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现代科技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应用
论现代科技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应用
发布日期:2011-04-28
文章来源:互联网
摘要
科学技术是刑事侦查第一战斗力。从历史上看,科学技术一直对刑事侦查产生着重要影响。刑事侦查中的科学技术是为侦查破案服务的,它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与成果,发现和获取犯罪线索、证据,提高打击犯罪和预警、预防能力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的总和。邓小平同志曾经英明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此改变了人们的陈旧观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换来了科学技术的春天,使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震惊世界的奇迹。20世纪70年代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自动化技术、纳米技术等高精尖科技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诉讼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人类从“物证”时代跨入了“高精技术证据”时代。我们今天应当循着小平同志的思路,大胆地提出“科学技术是刑事侦查第一战斗力,应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刑事侦破能力的提高以及侦查观念的转变,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科技 刑事案件 侦破
一、前言
从历史上看,科学技术一直对刑事侦查产生着重要影响。刑事侦查的核心是寻找、发现和固定犯罪证据,没有证据妄谈破案,证据不足就不能将罪犯绳之于法,取证能力就是刑事侦查的战斗力。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先人在刑事断狱中就曾运用了观察、记录和检验物证的手段。虽然受科技发展水平和封建制度的限制,中国古代推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的断案方式,但也强调“察狱之官,先备五听,又验诸证信”,注意发挥证据的作用,大凡聪明、公正、颇有成就的断狱官,无不注重运用科学技术的方法寻找和检验证据断案;而大凡昏庸无能或别有用心的断狱官乃至酷吏,都仅仅依靠主观臆断、酷刑加口供制造冤假错案。近代《刑事侦查学》的诞生也是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的结果。十九世纪,由于解剖学、物理学、化学、光学在欧洲的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和完善的各种技术手段、仪器设备,为刑事侦查提供了有利的科学武器。它既包括现代化的技术装备,也包括现代化的侦查观念,更需要人的整体科技素质的提高。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刑事科学技术手段不断丰富,刑事侦查学也日益充实、完善。毫无疑问,近代刑事侦查学(也称犯罪侦查学)的诞生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刑事侦查学形成以来乃至今后的发展,也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与制约。科学技术是刑事侦查的重要战斗力,已经被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
二、现代科技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另一类言语材料,例如,电子邮件、BBS公告版、网上聊天室等言语已经出现,电子邮件已经逐渐进入司法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构建起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信息应用为主导、以信息人才为依托、以信息安全为保障的综合体系,实现了办案现代化、办公自动化。我国的声纹识别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在几年的时间内由一片空白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稳定学术队伍,掌握了较先进的技术,高科技设备达到国际中等先进水平的新兴学科领域。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是侦破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没有先进的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就不可能有效地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经济秩序和国家利益。实现侦破工作网络化,将从总体上改变侦察机关办案方式,提高案件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利用,全面增强侦察机关反腐败的战斗力。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侦查信息化在侦查系统的实际工作中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侦查信息化不仅体现在内部办公,办案上实现电子化,信息化,而且需要一定程度的信息开放。全面推进办案管理系统是深入贯彻关于加强业务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有关指示精神,开创侦破工作新局面的一项重大决策。
(二)生物技术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作用
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动物、植物或微生物)或其产物,来生产对人类医学或农业有关的物质或生物。现代生物技术以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方法改变细胞或分子的遗传形式
以达上叙目的,这是一般人所认知的生物技术。正是由于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的不断发展科学家才逐步揭开了人类血液的奥秘,从而使血痕检验朝着人身同一认定的方向迈出了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针对人体某些器官和行为具有唯一性、人各不同的特性,刑技工作者运用生物学知识来鉴别人身。总之,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利用各种生物物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自动化技术在刑事技术中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是加速产业升级与提升国际竞争力之共通性关键技术,未来产业自动化推动的重点不再只是取代人工、降低成本这样初级的目的,甚至也已经不仅限于高品质、短交期的诉求,而是更注重于强化弹性应变与反应敏捷之能力上,以满足客户多样多变的需求,因应巿场的快速变化。本技术除继续针对产销营运、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物流储运、机电整合、感测控制等各自动化技术领域更加精进外,並应用电脑咨询与通讯网路的最新发展,为自动化技术注入新的生命与新的动力,并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密切结合,使产业自动化推动产业全球化和跨企业联盟。此外,亦须以高科技产业、汽机车、精密机械等产业为重点对象,深入研究掌握其营运业务流程、流程专业特质及产业特殊需求,才能真正落实产业自动化技术研发成果,发挥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效益。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各项生存环境的要求普遍提高,从而也带动了我国安防行业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创安”工作也对警察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在确保安全,最大限度防范恐怖、暴力事件的前提下,警察队伍的任务将日趋繁重,借助高科技产品、技术来完成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已成为必然选择。因此各类设施中的安防自动化设备、配套设备及所需的警用装备必将成为应用单位及各级主管部门的投资热点。国家刑侦部门加大汽车、电器机器人及柔性配生产线,物流与仓储自动化设备,激光成套加工设备,真空冶炼及磁控检测,无损危险品检测,金融自动化设备,智能无纺布生产线;医学影像诊断设备,手术导航系统,高能源超声聚焦系统,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设备;压力、温热、位移传感器,低耗磁敏感器,总线式工业控制仪表,检测仪器仪表等自动化产品的投入与研究,并取得了巨大发展。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各项工作、活动均以确保安全,防范恐怖、暴力事件为前提,警察队伍的任务日趋繁重,借助高科技产品、技术来完成社会的安全稳定已成为必然选择。
(四)纳米技术在刑事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中国警方引用的纳米技术是一种刑侦新技术。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与光电信息技术的结合,诸多新的量子物理效应被发现,一系列的新型光电信息材料和器件涌现并用于刑侦和军事侦察等领域,已逐渐形成一门极具发展前景的高科技技术学科。我国“863”计划“纳米材料技术专项”实施以来,在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纳米生物医学、纳米能新源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型成果。人们预言,未来几乎所有现代科技领域的革新和进步都离不开纳米技术,甚至比今大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更广泛,发展潜力巨大。纳米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使现有的各种仪器设备小型化,如用纳米技术可以制造出把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所有信息存进方糖大小的存储器。制造出各种更坚固的材料,如开发出比铁强度大10倍的新材料。
