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导则
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监管平台
建设导则(试行)
2007年12月27我省召开了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确定了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我省推进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大工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改善我省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全局性重大工作。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我省的城乡面貌、人居环境和群众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城乡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为了进一步巩固治理带来的成果,提升省内地市、州的城市风貌和品味。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我省各地市、州全面推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信息化工作。各地市、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将充分利用全国及省内各地“数字城管”的成熟建设经验及成果,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管理内容为工作主线,结合“数字城管”先进的管理、技术条件,充分打造具有四川省级特色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信息化管理新模式。
推进全省各地市、州、县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各地要以提高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水平为出发点,以城乡环境治理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构建
信息系统。系统建设充分依托“数字城管”的先进管理经验,注重适用性、可拓展性和可兼容性,要坚持标准、循序渐进。各地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全省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管理需要,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相关的管理要求及省住建厅相关的建设标准,合理确定科学化建设方案。
为了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能够一盘棋,各地市、州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能够依托信息化手段有效提升水平,省级能够实时、有效了解各个地市、州、县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情况。各个地市、州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将充分依据本导则。建设内容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主要涵盖以下两块工作内容:
一、机制体制建设:结合“数字城管”的成功建设经验,机制体制的建设是系统顺利运行的保障。以各个地市、州、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部门为管理主体,成立相应的监督、指挥中心,监管分离。明确监督中心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效果的监督、考核主体;指挥中心负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的协调处置主体。
二、信息化系统建设:信息系统建设是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更上新水平的技术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涵盖管理流程、技术手段、业务功能及信息集成等多个方面。信息系统建设将充分借鉴数字城管相关技术建设标准,依据省住房和建设厅关于系统建设的行业标准建设。
1.1 体制机制建设
一、部门组建
参照全国“数字城管”建设思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建设采取监管分离的原则。以各地市、州、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主管部门为建设主体,成立监督、指挥中心。监督中心主要负责问题的发现、核查、考核工作;指挥中心负责问题的分派、督查工作。
二、人员组建
信息采集员:各地市、州应根据区域大小、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发生密度等实际情况,采用自管或市场化管理等方式,组建规模适当的专职信息采集员队伍。负责日常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的信息采集、核实核查和各类专项普查工作。
呼叫中心坐席员:各地市、州应结合当地需求配备呼叫中心坐席员。负责受理领导批示、信息采集员上报和社会公众举报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并进行审核、立案、批转、授权结案等工作。
指挥中心派遣员:各地市、州应结合当地需求配备指挥中心派遣员。负责将监督中心立案后批转的案卷派遣到相应的专业部门,对专业部门的案件办理情况进行协调督办。
三、制度建设
按照《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相关规定,制定《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监督手册》,构建以问题发现、核查结案为核心内容的监督制度体系,以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高位独立监督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按照《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的通知》(川城乡治办[2009]87号)的规定,制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处置(指挥)手册》,构建以处置职责重新确认、处置结果规范、处置时限精准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管理问题处置执行的制度体系,以保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各处置责任部门的职责清晰、结果规范。
按照《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坚持和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暗访和督查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考核办法>及<考核评分细则>的通知》,同时参考国家住建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绩效评价》(CJ/T292)标准规定,制定《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考核办法》,以标准化的处置结果统计数据为依据,构建对各执行部门和监督机构的考核制度体系,形成一个监督轴驱动多部门组成的处置轴,全面提升处置效率的核心动力机制。
