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通部李盛霖部长在全国公路养护工作会上的讲话(2011年10月21日)
在全国养护管理工作会上的讲话
交通运输部部长 李盛霖(2011年10月21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个重要会议。前天,正霖副部长作了工作报告。这个报告很好,我完全同意,请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上,对“十一五”养护管理工作搞得好的省份及100个模范道班100名模范养护工进行了表彰。与会代表还观看了全国公路养护管理成就展,实地参观了江苏公路养护管理现场。会议取得了预期效果,为开创“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新局面创造了良好条件。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公路养护管理包括公路养护、路政管理、收费管理、出行服务、应急处置、体制机制改革、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是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新时期、新形势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对于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十分紧迫。
首先是,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实 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公路养护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出现了养护发展方式粗放、投入不足、以建代养、部分公路交通严重拥堵、路网整体服务能力和通行保障水平不高、超限超载运输车辆毁路垮桥等种种现象。只有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实现养护管理转型升级,服务和保障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三个转变”,才能促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其次是,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从我国公路发展现状看,经过近20年持续快速建设,基本形成总里程超过400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到11.16%的全国干线公路主骨架网络,公路交通总体上从“瓶颈制约”发展到“基本适应”阶段。从公众需求看,已经从过去要求“走得了”发展到“走得好、走得经济、走得安全”的新期待,高效通畅、经济实惠、安全便捷成为了公众关注的新热点。从公路的基本属性看,公路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资产,是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重要载体。只有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有效延长公路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使公众更好地共享交通运输发展成果,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现有公路基础设施的通行效率和服务功能,才能促进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
第三是,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实现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公路交通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领域。2 当前,收费公路管理、违法超限超载车辆治理、行业改革等,备受社会关注,处理不好,很容易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公路交通的各项政策体现民意,顺应民心,促进公路交通和谐发展。
二、准确把握“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面临形势与任务 “十一五”以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归纳起来,就是“六个稳步提升”、“三个明显增强”。“六个稳步提升”是,加大养护大中修和改造工程资金投入力度,公路路况水平稳步提升;实施危桥改造和安保工程并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公路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推广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落实覆盖全国范围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公路便民惠民能力稳步提升;开展公路交通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并通过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及时发布出行服务信息,公路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实施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示范工程,并积极推进包括武警交通部队在内的应急救援伍建设,公路交通应急保障能力稳步提升;贯彻实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并继续开展治超工作,依法护路水平稳步提升。“三个明显增强”是,养护管理的基础性地位明显增强,公路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公众对公路交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服务性、先导性作用的认识明显增强。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 3 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尽管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还在持续,但我国经济仍然保持着平稳较快增长,交通运输客货运输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公路交通运输在安全、便捷、畅通、舒适等公共服务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随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公路交通工作的重点将逐步转变为维持路况、加强养护、规范管理、提升服务以及完善路网支撑系统等。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三大网络,主要矛盾已由过去的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总体不足,转变为发展方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服务能力与社会公众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公路交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呈现三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加强养护管理成为公路交通发展繁重而紧迫的任务。随着路网里程的不断增加,大量的干线公路逐步进入周期性的养护期,这既是巩固公路建设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网络,提高路网整体服务效能的客观需要。二是安全保障成为公路交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交通运输安全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天预计有1.1亿人次、8500万吨货物在公路网内运行,安全畅通是基本要求,也是最高价值 4 标准。加强养护管理,就是珍惜生命。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落实到养护管理的全过程十分重要。三是改善服务、创新管理成为公路交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坚持“确保优质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创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是新时期公路交通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基于以上情况,正霖同志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要按照“畅通主导、服务需求、安全至上、创新引领”的方针,重点抓好九项工作。在会议分组讨论中,有的代表建议将“服务需求、安全至上”改为“安全至上、服务为本”,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应当说,“畅通主导、安全至上、服务为本、创新引领”这四句话十六个字,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行业实际,明确了“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基本方向和根本要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也是这次会议与会同志集体智慧的成果。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认真落实“十六字”要求,逐步实现管理决策科学化、养护作业规范化、路网调度智能化、运营服务精细化、应急救援快速化、路政管理法治化。这既是当前的工作重点,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科学养护、强化应急保障、深化机制改革、确保优质服务,形成高质量工程、高品质服务、高效率监管、高科技支撑、高素质队伍的公路养护管理格 5 局。
三、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公路养护管理各项工作
关于“十二五”时期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正霖副部长已经作了具体的部署。我就大家关注的几个问题谈一些想法。
(一)关于公路养护管理资金问题。
当前,资金不足成为各行业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随着路网规模扩大、流量增加、养护机械化程度提高、人工和材料价格上涨、应急救援及公路抢通保通任务日益繁重,公路养护管理资金需求迅速增长。初步估算,“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资金需求规模年均将超过3000亿元,“十二五”末将接近4000亿元。2010年,全国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实际投入约2000亿元,而实际需求大约在3000亿元,缺口近1000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充分利用已经明确的政策措施,部省继续联手,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努力解决好资金紧张的问题。
一是坚持分级负责,明确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措的责任主体。按照现有规定,国道和省道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措的责任主体是省级人民政府,农村公路的责任主体是县、乡人民政府。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是养护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部门。因此,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及时向各级人民政府汇报,争取更多的财政投入,保障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需要。
