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媒体教学,启发学生心智(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03:5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借助媒体教学,启发学生心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借助媒体教学,启发学生心智》。

第一篇:借助媒体教学,启发学生心智

借助媒体教学,启发学生心智

课程改革在《纲要》中首先确立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既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一新的理念,就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怎样才能做一个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呢?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借助

媒体搭台,注重活动中感悟”。

一、注重生活问题情景的有效创设

课一开始,如何让学生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呢?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新颖、独特的导入方法,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生活问题情景的有效创设,能收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同时把数学的学习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运用多媒体制作了“小兔玩陀螺的情景”,这一生活情景的创设把同学们带到了游戏的快乐之中,同时也把同学们带进了“圆锥的认识”中,接着我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了生活中“圆锥”图片,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圆锥体就在生活中,圆锥体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情趣与欲

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快乐的学习之中。

二、注重在旧知向新知的迁移时启发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自己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数学知识逻辑性强,环环相扣,知识衔接密切。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迁移规律,巧妙地设计有坡度、有层次、有启发性的问题,缩短学生已知与未知的距离,给学生架起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降低了教学难度。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引入新课后,我问:“谁能说说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这一设计,不仅复习了圆柱的知识,而且在 “圆锥的认识”时也起到了一个极好的铺垫作用。在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时,我说“每组的学生拿起桌上的圆锥,感觉一下和圆柱有哪些不同?围绕这几个问题思考:

1、圆锥有几个面?

2、底面是什么形状的?

3、侧面是什么面?

4、圆锥的尖顶叫什么?”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通过用手摸,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学生很快说出了圆锥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为进一步学习圆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在思维卡壳时启发

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时会遇到不能做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从实际需要出发,运用电教媒体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与过程,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学生对“圆锥的高”的认识,显得有些茫然,有的同学把圆锥的“母线”当成了圆锥的高,有的虽然指出了圆锥的高就是“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可总让人感到明心不明口。这时,我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加形象、清晰地看到了什么是“圆锥的高”。学生可以说是茅塞顿开,全面认识了“圆锥的高”及“圆锥高的条数只有一条”。

四、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

顾明远教授曾指出: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而不是简单地把知识教给学生。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协作,共同探讨,合作互助,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别人的方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把学生分成了五个小组,每个人课外都制作了圆锥,每个人都备有直尺和三角板。教学“测量圆锥的高”时,我让同学们先分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有的水平的端着直尺,有的竖直的扶着三角板或直尺,有的在读数,有的在记录,不一会儿就测出了圆锥的高,并总结出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然后让小组代表展示“测量圆锥的高”方法,边说边做,其他同学是边看边评。这样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全班交流,学生不仅归纳总结出了“测量圆锥的高”方法: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个直尺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直尺和三角板或直尺间的距离。而且还提出了“测量圆锥的高”时要注意的问题。更可喜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还养成了互助、合作与交流的好习惯。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一点探究

【摘 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课程和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的形势下,我在校既是信息技术课老师,又是数学课老师,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时代性的目的,依托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内部基础和外部环境,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 信息素养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那么,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呢?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现行的小数教材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及时在教材中反映出来。这在统计知识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教材很多地方还经常出现九十年代(甚至更久远)统计的信息。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

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比如我校有位教师在小学数学第十册《简单的统计》的教学时,事先拍下了一段反映206国道路口交通状况的录像,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一生活实例中来学习统计知识、研究统计问题,还在课前就班级同学的“视力”、“体重”、“身高”、“年龄”、等情况做了一些调查,粗加工制作成了网页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统计研究。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

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

由于农村班级人数少,随着小班化教育的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机整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新的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

处理信息的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五册的知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并知道它们的特点。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实践的一个互动,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互动式的游戏教学——拼图游戏,电脑给出一些三角形、四边形及其它认识的图形,学生可随意拖曳图形拼出形状各异的美丽图案,然后在利用

多媒体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再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找角、摸角、折角、画角、玩角五个环节,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其中在画角这一环节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老师不示范画角的步骤,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先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出示“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出示“边”,这样主要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清楚明了地抽象出角的图形,接下来,再让学生自己画一个好看的角,效果就较好。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又如在教学第七册《常用的计量单位》整理和复习一课时,利用网络教室,要求小组合作,内容是:把常用的计量单位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数据,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数据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等结果。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相整合,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实践中应用、学习、完善。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术也是这样,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计算机课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只是为学生应用打下一个基础,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的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扫清障碍。这样,会更实际,也更能体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如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利用计算机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同时能使学生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认识,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

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十分重要。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此就需要教师全新的教学设计。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增多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处理的是课本、教师、学生和教育技术的关系,要考虑怎样组织起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学计划可以面对班级的所有学生而制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

用。

3、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生机,使得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使得我们有机会觅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最佳方案。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拘一格,其效果是传统教育技术难以比拟的。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 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6年4月 [2] 王跃:《数字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三种途径》,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4月

[3] 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年11月

十年的心愿

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人把教师比作春蚕和蜡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老师们,为同一块土地精心耕作、无私奉献着,为此付出了自己毕生的心血。而我,一个热血青年,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在“信息技术竞赛”教育事业上一直执着地追逐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光阴荏苒,转瞬间在教育战线上我将度过第十个春秋了。不堪回首,酸甜苦辣各显其间。1996年学校一毕业,我被分配到合肥市大杨镇大杨中心小学任教,一直担任小学数学教师,由于自己喜爱计算机,兼任信息技术竞赛兴趣小组辅导老师,作为合肥市远郊的一所农村小学,在计算机编程上创建业绩,用“比登天还难”来比喻并不夸张,但我却坚持了10年,并且成功了,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在农村普及信息

