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规划报告2编制说明
攀枝花市矿山环境保护
与治理规划报告
攀枝花市国土资源局
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
攀枝花市矿山环境保护
与治理规划报告
项目委托单位:攀枝花市国土资源局
项目承担单位: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负责人:张远明 报告主编:郝红兵
报告编写人:郝红兵
张远明
杨学之
王海波
易加强
黄杨荣
胡长顺
张博森
张月胜
刘红丹
单位负责人:袁永旭 总工程师:赵松江
提交单位: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提交时间:二零零六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 总则.............................................................................................1
一、目的任务.............................................................................................................1
二、规划依据.............................................................................................................1
三、适用范围.............................................................................................................2
四、规划期和规划基准年.........................................................................................2
第二章 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3
一、自然地理.............................................................................................................3
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4
三、地质环境条件.....................................................................................................5
四、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概况.................................................................................8
第三章 矿山环境现状及趋势分析......................................................15
一、矿山环境问题及其危害...................................................................................15
二、矿山环境现状评估分区...................................................................................17
三、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23
四、矿山环境发展趋势分析...................................................................................24 第四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任务..........................................26
一、指导思想...........................................................................................................26
二、基本原则...........................................................................................................26
三、目标任务...........................................................................................................26 第五章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29
一、分区原则与方法...............................................................................................29
二、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30 第六章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39
一、重点治理工程的确定.......................................................................................39
二、矿山环境治理工程部署...................................................................................49
三、工程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3
四、工程效益分析...................................................................................................57 第七章 规划实施保证措施..................................................................60
一、组织管理保证措施...........................................................................................60
二、法律法规保证措施...........................................................................................60
三、监督检查措施...................................................................................................61
四、科技创新措施...................................................................................................62
五、资金保证措施...................................................................................................62
六、宣传教育措施...................................................................................................62 附件一 攀枝花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说明书..................64
一、基本情况...........................................................................................................64
二、规划编制过程及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67
三、规划研究材料...................................................................................................69
四、征求意见及协调情况.......................................................................................73
五、其他相关问题说明...........................................................................................73
附图:
1、四川省攀枝花市矿山环境现状评估图(比例尺1:20万)
2、四川省攀枝花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图(比例尺1:20万)
附件:
1、四川省攀枝花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说明
2、四川省攀枝花市矿山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3、四川省攀枝花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研究报告
4、四川省攀枝花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控制指标研究报告
5、四川省攀枝花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研究报告
6、四川省攀枝花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
附表:
1、四川省攀枝花市主要矿山环境现状及保护与治理措施建议一览表
2、四川省攀枝花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一览表
3、四川省攀枝花市矿山环境治理工程规划一览表
第一章 总则
一、目的任务
攀枝花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工作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攀枝花矿山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估,在初步查明全市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潜在危害的基础上,编制攀枝花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和治理矿山环境,恢复矿山生态系统,以及实施矿山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管理和保护矿山环境提供指导性文件,最终达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主要任务:客观地分析攀枝花市矿山环境现状,摸清矿山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对矿山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估;明确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分区,提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分阶段做出工作安排和部署,对近期可实施工程编制项目建议书,提出攀枝花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控制指标和规划实施的保证措施建议。
二、规划依据
(一)文件与法规依据
1.攀枝花市国土资源局于2006年4月13日对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发出的《关于邀请参加攀枝花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及攀枝花市国家矿山公园总体规划编制与申报单位比选的函》;
2.《中国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 3.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9]356号文《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6.国务院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7.国土资环发[2000]14号文《关于申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项目的通知》; 8.《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
9.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川国土资发[2002]143号文《关于加强我省矿产资源开发中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二)主要技术依据
1.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5]119号文《省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指南》; 2.《矿山治理恢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内容》(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1-
3.《1∶50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察规范》(GB/T14158-93); 4.《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12719-91);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6.《工程测量规范》(GB BV50026-93); 7.《国家水准测量规范》。
三、适用范围
本规划适用范围为攀枝花市所辖行政区域。
四、规划期和规划基准年
本规划以2005年为基准年,规划期限为2006-2015年,规划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15年。
-2-
第二章 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
一、自然地理
(一)位置与交通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1°08′~102°15′,北纬26°05′~27°25′。东邻凉山州会理县,南靠云南省永仁县,西临云南省华坪县、宁蒗县,北与凉山州德昌县、盐源县接壤。全市幅员面积7440.4km2。
工作区北离成都749km,南距昆明351km,西至泸沽湖213km、到丽江302km,成昆铁路纵贯全境,攀枝花机场已建成投入使用,雅攀高速公路也即将建成,进出交通方便。
(二)地形地貌
攀枝花市地处云贵高原北部的横断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走向近南北向,总体为中山-中高山地貌,最高点位于盐边县穿洞子,海拔4195.5m,最低点位于仁和师庄,高937m。
其地形地貌形态主要分为侵蚀堆积地形、构造溶蚀地形和构造侵蚀地形。
侵蚀堆积地形主要沿安宁河谷平原和金沙江沿岸呈零星的河谷阶地和山间台地分布,安宁河谷平坝主要属米易县所辖,为四川省第二大粮仓,金沙江沿岸零星的河谷阶地和山间台地成为攀枝花市一些主要的城市建设场地。
构造溶蚀地形主要沿碳酸盐岩出露地区分布,岩溶发育程度差异较大。
构造侵蚀地形分布广泛,包括金沙江沿岸大部地区、雅砻江沿岸大部地区和安宁河沿岸除河谷平坝以外的大部地区均属构造侵蚀地形。
区内各大矿区地貌以构造侵蚀地形和构造溶蚀地形为主,普遍地形陡峻崎岖,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因采矿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也较为严重。
(三)气候条件
攀枝花市属南亚热带气候到北温带气候,气候垂直分带明显。具有夏季长、气温日变化大、干热、日照强、降雨集中等特点。
攀枝花市多年平均降雨量849.3mm,雨季为6~9月,雨量较为集中,多大~暴雨,雨季雨量占全年的86.8%,降雨作用是区内矿山环境破坏,导致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重要因素。
-3-
(四)水文水系
区内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主要河流包括金沙江及其一级支流雅砻江、二级支流安宁河等。
金沙江在市内全长133km,从云南省华坪县流入境内。上游起点仁和区太平乡的干菁沟口由西向东流至倮果,转向南到平地师庄出境。据渡口水文站资料,最高水位993.46m,最低水位985.95m;最大流量7910m3/s,最小流量512 m3/s。
雅砻江由北向南沿盐边县和米易县边界流过,在倮果汇入金沙江,境内全长90km,据小得石水文站资料,其最高水位995.68m,最低水位982.71m,年平均流量1230-1990m3/s。
安宁河由北东向南西流经米易县,在湾滩下游2.5km汇入雅砻江,年平均流量182-343 m3/s。
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攀枝花市是1965年我国大三线建设中建立起来的重要钢铁工业城市。辖三区(东区、西区、仁和区)两县(米易县、盐边县),共有44个乡镇。2005年末,全市居民总户数32.63万户,总人口107.86万人。
2005年,攀枝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8.0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2.1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4.26亿元。
全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发现矿种76种,开发利用45种,发现矿产地490余处,钒钛磁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煤、石灰石矿、晶质石墨矿储量丰富;有二滩水电站等大型的能源基地;有攀钢、攀煤等大型工矿企业,是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及原材料基地和工业区。
地处干热河谷光热资源丰富,热带植物品种多,芒果、木瓜生长良好,地形相对高差大,有利于立体农业和反季节蔬菜的种植。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8%以上,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植物和野生动物种类达2500多种,被称为植物学家的天堂,其中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原始苏铁林,这里铁树年年开花,被誉为奇观。
钒钛的深加工,高耗能电冶工业、石墨制品加工出口,使攀枝花市将发展成为重要的化工基地。
-4-
三、地质环境条件
(一)地层岩性
工作区岩石类型较多,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都有。
地层从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前震旦系、震旦系以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等为主并含有钒钛磁铁矿;古生界为页岩、砂岩、灰岩和低变质的大理岩;中生界为红层砂砾岩、泥岩夹煤系地层为主;新生界昔格达半成岩粉砂质泥岩、底部为含硅藻土泥岩及河流砂卵石堆积物等。
工作区分布着大面积的岩浆岩,以中~酸性岩为主,基性~超基性岩次之。晋宁期、华力西期、燕山期的岩浆岩都有分布,晋宁期的有闪长岩、花岗岩,华里西期的有基性岩和花岗岩,燕山期以酸性岩为主。
这种丰富的地层岩性组合和复杂的地质构造的作用赋予了攀枝花市丰富的矿产资源。沉积岩中赋存了丰富的煤、粘土、石灰石、白云石、石墨等矿产资源,而岩浆岩中则赋存了丰富的花岗石、钒钛磁铁矿等矿产资源。
(二)地质构造
攀枝花市位于川滇“歹”字型构造中段,南北向构造带与“歹”字形构造带的复合部位。构造十分复杂,褶皱、断裂发育,古有岩浆岩侵入、火山爆发,时至燕山期、喜山期构造活动仍然强烈。
