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多媒体提高班队会课实效性的研究
运用多媒体
提高班队会课实效性的研究 研究背景 及意义
班队课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沟通、心灵对话的纽带,也是德育教育主阵地。每个班级,每个星期都以“法定”的形式规定有一节班队课,开展的情况却不乐观:一是班队活动是一门“三无”课程(即无教材、无大纲、无体系),班队活动课灵活性强,设计有难度且费时,造成活动课粗糙,没有效果可言;二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存在只重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忽视教学生怎样做人的倾向,一直以来,班队活动多半被文化课所占用,成为自修和补习的时间;三是班队活动没有采用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动态教育,而是沿用静态教育的那一套,机械的说教,从理论到理论的灌输,违背了教育规律。尤其是低年级的班队活动,辅导员包办代替多,学生基本充当听众角色。这是现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对此,学生也没有太大的兴趣。由此可见,目前班队会课存在很多的弊端,如何开展有效、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会呢?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重视主题班队会的实施,优化活动形式来提高活动质量,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解决的问题
1、多媒体及网络教育背景下班队课的教学与传统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力图解决多媒体现代教育背景下,班队课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育人目标,是对班队课教学策略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2、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班队课德育实效性研究,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优化教学结构,使教学实践“增值”,对学校整体教学实践的改进有着直接的、创新性的推动作用,可强化学生个性发展,有助于形成鲜活的办学特色。
3、将学校的育人目标通过主题班会课程化,提升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研究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能动地参与班队会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设备、运用采集的信息资料展开交流,为班队会活动创设浓厚的德育氛围、提供丰富多彩的鲜活内容,在活动中渗透德育主题。通过研究,开发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校本教材,指导班队会活动课的开展,增强小学班队活动课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实现小学班队会活动课德育观念、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形式、德育机制等方面的变革,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协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丰富班队课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精神生活,提高道德水平,促进学生个体健康发展,使班集体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促进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3、促进班主任队伍优化,专业化素养提高。以科研促教研,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会、专题讲座、教学研讨会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主题班会的个别设计布臵上。第一,研究主要还停留在感性层面,以案例分享、经验总结为主。第二,研究主要呈点状,能够走向系统化的研究不多。同时采用的视角也往往是单一的,缺乏生活化、情境化。当然这些年的主题班会创新效果开始体现。而国外关注的主题班会形式和风格更为多样,凭借的技术手段更为先进。如国外最成功的是死亡教育,它包括生命的探索、自我与人际两个最基本的方面。比如,在美国,自1960年开始,死亡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学科,从幼稚园、小学,到大学,甚至到医院、社会服务机构,都可以见到死亡教育课程、座谈会、研习会……还时常开展野外生存训练,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崇拜,并积极地面对生活… 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谓“运用多媒体
提高班队会课实效性的研究”,是指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充分运用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多种信息组织班队会活动课,探究班队会活动的内容、组织模式和方法,开发校本班队会活动课教材,建设小学德育网络平台,以此不断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科研。
班队课是辅导员根据学校培养目标,针对班级特点,围绕一件事,突出一个中心,运用班级集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普遍的教育形式,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
本课题所说的“实效性”是“实在、有效”的,是学生在“思想道德”、“心理品质”、“健全人格”、“精神面貌”诸方面主要参照,以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语言等与学生的情感要求、思维状况、活动方式的和谐性和一致性为旨归,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研究方法
1、解读学校育人目标,对学校目前班会课实效性进行调查和分析,再提出问卷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相结合。
2、收集现有的各学段主题班队会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和对照比较,寻找其中的规律,筛选出其中成功的经验。
3、参照文献中的成功经验,课题组和有关教师共同进行各学段主题班队会的设计和实施,从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并深入探索其中的规律,总结操作模式。
4、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班队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有计划地开展观摩主题班队会并组织教师开展评议研讨,共同探索开好主题班队会的规律。
5、提升、培养班主任的专业技能,启发班主任学会运用主题班会这条途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认真学习上好班会课的有关理论,并自觉地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实践,最终掌握这门专业技能。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0月)①拟定总课题实验方案。②选定实验班、实验教师。
③培训师资:明确实验的指导思想、实验目标、方法及步骤。④成立课题实验小组。
2、实验阶段(2014年11月—2017年3月)①各实验班认真开展实验。
②召开实验教师培训会、观摩课和研讨会。③加强过程管理,收集整理师生实验过程成果。④做好各年级实验班阶段性实验总结工作。
3、总结阶段(2017年4—5月)①进行实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②完成实验前后对比分析。
③做好结题工作,完成实验工作报告。④申请结题评审。研究成果预期形式及内容 研究成果预期形式
1.关于学校开张主题班会形式和效率的调查报告一份。2.、关于以上研究内容的论文至少6篇。
3.分年级组织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并组织班主任观课、评课,邀请县级教研室观摩。
4.主题班会设计汇编资料集一本 5.主题班会反思集 一本 研究内容
1、树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小学班队活动课德育观念,实现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
2、探究并形成班队会活动课课例和多媒体环境下的班队会活动课模式。
3、探究多媒体环境下的班队会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寻求小学班队会活动课与《思想品德》、《综合实践》等德育课程的结合点。研发并运用小学班队活动课校本教材、生成班队会活动课课件、视频材料、典型课例影像资料库。
4、探索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班队活动课的方法、途径和措施。
5、确定班队会活动课活动主题和德育目标。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学》、《班主任管理心理学》、《辅导员》等教育理论。
2、《中小学德育工作管理全书》。
3、《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中央广播电视文学出版社,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落实意见》。
