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考试申论概括归纳题目三大作答方法
公务员考试申论概括归纳题目三大作答方法
概括归纳的方法很多,不过有几个总体方法是考生必须掌握的运用的。下面主要介绍三种最实用的总体概括方法。
一、关键词句法
关键词句法是指直接从给定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句,并用这关键词句答题的方法。申论考试中给定的资料虽然比较繁杂,但是无论材料多么冗繁,总有一些标志性的关键句在引导考生,这些关键句在揭示材料主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二题为例,该题作答要求为:
根据给定资料,概述我国近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概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
根据上述要求,考生在阅读给定材料时,就可以直接从其给定材料中划出关键词句: „„
5.农民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乡镇体制的重构。一位外国学者指出:“乡镇自主权在各种自主权中是最难实现的,也是最容易受到侵犯的。为了进行有效的防御,乡镇政府必须全力发展自己。”我国乡镇体制改革的成败和农民自由发展的程度,取决于国家宏观制度的设计和创新。从国家宏观层面上来说,要统筹城乡发展,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要普遍实行免费式义务教育。当前,有些地方进行了乡镇体制改革的试验,这说明我国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转变,从传统人治向现代法治的进一步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进一步转变。
6.要集中力量继续重点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的种养业项目。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以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为原则,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准产品和项目,搞好信息服务、技术服务、销售服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和要求,对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进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引导和鼓励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为贫困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贫困乡、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到2010年,在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区域内,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做到绝大多数行政村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做到大多数贫困乡有卫生院、贫困村有卫生室,基本控制影响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生产的主要地方病。
7.要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除了政府动用资源进行扶贫外,国家将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增加社会扶贫的资源。根据扶贫开发规划,继续做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西部贫困地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进一步扩大协作规模,增强帮扶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转变贫困地区群众的生育观念,积极倡导贫困地区的农民实行计划生育,把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结合起来。要开展扶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扶贫领域,世界银行与中国的合作最早,投入规模最大。世界银行与中国目前已经开展的西南、秦巴、西部三期扶贫贷款项目,援助总规模达6.1亿美元,覆盖9个省区、91个贫困县,800多贫困人口。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与中国在扶贫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开展了一些扶贫开发和研究项目。欧盟、英国政府、荷兰政府、日本政府、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福特基金会等也都在中国开展了扶贫开发项目,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
从上述已划出的关键词句出发,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整理提炼,可以得到答案如下: 从给定材料中,可以概括出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有下面几条:(1)统筹城乡发展,做好东西对口支援工作,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2)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扶助有特色种养项目,推进产业化经营,为贫困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3)依靠科技,优化种养品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4)加大扶贫财政投入,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5)发动社会力量,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发展国际交流。