工作区附近有元谋—昔格达南北向活动断裂带,其主要构造形迹有攀枝花北东向断裂带、倮果断裂带、华坪-渡口东西向断裂带、盐边县和米易县雅砻江南北向断裂带、盐边县北东-南西向箐河断裂带、盐边县林蛇旋卷构造、米易县安宁河南北向构造带等。这些构造控制着地层岩性分布、山脉水系的走向,有的属活动断裂,属控震构造。如元谋—昔格达南北向断裂带宽度达几公里,至今仍然还在活动,是孕震构造。
攀枝花断裂带主要由纳拉菁断裂、弄弄沟断裂、大渡口断裂组成,该组断裂有的切割第四系,1975年7月16日发生2.5级有感地震,但活动甚微。
倮果断裂带南起棉纱湾经倮果至观音坝,长11.8km,走向30°~40°,倾角65°~70°,宽10m,切割昔格达组地层,表明第四纪活动过。
华坪-渡口断裂带是东西向基底断裂,第四纪后期没有活动迹象。
雅砻江断裂带位于雅砻江沿岸及以东地区,断裂十分发育,由11个紧密褶皱和13条高角度冲断裂组成,具挤压破碎特征。
-5-
箐河断裂带呈波状延伸,倾角变化大,为35°~70°,随倾角的变化,其破碎带宽度也发生变化,一般为50~200m,断裂具压扭性质。北东向主干断裂常被一组北西向张扭性断裂横切。
林蛇旋卷构造为一组南北向弧形褶皱和断裂组成,构造向北收敛,向南散开,砥柱位于共和短轴背斜中部林蛇一带,其褶皱和断裂特征基本与南北向构造带相似,但断裂具明显的动力变质和相对错动现象,旋卷构造具压扭性质,为东西向应力作用下介质不均匀而产生的局部应力场所致。
安宁河构造带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较少,为各期花岗岩组成,沉积岩相当零散,断裂较密集,构造面陡直,多向西倾,倾角60°~70°,断距多为1000~2000m,其中以官沟-龙潭断裂为代表。此外断层分布还有北稀南密的特点。
工作区新构造活动较强烈,伴随青藏高原的強烈隆起,本区以间歇性抬升为主,形成了多级阶地,古夷平面被切割,西部抬升大,东部抬升小,形成东部相对下降的沉降区,如红格小盆地。金沙江、雅砻江每年上升速度0.58mm。该地区附近有昔格达断裂、李明久断裂、桐子林断裂等多条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强烈是新构造活动的表现。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三)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1.坚硬块状工程地质岩组
构成该岩组的地层是岩浆岩体、前震旦系变质岩体。包括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角闪正长岩、花岗岩、玄武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混合岩等。这些岩石的共同特点是强度高、呈块状、软弱结构面少,一般不易产生滑坡,在陡峭山崖可能形成崩塌。该岩组分布于新华、同德、金沙江沿岸、仁和以南的大部分地区、盐边县北部、南部和东部局部地区、米易县大片地区。
这类工程地质岩组的特征对花岗石矿区地面变形、地质灾害的发育有着较大的控制作用。
2.坚硬厚层状溶蚀工程地质岩组
构成该岩组的地层是以古生界的灰岩、大理岩、夹薄层泥岩、砂岩为主的一套岩体。包括震旦系的灯影组灰岩、二叠系阳新灰岩、观音崖组的砂岩、砂砾岩和红石岩组的砂岩、粉砂质泥岩。主要分布在格里坪、清香坪以北的半高山地区。
这类工程地质岩组的特征对石灰石、白云石矿区的地面变形、地质灾害的发育有较大
-6- 的控制作用。
3.软硬相间层状工程地质岩组
主要由三叠系、侏罗系地层组成。主要岩性是红色砂泥岩互层,有砂岩、泥岩、沙质泥岩、碳质泥岩。其中泥岩易风化,形成软弱结构面,是控制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泥岩风化后形成粘土,粘粒含量高达51%。粘土矿物成分以蒙脱石为主,其次是伊利石和高岭土。蒙脱石水理性质差,是滑坡的主要滑带土。砂岩、泥岩互层形成软硬相间的结构。它们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工程地质特性差异大,岩层的层面和软弱结构面往往是影响工程地质特征的重要因素。若是岩层产状与坡向一致,地形坡度陡,岩层坡脚受河流侵蚀或开挖边坡形成临空面容易产生滑坡。这些岩组主要分布在仁和区前进乡、太平乡一带,在盐边县、米易县境内分布较为广泛。
这类工程地质岩组的特征对各大煤矿矿区的地面变形特征有着较大的控制作用。4.薄层状软弱半成岩工程地质岩组
组成该岩组的地层是昔格达地层。它是一套河湖相沉积的半成岩粘土岩。从外观看似岩非岩、似土非土。一般层面倾角4°~7°。节理裂隙发育,地基承载力略高于第四系同类土。粘土岩的矿物成分以伊利石为主,亲水性好,遇水膨胀,使岩石抗剪强度明显降低,所以易产生滑坡是这套岩组的特征。该岩组一般不透水,但长期在水的浸泡下,很缓的坡度也可以产生滑坡。
该岩组地层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沿岸高阶地、安宁河谷地区等,在盐边县局部地段有零星分布。
区内开采的粘土矿除二叠系梁山组外即为昔格达组的泥岩,如大地水泥有限公司粘土矿,其工程地质特征对这类矿山的环境有着一定的控制作用。
5.松散土体工程地质岩组
该岩组主要包括金沙江、雅砻江、大河、把关河、安宁河的河流堆积物,山坡脚的坡积层,排土场的人工堆积物。这些物质往往是产生滑坡、泥石流的物质基础。
(四)水文地质条件
由于工作区地层齐全,岩石种类齐全,因此松散层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岩溶水等四大类型地下水皆有分布。
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主要沿金沙江、安宁河等河谷地带分布,含水地层包括第四系冲洪积层和上第三系昔格达组,前者单井涌水量100~500t/d,以重碳酸钙镁型水为主,-7-
后者单井涌水量10~100t/d,为重碳酸钙型水。
基岩裂隙水遍布全区,依含水岩组的不同可分为碎屑岩裂隙水、变质岩裂隙水和岩浆岩裂隙水。碎屑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古生界和三迭系碎屑岩中,泉流量0.1~1l/s,少量赋存于上震旦统,泉流量则达1~5l/s,地下水为重碳酸钙型及重碳酸钙镁型。变质岩裂隙水赋存于会理群地层中,泉流量一般0.1~1l/s,成分以重碳酸钙镁型为主,局部为硫酸重碳酸钙型。岩浆岩裂隙水赋存于各期岩浆岩中,泉流量0.1~1l/s,大者5~10l/s,与岩浆岩风化带深度和厚度,以及地貌和汇水条件有关。
碎屑岩孔隙裂隙层间水主要分布于盐边县红坭煤田一带,金沙江沿岸煤系地层出露区等,含水层为三迭系砂岩、砾岩、页岩、炭质页岩和煤层,单位涌水量5~30t/d,多具承压性质,水质以重碳酸钙镁型水为主。
岩溶水主要分布盐边县北部及中部局部、金沙江沿岸等碳酸盐岩出露区。其中,中-上泥盆统、石炭系及下二迭统地层出露区,溶洞暗河强烈发育,地下水丰富,大泉暗河流量100~1000l/s;中志留统地层,岩溶不发育,地下水不甚丰富,泉流量小于10l/s;上震旦统灯影组地层中,溶洞暗河中等发育,地下水较丰富,大泉暗河流量10~100l/s,也分布少量古生界岩溶发育,地下水含量丰富的地层。岩溶水水质以重碳酸钙型和重碳酸钙镁型为主。
由于区内气候温暖,雨量丰富,因此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区内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切割较深,导致区内侵蚀基准面低,因此其支流切割深度也较大,因此地下水迳流、排泄条件良好,通常坡体上不同高程均有泉水出露,说明不同含水层间水力联系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下水就地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
区内的地下水大部分由大气降水补给,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等江河是该区的最低排泄点。地下水在运移径流中,对地质灾害的产生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地下水沿基岩和覆盖层界面及岩土体中的软弱结构面运移时,常导致结构面抗剪强度降低,成为加剧斜坡变形破坏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四、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概况
(一)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攀枝花市矿产资源具有储量大,品种全,分布集中,埋藏浅,开发条件优越,选矿性能好,综合利用价值高,组合配套优势突出的特点,是我国少有的矿产资源“聚宝盆”,其资源潜力和经济价值很大。
-8-
1.矿产资源种类和储量 1)矿产资源种类
区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全市已发现矿种76种,查明有一定资源储量的39种,矿产地490余处,其中有大型、特大型矿床45处,中型矿床31处。
这些矿产资源种类的组合配套性较强,主要优势矿产钒钛磁铁矿保有资源储量大,且与之配套的能源矿产煤、熔剂灰岩、白云岩、耐火粘土等冶金辅料矿产可为攀枝花钢铁、钒钛新材料基地提供充足、配套的资源保障。
2)矿产资源储量
在占全国国土面积千分之一的区域内,蕴藏着全国20%的铁、63%的钒、93%的钛及非常丰富的非金属矿产,如煤、石墨、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粘土、饰面花岗石等。据预测,各类矿产资源总量在300亿吨以上,潜在经济价值十分巨大。其中,钒钛磁铁矿除铁为主要矿产外,还共生钛、伴生钒、钪、镓、铬、钴、镍、钼、硫等有用元素,均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中钪、镓的潜在经济价值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总量中分别居第一位、第五位,综合利用的开发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截至2001年底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为:煤矿561535kt,铁矿石7091570 kt,钛矿(TiO2)519196.07 kt,钒矿(V2O5)14777.848 kt,铜矿7576金属t,铝矿石955 kt,镍矿204067金属t,钴矿80225金属t,熔剂石灰石280554 kt,冶金用白云岩74329 kt,耐火粘土11516 kt,晶质石墨15552 kt,水泥用灰岩22841 kt,水泥用粘土9327 kt,硅藻土13556 kt,饰面用花岗岩5100×104m3。
根据各矿种保有资源储量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产业基础、产品市场竞争力等原则,确定钒钛磁铁矿、煤矿、石墨矿、饰面花岗岩、冶金辅料石灰岩、白云岩、硅藻土矿为攀枝花的优势矿产,其中钒钛磁铁矿储量巨大,无论在储量上还是经济价值上都有其突出的优势。
2.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 1)钒钛磁铁矿
攀枝花市铁矿主要分布于攀枝花市东区、盐边县新九乡、红格镇、米易县白马镇、垭口镇、得石镇等,有攀枝花矿区、红格矿区、白马矿区、安宁矿区、潘家田矿区等,其中攀枝花矿区钒钛磁铁矿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红格矿区历史上主要为集体和个体小矿开采,现处于整合转型阶段,其矿产开发利用正步入正轨,白马矿区及及坪和田家村矿段正
-9-
由攀钢矿业公司进行筹建,即将进行大规模开采,潘家田矿区由安宁铁钛有限公司开采,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其它矿区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2)煤矿
主要分布于西区、仁和区和盐边县红果乡,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其中西区、仁和区宝鼎矿区分为灰家所(Ⅰ井田)、宝鼎(Ⅱ井田)、大荞地(Ⅲ井田)、东风(Ⅳ井田)、太平场(Ⅴ井田)等五个井田,主要为攀煤集团大宝鼎、小宝鼎、花山、太平等四个煤矿开采,另有数十家私营小型煤矿也在该区开采。盐边县红果乡红坭煤矿区包括红果、岔河、阿拉摩、红坭大花地、滑石板、棬子坪、三滩、朱窝子、荒田箐等井田,原主要为县属国营红坭矿务局开采,经转制为三维公司赵家湾、滑石板、棬子坪煤矿和一些小型私营矿山开采。
3)石灰石矿
主要分布于攀枝花市西区巴关河矿区和龙洞矿区,在米易县观音(现属攀莲)、坪山(现属新山)、挂榜(现属白马)等有零星分布,有攀钢矿业公司巴关河石灰石矿、大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龙洞石灰石矿、观音矿产经营部小水井石灰石矿和一些小型采石场等开采,总体上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4)花岗石矿
主要分布于米易县黄草-草场沿仙山山脉一线,在得石镇有少量分布,主要为私营小矿山开采,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成为米易县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5)石英(硅石)矿
分布于盐边县和爱、江西、红格、渔门、惠民,仁和区务本乡等,在米易县胜利乡等零星分布,主要为小型私营矿山开采,总体上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6)石墨
主要分布于仁和区中坝乡,有扎壁公司等一些私营小矿山开采,总体上开发利用程度不高,进一步开发的潜力较大。
7)重晶石
于盐边县红宝、太田、国胜、择木龙一带零星分布,主要为安亿公司零星开采,总体上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8)蛭石
分布于仁和区阿喇乡,现只有阿喇乡蛭石矿开采,总体上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10-
9)苴却砚石
分布于仁和区大龙潭乡和平地镇,曾有大龙潭乡大宝哨苴却石矿和平地迤沙拉苴却石矿零星开采,后大龙潭乡大宝哨苴却石矿由业主申请注销了采矿权,平地迤沙拉苴却石矿转让给了奇雕艺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总体上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10)高岭土
分布于盐边县和爱、新九一带,有小矿零星开采,开发利用程度不高。11)白云石
分布于西区、米易县观音乡等,其中西区巴关河白云石矿有攀钢矿业公司和一些小矿山开采,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而米易县观音乡白云石矿开发利用程度则较低。
12)长石矿
于米易县攀莲镇、垭口镇、盐边县和爱乡等有零星分布,总体上开发利用程度较低。13)大理石
主要分布于西区新庄一带,有何明汉白玉采石场等小规模开采,开发利用程度不高。14)石膏
主要分布于仁和区平地镇,有渝富石膏矿开采,开发利用程度较高。15)其它矿产
攀枝花市其它矿产资源还有铜镍、铅锌、锰矿、铝土矿、沙石、矿泉水、温泉等,大多为零星开采,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3.矿山企业概况
据攀枝花市国土资源局提供资料,截止2005年3月15日,全市有各类矿山企业422家,其中盐边县122家,米易县114家,仁和区129家,东区13家,西区40家,攀煤集团4家。
按矿种划分,有煤矿119家,铁矿33家(包括资源整合和政府收购后尚未注销的矿权),矿泉水3家,石灰石矿16家,花岗石矿45家,硅矿18家,石墨矿3家,重晶石矿5家,蛭石矿2家,苴却砚石矿1家,高岭土矿4家,其它甲类矿山11家,沙石、砖厂、采石场等小型乙类矿山161家。
其中盐边县主要矿山企业主要分布于红坭煤矿区和新九铁矿区,米易县矿山企业主要分布于黄草-草场花岗石矿区,仁和区矿山企业主要分布于宝鼎煤矿区,东区的矿山企业主要为攀钢矿业公司和徐家沟铁矿,西区矿山企业主要分布于宝鼎煤矿区和龙洞、巴关
-11-
河一带石灰石、白云石矿区。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1.开发利用规划目标
1)逐步形成与攀枝花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相衔接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格局; 2)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矿产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3)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矿产资源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稳步推广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矿权;
4)加强矿山环境监督管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5)建立起高效、稳定、安全、经济的矿产品供应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
2.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1)公益性矿产调查评价规划2个调查评价区,即西北部铜、镍、铅、锌、锰、金、硅石调查评价区和东南部铜镍、铅锌、金、铀调查评价区,加强对勘查程度低的优势矿产和潜在优势矿产进行勘查工作,查明其资源储量,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资源保证。
2)商业性矿产调查评价鼓励加强对煤、石灰石、白云石、硅石、花岗石、长石、铂矿和稀土、铌钽矿等矿种的勘查,全市规划三个鼓励勘查区,即攀枝花市中部煤矿鼓励勘查区、攀枝花市煤、石灰石、白云石、硅石、鼓励勘查区和攀枝花东北部稀土、铌钽、铂矿、花岗石、长石、硅藻土鼓励勘查区;积极培育矿权市场,对成矿地质条件好,有一定成矿远景和工作程度的地区,实行探矿权挂牌出让;对龙洞石林限制勘查区,苏铁自然保护区禁止勘查。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1)鼓励煤、钒钛磁铁矿、铜、镍、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白云岩、熔剂用灰岩、耐火粘土橄榄石等冶金辅料矿产、磷矿等化工原料矿产、水泥用灰岩及其配料、玻璃砂岩、石英岩、长石类矿产、高岭土、硅藻土、硅石(99硅除外)、石膏、石墨、重晶石、制砖页岩、大理岩、花岗岩、砚石、地热、矿泉水等矿种的开发利用,限制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江河湖等两岸及城市周边视野区开采严重破坏地质生态环境的矿产,如河道砂石、粘土等。
2)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减少矿山数目,扩大矿山生产规模,-12-
组建一批企业集团,提高大中型矿山企业的比例,改善和优化矿山规模结构,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的矿业生产格局;稳定和发展以钒钛磁铁矿为龙头的黑色金属产业链,发展以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系列,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建材、化工、金属、非金属产品和花岗石、砚石等特色产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新型耐火材料、陶瓷材料、粉体材料,使其成为矿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含量,通过技术改造或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选矿回收率,研究开发钒钛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煤炭矿山企业要引进推广洁净煤,水煤浆技术,改变只生产原煤的状况,应用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生产新型墙体材料,花岗石企业要推广机械化作业,采用组合台阶采矿法分阶段开采,应用先进加工设备,发展精加工板材生产。
3)规划形成6个矿业区:西北部有色、黑色、重晶石、硅石矿综合开发区;中西部铜镍、煤炭综合开发区;攀枝花市黑色金属、冶金辅助矿产综合开发区;东北部黑色金属、石材、稀有贵金属综合开发区;中东部钒钛磁铁矿、地热水、非金属矿综合开发区;南部石墨、金矿、砚石、磷矿综合开发区。
4)规划3个鼓励开采区:米易白马及及坪、田家村钒钛磁铁矿规划区;盐边红格钒钛磁铁矿北矿区规划区;仁和区中坝石墨矿区规划区。
5)规划5个限制开采区:盐边西北部生态旅游区限制开采区;二滩水库库区限制开采区;米易白马钒钛磁铁矿限制开采区;盐边县红格钒钛磁铁矿限制开采区;苏铁限制开采区。
6)沿江、沿路、二滩环湖公路两侧、风景区、城市视野区、苏铁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开采区域规划为禁采区。
7)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准入条件,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4.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
