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社会科学学会作用及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4:2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盘水市社会科学学会作用及存在问题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盘水市社会科学学会作用及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第一篇:六盘水市社会科学学会作用及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六盘水市社会科学学会作用及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刘军

为切实提高六盘水市社会科学团体的管理和指导,不断提高社科团体的建设水平。2008年上半年,六盘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就六盘水市的部分社科团体进行普查和调研,此次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察看办公场所,个别访谈、访问,电话咨询等相关方式进行。在本次调研过程中,我们深深感觉到,改革开放30年来,六盘水市社科团体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与六盘水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城市的发展水平以及全国的地位还很不相称。要解决目前这些问题,必须适当扶持、各级领导重视、规范管理、整合资源。为建设六盘水和谐社会,推动六盘水经济社会发展,真正使哲学社会科学从理论和实践的各个层面解决实际问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深入研究,不断总结新经验,形成新认识,发现新规律,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一、六盘水市社会科学学会发展现状

1、会员队伍情况逐步壮大。目前,六盘水市现有学会、协会、研究会的市级社团组织近60家。随着社科理论的深入人心、社科活动的不断增加,社科学术团体的影响越来越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际工作的参加。六盘水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29多家,市社科联直属学会、协会、研究会分别为:六盘水档案学会、六盘水二野军大校史研究会、六盘水市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六盘水市广播电视学会,六盘水企业管理协会、六盘水企业协会、六盘水市监察学会、六盘水市计划生育协会、六盘水市律师协会、六盘水市卫生系统思想政治研究会、六盘水市警察协会,六盘水市彝学研究会,六盘水市苗学会、六盘水市开发促进会、六盘水市老年大学协会、六盘水市图书馆协会、六盘水非公有制企业协会、六盘水市夜郎文化研究会、六盘水市布依研究会、六盘水市税务学会、六盘水市统计学会、六盘水市金融学会、六盘水市珠算学会、六盘水市财政学会、六盘水市教育学会、六盘水市个体协会、六盘水市消费者协会、六盘水市公共关系协会,盘县徐霞客研究会。这些学会大多数挂靠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很少部分挂靠党委部门,大多学会成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逐步壮大起来,有的已经成为该行业、该系统的学术研究以及对策研究的重要组成力量,是一个逐步成长壮大的学术研究队伍。

2、组织机构逐渐健全。六盘水市各社团按照《社会团体管理条例》和各学会章程成立,均建立比较完善的组织领导机构。目前,六盘水市社会团体基本上形成会长(理事长)、副会长(副理事长)、秘书长、会员的的框架结构。机构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为各协会、学会、研究会的 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由于六盘水社科联成立晚,人员少,很多学会归口管理不合理,社会科学学会、协会、研究会,在市社科联成立前是归口科协管理,社科联成立后,逐步理顺了一些社会科学社团归口关系。又由于这些社团的性质比较特殊,90%以上的社团都挂靠在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会长(理事长)一般都由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兼任,有的甚至由市委领导兼任,工作人员由挂靠单位的工作人员兼职;很少一部分是由退休老领导担任,聘用专职工作人员。在实践中,有挂靠行政事业单位的社团,人员经费就有保障,并且能切实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开展活动,效果明显,取得一定的成绩。例如市教育学会、市监察学会、市税务学会等学会的工作均得到挂靠单位的鼎立支持和帮助,学会工作成绩显著。而没有挂靠的社团,经费来源单

一、经费严重不足,人员少,开展活动少,工作效益不高。

3、开展各项活动,活动质量明显提高。随着社团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在社会科学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中也日益突出其重要作用。市布依学会完善和充实了《布依百年实录》。市苗学会继续收集整理“芦笙王”张文友一书资料,另还安排收集六盘水市“苗族人物志”资料,现已完成任务的30﹪。市警察协会完成《贵州警界精英---历史人物谱》一书相关文稿征集、编撰和上报工作,共收集20余篇,上报省4篇。市教育学会完成《教育研究》论文集的征稿和审稿工作。二野军大拟编写出版《情系乌蒙》第五集,目前已收到稿件70余篇,约15万字。

4、社科普及活动有成效,市直各学会、研究会、学会定期不定期开展科普活动,促进了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近年来,六盘水市各级学会、研究会、协会积极开展科普活动,积极配合市委宣传部的“三下乡”活动,市直社科界“三下乡”宣传队在市社科联的带领下,由市税务局(学会)、市金融学会等等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下乡科普宣传100多人次,现场共发放《凉都》刊物、《税务法规汇编手册》、《有关统计法规》、《金融知识集锦》等资料40000余份,其中,市社科联主办的《凉都》刊物400多册,市税务学会2000多份、市金融学会1500多份,切实给广大农民朋友送去了精神食粮和技术指导。市直学会二野军大参加了在水城县南开乡举行的苗族同胞跳花节,并赠送给学校20多本《情系乌蒙》;市教育学会组织部分优秀教师到折溪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市律师协会一行到盘县滑石乡朱家村小学开展“庆六一,市律师协会向群众发放修订后的《律师法》、《合同法》、《婚姻法》、《法律援助条例》、《农民工明白卡》、《法律援助惠民服务卡》等宣传资料上千册(本),还为朱家村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共700余人上法制课;市监察学会定期和不定期在市中心城区繁华地段,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 条例》开展宣传贯彻执行活动,发放资料800多份。

5、学会学术信息交流渠道不断拓宽。个市直社团通过创办会刊、编发简报等渠道,不断拓宽社科信息交流平台,不断扩大社科普及和宣传渠道。为使《凉都》成为我市对外宣传的有力载体和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宣传社科理论、交流工作经验和进行学术探讨的阵地,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积极撰稿,支持办刊工作。市直社科界各学会、协会和研究会积极开展内外各种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例如:市税务学会发动会员撰写调研文章并编辑出版《凉都国税调研》二期收录文章30多篇,向省以上刊物推荐文章多篇,被采用36篇。

