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春市行政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宜府发〔20

时间:2019-05-14 03:4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春市行政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宜府发〔2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春市行政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宜府发〔20》。

第一篇: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春市行政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宜府发〔20

【发布单位】宜春市

【发布文号】宜府发〔2003〕36号 【发布日期】2003-08-14 【生效日期】2003-08-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春市行政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

(宜府发〔2003〕3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经市政府第十五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将《宜春市行政审批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三年八月十四日

宜春市行政审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审批制度,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优化建设赣西经济中心城市和全面建设小康宜春的环境,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市本级行政审批(含核准、审核、备案,下同)的管理。

第三条第三条 行政审批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简效能、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原则,坚持权力与利益脱钩、权力与责任挂钩的原则。

第四条第四条 本办法由市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市优化环境、优质服务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为市“双优”办)承担具体工作。

第二章 审 批 单 位

第五条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审批单位包括:

(一)具有行政审批权的行政机关;

(二)法律、法规、规章授予行政审批权的组织;

(三)行政机关依法委托审批的组织。

第六条第六条 行政审批单位对市政府已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要立即停止审批,与此相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随即停止执行;对市政府公布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操作。

第七条第七条 行政审批单位确需新设置行政审批事项的,必须有省政府规章以上的文件依据,经市“双优”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审核,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并公布后,才能实行。

第三章 审 批 方 式

第八条第八条 集中审批。凡与经济发展有关的审批事项,凡需经两个以上行政审批单位交叉审批的事项,都要集中到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的窗口审批,实行“一站式服务、窗口式受理、授权窗口审批、一个地点收费”。

下列行政审批单位必须在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设立审批(含办证、收费,下同)窗口: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市经贸委(含墙革、散装)、市外经贸局、市外汇管理局、市供电公司、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含地矿)、市安全生产监督局(含煤冶)、市公安局(含消防)、市司法局、市建设局(含规划、房管、质监)、市城管局(含供水、供气、市政、余土、园林)、市人防办、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含发票管理所)、市地税局(含发票管理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含就业)、市药监局、市卫生局(含防疫)、市盐务局、市新闻出版局、市文化局、市广播电视局、市交通局(含运管)、市林业局、市农业局、市外侨办。

以上单位集中到大厅窗口审批的项目,由市“双优”办适时发文通知,被通知的单位要按时不折不扣执行。

一个行政审批单位中几个内设机构承担审批工作的,要实行“一个窗口”集中对外审批。

第九条第九条 授权审批。各行政审批单位必须授权窗口使用审批专用章,由窗口全权为申办者办理审批手续。

行政审批单位给窗口工作人员授权有困难的,必须明确一名领导班子成员专职在窗口行使行政审批权,坚决杜绝窗口只“受理”不“办理”、让申办者在窗口和单位之间“两头跑”的现象,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

第十条第十条 并联审批。凡需经两个以上行政审批单位交叉审批的事项,要明确一个主受理窗口,申办者只需到主受理窗口递交相应的申请材料,主受理窗口则按照“一窗受理、抄告相关、联动审批、限时完成、责任追究”的要求,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审核、统一回复、统一发证。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限时审批。申办者向大厅窗口申办行政审批事项,有关窗口都要依法限时办结,凡不按时办结的要进行督办和责任追究。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公开审批。各审批窗口都要将各自的审批内容、审批依据、办事流程、必备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审批责任等,制作成《宜春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窗口办事指南》宣传单,存放本窗口,供服务对象取用和知情,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 窗口审批制度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即办件的管理。

即办件的认定:程序简便,可当场或当天办结的一般性申请事项,属即办件。

即办件的处理:

(一)即办件实行即收即办,直接办理,当天内办结。

(二)各窗口实行即办件报表制度,对办结的即办件要填写《宜春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窗口即办件办结统计表》,一式两联,其中第一联存本窗口、第二联报市“双优”办。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承诺件的管理。

承诺件的认定:经服务对象提出,需经主管单位审批或现场踏勘的事项,属承诺件。

承诺件的处理:

(一)承诺件首先要收件,并填写《宜春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窗口承诺件通知书》,一式四联,其中第一联存本窗口、第二联报市“双优”办、第三联报窗口单位领导、第四联给申办者。该《通知书》应明确办结时间。

(二)承诺件受理窗口的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承诺内容,尽快组织人员审核或踏勘。

(三)承诺件必须在承诺时限内办结,并填写《宜春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窗口承诺件办结反馈表》,一式四联,其中第一联存本窗口、第二联报市“双优”办、第三联报窗口单位、第四联给申办者。

(四)未在承诺时限内办结的承诺件,申办者有权向市“双优”办投拆。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联办件的管理。

联办件的认定:申办者的申请属于基本建设或技改项目的;申办者的申请需经两个以上主管单位交叉审批的。有以上两种情况之一的申请事项,属联办件。

联办件的处理:

(一)分五类确定主受理窗口单位:① 基本建设项目的主受理窗口单位是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联办单位由市经贸委、建设局、城管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外经贸局、外汇管理局、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供电局、消防支队、人防办、墙革办、散装水泥办及建设项目主管单位等组成。② 技改项目的主受理窗口单位是市经贸委,联办单位由市计委、建设局、城管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供电局、外经贸局、外汇管理局、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消防支队等组成。③ 工商企业、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的主受理窗口单位是市工商局,联办单位由市计委、经贸委、卫生局、文化局、公安局、环保局、劳动局、外经贸局、外汇管理局、药监局、新闻出版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消防支队等组成。对“三外”(市外、省外、境外)投资者来宜春办企业的实行营业执照预备期制,在有关材料齐全的条件下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由法定10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以内,企业设立登记由法定3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以内,企业变更或注销登记由法定30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以内。④ 其他联办件由具有该联办事项最终审批权的单位为主受理窗口单位。⑤ 主受理窗口单位有争议或者有最终审批权的单位不能确定时,该事项的主受理窗口单位由市“双优”办指定,被指定的主受理窗口单位不得推诿。

(二)主受理窗口工作人员受理联办件后,应填写《宜春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窗口联办件通知书》,一式三联,其中第一联存本窗口、第二联报市“双优”办、第三联给申办者。通知书应注明联办单位联系方式。

(三)对联办项目分别实行联办项目审批联系单和联审会议制度。涉及多个单位审批、但不需要联合踏勘和召开联审会议的项目实行审批联系单制度;涉及多个单位审批、需联合踏勘和召开联审会议的项目实行联审会议制度。具体由主受理窗口负责准备相关资料并提出联办意见。① 对实行审批联系单制度的审批事项,由主受理窗口填写《宜春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窗口联系单》,一式三联,第一联存本窗口、第二联报市“双优”办、第三联及有关资料送各联办窗口。各联办窗口接联系单和资料后,应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核,并签署意见及时反馈给主受理窗口具体落实办理。市“双优”办做好督查协调工作。② 对需召开联审会议的审批事项,由主受理窗口主持联审会议,并起草会议纪要,具体落实办理。市“双优”办做好督查协调工作。

