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玛勒庆壕赖村汇报材料11
玛勒庆壕赖村汇报材料
玛勒庆壕赖村总面积14平方公里,辖4个社,总户数223户,总人口632人。全村现有耕地2399亩,其中水浇地1353亩。村党支部有党员22名,其中妇女党员1名,60岁以上党员11名。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推举产生村民代表31人。2009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1050元。本村农村合作参合率达到100%,参合人数604人;养老保险参合率达到82%,参合人数420人;精神文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按照上级精神,得以有效落实,呈现出平安、稳定、富裕、和谐的社会局面。
自开展以“当先锋谋发展、争作为促和谐”为主题,以“城乡互联、村企共建、百村结对、万户帮扶”活动为载体以来,我村以“四权四制”为准绳,以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为目标展开各项工作。
一、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激发基层党组织新活力(一)加强组织,落实责任。
1、建立以支部书记高卡文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及村干部挂点党小组的指导小组,全体党员干部在村内实施“一对一”帮扶活动(一名党员帮扶一户贫困户),努力成为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的推动者、争做“五带头”优秀党员的示范者。
2、建立健全党支部工作制度,按期召开党员干部联席会议,讨论村民实际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制定民主生活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
民主生活会,支部书记向全体党员做述职报告,党支部成员做好批评与自我批评。
3、调度、利用资源。我村设有专门的便民服务大厅、信访接待室、调解室、大、小会议室及办公室等。其中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对村民的培训及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我村实现与镇政务网互联,资源共享,对村务一键式操作、数字化管理。
(二)心系群众,惠及民生。
在镇党委政府的安排下,我村先后开展了“下基层、保增长、惠民生”、“下基层,办实事、促统筹”及现阶段正在开展的“城乡互联、村企共建、百村结对、万户帮扶”等一系列惠民活动,支部与村委紧紧抓住机遇,为村民尽力办更多、更好的实事,为村民谋取更多的利益。
二、把握载体,促进党组织建设
自“四权四制”村治新模式及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我村的领导班子及党员在各个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加固了基层组织建设。
(一)在四权四制方面,我村以下列四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民主—政务、财务透明化。在支部和村委的带领下,在村民的监督下,公开选举社长和村民代表,按照村民的意愿,高票入选,选出村民满意的干部队伍。评选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危房户等,由党员、社长、村民代表举手表决,并予以公布。财务监督小组监督村级财务,“两委”定期向财务小组汇报财务情况,并在财务监督小
组参与下每季度财务公开、公示。
2、团结—干部群众凝结一心。根据我村实情,要想发展经济,必先引入大中型企业。只要有企业进驻,我村便会抓住机遇,依托优势,发展本村经济。在“两委”的带领下,在党员、社长、村民代表的配合下,去年至今,我村先后完成了“包西铁路”项目和“商砼拌合站”项目的土地征用问题。在我村,土地已经承包到户,如果征地按户进行,那么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也会出现不必要的矛盾。两委看到这一情况,及时召开党员、社长、村民代表大会,征求大家的意见。根据本村的二轮土地承包账本健全拟定:有承包的户子每户给予补助,剩余归集体所有平均分配。在初步拟定计划后,召开了社员大会,经社员全部同意后制定了征地方案和资金分配方案,时间只用了半天。整个征地的过程,从开始到资金到每户的卡里,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顺利的完成了土地征用。
3、班子硬—群众中的威望极高。无论是村支书、村长、党员还是村民代表,都是村民自愿选举产生;无论开大会小会,对于年长的村民、残疾的村民,都要开车接送,保证安全;无论大事小事,都是村民切身利益的事,事事挂心上;无论官大官小,都平易近人,尊老爱幼。做每一件事由村支书、村长牵头带领,党员、社长配合,村民代表决策,做事仅仅有条,符合村民心意,这就是我村的工作机制,从而避免了很多矛盾的发生,没有上访事件,更没有越级上访事件,实现“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成为了“零非访村”。