二是坚持分门别类,落实和争取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来源。对于收费公路,要按照公路养护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确保从通行费中列出足额的资金,加强养护管理。对于非收费公路,主要是落实好国办发„2011‟22号文件精神,要把燃油税费专项资金中替代原公路养路费部分全额用于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中央取消政府还贷二级收费路专项补助资金在债务还清后,也应全额用于普通公路养护和建设发展。对于农村公路,除上述资金渠道外,还要充分发挥县乡政府、村委会以及广大农民爱路护路养路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弥补养护管理资金不足。
三是坚持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交通专项资金。目前,国家对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的制度和要求基本明确,关键就在于一定要严格按照现有的制度和资金使用管理规定,统筹安排和分配公路交通专项资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严重不足的地区,要适时转变发展方式,把公路养护管理放在突出位置,确保现有路网整体效益的发挥。同时,部里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办发„2011‟22号文件要求和部的实施意见,及时研究调整车购税支出结构,提高用于普通公路的支出比重,重点支持国道改造,适当兼顾省道改造。
四是坚持绩效考核,加强养护资金使用监管。部将会同有关部委,研究建立燃油税交通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督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交通专项资金及时足额拨付,防止挤占、挪用公路养 7 护管理经费的行为。同时,加强养护管理资金使用的绩效考核和审计监督,建立健全科学养护决策机制,全面推行预防性养护,树立全寿命养护成本最小化理念,提高养护管理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能。
(二)关于公路交通公共服务问题。
公路交通是重要的公共服务领域。近年来,各地围绕提高公路交通公共服务水平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但总的看,我国公路交通公共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提高公路交通公共服务水平,要从实事抓起,从基层抓起,在一线人员的具体工作中体现。“十二五”期间,要抓好八件实事:一是建立完善部省两级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广播、电视、网站等渠道发布公路交通出行服务信息。二是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畅通。落实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政策。三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四是增设必要的普通公路休息区、便民服务点。公路收费站和高速公路服务区要实现24小时不间断服务。五是对一般灾害,实现公路应急救援2小时到达、应急抢通24小时内完成。六是探索建立多部门参与的高速公路应急联动机制。配置必要的清障救援装备,提供低成本的高速公路清障救援服务。七是不可解体大件跨省区市运输由起运地 8 统一受理申请,实行内部协调、联合审批。八是科学安排公路养护作业计划。提前向社会发布养护施工信息,明确绕行路线或设置临时便道,避免造成交通堵塞。
(三)关于公路收费问题。
我国收费公路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财力有限、公路交通成为瓶颈制约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近30年的实践证明,“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对于缓解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加快公路发展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当前我国公路交通仍然处于高速公路成网的关键时期,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强化国省道改造、优化整体路网结构、提高通达深度、扩大通行能力、加强养护管理、改善服务质量等,任务繁重,需要大量资金。今后一段时期,收费公路政策仍是我国筹集公路交通建设资金的重要渠道。针对当前形势和存在问题,部党组研究提出了构建“两个公路体系”,即统筹发展以普通公路为主的非收费公路体系和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体系。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完善制度、强化监管,规范存量、控制总量,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两个公路体系”建设。
首先,认真抓好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规范收费公路。这项工作五部委已作了安排。目前大部分省份已按要求向社会公开了公路收费清理工作的情况,要确保下一步工作的有序开展。同 9 时继续认真落实好国务院确定的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的有关规定。
其次,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加大公路特别是普通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中提出的“公路发展坚持以非收费公路为主、适当发展收费公路”的规定,严格执行国办发„2011‟22号文件要求,在预算安排中逐年增加公路建设投资,建立和完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普通公路投融资机制,切实保障普通公路养护和建设资金,充分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保证公路的公益性。
第三,继续利用收费公路政策,推进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收费公路建设。各地要按照“按规划逐步建设、按程序从严审批、按法规严格监管”的总体要求,继续执行好收费公路政策,推进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体系建设。要始终坚持有利于路网安全畅通、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宏观经济运行的原则,处理好财政投入与社会负担的关系,统筹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四,完善制度,严格监管。部将结合专项清理,组织力量抓紧修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同时研究出台系列配套规章制度,完善收费公路监管体系,严格控制收费公路发展规模与范围,完善收费定价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开收费与运营情况,确保合理交费、透明收费、推进建立高效廉洁的收费公路管理体制。
(四)关于做好以桥隧为重点的安全监管问题。
在公路交通领域,桥隧安全始终是安全工作的重点。目前我国已建公路桥梁65.8万座,已建公路隧道7384座,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桥隧大国。现有桥梁中约14%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建成的,使用期已经超过30年。随着桥隧的不断增加和老化、交通流量的急剧增长特别是重载车辆的不断增多,我国危桥险隧数量仍然呈边治边增的趋势。近几年每年都发生多座桥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做好桥隧安全监管,已经成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安全贯穿于设计、建设、养护、运营、监管等全过程,坚持安全第一,实行综合治理。
——在设计环节,要把安全作为首要因素,选用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性能稳固的、结构简单易于养护的、耐久实用的桥型隧型。绝不能刻意追求“新奇特”桥型隧型,绝不能盲目贪图长度“世界第一”等虚名,更不能随意压缩工期。
——在建设环节,既要加强桥隧工程施工和人员的安全,建设“平安工地”,又要同步建设更加完备的公路安全防护设施,为长远安全创造条件。
——在养护维修环节,要把确保桥隧安全作为养护的重点,认真执行《桥涵养护技术规范》和《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加大投入,严格落实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做到每座桥梁和隧道 11 都要有专人负责。
——在运行管理环节,要定期组织桥梁、隧道的养护巡查、专业检测、健康监测和安全隐患排查。借助信息化手段,对重要桥梁和隧道运行实行动态监制,及时了解掌握桥隧的技术状况和安全运行指标,防患于未然。加强长大桥隧安全运行监管和危险桥隧的改造力度,一旦发现有安全隐患的桥隧,要在科学会诊的基础上,及时治理整改。一时难以治理的,要立即报告并配合有关部门采取交通管制、限载通行、加强值守和现场监管等措施,确保桥梁安全运行。此外,部将会同武警总部制定专门的办法,逐步实现重要桥隧由武警部队守护。
——在安全保护环节,要切实强化治超工作。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以贯彻《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为契机,坚持在地方人民政府领导下,推广山西省治超经验,会同有关部门,对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进行持续治理,并严格卸载,消除违法行为,坚决制止严重危及桥梁安全的违法超限超载车辆上路上桥,防止桥梁安全事故发生。
(五)关于公路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建设问题。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并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防范突发事件的形势更为严峻。公路交通是应急管理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公路“抢险保通”成为抢险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效开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保障。这些 12 年来,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应急保障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但总体上我国公路应急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体制机制不完善、预测预警系统不健全、应急反应速度慢、应急队伍缺乏、应急物资储备不足、跨区域协调不力等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从“完善组织机构、加强预测预警、健全联动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做好物资储备”等五个方面入手,夯实基础,切实提高公路交通应急保障能力。