1)加强矿山环境调查与监测,完善动态监测体系和地质环境管理办法,对因采矿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恶化、形成地质灾害隐患的矿山企业,要在市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的指导下,编制并实施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落实安全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对可能导致重大伤亡、安全事故及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的,应停止开采,并进行整治,直至隐患消除。
2)加强新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严格环保准入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规划,实行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
3)加强现有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水土
-13-
保持、生态环境治理、植被恢复同步进行。严格控制生产矿山的三废排放,保证矿山及矿产品加工利用企业废石、废渣、尾矿的堆放场地安全合理,不能成为新的污染源,有条件的矿山要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对开发利用过程中,部分已废弃的场所、坑道等,必须按照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土地复垦、植被保护、矿山安全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订与实施相关的治理措施和恢复方案,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4)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抓好在大中型矿山和已经废弃的无主矿山的生态环境植被恢复治理,发展矿山生态旅游和循环经济。
-14-
第三章 矿山环境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矿山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一)矿山环境问题类型
参照《省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指南》结合攀枝花市具体情况,攀枝花市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包括地面变形问题、“三废”污染问题、水土流失问题、矿山水均衡破坏问题等四种类型。
1.地面变形问题
包括露天开采矿山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及由此引发的滑坡、崩塌、不稳定边坡及固体废弃物不合理堆放引发的地貌形态改变、填方边坡失稳和矿渣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地下开采矿山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及滑坡、崩塌、斜坡变形和固体废弃物不合理堆放引发的地貌形态改变、填方边坡失稳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三废”污染问题
包括固体废弃物排放引起的水土污染、矿山废水排放引起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矿山废气和粉尘排放引起的大气污染等。
3.水土流失问题
矿山建设、采矿活动及采矿排放固体废弃物等活动中,由于破坏矿区地形地貌、改变斜坡形态结构、破坏矿山植被,以及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导致矿区水土流失加剧的现象。
4.矿山水均衡破坏问题
为矿山开采导致地下水补迳排系统的破坏,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和地表水疏干的现象,主要在地下开采矿山和露天深凹开采时较为突出。
(二)矿山环境问题的分布
1.地面变形问题
采矿引发地面变形问题分布广泛,几乎凡是有矿产开发的地段都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地面变形问题。
露天开采是引发地面变形最为直接的采矿方式,因此引发的地面变形问题也较为突出,较为集中的区域包括攀钢矿业公司兰尖铁矿、攀钢矿业公司巴关河石灰石矿、龙洞石灰石矿区、盐边县红格钒钛磁铁矿矿区、米易县黄草-草场花岗石矿区、仁和区大龙潭-
-15-
平地苴却石矿区等。
地下开采引发地面变形主要为采空区塌陷和固体废弃物堆填所致,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为宝鼎煤矿区和盐边县红坭煤矿区。
2.“三废”污染问题
无论露天开采还是地下开采,均涉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问题,因此矿山弃渣排放问题的分布也较广泛,其中尤以生产规模巨大攀钢矿业公司兰尖铁矿、攀钢矿业公司巴关河石灰石矿、攀煤集团公司大宝鼎、小宝鼎、花山、太平煤矿及巴关河洗煤厂、格里坪洗煤厂弃渣排放量最大。
其中攀钢矿业公司兰尖铁矿形成了肖家湾排土场、曾家湾排土场、第六、第七排土场、朱矿铁路排土场等五个大型排土场和金沙江南岸大型尾矿库。
攀钢石灰石矿主要为东排土场规模较大,对环境的破坏较严重。
攀煤集团公司在宝鼎矿区的开采形成了大宝鼎、小宝鼎、花山和太平等四个大型煤矿,各大矿均有大量矸石堆积,特别是巴关河洗煤厂和格里坪洗煤厂矸石堆积量更是惊人,形成了巨大的矸石山。
此外,盐边县红格钒钛磁铁矿区、米易县黄草-草场花岗石矿区、盐边县红坭煤矿区、龙洞石灰石矿区等虽未形成大型的矿渣堆积,但小型排土场、排矸场分布较多,对环境的影响也较为严重。
矿山废气、废水的污染以宝鼎煤矿区相对较严重,地表水受到一定污染,粉尘排放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3.水土流失问题
以宝鼎煤矿区、攀钢矿业公司兰尖铁矿、石灰石矿、龙洞石灰石矿区、仁和区大龙潭-平地苴却砚石矿区、盐边县红坭钒钛磁铁矿区、米易县黄草-草场花岗石矿区较为严重。
4.矿山水均衡破坏问题
以攀钢矿业公司兰尖铁矿和宝鼎煤矿区、盐边县红坭煤矿区较为突出。
(三)矿山环境问题的危害
1.地面变形问题
地面变形的主要危害表现在占用土地资源,破坏矿区景观和生态环境,影响城市形象,地质灾害影响矿区附近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危及矿山和采矿作业安全等方面。
-16-
2.“三废”污染问题
“三废”污染具有扩散的特点,对三废排放区周围人们生活环境造成影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社会发展。
3.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降低土壤厚度和肥力,影响农业生产,增加江河输沙量,导致沟谷堵塞,影响河道行洪等方面,局部严重的地区还可能导致坡面泥石流或增加沟谷泥石流物源,与地质灾害的发育紧密关联,增大了破坏力和危害性。
4.矿山水均衡破坏问题
矿山水均衡的破坏直接影响矿区附近住户生产生活用水,制约矿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影响植被生长,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二、矿山环境现状评估分区
(一)分区方法
按照“指南”要求,根据攀枝花市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矿山开采现状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将全区划分为矿山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和一般区。
分区的方法为:攀枝花市矿山环境影响综合分区主要考虑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矿山生产情况和矿区社会经济情况等三个方面的因素,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进行分区评价。
其中,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主要考虑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量、植被情况等二级因子;矿山生产情况方面主要考虑矿山分布密度、占地面积、地面变形情况(特别是地质灾害分布情况)、“三废”排放情况、水土流失情况和地下水均衡破坏情况等二级因子;考虑矿山环境问题的危害性,将社会经济条件中人口密度作为分区划分评价的一个因子。
根据上述因子,将矿山分布密集,矿山占地面积大,地面变形和地质灾害发育,“三废”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或地下水均衡破坏严重,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条件复杂,降雨丰沛且集中,植被覆盖较差,且区内人居分布集中,矿山环境问题危害严重的区域划分为矿山环境影响严重区;矿山分布较密集,矿山占地面积较大,地面变形和地质灾害较发育,“三废”污染、水土流失或地下水均衡破坏等矿山环境问题较严重,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条件较复杂,降雨较丰沛且集中,植被覆盖较差,且矿山环境问题危害较严重的区域划分为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其它矿山分布较少,矿山占地面积较小,地面变形、“三废”污染、水土流失或地下水均衡破坏等矿山环境问题较轻,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条件相对简
-17-
单,植被覆盖较好,或矿山环境问题危害较轻的区域划分为矿山环境影响一般区。
根据上述方法,将攀枝花市划分为矿山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和一般区。矿山环境影响严重区包括: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区、巴关河石灰石矿区、宝鼎煤矿区、红格钒钛磁铁矿区北矿区、米易黄草-草场花岗石矿区等。
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包括:龙洞石灰石矿区、红坭煤矿区、红格钒钛磁铁矿区南矿区、大龙潭-平地苴却砚石矿区、平地石膏矿区、白马钒钛磁铁矿区等。
其他地区划为矿山环境影响一般区,包括目前矿产资源未富集或未开发区、拟开发区等。
(二)矿山环境影响严重区
1.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区矿山环境影响严重区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区位于攀枝花市东区,为攀钢集团矿业公司所属特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山。含矿层状辉长岩体出露面积约30km2,长19km,宽2km,厚2000~3000m,后期由于受南北向反扭性平移断裂破坏,自北东向南西可将矿床划分为:朱家包包、兰家火山、尖包包、倒马坎、公山、纳拉箐等六个赋矿地段。其中朱家包包、兰家火山和尖包包三个赋矿地段矿层厚、矿石质量好,占全部储量的95%。截至2001年底攀枝花层状基性岩型钒钛磁铁矿六大矿区铁矿石保有资源储量约1199706kt,TiO2约136053063t,V2O5约2697969t。
现攀钢集团矿业公司主要开采尖山、兰山和朱家包包三个矿段。矿山始建于1964年,经过40余年的开采,形成了尖山、兰营徐和朱家包包等三个大型露天采场。矿山生产规模1250×104t/a,整个矿区范围达40km2。其中尖山采场生产能力150×104t/a,兰营徐采场和朱家包包采场生产能力均达500×104t/a,兰营徐采场和朱家包包采场已经连通。现尖山采场保有储量0.22亿t,预计于2012年闭坑,朱兰矿山保有储量3.5亿t,尚可供开采近30年,预计2033年将全部闭坑。
该区因地面变形和地质灾害问题、“三废”污染问题、水土流失问题及矿山水均衡破坏问题均较为突出,且矿山位于攀枝花市区附近,矿山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到攀枝花市的城市形象,矿山环境影响严重,分区面积为13km2。
2.巴关河石灰石矿区矿山环境影响严重区
巴关河石灰岩矿区位于攀枝花西区河门口,东与大水井石灰岩、白云岩矿区隔河相邻,南与宝鼎煤矿区隔江相望,东距攀枝花约28km,距市中区公路里程约21km。矿区
-18-
共探明冶金用石灰岩实有储量13340×104t,水泥用石灰岩实有储量1717×104t。目前该区主要为攀钢矿业公司巴关河石灰石矿开采,是攀钢集团公司的石灰石矿基地,年采矿石60×104/a,矿山经过30多年的开采,现有开拓运输系统为汽车-平硐-溜井运输系统,形成东西两采场,西采场主要是为了回收滑体下所压矿石,即将与东采场相连。矿山土场有西土场、东土场,由于西采场位于滑体范围内,为不影响西部滑体压矿的回收,目前西排土场已经停用,仅在东土场排土。
由于矿山地面变形问题较为突出,地质灾害较发育及危害较为严重,矿山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且矿区南邻西区河门口城市规划区,北邻苏铁自然保护区,对攀权花市城市建设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都有重要的影响,属矿山环境影响严重区,面积2km2。
3.宝鼎煤矿区矿山环境影响严重区
宝鼎煤矿区位于仁和区太平镇和前进镇及西区格里坪镇局部地段,属攀枝花煤田南部,北起金沙江,南至野猪塘,东自灰家所(Ⅰ)井田和宝鼎(Ⅱ)井田39-1煤层露头,西至太平场(Ⅴ)井田F22断层,东西宽11km,南北长15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1°32′19″~101°38′57″,北纬26°27′40″~26°35′47″,矿区面积168km2。现区内主要为攀煤集团公司所属的大宝鼎煤矿、小宝鼎煤矿、太平煤矿和花山煤矿开采,此外,区内还分布数十家中小规模的私营矿山。
现太平煤矿生产能力为75×104t/a,大宝鼎煤矿生产能力为90×104t/a,小宝鼎煤矿生产能力为45×104t/a,花山煤矿生产能力为120×104t/a,四个矿山共计生产能力330×104t/a,截止2000年共计采出原煤8191.07×104t。
此外,矿区内尚有小矿山60余家,大多为20世纪80年代由攀枝花矿务局划给储量开办的乡镇煤矿和攀枝花矿务局开办的多种经营煤矿发展而来,现均已转制成为私营性质,总计生产能力约200×104t/a。
由于该区经过多年的开采,区内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面变形和地质灾害较为发育,矿山“三废”污染问题突出,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均衡破坏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一些小煤窑生产不规范,导致矿山环境问题较多,资源破坏严重,因此属矿山环境影响严重区,分区面积123km2。
4.红格钒钛磁铁矿区北矿区矿山环境影响严重区
红格钒钛磁铁矿区位于盐边县新久乡,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1°58′33″~ 101°59′53″,北纬:26°37′42″~26°38′44 ″,范围北起龙塘湾、坝箐沟,南至吸石包、戚家
-19-
屋基,西自云盘山以东,东止于芭蕉箐、高槽河以西地区,长约2100m,宽约400~900m,总面积1.61km2。矿区内批准的各级储量为84222×104t,拟开采区共核实保有的铁矿石资源储量16737.812×104t,平均品位27.32%,TiO2金属氧化物资源储量1848.262×104t,TiO2平均品位11.05%,V2O5金属氧化物资源储量41.164×104t,平均品位V2O50.25 %。
历史上主要为集体和个体矿山开采,曾分布不同生产规模的矿山30余家。整个矿区以李家河沟为界划分为南矿区和北矿区,现北矿区基本为龙蟒集团攀西红格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收购,规划建成生产规模500×104t /a的大型矿山。
根据龙蟒集团的规划,矿区分为东西两大矿段,初期可单独开采,相互影响较小。最终两矿段可形成统一采场,采场开采地表最高标高为1880m,露天底标高为1550m,开采总高度为330m,采场阶段高为15m,即由1550~1880 m共计23个水平组成,1625~1550m为深凹露采,总进出口位于南采场中部,标高为1625m。
采场外围东西两侧原规划有3个大型排土场,东侧1个,即东排土场,西侧2个,即九道沟排土场和朱家排土废石场。东排土场共分3~4个平台排弃,即1755m、1790m、1820m、1850m平台,堆置段高40~50m,堆置总高200m,西排土场因可能压矿,须重新选址,目前尚未确定。
拟建尾矿库为瓦窑湾尾矿库及小梯箐尾矿库,初期选矿厂厂址选择在离矿山较近的瓦窑田,二期选矿厂厂址选择在新九乡牛望田。
现矿山主要开采东矿段的矿石,西矿段仅有零星开采。原小矿开采剥离就地堆放于沟谷中的土石也没有完全清运至规划的排土场堆放,原有矿山留下的矿山环境问题对现阶段按规划采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由于小矿开采对环境破坏严重,造成地面变形问题和地质灾害问题,“三废”污染问题及水土流失问题较为突出,对该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造成较大的影响,属矿山环境影响严重区,分区面积8km2。
5.黄草-草场花岗石矿区矿山环境影响严重区
黄草-草场花岗石矿区分布于米易县黄草、白马、沙坝、草场、横山等乡,区内分布集体和个体小矿山数十个,形成了开采花岗石的矿山群,基本沿该地区仙山山脉正长岩体分布,为山坡露天开采,现多数矿山经转制成为私营性质的矿山。这些矿山大多建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大矿小开,一般生产规模仅数百m3,且生产管理无序,造成的矿山环境问题突出,地面变形、矿渣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矿山环境问题危害较为严重,属矿
-20-
山环境影响严重区,分区面积41km2。
(三)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
1.龙洞石灰石矿区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
位于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至龙洞一带,主要开采二迭系下统阳新灰岩,矿石质量较好,主要用于水泥原料、建筑用瓜米石及冶金辅料,市场较好,因此开采的矿山也较多。其中生产规模较大的主要为大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原金沙水泥股分有限公司)龙洞石灰石矿等,生产规模较小的有仁和水泥厂龙洞石灰石矿、西发矿产经营部多家采石场等。
由于矿区以地面变形和水土流失为主的矿山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且矿区位于攀枝花市西区渡(口)华(坪)公路沿线,采矿对公路沿线的景观破坏较大,属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分区面积5km2。
2.红坭煤矿区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
红坭煤矿区位于盐边县红果乡(由原红果乡、红坭乡和金河乡等合并而成),历史上主要为县属国营矿山红坭矿务局开采,后陆续开办三十余家个体和集体煤矿。红坭矿务局后经改制后转让给三维有限责任公司,主要有赵家湾、滑石板和棬子坪等三个矿山,设计生产能力分别为21×104t/a、15×104t/a和9×104t/a,至2006年6月因矿权到期未延续,现均处于停采状态。其它个体和集体煤矿也多经过转制而成为民营矿山,其生产能力计约100×104t/a。现整个矿区生产能力约150×104t/a。
该区有的地段有地面塌陷变形发育,在不利气候条件下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较为严重,而最主要的矿山环境问题是长期疏排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均衡破坏,地下水水位下降,影响当地住户生产生活用水,此外,矿区矸石排放和矿坑水、粉尘等的排放对环境也造成一定的影响,采矿中由于矸石堆放问题也加剧了矿山水土流失,属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分区面积56km2。
3.红格钒钛磁铁矿区南矿区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
