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科学之路,促高速发展

时间:2019-05-14 03:5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循科学之路,促高速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循科学之路,促高速发展》。

第一篇:循科学之路,促高速发展

循科学之路,促高速发展

——党湾一小科学发展工作自评交流材料

由于地处边缘地带,信息相对滞后,加上办学条件落后,师资欠缺严重,党湾一小一直都处于静静悄悄的行走当中,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但是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在党湾大地经历沧海桑田的变化之后,党湾一小的面貌更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基于多年来在沉寂中积淀的力量,得益于近几年镇人民政府的充分重视和合理规划,加之我们对学校科学发展的美好期待和不断探索,我们的学校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也逐步进入到大家的视野。特此,向全体与会的领导和同仁汇报近三年学校科学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软硬环境显著改善

自2010年以来,根据统一的规划和决策,学校布局得到进一步调整,在现址征地新建教学楼、行政楼、文体艺术楼各一幢,撤并下属红丰分校,结束村办学校的历史,全面实现教育的区域内均衡。学校目前实际占地59.7亩,拥有建筑面积17507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各项设施设备一应俱全,于2011年12月被认定为新基准下的浙江省标准化学校。

学校现有36个普通教学班,1个特殊教育辅读班,在校学生1505名(包括辅读班学生7名),公办教师83名,隶属萧山区教育局界定的A组学校。

在教育格局不断优化,设施设备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学校进一步关注整体文化的构建,从硬环境入手,开展了富有主题效应的墙面传媒作用;同时积极从队伍建设出发,组建了一支年轻精干、团结协作、大胆改革、无私奉献的领导班子,构建了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体系,精心培养了一大批思想先进、业务精良、务实创新、永争第一的优秀教师,保障了优质教育的实施。

基于多年的积淀,以及近几年来全校教师的合力奋斗,学校先后荣获浙江省标准化学校、浙江省农村示范小学、杭州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杭州市绿色学校、杭州市人民满意学校、杭州市平安校园、杭州市示范性家长学校,杭州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师范基地,萧山区文明单位、萧山区文明学校、萧山区一级学校、萧山区德育特色学校、萧山区教师行为规范达标学校、萧山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萧山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萧山区第二课堂活动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教师专业突出发展

“学校发展教师第一”,但十年前,党湾一小的教师结构两头大,中间小,缺乏骨干力量,是学校发展的最大障碍。而近几年来,由于教师的更新换代,加上学校立足现状持续关注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建立各个梯度的教师培养团队和序列,在实现教师高学历比100%的基础上,更促成了教师教育教学意识,教学业务能力的全面提升,整体优化了教师队伍。

三年统计,教师中承担省级以上公开课4堂,市级公开课6堂,区级公开课63堂,做区级以上教学论坛27次;并有14位老师在三年中获评优质课教师,有三位教师荣膺区第十四届教坛新秀,有39位教师在区级教学业务比赛中获得98个奖项。教师科研参与率实现100%,三年共有科研论文在区级以上教学杂志中发表22篇(其中在国家核心教育期刊中发表8篇),在区级以上教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得294个奖次,其中有62篇可计入年度考核。三年里,学校新增市优秀教师一名,市模范班主任一名,市优秀班主任一名,市学科带头人一名,区农村好教师一名,区师德标兵、区优秀班主任、区优秀中队辅导员、区教育闪光人物各一名、区教学骨干教师9名。现学校教师中有区级名师一名,市级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骨干先锋教师各一名,市级教坛新秀4名,区级教坛新秀15名,区优秀班主任9名,区优秀辅导员4名,区“十佳班主任”一名,区级以上领雁骨干教师17名,即使是“铁打的营盘流动的兵”,名优教师不断因主客观的原因离开培养他的这个基地,但目前名优教师比例仍然达到40%以上,有不少教师在区内,甚至市、省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学校教师培养的工作得以名声在外。

三、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党湾一小曾经面临过处处贫弱、四面楚歌的状况,教师发展滞后,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总是在红线上挣扎,常常面对考核,无颜以对;社会对学校也是信心缺乏,大量学生流出就读。而通过近些年来的努力,学生的素质教育质量水涨船高,不仅学科抽测成绩节节攀升,进入区片前列,在德育、科技、艺术、体育等领域都实现了翻身向上,成果令人称道。

三年间,学校充分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在减负的背景下积极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学业成绩在抽测中均超过片、区级常模,并于2010学年、2011学年单学科跻身全片一二位。

学校加强对学生文体艺术、劳科技的教育普及和提高,体育成绩连续三年实现不扣分,同时于2009、2011年分获区A组学校考核第七、第五位,于2011年获评区级先进;艺术、劳科技成绩纵向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全面提升,除了创建成为区级特色学校之外,各项德育竞赛全面开花,2011年排名A组第五位,进入加分行列。学校同时在书香建设、第二课堂活动、新教育实验、特殊教育活动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切实保障了素质的教育的实施。