二、当前我市社会科学学会作用

1、担当党和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随着2006年11月2日市社科联的成立,在市社科联的领导下,各学会始终坚持团结和组织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宗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普活动、学术交流和咨询服务,为六盘水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真正使六盘水市哲学社会科学成为党和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为六盘水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2、通过经济科研促进社会生产力。六盘水社会科学学会的参与主要表现在:宏观决策作用。决策是为达到最优化目标而进行的选择。决策质量如何直接关系所上项目的效益。决策水平高,就会产生正效益、高效益;决策水平低,就会造成低效益、零效益甚至负效益。而要进行科学决策,就离不开社会科学各个学会的支持。社会科学是不是生产力,理论界颇多争议。但有一点可明确,社会科学对生产力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社会科学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各个社科社团的研究人员的辛勤劳动,才能获取最先进的社科理论,然后用于指导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换个角度讲,就是社科学会间接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3、繁荣社会科学。社科学会在发展繁荣社会科学,使社会科学更贴近于广大群众、更贴近于社会、更贴近于社会基层、更贴近和反映社会呼声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些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在贵州省公共关系协会的指导下,由刚成立的六盘水市公共关系协会策划、推介的打造凉都品牌的公关案例在全国第二届优秀公关案例大赛上获金奖。对宣传“凉都”,建设“凉都”,打造“凉都”品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对人文社科知识的宣传、普及提供了“平台”,为提高人民群众的人文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缓解政府社会事务压力,化解政府与人民群众的矛盾。在现代社会中有三大支柱,一个是政府,一个是企业,还有 一个就是学会社团组织。应当说,政府方面很强;企业方面随着发展市场经济,已基本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社团组织的作用同政府和企业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出台一个关于社会团体方面的法律文件。这方面的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与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正因为如此,近几年来中央一再提出积极稳妥地发展各类社科团体,实现政府和各类中介组织的分开。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充分重视各类社科团体在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协商对话,对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的、日益突出的重要作用,真正使社科社团组织充当“减压阀”这个角色。

三、当前我市社会科学学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社科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六盘水不少社科团体对社会科学的认识不清,对社会科学的地位、意义以及独特的作用认识不足,对科学社团的定位、职能模糊不清,十分缺乏对社团的理性发展,宏观战略。六盘水哲学社会科学的各学会、协会、研究会这些单位,一没权、二没钱,不受重视,处于“边缘化”境地。有的干部职工更认为,哲学社会科学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对哲学社会科学学会事业发展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缺乏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组织没有生机。六盘水的社团组织基本都是挂靠在 机关事业单位,从领导到一般工作人员,都是兼职的,寄人篱下的意识十分浓厚,工作没有考核目标,也没有领导过问。工作成绩的大小完全依挂靠单位而定,单位富裕一点的,时间多一点的,工作成绩就大一点;有的单位年初没有计划,年终没有总结,得过且过。有的是按照上级要求对口成立,是为了应付上级的任务和检查而设立的,工作没有积极性,主动性。组织涣散,组织活动,没有影响力,组织缺乏生机和活力。

3、管理不到位。六盘水市学会、研究会、协会等社科社团组织基本上三重领导,市民政局、市社科联以及所在单位进行领导,但事实是处于管理的“真空”地带,三头不着边际,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指导。有的社团开展活动既没有报告更没有请示,活动无计划、无总结,处于“流浪”、自由自在状态。有的社科团体成立早,发展变化十分缓慢,具没有在社科联备案,也没有补办相关手续,更没有参加年检。由于市社科联成立晚,也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管理不到位,开展活动不规范,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六盘水社科团体的制度化、规范化的健康发展。

4、活动经费严重短缺。对哲学社会科学社团的投入明显不足,没有经费开展必要的学术活动,六盘水社科社团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划拨经费,由于没有编制,开展活动没有专项资金,社科社团的筹款方式十分单一,仅靠上级单位和挂靠单位,加上少量的会费收入,没有健全的“造血”机制,又无法争取到社会捐助,这就严重制约社科社团向前发展。就连市社科联,有独立的机构、独立编制和工作人员,是全市社科社团的领头部门,也一直处于以“人头费”勉强维持生存的局面,基本没有科研经费。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由于是社团组织,更没有经费的保证。

5、社科人才紧缺,队伍建设落后。社科团体的发展壮大,需要有一批懂专业、懂策划、会管理、会协调、高素质的社团建设人才队伍。一方面社团的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又因为社科社团所挂靠的单位是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十分缺乏,没有专门的社团编制,不能录用专门的工作人员,只能由挂靠单位的工作人员兼职,具体负责所挂靠的社团工作。由于《公务员法》实施后,很多社团的工作人员,想争取参公管理的事业编制十分困难。社团队伍建设滞后,也就制约了社团的工作效率的提高,更制约社科社团的健康向前发展。

四、对我市社会科学学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 明确定位。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是站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发出的。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定要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 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具有严密的逻辑和深刻的思想。

全市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地认识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人才同样重要,提高全市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市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

尤其在当前,为进一步繁荣、发展六盘水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市第五次党代会、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提出构建和谐六盘水的奋斗目标,提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保障。要在构建和谐六盘水的奋斗目标,必须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队伍。那么必须加强社科人才队伍的“根据地”建设,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管理和建设。

2、规范管理

完善机制。体制完善,是社科社团健康发展的保障,一方面要加强对学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加强年度目标的考核管理,日常重大活动的请示与报告制度,从松散管理转化为目标管理,要求每年工作必须有计划、有总结,寻找差距,表彰先进,扶持后进;另一方面要处理 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种关系,理顺社科社团的性质、挂靠单位与业务主管部门关系,登记部门与业务指导部门之间的关系,理事会与各会员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社科联的管理与协调作用。

各级社科团体要积极探索发展之路,各级社科社团要积极探索符合社科社团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推动社科社团机构改革,在改革发展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加强规范化管理、规范化建设上下功夫,规范目标、规范用人制度、规范组织建设,规范换届选举,对社科社团的各项工作建立考评标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评选先进、树立榜样、注重示范带头作用。

3、拓宽渠道

积极扶持。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社团工作的领导,最具体的体现就是拓宽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投入,保证六盘水市哲学社会科学社团建设经费,每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增长。除保社团工作者的正常的人头、办公经费外,市财政还应有用于科研、奖励和重大活动的专项资金划拨。

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社科社团建设,在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要给以大力支持和帮助。制定相关扶持社科社团的优惠政策,设立专项资金,促进社团和谐健康发展。积极探索社科社团发展之路,提倡为社会咨询服务,促进社科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鼓励各个社团广开渠道,争取与社会 各个方面合作,动员鼓励社会资金繁荣社会科学,走“以题养题”的发展之路,拓宽课题经费研究渠道。积极探索社科基金建设途径,争取社会的捐助资金。

