干部,街道社区(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者、志愿者等相关人员进行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和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培训。三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社会工作全员培训。结合民政系统社会工作试点单位培训基地建设和“一村一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积极开展社会工作知识宣传普及教育,重点利用城乡社区宣传展板,宣传手册、座谈会和讲座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认可度和参与度。
3.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工程。一是在事业单位大量设置社工岗位。首先在民政系统公益类事业单位将社会工作岗位作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其中社工岗位要逐步达到全部岗位数量的50%~60%。二是在城乡社区探索开发社工岗位。要在城乡社区从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医疗卫生、人民调解、计划生育、残疾人服务等岗位中探索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并建立相关配套政策。三是在公益类社会组织中探索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公益类社会组织设立社工岗位。
第三篇: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社会工作专业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性的服务。按照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我市开展了相关工作。虽然从无到有,不断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处于发展阶段。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特别是在社工专业化发展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需求。
一、我市社会工作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市社会工作存在整体发展较慢、工作规模小、人员数量少,专业化水平不均衡,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激励保障制度等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
1.社工组织结构不清晰。目前,民政、司法、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部门,以及街道社区都在发展社工,但各自独立,部门之间密切配合不够。社工发展合力还未形成。与此相应的是,社工认知度不高,专业性不被认可,出现了“内部都知道、外部不清楚”的现象。
2.社工工作力量严重不足。至2021年,全市已持证社工仅24名。社工的数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另外,社会工作人员的数量和服务对象比例严重失调,致使社会工作只能在最低程度上满足需求。
3.社工专业程度仍需加强提高。专业社工人员的所学专业大多数和从事工作不对口,没有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知识、技巧的培训,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较简单,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同时,由于社会工作认可度不高,待遇较低,难以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服务,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
4.专业社工机构仍缺乏。至目前为止,在民政注册的社工机构为6家,且运营不充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目前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体制尚不完善,通过项目招投标形式向社工机构购买服务的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政府购买社工机构服务资金渠道还没有完全建立,社工机构经费来源严重不足。
二、加强专业化发展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1.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保障和激励机制。一是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鼓励社工参加学历进修、全国初/中级社工师和心理咨询师考试,通过此类考试的,给予一次性的奖励。二是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薪资待遇。按照社工的学历、职称、工龄、工作绩效等合理设置工资标准,交纳五险一金,给予相应的福利待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既满足社工基本生活保障又能调动社工的积极性,吸引和留住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有效地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水平。三是加强专兼配合。加强专业社工与社区、社团的紧密联系,充分利用公益服务、志愿者资源,实现专业社工和志愿者的资源配置,形成优势互补、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
2.加强对社工机构的扶持力度。一是大力发展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供就业渠道和专业提升的载体,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基地,为政府和社会购买服务提供平台。加大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建设运营和购买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自主创业,组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二是优化配套机制。政府扶持是发展社会工作的主要推动力量,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社会工作发展。三是完善项目招投标。梳理政府的社会服务工作,以项目合约的方式交由社会组织承担,逐步实现政府从对社会事务的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并最终成为公共产品的购买者、服务标准的制定者和服务质量的监督者。鼓励有关机构设计出符合对象需求的项目,扩大项目覆盖面;推动好的项目长期化、持续化发展;优化项目经费核算方法,提高人员费用比例,保障项目正常运行。
3.重视社工思想政治工作。一是科学制定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整体框架。加强党的政策的宣讲和学习,要在社工中形成自觉运用和学习党的政策的良好氛围,社区应根据实际情况,更新教育理念、拓宽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二是要注重业务知识的更新。在注重对社工负责的专业知识的更新的同时,加强对经济、法律、科技、财政等热点问题的学习,使社区工作者边学习、边研究、边反思,拓展视野、理清思路、创新举措。三是分层次开展教育培训。在培训中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到社区工作开展好的地方学习社会工作方法和知识;邀请著名专家学者、社区工作行家里手到街道授讲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及工作经验,加大专职社工参加相关资格培训的力度,促进社工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第四篇: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共)
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行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注重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了烟草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在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从四个方面着手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更新观念,拓宽思路。要坚决破除那些束缚人才成长和限制人才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与体制,牢固树立“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思想观念,把人才作为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要进一步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搭建“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平台;要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等原则选人用人,大力选拔那些埋头做事、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要以宽容之心纳人,建立健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晋升管理体系,形成“合理用人、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用人机制。
科学管理,合理使用。首先,要大力选拔培养企业经营管理后备人才,建立企业后备干部人才库,重点建设专业管理类、专业技术类、专业技能类三类人才队伍。其次,要建立科学的人才使用机制,制定科学的人才分类使用办法。对于尖端人才要实现柔性流动;对于高级人才,要用待遇引人、事业留人;对于中级人才既要有引进,又要有意识地从自身队伍中选拔培养;对于基础人才要立足于自身培养,给予员工往更高层次发展的机会。再次,企业应建立人才战略储备机制,形成多元化、合理化的人才结构。
