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职业学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课题 [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03:2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示范职业学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课题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示范职业学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课题 》。

第一篇:国家示范职业学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课题

国家示范职业学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课题—课程体系改革专题活动会议

学习总结与体会

吴世友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系

330013)

摘要:有幸参加该次课程体系改革专题活动会议,我有一些感触和收获。本文将本次会议的内容做一总结,目的是为我校国家级示范校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为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服务。

关键词:建设经验;示范验收;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

2014年6月28~7月1日在云南普洱召开了国家示范职业学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课题——课程体系改革专题活动会议,活动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和百年树人(北京)科学教育有限公司举办,云南普洱市卫生学校协办。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有幸参加了该会议。

首先,普洱卫生学校的张静副校长介绍了该校中职示范校建设的经验。她谈到有几点困惑和几点觉醒。

几点困惑是:

一、有些事情和材料做得太复杂、太浪费,专家说“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

二、要有重点地做好几个方面,现在回过来看,示范校建设做的广泛化、复杂化、重复化、浪费化;

三、资金使用未规划好,有的事情做完了钱还没用完,有的钱未用完,事情也没有做好; 四、一定要有好的企业介入,但不能全交给企业。几点觉醒是: 一、一定要有好企业介入,这样才可以助力前行;

二、做好校企合作,最好有政府助力;

三、大胆使用年轻人,年轻人思路清晰和活

跃,可以大大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其次,国家中职示范校验收评审核心专家、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和震对中职示范校验收指南及质量检测数据填报进行了解读。他指出:

一、示范校建设必须对区域有示范和带动作

用;必须紧扣任务书;他发现第一批示范校资金使用不合理,以后会要求被验收学习出具项目资金审计报告(包括要有资质的机构提供审计电子报告、审计佐证材料等),资金使用必须提供佐证材料,专家只去核对;

二、在校生数、校园面积、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成效多用数字、图片(特别是第三方的评价)为佐证材料;

三、典型案例是学校的亮点,要居于学校自

身,要体现为什么要这样做,要体现这样做的成效、创新点以及推广的价值,要有重点突出的案例;

四、示范校建设分析报告要求三千字以上,五千字以下,要求要体现示范建设的成效;

作者简介:吴世友(1967-),男,江西武宁人,教授,现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工作。

五、佐证材料的建设有许多技术上的要求,在网站上的材料北京的专家在北京要能打得开(省级评审专家会到学校评审),所有材料都要有证据,专家通过

六、质量检测数据反应示范校建设的动态,要与申报书数据吻合,提升了可以。但在校生数下降,全国都如此,但不能下降太多,因为你是示范校。

再其次是北京师范大学职成所所长、教授、博士、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理事、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赵志群介绍了职业院校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他谈到: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1.教什么?针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者接受能力的问题;

2.教到什么程度?针对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目标的问题;

3.什么时候怎样教?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的问题;

4.在哪里用什么教?针对教学资源和媒体的问题;

5.教得怎样?针对教学评价的问题。

二、职业能力发展的逻辑规律:从初学者到专家。

三、职业教育的发展心理学基础:发展性任务理论。

四、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

五、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为青年人走入“工作世界”奠定基础,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反映在课程和教学层面就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六、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是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目标是促进本职业领域内的生涯发展;学生参与方式是参与工作过程和生产流程;课程开发

佐证材料核实存在的问题,佐证材料反映了建设的过程,要多用图片、文字说话。

方法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课程模式是学习领域。

七、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综合职业能

力的载体。将综合性的工作任务作为一个整体: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领域的典型表现形式是教学项目。学习领域课程需要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环境。

八、课程开发需要科学的方法。典型工作

任务构成职业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课程。每个职业(专业)通常有10~20个。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方法是实践专家研讨会。从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到典型工作任务,再到学习情境。

九、职业教育教师的典型工作任务:

1.科目课程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

价;

2.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 3.一个专业(或培训项目)培养方案的开发;

4.教与学的材料的开发;

5.专业教学环境(包括企业的)设计; 6.校企合作及学校发展项目的计划与实施;

7.学生管理与职业指导; 8.公共关系。

十、教学项目的标准:

1.具有轮廓清晰的工作/学习任务,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2.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

3.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 作者简介:吴世友(1967-),男,江西武宁人,教授,现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工作。