一是推进部省两级公路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路网中心)建设。“十一五”初,部就启动了路网中心筹建工作,并在近年来的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央编办已经批复同意我部设立路网中心。希望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积极争取,加快成立省级路网中心。
二是推进路网运行监测网络建设。结合公路建设与改造,完善公路监控设施与信息发布设施,实现对重要路段和关键节点的实时监控和信息发布,逐步实现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网络的可视、可测、可控。
三是建立部省联动、区域互动的应急协调机制,积极推进路警联合办公、跨区定期会商等机制,实现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跨区域、跨部门联动协调管理。
四是推进专兼结合的公路交通应急队伍建设。加快组建地方专业化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继续发挥武警交通部队作为国家 13 公路应急救援力量的优势。定期组织公路交通应急演练,提高队伍实战能力。
五是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体系。部已确定“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建立10个左右的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同时推进省级公路应急保障基地建设。各有关方面要抓紧开展工作,部省协同,共同落实。
同志们,今后一个时期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思路已经明确,任务已经确定,关键是抓好落实。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好公路养护管理各项工作,推动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谢谢大家。
第二篇:李盛霖部长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成果交流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根据中央部署,在中央第18指导检查组的指导下,我们按照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在深入学习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破解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难题,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这一载体,紧密联系当前经济形势,紧密联系交通运输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部党组成员均参加了有关司局和单位的讨论。这次交流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各司局各单位各方面的代表就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成果作了很好的发言,交流了情况,互通了信息,活跃了思想,激发了民智,为破解难题、理清思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总的看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广大干部积极参与,学习调研活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下面,我就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学习实践活动进展顺利,开局良好
自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我部认真贯彻中央要求,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调研活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认真学习思考,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后,部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安排了部党组中心组、各单位骨干以及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三个层次的集中学习培训,培训干部450余人次。各司局各单位按照我部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把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贯穿活动始终,坚持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党员干部自觉参加,将个人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通读和精读相结合、集中研讨和专题辅导相结合,通过交通大课堂、网络答题、成果交流、案例辅导等多种方式,认真学习参考书目,畅谈学习心得体会,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全面查找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采取信函调查、问卷调查、网上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行业内外、社会各界对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向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发放征求意见函75份,回函35份,回收率47%;向交通运输系统各单位发放征求意见函121份,回函63份,回收率52%;向部机关和在京单位发放问卷943份,回收率87.2%;网上征求意见和建议55条;部党组成员分别主持召开了座谈会,认真听取了离退休部领导、交通系统全国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党外人士以及青年干部的意见和建议。截至目前,共收集到反馈意见和建议2312条,集中为62个问题,内容主要涉及交通可持续发展、区域交通一体化、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农村公路建设、收费公路管理、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行业科技创新、交通安全应急机制建设、行业管理政策、交通执法改革和行业体制改革等方面,这些问题和部党组当初考虑的影响和制约交通运输科学发展6个方面问题是基本一致的。这为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是深入基层调研,逐步理清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思路。10月19日起,部党组成员分别带队分赴一线,深入基层,就推进高速公路“断头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完善收费公路政策、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现代物流、节能减排、体制改革、水上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廉政建设和服务型机关建设等14个重点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各司局各单位围绕部党组确定的实践载体及初步提出的6个方面问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提出了55个调研题目,开展了调研,形成了一批有观点、有深度的调研报告,部党组及时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调研成果交流会,领导小组办公室还组织开展了优秀学习调研成果评选活动。通过调研,初步查找了影响和制约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初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四是广泛开展讨论,努力形成推进科学发展的共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领导带头发言,群众积极参与,联系当前经济形势,结合交通运输工作实际,通过座谈研讨、集中交流、网上论坛和征文等形式,积极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形成全员参与大讨论的良好氛围。按照“更新观念、理清思路、科学发展”的要求,从解决影响和制约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深刻分析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执政能力上的差距、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上的差距,在交通运输行业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么样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共识。同志们一致认为,部党组提出“破解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难题,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的主题和需要破解的6个方面的难题,符合交通运输发展实际,符合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符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发展作为交通运输工作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牢牢把握发展的机遇和主动权,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努力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五是坚持边学边改,及时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坚持突出实践特色,把解决突出问题和创新体制机制摆在学习实践活动的突出位置,对具备整改条件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及时主动地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形成了一批工作方案和草案。比如:研究提出了加快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解决国家高速公路网“断头路”实施方案、收费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地方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报告等,燃油税费改革方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将提交全社会讨论,及时启动了交通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出租车管理体制改革等方案。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履行职责,定期召开例会研究解决活动中的有关问题,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加强督导,搞好宣传,到目前为止,印发了80期简报、18期专报,向中央第18指导检查组汇报了第一阶段活动的进展情况,受到了中央指导检查组的肯定。总之,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进展顺利,开局良好,成效明显,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央第18指导检查组的关心指导,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努力。在此,我代表部党组,向中央第18指导检查组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厉,努力搞好下一阶段的活动。