西方一些国家己经开始应用纳米技术为法庭科学技术服务,如用纳米技术生产的抗菌容器、抗菌纱布等拒腐材料,便于保护检测的物理化学性质;用纳米技术生产的抗油、抗水实验器材,不污染检材;利用纳米材料制成的复合服装,在能有选择地让空气通过的同时,还能过滤毒物、毒气、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有害物质;又如用纳米技术制造出的微型机器,每台都有电子控制系统,构成极小的微电机系统。将这种装置安装在物证检验的各种仪器设备上,会使这些设备小型化、轻便化,便与现场操作应用,提高工作效率等等。
三、现代科技在刑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人类社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然而,科学技术历来就是一把双刃剑。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改革开放的方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融入世界体系,人们的价值观、人文观以及法制观念都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对刑事侦查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总体上看,要求标准越来越高,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绚丽多姿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魔盒”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希望的同时,也释放出“飘过世纪的乌云”——计算机犯罪。利用专业技术和高科技犯罪作案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几年来,“网上追逃”等现代科技用于侦查破案的无数生动的实例,令全国公安机关刑侦部门的领导和广大民警眼界大开,全国公安在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用于侦查破案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刑侦战线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刑事技术上的问题。种种变化使犯罪与侦查、邪恶与正义的较量显得日益复杂:一方面由于犯罪形势严峻,出于维护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全的目的,必须加大对犯罪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由于侦查工作难度加大,侦查效率降低、破案率下降。
国外一位犯罪学家指出:比起现实世界,人们似乎更倾向于在网络上犯罪,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犯罪日益严重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遭受计算机犯罪侵害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危害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这给我国的刑事法学造成了诸多冲击,亟待研究解决。计算机犯罪作为一种与高科技相伴生的犯罪,它与传统犯罪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计算机犯罪的行为人大多受过一定的教育和技术训练,具有相当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娴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他们作案多种手段并用,手法高明巧妙,作案前一般又往往经过周密的预谋和精心的策划,具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体现了智能型犯罪的特点,加大了被识别、被发现的难度。且计算机犯罪,特别是网络犯罪,多数是在“虚拟空间”里进行,因而其犯罪现场已不具有传统犯罪现场的物理性和确定性,难以按照传统的方法和习惯进行现场勘查、收集证据。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运算能力,犯罪分子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作案,侦察机关很难现场追踪犯罪分子,也给监控带来困难。计算机犯罪具有行为地与结果发生地、行为时与结果发生时的分离性,因而难以在现场直接抓获犯罪人。计算机犯罪的证据多存在于电磁介质(如硬盘、软盘)中,信息在其中以数字方式储存,具有隐含性,人的肉眼难以分辨,必须借助专门的计算机和软件的支持才能看到,并且电磁介质极易受到有意和无意的损伤而失去证据意义,这给侦查取证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出于以上因素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计算机犯罪的发现率和侦破率都是极低的,这给刑事侦查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类在享受高科技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必须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克服不利因素,发挥科技的最大潜能,扫除刑侦中的一切障碍,惩处犯罪,维护法律的尊严。
四、如何解决现代科技在刑侦中出现的问题
面对现代科技在刑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为了应对种种冲击,我国的侦察机关应当加强对计算机犯罪侦查问题的研究,加强侦查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建立健全专门的侦察机构,组建反计算机犯罪特别警察队伍,加强国际社会计算机犯罪侦查的合作与交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计算机犯罪的侦破率。
在现代司法实践的过程中,现代科技在贯穿案件的侦查与审理乃至于实行的整个过程。对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需求的增加,在设备采购、系统建设、软件开发等环节上,加大了资金投入和攻坚力度,同时对全体司法人员的科技素质和基本技能要求呈现提高的趋势。现代科技的作用越发明显已成为一种趋势,刑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也相应的提升了科学技术的地位与作用。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新的犯罪形势、新的工作难度,如果仍墨守陈规,老思维、老套路,靠“人海战术”、“疲劳战术”,不计成本、不讲效益,打消耗战,显然已经极不适应。我们一直在探索改革,试图通过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来提升刑事侦查的战斗力,我认为这还仅仅是一个方面。解决上述矛盾、提升战斗力的关键,最终是要提升侦查工作发现和获取犯罪证据的能力。这也从另一侧面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的思想,在广大民警中大力倡导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风尚。积极创造条件,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增强公安队伍建设的科技含量。以实行执法质量考核评议规定为契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政权建设的高度出发,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政治要务,牢牢把握斗争主动权,以发展的眼光认识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发展的思路解决新矛盾、取得新突破,加强“六大机制”建设,促进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在现代科技与法制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代,科学技术的力量在提升侦查战斗力方面更加显得突出和重要。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侦查人员根据杀人现场血型物质的检验,只能为划定嫌疑人范围和排除嫌疑提供帮助;当将DNA技术引入法医物证检验,就可以提取现场血痕、精斑或其他人体分泌物、脱落物,用DNA图谱比对的手段,断然地认定特定的杀人犯和强奸犯,使物证的价值发生质的飞跃,使侦查员的信心空前坚定。自从X光、激光、微波、红外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刑事侦查之后,我们在潜在痕迹显现、秘密侦听、窃录、邮检、搜查等发现与获取证据的工作中,感到空前的得心应手,大大提高了侦察机关发现证据、提取证据的能力。当计算机技术被应用到侦查领域,过去繁杂、凌乱、“割据”的犯罪情报管理和查询实现了自动化的高速运行,不仅解脱了大量人力,提到了效率,而且极大地扩展了情报交流运用、资源共享的空间。在信息技术与检验技术都不发达的时代,一线刑警常常为了确定死者的身份而大伤脑筋。如果侦察机关缺乏包括现代科技手段在内的刑侦技术和勘验检查、逮捕扣押等手段,犯罪嫌疑人和犯罪证据材料就难以获寻。为此国家将“对无名颅骨进行面貌复原”的课题列入“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定名“三维颅面鉴定技术研究”。运用此项科研成果,办案部门只要对被检颅骨做一个CT扫描,将颅骨图像信息传送到鉴定中心,然后运用新成果——三维鉴定技术平台和专用应用系统软件,半小时内就能把被检颅骨的颅面,复原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本人面孔。这标志着,全国每年2万余起无名尸体案将不再因无法确定死者身源和照片而中断线索,尤其是杀人碎尸案、掩埋多年的白骨案、高度腐败的无名尸体案等疑难案件有望在该技术的支持下逐一揭开谜团。技术为刑侦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其本质只是一种工具,这就要求使用者不能滥用技术、异化技术。否则,刑侦技术这把“双刃剑”也可能为冤假错案提供“铁证”。只要办案人员主观上存在着严重失误,再科学的鉴定也将沦为冤假错案的帮凶。事实上,因为鉴定机构只是针对送来的检材出具鉴定报告,他们对于检材来源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不承担任何责任。因此,如果办案警察责任心缺失,科学技术也会在通向公正的道路上南辕北辙。近年以来,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公安局进一步加大科技强警力度,已累计投入巨资用于金盾工程建设,为强化公安业务、提高工作效率打下了坚实基础。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处于经济欠发达的边境地区,基层基础建设一直比较落后,房屋陈旧,现代化办公设备缺少。为尽快改变现状、缩小与发达地区公安机关的差距,局党委把今年定为“金盾工程建设年”。新到任的党委书记、局长张福顺与党委一班人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组建了计算机局域网,计算机平均达到两人一台,入网率在全省县级公安机关位列前十名。此外他们还购置了数码照相机、摄像机、扫描仪、多波段光源、现场绘图软件等一批高科技刑事技术设备,提高了刑事破案能力。目前 许多刑事案件的侦查和审判过程中都应用了声纹识别技术,中国己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掌握声纹识别技术的国家之一。电脑画像是指警方根据受害人和目击证人的描述借助电脑技术以及电脑数据库中己储存的各种面部特征组合绘制案犯的图像,然后运用画像方法寻找和辨认嫌疑人的一门技术。如发生在英国的一起案件中,一名遭强奸的受害人将攻击她的案犯的面部特征描述给钮伯里博士,博士利用计算机面像组合系统很快就得出了一幅案犯的人面像,然后在电视节目《犯罪观察》中播放,很快就发现了犯罪嫌疑入的线索。人像再塑技术就是运用美术制作塑像的技术,在尸源不清的颅骨上用粘土重塑死者面像,然后利用塑像来确定尸源。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理查得尼夫教授,是倡导用粘土重塑人面像的先驱,他曾运用该技术多次成功地重塑了被害人的形象,为破获无名尸体案提供了依据。
