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双创项目的原因、发展现状和问题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3:2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康市双创项目的原因、发展现状和问题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康市双创项目的原因、发展现状和问题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安康市双创项目的原因、发展现状和问题的调查报告

安康市双创项目的原因、发展现状和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

大一第一学期结束后回到家乡安康调查了安康市的交通发展现状和问题,大一第二学期即暑假回到安康首先通过宣传栏和公益宣传广告对于安康市进行的“双创”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双创”是指在安康市辖区内从2008年5月开始,全面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创建陕西优秀旅游城市”的工作,力争在三年内实现目标。从2008年5月“双创”工作启动开始,迄今已经进行了两年零三个月,距原定目标实现时间还有七个月时间。“双创”工作进行两年以来,既有显著成效,也有很多问题。总体来说,成绩大过问题。本人利用暑假回家后的一个月时间,通过各种渠道,比如安康贴吧,安康市双创办公室,以及各地走访调查,基本积累了完成此次报告所必需的材料,现今加以整理,写成一篇调查报告,其目的首先自然是为了在锻炼自己的实践调查研究能力的同时完成此次报告;其次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群众的意见和智慧是无穷的,希望更多的安康人可以为做好安康“双创”工作积极献言献策;再次,有幸的话,也希望这篇报告能给相关领导和部门进一步做好“双创”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字:安康市“双创”、由来、现状、问题

一,“双创”的原因 结合安康市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矿产资源的缺乏制约安康市工业发展的同时,也保护了安康市的良好的自然环境。辖区内拥有高峡平湖、林海瀑布、高山草甸、溶洞奇观、人文古迹、火山遗址等自然、人文景观,集南北风光之精华,会秦楚文化之葳蕤。形成了瀛湖、南宫山、香溪洞、千家坪、三道门、平河梁、神田、擂鼓台等一批具有秦巴汉水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为特色的景区、景点。这些优秀的旅游资源为安康市开展创建陕西优秀旅游城市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通过整改,扩建以及重新规划,不但使城市构架日趋合理完善,也使城市的卫生水平得到大的提高。可以说,“双创”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利于搞活经济,改善民生,提高安康知名度;而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一方面提高了市民素质,另一方面也为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提供了保障。不过归根结底,“双创”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还是以人为本,一方面改善人居的经济环境,另一方面改善人居的自然环境;一方面从物质上通过搞活经济提高和发展人本身,另一方面从精神上通过保持卫生告别陋习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所以说,“双创”对于安康市来说既是不得已而为之,源于矿产资源的制约;同时也是安康市在拥有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的条件下要发展经济的必然之举。当然,“双创”的目的不是“双创”本身,“双创”的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旅游和卫生,涵盖了城市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内容,对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按照标准做好创建工作,不仅安康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可以优化安康投资环境,有利于安康对外开放和吸引外来投资,促进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因此“双创”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仅如此,又因为“双创”能够大幅度提升安康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因此“双创”能够提高市民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不仅改造了城市环境,而且还会受到深刻的教育,有利于增强文明、卫生意识,有利于革除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人民群众营造清洁、舒适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双创的发展现状

经过两年多市民的共同努力,如今“双创”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一、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确立旅游支柱产业地位,以秦巴风情、汉水神韵、金州美食、绿色安康为主题,突出岚皋、汉滨、宁陕三个旅游强县区建设,打造以南宫山为核心,连接中心城区、瀛湖的主打品牌景区,培育以瀛湖为重点连接汉江库区水面的汉水风情游,以秦岭南麓自然生态为重点融入秦岭国家植物园的自然风光游,以南宫山为重点融山亲水连城的巴山风情游精品线路,积极创建4A景区。舍得拿最佳景区最优政策吸引大企业开发、建设和管理,完善瀛湖、香溪洞、南宫山、朝阳沟、天华山、千家坪、云雾山和紫阳茶山等重点景区的交通、通讯、水电以及服务设施等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提高承载能力。

二、着力发展旅游关联服务产业。江北滨江大道新建了一系列4A宾馆饭店,规范提升农家乐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餐饮和住宿接待能力和标准,推进旅游接待酒店和旅游购物商场上档升级。利用安康汉江龙舟节和十一黄金周以安康丝绸、富硒茶、木瓜酒、保健药材、鎏金蚕、紫阳民歌光盘、汉剧脸谱和特色农产品为重点的特色旅游商品,建设旅游商品超市和旅游购物、风味小吃、中药保健、商业步行等“一条街”。围绕“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城市设施,促进交通运输、物流配送、经贸会展、宾馆餐饮、文化娱乐、银行保险、信用担保、中介咨询、现代信息等服务业的发展,增强旅游产业综合实力。

三、营造健康有序旅游市场环境。精心策划旅游宣传推介,有效组织开展促销活动,以安康深厚的汉水文化底蕴,开拓国际国内客源市场。在城市重点区域和部位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及旅游宣传广告,主要街区和通往重点景区道路布局建成3星旅游厕所。完善旅游咨询和投诉网络的同时,健全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建立协调有力的旅游市场治理工作机制,完善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制度,强化旅游市场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旅游业国际质量认证和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服务。加强旅游服务队伍的教育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强化对旅行社规范管理,营造和谐旅游环境。

四、市民长期反应的菜市场“脏乱差”问题通过综合规范有效整治已经得到有效缓解,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小饭馆和小吃店全部实行室内经营,保证小吃店和小饭馆的卫生状况。翻修东大街道路,不仅美化了市容,同时也保证了物流和客流的畅通。以城镇道路保洁、垃圾清理以及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卫生治理为重点,下茬解决城区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挂乱晒、乱泼乱倒等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各种车辆管理,保证车辆畅行,人流、物流畅通,着力治理乱停乱放、交通拥堵问题。充分发挥社区和单位作用,全面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全民动员根治脏乱差,把城市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加大对宾馆酒店、学校食堂、夜市摊点、饮食摊点的卫生监管力度,集中开展小餐馆、小理发店、小浴池、小旅社、小歌厅、小网吧专项治理,整顿街头和出店经营摊位。旅游交通至关重要,翻修了火车站站台,规范了火车站客流秩序,同时兴建汉江三桥,加大汉江两岸沟通,兴修滨江公园,立项奠安公园,拆建和改建不合理建筑,兴建江北新区。

五、积极正面有效的宣传对于做好“双创”工作也很重要。通过开展“双创”知识问答竞赛,树立“双创”宣传栏,“双传”宣传车定期巡游宣传,“双创”在社会上得到了强烈反响和积极反应,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和衷心拥护。总体来说,相对于三年前,即“双创”未实施之前,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善,接待旅游人次明显增加。可以说,“双创”工作基本取得了预期效果。

三、“双创”的问题

虽然“双创”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在“双创”工作开展之前就存在的,“双创”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故而成为阻碍“双创”工作进一步进行的严重障碍。有些则是在“双创’工作进行中产生的,由于执法人员执法不得当或者执法不作为而产生的。这些问题主要有:

A.城市公共设施不足,特别是停车场和集贸市场极为缺乏。B.服务体系不全,没有4A以上景区,没有4A以上宾馆。C.文明意识不强,不守交通规则、乱仍乱倒垃圾现象十分普遍,有些地方卫生和环境状况可以说是“臭不能闻、目不忍睹、脚不忍踩”。D.城管及双创办等执法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执法水平不高,没有深入理解“双创”的精神内核,最重要的是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存在着粗暴执法,为了“双创”而“双创”的现象。没有对占道经营的小贩小商提供其他可替代的双方都能接受的经营场所,乱开罚单,对于私家宠物也存在随便打死的现象。部分执法人员作风不正,执法过程中偏袒一方,致使群众有不满意见。对于群众及时反映的问题,很多也没有及时妥善处理。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着“双创”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我相信,在全市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双创”工作的预期目标一定能够圆满达成。

第二篇: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一、社会实践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进入了 经济会发展 的 “ 黄金机 遇 期”,同 时 也 是 “矛盾凸显期 ”,人 民的社会安全感问题日益突出。安全是国家和政府为公民提供的保障,群众安全感则是一种群体心理。

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

安全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层次图。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底层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时,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他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我国对安全感的界定也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有三点是一致的:“第一,认 为 安 全 感 是 一 种 主 观感 受,而 非 客 观 实体 ;第二,其 感受 的 客体是社会治安秩序与公共安全的现状;第三,其感受的主体应是称作为公 众 的一定范围的居民群众,而不是某一居民个体。”

居民的社会安全感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与其本身的社会设施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正确地了解到居民们的安全感显得尤为重要。

二、社会实践内容

1、调查的目的:了解人们对其生活社区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状况的感受、对治安状况的基本评价、影响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及对提升安全感的问题的建议。

2、调查的对象:均安镇各村委的居民

3、调查的时间:2013年7月24日至8月 17日

4、调查的地点:山东省聊城市冠县

5、调查的方法:主要采取电话访问形式,辅以走访调查。

6、被访者基本情况

从调查对象性别看:男性占21%,女性占79% 从调查对象年龄看:年龄在12-80岁之间。其中:12-30岁占65%,31-55岁占28%,56-70岁占7%。

三、社会实践结果

1、调查概况

关于所在社区治 安 状况 的 总 体 评 价,在 对 问 题“您举得您所在小区的社会治安状况如何?”“您觉得您所在地区的社会秩序如何?”的 回 答 中,认为小区治安“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分别是22.6%和45.5%,认为“比较差”和“很差”的分别只有4.5% 和 0.9%,另有26.1%的人认为“一般”。

在此问题上,这次的调查结果与1998年“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安感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居民认为社会秩序“很好”和“比较好”的比明显高于上述两次调查,而认为“比较差”和“很差”的比例相对低许多。

在 对 于 安 全 感 的 测 量 方 面,对 于 问 题 :“是否敢于深夜在自己住区附近单独一人行走?”的回答中,夜间敢于在社区内走路的比例高达73.4%敢于在其他地方行走的比例达到49.4%。这次结果与98年的全国调查中相比,下降了8.3%。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案件类型及所占比例为:侵犯财产案件46.3%,暴力伤害案件42.9%,扰乱公共秩序9.5%,其它1.4%。可见“侵 犯 财 产性 案 件 ”对 居 民影 响 最 大,也由此可以看出居民们对个人财产的重视程度最高。在居住小区的管理方式上,“有 保 安 ”的 小 区 居 民 对 小 区 的 安 全 评 价远远高于“无保安”的小区。在问及“在您居住的社区能否看到社区民警”时,有15.9%的受访者回答“经常见到”,有40.1%的受访者回答“偶尔见到”,有45%的群众回答“从未见过”。

在“近三个月,您及您的家人有没有遭受过入室盗窃的侵害?”的问题上,97.8%的受访者选择“没有”,2.2%的受访者选择“有”。

当“受到不法侵害时,你会不会选择报案?”的问题上,87%的受访者选择“报案”,12%的受访者选择“看情况再说”,选择不报案的占1%。

2、不同群体的安全感(1)、男性的安全感高于女性 男性安全感为94.5%,女性为92.8%,男性比女性高1.7个百分点。(2)、青年人的安全感较高 18—25岁年龄段群众安全感为96%,56—70岁年龄段群众安全感最低,为87%。(3)、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安全感高 调查表明,受访者的安全感与其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关系,受访者教育程度越高其安全感就越高,相反,则越低。

3、影响受访者的安全感的因素(1)流动人口在对问题“您认为什么是影响社会安全的最大原因?”的问题时,63.6%的受访者回答“流动人口太多”,受访者普遍认为流动人口与外来工的数量太多会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由此可以看出受访者对有关管理部门在流动人口的管理方面存在普遍的不满。(2)治安案件

根据从各个受访者得到的意见可以看出,所居住的社区内是否发生过治安案件对于受访者对小区安全的评价以及他们自身的安全感也有明显的影响。没有发生过刑事或者治安案件的社区的受访者对于其居住社区的安全评价明显比有发生过的社区的评价明显高一些。(3)警力不足

受访者普遍认为所在社区的警力严重不足,受访者认为公安人员对该地区的管理力度不够,认为公安人员的日常巡察的职责执行得不够、对犯罪的打击度不够。

四、社会实践结论或体会

在21世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和谐,突出统筹发展探索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稳定新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必须立足于构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立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政府对稳定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紧紧依靠群众,逐步建立起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社会又处于由传统向现代之转型,群众对于安全的心理感受,既来自于对社会安全状况的判断,同时也必然来自于对消费环境、执法环境、司法环境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空间因素的判断。

1、维护政治安全

要自觉服从和维护党的领导,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府要搞好对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政治教育,用党的理论和政策教育广大群众,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待敌对势力和错误思潮要保持高度警觉,站稳立场,坚决斗争。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监控和管理,坚决封堵、几时删除有害信息。

2、维护社会安全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和纠纷的数量增多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建议政府和其它公共部门应该始终把维护社会安全作为头等大事,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积极把各种纠纷矛盾化解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同时坚持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好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篇二: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报告

前言: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安全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层次图。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底层,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时,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他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我国对安全感的界定也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有三点是一致的:第一,认为安全感是一种主观感受,而非客观实体;第二,其感受的客体是社会治安秩序与公共安全的现状;第三,其感受的主体应是称作为公众的一定范围的居民群众,而不是某一居民个体。在我国,关于安全感的研究有: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决定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活动的有关文件中,第一次提出要将人民群众普遍具有安全感作为社会治安根本好转的标志之一;1988年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主持了公众安全感指标研究与评价的课题,这一课题在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指标体系的编制过程中,把公众安全感指标研究与评价作为其三个子课题之一;1988年和1991年,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面积的安全感调查,深入了解了公众安全感状况;1998年,中国公安大学的中国居民社会安全感调查发现居民社会安全感不容乐观,主要受社会治安状况影响;2002年华东师范大学等人的上海市重点大学学生心理安全感的调查分析,发现上海市重点大学生在心理安全感的安定感、归属感、适应不良性上普遍表现出较为良好的状况,但在尊重感的获得上表现出普遍不足和显著差异。