(四)根据联办件的内容,各联办窗口应严格把好审核关,在承诺时限内办结。由主受理窗口填写《宜春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窗口联办件反馈表》,一式三联,其中第一联存本窗口、第二联报市“双优”办、第三联给联办窗口传阅。

有关单位责任:

(一)市“双优”办的责任:① 督查联办件主受理窗口单位的工作落实情况和联审会议决定执行情况;② 检查对未进“大厅”的联办单位的联办事项的衔接工作。

(二)主受理窗口单位的责任: ①及时提出联办意见,并收集相关资料;②通知联办单位派人参加联审会议,并主持联审会议,做好会务工作;③ 具体组织联审会议和联合踏勘,对联办单位意见进行汇总,起草、签发会议纪要;④ 督促联办单位按时办结。

(三)联办单位的责任:① 及时派员参加联审会议;② 及时派员参加联合踏勘;③ 及时在联系单上签署意见,并反馈给主受理窗口,不按时返回审批意见的视为同意并承担相关责任;④ 未进“大厅”的联办单位,接到通知后要及时参加现场踏勘和联审会议及签发联办件联系单;⑤ 对已联合踏勘的项目,除特殊情况外,各涉及单位一般不得再派人单独踏勘;⑥ 严格按照承诺时限办结,把好审核关。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补办件的管理。

补办件的认定:申办者的申报材料附件不全,申办者承诺补齐的,属补办件。

补办件的处理:

(一)补办件必须收件,并填写《宜春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窗口补办件通知书》,一式三联,其中第一联存本窗口、第二联报市“双优”办、第三联给申办者。通知书应明确告知申办者需要补办的事项。

(二)补办件的办理时限从申办者补齐材料之日起计算。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退回件的管理。

退回件的认定:申办者的申报材料明显不符合国家、地方有关产业政策及技术规范要求的;申报项目经现场踏勘、调查、核实,不具备批准条件的。有以上两种情形之一的申请事项,属退回件。

退回件的处理:

(一)申办者提出申请后,窗口工作人员如可当即或当天认定为退回件的,应当即或当天认定。如果项目内容较为复杂,无法当即或当天认定的,可会同有关人员共同审议,但审议时间最长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

(二)各窗口单位对退回件应填写《宜春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窗口退回件通知书》,一式三联,其中第一联存本窗口、第二联报市“双优”办、第三联给申办者。

(三)申办者对退回件有异议的,有权持退回件通知书到市“双优”办申请复核,由市“双优”办会同项目主管部门予以复核裁定。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对联办件实行收费“一单清”。联办件所涉及各单位的收费,统一由主受理单位窗口登记在由市“双优”办印制、市财政局和物价局监制的《宜春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投资与建设项目审批收费检查表》中,经市“双优”办审核盖章后,再开票缴费,否则一律视为乱收费。《宜春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投资与建设项目审批收费检查表》,一式四联,其中第一联存主受理窗口、第二联存市“双优”办、第三联给申办者、第四联给联办窗口传阅。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大厅各单位窗口的收费,统一缴入市财政指定的大厅银行储蓄所专户,实行收缴分离、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除窗口工作人员外,各审批单位内设机构的经办人员未经单位领导的批准,不得直接与申办者接触办件。

第五章 网 络 服 务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中心网络服务系统。推行电子政务,争取在明年内建成从省到市到县、从中心到单位到窗口之间的纵横交织的服务网络,推进方便快捷的网上审批、网上查询、网上申报、网上年检、网上备案等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中心管理系统。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窗口网络服务系统。推行收件和办件的一体化处理、按标准自动计算收费管理、自动生成日办件和累办件的统计报表等服务。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中心与窗口之间网络的无缝集成,达到自动传达中心的通知要求,自动收集各窗口反馈的信息,自动流转窗口联审公文。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交互式智能触摸屏系统。通过触摸屏,为服务对象提供中心介绍、服务指南查询、办件情况查询、电子投票等服务。

第六章 责 任 追 究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处分的暂行规定》,对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直接主管人员及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处分:

(一)未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并向社会公布,擅自设置行政审批事项的;

(二)将登记、备案、法定义务变相为行政审批的;

(三)通过鉴证类中介服务变相为行政审批的;

(四)继续执行市政府已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的;

(五)对符合法定条件,申请颁发行政审批证照,而在规定时限内未及时办结的;

(六)滥用职权,打击报复,故意刁难,拖延不办的;

(七)徇私舞弊、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处分的暂行规定》,对单位分管领导、直接主管人员及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开除公职的处分:

(一)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的;

(二)已明令取消、降低标准的收费项目,仍按原定项目、标准收费的;

(三)利用行政审批职权搭车收费或以收取保证金、押金为名变相收费的;

(四)收费使用不合法票据或不给票据的;

(五)资金管理未执行收缴相分离、收支两条线规定的,或发生坐支、截留、挪用的。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一把手”专职到大厅抓本单位的窗口审批工作,由“二把手”主持单位的工作:

(一)行政审批单位未按时按要求在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大厅设立审批窗口的;

(二)本单位的审批事项未按要求全部放在窗口办理的;

(三)未给本单位窗口使用行政审批专用章和授权不到位的。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由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每两月一次对市本级行政审批单位的审批、办证、收费事项,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监督检查,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市“双优”办在办证大厅设立咨询、投诉服务窗口,为服务对象提供咨询服务,并受理服务对象的投诉。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具体运用中的问题,由市“双优”办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春市中心城规划区居民建房规划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宜府发〔2005〕40号,2006

宜春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宜春市中心城规划区居民建房规划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宜府发〔2005〕40号

(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袁州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宜春市中心城规划区居民建房规划管理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OO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宜春市中心城规划区居民建房规划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心城规划区规划管理,保障城市总体规划严格实施,进一步规范规划区内居民建设私房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宜春市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指称的中心城规划区,包括中心城区、中心城规划控制区、城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温汤规划控制区地域范围。

中心城区:东至袁河—新坊河,北至沪瑞高速公路,西至320国道以西500米、宜湖公路两侧各100米以内,南至榨山,面积约72平方公里。

中心城规划控制区(不含中心城区):东至渥江的石背、湾下水库及下浦与彬江的交界线;南至下浦的三五水库,南庙的邮桥、十亩里,湖田的下鸟山一线;西至湖田的刘家下、双塘、樟树,官园街的管辖边界一线;北至官园的管辖边界,渥江的罗家坊、罗家里、石背一线,总面积约69平方公里。

