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问题
社区问题
1.社区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
(1)社区用房小、散。(2)部分老小区设施差,问题突出。(3)一些社区缺乏长效稳定的经济来源,直接影响到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后劲。(4)个别政府职能部门在要求社区协助完成工作时,也未能做到费随事转,加重了社区负担。对社区建设的认识有待提高。2.社区自治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1)社区居委会工作行政化倾向明显。(2)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弱。(3)社区工作机制不够到位。
3.(1)对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长期性认识不足。(2)部分社区干部的观念和工作方法还没有从原来的村、居委会的工作方式转换到为社区居民服务上来,工作职责不够明确。(3)部分驻社区单位、企业,对于社区工作仍然处于了解、支持、参与、配合不够的状态,社区要求单位参与活动时,个别单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的状况。(4)部分居民对社区的概念认识模糊,对社区没有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参与意识不强。原因:
1.社区自治组织还不完善。(1)社区建设已经开展近5年了,但是较为成熟的社区组织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并未形成,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面广、量大。(2)各社区都建立了党组织以及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共建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其作用还没有真正得到发挥。(3)一些社区志愿者队伍、群众性自治调解组织、楼道长队伍等社区辅助性管理组织和民间组织没有很好建立和运作起来。(4)社区的各种活动和事务没有社区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就不可能提高社区建设和发展水平。2.社区内的治安问题比较突出。
(1)治安工作队伍不健全。责任区民警见警率低。
(2)一些小区由于原有规划的原因,小区内道路四通八达,不能实行封闭管理。(3)小区内商住混杂,住房出租,架空层破墙开店等情况,闲杂人员进出小区难以控制,给小区的治安管理带来很大难度。(4)一些居民群众自我防范意识不强,也是导致偷盗案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社区建设观念不够到位。
(1)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重心下移成了任务下移。一些部门不是深入社区,服务社区,解决社区的难点、热点问题,而是热衷于进社区挂牌子,向社区下任务。(2)社区工作职责不清,工作重点不够明确,也是影响社区建设的重要原因。(3)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建意识淡薄,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氛围还不够浓厚。(4)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还不强 4.物业管理尚欠规范。
(1)个别物业管理公司管理不规范。(2)部分业主委员会没有很好地发挥协同管理的作用。(3)部分业主法律意识不强。(4)一些居民群众对物业管理这种有偿服务方式存在抵触思想,影响了小区的有序管理。对策:
1.综合规划,加大投入,不断推进社区发展。(1)要加强社区建设规划。(2)要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3)要改善社区工作条件。
2.完善机制,强化措施,积极稳妥推进社区警务建设。(1)要不断完善社区治安管理机制。
(2)要建立完善收集、反馈社情民意的工作机制。(3)要积极探索新型户籍登记管理办法。
3.强化教育,规范管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1)要健全用人机制,有效改善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2)要健全培训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综合素质。(3)要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4.健全机构,营造载体,提升社区服务层次。(1)政府公共服务要覆盖到社区。(2)指导和支持社区开展自助和互助服务。
(3)以文明社区创建为抓手,推进社区居民思想道德建设。(4)强化社区物业管理。
5.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形成各方面支持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1)市委、市政府及各镇、街道,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大推进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力度。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在理顺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定期研究、分析和解决社区建设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实际问题。(2)各镇、街道把社区建设工作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经常给予指导,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一)和谐社区概述 1.什么是和谐社区
和谐社区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通过社区与政府、企业、社会、社区与环境、社区与居民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支持、人人热爱、人人享有的安全、团结、幸福、和谐的大家园。2.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尊重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把广大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居民在社区的共同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居民群众物质需求、精神文化、政治参与、生活交往等方面的根本利益。(2)共同责任原则。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人人有责,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居民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市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驻区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等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职责定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和谐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实现共建共享。