一、调查基本内容

1、调查的目的:了解人们对其生活社区及其周边地区治安

状况的感受、对治安状况的基本评价、影响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及对提升安全感的建议。

2、调查的对象:***的公民

3、调查的时间:2012年8月17日至2012年8月20日

4、调查的地点:各商店、政府办公处、学校、工地办公室、广场

5、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6、被访者基本情况:

从调查对象性别上看:男性占63%,女性占37% 从调查对象年龄上看:年龄在12-80岁之间。其中12-30占53%,31-55占38%,56-70占9%

二、调查结果

1、调查概况:关于对所居住地的地方治安的总体评价,在对问题:“您认为你所居住的地方治安好吗?”的回答中,认为“非常安全”和“安全”分别是7%和44%,认为“一般”的为32%,认为“不安全”和 “很不安全”分别为15%和2%。关于安全感测量方面,对于问题:“您认为晚上独自一人出去安全吗?”的回答中,觉得安全的敢肚独自一人出去的占75%,明显对社会的放心程度比较大。对于影响社会安全感的因素中,影想社会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我所调查的几个因素中.“地区治安问题”18.75%“就业问题”14.58%“媒体的社会报告问题”6.25%“物品价格问题”16.17 %“食品安全问题”31.25%“看病难问题”12.5%,还有0.5%其他原因如贫富差距的、社会稳定、和个人情感问题等。同时对于社会上不安定因素方面,“您觉得社会上不安定因素多吗?有没有影响到您的生活?”的问题,“多,暂时没有影响到我的生活”43.3% “多,让我很担心,受影响”16.67%“ 不多,属于正常现象”33.33% “不多,但是影响很大”6.67%。说明社会稳定性还是很不错的。在问及“您信任公安及相关社会保卫人员吗?”完全信任,很有作用10%有时信任,看具体的事70% 不信任,作用不大5% 这不是信不信任的问题15%

2、不同群体的安全感

(1)男性的安全感高于女性男性安全感为94%女性为92%(2)青年人的安全感较高

18-25岁年龄段群众的安全感为96%,56-70岁年龄段群众的安全感为89%

三、我的结论

在21世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和谐,突出统筹发展探索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稳定新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必须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立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政府对稳定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紧紧依靠群众,逐步建立起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社会又处于有传统向现代之转型,群众对于安全的心理感受就,即来自于对社会安全状况的判断,同时也必然来自于消费环境、劳动环境、执法环境、司法环境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空间等因素的判断。

为此,我得出以下结论。

1、社会问题依然存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有很大的保障,基本问题不用担心。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各种问题使人们觉得她们所生活的社会不安全。

2、基本生存问题是影响因素之一

影响到安全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身边的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影响到了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水平的质量要求也明显增高。同样对于就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都是占很大的比例

3、不同群体的安全感不同篇三: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的分析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的分析调查报告 2012-1-29(调查与网上资料)

通信102 一社会安全感的定义(百度百科)

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安全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层次图。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底层,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时,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他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我国对安全感的界定也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有三点是一致的:第一,认为安全感是一种主观感受,而非客观实体;第二,其感受的客体是社会治安秩序与公共安全的现状;第三,其感受的主体应是称作为公众的一定范围的居民群众,而不是某一居民个体。在我国,关于安全感的研究有: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决定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活动的有关文件中,第一次提出要将人民群众普遍具有安全感作为社会治安根本好转的标志之一;1988年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主持了公众安全感指标研究与评价的课题,这一课题在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指标体系的编制过程中,把公众安全感指标研究与评价作为其三个子课题之一;1988年和1991年,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面积的安全感调查,深入了解了公众安全感状况;1998年,中国公安大学的中国居民社会安全感调查发现居民社会安全感不容乐观,主要受社会治安状况影响;2002年华东师范大学等人的上海市重点大学学生心理安全感的调查分析,发现上海市重点大学生在心理安全感的安定感、归属感、适应不良性上普遍表现出较为良好的状况,但在尊重感的获得上表现出普遍不足和显著差异。二实际调查

调查问题:对于社会安全问题,包括人身、财产、交通等的安全问题,你有什么切身的体会以及感想?(下面是几个典型)吴秀梅(高二学生):说实话,不太了解什么是社会安全感。不过感觉东台这边还蛮安宁的,不会像西部或中部地区总是发生一些校园抢劫或杀人之类的安全事件。交通安全方面倒是比较值得注意,车祸常有发生,更别说小的事故了。还有网络,沉溺与网络的太多,游戏甚至一些不入流的东西都让人担心。沈琦(大二学生):总的来说勉强还行。这些安全问题总是避免不了的,像前段时间出现的震动全国的南京枪杀案,嫌疑犯仍在逃亡之中,确实让人心有余悸,不过也不会因此就人心惶惶,整日担惊受怕的。在我的家乡以及校园中,整个治安问题还是行的,至少在我身上没有发生过劫财的事。凌月(研究生):是有担心的。首先来自于就业的压力。虽然是研究生,可是物以稀为贵,研究生早已退出了那个辉煌的时期。二是财产安全。就拿自己来说吧,从上大学起,在公交车上手机就少了两个,身边很多男生的电脑都少过。再者,车祸天天有,各地的报导不绝于耳。王涛(居民):其他到没什么可担心的,就是家里财产??入室偷窃太常见了,常常有抓不到人,像我们这个单元已经不止一次被偷过了。

王晓红(居民):交通安全。如今路越来越多,私家车越来越多,这安全啊,就算严格遵守交通安全,也不一定能平安,我有次就是突然被后面的电瓶车撞到,现在出去还是有点后怕。

三调查总结(百度百科)

(一)流动人口

在问到“影响我区社会治安的原因”时,63.6%的人选择了“流动人口太多”,居第一位;“贫富差距过大” 和“对犯罪打击力度不够”也是影响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所占比重分别为16.6%和10.1%。

(二)盗窃抢劫和宠物伤害

在众多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因素中,“遭遇盗窃抢劫”所占比重为36.2%,居首位;“宠物伤害”次之,占21.1%。

(三)在众多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因素中“网络安全”也成为对大众心理构成影响的因素。

(四)公民的社会安全感还来自于政府对于公民各项福利待遇的重视程度。例如老有所养,当一位公民时刻害怕到老年无法生存时,那么他就对这个社会没有安全感;病有所医,大病无钱治疗,社会不及时的伸出援助之手时,那么此时的社会安全感也无从谈起,等等。所以说,政府对于整个社会的福利重视程度也从一定方面决定了公民的社会安全感。

(五)政府赋予公民权利的多少也会影响公民的社会安全感,当公民得不到应有的权利时,公民会感觉被社会抛弃,不相信、不赞成、不支持政府的所作所为,那时的安全感更是天方夜谭。