二、综合分类法 综合分类法也是概括归纳的重要方法和原则。这种方法要求考生对给定材料进行多层次的综合和分门别类的归纳,在此基础上进行答题。首先,考生要对每一段的给定材料进行总结概括,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理解材料并进行抽象概括。一般来说,这种方法有几个步骤:
第一,在认真阅读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每一个自然段或几个自然段的内容,为了节省时间,可按照阅读的方法首先把各个段落旁边标出“问题”、“原因”、“措施”、“危害”、“措施”等字眼,然而再进行进一步细化的标注,同时提炼归纳中心观点。
第二,把性质一致或特点相似的材料合并、归类、排列,剔除那些无关或与主题意思关联不大的材料,一般来说,按照问题表现、问题原因、问题对策三大类将材料进行划分,也可按照横向、纵向的分类方法分类。如横向方面的分类: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正面和负面/成绩和问题/问题的原因,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纵向方面的分类:问题的表现/原因/措施。
第三,在上述理清逻辑的基础上,总结成文。
以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为例,该题的作答要求是:
如果你是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简练的语言概括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供领导审批。
那么如何概括给定材料中D部长的谈话要点呢?可采取如下步骤进行概括: 第一步,阅读给定材料,一边阅读一边概括相关段落的内容,可在给定材料旁边标出“问题”、“原因”、“危害”、“已做的工作”、“措施”等字眼。
第二步,在进行初步段落概括的基础上,剔除无关要素,合并同类项,那么相关要点就一目了然了:
问题:当前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引发的问题十分严重,也已引起了民众对突发事故问题的关注。而突发性公共事件就是由缺乏必要的防治机制而产生的危害社会公共安全事件。
原因:引发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原因包括自然灾害的暴发、社会矛盾的激化、敌对势力的影响。而突发性公共事件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事件,如征地引起的集体诉讼和上访等;另一类是由于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事件,如台风、海啸等。
已做努力:目前国务院及相关部门,以及各省市都编制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全国性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已基本形成。
措施: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承担主要责任。政府要建立一整套处理事件的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由社会根源引发的事件,关键在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规范和完善法律法规。
第三步,根据上述分类,撰写成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D部长就突发性公共事件及其对应接受新华网访谈,其谈话主要内容有: 第一,指出当前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引发的问题十分严重。D部长指出,近年来我国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已引起了民众对突发事故问题的关注。而突发性公共事件就是由缺乏必要的防治机制而产生的危害社会公共安全事件。
第二,指出了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原因。D部长指出,突发性公共事件包括由自然灾害的引发的突发性事件、由社会矛盾激化引发的突发性事件、由敌对势力的影响引发的突发性事件,等等。因而,突发性公共事件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事件,如征地引起的集体诉讼和上访等;另一类是由于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事件,如台风、海啸等。
第三,指出有关方面已经做出的努力。D部长指出,目前国务院及相关部门,以及各省市都编制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全国性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已基本形成。
第四,提出了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基本措施。D部长明确指出在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承担主要责任。面对自然灾害引起的事件,政府应建立一整套处理事件的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由社会根源引发的事件,关键在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规范和完善法律法规。
三、寻根问底法
寻根问底的方法是指透过现象寻求本质的方法。这要求考生能够通过阅读表面化的材料,把握隐藏在这些表面材料背后的本质机理,这要求考生具有高度的抽象思维和分析能力。
以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为例,该题的作答要求是: 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带着这个问题阅读给定材料,可以通过概括各自然段材料的主要内容,得出材料里面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印刷厂与居民发生纠纷,引发官司。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发这个问题呢?通过阅读材料可以得知其直接原因:
印刷厂为提高经济效益引进先进设备,产生严重噪声污染,殃及周边居民,并致一人患病,引发官司
再深入追究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从给定材料中可以得知其间接原因:
企业的噪音处理设施不合格;企业的管理人员一味追求企业发展,对噪音污染不够重视;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环境污染管理不够及时和完善。