(3)持续改进原则。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既要大胆创新,加快推进,又要实事求是,精心培育;既要着眼未来,又要立足当前,从注重目标管理转向注重过程管理,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持续不断地改进。要根据社区居民共同需求的变化发展,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不断向新的台阶迈进。
(4)协调发展原则。和谐社区建设必须坚持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社会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协调,与社区整体功能发展相衔接,整体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二)全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标准
(1)社区服务。街道有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有社区服务设施,能基本满足社区居民需要,便民服务热线实现了街道、居委会联网,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70%以上,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做到了应保尽保,残疾人保障覆盖率大于90%,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80%以上,制定有地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案,无违法生育现象,无违法建设和私搭乱建,社区有清扫保洁队伍,门前“三包”签约率达90%以上,垃圾分类收集达到50%,小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95%以上的居民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感到满意。
(2)社区文化。有社区图书室,藏书量达到1000册以上,有固定的青少年活动站和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社区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人口达到50%以上,参加市民文明学校、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人数达到本居住区居民的10%以上,“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卫生之家”分别占辖区总户数的40%、50%和60%。
(3)社区稳定。社区有警务室,治保组织健全,社区内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对刑释和解教人员的帮教率达90%,社区内无“黄、赌、毒”现象,无邪教组织,建立健全了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有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机制,社区无重、特大火灾,无重大交通安全责任事故,家庭和睦,没有虐待和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无家庭暴力。(4)居民自治。居民委员会组织健全,能主动接受社区党委领导,及时受理居民的意见和要求,有《居民公约》和《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对居委会组织的活动参与率在60%以上,社区有志愿者组织、居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率在8%以上。建立了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和社区事务通报制度,坚持居务公开并有公开栏,与辖区80%以上单位签有共建协议、并建立了共建机制,社区内单位公益性设备、场地向社区开放率达50%以上,居民委员会办公用房不得少于60平方米,并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电话等办公设施,居民委员会办公经费有保障。
(5)党的领导。社区党的领导班子健全,有楼栋党组织并能认真开展活动,建立健全了党对社区工作的协调委员会,社区内离退休党员组织关系转入社区党组织达到70%以上,有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好,能在和谐社区的建设中为居民群众作表率。
对策综述
建设和谐社区五项对策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和谐社区是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和谐社区建设,把促进社区和谐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人点。目前,建设和谐社区,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社区公共服务要着眼于形成设施健全、内容丰富、手段多样、功能齐全的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周到、方便而满意的服务。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社区的功能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这对社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坚实基础,如果社区公共服务滞后,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安全性、稳定性得不到满足,造成的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的不便和安全感的缺乏,也会直接影响居民参与建设和谐社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就要以居民群众基本需求的满足为着眼点,加强社区生活服务、安全保障、文体活动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逐步使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公共服务层次更加丰富、公共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第二,培育和谐的社区文化。培育和谐的社区文化,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整合社区各种亚文化,形成一种和睦相处、协调有序的文化。建设和谐社区,虽然离不开完善的硬件设施,但文化是和谐社区的灵魂。没有文化认同的社区,是不可能真正和谐的。社区一般是一个松散型群体,人际、群际之间的摩擦、矛盾和冲突的化解,社区内各个群体的和睦相处,要靠对社区文化的认同。目前,居民间因琐事引发的矛盾,居民与物业、居委会之间因利益引发的纠纷,以及由于社区公共交流和交往空间的缺乏而导致的人际疏离与人情淡漠、邻里互不信任、往来不多等问题,已成为建设和谐社区的难点。因此,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区文化建设,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形成相互关爱、相互体谅的社区氛围;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提高社区居民的公德意识,建设社区诚信文化,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境界和以奉献为荣的行为取向。