二、认真开展分析检查,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
这次会议后,我们的学习实践活动将陆续转入分析检查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部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印发了关于分析检查阶段的有关工作安排,这一阶段的主要环节是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分析检查阶段的政治性、政策性比较强,必须认真贯彻中央精神,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工作落实。
第一,要继续深化学习,不断解放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塞县调研时强调:坚持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切实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是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前提和基础。要在继续抓好自学的同时,进一步深入学习规定的必读书目,紧密结合形势,学习中央应对金融危机所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和其他政治局常委同志到联系点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的精神,继续在深化学习上下功夫,切实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树立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理念、增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信心、凝聚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共识上取得新进步。要继续巩固和扩大思想解放成果,真正把解放思想的着眼点转到超前思维、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上来,把解放思想的重点转到破解难题的能力上来,把解放思想的落脚点转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来。
第二,要深刻自我剖析,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是搞好分析检查的基础。要围绕部学习实践活动的实践载体,紧扣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的实践,紧密联系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影响,积极地分析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建议,深入查找个人和班子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剖析主观原因,大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明确努力方向。专题民主生活会前,领导班子成员要相互谈心,交换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既要坚持原则,又要讲究方式方法,既要严肃认真,又不纠缠历史旧账,不搞人人过关,切实达到开诚布公谈问题、找原因、提建议的目的。同时,要以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组织召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做到“三查三看”:一查思想认识,看有没有从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二查工作状况,看“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没有提高;三查作风形象,看是否做到了为民、务实、清廉,实事求是地分析和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提出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
第三,要深刻分析检查,形成高质量的报告。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是分析检查阶段的中心环节,是整改落实的依据和方向。要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这个重点,找准影响和制约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突出问题的有效举措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分析检查报告要充分反映本司局本单位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形成的共识;充分反映党的十六大以来本司局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系统梳理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特别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充分反映本司局本单位科学发展的方向、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以及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要在充分利用好前段深入调研、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民主生活会成果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反复修改完善,使之成为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四,要坚持群众路线,认真组织群众评议。评议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是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的过程,也是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一个创新。要结合实际,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评议方案。要精心设计评议内容,着重从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民主氛围浓不浓、查找问题准不准、分析原因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举措实不实、自身建设强不强等方面进行评议。要认真汇总和梳理评议意见,对相对集中的问题要专题研究,体现到分析报告中。要重视评议结果的启示和促进作用,在本单位内部公布评议结果,接受群众监督。要通过组织群众评议,使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更好的反映实际情况、体现群众意愿、凝集行业智慧,更加广泛地形成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科学发展上的共识。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分析检查活动取得实效
分析检查阶段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至关重要。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抓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一要提高认识,落实责任。要准确把握好分析检查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原则与方法,各级党组织的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组织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带头自我剖析,全程主持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加强分析研究、组织协调和宣传指导。
二要广开言路,营造氛围。坚持解放思想谈发展、发扬民主促和谐、集中智慧查原因、广开言路搞评议。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民主团结、敢讲真话、务实创新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要统筹兼顾,妥善安排。我们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应对金融危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与推进机构改革、落实交通运输部“三定”方案结合起来,与完成全年工作、搞好年终总结、谋划明年安排结合起来,确保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确保岁末年初的交通运输生产安全;要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广大职工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真正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体现到解决突出问题、促进各项工作上,用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来衡量和检验我们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
同志们,解放思想无止境,改革创新无止境。让我们以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成果交流活动为起点,再兴观念创新之风、再鼓求真务实之气、再谋科学发展之策,以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精神面貌、新的工作作风,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
第三篇:全国公路养护工作会议部长讲话
李盛霖在2011年全国养护管理工作会上的讲话
2011-10-21
李盛霖
同志们:
这次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个重要会议。前天,正霖副部长作了工作报告。这个报告很好,我完全同意,请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上,对“十一五”养护管理工作搞得好的省份及100个模范道班、100名模范养护工进行了表彰。与会代表还观看了全国公路养护管理成就展,实地参观了江苏公路养护管理现场。会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开创“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新局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公路养护管理包括公路养护、路政管理、收费管理、出行服务、应急处置、体制机制改革、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是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新时期、新形势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对于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十分紧迫。