第三篇: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

1、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水平偏低。一方面产业发展有一种棘轮效应即只能进不能退江苏是制造业大省产业结构一直以制造业为主工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之首但制造业越是发展的多就越是发展因此导致了制造业的发展挤占了服务业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资源使服务业产业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弱国际化程度偏低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另一方面.江苏地理上与上海的相邻.在现阶段上海的经济中心地位突出现代服务业的高度发达江苏特别是苏南地区已经是处于上海现代服务业的辐射之中苏南地区的许多制造业企业对现代服务的需求依赖于上海而不是江苏自身这客观上遏制江苏本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区域分布上不协调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运行的无效率。苏南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已经意识到了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开始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区但工业区与服务业区相隔甚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成木的增加。而部分城市间产业生态位重复导致与之匹配的服务业重复建设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达不到规模效益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1 产业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与现代工业制造业形成互动的机制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需要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支撑。特别是对于都市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知识、技术和信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发展经济学所揭示的规律表明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产出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反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度化。根据OECD一份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报告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我国的现代化同样必须要有发达的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支持。因此研究我国服务业的现状和结构明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对于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正确定位从而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突出发展现代服务行业并拉动服务业结构升级、进而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关于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目前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准确概念和范围理论界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除特别标注本文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或者根据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到。十六大报告比较全面的对现代服务业作了界定“现代服务业指那些不生产商品和货物的产业主要有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国家统计局在1985年《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中将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个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胡启恒2认为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突出了高科技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特点。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对现代服务业有着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现代服务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支撑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此外科学技术直接推动服务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化信息技术也直接推动和影响市场机制和监督方式完善的过程。

南京大学刘志彪等人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从传统制造业的部分环节分化形成的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为现代生产过程服务的产业。

香港大学陶志刚等人认为任何一个服务部门的产品既包括用于直接消费的部分也包括用于中间投入的部分他认为现代服务业包括生产者服务业和消费者服务业。

向俊波3则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为现代生产活动提供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物流业、教育、咨询业等几个部门。

刘吉中欧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认为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广泛并且在不断延伸可分为五类一是战略服务业包括科技、教育等二是经济服务业包括金融、运输、商业以及销售服务、中介服务等三是生活服务业即与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医疗保健等相关的产业四是精神服务业也就是人文化产业五是服务服务业是指信息服务、市容环境服务等。

还有研究者4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信息技术与产业结合渗透的产物。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基于服务业概念的相对性和多层次性有狭义和广义之说。从狭义来讲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 2 “胡启恒诠释我国现代服务业”中国信息导报2004.8 3 向俊波陈雯二级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困境和解决途径——以苏州、无锡、杭州为例城市科学2003年第1期 4 李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占领未来产业制高点信息空间2004.6 3 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具体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移动通信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另一类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房地产、电子商务等。从广义来看现代服务业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化意义上的服务业它是指在一国的产业结构中基于新兴服务业成长壮大和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而形成的新型服务业体系体现为整个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和就业人口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服务业的高度信息化水平等方面。

二、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978年的23上升到2003年的33.2。然而由于受多重因素影响服务业的发展仍相对落后现代服务业的水平并没有体现出与时代同步的特征。

一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波动性上升 如图1所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部分年份有波动现象但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按可比价计算我国服务业在过去的25年间平均以10的速度增长。

图1 中国历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二 服务业吸纳就业比重逐年增大 根据国际经验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主要经济部门19782003的25年间中国服务业吸纳就业占全部就业人口比重由12.2上升到29.3图2累计增加就业1.7亿人。图2 中国历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 三 服务业整体劳动生产率水平稳步提高 劳动生产率是根据产品或者服务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就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出水平是经济部门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

图3 中国服务业整体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 四服务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 如果把服务业所涉及产业划分为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类的话5其占服务业总体的比重呈现传统服务业稳中有降现代服务业稳中有升的趋势表1。

表1 服务业内部行业构成 行业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5 现代服务业的划分标准是相对其他传统服务业行业而言所涉及和应用的现代科学技术及现代管理理念较多的行业。事实上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升级亦属于现代服务业的范畴。这儿的划分是为了清楚表现我国服务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传统服务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他行业。现代 服务业 金融、保险业 19.7 19.7 18.6 17.9 17.4 16.8 房地产业

5.6 5.5 5.8 5.6 5.7 5.7 邮电通信业 4.2 4.8 4.9 5.2 6.7 7.1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1.7 1.9 1.9 2.1 2.1 2.1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

6.6 6.8 7.2 7.8 8.0 8.4 传统服务业 62.2 61.3 61.6 61.4 60.3 59.9 五服务业基础建设投资额逐年增长 基础建设投资是体现经济部门能否保证良性运行的重要指标。据统计19892002年我国服务业基础建设投额年均增长率达到24.44如果把服务业细分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两大部门6其基础建设投额年均增长率与服务业整体基本一致表2。

表2 服务业基础建设投资增长率 基础建设投资平均增长率 现代服务业 传统服务业 服务业 19892002 24.44 23.84 24.15 按追溯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基建投资增长率变化情况发现仍然保持高度一致表明我国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呈并驾齐驱之势图4。

图4 19902002中国服务业基础建设投资增长率 六各地区服务业差异较大 考察2002年我国31个地区三次产业的比重图5发现几乎所有地区的服务业占GDP比重都超过了全国33.5的平均水平出现总体比重低于单个地区的原因是各地区的经济规模差异较大很多地区虽然服务业比重高但把经济规模占全国份额作为权重进行折算的话其占全国的比重就会极低。例如 6 其中现代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运输业由于无法分离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电运输业故一并计入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他行业。地区2002年服务业占当地GDP的比重高达55但其服务业增加值仅占全国的0.25。

图5 我国各地区三次产业比重2002年 从各地区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图6来看超过30000元/人按当年汇率为3625美元/人的地区有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这9个地区均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工业化程度较高。

图6 各地区服务业劳动生产率2002年

三、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从纵向来看我国服务业20多年来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也有了显著的但经济国际化的大环境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全球竞争的视野。横向比较来看我国服务业和国际水平的差距是全面的。突出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近两年出现滞胀现象 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00年全球服务业产出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达到 7 63其中低收入国家的这一比例为42中低等收入国家为44上中等收入国家为61。然而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由1978年的23升至2002年的对33.5图7。

图7 部分国家经济结构7 表3 1999年部分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国家 LIC LMIC UMIC HIC 澳大利亚 巴西 加拿大 服务业比重 45.5 52.0 61.0 69.5 70.3 65.3 65.7 国家 法国 德国 印度 意大利 日本 韩国 墨西哥 服务业比重 71.5 67.8 47.9 67.6 66.2 59.4 66.6 国家 俄罗斯 南非 土耳其 英国 美国 中国 服务业比重 55.5 65.5 59.4 70.3 73.6 32.9 另外从我国服务业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出现轻度滞胀现象。2002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为34532.8亿元同比增长7.3但增速比2001年下降1.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速度8.0也低于第二产业增长速度9.9。200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又比2002年减缓了0.8个百分点。