市社科联,要在“联”字上下功夫,在实际工作上做文章,一方面要做好下属各个社团的管理、指导、协调等工作,更要加强市内外社科团体的交流与合作,增长会员见识,开拓会员视野。而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社科普及,组织社科社团,结合实际,组织社科知识进校园、乡村、社区,切实提高市民素质。做好社科评奖工作,办好社科刊物,利用好《凉都》杂志平台,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各个社科社团报送信息、撰写文章,加强实际工作的交流与联系,提高社科社员的业务技能。

4、打造团队

凝聚人才。社科社团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单位部门决策的“思想库”,是凝聚人才的精神家园。一方面可通过各种在职学习、各种在职培训、各种外出培训、进修等形式。加快哲学社科人才队伍的培养,最大优化六盘水人才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要制定优惠政策,尊重、关心、爱护、使用好人才,努力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再一方面,还要重视和发挥老一辈社科专家的“传帮带”的作用,确保六盘水市哲学社会科学生机蓬勃、可持续发展。

要尽快建立社团负责人信息档案,举办社团工作培训班,整合社科人才资源,开展课题研究、定任务、压担子,统一攻关。提高研究能力,举办中高层学术论坛,开展讲座,举办学术研讨会,为会员集中学习,交流经验提供平台;提高社团工作者的组织策划能力,开展参观访问、组织联谊会等活动。要挖掘社科管理人才,打造一只懂管理、专业扎实的社科管理团队,实现六盘水社会科学健康向前发展。

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领导干部要密切同社科工作者的联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团结一切社科工作者的力量,充分发挥广大社科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与社科工作者广交朋友,关心社科工作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鼓励社科工作者为发展繁荣六盘水市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勇于探索,勇于实际,勇于创新,努力工作,为六盘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盘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执笔:刘军)

第二篇:六盘水市轻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六盘水市轻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陈德光刘勰肖丹

〔内容摘要〕 针对我市“重工重,轻工轻”的现状,对我市轻工业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轻工业 发展 调研报告

〔作者介绍〕 陈得光六盘水市经贸委

一、轻工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现全市在市场上已具一定市场竞争力的规模以上轻工企业共22家,其中六枝7家、盘县5家、水城县1家、钟山区9家。2005年全市轻工业企业总产值近5.2亿元,销售收入4.95亿元,上缴税收4226万元,就业人数4000多人。其发展主要以医药、酒、农产品加工、屠宰加工、茶叶加工、包装印刷、饮料、旅游小商品等行业为主。

(一)医药行业

现有六枝大华药业、六盘水药业、贵州神奇明湖药业和六枝宏奇药业4家医药企业。4家企业中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1家,2000万元以上的1家,1000万元以上的1家。自2001年起,国家对药品生产企业实行GMP认证许可后,4家医药企业共有14条药品生产线通过国家GMP认证。现全市共获得国药准字批准文号的药品品种138个,取得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药品5个,有3个新药项目正处于临床研究中,1个民族药正在进行药学审查。当前生产的药品品种为43个。4家医药生产企业中,3家企业的生产经营都不是很理想,只有2003年建成投产的六枝宏奇药业公司,由于主要生产新特药和少数民族药品,且每年都有一些新药投放市场,公司发展前景很好,增长较快,2005年其工业产值达到3000万元,增加值1100万元,实现税收230万元,2006年上半年,在全省医药行业下滑20%左右的情况下,该厂仍保持30%以上的增长水平。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医药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1亿元,比上年增长25%,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从业人员628人。

(二)造酒业

全市共有酿酒企业5家,啤酒生产企业1家。几家酿酒厂均是六七十年代建成的国有企业,由于人才、资金、技术及体制等因素的制约,企业亏损无法正常经营,在改革中,采取破产、拍卖、转产等措施进行改组改造。盘县二酒厂、六枝九龙液酒厂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重新恢复生产,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1997年重庆啤酒集团通过承债式兼并六盘水市啤酒厂,组建重啤六盘水市啤酒公司,市政府拥有49%的股权,重啤集团拥有51%的股权。1999年公司通过3万吨改10万吨工程改造后提高了产品质量,拓宽了市场份额。2005年产销量48000吨,完成工业总产值7007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147万元,上缴税金2007万元,实现利润237万元。现正在进行3万吨改10万吨二期技改工程,年底可完成改造工程,技改完成后其生产能力将达10万吨。预计到2010年,啤酒产销量达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8000万元,实现税金4500万元;到2015年啤酒产销量达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0000万元,税金8000万元,利润1500万元。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有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10家;市食品总厂和贵州信友实业公司核桃乳厂为省级龙头企业;水城县姜业发展公司在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现有的企业中有的项目非常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也有部分企业投资不足,企业发展艰难。例如金桥食品公司、六枝雾峰食品公司,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已有好几年,但由于缺乏资金,企业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现在还是靠租别人的厂房临时使用。市食品总厂在1995年通过租用云南省天使土豆片厂的品牌生产“天使牌”风味土豆片,企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2005年生产土豆片1115吨,完成工业总产值2294万元,工业增加值774万元,上缴税金210万元,实现利润128万元。2006年通过技术改造后增加了一条土豆片生产线,在“十一五”期间,企业准备新上马铃薯全粉和油炸薯片等生产线,计划在“十一五”末实现工业总产值上亿元。

(四)屠宰加工业

全市现有六盘水市中心区机械化屠宰厂、双水开发区奔牛食品公司等6家定点屠宰企业,钟山区、六枝特区各两家,盘县、水城县各一家。六盘水市中心区机械化屠宰厂、奔牛屠宰厂已建成分割车间和熟食品加工车间,正准备生产销售熟食品。市中心区机械化屠宰厂于2005年通过市中小企业局向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贷款1000万元新建“PAC”生猪扩繁基地,引进美国“PAC”公司的优质种猪进行饲养扩繁,目前饲养基地已基本建成。基地建成后,将发展饲养专业大户饲养优质商品猪,初步形成优质种猪扩繁、养殖、屠宰分割、冷藏、熟食品加工等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产业链。2005年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000万元,税收580万元,利润 202万元。“十一五”期末,市中心区机械化屠宰厂将形成年屠宰40万头生猪能力和1.2万吨分割肉及加工能力,可实现产值3亿元,税收3500万元,解决500多个就业岗位。

(五)茶叶生产企业

全市有优质茶叶生产基地4万亩左右,茶叶加工生产企业5家,现形成品牌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有水城县茶叶公司生产的“水城春”、六枝茶叶公司生产的“乌蒙剑”等产品。5家茶叶生产企业中,除水城县茶叶公司有一定生产规模外,其余均为作坊式生产,2005年5家茶叶企业生产总值不到300万元,水城县茶叶公司就占216万元。水城县茶叶公司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开发绿茶等10个新产品投放市场,并对茶叶产品进行深加工和生产茶儿素等高附加值产品,到“十一五”末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000万元左右。