四、教育管理和谐推进

近三年来,学校实施精致管理序列,建立行政管理联系制度,形成“期待效应”下的高要求管理。同时,实施具体工作的项目负责制度,实现每项活动都能有预期、有方案、有落实、有监督、有成效。确保了精致化管理的水平,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学校以“三和”为理念,不断营造“和”的校园文化环境,构筑有制度、有策略、有实践、有研究、有成效的文化体系,通过课本课程的开设、日常教育的实施,切实让“和”的思想深入师生灵魂,成为精神力量,在获得系统内认可的同时也得到上级领导机构以及家长和社会公众的支持响应。

学校积极做好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农村学校少年宫”的运作,在创建成为“杭州市农村学校少年宫示范点”的同时为杭州市争创杭州市文明城市作出积极努力,我们以最高的标准,最规范的运作模式经历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巡察,获得了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区文明办领导的充分肯定。

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管理策略改进,实施“护苗队”管理,加上校园安全保障系统的添臵安装,安全措施的落实到位,积极保证师生安全,三年均成为区级以上平安校园,11年被评为杭州市平安校园。

根据《萧山区学校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要求,经过核对自评,学校在此项工作中的成绩是突出的。针对表项内容,学校是区一级学校、区文明单位和文明学校、省标准化学校、区德育特色学校;而近两年考核,学校计区级系统先进集体一次,两年均被认定为发展性评价优秀单位。

核对《学校办学基础性指标》,从学校管理、队伍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到后勤管理,除区教科研特色学校目前学校还在二期规划的争创当中,其余各项指标都实现满分。所以本项指标30分,学校实现29.8的自评赋分。

针对《学校办学发展性目标》,从理念建设、依法办学、科学发展、社会评价等指标衡量学校的发展情况,也是足够有理由令我们感到欣喜和自豪的,实现超标准的满分。

当然,学校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依然面对着师资发展不均衡,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学措施“奶牛”现象严重的问题,我们也在以科学发展为准绳,积极的规划和实施当中,也期待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萧山区党湾镇第一小学

2012年10月29日

第二篇:走科学和谐和平发展之路

走科学、和谐、和平发展之路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构成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要求、基本方向、基本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基本涵义科学发展,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集中反映了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路径的新诠释。当今世界,发展日益成为人类社会的最强音,实现快速发展成为各国家、各民族的共同愿望。但是,受历史和时代的局限,人们最初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经过长期的实践逐步把可持续发展、合理发展、社会综合发展等理念引入发展范畴。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理念提升到一个崭新阶段。科学发展所表达的发展愿望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中央地方、个人集体、局部整体、当前长远以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现整体优化。和谐发展,就是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发展。和谐反映了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发展是一种社会活力与社会和谐相辅相成的新的发展思路,是与科学发展内在统一的发展模式,是坚持以人为本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统一的发展理念。和谐发展所表达的发展愿望是:关注人际关系,统筹阶层和谐,以利于个体自我的身心和谐,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营造和谐发展的社会关系;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营造一个社会各阶层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互惠互利,相互关系不断得到协调的社会;关注整个社会发展的和谐,处理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宏观与微观、速度与效益、效率与公平等的关系,构建整个社会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平发展,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作为历史任务之一。2005年,我国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把自身发展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追求发展的诚意。和平发展所表达的发展愿望是:正确处理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进程,促进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自力更生为主,同时坚持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通过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来阐释发展这个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既有所区别和各自有侧重点,又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为因果,共同演绎了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发展主题。第一,科学发展是和谐发展的根基,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第二,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条件,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发展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第三,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统一于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同样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平发展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坚持和平发展,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同世界各国友好对话、互信互利、合作共赢,才能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中国的范围而具有世界性,成为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以科学发展观指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代表了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的理念。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之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政策、总战略,是指导各项工作的总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把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统一起来,通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推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才能不断突破束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才能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才能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良好的体制条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愿望。要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党的领导是我们的事业的根本保证。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走科学和谐和平发展之路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第三篇:邹平发展之路

春节刚过,邹平县连出实招:一是将四级干部会议由往年一天时间压缩为半天,而且将大部分发言时间留给企业和基层干部;二是连续下发十个文件,内容涉及重大项目、工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党的建设等内容,每一个文件都短小精悍,没有了官话、套话,措施得力,奖惩分明,指导性强。邹平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传民表示:新时期、新考验,需要新状态、新作为。今年是跨入全国前十强的冲刺之年,全县上下将切实统一“三大认识”,始终保持“五种状态”,积极增创“七大优势”,确保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0亿元,财政总收入11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3亿元。

