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为何成了最不能接受批评的人
“人们总说,别人的批评,可以成为对照自己的镜子。虚心接受批评,可以改正缺点,成就事业,完善自我。然而有人指出,在当下社会,批评的生态正在恶化,现在人们越来越不能坦然接受批评了。
“至于最不能接受批评的人,82.9%的人认为是‘领导’,38.0%的人认为是‘同事’;59.9%的人认为是‘年长者’,45.5%的人认为是‘年轻人’;26.1%的人选择‘陌生人’,17.7%的人选择‘熟人’。”(《中国青年报》09月22日)。
批评难,难批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青年报》的这个调查只不过是把这个事实更具体化、数据化了。让人更真切、更具体地感受到这个事实。听不得逆耳忠言、听不得直言不讳、听不得刺耳谏议,这好象是大多数人的共性。不管是谁、也不管是官员还是群众,都愿听甜言蜜语,愿听奉承恭维、愿听表扬赞美。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喜听甜言蜜语,喜听表扬赞美,这当然也是一种缺点,但是对他们来说,这种缺点好象除了影响自己的“进步”,影响自己的生活外,对国家、对单位、对事业还没有什么大的不利的影响。而让人感到惶恐、感到不安的是:在这个调查中,82.9%的人认为领导最不能接受批评的人。
所谓领导,就是守土一方、负责一片、管理一域、执政一处的官员。他们手中都掌握着公权力,都情系着一方百姓的期盼,关系着一方民众的平安,维系着一地群众的幸福。他们为谁掌权?怎样用权?如何作为?都应该受到群众的监督。如果官员在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甚至是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欺压百姓,鱼肉群众,群众就有权对其提出批评。但遗憾的是:有许多官员不仅没有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胸襟,也没有闻过则喜,虚心改正的情怀。反而听不得一点带刺的声音,听不得一点批评的语言。如果有人斗胆对其提出批评,他们轻则是充耳不闻、重则是当场拒绝。更重的是找着机会寻不是,想着法子穿小鞋。让部下噤若寒蝉,让百姓背后腹诽。
而这些批评中,有些批评还并不是批评官员个人行为、批评官员腐败行为、批评官员品德不端,影响到官员政治前途,影响到官员的升降进退。而是仅仅批评当地的某项工作没做好,某项政策未落实,某个事件没处理,希望能够及时改进,做得更好。有官员就暴跳如雷,急欲阻止、全力反击。
前些时,笔者回老家一趟,一些熟识的村民都找到我反映农村社会治安秩序不好,特别是盗贼四起,稍有值钱的物品都有人偷。最让农民恼火又无奈的是:耕牛被盗非常严重,一个40多户的村子,半年中就有三头耕牛被盗,而且无一破案,农民们只好把牛牵进家中和人同住。这严重影响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影响到农民的安全感。他们强烈要求笔者写篇稿子呼吁一下,以引起政府的重视。受职业良心的驱使,回到单位后,根据农民提供的材料,笔者写一篇“偷牛贼太猖狂,农民们好受伤”的稿子,几天后,被省级党报当作“读者来信”刊登了。
稿子登出几天当地政府都没有反应,笔者以为这篇稿子也是“雪落黄河静无声”了,拳头打到棉花包上。不想被一位已经休息的老领导看到了,老领导当即向省有关部门查问。他的这个轻轻的举动引发了轩然大波,笔者老家所在地的书记带着几名部属,开着车找到我,对我和我的领导大兴问罪之师。追问我写稿意图,责怪我不通气就发稿,指责我是“愤青”!说我这篇稿子让他们好“受伤”,一定要我按他们的要求再写一篇“读者反馈”,要我承认扩大了事实,表扬他们工作做得很实、很好。在遭到我的拒绝后,书记就威胁我说,不写就和我没完,就要让我过得不安生。当时那个情景真的让我出离了愤怒。我毫不客气地说:这篇稿子对你们的形象、对你们的仕途都没什么大的影响,你们这么样的大动肝火为什么?农民的耕牛被盗,财物被盗,没有一点安全感,更谈不上有幸福感,你们不着急、不作为,反而对一篇反映真实情况,反映农民心声的稿子这么耿耿于怀,在你们的的心目中,难道官员的事大,百姓的事小?