在城市现行管理体制下,积极推进将数字化城乡环境综合考核结果纳入到有关部门的绩效考核、行政效能督察或干部考核等制度体系,以保证监督、处置、考核机制长期发挥效能。
1.2 应用系统建设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满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日常工作需求。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将依托“数字城管”的建设经验,充分利用“数字城管”业务系统的建设成果,打造涵盖“问题受理、问题立案、问题派遣、问题处置、核查反馈、考核评价”七个业务流程的综合信息化体系。各地市、州、县应用系统建设需采用移植性良好的平台,能适应目前主流的Windows、Linux、AIX等所有操作系统。
一、基础应用系统功能建设
基础业务应用系统是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业务流程的基本条件。各地需依托国家住建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标准规定,建设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及数据交换子系统。
二、拓展应用系统功能建设
为了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时监控功能,各地市、州、县需建设视频监控子系统、综合检测子系统、GPS车辆管理子系统。各个建设方需要能够满足省级平台对接的技术要求。
1.3 基础数据建设
依据住建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标准中规定的关于城市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数据需求,建设以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正射影像图等基础地理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依据住建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213)标准规定,编制本地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单元网格划分与分类编码工作方案,并建设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单元网格数据库。
依据《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的通知》(川城乡治办[2009]87号),借鉴《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标准方案,编制本地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和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基于单元网格数据库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数据库。
按照住建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地理编码》(CJ/T215)标准规定,编制本地区地理编码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城市地理编码数据库。
同时各个地市、州、县地理数据需采用四川省统一的地理坐标系进行数据普查工作。
1.4平台运行环境建设
按照住建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标准规定,建设中心机房、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体系、数据库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软硬件平台。数据库软件和地理信息软件需要采用具有国际主流、应用范围较广的软件平台。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CJ/T293)标准规定,进行城管通硬件的选型和采购,建设城管通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同时城管通软件必须支持目前主流的安卓操作系统。项目管理
2.1 项目管理组织
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重大事项的决定,确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监督指挥机构的建设,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协调项目各相关单位的协作关系,决定项目组成员的调整。及时听取项目建设过程的进展情况,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宏观监督和指导。明确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所有管理职责,保证项目总体进度和各组工作质量和进度,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进展情况及需要确认的重大事项。
设立管理组,负责队伍建设,编制各岗位管理制度,包括监督手册、指挥手册、评价指标体系等,并组织培训。设立系统组,负责项目的系统运行环境和应用系统建设和协调,包括网络布署、硬件配置,数据库建设、系统软件配置和应用软件研发,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等工作。设立数据组,负责协调、收集和整理基础地理框架数据,进行单元网格划分、部件和地址数据普查入库工作。
2.2 项目实施步骤
明确责任,组织实施。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项目实施工作计划。
项目立项、编制方案。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求分析报告和实施方案”,方案需经省住房和建设厅相关专家评审通过。之后完成项目立项和招投标工作,确定项目各承建单位。
组建队伍,制订制度。由管理组牵头,组建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和监督员队伍,并编写相关工作制度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监督手
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处置(指挥)手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综合绩效考核办法》。
数据普查,系统搭建。由数据组牵头,进行数据普查和数据库建设工作。由系统组牵头,进行系统网络配置,软硬件系统和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应用软件系统研发和实施,城管通硬件采购和软件研发等工作。
人员培训,编制手册。由管理组、系统组牵头,编制《各岗位用户培训手册》、《监督员培训手册》及《系统管理员培训手册》,对系统岗位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技术培训。
系统测试,投入运行。由管理组、系统组牵头,进行系统测试、试运行和正式运行。