城北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至金园街枫林、江丰居委会,南至沪瑞高速公路,西至金园街店前、一四居委会,北至金园街蕉西、后村居委会。

温汤规划控制区:东至安山下、茶树坪、烟埠一线;南至张家坊、高陂头、里田一线,西至东林、下青元、社埠一线;北至雷公冲、学鸣冲一线,面积约25平方公里。

第三条 凡中心城区及中心城规划控制区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居民建房必须遵守本细则。城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温汤规划控制区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居民建房,参照本细则中对中心城规划控制区有关建房管理规定执行。

第四条 本细则所指称的居民,包含中心城规划区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城市居民是指中心城规划区行政区域范围内持有市区常住居民户口的居民;农村居民(以下简称村民)是指户口在中心城规划区域内的所在街道(乡、镇、场)、村组,并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非城市居民(含菜农)。

第五条 本细则所称的私房,特指居民在中心城规划区范围内拥有全部产权的独门独户的私人自建房屋。

第二章 报建资格

第六条 城市居民不得凭借任何理由,采取任何形式新建、改建或扩建私房。城市居民危房户需拆旧建新的,由市房产管理部门统一建设公寓楼,实行集中安置。

第七条 中心城区内原则上不允许村民建设私房。对无房户,住房建筑面积低于45m2的住房困难户,或现有住房存在结构安全隐患、经市危房鉴定部门鉴定确属C、D级危房的危房户,以及因国家建设需要、原有住房被征地拆迁的拆迁户,在中心城区内原则上只允许统一建设公寓楼,实行集中安置。

第八条 对中心城区属于无房户、住房困难户、危房户或征地拆迁户的村民,允许遂其意愿在中心城区以外、经袁州区政府批准的农民新村内建设私房,但新房建成后原有住房应当无条件自行拆除,否则实施强行拆除,拆除工作所需费用由建房户担付。

第九条 中心城规划控制区内禁止超出规划控制区范围以外的村民建设私房。具备申请建房资格的村民经各相关主管部门逐级批准同意后,允许按照统一规划要求,以农民新村的形式建设私房,但新房建成后原有住房应当无条件自行拆除,原宅基地使用权归还集体所有。

第十条 凡属村民建设私房,应当严格做到一户一宅,且新房建设的用地面积不超过120m2,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中心城区无房、住房困难村民联合建设公寓楼,由袁州区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并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委托具有相应施工资质的建筑施工单位统一建设。中心城区无房、住房困难村民联建公寓楼,按以下程序报建:

(一)无房、住房困难村民向所在村组提出建房请求,进行建房登记;

(二)村组以集中联建的组织形式,统一向所在街道(乡、镇、场)正式提出建房书面申请;

(三)街道(乡、镇、场)受理村民建房申请后,对申请建房户的建房资格进行初审,并将审查结果报袁州区政府再审;

(四)袁州区政府根据从严把关的原则,对建房户的建房资格再次认真审核,对符合报批条件的,统一报请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批;

(五)建房申请获批后,由袁州区政府向市建设、规划、国土、房管等部门办理相关报建手续并统一组织建设。

第十二条 中心城区拆迁安置公寓楼建设,由拆迁工程拆迁组织机构组织实施,并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委托具有相应施工资质的建筑施工单位统一建设。

中心城区拆迁居民联建公寓楼,按以下程序报建:

(一)拆迁户向工程拆迁组织机构提出建房请求,进行建房登记;

(二)工程拆迁组织机构在严格进行建房资格审查后,正式提出住房批建书面申请,并由街道(乡、镇、场)核实备案后,报送袁州区政府审核把关,最后提请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批;

(三)建房申请获批后,由工程拆迁组织机构统一到市规划、国土等部门办理相关报建

手续并组织建设实施。

第十三条 对市中心城规划区内的危房户,由市房产管理部门依据“拆一补一”的原则,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统一建设公寓安置楼,统筹实施改造建新。市房产管理部门应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委托具有相应施工资质的建筑施工单位进行建设,确保在原建筑面积范围内按成本价格向危房户收取危房重建费;超出原拆除面积部分,按市场价格另行核计。危房户报建新房依照以下程序报建:

(一)危房户向所属单位或街道(乡、镇、场)书面提出建房申请报告,并如实提供相应的危房证明材料。

(二)危房户所属单位或街道(乡、镇、场)受理申请报告后,及时提出核实意见,报送至市房产管理部门审核。

(三)经市房产管理部门审核后,危房户所属单位或街道(乡、镇、场)应将危房证明材料报至市危房鉴定机构鉴定。

(四)市危房鉴定机构经现场踏勘、技术论证得出鉴定结论后,反馈至市房产管理部门,并由市房产管理部门报经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批,统筹组织施工建设。

第十四条 中心城规划控制区农民新村建设,应以村组(或户团)为报建单元,由街道(乡、镇、场)统一办理报建手续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工程建设由建房户严格按照获准的设计图纸自行负责实施。

中心城规划控制区内村民建设农民新村,按照以下审批程序报建:

(一)应建房户要求,由所在村(居)委会统一向所在街道(乡、镇、场)提出建房申请,并提交农民新村总体规划方案和总平面图。

(二)街道(乡、镇、场)严格认真核实申请建房户的报建资格和报名情况后,交由袁州区政府初审,并将农民新村总体规划方案报至市规划咨询委员会审批。

(三)规划方案获批后,袁州区政府应对建房户的报建资格和单体建筑进行审定,由袁州区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准予办理建房手续,并报请市规划主管部门备案。

(四)所在街道(乡、镇、场)的土管部门持规划手续统一到土地主管部门办理用地手续。

第十五条 申请建房人应提交以下报建资料:

(一)户籍证明;

(二)现有住房情况资料,包括无房户的无房证明、拆迁户的拆迁证明、危房户经建设主管部门认定并具备鉴定资格的鉴定部门出具的危房鉴定报告及危房改造领导小组的准建批文;

(三)统一的建房点位置图;

(四)中心城规划控制区内村民建房还需提供农民新村总平面图。

第十六条 在集中统一建房过程中,建房户有权共同荐举代表组成建房监督管理小组,重点对新建房屋价格、质量、工程进度等相关事宜进行全程监督。居民建房组织实施机构应自觉接受建房监督管理小组的监督管理,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房成本,确保以合理成本价格售让给建房户。

第四章 建设管理

第十七条 居民建房应当符合“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配套”的原则,实行集中成片建设,严禁见缝插针式的零星建设。

第十八条 中心城区居民住房拆除建新后空置的零星宅基地,由市土地储备部门无偿收储,并进行绿化。

第十九条 坚持集中受理、高效审批的原则,各有关部门定于每季度最后一个月对建房户申请集中审批一次,并于当月内公示审批结果。

第二十条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袁州区政府在审核报建人的建房条件与资格后,及时将审核结果进行公示,接受全体居民的监督,做到“阳光审批”。

