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知识树汇报材料[定稿]
利用知识树说课标说教材
——阶段性汇报材料
为促进教师深入研究,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正确理解、吃透教材,驾驭教材,娴熟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实践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开发区教研室关于开展“学课标、说教材、画知识树”活动方案》精神,我校从2012学年度在教师中开始尝试开展利用知识树“说课标、说教材”活动。这项活动虽在全国仅两年,但很多地区已经搞得很好,正在深入探究,我校很有信心将这项活动尽快地搞起来,已经做好学期计划,决心执行好计划,并不断在实施中探究摸索。
一、自我学习
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是学习培训阶段,在教研组长的带动下,各位教师自主学习课标、钻研教材,熟悉本学科教材的所有内容,了解教材的编者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整个学段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整体把握教材体系,从而达到在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教材组织教学的境界。
二、培训演示 1、2012年4月,学校进行利用知识树 “说课标说教材”知识的培训,使教师人人懂得“说课标说教材”的知识,人人会利用知识树“说课标说教材”。教导处牵头,利用搜集的相关资料组织教师学习,让教师了解什么是知识树,利用知识树的好处及评价的标准等。资料如下:
①文本资料:《“说课标、说教材”文献汇总》 《数学说课标说教材》
《小学语文说课标说教材怎样设计知识树》
《知识树说课标说教材样板》
《“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经验交流会”有感》
《说课标和说教材的内容和形式》 《说课标说教材评价标准》
②PPT资料:A知识树说课
B说课标、说教材知识树
C语文知识树
D小学数学知识树
③图片资料:◆七年级下册知识结构与课标要求挂图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小学语文(写作方法)◆小学英语 2、2012年10月,开发区教研室“教研员说教材”活动,内容包括整个初中学段、小学学段的教材。王晓芬说小学六年级数学、李秀环以小学三年级语文为例、王永贤说初中数学、宋金玲以九年级英语为例,靳喜峰讲座《怎样开展说教材活动》。
通过校内和教研室两级培训,教师基本能尝试用知识树说课标说教材任务,教师们分纸板和电子版的ppt操作两种情况,教师们有了一些自信,于是继续探究,不断走向成熟。
三、细化落实 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是细化落实阶段。1、9月份,学校教研组通过校本教研,搞清楚本年级、本学科的教材整体的知识构架,画出本册教材的“知识树”,再画出教材每个单元的“知识树”,能利用“知识树”来“说教材”,同步能在每一节课中运用“知识树”帮助学生总结每一节课的知识结构,建立知识链。
①教研组长说教材,内容包括本年级本学科的教材。
②教师准备自己的“说课标、说教材”课件和演讲稿,以教研组为单位展开演练。2、2012年11月11日,学校组织语数英教师代表各两名:语文学科是张振宇、张春满,数学学科是张丽媛、冯阳,英语学科是张婉、白银,严格按照“利用知识树说课标、说教材”的形式;每个说展时间为20分钟。以演讲的形式运用知识树对一门学科的一个学段或一册书或一类知识(一个专题)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解读和整合,并结合课堂标准和自己的教学实际,说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简称“三说一看”(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看演讲),将所讲内容制成课件来展示。
2012年11月12日,几位教师对昨天展讲的材料加以修改,面对全体语数英教师再次演练一次,大家共同探究这一新型教研方式。2012年12月,选送张丽媛、张振宇两名教师参加了开发区级竞赛,获得了开发区级优秀教学能手奖。
2012年12月,趁热打铁,教导处组织各教研组教师,展开多学科参与的“用知识树说课标说教材”活动,40岁以上的教师完成手绘知识树,40岁以下教师完成ppt课件。本次参与的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加强了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熟悉度,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教材。
四、展示交流
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是展示交流和竞赛阶段。1、2013年3月22日,为加强教师对新课标的深入学习,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各学科教师认真解读新课标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每位教师写出所任学科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为下一步绘制知识树做好准备工作。2、2013年4月9日,组织教师说教材,下一步就是让教师根据自己的说课标、说教材材料,用知识树的形式把它展现出来。
3、预计4月下旬组织开展“知识树”评比展览和“说教材”活动,要求人人参与。通过说课活动评选出美观、实用的“知识树”,在公开栏进行张贴或悬挂展示。
4、预计5月份各教研组推荐2名业务骨干教师参加“业务骨干教师说教材展示交流”活动,为相关学科青年教师熟练把握教材助推提速。
河西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3年4月
第二篇:知识树心得体会(范文)
运用知识树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知识树”是用树形结构来表述一门学科知识的结构和知识梳理的一种方法。“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天津市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国内著名教学流派和谐教学法创立者王敏勤教授提出: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水平和处理教材的能力。他认为提高课堂效率有两大支点:一个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另一个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运用“知识树”研说教材,和 “知识树 ”在教学中的应用,我发现知识树对构建高效课堂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通过运用“知识树”研说教材,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目前,我国农村师资力量薄弱,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课程标准的意义及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的关系,而且存在一些转学科教师难以胜任该学科教学的情况。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化和教学效益低下的问题也相当普遍。针对此种现状,我校多次举行运用“知识树”研说教材活动。教师通过研读课标、把握教材并通过绘制知识树将本学科的知识系统化。通过对知识树的绘制及相应教材的解说,加深了教师对课标的理解、教材的准确把握,有效提高了教师灵活处理教材、合理整合教材的能力,提高了转学科教师,对教材整体把握的能力;增强了教师对教材重点、难点、衔接点及典型题例剖析教学的针对性。实践证明绘制“知识树”是解决教师驾驭教材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更好地引领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运用“知识树” 教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科学定向。