5、《信息技术环境下班队会活动的建设研究》。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规定,班主任要组织好班集体活动。指导班委会、少先队中队、团支部开展工作,担任好辅导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积极开展班集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和各种文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第二篇: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
洛阳市洛龙区古城中学
刘现强
【摘要】:
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信息技术成为优化美术教学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能极大地促进信息的传播效果,使信息的传播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而且还有动态的感觉,能够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在计算机建立起逻辑连接,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人机交互能力的系统。【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美术课程 整合 实效性
【正文】: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美术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美术教学,能改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信息化和智能化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作为指导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技术。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日益普及,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美术教师的重视,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信息技术成为优化美术教学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产生色彩绚丽的动态画面,逼真传神,能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知,在脑海中留下具体、鲜明、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使其身临其境,从而产生联想,提高艺术表现力。因此,随着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大趋势之下,美术多媒体教学势在必行,以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其直观性、生动性、互动性等特点,丰富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观念,新的视觉效果和新的欣赏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改变了美术课程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促使传统美术教学的体制发生一系列巨大的
变革。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多媒体与课程的整合显得尤其的重要,本文主要浅析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美术课程的改革,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利用多媒体资源的丰富性,开创美术教学新空间
多媒体就是多种媒体的集合,它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多媒体能极大地促进信息的传播效果,使信息的传播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而且还有动态的感觉,能够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在计算机建立起逻辑连接,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人的兴趣、情趣和思维,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人机交互能力的系统。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正逐步的走进美术课堂教学中,逐渐成为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也为美术课程改革开辟了新的教学空间,对美术课程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多媒体对美术课程改革的挑战体现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学生学习等多方面。首先,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教学“以教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使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从美术的角度看,我们今后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自主探究、创新、实践、和审美等最基本的能力,而且还应该拥有信息检索、获取、处理能力;其次,多媒体技术使美术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它打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使个别化教学模式、小组协作式教学模式、在线学习、在线讨论都成为可能。再次,多媒体技术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教师由知识技能的讲解者、传授者变为学生能力构建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生学习活动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网络给学生学会求知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以及创造能力可以得以充分发挥和发展。美术课程改革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美术新课程过程中,我们要认清多媒体技术对美术课程改革的诸多影响,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多媒体技术对美术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挑战,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最大限度的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知道,一般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不会持久,而注意力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如果课堂上缺乏生动的美术学习情境。学生常会觉得枯燥乏味,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而采用现代多媒体将设计好的图像、声音、颜色、光线或录像通过屏幕展示出来,其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恰当的音乐,学习内容图文并茂、形象逼真,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传递活泼生动的信息,营造出美的教学氛围,大大地拓展了教学的空间,能够使往日呆板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主动地接受新课的学习内容。例如,在教七年级美术教材里的《我为校园添色彩——中学生服装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得比较少,如果一味地按照书本的范图讲下去势必会枯燥乏味。我就