技能结合在一起;

4.课题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商业活动有直接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5.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6.学生自己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7.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对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8.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方法。另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教材工作委员会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王军伟介绍了课程改革的前沿。它主要阐述了对“做中教,做中学”的认识和思考:

一、中职生对专业实践感兴趣,对纯理论课程没兴趣。他们排斥概念、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所以职业教育要有不同的教学模式。

二、“知识导向”与“行为导向”两种不同的课程模式。“知识导向”适用于高等教育,“行为导向”适用于中、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的分层次使课程模式多样化。

三、“做中教,做中学”的几点认识:

1.相当部分的技能需要知识指导; 2.项目教学虽好,但要有条件,有局限。比如:实训条件、耗材、小班教学、双师型师资要求等。3.将“做中教,做中学”融入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可能更具有推广性,尽量做到知识的讲授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

四、教学资源体系建设:

1.仿真性解决实作;

2.测评系统解决评价体系

3.教学资源要体现立体性、网络性、适时性、资源性,让学生的认知过程从抽象变成形象。

最后,有十所学校派了代表汇报了各自学校示范校建设的成果(其中包括我校材料系沈卓副主任代表我校作的汇报),赵志群专家现场给予了点评和指导。赵志群专家认为各校汇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不能完全对

接,考职业资格证与教学不能对等。

二、建立“学习性工作任务”是一亮点,发

达国家实习生不是直接参加工作,而是不断学习,是在接受教育。

三、“校企一体”,企业必在学校,学校可能

缺乏条件,实施难度大。

四、“理实一体化”很好,但与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相比,后者更有包容性,“理实一体化”不容易做到。

五、“做中学,学中做,先学后做,先做后

学”差别很大。

六、许多学校都谈到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

才,专家认为有另外一种理念:为生活培养人,为人发展导向。所有教育都是“立德育人“。职业教育如何体现?

七、所有学校的课程或教材名称都没有体现

职业教育的特点。有些课程定位不明确。

通过参加本次课程体系改革专题会议,中职示范校建设给我总的感觉是规定动作一定要按质按量完成,自选动作一定要有自己学校的特色。通过与参加会议的专家和同行的交流,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特别是对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为我今后从事职业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二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浅谈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浅谈

摘 要:随着湖北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与发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根据目前行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利用湖北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与发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多元化考核体制、课程体系结构与教材建设等多方面的改革。

关键词:职教集团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改革

2006 年,湖北职业教育集团以湖北现代制造、电子信息、旅游三大职教集团化办学开始,掀起了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新篇章。进过了近10年的努力,通过参与湖北职业现代制造教育集团化办学,探索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在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模式下的改革新动态。

一、专业教学改革背景分析

1.行业背景分析

机械工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较好地发挥了支柱产业的作用。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经历了“十五”“十一五”连续十年的超高速增长之后,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12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18.41万亿元、18.0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4%和12.54%。2013年1-5月份,全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6,830.31亿元,同比增速为负0.16%,与上年同期相比下滑了7.05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几年,我国机械行业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但全行业将在“十二五”规划指引下,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机械工业有望继续实现平稳增长。

根据调查情况分析,目前大部分的工程机械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工程机械行业市场竞争由产品转向服务,需要学校在人才培养的方向上与企业保持同步转型。

2.集团化办学的背景分析

职业教育集团是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教育团体,是近年来我国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模式。职业教育集团的组成主体包括政府机构、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职业院校、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六类。通过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不同主体可以充分发挥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按照组建形式的区别,职业教育集团可分为围绕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特点,面向地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围绕行业人才需求,由行业组织牵头组建的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跨区域或跨行业的复合型职业教育集团;以招生就业、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为合作内容的特色型职业教育集团和涉外型职业教育集团等。

湖北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湖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精神的切实行动,是新形势下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办学水平,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企业参与培养技能人才的战略性举措。

二、专业人才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已经实行多年的“项目引领、学做合一”为基础的单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营造企业工作情境,突出不同课程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及多样性,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相适宜的教学模式,实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岗前培养、岗上训练、岗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技术教育与人文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完整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积极探索“做中教、做中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1)建立校中生产车间,利用集团资源,将企业的某些车间搬入学院,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到企业的真实场景,车间的一线人员可与专职老师共同开发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2)建立厂中教学车间,将课堂搬到企业中,派遣专职老师和学生共同亲临企业一线,与企业共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实现综合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做到和企业共同管理、共同育人、共同研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实践教学变传统的模拟教学环境为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强调教学的工作真实性和综合性,强调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养成职业能力。结合实际工作场景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采用项目贯穿于学习各个阶段,由简单到复杂、循序递进的教学模式,三、校企共建多元化考核体制改革