教学目标过于笼统是一些学科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如:语文、英语、思想品德等。不少教师教学目标的确立,往往是凭经验或照抄参考书,所定目标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就是或高或低,胸中无数。而利用知识树进行教学则不同,这样一来教师备课就必须站在一个整体的角度,系统的理解、分析教材,真正的明确“教什么”、“在什么起点上教”、“教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魏书生老师就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魏书生老师常把“语文知识树”比作地图,有了地图就能明确目标,选择最佳路线,可以少走弯路,而且在教学中运用也有较大的可行性。
因此,运用知识树教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科学定向。思维的汽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时,有了这样一张“知识地图”,目标才能明确,才能少走冤枉路,才能少在“天真”的问题上兜圈子。
三.“知识树”在教学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知识是讲不完的,练习题是做不完的,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才能自己去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树“教学是一种整体建构思想,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生方法。
例如:在学习世界地理中的分区地理时,教师可以利用知识树展示日本的自然环境。如图:自然环境又包括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五部分。其中位置和地形影响气候,地形、气候、河流都会影响农业,河流和资源又对工业产生影响。如果我们只是口述这些内容,学生会觉得知识又多,又琐碎,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反之,运用知识树进行教学,既形象又直观,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一目了然,掌握了要了解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就要从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几个方面入手。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有关日本自然环境的问题,还学会了如何去了解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为学习印度、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打下了基础。
四.“知识树”的绘画,提高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学生构建知识树能重温、再现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能力;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使学生找到了一种快捷、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对单元、全册及全学段内容系统的归纳、梳理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扩大学生扩散性思维空间,提高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总之,以知识树的形式进行教学是一种整体建构思想,让师生可以站在系统的高度去教和学,让每个知识都以系统中知识的面貌出现。可以形象直观,脉络清晰的展现教材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在一节课可以学习两节甚至更多的东西,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第三篇:统计知识树
《一》年段区别与理解 一年级:
第一册 《最喜欢的水果》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时,1、培养学生对统计产生兴趣;
2、要让学生知道这个是数学的一个领域---叫统计,也就是培养学生呢感初步统计意识;
3、只要求学生能从具体情境中直观认识统计图、统计表,不要求学生能表达统计图和统计表的概念。)第二册 《组织比赛》、《买气球》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要求学生:
1、经历过程,体会必要性,让学生知道“怎么整理数据,为什么要这样整理”;
2、看懂简单统计图,看懂了,就可以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渗透统计前预测与统计后的决测。)
二年级:
上 册 主要内容:《生日》、《买书》 目标要求:
1、结合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一年级是初步体验,本册是进一步体验过程还会分析过程而获得经验。)
2、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一年级有),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进行简单推测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一年级就没有这个要求)。
(理解:
1、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3、在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或作出推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下册教学内容《 读统计图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
4、能读懂统计图表,从统计图表中获得信息。
(理解:
1、在学生已经接触过简单统计表、象形统计图等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读简单的统计表,认识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学生将参加简单的实践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并在方格纸上画条形统计图。
2、让学生读懂统计图表。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完整的条形统计图。教材注意引导学生读懂统计图,体会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3、通过“泡豆芽”小实验记录的数,绘制统计图,并作出分析。)
三年级、下册《比一比》————求平均数(比较独立知识点)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必要性。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和同们交换自己的想法。
(理解,1、不但要求学生会求平均数,更加重要的是要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就是这个平均数意味什么,生活当中的现象都可以用平均数来解释吗。
2、要求学生能够看图、表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上)
内容主要有:《栽蒜苗》
(一)、栽蒜苗
(二)《栽蒜苗》
(一)(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栽蒜苗
(二)(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本单元统计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
2、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数据画折线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预测。
3、经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理解统计图上的数据和图示所表示的信息
(理解:
1、知道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画统计图,明白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其每1格代表的意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学生需在处理实验数据中逐步加以理解。
3、本册学习的统计图仅是单式的,复式的统计图在六年级学习中将重点学习。因此,教学中不要加深学习的内容,增加学生的负担。
4、从图表尽可能多获取信息,对信息作个分析和推测;
5、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数据统计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数据统计能帮助他们描述问题、分析问题时,他们才有更大的兴趣去进一步地学习。)
五年级 下册、教学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扇形统计图》,《统计图的选择》(奥运会),《中位数与众数》。目标要求
(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要如何达到让学生“能感受、有增强、会发展”值得我们探讨和关注。)
(2)、通过实例(小丽一家三口事物的摄入量、我国陆地面积、鸡蛋个部分质量、我国人口和耕地与世界之比等),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这里强调“认识”、“了解”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让学生知道要用百分比表示,突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是要用扇形统计图,并不是“掌握”,不要求学生绘制扇形统计图。我们上课必须把握这个分寸。)
(3)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特别要重视制作统计图的首要关注目标,来选择哪一种统计图),进行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1、这里关注的是一个“能”字,就是要求学生会根据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意义而选择统计图。
2、想说明的是三种统计图数字反映的信息一定要让学生能够“读懂”,这比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更加重要。这里主次需要分清,不要颠倒,这也容易被老师和学生所忽视,因为数字反映的信息和说明的问题,需要学生的推理和想象的思维过程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
(4)、通过实例,合理并会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1、这里强调的是“会求”和“会解释实际意义”,也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明白什么是中位数和众数,以及中位数和众数所反映出来的出现这个现象的实际意义。
2、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中位数和众数与平均数的差别,另外我们不能单纯把中位数和众数在统计领域来考虑进行教学,特别是众数,它与概率是有一定的关系的);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
(5)、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能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体中的数据或统计图表获得有用的信息。(这里强调是读“懂”,也就是要让学生清楚明白图表当中的数据所反映的实际问题,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6)、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这里强调“读懂” 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信息,这比“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的“认识”、“了解”显得重要的多。)
六年级上
教学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4、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理解:
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2、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掌握复式的统计图;
4、在统计的活动中,让学生掌握知识,体会方法。)
《二》年段联系与理解
一年级总体要求:培养统计兴趣和初步意识,初步经历统计过程的整理,认识象形统计图,初步认识统计表,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二年级总体要求