“五大工程”强力推进邹平率先发展

2011年,邹平县围绕“奋战两年,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前十强”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黄蓝”两区开发建设的大好机遇,深化弘扬“三敢”精神,切实强化“十大意识”,扎实推进“工业转型、农业提升、城乡一体、全民创业、实事惠民”五大工程,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率先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0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86.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7%、14.8%和21.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10亿元、增加值426亿元、利税2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3%、9.4%和27.3%;利税过千万元企业达到70家、过亿元15家,魏桥创业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600亿元,有望跻身世界500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3.2亿元。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名第15位,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排名第11位。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10亿元,同比增长58.9%;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达到16个,科技创新型企业达到172家,3个项目被列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成功入选首批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农产品“三品”认证达到62个,标准化基地42万亩,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84.6亿元,占GDP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被评为全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黛溪河综合治理等“十三大工程”进展顺利,城市功能加快完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62%。被评为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

幸福指数大幅攀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76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完成教育总投入9.6亿元。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100%,被评为全国最具创新力医改示范县。各类参保人数达到95.2万人次,领取社会养老金的60周岁以上老人突破10万人。大力加强文化强县建设,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县城。

统一“三大认识” 是“十强之争”的思想保证

王传民说:“十强之争”到底是场怎样的较量?在基数不断增大的前提下能否实现新的提升?在整个县域发展大坐标中我们又处于怎样的位置?只有完成了这些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到整体的审视,我们才能确立更加科学的发展定位,才能持续推动邹平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因此,首先要统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科学判断的认识,统一对当前邹平发展方位的认识,统一对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生态第一追求,坚持项目第一生命等几个重大问题的认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知难奋进、务求实效、同心同德、万众一心的“五种状态”。

统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科学判断的认识。在看到挑战、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更要看到机遇、增强发展信心:一是中央明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核心还是要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二是中央确定了重视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为广大企业争取政策支持、破除资金制约提供了新的契机。三是国际和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加速梯度转移,央企等大型骨干企业持续扩张,为吸引外来投资、加快结构调整带来了重大机遇。四是邹平发展方式不断优化,增长动力由原来的要素驱动、开放带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推动转变,产业发展由制造业为主向服务经济、新兴产业并重转变,城乡结构由二元分割向城乡一体转变,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日益显现。

统一对当前邹平发展方位的认识。在发展基数持续增大、制约因素不断增多的形势下,能否保持一个更快的发展速度,成为关系邹平入围前十强的关键性问题。面对前有标兵后有

追兵的严峻形势,邹平广大干部群众清醒地认识到,强者之争必将异常艰险,高手对决肯定充满变数,只有咬紧牙关、不畏艰难,分秒必争、全力突破,跨入全国前十强的目标才能如期实现。

统一对当前几个重大问题的认识。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断提升发展层次;必须坚持生态第一追求,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必须坚持项目第一生命,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王传民说:凝聚合力靠的是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奋进赶超需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近十年来邹平从全国百强之外、全省中游水平,跃居全国前列、全省前茅,靠的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气势、一种作风。这也是办成一系列大事、办妥一系列难事的根本优势和力量源泉。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要继续发扬干事创业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五种状态”:倍加真抓实干,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状态;倍加激扬斗志,始终保持知难奋进的状态;倍加注重落实,始终保持务求实效的状态;倍加珍视团结,始终保持同心同德的状态;倍加维护大局,始终保持万众一心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邹平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增创“七大优势”剑指全国前十强

今年是邹平跨入全国前十强、建成全面小康邹平的冲刺之年。王传民说:我们必须强力推进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城市发展、社会管理、文化建设“五大转型”,通过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名城、创新创业名城、现代宜居名城“三大名城”,增创发展新优势。

突出转型升级,在推进内生增长上增创新优势。牢牢把握又好又快发展方向,更加注重科学投入,更加注重内生增长,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一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提供转型支撑。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重点抓好60个重大项目,确保年内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加大对优势产业和关键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科技型、规模型、环保型、效益型龙头项目落户,力争年内引进县外资金135亿元。二是强力推进园区升级,不断优化转型平台。加快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积极筹建高科技产业园和保税物流园区,确

保年内完成投资90亿元,实现工业产值2000亿元、增加值400亿元。突出高科技产业园对全县产业提升的引领地位,全力打造集科研开发、企业孵化、现代办公于一体,高端人才汇聚、先进技术聚集、高新企业密布的发展高地。三是强力推进自主创新,持续增强转型动力。积极探索“产学研资”合作方式,着力打造从研发、集成到成果转化的技术创新链。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创新型企业。

突出结构调整,在现代产业发展上增创新优势。一是更高层次做强主导产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食品医药等六大主导产业。加快实施规模企业培育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鼓励大企业集约化、资本化、集团化扩张,中小企业专业化、品牌化、精细化发展,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上下游产品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二是更快速度壮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节能环保、高端设备制造六大产业,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和领先优势。积极引导传统产业通过产品技术换代升级、延伸产业链进入新兴产业领域,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互动发展。三是更大力度繁荣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着力打造区域性旅游、物流、金融三大中心。四是更高水平提升现代农业。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积极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不断加大财政、金融支农力度,加快实现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板块式发展。