你们的面子最重要,群众的伤害无所谓?你们的执政理念是什么?你们的怎么可能保一方平安?致富一方百姓? 那位书记回答说,我们多年的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就被你这一篇稿子抹黑了,你还以为对我们伤害不轻?不管怎么说,你一定要写一篇挽回影响的反馈!当时,我真的无语了。
你看这些官员真是颠倒是非,不去反思自己工作上的过错,不是切实解决民生忧虑,不是坚决保护群众平安,反而说是一篇稿子抹黑了他们的形象!
西晋史学家陈寿曾经说过:“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三大作风之一,但是,我们有些官员却就是不愿意听到逆耳的忠言,就是不愿意听到批评的声音,更谈不上自我批评,怎么可能会“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怎么勤勤恳恳干工作、清清白白当官员?
因此,笔者认为:“要为批评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与社会氛围”,关键是领导要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领导要有敢于纳谏的雅量,要有容忍批评的胸怀,要有接受批评的气度,对群众的批评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免”。同时有要相应的制度保护群众的批评,鼓励群众的监督。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会少走弯路,我们的官员就会兢兢业业,就能清清白白。
第二篇:人民日报:精准扶贫为何成了“精准填表”?
人民日报:精准扶贫为何成了“精准填表”?
摘要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各地落实情况如何?在采访中人民日报记者发现,有些地方在制定扶贫政策、考核评估、督查巡查等方面依然存在不严不实、面子工程、一刀切等问题。本文是《人民日报》系列报道“干部状态新观察·关注驻村干部”2017年12月18日文章,记者马跃峰、姜峰报道,人民网记者徐驰参与采写。人民日报:精准扶贫为何成了“精准填表”?作者:马跃峰、姜峰扶贫攻坚不能搞花拳绣腿“书记,书记,不下功夫去扶贫,只剩书书、记记,怎么能行?”中部某县旅游局新派了驻村第一书记,县里要检查扶贫档卡,为完成任务,第一书记向本单位求援。县旅游局只留一个值班人员,全单位下村突击填表格,一切业务暂停。“填报各种表格成了扶贫工作最大负担。”这位书记打趣说。
近日,记者在中西部一些县采访中发现,很多第一书记对扶贫领域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深恶痛绝又深感无奈。▌填报材料耗时费力
“像这样改来改去的表格,我已经填过9套了,连贫困户都烦了,说怎么老让我们签字啊” 很多第一书记反映,填报材料耗费了大量精力。扶贫档案要求必须由第一书记亲笔填写,一式三份,均不得出错,不得涂改。“有任何变化,三份都得改,改一项数据就得折腾好几天。如果在小村工作,贫困户不多,执行起来没问题。如果在大村扶贫,贫困户有1000多个,光靠第一书记一个人填写,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互联网时代,这种管理方式确实有些落后。”一位第一书记介绍,有一个贫困户,光身份证号码就填了几百次。一个贫困村一年花在打印上的钱,不少于2万元。“在扶贫中,这些表格的主要作用就是迎接检查。”今年5月,有一个乡迎接检查团,仅打印费就花了10多万元。
精准扶贫成了“精准填表”。不久前,有领导到某村检查,发现档卡有一处涂改,大发雷霆,“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脱贫档案是进入博物馆的历史见证,你们就是这么做工作的?”对此,一位第一书记认为,扶贫工作的确要避免疏漏和失误,但现在要求做到三个“零差错”,干部们压力很大。“要求给贫困户算账必须精确到几角几分,实话说,自己家的账也未必能这么精细。”
“经常有领导来检查后,指示扶贫要怎么搞,于是乡里就得在表格上再增加几条,原来填过的表格再重新弄。”西部某省的一位第一书记说,有一次,检查前两天,县扶贫办又发下来一套全新的表格,填完再让贫困户签字。“像这样改来改去的表格,我已经填过9套了,连贫困户都烦了,说怎么老让我们签字啊!” ▌考核监督流于形式
“驻村书记最大的任务是帮村里找资金、跑项目,结果我们常常被定位打卡拴在村里”
为何如此重视填表?很多干部看来,这种形式主义源于考核验收不重实际,导致基层栽盆景。
检查组进村,主要看工作有无痕迹,一般一看表格,二看照片,三是入户。为了迎接检查,有的村制作大型标识牌、宣传牌,花费数万元,只为了让检查组看着舒服。
中部某村,最近这几个月,每天都至少有两次验收,省、市、县、乡,各级督导组的标准和说法也不够统一。为了应对检查,一些干部只做表面文章。记者从西部某县了解到,有的村子为了应对检查验收,贫困户家里不好看就给买新的衣服被褥,再花钱把房子内外一粉刷,检查组入户一看就像新的一样,而实际问题并未解决。
此外,打卡出勤成为很多地方考核驻村干部的重要手段,“这有利于约束和监督驻村干部,确保出勤天数,但不能过于僵化,驻村书记最大的任务是帮村里找资金、跑项目,结果我们常常被定位打卡拴在村里。”一位第一书记告诉记者,特别是一些山区县,从县城到村里要一两个小时车程,签到不合格还要被通报、处分。“第一书记天天呆在村里,反而扶不了贫!”