第三,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区居民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在内部挖潜、互通有无、同创共建的基础上,实现成果共享。建设和谐社区,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经由全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其创造力量,以促进社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本身就有一种共生共荣关系和相互依赖的需要。从社区方面讲,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驻区单位的资源优势,可以弥补和谐社区建设初期人力投入和硬件设施相对不足的缺陷,造福社区居民;从驻区单位讲,通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分享建设成果,可以改善自身生存发展的周边环境,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为依托社区走持续发展之路奠定稳固基础。驻区单位与社区居民同创共建和谐社区需要依靠政府的推动。因此,坚持共建共享原则,一要靠目标的整合,使驻区单位认识到单位发展与社区发展的一致性,使社区居民认识到自我发展与社区发展的一致性,把单位目标、个人目标与社区建设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二要靠利益共同点的开发,使街道、居委会在为驻区单位服务和驻区单位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互动中找到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实现共建双方的互助合作和互利共赢;三要靠制度的规范,使共建活动能够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规范发展,从而保证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在积极主动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同时能够共享和谐社区发展的成果。
第四,健全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新型社区管理体制,要按照转变职能、责权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理顺社区与政府、街道和职能部门的关系,建立起有利于保障社区建设顺利进行的科学合理、高效精干的管理新体制和多元化的社区组织体系。健全新型社区管理体制,一要建立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对接的管理网络;二要加强社区中介组织的培育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服务居民、促进参与的作用;三要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协调利益、保障权益、化解矛盾、反映诉求的作用,将社区建设的责任主体逐步归位于社区全体居民,促使社区管理模式由单一的行政化管理走向政府主导下的有限自治,并最终走向政府支持下的社区依法自治。
第五,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是把和谐社区、和谐单位、和谐组织、和谐家庭等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创建活动思想主题鲜明、贴近群众生活实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广泛参与的优势,形成人人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社会氛围。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一要围绕提高社区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一主题,突出创建活动的思想教育内涵,把增强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的社区责任作为着眼点,激发社区人自觉自愿自主参与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的巨大积极性;二要不断丰富创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社区志愿者活动、邻里互助活动、在职党员奉献社区活动、居民自发组织的各种协会活动等能够真正成为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的好形式,促进和谐社区创建活动能够常做常新,并不断取得实效;同时,还要体现社区人文关怀,从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人手,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沟通交流和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在参与创建活动中获得价值认同和成就感,注重促进社区人的心理和谐,塑造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二篇:社区问题
社区背景作用
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社情民意、社会基层各种矛盾和问题反映比较集中的地方,它是城市的“细胞”。
我国现在既是处于“新常态”下的黄金发展期,又是各类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凸显期。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虽然都反映在社会,但却都发生在社区,社区处在所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风口浪尖,社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同时社区还是社会的缩影,社区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基本保证。现今,我国正处于“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建设的关键期,社区只有防范好了,提前做好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各种问题消化在基层,才能够防患于未然。
培养社区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和参与感,提升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形成社区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社区和谐环境的营造仅仅依靠社区工作者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和谐社区”的打造没有旁观者、局外人,打造“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是每个社区居民的责任。为此,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居民等群体应形成合力,共同打造一个“没有争吵、守望相助、和谐共处”的良好社区生活氛围。
调解工作
1、来访:不能视而不见、故意回避,积极应对化解,安抚双方情绪
2、接待:专门安排会议室分开接待,避免相互争执
3、登记:当事人个人信息记录、当事人的陈述、主要纠纷事实、争议事项