突出品质提升,在城乡融合发展上增创新优势。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坚持产业规划、城镇规划、土地规划“三规合一”,推进产业、土地、城镇、人口有机协调。以高标准建管提升城市功能,加快重大城建项目建设,健全完善专业化管理、社会化参与、常态化维护机制,全面提升邹平现代化新兴大城市的人性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以高水平统筹加快城乡融合,把新型城镇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节点,加快推进与县城的全面对接。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内容,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方式、聚落形态、公共服务的同步提升。把道路建设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加快实施公交一体化工程,力争年内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

突出低碳发展,在生态环境优化上增创新优势。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生态就是民生”的理念,努力建设污染控制、环境整治、生态修复“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全力打造山青、水碧、天蓝、城绿的“人居福地”。严把项目准入门槛,对不符合排放标准、不符合生态优先原则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优化网格化环境监管模式,建设环境质量预警监控中心,实现对环境质量24小时无缝隙管控。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三个一”制度,探索建立“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生态补偿机制,倒逼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积极鼓励清洁能源使用,大力推广低碳节能技术,扶持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大力实施“水体功能提升”工程、“空气清新”工程和“环境优美”工程,努力形成“一个村庄一座绿岛,一座城市一片森林”的生态风貌。

突出民生导向,在凝聚民心民力上增创新优势。不断完善富民、惠民、利民、安民的长效机制,让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满足群众多元需求上、体现在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上、体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一是多渠道促进富民增收。把居民增收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拓宽就业增收、创业增收、投资增收、社保增收、帮扶增收“五大渠道”。二是优质化推动公共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水平。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卫生信息化工程,巩固发展新农合制度。三是广覆盖推进社会保障。以骨干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不断拓展社保覆盖范围。继续实施“安居工程”,大力加强养老服务,鼓励发展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动员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颐养。

突出社会管理,在维护安定环境上增创新优势。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群众信任我,我让群众满意”主题活动,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维护平安和谐、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积极构筑现代化的科技防控网络和立体式的群防群治体系,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各类案件发生。同时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要求,积极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机制,不断优化“三调联动、多调对接”的大调解体系,努力把矛盾控制在源头、纠纷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另外,牢固树立“以

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进一步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平台、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突出文化建设,在涵养社会文明上增创新优势。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重大战略,更加注重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更加注重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更加注重传承历史、塑造特色,全力打造现代文明城市。一是全力建设文明邹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公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向深度广度发展。二是积极推进文化繁荣。不断加大文化事业投入,积极推进文化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倾斜,做好“两馆一站”(图书馆、文化馆和镇办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努力办好读书文化节、农民艺术节等品牌文化活动,让全县人民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文化成果。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文化项目带动战略,搭建文化发展载体,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市场的深度融合,逐步形成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三是加快打造地域文化品牌。进一步叫响“范公故里·山水邹平”城市名片。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创作一批既有浓郁地方特色、又有鲜明时代意义的文艺作品。

第四篇:树立科学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走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竹山县林业局 陈霞

关键词:林业 可持续发展

以森林为经营对象的林业,既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还是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资源、减轻自然灾害、解决生态问题的历史使命;也肩负着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社会责任。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七大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大会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奋斗目标。完成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强化林业地位,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建设林业大县、产业强县。

一、林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类对每一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生态。如果生态平衡被打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严峻的挑战,而且治理的难度更大、周期更长、代价更高。要遏制生态恶化问题,就必须解决好森林问题,因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等功能,对改善生态,维持平衡,促进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竹山县地处丹江口水库源头,国土面积3586km,林业用地面积26.93万hm,占国土总面积的75%,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也是引江济汉的天然大通道,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其森林资源以丰富性、古老性、多样性著称,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资源优势明显。长期以来,竹山县林地利用率低,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林业产值低,仅占农业总产值的16%。竹山县域气候复杂多样,垂直差异和小气候特征明显,自然条件适宜发展林特产业,群众对脱贫致富的“希望在山,潜力在山”、“盘活山头”、“兴山富民”已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县委、县政府及时确定了“走一主三化之路,建生态水电大县”战略目标,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水电建设机遇,发展林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竹山林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6.93万hm,是农民生存的基础和最大的资源优势,竹山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也是引江济汉的天然大通道。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进一步建设,竹山在未来几年将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为了促进“生态水电大县”战略的实施,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到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5%,林木总蓄积量增加到450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到1亿元,2

22到205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林木总蓄积量增加到900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的发展战略目标。竹山林业更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目前,竹山林业尚处在恢复性发展阶段,整体生态功能不强,森林资源质量不高,自然修复能力差,可利用林木资源偏低,林业的生态保障作用有待加强,林业产业刚刚起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够突出,林业管理体制转轨缓慢,机制不活,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三、加快发展,壮大林业