据统计,在刑事技术建设方面:宁波市警方先后引进了万能比对显微镜、多波段犯罪现场物证勘查仪、测谎仪、DNA检测系统等一大批先进的刑事技术装备。同时,还加大投入、配置人员、规范管理、加强三级技术点建设。重点建设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目前已建成市局50余万人捺印指纹和35万余枚现场指纹库容量的中心数据库,现已入库捺印指纹25万余份、现场指纹三万余枚。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建立以来,直接认定各类刑事案件5000多起,带破各类刑事案件2000多起;直接认定杀人犯罪嫌疑人10名,破杀人案11起,其中包括历时三年半未破的中山饭店特大抢劫杀人案。另一个令犯罪分子胆寒的高科技刑侦实验室——市公安局DNA试验室,自1999年以来,共认定破获各类大要案件205起,认定各类犯罪嫌疑人300余人,应用效率据全省前列。另外,通讯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在全国公安据领先水平,整体工作水平已跨入全省、全国先进行列。
针对人体某些器官和行为具有唯一性、人各不同的特性,刑技工作者运用生物学知识来鉴别人身。比如:
(l)利用视网膜认定人身:技术人员利用人的视网膜各不相同的特性检验认定人身。例如将一些人的视网膜特征存入出入口处的监视系统计算机中,可用于要害部位出口处的身份鉴别。
(2)气味认定人身:气味是指一些具有挥发性,能够作用干嗅觉器官,导致大脑皮层产生兴奋的物质。由于每个人发出互不相同的体味,因而可以利用体味认定人身。英国利兹大学生物化学系生理学家巴巴拉与英国马斯蒂夫电于公司合作,研制出“电子鼻”可以用干识别人身,还可用干检验毒品和爆炸物。该设备能嗅出距离200至300米远处案犯的气味并自动报警。
(3)耳廓认定人身:耳痕,即人的耳廓与外界物体发生接触时留下的耳廓印痕。由干个体生长、发育、营养、代谢不同,个人生活习惯不同,造成耳各部分的形态存在差异,形成每个人耳朵都具有与他人不同的特征。左耳与右耳也不相同。如一些案犯在作案前常常习惯于把耳朵贴在门、窗上听里面是否有人,或贴在保险柜上听对号码的声音,开密码锁,这样就使耳廓留在这些物面上了。警察在抓获嫌疑人后,通过对比用耳廓能认定或否定案犯。
(4)根据人的发声系统的特殊性认定人身:①唇纹的检验。同手印、足迹一样,根据唇印的个别特征,进行人身识别。嘴唇上的皮肤皱纹,即是唇纹。突起的皱纹称为皱突纹,与其并行且凹陷的皱纹称为皱陷纹。唇纹的细节特征与指纹的细节特征相似,有起噗、终点、分歧、结合、小勾、小点等,具有个人特殊性和稳定性,因而具有鉴定价值。②牙痕检验。牙痕又称为咬痕,是人利用牙齿咬食品或其他客体时形成的痕迹。有时案件中也可能遇到动物的牙痕。③声纹检验。声纹检验是指利用声谱仪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语声样本转化为声谱图,再针对其各个方面的特征异同分析、比对和判断,最终确定上述语言样本是否源于同一人的发音器官的技术。人的发音器官中,声带的厚薄、声道长短、舌齿位置、口腔大小等的不同,及民族语言、地方方言、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人成年后的语言互不相同,而且几乎不能改变。在实践中,即使一个人做手术切除了声带,手术后喉部发出的声音与术前声音的声谱图也基本吻合。声纹的这种特殊性和稳定性,为利用声纹认定人身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声纹鉴定在侦破诈骗案、绑架、匿名恐吓、电话骚扰等案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5)利用人的面部特征认定人身①颅像重合技术。是运用几何作图法、颅像标示法和颅像重合比对拍照法等,将尸源不清的颅骨和可能己死的失踪人员的照片,进行比对鉴别,以达到同一认定目的一项专门技术。因而颅像重合技术主要用来查找尸源。②电脑画像。是指警方根据受害人和目击证人的描述,借助电脑技术,利用在电脑数据库中己储存的各种面部特征组合绘制案犯的图像,然后运用画像方法寻找和辨认嫌疑人的一门技术。
当今,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等科技为达国家,在刑事情报资料管理水平上,据世界领先地位。早在 1967年,美联邦调查局全国犯罪信息中心便开始启用,24小时全面开放。到80年代,全美共有90多个执法机构接有信息终端,授权用户达6千个,服务遍及全美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以及加拿大、英国。现在该中心贮有48亿个犯罪信息资料,包括两千万人的个人记录100万辆被盗车辆的记录,以及30万通缉犯与8万失踪人员的记录。指纹库贮存有1.8杠人的指纹,每大查询3.6万人的指纹,每年查询4亿次。为了适应新世纪打击犯罪的需要联邦调查局还研究指纹、高速数字化识别系统和“即时存储,即时比对技术”、安装远程终端在巡逻车上,当抓获犯罪嫌疑人时不用捺印,而直接进行扫描,将指纹等直接扫描传送到计算机远程工作站,对嫌疑样本在20秒内便可做出查询和比对,并做出结论。
美国枪弹资料的管理水平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80年代末就己实现了枪弹样本管理的计算机化,枪支都要依法登记,并采集样本,调取和查询只需上网便可实现。刑事情报资料管理计算机网络化,为打往犯罪提供了有效的武器,既可以上下沟通,可以左右联系,实现了情报资料的资源共享。
在新西兰,警署借助DNA(脱氧核糖核酸)检验技术使得破案效率大大提高。自从2002年开始运用了“DNA数据库”之后,在警员破案工作当中,利用DNA检验技术使得破案数量从两万一千总激增了整整两倍之多,达到了四万三千宗。看来DNA技术已经成为警方一个不可或缺的破案工具。英国利兹大学生物化学系生理学家巴巴扎与英国马斯蒂夫电于公司合作,研制出电子鼻以用干识别人身气味及检验毒品和爆炸物,该设备能嗅出距离远处案犯的气味并自动报警。“声纹检验”是指利用声谱仪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语声样本转化为声谱图再针对其各个方面的特征异同分析!比对和判断人的发音器官中压声带的厚薄、声道长短、舌齿位置、口腔大小等的不同及民族语言、地方方言、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人成年后的语言互不相同而且几乎不能改变。在实践中即使一个人做手术切除了声带 手术后喉部发出的声音与术前声音的声谱图也基本吻合。声纹的这种特殊性和稳定性为利用声纹认定人身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声纹鉴定在侦破诈骗案、绑架、匿名恐吓、电话骚扰等案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美国是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罪犯作案多借助科技手段。因此美国政府不惜一切代价,用现代科技加强警务建设,他们重视追踪最新的科技成果,强调装备的系统化和实战价值。一是非常重视计算机高科技的作用,把它广泛运用于侦察破案。无线通信及电脑不仅全国各个城市警察局可以联网,而且还与巡逻车联网。美国联邦调查局建立了自动化情报系统、计算机分析和反应小组、全国情报中心、自动化指纹鉴定系统。美国DNA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美国警界已研究出了DNA、PCR、DIS80、STR等5种检验方法,目前STR是世界最先进的方法。最近美国警察又研制出了便携式基因检测器,信用卡大小,警察可以在犯罪现场分析罪犯的头发、精液或者皮肤中的基因。这种高科技的小玩意可以配合美国的罪犯基因数据库,清楚地告诉警察凶犯叫什么名字,住在什么地方。而且它认准谁就是谁,凶犯根本就无法抵赖。
我国最大技术交易网络平台已投入运营 ;我国纳米金刚石复合涂层技术也成功实现了产业化我国高性能纳米木器涂料进入水性化时代 ;上海开发人脸识别技术,可用于反恐、刑侦等领域。据报道,科技部技术预测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组最近完成了《中国技术前瞻报告2003》,报告提出未来10年中国最有可能的10大科技突破。报告指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下一代网络体系、纳米级芯片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人类功能基因组学、医药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蛋白组学、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技术、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是未来10年中国最有可能的科技突破。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刑事侦查提供了获取科学证据的强大武器,为提升刑事侦查战斗力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把科学技术提高到“第一战斗力”的地位,改变思路,从观念到行动上真正重视起科学技术的巨大潜力,通过加大侦查的科技含量,持续地增强控制、发现、揭露、制服犯罪的能力,无疑是刑侦改革的重要内涵。然而强调科学技术作为“第一战斗力”,并没有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邓小平同志指出: “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法宝。”一切科学技术都是由人发现、发明和创造的,是人的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充分体现了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一切科学技术手段又都是靠人来掌握和使用的,人的智慧和才能借助科学技术得到无极放大;没有人的积极性,科学技术不会变成战斗力。因此可以说,科学技术是人的能力的最高体现。“科学技术是刑事侦查的第一战斗力”正是充分体现人的智慧、才能的最大限度发挥。总之,我们已经进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高科技正在迅速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是史无前例的。