4、调解:依法调解、自愿调解、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积极开展调解活动,调解过程严格按照人民调解的工作程序和规则,保持中立,不偏帮,公平公正公道。多深入调查,多走访当事人,多分析原因焦点,多做思想工作,耐心释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之以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矛盾纠纷当事人口诚心服。
成功的:按照要求统一制作调解协议,当事人确认无误后签名盖手指印,当事人、人民调解委员会各执一份
不成功的:建议寻求司法途径解决
5、回访:协议的履行情况,成功调处后有没出现反复和激化的现象 未履行:督促履行
不履行:建议寻求司法途径解决
6、归档:做好台帐资料,注意保密性,情况汇报领导
1、某社区有人发传单说:“楼上的发射塔对人的身体影响巨大。”又有人在网上发表文章,呼吁社区居民今晚8点一起拆塔,如果你是居委会负责人,你将如何处理这事?(1)收集意见,归纳分类,做到心中有数,制止散发传单的行为。(2)进行走访,进行调查,认真倾听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3)查阅相关资料,与科研机构联系,详细了解发射塔的具体知识,看是否真的对人的身体存在着巨大影响。
(4)如果真的如传单和网上所宣传的,发射塔对人体存在着巨大影响,应积极与建塔单位联系并进行协商,采取补救措施,减少发射塔对人体的影响,让居民放心。如果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完全是居民的过分担心,则向居民说明实际情况,并把所查阅和调查的资料印刷成册发给居民,消除居民的误会。
(5)总结工作教训,及时了解民-意,争取把今后的社区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
2、部分居民拖欠卫生费,清洁工不去清扫,造成卫生差,居委派你去解决,你该怎么解决? 首先进行走访和调查,查明部分居民拖欠卫生费的原因。与拖欠卫生费的居民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缴纳卫生费以及对清洁工工作的看法、意见。其次,与清洁工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清扫工作的看法和建议。召开由居民、清洁工和物业管理部门参加的会议,就居委会、物业管理部门对社区卫生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征求大家的意见,并做好会议记录。再次,根据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解决的措施,写出书面报告,报居委会领导批准。最后,居委会领导批准后,印发居民手中,严格按照既定的制度执行。
3、群众向你反映了情况,根据实际,你认为反映的意见基本不切实际,但无论如何向群众介绍都不被接受,其中有人的情绪还比较激动,你怎么办?(1)遇到这种情况,我会保持冷静,理性处理。
(2)向群众道歉,安抚情绪比较激动的群众,调整工作思路和方式。
(3)深入实地,就群众反映的情况展开调查,查找事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4)与群众就实际问题进行沟通,是群众的误解的,我会耐心的向群众说明情况,讲清楚国家的具体政策。如果是我们工作中的失误,我会向群众道歉,并向群众保证把他们反映的问题及时报告领导,一定要让群众相信,政府会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答复并解决他们反映的问题的。
(5)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调查处理情况如实向领导报告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做一个让群众满意、领导放心的公务员。
4、一天有人来你办公室指责你,认为你错误地指导办理相关业务而导致失败,但实际不是你指导的,而是你的同事所为,对此,你如何解决?(1)首先我会虚心接受对方的批评,并热情接待,对其进行安抚。
(2)详细询问事情的原委,了解问题所在。如果这个问题是我的权限和职责范围内的,我将积极指导这位同志办理业务,使其满意而归。如果不是我的权限和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但是此项业务能够即时解决的话,我会找到我的同事,委婉说明情况,让他指导这位同志办理业务。若不能即时解决的话,我会将事情详细记录下来,坦诚告诉他此项业务不是我负责的,我会尽快联系相关负责人解决问题,并留下这位同志的联系方式。
(3)送走这位同志后,我会和同事委婉地说明情况,并将情况记录和联系方式交给同事解决这件事情。
(4)认真反思,写好工作总结。
5、某工地夜间施工,发出的噪音影响到附近居民的休息,居民多次同工地交涉后无效,向居委会反映,你做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1)首先把居民反应的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给居委会领导,请领导批示。(2)领导批示后,就居民反映的问题,展开实事求是的调查。(3)把调查情况及解决办法如实报告居委会领导,请求领导批示。
(4)领导批示后,按照批示进行。代表居民委员会与工地负责人洽谈协商,看是否能够把施工工作尽量安排到白天,即使需要夜间进行,也要尽量在晚上十一点前结束。如果施工单位仍不同意,经过居委会领导同意,上报施工单位上级主管单位,由施工单位上级主管单位协调工作。假如还是不能达成协调,就报请市政管理部门,请求市政管理部门出面协调。
第三篇:浅谈社区矫正工作中几点问题
浅谈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几点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必然趋势,这就形成人群迁移的趋向,必然是从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向沿海大中城市,这就造成社区矫正对象的流动性,现就就结合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实际浅谈一下现今社区矫正工作的几点问题。
一、人员的流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出现的差异越来越大,人员必然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这就出现,社区矫正对象犯罪地、生活地和户籍地的不一致,我们现在统一实行的是户籍地管理制度,一般犯罪地的司法部门都是将社区矫正对象移送户籍地社区矫正机关进行管理,这就存在一个现实的问题,户籍无法有效管理,居住地管理无效的尴尬现象。
二、衔接的难题。现状是法院判处的社区矫正对象,无法保证其有效报到,法院判决后将判决依据邮寄至社区矫正机构,却无法保证矫正对象报到,社区矫正机构受到有效判决文书后却找不到矫正对象,无法列入监管。
三、人员的不足。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经验,一个社区矫正人员往往要求一个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一个社区矫正监督人和一个社区矫正志愿者三个人来完成有效地监管工作,这就在人员数量上提出了要求,现实是,财政的匮乏往往让
矫正机构请不起工作人员,好多地区都是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在兼任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这无疑加大了本身就因人员不足而工作繁重的司法所的压力。
四、执法的难度。社区矫正机构设在司法行政机关,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权和拘留、逮捕的权利由公安机关所有,在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日常监管中,矫正对象有违反法律法规时,社区矫正机构要依托司法行政机关向公安机关提出治安管理处罚和拘留的建议,由公安机关做出处罚决定,但是公安机关做出处罚依据是公安机关自己做出的调查,这就给违法的矫正对象一个逃脱的时间空隙。
第四篇:社区工作者面试问题(共)
请说下你为什么想要进社区工作?