4、党员队伍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村中有22名党员,大部分党员发挥了带头模范作用。在两委的支持下,党员陈贵才与高登宽成立了柠条厂,市场一直发展到河北,带动村民致富,增加村民经济收入,随后又成立了把杆协会,协会里大多都是本村的村名,积极带动本村村名致富;党员白光耀率先在我村养运输车,两委鼓励大家养车,并希望成立车队,随后成立了本村汽车运输协会,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也培养出了一批技术青年;党员杨万信成立了本村机械工程队,两委积极调度本村村民加入工程队,并主动帮工程队接揽工程,发展壮大工程队。工程队现有大型挖机两台,运输车15辆,全由本村村民组成,大大的增加了我村村民第三产业的增收;利用本村交通便利这一条件,先后建立了柠条厂、把杆协会、运输协会和机械工程队,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推动产业化经营和农牧民增收,并从货源、销售、价格、各种费用的统一协调、购买以及事故的协调处理等方面加强服务、降低成本、缩小风险。
(二)在创先争优方面,我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和党员干部骨干带头作用,使全村党员干部的素质有新的提高,业务能力有新的增强,工作作风有新的改进,服务质量有新的变化。今后,我村将继续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服务中心工作、增强党员素质、提升服务水平、健全工作机制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出现麻痹松动、流于形式、走过场等问题,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党支部今后发展思路
经两委及其成员与党员、社长、村民代表讨论决定,今后以搞活一产、引进二产、发展三产为发展思路:
(一)在今后工作中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大、中规模企业,可以是以煤炭洗选加工为主的企业(本村与神木县接壤,境内有包西铁路、府深线贯穿,交通便利,且与陕西忽鸡图、柠条塔、孙家岔三地的40余座煤矿靠近,平均距离30公里左右,货源充足,运输便捷,又有较为雄厚的运输业支持),吸纳村民就业、增加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利用交通运输便利条件,发展规模化产业种植,搞活一产,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提高农田利用率,增加农牧民收入。
(三)大力发展汽车运输及把杆生产业,进一步完善两个主导产业发展,通过两个协会,成立货运信息中心等方式,推动汽车运输及把杆生产业在全村的优势发展,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四)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的模范作用,带动其他村民走上致富路。使党员思想转变,观念更新,思进取,谋发展的意识增强,把一部分党员培养成产业化带头人,让他们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此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第二篇:恰勒格尔村汇报材料
科蒙乡恰勒格尔村洋葱基地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恰勒格尔村洋葱基地位于尼勒克县科克浩特浩尔蒙古乡以东
12公里处。全村有汉、回、蒙、哈等民族,共848户,2890口人,可耕地面积为11115亩。人均纯收入为7200元每年。该村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其中蔬菜种植是特色产业,洋葱和胡萝卜种植面积为3800多亩,占耕地面积的34%,今年洋葱的产值达700多万元,其中净收入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00元每亩。
二、有效措施
在乡党委和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村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来
大力发展洋葱基地,确保提高农牧民的增收,现将采取措施总结如下: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洋葱的销路。
2、做大做强洋葱产业,挖掘洋葱增收潜力。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
施,千方百计做好洋葱产业的增产增效工作。一是充分发挥乡农技部门技术人员的作用,调动他们服务“三农”的积极性,着力抓好洋葱的产中的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产后的销售、加工、储藏等引导服务工作。二是做好洋葱外运的前期准备工作,及早着手和铁路部门沟通协调,建立洋葱配送中心,确保洋葱等蔬菜的配送和外运销售。三是抓好洋葱的促销工作。采取网上推介、外出考察等方式,了解市场供求信息,联系客户,落实定单,确保洋葱销售顺畅。四是成立洋葱销售协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洋葱生产经营水平。