结论
纵向考虑我国刑案侦破的历史轨迹,我国的刑事科学技术,几乎是从零开始发展起来的。我们用50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近百年的路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应当充分肯定。但是从横向比较用发展的观点看,我们的科技水平不够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展望未来,有必要充分重视科技手段在打击犯罪中的作用,提升警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程度,重视新崛起的交通、通讯、电于信息、生物科学、纳米等技术同时的应用,极力促进警用技术的现代化,各级刑事技术部门要加强科学技术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应用,加强科技投入,注意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强科技情报工作,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对人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洋”为中用,使我国的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少走弯路,赢得足够的时间,逐步减小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加速司法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http://news.sina.com.cn/468728.html
[2]赵廷光,朱华池.计算机犯罪的定罪与量刑[M]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3]康树华.犯罪学通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30.[4]于志刚.计算机犯罪研究[M]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3.[5]屈学武.因特网上的犯罪及其遏制[M] 法学研究。2000.(4).98.[6]何家弘,电子证据法研究 [M] 北京-法律出版社。
[7]胡向阳,现代科技在刑事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广东公安科技 2002年第一期.[8][英]约翰.帕克著:全面控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3-83页.[9]汪先艳,赴美国研修培训考察的观感和启示 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3月第一期.[10]崔景旭,董杨,司法语音分析在实践中的几个法律问题.[11]祝畹瑾: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作者:唐超
第二篇:现代科技在人民币流通中应用
论题:现代科技在人民币流通中应用
摘要..................................................................................................................................................1 ABSTRACT......................................................................................................................................1 正文:..............................................................................................................................................2
1.二维码在银行领域的应用....................................................................................................2 2 正文............................................................................................................................................2
2.1解决方案.............................................................................................................................2 2.2.优点.....................................................................................................................................3 3.现代科技解决人民币流通中面临的问题....................................................................................3
3.1、更高的鉴伪能力..............................................................................................................3 3.2、出现假币纠纷有据可查..................................................................................................3 3.3、协助追踪案件线索及反洗钱..........................................................................................3
4、冠字号建立系统,可以分析研究人民币流通的规律.............................................................4
4.1冠字号码的实际应用.........................................................................................................4 5.手机银行的应用............................................................................................................................4
5.1手机银行的构成.................................................................................................................5 5.2手机银行的特点.................................................................................................................5 5.3手机银行未来的发展.........................................................................................................6 结论..................................................................................................................................................6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社会现金需求量持续上升,庞大的现金流通量和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现金服务要求给传统的人民币流通管理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在现金处理,小面额现金供应、残损人民币回收,反假货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方面有很多工作和问题需要研究探讨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人民币流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处于不可活缺的重要地位,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为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处于人民币流通管理第一线的优势,创新人民币流通管理的理念和举措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and financial, the social demand for cash continue to rise, large cash in circulation and the social public's growing service requirements for traditional renminbi circulation management bring new pressures and challenges.In cash handling, small amount of cash supply, damaged the recycling, does money, financial
consumer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there are a lot of work and problems need to research the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circulation of the renminbi bon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in a not live lacking important position, under certain social responsibilities.For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circulation management first line strengths, innovation of renminbi circulation management ideas and measures