想要是能通过多媒体课件把有关服装设计的造型、色彩、面料、款式、穿着、春夏秋冬男女着装的基本知识展示出来,并配以服装表演的录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欣赏服装的美,效果应该会更好!于是就找了一张国内中学生服装表演的VCD,里边包含了服装的基本常识和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服装穿着的画面,通过电脑把有关的内容剪辑下来,再找一些中学生服装图片制成课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播放课件的内容:观看服装表演的录像(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展示服装设计的历史——服装的基本内涵——服装设计的五大要素——男女服装的区别——服装设计的过程——服装作品展示及评价。通过这种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了学习服装设计的气氛,使学生沉浸在美的熏陶之中.课堂的学习气氛自然随之活跃起来,大多数学生对服装的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受到服装文化的艺术魅力,思想上萌发出艺术创造的欲望,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地增强。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教与学更好地进行,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一种激励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自我探究学习的一种强有力的人机交互的工具,在提倡终身学习的21世纪,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显得特别重要,也是生活于现代信息社会人的发展基础,是永远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生存能力。因而,我们更要培养学生具备这种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要求的。作为美术教师必须敢于超越传统教学的模式,摆脱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是教学信息的唯一携带者的束缚。利用多媒体系统这种人机交互的功能,使学生形成自主分析、探究学习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使课堂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互动生成。
具体做法,教师可以通过美术教材提供的网址界面给学生规定相关的信息内容或提出有助于完成学习任务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课前或课后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进行下载,并把搜集到的有关内容作品进行自我探究、欣赏评价,然后在课堂上根据学生获取的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也可以让学生查找超越教材内容的美术作品,使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引发思考,形成个人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探索精神,从而学会“自主、探究”地学习,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教室,通过网络空间与每个学生所掌握的学习信息进行交流、对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直接交互,通过网络空间交流所得到的信息,发表个人不同的观点。进而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学生在学习七年级美术新教材《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这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在生
活中自主探究、观察和分析接触到的工业产品,认识设计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我要设计、人人都是设计者”的设计氛围。我改变以往那种教师“满堂灌”、“一言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做法,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从网上搜寻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从功能、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欣赏、评价,并把心得体会或要向老师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对现代工业设计产品的认识。然后,要求学生把查到的信息用软盘拷贝下来统一交给老师,同时鼓励学生及时向老师指定的学校网站发送搜集到的信息及遇到不懂的问题,教师再将学生搜集到的最精美的有代表性的日常生活用品的图片加以整合,利用多媒体做成课件,在导入新课时和欣赏的过程中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自己搜集的图片,请学生说出喜欢它的理由,进行小组讨论,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学生与学生之间再互相讨论,交流看法,通过讨论、自我探索,共同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这样一来,课堂的气氛显得活而不乱,学生在这种交互的氛围中说出自己想说的观点,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积极分析探索的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网络,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于技能技巧的学习上,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美术的这种人文性质体现在: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只从书本的美术作品向学生渗透这些知识观念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书本上的美术作品由于受客观和主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提供更多的优秀美术作品,所以,我们还应该利用多媒体网络强大的功能,通过网络让学生欣赏到大量的清晰的美术作品。了解大量的美术家、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品所赋予的深厚的人文精神,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了解了美术家给予人类历史的积极影响,感悟到美术家从作品里要表达的对人生、自然的种种不同看法,从而把美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多媒体为载体贯穿于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文化层面。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美术教材《春天的畅想》一课时,首先利用多媒体网络欣赏大量的有关中外造型艺术家表现春天的作品图片,并品读有关春天的诗词、朱自清的散文《春》,播放音乐CD《春天奏鸣曲》,让学生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理解美术家如何通过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来传达春天的种种信息,表达对美好春天的赞美。然后,再让学生用手中的笔去描绘春天,抒发自己对春天的审美感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学生作品的面貌和以前也有所不同。再如,欣赏外国优秀美术作品《西斯廷天顶画之一——创造亚当》先引导学生从作者所
处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政治文化等背景入手,了解当时艺术创作的主要思想是强调人文主义思想,了解人文主义是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提倡人权,反对神权,与教会主张的神是一切万物的创造者的观点截然相反,然后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图片来欣赏作品的形式、内容、构图、色彩、特色,再来让学生感受画家米开朗基罗所赋予亚当的思想内涵,并发表不同的见解,最后理解作者是借助基督教传说的题材——上帝创造的第一个人“亚当”的描绘,表现出画家对人的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赞美以及对人的觉醒的渴望。接着再用课件展示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列举哪些作品也包含着人文主义精神,对作品进行欣赏、评价、讨论,加深学生对作品所蕴藏的人文性质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美术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整合,实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组合,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交互影响。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今天,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促进美术课程改革,使美术教学走向多元化,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很好的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我们应恰如其分的去运用它,把多媒体与实际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地去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从而使多媒体在美术课程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书目】: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ISBN7-303-05881-8/G.4271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ISBN7-303-06092-8.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赵山鹰主编-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4 ISBN978-7-5649-0683-2.