发展林业必须冲破传统的思维和发展模式,用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体制、新政策、新举措去指导、去组织、去实施,要统筹谋划林业,确立生态林业、特色林业的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根据特色林业的发展要求,开展多层次、多门类、多途径的科技培训,强化人才、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大力培养开发、营销和管理人才,推广高新技术,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扩大地方特色产品规模,推进产品名优化,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强化产业发展,壮大林业产业

产业发展中要走基地化、产业化的道路,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地营造基地,结合生态建设,发展绿色产品。在产业建设中,把握产品绿色化发展趋势,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和木本药材的GAP生产技术规范组织生产,采用现代化栽培管理技术与经营手段,建立名、特、优产品基地,从栽 培、加工入手,争取国际标准认证。

⑴、搞好基地建设,壮大产业

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进程中要切实抓好四大基地建设。一是着力建设好以肚倍为主的“三木”药材等特色高效经济林基地,力争2010年发展到50万亩;二是大力发展以淡竹为主的笋竹两用林基地,力争2010年达到50万亩;三是发展以生态有机茶为主的果茶产业基地,在西西片建设10万亩生态有机茶。在大力发展三大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基地,发展以“耳林”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力争到2010年“耳林”总面积达到50万亩。

在发展产业中要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基地建设:一是区域走廊型,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根据海拔、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建立区域走廊型基地;二是板块基地型,以老基地为中心,向周围辐射;三是生态庄园型,以开发“规模适度,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效益直接”为特征的林特庄园;四是多层专业型,坚持“稳定、完善、引导、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在保持现有山林权属不变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先易后难,实行规模种植、集约经营,按照“林农自愿,相邻连片,便于管理”的原则,发展林业股份合作制林场、林特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

⑵、走产业化道路,壮大林业产业

开发林特产业要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大力调整林特生产经营结构。着力构建五大支柱产业为骨干的产业体系:一是大力发展以肚倍和木本药材等精深加工为主的林产化工产业;二是积极发展以笋竹两用林、食用菌为主的森林 食品、林副产品加工产业;三是加快以生态有机茶为主的果茶产业;四是加速培育森林旅游产业;五是积极发展野生动物驯养利用产业。在推进林业产业化的过程中要建立利益驱动机制,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技术、人才和资金,实现林业经济的腾飞和振兴。

2、抓住重点,强化生态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分区突破的原则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进行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在总体布局上突出堵河源头、沿河沿路、陡坡地段、库区周围、沙化严重地区等治理重点,通过划定封山管护、植树造林、小流域治理、舍饲圈养、生态移民等综合措施,保护和增加森林植被。今后,要着力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重点抓好堵河源头水土流失区的综合治理,防止水旱灾害,将重点生态区治理成为竹山工农业稳定发展的绿色屏障。

3、正确处理生态与产业的关系

在林业发展中,要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林业发展,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在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上,培育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新型林业。同时,要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生态建设必须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产业发展必须以生态建设为前提。在生态和产业发展中要以市场为导向,打造精品名牌;依托资源优势,构建全方位的经营网络;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强化生态建设;以开放为手段,加大 招商引资、引智力度,吸引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技术、人才和资金,实现生态立县、产业富民的战略目标。

四、应避免在林业发展中的错误倾向

1、克服退耕还林中消极等待和盲目上阵的错误倾向 国家规定停止耕种25°以上的坡耕地,是因为其水土流失严重、产出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而停耕后栽植板栗、核桃、银杏、竹子、杜仲等树种,亩产值可达1000元,净产值可达600元。因此要克服有什么苗栽什么树,为退耕还林而退耕还林的错误倾向。

2、既要保护天然林,也要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森林中树木和其它生物,以及其它生物之间都有极强的依存关系。人类物质生活的需要是多维的,并且随着科技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消费也不断发生着结构性变化。我们身边的许多物种正在满足着我们今天的需要,而且还将载着我们走向富裕幸福的明天。同时,森林中除树木以外的其它生物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珍贵药用植物、珍贵食用或药用真菌、药用动物。这些为我们保护性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保护性开发林中生物是林业产业体系中极有希望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大力度培植。

3、克服传统的经营方式,将林特基地纳入集约经营轨道 “三分造林七分管”,林特栽培更要搞好管理。针对不同的林特品种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运用科学规范的综合经营措施,才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才能做强林业产业,强化林业地位,达到促进生态立县的目的。