而引起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则是:
印刷厂设在小区内,并与居民H的住宅毗邻;
再考察引起这个问题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可知为: 城市规划不合理
综上,解答出第一题的参考答案可为:
该材料通过印刷厂与居民发生的纠纷反映了现代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城市规划的不合理,给现城市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影响,特别是一些地方的工厂与民居区毗邻,引发噪声污染,严重干扰居民生活。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法律意识增强和社会环保日趋迫切,由城市布局不合理所引起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并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议题。
第二篇: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作答技巧
>>>名师解析申论范文大全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作答技巧
通过最新吉林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吉林中公教育整理了吉林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历年来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题均是必考题型,只是随着考试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剧,归纳概括类题型的难度越来越大了。众所周知,申论材料是纷繁复杂,毫无顺序可言的,但是每一则材料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它们都是为了反映某个问题或现象而设置的。而归纳概括则是将这些材料共同反映的问题进行提炼、归纳,并加以简明的叙述。归纳概括能力是申论考试中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它不仅关系到归纳概括类试题的作答,还关系到其他类型试题的作答。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着重为考生阐述解答概括题的步骤和技巧。根据归纳概括的对象不同,我们将其分成五类,逐一进行介绍。
一、归纳概括主要内容
对于主要内容的概括有两个最简单的方法,一个是概括每段的段意,连接后即可得到整段材料的主要内容;第二个方法为按照“现状+原因+影响+对策”的公式进行概括。虽说现在对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的题目越来越少,但并不意味着这个方法已不再需要掌握,现在概括主要内容的考查经常和贯彻执行题目结合在一起,例如让我们根据材料写一个汇报提纲,或写一个发言稿等,无论是汇报提纲还是发言稿,其实都是对材料中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概括,需要考生灵活运用。
二、归纳概括争议
只要有争议出现,就一定有不同的声音。所以,在概括争议时,着重去找正方的观点和理由,再找到反方的观点和理由,通过对正反方观点和理由进行概括找到争议的焦点,写在最前面作为总扩句,争议题型的概括也就完成了。
三、归纳概括影响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最全汇总>>>吉林公务员历年真题
>>>名师解析申论范文大全
影响在分类上可以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对影响进行概括时应先写总扩句,这一问题的产生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然后把积极的影响写在一起,把消极的影响写在一起,影响类题目的概括就结束了。
四、归纳概括原因
概括的目的一个是在内容上更具有总括性,另一个作用就是使答案更具有条理性,所以我们可以找到材料中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按照主客观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递进的顺序从思想、制度、管理、利益四个方面进行总结。
五、归纳概括概念
对概念的解释是归纳概括题型中比较难的一类题,也是经常考到的一类题,在解释概念时,我们可以按照内涵+外延的方式进行概括。所谓内涵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外延是事物的外在表现,是可以看得见、摸得到、感知得到的。只要把最本质的特征和外在表现结合在一起,即可完成对概念的概括。
归纳概括是各类公务员考试中的必考题型,也是较为简单的题型,中公教育专家希望所有考生都可以准确把握作答技巧,在归纳概括题上轻松拿分!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吉林公务员考试课程如何设置教学的!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多写多练,中公申论批改服务可以系统的提高学员写作水平。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最全汇总>>>吉林公务员历年真题
第三篇:2010年公务员申论归纳概括的三大方法及技巧
申论考试中的“概括”这一部分在写法上灵活多样,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根据所给定材料反映内容性质的不同,可以按时间顺序归纳,也可以按不同的方面和层次归纳,还可以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无论用哪一种形式概述,都要将所给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给定材料反映的主题或者主要观点、主要内容等。
(一)充分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弹性限度只能在所规定字数的上下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炼,简明扼要,不冗长、不啰嗦。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3)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随意发挥。