教育培训,提升素质。要采取多样的形式,加强理想信念、职业道德、企业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把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的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要建立和完善“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培训约束激励机制,将培训效果纳入经济考核,调动员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要以中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师为主体,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加大教育培训投入;要根据人才工作能力、技术水平,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要以“干工作的过程就是培养人才的过程,不善于培养人才就不是合格的管理”为基本理念,从企业实际出发,组织技管人员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脱产培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形成一支具有高级管理能力、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操作模式、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队伍。
搭建平台,营造环境。人力资源部门要善于考察和培养员工的各种能力,建立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岗位竞争机制,让有能力的员工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和重大决策,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要积极开展交流活动,掌握每个成员的心态变化,适当调整岗位,使岗位与人才自身的性格、意愿等要 素相适应;要尊重员工的工作价值,以业绩为检验和衡量标准,根据其能力和特点分配工作任务;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拓展育才渠道,实施专业技术岗位管理,不拘一格选准、用对人才,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
作者单位: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广丰卷烟厂【
第五篇:民政部部长谈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民政部部长谈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谈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记者卫敏丽)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9个部门和群团组织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社工规划》)。据悉,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日前,就社会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进行了解读。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缺口很大
记者:请介绍《社工规划》出台的背景?
李立国:其制定出台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实践探索不断深入,发展了一支20余万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他们在提供专业服务、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专业作用逐步显现。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还刚刚起步,还存在基础比较薄弱,岗位不明确,投入不充足,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不太完善,人才数量缺口很大、能力素质不高、结构不太合理等问题。
记者:我国现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20余万人,与《社工规划》提出的目标相比,到2015年还缺口30万人、到2020年缺口125万人,如何填补这个缺口?
李立国:为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首先需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目前,全国有320多所高校设立社会工作专科和本科,6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立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每年培养2万余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今后要进一步提升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养能力、扩大专业教育培养规模。
完善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目前,我国共产生54176名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其中包括13421名社会工作师和40755名助理社会工作师。我们将加快建立社会工作员和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制度。通过完善的职业水平评价制度,产生大量合格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实施重点人才工程。《社工规划》提出三个重点工程,即“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还提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教材建设工程”,到2020年,重点扶持发展300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通过职业晋升、薪酬激励等留住优秀专业人才
记者:针对当前我国专业社会工作职业吸引力较弱、难以留住优秀专业人才问题,《社工规划》提出了哪些激励保障措施?
李立国:要留住优秀专业人才,必须通过建立职业晋升机制、建立薪酬激励制度等方式,当然还要畅通流动选拔渠道。
根据《社工规划》,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逐步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鼓励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中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的相关岗位充实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求各级党政机关招录社会服务相关职位公务员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用具有丰富基层实践经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注重把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吸纳进党员干部队伍,选拔进基层领导班子,支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入人大、政协参政议政;注重培养选拔熟悉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的优秀人才进入地方及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针对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岗位不明确、不充足等问题,《社工规划》提出要加快城乡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步伐,加大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力度,积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使用。
加快推进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等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步伐
记者:在促进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西部地区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方面,《社工规划》做出了哪些制度安排?
李立国:为贯彻好中央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这些地区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步伐,《社工规划》提出了三方面重点支持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支持制度。《社工规划》提出要研究制定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积极推动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国家有关对口支援机制,通过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向急需紧缺地区、部门和行业流动。
二是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通过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示范引领其他农村地区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推动解决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农村流动人口、留守人员以及社区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是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计划。同时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发达地区实践锻炼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