首先是,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公路养护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出现了养护发展方式粗放、投入不足、以建代养、部分公路交通严重拥堵、路网整体服务能力和通行保障水平不高、超限超载运输车辆毁路垮桥等种种现象。只有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实现养护管理转型升级,服务和保障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三个转变”,才能促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其次是,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从我国公路发展现状看,经过近20年持续快速建设,基本形成总里程超过400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到11.2%的全国干线公路主骨架网络,公路交通总体上从“瓶颈制约”发展到“基本适应”阶段。从公众需求看,已经从过去要求“走得了”发展到“走得好、走得经济、走得安全”的新期待,高效通畅、经济实惠、安全便捷成为了公众关注的新热点。从公路的基本属性看,公路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资产,是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重要载体。
只有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有效延长公路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使公众更好地共享交通运输发展成果,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现有公路基础设施的通行效率和服务功能,才能促进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
第三是,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实现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公路交通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领域。当前,收费公路管理、违法超限超载车辆治理、行业改革等,备受社会关注,处理不好,很容易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公路交通的各项政策体现民意,顺应民心,促进公路交通和谐发展。
二、准确把握“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面临形势与任务
“十一五”以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归纳起来,就是“六个稳步提升”、“三个明显增强”。
“六个稳步提升”是,加大养护大中修和改造工程资金投入力度,公路路况水平稳步提升;实施危桥改造和安保工程并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公路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推广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落实覆盖全国范围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公路便民惠民能力稳步提升;开展公路交通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并通过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及时发布出行服务信息,公路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实施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示范工程,并积极推进包括武警交通部队在内的应急救援伍建设,公路交通应急保障能力稳步提升;贯彻实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并继续开展治超工作,依法护路水平稳步提升。“三个明显增强”是,养护管理的基础性地位明显增强,公路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公众对公路交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服务性、先导性作用的认识明显增强。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尽管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还在持续,但我国经济仍然保持着平稳较快增长,交通运输客货运输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公路交通运输在安全、便捷、畅通、舒适等公共服务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随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公路交通工作的重点将逐步转变为维持路况、加强养护、规范管理、提升服务以及完善路网支撑系统等。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三大网络,主要矛盾已由过去的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总体不足,转变为发展方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服务能力与社会公众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公路交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呈现三个鲜明的特征:
一是加强养护管理成为公路交通发展繁重而紧迫的任务。随着路网里程的不断增加,大量的干线公路逐步进入周期性的养护期,这既是巩固公路建设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网络,提高路网整体服务效能的客观需要。
二是安全保障成为公路交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交通运输安全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天预计有1.1亿人次、8500万吨货物在公路网内运行,安全畅通是基本要求,也是最高价值标准。加强养护管理,就是珍惜生命。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落实到养护管理的全过程十分重要。
三是改善服务、创新管理成为公路交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坚持“确保优质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创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是新时期公路交通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基于以上情况,正霖同志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要按照“畅通主导、服务需求、安全至上、创新引领”的方针,重点抓好九项工作。在会议分组讨论中,有的代表建议将“服务需求、安全至上”改为“安全至上、服务为本”,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应当说,“畅通主导、安全至上、服务为本、创新引领”这四句话十六个字,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行业实际,明确了“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基本方向和根本要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认真落实“十六字”要求,逐步实现管理决策科学化、养护作业规范化、路网调度智能化、运营服务精细化、应急救援快速化、路政管理法治化。这既是当前的工作重点,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科学养护、强化应急保障、深化机制改革、确保优质服务,形成高质量工程、高品质服务、高效率监管、高科技支撑、高素质队伍的公路养护管理格局。
三、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公路养护管理各项工作
关于“十二五”时期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正霖副部长已经作了具体的部署。我就大家关注的几个问题谈一些想法。
(一)关于公路养护管理资金问题。
当前,资金不足成为各行业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随着路网规模扩大、流量增加、养护机械化程度提高、人工和材料价格上涨、应急救援及公路抢通保通任务日益繁重,公路养护管理资金需求迅速增长。初步估算,“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资金需求规模年均将超过3000亿元,“十二五”末将接近4000亿元。2010年,全国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实际投入约2000亿元,而实际需求大约在3000亿元,缺口近1000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充分利用已经明确的政策措施,部省继续联手,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努力解决好资金紧张的问题。
一是坚持分级负责,明确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措的责任主体。按照现有规定,国道和省道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措的责任主体是省级人民政府,农村公路的责任主体是县、乡人民政府。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是养护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部门。因此,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及时向各级人民政府汇报,争取更多的财政投入,保障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需要。
二是坚持分门别类,落实和争取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来源。对于收费公路,要按照公路养护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确保从通行费中列出足额的资金,加强养护管理。对于非收费公路,主要是落实好国办发〔2011〕22号文件精神,要把燃油税费专项资金中替代原公路养路费部分全额用于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中央取消政府还贷二级收费路专项补助资金在债务还清后,也应全额用于普通公路养护和建设发展。对于农村公路,除上述资金渠道外,还要充分发挥县乡政府、村委会以及广大农民爱路护路养路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弥补养护管理资金不足。
三是坚持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交通专项资金。目前,国家对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的制度和要求基本明确,关键就在于一定要严格按照现有的制度和资金使用管理规定,统筹安排和分配公路交通专项资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严重不足的地区,要适时转变发展方式,把公路养护管理放在突出位置,确保现有路网整体效益的发挥。同时,部里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办发〔2011〕22号文件要求和部的实施意见,及时研究调整车购税支出结构,提高用于普通公路的支出比重,重点支持国道改造,适当兼顾省道改造。