(4)轻重权衡:反映的主要问题,即表述的主要事实或观点。答题时不要拘泥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可以认为,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它决定或支配着文章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二)掌握答题步骤
(1)在阅读的过程中勾画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
(2)将勾画出的句子再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部分。
(3)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三)学会答题方法
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括句+分述句+道理句。
(1)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般只有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的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人物的姓名或所涉及主要单位的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例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2)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
(3)道理句。就是从前述的总括句及分述句中所引发的主要哲理,能启迪人对问题进行思考。
归纳概括的三大技巧
(一)提取材料的信息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筛选并提取材料中的信息是一项基本的阅读能力,也是进行概括的前提条件。信息是指材料中的关键要领和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的解释与阐述等。材料对信息的阐述呈现多方位、多角度的复杂性。要准确、快速地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正确筛选词义
词义即词语的意义,即对一个词语进行剖析,根据语境来断定其真正含义。分清词语语气的轻重,以及包含的感情色彩,是赞美、肯定、褒奖、喜爱还是批判、否定、贬斥、憎恶,从而筛选出该词在材料中的具体含义。
2.辨析词语的一般含义和特定含义
一个相同的词语,用在不同的文章中或者在不同的场合所表达的意思会有所不同。所以要分析材料中关键词的具体含义,材料中用的是该词的一般含义,还是运用其特殊意义。这对理解整个句子乃至整篇文章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3.结合背景知识理解、概括词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有的词语是我们在平时很少接触、很少见的,对其意义很难理解和把握,这就要结合背景知识来揣摩其含义,来理解该词语在材料中的表达作用。
(二)分析评价材料的观点
分析评价材料的观点是在理解语句、提取信息、理清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程度较高的思维活动。观点总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材料中表现出来,熔铸了作者的情感和旨意,观点是作者对全部材料、事实、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评价,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所以,在分析评价材料观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联系时代背景
只有了解时代背景才能了解所反映的内容,才能领会作者当时的心境,才能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
2.分析文章的体裁
不同体裁的文章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特点,如记叙文是以记叙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通过叙事、记人、状物、写景来表达思想感情;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议论来分析事理,阐明观点和主张;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关系、成因等进行介绍说明。因此,要根据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来理解、分析材料的观点。
3.抓住关键性句子
一段材料总是由很多句子构成,而这些句子在文中的分量有所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在阅读时就要找出那些在文中占有重要分量的句子,只要找对了关键性句子,对整段材料理解起来就不难了,这样也就能领会作者的观点了。
4.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价
每个人的价值观念、知识体系、人生经历各不相同,所以对事物的看法和主张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对材料的观点分析也会存在差异。但总体上不能偏离太远,而要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作出相对客观、公正的分析和评价。
(三)概括材料的中心内容和思想
申论考试一般给定4 000~9 000字左右的材料,这些材料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有一根或两根主线,体现一个中心思想的。概括内容就是要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这就要求有很强的分析、综合、概括能力。概括中心思想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概括的角度要一致。角度有很多,如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对于一个材料,概括的角度却不止一个,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概括。但无论怎样选择角度,一旦角度确定,就应该前后一致,而不能彼此冲突。其次,概括内容要全面。4 000~9 000字的材料,涵盖很多内容,这就要求阅读时要全面了解和掌握。而概括中心内容时也要从全文出发,纵观全文,从而对内容进行全面的概括,而不是仅概括一部分或一段内容,或问题的一个方面。