档案整理,系统验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文档资料进行整理,存档,并组织系统的验收。验收评价
3.1 组织体系
有明确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协调、监督和考核部门,做到了监管分离。
3.2 基本制度
建立并执行了比较完善的监督制度、处置制度、考核制度,形成了考核制度的长效机制。
3.3 信息系统
建设了基础软硬件平台系统,以及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及数据交换子系统等。
3.4 基础数据
建设了以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正射影像图等基础地理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编制了本地区单元网格划分与分类编码工作方案,并建设了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地理单元网格数据库;编制了本地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和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了基于地理单元网格数据库的管理部件和事件数据库;编制了本地区地理编码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了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城市地理编码数据库。
3.5 专职队伍
组建了与本地监督区域、问题发生密度相适应的信息采集、呼叫中心和协调指挥的专职队伍。
3.6 运行效果
系统经过一定周期的运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的监督发现和处置执行达到相关标准,监督执行部门运作协调,考核评价制度基本发挥作用,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城市总体环境面貌发生明显改变等。
3.7 文档资料
机制体制建设文档。包括项目建设、组织机构、人员队伍和运行管理相关的政府文件和管理制度等文档。
建设过程文档。包括系统集成、数据普查、应用系统开发、软硬件采购、网络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场地机房装修、监理等全过程技术文档。
总结汇报文档。针对验收评价的主要内容,集中反映项目概况、建设过程、组织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基础数据建设、运行实际效果的综合汇报文档。
第二篇:九江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
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 工作简报
第8期(总第8期)
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12月29日
全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
进入培训阶段
全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正按工作计划稳步推进中,为确保各级各类信息资料等顺利录入监管平台系统,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18年1月4日-9日组织开展第一批次十一期对各县(市区)平1 台录入人员及网上操作进行培训,培训工作由江苏新点软件有限公司周文琳、欧阳文龙两位工程师实地培训讲解。
此次培训的县市区为:开发区、濂溪区、德安县、共青城市、浔阳区、湖口县、彭泽县、永修县、庐山市、瑞昌市等共11个县(市区),每场约80余人参加培训。
培训主要内容:
1、如何发布工作动态、政策文件;
2、如何导入惠农补贴名单;
3、如何导入涉农项目信息;
4、财政对口股室如何审核涉农项目信息;
5、乡财局如何审核惠农补贴信息;
6、监管办如何将审核后的惠农补贴及涉农项目信息发布公开到网站上。
培训对象:各主管单位:涉农项目录入人员、涉农项目审核人员、政策文件发布人员、投诉处理人员。各乡镇:惠农补贴录入及涉农项目录入人员。监管办:审核发布惠农补贴、涉农项目人员、公示公告工作动态发布人员。财政局:各股室负责审核涉农项目人员,乡财局负责审核惠农补贴信息人员。
此次培训,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新点软件公司认真制定培训方案,合理筛选培训内容,精心设计培训教案,培训工作组织严密有序,确保录入数据真实准确,录入工作顺利进行。
2(此页无正文)
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九江市财政局代章)
抄报:省财政厅及胡强厅长;市委杨伟东书记,市政府林彬杨市长,市委熊永强副书记,市政府董金寿常务副市长,市纪委杨志军书记,市政府张荣先副市长;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抄送:局领导、局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各县(市、区)财政局。
第三篇:全镇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设情况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全镇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设情况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XX市监管办《关于印发《全市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设情况检查工作实施方案》(X民生监办字〔2020〕X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X府办字〔2019〕X号)和XX市监管办《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XX市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X民生监办字〔2020〕X号)工作要求,决定在全镇开展一次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设情况全面检查。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检查目的通过此次检查,规范XX镇、各相关部门、单位数据录入审核工作,切实解决民生资金数据录入、政策文件发布、预警投诉举报信息处理中的不够及时、不够准确、不够完整、审核不及时、不认真等突出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杜绝“应录未录”现象,真正发挥平台监管作用。
二、检查对象和范围
(一)检查对象
此次检查对象是全市所有“民生补贴资金”和”民生项目资金”(以下简称“两个资金”)的录入审核、政策文件发布、预警投诉举报信息处理相关部门、单位。
(二)检查范围
此次检查范围是全镇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工作开展情况。重点是2020年1月以来全市纳入监管平台系统统一管理的各级财政民生资金(个人补贴及项目资金)录入审核情况。
三、检查内容
(一)基础工作开展情况。
为扎实推进全镇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工作,采取了哪些强有力的措施保障情况;是否结合实际制定民生资金监管平台运行管理办法、民生资金信息具体录入规程方案,是否明确职责分工,安排专人负责平台日常管理工作;是否建立应录资金和政策文件发布工作数据台账;是否开展督导督查工作。(二)民生资金数据录入审核发布情况。