1.完善企业、教师、学生等多元化评价主体,拓展评价活动的参与度。

课业评价是一种双向的活动,评价活动应越来越多地吸收被评价者参与,评价必须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这样评价才有意义。在集团化办学模式下,由于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学单元及教学主体也不仅仅是专职教师,因此必须拓展评价主体构成,对于学做一体化的课程,形成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自评、学生小组评价等评价主体多元化机制,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有利于弥补因评价主体单一带来的缺欠,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2.考核评价依据多样化,加大形成性评价比重。

一般而言,考核评价主要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大类。目前,对于部分专业基础课程,高职院校大多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科终结性成绩评价,即一卷定性,过于片面,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静态与动态结合的综合评定,因此,强化形成性评价,加大对学生上课出勤、实践操作及其他第二课堂活动的考核,通过过程测试,清晰地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情况。当然,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应做好日常检查、考查、考试或测验等评价环节的统一,避免顾此失彼。

四、课程体系结构与教材建设的改革

1.课程体系结构建设改革

充分发挥和利用职教集团的资源优势,寻求中职学校和企业对专业教学在资金、设备、场地、师资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支持,与中职学校联手,利用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验实训设备、师资队伍,在坚持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实施的同时,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专业内容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分别安排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地点。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校企双方设专人负责教学督导,及时反馈信息,解决专业教学计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内容和方案,专人负责现场管理、指导和服务;企业积极配合,协调安排学生的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保障;把考取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每阶段都要紧跟企业生产实际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根据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及时修订和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内容和环节。

依照机械制造行业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结合国家制定的相关职业技术资格标准,构建“通识素质模块+基本知识与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岗位技能强化模块”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通识课程着眼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课程包括基本知识与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两部分,其中专业技能模块以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为主,将其中技能培养模块的教学安排在中职学校教育为主;岗位技能强化模块作为拓展课程主要是针对业务领域的拓展、高新技术应用或者是知识的深化,主要安排在企业完成教学。

2.师资建设改革

实现学校“教师”与企业“巧匠”对接。充分利用职教集团办学优势,提出了以专业为单位组建师资队伍的建设模式。即:1 个专业由至少1 名技能大师或教学名师、校内和企业的专业带头人2 名、校内专任教师团队和企业教学团队(或管理团队、或技术团队、或车间团队)至少2 个团队组成。打破传统的企业兼职教师个体聘用方式,各专业分别以“管理团队、技术团队、车间团队”成建制形式从企业的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和管理部门聘请“企业教学团队”。制定“专任教学团队”和“企业教学团队”(或管理团队、或技术团队、或车间团队)建设规划,创新了教学团队组织管理模式,构建了以校企“双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企业生产车间为载体,兼职教师为补充,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动态组合、团结协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落实校内“骨干教师”与集团内“能工巧匠”“一对一”结对,建成“结对共聚”的专业教学队伍,实现学校“教师”与企业“巧匠”对接,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参考文献

[1]《依托职教集团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徐芳,《职业教育》,2013年4月下。[2]《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刘德仿、王旭华、阳程,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11期

[3]《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建设》,唐川林、明兴祖、刘金华、何国旗、周静,教学研究,2011年11期

第三篇:课程特色与改革(共)

课程特色及改革

课程特色

1.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新颖 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产学结合,校企结合的新型教学模

式,建立 “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实用性和职业性的有机统一。

注重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利用“项目教学”,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角色,带着实际生产

中的问题学习,更好的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做到

规格与特色的结合。

2.教学手段先进,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 本课程建立了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化教学

体系,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除主教材外,还配有电子教案、助学课件、试

题库、实验指导等内容,形成了立体化教学包,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现代化。根据

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

中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紧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及时更新内容,积极整

合优秀教学成果,始终保持先进性。

3.实践教学规范 本课程实践教学规范,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操作考核标准、技能训练