1、要求学生发展统计意识,不是有初步的意识,进一步描述、分析过程,能交流想法,做简单的推测。
2、能够完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制作,(一年级要求只要知道那是统
计图就可以),读懂条形图和统计表,并获得信息(一年级只有要求会看统计图,不要求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测,而二年级旧有这个要求了)。
三年级总体要求:
1、会求平均数。
2、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3、能够看图、表提出问题,解决简单生活实际问题。(不但要求学生会求平均数,更加重要的是要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就是这个平均数意味什么,生活当中的现象都可以用平均数来解释吗。)
四年级总体要求:
1、学生掌握单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会制作完整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2、会明白一格表示一个单位和多个单位的意思,如何使用第一格波浪线的单位数量。
3、理解图中表示的信息的实际意义。
4、体会图表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和意义。
五年级总体要求:
1、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要如何达到让学生“感受、增强、发展”知道我们探讨和关注。)
2、认识和了解扇形统计图。
3、会科学合理使用三种统计图。
4、会在生活实际中解释三种统计图中的信息。
5、能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和求法。
六年级总体要求:
1、认识了解复式统计图的特点。
2、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能读懂复式图的数据反映的信息。
4、会绘制复式统计图表。
《三》对小学统计领域目标要求的领会
1、一到三年级要求学生对图表的认识,明白图表的意思;四到六年级要求学生领会文本(图表)数据所反映的生活实际意义。2一到四年级学习象形和条形统计图;四到六年级是学习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复式统计图。
3、统计在小学阶段经历撒个过程,要求学生(1)、经历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2)、从“学习统计知识到掌握统计方
法”的过程;(3)、从“对文本信息的思考到对现实生活的分析与思考”的过程。
4、对于统计表的学习应该要把握到那一个“度”。
5、掌握图表之间的联系。
第四篇:魏书生语文知识树
语文知识树
一、基础知识:
1、文字:同音、多音、同义、多义、形近、字典、六书。
2、句子:陈述、疑问、简略、数词、被动、祈使、感叹、无主、主动、否定。
3、修辞:比拟、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引用、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反语、反问
4、标点:句号、顿号、冒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书名号、着重号、逗号、分号、问号、引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
5、语音:声母、韵母、拼音方案、普通话、声调。
6、词汇:词的结构、词的解释、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成语。
7、语法:词类、短语、单句、复句。
8、逻辑:概念、判断、推理。
二、阅读与写作
1、材料:生动、典型、围绕中心、新颖、真实。
2、表达:抒情、议论、记叙、描写、说明。
3、体裁:剧本、诗歌、小说、散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4、中心:鲜明、正确、集中、深刻。
5、结构:层次、开头、过度、段落、结尾、照应。
6:语言:准确、生动、简练、通顺。
三、文学常识
1、古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2、现代:五四以来、抗战时期、解放战争。
3、当代:反右前、文革前、文革后。
4、外国:亚州、美州、欧洲。
四、文言文知识:
1、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
2、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4、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共四部分22项131点。
第五篇:魏书生语文知识树
魏书生语文知识树
一、基础知识:
1、文字:同音、多音、同义、多义、形近、字典、六书。
2、句子:陈述、疑问、简略、数词、被动、祈使、感叹、无主、主动、否定。
3、修辞:比拟、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引用、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反语、反问
4、标点:句号、顿号、冒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书名号、着重号、逗号、分号、问号、引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
5、语音:声母、韵母、拼音方案、普通话、声调。
6、词汇:词的结构、词的解释、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成语。
7、语法:词类、短语、单句、复句。
8、逻辑:概念、判断、推理。
二、阅读与写作
1、材料:生动、典型、围绕中心、新颖、真实。
2、表达:抒情、议论、记叙、描写、说明。
3、体裁:剧本、诗歌、小说、散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4、中心:鲜明、正确、集中、深刻。
5、结构:层次、开头、过度、段落、结尾、照应。
6:语言:准确、生动、简练、通顺。
三、文学常识
1、古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2、现代:五四以来、抗战时期、解放战争。
3、当代:反右前、文革前、文革后。
4、外国:亚州、美州、欧洲。
四、文言文知识:
1、古诗词:古体诗:诗经、楚辞、乐府诗、词、曲
近体诗:律诗、绝句
2、古代散文:记、铭、说、序、表、疏
3、注释:古今异义
通假现象 一词多义
词性活用: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状语
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4、句式:省略句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1、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
2、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4、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共四部分22项131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