四是坚持绩效考核,加强养护资金使用监管。部将会同有关部委,研究建立燃油税交通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督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交通专项资金及时足额拨付,防止挤占、挪用公路养护管理经费的行为。同时,加强养护管理资金使用的绩效考核和审计监督,建立健全科学养护决策机制,全面推行预防性养护,树立全寿命养护成本最小化理念,提高养护管理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能。
(二)关于公路交通公共服务问题。
公路交通是重要的公共服务领域。近年来,各地围绕提高公路交通公共服务水平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但总的看,我国公路交通公共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提高公路交通公共服务水平,要从实事抓起,从基层抓起,在一线人员的具体工作中体现。“十二五”期间,我们建议抓好八件实事:一是建立完善部省两级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广播、电视、网站等渠道发布公路交通出行服务信息。二是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畅通。落实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政策。三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四是增设必要的普通公路休息区、便民服务点。公路收费站和高速公路服务区要实现24小时不间断服务。五是对一般灾害,实现公路应急救援2小时到达、应急抢通24小时内完成。六是探索建立多部门参与的高速公路应急联动机制。配置必要的清障救援装备,提供低成本的高速公路清障救援服务。七是不可解体大件跨省区市运输由起运地统一受理申请,实行内部协调、联合审批。八是科学安排公路养护作业计划。提前向社会发布养护施工信息,明确绕行路线或设置临时便道,避免造成交通堵塞。
(三)关于公路收费问题。
我国收费公路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财力有限、公路交通成为瓶颈制约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近30年的实践证明,“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对于缓解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加快公路发展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当前我国公路交通仍然处于高速公路成网的关键时期,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强化国省道改造、优化整体路网结构、提高通达深度、扩大通行能力、加强养护管理、改善服务质量等,任务繁重,需要大量资金。今后一段时期,收费公路政策仍是我国筹集公路交通建设资
金的重要渠道。针对当前形势和存在问题,部党组研究提出了构建“两个公路体系”,即统筹发展以普通公路为主的非收费公路体系和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体系。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完善制度、强化监管,规范存量、控制总量,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两个公路体系”建设。
首先,认真抓好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规范收费公路。这项工作五部委已作了安排。目前大部分省份已按要求向社会公开了公路收费清理工作的情况,要确保下一步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继续认真落实好国务院确定的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的有关规定。
其次,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加大公路特别是普通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中提出的“公路发展坚持以非收费公路为主、适当发展收费公路”的规定,严格执行国办发〔2011〕22号文件要求,在预算安排中逐年增加公路建设投资,建立和完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普通公路投融资机制,切实保障普通公路养护和建设资金,充分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保证公路的公益性。
第三,继续利用收费公路政策,推进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收费公路建设。各地要按照“按规划逐步建设、按程序从严审批、按法规严格监管”的总体要求,继续执行好收费公路政策,推进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体系建设。要始终坚持有利于路网安全畅通、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宏观经济运行的原则,处理好财政投入与社会负担的关系,统筹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四,完善制度,严格监管。部将结合专项清理,组织力量抓紧修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同时研究出台系列配套规章制度,完善收费公路监管体系,严格控制收费公路发展规模与范围,完善收费定价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开收费与运营情况,确保合理交费、透明收费、推进建立高效廉洁的收费公路管理体制。
(四)关于做好以桥隧为重点的安全监管问题。
开展在公路交通领域,桥隧安全始终是安全工作的重点。目前我国已建公路桥梁65.8万座,已建公路隧道7384座,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桥隧大国。现有桥梁中约14%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建成的,使用期已经超过30年。随着桥隧的不断增加和老化、交通流量的急剧增长特别是重载车辆的不断增多,我国危桥险隧数量仍然呈边治边增的趋势。近几年每年都发生多座桥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 的形象和威信。做好桥隧安全监管,已经成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安全贯穿于设计、建设、养护、运营、监管等全过程,坚持安全第一,实行综合治理。
--在设计环节,要把安全作为首要因素,选用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性能稳固的、结构简单易于养护的、耐久实用的桥型隧型。绝不能刻意追求“新奇特”桥型隧型,绝不能盲目贪图长度“世界第一”等虚名,更不能随意压缩工期。
--在建设环节,既要加强桥隧工程施工和人员的安全,建设“平安工地”,又要同步建设更加完备的公路安全防护设施,为长远安全创造条件。
--在养护维修环节,要把确保桥隧安全作为养护的重点,认真执行《桥涵养护技术规范》和《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加大投入,严格落实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做到每座桥梁和隧道都要有专人负责。
--在运行管理环节,要定期组织桥梁、隧道的养护巡查、专业检测、健康监测和安全隐患排查。借助信息化手段,对重要桥梁和隧道运行实行动态监制,及时了解掌握桥隧的技术状况和安全运行指标,防患于未然。加强长大桥隧安全运行监管和危险桥隧的改造力度,一旦发现有安全隐患的桥隧,要在科学会诊的基础上,及时治理整改。一时难以治理的,要立即报告并配合有关部门采取交通管制、限载通行、加强值守和现场监管等措施,确保桥梁安全运行。此外,部将会同武警总部制定专门的办法,逐步实现重要桥隧由武警部队守护。
--在安全保护环节,要切实强化治超工作。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以贯彻《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为契机,坚持在地方人民政府领导下,推广山西省治超经验,会同有关部门,对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进行持续治理,并严格卸载,消除违法行为,坚决制止严重危及桥梁安全的违法超限超载车辆上路上桥,防止桥梁安全事故发生。
(五)关于公路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建设问题。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并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防范突发事件的形势更为严峻。公路交通是应急管理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公路“抢险保通”成为抢险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效开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保障。这些年来,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应急保障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但总体上我国公路应急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体制机制不完善、预测预警系统不健全、应急反应速度慢、应急队伍缺乏、应急物资储备不足、跨区域协调不力等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从“完善组织机构、加强预测预警、健全联动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做好物资储备”等五个方面入手,夯实基础,切实提高公路交通应急保障能力。
一是推进部省两级公路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路网中心)建设。“十一五”初,部就启动了路网中心筹建工作,并在近年来的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央编办已经批复同意我部设立路网中心。希望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积极争取,加快成立省级路网中心。
二是推进路网运行监测网络建设。结合公路建设与改造,完善公路监控设施与信息发布设施,实现对重要路段和关键节点的实时监控和信息发布,逐步实现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网络的可视、可测、可控。
三是建立部省联动、区域互动的应急协调机制,积极推进路警联合办公、跨区定期会商等机制,实现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跨区域、跨部门联动协调管理。
四是推进专兼结合的公路交通应急队伍建设。加快组建地方专业化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继续发挥武警交通部队作为国家公路应急救援力量的优势。定期组织公路交通应急演练,提高队伍实战能力。
五是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体系。部已确定“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建立10个左右的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同时推进省级公路应急保障基地建设。各有关方面要抓紧开展工作,部省协同,共同落实。
同志们,今后一个时期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思路已经明确,任务已经确定,关键是抓好落实。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好公路养护管理各项工作,推动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谢谢大家。
第四篇:李盛霖部长在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李盛霖部长在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2011年12月08日