答:我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这个问题。
首先,【社区工作的价值】社区是社会最基层的组织,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却具有重要的作用,没有社区的稳定,就没有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因此,如果能够进入社区这个基层组织工作,为社会和国家的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人生的价值,将会是我的荣幸。
其次,【社区发展的需要】从社区发展的角度来说,在目前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社区除了保持稳定外,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因此,需要一群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补充进社区的基层工作队伍,如果我能进入社区工作,我的所学一定能够为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对个人的发展的锻炼,个人经验的积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作为一名刚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我现在最欠缺的就是经验,包括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而进入社区基层工作,恰恰能够弥补我这方面的不足。通过为社区居民服务,我能够有机会与更多的人打交道,从而积累社会经验;通过担任相关职务,处理具体的各种事务,我能够积累工作经验。所以,我相信通过担任社区工作者,我个人的发展将会有长足的进步。能谈谈你的优点和缺点吗?
优点:学习方面:踏实,勤奋,举例子:多次获得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称号。
善良,乐于助人:在日常生活中,我能够主动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同学生病的时候帮他带饭,打水。与同学相处中与人为善,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另外,我不仅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还带动班里同学一起助人为乐。担任团支部书记期间,多次组织班里同学一起到养老院敬老,和老人们聊天,帮他们打扫卫生,给他们送去营养品等。
易于与人沟通,有团队合作精神:因为我知道,当代社会,个人的价值的实现不再是某个人单打独斗就能够成功的,更多的依赖于团队集体的力量。在学校期间,我积极参加学生会、文学社等社团活动,我们一起组织活动,计划协调、各司其职,总是能够圆满完成活动任务。我相信,如果我有幸能够进入社区工作的话,我会继续发挥自己的长处,多向社区的领导和老工作者学习,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社区内需要帮助的人,并且要积极融入社区这个大家庭中,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缺点:社会经验不足,在处理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时候,可能会考虑得不够周全,这些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多向社区的其他前辈虚心请教,并且多观察,多学习,遇到问题三四而后行,争取早日弥补这个不足,更好的开展工作。
8.你觉得你应聘这个社区岗位有哪些优势和不足?(适用法学学生)答:我觉得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第一,我的专业优势,我学习的专业是法学,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针,而基层是普及党的依法治国的政策和宣传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平台,社区是基层百姓的自制组织,最接近基层群众,因此,如果我能够有幸成为社区工作者的话,我会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来更好的为基层百姓服务。
第二,我在校的社团活动经历。在校期间,我担任团支部书记和心理委员,主要负责协助老师进行学生工作,组织集体活动,比如去养老院敬老,为民工子弟小学的学生募捐等等。这些经历锻炼了我与人沟通的能力和组织协调的能力,相信对于我以后开展社区工作会有较大的帮助。
第三,就是我的成长经历,我生长在农村,我的奶奶是村里的妇女主任,是老党员。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我经常会陪奶奶去村里有困难的家庭去慰问,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村子里谁家有了矛盾也都愿意找她解决。这些经历培养了我对基层工作热情和对居民群众的热爱。这些会在我以后的工作中得到继续发扬。
但是,在我身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目前比较明显的就是我刚毕业,社会经验有所欠缺,在处理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时候,可能会考虑得不够周全,这些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多向社区的其他前辈虚心请教,并且多观察,多学习,遇到问题三四而后行,争取早日弥补这个不足,更好的开展工作。