主要是对2020年1月以来的目前纳入民生资金监管平台监管的十三大类(但不局限于此类)资金数据录入情况,是否存在应录未录、少录、漏录、假录资金,是否及时审核、公开;是否存在数据录入信息不准确、不完整(尤其是民生项目信息);在系统平台常态化运行中,是否严格按照平台操作规程,进行常态化数据录入,做到应录尽录。(三)核实投诉举报和预警信息处理情况。
是否建立投诉举报、预警信息销号台账。重点抽查2-3条投诉举报和预警信息,检查预警投诉举报信息是否及时处理、督办督查及跟踪落实、处理结果情况。(四)相关政策文件发布情况。
主要是对本单位主管资金相关的政策文件、资金指标文件、资金权力流程图发布情况。(五)查询一体机使用情况。
对本地供老百姓使用的查询一体机是否正常流畅运行,是否能正常查阅平台相关信息,是否有专人负责管理并指导操作,是否贴牌公示A、B岗进行管理。(六)开展宣传报道工作情况。
镇及相关部门、单位对监管平台宣传工作开展情况,是否积极开展宣传报道方面的工作。四、检查的时间和方法步骤
此次检查工作从文件下发之日起开始,至2020年8月底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自查自纠(2020年6月底前)
1、制定方案,切实抓好自查组织工作。制订具体检查工作方案,牵头负责组织好本地区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自查自纠面必须达到100%。
2、有错早纠,单位在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整改,尽快纠正,力争将问题在自查自纠阶段整改到位。
3、及时准确报送自查材料。自查自纠工作结束后,镇及相关部门单位要如实、完整填写《监管平台自查自纠情况表》。
(二)重点检查(2020年7月底前)
根据录入单位上报的自查自纠情况和交叉检查工作情况,按照XX市监管办《XX市民生资金监管平台运行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结合本市的《平台运行管理办法》、《数据录入规程》、日常监管及发现数据录入问题、投诉举报和预警信息比较多的进行重点检查。
重点检查对象是:
1.对平台建设工作重视不够、进度缓慢、信息不全的单位;
2.有“应录未录”的单位;
3.录入数据不及时、不完整、不准确的单位;
4.日常监管发现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
5.自查自纠工作措施不得力、工作走过场的单位。
重点检查面不低于20%,根据检查工作需要可延伸检查范围,具体检查单位另行通知。
(三)整改总结(2020年9月底前)
结合自查和重点检查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确保整改到位,同时提出加强和完善监管平台数据录入等工作的意见建议。
五、交叉检查、重点检查方式
检查组通过现场察看、随机抽查、查阅相关文件资料等方式对镇及相关部门、单位进行实地检查。
(一)听汇报:听取有关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开展宣传等方面情况汇报。
(二)查资料:查阅会议记录、文件、方案、台账、简报、工作总结、管理办法、录入规程方案等相关资料。
(三)现场抽查:各单位提供录入“两项资金”范围,了解资金录入流程和录入人,在监管平台上查看“两个资金”录入审核发布情况;
预警投诉信息处理情况;政策文件发布情况;随机抽查一体机运行情况。选择一至二个资金类别到主管单位、乡镇核查相关民生资金录入、审核、发布情况,“两个资金”录入原则上有数据产生就应随时录入,每月月底应更新一次。对应录未录、少录资金数据等要跟踪核查。重点抽查2-3条投诉举报和预警信息,检查预警投诉举报信息是否及时处理、督办督查及跟踪落实、处理结果情况。(四)监管平台宣传工作开展情况。
是否发放了监管平台宣传手册,如何发放,发放数量,是否开展了其他形式的宣传活动,提供佐证依据。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镇及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认真制定工作方案,结合实际,切实组织协调好本地区的自查自纠、整改落实工作、开展重点检查和有关数据的审核上报工作,主动配合交叉检查,保证检查工作有序进行。(二)强化责任追究。
镇主管部门要按照检查工作程序和有关规定,认真仔细、讲究方法、把握重点,按时间节点完成工作任务。凡自查发现数据录入审核问题纠正及时并如实上报的,减轻问责或不予问责(适用从轻从宽政策)重点检查发现数据录入审核发布、预警投诉举报信息处理等问题的,根据情节严重,按规定报告同级纪委监委对相关责任人员依纪依规处理;发现的其他违纪违法案件线索,要按有关规定和程序移交处理。(三)严守纪律规矩。
要坚持依法检查,严格遵循《财政检查工作办法》,高度重视检查证据的收集和工作底稿的填制,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全体参检人员要切实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市委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做到廉洁自律。同时,要做好检查保密工作,有关检查内容资料和检查结果,在未经集中审理、定性前,全体参检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外泄露。(四)按时报送材料。
各阶段工作结束后,单位按上报时间节点要求将书面材料和电子文档报镇民生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第四篇:九江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
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 工作简报
第4期(总第12期)
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5月2日
都昌、湖口、修水三县提早谋划 大力开展监管平台宣传工作
为切实加强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进一步扩大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的影响力,提高群众对监管平台的知晓率与参与度,真正发挥监管平台作用,近期,都昌、湖口、修水三县提早主动谋划,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开展监管平台宣传工作。
都昌县:3月30日上午都昌县世纪广场,县纪委监委以举办《国家监察法》宣传暨“开门大接访”活动为契机,通过展板、播放广播、发放宣传单、设立咨询台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了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切实提高了监管平台群众知晓度和参与率。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零距离”指导群众如何在监管平台上查询惠农补贴和涉农项目资金信息、如何在线投举报、如何扫描二维码安装手机APP、关 注监管平台微信公众号。
湖口县:4月17日,县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了第二次联席会议,会上下发了《湖口县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宣传方案》,确定4月为湖口县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宣传月。会议要求,一是营造氛围上再加力,党员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当好宣传的主力军,把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宣传到家家户户,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使用率;二是通过电视台、报纸、湖口发布、清廉湖口等新闻媒体对监管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三是各涉农项目资金主管单位、乡(镇、场)、行政村在单位公开栏、人流密集处张贴一封信、宣传海报,组织宣传队伍下乡对群众宣讲政策、推广微信公众号及APP等应用,掀起全县宣传热潮。