(六)包装印刷业

我市包装印刷企业大部分始建于六七十年代,当时的市印刷厂、市报社印刷厂、水城矿务局印刷厂、六枝特区印刷厂、盘县印刷厂等,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连年亏损,到目前为止,除报社主管的印务公司能正常经营外,其它企业已破产、被兼并及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2005年市印务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463.6万元,税收18万元,利润-30万元。2004年通过招商引资,水城县新建一家塑料编织袋厂,专门生产水泥包装袋,到2005年底已形成年产5000万条生产能力,当年完成销售收入362万元;2006年预计完成水泥包装袋3500万条,但由于水城瑞安水泥公司的包装袋由水城乌蒙山发展公司从遵义进袋,不进该厂的编织袋,因此该厂的编织袋产销量大减,预计只能完成1300万条,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左右,解决就业人员250多人。

(七)饮料业

我市饮料生产企业主要有盘县信友核桃乳厂、钟山区凉都乳业公司、盘县竹根水厂、六枝高尔夫矿泉水厂等企业。除盘县信友核桃乳厂外,其它企业规模都很小。盘县信友核桃乳厂,于1996年由盘县农业局组织建设,1997年建成投产,其“信友”牌核桃乳饮料深受消费者欢迎,在贵州饮料行业中很有影响力,但因管理不善,企业连年亏损,于2000年停产,共亏损2400多万元。2003年经盘县党委政府研究后,该厂交由盘县圣境化建公司管理经营,债务与管理经营者无关。圣境化建公司接管后于当年8月分恢复生产,生产核桃乳产品257吨,销售收入213.8万元;2005年生产770万吨,销售收入739万元,税金46万元,2006年预计生产1500吨,销售收入1500万元,税金100万元左右。该厂在2006年、2007年计划新上马核桃油生产项目和进行扩大生产规模的技术改造,力争在2010年实现产销量6500吨,完成销售收入7000万元。

(八)旅游食品、小商品业

我市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发展缓慢,有市蜡染厂、益康食品公司、六枝郎岱酱厂、六枝特区奔心牛肉干厂和一些少数民族民间能工巧匠小工艺品等。总体发展规模小,基础薄弱,其中市蜡染厂原租用钟山酒厂厂房被山体滑坡毁损后停产多年,至今无生产基地;六枝特区奔心牛肉干厂已因管理原因停产多年。但随着“凉都六盘水”城市品牌的树立及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小商品产业应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轻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相对偏小,整体实力不强

我市轻工企业总体规模小,截止2005年,现有企业中产值上亿元的1家;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2家;10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的6家,其余均为小规模生产。小企业过多,管理落后,创新意识不强,所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低,无法实现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力差。

(二)缺乏科学指导,管理水平落后

我市轻工业发展滞后,与周边地区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就医药产业发展来看,与我市毗临的安顺、兴义相比,起步时间基本相同,但他们的发展速度比我们快了很多倍,从产值来看,这两个地区的医药产值都已超过6亿元,而我们的产值才1.1亿元,只有他们的五分之一左右。六盘水市轻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缺乏科学指导、无序发展、管理水平落后是主要原因。多年以来,轻工业的发展缺乏长远战略规划,缺乏科学指导,导致了投资者对市场的分析不足,无序发展,加上优秀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市轻工业的发展处于较为落后水平。

(三)缺乏名优品牌,市场范围狭小

我市轻工业产品没有形成国内或国际知名的品牌,多数是“默默无闻”的小产品,影响企业对外的市场开拓,没有真正参与到国内大市场及国际大市场的流转贸易中去。

(四)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成本偏高

与发达地区比较,我市轻工业在技术装备水平上的差距很大,大多数企业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多数轻工业属粗放式经营,仍沿用过去的旧产房、旧设备、旧技术,科技含量低,导致生产成本过高,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低,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弱,竞争能力不强。

(五)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矛盾突出

我市是以煤炭资源为重点的地区,以资源开发和加工的重工业项目投资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投资效益明显,回报率高,企业融资比较容易,投资业主较多。以生物医药开发、农副产品加工、特色食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项目,虽然投资较小,但投资回报率低,投资回收期长,项目融资困难,因此投资业主较少。所以我市轻工业虽然经历多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从企业规模和产品的市场竞争经营状况来看,还处于较低级的发展阶段。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比较普遍。一部分企业在产品研发、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方面投入少,人才留用难,企业发展前景不明确。

三、轻工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找准优势,引导投入,发展重点

理清发展思路,确立长期的发展战略。发展重点主要为:一是以特色农产品资源发展特色食品和饮料工业;二是依托大企业、重点发展为大企业生产所需的配套产品。把握六盘水市是一个地形特殊、气候凉爽的地区,适宜发展中药材种植和特色农作物种植的比较优势,利用中药材发展生物制药企业;利用特色农副产品发展特色食品和饮料加工工业。重点发展马铃薯加工、苦荞系列食品加工、水城和六枝地区北盘江沿岸的小黄姜加工、茶叶加工、果品饮料、猪牛羊屠宰加工。

(二)培养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

坚持扶优、扶强原则,走“市场+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扶持一批技术先进、主业突出、行业优势明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如轻工业中的食品、药品、饮料等深加工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市里要重点支持,力争3-5年时间,在我市建成一批上规模、上档次、具有国内知名品牌的优强企业,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走优势互补、联合开发的路子,带动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起来。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和加大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就业型、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农产品加工型及社会服务型的中小企业,提高全市产业集中度、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并充分发挥六枝特区宏奇药业、市食品总厂等已培养起来重点企业的优势,实现以重点带动全局的经济发展。

(三)抓好轻工业集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

一是抓好正在规划中的水城县红山轻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工作;二是在六枝特区规划建设轻工业示范基地。降低入住轻工业集中区和示范基地的门槛,制定相关的土地、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营造良好投资环境,让更多的外来资金投资到轻工业集中区;建议市政府专为红山轻工业集中区和六枝轻工业示范基地制定以下优惠政策:

1、免收市及以下各级土管部门收取土地出让金;

2、免征3--5年企业所得税;