位于盐边县新九乡,红格钒钛磁铁矿区李家河沟以南的部分。区内主要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兴办的一些乡镇集体,后多转制成为私营矿山。现根据《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将南矿区作为攀钢矿业公司的资源储备基地,这些矿山多已为国投收购,现区内各矿均处于停产状态。
目前该区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包括原小矿开采遗留的地面变形问题、弃渣堆放及泥石流问题、水土流失问题等,属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分区面积6km2。
-21-
4.大龙潭-平地苴却砚石矿区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
仁和区大龙潭-平地苴却砚石矿区位于平地乡仁和区大龙潭和平地乡交界地带,金沙江右岸。该区曾有两家矿山开采,一家为攀枝花市平兴苴却石采矿场(大龙潭苴却石厂苴却石矿),另一家为攀枝花市奇雕公司迤沙拉苴却石矿平地砚石矿。
平兴苴却石采矿场始建于1991年,历年来只有零星开采,1997年转让给国丰(攀枝花)工艺品有限公司。矿山为露天半机械化开采。至2004年7月,由于该矿区管理无序,农民私采滥挖严重,对环境破坏较大且难于控制,攀枝花市平兴苴却石采矿场认为留下的隐患迟早要爆发,因而申请注销了采矿权。
现矿区内仅剩一个矿权,即奇雕艺术开发有限公司苴却石矿,平时也只有零星开采。由于矿区弃渣堆放造成的坡面泥石流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危害较大,属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分区面积1.2km2。
5.平地石膏矿区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
平地石膏矿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乡南约15km处,属平地乡管辖。矿区北至山神包,向南经山尾巴、河门口至银丝岩,东至金沙江边,西至乌龟梁子、阿里么梁子,矿区由三个相对独立的矿段组成,主要地层为白垩系上统江底河组含矿岩系,主要为中厚层、薄层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等,含多层石膏矿化层。
矿区内共有四层12个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延伸稳定。矿体厚度约1.2~1.9m。矿层间的垂直间距为2~8m,据2001年7月攀枝花市地质矿产经济技术服务所《攀枝花市渝富石膏厂仁和平地石膏矿储量简测报告》,其C+D+E级储量819.36×104t,其中C+D级453.62×104t。
渝富石膏矿为该区唯一的矿山企业,矿山现有新老两个采区,其中新采区为其目前的主采区,其中又分为南、北两个采场。由于矿山大规模的开拓,造成了地面形态改变和水土流失加剧,局部遗留崩塌和泥石流隐患,属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分区面积1.7km2。
6.白马钒钛磁铁矿区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
白马钒钛磁铁矿区位于米易县白马镇,包括夏家坪、及及坪、田家村、青杠坪和马槟榔等五个矿区,其中夏家坪、青杠坪和马槟榔等三个矿区勘查程度较低,只进行了详查或普查,而及及坪和田家村矿区勘查程度较高,进行了详细勘查,特别是及及坪矿区具有矿石储量大、品位高、夹层少的特点,矿石地质储量67740.08×104t,此外,田家村矿区储量43776.76×104t,其它各矿矿石储量也较大。
-22-
白马矿区一直被列为攀钢后备接替矿山,随着攀枝花矿区矿石储量减少,攀钢开始着手准备白马铁矿的开采,由于及及坪和田家村两矿区矿石开采利用条件优越,列为攀钢首期开采规划,其开采筹备工作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始,现正在进行矿山基建和开拓,经过多年的开采准备,矿山即将投产。攀钢白马矿区面积4.637km2,工程规划占地面积19.66km2。
此外,中禾公司、得胜公司等矿山企业也在矿区内开采或即将开采。
矿区内还曾有一些民采矿山,由于对矿山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加之攀钢等矿山即将开采,这些无序矿山基本都已经关闭。
由于历史上无序民采造成矿山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以及攀钢等矿开采准备对矿山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主要为地面变形问题和水土流失加剧问题等,且随着开采强度的增大,采场、排土场、尾矿库造成的地面变形问题、水土流失问题及矿山“三废”污染问题等将更为严重,如控制不力,矿山环境问题将可能更为严重,属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面积67.1km2。
(四)矿山环境影响一般区
攀枝花市其它地区矿山分布较为稀少,矿山生产规模较小,采矿造成矿山环境破坏的情况不突出,因此属矿山环境影响一般区,分区面积7116.4km2。
三、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
现各级政府和各矿山企业在矿山环境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据了解,攀枝花市矿山历史遗留矿山土地复垦率7%,新建矿山土地复垦率30%,植被恢复率5%,通过采场、排土场等的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对矿区地面变形和水土流失的治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此外,矿区地质灾害中,滑坡治理率30%,崩塌治理率2%,泥石流治理率10%,地面塌陷的恢复治理率30%,通过对这些地质灾害的治理,为保证矿山安全,维持矿山正常生产和保护矿山周围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此外,攀枝花市正在进行或即将开展的治理工程还有攀钢矿业公司兰尖铁矿肖家湾排土场治理工程和宝鼎矿区塌陷区移民搬迁工程等。
在矿山“三废”治理方面,攀煤集团引进了矸石风选综合利用技术,加强了煤炭资源的二次回收利用,攀钢集团公司正在规划尾矿的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各石灰石矿山也通过
-23-
将质量较差的矿石用于生产建筑骨料等方式加强了回收利用,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此外,花岗石加工厂废浆回收利用技术已较为成熟,各大型矿山废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程度也较高,这些工作不仅减少了矿山“三废”的污染,也对改善矿区环境,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现攀枝花市固体废弃物中尾矿综合回收利用率为3%,煤矸石综合回收利用率31.9%;废水中黑色金属和煤矿选矿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率为61%,有色金属矿山废水综合利用率34%,大中型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率30%;废气中主要为煤矿瓦斯的综合利用,综合处理和回收利用率为9%。
在地下水均衡破坏的治理方面,各级政府和各矿山也投入了较大的资金进行影响区群众的搬迁安置工作或解决其生产生活用水。
四、矿山环境发展趋势分析
(一)矿山环境问题将得到有力遏制
随着相关法规的健全完善、政府及企业对矿山环境的逐步整治、部分矿山的限采停采、先进技术的应用等是有力遏制矿山环境问题的根本保障。
建国以来,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矿山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为此,1986年3月19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29日作了进一步修正。四川省在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于1997年10月17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了《四川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而针对乱采滥挖多为小型矿山企业的情况,四川省于1994年出台了《四川省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管理条例》,为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1998年12月4日专门作出了《关于严禁滥采乱挖矿山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通知》(川府发[1998]81号),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矿山生态环境,200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制定了《2000-2010年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此外,在整顿矿山秩序、取缔非法矿山等方面亦做了大量工作,再者,政府管理部门提倡科学防灾减灾,2002年,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为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以川国土资发[2002]143号文下发《关于加强我省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近两、三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工作,各矿山企业也逐渐认识到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在科学防灾、避灾及矿山环境保护中方面的重要性。2004年底新建大中型矿山企业全部实现开采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上规模的矿山实施情况较好,但小矿山差距较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备案率达100%,这些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为防治矿山环境问题
-24-
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及执法监督力度的加大,必将为减少全省矿山环境问题的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四川的矿业面临着挑战,那些高成本、低附加值的矿产品及其制品将受到一定的冲击,规模较小、污染环境、效率低下的矿山将会失去市场与生存能力;个别地区矿产资源现已近枯竭,如攀枝花煤矿的主要矿井只能再维持15年左右,供给攀钢生产所需的尖山、兰山等矿山经过30多年的开采,现已逐步进入矿山生命的中晚期,这些地区的矿山环境继续恶化的势头将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攀枝花市目前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率还较低,矿产资源总体消耗强度较高,资源二次利用水平低,个体采矿浪费和环境破坏问题严重。在我国矿山二次资源利用技术,如煤矸石发电、制砖技术、低品位矿石堆浸技术等已较成熟;从废液、烟尘中回收稀散元素的某些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攀枝花市矿山企业在提高矿山探、采、选、冶的科学技术水平,开展二次资源利用技术的合作、推广、试验与应用等方面都大有可为,在对落后的开发与加工方式加以限制并实行强制改造,以及对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开展技术提升与改造、环保模范等矿山企业给予一定的财税优惠或其他鼓励政策等方面也大有可为。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在建及已建矿山因“三废”等所诱发的环境问题。
(二)矿山环境问题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攀枝花市矿山环境问题仍将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包括:
1.攀枝花市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育,矿产资源开发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些地面变形、“三废”等矿山环境问题;
2.适应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将提高,新的矿藏资源地的开发利用也将提上议事日程,局部的矿山环境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如白马铁矿区、红格铁矿区等钒钛磁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如果保护与治理措施不力,势必导致矿山环境问题增多;
3.历史时期遗留的国有老矿山和无主矿山环境问题还没有进行全面的恢复和治理,而这些矿山环境问题的彻底治理尚需一个过程;
4.在矿山环境管理方面,由于尚未全面实施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矿山企业)未考虑矿山闭坑后还要搞环境恢复和复垦,因此矿山闭坑后其开采过程中所引起的矿山环境问题仍将成为遗留问题。
-25-
第四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本规划的编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政策精神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正确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落实《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关于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具体要求,积极推进矿山环境治理产业化,减少矿山开发中的环境代价,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实现攀枝花市矿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坚持矿山环境保护与矿业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原则; 3.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
4.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鼓励社会参与”进行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原则; 5.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效益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为促进全市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因矿产开发而引起的环境问题,根据攀枝花市矿山环境现状,制定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总目标:
1.加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创立低耗高效的矿区生态恢复和重建技术,有效遏制矿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防治矿山地质灾害,使矿区及周围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矿山生态环境新局面;
2.推进矿山“清洁生产”,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鼓励采用先进的采、选、冶工艺,开发低废、无污染的矿山清洁生产技术,实现矿山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3.进一步完善矿山环境监测体系,尤其是国家规定的限制和禁止开采区的环境监测; 4.建立健全矿山环境法律体系、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对地质环境的管理、地质遗迹的保护、地质环境的监测、地质灾害的防治及相关的法律责任做出详细规定,规范矿业活动,为依法保护地质生态环境提供了法律依据;
5.通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解决攀枝花市现有矿山环境问题,为将四川建设成为长江
-26-
上游的生态屏障作出贡献。
(二)阶段性目标
1.近期(2006-2010年)目标
通过典型治理,为远期更大规模的治理积累经验和奠定基础,初步建立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系统,参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指标,推进“三废”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恢复工程、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和矿山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
1)做好禁止在国家规定的禁采区和限采区进行矿业活动的监督工作,实施矿山布局调整,在禁止和限制开采区内的现有生产矿山,采矿权到期后一律关闭,禁止新建、扩建采矿点;
2)除国家规定的限制和禁止开采的矿山,先期治理一批闭坑和停产的矿山; 3)针对废弃和老矿山,建立废弃和老矿山环境治理基金;针对新建矿山,全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
4)全面执行《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完善矿山开发利用方案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案,规范矿山生产操作规程;
5)根据攀枝花市矿山环境现状和保护与治理情况,结合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规划近期各项环境保护和治理指标的如下:
①
“三废”及噪声治理指标:共14项控制指标,其中矿区粉尘治理达标率75~85%,SO2治理达标率70~80%,TSP治理达标率60~70%,矿区有害气体(瓦斯)治理达标率65~75%,矿井废水处理达标率70~80%,渗滤酸性废水处理达标率40~50%,矿区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60~80%,矿渣回填率60~70%,矿渣无害化处理率25~35%,矿渣场整治达标率20~30%,矿区表面剥离物治理达标率45~55%,矿区生活垃圾处理达标率70~80%,场界噪声达标率43~47%,矿区机械噪声达标率33~37%;
② 生态环境恢复指标:共5项控制指标,其中植被恢复率12~18%,历史遗留矿山土地复垦率10~20%,新建矿山土地复垦率65~75%,水土流失治理率40~50%,地下水影响恢复率6~10%;
③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共6项控制指标,其中尾矿综合利用率10~14%,煤矸石综合利用率67~73%,新、扩、改建选煤和黑色冶金选矿的水回用率77~83%,新、扩、改建有色金属矿山废水回用率62~68%,大中型煤矿矿井水回用率57~63%,煤矿瓦斯综合利用率(大中型煤矿)68~72%;
-27-
④ 地质灾害控制指标:共4项控制指标,泥石流治理率10~20%,崩塌治理率3~13%,滑坡治理率35~45%,塌陷治理率33~43%。
2.远期(2011-2015年)目标
在完成近期目标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的工作,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完成规划的远期“三废”治理、生态恢复工程、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实现总目标。