技术和创新思维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的重要性。

记得在1996年,我第一次带队参加合肥市计算机竞赛,成绩公布后,我校一名同学荣获了优秀奖,从那以后我就暗下决心,希望有一天我的学生能进入合肥市计算机竞赛复(决)赛,我一直努力着,一次次失败,但我没有气馁。由于平时有数学教学任务,我常常利用早到校,晚回校的时间给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执着信念驱动之下,今年,也就是第10年,在庐阳区第四届计算机信息学竞赛中,有4名学生进入了复(决)赛,并荣获团体第五名,在合肥市第二十二届信息学计算机竞赛中,有3人进入复(决)赛(合肥市四区三县只选拔41人进入复赛),在区、市级中共获得奖项19人次,这对于合肥市一个偏远的农村小学来说是何等的不容易啊!这19个证书凝聚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是我十年梦寐以求的愿望。

在漫漫的求索与执着的进取中,我逐渐感悟到人生的真谛:执着是成功的关键。因而我感觉自己在前进,在成长。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培根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是收集,不应该像蜘蛛只从肚里抽丝,我们应该像蜜峰,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我深深地懂得,是在前9年的总结和

执着追求的基础之上,才会有第10年的硕果。

在信息技术编程中,由于农村学生基础差,首先必须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才能有编程的基础,然后再教学英语单词,让学生读懂程序题,学会自己去编程。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文化课,我只能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上课,早上7:00,中午1:00成了定例,在学生的训练中,我几乎谢绝了朋友、亲友的交往,白天潜心钻研如何利用好业余时间,既不让学生累倒,又要学生学好;晚上阅读大量书籍,出试卷,上网搜索找题目。在今年临近第一场赛的双休日,合肥市大杨镇岗西小学王义全校长邀请我协助虹桥小学对新赠送的电脑进行安装,我犹豫了再三还是拒绝了,我清楚地知道,离开一小时,就意味着学生少学一小时,那是场高智商、高水平的人才较量,如果有一点闪失,梦想将变为幻想;在第三场赛后的第一个双休日,母亲打电话叫我们回家,说她想孙女了,当时正在准备迎接第四场赛,我对母亲说再等半个月吧,现在实

在太忙了。

当然,累也是一种快乐。有一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今年合肥市庐阳区第四届信息学复(决)赛前4天,我感冒了,嗓子发炎了,但我仍坚持带着嘶哑着嗓子给学生上课,竟然第二天有两位学生不约而同地带来了感冒药。我笑了,我不是不吃药,而是不能吃药,因为我知道,药的负作用,将是致命的,那就是睡眠,而此时此刻的4天,对于一个进入高水平竞赛的到来,我很清楚不应该做些什么,但此事却使我真正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伟大与神圣。是的,作为我们教师来说,我们总会向往辉煌灿烂的明天,但明天是由每一个今天垒成,有向往有行动有坚持,方会使刹那变成永恒,使梦想变成现实。昨夜微霜初渡河,今晨秋风凋青发。每一项新的工作,对我来说都是一项挑战,我告诫自己只要执着去做,生命便会实实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业便会充满阳光。让自己在充实中完善自我,在宁静中储积生命的动力。只要“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当作宏伟的世界去

研究,你就会发现无穷的乐趣”。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就是在这个信念下,在自己的教育生涯的第10个年头,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梦想,我坚信,在这种信念之下,以后的人生之路会更加光芒!

(本文发表于2006年8月24日合肥晚报“教育视线”栏,作者2007年在信息学竞赛方面获合肥市庐阳区团体第一名;2008年荣获合肥市庐阳区团体第二名,合肥市团体三等奖;2009年被调到合肥市五里拐小学任教,在区信息学竞赛中,所辅导的学生又有7人进入决赛,至发稿正积极带领学生向更高的目标

迈进。)

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好学生的思维能力

[内容摘要] 作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老师,我想可能都有一个相同的“困惑”,就是在应用题方面,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如何较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是我们从事小学数学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激活学生思维,这一直是我从事数学教学探索的问题,并力求更好地解决

它。

[关键字]应用题 思维 流畅性 灵活性 准确性

解答应用题是一项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小学应用题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在引导学生正确解答各类应用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则是思维训练获得高效率的有力保证。本人从事数学教学近十年之久,多年承担高年级数学教学,面对学生对应用题的“苦恼”,自己一直在探索这方面的教学方法,现就自己的体会谈谈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激活学生思维。

一、认真审题,揭示联系,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在应用题教学中,学生能否正确的解答应用题,首先是审题,我注意从读题入手,引导学生认真审

题。具体做法是:

(一)熟悉性的读,分清题中的情节、条件和问题。读完后,不看书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

目中的意思;

(二)批划性的读,即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符号将题中表达情节和数量关系的词语划下来,帮助

理解题意,疑难之处也应标出来;

(三)推理性的读,以弄清条件与条件,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寻求解题的基本途径,明确解题

思路的指向。

一题多问,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流畅性的好形式。如给学生一组条件:“西村小学五年级有拉生50人,女生40人”。要求多方位地提出新颖的问题。同学们经过独立思考,小组议论,提出如下一些问题:

1、五年级共多少人?