3、承诺对投资者实行向广东出售的电价。

(四)构建轻工产品整体营销网络

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市场营销渠道。利用信息和政策引导,推动轻工业建立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强化企业营销意识。允许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市场营销基金,增强企业营销能力。推行企业营销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引导和推进企业有效学习和实践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增强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

(五)全面提升轻工业发展水平

一是全市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要在产业政策上明确支持、抑制和淘汰的对象,定期改进和公布《六盘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作为指导轻工企业选择投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引导企业进入或退出某些行业和产品领域,防止盲目投资,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二是要实行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在轻工企业发展中,要区分区域经济差别,进行经济区域性指导,引导不同地区重点发展轻工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三是对有一定规模和基础、资产存量较大、产品品牌有一定知名度的轻工企业,通过增资、改造、改制等办法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散重复建设地区,要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进资产结构和企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要按照产业关联度,打破所有制和管理体制限制,以资本联结为纽带,鼓励企业联合和兼并,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四是正确处理好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以逐步改善全市产业结构布局。

(六)树立正确经营理念,积极适应新形势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着力提高管理效能。倡导建立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多边利益最大化经营理念,培养诚信观念,消除伪劣和欺诈,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七)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管理水平

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国家《中小企业促进法》,按照产业政策要求、行业准入标准来引导轻工企业发展。对国家要求实行行业准入标准的产业,要高标准、严要求,把好入口关。认真做好行业规划和产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有效资源。建立和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和重大决策的管理。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的优惠政策,鼓励优强轻工企业对新项目、新产品的开发,构建符合市场竞争新的产业链。

(八)坚持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大力推进节能降耗,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先进技术,实施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促进工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九)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和引进关键人才

建立有利于挥发人力资本作用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造就一批熟悉市场规则,善于经营管理,用于开拓创新的技术带头人和企业家。结合我市实际,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到六盘水讲学,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建立流动工作站或研究基地,通过项目合作引进人才,遵循“选人必有理,用人必有道,育人必有谋”的原则,创造一个吸引留住人才的宽松环境和激励机制。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中小企业管理人才队伍。

(十)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必要的扶持,重点支持轻工企业的发展。国家设立了“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贵州省财政从今年开始每年投入5000万元作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今后还要逐年递增20%。为争取上级资金对我市中小企业的支持,建议在市财政开设“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专户,每年拿出1000万元资金,作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和作为国家、省级中

小企业专项资金对我市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投入的配套资金,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促进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三篇:六盘水市招商引资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六盘水市招商引资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招商引资是积极利用外来资金,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财政税收、拓宽就业渠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坚持贯彻和落实“全党抓经济、首要抓园区、核心抓招商”思想和理念,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效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仍然存在政策不完善、规划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备、服务水平较低、人才队伍匮乏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招商引资工作。为进一步搞好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努力推动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向高层次、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市人大牵头,市政府研究室、市工商联共同组成联合调研组,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调研、专题座谈等多种方式对全市2011年以来的招商引资工作情况进行了系统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一、全市招商引资基本情况

经过几十年工业发展的积累,六盘水市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以煤炭、钢铁、电力和建材为主导的重化工产业体系,具备了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攀西-六盘水经济区域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在全省增比进位、后发赶超和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六盘水市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全面推进“三化”同步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投资规模,为全面建设“五个六盘水”,实现经济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和城市竞争力进入全国地级城市200强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招商引资方面。

2011年以来,全市招商引资项目数量和到位资金大幅增长,实现了重大突破。截止到今年8月底,我市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资金2978.9亿元,引进项目525个,其中:2011年引进项目288个,实际到位资金237亿元,同比增长176%。今年1-8月,新引进项目228个,实际到位资金401.76亿元,同比增长198%。

(二)园区建设方面。

园区建设是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主要依托。去年以来,我市掀起了园区建设新高潮,形成了以园区建设带动招商、以园区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目前,全市纳入规划建设的园区有12个,其中:工业园区11个,现代农业园区1个。11个工业园区分别是钟山经济开发区(红桥新区)、红果经济开发区(两河新区)、水城经济开发区(董地工业园区)、盘北经济开发区(鸡场坪工业园区)、水月工业园区、木岗工业园区、保田工业园区、中箐工业园区、岩脚工业园区、大湾工业园区、发耳工业园区等。另外还有正在争取报批六枝经济开发区和大河经济开发区。

截止2012年8月,全市园区共入驻企业272户,2011年实现产值305.02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2%以上,实现税收8.52亿元,解决就业2.36万人。2012年,全市规划标准厂房建设项目22个,总设计面积为195万平方米,建成面积38.78万平方米,在建面积87.2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方面。

今年1-8月,全市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亿元,占全市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的35%以上,逐渐成为完成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

二、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六盘水市招商引资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和发达地区相比,全市的招商引资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在软、硬环境建设方面都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集中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一)招商引资政策不完备,缺乏规范性和前瞻性

在招商引资方面,我市没有出台一个全面系统的政策,招商工作主要是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参考周边地区的政策,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政策不统一,执行不够透明,弹性较大,口径不一,尤其是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补偿的标准上,各县区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群众意见大,矛盾突出,项目推进难。二是缺乏延续性,一些部门“新官不理旧事”,新任领导不愿为投资者办理前任领导遗留的手续。三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内外不一致,一些优惠政策只针对外来投资者,本土企业望策兴叹,造成我市不少企业到外地投资,资金严重流失。四是招商引资优惠条件不统一,谈判随意性大,合同拟定不规范。五是招商引资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招商引资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亟待理顺

目前,全市园区中,机构健全及人员配齐的只有钟山开发区、水月两个园区,管理功能基本完善的仅有钟山开发区、两河开发区和水月工业园区。绝大多数园区管理机构存在班子不健全、内设机构和人员配备不到位、管理体制不顺,技术力量薄弱、协调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难以达到省市对园区管理工作的要求。全市5个经济开发区中,只有红桥新区具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能较好地保障园区发展。水城、两河、盘北和大河4个开发区均由县区代管,尚未建立真正独立运行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三)招商引资管理不规范,缺乏制约机制

招商引资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对签约双方没有明确的违约责任,缺乏监督措施,履约率受到影响。对于招商一方,由于作为招商引资优惠条件的土地价格、土地使用、拆迁安置、项目规划手续等问题一时难以解决,致使签约双方纠纷不断,不仅给一些投资者违约、毁约提供了借口,也使政府诚信受到了损害。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违约惩罚措施和退出机制,少数投资者缺乏诚信,只是利用园区优惠政策搞“圈地运动”,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如引进的青年汽车生产项目、博罗冠业公司高压电子铝箔生产项目等留下的后遗症,很值得总结和反思。