你认为怎样的环境适合你?怎样的工作适合你?(你为何要报考这个职位)?(你的择业观?)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期望,这个期望一方面是和自身的性格和兴趣爱好联系在一起的。另一方面要看这个职位能不能发挥自家的优势和专业知识。就我个人而言,从性格上来说,我性格开朗,喜欢与人沟通,喜欢为别人做点事情,给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觉得我适合做的工作应该是那种能够自利利他,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工作。从兴趣爱好上来讲,我喜欢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大家一起娱乐,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有机会让我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从专业对口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未来的工作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平台,让我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推动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报考社区工作者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的,首先是社区工作者是一份自利利他的工作,在这个岗位上要求职业者要有奉献精神,为基层百姓提供服务,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其次,社区的建设在不断发展,要求也不断提高,需要补充新的力量,开辟新的工作方式,年轻人在这个岗位上会得到不断的锻炼,提高创新能力。最后,选择社区工作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是一个家庭观念比较重的人,父母在我的择业方面的建议是希望我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将来可以兼顾家庭,因此,我就选择了社区工作者的岗位。
有人认为工作环境和待遇是选择工作的主要标准,你对这个问题怎么认识?结合你自 己的情况谈谈这个问题。
这话听起来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宽敞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待遇能让人身心愉悦和提高 物质生活水平。但我觉得这应该不能成为选择工作的主要标准,因为一个人的工作,不仅仅在
于社会提供给你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更重要的是你为社会创造出的财富,以及实现其自身价值。你对工作投入的热情越多,你的工作效率就会提高,你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也就越多,这样你的人生价值也就越高。
而一个人对工作的热情程度,取决于他的兴趣、爱好以及所学的专业。记得有人说过,如果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事业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专业对口,便可以做到最好。因此,选择工作的主要标准应该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所学的专业,以及能否实现自己的价值。我认为,在社区工作者的岗位上,我可以将自己大学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完全的融合,使我能够在社会工作中得到历练,能够使我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能够为他人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而这也同时实现了我的父母和老师对我的期望。
假如你已经为一个居民处理好一项事务,但他很不满意,情绪激动,要找你的领导解决,怎么办?
各位考官,对于这个事情,我是这样考虑的。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那就是,我们自己认为按照正当的程序处理好了一件事情,可能对于我们来说事情已经完成。但是,往往对于居民来说,这件事可能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影响他的生活,因此没有能够达到他所要求的目的,他就会认为事情是我们没有处理好,这样就会造成他的情绪激动。还有的时候,可能是居民对于我们处理问题的依据、程序等不了解,误解了我们的工作。
无论是何种原因,遇到这种事情,首先我会耐心地安抚对方,使他能够坐下来听我说话,争取到沟通的机会。我会站在他的立场上分析这个问题,告诉他对于这个问题,我完全能够理解他的感受,但是,我也会向他讲明我们处理问题的依据,和相关的规定,希望他也体谅我的难处,支持我的工作。在解释清楚之后,我会继续聆听居民的切身困难,并且积极地为他出谋划策,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他联系相关的负责部门,争取解决他的困难。并告诉他,我会将他的事情向上级领导反映,看能不能在更大的一个范围内协调其他资源解决这位居民的困难。
在居民走之后,我会在领导方便的时候,向他反映一下这个居民的困难,希望领导能够协调解决。并在事后积极联系这位居民,进行沟通,早日解决他的困难。对于社区内的空巢老人问题,你怎么看?