第四篇:公务员申论归纳概括应试方法
公务员申论归纳概括应试方法
按照阅读——思考——概括——定义——判断——比较——归纳——综合——复述的程序,作答概括类试题要经过逻辑概括与摘要复述两个环节。
一、逻辑概括环节
(一)定量分析法——抓关键词
抓要点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抓关键词。前面已经分析过,文章、段落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实词,往往就是关键词,对文章、段落、句群等语句的集合进行定量分析,就是找出关键词的基础。直观易行的方法就是查,计算词语在一段或相关的多个段落中出现的次数,哪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词出现次数最多,就可能是关键词。
例如,2009年国考给定资料涉及“当前经济发展中主要问题”的前6条资料中,“产业结构”一词出现了2次,“产业”出现了11次,“结构”出现了3次,“模式”出现了5次;“升级”出现了3次,其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句中几个词一同出现了一次,很明显,这些在不大的篇幅内反复出现的词语,就是材料中的关键词。联系相关背景,可以判断这些关键词反映的就是材料要点。要作答第一道试题,概括“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或发展方式就是最主要的问题。
同时,出现最多的词不一定就是关键词,因为构成关键词还有第二个必要条件——对理解文章、段落的意义,解决文句所反映的问题具有关键作用。
例如,2009国考材料1—6之中,尽管“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也先后出现了3次,看似重要,但由于前者并无具体和明确的意义,过于笼统,对理解材料不具有关键作用;后者为材料中的争议点,是否有必要转移、怎样转移在材料中尚无定论,而且是第三大题中的辨析题之一,故不应视为关键词。因此,意义过于笼统的词和表现争议提法的词不能作为关键词,不能在概括要点中,笼统或不知深浅地说:“当前我国经济急需进一步发展,积极实施产业转移战略,促进传统产业由沿海地区向内陆欠发达地区转移。”对关键词确定得不准,对资料要点概括得也就会不准确。
可见,关键词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有将一个词同其他词进行比较才有意义,要联系相关的背景信息,才可辨明哪一个词是“关键”词。为此,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进行第二道工序——比较分析,通过比较词语的地位轻重、对理解段意和解决问题的价值大小,来判断出现次数多的各条词语中,何者为关键词。
(二)盯头瞄尾法——在段首段尾查找关键词和主题句
首句与尾句原则是政治性文章、材料普遍遵循的准则,一篇文章、一条材料、一个段落的中心思想、主要观点,对理解文意、认识和解决问题具有实质意义和关键作用的词语、句子,多出现在材料的首尾位置。找关键词、主题句,应该先看开头,后看结尾,盯头瞄尾,把握住一首一尾两个关键节点。
例如:2009年国考申论,对应试题一的“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一要点在资料的什么位置呢?最关键的一句话“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在全部材料头条,在头条材料首段,在首段首句,符合首句原则。
但是否首条首段首句陈述的内容就一定是主题句,就是材料的内容核心所在?还要综合多种条件来判断。仍以2009国考申论为例,第一,要看这条材料的出处是否具有权威性,此条出于胡锦涛同志的十七大报告,权威性不容置疑;第二,要看这条材料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党和政府现行方针政策,材料所述为十七大提出的领导经济工作的施政纲领,正确性无可争议;第三,要看这条材料是否对应试题,上述材料隐含“发展方式要转变、结构要优化升级”的问题,正是试题所问。依据材料与上述条件一一符合,可断定此条为解答题目最关键的材料。
再如,2009浙江材料24,为全部材料末条,其最后一句:“没有消费的支撑,投资的扩张是难以为继的;而消费一旦激活,对经济增长就具有持续稳定的支撑作用。”包含正反两方面内容,一是“没有消费支撑”的增长的不可持续性,二是“激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支撑作用,前者属于问题及原因层次,后者属于对策思路层次,对于作答试题二“提出浙江经济走出困境的思路”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显然,此条材料、此句内容符合尾句原则,把握尾句与抓住首句一样关键。
盯头瞄尾,犹如给一套材料、一个段落、一个句子把住了开口和出口关,紧盯一头一尾这两个点,多数情况下关键词和主题句就不会“漏网”,结合比较分析就可以得出材料的要点。
(三)取腹望心法——在段落中部寻找要点
腹,就是文章、段落、句群、句子的腹部,即中央部分,往往是全篇重心所在,蕴藏着全篇的“心”,即中心意思。找到了文句的重心,也就找到了这一群文句的中心意思。在“盯头瞄尾”无效的情况下,可试一下取腹望心,把审阅材料的目光聚焦在文句的中央部分,从说明问题、表达观点的角度去查,比较分析,权衡轻重,做出判断,注意并摘取那些最能说明问题的词和句。
例如,2009国考几大试题涉及粮食安全,要判断“提高粮价是关键之策”的观点是否正确,拟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合理对策,就要找出给定资料中的有关论点。材料9在涉及粮食安全的6条材料中(材料1、7-11)处于居中位置,是摘录记者就我国粮食问题对国家粮食局领导Z先生的采访。此条材料中提出,遏制耕地面积减少趋势,确保18亿亩耕地的红线,是我国粮食供应问题一个最基本的保证。保证耕地面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对策,这一观点既位于相关材料的中部,又位于具体表述这一观点的单条材料的中部,符合“腹心原则”。在随后的材料表述中,采访对象又提出“要解决好粮食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一方面要提高农民种田补贴,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手段调控好农业物资的价格。”这条重要论述位于单一材料的尾部,将腹心原则与尾句原则结合起来,将取腹望心与盯头瞄尾的方法结合起来,就能准确而又全面地掌握材料的要点。
再如,2009浙江试题中位于给定资料中间位置的几条,11—17均涉及企业应对危机的态度、措施,以及政府帮助企业渡过危机的政策措施,合并起来理解,“政府送暖、企业御寒”,“企业自身增强信心,抓住机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是解答“浙江经济走出当前困境”的对策之一。这种对策信息的提供方式符合“腹心原则”,但条数多、内容散,要经过深度加工、归并、提炼,将复杂的具体措施概括为抽象的原则性思路,才能运用到答案中。