▌对口帮扶冷热不均
一些强势部门的对口扶贫点,村民已住上别墅,可为了打造“亮点工程”,仍有大把资金支持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核心,然而也有不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农业种植往往利润低,群众挣钱慢、挣钱难,西部某村为了完成脱贫任务,在产业项目设计上“图省事”,找点资金,给群众买羊买牛。一户贫困户10只羊,按一只羊能卖2000元计算,就是2万元,再按这户人家人头平均下来,脱贫任务就完成了。然而从养殖技术、疫病防治、市场销路等各个方面来看,这种所谓的“产业”发展持续性都比较差。甚至有极端情况,牲畜得病死掉了,还继续给贫困户买羊买牛,还有个别贫困户偷偷把羊卖掉,然后说被偷了,却要求补偿养羊的“工资”。
现在,各地都要求干部要给群众讲清楚扶贫相关政策,于是,有的村子就自制扶贫卡、宣传单,贴到贫困户家。但事实上,很多贫困户对政策依然不了解,就抱怨说,“政府发钱给我们就是了,何必搞那么多名堂?”
访谈中,一些第一书记反映,不少地方存在“越富越帮”现象。特别是一些强势部门的对口扶贫点,村民已住上别墅,可为了打造“亮点工程”,仍有大把资金支持。而同乡有的贫困村,至今路还没修通。“一个省直机关对口帮扶600人的贫困村,投资5000多万元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什么不多关注一下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为什么不到深度贫困村看看?”一位书记说。她希望,最近省里下派200多名第一书记,能多分配到深度贫困地区,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制定政策脱离实际
房子外层覆盖保温层,每平方米造价100多元。这一设计在农村不实用,还必须得按规定办
脱贫工作中,官僚主义时有出现,其中之一就是贫困发生率一刀切,群众有的被贫困,有的被脱贫。此前,某村被定为贫困村时,按照贫困发生率需要有42户以上贫困户,可村里算来算去只有30户。乡里不答应,无论如何必须达标,只能人为增加。今年该村要整村脱贫,按照国家规定,贫困发生率需低于2%,最多只能留下12人,乡里又人为加压,要求贫困发生率低于1.5%,只能保留9人。这可难坏了驻村干部,连续5天在贫困户家,一算一天账,希望算出个脱贫户。驻村干部们认为,各村实际情况不一样,标准一刀切难免脱离实际。
某县为贫困户改造房屋,按规定,房子外层要覆盖保温层,每平方米造价100多元。第一书记老周发现,这一设计在农村不实用。村民习惯在外墙挂梯子或堆杂物,保温层极易损坏,建了就是浪费。他们找到规划部门说明情况。工作人员说:“施工方案按国家建筑规范统一标准制定,你们也可以选择不建。”问施工单位,又说“不按图纸建,验收通不过。”干部纳闷:“用不着办的事,还必须办,眼看着浪费资金。” “扶贫工作有特殊性,不能做表面文章,只有深入实际潜心找规律才能找准脱贫药方。”很多第一书记表示,纠正“四风”新表现,既要从驻村干部自身找原因,各级主管部门也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多些真抓实干,不搞花拳绣腿,才能真正走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怪圈。
第三篇:中层领导最不能犯的86个错误读后感
中层领导最不能犯的86个错误读后感
最近读了《中层领导最不能犯的86个错误》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作者沈思源从中层领导对上级领导、下级员工及自身常犯的错误三个大的方面,叙述了中层领导在工作中常犯的错误以及改进之道。简明扼要的语言,经典易懂的例据,一针见血的剖析,让我从前人的错误中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学习到宝贵的经验教训和规避、改正错误的方法。
一、端正心态,找准定位,准确把握领导意图
众所周知,中层干部是一个单位的中坚力量,发挥着承上启下、有效执行、协调参谋的重要作用,而这些作用发挥得如何,怎样摆好心态和角色定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书中详细生动的描述了21个对上级领导常犯错误的例子,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与领导的相处,是我们每个中层干部必须面对的事情,正如说中所说:相处的好坏“影响着你在上级领导心目中的地位,而这也直接关系到你能否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通过这21个例子,我们可以从与领导关系的处理中摆正自己的心态,找准自己在工作中应处的地位,学会正确理解、领会和把握领导的意图,才能在工作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也是中层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提高工作效率、当好领导左右手的重要前提。