关键字:银行与科技
正文:
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遍及全世界,现代科技在各个领域和行业已必不可少。如何在金融行业更好的利用现在科技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利用现代科技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互联网技术在金融行业已经崛起,随着会现金需求量持续上升,庞大的现金流通量和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现金服务要求给传统的人民币流通管理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如何能更好的解决在现金流通中发生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针对假币的出现,如何解决假币出现带来银行和客户之间的纠纷,如更安全的何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
1.二维码在银行领域的应用
作为世界领先的金融机构,中国银行此前一直采用人工录入的方式对转移支票和现金等重要资产的尾款箱进行出入库登记。每天,金库的工作人员需要将出库的每一个尾款箱的编号人工输入电脑系统,各营业网点的职员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入库记录。这种机械的人工键盘录入每天会发生成千上万次,占用了大量人力和时间,并存在较大的出错隐患,难以保障对重要资产的有效管理。随着银行网点的不断扩张,这种低效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整个集团资产管理的发展需求。如图1-2所示 正文
2.1解决方案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更准确地追踪这些流动资产,二维码这种目前广为流行的数据管理方式,为每个尾款箱都配备了一个二维码,每个二维码中含有唯一的编号信息。这样,当尾款箱出入库时,工作人员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识读编号信息,并自动传送到电脑系统中
2.2.优点
二维码相比一维码具备更强的容错能力、更大的信息存储量、和更高的译码可靠性等优点,完美地满足了中国银行对尾款箱流动追踪和管理的需求。由于银行尾款箱每日被频繁押运,箱上的条型码折旧、破损的速度很快,而具备高容错能力的二维码即使在破损的情况下也能根据条码本身的编译格式最大限度地保留数据信息。此外,二维码更大的信息储存量方便日后增加更多信息至条码中,具有更高的译码可靠性,确保尾款箱信息的安全性。
3.现代科技解决人民币流通中面临的问题
3.1、更高的鉴伪能力
随着假币制做水平的提高,点验钞机的鉴伪和防伪的技术能力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按照传统磁特性、光学特性等鉴别手段已然是力不从心。新的鉴伪技术引入将成为新型点验钞机破解新型假币的关键,根据假币综合特征进行分析鉴别已经成为必然的技术路径,通过多技术融合实现对高仿真假币的鉴别,使制假者在技术的较量上望而却步。冠字号码作为纸币的唯一性特征,也可以通过冠字号码比对实现对同一冠字号码的机制假币的预警和鉴别。
3.2、出现假币纠纷有据可查
由于商业银行的现金吞吐量越来越大,储户从银行取得假币的投诉事件也逐渐增多。目前双方均无法证明假币的责任,但由于银行在类似纠纷中处于强势地位,目前假币责任几乎完全由储户承担,使得银行的信誉也受到较大影响。假币与真币具有相同冠号的概率是极其低的,因此在纠纷发生时进行对比交易,钞票的冠号即可证明假币是否来自银行。如图
3.3、协助追踪案件线索及反洗钱
盗窃抢劫在我国犯罪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危害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一般盗抢案件因果关系不明显,流窜作案多,使得很多案件破案难度较大。对失窃纸币的冠字号进行追踪,就能够为案件侦破提供线索。反洗钱对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维护社会公正和市场竞争,打击腐败等经济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钞票的冠号追踪分析资金的流向,可以为反洗钱提供积极的线索。
4、冠字号建立系统,可以分析研究人民币流通的规律
对流通过程中的纸币状态,如:破损、新旧程度等,以冠字号为依据,进行记录并统计,为人民币的发行、回收、调配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撑,促进对人民币流通规律的分析研究。
4.1冠字号码的实际应用
为进一步做好人民币满意工程,确保清分质量,防止假币、残损币通过ATM机进入流通领域,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以新国标颁布为契机,以新型的具有冠字号码识别功能的点验钞机及冠字号码识别技术为支撑,积极采用高新科技手段,于2010年11月率先进行了“ATM冠字号码管理试点”。南京某金融机具公司根据人行南京分行的要求,凭借其自主研发的A级点验钞机,开发了符合人民币流通业务管理要求的“人民币冠字号码管理系统”软件,参与了试点工作。
冠字号码管理系统”由冠字号码采集终端(点验钞机、清分机、ATM)、打印机、计算机、查询工作站、数据库服务器等组成。软件包括计算机管理软件、数据库服务器软件。当纸币通过点验钞机、清分机、ATM时,设备自动识别冠字号码并予以存储,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冠字号码数据信息导入“冠字号码管理系统”。系统还具有查询、统计及指定号码跟踪报警功能。如图冠字号上传
在推广过程中,各试点商业银行认真组织、积极推进,通过条件建设、制度建设、人员培训、工作监督等促进了冠字号码记录工作的开展,实现了ATM配款冠字号码的记录、存储和查询工作,充分体现了高新技术对实施人民满意工程的有效支撑。在应用过程中,某行就采用冠字号码的比对分析做法圆满解决了一起假币纠纷,银行机构和银行客户均认为处理及时、方法得当,既保护了银行机构的信誉,也保护了客户的合法权益。
5.手机银行的应用
作为一种结合了货电子化与移动通信的崭新服务,移动银行业务不仅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多种金融业务,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银行服务的内涵,使银行能以便利、高效而又较为安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传统和创新的服务,而移动终端所独具的贴身特性,使之成为继ATM、互联网、POS之后银行开展业务的强有力工具,越来越受到国际银行业者的关注。中国移动银行业务在经过先期预热后,逐渐进入了成长期,如何突破业务现有发展瓶颈,增强客户的认知度和使用率成为移动银行业务产业链各方关注的焦点。
5.1手机银行的构成
手机银行是由手机、GSM短信中心和银行系统构成。如图
在手机银行的操作过程中,用户通过SIM卡上的菜单对银行发出指令后SIMK根据用户指令生成规定格式的短信并加密,然后指示手机向GSM网络发出短信,GSM短信系统收到短信后,按相应的应用或地址传给相应的银行系统,银行对短信进行预处理,再把指令转换成主机系统格式,银行主机处理用户的请求,并把结果返回给银行接口系统,接口系统将处理的结果转换成短信格式,短信中心将短信发给用户
5.2手机银行的特点
手机银行并非电话银行。电话银行是基于语音的银行服务,而手机银行是基于短信的银行服务。通过电话银行进行的业务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实现,手机银行还可以完成电话银行无法实现的二次交易。比如,银行可以代用户缴付电话、水、电等费用,但在划转前一般要经过用户确认。由于手机银行采用短信息方式,用户随时开机都可以收到银行发送的信息,从而可在任何时间与地点对划转进行确认。
手机银行与WAP网上银行相比,优点也比较突出。首先,手机银行有庞大的潜在用户群;其次,手机银行须同时经过SIM卡和帐户双重密码确认之后,方可操作,安全性较好。而WAP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很难保证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不受攻击;另外,手机银行实时性较好,折返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WAP进行相同的业务需要一直在线,还将取决于网络拥挤程度与信号强度等许多不定因素。
5.3手机银行未来的发展
口号:一切在掌握中。各家银行在开辟网上银行与电话银行的同时,也纷纷在手机银行的操作、功能、手机银行卡刷卡通道安全等技术上寻求突破。至今国内手机银行业务平台已逐步迈向成熟,“手机银行”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市民所认可。除了上网下载铃声、图片和浏览相关网站,手机上网还能进行银行交易,缴纳公用事业费。手机银行可以方便地将客户手机通过中国移动和联通网络连接到银行系统,利用手机界面直接完成各种金融理财业务。
结论
总的来讲,现在科技在银行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无法有效解决的各种问题,既为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也通过科学有效地服务举措(举证、查询)做到人民满意,社会和谐。现代科技在未来银行领域伴有重要的角色,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如果能通过移动银行解决支付问题,不仅可以为银行带来可观的收益,也将有力地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这类小额支付业务,非常契合移动银行客户群体广、随时随地提供服务的特点,可以作为移动银行另一个业务突破口
第三篇:“xxxx”在侦破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中的应用
“xxxx”在侦破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中的应用
近年来,人肉搜索无疑是公众瞩目的焦点话题,其强大搜索引擎所迸发出的威力是任何网站与信息平台望尘莫及的,便捷、快速、海量、精准的信息流,在经过整合,分析,碰撞,研判后,往往使得被搜索对象无处遁形。如将此收集信息的高效手段合法、合理、科学地应用到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工作中,对大大提升侦破效能不无裨益。
一、人肉搜索的概念:
“人肉搜索”是社会信息化与网络化相结合的产物,现代信息网络的运用是其得以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它是依托一个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高度共享的信息网络平台,整合和盘活信息资源并形成有效情报,变传统的单一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多人响应的人性化搜索方式,发起人与参与者之间互通有无,高度共享,最终实现某种意愿的达成。
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中“人肉搜索”的主要目的是用来确定人员身份、扩大线索来源及确定物品来源目。运作的基本形式是在论坛发帖,以被查找人或物品的静态图片或动态影像为素材,加贴告知搜索意愿,一旦有认识或者掌握相关信息的网民浏览该帖,出于正义的力量,他就可利用在网上跟帖的形式,将搜索目标的基本情况或活动信息公布于网上。网民的数量巨大,跨越省界乃至国界,通过人肉搜索,通常能收获大量信息。
二、当今交通肇事逃逸侦查中出现的问题:
众所周知专群结合、信息导侦、深入研判、定向制导是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但是由于信息来源渠道闭塞,导致信息流不准、不畅、不及时,使得侦破工作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交通肇事逃逸侦破难的客观因素:
一是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类矛盾多发的情况下,解决专群结合紧密程度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对侦查中群众基础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构建整个侦查工作情报信息主体的缺乏,没有强大的信息作为支撑,导致侦查工作“上层建筑”中的信息导侦、深入研判、定向制导都无从谈起。
二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往往发生在路边无灯、路无监控、现场无人的三无地点,造成侦破逃逸案件信息匮乏,使得侦破工作陷入尴尬局面。传统的警务处理方式是利用现场仅存的碰撞残片,大致确定肇事车辆车型,根据行车轨迹,明确逃逸方向,划定可能藏匿范围,运用“人海战术”,进行地毯式排查,此方案不仅耗时耗力,收获的效果有时也不尽如人意,加上如果肇事车辆是异地号牌,穿越省际、市际边界时,必定绕过收费站,逃避监控录像的捕捉,使得在本市的排查围堵行动形同虚设,侦破方向毫无头绪,工作进展处于停滞状态,以致案件久拖不决,引起当事人不满,引发不安定因素,甚至造成群众上访,影响社会稳定。
交通肇事逃逸侦破难的主观因素:
一是目前,由于受到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群众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不愿意为我们公安机关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有些群众对我们公安机关,还缺少必要的信任,也不愿意说。即便有群众向我们反映,大都是零乱或散碎的。以上这些情况将会给我们侦破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二是个别事故侦查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勘查事故现场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关联性,态度不认真、不仔细、不谨慎。一些事故现场所遗留的物证有时是很少的,也许是几个残缺的漆片,或玻璃、塑料碎片;也许就一二道制动痕迹。面对这样的肇事现场,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地对待现场所遗留的每一个物证,力争从有限的物证中,结合现场周围的环境,准确地分析出肇事车辆的车型、颜色、行驶方向、接触部位、损坏部位等重要的破案信息,这样就为快速破获逃逸案,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是少数侦查民警信息碰撞、研判分析能力不强。即使在肇事现场发现、整合出一定的线索,但是这些线索如同汪洋大海中的信息孤岛,彼此之间缺乏架设联系的桥梁,形成信息壁垒,造成线索杂乱无章,穿引主线拎不起,无用支线放不下,侦破方向说不清,侦破手段讲不明,侦查主导思想一笔糊涂账,分析研判一篇流水账,无关痛痒旁敲侧击,废话、牢骚、挖空心思强调客观因素啰嗦一大堆,而对于侦查方向、突破口等中心工作,只字未提,分析报告毫无建树。
三、当前人肉搜索存在的争议:
对于“人肉搜索”这一个挺形象说法,当前社会上对此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人肉搜索”的概念涉及到它的界限如何确定,这些都还是研究和讨论过程中的问题。
(一)在承担刑事责任上观点不一。
1.应承担刑事责任。“人肉搜索”刚开始时确实找到了一些应该找到的人,可是随着人们的滥用,越来越多无辜的人受尽了折磨,“网上通缉已经超出了道德谴责的范畴,严重侵害了公民的基本权益。”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朱志刚提出,“网上通缉”、“人肉搜索”泄露公民姓名、家庭住址、个人电话等基本信息,同样是严重侵犯公民基本权益的行为,其造成的危害甚至比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更为严重,因此建议将“人肉搜索”行为在刑法中予以规范。
2.不应承担刑事责任。人肉搜索行为只是发动网友搜集某一个人的个人信息而已,这种行为并没有触犯法律。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雪明确表示,“如果我想了解一个人的信息资料,我通过我的朋友亲戚去打听,了解到了,这种行为难道也犯法了吗?这和人肉搜索的性质是一样的,只是大家的手段途径不一样而已。”
(二)可能构成其他的侵权行为。
针对“人肉搜索”涉及的种种法律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民法硕士、广东民生康田律师所王智柱律师指出,涉及公众人物的信息披露,一般不构成侵权。但由于“人肉搜索”多数针对普通百姓,即使没有明确法律规定,也很可能构成侵犯公民名誉权等民事侵权。
(三)用于协助公安机关办案不涉及侵权。
2008年11月9日,一名网民在天涯论坛发布了一则题为“两个无耻的小偷,我决不放过你们”的帖子,贴出的火锅店的监控录像清晰地看到两名男子:一名男子用衣服做掩护进行盗窃后两人立刻离开。号召网友人肉搜索找到小偷,“让他们在痛苦中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对于这个行为是否侵权,陕西王炳森律师事务所律师蒋虎军认为,公民有将犯罪分子扭送到公安部门的权利,也有配合警方调查的义务。“人肉搜索小偷”的行为不触及法律底线,这种做法等于协助公安部门工作。
四、关于交通肇事逃逸侦破工作应用“人肉搜索”的思考
一是合法化。
(一)谨防“善良网民”演变成“网络暴民”。网民是“人肉搜索”的基础,情报信息的来源,其善意的跟帖是“人肉搜索”得以高效运转的前提。但是个别网民在获知犯罪嫌疑人及其家人的信息后,“义愤填膺”过了头,往往会“亲临”当事人住所,做出过激行为,严重影响了当事人及其家属的正常生活,原本善意的举动演变成违法行径,“善良网民”悄然过渡为“网络暴民”。如2007年的“铁军打人事件”,在人肉搜索几个小时后,当事人及其妻子的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孩子上学的学校全部曝光,个别“愤怒”的网民来到其住所喷油漆、写大字报,对其家属进行恐吓骚扰,导致与此案毫无牵连人正常的工作、学习秩序被打破。笔者以为,解决此类事件发生方法其实很简单,只需在论坛中添加浏览权限这一技术手段,让网民只能看见搜索意愿,能够跟帖,但是看不见其他人的发帖内容,待到案件侦破后,再以版主的身份发帖将处理情况给与公示,以表示广大网民的善意的辛苦没有白费。这样一来,网民之间彼此相对独立,信息流横向不能贯通,只能在纵向公安机关与网民的树状结构中互联互动,演变“网络暴民”的信息基础就不攻自破了。
(二)严审发起“人肉搜索”的必要性。“人肉搜索”是有限的资源,同时也是把“双刃剑”,只应在确有必要发起的时候采用,发起前必须慎重考虑案件的敏感程度是否会引起负面炒作和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来造谣滋事,所以在“人肉搜索”前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是必需的。
二是科学化
(一)发起“人肉搜索”的准备工作。在需要发起人肉搜索前,事故处理科应主动向市局网监处通报案情,根据实际需要,了解适合的网站和稳妥的发帖形式,寻求技术操作等方面专业支持。
(二)发起人的角色扮演。人肉搜索中的发起人角色很关键。应选择与网民身份平等,并与案件有联系的角色,如受害人、目击者等。避免直接以征询破案线索的公安机关身份出现。在现今,网络中的网民的素质参差不齐,对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工作持有抵触情绪的不乏其人,以国家公权力代表的身份出现在人肉搜索中,往往不如一个无关人员唤起正义感或共鸣的效果更佳。
(三)群策群力,提高人气。网络里人气相当重要,“人肉搜索”成功案例都是建立在高人气的基础上。一个帖子,一个搜索,冷冷清清的数百人的浏览量或十几条的回复量,是不足以吸引大量网友参与其中的。所以,在发起“人肉搜索”时,可考虑动员或安排部分警力对发起人肉搜索的帖子进行浏览和回复,相信很短时间内便可为发起的搜索积累大量人气。
尽管“人肉搜索”无论在社会上还是网络上争议颇多,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网民巨大的人力资源确实值得公安机关重视和挖掘,在互联网上“走网民路线”争取网民的支持,扩大线索来源,拓宽破案途径,不就是公安工作走群众路线的延伸吗? 总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侦破交通肇事逃逸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办法少为多途径,变单打独斗为整体联动,切实提高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驾驭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能力。
由“清网行动”谈异地车辆“惹祸”多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作者:罗庄大队 来源: 访问量:13 时间:2011-7-28 15:45:47 从“清网行动”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来看,异地车辆造成的交通事故特别是逃逸事故占有较大的比例,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狠有必要探究其原因,根据异地车辆异地行车存在的问题和产生事故的各方面原因,采取有效对策措施,预防和减少异地车辆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
一、异地车辆“惹祸”多的原因
一是驾驶人对异地路况不熟悉。驾驶人异地行车,对异地的线路走向、坡道、桥梁、弯道、公路边的河流、水库等情况均不熟悉。对公路交通流量情况,规律及气候等自然地理环境又不太适应,因而对不同的道路状况,在控制车速、转向、会车和应急等处理方面,往往不容易做得很恰当,而埋下安全隐患。