2、男生它女生多多少人?

3、女生它男生少多少人?

4、男生是女生的几倍?

5、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6、男、女生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7、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8、男生它女生多百分之几?

9、女生它男生少百分之几?•

10、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它是多少?…… 使他们的思维多方面、多层次

地扩散,为提出多种解题方法创造条件。

二、合理想象,多向探求,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我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条件,展开合理的想象、推理。例如:从“一本书80页,小红第一天看了全书的40%,第二天看了全书的30%”三个条件中,可以想象出什么结果。

经过思考后学生提出:

1、从第一个条件和第二个条件可知小红第一天读书的页数;

2、从第一条件和第三个条件中可知小红第二天读的页数;

3、•从第二个条件和第三个条件中可知:•(1)两天共看56页,(2)还剩24页没看;(3)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8页;(4)第一天看的是第二天的 1。

4、•从以上三个条件可知:(1)两天共看45页,(2)还剩24页没看;(3)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8页;

(4)两天看的页数的比是4:3,……通过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了锻炼;解题思路它以前活

跃,化难为易的本领也逐步具备了。

让学生掌握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深刻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起点,不同角度,多侧面地寻求多种解法,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通过训练,学生学会多向思维,就能开阔思路,使思维敏捷,达到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自我评估,比较鉴别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少数学生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处于一知半解的程度,有时解答了却不知确与否。为了杜绝此类现象发生,我要求学生在确定计算步骤,列出算式后,不要忙于计算结果,先要讲出算理,看是否合乎题意,是否正确地反映数量关系,检验自己的思维是否合理正确。

有的题虽然计算出结果,还应要求学生根据题意估算结果是否合理。例如:“车站有货45吨,用甲汽车10小时可运完,用乙汽车15小时可运完,两车同运,几小时可运完?”有的学生算式误为: 45÷(45÷10

+45÷15)•=270(小时)。

我先不肯定结果是否正确,而是让学生估算结果是否符合题意。(1)同一批货物,用两辆车同时运比一辆车单独运所用时间一定要少,而270小时却大大超过一辆车运所用的时间;(2)甲10小时能运45吨,乙15小时能运出45吨,•如果甲、乙各运270小时,所运货物总重量应大大超过45吨;(3)甲运45吨需10小时,每小时运4.5吨;乙运45吨需15小时,•每小时运3吨,则甲乙一小时共运(3+4.5)

吨,甲乙共运45吨,只需45÷7.5=6小时。

由于平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评估能力,学生对各类题目的理解透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思维的正确性明显增强。但仍有学生思维狭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出切实可

行的经验、促使他们用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练员的心理因素和训练教学行为对训练教学效果的影响

摘要:

体育运动训练更加注重教练员的心理品质因素。体育训练过程中教练员的心理特征以及表现出来的行为,对运动员的影响很大。运动员身心的培养和发展,需要教练员积极有效的手段,更需要教练员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更高自身行为。

关键词: 心理品质 训练教学行为 教练员

一、教练员的心理品质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1、教练员认知因素对训练效果的影响。教练员的认知因素包括认识能力(教练员的质量、专业知识和认知方面的的水平)和认识方法,在认知能力方面教练员应该具备全面掌握运用专业知识能力、讲解示范的能力善于了解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和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观察能力,教练员是复杂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合。为了使训练有效进行,教练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智力水平。智力水平决定是否带好优秀运动员的关键因素。但超过一定水平以后智力水平就不再起显著作用,而其他认知因素或人格因素则起着更大的作用。既然一般智力水平在达到某一临界点之后就不再是教练员的重要决定因素,那么还有那些认知能力对教练效果产生影响呢?现代研究表明,教练员的讲解示范能力及训练课所表现出来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大的关联,也就是说,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适当和运动量的多少是一个必要条件,教学效果取决于传授知识、技能的数量。训练教学中教练员必须注意更新技术技能,授予运动员有效的技术。

认知方式,从而影响训练的效果,教练员要善于对运动员的情感、态度做出相关的反馈,在行为上表现出极高的敏感性和觉悟状态,善于与运动员相处、沟通对青少年运动员来说,更喜欢有独立性的教练,因为他们更理智、更自信、更富有吸引力。所以教练员对不同年龄的运动员选择最佳的认识方式,使训练

课的训练更有成效。

2、教练员的人格因素对训练教学效果的影响。教练员的主要职责在于传授知识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说“教书育人”。如果说教师认知诸方面的能力主要决定教学是否有效的话,那么教练员诸方面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便是决定他能否有力促进运动员人格的发展,从而调动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教练员的人格特征是运动员对教练员的认识、评价所形成的影响。运动员心中所喜欢的教练员会被运动员视为心中的偶像。尊敬、崇拜和信服他们。

教练员要洞察运动员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的为运动员着想。为了提高训练的效果,教练员要注意自身良好行为的培养,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地做起,靠自己良好的行为迁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情绪的同情心,交往中的平易人”是教练员特别重要的品质。

当然,教练员的人格品质,对训练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还有教练员的价值观等。一个人的价值观对影响其对事物的好恶、动机、诀责和行为。教练员需要对自己所担任的工作的价值有深刻的认识。只有当训练有重要的意义时,就能够满足他的成就感和情感上的需求,才会在训练教学中采取积极有效的行为,才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可能的开启运动员的思维、调整运动员的兴趣。