二 吸纳就业能力还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就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有大幅度提高由1978年12.1升至2002年28.6但仍远远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水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该比重在1999年已经达到40以上。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data/countrydata/countrydata.html。

根据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LIC低收入国家人均年收入低于765美元LMIC中低等收入国家人均年收入在7663035美元之间UMIC中上等收入国家人均年收入在30369385美元之间HIC高收入国家人均年收入超过9386美元 8 表4 各国服务业就业比重 1987 2000 年均增长率 OECD国家 64.1 欧盟 63.9 65.2 4.3 西方发达国家 gt70 少数发达国家 gt80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 gt40 美国 69.9 73.4 3.5 法国 62.2 69.9 7.7 德国 55.4 60.2 4.8 日本 51.9 61.6 3.7 韩国 45.5 57.7 3.7 印度 801998年 英国 61.61980年 75.61998年 马来西亚 521999年 菲律宾 48.71999年 印度尼西亚 411999年 捷克 58.41999年 阿根廷 771999年 巴西 64.51999年 中国 12.11980年 28.62002年 6.3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OECD 数据转引自张庆华“我国亟待发展现代服务业”《科技时报》2003.12.29 假定该国男女就业人口比重为11 三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较低 2000年美国、日本、欧盟的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均生产率是6万美元以上我国仅为2000美元左右。到2002年也仅有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9个东南沿海地区超过3625美元/人其中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一支独秀的上海也仅为9445美元/人不及发达国家的1/6。图8 各国服务业比重及劳动生产率1998年8 四 服务业内部结构层次偏低 传统服务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其中餐饮、商业零售、交通运输等占40左右而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其中电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还不足30。以金融和卫生服务中的就业为例2002年我国金融行业就业比重仅为0.46而国外平均水平为4左右。我国卫生服务业和社会福利业加在一起就业比重仅为0.67而同期美国为10韩国也达到2。智力型服务比重低劳务型服务比重大高端服务比重低低端服务比重大。

表5 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国际比较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总增加值 主要工业国 gt50 中国 28 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服务业 OECD国家 ≈32.5 中国 22.5 现代服务业/服务业总增加值 美国 gt501994年 中国 lt30 电子商务交易规模 日本 ≈2187亿美元 中国 218.7亿美元 五 现代服务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我国现代服务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距甚远国际竞争力不强直观的表现就是国际服务贸易处于低水平发展之中。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业贸易 8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data/countrydata/countrydata.html WDI online.10 发展迅猛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国际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服务业贸易额仅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2左右并且处1990年以来一直处于逆差地位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货物贸易上的顺差。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明显扩大达62.75亿美元同比增长43已经接近2002年全年的水平67.84亿美元。逆差的主要来源是运输、保险、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分别为46.67亿、19.29亿和17.50亿美元。由于目前我国服务业整体对外开放程度不高运输、保险、专有技术和技术咨询等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在今后一段时期仍将维持一定的逆差。

六 服务业科技含量不高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直接影响产业的“新兴”程度。从目前情况来看信息技术产品在我国服务业中应用的领域和水平比较有限即使在我国信息化水平很高的服务业领域——银行业中信息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也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我国2002年的ATM装机量相当美国1983年的水平我国每100万人口的ATM机拥有量不到40台美国为1100台。

由于服务业科技含量较低比较容易模仿。故国内较为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服务业并没有能够形成良性的产业前后向带动辐射周边地区效应而是形成了易于被周边地区模仿竞争的恶性轨道因此往往形成既要在制造业部门大力竞争还有应付服务业的不断转移问题。

七 服务产业链不够完整各环节间缺乏协作 根据国际经验现代服务业应该能够满足工业发展所需的综合的、配套的和快速反应的需求。目前我国服务与工业的链接存在问题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制约了工业部门的发展。在工业链中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链条的效率影响很大。生产前的服务如研究开发、人员培训、经营管理、会计服务业、信息服务生产后的服务包括物流、通信、仓储等都对产业链经营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产前、产后服务业发育不充分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例如根据世界银行估计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相当于GDP的18而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低于10。该比例每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就可节省1000亿元以上。

另外一方面由于服务业各部门之间往往着眼于短期利益忽略了或者不愿意强化联合另一方面也是受技术的约束当前服务部门之间各自性仍然非常强还没有形成整体协作经营模式。

八 现代服务业市场开放程度滞后于其他经济部门 11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与开放度较低有关。部分服务行业如邮政、电信、金融、保险、铁路运输等中长期存在严重的市场进入壁垒外商直接投资和民营资本很难进入。由于缺乏充分的竞争导致居于垄断经营地位的国有服务企业经营机制僵化服务价格高昂服务质量和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另外服务业投资在所有制结构上的转换仍然缓慢。在服务业投资中与1998年相比2002年国有经济投资占服务业总投资的比重下降了4.2个百分点而股份制经济投资则上升了12以上但相对于目前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33.6的国有投资比例服务业投资在所有制结构上的转换仍然滞后。

九 其他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除上述八个方面外我国服务业发展在经济效益、区域差异、城乡差异、人才培养、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管理模式、思想观念等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全面的差距。

四、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落后的原因分析 一 经济发展阶段约束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阶段理论9认为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必

然拉动产业结构升级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会依次出现上升、下降和稳定的趋势。当居民消费由基本生存必需品转向工业品为主时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就会上升由于工业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其投资强度要远大于第一和第三产业由此必然引起投资率上升和消费率下降当居民消费由工业品转向服务类产品为主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就会提高并引起消费率上升和投资率下降。在经济发达阶段工业化完成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投资和消费的比例趋于稳定。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水平与服务业消费市场供需结构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又不是在任何时候阶段都呈现同步对称性即非严格线性关系。具体的说人均GDP1500美元和5000美元是两个重要的节点越过这两个节点后产业结构和服务业比重将发生重要的变化。在工业化前期阶段人均收入达到1000-1500美元时服务业产值比重会迅速增加达到45-50在工业化阶段人均收入在1500-5000美元之间时服务业比重基本保持不变农业比重显著降低而工业比重显著增加当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或者说信息化阶段时服务业比重又会出现迅速增长比重达到60-70以上图9。吉利斯波金斯罗默斯诺德格拉斯著《发展经济学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图9 不同经济阶段服务业占GDP比重10 表6的数据很好地支撑了图9的结论。从横截面数据比较我国服务业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主要国家但从经济.