第三篇: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 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 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内容摘要] :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聋校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学课件也就应运而生,通过模拟现实环境来创设新的情境,对学生视觉、触觉等进行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发展思维,提升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提高练习效率。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终生发展提供了丰富多采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提高
聋校
语文教学
创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更是大大加快了人类前进的步伐。如今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聋校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学课件也就应运而生,通过模拟现实环境来创设新的情境,对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进行多感官的综合刺激,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聋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限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拓宽了学生视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个人潜能,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笔者从事聋校语文教学多年,紧跟时代步伐,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课件来优化教学过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终生发展提供了丰富多采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浓厚的兴趣吸引下学生一定能专注于某项内容的学习,而要维持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多媒体课件就具有图文
以达到教学目标,这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能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在或激昂慷慨、或壮观热烈、或宁静雅致、或凄婉哀怨的氛围中受到熏染,那样一定会使我们的学生很好地领悟其真善美的含义。如唐诗《送孟浩然之广陵》,通过模拟情景再现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优美的背景,深深的离别之情,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其中感情不言而喻。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发展学生思维。
在传统的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靠手语讲解和动作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教具不外乎挂图、表格或模型等,有限的表达和单调的教具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生的思维定势,对于事物的认识个个相似。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聋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其思维都是以直观形象为主,表象越少,想象的素材就越少、想象的域就越窄。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静态变为动态,把抽象变得直观,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延伸和拓宽了教学时空,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为聋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提升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
聋生最终是要回归主流社会,这就必须掌握一定的书面语,只有以笔代口,方能畅通无忧。常规的看图写话和作文训练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词汇量贫乏,语序颠倒,词不达意等,这些情况让老师们很是头痛。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书面语训练效果明显,如在教《小壁虎借尾巴》时先让学生看动画,再让学生用手语分角色进行对话,老师适时进行指正,最后让学生把自己说得话写下来,老师及时帮助修改,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为聋生作文训练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日常用语交流中播放一些超市、医院等场所的录像,让学生观看并猜想人们会说些什么,并要求把人物的对话写下来,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日常用语表达能力提高很快。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背景、人物、事件等图片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根据爱好选择图片组成画面或情节,编成故事,然后写下来,让学生自主创造有个性的画面,说自己的图,写自己的图,在自
《聋校语文教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
2010年11月6日
第四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崔英菊
内容提要: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发展,还能有效地提高识字课堂教学实效性。
主 题 词:信息技术
激发兴趣 理解字义 规范书写
一、问题的提出: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就汉字的特点而言,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不同于用字母表示语音的表音文字,一个汉字不仅表示语言中的一个音节,它还是用一个一个的特定符号来表示不同的意思,所以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对汉字产生深刻的印象,准确理解汉字的意义。往往出现字义理解不清,字形记忆不牢等现象。严重影响学生汉字学习的实效性。
二、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的假设
信息技术:现专指多媒体组合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的设计、开发与综合利用等。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信息技术具有直观、交互性强等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变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为简单、明确。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字义的理解、简化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提高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能够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识字课堂教学实效性。
(二)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
三、采取的措施
(一)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促进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电化教育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
1.创设有趣的识字情景。
在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乏味,这时候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在识字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小彩笔》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生字藏在不同颜色的彩笔后面,点击不同颜色的彩笔就会出现不同的生字。这样使得生字教学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起来,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识字情景。
2.感受汉字的奇妙深奥。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可变化性恰恰符合识字教学的这一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象形字、会意字等。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能将学生带人学习汉字的意境之中,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强烈欲望。如在教学《尧字歌》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尧”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不同的尧字族生字“饶”、“挠”、“浇”„„并给每个生字配以相应的画面,使学生感受到同一字族的汉字,根据不同的偏旁可以了解字义的区别,从而真切的感受到汉字的奥妙。