第二十一条 中心城区居民公寓楼建设选址,经市规划主管部门会同袁州区政府、街道(乡、镇、场)进行实地踏勘,由市规划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要求选定建设地点,袁州区政府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提供出建房方案后,一并报市规划管理部门审定;中心城规划控制区农民新村工程建设,经袁州区政府组织相关街道(乡、镇、场)事先实地踏勘后,由袁州区政府负责聘请具有相应规划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场地修建性详细规划,并将规划方案和建房选址一并报市规划咨询委员会审定,农民新村单体建筑设计方案经袁州区政府批准同意后,报市规划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按照建设工程划区分级管理的原则,经规划批准后,中心城区居民建设公寓楼,应以村组(或户团)为单位,市属或市直以上部门的建房,统一依序到市建设主管部门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区属或区直部门和街道(乡、镇、场)的建房,统一依序到袁州区建设主管部门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手续。中心城控制区建设农民新村,应以村组(或户团)为单位,统一依序到袁州区建设主管部门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手续。

第二十三条 取得《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后,中心城区范围内居民建房由市规划管理部门会同袁州区政府前往实地放线,街道(乡、镇、场)应积极配合;中心城控制区内村民共建农民新村由袁州区政府会同街道(乡、镇、场)进行实地放线。

第二十四条 房屋竣工后,建房地点在中心城区范围内的,由市规划管理部门组织工程规划验收,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用地验收,街道(乡、镇、场)负责协助,合格的颁发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和土地使用权证,并依法依规向市建设、城管、消防等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完其它验收程序后向市房管部门申请办理房产所有权登记;建房地点在中心城控制区范围内的,由袁州区政府会同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街道(乡、镇、场)进行工程规划和用地验收,合格的颁发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和土地使用权证,报市规划主管部门备案,并依法依规向市建设、城管、消防等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完其它验收程序后向市房管部门申请办理房产所有权登记。

第二十五条 在中心城区范围内村民以村组(户团)为组织形式建设公寓楼,对于原房屋拆迁(或拆除)面积及按准建面积以内的,免收规费。属城市居民居住危房实施改造建新的,原危房面积规费全免。

第二十六条 在中心城规划控制区范围内以村组(户团)为组织形式自行建设农民新村的,一切规费全免,并经建房户集体讨论同意,由袁州区政府根据实际投入状况,按户均摊代收市政配套设施建设费,专用于农民新村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七条 凡受理居民在中心城规划区内的建房申请,必须按照本细则规定的报建程序和有效条件严格把关,不得越权受理、过路搭车、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情,否则除取消报建人报建资格外,还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和单位领导的领导责任。

第二十八条 坚决控制中心城规划区居民违章建房,对凡违反本细则规定进行违法建设的,市、区两级政府部门应依据《宜春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宜春市中心城区违法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及其相关规定对违法建房户进行严肃查处,还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和单位领导的领导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细则由市建设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细则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春市实施《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通知

宜春市实施《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规定

宜府发〔2001〕35号

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春市实施《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宜春市实施《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O O一年十月二十九日

宜春市实施《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的实施,根据《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和《江西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本市辖区内的土地。

第三条 贯彻实施《土地管理法》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

第四条 依法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市、县、乡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第五条 宜春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土地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六条 对土地管理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县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第七条 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依法属于全民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第八条 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和个人使用。

单位或个人依法以出让、租赁、作价入股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由市、县土地主管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土地使用合同。

第九条 市、县人民政府依法实行土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土地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对土地证书进行检验。土地证书不得涂改、伪造、倒卖;破损的经查验可以换发;土地证书灭失的,经公告核实后可以补发。土地登记的具体事务由市、县土地主管部门依法办理。

中央、省属企事业单位,市、袁州区直属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依法使用国有土地以及市城区规划范围内(含街道、春台、下浦、温汤、>田、油茶林场、农牧实验场),使用集体土地的单位和个人由市人民政府登记发证;规划区外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人民政府登记发证。

拍卖规划区外的集体所有的荒山、荒地、荒坡、荒水、荒滩进行农业开发的,土地使用者应当向县级土地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县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确认使用权。

土地登记申请人应当按照国家或省规定的标准缴纳土地登记费用。

第十条 依法改变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因转让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导致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转移的,改变土地用途和使用现状以及其他内容的,必须向市、县土地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变更,自变更登记之日起生效。

第十一条 依照《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收回用地单位和个人的土地使用权的,由市、县土地主管部门依法收回批准文件,注销土地登记,收回或注销土地证书。

土地登记申请人申请登记时隐瞒事实或伪造有关证件、文件或采用非法手段骗取登记或因登记机关疏忽导致错登的,市、县土地主管部门应当书面通知土地证书持有人在规定期限内办理更改、更换或注销原土地证书手续,逾期不办者,由发证机关公告原土地证书作废。

更改、更换和注销土地登记的费用由造成错误的一方承担。

第十二条 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江西省调处土地权属争议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本着分级负责,就地解决的原则,属乡范围内的,由乡人民政府调解;乡人民政府调解不成或跨乡的土地争议,由县级人民政府处理;跨县的土地争议,由市人民政府处理;跨市的土地争议,由市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处理;属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辖的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申请向同级土地主管部门提出。

当事人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争议解决以前,争议双方应维持现状,任何一方不得抢占土地、改变土地利用现状、破坏地表上的附着物。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十三条 市、县、乡人民政府依照《土地管理法》规定,负责编制修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报经有权批准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具体负责实施。各项用地必须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下运作。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应当符合城市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

第十四条 县级人民政府依据经依法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计划包括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耕地保有量、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计划指标。

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审批程序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程序相同,一经批准下达,必须严格执行。计划只能节余,不得突破。

第十五条 依照《实施办法》规定,市、县土地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上级土地主管部门的部署,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进行土地利用情况调查,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应当配合调查,并提供有关资料。

市、县土地主管部门和同级统计部门共同制定土地统计调查方案,依法进行统计,定期发布土地统计资料。

市土地主管部门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特别是城镇建设用地和耕地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将土地变化情况向市人民政府作出报告。

第十六条 市、县土地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制定土地等级和基准地价,土地等级和基准地价评定结果。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实施。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土地基准地价每三年更新公布一次。

第四章 耕地保护

第十七条 市、县、乡人民政府依法建立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实行目标管理,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耕地减少的,责令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开垦与所减少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依法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由用地单位或个人按下列标准缴纳耕地开垦费。

1、城市规划区内每平方米20元;

2、建制镇规划区内每平方米15元;