3、今年,继续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发展恰勒格尔村洋葱的种植面积农业。通过利用恰勒格尔村自身的优势资源,如地势平坦,气候适宜种植洋葱的,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提高质量,打造品牌。
三、取得成果
恰勒格尔村种植业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独特的生态环境、开放的农产品市场,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城乡统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种植业生产各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加快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全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综合效益为总体目标,加大种植业综合技术研究,加大现代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着重抓好优质高产栽培、科技高产示范、种植制度改革、标准化育苗、良种良法配套、科学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等一系列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应用,以办示范样板的形式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步伐。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尤其需要基层干部当好带头人。从恰勒格尔村的变迁中可以看出,当好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关键就在一个“带”字。一是能以富民为己任,有本事把村民带富。这就要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让农民生活宽裕起来;二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本事把人带
好;三是作风过硬,一心为民。心底无私者,才能乐村民之乐,忧村民之忧,团结和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恰勒格尔村
2011年6月7日
第三篇:《阿玛勒火》教案2
《阿玛勒火》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西藏的风土人情,以及西藏音乐风格特点和西藏舞蹈特点。
2、能够分辨出《阿玛勒火》的题材,说出西藏舞蹈的特点。
3、感受西藏音乐的风格,体会西藏新面貌和西藏人民爱戴和尊敬孔繁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音乐视频、图片更深入的了解西藏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西藏音乐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聆听一段藏族歌曲。
2、收集西藏歌曲,西藏还有那些歌曲?(《青藏高原》、《圣地拉萨》、《格桑拉》、《青海湖》、《坐上火车去拉萨》、《青海人》、《桑吉卓玛》、《天路》、《乃宁桑珠庙会》等)
二、欣赏《阿玛勒火》
1、聆听《阿玛勒火》时,应引导学生注意其三个明显的艺术特征。1)乐段的开头都用“阿玛勒火”这个衬词启始。2)乐段的结尾都用的旋律收束。3)乐段与乐段间都用间奏予以过渡。
2、解释囊玛的含义。
“囊玛”在藏语中有“宫内”的意思,受宫廷文化的影响,常被人们误以为是宫廷音乐,其实,它来自民间是一种传统歌舞形式,以歌为主,以舞为辅,演出人数不限,常在室内演出,通常由引子、慢快歌舞和快歌舞三个部分组成。
3、聆听《阿玛勒火》时,先让学生哼哼旋律,理解歌词,再引导学生在音乐情绪上、音乐风格上(特别是与其相关的音乐要素和音乐表现手段上)其它藏族歌曲进行对比,进而对 “囊玛”这种音乐体裁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三、欣赏西藏舞蹈
1、放西藏舞蹈视频,西藏的舞蹈有什么特点?(舞步、弯腰、服装等)
2、让学生简单地学学西藏的舞步。
四、总结
通过欣赏藏族歌舞体验了藏族人民的热情奔放,也从它的旋律中感受到西藏音乐的独特风格。
第四篇:《阿玛勒火》教案
教学内容:阿玛勒火
教学目标:.1.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藏族的歌舞音乐,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2.能够聆听并辨别藏族歌舞音乐——囊玛,并能感受、体验它们的音乐情绪 3.了解《阿玛勒火》三个明显的艺术特征。教学重难点:
1.了解《阿玛勒火》三个明显的艺术特征。2..藏族歌舞音乐的特点、音乐情绪。课型:欣赏课
教学方法:聆听、律动、舞蹈表演等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演唱《献上最洁白的哈达》导入新课。藏族不仅有悠远高亢、舒畅开阔。曲调优美的歌曲,还有多姿多彩的舞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藏族的歌舞音乐囊玛,接下来我们欣赏一首优美抒情的藏族民歌《阿玛勒火》 二.新课学习:
1播放《阿玛勒火》,聆听思考,作品的结构、每个乐段的开始和结尾有何特点、乐段之间用什么过渡?