(四)园区规划缺乏前瞻性,项目布局不尽合理

我市产业园区中,除红桥新区、两河新区、董地产业园区有完整总规和详规外,有一部分产业园区只有一个总体规划,如木岗产业园区和水城县中箐产业园区,详细的产业布局规划还在制定之中;有些园区如盘县的盘北(鸡场坪)产业园区、盘南产业园区和水城县的发耳产业园区既没有总体规划,也没有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有的园区虽有规划,但功能定位不准确,缺乏科学性,许多项目引入后,选址经常遭到随意更改或调整,导致企业建设成本加大,建设周期加长。有的园区产业规划虽然定位明确,但招商中仍然存在“饥不择食”现象,对项目引进把关不严,一些入园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入园项目与园区的规划定位不符,主导产业不突出,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不多。已经引入的一些企业之间关联度低,产业链条短,致使园区的产业特色不突出,缺乏竞争优势。红桥经济开发区已于今年建成投产领翔国际五金机电城,但在不到五公里的水月园区,同样以经营机电的源禧五金机电城已落户开工,加剧了行业竞争态势,类似情况应该尽量加强统筹协调,避免恶性竞争。

(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适应招商引资需要

由于资金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市多数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尚未达到招商引资的基本条件。如大多数园区的供水、供电、供气、通信、道路交通、拆迁安置产城互动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未得到全面解决,极大地制约了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和项目建设的推进。例如:源喜公司是水月园区引进的一家综合性开发公司,开发资金数亿元,在建设过程中,因园区供水无保障、拆迁困难大、供电不正常,工程进展十分缓慢。

三、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六盘水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本次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健全体制机制,为招商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结合实际,尽快制定并完善全市招商引资相关政策,积极营造开放包容、公平透明、保障有力的发展环境,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一是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有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现行各项招商引资政策,提高土地补偿、拆迁安置标准,建立各项保障机制,着力解决规划、建设、土地审批、企业准入和退出园区、内外企业待遇不统一等问题,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发展。二是及时研究制定支持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充分授权经济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发展条件,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促进园区向高端发展。三是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体制、考评奖惩机制、招商引资项目帮办制、全程代理制、项目跟踪落实责任制、入园项目后续服务等各项制度。四是统一制定招商引资工作奖励政策,以调动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统筹规划建设,打造招商引资平台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全市产业园区。科学性、前瞻性规划是引领我市园区建设和产业布局的重要前提。要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国发2号文件精神,结合“十二五”规划及全市产业发展重点,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形成功能完备、各具特色、有机链接、竞相发展的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加快推进产业集聚。一是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要与城市化、城镇化战略相衔接。把工业园区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做到科学规划、严格实施、逐步到位。二是规划与产业发展结合,根据地方资源优势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进行超前谋划。三是要加强工业园区的专项规划工作。园区内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水、供气、供热、通讯、治污等要有专项规划,按照专项规划要求逐步实施,促进产城互动。四是园区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要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发展,加强节能减排,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

目前,我市除钟山经济开发区、水月工业园区、盘北经济开发区、红果经济开发区推进速度相对较快外,一些园区发展非常滞后。建议采取一区多园的型式,对产业园区进行整合,既能降低行政成本,又便于从上级争取资金和政策。如水月工业园区、大河园区和大湾园区可以整合为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六枝的岩脚、路喜和木岗整合为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2、加快园区建设,打造招商引资平台。一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争取上级优惠政策和资金,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通过多渠道、多模式进行社会融资,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加快推进园区标准厂房、交通、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完善园区功能,提升园区吸引力。二是划出部分园区作为合作园区或者外办园区,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整体开发,也可以划定一定区域的标准厂房,配套适当的优惠政策作为中、小、微企业的孵化园区。

(三)加快项目库建设,提高招商引资效率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科学研究论证项目,加强项目储备。一是要围绕国发2号文件对我市的战略定位、明确的产业导向、政策措施和提出的试点、示范等,抓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大项目。目前虽然已按照文件要求梳理出对接的项目4000多个,投资概算约1.5万亿,但不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还有很大差距,很多项目还只有一个名称,没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储备工作差距很大。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大企业应该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及时开展行业项目规划、论证,切实把项目储备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强化项目储备。二是围绕“三化”储备项目。工业化方面,要以煤炭产业、电力产业、钢铁产业、有色产业、煤化工产业、建材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新兴产业“八大产业”为重

点,谋划和储备工业项目;农业现代化方面,要以马铃薯、蔬菜、茶叶、油茶、猕猴桃、核桃、中药材、烤烟、畜牧“九大产业”为重点,谋划和储备特色农业项目;城镇化方面,要积极利用气候资源,以旅游业、物流业、休闲度假业、体育训练业为重点,以城市拓展建设为主要依托,谋划和储备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打造“凉都”品牌。三是围绕转型升级、结构调整谋划项目。要积极谋划储备原料加工、出口创汇等东部产业转移项目,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环保节能、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项目,加快结构调整、产业转型步伐。

(四)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招商引资软环境

优质服务是最好的招商软环境。各级各部门应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亲商、爱商、安商、敬商的理念,为招商引资提供坚强保证。一是坚决维护和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企业提出的合理诉求一定要有求必应,认真加以解决。规范行政执法、行政审批、行政收费等行为,从体制机制入手,严惩乱摊派乱罚款行为,狠刹吃、拿、卡、要之风,切实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二是提高工作效率。积极探索并实行项目手续办理“一站式”并联审批制度,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加强对企业的跟踪服务。实行部门和领导负责制,对落户企业存在的问题,不关心、不重视、不调查,致使问题久拖不决的,要适度曝光并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四是加强诚信政府建设。以政务公开为重点,依法行政为核心,公务员信用为基础,不断强化公共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政务活动透明度,树立诚信政府的新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度,引导和促进全社会的信用建设,维护非公有制经济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五是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克服“人治”弊端,建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法制环境,构建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

第四篇:六盘水市重大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六盘水市重大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市重大项目建设有力地拉动了全市经济增长,使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本文通过对目前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重点项目管理等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重大项目 建设 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 六盘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近年来,六盘水市按照“能快则快,能超则超”的要求,积极抢抓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全市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抓大项目、大抓项目”思路,一批批重大项目的陆续上马,为“十一五”期间完成9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十一五”以来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2006以来,我市相继启动、实施并建成了一批重大项目,涉及工业、农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建、教育、卫生、服务业、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从效果上看,投资效益显著