第五篇:浅谈我国高速事业发展

浅谈我国高速公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养护

养护管理是高速公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保证高速公路快捷、安全、舒适,达到“畅通、平整、洁净、美观”的行驶质量的重要手段。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应通过对高速公路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经常性、及时性、周期性的预防、养护与维修,保持其正常的使用质量、路容美观。从目前来看,在养护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如何保证快捷。关键在于对紧急事件处治的力度。除雪除冰、防洪抢险分别是冬季和夏季常规性的养护工作,从而实现预防为主、排查有效、反应迅速、快速畅通的目标,达到“下雪不封路”或“雪后快速开通”。二是如何提高高速公路桥梁等构造物二期检测频率和密度,以提高安全设施被损坏后的恢复速度。三是如何保证舒适。要保证高速公路路面质量、行驶指数达标及抛洒物清理及时,提高路面行驶的舒适度和车辆的行驶安全。四是如何保证畅通。在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路面维修中关并车道实属必要,但施工时应体现高效管理、快速施工、热情服务,以确保高速行驶的车辆在施工路段不出现拥堵点和安全隐患源,真正做到道路通畅安全。

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本,在于各级管理者把传统管理观念向“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彻底转变,真正实现从普通道路养护到高速公路养护,从被动养护到预防养护,从经验养护到科学养护,由手工作业到机械化养护全方位的转变与提高。

二、收费

高速公路收费管理不仅关系到通行费征收,同时也是各个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直接面对社会展示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因此收费队伍的人员素质至关重要,关键是对收费人员的制度管理、激励机制及素质培养,其中包括业务技能培养、日常行为规范、文明形象塑造、作弊行为处理等,都是影响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还必须结合实际,注重收费员工的人本管理,深入研究探讨和解决下列问题:

一是建立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提高收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培养收费员工参与社会化就业的技能和能力,为员工创造再就业的条件和机会;三是加强收费员工劳动保护,防止职业病发生;四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收费站快速放行能力,使高速公路真正实现“高速”,避免和消除对公众时间和社会资源的浪费。要从多方面入手,在设备配置、收费站车道的开放使用、收费人员配备和技能、紧急预案、服务承诺等方面完善制度,建立有效机制,保证快速放行;五是提高收费设备维护能力,保证收费系统正常运行;六是在收费路段内维修里程达到10公里以上时,考虑对通行车辆收费实行优惠;七是对收费作弊行为如何进入司法程序,以确保收费的质量和回收资金安全,稳定收费队伍。

三、路政

路政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保护高速公路路产,维护路权。它具有行政执法效能,更具有服务功能。目前,全国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体制很不统一,有交通厅设立高速公路路政执法专门机构,与管理者相对独立的形式;有交通厅向高速公路派驻路政执法机构,实行双重领导的形式;也有路政管理职能与巡警合二为一,成立高速公路综合执法队的形式等。但无论是怎样的管理体制,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如何确保保护路产、维护路权的力度,如何做好为高速公路行驶车辆竭诚服务。作为高速公路的管理单位,理顺与路政部门的关系十分重要,一方面,要形成联动机制,管理部门与路政执法有机结合,做好路产的索赔、恢复、路权

维护,保证路产、路权不受侵害;另一方面,要形成互动体系,在路政管理中充分体现服务的理念,做好道路巡查、事故快速清障工作,全面保证高速公路高效、安全和畅通。

在路政队伍的内部管理中,强化队伍建设是路政管理的核心。必须以制度管理人,以规范约束人,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制度,解决实际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事故清障的及时性、提高路政人员巡查的责任心、认真负责地对超限车辆管理等问题,特别是要与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相互配合协调,保证事故现场的快速处理,与驻地政府、医院紧密联系,以保证交通事故的紧急救援。

另外,如何有效地把握和实施行政处罚的尺度,达到以教育为目的,规范路政管理,也是一个值得不断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四、服务区

服务区是高速公路的重要配套设施,从10多年的发展来看,早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仅仅是从配套设施的要求出发,没有以人为本从服务功能、人性化方面考虑,因而大多存在功能不够完善、布局不尽合理、外观设计不尽美观等缺陷。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服务功能日益提升,服务区不仅承担着高速公路加油、修理、餐饮、休息等重要功能,而且也是高速公路经营者直接面向社会、面对顾客展示文明形象的又一重要窗口。据不完全测算,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每年营业额约在50亿元以上,面对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服务区不仅要做到功能完善、服务到位,而且应从建设期就合理设计、长远规划,在运营后,加强公共设施维护,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性化服务。同时,高速公路管理单位要根据所辖服务区的情况,做好长久性的资金准备,针对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不断变化的顾客消费需求,本着以车为本、以顾客为本,长期持久地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改进服务设施,从而提高顾客在接受服务时的舒适度与满意度。

高速公路管理单位要注重加强对所辖服务区的监管,切实解决“以包代管”、“以租代管”、放任自流的问题,要以搞好服务区优质服务为根本,确保高速公路运营的整体形象不受损害。管理单位还应注重对所辖服务区经营服务的数据管理和量化考核,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服务区经营服务项目、营业额、收益以及本路段通行量、经过服务区前的相关交通量和服务区的消费车次、消费人次、消费水平、顾客有理投诉等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归档再进一步分析、对比和研究,可有效地用于对所辖服务区经营服务的考核和进行业务指导,促进服务区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上述各类数据的积累和研究,对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定位、建设规模的论证将发挥重要作用。