3、乡集镇规划区内每平方米12元;

4、占用规划区外每平方米10元。

第十八条 切实做到耕地占补平衡,严格控制耕地开垦费的减免。

耕地开垦费用于开垦新的耕地,市、县留成部分由市、县土地主管部门提出方案,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由土地主管部门实施。

第十九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按每平方米5-10元缴纳土地闲置费;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由市、县人民政府依法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

第二十条 凡有土地复垦义务的建设单位和个人,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在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时,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市、县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复垦计划书,承担土地复垦义务;不进行土地复垦的,由当地土地主管部门按标准收取土地开垦费和进行处罚。

第二十一条 县、乡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实施土地整理方案,对整理后的土地类别和数量应当重新登记,经市土地主管部门会同农业部门验收后,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的60%可以用作折抵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指标。

第五章 建设用地

第二十二条 建设用地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市、县人民政府对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出让或划拨、统一管理。

第二十三条 依法实行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必须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农用地转用,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逐级上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四条 征用土地程序按《宜春市城市规划区内征用土地暂行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 征用土地必须依照《土地管理法》和《实施办法》的规定,按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和缴纳各项费、税。

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征用宜春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补偿费用按下列标准执行:

㈠土地补偿费:征用耕地(水田、旱地)按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9倍计价;征用商品性菜地、精养鱼塘按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8倍计价;征用果园、普通鱼塘、水生地、林地按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倍计价;其标准为:

1、水田土地补偿费每平方米9.7元;

2、旱地土地补偿费每平方米6.1元;

3、城镇商品性菜地每平方米23.6元;

4、精养鱼塘土地补偿费每平方米18元;(四周用水泥砖块砌堤的)

5、果园土地补偿费每平方米7.7元;

6、普通鱼塘、水生地土地补偿费每平方米10元;

7、林地土地补偿费每平方米6元;

8、荒山、荒地、荒滩土地补偿费每平方米3.5元;

9、空地、宅基地土地补偿费每平方米3.75元。

埋设地上地下各种杆、管、线、测量、勘测标志等用地的,不予土地补偿。

㈡安置补助费:以征地前被征地单位平均每人占用耕地的数量计算,其标准为:

1、征用耕地(水田、旱地)按被征地单位征用土地前农业人口的人均占地面积,以水田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4-13倍计算,具体标准为:

人均耕地1333平方米以上,水田每平方米4.3元;旱地每平方米2.7元。

人均耕地667平方米以上1333平方米以下,水田每平方米6.5元;旱地每平方米4元。

人均耕地333平方米以上667平方米以下,水田每平方米8.6元;旱地每平方米5.4元。

人均耕地333平方米以下200平方米以上,水田每平方米9.7元;旱地每平方米6.1元。

人均耕地200平方米以下,水田每平方米14.4元,旱地每平方米8.8元。

2、征用商品性菜地、精养鱼塘为平均年产值的8倍,商品菜地每平方米23.6元;精养鱼塘每平方米18元。

3、征用其他土地按其平均产值的4 倍计价补偿,具体标准为:

普通鱼塘、水生地每平方米6.6元;

果园每平方米5.2元;

林地等每平方米3.6元;

荒山、荒地每平方米2.5元。

空地、宅基地城市每平方米15元,农村每平方米7.5元。

㈢青苗补偿费按实际损失年产值计算,其标准为:

1、水稻每平方米1.6元,水田中栽种其它作物参照水稻补偿标准执行;

2、旱地作物每平方米1元;开荒未满五年的旱地作物每平方米0.8元;菜园地的蔬菜每平方米2.8元;

3、商品性菜地蔬菜每平方米3.1元;

4、成园果树每平方米2.8元;

5、成片的林木每平方米1.2元;

6、果木树补偿,仅限于房前屋后的零星果木树,按其株数、大小、结果情况进行补偿,其标准为:

柑桔、橙、柚、金桔、梨、桃、李、板栗和其它果树每株补偿标准为:成林结果树每株50--80元;成林未结果树每株30--50元;种植二年以下的幼龄树每株10--20元;

杉、樟、柏、油桐、棕树等树木,按距离地面10厘米以上的地径为标准,分别按地径计算;11--50厘米,每株补偿20元,51--80厘米,每株补偿15元,81--100 厘米,每株补偿10元;101厘米以上,每株补偿5元。其他树木,每株补偿5--10元。其树木归被征地单位或个人所有。

7、以上青苗补偿按实际损失补偿,没有青苗的和抢种的青苗一律不给补偿。

8、城市规划区内的商品性菜地、水田、旱地等土地上套栽的树木不给补偿费。

㈣精养鱼塘的成鱼和鱼苗损失费,每平方米3.6元,没有饲养鱼的不予补偿。

㈤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按照下列规定的标准执行:

1、需要征用拆迁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的,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房屋拆迁安置办法和补偿标准的规定执行。

2、粪坑补偿:“三合一”,混凝土砌>的粪坑,每平方米补偿30元,一般粪坑,每平方米补偿20元。

3、迁移坟墓补偿:征用土地上的坟墓,应限期予以迁移。其补偿标准为:新坟(五年以内含五年)每穴200元,老坟(含火葬坟和五年以上)每穴160元。无主坟由建设用地单位妥善处理。

4、被征土地上的违章建

二、构筑物,一律无偿自行拆除。

被征用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属于个人的补偿给个人,属集体的补偿给集体。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归被征地单位所有,集中管理,用于发展生产和安置多余劳动力就业和解决不能就业人员的生活补助,不得分给个人,转作他用。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修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工程的征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按国家的规定执行。

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和其他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工业区、城市道路、公园、市民广场、机场、自来水设施、煤气工程、学校、福利性的医院、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文化、体育等)征用土地的各项补偿费由市、县人民政府另行确定,并由土地主管部门实行包干。

征用宜春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外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补偿标准可参照本办法的标准执行,具体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自行制定,报市土地主管部门审查备案。

5、单位和个人需要临时用地的,必须与被用地单位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向土地主管部门办理手续,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临时使用土地补偿费,参照国家建设用地审批权限收取土地管理费。

在城市规划区内的临时用地,在报批前应当先经城市规划部门同意,使用国有土地的按下列标准缴交土地使用费:商品性菜地每年每平方米缴纳5元;耕地每平方米缴纳4元;其他土地每年每平方米缴纳3元;农村使用耕地每年每平方米缴纳3元,其他土地每年每平方米缴纳2元。

临时用地涉及到土地复垦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承担土地复垦义务或按省人民政府标准收取土地复垦费。