全国治超领导小组组长、交通运输部部长 李盛霖
(2011年10月12日)
同志们:
刚才,大家观看了山西治超工作专题电视片,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牛仁亮同志介绍了山西省治超工作的主要经验,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安全监管总局的领导同志分别对本系统治超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要求,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治超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自2004年6月起,我们在全国集中开展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按照国务院部署,成立了由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宣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监总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纠风办等部委参加的全国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从2004年至2007年开展了集中治理活动。从2008年开始,用三年左右时间,重点构建治超工作的长效机制。2011年3月7日,国务院颁布《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为推进依法治超、长效治超奠定了法律基础。
这些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推进治超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效果。车辆违法超限率下降、道路货运车辆交通安全事故也有所下降;公路网的路况水平、公路通行效率以及道路运输企业效益均有提高;车辆“大吨小标”问题基本解决;绝大多数货车司机的合法装载意识明显增强,严重违法超限超载现象有所遏制。全国干线公路货车超限率由原来的7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0%左右。总的看,前一阶段的治超工作是有成效的。
二、进一步增强做好治超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就安全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提出要在全党、全社会确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并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针对近期安全事故频发的情况,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要求各部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其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车辆违法超限超载治理。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也要求我们依法推进治超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公路基础设施安全。
治超工作是安全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攻坚战和长期任务。当前,治超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一是由于运输结构不尽合理,一些地区的煤炭、矿石、建材等高密度、低附加值物资仍然依靠公路运输,一些运输业户又往往选择超限超载来获取利润,加大治超工作难度。二是前一阶段治超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产生超限超载的各种条件和基础并未完全消除,治理成果比较脆弱,稍一放松,就会反弹。目前,少数地区治理力度减弱,一些省份的煤炭和建材运输通道的一些重点路段,违法超限超载车辆比较严重。三是今年7月份连续发生的四起桥梁垮塌安全事故,初步分析,都与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有直接关系,违法超限超载仍然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基础设施网络安全。
因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的理念,充分认识治超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治超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保障公路基础设施安全。
三、切实抓好新形势下的治超工作
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各地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立足源头、标本兼治,依法严管、联防联治,规范行为、追究责任”的总体要求,切实地抓好新形势下的治超工作。
一是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山西省的治超工作之所以在短期内取得显著成效,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政府治超。各地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在治超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把治超工作列入本地政府工作目标,继续强化对治超工作的组织领导,搞好综合协调,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人员机构,保障工作经费。要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的治超运行机制,增强部门间的合力。特别是地方各级交通运输、公安、工信、工商、质检、安全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不断强化路面执法治超协作机制、源头与路面执法联动机制。
二是立足源头、标本兼治。山西省在治超过程中,注重“堵”“疏”结合,在全面加强路面执法监管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源头治理上,调动和发挥公安、工商、运管等有关部门的力量,把好了车辆准入、源头装载、货物运输“三个关口”。各地也要在强化路面执法的同时,逐步将治理工作重点前移到源头环节,进一步加强源头监管力度。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始终保持路面执法力度,特别是要推广和规范计重收费模式,在确保合法装载运输车辆通行费负担有所降低的同时,通过经济手段,有效削减违法超限超载运输的利润空间。
三是依法严管、联防联治。地方各级交通运输和公安部门的执法人员要充分依托现有超限检测站点,切实加大货车检测检查和查处力度。对超限超载严重的违法车辆,要坚持实施卸载措施,或者责令停止行驶直至消除违法状态。对现场查处的违法超载驾驶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给予记分扣分处理。运管部门要建立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信誉档案,健全违法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对现场查处的非法改装车辆,可采取强制拆解等方法,责令车辆恢复原貌,并移交工商部门依法处理。特别是对于违法超限超载较为严重的地区和路段,相邻省份和地区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区域间的治超协作机制,集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整治工作,真正实现联防联治。
四是规范行为、追究责任。各地执法人员要坚决落实治超工作“十条禁令”的工作纪律,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严防公路“三乱”。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加强重点地区和路段督导检查,建立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法超限超载车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桥梁压垮等重大安全事故的,除按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实行责任倒查,一并追究相关运输业主、企业以及为其违法行为提供配载的货主、货运站场经营者的相关责任。
这次会议结束后,请大家及时把会议精神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领导和省级治超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及时传达会议精神,认真学习推广山西省治超经验,对照山西治超工作查找差距,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拿出切实可行的贯彻落实意见,深入推进治超工作的依法开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谢谢大家!
第五篇:李盛霖部长在2006年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李盛霖部长在2006年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03月06日
──全国治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交通部部长 李盛霖(2006年2月28日)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治超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总结过去两年治超经验,研究部署2006年工作,继续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完善治超长效机制,推进治超工作有序深入健康开展。刚才,公安部刘金国副部长传达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发展改革委欧新黔副主任宣读了全国治超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调整名单,河南省政府以及浙江省交通厅、山西省公安厅、山东省工商局的负责同志先后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我代表全国治超工作领导小组讲三点意见。
一、治超工作的主要成效
自2004年6月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地、各有关部门协同作战,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贯彻落实,坚持依法严管、重点突破,治理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截至去年底,交通、公安共累计投入执法人员1833万人次,查处超限超载车辆1169万辆,对316万辆车辆实施卸载,卸载货物累计1919万吨。发展改革委公布了12批“大吨小标”车辆参数更正表,取缔2.7万种不符合国家标准和“大吨小标”的车型,涉及331户企业12927个车型293.7万辆车,公安部门恢复更正和免费换发行驶证245.2万辆,累计增加吨位486.8万吨。工商部门出动执法人员14万多人次,检查车辆改装企业8.6万家,撤销非法改装企业728家,查处违法案件2000余起。质量监督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缺陷汽车召回制度,有28家汽车制造厂家实施40次主动召回,涉及车型47种,召回缺陷汽车38万辆。各地宣传部门加大了宣传力度,及时引导了舆论导向。各地安监部门结合安全检查,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此外,各地还组织开展了专项治理活动,加强源头监管,取缔公路沿线非法小煤场和装货点。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强化了经济调节措施,对10吨以上的货车降低了20%-30%通行费。“五纵两横”全国高效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全部开通,一些省份对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给予通行费减免,去年全国免收通行费25亿元。江苏等10多个省市试行了收费公路计重收费,运用经济和价格手段,有效遏制超限超载现象。