二、体育教学课程行为对教学、训练效果的影响

1、训练课行为是教练员在课上具体训练教学行为和运动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行为的契合,包括:态度、举止等等表现,也包括言传身教。我个人认为,为了达到有效的教学训练效果,教练员给运动员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给运动员情绪上的感染。当然这种作用对青少年更起作用。优秀的教练员的特征因素,慷慨的奉献知识和时间的精神;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对待教学训练,对待运动员多样花的训练手段,良好的说、听能力、理智上的人格上的真城和正直,是教练员的训练技巧,组织教材能力,和睦关系,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对待训练教学,与运动员。

2、在训练教学课技能的教学方面,最好的教练员很可能是一位已训练教材内容(知识、技能)为宗旨的独立性的教练员,他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与训练,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这其中运动训练中的非语言行为的作用甚至超过语言行为。例如:教练员通过点头、手势、运动、眼神、表情、沉思、感叹来表达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信息。有些非语言信息行为在训练教学对运动员的调节、加强、强化、鼓励等等起到

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总之,影响训练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对教练员来说这些众多因素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心里品质和训练课行为。不同的教练员具有不同的心里品质,也会选择不同的教学训练手段,而训练教学的有效性对教练员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教练员根据不同的训练教学情况和自己的心里优势,适当的选择适合与训练教学对象的训练教学手段,才会使教学训练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杜江涛 安徽体育科技 2008、1期P33

2、斐和平安徽体育科技 2007、5期P12

3、陶文英;试论体育教学中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4、焦旭妮;试论基础教育中体育对人格培养的价值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营造民主、快乐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参与数学、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在创造”

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重氛围营造,让学生参与数学

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课堂上,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保持一个好心情,面带微笑的进课堂,学会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教师要经常在每节课的课前问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在课将结束的时候问学生们:这节课,你快乐吗?然后根据学生是否快乐

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的参与数学活动。这种“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焕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

趣。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1)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学生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

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感知中,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

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这一内容时,教师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拿教具在讲台上演示,然后一步一步地讲解计算方法,而是转变教学方式,改教师之“教”为“导”,变教师之“教具”为学生之“学具”,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分、一角、一元的三种硬币,并分别量出他们的直径,引导学生把圆形硬币放在刻度尺上各滚动一周,观察记录周长是多少,启发学生思考。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之为教,不再全盘授之,而在相继诱导,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中体现了“再发现”的过程,掌握了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可贵的“发现”的方法。

四、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

数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的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的再创造数学。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也能激励他们不断的“再创造”出新的数学知识。相信这些乐于自主探索的孩子,成功会越来越多,知识会越来越深。

五、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显示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使学生学会在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我们应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思想指导,坚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凡是学生自己会学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并引导他们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让你我的课堂有孩子的笑声-----谈数学课堂的教学幽默功能

中外教育的调查显示,未来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类型中,富有幽默感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之一。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应该只把课堂当作传承知识的场所,而应该把课堂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碰撞智慧火花,启迪思维灵感的“乐园”。能使教学产生快乐情趣的方法很多,但最直接最有效的还数幽默。

教学幽默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新奇、巧妙、风趣的语言、表情、动作表达出幽默感,既使学生忍俊不禁,引发出健康的笑,又使学生品位和深思教学内容。教学幽默是教师教学机智与创

新能力的展示,具有多方面的独特的教育功能。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美国一位教育家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捶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而教学幽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例如,有位数学教师外出上公开课,因汽车晚点,借班学生早已坐着等候,离正式上课还有两三分钟,他抓紧这个时间与学生进行了一次简短的对话:

师:同学们猜猜,我最喜欢怎样的学生?

生:老师最喜欢听话的学生。师:大家同意他的回答吗?

生:(齐)同意。

师:我不同意!(学生诧异)假如老师讲错了,你也听话?(学生大笑)

生:(齐)不听话的学生。

师:嗯?你们不听话也叫我喜欢?(学生大笑)不行不行!

生:既听话又不听话的学生,老师您最喜欢。师:妙!今天上课时看哪些同学能做到这一点。上课!

上课时,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个个求知若渴,教学效果特别理想。

二、满足学生认知的需求

由于认知和学习态度方面的原因,学生在作业中经常会重复出现同类错误。采用训斥或罚重做若干遍地方法不能直接促进学生心灵的发展,因此,只能收到短期效果。要使学生根治这些错误,不妨适时来点幽默,以满足学生高层次的认知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如以为小学数学教师针对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遇到“小华家离学校有多远?”好几个学生都答成“小华家离学校有800远。”就将这些学生叫到面前,一一笑着问:“××,你有多高?”“我有156厘米。”“不,你应该说是156高吧。”再问:“××,你有多重?”“我重35千克。”“不,35重。”他们听了以后,一个个羞愧的低下了头,并且很快就更正了错误,以后再也没有出现

类似的错误。

三、活跃数学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因素,也是构成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需要,巧妙的创作和使用教学幽默,使教学幽默有助于学生加深和拓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鸡兔同笼,头有45个,脚有116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学生议论纷纷,有的笔算,有的心算,却算不出来。问题在哪里呢?鸡的两只脚和兔的四只脚在捣乱。于是,老师就下令:全体兔子立正!提起前面两只脚。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个个睁大了惊奇的眼睛,接着老师说:“现在鸡与兔的脚数一样了。上面有45个头,下面该有多少只脚呢?”“45×2=90只”,同学们齐声回答。教师问:“与先前相比少了多少只脚呢?”“少了26只脚”,反应快的学生马上叫了起来。老师再问“这26只脚哪里去了?”等等问题后,同学们很容易得出了答案。这古老而烦人的题目,就在老师幽默地“命令”“全体兔子立正!提起前面两只脚”