首先,空巢老人的生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空巢老人的经济相对困难;二是空巢老人的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三是部分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四是社区的服务及管理功能有待提高。
其次,对于空巢老人的现象,我觉得主要有以下的原因造成的:第一是几代同堂的传统家庭模式一去不复返,现代家庭的小型化,必然造成大量“空巢”老人现象的出现。第二,由于工作、住房、代沟等种种原因,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通常无力兼顾事业和老人,以致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
最后,要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政府参与主导是关键。政府应积极鼓励、引导大量的民间组织及企业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来,为“空巢”老人提供完善的服务,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共同行动的良好氛围。
第二,制定和完善基本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真正解决老年人“养老”和“就医”的基本需求。
第三,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怀,在社区中开办老年大学,吸引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培养老年人的兴趣,让老年人融入到社会中去。
第四,提倡新时代的孝文化。每位子女要多抽时间照顾和陪伴父母,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微公益助力扶危济困现象
微公益,就是指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你可能没有亿万的身价,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这并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微公益就是将人们的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它在调节社会收入与分配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微公益最大的意义在于其降低了慈善的门槛。它让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更主动地参与,不只是单纯的捐赠,而且是参与、是管理、是引导。微公益的钱可能很少,但爱心却很大。对微公益,这样一种慈善的一种新事物,它还刚刚起步,公众还缺乏了解,为此,我们应当积极的对其进行鼓励和引导,我认为,我们应当在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努力:一是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在慈善事业法里边给予支持,也可以通过相关的政策进行支持,并采取相应的配套设施。二是应加大宣传的力度,使公民能更多的了解这个慈善的渠道,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形成全面参与公益事业的良好局面。三是,由于现在许多民间公益组织刚刚起步,公众对他们缺乏信任。而且一些民间组织的信誉度也不高,应加大对草根公益组织的规范和引导,细化规则,加强行业自律,强化监管。使微公益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让公益慈善事业更规范,让微公益能健康地走得更远,不只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而且是对善意和爱心最大的保护。针对居家养老,谈谈你的看法: 居家养老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养老模式。老年人觉得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子孙满堂,承欢膝下。但是由于现在社会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独生子女家庭往往难以做到家庭和工作两不误,加上几代同堂的传统家庭模式一去不复返,现代家庭的小型化,必然造成大量“空巢”老人现象的出现。这也为居家养老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因此,对于居家养老必须和社区的服务相结合,形成一种协调发展的模式,让老年人在家里养老,同时又能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要加强社区硬件设施的建设,通过政府和民间力量合力投资的形式在社区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站,聘请专业人员为社区的老人提供服务。其次,社区要建立专门的老年人台帐,台帐要登记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及其身体健康追踪记录,并且包括子女的联系方式,定期对老年人进行回访,掌握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的健康状况。再次,要顾及老年人精神娱乐享受。以社区为单位,经常组织一些适合老年人的项目,比如歌唱比赛,老年舞蹈队等等。还可以组织有共同爱好的老人组成一个培训班,让他们继续自己的爱好。最后,还可以组织身体健康,有余力的老年人组成一个老年人志愿者团,为社区的工作发挥自己的余热。
综上所述,我认为,传统的居家养老要与时俱进,要充分结合现在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改进,才能够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第五篇:社区存在问题及建议
工人街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 的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
一、我社区辖区范围为:东至劳动北街、西至胜利北街、南至宏力大道、北至九中路,面积约为0.25平方公里。辖区总户数(户籍)3081户,总人数(户籍):9027人。我社区是上世纪90年代新乡市第一批旧城改造的小区,现存在的问题是:小区基础设施较差、小区路面破损严重、路灯不全、下水管网不畅等等,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加大对老城区的改造力度,多投入,使老城变新颜。
二、城市社区所承担职责任务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社区工作十分辛苦,既要面向居民,又要承担方方面面交办的大量任务。社区工作人员不仅要走遍社区联系单位和居民,出面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还要应付名目繁多的会议、调查、考核和检查。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社会活动任务转移到了社区。包括组织、纪检、宣传、统战、工会、共青团、妇联、教文卫体、关心下一代、民政、劳动社保、计划生育、信访、综合治理、普法教育、科普宣传、助残、老年人工作、城管卫生等等。社区被来自不同部门的要求牵着鼻子走,没有足够的精力为居民服务,自治组织的性质难以体现。