二、全面统筹,积极协调,营造良好团队氛围
中层干部是连接上下级的“纽带和桥梁”,起着二传手的作用,一个好的二传手,死球可以变成活球,相反,二传手不到位,好球也可能会变臭球。企业的发展靠的不是某个人的能力,而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中层干部则正是这个集体中的核心力量,犹如连通着两岸桥梁。沈思源用大篇幅着重讲述了对下属员工不能犯的错误,可见与下属的相处非常重要,特别是作为建筑工地项目上的中层干部,我们与下属共同奋斗在施工一线,好的工作氛围,才能使团队的创造力和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更大的效益,所以一定要具备统筹、协调的能力,培养部门成员以合作为主、分工为辅的意识,不分分内分外,都能主动帮忙,形成一个积极作为、团结奉献的氛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三、修炼品行,修养心境,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俗话说,“人格是脊梁,学识是翅膀”。作为年轻的中层干部,首先要当好一名合格的员工,更重要的在于品行,在于心态,在于操守,在于修养。中层干部的品行和能力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组织内部的所有人,甚至关系到组织能否稳定、和谐地发展,因此提高能力素质和个人影响力,是胜任本职的基本要求,才能在上传下达中实现领导职责,在上挤下压中展示自己才干。一是要加强政治素养,有全局意思和大局意思。二是要加强业务学习,做本部门的业务带头人。三是要加强人格修养和职业操守。四是要努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层领导最不能犯的86个错误》读完之后,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对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提升都有了很大帮助,还清楚认识到一点。:“要做事,先做人”。我们要谨记在工作中,要学会不断的积累自己,博取他人之长,填补自己之短。只有这样持续积累正能量,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中层领导最不能犯的86个错误读后感
中层领导最不能犯的86个错误读后感
最近读了《中层领导最不能犯的86个错误》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作者沈思源从中层领导对上级领导、下级员工及自身常犯的错误三个大的方面,叙述了中层领导在工作中常犯的错误以及改进之道。简明扼要的语言,经典易懂的例据,一针见血的剖析,让我从前人的错误中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学习到宝贵的经验教训和规避、改正错误的方法。
一、端正心态,找准定位,准确把握领导意图
众所周知,中层干部是一个单位的中坚力量,发挥着承上启下、有效执行、协调参谋的重要作用,而这些作用发挥得如何,怎样摆好心态和角色定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书中详细生动的描述了21个对上级领导常犯错误的例子,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与领导的相处,是我们每个中层干部必须面对的事情,正如说中所说:相处的好坏“影响着你在上级领导心目中的地位,而这也直接关系到你能否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通过这21个例子,我们可以从与领导关系的处理中摆正自己的心态,找准自己在工作中应处的地位,学会正确理解、领会和把握领导的意图,才能在工作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也是中层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提高工作效率、当好领导左右手的重要前提。
二、全面统筹,积极协调,营造良好团队氛围
中层干部是连接上下级的“纽带和桥梁”,起着二传手的作用,一个好的二传手,死球可以变成活球,相反,二传手不到位,好球也可能会变臭球。()企业的发展靠的不是某个人的能力,而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中层干部则正是这个集体中的核心力量,犹如连通着两岸桥梁。沈思源用大篇幅着重讲述了对下属员工不能犯的错误,可见与下属的相处非常重要,特别是作为建筑工地项目上的中层干部,我们与下属共同奋斗在施工一线,好的工作氛围,才能使团队的创造力和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更大的效益,所以一定要具备统筹、协调的能力,培养部门成员以合作为主、分工为辅的意识,不分分内分外,都能主动帮忙,形成一个积极作为、团结奉献的氛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三、修炼品行,修养心境,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俗话说,“人格是脊梁,学识是翅膀”。