中,使学生饶有兴趣又明白的领会了解题方法。

四、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

教学幽默对学生心智的影响,是为理论与实践证实了的。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常人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一件事上,而不被其他思想打扰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在课堂教学中间来点幽默,犹如“兴奋剂,”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劳,点亮学生的兴奋之灯。有时一个风趣的比方或反诘,引起一阵笑声之后留下的将是难以忘怀的印象。例如,解答文字叙述题“36乘以8加4的和,积是多少?”往往有的学生“走一步说一步,”一看8离乘近,就用36乘8,然后再加4,显然就错了。我在教学时,先在黑板上写出一句话:“弟弟吃了哥哥的苹果。”然后带领学生通过缩句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即:弟弟吃了苹果。接着我马上质疑:“能不能因为’哥哥’二字离’吃了’最近,就可以先理解为’弟弟吃了哥哥呢’?”学生大笑,连说不行,应该全面理解句子的意思。这时我再出示例题,学生已能正确理解了。

幽默给人们带来轻松和欢笑,然而,现代学校的课堂上轻松和欢笑声是越来越少了。“让那些终日板着面孔、永远不苟笑脸的老师下课!”一名小学生在“假如我来当校长”的征文中,这样坦陈心曲。学生是多么渴望那一刻的轻松和开心啊!也许你暂时没有好心情,但课堂是“圣地”,容不得心染杂尘;也许你缺乏一点幽默的天赋,那就努力吧,做一个有幽默感的教师,让你的课堂多一点笑声。这样的课堂你我才会都

变得轻松。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与思考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吸引更多的孩子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越来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题,新课程强调: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应该创设一种浓浓的交流氛围,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

数学教学中来。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师们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课堂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他们不需要怎样调动就能很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而有一部分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作为老师如何才能创设一种积极交流的氛围,吸引这一群沉默的大多数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呢,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呢?笔

者认为不妨作如下尝试:。

一、精心塑造自身美好形象,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参与教学中来。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教师良好的形象对于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总体来说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最容易吸引学生。要想给学生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不妨这样做:一方面,教师要时刻要让自己的外在形象保持简单、干净即可,这一点不需要笔者累述;当老师的这一点做得都比较好。另外一方面,就是不断修炼内功,这一点涉及的范围又太广,标准的普通话、漂亮的粉笔字、优美的歌声任何一点都可以让您的学生对您崇拜无比。当然师生最重要的交流在课堂中,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才能对学生保持长久的吸引力。怎么做到这一点呢?首先你要精心备课,把握住教材的重点,把教学流程装在心里,一旦进入课堂你要很快进入角色,尽可能的做到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用得体的幽默让孩子笑起来;用耐心的指导让孩子感到亲切。如果你能做到这样,并且持之以恒,你绝对成功了。如果还有不够好的地方,只有自己不断修炼,让威信在孩子心中逐渐建立,时间长了,你的课对孩子就有长久的吸引力,这样你上课时每一个字学生都会认真听,也愿意和你交流。这就是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孩子持久地参与课堂教学。

二、精心设计教学教学过程,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参与

1、巧妙设计导入,是吸引学生广泛参与的基础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教师教学如果能够从学生身边问题情景切入无疑会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例如,教学《近似数》一课,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我是这样处理的:师:我们四(1)班有多少人?生:32人。师:像这样能够准确数出来的数叫做准确数;师:那中国有多少人呢?生:13亿。师:13亿是准确数吗?学生讨论后教师揭示:像这样不能明确数出多少的数,我们用一个与准确数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就是近似数。这节近似数的导入非常自然,教师教学的素材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显然非常感兴趣,参与的积极

性高。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将学生参与引向深入。

郭沫若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课堂是老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

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

例如我在一年级《统计》教学中是这样的做的,课的开始我是先营造了小动物给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在师生共同演示了统计小动物的只数后,这时学生已经明白了先分一分,再摆一摆,最后再数一数的统计方法。这时就让学生独立统计小动物们给大象带来的生日礼物,学生当然很乐意,在讲清要求后,学生自主的投入到统计的过程中去了。随后又安排了统计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这一游戏环节,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了统计的方法。整堂课学生都处于积极探索的学习过程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提倡以学生自主探索的的理念是对的,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必不可少。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表现在: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科学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精心设计和科学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其主体性,以实现从依赖教师到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和自身发展的主体。

3、设置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因素

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课堂教学,尤其是对外的公开课教学教师往往害怕学生出错,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当学生出现了错误我们老师到底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应该让学生呈现自己真实的想法,其次我们可以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想法再次抛给学生,让他们讨论讨论,辨析辨析,直到真理越辩越明,乃至水落石出。最后教师再和学生共同归纳总结。这样才能体现新课程提倡的重视过程与方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是起制造矛盾,调节矛盾的作用。

4、学会倾听与表达,以充分体现有效学习。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举疑释难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项技巧非常重要,那就是倾听。倾听方法得当,习惯有素,配合默契,能使课堂的每分钟有效地得到运用,这样对于提高课堂教学