一是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构成部分,有力地拉动了全市经济增长,使我市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如“十一五”以来相继开工和建成的盘南电厂、发耳电厂、野马寨电厂、发耳煤矿、格目底煤矿、松河煤矿、响水煤矿等项目的实施对调整我市的工业布局、增加企业产能和技术含量、特别是提升能源开发综全利用水平方面作出贡献,也成为“十一五”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重要支撑;二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路网络等级进一步提高,铁路枢纽作用进一步发挥,不仅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为产业项目的建设和营运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沪昆高速公路镇胜段即将全线通车、水盘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六盘水经六枝至镇宁高速公路将于年内开工、红威公路和玉马公路等一批二级公路也将于年内完工,一批通乡油路、运煤公路和通村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六沾铁路复线及六盘水枢纽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六盘水机场即将开工建设、中寨码头和野钟码头建设工程启动;三是社会事业项目投入力度加大,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和社会福利体系等得到进一步完善,对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市一中双水校区、市三中凤凰校区都在今年实现了招生,六盘水师范学院校园改扩建项目,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一期、二期工程相续启动,市人民医院综合住院楼项目基本完成主体;四是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不但提高了城市品位,也为成功打造“凉都”品牌创造了有利条件。凉都大道改造完成、人民路各段改造工程相继启动,城市防洪工程、排污工程以及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步伐加快。五是一批保障性民生工程建设,促进了构建和谐社会进程,城乡困难群众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得到直接实惠。近年来,全市相继建设了一批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并改造了一批农村危房,有效解决了大部分采煤沉陷区受灾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下一步,还将启动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全市低收入人群创造了更好的保障条件。

(二)从项目总量上看,呈逐年加大的趋势

从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名单的项目个数看,2006年是25个,2007年是51个,2008年是104个,2009年是115个,项目个数逐年增加。从项目投资总额上看,2006年重点项目总投资约950亿元、2007年重点项目总投资1116亿元、2008年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1700亿元,2009年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1900亿元,投资规模也不断扩大。说明我市大项目建设力度在逐年加大,尤其在“十一五”以来取得较大突破,建设项目之多,投资规模之大、投资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标志我市发济发展进入新一轮的腾飞阶段。

(三)从产业结构调整上看,重大项目的实施使我市的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产业链不断延长“十五”期间,我市重大项目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煤、电、交通等行业,虽然投资量较大,但结构相对单一。进入“十一五”,盘县红果循环经济型煤化工、盘县煤钢电一体化建设项目、响水水电站、泥猪河水电站、盘县四格坡上风力发电项目等一批煤化工、水电、风力发电等大项目的提出和实施,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我市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中逐步优化,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在当前这个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重要转轨时期,我市正从以煤炭、钢铁、建材、电力为支柱的单一型产业结构向多种

产业共同发展转变,为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四)从制度建设上看,逐步建立和完善重点项目管理的有效机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六盘水市政府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六盘水市市级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暂行办法》、《六盘水市推进重点项目的意见》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使我市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向规范化和制度化迈进。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项目审批手续办理难

一是由于部分项目单位重视不够,前期工作有关资料达不到深度要求,因此在审查时不能顺利通过。二是由于我市的工业化进程加快,项目集中上马,建设用地严重紧张曾一度成为影响项目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2008年底以来针对扩大内需项目,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有效缓解了重点项目用地难问题,但仍有少部分项目建设用地难落实。三是由于个别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业务素质不高,不能为项目单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使相关审批工作增加难度。四是由于大项目涉及范围广,前期工作程序多而复杂,对项目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出较高要求,容易使业主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审批手续的办理速度。

(二)征地拆迁工作难

一是拆迁安置遗留问题较多。部分项目在实施完成后,安置尚未完全解决,致使该部分拆迁户生活条件较差,从而导致在进行新项目拆迁时得不到群众信任,使拆迁工作难以开展并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二是土地被征用的农户后扶力度不够,返贫可能性大。大部分农户除从事农业生产外无其它生产技能,一旦失去土地,今后的生产生活难以得到保证,拆迁工作争取群众支持难度大。三是同一区域不同项目的征地和拆迁补偿标准往往不统一,致使征地拆迁工作陷入被动,并导致部分群众抵触情绪严重,加大了工作的难度。四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到位,部分群众不理解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出现了阻工的现象,甚至出现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想借机进行敲诈,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五是少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抢种抢修”现象,增加了拆迁工作的投入。六是由于项目建设周期长,其间政策发生变化,同一个项目补偿标准前后不一,致使享受低标准的群众难以接受,进而使拆迁工作难度加大

(三)资金筹措难

一是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城建、交通、教育和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集中上马了一批政府性投资项目,但由于财力有限,致使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困难。二是在“十一五”初期受国家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影响,企业融资困难,影响项目进度。三是融资平台搭建工作效果不明显,近年来虽然我市已成立了开投公司、交通建设公司等平台,但受各种因素影响,融资情况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四是由于投资手段和渠道单一,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很好的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机制,使政府在短期内资金压力过大,影响项目建设。五是进入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许多企业经营状况受到严重冲击,投资能力下降,投资者呈观望状态,投资欲望明显下降,致使部分重点项目建设停滞不前或进展缓慢。

(四)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缺位

在近年来、国家、省、市和县各级各部门开展的各类检查和督查中,经常查出不认真执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不认真坚持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项目合同制等“四制”、没有做到投资、进度、质量“三控制”等问题;资金管理不规范,个别重点项目还出现了财会人员携带巨额公款潜逃的严重刑事案件;不按批准内容和建设标准施工,擅自变更内容、提高标准,不仅导致资金缺口大,还拖延了工期;工程层层转包,暗箱操作等等。这些问题的查出充分说明,我市的重点项目管理工作极需加强。

三、措施建议

(一)完善机制,明确职责

一是继续坚持重点项目调度、提醒和问责机制,根据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将分解细化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到人,便于落实和跟踪。建立和完善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帮

助项目单位协调解决好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二是建立重大项目责任追究机制。通过借鉴其他行业或地区的先进经验,建立重大项目建设责任追究机制,将项目建设各阶段的任务责任分解到相关部门,落实到人,并纳入目标考核。三是建立重大项目综合考核和后评价机制。对在建重大项目的某一个建设阶段或已完工重大项目的建设过程、投资效益和后续影响等,择时邀请中介机构或专家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好坏作出合理分析和判断,深刻挖掘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真正做到奖优罚劣。