3.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
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学生关心自己学习的结果,用一定的形式将回答结果通过电教媒体展示出来,使他们得到学有所获的肯定,建立自信心,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识字教学时,我经常把生字做成各种不同的样子,例如学习《水果丰收》一课时,我把生字利用多媒体课件做成不同的水果,学生读对了会写了,水果就会变成一个小笑脸。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
(二)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促进字义的掌握。孤立地教学生识字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坚持识读同步、寓识于读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的质量。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具体的语境,让他们理解词义,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如何理解具象的词语。
在浩瀚的汉字海洋中大部分词语都表示切实的意义,如名词、动词等。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些词语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例如在学习《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时有这样一个词语“蹲坐”,到底什么样的姿势是蹲坐呢?课堂中学生读到这个词语时,我马上利用投影出示一张大狮子蹲坐在桥柱上的图片,告诉学生:“你们看,大狮子正蹲坐在石柱上呢!再读读这个词。”
通过直观的印象,学生再读“蹲坐”这个词时就对词义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再例如学习《台湾的蝴蝶谷》时,学生理解“金光闪闪”这个词语有困难,于是在学生学习“金光闪闪”一词时,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出示一张金光闪闪的水面的图片,学生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不禁发出一阵赞叹。他们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不单深刻理解了什么是“金光闪闪”的,同时感受到蝴蝶谷黄蝴蝶的美丽。
2.如何理解抽象词语。
丰富汉字中除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词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这些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困难程度更大,往往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在教学这类生字词语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景,把生字词语巧妙地融合到具体情景中,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称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曹操听了直摇头。”其中的“直”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只是“不弯”的意思而在这句话中却大不相同。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字义的变化?我采用以下手段,出示一棵笔直的大树图片,学生根据图意说一句话,理解“直”的一般意义。接着,我给同学放映动画片《曹冲称象》中的镜头,曹操看了官员们的办法后的表情动作,学生马上联想到这里的“直”是“一个劲儿,不停地”的意思。最后利用“直” 的不同意思分别组词语或造句子,在运用中再加深理解。
(三)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指导学生书写,落实写字教学实效。写好字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现在小学生写字是机械抄写的多,怎样写好字指导的少,老师不厌其烦地让学生反复抄写,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默写这个字,把默写作为写字的唯一目的,把低年级写字教学的要求看成了可有可无的要求,写字教学成为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在低年级最需要加强的就是写字教学。要重视学生写字姿势与习惯的养成。习惯就是素质,素质就是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是每个小学生的基本素质。在教学中坚持识字、写字教学同步,落实指导书写的实效性。在教学中,学到哪一个基本笔顺就要指导学生练习写好那个基本笔画,学到哪一个部首就要指导学生练习写好那个部首。例如教学中的重点的生字,学生难于书写的,坚持识记与书写同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字的结构,再引导学生观察主笔、关键笔,坚持教师的示范作用。另外,教给学生一些书写的要领或者窍门,可以利用通俗易懂的儿歌,学生背起来琅琅上口,记忆深刻。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感受汉字的间架结构。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汉字的间架结构,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书写。另外,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方便的把同一结构的汉字进行归类,这样学生便可对这类结构的汉字有更扎实的认识。
2.深切了解汉字书写的规则。
汉字有自己的书写规则,只有掌握这些书写规则才能把字写得更好。例如,在《请鹳鸟到咱们家过冬》一课中有一个比较难写的字“翔”。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演示从羊字旁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羊变成羊字旁后的变化。通过直观感受,学生了解到羊变成羊字旁后变窄了,竖变成了撇。为什么要有这种变化呢?通过羽字的加入,学生理解到这是汉字书写中避让规则:许多字作偏旁后都要有一些变化,这主要是为了避让。
3.体会关键笔画在书写中重要。
在汉字的书写中,每一个汉字都会有一到两个关键笔,关键笔画写不好整个字的书写都会受到影响。在指导学生书写关键笔画是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动画性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关键笔的变化。例如,在教学“邀”这个字时,学生通过分析发现“辶”的捺十分关键,我通过课件演示捺的书写过程,学生跟着多媒体演示一起书写,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四、取得的效果 通过实践研究,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丰富的手段,直观的呈现方式给孩子强烈的吸引,改变了传统识字教学枯燥无味的现状。
2.促进了学生对字义的深入理解。在识字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一些抽象的词语具体化、形象化,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有效促进学生对字义的掌握。
3.学生的书写能力显著提高。
五、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直观性发挥充分的同时,如何促进孩子想象力等抽象思维的发展。汉字的博大精深,汉字字义的丰富性决不是信息技术就能解决的。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有效整合是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性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性教学,是读写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低年级识字教学,并且要下大力气去研究它,否则,我们的语文教学必然会出现“少慢差费、效率低缓”的现象。所以,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师我们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努力探寻识字的最佳方式,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丰富性、趣味性等特点,恰当的融入到识字教学中,努力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资料:
《小学低年级识字与阅读教学整合初探》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 刘伟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网
孙海梅 《 识字教学应该充满情趣》 小学语文教学网 董海冰
第五篇:多媒体教学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
多媒体教学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
大连汇文中学:康丽