作为年轻的中层干部,首先要当好一名合格的员工,更重要的在于品行,在于心态,在于操守,在于修养。中层干部的品行和能力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组织内部的所有人,甚至关系到组织能否稳定、和谐地发展,因此提高能力素质和个人影响力,是胜任本职的基本要求,才能在上传下达中实现领导职责,在上挤下压中展示自己才干。一是要加强政治素养,有全局意思和大局意思。二是要加强业务学习,做本部门的业务带头人。三是要加强人格修养和职业操守。四是要努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第五篇:中层领导最不能犯的86个错误读书心得
最近读了《中层领导最不能犯的86个错误》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作者沈思源从中层领导对上级领导、下级员工及自身常犯的错误三个大的方面,叙述了中层领导在工作中常犯的错误以及改进之道。简明扼要的语言,经典易懂的例据,一针见血的剖析,让我从前人的错误中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学习到宝贵的经验教训和规避、改正错误的方法。
一、端正心态,找准定位,准确把握领导意图
众所周知,中层干部是一个单位的中坚力量,发挥着承上启下、有效执行、协调参谋的重要作用,而这些作用发挥得如何,怎样摆好心态和角色定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书中详细生动的描述了21个对上级领导常犯错误的例子,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与领导的相处,是我们每个中层干部必须面对的事情,正如说中所说:相处的好坏“影响着你在上级领导心目中的地位,而这也直接关系到你能否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通过这21个例子,我们可以从与领导关系的处理中摆正自己的心态,找准自己在工作中应处的地位,学会正确理解、领会和把握领导的意图,才能在工作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也是中层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提高工作效率、当好领导左右手的重要前提。
二、全面统筹,积极协调,营造良好团队氛围
中层干部是连接上下级的“纽带和桥梁”,起着二传手的作用,一个好的二传手,死球可以变成活球,相反,二传手不到位,好球也可能会变臭球。企业的发展靠的不是某个人的能力,而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中层干部则正是这个集体中的核心力量,犹如连通着两岸桥梁。沈思源用大篇幅着重讲述了对下属员工不能犯的错误,可见与下属的相处非常重要,特别是作为建筑工地项目上的中层干部,我们与下属共同奋斗在施工一线,好的工作氛围,才能使团队的创造力和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更大的效益,所以一定要具备统筹、协调的能力,培养部门成员以合作为主、分工为辅的意识,不分分内分外,都能主动帮忙,形成一个积极作为、团结奉献的氛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三、修炼品行,修养心境,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俗话说,“人格是脊梁,学识是翅膀”。作为年轻的中层干部,首先要当好一名合格的员工,更重要的在于品行,在于心态,在于操守,在于修养。中层干部的品行和能力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组织内部的所有人,甚至关系到组织能否稳定、和谐地发展,因此提高能力素质和个人影响力,是胜任本职的基本要求,才能在上传下达中实现领导职责,在上挤下压中展示自己才干。一是要加强政治素养,有全局意思和大局意思。二是要加强业务学习,做本部门的业务带头人。三是要加强人格修养和职业操守。四是要努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中层领导最不能犯的86个错误》读完之后,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对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提升都有了很大帮助,还清楚认识到一点。:“要做事,先做人”。我们要谨记在工作中,要学会不断的积累自己,博取他人之长,填补自己之短。只有这样持续积累正能量,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