临时使用土地的期限不超过2年,不得修建永久性建设物。

第二十六条 单位和个人使用新征土地的,占用耕地(包括商品性菜地)和精养鱼塘都必须缴纳耕地开垦费或菜地开发基金,缴纳了菜地开发基金的不再缴纳耕地开垦费。

耕地开垦费和菜地开发基金,统一由市、县土地主管部门收取,专户储存,专款专用,谁开发,谁使用。

耕地开垦费的收取按本规定第十七条规定的标准执行。

商品性菜地和精养鱼塘开发基金依照《实施办法》规定的标准,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城市规划区内商品性菜地每平方米21元;建制镇(含市蔬菜办核定的乡、集镇)每平方米15元。

(二)精养鱼塘(四周石块砌堤,排灌设施配套,亩产500斤以上)每平方米15元。

耕地开垦费、菜地和精养鱼塘开发基金的具体使用管理办法,依照省人民政府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的报批程序,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实施办法》规定执行;具体建设项目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国有土地面积,1公顷以上2公顷以下由市人民政府审批;1公顷以下的用地由县人民政府审批,但中央、省、市属企事业单位用地和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用地仍由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二十八条 建设用地单位使用国有土地,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都应当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

出让应以拍卖、招标为主,控制协议出让。土地拍卖由市、县土地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和个人使用国有土地的,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的约定或者土地使用权划拨批准文件的规定使用土地。

城乡任何单位和个人出卖或转让房屋必须同时办理转移土地使用权手续。

在城市规划区内已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新建、扩建、改建、续建任何建设物、构筑物、铺设道路或管线的,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选址后,必须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到市、县土地主管部门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第三十条 城镇建设在城市规划区内和房地产开发部门进行综合开发建设的,在开发之前,必须先列入用地计划和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开发后,应当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和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第三十一条 乡(镇)、村建设用地,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依法实行申请、审批、发证制度。

㈠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乡(镇)、村建设用地,应当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先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然后按审批权限、程序办理审批手续;补偿标准除青苗补偿费全额补偿外,其它补偿费减半执行。

㈡兴办乡镇企业用地,严格控制在省土地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用地标准范围内,其补偿标准参照征地补偿标准低限执行。

第三十二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人均住房占地面积已经超过规定标准的,不得申请占地建房。

㈠农民建房占地面积按下列控制标准审批:

1、占用宅基地或村内空闲地的,每户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80平方米。

占用耕地建房的,每户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20平方米。

占用荒山、荒坡、荒滩和拆旧翻新的,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200平方米。

2、城镇规划区内农村户口居民建房用地面积,每户不得超过100平方米。

㈡农村村民建住宅,需要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土地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村民小组同意,村委会审查,乡人民政府审核,报县人民政府批准;涉及占用农用地的,由县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核定后整理汇总,报市土地主管部门审查,上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宜春市城区规划范围内的农村村民建房用地,一律由市土地局批准。

㈢农村村民建住宅,一般不准占用耕地,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地。不得突破乡村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㈣农村村民建住宅的,人均住房占地面积已达到20 25平方米,或者人均住房占地面积超过当地人均面积的,不得申请占地建房;出租、出卖原住房的,不得申请、批准宅基地。

(五)公路两旁土地应实行有偿使用,严格控制批准农村村民用于建住宅。

第三十三条 城镇居民建住宅,必须使用国有土地并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㈠在城市、集镇(含独立工矿)规划区内,城镇居民、职工建住宅的,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后,由市土地主管部门依法实行土地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供地,其中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经市、县人民政府统一征用后,方可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供地。除出让外,禁止批准个人在城市、建制镇规划区内建单家独院的住宅。

㈡国有农、林、牧、渔场和水利管理单位职工个人建住宅,需要使用本单位土地的,由本人提出用地申请,经本单位审核,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市规划区内由市人民政府批准。

㈢城市、集镇规划区内菜农建住宅,需要占用本单位集体土地的,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统一规划选址,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按照征用土地补偿标准低限,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交纳土地补偿费,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居(村)委会同意,街道办事处(乡镇)审查,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依法办理征(拨)用地审批手续。

㈣城乡居民、职工和回乡落户的离退休干部职工建住宅,需要使用其他地方的土地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场(所)或村委会同意,乡人民政府审查,报县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同意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按照征用土地的补偿标准向被用地单位支付土地补偿费。实行土地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的,应当从收取的费用中支付相应的土地补偿费给被用地单位。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 市、县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对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法行为的进行监督检查。

㈠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行为;

㈡土地用途管制行为;

㈢基本农田保护行为;

㈣土地利用计划执行行为;

㈤农用地转用和征用土地以及建设用地审批行为;

㈥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利用行为;

㈦基准地价和国有土地使用价格确认行为;

㈧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终止行为,以及国有土地资产处置行为;

㈨土地登记和发证行为;

(十)土地税费收缴行为;

(十一)其他与土地相关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 上级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有权对下级人民政府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下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违法作出的土地行政行为有权予以撤消,并有权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可以直接作出行政处罚或行政处理决定。

第三十六条 市、县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㈠对正在进行的土地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制止,当事人拒不停止的,土地主管部门可以查封、扣押工具,可以拆除一层以下的地上建筑物和构筑物;

㈡对土地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和处理;

㈢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自己无权处理的,依法向行政监察机关提出行政处分建议书,行政监察机关应当依法予以处理。

第三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依法成立土地执法监察支队,隶属市土地主管部门;县人民政府成立土地执法监察大队,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管理法》赋予的土地管理监督检查职责。土地管理监督检查人员履行职责时,必须统一着装并佩戴土地执法标志和出示土地执法证件。

市、县土地主管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可以提请公安、检察、法院、监察、财政等部门予以协作,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予以配合。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和本规定的按下列规定处罚:

1、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它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它设施,并处以非法所得的50%以下罚款。对没有违法所得的按每平方米10元以上,50元以下的标准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恢复土地原状,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非法占地的建筑物或其它设施,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非法占地的建筑物,并处以罚款。罚款标准,占用基本农田的每平方米20元以上,30元以下;占用其他耕地的每平方米10元以上,20元以下;占用其它土地的,每平方米10元;对非法占用土地的单位的直接负责主管人员或其它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超过批准数量占用的土地,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在城市、集镇规划区内单位或个人在原已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兴建、扩建、改建、续建的,必须到土地主管部门办理用地手续,拒不办理或者只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未办理建设用地手续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按未批先建处罚。

3、无权批准征用、使用土地的单位、个人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程序批准占用、征用土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使用的土地收回,拒不归还的,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对非法批准征用、使用土地的直接责任主管人或其它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批准征用、使用土地,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4、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用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非法所得的5%以上,20%以下罚款。对没有违法所得的按每平方米10元以上,50元以下的标准罚款。