与实习指导,使学生准确规范地掌握各种制备技术的操作要点,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

能力。同时在实践过程中,通过“项目教学”,注重加强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严

抓实验课、实习和毕业设计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课程改革措施

首先,在教学中注重引进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努力实现以下几个转变:(1)

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

(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

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其次,大胆尝试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推动讲授式、讨论式、启发式、计划内自

学与授课结合、围绕制剂实际问题开放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的开展。例如在课堂上增加了

学生自学自讲、讨论药学热点事件等教学环节,使理论教学形式多样,学生主动性强,课堂

气氛生动活泼。

此外,加强与科研单位、药厂、医院的合作,组织学生到本校药学综合实训中心、药厂、医院制剂室等进行现场教学、观摩,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互印证的深刻印象。

通过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改革,本课程教学效果获得较高评价,学生们的综合应用水平得

到迅速提高,为以后的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谈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课程改革

谈谈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

合肥市职业教育中心 汪德芳

随着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职业学校(以下简称职校)作为直接为市场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各类实用人才的基地,目前都在迅速扩大办学规模,调整专业结构,设置新的专业,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各类实用人才的需求。但由于缺乏事前的调查研究和违背了职业教育规律,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只看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热门专业一哄而上,艰苦行业无人问津等等。

一、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必须把握好五个原则

针对上述专业设置或调整中出现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各职业学校,要在调查研究和进行劳动力市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学校自身的实际条件,制定近期和长期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方案,具体的专业设置和调整中,笔者认为应当本着以下原则。

1、“宽口径”原则

由于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种类从业人员变换岗位频率的加快和高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各类从业人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而培养“复合型”人才则必须设置“宽口径”的专业,以利于职校生毕业后有较广的择业途径和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

2、特色性原则

调整专业设置应注意优化职校原有的、至今仍适应社会需求的“老”专业,这类专业大都是职校最具优势、最能体现职校特色的“拳头”专业,它们往往具有较长的历史,是一种“无形资产”,应当加倍珍惜,切莫随意抛弃,只能通过适当调整的方式,使之焕发新的青春。

3、超前性原则

调整专业设置应充分考虑到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必须依据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未来的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使调整后的专业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以实现专业建设的成熟期与专业人才需求的高峰期相对而言一致。

4、地方性原则

职校毕业生大多在当地(乡镇)企业或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各种生产劳动,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职校座落的区域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特点,决定了职校要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实用人才来设置专业,这样才能实现职校的社会效益和持续发展。

五、相关性原则

以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要求为依据,按照职校原有专业相近、相关的原则,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延伸、派生出新的专业。这样的专业既满足社会需求,又充分利用了职校的教育资源,挖掘了职校的潜力,发挥了职校的优势。

二、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设想

教育部在《面向二十一世纪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同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应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专业设置、课堂开发须以社会和经济需求为导向,从劳动力市场分析和职业岗位分析入手,科学合理地进行”。新时期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中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后二者在职业生涯中往往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也称关键能力。

1.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开设课程

职业教育应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这类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从分析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入手,以能力本位开发课程,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系统地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就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教学上,不再单纯强调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以理论课的应用性、技术课的实用性即“实用为准,够用为度”为原则,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要什么,就开设什么课程。并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和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如财会专业要求学生既要学习《基础会计》、《企业会计》、《统计原理》、《工业会计》、《计算技术》,又要求学生进行出纳、会计模拟实习和见习,同时也要求学生学习《经济法基础》、《税收基础》、《财务管理与分析》、《企业营销管理》等与实际工作关系极为密切的相关课程,使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

2.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

改革课程体系,可采取“厚基础、宽口径、实用性”的思路。“厚基础”就是加强普通文化教育,加强基础教育,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提高职校毕业生适应未来的能力;“宽口径”就是专业的覆盖面要宽,使学生业务素质的内涵得到拓宽;“实用性”就是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要实际、实用,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职校要创造条件,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阶段,结合职校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利用讲座,分年级合班上选修课等形式,开设颇具特色的实用课程。如《计算机应用》、《英语》、《应用写作》、《公共关系学》等,来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优化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要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规律决定取舍,以形成独特的体系。要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和职业知识的传授,全面提高职业素质。课程的考核、学生能力的评价,不能仅局限于知识性考核与评价,要立足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在课程结构上,根据专业的不同,可实行1+2结构,即改学生一进校就进行专业定向的传统做法为学生入学后一年打基础,学习普通文化课,在学年考查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本人的志向,二年级进行专业分流后,用二年时间学习专业理论课和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这样可使学生既掌握了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3.按模块的形式组合课程