社区工作减负的初步建议
1、理顺关系,减轻社区负担。一是理清社区职责,探索“准入”的可行方式。减轻社区负担
2、改变社区考核方式。一是根据社区自治组织的性质实行双向考核。建议对社区管理服务绩效的考核,以社区居民和驻地单位的满意度为主。街道办对社区工作的考核,也应以界定的职责为依据,不能把社区职责之外的工作列入考核、甚至列入“一票否决”内容。
3、积极培育社会组织,试点建立专业社工站。一是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是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二是引导和规范公民根据需要和自愿,自我组织,开展互助活动。
三、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社区工作人员的来源、年龄、文化结构、综合素质等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
我社区的工作人员绝度多数为下岗失业人员,文化结构偏低,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建议补充文化程度高、综合素质强的人员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去。
四、社区阵地建设情况,社区活动场所面积、设施、服务中心建设等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
我社区办公场所严重不足,办公面积只有30平方米左右,各种设施不足,无法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加大对像我们这样社区的投入力度。
五、社区运转经费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
现阶段社区办公和活动经费只能靠社区每个月1000元的办公费,以维持工作运转。而社区办公费要同时支付社区水费、电费、上网费、办公耗材费、报刊费(每年大约2500元-3000元)、以及辖区内随时产生的清理建筑垃圾费、下水道清淤费、各种创建活动产生的费用、公共设施维修、更换的费用等等。同时,随着社区党员的数量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离退休党员、高校毕业生党员、部队退役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入社区,也给社区基层党组织工作办公经费增加了新的压力。社区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进一步凸现,影响了社区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建议有关部门增加社区的办公经费,以便更好的为居民提供更加多样化、优质的服务。
六、目前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党员管理、党费收缴困难:
目前社区管理的党员为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及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大部分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往往是将党组织关系转入社区后,便外出务工并更换联系方式,从不主动与社区党支部联系,加之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党性淡薄,组织纪律涣散,很难组织起来过组织生活,给社区党建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目前,社区自管党员大部分都不能按时足额缴纳党费。一是下岗失业人员工资收入不稳定,以失业或生活困难为由拒缴或少缴党费;二是离退休人员因年老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退休工资社区又不掌握,致使离退休人员党费不缴纳或不按标准缴纳;三是党员流动性较大,有些党员频繁变更联系电话,没有及时通知所在社区党支部,而党员本人不能主动来缴纳党费,致使双方中断联系。而且,针对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退伍复员军人等人员,尚未就业,无固定收入,没有相关的党费收缴规定。现我社区缴纳也是按每月1元-2元的标准缴纳。
(二)党员教育难度大 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然而,由于社区自身办公经费紧张,而且没有专项党建经费,对阵地建设投放力量不足,无法支付党员教育所必须的购买学习资料和电教设备等项资金,加之办公场所有限,没有固定的党员活动室,一些必要的基础材料和设施不完善,导致党员学习教育工作效果欠佳,更谈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党员监督不到位
党员是党内监督的主体。确立党员的监督责任和权利,是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内在要求。
目前,社区自管党员多为离退休党员、过路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和流动党员,人员构成复杂,党员监督难以正常实施。首先一部分党员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组织观念淡薄,党员意识、宗旨意识不强;其次一些下岗失业党员不能正确看待改革与发展,满腹牢骚怨气,对党组织的活动漠不关心;三是一部分毕业生、退伍军人党员党性意识薄弱,忙于工作,不为社区党建工作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四是虽然离退休党员具有较强的党员服务意识,忠于党的领导,但由于部分年老多病,甚至常年卧病在床,根本无法正常参加社区的党员活动,更无从发挥党员的监督与被监督作用。
一、几点建议
1、建议配备党建专职工作人员,便于党员管理和党建工作的开展。
2、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加强社区硬件建设,满足社区办公场所和党员教育学习活动的需要。
3、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增加社区专项党建经费。
七、社区网格化管理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
社区现在虽然实行了网格化管理,但是由于没有专项经费,网格管理人员均为社区工作人员兼任。
建议为社区网格化管理拨付专项经费,以便社区的热心人士,居民楼组长充实到社区管理中去,更好的提供社区管理水平。
八、开展社区服务情况,服务群众活动载体及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社工队伍建设等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
我社区现阶段由于办公场所不足,为居民提供服务很有限,缺乏服务平台。
建议将来有政府出资购买服务,聘任有各项专业技能的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
北干道办事处工人街社区 2014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