5、违法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沙、取土、采石、采矿等破坏种植条件的,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或者侵犯邻近用地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耕地开垦费2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拒不履行土地复垦或耕地开垦义务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履行;逾期不履行的,责令缴纳复垦费或耕地开垦费,并可处以土地复垦费或耕地开垦费2倍以下的罚款,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临时用地限期满,拒不归还的;或不按批准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责令交还土地,并按非法占地每平方米30元罚款。

8、拒不按规定缴纳土地闲置费、耕地开垦费、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土地收入等有关规费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纳,并按拖欠时间每日加收相当于应缴额3‰的滞纳金,逾期不缴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9、侵占、挪用被征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和其他有关费用,责令全部退赔,并可处以非法占用款额30%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10、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阻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责令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对本具体规定中的,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建地上的新建建筑和其它设施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对继续施工的,市、县土地主管部门有权制止,对其作出的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的有关责任人员,按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行政处分暂行办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拒绝、阻碍土地主管部门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提请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公安机关应当依法给予处理,是国家工作人员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规定所称“市”指宜春市,“县”含县级市和袁州区,“乡”含建制镇,“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第四十一条 凡市内发布的其他土地管理规定,与本规定不符的,应当以本规定为准。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春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实施办法(试

【发布单位】宜春市

【发布文号】宜府发〔2003〕31号 【发布日期】2003-07-18 【生效日期】2003-07-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宜春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宜府发〔2003〕3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宜春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第34次市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三年七月十八日

宜春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做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退役士兵安置工作,鼓励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退役士兵中按国家现行安置政策纳入工作安排范围的士官和义务兵。

第三条第三条 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按照“谁安置,谁负责”的原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向其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费后,不再为其安排工作;转业士官在增发一次性安家补助费后,也不再为其安排工作。

第二章 自谋职业办理程序

第四条第四条 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一律由本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本级政府负责安置工作的机构提出申请,并填写《自谋职业申请表》一式二份。

第五条第五条 经安置工作机构审查同意后,由安置工作机构同申请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签订《江西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协议书》(一式三份:本人一份,安置部门一份,存档一份),并由安置工作机构向申请人填发《江西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证书》,申请人凭证一次性领取经济补助费,转业士官凭证同时领取一次性安家补助费。

第六条第六条 自谋职业退役士兵凭当地安置工作机构的落户介绍信办理户籍手续。

第三章 自谋职业补助费发放标准

第七条第七条 市直自谋职业退役士兵义务服役期间,每服役一年补助人民币6000元,两年共计补助人民币12000元。义务服役期满后转为士官继续服役的,每服役一年补助人民币1000元,直至退出现役。转业士官另增发一次性安家补助费5000元。

第八条第八条 各县(市、区)自谋职业退役士兵的一次性经济补助费标准和转业士官的一次性安家补助费标准,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自行确定。

第四章 安置补助经费筹措

第九条第九条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同级财政预算中安排。

第十条第十条 向有安置任务的单位征收有偿转移安置费。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通过其他合法渠道筹措资金。

第五章 安置补助经费使用范围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给退役士兵待安置期间的生活补助费。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按照规定标准给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费,给自谋职业的转业士官增发一次性安家补助费。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对退役士兵进行就业培训等业务开支。

第六章 自谋职业优惠政策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自谋职业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或者创办经济实体的,工商管理部门免收首次注册登记、办证费,三年内免收管理费并减半征收市场管理费,需要前置审批的有关部门免收办证费。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的,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1]11号)精神,享受有关税收优惠。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自谋职业退役士兵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按照中共宜春市委、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赣发[2002]13号文件,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宜发[2003]1号)精神,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为进行了城镇失业登记的自谋职业退役士兵发放《江西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作为他们享受扶持政策的凭证。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是伤残军人的,除享受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外,同时享受在乡伤残军人待遇。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自谋职业退役士兵自安置部门批准自谋职业之日起,按城市个体工商户的标准、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其军龄视同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自谋职业退役士兵档案一律转入当地劳动保障部门保管,三年内减半收取档案管理费。劳动保障和退伍安置部门要积极为他们提供就业咨询、就业信息,搞好中介服务。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下列人员不发放自谋职业补助费:

(一)按照国家现行安置政策,不应由当地政府负责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

(二)安置工作机构按规定已为其安排工作,但本人拒不服从组织分配的退役士兵;

(三)安置工作机构认为不得申请自谋职业的其他人员。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宜春市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从2002年退出现役的士兵开始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宜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试行)的通知

宜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试行)的通知

宜府发〔2012〕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充分发挥商标兴企、商标富农、商标强市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服务我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关于实施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试行)》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关于实施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试行)

商标战略是以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为主要环节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战略,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充分发挥商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驰名商标、江西省著名商标、宜春市知名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现就我市实施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商标战略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完善“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商标战略运行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商标战略实施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不断提升我市商标的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集中力量培育扶持一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努力构建结构优化、逐级递进的商标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商标兴企、商标富农、商标强市的积极作用,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实施商标战略的工作目标

按照商标总量增加、品牌价值提升的要求,力争到2015年底,全市新增商标注册申请4000件以上,注册商标总量超过10000件,其中新增农产品注册商标300件以上。各县市区培育和推荐行政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件以上,使全市行政认定中国驰名商标总量达到8件以上;江西省著名商标总量300件以上;宜春市知名商标250件以上。全市商标战略实施的政策保障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公共服务机制基本形成,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全面增强,商标战略在知识产权战略体系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结合更加紧密,在提升全市经济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三、实施商标战略的培育重点

实施商标战略要紧扣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握品牌培育的重点,使商标战略为优化产业结构服务,为全市经济发展大局服务。

(一)围绕主导产业抓培育。突出抓好锂电新能源、机电、建筑陶瓷、纺织、煤电、鞋革、盐化、医药、竹加工、合金等重点产业商标品牌的培育。促进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搞好后续开发、系列开发,变单一注册为系列注册,扩大保护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知名度和产品美誉度,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江西省著名商标。

(二)围绕现代农业抓培育。突出抓好万载龙牙百合,铜鼓茶叶、茭白,奉新大米、猕猴桃,宜丰蜂蜜、竹业,上高紫皮大蒜,靖安白茶、椪柑,樟树药材、酒,丰城富硒产业,高安蔬菜,袁州皮蛋、油茶等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商标的培育扶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一社一标”工作,力争成功注册一批地理标志商标和集体商标,培育扶持一批“名、特、优、新、稀”农产品商标品牌,发挥商标富农的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三)围绕现代服务业抓培育。突出抓好旅游、教育、文化、批发、餐饮、娱乐、金融、物流、服务外包、房地产、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培育一批服务品牌。做大做响明月山风景区、温汤温泉,靖安三爪仑风景区、宜丰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奉新百丈风景区、铜鼓大塅风景区等旅游品牌。促进佛教禅宗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引导大型批发市场、物流企业、商业连锁企业、交通运输企业进行商标注册,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运作方式,积极拓展经营,扩大市场影响。旅游景区、宾馆、餐饮、娱乐、旅行社、知名学校、金融企业等要积极注册服务商标,加快营销模式创新,发展电子商务,扩大社会影响,打造优质服务品牌。