(三个明显艺术特征分析:乐段开头都用“阿玛勒火”这个衬词开头;结尾都用相同旋律收束;乐段与乐段之间都用间奏过渡。)2..再次聆听思考:
此外你还感受到了那些音乐要素的特点?请自由发言。
(歌词采用比兴手法写成。文字简练,寓意深刻,艺术性很强。表达了藏族人民和解放军的深厚感情。
E商调,两段体。引子流畅,第一乐段旋律优美抒情、清新。第二乐段旋律优美抒情,调性稳定,情绪沉稳。)
3.你知道什么事囊玛吗?课件演示:囊玛
囊玛,在藏族的语言文字里含有“室内”的意思。源于民间,并有着悠久的历史。只是发展到了17世纪中叶(清初顺治九年),五世**阿旺洛桑嘉措从北京受封回到拉萨后,才在布达拉宫模仿清制建立了歌舞队,并且开始吸收一些囊玛的曲子为宫廷所用。囊玛,古典歌舞艺术形式,以歌为主,以舞为辅,演出人数不限、可多可少,常在室内演出。
囊玛音乐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引子(旋律比较固定)。慢板歌舞以唱为主。快板舞曲速度很快,富于跳跃性。其音乐情绪显得热烈奔放、粗犷豪爽;舞者则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气氛热烈而活跃。伴奏乐器:竹笛、扬琴、扎木聂、根卡、胡琴、持琴(类似二胡)和串铃等。
4.学生再次聆听歌曲 三.实践创造: 复听《阿玛勒火》随音乐做简单动作。
播放《翻身农奴把歌唱》舞蹈视频。跳舞 四.小结:囊玛
囊玛,古典歌舞艺术形式,以歌为主,以舞为辅,演出人数不限、可多可少,常在室内演出。
囊玛音乐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引子(旋律比较固定)。慢板歌舞以唱为主。快板舞曲速度很快,富于跳跃性。其音乐情绪显得热烈奔放、粗犷豪爽;舞者则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气氛热烈而活跃。伴奏乐器:竹笛、扬琴、扎木聂、根卡、胡琴、持琴(类似二胡)和串铃等。
(歌之不足舞蹈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阿玛勒火》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第五篇:阿玛勒火音乐教案(范文)
篇一:《阿玛勒火》教案
教学内容:阿玛勒火
教学目标:.1.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藏族的歌舞音乐,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2.能够聆听并辨别藏族歌舞音乐——囊玛,并能感受、体验它们的音乐情绪 3.了解《阿玛勒火》三个明显的艺术特征。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阿玛勒火》三个明显的艺术特征。2..藏族歌舞音乐的特点、音乐情绪。
课型:欣赏课
教学方法:聆听、律动、舞蹈表演等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演唱《献上最洁白的哈达》导入新课。藏族不仅有悠远高亢、舒畅开阔。曲调优美的歌曲,还有多姿多彩的舞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藏族的歌舞音乐囊玛,接下来我们欣赏一首优美抒情的藏族民歌《阿玛勒火》
二.新课学习: 1播放《阿玛勒火》,聆听思考,作品的结构、每个乐段的开始和结尾有何特点、乐段之间用什么过渡?