(四)循筋理脉法——理清文脉明确中心思想
脉络,是把材料组织起来的逻辑规则和事理原则,是体现材料中心思想的线索。材料的脉络,也就是原文作者思想形成和表达出来的轨迹。循筋理脉,就是梳理给定材料整体或局部的思想脉络,理清“文脉”,找出材料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
筋,是文章、语句的外在形式,是语言、语法层面的规则;脉,是语句连贯成文的内在规则,是逻辑、事理层面的规则。循筋理脉,就是根据文章、语句外在的语言形式,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深入到组织语言的事理逻辑线索,进而确定材料、段落、语句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
例如,2009年国考申论是罕见的“双主题”试题,第一个主题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二个主题是“采取综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材料的组织方式是依据什么规律呢?通过阅读可见,材料1是两个主题的复合,同时表述了两方面的内容;材料2-6为比较明显的“经济发展方式”板块,集中记述这方面的事实和观点;材料7-11则为集中论述“粮食安全”问题。材料的排列是顺序式的,除了第一条“一手托两家”同时涵盖了两个主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材料的两大板块是分别围绕着两个主题,“发展方式”与“粮食安全”并无内在关联,只有两大板块内部的材料之间才有实质关联。要作答第一题概括“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应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要作答第四题 “根据胡锦涛考察讲话整理思考撰写文章”,由于胡锦涛考察对象为农业生产,讲话主要针对粮食问题,故可判定,思考与作文的角度不包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围绕“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这个主题。先把材料的脉络理清楚了,就能准确掌握材料的主旨和要点,从而保证作答的正确方向。
再如,2009年春季福建申论试题,给定资料围绕“政府与新闻媒体的关系”来组织,但如何认识材料的中心意义呢?首先就要确定材料的意义脉络,到底材料是按照什么原则、通过什么角度来反映“政府与新闻媒体的关系”?我们知道,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既包括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也包括监督与被监督、批评与被批评的关系,前者是侧重于政府对媒体的“管”和“用”,即“善于正确运用媒体、科学管理媒体,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后者是侧重于政府接受媒体的“监督”和“批评”,即“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前者强调“管理”,政府是强势的、主动的;后者强调“尊重”,政府是虚心的、自觉的,把自己摆在接受监督的位置上。显然,后一种角度更符合党和政府处理与媒体关系的原则。从材料反映的内容看,设立政府新闻发言人与媒体进行信息交流、建立政府网站发布信息、服务百姓,以及四川地震通过媒体发布信息、福州政府通过电台与市民互动,社科专家谈政府利用网络做好群众工作等,都侧重于正面处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不是强调政府要管理媒体,而是强调政府要接受媒体监督、善于利用媒体来促进自身工作。进而联系试题,“政府如何积极有效地发挥各类媒体作用”,综合各种因素,便可以得出,材料是按“政府如何积极有效发挥媒体作用促进自身工作”的脉络来组织的,主要反映的是“政府要接受媒体监督,要通过媒体发布信息、了解民意、引导舆论、服务群众”,而不是要监管媒体,整顿网络。只有从这一角度出发,才能正确理解材料的意义,在作答中把握“政府要积极发挥媒体作用,促进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这一主题。
(五)层层见骨法——突破外表寻求核心内容
层层见骨指的是筛选材料内容、删减语言要素,剥离材料的非本质、非主要部分,使材料的中心思想与本质内容得以呈现的方法。简言之,通过“删繁就简、去皮存核”取得材料的要点。
例1.结构调整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结构优化是经济健康运行的标志,只有优化经济结构才能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结构合理化,才能使我省经济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新时期、新一轮的竞争中保持先进地位。
第五篇:公务员考试申论作答格式常见问题
公务员考试申论作答格式常见问题
1.申论大作文没写标题会不会成绩为零,如果不是会扣几分?
申论没写题目扣五分。
2.申论要不要写“答”?
申论答题时不需要写“答”。
3.如果出现数字,如2012年,2012要占一个格还是要一个数字占一个格?
两个格。一个阿拉伯数字占半格。
4.申论里的公文写作(非最后一道大作文),诸如:“宣传纲要 通知 倡议书……” 如果没要求写标题,可以不写标题吗?不写标题会被扣分吗?
需要写题目的,不然会扣分。有特殊情况例外,题目中指明了,不必写题目,只写出大纲即可。
5.申论考试中引号是和汉字占一格?还是引号单独占一个格呢?如果引号和其他标点符号(句号,叹号,逗号等等)一块出现,格式又会是怎样呢?
申论答题时,双引号单独占一格,在和其他标点符号一起用时,总共占一格。
6.申论答题的时候,题前面要标注题的序号再答吗?还是空两个开始作答吗?请老师说下答题格式。
直接答题内容即可,答题卡中一般都有提示“第一题”、“第二题”的。
7.申论作答前三题时,写完一个小点 再写下一个小点时 必须换行吗?这个没有强制性的规定,看你的答题字数和要点个数情况而定,空格算在字数内,把控好总体字数不要超过要求范围即可。
8.申论中有些题目要求200字以下,写多少比较好,太少是不是也不行?按照字数要求,上下浮动10%的范围内都是可以的。
9.请问申论可以采用一、二、三的作答方式吗?申论作答时要顶格写吗?
申论答题中,可以按照一、二、三……分点罗列答案。在回答公文写作以及特定文体的写作中需要严格格式,其他时候对“顶格”书写不做要求。
10.申论前几道有字数限制的题,是分段列出答案,还是最大化利用格子一段下来?
由于申论答案有字数限制,且答案中的空格也算入字数,因此,可根据自己所答内容的多少来定,如果你能答的内容多的话就一直写下来,如果内容少的话,可分段写,自己计算好字数就行。