效率,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在每节课中教师都能不断提出思考、探讨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步步深入,一定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去学习、去领悟数学知识。

三、重视自我评价,是衡量学生参与的重要元素。

在人的一生中,学生时代是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最佳时机。学习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没有办法进步,我在自己的课堂中是这样做的,每次在总结全课时我总是会问:你觉得自己今天表现如何?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时间长了学生对自己就会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并且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不会在学习中迷失自我。这样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课堂参与的重要元素。

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和学会做人是21世纪学校教育的四大支柱。这就给我们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研究和形成服务于实践教学目的需要的教学模式。不管是何种模式它们均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积极参与。“参与”做为一种能力,直接为小学生以后走上社会的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奠定基础。在长期正确参与的过程中,对他们的态度、情感等社会发展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参与”做为一种人格品质特点,小学生一旦逐步获得,对其今后的健康人格发展,对其发挥自身潜力,自信心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参与”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必须伴随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过程之中,同时,参与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一系列习惯培养的要求。因此,提高学生在课堂的主动参与意识是新课改的需要也是

我们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二篇:古诗教学借助媒体感悟美的意境

多媒体 “美化”古诗教学

邵阳市双清区东塔中心校 艾晶辉 张丽君

摘 要

古诗是祖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宝。但其又以语言高度凝练、意境悠远瑰丽的特点给教学互动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如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氛围,激起学生感受古诗美的意境的兴趣,促使诗画合一,优化教学情境学生欣赏美,有效调动情绪,提高效率让学生体验美,则古诗教学就会达到美仑美奂、真正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最佳境界。

关键词

营造 意境 氛围 感受 优化 欣赏 激情 效率

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是祖国传统文化挖之不尽美的宝藏。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为古诗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以丰富的形式——音乐、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为古诗教学创设了意境,充分刺激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古诗教学充满了灵秀之美,让学生在古诗的学习中进行一次美育。那么,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教学,感悟诗歌的美呢?

一、营造氛围,激起兴趣感受美

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

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

古诗是意境深远的文学作品,学生对古诗所描述的意境是好奇的,向往的。因此,我抓住学生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在一开始教学杜牧的《山行》时,就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了一种幽深、神秘的意境:和学生一起乘坐时间飞船,穿过时空隧道到久远的唐代旅游。伴随着悠扬的乐曲,我一边绘声绘色地描述,一边引导学生观看课件,很快就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引发了学习的内驱力。学生们不由自主地就进入了我创设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了杜牧诗的明快、豪放的风格,陶醉于清新明快的意境中,古诗的学习自然成了一种美的享受。

二、诗画合一,优化教学欣赏美

中国古典诗歌文字精炼、意境深远,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画相通。但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很难从精炼的词句中领略诗情画意而多媒体课件易于表现诗歌的意境。

1、配乐作画,初识意境美。杜甫《绝句》描写的景物极有特色。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情意于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在教学这首诗开始,我选用了古筝乐曲为背景,在屏幕上按诗句依次展现“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西岭雪”、“东吴船”等景致。随后再营造学生体味古诗大意的良好氛围,让学生看着这色彩明丽的图画,听着配乐录音范读,抽象的文字变为画面的再现,动听悦耳的乐曲加上雅致的画面使诗面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神经。学生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氛围中学习,自然兴趣高涨,对诗中悠远、开阔的意境美有了粗浅的认识。

2、动态演示,享受意境美。意境是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情趣、理想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如何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去享受古诗的意境美呢?

①利用图片,体会美感

如教学《咏柳》一诗时,伴着行云流水般的古筝乐曲,展现这样一幅美景:明媚的阳光下,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千万条柔韧的柳枝随着微风轻轻地舞动,好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柳图”。学生在这种愉悦的情景中身心舒畅、融情入景,自然体会到作者对柳树的喜爱、赞美之情,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柳枝”和“绿丝绦”的相似之处,可用多媒体设计这样一个片段:千万条柔韧的柳枝轻轻飘动着,渐渐幻化成碧绿的丝带,飞舞的绿丝带又渐渐还原成碧绿的柳枝……借助美的形象,使学生充分获得美的享受,这就是多媒体的魅力所在。

②巧用图画,体会诗情

课文有一张插图,在教学时,我利用电脑对这张插图进行了分解,做成了Flash动画。先将黄莺、鲜花和蝴蝶擦去,让学生观察图上画了什么,根据诗意想想我画得对吗?少画了什么?学生读读诗,看看画,想想意,很快就知道少画了黄莺、蝴蝶和鲜花。当鼠标点击“黄莺”应该出现的地方时,可爱的黄莺唱起了动听的歌;当鼠标点击“蝴蝶”该出现的地方时,五彩的蝴蝶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当鼠标

点击“鲜花”该出现的地方时,篱笆上开出一些鲜艳的花朵。学生立刻叫道:“花还不够多!”于是,再次点击鼠标,小路上立刻开满了鲜花。同时,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诗句,使它出现在相应的图画旁,真正体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美。在如此生动的图画面前,理解诗意,体会情感,享受美感怎能不水到渠成呢?这绚丽多彩、富有童趣和生活气息的画面,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三、以情激情,提高效率体验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教学中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以生动的的形象、深邃的意境调动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及个性、爱好等心理功能,引导他们深刻体验诗人的情怀,引起情感的共鸣。