随着社会的进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和更丰富的信息来源,这是时代的新产物并很快地发展壮大,成为历史课程的新资源。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媒体由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信息组织形式由线性结构转变为超媒体结构、练习形式由单向式转变为双向交互式。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坚持多媒体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综合能力,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课堂效果。下面就多媒体课件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些感想。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求知探索的内驱力。尽管历史无法象物理、化学实验那样再次让我们去经历和体验,但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历史文物,或历史遗址,摄制成录像片,拍成照片,连同历史过程的影视实录,在客观真实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现代技术使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合在一起,加工编辑成多媒体辅助课件。历史教学中利用这些课件,打破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感人,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创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学习主动积极性。
如讲八年级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中“红军不怕远征难”内容时,先播放flash革命歌曲《十送红军 》,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和图片中感受到长征途中先烈们不畏艰难、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听完后设问:这首歌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历史事件?红军为什么长征?你知道长征途中哪些英雄故事?在听歌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长征故事,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讲述长征故事,在这种兴趣昂然的学习氛围中,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听完提问后,学生会带着问题主动思考、分析。然后,让学生朗诵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播放电视剧《长征》中的“飞夺卢定桥”和“过草地”片段等,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激发学生对先烈克服困难、挑战人体极限的崇敬之情。这样,就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愉快的学习。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不好的老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运用多媒体创造性地研究和设计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探求知识、发现知识、运用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这正是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教学观念。
多媒体课件能够提供界面友好、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应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和教学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讲七年级上册《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一课时,我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教学,而是以活动课的形式来讲述,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是“书圣”王羲之、顾恺之和绘画和石窟艺术。课前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以汇报的形式来展示,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下面以第一小组为例:课前,学生搜集了大量有关王羲之的材料,如:王羲之的生平;王羲之小时侯苦练书法的故事;《兰庭序》、《黄庭经》的摹本(图片);“书成换白鹅”的图片等,制作了幻灯片。课上,学生汇报了小组学习交流的结果,分析了王羲之为什么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介绍他写的字有独特的风格,比如“之”字,就有20多种写法,总结出王羲之的字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把“书成换白鹅”的故事编成课本剧来展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人获取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说明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获取信息最有效的方法。多媒体恰恰在视觉和听觉上具有无可比比拟的优势。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强化学生
记忆,激活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讲九年级上册《探险者的梦想》一课时,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是学生容易混肴弄错的难点。我利用教材中的《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制作成动画效果,展现在大屏幕上,然后通过播放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动画,分别演示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并把路经的重要地点醒目地显示出来,生动形象的把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大多能清楚准确地复述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又如讲八年级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时,为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历史,我设计了“重走长征路线”,屏幕上展示的是一幅《长征路线示意图》,在江西瑞金的位置上出现一名老红军,在这名老红军的带领下,沿着当年红一方面军长征的路线行进着。这样就把过去难以讲清的路线,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解释清楚,有效突出教材的重点。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加强直观性教学。
直观性教学是历史教学中一种重要手段。多媒体的恰当使用,即可以缩短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差,又能让学生眼观“景”而心生“情”。例如:在讲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圆明园复原图》《圆明园残景图》,让学生观察、比较,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大量丰富的图片材料,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则为直观性教学提供了资源,充分利用这些图片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通过发掘图片,将学生的具体感知与形象思维紧密结合,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概念,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如: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在讲炎帝和黄帝时,可以利用炎、黄二帝的画像,引导学生思考:(1)炎、黄二帝生活在我国什么时期?(传说时代)(2)中华儿女为什么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你能举例进行说明吗?(可以从相传炎、黄二帝的故事来证明)(3)炎、黄二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如何?(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五、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道德
情操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运用多媒体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就能让学生自觉地接受熏陶,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如讲到八年级上册《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一课中“南京大屠杀”内容时,我先展示给学生日军屠杀中国平民的历史图片:《日军在南京以中国青年作拼刺刀用的靶子》、《日军在南京杀人后拭去屠刀上的血迹》、《砍头》、《杀人取乐》、《杀人比赛》、《军犬嘶咬》、《活埋》等图片,这些血淋淋的场面让人触目惊心,加强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然后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中的大屠杀镜头,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其认识到日军的凶残野蛮和法西斯的丑恶面目,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加强了情感教育,从而使学生产生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师从“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智力,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考虑到课件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艺术性,要适时恰当的使用,使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