第四篇:美术教学现状和问题调查报告

XX县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和问题的调查报告

2016年8月15日至8月19日,我在上级领导的安排下有幸参加了小学美术教师转岗培训,让我一个非专业的美术老师受益匪浅,同时也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美术教学这条道路任重而道远,现根据了解的情况并结合自己所在乡镇的美术课程教学现状和问题作如下报告:

我县教育教学的发展还是落在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后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我们农村教育起步晚,并且受客观原因限制年发展一直滞后,一些农村地区的美术教育还存在着相当大的空白。

一、对农村美术教育的定位和认识不够

当前的教育体制,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仍然把应试教育作为首选,“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已经成了“共识”,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虽然已经不是“旁门索道”。尽管上级部门一再强调必须开齐上好各门课程,教育部也签发了相关文件,但一到“关键”时刻,如期中、期末考试、毕业复习,或有其他应急的事,美术课就会让位于“主”课。这样,学生很难系统地接受美术基础知识的教育,更谈不上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这时文件就真的只是“文件”了。

二、美术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建设

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业务素质低下,是制约美术教育发展的一大因素。有专业的美术教师或受过专业培训的兼职美术教师,能有效地开展好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但是有的学校是安排美术教师兼上其他学科,并对所兼学科进行和其他教师一样的考评,致使美术教师的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所兼学科上,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而绝大多数边远的农村学校无专业美术教师和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从事美术教育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多面手”,但在美术基本知识和美术基本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而相关的继续教育又不是十分的及时,致使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得不到提高,限制了美术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三、地区发展不平衡

农村城市间差异明显,农村地区间也十分显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农村美术教育出现重重困难,如:教学观念、经费收入、教育设施等问题。经济是制约美术教育发展的直接因素,大多学校在美术器材上的投入几乎为零,而大多家长是不乐意将更多的前花在不考试的学科上,当然他也没有那么些钱。但经济上的困境仅仅是显性的,也是暂时的。而另一种隐性的,也是更大的困境,即“文化差异性”。美术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总是同一定的社会、民族、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相适应,作为具有人文性的美术教育毫无疑问地应该体现和遵循美术的这一规律,使之能适应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需要。而现实的状况却并非如此,美术课程的设计往往是以地区为单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处理好“文化差异”的问题,给农村的基层美术教育制造了难以完成的“标准”和“导向”,也没有真正做到美术教育的多元化。

农村美术教育工作抓不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力度不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因此农村美术教育要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走“依法治教”的道路。几年来,我县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这仅仅是一个开端,今后的任务还很艰巨。如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校美术教育的积极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改革和探索。这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全民的事,更是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各界都应关心和支持的事。

四、何走出困境 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美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独特的教育功效是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教育出现的困境,目前来说,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经济上的,而是观念上的。经济上的困境是暂时的,或者说是可以解决的,而观念上存在问题却是致命的。教育主管部门改变了观念,就会改变评价体系,改变了评价体系,学科就不会有“贵”“贱”之分;学校改变了观念,就会在师资及教学设施上作应有的投入;家长改变了观念,就会对孩子作精神上、经济上的小小的支持。。。当所有的人改变了观念,学生自然也就改变了对美术学科的态度,增强了学习兴趣。

二)、扬长避短,利用资源

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相比,不如城里的孩子见多识广,对高楼大厦,高科技产品比较陌生,但是和大自然接触得多,自小与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为伴,出门即鸟语花香,放眼是田园风光。这都是可贵的资源,是城里的孩子不能拥有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扬长避短,教材上脱离实际的课要适当删减,多开发和孩子们生活实际接近的课程。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大自然中免费的资源。三)、营造氛围,感化大家

主动营造艺术的氛围。多开展一些活动,如美术竞赛和展览。为了扩大影响力,展览活动地点也可以选择在校外进行,大家在欣赏了美术作品之后,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感化,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而达到对美术的认同。四)、调整心态、迎接挑战

美术教师,更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当教学工作受阻时,自己不被重视时,劳动成果不被承认甚至不被尊重时,要学会平衡自己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在具体的工作中,对受教育者要求不能过高,因为美术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比如对于绘画,有的老师总觉得自己教得很认真,学生却画得很差劲,老师感到失望。美国当代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心理学家罗恩菲德认为,不要试图教孩子怎样绘画,而应该只是提供材料和刺激,让他们自我表现,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发展他们的美术能力。另一方面,从总体上看,对农村美术教育要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因为环境的原因,美术教育状况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那么就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到最好!改善农村美术教育现状,这是美术教师面临的一个艰巨的任务。只有调整好心态,才能去迎接挑战。

第五篇:城市民族关系现状和问题 调查报告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城市民族关系现状和问题

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丁晓冬 学

11151023 院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年级专业

2011级·数学类 指导老师

孙东方

完成时间

2012年7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城市民族关系现状和问题

丁晓冬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民族间的封闭状态不断打破,各民族间的交往接触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从偏远的民族地区走入现代化的城市。城市少数民族成份和少数民族人口日趋增多,不同民族之间因经济利益、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民族矛盾有所增多。因此,全面认识和协调城市民族关系,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成为我市民族工作的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正确处理城市民族关系问题,对城市、民族地区及全国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山东省济宁市

城市民族关系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 维护城市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城市居民的多民族性日益明显,而城市作为不同民族和各种文化的主要交汇处,是民族关系问题的主要引发区。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有所对策。在城市化进程中,居民的多民族化现象日渐突出。过去,我国城市的少数民族除一些世居民族之外,大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通过工作调动、大学毕业生分配、军队转业等政策因素而定居城市的。进入80年代以后,除这种政策因素继续存在以外,一方面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一些大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的卫星城市引来不少移民,其中不乏少数民族,所以,维护城市民族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们目前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纵观我国城市民族关系,其主流与我国业已建立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相一致,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建设自己的城市已成共识。当然在民族之间的交往中,不是没有矛盾的。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不同传统在相互碰撞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矛盾和隔阂,而这些矛盾、隔阂有可能造成民族关系的不和谐以至紧张。

二 影响城市民族关系的主要问题

随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增多,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矛盾纠纷和治安事件有增无减,并呈上升的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济宁市从2000年以来,所发生的影响民族关系和社会治安的大小事件,80%涉及到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其主要问题有:

1.管理不当。某些部门和单位以及管理人员,不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民族政策、法规,在了解情况方面缺乏细心,在化解矛盾方面缺乏耐心,执法方式简单,伤害了少数民族人员的感情,并由此而引发不少矛盾乃至聚众上访事件。

2.一些少数民族人员不服管理。来自西北、西南的少数民族动人员,有些是无证开业;有些流动商贩则常常在商业中心区集中沿街摆

摊,强买强卖,违章经营。而在执法检查中,他们常常又不服从管理,有的还故意制造伤、病,诈称钱物丢失,借机高额索赔,甚至聚众上访、阻塞交通,极力把问题升级和复杂化。有的还以民族风俗习惯为由携带管制刀具,动辄持刀相向,制造事端。3.因经济利益引发矛盾。一方面,一些少数民族人员之间,为了自身的利益,争地盘,抢生意,欺行霸市,常常为一些利益纷争造成恶性伤亡事件;另一方面,与当地居民因利益纠纷将矛盾扩大化。