二是疲劳驾驶。一般而言,异地车辆大多是长途车,因而,也往往造成驾驶人的疲劳行车。驾驶人异地行车,对当地的道路和交通环境状况不熟悉,加上长途驾驶,因而要付出比别的驾驶人更多的注意力,形成更紧张状态,加之远离亲友,长距离,长时间或夜间行车,很容易造成驾驶人生理、心理上的不适和心力疲惫,往往出现精神不集中和疲劳开车等情况。因此驾驶人从头到脚,从感知思维到情绪变化,都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长时间驾车更要消耗很大的精力与体力,这就难免踏入疲劳驾驶的雷区。由于疲劳驾驶不容易被人引起重视的特点,往往会使驾驶人对此产生麻痹心理,而一旦发生危害后果就不堪设想。
三是气候因素。中国地大物博,广袤无垠,不同地方的道路、交通、天气等状况千差万别,一些驾驶人在异地行车时,对公路上突然出现的飞沙走石、大雨、大雾、大雪、路面变化等情况,没有太多应变经验,往往措手不及或应对措施不当,从而引发事故。
二、预防和减少异地车辆“惹祸”的对策 一是提高道路安全运行条件,完善交通标志、标线等道路安全设施,确保行车安全。公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积极而努力地完善辖区公路和城市街道各种标志、标线、标牌等交通安全设施。这是安全行车的基本保障。强化危险道路和事故多发点段的排查、整治工作,切实提高道路安全行车条件。做到交通标志标线设臵明显齐全,科学合理,醒目得体,使异地驾驶人循着标志、标线安全经过各地辖区顺利到达目的地。
二是加强路面巡逻监控,增强科学的可防性能力。要加大路面巡逻监控力度,切实做好辖区主干道,重要公路以及危险路段、事故多发路段的排查、整治。切实让警力下沉保畅通,有效管控和纠正路面动态交通违法行为,确保行车安全。此外,还要加大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投入,增强科学预防客运交通事故的能力。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在国道、省道主干线沿途加强交通安全丰富多彩的社会化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宣传活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让交通参与者在参与各类专题活动中进行社会宣传教育和自我教育。要加强对交通设施作用与意义的宣传。在实际行车中,有少数交通标志、标线仍不为所有驾驶人所重视、接受,如对警告标志注意不够,禁令标志中禁止或限制的部分内容遵守不够,辅助标志的内容不注意观察,还没有完全明白交通标线的含义等。
四是增加指示诱导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的设施,进一步强化非机动车和行人的管理。当前,行人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问题较为突出,因行人违法而造成的交通事故明显上升。费县大队针对这种现象,在完善行人交通设施的同时,强化勤务管理模式,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模式做到高峰定点,低峰巡线。严格按照责任段分段分片,包干到人,明确管理目标,对影响城区道路交通秩序的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加大整治力度,从严查纠行人乱穿马路、过街闯信号、不走人行横道或天桥、翻越隔离护栏等违法现象,并在城区主要路段轮流进行整治,规范了城区主要干道的交通秩序,有效净化了城区道路交通环境。
第四篇:论刑事案件中的量刑建议
论刑事案件中的量刑建议(该文为枣庄首届律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欢迎提宝贵意见)
2009-11-07 17:18:21|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论刑事案件中的量刑建议
内容摘要:量刑建议作为刑事诉讼中的新事物,现有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检察机关一经推出,社会各界对此褒贬不一。笔者以律师眼光,客观公正的介绍和阐述量刑建议的定义、法律依据、量刑建议在我国的发展、量刑建议的作用及担忧、量刑建议对律师业务的影响及律师应对措施等内容,希望律师同仁能够积极应对,促进刑事业务更好发展。
关键词:量刑建议
作用和担忧
应对措施
笔者在办理一起团伙抢劫案件中,某区公诉机关提交被告人量刑建议书,(见下表)考虑到量刑建议在刑事诉讼中为新鲜事物,对律师办理刑事业务实践中影响较大,有研究和讨论的价值,特作以下浅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山东省枣庄市某区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一览表 被告人:杜某 案由:抢劫 序法定情节
号
酌定情节
备注 1 2 3 4 5 抢劫7次 未成年犯罪
三人以上结伙 有预谋作案 作用相对较小 如实供述部分同
基准刑12年 7--8年 8--9年 8.5-9.5年 8-9年
种余罪
揭发同案犯共同
7.5-8.5年
犯罪事实
初犯、认罪态度
7—8年
较好
6.5-7.5年
赔偿损失 5.5-6.5年
一、关于量刑建议的定义
法学界这样给予定义:公诉人在指控被告人构成犯罪的同时,就被告人应被判处的刑罚种类及刑期,向法院提出具体建议。
二、关于量刑建议权的依据
公诉机关提出量刑建议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在《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条规定:“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互相辩论。”,这被公诉机关系统内认为量刑建议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当业内人士认为量刑建议权是基于公诉权的下位权能,是公诉权的应有之义。著名的刑诉法专家、北京大学教授陈陈瑞华认为,完整的公诉权应该包括定罪的申请权和量刑的建议权。
三、国外公诉机关的量刑建议制度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中都有关于量刑建议的内容,并因法律制度和法律传统的不同而形成各具特色的量刑建议制度。
英美法系国家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不是混为一体的,有关量刑建议的活动只能发生在量刑阶段,在以定罪为核心的庭审过程中不存在量刑建议的问题。英美国家关于量刑建议的通常做法是,在陪审团定罪后,法庭择日就各种酌定因素举行量刑听证。量刑听证中,控辩双方都要参加,都可以就量刑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检察官作为控方自然拥有量刑建议权。
大陆法系国家是另外一种情形,其量刑建议制度一直贯穿于审判过程之中。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定罪与量刑在程序法上未作明确划分,主要是通过检察官在诉讼活动中提出量刑建议。至于检察官提出量刑建议的效力,各国都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对法官产生约束力。
四、量刑建议在我国的发展:
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庭审模式由法官为主导的审问式向对抗式的转变,对抗式庭审强调控诉和辩护双方的平等地位和相互对抗。部分基层检察院开始尝试开展量刑建议改革。1999年,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开始试行“公诉人当庭发表量刑意见”,并在2000年初确定为公诉改革的课题之一; 2005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式下发《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检察机关要根据罪刑相适应的原则,依照刑法、司法解释有关规定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在庭审中就被告人量刑幅度向审判机关提出具体建议,并把实施量刑建议制度提到是强化审判监督的必要措施的高度,此后量刑建议制度作为刑事诉讼程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正式在全国各地检察院推行。2008年10月26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作关于加强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工作维护司法公正情况的报告。报告建议通过立法或修改刑法对各类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出科学规定,以更好的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近一步明确法律监督范围,完善监督程序,增强监督刚性,建立健全刑事二审、再审、减刑假释、死刑复核、量刑建议和诉讼时效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从中可以看出量刑建议将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承担越来越重的角色。
五、量刑建议的作用
(一)可以防止司法腐败对抗法官自由裁量权
我国刑法中对每种犯罪的法定刑幅度空间都比较大,给了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合理依据,同时没有美国一样的统一的量刑指南,法官的量刑过程相对比较封闭,存在一定暗箱操作现象,因此导致不同时期、不同法院、不同法官对案件事实基本相同的被告人,作出相差较大不同判决。这是我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现实体现。量刑建议相当于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增加了一个公开的量刑听证过程,使法官量刑置于一种无形的监督之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量刑事裁判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可以防止司法腐败对抗法官自由裁量权。
(二)可以更好的发挥法律监督作用,节省司法资源
《宪法》第12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审判监督重要方式是提起抗诉。抗诉是一种事后监督。公诉机关通过提出量刑建议的方式使定罪量刑更加准确,公诉意见更容易被审判机关采纳,是一种事前监督,弥补了事后监督的不足。据四川省彭山县检察院从2004年试行量刑建议以来的4年,与前期相比提起抗诉率减少了50%,抗诉成功率从75%增加到100%。量刑建议权的行使,有利于人民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有利于检察机关正确行使抗诉权,节省了司法资源,提高了诉讼效率