四、实施商标战略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商标培育力度,增强企业品牌意识。引导企业树立拥有自主品牌、争创知名品牌、保护自主品牌的意识,充分利用自主品牌实现转型升级,不断做大做强。积极支持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和实施产、学、研相结合,持续推进自身技术创新;大力加强质量管理,全面推行质量认证,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积极扶持创意水平高、市场运作能力强的龙头广告企业主动与品牌企业对接,进行集中式、群体式广告宣传,通过强化商标的策划与传播,打造企业特色文化,提升企业商标的知名度。加快建立企业信用体系,深入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提升企业信用自律水平和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提升和维护企业商标的市场美誉度。充分发挥商标在凝聚产品质量、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企业信用和技术创新等综合竞争能力中的载体作用,整合企业各类资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推进农产品商标创建,发展地方特色品牌。大力支持农产品的品牌化,引导农产品企业依托商标走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的发展道路。充分挖掘利用我市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加大对具有宜春特色的粮食、畜禽、果蔬茶、水产、林产品等农产品商标的培育力度,培育一批品牌涉农企业和品牌农产品基地,巩固和发展“商标兴农”成果。积极帮助符合申报条件的农副产品申报集体商标、地理标志和其他证明商标,大力推行“公司+商标+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农产品商标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中的作用,促进我市农业依托农产品商标实现快速增效。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行政策激励机制。支持企业争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江西省著名商标、宜春市知名商标,鼓励企业到境外注册商标。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当年由市、县(区)两级政府各奖励10万元;新获得江西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当年由受益财政奖励5万元;新获得宜春市知名商标的企业,当年由受益财政奖励2万元。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江西省著名商标、宜春市知名商标企业的商品和服务,符合政府采购规定的,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采购。

(四)推进商标市场化运作,实现商标价值最大化。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商标无形资产价值,支持和鼓励企业通过商标投资入股、质押融资等方式,发挥无形资产的融资功能,引导企业利用授权贴牌、品牌连锁等商标许可使用方式,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商标的市场知名度,实现商标价值的利用和提升。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商标服务和信息管理平台,提供闲置商标许可使用、转让等服务,提高商标资源的使用率,推进闲置商标资源的盘活利用。

(五)规范发展商标社会中介服务体系。支持商标代理、交易、咨询、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推动商标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制度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对商标代理人的业务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代理人素质。完善商标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与功能,培育服务品牌,开展专业化、特色化经营。加强对商标中介服务机构和商标代理人的行政监督管理,规范商标中介服务执业行为,取缔非法代理,充分发挥商标中介服务在商标运用和管理中的保障促进作用。

(六)加大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完善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机制。完善举报制度,简化举报程序,方便商标权利人投诉。加大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的保护力度,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构建打假维权机制,为自主品牌开拓省内外、国内外市场提供有力支持。依法惩治商标侵权行为,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商标侵权案件高发的重点行业、领域和地区开展集中整治,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以及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加大曝光和惩处力度,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充分发挥财产保全、证据保全、强制执行等措施在打击商标侵权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力遏制商标侵权行为。

(七)加强商标战略研究。鼓励商标协会等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管理和服务工作。依托市商标协会,组织和整合有关商标研究力量,为我市实施商标战略提供咨询建议。加强对商标法规政策、发展动态的研究,探讨解决企业在实施商标战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评估考核各地、各行业商标战略实施效果,为政府制定经济和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五、实施商标战略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宜春市实施商标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工商局局长、市财政局局长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市实施商标战略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部署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承担实施商标战略日常工作。建立并实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商标工作形势,通报实施商标战略工作进展情况。各县(市、区)政府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和工作机构,并把商标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实施商标战略内容列入工作任务,明确商标注册申请工作目标,采取行政指导和政策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各类商标注册。将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街道),重点加强对农业企业、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老字号等企业商标注册的引导与服务。

(二)落实部门责任。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组织实施商标战略,切实抓好商标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1)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协调督促成员单位落实商标发展规划各项工作任务,解决商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每年组织召开1-2次会议研究商标战略工作,开展商标发展工作的调查研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情况,反映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2)市工商局职责:指导各类经营主体积极申请商标注册,走自主创牌之路。按照“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荐一批”的原则,做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品牌的培育和推荐工作。指导企业以创品牌促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升产品的档次和商标品牌的知名度,引导龙头企业、利税大户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做大做强企业,服务经济发展。

(3)市财政局职责:对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的企业奖励申请予以核实确认,及时拨付奖励资金。

(4)市广播电影电视局职责:组织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大对实施商标战略的宣传力度,扩大商标对外宣传工作。

(5)市发改委职责:做好商标发展的项目支持;按照行业标准和规范,做好行业商标发展规划指导工作,帮助和支持招商企业开展商标申报等工作。

(6)市工信委职责:了解、掌握全市工业企业商标使用情况,引导、帮助工业企业做好商标注册,创立自主品牌。鼓励、扶持工业企业创立中国驰名商标、江西省著名商标,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7)市农业局、林业局、文化局职责:分别做好农业、林业和民族民间特色文化产业商标发展的规划、培育和推荐工作,做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帮扶指导工作。

(8)市科技局职责:指导做好商标主体单位科技计划和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制定促进科技进步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科技进步奖申报以及行业商标发展规划落实指导工作。

(9)市国税局、地税局职责:做好税收优惠政策宣传辅导,化解商标主体单位涉税风险,强化对商标项目的服务,支持商标主体单位的发展。

(10)市公安局职责:协助做好依法惩治商标侵权行为工作,严厉打击商标犯罪行为。(11)市质监局职责:推动商标主体单位开展质量管理、标准化和认证工作。

(12)市金融部门职责:在已获得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著名商标、知名商标价值评估确认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商标品牌无形资产为担保、抵押等信贷融资业务,对商标企业给予信贷支持,使商标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在培育产业集群和加快产业集群发展中充分发挥资本的功能。

(三)广泛宣传培训。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借助各类媒体,通过举办商标论坛、专家讲座、理论研讨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商标和商标战略知识,宣传各地实施商标战略的成功经验,增强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商标意识,在全社会弘扬创牌为荣、侵权为耻,诚信为荣、假冒为耻的观念,营造尊重知识产权、重视商标战略的社会氛围,树立全社会认牌购物、自觉抑制假货的健康消费理念。

下载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春市行政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宜府发〔20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春市行政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宜府发〔2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