4.一些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切身利益的问题未能得到妥善解决。例如,其子女难以享受城市居民孩子同等受教育的权利,上不了学或读不起书;“入口”的清真食品供应点少,且经营管理比较混乱,有的“清真不清真”;“入土”的公墓在一些城市历史上就没有,死后“下葬难”等,使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产生了一些不满情绪。

上述问题,属于管理不当而引发事端的占20%,属于不服管理而引发事端的占47%,属于利益纠纷引发事端的占15%,属于社会治安及刑事犯罪的占8%,属于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而引发事端的占7%,因新闻和文艺作品伤害少数民族感情而引发事端的占3%[2]。这些问题由于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而且相互交织,对城市民族关系的影响,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有的是潜在的。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积极的解决问题。

三 影响城市民族关系问题的原因

从客观上看,首先,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员从农村、牧区流入城市后,呈现出“两个不适应”。一是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人员不适应城市的生活,不懂城市的管理规章,面对新的环境感到茫然和无助,总有一种防范的心理,往往容易抱团,加上自身文化习俗与城市文化的差异,一时很难融入到城市社会之中。二是城市对大量涌入的少数民族人员不适应,一些城市的政府和有关部门思想准备不足,许多市民在心理上不理解不接受,往往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他们甚至歧视他们。其次,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人员,大多来自于西部贫困地区,家境比较贫困,尤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以后,基本上没有了生产资料,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他们带着千方百计甚至几乎倾家荡产而筹集到的少量资金来到城市闯荡,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都很重,而且面对城乡的差别和东西部的差距,还有一种失衡的心理。因此,往往遇事不够冷静,表现出浮躁和烦躁的情绪。最后,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人员,一是大都文化层次比较低,不少人在沟通上还存在语言上的障碍。二是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对法律法规和城市管理规章知之甚少,违规的现象比较突出。三是民族意识很强,动不动就打着“少数民族”的牌子,强调个性的多,注意共性的少,有意或无意间使自己成了城市中一种“特殊公民”。这些由于民族差异、城乡差异和东西部差异所造成的客观存在的现象,从多层面说明了少数民族虽然享受到了政治上和法律上的平等,但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

面依然存在着历史遗留下来的实事上的不平等,以致他们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很难享受和行使自己的平等权利。

从主观上来讲,面对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员流入城市务工、经商,许多城市的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总体上看,目前还存在五个不到位:

1.思想认识不到位。当前,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地方层面,面对这一“送上门来的民族工作”,思想认识和准备都不足,没有把城市民族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以致城市民族工作在政策指导上、工作措施上都比较滞后,跟不上城市民族工作发展的需要。概括起来,有“三少”、“三难”。所谓“三少”,即一是投入少。民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而城市民族工作没有专项资金。二是优惠政策落不到实处。很多人认为城市少数民族已经与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应该“一律平等”,不应该再有什么“照顾”。三是关键措施少。工作全靠一张嘴,软弱无力。所谓“三难”,即:一是流动人口管理难。二是城市少数民族聚居区改造难。三是清真食品管理难。

2.法制建设不到位。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原有的民族政策体系面临着新的考验。面对城市民族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出台适应城市民族工作发展需要的法规、政策和配套措施,对现实问题作出回答,对实际工作加以规范。建立健全城市民族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不仅是城市民族工作者多年的要求,也是少数民族群众的殷切期盼。但从国家层面来看,可以说存在反应迟钝、行动迟缓的问题,“立、留、改、废”的工作跟不上形势,尤其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对散杂居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保障,缺乏法律依据,严重影响了城市民族工作的开展。

3.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加强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知识的宣传教育,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思想基础。从当前影响城市民族关系的问题来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做得不深入、不广泛。一是对各级党政干部宣传培训不够,相当多的党政领导干部不懂、不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对民族工作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二是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宣传培训不够,以致一些由于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简单、粗暴,甚至歧视少数民族、侵犯少数民族流动经商人员的合法权益而引发的事端屡屡发生。三是对新闻出版人员的宣传教育不够,许多作者、编者不了解、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以致伤害少数民族群众感情的事件屡禁不止。四是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宣传教育不够,造成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不懂法规、不服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

4.服务和管理不到位。从流出地来看,无论是政府还是有关部门,对外出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人员,基本上是持放任自流的态度,既不掌握他们的行踪,也不了解他们的去向;既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政策法规教育,也不对他们进行有关的实用技术培训和就业指导,结果是盲目流动,无法监管。从流入地来看,有的认为少数民族务工、经商人员流动性大、情况复杂、不好管理,畏难情

绪很大;有的认为少数民族惹不起躲得起,遇事绕道走或干脆采取提高“门槛”的办法,拒之门外了事。没有从适应城市发展和人口流动的趋势、转变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职能层面进行认真研究,形成一套有效的服务体系和管理办法。

5.工作手段和机制不到位。首先,作为城市民族事务工作主体的民委,面对当前城市民族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民族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情况,已经力不从心。尤其是东南沿海城市的民委,在机构改革时定编很少,如今流入的少数民族人员以几万、几十万的数字在增加,但民委的编制却没有因此而增加,以致一人要做几万甚至十几万人的工作。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6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已接近80万,而这6个城市具体做民族工作的干部只有10人,与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是1∶80000[2]。同时,民委还不具有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定职能,也没有行政执法权,缺少工作经费,全凭责任感和事业心,靠的是“一张嘴”和“两条腿”。其次,民族、公安、城管、工商、税务、卫生、环保等有关部门没有形成有效的齐抓共管机制,相关的管理机构、制度、法律法规不健全;流出地与流入地缺乏沟通、配合与协作,在防范和处理突发事件方面没有形成协同共管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因此,往往小矛盾引发成大问题。

四 济宁市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1.抓认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城市民族工

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少数民族离开世居的山区、农区和牧区,大规模地向城市迁移流动,是趋势,是潮流,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任何事物总有两面性。人口的自由流动,逐渐打破了城乡分割的局面,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口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使城市民族工作越来越重,民族关系越来越复杂。如果进城的少数民族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就会产生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如果对他们的务工、经商缺乏积极引导、热情服务和规范管理,就会给城市的发展造成新的问题;如果涉及少数民族人员的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就会影响城市和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与稳定。因为城市是中心,是窗口,是纽带,是桥梁,影响力很大,辐射面很广,加上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人员与民族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直接联系,城市民族关系出了问题,势必会波及到民族地区。城市的民族工作已经日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对此各级领导必须有个清醒的认识,容不得有半点的疏忽。

2.抓根本,把流动人口的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所谓根本,就是法制。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处理一切矛盾和纠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但从当前情况来看,我们的法制建设还相对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致使城市民族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现象比较突出。为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纳入法制轨道,我们认为:

(1)尽快起草、制定《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清真食品管理条例》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条例》等上位法,修