(三)可以更好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公诉机关行使量刑建议权,杜绝了审判机关的暗箱操作,保护了被告人的人权,更为重要的是在庭审中增加了一个量刑辩论程序,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人可以充分对于公诉机关的定罪量刑发表意见和看法。著名刑法专家、北京大学教授陈兴良说:“现在庭审主要集中在定罪部分,量刑部分的辩论十分空泛,过分含糊。通过量刑建议可以让庭审活动更加丰富,可以充分保护被告人的权利。”即“实现了正义,且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通过该程序被告人更能够认罪服法,接受改造。
(四)可以促进公诉人、法官、律师水平特别是庭审水平的提高。
要对某个案件提出量刑建议及对量刑建议提出意见,公诉人和律师就要全面掌握案情,熟悉法律和刑事政策,了解以往的有关案例,促使双方尽快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更加全面地、具体地研究案件事实以及定罪和量刑各个方面的问题,量刑建议也扩大了控辩双方辩论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了庭审控辩双方对抗性,因此可以促进双方水平的提高,法官更是要接受这无形的制约,努力专研业务,因此通过该举措可以提高法律职业共同体水平的提高。
(五)通过量刑建议,可以推动司法改革。
通过量刑建议,可以推动立法解释或者修改刑法对各类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出科学规定,同时可以推动刑事司法制度的的进一步改革,不论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检察官都普遍地享有量刑建议权。最为典型的当然要属美国的辩诉交易,2003年3月14日最高院、最高检、司法部三部门出台的《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以及《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都借鉴了控辩交易的合理因素,因此量刑建议可以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科学合理的因素,推动中国特色的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
六、对于量刑建议的担忧
(一)量刑建议没有法律规定,难免引起争议。根据《立法法》第8条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九)诉讼和仲裁制度,”,该法第9条规定:“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因此如果公诉机关全面推行量刑建议,国家应当修改《刑事诉讼法》等法律。
(二)公诉人的综合素质能否胜任。如前文所述量刑建议需要公诉机关更高的业务素质,现阶段我国公诉机关人员构成比较复杂,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量刑建议作为双刃剑,虽能规制法院审判权不当行使,同时也应加强公诉机关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告诫。
(三)量刑建议缺乏明确的量刑标准。法官自由裁量权一样,我国没有统一的量刑指南,公诉机关在提出量刑建议时,也存在量刑偏差和量刑失衡量问题,罪名情节基本相同的案件,由不同的公诉机关提出量刑建议差别较大,因此最高检有必要做好研究,积极稳妥的制定量刑标准。
(四)检察机关作为公诉机关,同时作为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对公安机关和法院的诉讼活动负有法律监督的法定权利,量刑建议由其提出,法官在量刑时更容易迎合公诉机关的意见,影响控辩平衡。辩护律师在等腰三角诉讼中本来处于弱势一方,公诉人提出量刑建议,更使辩控双方地位不平等。北京市石景山区检察院2007年共对81起案件提出量刑建议,95%被法院采纳或基本采纳,从一个侧面也能够看出量刑建议将会影响控辩双方的平衡。
(五)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除了一些特殊情形的被告人必须有辩护律师外,委托律师辩护是其一项权利,权利当然可以放弃,也就是说被告人也可以不委托律师,根据不完全统计70%的刑事案件没有律师参与。同时律师参与刑事案件的兴趣也在降低,据北京市律师协会的统计,2000年北京市有律师5495 人,全年办理刑事案件4300件,人均办理刑事案件从1990年的2.64件下降到2000年的0.78件。公诉机关在全面推行量刑建议书后,可能对被告人及其亲友委托律师的愿望产生消极影响,更加重了律师从事刑事案件的困境,长远来看对建设法治国家、保障公民权利不利。
七、律师应对措施: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作出决定,从2009年6月1日起,在全国法院开展量刑规范化试点,其目标是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准确确定具体罪名的量刑起点,合理确定各个量刑情节的调节幅度,进一步修改完善量刑程序,为明年在全国法院试行做好准备。因此作为等腰三角诉讼中的律师一方在其他两方已经对于量刑问题高度重视的前提下我们更应该投入精力以适应该变化。
(一)律师应当注重对量刑部分的理论研究,提高庭审过程中关于量刑部分辩护水平。2009年3月26日,深圳罗湖区率先在全国试行刑案量刑辩论机制,检察院和法院两家制定了《关于刑事案件量刑辩论的实施意见(试行)》,该意见规定对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法庭辩论中单独设置量刑辩论阶段,公诉人先发表量刑建议,然后公诉人、辩护人可就如何量刑、量刑的具体幅度、是否适用缓刑等展开辩论,被告人也可就自己的量刑提出意见,因此作为辩护律师更应当注意这方面的变化,做好准备以从容面对。
(二)可以预见刑事辩护律师辩护业务将有较大变化,主要体现为专业化、精细化。为更好说明观点,举例:根据《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常见罪名量刑指导意见
(二)》故意伤害伤害致人轻伤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量刑格为3个月,量刑情节从重情节:有累犯情节,可以在1---3个月量刑格内从重处罚。(下略)从上可以看出律师从事刑事辩护必须进行精细化辩护,加强研究基准刑、量刑格、分格原则、量刑情节等。
(三)加强与公诉机关的沟通和交流影响量刑建议。根据公诉机关在刑事审判中的特殊地位,法官十分注重量刑建议,从笔者办理的的杜某抢劫一案中,与主审法官沟通及生效判决上也能看出端倪,因此律师作为辩护人应当加强与公诉机关交流,作为刑事案件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更应当向公诉人反映被害人或其家属的愿望和要求,使其量刑建议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前提下作出。
第五篇:区位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区位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中心地理论
首先要介绍下中心地理论的概念,生产者为了谋取最大利润,掌握尽可能大的市场区,使生产者之间的间隔距离尽可能地大;消费者为了尽可能方便以及减少路费,都自觉地到最近的中心地购买货物或取得服务。中心地可以表述为向居住在它周围地域(尤指农村地域)的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而空白区域则是服务范围,是指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在均质的情况下,每个小市场会形成一个个圆形,紧密排列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商业区域,然后相邻两个中心地重叠,充分竞争,彻底瓜分相交部分,形成紧密的六边形服务区。中心地理论遵循市场原则,然而因为每个市场需求不同,所以六边形大小也是不一样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备完成上述行为的完整知识。经济人假设条件的补充对中心地六边形网络图形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中心地还有等级之分,像油、盐、酱、醋这些调料的价格低廉,是人们经常需要的物品,所以经营此类低等级产品的商店相互距离较小,服务范围小,数目较多。而衣帽、电器、家具等价格较高而且不是被频繁需要的,所以经营此类高级商品的店距离较长,服务范围大,数目少。依次产生了一级中心地,二级中心地,三级中心地……这就是六边形市场大小不一的形成原因了。
当然实际的市场当然不可能是均质的,所以市场不是圆形的,一般呈现椭圆状,堆积而成的商业区域也不是正六边形的,而只是一块近似六边形的区域。还有不像理论中描述的,中心地可能会因为实际需求的原因而发生偏移,不在服务范围的正中心。下面举两个具体的例子。北京城发展历史悠久,而北京商业网点的长期发展变化就体现了中心地的思想。其中同级商业网点的布局,其服务范围大致呈现为正六边形,说明其满足了中心地理论要求,商业中心布局是合理的。还有在荷兰的须德海周围几千平方千米的圩田中,就是按照中心地理论的原理建立了居民点和交通网,但它并没有完全按照六边形嵌套的模式来布置。政府在圩田上规划的是一个居民体系,由三个级别组成。在安排各级居民点的空间位置是,同级居民点之间的位置大致相当,高级别的居民点则分布在较低级别的居民点的中间。
工业区位理论
最早提出工业区位理论的是韦伯,但韦伯过高的估计了运费因子、劳动力因子和集聚因子的作用,而忽视了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历史等其他因子的影响。同时,他还假定了一系列的非现实条件,使得他的工业区位理论在面对现实时显得苍白无力。于是在这基础上,有发展出来许多更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但中心思想还是一个,就是工业区应该建在生产费用最低的地点。
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是,东西部之间的工业化发展差异巨大。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而中西部地区却发展缓慢,从而导致了区域经济差异的不断扩大。这种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从工业区位论来看,韦伯所提出的运费、劳动力和集聚作用不可忽视。由于东部交通运输业发达,拥有廉价且丰富的劳动资源,基础设施完善,工业经济集聚效益高,又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最近,这些都是加速东部经济发展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经济之间的差距。反观中西部,自然资源丰富,但缺乏劳动力,且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方便,难以吸引国内与国外资本,进而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