五、体制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一直是管理同行讨论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尚未形成集中统一、科学合理、精简高效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基本有三种类型:一是组建了省政府直接领导、授权的国有资产投资为一体性质的高速公路集团公司,按企业方式运作,基本脱离与省交通厅的隶属关系;二是组建了由省交通厅领导兼任董事长的投资实体;三是成立了事业性质的高速公路管理局。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内地除青海、西藏、内蒙古、甘肃外的27省、市、自治区共有高速公路路段管理机构(公司)239个,其中事业单位113个,中外合资企业35个,国内企业91个,平均每省8.85个。而这些管理机构又分别隶属于89个管理单位,其中事业单位有33个,企业性质的有56个。从管理里程看,目前239个路段管理机构(公司)中,管辖里程超过100公里的只有56个;89个管理单位中,管理里程超过300公里的只有16个,超过500公里的只有4个。从整体分布看,南方地区以公司化运营居多,北方地区以事业单位居多,孰优孰劣,尚难定论,可说各有利弊。属于事业单位的,更注重管理,人本化的服务观念较为淡薄,服务质量稍逊一筹,因此应不断研究和提高服务品质;而公司化的管理单位比较注重强化服务,注重提高顾客满意

度,但管理整体协调性、统一性不足使高速公路的快速、便捷打折扣,也为司乘人员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因此行业管理亟待加强。笔者认为,围绕政府宏观调控、部门行业管理、管理单位企业化经营三原则,对理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将有益于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六、属性

除了基础性,高速公路最重要的属性就是公益性和商品性。目前,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占到全国汽车保有量的10%左右,日通行费收入达到2亿多元,由此看来,高速公路在人民生活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目前,公益性与商品性在高速公路管理和服务中哪一个显现得突出一些?地域不同,情况也不同。在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浙江、江苏等地,行驶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大,管理和服务中似乎其商品属性显现得浓一些;而在社会经济相对滞后的辽宁、山西、吉林等地,行驶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小,管理和服务中似乎其公益性占到了主导地位。

实质上高速公路公益性特征十分突出。政府投资和主导修建高速公路,监督高速公路的营运管理,其主要目的不在于取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和回报,而追求的是广泛的社会效益,特别是为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历史的进程和发展的趋势来看,高速公路的属性应以公益性为主,其商品性应渐趋弱化。而就现阶段的发展情况看,应掌握好高速公路的公益性兼商品性的属性,在管理和服务中把握好“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的尺度,将两种属性有机结合。特别是投资多元化之后,一方面,收益好的高速公路要保证其公益性,保证所有的服务功能满足顾客,设施完好;另一方面,收益暂时不好的高速公路不要忽视其商品性,要讲究经营管理和服务营销,吸引车流,追求效益,注重回报,实现利润最大化。总之,在强化高速公路行业管理中,要注重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也需要经营有方,应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发生,从而确保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经营

长期以来,国内高速公路单位大都存在只注重管理、不注重经营的倾向。至今年3月,我国公路上市公司已达19家,截至目前,这些公司利用市场募股筹资已达273亿多元人民币,包括国内上市和香港上市的公司,效益普遍较好,现金流量大,有的在资本运作方面迈出了极大的步伐。但在经营开发方面,普遍未在其他领域进一步拓展。据不完全统计,大多数上市公司目前财务闲置现金达上百亿元。那么,如何有效利用高速公路管理融资,创新经营理念,激活经营机制,拓宽经营思路,充分整合、利用高速公路资源和资产优势,发挥高速公路交通节点优势、传播媒介优势和产业政策优势,在打造高速公路行业品牌的同时,加快高速公路产业化进程,实施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经营战略,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则是高速公路管理中应该努力进行研究的问题。

时间缩短、空间拉近,是高速公路一项主要特点。它在物流、广告、旅游等行业中,充当着媒介的角色,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的媒介优势,挖掘潜力是高速公路经营开发的主要途径。例如:围绕高速公路主业,统筹规划,拓展沿线广告开发;利用高速公路网络优势及有利资源,介入现代物流行业,为客户提供仓储、堆存、配货、发送服务;开发通讯管道租赁业务;开发和租赁高速公路沿线地产,发展生态农业、养殖业;与沿线政府、地方企业联合,发展特色经济与特产经济等,都是高速公路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有效手段。

八、科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速公路是以高科技为先导谋求发展的,在建设、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中,无不体现出高科技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运营管理以人性化为根本,使整个系统始终在实践着管理现代化、运营自动化。因此,以各省乃至全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及不停车收费为代表的智能化交通建设将势在必行,然而,目前高速公路科技仍面临着制约发展的几个问题:

一是技术协调。联网收费涉及到的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及视频监控、银行结算等,在不同地域对技术程度、水平要求也不同,如何有机地集成应用到高速公路,保证三大系统的统一性、整体性和有效性。

二是资源整合。高速公路电子通讯、骨干网建成之后,在收费监控、监控调配、紧急救助、应用通讯等方面,如何把所有资源进行整合,以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为前提,以安全畅通为保障,实现人、车、路全天候无障碍沟通与对话。

三是技术拓展。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经营、服务等方面如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高速公路企业为主体的高速公路现代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到交通征稽、公路运输、运输管理、交通管理等多方面的管理领域,实现面向社会公众的交通全方位服务。

九、整合当前,由于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不同,管理体制、机制也不同。可以说,投资不等,造价不一,负债不同,实力不均。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多样化和管理主体多元化势必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浪费以及机制不活等问题。更重要的还有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还贷问题。高速公路建设资金大部分来自贷款,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将直接关系到还贷问题;二是高速公路资源利用和共享优化问题。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拆分账、高速公路监管、通信设施管理、国防设施功能维护等内容,在管理上具有不可分割性,管理主体多元势必造成运行系统多元;同时,由于高速公路各种设施投资巨大,只有充分利用资源,实行设施共用,信息共享,协调运转,步调一致,才能达到提高运转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所以,必须进行有效整合,充分盘活国有资产,实行集约化经营,才能减少管理成本,增强企业活力,使高速公路运营达到最佳效果。故有必要对各省高速公路资产进行重组、优化和整合,根据路段、贷款、经营等实际情况组建集团公司,有利于形成高速公路大产业,由此既突出了整体效益,又强化了行业管理,还可以节省大量的管理成本。

十、联网

目前,国内部分省市实现了省市内联网收费,为高速公路管理提供了较为先进、快捷的方式,但与此同时,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10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联网之后带来的技术难度和管理问题,对今后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员工管理、顾客管理、收费管理等方面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内部,首先就是员工管理,要强化人员素质,提高业务技能,加大收费稽查的力度,严肃处理作弊行为;其次,就是顾客管理,杜绝车辆通行卡倒卡的不良行为发生;三是在解决好通行费拆分账结算的同时,要考虑解决好各收费站因收费额大小不同而带来的工作强度不均的问题,收费站薪酬总额分配要合理调整,从而保证结算公正、合理。要特别针对里程长、通行费额大的实际情况,解决好司机随身携带现金数额较大、存在不安全因素的问题,由此可见,通行费储值卡的应用势在必行。

总之,我国高速公路在十几年间的发展令人叹为观止,已成为世界上高速公路里程增长最快的国家。高速公路在交通乃至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其管理,服务与经营虽正在逐步迈入良性发展轨道,但应该全方位地进行良好管理、“提速”,切勿让低效率、低水平的制约因素和问题成为发

展的羁绊。面对高速公路管理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研究高速公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懈探索和持续改进,是每一个高速公路管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下载循科学之路,促高速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循科学之路,促高速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之路》读后感 -(大全五篇)

    学号: 1231502111《农业昆虫学》课程论文(2012级本科)题目: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专业:园艺作者姓名:高佰宏完成日期:2014年6月14日《科学之路》读后感 高佰宏( 12级1班) 具有天赋研......

    科学之路读后感(精选五篇)

    科学之路读后感 植物1012宋龙飞1001081216 在译序中,杨新北就指出“成功只会给有准备的的人”。关于成功的谚语我还听过还多,比如“没有人的成功可以复制”“失败是成功之母”......

    《科学之路》读后感(含5篇)

    《科学之路》读后感 我们生活在处处充满科学的世界里,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科学。但我们是否曾想过什么是科学?有没有人曾探讨过科学?答案是肯定的。在这一条充满神秘色彩的科......

    走科研发展之路,促园所可持续发展( 发言稿 )(最终5篇)

    走科研兴园之路 促园所特色发展 ——机关幼儿园科研三部曲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感谢教科室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我感到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能与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来......

    北师大学习汇报材料走创新之路 促学校发展[5篇材料]

    汇报材料 走创新之路促学校发展南溪镇化龙小学:郭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中心校邓校长给予我这次远赴北京学习提高的机会;非常感谢各位给我提供这......

    不断推进循XX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不断推进XX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QQ日报 2010-06-21 07:40 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精神,解决好XX这样一个欠发达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之路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之路 2011 年 07 月 25 日 22:28 铁路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产物,也是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国以来,中 国铁路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到 2......

    中型美容院发展之路

    中型美容院发展之路(院长篇) (谨以此日志献给正在为美容事业奋斗的院长) 如果您是美容院院长,如果您准备从事美容院经营。您有做过长久的规划吗?你有想过经营存在的问题吗?相信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