(三个明显艺术特征分析:乐段开头都用“阿玛勒火”这个衬词开头;结尾都用相同旋律收束;乐段与乐段之间都用间奏过渡。)2..再次聆听思考:
此外你还感受到了那些音乐要素的特点?请自由发言。
(歌词采用比兴手法写成。文字简练,寓意深刻,艺术性很强。表达了藏族人民和解放军的深厚感情。
e商调,两段体。引子流畅,第一乐段旋律优美抒情、清新。第二乐段旋律优美抒情,调性稳定,情绪沉稳。)
3.你知道什么事囊玛吗?课件演示:囊玛
囊玛音乐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引子(旋律比较固定)。慢板歌舞以唱为主。快板舞曲速度很快,富于跳跃性。其音乐情绪显得热烈奔放、粗犷豪爽;舞者则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气氛热烈而活跃。伴奏乐器:竹笛、扬琴、扎木聂、根卡、胡琴、持琴(类似二胡)和串铃等。4.学生再次聆听歌曲
三.实践创造:
复听《阿玛勒火》随音乐做简单动作。
播放《翻身农奴把歌唱》舞蹈视频。跳舞
四.小结:囊玛
囊玛,古典歌舞艺术形式,以歌为主,以舞为辅,演出人数不限、可多可少,常在室内演出。
囊玛音乐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引子(旋律比较固定)。慢板歌舞以唱为主。快板舞曲速度很快,富于跳跃性。其音乐情绪显得热烈奔放、粗犷豪爽;舞者则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气氛热烈而活跃。伴奏乐器:竹笛、扬琴、扎木聂、根卡、胡琴、持琴(类似二胡)和串铃等。
(歌之不足舞蹈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阿玛勒火》歌声中结束本节课。)篇二:八年级上册上册音乐教案-第二课时欣《阿玛勒火》
篇三:1音乐教案《正月十五那一天》、《阿玛勒火》
大邱庄镇中学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 音乐主备:周静 审核:王帅 课题:赏析《正月十五那一天》、《阿玛勒火》
课型:授新授课时间:
【导学目标】
1、了解西藏舞蹈的构成和特点,简单学习舞蹈动作。
2、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阿玛勒火》,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为
《走进西藏》编排舞蹈。
【导学重难点】区分藏族舞蹈中的“堆谢”与“囊玛”
【导学过程】
1、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2、引入课堂:图片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图片,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有年轻的姑娘在跳舞......师:非常好。这幅图片上描绘了藏族姑娘穿着亮丽的衣裳尽情跳舞的场景。众所周知,藏族人民能歌善舞。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思考:藏族人民的舞蹈是什么样的?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播放视频)
生:.......师:很好。这段舞蹈的背景音乐是藏族歌曲《康定情歌》。藏族人民热情奔放,她们的舞蹈也激情潇洒。我们来了解下藏族的舞蹈。师:下面我来给大家示范几个基本舞蹈动作。大家可以随我一起学一学。(.......)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类。“谐”主要是流传在藏族民间的集体歌舞形式,其中又分为四种:《果谐》、《果卓》(即《锅庄》)、《堆谐》和《谐》。后来增加了简单的上肢动作、原地旋转和队形变换,成为一种男女交替、载歌载舞的劳动歌舞形式。这种劳动歌舞今天已被搬上舞台,成为历史上劳动艺术的纪念。在藏族舞蹈的歌曲中,“堆谢”与“囊玛”最为重要。
堆谢:
在藏文中,“堆”是“上”的意思,“谢”即歌曲。堆谢是产生于雅鲁藏布江上游
(拉孜、萨迦、昂仁、萨嘎)一带的民间舞蹈,又名“拉萨踢踏舞”,舞蹈动作文雅华丽,是西藏民间歌舞。广泛流行于西藏各地。公元13世纪(元朝),萨迦地区的经济文化有了圈套的发展。由于出现了札木聂这种乐器,并为当地的歌舞——果谢——伴奏。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有固定前奏、间奏和尾声的,具有完整结构形式的歌舞。这种歌舞被称之为堆谢。堆谢的音乐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部分称“降谢”,速度较慢,抒情悠扬,富有浓厚的歌唱气息;后部分称“觉谢”,速度较快,轻松活泼,舞蹈气氛强烈。最早时,舞蹈者限制在一块木板上跳,现在经专业歌、舞工作者的改编和发展,舞蹈的形式多种多样,人数多少不拘。其伴奏乐器主要有:笛子、札木聂,二胡等。(播放图片)
囊玛:
囊玛,在藏族的语言文字中含有“室内”的意思,可见,这种歌舞音乐是在室内演出的。由于这一音乐体裁特点,曾被人误认为是一种“宫廷音乐”。其实,它来自民间,且历史悠久。在17世纪中叶,五世**阿旺洛桑嘉措从北京受封回到拉萨,在布达拉宫模仿清制建立了歌舞队,并开始吸收囊玛的一些曲子为宫廷所用。囊玛在一定程度上收到宫廷文化的影响,多少存在一些封建文化的糟糠。囊玛是中国藏族传统歌舞音乐,主要流行在拉萨城区。因在布达拉宫内的囊玛岗(即内室)演出而得名。在西藏多种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以歌为主,以舞为辅,演出人数不限,可多可少。因其历史悠久,发展成熟,被称之为西藏的古典歌曲。歌词有民间创作和上层喇嘛创作两类。音乐由引子、歌曲、舞曲(慢板歌舞、快板歌舞)组成。最常见的形式是中速的引子接慢板的歌曲,然后是快板的舞曲。引子由乐器演奏,曲调较固定,慢板歌舞以唱为主。歌曲的音乐典雅,节奏舒展,与快速的舞曲形成鲜明的对比。演唱时配以简单的舞蹈动作。舞曲欢快热情,表演者只舞不唱,有时舞者脚下垫一块木板,脚在木板上踏出明快的声响。囊玛的伴奏乐器有以下几种乐器:竹笛、扎木聂、根卡、胡琴、持琴和串铃等。(播放图片)
师:对比两组图片,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师:对。跳囊玛,大家围成一个圈。抬脚、甩手、踏点步,歌曲富有华贵典雅的气质和人情味很足,优美风雅、富有时代审美情趣。
师:现在。给大家听两首歌曲《正月十五那一天》、《阿玛勒火》。(播放音乐)思考:两首有什么不同?
师: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师:“堆谢”相对“囊玛”来说更活泼欢快一些。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她进藏时,将中原的先进文化带入西藏,藏民都很崇敬她,就以歌舞形式赞美她,《正月十五那一天》就是其中一首。《正月十五那一天》又名《埃马林几》、《请你听一听》。它是一首史诗性的颂歌,属于“堆谢”中“觉谢”一类的民歌。歌曲情绪轻快活泼,具有舞蹈性特征,将文成公主进藏时的盛况及藏族人民的高度热情强烈的表现出来,从而揭示了汉藏两族人民团结一心、亲如一家的主题思想。
《阿玛勒火》是“囊玛”中的一首古典歌曲。新中国成立后,藏族人民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崭新的时代内容。歌曲开头有一段流畅的引子。第一乐段旋律优美而抒情,其中,部分旋律有离调现象,给人以清新的感觉。第二段旋律依然婉转悠扬,但调性稳定,从而使人感到其情绪深沉。曲中歌词运用我国民歌的传统比兴手法写成,它用非常简洁的文字,阐明了许多生活哲理,寓意深刻,艺术性很强。师:最后,我们来欣赏一首器乐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播放音乐)
旋律优美动听、婉转流畅。伴奏声部均为打击乐,基本使用舒展性的节奏相配合,给人以温馨、幸福的轻歌曼舞的印象。其中,铃鼓的滚奏增加了乐曲的活跃气氛。师:今天,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图片、视频,了解了藏族舞蹈及其音乐,学习了简单的舞蹈动作。同学们可以运用这些动作编排一些舞蹈,加入《走进西藏》这首歌曲进行展演。
教学感悟:
篇四:八年级音乐教案
八年级音乐课时安排表
第1课时大海啊 故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能运用恰当的艺术处理手段(力度 演唱情绪 速度)自信有感情的用亲切柔和、充满激情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海的音乐形象,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16册《大海啊,故乡》。
三、教学重点:
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四、教学难点:
运用音乐要素分析表现音乐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1:老师做一个海鸥式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联想其动物形象然后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提示,我们会联想到海鸥,那海鸥一般生活在那里呢?(大海)
提问2:提起大海,大家都非常兴奋,刚才大家交流的都很好,现在,你能不能用学过的成语来形容大海? 表现大海宽阔的:一望无边、无边无垠; 表现大海宁静的:风平浪静、鸥水相依; 表现大海气势的:海纳百川、汹涌澎湃;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唱一首与大海有关的歌曲《大海啊,故乡》。在歌曲的时候请大家思考两个
问题:《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力度又是怎么变化的?