按不同的功能要求对课程进行分类,组织若干个模块,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对模块进行拼装、组合和调查。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教学目标明确,有利于职校以主干专业为龙头带动专业群的建设,有利于通过调整相应的模块,使职校培养的毕业生更贴近需求,做到“产销对路”。一般可把课程分为公共模块、专业模块和技能模块(后二者又称为活动模块)。在公共模块的基础上,只须对活动模块作适当调整,该专业就可派生出几个岗位群。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来说,如将活动模块调整为《家用电器技术基础与维修技术》、《收音机原理及电路分析》、《激光音响设备及维修》、《电视机原理及维修》、《新型洗衣机原理及维修》,就可派生出“机电一体化家电维修”。

4.加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对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课程的结构比例上,实践教学的课时应达总学时的30%左右,职校要积极贯彻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对于职业教育,学历证书是对完成了学制系统内一定职业教育阶段学习任务的受教育者所颁发的文凭,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专门技能和知识的证明。对于财会专业,要将会计资格职业证书考核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并积极组织实施,机电一体化专业可实施电工、车工或钳工职业资格证书。职校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双证书”制度,实施教学和技能才能落到实处,职校毕业生才能成为企业急需的能上岗操作的实用人才。

5.发挥高职对口招生考试的导向作用,引导职校积极开展课程改革

高职对口招生考试具有引导职校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的政策导向作用。目前,我省高职对口招生考试实行的是3+2制度,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分值比为3:2,文化课分数比较高,要通过调整分值或考试科目,使之成为1:1较为适宜。在文化课考试的命题中,要把握好覆盖面和难度,杜绝偏离考试纲要要求的偏题和怪题,对专业课的命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要突出实用性部分,要有实践技能的考核。解决实践技能考核的办法之一是要求考生参加与报考专业相关行业或部门实施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把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考生实践技能考核是否达标的依据,这对促进职校进行课程改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职校的专业设置或调整,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坚持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职校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培养目标,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大胆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才能走上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

第五篇: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一、调研报告研究背景及方法概述

二、专业需求论证

(一)产业背景

(二)社会需求

(三)行业前景分析

(四)人才需求分析

(五)专业定位分析

(六)学校背景分析

三、企业调研概况

四、调研分析归纳

(一)培养目标

(二)就业面向

(三)职业能力

(四)专业行动领域

五、措施和对策

(一)调整专业建设目标

(二)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四)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一、调研报告研究背景及方法概述

二、专业需求论证

(一)产业背景

(二)社会需求

(三)行业前景分析

(四)人才需求分析

(五)专业定位分析

(六)学校背景分析

三、企业调研概况

四、调研分析归纳

(一)培养目标

(二)就业面向

(三)职业能力

(四)专业行动领域

五、措施和对策

(一)调整专业建设目标

(二)科学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四)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下载国家示范职业学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课题 [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示范职业学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课题 [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浅谈

    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浅谈 摘要:针对高校应用型软件培养动手能力弱和职业素养差的问题,重庆文理学院大胆改革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系统整理了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教改实验班的办班实践,总结其经验有四:一是采取“分数”与“兴趣+潜力”相结合的选拔方式;二是重视中......

    空军第一航空学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走特色发展路5篇范文

    空军第一航空学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走特色发展路近5年来,空军一航院共取得教学科研成果112项,实现了从以大专为主、本科为辅到以本科为主、大专为辅的跨越。这是该院坚持特色......

    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上午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大千故里——内江,内江是著名的甜城,山好、水好、人更好。这阵子我们在修沱江河沿江湿地公园......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作者:刘秋月 来源:《财会通讯》2006年第02期 摘要: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已马为高职高专......

    关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论文摘要]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一是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二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三是搭建技能大赛平台,促进学生......

    《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摘 要: 《产品设计》这门课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的是产品的......

    室内装饰施工与材料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精选五篇]

    室内装饰施工与材料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室内装饰材料、构造、施工工艺课程教学的整合,研究多种教学方法与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力的关系,希望建立相对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