1)健全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体系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投入机制,使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
2)使规划期末(2015年)需治理的废弃矿山及现生产矿山闭坑后生态环境全面恢复; 3)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提高综合治理水平和效果;
4)在近期规划各项保护与治理控制指标完成的基础上,矿山环境的综合治理率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根据攀枝花市具体情况,确定规划远期的各项环境保护和治理指标如下:
①
“三废”及噪声治理指标:共14项控制指标,其中矿区粉尘治理达标率80~90%,SO2治理达标率80~90%,TSP治理达标率70~80%,矿区有害气体(瓦斯)治理达标率70~80%,矿井废水处理达标率80~90%,渗滤酸性废水处理达标率70~80%,矿区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70~90%,矿渣回填率70~80%,矿渣无害化处理率40~50%,矿渣场整治达标率35~45%,矿区表面剥离物治理达标率60~70%,矿区生活垃圾处理达标率80~90%,场界噪声达标率48~52%,矿区机械噪声达标率38~42%;
② 生态环境恢复指标:共5项控制指标,其中植被恢复率22~28%,历史遗留矿山土地复垦率35~45%,新建矿山土地复垦率75~85%,水土流失治理率50~60%,地下水影响恢复率13~18%;
③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共6项控制指标,其中尾矿综合利用率16~20%,煤矸石综合利用率77~83%,新、扩、改建选煤和黑色冶金选矿的水回用率87~93%,新、扩、改建有色金属矿山废水回用率87~93%,大中型煤矿矿井水回用率82~88%,煤矿瓦斯综合利用率(大中型煤矿)72~78%;
④ 地质灾害控制指标:共4项控制指标,泥石流治理率25~35%,崩塌治理率20~30%,滑坡治理率45~55%,塌陷治理率45~55%。
-28-
第五章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
一、分区原则与方法
(一)分区原则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原则是:根据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分区结果,结合矿山环境发展变化趋势分析,特别重视矿山环境问题对人居环境、工农业生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按照区内相似、区间相异的原则,划分出不同的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域,主要包括: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矿山环境一般治理区、矿山环境重点预防区、矿山环境重点保护区,为开展矿山环境保护及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二)分区方法
在攀枝花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基础上,根据攀枝花市矿山环境影响分区评价,按照上述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原则及《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作出以下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及表示。
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主要是指历史时期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矿山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的区域。重点考虑如下几方面:(1)新中国成立前和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国有大中型老矿山、闭坑矿山和无法找到责任主体的无主矿山中矿山环境问题严重区域。(2)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随时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或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区域。(3)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后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明显。该区主要为《攀枝花市矿山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中所划定的矿山环境影响严重区,即原全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分区中的亟待恢复治理的区域,以分区图上以面图元表示。
矿山环境一般治理区:主要是指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但破坏程度不如重点治理区强烈;矿山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较重点治理区弱的区域,这些区域可作为矿山环境远期治理区。该区主要是《攀枝花市矿山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专题报告中所划定的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
矿山环境重点预防区:主要是指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容易引发一系列矿山环境问题,造成较大生态破坏,严重危害到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但目前尚未开采或尚未引发严重矿山环境问题,根据《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即将进行开发的区域。该分区主要属《攀枝花市矿山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中所划定的矿山环
-29-
境影响一般区。
矿山环境重点保护区:主要包括国家和省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旅游风景名胜区、城市饮用水源地、基本农田保护区、重要交通干道直观可视范围内以及《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禁止开采或限制开采的区域等。其中面积较大的重点保护区根据其实际范围以面图元表示,面积较小的区域以点图元表示,并列表说明。
二、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
(一)分区概况
根据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分区结果,结合矿山环境发展变化趋势分析,特别重视矿山环境问题对人居环境、工农业生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按照区内相似、区间相异的原则,划分出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矿山环境一般治理区、矿山环境重点预防区、矿山环境重点保护区等四类不同的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域。
其中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主要是指历史时期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矿山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的区域,一般即指矿山环境现状分区评价中的矿山环境影响严重区。攀枝花市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主要分布于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区、巴关河石灰石矿区、宝鼎煤矿区、红格钒钛磁铁矿区北矿区和米易黄草-草场花岗石矿区等,面积187km2。
矿山环境一般治理区主要是指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但破坏程度不如重点治理区强烈,矿山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较重点治理区弱的区域,一般即指矿山环境现状分区评价中的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主要分布于龙洞石灰石矿区、红坭煤矿区、红格钒钛磁铁矿区南矿区、大龙潭-平地苴却砚石矿区、平地石膏矿区等,面积137km2。
矿山环境重点预防区主要是指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容易引发一系列矿山环境问题,造成较大生态破坏,严重危害到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但目前尚未开采或尚未引发严重矿山环境问题,根据《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即将进行开发的区域,主要为矿山环境现状分区评价中的矿山环境影响一般区,分为西北部片区、东北部片区、东部片区、西部片区和南部片区等五个片区,面积4468.3km2。
矿山环境重点保护区:主要包括国家和省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旅游风景名胜区、城市饮用水源地、基本农田保护区、重要交通干道直观可视范围内以及《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禁止开采或限制开采的区域等,包括盐边县西北部(包括格萨拉地质公园、-30-
择木龙四川山鹧鸪自然保护区、岩口-洼落生态自然保护区、箐河自然保护小区)、苏铁自然保护区、龙洞石林风景区、大黑山森林公园、米易海塔-晃桥麝自然保护区、大田-平地猕猴自然保护区(包括阿喇白尾梢红雉保护区)、攀枝花城市规划中心城区、成昆铁路视野区、217省道和规划108国道公路视野区、312省道和规划攀宜、攀大铁路视野区、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区、二滩库区(包括二滩国家森林公园、白坡山自然保护区、二滩国家湿地保护区等)、红格温泉度假区、米易县龙潭溶洞风景区等。重点保护区面积2648.1km2。
(二)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
1.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区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
分区范围即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区矿山环境影响严重区。保护与治理措施:
1)对已发生的矿山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如尖山采场、肖家湾排土场等即将停业使用,可纳入近期规划对矿山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兰营徐采场、朱家包包采场和铁路排土场等还将继续使用,建议纳入远期规划,在生产中同时有计划地实施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工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采场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主要做好尖包包、兰营徐、朱家包包三大采场截排水工程、采边坡的控制和治理、采场植被恢复等工作;
②朱矿铁路排土场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做好不良地基的预处理、排洪工程、挡石坝工程、截排水工程和植被恢复工程;
③肖家湾公路排土场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排土场坡脚挡石墙工程、坡体截水沟工程、马道及排土场边坡绿化工程等;
④马家田尾矿库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主要做好截排洪工程、排渗工程、坝肩截洪沟工程、坝面排水系统、坝坡复垦绿化工程等。
2)矿山生产过程中继续推行矿山先进的工艺流程,加强新技术方法的开发利用,提高采选回收率,促进生产过程中的矿山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确保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兼得;
3)进一步完善矿区各大采场、排土场的环境保护设施建设,采矿过程中加强边坡管理和控制,避免引采矿引发地质灾害危害矿山生产;
4)结合攀枝花矿山公园建设开展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为矿山公园建设打下基础,给矿山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1-
5)加强矿山环境监测,加强监测数据的综合整理和研究,为矿山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巴关河石灰石矿区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
分区范围同巴关河石灰石矿区矿山环境影响严重区。保护与治理措施:
1)对现有矿山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西采场滑坡治理措施:主要采用锚固、截排水工程治理,保证滑体稳定性,辅以在滑体前部,采场内侧采用拦石网,在滑体采用生物工程等,从而达到保护现有采场安全,保证滑体中前部以下所压矿石的开采;
②东采场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对软弱带进行封水处理,对边坡马道实施植被恢复; ③东排土场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采用挡石坝、防排水工程和植被恢复工程等进行治理。
2)矿山生产过程中继续推行矿山先进的工艺流程,加强新技术方法的开发利用,提高采选回收率,促进生产过程中的矿山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3)进一步完善矿区各大采场、排土场的环境保护设施建设,采矿过程中加强边坡管理和控制,避免引采矿引发地质灾害危害矿山生产;
4)结合攀枝花矿山公园建设和苏铁自然保护区规划,开展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为矿山旅游业的发展和苏铁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利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5)加强矿山环境监测,加强监测数据的综合整理和研究,为矿山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宝鼎煤矿区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
分区范围同宝鼎煤矿区矿山环境影响严重区。保护与治理措施:
1)加强塌陷区的监测、复垦和植被恢复;
2)落实塌陷区和地下水均衡破坏区受影响住户的搬迁安置工作;
3)加强采空区顶板管理,特别是各小煤矿应尽量将废渣充填采空区,留足保安煤柱,减缓采空区塌陷,避免引发突发性的地质灾害;
4)加强矸石综合利用,尽量减少煤矸石堆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5)对现有不能利用或近期暂不能完全利用的排矸场实施一定的工程措施,加强排水、-32-
坡脚支挡或沟内拦护等措施,避免形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计划不再综合利用的排矸场进行植被恢复;
6)进一步加强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减轻矿区水土流失;
7)加强矿坑排水的处理,尽量处理达标后用于矿区生产或除尘,减少对地表水的污染;
8)汽车运输过程中注意路面除尘,减少扬尘对大气的污染;
9)加强矿业秩序整顿,鼓励矿山资源整合,推行矿山环境保证金制度; 10)完善区内矿山环境监测体系,为开展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11)花山煤矿区为规划矿山公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结合矿山公园的建设,对规划旅游观光区矿山环境问题进行重点治理。
4.红格钒钛磁铁矿区北矿区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 范围同红格钒钛磁铁矿区北矿区矿山环境影响严重区。主要保护与治理措施:
1)对原有小矿山零星采剥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将规划采剥范围内的弃渣等清运至规划的排土场堆放,对规划采剥范围以外的弃渣进行清运或采取截排水、支挡、拦护、植被恢复等手段进行治理;
2)对采场、各排土场、尾矿库等做好水土保持工程,如采场截排水工程、各排土场截排水和拦挡工程、尾矿库疏排水工程和拦蓄工程等,做到先治理,再排放;
3)矿山完全投入生产后应严格按照设计采剥,控制好开采台阶高度和边坡,对开采形成的边坡和台阶及时进行治理和绿化;
4)矿山开采中的废弃土石应做好定点排放,排土工艺应符合开采设计,控制好排土边坡高度和坡度,对排土形成的台阶和边坡及时进行治理和绿化;
5)进行矿山进入深凹开采后有关地下水均衡破坏的预测和研究,对可能造成影响范围内的住户应提前做好妥善解决其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的规划或做好搬迁安置规划;
6)矿山闭坑后环境的恢复治理方案应纳入矿山开采方案,做好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来实施,并加强检查和监控,确保矿山环境质量;
7)建立完善区内矿山环境监测网络,制定相关的监测制度,及时掌握矿山环境质量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及时整治。
5.黄草-草场花岗石矿区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
-33-
范围同黄草-草场花岗石矿区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保护与治理措施:
1)对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治理,重点开展原小矿山分布密集,关闭矿山较多,矿山环境问题突出的黄草老熊沟流域、沙坝仙山沟流域、草场弯腰树河沟流域等区段的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工程;
2)加强矿区的勘查和规划,拟定矿山最低生产规模,推进矿山的资源整合,改善矿区内“大矿小开”,矿山环境问题突出的不利局面;
3)加强矿山生产的管理和监控,改善开采和加工工艺,减少资源浪费;
4)矿山开采中尽量杜绝无台阶开采、滥采滥挖的现象,推行台阶式开采,做好矿山开采设计,控制好开采台阶高度和边坡坡度,做好采场防排水工作,减轻采场水土流失及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危害,保证采场安全,加强技能培训,推行挤压爆破、冷爆破等先进的爆破技术,提高花岗石成荒率和成材率;
4)对开采中形成的弃渣选择相对宽阔平缓的安全地带做为排土场集中堆放,并做好排土场的防排水、拦挡、支护等工作,杜绝将矿渣顺坡任意堆放或直接排入沟谷的现象,控制排土工艺,做到矿渣的定点合理排放;
5)将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做为矿山设计的重要内容纳入采矿设计方案,并加强监管,保证矿山按照设计做好矿山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对采场和排土场做到有计划地覆土复垦和恢复植被;
6)加强矿山环境监测和监控,发现矿山环境问题及时处理,保证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彻底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三)矿山环境一般治理区
1.龙洞石灰石矿区矿山环境一般治理区
范围同龙洞石灰石矿区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保护与治理措施:
1)对原渡口水泥厂龙洞石灰石(后来改制为金沙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矿开采时期留下的边坡问题进行治理,在现有大地水泥有限公司放坡处理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护坡措施和生物工程,避免对现有采场造成危害;
2)做好矿区的勘查和规划,严格矿山开采准入条件,避免形成“大矿小开”,破坏环境的不利情况;
-34-
3)对现有矿山加强监管力度,改进矿山开采工艺,改革矿山无台阶开采的落实生产方式,推行台阶式露天开采,控制好台阶边坡高度和坡度,避免边坡垮塌危及采场作业安全;
4)继续推行目前该区废弃土石的综合利用方法,将质量较差的矿石用作建筑用骨料,将粘土成分作为生产水泥原料,基本不形成矿渣堆积的现象,减轻对矿山环境的破坏;
5)随着开采的进行对采场进行有计划地覆土植树,恢复矿区植被,减轻矿区水土流失;
6)加强矿山环境监测和管理,及时掌握矿山环境动态,发现问题及时整治。2.红坭煤矿区矿山环境一般治理区 范围同红坭煤矿区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保护与治理措施:
1)加强塌陷区的监测、复垦和植被恢复;
2)对地下水均衡破坏区受影响住户进行搬迁安置或解决其生产生活用水; 3)加强采空区顶板管理,尽量将废渣充填采空区,留足保安煤柱,减缓采空区塌陷,避免引发突发性的地质灾害;
4)加强矸石综合利用,尽量减少煤矸石堆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5)对现有不能利用或近期暂不能完全利用的排矸场实施一定的工程措施,加强排水、坡脚支挡或沟内拦护等措施,避免形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计划不再综合利用的排矸场进行植被恢复;
6)加强矿坑排水的处理,尽量进行沉淀后用于矿区生产或除尘,减少对地表水的污染;
7)汽车运输过程中注意路面除尘,减少扬尘对大气的污染;
8)加强矿业秩序整顿,鼓励矿山资源整合,推行矿山环境保证金制度; 9)加强矿山环境的监测。
3.红格钒钛磁铁矿区南矿区矿山环境一般治理区 范围同红格钒钛磁铁矿区南矿区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保护与治理措施:
1)加强矿区管理和执法力度,杜绝原小矿山关闭后又出现的私挖滥采现象,避免这些非法开采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废;
-35-
2)对区内未压矿的矿渣堆积进行恢复治理,采取拦挡、生物工程等措施防止其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对压矿或覆盖可能规划剥采范围的矿渣进行清运;
3)重新开矿应加强管理,做好规划,将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作为矿山规划和开采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确保其有效实施,保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
4)加强矿山环境监测,及时掌握矿山环境动态信息,为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4.大龙潭-平地苴却砚石矿区矿山环境一般治理区
范围同大龙潭-平地苴却砚石矿区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保护与治理措施:
1)加强矿区采矿活动的管理和执法力度,杜绝私挖滥采的行为;
2)加强现有矿山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现有弃渣堆放区域实施植被恢复工程,减轻水土流失和坡面泥石流的危害,于冲沟内修建“人”字型挡墙与排导槽相连,起到泥石流归槽的作用,对“人”字型挡墙以外至金沙江边地段进行复垦;
3)在加强矿产勘查的基础上,对矿区进行科学规划,科学开采,严格矿山开采的准入制度,做到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并重;
4)开采中应按合理的剥采比设计开采境界,采用合理的开采方式,避免资源和环境破坏;
5)开采中杜绝将弃渣直接沿金沙江顺坡堆放的现象,选择开阔平缓的安全地段修建排土场集中堆放采矿形成的废渣,并做好有计划的复垦和植被恢复;
6)加强矿山环境监测,及时掌握矿山环境动态信息,为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5.平地石膏矿区矿山环境一般治理区
范围同平地石膏矿区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保护与治理措施:
1)由于矿山开拓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矿山外侧斜坡和沟谷中不再堆放弃渣,因此可先实施这些排土场地的环境恢复治理,包括在新矿区南北两条冲沟中修建拦挡坝起到拦蓄弃渣的作用,避免冲入下游形成泥石流,影响下方成昆铁路交通安全,在此基础上,对上方排土场实施植被恢复工程,并加强矿区附近植树造林,减轻矿区水土流失;
2)在平硐坑口外边坡上方后缘修建截排水工程,并加强边坡的监测和管理,特别注
-36-
意每年雨季加强边坡监测,发现不稳定块体及时组织清危或治理,防止突发崩塌地质灾害,以确保矿山生产安全;
3)生产中坚持将废弃矿渣回填采空区,预留足够的矿柱,保证采空区顶板稳定和采场的安全;
4)回采阶段仍留部分贫矿或夹石作为矿柱支撑采空区,避免形成急剧的地面塌陷; 5)加强矿山环境监测,及时掌握矿山环境动态信息,为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6.白马钒钛磁铁矿区矿山环境一般治理区
范围同白马钒钛磁铁矿区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保护与治理措施:
1)攀钢白马铁矿生产中应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开采,做好采场边坡控制和管理,加强排土工艺管理,保护采场和排土场、尾矿库等场地矿山环境;
2)实施矿山环境保证金制度,保证各矿山开采后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
3)建议各民营矿山参照攀钢白马铁矿的生产和管理模式,拟定详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做好水土保持和矿山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做到规范化开采和有计划的矿山环境恢复和治理;
4)建立完善各矿山环境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矿山环境信息,为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矿山环境重点预防区
为矿山环境影响一般区除去矿山环境重点保护区以外的部分,分区面积4468.3km2。主要保护与治理措施:
1.加强区内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规划,为矿产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严格矿山准入条件,制定和实施环保准入制度和矿山环境保护保证金制度,矿主要开采区内矿产资源,必须具备较好的经济实力,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能够按照国家和四川省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按照正规的设计和科学的方法开采,按照矿山环评的要求做好矿山环境保护,并具有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能力,并交纳足额的环境保证金,对经济实力差,不具备正规生产能力和矿山环境恢复和治理能力或不能交纳环境保证
-37-
金的不能批准进行开采,避免矿产开采造成环境和资源破坏后不进行恢复和治理,一走了之,留下烂摊子形成无主矿山的情况;
3.进一步加强矿业秩序整顿,继续清理环境和资源破坏严重的小矿山和不具备矿山环境恢复和治理能力的矿山,通过矿权转让等方式加强这些小矿山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4.对局部已产生矿山环境破坏的及时开展恢复治理,力求减少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为进一步的矿产开发和矿山环境保护打下基础;
5.加强矿山生产监管,对矿山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矿山环境问题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严格按照科学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开采,尽量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6.加强矿山环境监测,及时掌握矿山环境动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治,也为后期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依据。
(五)矿山环境重点保护区
分区范围如前所述,面积为2648.1km2。
保护与治理措施:矿山环境重点保护区内原则不允许开采矿产资源,为保护上述地区的生态环境,原则上不再批准新的矿权,对已批给矿权正在开采的矿山,应加强矿山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矿权到期后原则上不再延续,对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应加强治理。
-38-
第六章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
一、重点治理工程的确定
(一)重点治理矿山的确定
1.确定重点治理矿山的原则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目前,全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为严峻,需要治理的矿山范围广、治理难度大,耗用人力、物力和资金多。因此,必须根据国民经济的承建能力,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因地制宜制定合理而可行的治理规划。为此,首先要确定重点治理矿山。
确定重点治理矿山的原则:
1)国家规定禁止和限制开采的矿山(攀枝花市目前无国家规定禁止和限制开采的矿山)。
2)建国之前和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国有大中型老矿山、闭坑矿山和无法找到责任人的矿山。
3)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尤其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矿山。
4)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后社会、环境、规模经济突出、效益明显并具有区位优势的矿山。
2.确定重点治理矿山的方法
按上述原则,在具体操作上需要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确定出重点治理矿山。根据目前攀枝花市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现状,选择专家评估法和权重统计法两种既合理又便于操作的方法,确定攀枝花市重点治理矿山。以专家评估确定的重点矿山为基础,再应用权重统计法进行修正,最后确定出重点治理矿山。
(1)专家评估法
确定重点治理矿山,必须以最近多年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为基础,从中总结经验,找出典型,以点代面,突出重点。近年来,我省有关部门的专家通过以下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相关工作报告,如:《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报告》、《典型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报告》和国土资源厅《关于申报2005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和国家
-39-
级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经费的报告》等和大量统计资料,指出了选择重点治理矿山的思路和方法。专家评估法确定的攀枝花市的重点治理矿山(矿区)共计15个,分别为:
攀钢集团矿业公司兰尖铁矿
盐边县红格铁矿北矿区(龙蟒集团攀西红格矿业有限公司) 盐边县红格铁矿南矿区
米易县安宁铁钛有限责任公司潘家田铁矿 攀钢集团矿业公司白马钒钛磁铁矿 攀煤集团大宝鼎煤矿 攀煤集团小宝鼎煤矿 攀煤集团花山煤矿 攀煤集团太平煤矿
盐边县三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原红坭矿务局)赵家湾、棬子坪、滑石板煤矿 仁和区金江镇煤炭工业公司畔海煤矿
攀钢集团矿业公司白云石矿
大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原攀枝花金沙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最早为渡口水泥厂)石龙洞灰石矿
攀钢集团矿业公司巴关河石灰石矿 米易县观音乡矿产品经营部小水井矿区(2)重点治理矿山影响因子权重综合分析法 1)影响因子权重分析
确定重点治理矿山的影响因子很多,选择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影响因子进行计量化和权重分析,用综合得分来筛选重点治理矿山。纳入统计的主要影响因子有:矿山环境地质条件、矿山规模效益(包括矿山规模、矿山性质、矿业产值及矿山在当地的经济地位)、矿山环境破坏程度;按本阶段治理规划的重点,主要影响因子也包括国有老矿山和闭坑矿山及其环境问题威胁的人口和影响的主要交通设施。
①矿山环境地质条件因子
矿山环境地质条件的优劣决定了矿山开采过程中环境的稳定性和环境的恢复能力,矿山地处地质构造活动单元、构造破坏带、地震区以及生态环境容易遭受破坏的地区,矿山的环境问题更为突出,这类地区的矿山应作为重点矿山。其因子权重占全部权重的15%,-40-
环境地质条件恶劣为15分,环境地质条件较差10分,环境地质条件较好5分。②矿山规模效益因子
矿山规模效益大小决定了它在矿业中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同时也决定了矿山环境破坏影响的大小。矿种不同,开采规模与矿业产值和效益无法相比,如煤矿和建材非金属矿山规模虽大,但其产值并不比规模小的金属和金矿的产值高。因此,以矿业产值(占当地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加上矿山生产规模作为一项双权重因子,其权重占全部权重的50%。其中矿山规模、矿山性质、矿业产值、矿山经济地位列为次级因子分述如下:
a 矿山规模因子
按储量和开采强度将矿山分为大、中、小型。其因子权重占全部权重的25%,分为三级:大型矿山25分,中型矿山15分,小型矿山5分。
b 矿山性质因子
矿山性质分国有、集体、个体和其他(合资或独资)四类。攀枝花市大部分国有老矿山规模大,开采历时长,另有一部分因矿产开发不规范和受产品供需关系影响,已关、停、并、转了许多属于集体和个体的中小型矿山,这类矿山环境问题多而复杂。矿山性质的权重占全部权重的10%,按矿山性质把权重值分为2级:国有闭坑矿山10分,集体矿山6分,个体矿山3分。
c 矿业产值因子
矿业产值大小反映了矿山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决定了矿山环境治理立项的可行性。因此,矿业产值因子的权重占全部权重的5%,按矿业产值大小划分为三级:>5000万元5分,500-5000万元3分,<500万元2分。
d 矿山经济地位因子
矿山经济地位因子系指矿业产值与当地国民经济产值的比值,它对矿区及其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权重占全部权重的10%,分为四级:比值>10% 10分,比值1-10% 9分,比值0.1-1% 6分,比值<0.1% 3分。
③矿山环境破坏程度因子
矿山环境破坏程度以矿山破坏影响面积与矿山面积的比值,即矿山破坏率表示。矿山破坏率大小直接决定了矿山治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其权重因子占全部权重的20%,按矿山破坏率大小划分为四级,>60%为20分,60-40%15分,40-20%10分,<20%5分。
④矿山环境问题威胁人口因子
-41-
遵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保护人身安全、人居环境安全是重中之重。因此,重点治理矿山首选人口密集的大中型矿山,矿区人口数量因子应赋有最大的权重,占全部因子权重的10%。按矿区人口数量划分:>2000人10分,2000-500人8分,<500人5分。
⑤矿山环境问题影响交通因子
位于重要城镇、地处交通枢纽矿山,其环境问题直接影响了国家的重要交通和主要的经济发展,是阻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按矿山行政交通区位来确定矿山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对交通枢纽影响的紧迫性,其权重占全部因子权重的5%。按中心城市和地区市县划分为二级:中心市区5分,县级城市2分。
2)重点治理矿山因子综合权重求和计算 ① 数学模型的建立
根据《四川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将需要治理的矿山分为重点治理矿山和一般治理矿山。模型选择八个因子Xi(i=1,2,3,4,5,6,7,8)进行评价,这八个因子分别是:矿山环境地质条件、矿山规模、矿山性质、矿业产值、矿山经济地位、矿山破坏率、威胁人口和矿山区位。由于各矿山受影响的程度不同,其影响分量值也不同,遂构成了矿山治理的重要程度,用重点矿山治理指数(N)表示,即:
NNi....................................................................式1
i18式中:Ni——各矿山单个因子的权值; ② 权重求和计算结果
根据(式1)的计算结果,统计各因子的治理指数分布情况,大于40的矿山37个,但这些矿山的破坏面积占全部矿山破坏面积的30%左右,按规划总目标的方案设计,重点矿山治理指数大于40的矿山其土地复垦率基本符合本次矿山土地复垦率的规划指标,在治理目标和当前国民经济能力上,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把N大于40作为划分重点治理矿山的界线,将治理矿山分为两类: N≥40 为重点治理矿山; N<40 为一般治理矿山;
3)权重综合分析法确定的重点治理矿山
根据以上划分重点矿山的权重因子,从全市422个矿山中,确定了37个重点治理矿山。其中重点治理的煤矿8个、金属矿5个、石灰石矿4个,其他20个;闭坑或停产矿
-42-
山12个,生产矿山25个。这些矿山为:
攀钢集团矿业公司兰尖铁矿 攀钢集团矿业公司白马铁矿 攀钢集团矿业公司石灰石矿 攀煤集团大宝鼎煤矿 攀煤集团小宝鼎煤矿 攀煤集团花山煤矿 攀煤集团太平煤矿 攀煤集团老矸石山
大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原攀枝花金沙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最早为渡口水泥厂)龙洞石灰石矿
攀枝花市志清石英石厂务本寨子山石英矿 仁和区务本乡二村建材厂观音沟石英砂岩矿 仁和区金江镇煤炭工业公司畔海煤矿
盐边县红格铁矿南矿区
盐边县红格铁矿北矿区(龙蟒集团攀西红格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盐边县三维有限公司(原红坭矿务局)赵家湾、棬子坪、滑石板煤矿 龙蟒集团红坭煤业荒田箐、朱窝子、梅山湾、岔河煤矿 米易县观音乡矿产品经营部小水井矿区
米易县前程石灰石综合加工厂易家坪子石灰石矿 攀枝花市得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三滩沟煤矿 宜昌海峡兄弟实业有限公司老熊沟花岗石矿 米易县发福花岗石板材厂老熊沟小河坝花岗石矿 米易县响山石材公司草场石蹦凼花岗石厂 米易响山石材公司草场乡芭蕉林花岗石矿 米易县恒利石材石厂草场大方岩花岗石矿 米易县经贸公司陡鼻梁子花岗石矿
米易县残联福利花岗石经营部毛家屋基花岗石矿 米易县开源有限责任公司花岗石矿上麦地沟花岗石矿
-43-
米易县全富花岗石厂沙坝上马颈子花岗石矿 老虎石花岗石采场 米易县老干局花岗石采场 米易县司法局花岗石采场 米易县沙坝中心校花岗石采场 米易县沙坝乡企办花岗石采场
米易县安宁铁钛有限责任公司潘家田铁矿 大龙潭苴却石厂苴却砚石矿 奇雕公司迤沙拉苴却石矿平地砚石矿 渝富石膏厂平地石膏矿
3.专家评估与权重计算叠加确定重点治理矿山