例如在我教学孟郊的《游子吟》时,利用多媒体放映:“一位因过度操劳而满头白发的老母亲,独坐在昏暗的油灯下,跳动的火焰映照出妈妈专注的神情,手中的衣物,缝了又缝,一直到天亮,密密的针脚泻淌出深深的母爱,眼中的红丝与日出时的第一缕曙光融汇在一起。”这样,从艺术画面入手,帮助学生体现了作者苦心营造的意境,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使他们如临其境,深受感染。

实践证明,古诗教学若能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享受美的熏陶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第三篇: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金称市中学 雨乡

十年教改,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开展得轰轰烈烈,原来安安静静的课堂,变得多姿多彩、热闹非凡。每堂课教师都满腔热情、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45分钟的课堂,尽可能地探究,尽可能地讨论,尽可能地分工合作......就为构建一节高效的课堂,但收效甚微。

那如何去构建一节高效的地理课堂呢?

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有宇宙,有星空,还有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空间及运动方向的抽象内容,也有植被、景观、地貌等地理事物或现象,以及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等生产活动,更有涉及新闻内容的地理分析等。总的来说,地理学科内容特点是知识跨度大,空间性、综合性强,缺乏直观性,过于抽象化,要理解掌握这众多的地理概念、原理及规律,则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借助各种教学媒体——视频、音频或色彩鲜艳的图片及多媒体相结合,让学生同时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各种地理事物,使大脑同时接受来自眼睛、耳朵等多种器官的信息,处于高兴奋状态,加强瞬时知识记忆,提高教学质量。

(一)先声夺人,声画并妙,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现代教学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其声悦耳动听,其色鲜艳无比,其画真实可信。运用媒体教学于课堂,能调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教学《黄河》一课中,教师可以在新课开始的前2—5分钟,播放一段黄河的影视片段,视频中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雄浑的解说,黄河蜿蜒盘旋的姿态,使学生耳目一新,犹如身临其境。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又让学生感受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壮奔流的气势,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母亲河的伟大与神圣。这样就把学生懒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来了,从而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再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演示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地理研究的对象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靠传统的讲解和依赖学生有限的视眼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中的“鞍部”概念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说鞍部这个名称来源于“马鞍”,然后在大屏幕上呈现出“马鞍子”的正面、侧面的形状特点,学生一目了然了解到鞍部是“两边低中间高,两边高中间低”的部位,这样就变抽象为具体直观,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运用教学媒体,训练思维,培养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穿于始终的基本技能,读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读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中的挂图,只能指读,不能填绘,交换性不强,如果运用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电子地图,就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

(四)运用教学媒体抓住重点,攻克难点,提升教学效果

对于初中生来说,地理科的重点和难点,常常是一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地理事物,如果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则能以其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构建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官之间的联系。如:教学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一课时,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是重点也是难点,如果借助教学媒体用动画演示地球是怎样绕着太阳公转的,然后让学生观察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特点,学生就能够很容易理解,进而达到掌握重点,攻克难点的目的。

(五)运用教学媒体,呈现地理资料,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跨度大的地理学科来讲,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地理资料,便于地理知识中相关交叉知识的呈现,从而充分地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最优化。又如地理《多变的天气》一节课中的教学目标是将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体验天气预报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某个地区的天气预报的视频,然后让学生模仿天气预报员来播报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进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知识和提高技能。这样教师在有限的空间里运用教学媒体,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完美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提升了教学效果。总之,在地理教学中,适当合理地运用教学媒体来教学,有利于学生地理表象的形成,提高记忆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与创新想象,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达到升华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四篇:铁路企业报如何借助新媒体?

铁路企业报借助新媒体放大正效应的思考

王平

【摘要】 铁路企业报如何更好地为企业唱响主旋律、发出好声音、凝聚正能量、营造好氛围?本文试从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上,挖掘传统媒体潜力,延展服务,进而激发铁路干部职工的正能量,持久奏响铁路改革发展的最强音!

【关键词】 铁路

企业报

新媒体

创新

融合机制

【作

者】

王平

南宁铁道报编辑部主任

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作为传统媒体的铁路企业报如何融入新媒体元素,放大正效应,用先进文化导向铁路职工、占领职工思想阵地,发出好声音,唱响铁路改革发展的主旋律,以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满足广大铁路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笔者认为应该把握融合、机制、创新三个关键词。即在融合上用力,在机制上借力,在创新上发力。

一、搭建互动平台,让报道内容“活起来”

安全生产是铁路的生命线,是铁路运输经营的永恒主题。作为铁路企业报,其受众是铁路的广大干部职工,其任务是宣传企业经营理念、安全方针和措施,宣传典型,树立正气,弘扬精神,2

强化文化手段和艺术、青春、时尚等元素配合,拓展文化活动、聚会沙龙、音乐唱吧、读书交友、旅行摄影等路径和载体,引导他们增强责任感、事业心,立足岗位积极为铁路改革发展作贡献。

二、打造特色品牌,让职工关注度“高起来” 在“人人皆是记者”、“个个都有麦克风”的年代,现实社会中的不少矛盾和问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一些社会上的不良情绪和心态,越来越多地反映到网络上,有时一些很小的矛盾纠纷如果没有很好的进行疏导,一旦经过网络发酵,就有可能摊上大事,演变成为网络热点事件。俗话说“有为才有位”,铁路企业报就是要建立健全一个科学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通过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努力提高企业干部职工的“关注度”,让这张报纸的信誉度“高起来”,才能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关注和爱戴。