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治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车辆超限得到有效控制。超限比例从治超前的80%下降到9.3%,车辆超限率始终控制在10%以内。北京等7个省市的超限超载率已控制在6%以下,完成年初目标。
二是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2005年,全国货运车辆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同比下降了16.7%、7%、6.8%和15.5%。
三是车辆生产改装行为逐步规范。81.6%的“大吨小标”车辆恢复核定吨位,超过90%的运输业户合法装载运输,道路运输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四是公路设施得到有效保护。全国干线公路路况明显改善,公路基础设施完好率得到提高。
五是治超工作环境大为改善。社会各界和新闻舆论对治超工作给予了充分理解和支持。2005年全国“两会”把治超作为典型经验进行介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给予了高度评价。
总的看,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努力,治理工作机制逐步完善,联合执法力度得到加大,源头监管和经济调节措施的效果逐步显效,舆论宣传和监督检查得到强化。治超工作不仅取得显著进展,还有力地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充分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呵护,对国家财产的保护,对经济秩序的规范,对社会诚信的呼唤,也为下一步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开展治超工作的决策是正确的,各地区和部门之间的配合是有力的,治理措施是有效的,治超成果是丰硕的。治理工作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要特别感谢全国广大一线治超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特别感谢广大运输从业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参与!这是治超工作能够继续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二、治超工作面临的形势
治超工作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攻坚战。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超限超载的深层次原因尚未完全消除,治理成果十分脆弱,加之现阶段敏感的经济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的任务十分艰巨。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巩固成果压力大。部分高速公路和国道上超限超载现象依然严重,个别地方反弹达20%-30%。加之治超工作经费紧张和人员配备的不稳定性,巩固成果压力极大。
二是治超力度不平衡。一些地区治超力度下降,给下游地区带来较大压力。二轴车的超载问题仍然突出。
三是暴力抗法现象增多。少数地方聚众拒不接受检查、堵塞交通、强行闯卡、带车绕行甚至暴力抗法等成为突出问题。
四是集中治理力度有所下降。长时间高强度的路面执法,引发一些执法人员的疲劳和畏难情绪。部分治超站点执法人员配置不足,管理和处罚力度减弱。
五是油价持续上涨影响了治超深入开展。油价上涨加剧了运输业户向超载要效益的观念,影响治超工作的深入开展。
此外,少数地方只注重路面查处,不重视源头治理;个别执法人员行为不规范,以罚代纠或只罚不纠,甚至乱收费、乱罚款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特种车辆和老旧车型因历史原因,车辆标定载质量仍然严重失实,更正工作难度很大。
上述问题的存在,凸显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和极大的易反复性。超限超载是诸多矛盾累积的产物,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要想彻底解决,必须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做到循序渐进、分阶段推进。2004年是“集中治理,打开局面,争取理解,探索经验”阶段,2005年是“巩固成果,依法严管,重点突破,有效推进”阶段。从2006年开始,转入“突出源头治理,强化执法力度,完善监控网络,建立长效机制”的新阶段。能否做好今年的治超工作,关系到治理成果能否巩固,关系到治理工作能否顺利转入长效治理,关系到治理工作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更是对各级政府行政能力的考验。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充分认清形势,迎接新挑战,担负起新使命,完成新任务,开创新阶段,真正把治超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下一步治超工作的主要任务
为全面加强对全国治超工作的组织领导,经国务院同意,根据当前工作需要,全国治超工作领导小组对部分成员进行调整,并增加国务院纠风办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这本身也向社会表明了治超工作的力度在加大,治超工作的成果将进一步巩固,治超长效机制的建立将有效推进。各地各有关部门也要加强领导,确保机构不变、经费不减、力度更大。关于今年的重点工作,全国治超工作领导小组九部门将联合印发《2006年全国治超工作要点》,予以明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坚持依法严管、规范行为、标本兼治、立足源头、科学治超的方针,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落实责任,分解任务,狠抓落实。主要任务有五个方面:
(第一)坚持一个中心
就是以建立健全治超长效机制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国办发[2005]30号文件,建立健全执法管理、收费政策、法律法规三个体系,通过突出源头治理、强化执法力度、完善监控网络三个手段,逐步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第二)强化两个力度
强化路面执法力度。交通和公安部门要加大路面管理和执法力度,确保人员投入,始终保持严管态势。各地公安部门要适当增加治超检测站点的警力,加强巡逻,对拒绝检查、阻碍执法、聚众闯卡、带车绕行、围攻殴打执法人员、破坏治超站点设施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严处。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强化源头监管力度。严格把好车辆生产、注册登记、市场准入、货物装载四个关口,强化运输企业、驾驶员和厂矿企业的违法责任,从车、货、路三个源头实施有效监管,杜绝超限超载车辆出厂、载货、上路。有条件的高速公路,要在入口处禁止超限超载违法运输车辆进入高速公路行驶。同时,建立货运企业和营运驾驶员的信誉档案系统,实现违法信息共享,实行动态监控,有效遏制超限超载行为。
(第三)提高三个能力
着力提高依法治超能力。治理过程中,要坚持依法治超,严格依照《公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法规文件的要求进行。对违法超限超载车辆,要依法严格卸载并实施处罚;对驾驶人实施交通违法累积记分制度,对达到规定分值的,要依法扣留驾驶证,组织学习和考试;对擅自违法改装车辆,要强制恢复原状。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治超能力。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差异较大,各地方要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在全国治超工作政策的框架内,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工作思路和措施,有效开展治超工作。
着力提高联动治理能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既要各负其责,更要加强协作和沟通。特别是相邻区域和治超检测站点,要建立联动机制,互通情况,密切配合,真正形成全国性的有效治超监控网络。
(第四)完善四项建设
完善治超工作机制建设。各地要结合实际工作,明确界定各部门工作职责,完善规章制度,建立考核奖惩机制,适时开展总结,形成激励机制。
完善治超执法队伍建设。确保治超执法队伍的稳定,加强培训教育,制定行为规范,加强监督检查。
完善治超监控网络建设。全面加强治超检测站点建设。以北京至大同沿线10个治超站点为示范,分批开展治超站点规范化建设工作,力争2006年建成首批标识统一、设施完备、管理规范、信息共享的治超检测站点,逐步完善全国监控网络。
完善经济调节机制建设。重点是规范“绿色通道”网络建设,切实落实减免或降低通行费标准的意见,研究降低合法运输车辆运输成本的有效渠道,调整公路养路费征收方式,进一步鼓励发展多轴大型车辆和厢式运输车,保障运输经营者的合理收益。特别是在油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还应考虑调整道路货运价格的机制与措施。
(第五)实现五个新突破
力争立法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公路保护条例》起草出台进程,逐步建立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次的治超法规体系,为依法治超奠定基础。
力争在科学治超上实现新突破。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改善治超检测设施技术水平。在站点建设过程中,逐步装备统一的治超信息管理系统和动态称重预检系统,科学制定超限超载处罚标准,实现违法程度与处罚额度相对应,使超限超载者承担与其违法行为相适应的法律后果。
力争在舆论引导上实现新突破。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宣传工作。宣传内容要提高针对性,宣传方式要注重实效性。既要集中宣传各地治超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先进事迹和突出成效,又要加大对超限超载违法性、危害性的宣传,消除法不责众的心理,让车主、货主和广大驾驶人员不想超、不愿超、不敢超,自觉抵制和杜绝超限超载违法行为。
力争在服务上实现新突破。治超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切实保护车主和广大驾驶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要注重为过往车辆排忧解难,把治超站点建成便民利民的服务窗口。
力争在提高管理水平上实现新突破。要正确处理治超与保障运输和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治超与部门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关系,特别是在推进长效治超过程中,要逐步将治超工作融入正常业务之中,通过治超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和行政能力,促进各项工作协调、和谐发展。
同志们,治超工作正处于巩固和扩大集中治理成果、加快向长效机制转型的攻坚时期,让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坚定信心,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扎实工作,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