订《城市民族工作条例》。虽然一些地方出台了《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清真食品管理条例》,但由于是地方性法规,缺乏上位法的支撑,执行起来很难达到应有的法律效用。(2)加强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加强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和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历来是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思想保障。针对当前民族宣传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和青少年,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的宣传教育,使他们进一步提高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了解党的民族政策,懂得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把维护民族团结融入自己的思想行动。(3)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的表现,一方面,是不熟悉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另一方面,是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帮助他们学法、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是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的重要环节。这方面,武汉市民委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他们从高等院校、司法部门中请来本身是少数民族的法学教授、律师、法官,组成法律顾问团组,免费为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法律咨询、培训和民事调解,由于大家都是少数民族,便于情感沟通和增加信任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平、公正,是执法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当前,对在城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执法不公或简单粗暴而引发的问题还比较多,“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现象也不少,“花钱买平安”的做法也依然存在。这就使得本来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化,而且留下了诸多的后遗症,也助长了一些人的不法行为和无理取闹。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必须坚持不管你是什么民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依法办事,保护合法的,防范违规的,打击犯罪的。同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前提下,对处于弱势的少数民族要高看一层,厚爱一分,讲感情、讲政策,讲方法,坚持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的原则,把民事、刑事、治安等问题与民族问题严格区别开来,把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严格区别开来,把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严格区别开来。

3.抓源流,加强少数民族流出地与流入地的协同管理。“外出一人,脱贫一户”,“致富一家,带动一片”。少数民族人员从农村到城市务工、经商,对于解决就业、脱贫致富、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一些地方政府给予了积极的号召和鼓励。但是,有些地方政府除了号召和鼓励外,对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基本上是放任自流,不跟踪,不监管,而且在外出前既不进行必要的政策法规教育,也不对他们进行有关就业指导和实用技术培训,造成了流入地在服务和管理方面很多的困难。因此,流入地的有关部门不得不上门求助,到流出地请求支援。一是畅通与

流入地的沟通渠道,建立协同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责成所驻相关城市的办事处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本地区流动人员的管理,妥善处理相关事件。三是对外出人员加强遵纪守法和民族团结教育以及基本实用技术的培训,提供就业指导,变无序流动为有序流动。4.抓服务,畅通诉求渠道,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尤其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工作,抓好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有了服务才能有交流,有了交流才能有理解,有了理解才能有相互的尊重和感情。通过服务而使工作富有成效的鲜活例子有许多。但是,仅仅靠民委一家服务是不够的,还应走社会化的路子,在政府领导下,由民委牵头,与教育、民政、劳动、城管、工商、税务、卫生等有关部门,坚持以人为本,共同构建起务工、经商、子女入学、就业培训、法律咨询、饮食、丧葬等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体系,畅通诉求渠道,了解少数民族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真诚地为他们排忧解难、热情服务,让在城市的少数民族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民族政策的温暖。这是城市化建设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5.抓管理,建立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服务里边有管理,管理本身也包含着服务。但服务更多的是要讲感情,而管理强调的是要注重科学和规范。城市民族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触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转变政府职能,更新管理理念,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是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构建城市和谐民族关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这方面,有些城市已摸索出了一些相应的办

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总结他们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建立长效的齐抓共管机制,应当从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民间配合四个层面入手:

(1)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负责的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工作会议,梳理存在的问题,把握问题的规律,分类制定解决问题的政策,提出相应的处理和防范措施,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2)建立由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长效管理机制。一方面,城市民族工作,尤其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涉及到民族、公安、安全、城管、工商、税务、卫生、民政、计生、消防、劳动、旅游、信访等十多个部门,必须在政府主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并由民族工作部门牵头,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矛盾纠纷,减少和避免刑事和治安案件发生,维护好城市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管理,离不开流出地政府部门的协同配合,因此,必须加强两地(流出地与流入地)的联络和沟通,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确定专门负责人员,建立两地协同共管的工作网络和机制,才能更加有效地及时防范和妥善处理好问题。

(3)进入社区,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民族工作网络。社区工作,是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管理重心下移的具体体现,也是城市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同理,城市民族工作进社区,也是新时期民族工作发展的需要。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进入城市后,大多居无定所,常年流转于市区和城郊,要了解他们的情况,掌握他们的行踪,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只有靠社区工作才能落到实处。近几年来,一些城市把民族工作纳入社区工作范畴,实行市、区、街道、居委会(村)四级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例如上海、江苏等省市,就摸索出了一套很有效的办法因此,民族工作进社区,一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在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修订的时候,必须确立社区民族工作的法律地位。

(4)发挥社团作用,搭建团结互助的联谊平台。由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大多散落于城区和郊区,处于“无政府状态”,要把他们联络起来,联动起来,搭建团结互助的联谊平台,发挥民间社团的作用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办法。

(5)树典型,发挥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中,有许多是遵纪守法、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有的在少数民族群众中还具有一定的威望和声誉。请他们协助政府部门化解矛盾、平息事端,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各级有关部门要十分重视和团结他们,真心诚意地与他们交朋友,使他们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发挥骨干和榜样的作用。要树立“用好一个典型,可以带动一片”“表彰一个先进,可以影响一群人”的思想,对遵纪守法,维护民族团结

和社会稳定的先进人物进行大力表彰和宣传,发挥他们“领头羊”的作用

五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年鉴》

2.《宗教事务条例》(《宗教事务条例》。发布2005年3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6号)

3.《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和登记办法》(2006年国家宗教事务局令)4.李德洙主编,《都市化与民族现代化》

六 致谢

 感谢济宁市民宗局工作人员,为我进行调查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感谢济宁市中区小南门社区办公室,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民族关系资料和史料。

 感谢学校给我这次机会进行并参与调查。

下载安康市双创项目的原因、发展现状和问题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康市双创项目的原因、发展现状和问题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改革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发展的情况 —深入调查山东农村31年改革发展的历程,现状和问题社科0918内容提要:山东农村改革经历了31的历程,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重要经验。31年来,改......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的分析调查报告

    1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的分析调查报告 摘要:社会安全感是公众对社会安全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小水窖建设现状和发展调查报告

    XXX小水窖建设现状和发展需求调查报告自从2009年入秋以来,XXX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持续干旱,对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城乡居民饮水极为困难,严重影响了各族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

    临洮县房产发展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措施

    临洮县房地产发展现状、问题、 原因及对策措施 一、全县房地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全县房产业基本情况。 1、开发企业基本情况:我县从1985年11月成立第一家开发企业临洮县城......

    农村物流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农村物流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基层供销社大部分属于危困型和保本微利型的被动局面。经历20多年的改革,供销合作社名为实行责任制,实际上变成了挂供销社招牌的“个体......

    推进“双创”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推荐)

    推进“双创”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国家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对推动大众创业......

    虚拟仪器的现状和发展调查报告(精选合集)

    虚拟仪器的现状和发展调查报告姓名:范丽娜学号:044100106班级:电信042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虚拟与智能仪器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对Labview软件也基本上会应用。虚拟仪器的现状......

    淮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淮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叶立生(淮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摘要: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淮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历程,从淮安市服务业发展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