会后,在鄱阳湖大市场举行了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暨脱贫攻坚宣传月活动。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史文,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委主任查忠平,各涉农项目主管部门及各乡(镇、场)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宣传活动。通过监管办工作人员的现场讲解、一体机查询演示、宣传板展览和《致广大农民朋友一封信》的发放等多种形式对监管平台 2 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宣传,群众反响热烈,效果明显。
修水县:修水县民生资金项目大数据监察平台上线运行以来,群众访问量突破百万人次,发现疑似问题线索23000余条,涉及资金近2000余万元。CCTV-1《晚间新闻》、江西卫视《新闻联播》、凤凰卫视、新华网、江西日报等相继进行了报道,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4月26日,修水县召开民生资金项目大数据监察平台工作推进会。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艾菲出席并讲话。艾菲强调,民生资金项目事关全县群众切身利益,要不断完善平台建设,加大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的开发和推广力度;各单位要迅速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好大数据监察平台的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大工作总结、经验提炼、宣传推介的力度,让民生资金项目大数据监察平台成为修水在全省的一个工作品牌。
全市其他各县(市、区),要积极跟进,按照《关于加强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宣传工作的通知》(九涉农监办字〔2018〕3号)文件要求,以“全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宣传月”为契机,迅速行动,切实提高监管平台的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
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九江市财政局代章)
抄报:省政府胡强副省长,省财政厅;市委林彬杨书记,市政府谢一平代市长,市委熊永强副书记,市政府董金寿常务副市长,市纪委杨志军书记,市政府张荣先副市长;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抄送:各县(市、区)纪委、财政局,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市纪委驻财政纪检组,本局领导、局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第五篇: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建设
资源县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建设
日期:2013-07-16
来源:桂林资源县农业局
作者:易忠应
阅读:110次
字体:大 中 小
为规范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运行,有效防止农村集体资产流失,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实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保值增值,资源县积极打造“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在今年9月后将对各乡镇农村“三资”情况实现网络监管,全面推动农村“三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民主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已成为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2012年至2013年6月,该县先后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有关文件和《资源县推进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网络监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各乡镇、县直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分工,健全了农村集体“三资”运行和管理机制,在清产核资、界定权属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夯实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工作基础。
据了解,该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平台目前已开始建设,计划在7月底前完成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建设所需软件、硬件采购及网络和公开平台安装,数据采集、导入(录入)和接收;8月底前全面运行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检验网络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运行质量和实际效果,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完善;预计9月后正式投入运行,相关部门可随时查询,村民也可以直接上网查阅村级财务政务公开情况。
该县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建设,对提高县、乡镇行政区域内各行政村农村集体财务(资金)、集体资产、集体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对各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对辖区内各农村集体财务(资金)、集体资产、集体资源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力度,提高基层农经干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规范基层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秩序,提高基层农村集体财务(资金)、资产、资源等集体财产的公开透明度,减少农民上访事件的发生,缓和乡村干群矛盾,“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的和谐干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