(二)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力度

一是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的投入力度,保证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深度。近年来全市各级财政对前期工作的投入力度有所加强,特别是国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政策出台后,为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各级都投入了大量财力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初步统计,2009年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前期工作经费的总额已超过8000余万元,但仍有一些项目受财力影响,前期经费紧张,下步应继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前期工作经费比重,使项目前期工作得到财力保障。二是加强项目库建设,做好项目储备工作,超前谋划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三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努力提高服务意识、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为项目单位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大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积极争取对我市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特别是在土地、环保、资金等方面争取予以倾斜;四是各项目单位要加强工作力度,克服畏难心理,积极努力地做好各项工作的衔接和沟通,找准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及时解决,使项目前期工作做到高质高效。

(三)千方百计筹措资金

一是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确立社会和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对一些具有盈利性质的项目采取BOT、TOT、BT等方式建设;二是进一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扭亏为盈,做好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和申报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政府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投资方的合理收益,招商引资工作要做到有的放失,提高成功率,首先要做好项目的包装策划和市场推介,让更多的项目有吸引力;其次是充分利用好各种招商引资平台,通过内引外联、资产整合等各种方式,将那些经营困难、生产规模小但又有市场前景和一定技术力量的企业积极向外推荐;再次是要依托外来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努力将小项目做大做强。四是大力推行资本金制,政府积极帮助具有盈利性质的项目筹集资本金,用资本金争取贷款,减少政府性投资在项目建设资金中的比例。五是拓宽建设项目的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融资平台,抢抓国家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机遇,加大融资力度,千方百计落实建设资金。

(四)及时解决征地拆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全市所有项目的拆迁安置进行清理,统一做好安置区规划,及时协调落实安置区土地,千方百计筹措安置区建设资金,兑现对拆迁户的承诺,尽快解决拆迁安置的遗留问题。在安置区建设完工前,落实拆迁户的生活保障,帮助拆迁户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同时,各级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二是适当提高征地拆迁和安置补偿标准,以增强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的可操作性;三是在拆迁工作中要做到加强群众宣传、及时兑现补偿资金,在保证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不能损害群众利益,使拆迁工作逐渐步入良性循环。

(五)加强重点项目的管理

一是加强项目调度,随时掌握项目动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各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二是要切实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特别是政府性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四制”,搞好“三控制”。项目法人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投资的有关要求,遵循“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对项目进行限额设计和严格管理。不得先超后报,搞既成事实,形成投资缺口;不得以漏项为名增加投资。确需增加建设内容、变更设计、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和调整概算的,必须事前报原审批单位批准。因设计漏项、隐蔽工程增加引起概算增加的,必须按先报审后执行的原则,经原审批单位批准再执行。三是严格项目建设资金管理,项目建设单位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做到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并严格做到按合同拨付工程款。同时项目法人单位

要对施工单位发放民工工资情况实行合同管理,保证民工能及时足额领到工资,严禁拖欠。四是认真做好督促检查。重点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的检查,监察、财政、审计、发展改革等相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责,搞好项目资金、进度、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严重的应认真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篇:工业园区调研报告存在问题建议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存在问题建议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园区总体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不够高。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因低成本开发建设,入驻工业企业有限,现有入驻企业因所建商铺权属变更、管理粗放等原因归类不够规范,且于X年将部分工业用地规划做了调整,与成链闭环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还有一定差距,园区经济发展特色不明显,短期内难以改观。X工业园区入驻企业相对较多,用地相对集约,但入驻工业企业效益不佳,如煜兴建材已濒临破产。

(二)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专业配套能力不够强。

过去在招商引资的时候,不管是不是同一类产品,同一类企业都往园区里装。致使园区不能做到专业配套,不能做到同类产品集中、集聚和集群化发展。

(三)园区定位不够规范,产业结构特色不明显。

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如X工业园区基本上都是以建筑建材等传统经济为主,没有形成优势产业,发挥较好的带动效应。

(四)园区建设投资偏低,基础设施滞后。

现有园区已不足以承载更多的工业企业入住,急需对X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进行二期建设。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明确全县工业发展思路,把握目标定位,在提高增量、扩大规模、提升速度上下功夫,打造结构合理、特色突出、产业集聚的工业体系,做到产业链条化、经济园区化。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好的企业入驻园区,从量到质有明显的提升。

三是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现状,就X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择一进行二期建设。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行较为优惠的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建设发展条件,实现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的聚集效应和规模发展,打造具有充分活力、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企业群体,形成对我县经济发展具有突出推动作用的集中区域。目前,我局已聘请专业机构,正在加紧开展园区建设详规编制、园区建设项目申报等前期工作。

四是加强内部管理,引进培养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坚持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优化园区功能布局,腾笼换鸟,为延伸产业链条、大项目落地和科技孵化提供空间支持。

下载六盘水市社会科学学会作用及存在问题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盘水市社会科学学会作用及存在问题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牧业产业化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农牧业产业化存在问题调研报告近年来,**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全市农牧业重点工作,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畜产品竞争力增强......

    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

    【最新】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及社会对策的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结合对**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市单亲家庭状况的调查,分析当今单亲家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社会对......

    乡镇妇联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乡镇妇联工作现状调查报告 ----以兴隆镇为例 兴隆镇位于新晃县城南郊,东邻波州镇、洞坪乡,南靠禾滩、李树两乡,西接鱼市镇、晏家乡,北连方家屯乡、大湾罗乡和新晃镇。辖21个村,2......

    对外贸易发展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今年1-9月,全省完成进出口总值96.1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5%,比全国平均增幅高个9.2百分点。其中,出口64.21亿美元,同比增长34.5%,高出全国平均增幅12.3个百分点,进口31.94亿美......

    六盘水市皮鞋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六盘水市皮鞋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李 玲〔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市皮鞋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态势的分析,总结了皮鞋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做大做强我市皮鞋产业提出了对策和......

    六盘水市科技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六盘水市科技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伍应德 彭盛烈 12一、六盘水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 1、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十二五”期间,共获国家、省科技和知识权项目165项,获支持经费......

    关于六盘水市棚户区改造的调研报告

      关于六盘水市棚户区改造的调研报告2018年8月中旬,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调研组,对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情况进行调研。9月中......

    六盘水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

    六盘水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陶用红〔内容摘要〕 本文对六盘水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对策建议。〔关 键 词〕 农业产业 结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