一是要借助新媒体,进行新闻舆论引导。

企业报要围绕企业的宣传报道,建立起新媒体的调度机制、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工作研究机制、工作考核机制,促进企业报的科学化、动态化、程序化水平,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企业职工服务。加强对网络舆情动态的采集,尤其是要采集、分析、研判、引导对企业干部职工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的网络舆情,利用企业报这个有效载体,积极主动对干部职工的思想困惑和一些具有敏感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引导,形成快速响应、有效引导的新闻宣传工作体系。要以平实易懂的文字、新颖独到的观点,发挥企业报公信力的优势,通过报纸有效的栏目载体,合理解答职工诉求,多做理性疏导、活血化淤的工作,做到线下线上并重、柔性引导与规范管理结合,引导和培育成熟的舆论表达,努力化解负面情绪,凝聚职工思想共识,维护铁路良好形象。二是用好新媒体,进一步打造报道品牌

企业报的特色品牌是企业报的“私房菜”。如《南宁铁道》在围绕铁路局的运输安全和中心工作开展报道时,通过各个品牌和栏目的建设,曾让大批先进典型和各类“明星”亮起来。如这几年涌现的全国道德模柳州机车车辆厂职工李建珍和广西道德模范南宁工务段道口办主任农艳球,就是很有说服力的典型案例。

铁路企业报按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结合的模式,打造寻找“最美养路工”“最美列车员”“最美机车司机”“最美职工”等诸如此项活动的载体品牌,利用舆论引导+微博互动访谈、微话题活动和微信交流平台,唤起干部职工给以关注的极大兴趣,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和思想的碰撞,能使职工纷纷参与和互动交流。

人是生产力中最复杂、最活跃的因素,而人也同样受理想、信念、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精神层面的支配。因此,就《南宁铁道》报而言,一方面就是要注重挖掘一线最基层的先进典型,利用评选“服务明星”、“业务状元”、“安全功臣”等形式,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大力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引导,宣传先进典型的思想和情操。另一方面要让被宣传的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将这些身边和有形的新闻宣传无形地影响引导职工,得到职工尊重和认可,最大限度地激励人、凝聚人、感染人,才能在

统媒体的潜力,进一步拓展企业报的服务功能,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更多优质服务,才能汇聚成新闻传播的正能量,进而激发干部职工的正能量、强能量,才会持久奏响铁路改革发展的最强音!

第五篇:借助生物学科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借助生物学科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席旭祥

在江苏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对生物学科而言大部分学生在高二参加会考,少部分学生将生物学科作为选修科目之一参加高考,在报考高校时报考生物学科相关专业的学生就更少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搞好生物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学好生物学是摆在我们生物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从生物课程标准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即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任务;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就如何借助生物学科教学,提升学生素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借生物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日常教学过程我们了解到不少学生不到食堂吃早餐和晚餐,仅在宿舍或教室吃些面包或泡一些方便面;还有不少学生体重明显偏重,最多的达到180多斤等;我班有一个同学一个星期都没有大便,我问他的饮食情况发现他很少吃蔬菜。从这些现象可发现现在不少同学都没能养成良好的的饮食习惯,究其原因是他们缺少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二、巧借生物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巧借生物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巧借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下载借助媒体教学,启发学生心智(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借助媒体教学,启发学生心智(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产营销如何借助新媒体“发力”(最终版)

    地产营销如何借助新媒体“发力”您的营销,还在“4P”、“4C”上原地踏步?无可否认,“4P”、“4C”营销理论在上世纪诞生以来一直被奉为营销圣经,时至今日,它们依旧有着很好的借鉴......

    为了每一个学生心智健康成长心得体会

    为了每一个学生心智健康成长心得体会 最近通过国培学习了必修课中的“为了每一个学生心智健康成长”这一课程,学后收获多多,感受颇深。通过学习使我感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对提......

    《为了每一个学生心智健康成长》学习心得

    《为了每一个学生心智健康成长》学习心得 最近通过国培学习了必修课中的“为了每一个学生心智健康成长”这一课程,学后收获多多,感受颇深。通过学习使我感到作为一名教师对提......

    婚纱摄影行业发展新思路 借助社会化媒体刻不容缓

    婚纱摄影行业发展新思路 借助社会化媒体刻不容缓 随着时代快速的进步,互联网迅猛的发展,人们所追求的是个性趣味和互动分享。显然,社会化媒体就在此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融合在......

    运用好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师如何运用好启发式教学 双水镇梁华济学校 张伟桥2002年 在教学中采用什么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能力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在现小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教......

    大连对外汉语教学启发

    大连盼达汉语学校www.xiexiebang.com 大连对外汉语教学启发 从2014年10月开始学习对外汉语课程, 至今已经过去两个月了. 这段学习经历给我带来学识, 更是一些启发性思考和......

    借助实践教学平台锤炼学生能力与品质

    摘 要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实践教学课堂同样是重要的育人阵地,充分发挥其作用,在传授知识和开展技能培训的同时,刻意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历练意志品......

    心智通过目不忘学生怎样学习的

    心智通过目不忘学生怎样学习的? 第一步 初级右脑开发:基地培育潜能开发仪器,通过训练,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学习效率均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右脑图像色彩丰富,清晰可见。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