(二)歌曲欣赏: 作品介绍
在学唱歌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歌曲的作者。
1、作者王立平,著名作曲家,吉林长春人,代表作品有《红楼梦》、《牧羊曲》、《太阳岛上》等,他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2、创造背景: 交流讨论刚才的问题
1、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2、力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交流讨论后师小结:
这首歌的情绪: 由深情到激动 这首歌的力度: 由弱到强
师: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同学们想不想唱这首歌?
(三)教学活动 学唱歌曲分析音乐要素
1、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老师小声哼唱。
2、片段分析一:前半部分(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力度弱 表达情绪深情舒缓
片段分析二:后半部分(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力度强 表达情绪激动有力 利用教具让学生集体参与
1让学聆听音乐力度变化的感受做出相应的(„„)动作!提示:提示随音乐的快慢、强弱,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2得出结论:力度变化在音乐中的作用? 表达音乐情感
第2课时 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为几亿中国电视观众演唱了《我的中国心》,歌声一下子打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引起了祖国同胞的强烈共鸣。写爱国歌曲很容易流于概念化和喊口号,但曲作者很聪明地运用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样具有象征性的中华名胜来传达爱国之情,整首歌是以海外游子直抒胸臆的语气切入,把一个壮阔的题材写得自然而然,从而征服了所有人。
篇五: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八年级上册音乐课时安排表
第1课时大海啊 故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能运用恰当的艺术处理手段(力度 演唱情绪 速度)自信有感情的用亲切柔和、充满激情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海的音乐形象,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16册《大海啊,故乡》。
三、教学重点:
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四、教学难点:
运用音乐要素分析表现音乐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1:老师做一个海鸥式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联想其动物形象然后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提示,我们会联想到海鸥,那海鸥一般生活在那里呢?(大海)提问2:提起大海,大家都非常兴奋,刚才大家交流的都很好,现在,你能不能用学过的成语来形容大海? 表现大海宽阔的:一望无边、无边无垠; 表现大海宁静的:风平浪静、鸥水相依; 表现大海气势的:海纳百川、汹涌澎湃;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唱一首与大海有关的歌曲《大海啊,故乡》。在歌曲的时候请大家思考两个
问题:《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力度又是怎么变化的?
(二)歌曲欣赏: 作品介绍
在学唱歌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歌曲的作者。
1、作者王立平,著名作曲家,吉林长春人,代表作品有《红楼梦》、《牧羊曲》、《太阳岛上》等,他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2、创造背景: 交流讨论刚才的问题
1、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2、力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交流讨论后师小结:
这首歌的情绪: 由深情到激动 这首歌的力度: 由弱到强
师: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同学们想不想唱这首歌?
(三)教学活动 学唱歌曲分析音乐要素
1、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老师小声哼唱。
2、片段分析一:前半部分(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力度弱 表达情绪深情舒缓
片段分析二:后半部分(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力度强 表达情绪激动有力 利用教具让学生集体参与
1让学聆听音乐力度变化的感受做出相应的(„„)动作!提示:提示随音乐的快慢、强弱,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2得出结论:力度变化在音乐中的作用? 表达音乐情感
塑造音乐形象 六.课外拓展
1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能自己搜集一些关于大海的诗歌 乐曲与同学们分享。
第2课时 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为几亿中国电视观众演唱了《我的中国心》,歌声一下子打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引起了祖国同胞的强烈共鸣。写爱国歌曲很容易流于概念化和喊口号,但曲作者很聪明地运用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样具有象征性的中华名胜来传达爱国之情,整首歌是以海外游子直抒胸臆的语气切入,把一个壮阔的题材写得自然而然,从而征服了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