专家评估法从定性上,而权重计算法则从矿山现状的定量数据上共同论证确定了治理矿山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因此以两种方法相结合确定本次规划的重点治理矿山,共计37个,其余为一般治理矿山。
(二)重点治理工程确定的原则
在确定重点治理矿山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矿山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确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和方法。为此,矿山的重点治理工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地质灾害是矿山环境问题中最突出、直接威胁人居安全的问题。如采场边坡失稳、排土场废弃物堆积、尾矿库毁损引起的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塌陷、崩塌和山体开裂等。这类灾害造成的损失大,影响范围广,因此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矿山环境治理的重点工程。
此外,地下水疏干和废气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矿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危害当地民众的身体健康,对其采取保护和治理措施也是重点治理工程。
2.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破坏严重或闭坑矿山的治理,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矿山生产,优先采用对环境破坏较小的开采方式;阻止矿山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同时对已被破坏的场地,进行工程治理和生态恢复。已经治理的矿山,应继续加强矿山环境的管护,以免再次遭到破坏。
-44-
3.治理效益原则
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可以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确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矿山环境经过治理后,能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可操作性原则
治理工程还应考虑难易程度。按照因地制宜,根据国家财力和当地的经济承受能力来安排。特大型重点治理矿山,根据规划时间长短,分期分片进行治理。选择其中破坏程度严重,治理面积较小,投资规模适中,治理效益明显的治理工程为重点治理工程。
(三)确定重点治理工程的方法
1.按矿山种类确定治理工程
全市矿山种类大致可分类能源矿山(煤)、金属矿山(铁)、非金属矿山(建材石灰石、花岗石等),不同类型矿山其所处的环境地质条件不同,开采方式不同,矿业活动等等都不相同,产生的环境问题和对环境破坏程度及影响方式具有各自的特点,治理工程的重点和形式也大有区别,针对各类矿山的主要环境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适合具体矿山的治理工程方案。
2.按矿山环境问题确定治理工程
攀枝花市矿山环境问题主要有地面变形问题(包括地质灾害问题)、“三废”污染问题、水土流失问题和矿山水均衡破坏问题等四类,不同类型的矿山环境有不同的破坏形式,因此治理工程类型也不相同。
(1)在不同开采方式下,地面变形问题表现为不同的形式,采取的治理各不相同。地下开采地面变形问题主要表现为采空区塌陷引发的地面塌陷及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问题和矿渣堆积引发的地形破坏、矿渣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常用的治理工程包括塌陷区住户避险搬迁工程、弃渣场治理工程、矿渣泥石流的治理工程等。
露天开采的地面变形问题主要表现为采场形成的地形破坏、采场边坡稳定性问题和矿渣堆积引发的地形破坏、矿渣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常用治理工程包括采场地质灾害(主要为边坡问题)治理工程、弃土场地治理工程、矿渣泥石流治理工程等。
钻井开采可能出现的地面变形主要为过采引发地面沉降的问题,攀枝花市目前未发现这种问题的出现。
(2)在不同开采方式下,“三废”出现的场地和问题表现各有不同,采取的治理工
-45-
第二篇:××城市夜景规划编制说明
关于《××市城市夜景规划》的编制说明
一、规划编制背景
××市作为国家级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心城区南临西江,北靠高耸绵延的北岭山,城区内多处景点和片区极具历史文化特色,由北向南形成了“山湖城江”的独特景观序列,是××市经济最发达、城镇化水平最高、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为指导××市中心城区夜景的有序建设,提高城市夜景环境质量,丰富市民生活,促成了本次××市城市夜景规划的编制。
二、规划编制目的通过本次的夜景照明规划,重塑和再现夜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现山水城市的特点以及风景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突出××夜景照明的地域性,强调照明的综合环境效果,为市民和游客创造视觉舒适、高效、节能、环保,以及富于魅力和特色的城市夜景观。
通过本次夜景规划的编制,形成××市中心城区夜间照明的整体布局,同时结合一江两岸景观,与高要城区夜景观相协调,并促进低碳环保高效照明科技的运用。
通过夜景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规划,在满足夜间视觉定向和视看需求的基础上,组织夜景的空间与时间构架,创造夜景环境与现代生活和谐共存的机会,整合山湖城江的夜景景观序列,遵循低碳节能、高效管理的原则,为今后的夜景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
三、规划编制过程
2010年12月底,我局对《××市城市夜景规划》进行公开招标。2011年1月下旬,通过法定的评标程序确定某某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市城市夜景规划》的规划编制任务。
2011年3月8日,在××市规划局组织召开××市夜景照明规划工作座谈会,项目正式展开。随后的20天时间内,编制单位以现场踏勘、问卷调查、部
门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市的现状建设、市民需求、各部门的建议、设想。
2011年5月初形成初步方案。为扩大规划的公众参与度,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2011年5月至9月期间,我局多次组织召开方案汇报会,广泛征求市政府、各区政府及各局单位的意见。随后,规划编制单位根据各方反馈意见对规划成果进行了修改完善。编制单位根据评审意见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形成本次专家评审稿。
四、本次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次规划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的框架下,根据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重点解决以下几大问题:
1.确立××夜景观照明体系: 本次规划以上层次规划及××的人文、地域特色为基础,从亮度、光色、动态照明、光污染控制等方面建立××的规划体系,以科学的照明数量与质量评价指标分类控制不同的属性区域。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照明规划,填补了××无夜景照明规划的空白,使××的夜空得以适度的控制与发展,并为后续的照明规划奠定基础。
2.具有指导性的专项规划与导则的编制:分专项编制建筑、道路、景观、广告标识照明规划并制定专项导则,针对××的实际进行有的放矢的控制与指导,使规划部门在规划审批中有据可依。通过建筑照明设定的立体化指标,在以后进行建筑夜景照明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便捷找到规划上的有效依据,指导建筑照明的设计,并使规划切实得以实施。
3.城市夜景观形象整合与提升:通过星湖、一江两岸、天宁路、星湖大道、信安路、城市出入口等重要节点的具体规划与设计,勾勒出××城市夜景观的形象,并对现状夜景进行整合与提升,塑造××作为现代化大城市、风景旅游城市以及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夜景。
4.近期实施及建议:为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本次规划明确了近期的工作内容以重点地区的整治和局部更新为主,初步形成城市夜景形象;端州区近期主要夜景亮化区域:主要城区道路及建筑的亮化提升、城东新城中心、龟顶新城中心、北岭山度假区二区;鼎湖区近期主要夜景亮化区域:民乐桥片区、观砚大道片区、××新港。
5.环保低碳节能的规划理念:在满足夜景塑造的前提下,坚持节能方向,统一制定整体照明控制措施与环保节能计划,注重生态效益,避免当前城市夜景中经常存在的光污染、能源浪费、扰民等负面效应。划定城市生态环保区域,保护××夜间的生态环境。
6.注重规划的可控性,可实施性,为规划部门提供审批监督依据,指导建设项目的实施,体现××山水城湖的景观特色,用灯光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第三篇: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
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2010-2020)
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
(2010-2020)
一、编制规划背景
林地是森林资源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生产建设的立足之本和根基,也是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是林业长远规划的内容之一,是实现林地科学管理、优化用地结构、规范林地用途、遏制乱垦滥占林地及提高林地利用效益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保障如期实现林业发展战略目标,并为林地的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汝州市地处河南省中西部,国土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林地面积相对较少,森林资源总量有限。林地面积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7.12%,其中南北山区仍有大面积的宜林荒山荒地缺水少土、立地条件差、绿化难度大。导致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林地保护与林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由于林业资源相对匮乏,林业在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相对较轻,人地矛盾突出,耕地、建设用地等与林地用地矛盾十分明显。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提出的“要把林地与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科学合理并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建设生态文明,保障全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林业局、省政府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市林业局在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现已完成《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工作过程
(一)规划前期准备 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2010-2020)
1、组织准备
按照国家林业局制定的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要点的要求,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领导张市长任组长,林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全市的规划编制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问题、审查规划成果。
2、技术准备
积极与技术协作单位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配合,成立技术组与专家组;制订工作方案,明确规划依据、规划任务、规划内容、预期成果等;组织技术培训,对技术协作单位、编制人员等进行培训学习,系统学习省林业厅制定的《河南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织技术操作细则》等技术标准,规范调查程序,统一规划编制要求和方法。
3、资料收集 一是图文材料
(1)地形图。包括汝州市1︰10000国家基础比例尺地形图。
(2)数字正射影像图。收集覆盖市域的近期高分辨率(SPOT5、ALOS等)遥感资料,处理生成的卫星遥感DOM。
(3)境界线。包括市级、乡镇级和村级行政区域界线。
(4)2009年森林资源档案更新资料,包括小班基本图与数据库。小班空间数据库坐标系由北京54转为西安80。
(5)落界底图制作。采用近期(2009年)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经正射校正、融合增强、镶嵌处理后,生成满足于精度要求的数字正射影像(DOM)。DOM按1:10000比例尺图幅进行分幅,叠加最新行政界线、森林资源档案小班界线、相关注记等有关信息,按《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 15968-1995)进行图廓整饰,形成林地落界底图。
二是森林资源调查资料
(1)最新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包括省级生态公益林和一般生态益林的区划界定资料。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2010-2020)
(2)汝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数据、图件和报告。
(3)历年林地统计资料和历次森林资源调查成果。
4、专业调查资料
包括林地质量评价(立地类型和立地等级数量化表)、森林土壤调查、森林景观资源调查、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等林业专项调查资料,森林采伐和造林设计及其检查验收等林业经营资料,占用征收林地及其检查资料,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外业勘界成果,及其他专项调查资料等。
5、相关规划材料
包括汝州市县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林业发展规划、城镇规划及交通、水利等各部门涉及土地利用的规划资料。
6、其他基础资料
包括自然条件(气候、地貌、土壤、水文、自然灾害等)、林业及其它主要产业发展状况、城乡建设及基础设施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状况以及市域历史资料等。
(二)规划基数落实
1、规划基数是在二类清查的基础上,2009年进行了补充调查。技术人员利用excel数据透视功能对现状林地小班属性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形成汝州市的规划基数。汝州市的规划基数是(2009年):林业用地42682.23公顷,有林地21279.34公顷,疏林地3797.15公顷,灌木林地972.59公顷,未成林造林地870.81公顷,无立木林地6.23公顷,宜林地15719.43公顷。
2、从上述落实出的规划基础数据可以明确反应出汝州市的现有林地中:国有林地面积946.96公顷,集体林地面积41735.27公顷。全市有林地面积21279.34公顷,森林覆盖率13.53%,活立木蓄积量1120782.83立方米,林地生产力每公顷52.67立方米。
(三)规划成果编制
1、规划文本 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2010-2020)
在编制好规划框架的基础上编写规划文本,进行林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明确各类林地保护措施和利用方向,将规划指标分解到各乡(镇、场),拟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规划统计表
主要包括林地现状统计表、林地结构现状统计表、林地质量等级面积统计表、林地及森林面积规划统计表、林地利用方向规划面积统计表、林地保护等级面积统计表。
3、规划图件
规划图件主要包括林地现状图、林地结构图、林地保护分级图、林地质量等级图、林地规划图等,所有图全由省规划院制作。
4、规划数据库
由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提供的林地规划数据库,包括林地落界、林地规划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以及用于林地落界的遥感影像数据。
(四)规划论证协调及报批
规划成果编制结束后,省林业厅审核同意后,现组织市发改委、财政、国土、环保、住建局、农业、交通、水利等部门的专家进行论证,对市域内规划目标及林地规模、结构、布局和相关政策提出意见。然后形成正式规划成果,由市政府批准实施。
三、规划目标及措施
根据汝州市“十二五”林业建设规划及2010年编制的中期调整规划中的建设任务,通过科学分析测算至2020年全市林地面积保有量不变,仍为42682.23公顷。
(一)主要指标
1、县域内森林保有量分解。我市现森林面积21279.34公顷,规划至2020年森林面积23476.34公顷。
2、征占用林地指标。根据规划期内林地增长潜力和建设项目对林地的需 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2010-2020)
求分析,确定规划期内至2020年建设用地征占用林地规模控制在600公顷以内,年均使用林地面积约为60公顷。
3、林地保有量指标。我市现有林地面积42682.23公顷,规划至2020年,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风穴林场林地保有量目标42682.23公顷,保持不变。期间因征占用林地而导致林地面积减少的,应从本辖区内非林地中补充,达到占补平衡的目的,林地保有量保持不变。
4、森林覆盖率保有量。规划至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有量为14.95%。
5、林地生产力保有量。据2009年林地补充调查汝州市林地生产力现状为平均每公顷蓄积量52.67立方米,规划至2015年林地生产力平均每公顷蓄积量63.50立方米,规划至2020年林地生产力平均每公顷蓄积量73.77立方米。
(二)林地保护利用的基本战略
1、严格限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进行各项建设工程,应以不占或者少占林地为原则,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审核手续。按照国家规定工程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严格实行定额管理制度,每5年编制或修订一次征占用林地总额,并将总额指标按分解到乡镇场。2011~2020年,征占用林地总额控制在600公顷以内。其中2011~2015年控制在300公顷以内。
2、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由于近两年部分林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和国家对林业投入的相对较少,与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和国家逐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相比,林农的收入出现滑坡,对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有所打击,个别乡镇出现了退林还耕、复耕的现象。
以上原因也是近期林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此具体情况特制定出以下措施对林地进行加强保护:
——积极引导林农进行林下种植养殖,增加林农收入。
——积极申请林业项目,扶持林农进行第三产业开发,拓宽林农收入渠 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2010-2020)
道。
——加大林政、林业公安执法、执罚力度,禁止毁林开垦、毁林挖塘等将林地转化为其他农用土地,对集体林地已经毁林开垦,毁林挖塘的要限期还林;严厉查处毁林开垦,毁林挖塘等破坏林地行为。
3、严格保护公益林地。全市林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林地和商品林林地两大体系,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分类确定管理体制。对于生态林林地实行如下用途管制措施:
——生态公益林实行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科学经营、严格管护的方针。经批准的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报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 生态公益林区内的林地是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之用,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征、占用生态公益林地,不得擅自变更、改变林地用途。如确需改变林地用途的,必须依法办理征用、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同时,为确保生态公益林面积不因征占用林地而减少,凡依法经批准的征占用生态公益林地,必须按照等量置换的原则,实行生态公益林地面积的占补平衡,补划公益林的地块要落实到具体的小班和位置。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2008年6月8日)精神,对于公益林地,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发林下种植和养殖,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森林旅游业等。同时设定两个条件,一是不破坏生态功能,也就是不同类型的公益林,其所发挥的生态功能不因经营活动而受到破坏;二是依法,也就是经营活动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
——违反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进行处理。
4、控制逆转林地保护等级或质量等级。严禁随意调整林地范围及有可能 6 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2010-2020)
导致林地保护等级或林地质量等级发生逆转的行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所制定的远期林地保有量、森林保有量及所划定的林地范围、林地保护等级和林地质量等级等一经政府下文认可,即可立即投入实施。并且依照《森林法》及《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即可受到有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具有严肃性、连贯性和可操作性,如有有关个人和单位随意改变林地范围及有可能导致林地保护等级或者林地质量等级发生逆转的即视为违法,林业监督监管部门应依照林地利用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督监管,随时予以纠正,违反法律规定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坚决保证林地的完整性、保证林地保护等级和林地质量等级不被无缘无故的变更。
请各位对《规划》多提宝贵意见,如有不妥之处,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小组随时对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并随时保持与与有关部门的沟通,确保规划及时批准实施。
第四篇:“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说明1
灵宝市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
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
编制水库库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是确保库区和移民长期发展与稳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国家安排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扶持资金和项目的前提和依据。2010年3月,根据河南省移民办公室安排,按照省办印发的《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大纲》,对灵宝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基础设施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了论证研究,编制完成了《灵宝市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简称移民“十二五”项目规划)》。
本次规划共编制项目498个,总投资14578.5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2670.56万元,地方配套1908.00万元。规划涉及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交通道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种植业、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及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共八类别项目。移民规划项目实施后,将使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移民人均纯收入显著增加,移民区域经济将得到发展。
一、移民分布概况
灵宝市境内大中型水库移民主要来自4座大中型水库,其中2座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2010年,灵宝市大中型
水库农村移民核定人数为80701人,其中三门峡水库73215人,占总人数的90.72%,窄口水库1657人,占总人数的2.05%,沟水坡水库2353人,占总人数的2.92%,卫家磨水库1317人,占总人数的1.63%,其他外省水库迁入人口共2159人,仅占总人数的2.68%。
二、移民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灵宝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持调查情况,现主要对移民村存在问题严重的农田水利、人畜饮水、道路等进行论述。
1、人畜饮水现状
根据2010年对市内农村饮水现状的调查及本次规划调查,408个移民村涉及的各类饮水工程,多为村组级供水工程,供水量和水源基本能满足安全饮水标准,但大部分工程没有净化设施,很少进行定期检查。
2、交通状况
目前仍有49个村路面不平,生产条件差,随着移民区经济的日益发展,移民区客货流量急剧增长,使移民区业已十分紧张的交通状况成为制约移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农田水利设施状况
目前移民村中仍有35个村缺水源,无灌溉条件,有27个村缺乏资金。随着水位不断下降,部分村原有机井面临报废的危险,还有部分村的机井急需配套工程。
三、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17号文件精神,按照开发性移民方针的要求,在解决水库移民温饱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整合各方力量,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移民收入水平,建立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长效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基本原则
(一)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优先解决移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全面发展。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分析需要与可能的基础上,合埋确定发展目标,科学规划,协调发展。
(三)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移民意愿,切实维护移民群众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坚持开发性移民万针,增强移民自我发展能力,在国家的帮扶下,动员移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五)坚持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的万针,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促进人与自然
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六)坚持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
五、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灵宝市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核定人口为2010年末的水库移民现状人口。以村为单位统计,本次规划涉及灵宝市15个乡镇2个管委会,408个行政村,80701口人。
六、规划任务
规划主要任务是解决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长远发展问题,重点是加强基本口粮田建设及配套水利设施建设,加强交通、供电、通信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加强移民村群众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发展使移民能够直接受益的生产开发项目。
七、规划项目情况
1、农田水利:根据灵宝市实际情况,这次规划共规划项目148个,具体项目内容为:新打机井168眼,其中深200以下163眼,21050延米,200米以上5眼,1170延米,配水泵169台,井房123间,抽水站10处,变压器91台区,其中50KVA77台,80KVA9台,100KVA5台,电力线21千米,其中10KV4.9千米,380V16.1千米,输水渠36.5千米,,输水管道87.4千米,喷灌2700亩,堤坝5200m。农田水利规划项目共需投资4503.3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901.37万元,地方配套602.00万元。
2、饮水安全:规划饮水安全工程54处,包括机井31眼,其中深200米以下18眼,2480延米,200米以上13眼,3620延米,配水泵41台,蓄水池9个900m,增压罐1个80吨,抽水站6处,井房36间,变压器18台,管道96.65千米。总需投资1532.1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298.11万元,地方配套234.00万元。
3、交通道路:规划项目232个,修C20砼路203千米,其中2.5米宽路面102千米,3.6米宽路面101千米,修砂石路28千米,村内砼路5千米,桥2座,排水渠28千米。总需投资6528.0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666.04万元,地方配套860.00万元。
4、文化教育:文化教育规划项目共17个,新建房屋4644平方米,修缮房屋3458平方米。购置文娱设备18套,硬化场地8038平方米,桌椅200套。共需投资1070.1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894.19万元,地方配套176.00万元。
5、医疗卫生:规划在7个移民行政村修建卫生室7个,增加卫生用房690平方米。总投资51.7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4.75万元,地方配套7.00万元。
5、生态治理:在黄河沿岸栽植生态林,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控制塌岸滑坡蔓延,改善移民居住环境,本次3
3规划在北村、盘东村沿黄库岸进行生态治理230亩。栽植生态林,苗木、保栽保活等费用全包,每亩按2000元估算,治理402.5亩,规划投资80.50万元。
6、生产开发:共规划项目8个,新建蔬菜大棚35个,种植莲菜110亩,苗木252亩,总投资200.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78.6万元,地方配套22.00万元。
7、移民培训:移民培训费用一般包括食宿费、资料费、文具费、实习费、专家授课费、场地租赁费、误工补助费等,实用技术培训5—10天一班,就业技能培训一般在16-20天,移民干部培训费每期10天,每人每天费用约在50元左右,据此计算,培训项目总需费用612.00万元。
规划项目全面实施后,将极大改善库区和安置区移民及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助推经济发展,促进移民增收,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其中: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将新增及扩大农田灌溉面积27236亩,预计年可增产粮食408万公斤,增收327万元,同时也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安全饮水、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将为移民和当地群众发展畜牧业、工副业、运输业、加工业奠定基础;技能培训项目将使3700人次的移民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8400名青年移民接受技能培训后,预计将有7500名移民劳力实现转移就业,预测到2015年末,移民人均纯收入将由2010年的3635增加到7000元,达到全市农民“十一五”末人均纯收入水平。
第五篇:蚌埠市科技“十一五”规划编制起草说明
蚌埠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说明
一、形成过程
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2004年8月市科技局启动蚌埠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首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总体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思路、编制原则、主要工作和进度安排,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按照总体部署,科技局分别召开了工业企业技术负责人、农业领域专家、驻蚌科研院所领导、专咨委委员的座谈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大家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建设等方面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开阔了我们的思路;接着科技局分组深入到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进行专项调研,充实第一手资料;之后编制小组通过对十五科技工作的总结、发展环境的研判、掌握资料的分析开始了规划纲要起草工作,于2005年底完成初稿;并于2006年元月10日召开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专题会议征求各位委员意见。
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蚌埠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的陆续出台,编制小组对规划纲要初稿进行了修改,以使规划纲要能够与省、市规划更好地衔接,以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纲要修改完成后,送有关领导审阅,修改之后再分别向发改
委、经济委、农委、财政等部门以及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部分委员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最终定稿,6月底前报市政府审批发布。
二、关于目标确定
“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总体目标是:把蚌埠市建设成为皖北科技中心,这主要是考虑与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二淮一蚌”沿淮城市群建设,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皖北中心城市相呼应;就我市目前基础,以及发展趋势,全市上下努力,这一目标是能够实现的。具体量化指标有二项:一是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以上,这一目标是按照申请量年增长20%测算而来,“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实施专利战略,鼓励自主创新,加上我市正在建设中国专利技术(蚌埠)展示交易中心,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只要措施得当,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二是科技进步贡献率50%,按照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我们对“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初步测算,在资本弹性系数为0.35-0.4时,我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大致在45%-52%之间,由于我市科技工作“十一五”总目标是建设成为皖北科技中心,所以我们选择了中等偏上50%,要完成这一目标,存在一定难度,它将成为我市科技工作的压力和动力,我们将认真开展各项工作,落实各项措施和相关扶持政策,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力争实现这一目标。
工业、农业、社会发展的分目标,主要是在分析十五科技工作基础上,结合省、市相关规划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上进行确定。
三、关于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
为了完成总体目标和各项分目标,我们在分析我市具体情况,针对不同领域和不同行业,结合“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重点,把主要工作凝练成实施五大工程即: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农业科技引导工程、社会发展科技保障工程、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每项工程分别提出了各自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
为了能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又从领导重视、科技投入、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环境建设、配套政策六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以确保“十一五”期间各项目标的全面完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